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94-01

前言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写作教学不仅能够检验语文教学成果,还能让教师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有一个基本的掌握,而学生的作文能力,也极大影响到应试教育下学生的语文成绩。因此,语文写作教学必须受到高度的重视。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语文教育工作者还需要针对当下小学语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采取措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下面结合我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1.现阶段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1传统语文写作教学模式落后,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新课改的实施让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呈现出新的变化。但对于写作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写作课堂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仅仅指导学生按照课文要求背诵一些比较优美的词汇和句子,或记忆一些名人名言、格言预言等。在进行写作时直接运用文章当中,学生并不理解词汇或句子的真正含义,这种过于形式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大大降低,无法产生写作的积极性。

1.2学生语文知识储备不足,写作练习效果不理想。语文写作的能力取决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储备量,包括字词的积累,词汇的意思和适用范围,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等等。这些都是完成作文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部分语文教师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并没有对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掌握度进行准确地考查,往往选择一些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题目进行写作练习,不仅增加了学生写作的难度,还降低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难以达到理想的写作训练效果。

1.3写作实例照抄照搬,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很多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虽然强调让学生自己发挥。但为了达到应试教育的目的,提高语文写作成绩,教师们往往让学生选择一些优秀作文范例中的实例进行修改,甚至照抄照搬到文章中。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对于固定的实例比较依赖,这就导致了一件实例在不同文章中多次使用,或者多个学生使用同一个实例,造成千文一例的现象,学生不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例子,写出的文章就缺乏真情实感,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1.4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文字创新能力。语文写作的目的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然后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加上自己的联想,最后转化成文字融入字里行间当中,在成文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但是小学生的生活体验比较少,生活阅历不足,阅读量也不是很大,教师并没有针对这一特性才去相应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自主感受生活。而仅仅只根据课本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还扼杀了学生的文字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2.解决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2.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是由于教学观念落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求所造成的。因此,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弊端和不足,取其精华应用到目前的教学课程当中,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注重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中的事物,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例如:在进行景物描写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有关的具体事例,或者让学生到校园操场上观察云彩、树木等,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景物的形状做出描述。最后让学生融情于景,表达出主观感受。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六年级上册课文《山雨》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下雨时的校园风景,深入探讨作者是怎么描写雨这个自然物质,课文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雨进行描写,不仅让学生领略了大自然的风姿,还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意识。采取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对于写作对象有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2.2注重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教学,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语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科目,其蕴含的知识量可以让人们终身学习。因此,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是一个繁杂漫长的过程,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知识储备量,学生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例如,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课堂中,指导学生使用字典查阅文章使用到的字词,或者适当为学生增设一些提高文学修养的课程内容。在讲述六年级下册《学弈》、《两小儿辩日》两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举例出其它文言文类型的寓言故事。比如:塞翁失马、揠苗助长等等,体会古人描写、叙事的写作方法。在W习《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入四大名著、外国的名著等。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优秀的作文范例或知名作家的作品,以此来增加语文基础知识的储备量,降低写作的难度,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3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不足,写作的素材和实例一般都是从课文或课外的文章中获取。这就无可避免地出现照抄照搬、生搬硬套的现象,再加上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比较欠缺,文章缺乏美感和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写作课堂教学当中,可以展开一些丰富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词语接龙、成语接龙、诗歌对碰,或者让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描写,也可以举办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在引入课堂活动的时候需考虑到培养其听、说、读、写等全面的能力,以及思想高度的升华。例如,在母亲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母亲的照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或者语言动作进行描写,然后提问学生"母爱是什么?"引导学生用上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造力,在课堂活动中不断吸取写作素材,让文章更有感染力。

综上所述,要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果,教师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措施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储备量。教师还要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第2篇

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课程改革以后的语文教学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来找出解决的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手段使用不当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手段使用不当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过度的使用教学手段,这个问题主要由于许多教师没有领会课改的精神,也没有认真思考教学手段的使用方法,只是片面地强调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于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盲目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小组活动,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问题是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讨论进行一个总结和归纳,也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往往使学生偏离正确的方向。在这种课堂上学生的许多问题得不到纠正,只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课堂虽然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学习效果并不好。

教学手段使用不当的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很多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虽然新课改下强调教学手段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受到惯性的影响,还是采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手段,往往用一支粉笔或一本书就能够完成一节课的讲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有些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够,他们对于教学手段的掌控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很多年纪比较大或者缺乏学习的教师,他们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就存在很大的困难;其次,还有一些教师不理解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往往消极应对,这些都导致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单一。因为在小学阶段往往处于孩子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使他们对语文课堂更加感兴趣,而单一的语文教学手段只会使他们觉得语文学习是枯燥的、单调的。

2.没有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教师完全放弃对课堂的掌控和引导,按照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点,如果教师放弃对课堂的掌控,学生学不到任何东西,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依然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看到很多语文教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放弃了对课堂的引导,例如有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把30多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做课堂讨论,只留十分钟的时间进行总结,这种形式虽然是没有错的,但是由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因此如果教师放弃对课堂的引导,他们往往学习不到什么东西,课堂的效率也不会高.

3.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

当前与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调动和对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误以为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体现在课堂活动之中,所以盲目地在课堂上开展各种课堂活动。诚然,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而且正如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很多教师开展活动,只停留在形式上,反而缺乏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措施。

二、应当采取的措施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应当不断丰富教学手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语文的主动性。首先,小组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发生思维碰撞并讨论彼此的观点,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等等,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使学生身临其境,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板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的效率;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完古诗词以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诗词背诵大赛、诗词欣赏会或者诗词朗诵会,借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正确处理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与地位

正确处理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当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策略,一方面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明确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学习和思考;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教师要负责将学生的思路和思考的内容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则要对学生积极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学生和教师的作用是相互的,要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语文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和趣味性。

3.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开放性 素质教育

一、实现以能力教育为主,教学模式要有开放性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意味着教师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就表达而言,它的开放性体现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并且能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探索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才能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做好小学语文的教学。

二、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教学目标要有开放性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掌握新技能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就是说,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课改的实施要求下,结合主体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不能把目标局限在掌握基础的字、词、句、篇和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我们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注重所学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将学习的最终目标定位为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生活应用为目标。

三、实现以全面发展为方向,教学评价要有开放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首先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但是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重点又要有所不同,应该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从德智体美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对一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又要按照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就要注意不能单从学习的结果上给一个最终的定量评价,而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阶段性进步,综合给予定性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并不是给学生一个素质能力的评判结果,而是通过不同阶段的评价使学生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方法与途径。

四、实现以情绪教育为辅,教学内容要有开放性

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黄金阶段,如果小学语文学不好,以后到了初中或高中再补习语文将会非常吃力,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很难改变。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教材上,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忆课本上面的内容,更不能教给学生机械地分析文章结构和模仿写作,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选取适当的文章著作,尽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结束语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教学模式着手开展开放性的教学,明确教学目的,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并将这些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全面的教学评价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启权. 浅议小学生的能力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05)

[2]梁丽丽.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反思[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4)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第4篇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和推广,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能使学生使用普通话阅读的能力,并且要能够使学生掌握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来表述自己个人看法的能力,同时要是学生学会辨别各种文章题材并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技巧,以便于在写作教学中能够有效运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由此看来,教师的职责就是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为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采用用一种机械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校的教学活动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仍然相对落后,缺乏创新性,不能有效满足时展的需求。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也只是一味地向传授阅读知识,不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此外,学生们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也只是走个形式,不能真心的去感悟阅读的魅力。

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有效把握阅读内容,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仔细把握阅读教学内容,分析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与衔接程度,依据不同的阅读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能够有效融入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来。众所周知,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提升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增加语文课堂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语文阅读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在进入阅读状态之后,就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对阅读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其性格特征也十分鲜明。尤其是在理解力方面,每个学生都表现出巨大的不同。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反之,就会得到不理想的学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对学习能力相对差一点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展现出充分的耐心,使学生有自信地、有兴趣地进行阅读,从而能够准确把握阅读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设计出合理的、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案,阅读教学方案要与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有效节约课堂时间,有效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

3.加强教师的综合素养,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效果理想与否与教师的教学素养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学校要定期请一些教育方面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师要采取措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教师要对学生在阅读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有的指导,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方面。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完善,实现教学相长。

三、结束语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第5篇

一、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有助于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项突出特征就是思维的广阔性,要求学生要善于从多种角度来解决及思考问题,将原来关联性缺少的信息予以重新组合,使其成为有着较强系统性的信息链,进而得到较为完整的对事物的认识,并且将事物的规律把握好。在学习时期,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对较多的语文知识,但是却很难将知识体系形成,而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精心归纳梳理所学的语文知识,由此及彼、新旧联系地展开想象,简单而言,也就是加强思维训练,便能够使学生有规律性认识的形成,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便由此得以形成。

有助于思维条理性的增强。在语文教学的思维训练中,较为注重有的放矢的训练以及层层递进步骤方法的采取,有助于学生思维条理性的增强。在训练学生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可以划分成四步,首先,针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将感情予以发表;其次,就文章的某一点发表感性;再次,就文章中的某一点发表感性,并且要具备较强的思想性,从现象到本质、由此及彼的去认识;最后,根据“引、议、联、结”的结构进行写作,要求论据充实,结构严谨,观点清晰。以上四步的思维训练在学习的整个阶段贯穿,循序渐进,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大大增强。

有助于思维深刻性的开掘。众所周知,文章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文章的立意所决定的,文章的立意则是由人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的,而人的认识水平又是由其自身的思维深刻性所决定的。从立意高妙、立意深邃的文章中,能够更好地开掘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比如,在写《我过生日》的文章时,通常学生仅仅会对记忆中较为欢乐的场面进行捕捉,而有的学生却可以从生日那天因奶奶突发疾病入院而不得不陪着爸爸守候病房的经历中悟出深刻的道理:爱既是一种享受,同样也是一种责任。所以,思维训练能够极大的开掘出学生的思维深刻性。

有助于思维创造性的激发。在语文思维训练中,教师往往会将有助于创新的一个开放式氛围创设出来,使得语文课程能够与社会的、学校的语文学习相互沟通,使得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得以激发。在思维训练中,能够引导学生借助于不懈的自主探究及自主学习,增强独立研究、思考和鉴别的能力,开拓视野,获取知识。与此同时,语文教学思维训练中,文学报刊的创办,能够使学生在文学创作中将自身的灵感激发出来,将自身的才华展现出来;或者举办辩论会、演讲会,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灵感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逆向思维。

二、加强语文思维训练有效性的途径

语文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开辟出强化语文思维训练有效性的途径。

发展想象,促进思维发展。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开拓学生想象力的优秀范本,在这些文章的创作中,作家正是凭靠自身非凡的想象力,比如,李白诗歌的畅想、朱自清散文的驰骋,鲁迅小说的虚构等等,可以说缺乏想象力就不存在创作。所以,语文教师要利用教材促进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能够获得审美的愉悦,在课堂教学中,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巧妙设置疑问。在语文思维训练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巧妙的设置疑问,促使学生逐渐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质疑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质疑是思维的开端,在对新知识进行学习以前,通常学生脑海中会持有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而此类稳定则是对新知识的接受和学习尤为不利,这便需要语文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这种平衡打破,将新的内容提出,使学生有主动积极探寻新知识的内驱力产生。学生经常在“思其因”、“感其行”中有疑问与困惑出现,所以,教师应当不断鼓励及提倡学生将疑难点和困惑点提出,同时使学生把自身探索讨论的结果公布在课堂上,这样则能够使学生的心态由不平衡趋向于平衡,教学的针对性也会得以增强。因此,在语文思维训练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善于答疑、敢于答疑的精神,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这对语文教学思维训练有效性的提高十分必要及重要。

重视发散性思维的激发。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使学生始终处在亢奋的情绪和竞争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激发,学习效率便会得以提高。比如,在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进行讲解时,可以针对其中的诗句启发学生,可以这样问学生:我们所学的诗中,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意境相似的诗句有哪些?学生便会回答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然后启发学生:我们学过的送别诗句有哪些?经过略微的回忆,学生便会强者回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再次学习,并且还能够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更完善。

训练求异思维。一方面,训练思维的新颖性。所谓思维的新颖性,具体指的是对于有待解决的问题,能够将与众不同的且新异奇特的见解提出。绝大多数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通常浮于表面,有着较为普遍的单向思维,很难将思维定势所带来的影响克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的鼓励学生求新,对思维的新颖性进行训练;另一方面,训练思维的开放性。语文课本中存在着相当多的作文训练素材,每次训练均需要学生将头脑中储存的材料最大限度的予以释放,再进行提炼,并且引导学生对材料按照自己所确定的中心进行求异,这样便会使学生的习作变得更加丰富充实。另外,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将思维定势所带来的束缚彻底摆脱,要善于从全新的层面与角度看待问题,不盲从他人,不轻信权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保持必要的怀疑态度。这便需要教师将民主、和谐、平等、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创设出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而教师则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及表扬,对指出教师、教材或者他人错误的学生,要给以肯定。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文 阅读 名著

随着《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颁布实施,语文学科的教育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小学语文教育是奠定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阶段,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名著是文学历史发展的精华,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小学生的成长和语文成绩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引导小学生开展名著阅读,为语文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提供有利的文学支持。

一.介绍名著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小学生名著阅读时,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步。目前,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与枯燥的名著阅读相比,小学生显然对丰富、形象的动画片和儿童电视节目感兴趣,这也是目前教育面临的一个尴尬局面,加上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水平有限,对名著的很多深刻含义无法领会,认为名著阅读是十分高深、枯燥,对名著阅读完全提不起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而介绍精彩片段是具有较高可行性的方式方法之一。介绍精彩片段的方式方法也有很多,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在介绍精彩片段时,可以选用听赏法,听赏法是指教师运用声音、动画、朗读等结合方式将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朗读、诵读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片段的精彩,激发阅读兴趣。读赏法也是一种经常运用的方法,在合适的音乐声中,让学生通过高声朗读进入到名著的意境中,陶醉到名著的优美文字中。需要注意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引领者、示范者、讲解员和点拨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名著有着熟悉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二.选择符合小学生实际的名著阅读方法,教会小学生阅读名著

良好的阅读方法是开展名著阅读的重要手段,而在引导小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要注意结合小学生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符合小学生实际的名著阅读方法,并教会这种方法。泛读、速读和精读是比较常用的三种阅读方式,这三种阅读方式适用的阅读对象和阅读要求是不同的,根据小学生的能力以及名著的特点,精读是小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的主要阅读方法,要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深入到名著营造的氛围中,要对文章的精彩段落和精彩句子有着深刻的理解。但是精读并不是小学生阅读名著的唯一方法,精读与泛读结合起来,先通过泛读了解名著作品的大体内容,然后在开展名著精读,这样才能够加深小学生对名著的印象。在培养小学生阅读方法时,要注意“读写结合”的方式,要引导小学生拿起笔来读书,对名著中的精彩内容进行圈点勾画,或者是将名著中的精彩内容进行抄录,一边阅读一边进行批注,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是标注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读和写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这样即使在教师缺席的情况下,小学生也可以顺利的开展名著阅读。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导小学生名著阅读方法时,也要对小学生的个性进行分析,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

三.增加阅读活动,培养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增加课外阅读活动,可以结合教学安排,定期举办“名著阅读赏析”阅读活动,在活动中加入小组讨论、交流等内容,让小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对名著内涵的理解层次。阅读习惯是培养小学生名著阅读的高层次要求,它能够促使小学生将名著阅读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平时自觉主动的开展名著阅读学习,因此要注重对小学生名著阅读习惯的培养,在习惯培养初期对小学生进行硬性要求,例如规定每一个月都要读一本名著,并且写读后感,将自己对名著的理解记录下来;或者是给学生发一个名著阅读本,让学生在上面抄录名著中的精彩语句和段落等等。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教师的高度耐心和持久的关注,一旦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甚至是人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第7篇

一、民族语文存在的现状

(一)民族语文的经费不足

有的地区由于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或发放不到位,民族语文书籍的出版经费不多,导致民族语文工作进展相对滞后。

(二)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原因造成边疆地区与中部东部发达地区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而且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语文内部也存在差异,使得民族语文的学习遭遇困难。比如,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语存在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的差别,给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学校硬件配套设施跟不上发展步伐

个别学校硬件配套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少数民族偏远落后的山区里,三四个班的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课。教师待遇不高,留不下人才,造成师资队伍不稳定。此外,一些民族院校只重视民族语文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导致学生感觉民族语文专业没前途,民族语文人才青黄不接,这些都是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面临的难题。

二、民族语文改革的措施

(一)国家方面

首先认真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政策,加强民族语文的法制建设,搞好民族语文的基本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交流,处理好民族语文和汉语文的关系,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3]。其次,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偏远山区语文教育资金的投入,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对发展教育的期望,确保民族语文工作的正常进行。最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上建立一批上规模的寄宿学校,促进教育资源有效利用。

(二)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要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对民族地区院校教育的投入,专门设置给民族语文教师基金项目调查经费,让他们能够有充足的资金下乡进行民族语文的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可靠的资料,记录民族地区各地方言土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资料,邀请专家知名学者讨论确定出各种民族语言的标准语,实现民族语文的保护与传承。

(三)学校方面

学校要重视和提高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质量,优化课程设置,培养一支思想水平高、业务素质好的师资队伍,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编写出高质量的民族语文教材,如开设侗语和仫佬语课要撰写侗语和仫佬语的课程教材;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和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网上民族语文视频授课,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使之能够符合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2]。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第8篇

        笔者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近年来新课标全面实施,在使用语文版课标《语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听别人说话(包括课堂老师提问),往往抓不住要领,更不容易听出别人话里的弦外之音;让他们自己说话或进行口语交际却很难用恰当的词语表明自己的意思;读课文或其他读物,他们不能对读物的内容要点加以概括,缺乏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和理解;而在书面表达方面,则不能运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明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以上情况概括起来就是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差,这也暴露出我们在实施新课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偏差和误区。 

        一 课堂教学中强化诵读训练,直接感受语言 

        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几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感知语言,而读正是学习感知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诵读,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与训练。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教学的内容增加了,课时减少了,但要求却提高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读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安排教学时要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强化诵读是可行的和有效的,这已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所证明。古人教学,一开始只是让学生读、背,头脑里装满了语言材料。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学生对书中的内容与道理似懂非懂,就渴望急于知道,这时教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就会逐步通晓文理,这时,头脑中占有的语言材料就变“活”了。这种读书方法看起来似乎有些笨拙,其实,这正是符合汉语特点的教学方法,对于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朗读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朗读的作用在于:它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它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记忆、背诵是向大脑输入信息,储存知识财富,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其余的语文活动,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作为范本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他们进入语言的王国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 

        鉴于此,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便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认知词语,体味文章用语之巧妙,在此基础上理解文意,便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优美词句的记忆和理解,有效地积累了语言,提高了他们感知语言的能力。对一些诗文佳作则要求学生必须记住。 

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工夫。教完一课后,通过检查学生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语段背诵下来,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另外,在课堂训练环节,我常设计一些替换词语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区分比较,深入体会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新教材取材广泛,思想性和文学性兼美,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教材中也有不少要求背诵的课文或段落。这些我们要很好地落实,要求学生背诵下来。 

      二 向课外延伸,在广泛阅读中积累语言

        学生语言感知能力最直接地表现在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上面,这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完全统一的。无论是口头说,还是笔头写,都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能否听懂别人说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语文教学理应将语言积累和感知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教师要解放思想,解除顾虑,在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促使他们由课堂相互合作交流,向与家人及其他人的接触和语言交流延伸。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比赛,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扩大语言积累,还注重通过让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有益活动增加交流,丰富语言,增强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 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和展示才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