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统计学的发展史

统计学的发展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统计学的发展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统计学的发展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器学习;计算机科学;学习机理;策略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尝试着使计算机具有和我们一样或类似的学习能力,从而产生了一个新的研究学科-机器学习。总体而言,机器学习是指令计算机通过对目标的识别,利用人类提供的现有知识来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不断改善性能,实现自我完善。

1 机器学习发展史

统计学习理论创始人之一的Vapnik将机器学习归结为如下四个阶段。

1.1 学习机器的产生

第一个学习机器的模型是F.Rosenblatt在1962年提出的感知器。它借鉴了神经生理学领域中感知器的思想,将其模型表示为一个计算程序,并通过简单的实验说明了这个模型的结果可以进行推广和泛化。感知器通过给定的样本构造一条判断准则来区分不同类别的数据,因此可以用来解决模式识别问题。

1.2 学习理论基础的创立

1968年,Vapnik和Chervonenkis提出VC维和VC熵来解决模式识别问题。利用这些概念学者发现了大数定律和关于收敛速率的非渐近界。1989年,Vapnik和Chervonenkis提出的经验风险最小化原则、正则化理论、解决密度估计问题的非参数方法,以及算法复杂度思想,都对学习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 神经网络的产生

1986年,LeCun和Rumelhart各自独立地提出了后向传播方法。该方法采用连续的Sigmoid逼近函数代替了感知器神经元中的不连续符号函数,使人们可用任何基于梯度的方法来逼近预期函数。它的出现标志着学习机器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1.4 统计学习理论的创立

为了根本解决传统统计学理论中过学习等弊端,Vapnik于20世纪60-70年代创立了统计学习理论。与传统统计学相比,它是一种专门研究有限样本下机器学习规律的理论,不仅考虑了对渐近性能的要求,并且追求在有限信息下获得最优结果,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2 机器学习策略分类

在众多机器学习策略中,可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原则对其进行分类。本文按照分类原则提出的先后顺序以及所用推理策略的繁简程度将其分为以下两大类。

2.1 传统策略

⑴机械式学习。该方法是一种最简单、原始,也最基本的学习策略。它通过记忆和评价外部环境所提供的信息达到学习的目的。学习系统要做的工作就是把经过评价所获取的知识存储到知识库中,求解问题时就从知识库中检索出相应的知识直接用来求解问题。

⑵指导式学习。该方法通过由外部环境向系统提供一般性的指示或建议,把它们具体地转换为细节知识并送入知识库。在学习过程中要反复对形成的知识进行评价,使系统的知识库不断完善。

⑶归纳学习。该方法应用归纳推理进行学习。归纳推理指从足够多的事例中归纳出一般性的知识,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常用的方法有枚举归纳、联想归纳、类比归纳、逆推理归纳和消除归纳等。

⑷类比学习。类比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诱导人们学习新事物、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类比学习就是通过对相似事物进行比较所进行的一种学习。

⑸基于解释的学习。该方法通过运用相关领域知识,对当前提供的实例进行分析,从而构造解释并产生相应知识。

2.2 现代策略

⑴基于神经网络的学习。神经网络由神经元单元及其间带权重的连接组成,每个单元的状态由与其相连接其他单元的输入共同决定。该方法使用样本来训练网络,产生网络的内部表示,并用来识别新样本。

⑵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学习。Vapnik创立的统计学习理论针对有限样本统计问题建立了一套新的理论体系,不仅考虑了对渐近性能的要求,并且追求在有限的信息条件下获得最优的结果。其典型代表SVM,具有许多传统统计学方法不具备的优点。

⑶强化学习。该理论是在上世纪80年代,基于试错方法、动态规划和瞬时误差方法形成的。

⑷集成学习。该方法集成若干单分类器的分类结果来综合决定最终分类,可取得比单分类器更好的性能。其主要方法有Bagging、Boosting、Stacking、朴素贝叶斯集成、决策树集成、人工神经网络集成、K-近邻集成、在线集成等等。

⑸主动学习。该方法模拟人的学习过程,选择标记部分样例加入训练集,迭代提高分类器的泛化性能。

[参考文献]

统计学的发展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概率统计 数学研究

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国防、国民经济、科学技术,以及人文科学等领域而使其成为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应用数学学科之一,是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很多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数学课程。它不仅是各专业处理各种信息的一种有力工具,也是许多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而且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数学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大学生首次遇到的一门研究不确定现象的科学,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与学生已学过的其他数学课程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改变以往数学的思考方式,这也是概率统计一直是学生认为比较困难的课程的主要原因。如何让学生接受这种差异,学会有效地应用概率统计这个有力的数据(信息)处理工具,已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实质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数学学科中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最为紧密的一门课程,只要教学方法适当,是很容易把它讲得生动有趣。在此,我根据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将数学史及实际案例融入概率统计课程

任何一门课程,了解它的发展史对于学习和掌握该课程的思想方法都有着深刻的意义。所以,我们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注意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门年轻的数学分支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历史不算久远,但也经历了很多曲折的阶段,才形成了今天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学科。概率论起源于博弈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这些知识背景的补充介绍,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向他们灌输了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对概率统计发展史的了解,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些知识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的时候不再孤立地看待这些知识点,从而对概率统计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师在讲解概率的计算时可引进概率理论起源的一些经典案例,如在讲解数学期望时引用“合理分配赌本问题”案例;同时引用与经济生活贴近的案例,如:库存与收益问题、有关彩票中奖率问题。将实际案例恰当地引入教学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看问题,从数量的角度分析事物的变化规律,使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突出抓主线化繁为简的原则

对工科专业的学生,并不需要详细掌握定理的证明和计算过程,在概率统计的教学中只需要求学生掌握概率统计的主要概念、基本定理,以及常用的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即可。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运用概率论思想和数理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因此课程的教学原则是,抓住主线,即抓主要概念、理论思想和方法,讲清楚最简单、最基本的知识和原理,说明知识拓展延伸的思路和方法,对复杂的定理证明和繁琐的计算过程可不讲或只做简单介绍。如概率统计的精华是分布函数、数字特征、统计特征、统计量,这些一定要讲透。

3.重视数理统计教学

概率统计课程的中心任务是揭示随即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及内在联系。数理统计是概率统计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直接影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增强工科学生对数理统计思想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已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传统的教学中只重视公式的推导、计算能力的训练,忽略了对统计思想的讲授,很多学生学完概率统计课程后只知道照书上公式计算而不知道所以然,更谈不上统计方法的应用了。统计学是讨论不确切推理的科学和艺术,逻辑思维的形式是演绎和归纳,归纳方法作为科学方法的基础,如效能与毁伤的问题,必须抽样;对于教科书中出现的大量的统计计算均可由软件实现,实际工作中需要统计处理的数据也大多由软件完成。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用数理统计思想建模,相应地成了现代数理统计教学工作的重点。在授课过程中,若条件允许,则可以适当安排一些统计软件的上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使用统计软件。

4.适度引入多媒体教学及数据处理软件,促进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概率统计教学中,实际题目信息及文字很多,“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显然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教学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有必要借助于现代化媒体技术和统计软件,制作内容、图形、声音、图像等结合起来的多媒体课件。一方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能够将教师从很多重复性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提高课堂效率,与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堂交流。另一方面,用图形动画和模拟实验等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便于学生对概念、图形等的理解。如投币试验、高尔顿板钉实验等小动画在不占用太多课堂时间的同时,又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如在利用Mathematica软件演示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时,就能将抽象的定理转化为形象的直观认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处理概率统计问题中,教师也会面对大量的数据。另外,集数学计算、处理与分析为一身的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Matlab,Mathematic,SAS,SPSS等,在计算一些冗长数据时可以简化计算,降低理论难度。而且,在教师的演示过程中,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应用计算机及软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概率知识的热情,提高他们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几点,有些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已采用,有些还只是我的想法,还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徐群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数学,2010,26(1):10-13.

[2]沈恒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统计学的发展史范文第3篇

从目前通用的几种最主要学科分类目录看,对统计学的划分也不一致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GB/T14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中,统计学被作为社会科学下的一级学科。国家教育部新修订的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将统计学作为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但可授经济学学位、或理学学位)而在新修订的研究生专业目录中,统计学被分为若干二级学科,分别列在其他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下如经济统计专业划归经济学.概率统计专业划归数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专业划归医学那么经济统计学究竟是社会科学还是具有通用方法论性质的理学呢?我想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统计学历经300多年的发展,事实上已成为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并与数学紧密结合的多科性的科学。为了便于讨论,我们首先给出一个目前国内统计学界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关于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有关如何测定、收集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这一定义实际上是按所谓“大统计学”的观点给出的。从横向看,各种统计学都具有上述共同点,因而能够形成一个学科“家族”。从纵向看,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各种实质性科学,同它们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专门领域的统计学参见图1

由此可见,统计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抽象的数量为研究对象,研究一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方法的理论统计学另一类是以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数量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统计学前一类统计学具有通用方法论的理学性质,其特点是计量不计质。后一类统计学则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有具体对象的方法论,因而具有复合性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性质所谓应用既包括一般统计方法的应用,更包括各自领域实质性科学理论的应用。传统的“数理统计学派”只承认前一类统计学,否认后一类统计学的存在,是不妥当的传统的“社会统计学派”否认理论统计学具有通用方法论的性质,将统计学全部划归社会科学也是不合适的。

经济统计学是以经济数量为对象的方法论科学。要在经济领域应用统计方法,必须解决如何科学地测定经济现象即如何科学地设置指标的问题,这就离不开对有关经济现象的质的研究要对经济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也必须以有关经济理论为指导。因此,经济统计学的特点是在质与量的紧密联系中,研究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表现不仅如此,由于社会经济现象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经济统计学不仅要应用一般的统计方法,而且还需要研究自己独特的方法,如估算的方法、核算的方法'综合评价的方法等等。所以'从总体上看,我们认为经济统计学属于社会科学它既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经济统计学与其他统计学的区别在于: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其所结合的实质性学科也有较大差别经济统计学与其他经济学的二级学科的区别在于:它并不直接研究经济规律,而是为其他经济学科提供专门的方法和工具。

应当指出,将经济统计学作为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并不会影响该学科所具有的方法论性质举个例子来说,经济计量学中应用了大量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它也是方法论性质相当强的学科。经济计量学属于经济学,对此,人们并无异议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把经济统计学从经济学中分离开来呢?事实上,经济学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统计学,已经有多位学者由于其在国民经济核算投入产出核算、经济计量分析和将统计方法应用于投资分析等方面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也不仅有赖于通用的统计方法的发明和完善,而且更有赖于经济学提供研究的背景和新的研究课题全融合,形成统一的学科?—对经济统计学发展方向的认识。

如前所述,现实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统计学目前国内统计学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两类统计学最终将完全融合,形成统一的学科因此,将统计学划为理学“是与国际接轨的”,“可使统计学真正成为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多领域应用、多学科交叉的横向学科”。对于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首先,这一观点只是与国际上的“数理统计学派”接轨,而不是真正的与国际接轨从国际统计学会新修订的章程看,国际统计学会的宗旨是:“在广泛意义上发展和完善统计方法,并在全世界推广应甩”所谓“广泛意义上”的统计方法不仅包括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数理统计方法,而且包括与概率论并无多大联系的其他统计方法。尽管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国际统计学界,数理统计学派占据主流地位但是,社会统计学派仍然存在和发展,并且在一些国家有较大的影响。例如,1997年笔者曾赴日本进行访问和学习据了解,当时,日本文部省资助的有关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的重点课题有两项:一项是“微观统计信息的开发与应用”,另一项是“亚洲长期经济统计”。其资助金额分别为5亿日元和4亿5千万日元(按当时的汇率,大约相当于人民币4000万元到3500万元)在这两项研究中,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只占一小部分,所应用的方法大量是非概率的统计方法顺便提一下,同一时期的日本文部省资助的数理统计方面的课题只有两项,资助强度每项只有300万日元事实上,从80年代以来,国际统计学界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不少原来从事数理统计理论方法研究的学者开始越来越关心实际的应用问题正如一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总结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国际上应用统计学的发展趋势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越来越远,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越来越近,与经济学及其他实质性学科的结合越来越密切。一些国际知名的数理统计出身的统计学家甚至提出“统计学与数学离得越远越好”的观点。台湾辅仁大学统计系系主任谢邦昌教授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应该淡化统计的理学院色彩,现在统计这个领域愈来愈偏向管理学院和商学院目的就是希望统计在这些领域中和其他学科互相结合。

    国际统计学会下的专业分会,70年代以前只有“国际自然科学统计协会”,后改为“贝努里数理统计和概率学会”。进入70年代,“国际调查统计协会”、“国际统计计算协会”雛成立1985年/‘国际官方统计协会”成立1990年,笔者作为中方的正式代表参加了官方统计协会在北京举行第二届会议,这届会议所提交的相当一部分论文,如关于通货膨胀率的测算总供需的平衡测算等与概率统计都没有紧密的联系,而是官方统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1987年,原中国统计学会会长、经济学家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家李成瑞还被选为国际统计学会的副主席(任期1987-1989)从国外一些主要学科分类目录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国际文献联合会分类体系、美国科研基金会科学和工程研究资助大纲、日本大学学科分类目录、日本文部省学术国际局研究课题分类等,都将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统计列为社会科学,而不是理子所有这些都说明,“只有数理统计才是统计”已经不再是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因此,不能认为将统计学划归理学就是“与国际接轨”。

其次,两类统计学都是统计科学大家族的成员,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发展,但两类统计学特别是其中的社会经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理论基础不同,知识体系也有相当大的差异,不能互相取代,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归并成统一的学科。

过去,我国照搬前苏联的理论,认为只有社会经济统计学才是唯一的统计学,而将数理统计学排斥在外,严重妨碍了整个统计科学的发展,经济统计学自身也停留在“初等的统计学方法加简单的指标解释”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同志感到:为了推进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和进步,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大力引进和吸收数理统计学的成果所谓“大统计学”的提法,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得到了相当部分统计学家的赞成①”笔者认为,“大统计学”的提法,对于促进理论统计学与各种应用统计学的相互借鉴、相互渗遂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是有益的。但是,如果认为“大统计学”就是要将各类不同性质的统计学完全结合起来,建立一门统一的学科,则很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因为,作为统一的学科必然要强调其共性,由于各种统计学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与其密切结合的各种实质性学科性质差异很大,其共性只能是它们所利用的具有通用性质的统计方法和作为这些统计方法理论基础的概率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将所有的统计学都划为理学,是上述“建立统一的统计学科”符合逻辑的结果。而如果统计学是理学,则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大部分内容如国民经济核算等将很难被包括在“理学”的统计学内。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学者提出:国民经济核算等不是统计学而是经济学如果这一观点可以成立,则连国家统计局都要改名。因为官方统计工作的大部分内容,与“理学的”统计学并无太大的关系。在这样一种误导下,进行统计学的学科建设,其结果很可能是名义上的“大统计”,实质上的小统计,即最终异化成“只有数理统计才是统计”。

笔者认为,我国统计学科建设的正确方向是:理论统计学与各类应用统计学继续并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理论统计学要结合应用统计研究中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通用方法论问题,丰富和完善其方法论内容另一方面,应用统计学不仅要吸收和利用理论统计学研究的成果,而且还要与本领域的实质性科学更加紧密结合,着重研究适合本领域的特有的统计方法各类统计学都按其自身的规律发展,最终形成较为松散的“统计学”学科群体,而不是强求一致的统一的一级学科。

就经济统计学而言,今后一段时期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进步充实和完善;有关地下经济的测算的研究;关于如何准确把握我国失业状况的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统计测定;知识经济的统计测定;统计如何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统计在投资和决策中的应用研究;统计在保险精算中的应用等等。进行这些课题的研究,需要应用通用的统计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密切结合有关经济理论,建立和完善以有关经济现象为对象的特定的统计方法上述课题的相当一部分,都不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的”、“理学的”统计学所能涵盖、所能指导的。

总之,搞经济统计的同志不要妄自菲薄,不要“东施笑颦”,更不要“邯郸学步”,而应该理直气壮地坚守自己的阵地,要密切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将研究适合经济领域特有的统计方法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努力促进经济统计学的现代化,并为整个统计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大统计”还是“大经济”?—对经济统计学专业办学模式的认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高校原有的专业设置面过窄、专业划分过细、所培养的人才适应面不广等弊端曰益显现。针对这些弊端,不少专家提出了要淡化专业,培养“宽口径”人才。这种提法无疑是正确的。对于统计学专业来说,问题在于要培养什么样的宽口径人才。

对于统计专业的办学方向有两种模式:一是强调各类统计学所具有的共性由于统计学是横跨不同领域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方法论体系任何人毕其一身精力也难以成为精通统计学各领域的人才。因此,这种模式实际上将主要培养学生掌握通用的统计方法和理论它肯定统计学的“理学性质”,按照理学类学科的特点设置课程,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等通用的统计方法论在课程中占有较大份量其培养目标是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熟练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与各种方法,同时有一定的专门领域的知识,能够适应各个不同领域的统计工作和统计研究的统计人才。二是强调各类统计学的个性,对于经济统计学来说,就是强调其与经济学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按照经济类学科的特点设置课程,除统计学本身的专业课外,经济学类的课程占相当大的份量其培养目标是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即具有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既懂数理统计方法>又懂经济统计方法,并能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手段的经济统计人才。这种人才既是统计人才又是经济管理人才,不仅能胜任基层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日常统计业务,而且能从事市场调查经济预测、信息分析和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前一种办学模式可称为“大统计”模式,后一种办学模式可称为“大经济”模式。从国际上看,总的来说,美国的统计教育比较接近于“大统计”模式,而日本的统计教育比较接近于“大经济”模式。

那么我国应采取何种模式呢?笔者认为,要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柝。

统计学的发展史范文第4篇

张奠宙先生曾经呼吁:“数学文化的教学,需要认真仔细地进行设计。在日常教学中,寻求那些可以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点’,或者称为‘数学文化点’,是值得做的事情。”[1]

数理统计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块重要阵地,而贝叶斯统计是数理统计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贝叶斯理论源于英国学者贝叶斯于1763年在皇家学会学报上发表的论文《论机会学说中一个问题的求解》(AnEssayTowardsSolvingaProblemintheDoc-trineofChances),贝叶斯统计在我国的发展尚属起步阶段。

在国际统计学术界有贝叶斯统计和经典统计两大学派,这两个学派之间长期存在争论,至今也没有定论。如今,贝叶斯统计走进教室,打破经典统计独霸天下的局面,这是贝叶斯统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将这门刚刚走进教室的学科更好地教授给广大统计学爱好者已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教授贝叶斯统计教师极少花时间在创新型教学模式上下功夫,这样就会导致课堂依旧表现出“填鸭式”和“电灌式”教学模式充斥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贝叶斯统计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对这门新兴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从教学的整体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对贝叶斯统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让学生感受到贝叶斯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对贝叶斯统计产生亲切感,学会用贝叶斯统计思维方法去思考生活,从而感受贝叶斯统计的魅力。

2模式分析

2.1贝叶斯统计课程的基本特征

贝叶斯统计课程要求学生从自己的主观经验(或分析历史资料)出发,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出先验分布,运用贝叶斯公式给出后验分布,然后进行一系列的贝叶斯统计推断:估计、假设检验和预测等。还可以进行贝叶斯统计决策,其中包括决策准则,各种损失函数和风险函数等。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并进行操作。课程以教材为依据,以多角度参考书的综合为权威。教师对课程的运作和节奏进行把握,并可在课程内进行测试,课程外进行评估。

2.2贝叶斯统计课程的学习要求

了解贝叶斯统计在统计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及作用;了解贝叶斯统计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理解贝叶斯统计与经典统计的不同;掌握贝叶斯统计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方法;学会用贝叶斯方法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了解贝叶斯统计思想,掌握贝叶斯统计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熟练运用贝叶斯统计方法,进而去丰富和发展贝叶斯统计。

2.3创设“思考—研讨—建构—创新”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并非教师传授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学生依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主动建构而获得的。皮亚杰认为逻辑数学结构不是由客体的物理结构或因果结构派生出来的,而是在一系列不断的反身抽象和连续的自我调节中建构的。既然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那么“思考—研讨—建构—创新”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

该模式由四部分构成,“思考”为教师提出问题后,由认知主体-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做出反应,积极运用自己的主观经验,或者通过查阅资料,对问题有整体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家原始的思考动机、思考方式,更深地体会数学思想。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研讨”。研讨的过程是学生提出自己观点,并对比他人的观点,综合进行辩证思考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数学家的数学思想,而且达到了使学生体会从不同视角考虑,最后殊途同归的目的。由研讨的过程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符合贝叶斯理论的观点,这正是学生通过主动“建构”而获得的知识。“创新”则是学生在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学习氛围中,发展自己的多元智能,改进和拓展贝叶斯统计的推演和论证的结果,并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和考察,提升问题结论的高度,达成贝叶斯统计的学习目标。

2.4“思考—研讨—建构—创新”教学模式的特点

探究学习是发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创新能力是由知识技能、思维、人格共同构成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能力,创建开放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关键途径。

贝叶斯统计“思考—研讨—建构—创新”教学模式,适合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而且可以推广,深化研究和创新研究的学习要求。“思考—研讨—建构—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主,以教师分析把关为辅,但师生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具体的课堂问题来做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学生构建过程的多角度性和构建结果的严谨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者其他方法,使得问题提出的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已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推广应用到其他类似的情境中去,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思考—研讨—建构—创新”教学模式的运用

在介绍贝叶斯统计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的抽象象形式之前,能够让学生亲自进入“动手抛硬币”、“动手抛骰子”这样的具体活动中来,通过与他人(教师和同学)的交流、协作、商讨,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贝叶斯统计。

假设检验问题是统计推断中一类重要问题。在统计推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贝叶斯学派与经典学派之间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异。使学生理解这种差异,即是教学成功的一大步。

譬如在讲授“贝叶斯统计推断-假设检验”问题时,学生可通过思考两学派对假设检验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来理解贝叶斯统计假设检验问题的精髓。在简单假设0={θ0}对简单假设1={θ1}场合下,教师引导学生考虑这两种简单假设的后验概率α0和α1,要拒绝原假设0,应有后验机会比α0/α1<1,即要求密度函数值之比大于临界值,这是什么?有的学生会想到这正是著名的奈曼-皮尔逊引理的基本结果。在复杂假设0对复杂假设1场合下,这里的先验分布需要改写为π(θ)=π0g0(θ)+π1g1(θ),θ∈0∪1。学生在研讨以上两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地在心中构建出两学派对假设检验这一问题的不同做法。那么,有的同学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是简单假设0={θ0}对复杂假设1,贝叶斯学派又会怎样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考虑到选择哪个先验分布好?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地调动自己的主观经验或通过查阅资料来给出适当的先验分布。在学生们构建贝叶斯统计假设检验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也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比较经典统计和贝叶斯统计两学派对假设检验问题解决方法的不同之处。事实上,在人们早已习惯了利用经典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也是不知不觉地在运用某些先验分布结合贝叶斯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与其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不如在经过慎重的选择后,运用更合理的先验分布来解决问题更好。而且学生在学习贝叶斯统计的过程中也会发现,统计推断所涉及的点估计、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等问题,如果运用贝叶斯方法来解决会变得简单得多,而且结果更合理。

贝叶斯统计课程的讲授不能完全由教师代替学生思考,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构建及创新能力,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明白和理解贝叶斯学派的精髓所在。

统计学的发展史范文第5篇

摘要这年来护理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护理研究人员在研究及政策制定中的角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人员不仅仅只是护士,还是学者,是研究人员,早在2000年鲍德温和NEIL就指出,护士研究人员是临床研究当中最有资格的研究群体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及研究机构开始认识到护理研究的重要性及特殊性。本文将重点回顾国际护理研究发展过程及各个发展阶段中的重要里程碑,分析护理研究的范畴,预测将来的护理研究发展趋势和方向,旨在帮助国内护理研究人员了解护理研究的发展规律及重要的推动因素,结合我国护理研究的现况为将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前景预测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护理科研;发展史;护理研究范畴;发展趋势;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09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护理实践范围的不断扩大,护理的科学性越来越被重视。护理研究作为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护理科学性实践的主要途径。除了临床实践以外,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运用她们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科研知识走上了研究的舞台,在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健康促进和保健等领域开展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活动。护理研究活动的开展不仅科学地指导护理实践,改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健康,而且大力推动护理学科的健康发展,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本文将重点回顾国际护理研究发展过程及各个发展阶段中的重要里程碑,分析护理研究的范畴,预测将来的护理研究发展趋势和方向,旨在帮助国内护理研究人员了解护理研究的发展规律及重要因素,结合我国护理研究的现况,为将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前景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1护理研究的兴起

第一位从事护理研究的学者是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英国护士,统计学家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 1820年~1910年)[1]。受父亲的影响和熏陶,南丁格尔从小就显示出对数学的天份。在1853年土耳其英法等国与俄国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上,英军伤员死亡率高达42%。南丁格尔除了率领40名护士赴战地开展救护工作以外,还通过分析堆积如山的军事档案对士兵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2]并指出在克里米亞战役中,真正死亡的原因并不是战伤死亡,而是战场外感染疾病,军营医院恶劣的卫生条件,以及受伤后没有收到适当的护理而伤重致死。在对英国政府的报告中,南丁格尔首次使用了圆形图,也称南丁格尔玫瑰图[1],相当于现代的圆形直方图(circular histogram),来直观地阐明1854年到1856年“东部军队死亡原因统计图”。蓝色表示非战争死亡,红色表示在战争死亡,黑色表示其它死亡原因 。从这个图上很明显看出,当时非战争死亡是士兵死亡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1856年她在其著名的“护理日志 (Note of Nursing[2])”中提出环境因素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南丁格尔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所看到的现象作为改善护理工作的依据,这就是护理研究的开始。由于图表的运用她也被称之为视觉表现和统计图形的先驱。1859年南丁格尔被选为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第一个女成员,并成为美国统计协会的名誉会员。

2护理研究的发展历程

在南丁格尔最初的研究工作之后,相继有许多医学专家和护理学者进行护理研究,促进护理研究快速的发展。国际护理研究历史较长,已经形成独特的护理研究体系及研究方法,与其它学科一样,护理研究的重点根据社会和护理需求的不同进行调整,各个时期的成就也不相同。护理研究发展史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3-4]:

2.1早期护理研究发展阶段(从南丁格尔到40年代)在南丁格尔之后,有一段时间护理文章和文献很少有护理研究的报道,一直到1990年才出现转机。从1990到1940年护理研究的重点以护理教育为主,侧重于加强护理教育,提高护士素质,培育护理研究人才等等。例如1948年Brown[5]在他的“护理的未来(Nursing for the Future)”一文中指出了当时护理教育中的许多不足之处,并提出护理教育应该属于高等教育的范围。研究成果促成1923年第一个独立设置护理学士学位的耶鲁大学护理学院的成立[4]和哥伦比亚大学护理博士教育的开始[3].同时1900年美国护理期刊(American Nursing Journal)的创办也为护理及护理研究提供了一个互相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2.250年代是护理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护士具有高等学历。由于护理研究被纳入护理高等教育课程当中,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快速上升。在此期间,各种护理研究中心或机构的成立,研究经费上的支持以及专业护理研究杂志的创刊等等都大大地促进了护理科研的发展和成果传播。比如195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创办的“护理教育研究所”,1955年美国护士协会成立的美国护士基金会专门为护理研究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以及1952年美国“专业护理研究杂志护理研究”(Nursing Research)等。大家开始讨论护士是什么?护理是什么?理想的护士特性是什么等问题。但是当时的护理研究仍然局限于护理领域当中,缺乏与别的学科交叉。

2.360年代由于护理领导者意识到临床护理研究的缺乏,护理研究转入以护理实践为导向的研究方向。同时护理理论,护理模式等护理理论相关性研究开始萌芽。国际护理学习(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和加拿大护理研究(Canadia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等期刊的创办把护理研究推向国际舞台,寻求国际间的合作。在这个时期护理理论和知识得到快速扩展和延伸。

2.470年代在60年代护理研究的基础上,70年代护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以护理理论研究和如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核心,大幅度地增长了以科学为基础的护理实验性研究。同时,由于护理研究硕士和博士的不断增加,如何提高护理研究人员的研究技巧也成为当时的研究重点。

2.580年代计算机的运用促使护理研究在80年代到达一个新的高度,护理研究机构也激剧地增加。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以研究本身相关的课题,比如研究问题,数据分析与收集,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研究结果的传播与应用等。值得一提的是1983创办的护理研究年度回顾报告[6](Annual Review of Nursing Research),其总结每年特定领域的护理研究成果以供研究人员参考。至2014年已经创刊32期,是护理研究的宝贵资源。

2.690年代护理学研究进入成熟期,国家性护理研究机构开始成立,如1993年成立的美国国家护理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Nursing Research,NINR). 同时护理研究开始走出单一的研究领域,开始与其它学科开始合作,进行跨学科或学科交叉性研究。同期,社区护理研究开始得到更多研究者的关注。

3中国护理研究的发展及现况

我国护理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尽管1953年《护理杂志》的创刊以及1964年中华护理学会的正式更名成立为我国的护理人员,特别是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总结经验、互相交流的平台[7],但真正得到重视是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80年代护理高等教育恢复以后[8],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在我国护理前辈们和护理科研人员不懈的努力下,中国护理科研也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绩。首先护理高等教育正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护理研究课程已经纳入了教学目标,为我国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特别是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大大提高。同时护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拓展,从教育到实践,临床到社区,疾病护理和健康保健,传统技术到护理技术革新,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烧伤、显微外科、心血管外科以及断肢再植方面受到国际护理同仁的关注[7]。同时护理专业期刊的增加和发行为护理科研的开展和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在我国公开发行的的护理专业期刊数量达到22种,其中中文核心2本,科技核心11本,普通期刊9本[8]。但是,在护理教育、护理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领域我们离国际护理研究还有一段距离,在研究设计的严谨性、研究成果转换、以及跨学科合作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使得我国护理科研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

4护理研究的范畴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正由“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观念转变。这一转变使护理职能不断扩展,由单一的疾病护理扩展到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因此,护理研究范围也相对拓宽。与人的健康、疾病护理、护理专业有关的问题都成为护理研究的范畴。(1)护理理论。护理理论,护理学发展,护理管理,护理伦理,护理法律,护理方法学等。(2)护理技能护理基本技术,护理新技术等。(3)护士方面。护理教育,护理评价,护理行为,护士的角色和功能等。(4)病人方面。专科护理,临床护理,社区护理,临终护理等。(5)环境因素。卫生政策,社会因素,护理经济学等。(6)行为因素。心理学,病人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健康学等。(7)健康领域。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

5护理研究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护理研究仍然在持续快速的发展,并根据社会和健康需求的特点研究的发展方向也不断地调整更新。21世纪护理研究的发展方向会在过去护理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包括以下几个趋势[3,9]:

5.1加强护理研究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准确性,注重生物生理的研究,进入临床护理试验性研究阶段,为护理科研活动提供科学的基础,提高护理研究的价值。

5.2促进循证护理研究,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提高了护理质量,为临床护理实践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为护理知识和护理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具体而有实证的依据。

5.3加强护理评价研究,强调护理活动或者医疗活动的有效性和经济效益,在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到达最满意的健康服务效果。

5.4注重环境与健康之间的研究,环境与人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中,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而对健康产生影响。

5.5走出单一的护理研究领域,开展跨学科或者多学科的合作性研究。多学科的合作研究是整个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除了节约资源和人员外,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从各个角度理解研究目标,并突出护理研究人员在健康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5.6利用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避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快护理研究成果的传播及转化,实现资源共享,为护理研究人员的互相交流和借鉴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研究方法,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群体和人种之间开展研究。

5.7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单一的量性研究扩展到质性研究或混合法研究,利用不同的资源信息对研究目标有个全方位深层次的理解,减少单一研究方法的不足。实验性研究和非试验性研究齐头并进,提高护理研究的价值。

不同国家,不同的护理研究机构根据自身的情况,都设有自己的研究重点。美国护理研究机构2011年提出的研究方向包括[10]: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提高生命质量:疾病的症状管理;临终护理 ;护理技术革新;护理科学及研究人员的培养。

6结论

从国际护理研究发展史来看,护理研究经历了从护理教育,临床研究到护理理论本身的研究重点的偏移,从单一的护理领域扩展到跨学科合作的研究过程,以及从传统统计到现代化计算机数据分析的分析过程。在护理研究发展的过程当中,国家的支持,特别是国家性护理研究中心的设立及研究专业期刊的创办为护理研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提高护理人员教育水平,培养护理专业研究人员,提高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是护理研究和护理学科发展的核心部分。

科教兴国,教育先行。学科的发展也是如此。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教育水平,培养护理专业研究人员,提高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不仅仅是护理研究,仍是护理学科发展的核心部分。从国际护理科研发展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近50年的时期研究的核心都是与护理教育有关。首先是人才的培养,再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基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护理高等教育及专业研究人才培养的滞后严重地制约了我国护理科研事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护理高等教育,但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缺乏,以及繁多的课目导致护理教育成为以知识的掌握为主而不是一种技能的学习与应用。另外,专业护理研究型教育在国内仍是一片空白。国内研究生教育以临床专业型为主,但国外护理院校研究生教育分专业型(Course Work)和研究型(Research Work),以及博士阶段的研究型博士和专家型博士,将临床型护理专家和护理研究专家区别开。这种专设的护理研究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为保证护理研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急需加强护理高等教育的改革,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以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缩短与国际上差距。

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国临床大批的护理精英是护理研究的潜在优质人才资源。她们具备丰富的临床知识和实践经,临床大量的研究资源,丰富的病种,病人良好的依从性,成本低等,这些因素都为开展临床护理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由于研究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以及工作中往往身兼数职,分工不够明确,成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研究的绊脚石。如果能够有组织有系统地提供研究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给的话,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临床型研究护理专家出现,为护理研究的开展,护理学科的健康发展,健康的维护以及疾病的康复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

通过对国际护理研究发展过程及各个发展阶段中的重要里程碑的回顾,帮助我们了解国际护理研究的发展规律,结合我国国情及护理研究的现况,发挥我们现有的护理资源优势,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使护理研究的成果更符合现代人们对健康和护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Nightingale F.en.wikipedia.org/wiki/Florence_Nightingale.

[2]Nightingale,F."Notes on Nursing: What Nursing Is,What Nursing is Not".Philadelphia,London,Montreal:J.B.Lippincott Co,1859.

[3]Polit DF,Beck CT.Nursing research:Principles and methods: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4.

[4]Varney.H.History and contributions of the 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1998.doc.med.yale.edu/nursing/historical/.

[5]Brown,E.Nursing for the Future.New York,NY:Russell Sage Foundation,1948.

[6]Annual Review of Nursing Research.springerpub.com/annual-review-of-nursing-research.html.

[7]於丽红,田艳君.我国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2):2299-2300.

[8]程金莲,柴永萍.我国护理科研发展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09,10(23):2539-2541.

[9]护理期刊.baike.baidu.com/view/10490791.htm?fr=aladdin.

[10]National Institute of Nursing Research. Implementing NINR’s Strategic Plan:Key Themes.ninr.nih.gov/aboutninr/keythemes#.VGSwhoci6eE.

统计学的发展史范文第6篇

1、贯彻过程性原则

许多实验及其经验分析都表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直接影响着知识的学习,制约着知识学习的方向与水平。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地学习,而不是机械的学习。要使学习接受统计学特有的观念,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活动中去,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启发学生该怎样思考、如何建立模型,而是让学生作为问题解决者的身份,去了解问题,去观察思考,自己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提出问题:你们班所有同学的家庭全年在“吃”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让学生来回答并参与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可接受性的过程,加深对有关概念和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感受到近几年来,家庭经济收入大幅度增长,随着恩格尔系数的减小,人们逐步迈入小康社会。

2、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容易遗忘,而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则不容易遗忘,个体一但形成了数学精神、数学观念,那将是终生受益的。在统计初步的学习中,常会涉及一些操作细节,例如数据整理,要教会掌握频繁分布表及其直方图(或折线图)的制作方法,其中少不了一些程式的步骤,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把它们逐字逐句地背出来,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这些步骤的意义,并会根据不同的问题灵活地运用这些步骤,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余地。

3、突出概率统计的实际意义

通过选择现实情景的数据,理解概念、原理的实际意义,着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概率统计思想在社会生活及各学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提高将概率统计方法作为制定决策的有力手段的能力。

如“为什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进行统计亮分——“截尾平均数”(平均数和中位数的优点);怎样估算一个鱼塘的鱼的总数量和总重量——“比例法”与“样本估计总体”;设一大批灯泡其次品率为0.01,那么从中随机抽取1000只灯泡,一定有10只次品——“统计概率”的意义和随机现象的特点。让学生读懂数据,理解它所代表的信息,理智地对待媒体中公布的数据,了解数据可能带来的误导,初步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评价的意识,以批判的、慎重的态度来对待数学的应用。

4、注重学生实践和交流

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交流是促进学生数学思考的重要措施。要使学生对问题的本质有较准确的理解,对解题方法追求较高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统计活动中,让他们动手操作,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如布置实践活动,了解本校初三学生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在教学中,关于评价问题,最好不要由教师给出,而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交流讨论,相信学生最终会作出合理的评鉴。让学生体会统计方法的特征之一是,要刻划客观事物本质的方法很多,但对每一个具体问题,各方法的适应性程度是有差异的。

5、计算机(器)的辅助教学

计算机(或科学计算器)可以大大提高数据整理和显示的效果,在建立、记录和研究信息方面,为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可以有较充足的时间来研究来统计的实质要素,给师生互动提供了大量的机会,讨论需要多大数目实验才能使概率模型更准确等问题。

6、强调概率与统计的联系

引导学生把概率与统计联系起来看问题,通过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通过校本的数据对总体的可能性作出估计等。许多的概率模型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统计的基础上,例如,天气预报中降雨的概率,防洪标准的制定等。同时,要使学生在随机实验中统计相关的数据,并了解这些数据的概率含义,在数据统计时了解其中所蕴含的随机性,不应把数据的统计与处理理解为只是纯数字的运算。

统计学的发展史范文第7篇

对综合型本科院校如何进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以培养综合型,高水平人才进行探索研究,提出应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建议在教学中以概率统计的发展史,教学案例,数学建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化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新型教学;现代科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应用广泛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高等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学科,对理工、经济、金融、管理甚至是社会学的各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都有重要的工具支持作用.因此,我国大多数本科院校将这门课程定为这些学科的基础课程.我们要将这门课程以丰富的背景、巧妙的思维和有趣的结论吸引学生,使其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和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我们很难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数学天堂,而是应该在“野外”先浏览概率统计的各种风景之后,再进入数学天堂,使各种概念和定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师应该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程特点,进行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互相探讨,将知识真正为己所有,从而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转换教学观念

在当今大学本科院校大部分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许多老师虽然在不断的探索着如何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理论通过相关史料、实际问题、图形图表、数学模型等方法在不影响课程体系完整的情况下,适当地降低部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性的难度,从而直观地,趣味性和易于理解的角度引人入胜,活泼生动的传授给学生.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激发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这种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将所有的学生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不能完全避免课堂上的睡觉、闲聊、看手机等与课堂无关的行为存在.并且会出现听老师讲时感觉良好,但自己做就步步维艰以及“学过即忘,考过即丢”的普遍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现象,使每名学生个体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研究,探讨当中,化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种正确的学习观.在这里我们就结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提出一些新型教学模式意见.

二、转换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当下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影随形,学生们也会将其带入课堂,这是许多老师很头疼的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老师们想出来很多办法去制止,但效果并不明显.那我们为何不转换教学方法“避其害,而扬其利”呢?网络上的强大信息量,资源的共享可为我们所用.当今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生活在网络的时代,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他们有新的了解世界的窗口,同时也应该有新的学习知识的途径,所以高校教师应该善于利用现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引导其上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部分知识可以通过查阅其知识背景,定义,定理,应用,让学生互相讨论,提出自己的理解想法,不断深入研究,弄清知识的最本源.这里,以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为例,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出动态图像三个箱子,1号箱子中装有1个红球4个黄球,2号箱子中装有2个红球3个黄球,3号箱子中装有3个红球,从中任意摸取一球,求取得红球的概率.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讨论,可利用手机上网查询:若要取得红球有几种方法?取得红球这一事件可以转化成哪几个事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在运算过程中用到了前面的那些知识?总结出全概率公式.通过此例思考全概率公式的成立条件,以及全概率公式的基本思想.要建立起好的答题机制,按学生回答问题的数量及质量给予相应的平时分数,加入到期末成绩当中.教师应在此过程中起到引导,解疑,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作用,当学生完全理解全概率公式的本质后,给出相应例题,让学生巩固熟练全概率公式的运用能力,由于全概率公式可形象的描述为由原因来推结果,进而提出问题,有没有公式是由结果来推原因的呢?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从而引出贝叶斯公式的研究与讨论.在此过程中不仅将上网游戏转化成了查阅资料,提高了学生在网上学习的能力,还将闲聊变成了对新知识的探讨,使现代科技与当今课堂有着完美结合.

三、转换考试机制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学生有时会很盲目的复习所学的全部知识,容易造成顾此失彼,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出题,教师将好的题目以一定的比例加入到考试题目当中,这种做法可以促进学生动脑思考,站在教师的角度上看问题,这样可以更加清晰的分清题目类型,知识重点,哪种问题包含多少个知识点,像全概率公式,它是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重要公式,对它的考察,我们不仅是要记住公式那么简单,其中包括如何对样本空间进行合理划分、概率的加法、乘法公式以及互不相容概念,在出题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的理解和消化知识内部间所存在的联系,在加深知识的同时还能更有效的进行复习.在有限的学时里,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概率与统计方法都教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知识及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并教会他们如何思考这方面问题的能力,如何通过网络的信息资源进行再学习,进而提高他们的应用,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峁诗松,程依明,濮晓龙.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原保全,王勇.概率统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工科数学,1999,15(3):117-119.

统计学的发展史范文第8篇

    1.1对象

    我院2008级卫校高职1班护理专业学生,共计96人,均为女生。

    1.2方法

    1.2.1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的选择和培训

    由任课教师(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副主任护师)选择有一定表演和模仿能力,愿意扮演SP,有良好沟通能力并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工作5年的护士1名;给扮演SP的护士讲解并提供SP的综述资料,使扮演SP的护士明确并理解SP的定义、发展史、作用、教学需要达到的目标等;在耳鼻咽喉疾病中选择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变应性鼻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急性会厌炎、喉癌、小儿急性喉炎10个病种拟定剧本,护士在任课教师指导下按剧本内容演示训练。

    1.2.2教学方法

    每周1次课,每次3学时,共计15学时。提前一周告知学生预习下次课的学习内容。讲授法:用多媒体进行讲授;演示法:讲解课程内容时,扮演SP的护士进入教室,模拟新入院病人,教师模拟护士接诊,演示完毕后学生自由向教师或扮演SP的护士提问。学生提问毕,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式归纳总结。

    1.3发放自制调查表

    课程结束时发放学生对讲授法和护士模拟标准化病人的演示法两种教学形式的反馈情况调查表,共发放96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回收有效率100%。1.4统计学方法收集的数据输入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显着意义。

    2讨论

    SP是指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病人,经过培训后,能准确表现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旨在恒定、逼真地复制真实临床情况,发挥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三种功能[2-3]。SP教学在国外应用已经十分成熟,文献报道[4],我国1998年出现SP运用于护理教学中,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培养和使用SP的成本高。因此,如何降低SP的培训和使用成本,是保证SP发展的重要因素。将护士培养为SP的优势:有医学背景,培训速度快,成功几率大;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及各专科知识,在应用于教学的练习与考核时,能够随机应变;在较大程度上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SP通过亲身感受结合实际情况和评分标准,给学生提供逼真且全面的临床过程和真实感受;用于考试,可提高考核的准确性、可比性、可靠性、客观性、公正性[5];全面培养护生的思辨能力、沟通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等,提升其人文素质;学生在SP身上即可练习沟通技巧及临床技能,不需直接以患者做训练对象;避免因患者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不愿当做活教材及不愿隐私暴露等因素导致的患者与教学之间的矛盾;各临床科室均培训一定数量的SP,形成SP网,教学和考核时既能满足巨大的需求量,又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