首页 > 文章中心 > 内部审计专项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专项审计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内部审计专项审计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部审计专项审计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审计;问题;对策

作为审计的重要分支,财务收支审计是对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主要围绕财务报表展开。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一般由高校的财务审计部门组织实施,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组织进行。一是审计校办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二是审计校办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某高校长期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校办企业进行年度财务收支专项审计,并对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从而完善了校办企业的内控机制和财务运行机制,规范了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全面提高了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一、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

(1)对校办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合规、有效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2)对校办企业的会计资料包括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的真实、合法进行审计。(3)对校办企业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进行审计。(4)对校办企业的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情况进行审计。(5)对校办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真实、合法进行审计。(6)对校办企业的损益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情况进行审计。

二、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某高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全部的校办企业进行年度财务收支专项审计,会计师事务所根据约定完成全部审计工作后,出具了校办企业财务收支专项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明确了校办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校办企业基本情况、审计范围和审计依据等内容,描述了校办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具体情况。同时,披露了校办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健全

部分校办企业存在内控制度尤其是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内控制度的现象,往往仅通过口头形式实现相关的流程控制,导致校办企业的人事、财务和资产等管理比较混乱。而且,个别校办企业存在对已制定的制度执行不力或不执行的情况。

(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规范

(1)对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和存货不进行及时盘点,或实际进行了盘点但未保存盘点表,或盘点后已发现账实不符、但没有及时进行清理。(2)对账龄较长的往来账目核对和清理不及时,极易形成呆死账,对往来账户名称的记录不清晰,仅有摘要,无具体明细。(3)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不严,从外部取得的原始凭证存在与校办企业名称不符、无明细、无入出库记录及领用手续等现象,在采购办公用品、电话充值卡、加油卡和图书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会议费和培训费支出无会议通知、培训通知和会议签到的情况也频繁出现,甚至存在“假发票”入账的情况。(4)大额经济往来和超过结算起点的支付不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而采用现金方式收付。(5)合同管理松懈,大额购销业务不及时签订合同,合同签署不规范,存在时间矛盾、重要条款描述不清晰、内容与实际执行情况不一致而未附补充协议等问题。

(三)实收资本与工商登记和投资方记载不符

个别校办企业在履行了验资程序和完成工商注册后,出现了高校未将货币和实物尤其是实物实际划转给校办企业的情况,导致校办企业的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不符、与高校的投资数额也不符等问题。

(四)会计信息失真

部分校办企业存在高校在校办企业兼职人员的薪酬未列入工资成本、实际使用的房屋、场地、设备、能源、材料、成果、专利等有形或无形资产未归入资产账户和提取折旧等无偿占用高校资产和资源的问题。而且,还存在预收款不及时结转收入甚至收入不入账、收入和成本不匹配、未区分经营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现象,这都造成校办企业的会计报表不能完整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导致校办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

三、加强校办企业财务收支管理的对策

针对校办企业财务收支专项审计报告披露的主要问题,某高校多次召开校长办公会和党委会研究整改工作,分析和明确了问题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制定了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审计问题整改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工作清单,明确了整改内容、整改措施、总负责人、分工负责人、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并由监察审计室督办检查整改完成情况。

(一)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

重新梳理校办企业经营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审计管理等方面的原则性规定,某高校修订了校办产业管理办法。由资产经营公司牵头,计划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和监察审计室等职能处室配合,制定和完善了校办产业的财务管理办法、借款与费用报销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办法、审计管理办法等内控制度,建立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提高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规范校办企业的财务行为。

(二)通过机制建设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首先,在校办产业管理办法中,明确校办产业实行校企分开、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依法纳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其次,在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办法等制度中,分别明确了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和校办产业监督委员会、资产经营公司、校办企业法人或负责人的财务管理职责、借款与费用报销的审批程序、合同主办制度和合同审查审批制度。再次,在资产经营公司与校办企业签订的经营管理责任书中,约定校办企业法人或负责人在会计核算方面的具体责任,并将审计结果列为奖惩指标。通过以上措施,引导校办企业主要管理人员重视会计核算基础工作,逐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三)继续深入推进校办企业改制工作

以《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和《关于规范高校校办产业管理体制,全面推进校办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辽教发[2006]22号)为指引,某高校的大部分校办企业已改制完毕,个别校办企业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原因未完成改制,而且,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范围还未覆盖所有经营性资产,对此,某高校制定了经营性资产剥离规划,并责成资产经营公司按照规划继续深入推进校办企业改制工作,夯实所有校办企业的注册资本,办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审批和划转手续.

参考文献

[1]傅嵘.高校校办企业的财务内部审计[J].品牌,2015,(08):183+185

内部审计专项审计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1 背景

近年来,为适应铁路快速和谐发展,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要求,建设国际一流的高速动车组制造基地,公司相继开工建设350公里动车组建设基地、完善动车组建设基地、武汉建设基地、南昌建设基地,建设投资由几亿元-二十几亿元,针对项目投资规模大,质量标准高,节约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2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定义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建设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针对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业务管理活动的合法性、适当性、有效性进行的确认和评价,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和改善建设工程管理,促进建设工程目标实现的审计监督控制活动。

3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要求必须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1)施工前,跟踪审计的主要检查: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招投标程序及其结果是否合法、有效;合同条款是否合规、公允,与招标文件和投标承诺是否一致等。

(2)施工过程中,跟踪审计的主要检查:履行合同情况;项目概算执行情况;内控制度建立、执行情况;工程设计变更、施工现场签证手续是否合理、合规、及时、完整、真实;设备、材料价格控制情况等,

(3)工程竣工验收后,工程结(决)算的审查:审查工程量;审查材料价格的合理性;审查隐蔽验收记录和设计变更及各种经济签证是否真实等。

4 企业内部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具体做法:

(1)应在建设项目正式立项时,即将其纳入审计视野,关注其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主动与各专业组联系沟通,了解他们各时期的工作计划,并要求一些重要工作提前告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业务流程。审计组从健全和完善制度入手,规范建设工程投资管理行为,在执行公司《工程预算、决算审计管理流程》、《合同审计管理流程》、《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招标管理办法》、《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合同管理办法》基础上,还制定了《关于加强制造基地建设过程控制与监督的若干规定》,协助项目组制订并《制造基地工程建设预算管理规范》、《制造基地工程建设预算管理办法》、《制造基地工程建设预算管理流程》,为保证项目建筑工程建设的有序运行,为有效控制工程投资,真实反映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投资效果,提供有力保障。

(2)积极参与建设项目招标工作,规范招标行为。从考察、确定投标厂家、制定招标文件、明确评标原则、制定标底、开标、评标、授标、签订合同进行了全程跟踪。对照招标管理制度不断总结招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招标过程中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公司招标管理办法、评标管理办法及流程,通过规范招标程序,对照招标管理制度,不断总结招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招标过程进行监督和投标报价的合理性进行监督审查,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维护公司利益,规避招标违法违纪行为,保护公司权益。

(3)审计组在项目现场办公,参加各类会议,及时跟踪项目进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全程审查工程签证,控制工程造价。抽调专人常驻施工现场,对每项工程进行现场监督审查,全面参与了建设的审计监督工作。将工程审计关口前移,从制度建立环节开始进行监督,特别是对2万元以上工程技术经济签证进行现场确认,及时确认工程签证和合同变更,并明确对2万元以上技术经济签证没有审计人员确认签证费用不予记取。

(4)加强合同管理,发现管理漏洞,完善管理制度。重点对合同工期、价格、结算标准、优惠政策、甲供材等影响工程结算的相关条款进行审核,对合同中约定不明条款进行明确,避免因合同条款约定不明造成结算纠纷。

(5)根据施工过程跟踪审计的特点,及时发表审计意见。组织审计小组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专项审计,撰写专项审计报告,对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6)项目结算工作进行监督,组织人力对其进行专项审计,促进竣工结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建设工程项目结算初审、复审进行全过程审计监督,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提高审计监督效果。派专人负责协调沟通,要求建设单位编制建设项目结算总体规划书,对结算审核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明确各方责任,发挥总体规划的优势。

5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工程项目中的几点建议:

(1)项目组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提报施工图预算,以便加强投资控制过程管理。

(2)从投资角度上要在项目管理班子中落实进行施工具体跟踪的人员及其任务分工和职能分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投资跟踪控制,定期地进行投资实际值与计划值的比较,及时发现偏差,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纠偏措施。

(3)在建设工程投资控制中充分发挥项目监理机构的主要作用,对实际完成量与计划完成量进行比较、分析。及时编制施工阶段投资控制工作计划和详细的工作流程。

(4)对设计变更和主要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变更和技术签证及时审核和办理,确定因设计变更造成的费用增加,对工程造价的变化及时掌握和了解,为工程竣工结算做好准备。

(5)提高项目投资效益为目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把控制工程项目投资观念渗透到各阶段之中。

6 结束语

实践证明,通过实施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将项目建设审计结算中出现的问题提前解决,及时掌握工程变化情况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在经济管理上取得很大效益,进而验证了实施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内部审计专项审计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政府研发; 合规性审计; 可行性; 必要性

一、当前政府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现状及进行合规性审计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加大政府对企业研发的投入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科技创新得以提高的基础。然而当前我国政府对企业研发投入正处于初步阶段,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与瑕疵,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而且政府在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过程中由于相关措施不完善还存在着资金流失、企业管理失控、舞弊现象严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合规性审计是审计业务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程序,因此笔者认为在政府研发中对企业研发投入进行严格的合规性审计是使政府对企业研发走上合理轨道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其进行合理审计的起点,也是政府对企业研发投入得以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合规性审计(遵循性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审查组织在经营过程中遵守相关法规、政策、计划、预算、程序、合同等合规性标准的情况并作出相应评价的审计活动。合规性审计是其他所有审计目标实现的基础,也是其他业务程序得以发展的基石。当前我国对政府研发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合理地进行合规性审计才是开展审计活动首要出发点。合规性审计是其他审计的基础,因此只有合理地进行合规性审计才能有效地开展经营审计、绩效审计、质量审计等一系列审计活动。而且在政府对企业研发投入中进行合理的合规性审计能够合理解决资金的流失,使国家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当然也会使政府研发和企业研发投入得以有效的互补,使互补效应最大化,使当前理论学界正在关注的挤出效应最小化,从而使政府的投入不仅实现了最大的社会效益,也实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有效地缩短我国的经济转轨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政府对企业研发投入进行合规性审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政府对企业研发投入进行合规性审计的必要性

1.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双重需要

政府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力度,目的是在扶持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众所周知,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企业如果得到飞速稳定发展,我国的整体经济才能走上良好的经济运行轨道。然而当前我国政府对企业研发投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不足,例如,有的企业为了得到政府的资助不惜谎报科研项目,有的在实施过程中为了业绩而贿赂官员,有的在执行过程中计划、预算执行结果严重偏离标准。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有效地得以解决,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还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对政府对企业的研发投入进行严格的合规性审计,使政府对企业研发的投入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原则,使企业研发在执行的过程中与组织所定程序标准相符合,同时也符合企业的经营和财务计划及公司的相关程序。那么我们可以从源头上扼杀政府对企业研发投入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不仅会使政府投入的资金得以合理分配,而且从整体上也会促进企业长期有效的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双重目标。

2.公司管理机制的长期有效性

政府对企业研发的投入给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当今我国经济处于转轨时期,企业整体发展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虽然近年来在内部控制中引入了风险评估,但实施起来相当困难。尤其是各个公司为了能够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从而会粉饰公司经营的真实情况,甚至在企业研发方面不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虚报公司业绩、编造虚假事实申报科研以求得到国家的支持。当然这种行为在短期内会使企业获得预期的短期收益从而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当前企业的管理机制良好。在此基础上企业会使内部控制的程序及公司治理结构沿着当时假象的路线执行下去,最终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其他公司会纷纷效仿,最终会给我国整个企业的发展造成扭曲,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公司管理机制模式失去控制方向。但是如果强化政府研发的合规性审计,无论在申请资助的过程中,还是在执行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都严格把关,客观公正地看待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问题,从源头上把风险意识强化在每个实施成员的心中,那么会强化公司的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最终使公司管理机制的长期有效性得以贯彻执行,从而形成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公司管理模式。

(二)政府对企业研发投入进行合规性审计的可行性

1.制度体系的完善性

随着经营环境的日趋复杂,企业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多、组织机构的重整愈加频繁,对审计在改进风险管理、完善治理结构以及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需求日益高涨。审计部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着积极的审查、评价和促进作用。为了能使我国的审计适应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审计部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程序,从而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体系。相关法律法规及程序的制定和完善为政府研发的合规性审计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2.审计本身的内在本质性

审计本身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的本质特性,他们是审计的生命,是其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脱离了独立性和客观性审计也就失去了本身的职能作用,那么开展审计业务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要想顺利开展审计工作,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必须保证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给政府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合规性审计赋予了特权,为审计工作执行提供了自身发展的空间,从而为合规性审计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没有审计的本质特性,合规性审计的实施会很艰难甚至名不副实。

三、加强政府对企业研发投入进行合规性审计的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在进行合规性审计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因为在审计的过程中要想使传递的信息达到一致性,必须保证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的信息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的各个环节所获得的信息不会失真,才能保证审计的质量。当然在审计的过程中把发现的意见及重大问题及时传达给高级管理层,以此提高公司的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的质量水平,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

审计不仅包括内部审计还包括外部审计和政府审计。因此在执行合规性审计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与外部审计师及政府审计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从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审计,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不仅可以降低开展合规性审计的成本,而且从整体上提高了审计的效率,也能彼此借鉴意见提高各自的审计质量水平,促进我国审计得以快速的发展和提高。

(二)强化自身的客观独立性

强化自身的客观性及独立性是审计的内在本质特性,当前审计理论中虽然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但在现实企业执行中往往形同虚设,受到管理层的支配和控制。因此要想在合规性审计的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必须树立起权威,有自己独立的部门和章程,使其审计过程不受任何其他组织部门的支配和胁迫,从而在本质上强化自己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进而在执行合规性审计的过程中,不受来自管理层和其他方面的干扰和阻挠,独立地开展合规性审计。

(三)构建完善的时空体系

进行合规性审计的目的是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从成本效益原则的目的出发,笔者认为构建完善的时空体系不仅有利于合规性审计目的实现,而且有利于社会效益的实现和公司的长远发展。对合规性审计的时间安排要慎重考虑,要及时有效的审查、评价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严重的问题要写入专项审计报告中,及时向高级管理层报告,以使企业组织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当然也不能随意进行合规性审计,这样不仅会加大审计的成本,而且会增加审计的工作量,最终难以把握企业的关键问题,使审计的中心失去方向。在合理安排时间的同时,也要建立良好的空间概念,审计师要处理好与管理层、外部审计师的关系,处理好和管理层之间的关系,在确保有效沟通的同时,也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以求审计的结果具有客观性,这样审计的结果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要加强与外部审计师的及时有效沟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加快合规性审计的速度,提高自身的审计水平。

(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要想提高合规性审计的质量就必须确保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道德素养。政府研发的合规性审计应在具备专业技能和职业审慎下开展,因为审计人员的技能、知识和胜任能力决定了其是否为组织增加价值。因此审计师应熟练地开展合规性审计,也就是审计师应具备履行他们各自职责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胜任能力。当然良好的技术操作必须建立在良好的道德素养基础之上,否则造成的后果会更加严重,只有两者有效地结合才能确保审计的质量。因此作为审计人员要不断地进行技术操作、道德素养方面的培训,确保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东红,殷龙,钟健心.政府研发投入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互补和替代效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7):5-8.

[2] 赵志刚.浅析风险导向审计的局限性和对策[J].审计,2009(9):29-30.

[3] 傅强,曾琼.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政府对互补性研发合作体的激励工具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4):19-22.

[4] 张保柱,黄辉.考虑政府干预的企业R&D行为研究[J].财经论丛,2009(3):9-14.

[5] 刘颖.对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思考与探索[J].商业会计,2009(12):34-36.

[6] 许治,吴辉凡.政府公共研发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国外研究评述[J].科研管理,2006(2):45-50.

内部审计专项审计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融资;现状;模式

一、我国独立学院概述

独立学院是指根据教育部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由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自1999年第一所独立学院设立,至2010年7月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人数已超过200万,占全国普通本科在校生人数比例近1/5,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独立学院融资的必然性

(一)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教育领域投入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多元化发展,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引导社会资源投向教育领域,并在财政、税收、金融等各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根据最新统计我国民办高校已达600多所,在校生人数超过400万,累计办学经费接近1 000亿元,极大的支持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独立学院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

作为只有十年左右发展历程的新型办学主体,独立学院在国内尚处于初期阶段,由于建设初期对硬件投入要求较高,资金压力延缓了学院持续快速发展的步伐,也削弱了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能力。如何合理高效的获取并使用资金,是每所独立学院都面临的难题。

独立学院获取资金主要分为内源融资及外源融资两个方面,现阶段独立学院内源融资主要靠自身滚动积累,而外源融资主要靠间接融资,即通过金融机构融通资金。

在独立学院设立初期投资方投入能初步满足建设及运作需要,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建设投入资金无法只依靠内源融资获取,此时外源融资就变得十分重要,成为独立学院做强做大的有力保障。

(三)提升独立学院内控水平的需要

一般来说对独立学院的监管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教育主管机关及登记管理机关对学院的日常管理,该部分监管职能主要委托给社会机构,即通过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年度及专项审计报告来实现;二是投资方及母体高校对学院的日常监管,主要通过实施内部审计、规范流程及权限管理等方式实现。

通过对外融资,引入金融机构充当第三方监管的角色,根据其成熟完善的评估及监控体系,对独立学院经营、财务、工程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有利于提升独立学院内控水平。

要解决独立学院对资金的需求,一方面可以通过由投资方追加投入或资金调拨解决,另一方面可通过学院自身对外融资进行解决,以下笔者主要就以独立学院作为融资主体的模式及难点进行分析。

三、独立学院融资现状及难点分析

(一)政策支持方面原因

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均明确提出国家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但由于各项规定并未落到实处,独立学院在融资过程中往往遭遇政策的“玻璃门”,无法顺畅地利用信贷资金加快学院建设。

(二)金融机构原因

随着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进一步落实,金融机构将信贷资金安全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有政府背景、财政支持和垄断资源的国企作为优质资源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和追捧,而同样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企,却因为体制原因难以获得快速发展所需资源。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融资时遭受的差别对待,在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商业银行尤为明显。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学校教育设施不得用于抵押,金融机构一般扩大为不接受以学院资产抵押融资,也加大了独立学院获取信贷资金的难度。

(三)学院自身原因

首先,独立学院设立的时间普遍不长,在招生规模、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无法与同类国有高校相比,要在国有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等技能型学校的夹缝中寻求发展空间,加上高考生源数量持续回落,部分竞争力不强的独立学院将会面临生存压力。

其次,独立学院内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院未严格实行“理事会或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举办者与管理者权责不清、分工不明,导致学院内部控制体系流于形式,无法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最后,目前国内对独立学院应采用何种会计制度未作出统一规定,绝大部分独立学院采用的是《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在投资者权益、固定资产建造与折旧计提、收支配比、盈余实现等方面无法完全满足独立学院核算需要,会计报表不能全面反映学院财务运营情况。

四、独立学院融资难点破解

(一)规范运作,提升管理水平

独立学院要上规模上档次,就必须走规范化管理的道路。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例,自2006年设立之初,就确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分级管理体系,下设院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等机构,并结合独立学院特点,制订并实施了包括行政人事、教学、招投标、财务等在内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同时由办学双方定期派出人员对学院实施内部审计,保证学院各项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

健全的管理及内控体系,使得南方学院在短短四年便达到万人规模的发展过程中,能稳步提升管理水平及效率,并在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信贷关系时成为关键的积极因素。

(二)及时掌握金融政策动向

宏观政策的调整对实体经济会产生巨大影响,要做好融资工作,必须及时掌握宏观经济及金融政策动态。以笔者了解的情况为例,在银监会 “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后,对金融机构贷款的审批、发放和监管等各环节均提出了更加严格细致的要求,有的学院还按老一套模式申请贷款,被否决的可能性大增;而《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以及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是明确地规范清理银行信托合作业务的信号,部分学院假信托真贷款的做法,不可避免会碰壁。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政策动向,有的放矢地制订融资方案,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及时提供符合标准的经营财务数据

国内独立学院绝大部分采用的是《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而金融机构一般要求按《企业会计制度》提供财务数据,按统一口径反映资产、权益及盈利情况,以便贷款时评级需要,这就涉及不同会计制度间数据的转换及解释说明。

以采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独立学院为例,金融机构在审查报表时,会侧重对学院收入利润结转、负债率及权益构成等问题进行分析。因高校收支时限的特殊性,每年九月学生报到时一次性收取整年学费,而成本费用却在一年内均衡发生,收入与支出需配比结转才能准确的体现盈亏情况。而一次性收取的学费在没有结转前,列入“预收款”核算,相当于虚增了负债。类似的由于核算口径所造成的差异,在融资分析中均需详加解释说明。

此外学院还应根据建设、资产采购及运营实际,详细制订短期及中期资金计划,预测资金盈缺及平衡点,以便金融机构能全面及时的掌握学院经营情况,作出准确判断。

(四)发挥灵活高效体制优势,创造双赢

结合母体高校成熟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以及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独立学院成立之初即在办学机制、教学创新、经营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拥有强强联合优势。此外受益于经营体制的灵活性,使得独立学院在贷款期限、担保模式、贷款资金使用等条件安排上所受限制较少,可根据实际制订可行的融资方案,并且能在信贷、个人金融及理财业务等方面实现与金融机构的多元化深入合作,共创双赢。

五、独立学院融资模式分析

以独立学院为融资主体,目前较为通行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保证担保

保证担保是指保证人与贷款人约定,当借款人违约或者无力归还贷款,保证人按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行为。实际操作中金融机构对为学院提供保证担保的主体,一般要求满足与学院有关联关系、有稳定现金流、与担保额度相匹配的资产及净资产额度、适度的总保证担保额等条件,如条件符合的话,学院投资方是比较适宜的选择。通常对于部分实力不强的保证方,银行会要求增加第二保证人,提高贷款的安全系数。

保证担保的优点在于手续简单、灵活,交易成本较低,适合建校时间较长,有一定实力及社会美誉度的独立学院采用。

(二)抵押担保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处置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要求相关资产及时过户至学院名下,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学校的教育、医疗卫生及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不得用于抵押,但实际操作中较难界定学校的具体资产是否属于可抵押范围,金融机构一般不接受学院资产的抵押申请,可以学院投资方或关联方的资产作为抵押。

抵押担保的优点在于适用面广,一般金融机构都能接受该模式,但办理评估、抵押登记等流程所需时间较长,且需要学院投资方或关联方提供符合条件的抵押物。

(三)权利质押

质押一般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两种,权利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权利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处置该权利的价款优先受偿。独立学院采用较多的有股权质押及收费权质押,两者均属于权利质押的范畴。

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资方对学院的投资不能以股权形式体现,一般采用的是以投资方股东所拥有对学院投资方的股权作质押,该操作的优点是适用面较广,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能接受,但也存在股权评估价值与贷款额不匹配,以及流程需时较长的问题。

目前独立学院更多采用的是收费权质押模式,对于学费收费权的质押,法学界普遍倾向于否定态度,故现实中金融机构普遍认可的是学院以公寓收费权质押。该模式好处在于灵活且适用面广,但也存在收入资金受到监管,收费权对应融资额度不匹配的限制。

(四)其他融资模式

除以上融资模式外,独立学院还可根据自身建设进度及资金使用情况,合理选择银行票据、信托等融资渠道,弥补资金缺口,降低财务成本。

上述提到的各种融资模式,单独使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如能结合实际综合运用两种或以上模式,可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增加融资方案成功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胡林龙. 公立高校收费权质押贷款法律问题[J].法学,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