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自动控制人工介入

前言:人工介入控制系统是以石油化工模拟原理和人机工程学原理为理论依据,运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对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操作人员进行管理,把生产过程中员工的监控管理和过程控制合二为一。作为一门新兴技术,人工介入控制系统的研究涉及十分广泛,包括很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相关的知识。笔者通过对石油化工中自动或控制与人工介入进行了介绍,并其以石油化工工艺特点作为出发点,分析了人机系统中人的因素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人的可靠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引入人工介入控制系统,可以最大化的优化操作,并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DCS控制系统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石油化工过程中,炼油厂的最后一道工艺就是油品储存运输,炼油装置生产出来的成品油以及半成品油品经过调合之后就会出厂。为了便于管理和加强自动化控制,石化企业的油品贮运系统也采用了DCS控制系统。从我国的石化企业来看,其主要生产装置都已经采用DCS来进行控制,还有许多新建装置采用了新一代DCS来加强控制,然而,有些石化企业其DCS的功能并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使得整个自动化系统显得冗余、复杂、使用效率低下。因此,提高DCS的应用水平是非常必要的,鉴于此,我们在石化企业中要全面开展DCS先进控制设备的培训以充分发挥DCS的作用,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在此基础上来取得更大的经济收益。近几年,国产新一代DCS也得到快速发展,重要的是,还配备了适合我国石化企业特色生产过程使用的专门软件, 使得国产DCS的功能持续增强,装置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将会在石化企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此外,还可以可提供系统接口和网络接口用于与不同厂家产品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进行通信。具有构造大型实时过程信息网的拓扑结构,可构成多工段,多集控单元,全厂综合管理与控制综合信息自动化系统。石化企业的常减压、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等炼油生产装置及乙烯装置均采用了DCS控制系统。全厂各生产装置的监视、控制与操作都集中在一个中心控制室内。

2.人为因素在人工介入控制系统中的表现

人在人机系统中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操作上,完成自动化系统不能完成的操作。虽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仍有一些工作只有通过人才能完成,这一方面是由于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是需要人的行为主动调节系统。在监视与控制上,监视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在维护和检修方面:对设备进行使用、维护和检修,识别故障并排除故障。在决策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制造、组织、管理、维修、训练,均要由人来决策。在控制上,创造和管理其生产活动和作业环境。在现代大规模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系统软、硬件可靠性不断提高,引起的事故比例逐渐下降,而人因失误诱发的故障或事件却呈上升趋势。人因失误已成为大规模复杂系统失效或事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人因失误的研究与防范也更为突出与重要,人因失误可能引起人机系统运行中的机器损伤、时间损失、人员伤亡和任务失败。可见人为因素在人机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石油化工中人工介入控制系统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代企业自动化的概念已不单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还包括企业信息管理和实验室灾难性的综合自动化,具体来说包括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计划、设备、安全、财务、人事、市场和经营等的信息管理。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必须综合应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扩大和加快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提高信息集成化程度,提高管控一体化程度,从而达到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降低成本,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强竞争能力的目的。通过不断的改造与优化,可以使装置功能进一步增强,从而保证设备以最高的效率得以运行和工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减少投资,并使装置利用率达到最高。在优化设计中要特别注意自动化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使得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不必拆卸或废弃基本系统和一些装置就能够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使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更加广泛和便利。

结束语:

我国的石化工业在近些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整体水平逐步提高,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石化工业技术水平和规模还有待加强和提高。尤其是自动化控制系统,仍然过分依赖国外的技术和设备,而且装置出了故障维修起来很麻烦。为了使我国石化企业从根本上得以发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可以加大整个石化企业改革力度,从根本上改变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进一步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节能减耗;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科技创新,培养优秀人才,努力研发新设备和新软件,使中国的石油化工日益强大,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教育;装控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31-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上所提出。旨在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创新能力并且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质量专业工程技术人才。[1]“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的重大举措,能够促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卓越计划”提出了五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三项重点任务是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其目的是要改变高校教师队伍工程实践经验薄弱的状况,通过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经验,建设由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

一、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高校教师队伍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缺乏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教育教师,更不用说那些在专业实践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高、精、尖”教师人才。当前工程人才培养偏重理论研究而轻视实验教学,产生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便是工程教育教师的缺乏。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只一味空讲理论,很难培养出符合岗位技术要求且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学生获得的仅仅是屈指可数的“鱼”,没有收获到能够受用一生的“渔”。

由此可见,建设一支在专业实践上“高、精、尖”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加强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推动“卓越计划”总体目标的实现,推进专业教师能力的发展,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3]

当前,工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1)师资引进渠道过于单一。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应届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企业背景的教师严重不足。(2)在校教师的工程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很难得到工程实践的机会。(3)需进一步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企业工程师进入学校作为兼职教师的相关机制不完善,制约了兼职教师队伍的发展。(4)校企的产学研合作有待加强。学校大量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很难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

本文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结合学校、学科的特点,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下简称装控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二、“卓越计划”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更新教师队伍建设理念

现有的教师队伍中要统一思想,更新观念,高度认识到教师队伍在“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努力打造一支兼具专业教学素质和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在重视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全国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为了培养卓越工程师,学校从上到下团结一心,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卓越计划”会议,深入了解“卓越计划”的内涵,从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二)拓宽专业教师引进渠道

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不断拓宽专业教师的来源渠道,改变传统的人才引进方式,面向社会广泛吸引工作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也可以从相关行业挖掘实践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相关人员。人才引进不仅要注重教师的学历及理论水平,更要注重其实践经验,从而改变现有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广大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正在面向全国石油化工相关企业招聘有工程实践的教师,装控专业已从茂名石化引进了一名具有硕士学历的高级工程师。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

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教师的培训力度势在必行。根据现有的学校专业和教师队伍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鼓励从事“卓越计划”教学活动的主讲教师,进行工程项目的实践训练。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实现专业教师定期到单位挂职锻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经验的提高。[4]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装控专业应每年选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各种石化设备设计、制造、维护等工程能力方面的培训,参与企业的联合培养,最好能够在石化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教师在此过程中,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高。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会发现一些设备问题,并利用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改进,甚至可以彻底解决。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校企共赢。教师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要严格服从企业的工作安排,积极参与一线工作,与企业的工作人员一同制订学习计划,从而提升自己的工程意识。

(四)建立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建立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是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顶岗工作,参与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同时形成奖励机制,激发专职教师参与工程实践的热情。另外,建立与“卓越计划”内容相适应的教师聘任、考核和评价标准,多方面制定政策措施,提升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比如,长期在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应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项目申请及评优、评先方面享有一定的优先权,在计算工作量时给予满工作量的待遇。对在挂职锻炼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学校可设置专项奖励,解决其后顾之忧。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正在建立和完善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激励与奖励机制。

(五)提高兼职教师素质建设

为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学校可以利用多种方式采取公正、公平、优中选优的方式向社会、行业和企业聘请具有高水平、高素质同时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优良的工程师进入到学校,担任该校兼职教师的职务;将知名学者、教授、企业家、工程技术专家等多方面人才资源进行综合整理,采用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外聘老师等方式,将专家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建立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完善兼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办法。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装控专业在进行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已从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西南重力机械有限公司、茂名石化设计院等知名企业中聘任或邀请理论水平高、工程能力强的优秀工程师担任主讲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或部分章节的教学);同时,定期邀请企业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专题技术报告和指导毕业设计。目前,装控专业卓越班大四学生正在企业跟着工程师进行毕业设计。

(六)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共建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产学研合作是工程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提高专业工程教师水平的必然要求。学校动员装控专业教师主动承担企业科研活动和相关研究,开展科技服务;通过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结合个人专业,与企业共同攻克难题,解决技术上的瓶颈。这样教师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动态,而且有利于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并将工程实践的最新成果带入教学中。因此,学校应定期有计划地组织工程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与生产实际面对面,加强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共同创建强大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装控专业与茂名石化、茂名重力机械厂等企业联合申报了多项课题,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教师的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三、结语

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相信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装控专业的师资队伍在石化设备工程实践能力方面能得到显著的提升,能够保障装控专业的“卓越计划”顺利实施,从而为社会培养真正的装控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4.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钻采设备 化工设备 产品质量 标准及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125-01

一、石油钻采设备技术水平取得突破

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的产品技术水平取得突破。一批列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创新项目的石油设备研制获得成果:宝鸡石油机械厂研制的ZJ70DB钻机,采用全数字控制交流变频等多项新技术,进入国际先进钻机行列;宏华公司研制的ZJ40DBS钻机,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江钻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国际间的技术合作,获得“单牙轮钻头”等国家专利21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成功F35-105防喷器,能满足深井、超深井钻探的井控工艺要求,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至此,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有能力实现对防喷器生产的全系列覆盖。该公司研制成功高压注水井带压作业装置,有效地解决了油田中后期开发过程中高压注水井带压作业的重大技术难题;宝鸡机械厂下属公司研制成功的BSJ5080TSJ60油田专用试井车体积小、用途广、适应性强;华北油田第一机械厂研制的新一代节能抽油机获得中国、印尼、和加拿大三国专利;胜岛石油机械厂成功推出液压反馈式抽稠油泵、长柱塞防砂泵、高效旋流泵三种抽油泵;华北油田大卡热能技术开发公司研制的ZXCY系列直线电机抽油机通过河北省产品鉴定。该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量和占地面积仅为常规抽油机的50%,且节能效果很好;在海洋石油方面,胜利油田自行建成我国国内最大吨位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赵东一号、生产平台――赵东二号主体结构,胜利油田钢结构承造能力达到国际水平;兰石国民油井公司承包建造的重达1700吨的南海油田自升式井架钻井模块于3月23日完成陆地建造。该钻井模块用于香港正南20公里海域的南海油田作业的番禹4―2和5―1项目。井架可以依托安装在井架下端的导向轮滑行分段起升,无须重型起重设备,在海洋设备安装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化工设备的科研新产品取得较大成果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化工设备的科研新产品取得较大成果。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35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在大连石化一次投料试车成功,标志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裂化成套技术,具备了世界级大型催化裂化装置的工程设计、制造和建设实力。由中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一重、齐鲁石化共同设计制造的千吨级加氢反应器通过中石化技术鉴定,标志着我国迈入大型加氢反应器设计与制造商行列。由中石化和美国鲁姆斯公司合作开发的10万吨/年大型乙烯裂解炉已在中石化各乙烯装置中使用。正在共同着手开发单炉生产能力15~18万吨/年大型乙烯裂解炉,以满足建设百万吨级大型乙烯装置的需要。杭州制氧机厂设计制造的乙烯冷箱在燕化71万吨/年乙烯装置运行正常,实现了大型乙烯冷箱国产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沈阳鼓风机厂制造的上海石化70万吨/年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2002年4月12日正式投料运行,达到国外机组水平。由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创新项目:1万m3天然气球罐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由茂名石化设计院设计、茂名石化建设公司施工的12.5万m3原油储罐在茂名兴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原油储罐。南化机成功制造国内最大的年产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的关健设备―二氧化碳吸收塔。抚顺机械炼化设备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辽阳石油化纤公司机械厂研制成功聚酯装置用重型压力离心机,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三、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竞争中形成了一些产品质量好、受到用户欢迎、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的专业厂。如: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防喷器产品占据国内市场80%销售份额,跻身于世界4大防喷器制造商行列;江苏阜宁宏达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地方小厂,公司推出的四款新采油工具QS型系列可取式桥塞、KYLM型系列液力锚、DS90-Y241型组合式油层保护封隔器和Y341型系列软卡瓦封隔器,大大提高了采油作业的成功率,降低了油田生产成本,受到油田用户的欢迎。山西永济电机厂生产的直、交流系列石油钻井电动机已达30多种,国内油田钻机所用配套电机的98%来自该厂。

四、国际通用标准和信息化受到重视

北京石油机械厂获得API16D会标使用权(API16D是美国石油学会关于钻井控制设备控制系统规范),北京石油机械厂是国内第一家、世界第九家拥有API16D会标使用权的厂家。经过近15年的努力,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形成了面向陆上和海上石油勘探、钻采设备、材料标准体系。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中,等同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有27项。目前,我国通过API认证的石油设备制造企业已达196家。宝鸡石油机械厂已获得API认证达8大类55项,是我国取得API认证最多的石油设备制造企业。为我国的石油机械装备进入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实现世界级制造商的目标,江钻股份公司一直把信息化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江钻股份公司信息化系统的成功开发应用,大大提高了在全球一体化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能力。2002年成为湖北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示范企业。

五、企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

上海神开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成功购并上海第一石油机械厂、上海第二石油机械厂、上海石油仪器厂、上海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研究所等。由上海神开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参股60%、上海电器集团总公司参股20%、个人参股20%,成立上海神开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宝鸡石油机械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成功改制为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并全面启动耗资7000万元的钻机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具有50年历史,生产炼油、化工设备的抚顺机械厂与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一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步履蹒跚,举步维艰。近年来,虽几经努力,但亏损不断加剧。在得到员工的支持和认可、在市委、市政府指导组的协调指导下,采取国有民营策略,顺利实现企业转制;原华北石油二机厂的产品85%以上的市场在华北石油管理局外,由于体制的束缚,经营陷入困境。2002年顺利完成了整体带资分流改制工作,新成立了河北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六、石油钻采设备向海外进军取得成效。

江钻股份公司是世界石油钻头三强之一,石油钻头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等19个国家和地区;宏华公司已交付中亚ZJ70D钻机5台,又新接中亚国家的10台ZJ50DBS电动钻机订单;南阳石油机械厂先后有7台3000米车装钻机随长城钻井公司和大港油田等用户赴墨西哥作业,其钻机性能给用户留下了良好印象。2002年,750马力电动拖挂式钻机在墨西哥中标;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向土库曼出口成套钻机及其设备;中原油田特车修造总厂石油钻采特车出口土库曼、格鲁吉亚、哈萨克;新疆石油局采研院研制的一批固井工具、抽油泵出口哈萨克;四川射孔器材公司批量射孔器材出口哈萨克等。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4篇

当前我国石化企业对于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强,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总体说来,我国石化企业的消防工作还存在下面一些不足。

1.1企业消防安全意识不高

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石化企业通常注重生产而忽视消防安全,消防安全的防范管理工作比较薄弱,存在消防设施不足、配置不全等现象,一些石化企业甚至对一些消防安全防范设施也不进行必要的维修、维护或更换,很容易由一些小问题酿成大事故,如泄漏、跑冒等小事故导致爆炸事故等。

1.2法律制度相对落后

目前,专门针对石化行业的消防管理制度比较少,通用的国家法律法规只有《消防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对石化企业消防安全组织建设和救援事故有指导性作用,但对具体的消防安全建设并没有强制性要求和体现。并且地方性公安、消防机构对石化企业的消防安全也没有构成系统化的体系,一旦发生重大火险往往不能拿出最优预案,错失救援时机。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出现了很多新的行业或新的特点,法律制度规范的更新速度相对滞后。特别是石化行业,由于专业性强、新工艺不断进步,法律制度规范很容易与之脱节。不过,随着新安全法和新环保法的颁布,这一局面已在慢慢好转。

1.3职能部门监管不力

除了市一级消防总队到县一级消防支队,消防从业人员承担着本地的救火、防火、监督、检查任务。但是,很多地方的消防人员配置还是按照建国初的编制,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的增长,消防人员配额严重不足。这导致在很多地方消防部门疲于执行灭火任务,疏于对企业的日常消防检查和督导工作。还有,由于石化企业的专业性较强,对消防部门的审批、鉴定技术要求较高,监管也存在技术壁垒,所以对石化石油企业普遍存在监管不足的现象。

2加强消防安全的措施与建议

从检查到监督到整改过程要完备,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极有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和纰漏,进而造成严重安全后果。如果要杜绝安全问题,从企业方面来讲,管理一定要精细化、系统化、制度化,责任一定要明确。

2.1构建安全机制

管理不妥、流程不规范、操作不当等都可能引发爆炸起火,因此环境、物和人是石化企业安全事故主要因素。对此,企业务必实行岗位责任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将消防安全分层落实,将其责任细化到每个部门甚至是每个人身上,调动起员工消防安全意识。企业的消防规范制度务必要与国际发展方向相结合,了解最新的国际资讯以及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将其与自身企业相融合,从而保证石油化工企业规范的及时有效。安全生产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企业还要建立起相应的作业规范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坚持常抓共管,形成企业的一种长效运行机制。

2.2设置专项资金

完善的消防设备可以在火灾初期有效地完成预警以及灭火任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火灾的发生或减少火灾损失。因此石化企业必须对消防设施加以完善,定期进行适用性检修,保持其完好的使用状态。这样消防专项资金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多数效益较好的石化企业能够保障专项资金的专门使用,每年都有专项资金用于消防安全技术或措施改进。但是还有一部分盈利不好的小型石化企业,在这方面仍有待改进。

2.3强化培训上岗

石化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石化企业应特别重视对员工安全意识的主观提升。除了员工入职前的岗位培训外,还要在企业内部组织一些消防安全相关的活动,对消防安全工作做得好的员工给予奖励,对做得不好的员工进行处罚,以提升员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在强化消防安全管理方面,领导必须以身作则,企业上下一心,接受系统专业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企业的消防职业化培训应该包括岗前培训合格和岗中培训学习、强化训练等,使熟知消防安全和掌握必要的消防技能成为员工上岗的必要条件。

2.4转移安全风险

投保本身虽不能直接为企业主带来高收益率和经营利润,却能通过保险公司提供的风险控制服务有效地防范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提高化工企业的风险控制水平与技术,同时也可以在有险情发生时得到相应的赔偿,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

2.5主动接受监督

随着我国新安全法和新环保法的颁布和实施,新消防法也在逐步完善和制定中。对于现行的法律法规,企业应该做到遵纪守法,主动配合和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火灾隐患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3结语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安全文化体系 HSE管理体系 关系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5-162-02

1 安全文化体系和HSE管理体系的基本情况

HSE管理体系是关于健康、安全和环境的一套完整的管理标准。HSE管理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欧美大石油公司开始建立实施至今, 在石油化工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自引入我国后,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率先在全国开始推广实施,至今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为提升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至今仍然是石油化工行业重要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标准。

近几年,以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又开始推行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安全文化建设逐渐得到了很多企业的认同,确实也给企业安全业绩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符合近年来国家不断强化的安全管理要求方向。但不少企业在建立安全文化体系的同是,仍然保持了HSE管理体系的运行。

安全文化体系和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促进了安全管理规范化的提高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但是,多套管理体系同时并行,也不可避免地在基层增加了工作量,给基层对体系的理解和执行带来了困难。

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安全文化体系与HSE管理体系的关系,关系到能否正确引导和实施整个企业的安全管理目标和方向,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资源提升安全管理业绩,能否理顺安全管理与企业整体管理框架的关系。

2 安全文化体系和HSE管理体系的对比分析

目前多数石油石化企业建立运行的HSE管理体系,主要是依据Q/SY1002.1-2007《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而安全文化体系则是借鉴国际安全管理先进的企业,如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经验,和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颁布的相关OSHA标准。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可以发现两者既有差异性,更有诸多的相同点。

2.1 安全文化体系和HSE管理体系的相同点

从根本上讲,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有效预防控制。安全文化体系和HSE管理体系都是基于这一基本原则设计的,所以两者的管理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要通过系统的、科学的、完整的管理体系,实现对所有风险的全面识别和正确评估,对评估后的风险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来达到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目标。两者的管理手段也都遵循“PDCA”循环的基本管理模式,有完整的闭环管理特点。两者的管理原则和思路也都是基于“预防为主”,所以,安全文化体系和HSE管理体系从本质上讲,具有一致性和相通性,在基层安全管理的实践操作中,完全可以融为一体来实施和运行。中石油在近年来的实践中,已经把安全文化体系与HSE管理体系进行了融合,提出了“HSE文化”的概念。

2.2 安全文化体系和HSE管理体系的差异点

当然,安全文化体系和HSE管理体系在具体的管理细节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的差异表现在:

2.2.1 管理内容的差异

在体系的管理内容方面,安全文化体系主要是针对安全风险管理,对环保和职业健康防护管理方面的内容包含较少;而HSE管理体系则在以安全风险管理为主的同时,包含了环保和职业健康管理的内容。

2.2.2 体系要素的差异

HSE管理体系依据Q/SY1002.1-2007《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具体实施的要素根据标准第5条“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规定,具体包含了“5.1领导和承诺;5.2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5.3策划;5.4组织结构、资源和文件;5.5实施和运行;5.6检查和纠正措施;5.7管理评审”7个一级要素,其中又分解为25个二级要素。而安全文化体系目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关键要素设置,比如杜邦公司设置为“行为安全管理”和“工艺安全管理”两大模块22个基本要素,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设置为“行为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和“工艺安全管理”三大模块27个关键要素。

2.2.3 实施要求的差异

HSE管理体系自引入我国至今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HSE管理体系在建立过程中只注重“形似”,缺乏“神似”,使体系运行不畅,没有达到实施HSE管理体系的目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HSE管理体系的实施要求是以标准的形式出现,原则性强,具体的执行指导性差。

而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指企业在自己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占据主导思想的、并能成为全体员工认同和恪守的安全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所以安全文化本身是一种多数员工认同的行为准则,必然在实践中的执行指导性好。

对比HSE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过程,HSE管理体系多数还是强调按照标准条款来执行和落实,而安全文化体系则强调要从“转变安全观念”开始,从“培养安全习惯”入手,达到“提高安全技能”的目标。也就是HSE管理体系注重按照条款来执行建立,对员工的参与关注不足,而安全文化体系建立从引导和转变员工对安全价值观念的培育和认知开始,注重员工的参与,因而更容易为员工所接受和理解。管理体系的执行主体是人,管理的主要目标也是对人能动性的开发和引导。所以,注重关注员工的安全文化体系比侧重落实标准条款的HSE管理体系更容易在企业得到实施和运行。

从每个要素的具体实施要求方面对比发现,HSE管理体系由于是以通用标准形式,实施要求比较原则,对具体的岗位员工执行指导有一定的差距。而企业往往也没有对这类的要求进行细化和明确,就造成同一要素在不同的岗位员工之间理解和执行有差异。实践证明,越细化、越明确的实施要求,在现场执行落实的越好。而安全文化体系的每个要素都配套了完整、详细、明确的执行标准或要求,所以现场执行落实的更好。例如有关安全职责的划分方面,HSE管理体系规定“组织应确定与健康、安全、环境风险有关的各级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及各岗位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便于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而安全文化体系则明确提出了“属地管理”的概念:每个员工都应以工作区域、工作职责、所负责管理的资产为划分依据,明确自己的属地管理范围。在自己的属于管理范围内,自己负全部的安全管理责任。显然,这种“属地管理”的概念更明确、更方便所有员工理清自己的安全职责。

在塔里木油田的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实践中,根据油田的生产作业特点和风险特点,借鉴杜邦公司的成熟安全文化管理经验,设计出的“行为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工艺安全管理”三大模块27个关键要素,都配套了相应的执行标准和具体可操作的管理工具。通过这些执行标准和管理工具的推广和落实,安全文化的氛围自然得到了提升。如普遍推广的“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理念、“安全经验分享”做法、“岗位技能需求矩阵”和“工作职责分工表(RACI表)”工具、“高危作业”执行标准等,都给员工提供了从“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的具体工具和方法。

3 结论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必然经历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过程。HSE管理体系应该属于制度管理阶段,而安全文化体系则是企业文化管理阶段的一部分。通过分析和对比,我们应该认识到,HSE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管理体系从安全管理角度来讲,既有一定的差异,又有一定的一致性和相通性,形象地来比喻,HSE管理体系是系统安全管理“大树的枝干”,完整但不具体,而安全文化体系则是系统安全管理“有枝干有枝叶的大树”,更丰满和具体。对比所有要素,实际上在现场执行和落实安全文化体系的要素,就完全符合和满足了HSE管理体系中对安全管理部分的内容。将两者进行融合,建立“HSE文化”,对企业基层来讲,将更符合生产作业实际,更能提升安全管理的业绩和效率。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专业资源库;专本衔接模式;高分子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0-0044-03一、“专本衔接”问题提出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提出目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应用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等层次体系,即形成中职、高职专科、本科、研究生贯通、衔接的层次结构。从2010年开始广东省实施“3+2”中高职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效。从2013年开始试行高职和本科协同培养的“专协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开始试行三二分段“专转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认为以国家认可的统一职业标准为依据,建设专业资源库,优化高职、应用本科衔接,建立高职、应用本科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

二、“专本衔接”的现状分析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是国家示范性建设重点专业,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建立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管是中高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专升本衔接”、“专协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与中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合作,需要建设专业资源库,完善“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 高分子专业资源库建设现状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专业资源库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大力推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国外有很多专业资源库,不管是在读学生,还是已毕业的学生,可随时随地使用资源库进行学习,了解最新专业资讯。国内资源库建设发展最大障碍的资金问题,但一些示范院校,正逐步以重点建设专业为单位建立起专业资源库。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具有一定的宽泛性和专精要求,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深度,本科院校开设较多;全国有二十多所高职院校(其中广东地区有四所高职院校)开设了高分子材料加工相关专业;虽然各所院校有相应的精品课程,但没有专业资源库,所以,整合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专业资源库非常有必要。

(二)“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的现状

近些年,随着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结构升级,社会强烈要求高校提供大批本科层次的高级技术型人才。但是,在普通高等教育系统,很多高校都是按学术型人才模式进行培养,即便是本应定位培养技术型人才的5A2类高校却按学术型人才方向去办学,导致学术型人才过剩而技术型人才匮乏,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极不匹配;而高职院校由于学制短了一年,所培养的专科生在基础理论方面和思维提升锻炼方面存在不足,工作中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提升空间不足。因此,通过开展“专升本衔接”、“专协本衔接”和“专转本衔接”多种形式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培养,可以完善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深化高职学生的内涵,提高本科生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构建广东现代产业提供更有力的高级技术人才保障。

三、专业资源库建设促进专本衔接模式的意义

(一)专业资源库建设促进专本衔接模式的研究

我校高分子专业是国家示范性专业,联合全国高职院校和相关应用本科院校共建专业资源库,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通用性和标准化等特点,提供以就业为导向、符合人才市场需求、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使各合作院校能够借助于资源共享平台,了解教学改革动态、学习教学改革经验、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建立起“专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能够满足区域产业需求,促进产业升级

・职教方略・专业资源库建设促进专本衔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随着广东省“三促进一保持以及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的实施,广东的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都在发生急剧变化,对人才结构和素质也产生了新的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的广东职业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考验,实现高职、应用本科教育的有效衔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相关产业是广东省支柱产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要随着相关产业的发展不断更新。从广东省的人才培养来看,开设有高分子相关专业的有本科院校和四所高职院校,但本科院校偏重于科研,实训时间及条件严重不足,对加工生产线缺乏总体认识;而高职院校由于学制短了一年,在基础理论方面和思维提升锻炼方面存在不足。因此,目前的教育培养的人才出现了“本科的学生深入不下去,高职学生提升不上来”的尴尬局面,使技术型人才匮乏;教育发展的规律及生产力发展都要求双方改革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资源互补,培养新型高级技术型人才。所以,我们选择与全国有开设高分子专业的相关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共建专业资源库,为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提供资源。这样,既能推进职业教育朝着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又能解决高分子材料行业高级技术型人才人员严重缺失问题, 能够满足区域产业需求,促进产业升级。

(三)发挥高职、应用本科教育资源效益,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本科院校具有雄厚的学科优势及师资等资源,高职院院校具有丰富的校企合作等资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和广东省的相关文件,我们选择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探索“专升本衔接”、“专协本衔接”和“专转本衔接”多种形式并存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方向)高级技术型人才,既符合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要求,在获得政策支持的基础上也充分发挥了各院校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四、“专本衔接”模式的实践

(一)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专升本衔接”模式的实践

我校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工作地点主要在珠三角,他们有些已走上企业技术与管理岗位,有进一步充实自己、提升学历以适应企业与行业发展的需求。2012年,我校开始与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开办专科起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成教班,共同探讨“专升本衔接”模式,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为高职生的提升学历提供培养渠道。专业资源库使学生能够通过资源共享平台,自主学习,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再通过面授、考试获得本科学历,在为企业创造更好效应同时能提高自身知识文化水平、提升学历、为自己职业生涯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二)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专协本衔接”模式的实践

按《广东省教育厅关于2013年普通高校进行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深入调研,确定了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联合申报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协同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方向)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经过论证,采用“2+1.5+0.5”的“专协本”培养模式,即:第1~4学期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就读,由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第5~7学期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由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第8学期在企业进行顶岗学习,由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以及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专业资源库,在提供丰富、高效、先进的专业教学与岗位培训资源的同时,还将持续更新,有利于教师获取丰富教学案例,掌握行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学习课堂上教师没有讲到的内容,学习符合个性化要求的知识,了解个人职业生涯应具备的技能,在协作院校主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从而具备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

(三)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专转本衔接”模式的实践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研究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立交桥,允许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接受高一级学历教育。“专转本”模式既满足高职高专学生的升学愿望,也满足家长让子女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愿望。我校高分子专业在总结“专升本”、“专协本”衔接模式的经验上,积极探索“3+2专转本”衔接模式,即前三年在我校学习,后二年转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习,这种衔接模式由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课程衔接较容易,能够节省资源,提高效益。而专业资源库,能将高分子材料加工行业最新的前沿技术资料展示于资源平台上,扩大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受益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高分子材料加工行业既具有共性之处又具有不同材料用不同加工方法的特点,高分子专业资源库将共性特点与个性需求相结合,并针对专业相关技术应用及职业岗位要求,建设普适性的专业教学资源,通过拓展模块兼顾不同材料加工方法的特点,让学生在高职三年主攻塑料成型加工,进入应用性本科学习后,拓展学习合成纤维、橡胶等材料成型加工,既提升了学历,又拓宽了就业面。

参考文献:

[1]谢文静.广东省高职院校达标性考试加开放式招生模式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8(4).

[2]胡兴福.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实意义[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9).

[3]方泽强.分类视角下高职本科与应用型本科探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13).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共享;辽阳石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051

[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01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将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产,有效利用数据对提升企业战略管理水平、提高决策效率和管理透明度有重要作用,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辽阳石化公司是中石油下属的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累积了海量的异构数据。同时,在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断产生大量管理数据。

1 大数据主要技术

目前,大数据处理通用的技术架构是MapReduce,包括Map(映射)和Reduce(归约)两个阶段,用户只需编写Map函数和Reduce函数就可以在云计算平台分布式处理。

大数据的采集是指利用多个数据库接收来自客户端的数据,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库进行简单的查询和处理工作。比如,辽阳石化早期的应用系统一般采用关系型数据库SQL、Oracle和Sybase等来存储每一条记录。

大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主要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或分布式计算集群来对存储于其内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分类汇总等,以满足分析需求。

数据管理技术主要有6种,即分布式存储与计算、内存数据库技术、列式数据库技术、云数据库、NoSQL、移动数据库技术。其中,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的关注度最高。

2 大数据对辽阳石化的价值

第一,“大数据”能帮助辽阳石化提高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使传统业务流程简化、优化、集成化,优化流程为导向的多部门协同工作,全面提升机关科室的服务水平,提升对各项业务的管理水平。

第二,“大数据”能帮助辽阳石化提高生产精细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现场生产数据自动采集,从源头上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节省重复收集数据时间,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分析挖掘生产装置的历史数据,促进技术和操作两个层面的生产优化,提升装置经济效益。

第三,“大数据”能帮助辽阳石化提高发现事故隐患和排查治理能力。石化企业受传统管理模式、技术手段等因素制约,不能完全建立起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机制。散落在二级单位各个车间的宝贵信息资源无法充分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通过大数据技术,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及时准确地发现事故隐患,提升排查治理能力。

第四,“大数据”能帮助辽阳石化实现监控分析网络舆情、社会动态及市场形势。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舆情监控系统对热点问题和重点领域比较集中的网站信息进行24小时监控,随时下载最新消息,从而建立舆情监控的知识库,使管理人员全面掌握职工思想动态,以便做出正确舆论引导,并提取有效信息作为新品研发决策依据。

3 辽阳石化应对“大数据”的策略

3.1 配合中石油总部推进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大量非结构化数据使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对存储容量、传输速率、计算速度等要求更高。ERP应用集成、物联网系统、云技术平台和移动办公平台都是中国石油“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信息化项目。物联网系统将为实时采集、处理、传输现场数据提供保障,为进一步挖掘价值提供数据基础。移动应用、社交网络等在企业逐渐普及,在提升办公效率的同时,拓宽获取数据的渠道和范围,为更好地搜集市场讯息、分析客户行为、监控企业舆情等提供数据支持。辽阳石化应按集团公司要求,积极配合、适时引入并试点实施,做好应对“大数据”的技术储备。

3.2 加快信息化推进,不断深化信息系统集成,提高数据共享

“大数据”应用的基础是信息化,面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需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对数据价值的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因此,通过加强辽阳石化应用系统集成,能有效消除数据屏障,打破传统部门壁垒,改变传统工作习惯,加快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现有信息门户、ERP和MES等系统,实现跨部门、跨专业的数据共享,从而为战略、管理、生产等各层面决策提供全面、准确、快速的支持。

3.3 着力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

由于“大数据”应用涉及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因此,辽阳石化应未雨绸缪,通过合作培养、对外交流和内部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数据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做好应对“大数据”的人才储备。

4 结 语

随着信息化快速不断推进,辽阳石化对“大数据”的认识和应用也逐步深入,对数据和数据价值的理解和把握也更加具体。辽阳石化不断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变革和人才培养,必将在“大数据”时代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星.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8篇

按生产岗位的综合职业

能力要求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

按照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线的原则,我们对南宁化工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田东锦盛化工有限公司、中油广西田东石油化工总厂有限公司、柳州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区的几家石油加工企业进行了认真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岗位的布置和构成、工艺设备及操作技术技能要求、岗位能力要求等,对化工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人文素质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所列的专业能力来看,对生产岗位操作工艺和专业知识及设备的规范操作和控制要求作为基本的专业能力占74%,其他辅助的专业能力占26%。为此,我们对照现行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的整合。在参考化工行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基础上,听取了化工企业技术专家和职教专家的意见,制定了《课程实施标准》和《课程实施方案》,整合了“化工生产基础”和“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等课程,设计出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化工单元课程学习工作页》(以下简称工作页)。

工作页打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模式,围绕岗位职业综合能力要求构建了相应的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都开发并编制了若干个与企业工作过程一致的工作任务,以提高学生“零距离”上岗的能力。将每个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学习活动予以实施,同时要求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时填写工作页。优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及通用职业能力的组合,编写形成了“教学做”一体的课程学习工作页。该工作页为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和锻炼岗位职业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下面以“流体输送”课程的学习工作页为例进行说明。

“流体输送”课程学习工作页

一、项目描述

化工生产中所需原料、中间产品和产品,大多数是流体,通常需要把它们从一个设备输送到另一个设备。如生产产品时,往往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把原料依次输送到各种设备内,进行化学反应或物理反应;制成的产品又常需要输送到贮罐内贮存。因此,流体输送是化工生产中必备的单元操作。

二、学习任务

本项目分成四个子任务进行学习。

学习任务一:流体输送常用设备及其组成的认识和绘制;

学习任务二:流体输送工艺流程图的认识和绘制;

学习任务三:流体输送实训;

学习任务四:流体输送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三、学习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应达到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叙述离心泵工作原理,能叙述几种类型物料输送工艺流程。

2.技能目标:能正确操作几种不同类型的物料输送,能够分析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3.素质目标:工作认真投入,严谨细致,有团队精神,遇到异常现象能够冷静分析、正确处理。

四、学习工具

1.四位一体多功能流体输送培训装置。

2.计算机及配套北京东方仿真化工单元仿真操作系统。

五、学习方法

1.诱导探究法,师生、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结合。

2.仿真实验、实训操作。

六、学时安排:34课时

学习任务一:流体输送常见设备及其组成的认识和绘制

一、任务介绍

化工厂的各个主要设备之间通常用泵和管路组成流体输送系统,利用泵为液体提供外加能量,提高液体的压力,通过管道将液体物料由一个设备输送到另一个设备。

本任务主要是学习和认识物料输送的常见设备,并能绘制主要设备(离心泵、往复泵、漩涡泵、齿轮泵)的外形图。

二、任务分析

流体输送常见设备的认识可到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心对各套单元操作设备所用到的泵进行观察,并通过上网和查阅相关教科书和资料对各种类型泵的组成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而要绘制物料输送主要设备的外形图,则需要明确主要设备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三、相关知识

流体输送设备包括液体输送机械和气体输送机械两类。

(一)液体输送机械(略)

(二)气体输送机械(略)

四、任务实施

本学习任务在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心完成,任务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活动一:认识流体输送机械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心的所有单元操作设备,并将各套装置所用的液体输送机械和气体输送机械分别进行记录。

2.分组通过交流讨论、查阅资料的方式将观察各套装置所记录下来的所有液体输送机械和气体输送机械进行分类,并思考完成下列“想一想”的几个问题。

【提示】:各套装置所用的泵不尽相同,请同学们注意铭牌上的说明及外形区分。

活动二:叙述各输送机械的主要作用

各小组派出代表展示本组记录并分好类的液体输送和气体输送机械,并对各输送机械的主要作用进行阐述。

想一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体输送机械分为几种类型?

2.化工单元实训中心有哪几种液体输送机械?

3.化工单元实训中心有哪几种气体输送机械?

4.离心 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活动三:画出关键设备外形图

各小组查找相关资料,参照主要流体输送机械外形结构示意图,分别绘制主要流体输送机械的结构图。

五、任务小结

本次学习任务的完成首先在化工单元实训室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对实训场地的各种流体输送设备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各种泵体进行分类,对各种类型泵的外形先有了感性的认识。再通过教师讲解及学生分组搜集各种泵体的基本结构图,对泵的构造有进一步的认识。最后通过绘制各种类型泵的基本构造图,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泵体的结构,达到学习目的。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不同情况下应选用不同类型的流体输送机械。在输送流体时,用得最多的是离心泵,它具有很多优点,主要适用于流量范围较宽,扬程不高的场合;往复泵适用于中等流量、高扬程的场合;旋转泵一般适用于小流量、高扬程的场合;流体作用泵则适用于小流量、扬程不高及具有腐蚀性的场合。

六、拓展阅读(略)

学习任务二、三、四(略)

该工作页具有以下特点:(1)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由浅入深,学生容易接受;(2)理论与实践结合、边学边练、学练结合,重在锻炼学生技能;(3)德能兼修,岗位职业(核心)能力的锻炼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构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中职学生入学前的化工生产知识及操作技能几乎为零,理论学习兴趣不大,且有厌学情绪。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把他们培养成毕业即能上岗的化工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难度非常大。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训实习的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合理设计情境教学,把理论学习、单元操作、虚拟仿真操作有机结合,融理论、实践和技能训练于一体,突出技能培养,并把职业素养培养融入每个学习过程。

(一)重视感性实践认识,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学习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

把“化工生产基础”和“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教学由原来在教室授课搬到实训基地授课,并按照《化工单元课程学习工作页》课程标准要求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训操作。

授课时,按照工作任务要求,第一步,分别介绍实训设备的名称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用途,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第二步,把每个化工单元实训设备分为几个操作岗位,交叉轮换,先认识和熟悉各岗位设备、控制点及其控制内容,要求学生在工作页上做记录,并画出设备简图。第三步,了解流程,告诉学生从实训原料开始到产品的过程就是工艺流程,要求学生把实训设备工艺流程先用工艺方框图记录下来,然后按方框图先后顺序把设备简图连接起来,构成工艺流程简图,让学生初步学到工艺知识,认知DCS操作系统的界面图。第四步,工艺操作,现场引导学生按设备操作规程操作,并进行中控DCS系统操作。第五步,结合实训,现场实施必要的理论教学,分析工艺操作要点、技术经济计算、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等。第六步,综合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可人为设置常见故障(工厂生产是不允许的)让学生分析原因和考虑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熟练化工单元操作,熟练分析和处理常见故障。

(二)虚实结合,重在深层次培训学生的操作技能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涉及内容相对独立,设备结构复杂,实训设备也不可能拆解让学生了解设备内部结构,但中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多的是接受来自实践的形象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仿真软件、企业生产场景照片和录像等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实体设备实训密切结合进行学生技能训练。

我们采用北京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的化工单元仿真DCS控制系统和常减压装置仿真培训系统、大连博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常减压智能模拟工厂,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化工生产中每一个化工单元过程和各个化工单元流程,组合为一个整体生产工艺流程,让学生如同在化工生产现场和中控室一样的环境内反复操作,尽快熟悉生产流程和主要工艺指标、掌握操作规程及各个单元操作的技术要求,培养学生岗位的独立操作及各岗位之间配合能力、分析和解决生产各个环节操作中常见问题和故障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上岗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注重生产现场管理能力培养

第一,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是石油化工行业推崇的管理模式。强调健康首位,按照企业生产实际,采用工艺安全分析方法,抓住工艺过程的本质安全,营造企业生产过程的危险源识别、控制数据库教学情境。严格要求学生不得酒后和带病上岗操作,不得带危害安全的物品到实训现场、工艺过程安全管理、行为动作安全管理、保持环境安全,培养学生危害识别和风险控制能力,强化学生的惠生工程理念和素养提升。

第二,“6S管理”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六个方面,由日本企业的“5S管理”扩展而来,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方法。在每次课后,指导学生管理好实训现场,培养学生化工生产现场管理知识和能力。(1)通过学生整理实训场地的锻炼,将场地的任何物品进行分类,有必要的就留下来,没有必要的都消除掉,腾出空间,用活空间,防止误用,创造清爽的工作场所,培养学生现场整理物品的习惯和能力。(2)整顿留下来的必要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条理摆放整齐,并加以标识,使得工作场所井然有序,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创造整齐的工作环境,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培养学生规范摆放物品的习惯和能力。(3)清扫实训场所,保持实训场所整洁干净,造就亮丽舒适的学习环境,锻炼学生清扫生产现场的习惯和能力,以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4)清洁是持之以恒地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制度常态化,保持环境处在美观的状态,创造明朗实训现场,维持上面3S成果,造就毕业生良好的生产现场清洁习惯。(5)从场地卫生到按规程操作,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严格按管理规则和操作规程做事,培养学生遵守规范习惯、积极主动的精神和营造团队精神。(6)重视实训现场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时刻保持安全意识,构建安全生产的情境,所有的实训工作按企业生产要求建立在安全的前 提下。

教学中,通过平时潜移默化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岗前和实训操作过程中的HSE管理中和岗后搞好实训场地的“6S管理”过程中掌握化工管理知识和技能,努力提升学生化工管理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岗位管理作铺垫。

(四)德能并重,注重职业素养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由于同一台实训设备在教学中分为几个操作点(岗位)活动,学生的岗位合作协作能力、职业素养得到培养,在实训中就体验到企业的氛围。将学生分若干小组,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各种现象及最终结果鼓励学生发散性思考,以此充分展示不同学生的专长。引导学生自己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等查阅资料,分析操作技术要领,培养学生收集和综合各种信息的能力。例如,在吸收解吸单元操作实训时,要求各组分析操作中出现的液泛、雾沫夹带等现象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小组总结后由小组代表阐述结论,锻炼学生岗位沟通和语言描述表达能力。通过这种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工作页的说明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讨论,小组合作,协同操作,既可发挥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又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都可得到锻炼。但是,真正效果如何?如何评价?我们摒弃传统的单一考试方法,采用过程考核、活动结束的评价、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来检验。

过程考核与考试结合检验教学质量

考试是检查教与学的效果的传统方式方法,应该说对检验教学质量有一定作用,但化工单元课程本身就是操作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书面考试并不能全面反映中职学生的学习实情,也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起不到引导和督促作用。因此,必须考虑采取过程考核与考试结合的方式才能很好地检验教学质量和效果,并对原有考试方式作必要改革,方案如下:

1.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50%)+考试成绩(50%)。

2.平时成绩采用过程化考核方式。在各工作任务学习结束时进行。

3.考试分为理论题和操作题。(1)理论题(闭卷考试),与传统理论考试题形式上类似,共计100分。内容重在化工单元操作方法、工艺理论及常见故障分析和处理方法的考核,增加工艺流程作图题。(2)操作题(开卷考试),内容包括精神状况和仪容仪表;按企业规定的安全措施到位情况;现场解说工艺流程及操作;分岗位操作(含故障分析和处理等);HSE和“6S管理”情况。共计100分。(3)考试成绩为理论考试成绩与操作考核成绩总和的50%。

实践证明,采用过程考核与考试结合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消除一次考试定成绩引起的评估偏差,实现全面综合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和最终学习效果,体现了学生德、智、技的发展状况,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起到有效的引导和督促作用,对教学过程起到导向作用,为工艺类课程考试方式改革提供了具有参考意义的方案。

实施效果

由于《化工单元课程学习工作页》的开发是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参考了现有部颁教学计划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听取了企业专家、职教专家的意见后进行课程整合和编写的,适应了企业生产岗位需求,符合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要求,有效地把课堂理论与实训教学的视野放大到企业生产岗位,同时把企业生产岗位技能缩微收放到课堂教学上。该工作页在本校2013级石油炼制5班和2013级化学工艺4班中实验,校、企、研、学四方对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非试点班级比较,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和热情大大地提高;学生对实训装置组成、关键设备的认知、工艺流程的掌握、工艺操作的熟练程度、DCS操作熟练程度、识图和作图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化工生产管理知识和能力素养、组内成员合作和组际协作等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实践证明:利用工作页指导学生学习和训练,可促进学生的技能学习和能力培养,可对专业课程建设起到导向作用,为工艺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范例。

本项目的实验和研究进行了一年半,虽然取得较好的成效,但由于时间短,编写的工作页还比较粗糙。试点过程中能力的培养有时在组织上也存在不能持续的地方,非专业能力的锻炼在课堂内未必能全部实现。这里提供的仅是本项目研究的初步成果,我们仍需做进一步实验,直至试点班级学生毕业,看到毕业生在生产岗位上的综合表现才能得到全部验证。

参考文献:

[1]陈有双.校企合作提高化工专业教学实习效果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0(6):116-118.

[2]黎琳,王友保.北部湾经济发展及技术人才需求探析——北部湾发展战略下广西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之一[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18-14.

[3]杨祥民.对化工单元操作综合性实习基地设计的构思[J].中国成人教育,2009(13):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