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工业化进程滞后、低碳技术创新不足、对外引资的战略等决定了高碳经济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

一、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

世界各国尽管对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认识不一,但归结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因此,所谓的低碳经济,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能源低碳或无碳开发。

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低碳经济的提出,预示着一场国际新工业革命来临。将来的经济必然是低碳经济,将来各国经济体的竞争必然是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规则的竞争,甚至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将可能形成“低碳壁垒”。因此,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但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社会经济发展与节能、气候变化的多重任务,这种低碳经济新模式的提出给中国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中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中国的能源结构一直呈现高碳结构。长期以来,中国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技术系统,以及由此基础上粗放的能源利用系统,决定了随后的技术系统与利用系统,是一种路径依赖过程。它在不断追随的技术创新与相应的制度创新中获得递增的规模收益,路径依赖过程不断得以强化,形成了“碳锁定”状态。因此,中国能源结构的高碳锁定的路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中国经济短期内难以走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其次,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高碳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难以避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实现,21世纪上半叶我们仍然以发展为主,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城市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等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不可避免,都会对能源提出巨大的需求。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起步时期。如何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继续履行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责任,是中国政府面临的较大挑战。但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责任角度考虑,中国都必须抓住这一场低碳工业革命的新契机,处理好能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

(1)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低碳型社会。结合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尽快开始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当前,要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对于企业,则要推行低碳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提倡消费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健全发展各种环保组织与协会、低碳经济协会。

(2)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正成为世界潮流。中国应以此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关于能源结构的调整,中国要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通过结构调整,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3)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研发的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可再生能源、核能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通过把替换燃料、高效使用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封存二氧化碳等措施联合起来,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4)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对于中国来说,当前,应该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法等相关法规,进一步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制定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通过经济、法律等途径引导和激励国内外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的清洁发展;加快推进中国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建设,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与制度创新。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范文第2篇

2009年召开的联合国第15次全球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决议大幅度减少碳排放。面对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美国着力开发清洁燃料,英国提倡“低碳经济”模式,日本提出建设低碳社会。

3.4 坚持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发展低碳经济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行动和内容。

此外,还要重视国际合作、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加强教育宣传、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提高公众低碳意识,在有条件的地方构建低碳经济试点。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结构调整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我们首先要勇敢、积极的承担因之前的发展造成的经济问题,致力于现有环境的保护,努力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完成降低消耗的目标;另外我们还要积极的进行“转方式、调结构”,努力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新兴工业等发展方式,共同建立生态的持续文明。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概述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2]满足当代人需要和满足后代人需要不是相互对立的,是在保证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大气、森林、土地等自然环境不被污染,即让子孙后代还可以顺利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不能全部等同,只能说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存在,而可持续发展的真正核心是“发展”二字,是要完成发展的同时,保证可持续性,即控制人口、保护环境、资源永久使用的前提下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而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可持续性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要求就是可持续性,即生态环境的破坏一定保持在其可保持生产力的条件下,资源的持续或者循环利用以及其可持续发展的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而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按照环境的某些限定适当调整个人生活方式,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调整自己的需求与消耗标准。所以我们必须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持适当的人口数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2.和谐性与公平性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目标是保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而且只要我们努力遵从和谐原则,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利互惠、共生长存,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另外可持续发展还是对自然、对人类的一种平等要求,首先是几代人之间的平等,保证几代人的发展延续性;其次是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就是说同时代的人能得到共同发展的权利;再次是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间的公平原则。

3.高效性与跳跃性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高效性原则再也不是片面的追求经济生产率的快速增长,而不顾及负面影响。而是根据人的基本需求的满足进度来衡量,是一种人类整体发展水平的高效。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求不再是单纯的线性上升,而是呈现跳跃性特点,这样更要求我们在追求自己欲望的同时要思考下社会影响与代价。

三、低碳经济的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倡导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那如何在低碳经济的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民众低碳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实现需要每个组织和个人都要自觉以实际行动去努力。低碳经济的基础条件就是人是否有足够的思想觉悟、是否对节能减排的认识科学、合理,如果人们对其认识不足,那么这可能仅仅成为一个口号,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培养我国公民的低碳意识。我国也在《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非常明确地提到了要积极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强调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而如果要转变观念,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去认识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了解温室效应对全球经济的发展、社会和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生存环境所产生的严重威胁。因此,学校、媒体、政府或者其他组织都要积极在转变公众和社会观念上下功夫,并积极组织低碳经济的教育培训,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管理理念,促使全民形成低碳生活方式。

(二)更新经济增长方式,节能减排

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期为粗放式发展模式,呈现为“高投入、低回报,高消耗、低产出,高排放、低治理”的特点,虽然现在经济增长方式在部分转型,但是整体上还是存在极大问题。比如三大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结构不合理,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环境的日益恶化仍存在正比例关系。这些都忠告我们一定要及时更新经济的增长方式,早日走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中来。

为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第二产业的发展中也要遏制高消耗产业的发展,努力发展一批高、新、尖产业。第二,提高第三产业的知识含量,加大推进电子商务、旅游等产业发展,努力把握地域优势,发展新兴行业,从而整体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达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三)改变能源结构体系,寻找新能源

以能源结构调整推进低碳经济能源开发深度和能源利用效率问题,它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长远困扰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而能源的耗费也非常迅速,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而现今能源的生产多为煤炭、石油等,这种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用后一般短时间内无法再度生成,而且这种能源的燃放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因此这既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四)创新制度体系,设立低碳法案

低碳经济的运行因为会涉及到部分企业甚至个人的利益,且对某些高耗能企业造成严重打击,那么如果单纯通过政策调控或者道德约束,是不可能达到理想效果的。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等国近几年分别推出了各种低碳经济法案,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先后引入了气候变化税、能源税和碳税制度等多项经济政策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也开征国家碳税。[4]我国的当前的法律、法规对这方面的限制相对较少,且作用不是很大。

四、结语

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再也不能不顾一切的单纯发展经济,而需要去考虑自己的生活环境,考虑子孙后代的生存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可见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而低碳经济通过“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所展现的发展模式很好地证明了其有效地秉承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要努力寻找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积极应对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相信,在全国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必然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低碳经济时代.baike.省略/view/3195681.htm.

[2]王军.可持续发展[M].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1997.

[3]金涌,王,胡山鹰.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J].中国工程科学,2008(9).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城市 可持续发展

一 低碳经济的含义与意义

1.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低碳经济要把握两个关键,一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二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使国民经济体系低碳或无碳化,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2.低碳经济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首先,低碳经济是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优化消费结构,转变消费观念,改善消费环境,进而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其次,低碳经济的实现必然要有低碳技术作为技术保障,而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最后,低碳经济是集约化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能源高效利用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的破坏,实现绿色、环保、低碳的城市生活追求,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 我国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

1.经济发展快速且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是以工业为主,而且是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工业,要达到全面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我国经济的结构布局不合理,能源利用技术落后,导致大量能源浪费和温室气体排放。据相关报导,2005年以来,我国资源供给已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因此,解决能源问题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同时由技术落后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环境污染同样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人口基数大导致对能源需求大且能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人口基数大导致对能源需求也大。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供给,同时能源领域相关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能源浪费明显,以及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据有关研究表明,大量燃烧煤炭导致了我国85%的CO2、90%的SO2和73%的烟尘。据不完全统计,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占到我国全年GDP的7%~20%。这些数字反映出高碳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威胁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今后发展的最优选择。

3.我国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大障碍。目前,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与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8%,二氧化硫等导致的酸雨污染每年给我国造成损失超过1110亿元,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国有16个。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是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是世界第二。如果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不加遏制,预计到2020年,我国国土面积的55%都将被酸雨覆盖,85%的人口将处于严重的空气污染之中。

4.城市交通需求量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交通机动化进程加快,交通能耗急剧上升。从城市碳排放构成来看,城市生产、交通及建筑碳排放量约占城市总碳排放量的81.2%,其中交通碳排放量占17.2%。目前,我国交通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1%,如不加以控制,将很快超过工业能耗。

三 促进我国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更新观念,宣传意识

积极宣传绿色消费观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使全体公民清楚地认识到低碳发展的重要性,使全民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在国家战略上,确立低碳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使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进入政府规划,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可持续工业化和可持续城镇化的具体实践,并且要制定相应方案和实施步骤。

2.经济刺激,促进发展

一是,碳税。开征碳税被发达国家认为是富有成效的政策手段。二是,财政补贴。三是税收优惠。

3.调整结构,培植低碳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对实施低碳有很大的作用。产业分为能耗低、污染小和能耗高、污染高的产业两种,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低碳产业。而对于发达国家高碳产业的转移应当加以限制,提高其准入规则。对于难替代的产业如农业,应当以低碳的方式发展,实现农业低碳化。

4.技术创新,健全体系

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但我国目前低碳技术的研发能力较弱,为此政府要加强对国家级研究机构的长期投入,整合国内现有的技术资源,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建立国家级低碳技术研究机构并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发挥政府与企业、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11)

[2]刘细良.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N].光明日报,2009.4.21

[3]鲍富健等.低碳经济:人类社会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4]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

[5]孟德凯.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7(9)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农业;发展战略

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在以往的时间里,农业活动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造成了重大伤害,特别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造成了高碳量的排放,致使温室效应逐步加剧,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全球变暖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发展低碳农业是当前低碳经济发展下应该坚持的战略,我们应该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寻求到创新的农业发展战略,为实现低碳农业和低碳经济而努力。

一、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的相关内容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还是源自于十几年前的英国,英国是最早发现能源的安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指的是人们要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或法律法规,利用创新的技术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并要为开发出新能源而努力,尽最大程度来减少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和污染,减少高碳气体的排放,从而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农业的概念虽然并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但是它的理念源自于低碳经济,同样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实现的绿色种植、绿色生产、绿色排放等农业活动,尽可能的使用无毒无害的产品,减少农药、化肥、机械等产品的过分依赖,杜绝大面积焚烧秸秆而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减少农业活动中高碳的排放量,实现绿色的低碳的农业发展。

二、实现低碳农业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多,我国的农业发展和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甚至出现了非法垦荒等现象,使得生态绿地越来越少,大面积的农业开发加剧了水资源的使用和浪费,水土的流失使当前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农田开发的机械化也造成了众多废弃物的产生,再加上大量高污染的农药、化肥等产品使得土壤化学含量超标,水质和土壤及农作物、植物的质量不断下降,人们过于重视工业的开发,忽略了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发展,使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得不到提升,种种原因,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了威胁,实现低碳农业发展可以将以上提出的种种障碍性因素进行针对式的处理,尽最大限度的减少在农业生产或开发过程中二氧化碳及高碳气体的排放,有助于促使低碳农业的发展,并维护人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既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缓和人与自然关系最为重要的必要路径。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战略

(一)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低碳农业的发展理念

想要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理念上的转变和普及,提升农民低碳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或讲解,借助农业生产中新型的技术或设备提高农民在农业活动和发展中的认识,做好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宣传工作,尽力完善农村生态农业的设备及创新的技术,可以在当地举办技术解说交谈以及高碳农业对生态破坏的负面效应的相关会议,让当地农民都参与其中,尽量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低碳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完善低碳农业的发展战略

相关的地方政府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地农业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并制定符合该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战略决断,完善激励和监督制度,对违反低碳农业发展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或警告,杜绝一切生态污染问题的出现,提倡绿色环保的农业发展模式,针对非法垦荒的行为要进行严抓严打,加强监督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定期的走入到地方中去,寻找影响低碳农业发展的潜在因素。提升该地区农业经济在绿色发展的前提下得到稳步的提升。

(三)坚持创新科技创新应用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

在已有的低碳农业发展理念下,相关的部门要加强对农业创新技术工作的研发,鼓励技术人员投入到新型技术的研究中,适当的给予资金的支持和投入,让研究工作者积极主动的将精力投放在创新技术开发的事业中,为研制低碳环保的农业设备或技术创造良好的基础,为了让农民更好的使用新型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当地的政府要完善该项目的补贴政策,实现创新技术及设备的广泛应用,促使低碳农业和人们生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农业低碳发展结构及模式的创新改变传统的单一化农业生产模式,带领农民群众寻找更广阔的农业生产空间,丰富农作物的种类,发展出属于当地的农作特色,如生态化绿色的采摘园,通过网络进行大力宣传,促使城市居民主动的来到城郊或农村游玩和观光,不但能让该地区经济得到快速提升,还能加强当地绿色务农的宣传,实现了现代低碳农业、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低碳经济下的农业发展战略应该以实际出发,遵循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农业理念,转变传统的农业结构,实现农业技术、设备上的创新开发,坚持低碳农业发展战略的创新原则,坚持农业科技和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坚持经济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农业发展战略,提高农民整体的低碳化农业发展的认识,在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又维护了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远红.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创新[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263-267.

[2]王雪.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创新[J].农业经济,2013,(12):57-58.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范文第6篇

我国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我国在以煤为主的高碳能源结构下,过度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并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致使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利用能源的高消耗来带动工业的快速发展,加之当前我国产业管理模式落后,技术装备水平偏低,致使大部分企业存在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问题,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造成了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其二,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高端能源装备和能源技术只能依靠进口。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传统化石能源高效利用技术严重落后,致使我国工业总体技术水平止步不前,尚未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同时,我国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工作不到位,进一步阻碍了我国经济以低碳方式发展;其三,国际社会对我国提出了减排要求,使得我国必须承担起碳减排的责任,在此形势下我国必须由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供应方逐步转变为需求方,这对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严峻考验,致使能源供应成为了抑制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其四,发达国家在调整自身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向发展中国家逐步转移高能耗产业,使得我国中小企业为了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得不降低环保标准,发展高碳消耗的重化工产业,这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我国在成为发达国家重化工产品制造基地的同时,使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迅猛增加,加速了高碳能源消耗量的增长,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1.树立低碳经济责任意识。我国必须认清发展低碳经济是顺应世界经济变革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为了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事务中承担起大国的责任,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我国必须强化低碳经济责任意识。首先,我国要坚持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突破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和资源的制约,转变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开拓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其次,我国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鼓励发展低碳产业,延伸低碳产业链,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我国低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再次,城市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在建材、能源、冶金、化工、交通、石油等高能耗行业中倡导节能减排生产方式,并转变城市以碳基能源为主的供给方式,逐步推行低碳能源和氢基能源供给,不断创新和实践城市内涵式发展策略。

2.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每个公民都应担负起节能减排的责任,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导下,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首先,公民应当逐步摒弃以高能耗为代价的便利消费方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量,积极使用太阳能等家用节能产品,逐步树立健康文明的低碳消费观念;其次,公民应当从自我做起,减少家用汽车的能源消耗,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降低城市的尾气排放量,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再次,在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大力倡导节能减排,使公民的衣、食、住、行中均渗透低碳观念,持续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优良传统。

3.加大技术产品创新力度。我国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低碳技术产品创新,着力构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技术创新模式,以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强化低碳技术自主创新。低碳产业要充分发挥人才效应和科研机构作用,不仅要重视传统能源技术攻关,还要深入开展低碳技术理论研究,组织大规模的低碳技术研究活动,在充分利用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确保低碳技术研发活动有序、合法开展:其次,加大低碳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我国政府应当投入充足的人力、财力、物力,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监控体系,在保护现有低碳技术知识产权的同时,促进低碳技术国际交流,维护低碳技术市场化运作秩序;再次,拓展低碳能源技术的市场化应用空间。如,我国可运用太阳能光伏技术带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运用低碳能源的共性技术延伸低碳产业链等。

4.完善法律政策环境。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政策环境作为必要的外部条件,我国应当借鉴国际的先进立法理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逐步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到法制化轨道。首先,国家应为低碳经济发展制定专项法律法规,在《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基础上,制定《低碳经济促进法》,并出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进而指导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水能等能源技术的开发;其次,建立健全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制度体系,如绿色证书交易制度、绿色保险制度、环境税费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绿色信贷制度等,为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再次,落实相应的经济激励机制,调动起社会、企业、个人参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能源的积极性,同时将生态服务由无偿形式转变为有偿形式,使生态保护区获取一定的生态效益。

三、结语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低碳城市;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可持续发展思路是当今社会经济建设的核心思路,在各个产业中,都需要以可持续发展思路为基础,才能够实现产业的健康成长。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同样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在当今的能源使用环境下,必须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才能够让城市发挥其本身的作用,并带动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的建设概述和现状

城市规划的本质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预见性,对阻碍城市健康发展潜在因素的预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是城市规划发展和改革的主要动力。城市发展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城市规划的创新源于解决现实存在或将要产生的问题,只有尽早发现和预见城市可能面临的问题,才可能不断改革与创新,使城市的发展能够适应和应对新的挑战,并为其创造出更适合我们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环境。低碳城市规划是基于低碳城市的概念基础上,从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详细规划入手,提出土地利用、密度控制、城市交通与功能的综合应用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并在低碳经济条件的控制之下提出城市规划的策略。

可持续发展思路的提出并没有很久远的历史,低碳城市的概念也是近几年才被大众所知晓。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都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低碳城市还并没有完全普及。因此,目前的低碳城市规划模式尚处于研究与摸索阶段,还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寻找经验。

1. 国外低碳城市的建设现状

新世纪以来,国际上就相继有许多组织以及相关政府开始关注起建设低碳城市的话题。目前,国外的低碳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中,或者在一些以生活居住为重心的城市中,比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利兹,日本的东京等等,都是国际上发展低碳城市的代表。这些城市中,从节约能源与减少排放两方面入手,双管齐下。不仅使城市环境得到了改善,更使城市的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国外这类典型低碳城市的建设,可以为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经验。

2. 国内低碳城市的建设现状

我国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开始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等基本理念,但一直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低碳城市发展理念。直到 2008 年,我国的上海、保定等城市才陆续地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初步构想与计划,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城市建设中,将城市的发展目标从经济增长转变为资源的循环利用。到目前,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在一些试点城市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湖南省的长沙、岳阳等城市为例,本身的自然环境基础条件非常良好,但对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另外,由于低碳城市的建设目前还在少数城市中进行试点,因此距离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 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规划模式的理念框架

目前,建设低碳城市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城市进入良性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解决当今普遍存在的能源紧缺问题。因此,在进行低碳城市规划时,主要从能源的角度进行考虑,将解决能源问题作为城市建设的首要考虑问题。在考虑能源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低碳城市的相关规划,就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以岳阳市的城市布局现状为基础进行讨论,以低碳城市的规划理念来进行分析,该城市规划的基本框架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用地布局上的节约理念

在用地布局上进行节约,是低碳城市规划的基础,决定了一座城市所能达到的低碳发展水平。首先,尽量减少城市管线的长度,删减掉不必要的管线,从而提高管线的输送效率;其次,降低交通流线的长度,减少通行效率太低的交通流线;最后,对城市道路进行统一的规划,最好能够加大公共交通的建设力度,减少过多的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通过在用地布局上的合理规划,可以为建设低碳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低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从空间尺度上做好低碳城市规划文章, 第一个尺度是区域的尺度,城市区划在一些城镇化发展水平高或经济发达的地区,利用都市群、城市带、城市连绵区或者城市圈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可以合理减少碳排放。在区域规划时做好减碳建设,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第二个尺度是社区、城市的尺度。解决社区和城市尺度的节能减排,最关键还是从城市形态入手,当然也包括绿色生态安全格局的问题,发展“紧凑型城市”,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或者减少出行对汽车的依存程度,实际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2. 新能源的利用理念

对新能源的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核心思路,也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前不能被利用的能源也可以被很好地使用。目前,在建设低碳城市中所利用的新能源种类非常多,最为常见的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等。根据城市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新型能源。随着新能源的使用,传统的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就会相应减少,对于平衡能源储备、保护生态环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合理规划城市建筑朝向,也可以方便新能源的利用。

3. 降低能源需求量的理念

“节能减排”是建设低碳城市最为核心的思想,其中“节能”便是减少对能源的使用。在城市建设中,节约能源体现在工业生产、生活需求等多个方面。从工业生产方面来说,节约能源即是加大对新工艺的研发力度,减少工业生产上对能源的需求,并且转变生产理念,将经济发展理念转变为环境保护理念。从生活需求方面来说,节约能源则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住、行上面。尽量减少空调的使用,在必须要使用空调的地方,尽量使用无氟空调。另外,鼓励人们步行出门或者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车辆对化石能源的需求。

4. 多中心城市的规划理念

多中心城市是在历年来对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种具有很高可行性的城市发展模式。在传统的城市中,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出现城市超负荷的情况,就是传统的单中心城市发展模式所造成的。利用多中心城市规划理念,可以在原本的主城区周围建立多个卫星城,每个卫星城具有各自的发展特点。将工业、旅游、餐饮等不同的产业分散到各个中心,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压力,让城市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并且多中心城市的规划理念,也可以帮助城市进行能源利用安排,减少能源的浪费。

三、 结束语

通过上文所提到的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基本理念,就可以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城市规划,让低碳城市的建设真正实现。就目前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而言,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需要对低碳城市的发展规划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只有总结建设经验,并做出改进,才能够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不仅是解决当今能源问题的方法,更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1]陈达.城市规划视角下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2]都乐.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规划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2.

[3]马亚君,任佳佳.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土地规划研究――以兰州为例[J].科技信息,2013.

[4]罗宏,吕连宏,何美梅.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与关键问题[J].环境科技,2010.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范文第8篇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化工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本文主要研究了煤炭化工企业的发展模式,在先进技术的应用下,发展低碳模式,转变产业发展的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抑制碳排放,为提高煤炭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高新技术 煤炭 化工企业 发展

在我国以煤炭为主要加工材料的煤化企业越来越受关注,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下,逐渐朝着低碳发展方向前进,根据当前煤炭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模式以及可循环经济产业链,为进一步构建低碳营销模式提供了研究意义,推动我国煤炭事业的不断进步。

一、低碳经济模式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通过在技术方面、制度方面以及产业等领域不断革新,尽可能地减少煤炭资源的耗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最终使得生态发展与资源协调一致,保持双赢的经济发展态势。

采用低碳生产的模式,使得煤炭化工企业不断优化资源,提高能源效率。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与排放之间的协调关系。在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下,煤炭资源采用低碳发展模式,主要是在能源、技术以及产业三个方面改善,提高煤炭利用率。

二、现阶段我国煤炭化工企业发展的产业现状

由于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随着工业在不断发展,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能源紧缺的环境下,这就对煤炭化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通过技术的研发以及模式的调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煤炭效率。然而在当前我国煤炭产业中,通过生产加工之后,转化为液体、气体以及固体三种形态这就得出了相应的技术路:煤液化、煤气化以及煤焦化。随着化工原料的大量使用,造成水资源以及环境容量的限制因素影响。长期以来造成水资源不足以及环境容量有限等制约因素。另外在煤炭化工企业发展中,对于环保问题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煤化工产业生产周期比较长,工艺复杂,行业属于高污染、高风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难免造成过多的污染物。对这些污染物处理不当时,容易发生不安全事故。因此针对这种煤炭化工企业的发展现状,这就提出了采用高新技术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模式。

三、煤炭化工产业走低碳发展模式

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下,使得我国煤炭化工企业走低碳发展的模式,在环保以及资源中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煤炭化工企业必须节能降低消耗,转变增长模式,调整整个产业结构,促使煤炭化工企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发展中要做到:节能降耗,转变增长模式。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属于粗放型,因此在煤炭化工企业中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使经济结构发生战略性的转移,逐渐朝着节约型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转变该产业的结构,在该产业的发展中要加快战略性结构的调整,降低能耗,设置“防火墙”,做到节能减排,提高环境质量。因此,这就要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大力推崇清洁生产技术以及零污染零排放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科学的管理作为保障,合理高效利用煤炭资源。促使水资源以及环境容量有保障,改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状态,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

1、发展低碳模式的具体技术

煤炭生产中,在高新技术领域中要广泛引入煤化工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清洁生产能够从源头上防止污染,有助于将污染降低到最小。因此,这就提出了新型的防污治污技术,将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在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中能够全面利用资源、能源最终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另外在生产过程中,引进高新技术,促使企业的质量以及效率不断提高,改善经济效益。

2、全面构建煤炭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以技术作为支撑,调整产业结构,使该产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其中包含纵向主导产业链、横向耦合产业链以及典型的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在纵向产业链中,主要是以煤炭及其他原材料开发和挖掘的加工制造为主。在先进技术保障下,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煤炭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横向耦合产业链,主要是对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煤化工副产品和下游资源进行循环使用,最终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在典型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中主要是加工煤气化。在技术支持下,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促使煤炭资源循环发展。

3、营销理念,构建低碳发展模式

营销理念下,主要围绕低碳生产、低碳流通以及低碳消费为主要内容,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以及促使资源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低碳营销模式要采用先进的低碳技术作为技术支撑。根据我国煤炭资源开采现状逐步研究,通过对煤炭基地开发环保低碳科技以及低碳环保产品,在不断研发技术中,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关键技术以及低碳产品。在发展中要借鉴先进的低碳科技,或者是外包技术,不断引进先进的高新技术,使得该产业链不断升级。另外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对污染智力技术、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以及生态工业链接技术不断提高,促使该产业协调发展。

4、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煤炭资源效率

针对产品结构单一,工艺技术落后以及效率低下等问题,从技术方面入手,提高企业投资力度,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有的设备进行改进和引进,优化产业结构,最终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下,大大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可回收利用率,实现了通过技术达到节煤的效果,继而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环境保护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应用,提高产业链的循环经济,促使煤炭生产在营销过程中不断创新生产模式,促进产业全面升级,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格局,使煤炭资源的应用更加广泛。

四、总结

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促进我国煤炭化工企业转变了发展模式。将内部资源不断整合的过程中,优化了企业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在煤炭化工企业中,大大提高了煤炭生产的效率,提高了资源的可利用率。加强产业链的升级,通过技术以及先进设备的引入,能够科学的调整产业结构,尽可能地开发新能源。高新技术的应用,最终的目的是降低污染,提高生产效率,保护水资源和环境容量,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作用,加快了煤炭化工企业的产业化步伐,促进我国煤炭化工企业在技术和模式的创新中不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高天慧,李娟,闫海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政府支持模式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