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

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范文第1篇

摘 要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规范化管理的常遇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方法: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人工流产术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规范化管理,分析规范化管理工作中的常遇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有效规避规范化管理工作风险。结果:人工流产术规范化管理的常遇问题主要包括环境问题、隐私问题、沟通问题及技术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此类问题的管理,即完善管理制度、改善操作环境、增强服务意识及提高操作技术。结论:在人工流产术管理工作中应该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将应对措施付诸实践,以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 人工流产术 规范化管理 常遇问题 应对措施

Analysis of often encounter problems and counter measures of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artificial abortion

Li Ziqiong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in Xiaobaihu Town Luliang County,Yunnan Province,655600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often encounter problems and counter measures of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artificial abortion.Methods: 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abortion admitted from May 2011 to May 2012.All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to analyze encounter problems in th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and put forward counter measures,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ircumvent the risk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Results:The often encounter problems of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artificial abortion mainly includes environmental problems,privacy problems,communication problems and technical problems,therefore the management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such as perfect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improving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enhancing service awareness and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technology.Conclusion:It should comprehensive analyze the cause of problems in artificial abortion management work,and take measures to put into practice,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management,and ensure the life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Artificial abortion;Standardized management;Often encounter problems;Counter measures

人工流产手术属破坏性较强的手术,旨在为避孕失败者提供补救措施,而对于手术者而言,对其自身可造成巨大损伤,特别是高危人工流产术,一旦管理工作不到位,极易产生危险因素,对患者造成更大危害[1]。因此,对于人工流产术的管理工作应改善其规范化程度,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或避免手术隐患,从而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本研究就人工流产术规范化管理的常遇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人工流产术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实施人工流产术,年龄21~39岁,平均(32.4±5.1)岁;未婚8例(20%),已婚32例(80%);40例患者中,高危人工流产术13例(32.5%)。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人工流产术规范化管理。

管理方法:严格遵守人工流产术规范化管理规定,严密控制手术室环境,保证手术质量。①术前:做好咨询准备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流程及性质,明确手术风险及隐患,对术后并发症做好充分预期及准备,同时做好手术室准备,做好全面消毒工作,预防感染。②术中:加强对手术过程的监护,准确定位孕囊,缩短手术时间,同时控制术中出血量,避免重大医疗事故的产生,保障手术安全性。③术后:做好护理工作,详细介绍术后注意事项,并解释其重要性,同时提示其避孕节育事项,避免再次出现意外怀孕现象[2]。

结 果

常遇问题:①环境问题:因人工流产手术操作较为单一,因此手术室设计相对简单,设施相对较少,手术器材配置仅满足手术本身需要,未配备患者的特殊抢救仪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同时,部分手术室内空气未实施特殊消毒处理,患者易受到空气内微生物感染[3]。②隐私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患者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均不断增强,而部分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实施人工流产手术时,对患者的隐私问题不够重视,稍有不慎,则使患者的隐私被暴露,特别是不想被家属知道的人流手术史等,最终引发患者的不满,甚至产生医疗纠纷。③沟通问题:由于手术室人员配备不够齐全,手术操作时往往只有1名医护人员,而实施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通常较多,使得医护人员工作量大,此时容易造成护患沟通不到位,语言简单、语气生硬、态度冷漠等,尤其遇到问题较多、沟通困难的患者,容易引发医护人员的厌烦情绪,最终导致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4]。④技术问题:由于人工流产手术不可直视,需利用专用器械于患者宫腔内部操作,仅可凭手感,因此难免使患者发生并发症。另外,近几年剖宫产率不断提高,多次人流及瘢痕子宫患者逐渐增多,为人工流产手术带来较大难度与风险,而患者对手术的期望值又在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人工流产术提出更高要求。

应对措施:①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善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在医护工作流程中,对各个环节及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及时处理;规范责任管理制度,明确医护人员相关责任,力求责任落实到个人。另外,对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保证各项操作的常规化、制度化以及规范化,保证安全制度的有效落实。②改善操作环境:手术室作为人工流产术的重要操作场所,在抢救及治疗患者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对手术与麻醉仪器设备的配备需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为医护人员的手术操作提供安全、适宜的环境。同时,对手术室操作设备的质量需严格把关,手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手术室,确保手术操作的无菌环境。另外,日常使用的操作器械需定期组织人员检查,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处理[5]。③增强法律意识: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利。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按流程操作,接待患者时,对其相关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并准确记录,主动讲解患者病情、注意事项、手术情况及手术风险等。手术操作中,时刻保护患者的隐私,对患者病情不可随便议论,防止出现不慎暴露其隐私的行为。④提高操作技术:组织医护人员参加相关内容的学习与培训,提高其操作技术与业务水平,鼓励其积极参加本院及科室组织的知识讲座,并利用空闲时间参加住院部查房,阅读妇产科及护理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组织业务学习,提高其理论水平。另外,医护人员之间应加强沟通与交流,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同时积极学习上级医院的先进工作理念与操作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减少或避免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讨 论

人工流产术为避孕失败后终止妊娠的有效补救措施,虽然该方法安全有效,不会受到法律限制,且我国对流产服务提供了较为严格的管理,但是人工流产术仍会为患者带来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沉重打击。对于人工流产患者而言,手术环境及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均可对其手术效果产生严重影响,据大量研究显示,人工流产术可导致月经失调、继发不孕、子宫穿孔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6]。而高危人工流产为手术带来更大难度,导致术后并发症更多,因此对于逐渐上升的人工流产率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人工流产术的规范化管理。对于人工流产患者来说,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安全无菌的操作环境及手术人员娴熟的操作技术均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何爱娥,金秀云.人工流产规范化管理与高危人工流产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18(4):456-458.

2 苏秀芬.探讨人工流产的规范化管理与高危人工流产的相关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2,9(25):262-263.

3 李琳,高秀梅,胡秀英.285例育龄女性人工流产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21(22):72.

4 吕丽华,张亦心,田慧艳,等.高危人工流产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13,19(14):2267-2268.

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注意事项

0 引言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个产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产业链条在不断拉长,这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潜在的环境风险。为了降低由于突发环境问题对我国企业、周边单位及环境水体造成的破坏程度,保障企业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与社会稳定,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企业依法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相关环保部门审批备案。预案的作用主要为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企业内部潜在的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预案可以保证应急救援力量的凝聚,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破坏的加剧,降低企业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程度。因此,要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保障我国社会的安全稳定,需要企业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参与到突发环境事件预案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工作中。

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1.1综合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综合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主要为:事故应急原则、事故应急措施、事故应对组织结构、应对要求等,在大体上规定了如何对突发环境事故的应急预防。对各类事件灾害都可以采用综合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所规定的相关原则与应急措施进行应对。因此,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复杂多样的,就需要制定这类的应急预案[1]。

1.2专项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专项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某一环境事件而编制的应急预案,比如,对化学物品泄漏事故制定的化学物品泄漏应急预案。在综合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应该包括专项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后者是前者的组成部分。

1.3现场处置预案

现场处置预案指的是对一些重要的岗位、场所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预案。现场处置预案与专项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许多相同点,两者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企业在制定现场处置预案时,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场所、岗位等制定不同的预案[2]。并且企业的事故部门要定期举行预案演习,从而保证事故在发生时,相关部门可以按照现场处置预案对事故进行正确的处置。

2 应急预案的编制

2.1预案编制前期的准备工作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专门为企业制定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方案。在开展预案编制工作的前期,需要安排工作人员抵达现场收集信息。工作人员要收集现场的地理位置信息、周边环境的信息、企业自身存在的潜在环境风险源、灾害防治措施的运行状况等信息,除了文字记录外,对一些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可以拍照记录[3],如应急池、雨水外排口阀门等。同时,还需要调集企业的相关资料,以进行预案的编制。

2.2预案编制工作

在制定企业应急预案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编制人员以及企业相关负责人的交流,以保证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全面性及可操作性。并且通过加强预案编制人员之间的交流,可以在应急预案编制人员出现调动或职责变化时,及时对预案编写人员的职责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保证预案编制工作的进行。

2.3预案编制后期的工作

在完成预案编制之后,还需要通过专家审批、预案修改、签署、预案备案等步骤。在专家审批这一步骤中,需要按照相应规定,将预案提交给相关部门审批。相关部门在组织专家评审之后,会给出相应的修改意见,预案编制人员在按照要求修改之后,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投递到相关环保部门备案实施。

3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1加强对前期工作重视

在预案编制前期的准备工作中,需要重视信息采集的准确度,编制人员提供的信息资料要明确、有效,避免无效、过时的信息应用到预案编制工作中[4]。同时,编制人员需要重点对企业周围的环境状况、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勘察,详细的了解这些方面的信息。

3.2保留企业之间的共性,突出企业的个性

在编制预案时,由于企业之间存在较多的差异,企业的生产模式、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企业自身潜在的环境风险都存在不同,因此编写的预案也就不同。当然,企业之间也有相同的地方,比如:煤矿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是大气污染的问题,化工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主要是化学品火灾爆炸产生消防废水的污染问题。因此,企业在编制预案时,可以根据同类企业之间面临相同的潜在风险,采取相似的处置技术,并且根据企业自身的规模、生产方式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应急预案,在预案编制工作中体现企业的个性。

3.3遵循预案的特性

应急预案作为企业应对突发环境污染而预先制定的应对方案,具备较强的指导性与实用性,并且在应急预案的实际操作中,具有较强的便利性与系统性。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由于应急预案本身具有的这些特性,可以方便人们对应急预案内容的理解,有效指导企业的应急行动。因此,在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中,需要遵循应急预案的特性。这些特性主要为:(1)合理性,预案的编制是建立在实际可行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预案本身具有合理性。(2)全面性,企业制定的预案需要包括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并且对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设定了一套完整的应对措施,同时还囊括了事件发生时所有人员的应对措施,因此预案具有全面性。(3)简洁性,预案的用词简洁,并且语义明显,简单明确。(4)详尽性,预案涵盖的内容非常广,并且对事件应急的具体措施都有详尽的规定[5]。(5)权威性,在预案的编制过程中,由于预案是经过行政授权并且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在突发环境事件时,所有人员都需要根据预案规定的应急措施采取相关的行动,因此预案具有权威性。(6)灵活性,在预案编制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未预见的情况,从而保证在发生未预见的突发事件时可以灵活处理。(7)可拓展性,在预案编制之后,当企业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可以对预案进行更改,从而保证预案的合理性。(8)可操作性。指的是应急预案需具备可操作性。对于应急预案来说,由于是针对企业突发环境污染而制定的,所以在制定过程中,需结合企业突发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突出预案的可行性,并确保在操作过程中体现出规范、科学的特点,以此使预案的应用价值得到有效展现。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然而,随着企业之间依赖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一条不断扩大的产业链,是一条脆弱的产业链,随着产业链内企业联结的程度越来越高,一旦产业链中某一家企业出现问题,将可能导致整条产业链的崩溃,甚至引发经济的动荡。因此需要制定完整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对企业造成的破坏,从而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工作,也是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需要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了解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写及其注意事项,从而提高企业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进而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宇宁.浅谈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以苏州市为例[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4,05:60-62.

[2]尹洧,周小凡,李文洁.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风险评估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安全,2016,06:4-6.

[3]刘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的路径更新――从泉州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切入[J].孝感学院学报,2011,03:60-66.

[4]孟扬,李哲浩,吕春玲,迟崇哲,姜全胜.黄金采选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关键程序的要点分析[J].黄金,2013,05:69-72.

[5]樊自甫,魏晶莹,万晓榆.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效性评估[J].数字通信,2012,01:15-19.

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航道整治工程;水域生态环境;影响;应对措施

在航道整治工程建设中,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对水域生态的影响,维持生态平衡。

一、航道整治工程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丁坝工程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一,施工阶段。丁坝施工会扰动水体及底质,使底泥污染物和泥沙颗粒物悬浮,水体浑浊,水质变差;水流和泥沙情况发生突变,使得原有流速、水深和底质条件也发生突变,不能适应这种突变的底栖动物和鱼类便会受到生存威胁,种类和数量下降。此外,施工临时工程侵占河岸空地,破坏植被,以及施工船舶和施工机械污染物的排放,也是丁坝施工对水域生态不容忽视的影响。

第二,运营阶段。运营期丁坝工程是通过改变所在河段的流场分布、水深条件,使河床冲游、底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多种生态因子,对底栖动物和鱼类生存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丁坝建成后,其附近会形成不同的流态区域。急流区由于流速大,河床易冲刷,底质条件恶劣,不适合大多数底栖动物和鱼类生存;回流区生态条件相对良好,适合底栖动物栖息和水生植物扎根,~类等其它动物也会选择在此生活。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坝田过度淤积甚至淤死,反而使鱼类等丧失生存空间,恶化水域生态。

(二)炸礁工程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首先是炸药的爆轰阶段,在爆炸瞬间会释放出大量能量,瞬时产生的高温、{压使药包周围的礁石破碎,并在水下形成强烈的“爆轰波”。爆轰波的强度很大,对水生生物的杀伤力很强,同时,礁石爆破后形成的碎石会击打和掩埋水生生物。爆破产生的碎石击打鱼类等水生动物,轻者体表破损,重者可能直接死亡。

其次是冲击波,冲击波的强度虽小于爆轰波,但涉及水域广泛,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对水生生物的损害较爆轰波严重得多。它主要是通过瞬时高压损伤大多数反应敏感的水生动物的恕⒀管、必脏、巧、胆、脾、肾、肺等器官姐织和神经系统,使其立即或延迟致死,离爆炸中也越近的水生动物受损害越严重。

(三)疏浚工程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底泥疏後直接挖除了底栖生物,会破坏鱼类的食物链,使鱼类失去食物来源。较大面积的疏後还会减少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分布和生物量,造成河道水体的有机物成分向藻类转移,将有利于藻类生物量的发展。航道疏後会引起底沙悬扬,在转移疏泼物时会在水中洒落泥沙,这些不仅造成局部水域的浑浊,在底泥受污染时还会增加水体二次污染的风险,从而对水域生态产生不利影响。疏浚工程的弃土处理还会造成弃土区域水质浑浊,悬浮物浓度上升,会有造成二次污染的潜在威胁。

二、航道整治工程水域生态环境影响的应对措施

(一)合理规划整治工程

由于每个地方的地理因素不一致,气候条件、人类活动习惯自然也会有所不同,河流也是大相径庭,但是所有的河流都尤其自身规律存在的,因此只有掌握了河流的规律和特性,才能够达到合理规划航道整治工程的目的。首先应结合河流的特性和航道整治的基本原则进行规划,其次应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作为整治工程的重点,最后要给予河流一定的自由度让其自己发展,适当的对河道边界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满足合理规划航道整治工程的要求。

(二)合理调整施工方案

应根据航道整治工程总体施工计划,合理调整工程施工期和施工方案,主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由建设单位牵头,设定专人负责处理工程施工单位与环境保护目标(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发生的环境问题,监督在施工期间各种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第二,长江上中游家鱼的繁殖期和苗种洄游期是3―7月,沉D型排、抛石、抛投透水框架等涉水施工作业尽量避免在该期间进行,避开鱼类繁殖和洄游的主汛期,减轻工程施工对鱼类繁殖的影响,同时陆域铺X型排、岸坡施工不受鱼类繁殖期限制,但机械噪声可能对鱼类有干扰,应规定繁殖季节陆域施工装载机、铲土机等产生较大噪音的施工应尽量避开清晨和江水大幅上涨时段,实在无法避免的应通过采取措施减少冲量、能量向水中的传播。

(三)采用生态工程材料

采用生态工程材料能够很好地改善航道整治工程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工程材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柔韧性、整体性、亲和性、经济性。柔韧性,生态工程材料一般为网状性,这种形状的材料能够使用不同地基的沉降工程;整体性,采用多缠绕的网状材料,能够将相邻单位融合成一个整体,不会因为材料断裂而影响整个工程;亲和性,多孔结构的生态材料具有透水性,能使河流与物质进行直接交换,且不会影响水域生态环境中的植被进行自我修复,更加利于维护水域生态环境的平衡;经济性,生态材料十分利于机械进行水下操作,且若不使用钢材进行施工,可直接就地取材,真正做到经济实惠。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航道整治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就越来越明显。相关部门在开展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时,应该对环境保护重视起来,通过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来规避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确保水域生态平衡。

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范文第4篇

为改变这种错误的做法,就要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勘察质量。按照工程地质勘察的实际要求,勘察工作既要查明与岩土工程相关的有关水文地质条件,还要针对地下水给岩土体和建筑物带来不良地质作用进行评价,对潜在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

1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涉及的水文地质调查内容

一般情况下,影响工程的水文地质因素主要有:岩层中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厚度、分布和组合关系;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及水位变动幅度,承压含水层的特征和水头,土层或岩层渗透性的强弱等等因素。为提高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应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对下述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和评价:

1)评价的关键应放在地下水给工程带来的影响上,针对水文地质对工程潜在危害,提出应对办法;2)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应在弄清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基础上,着重调查与该基础类型相关的水文地质条件;3)在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工作中,重点要查清地下水的自然状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分析并预测工程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给地下地质水文情况带来的可能变化及不良影响,提前设计预防措施。

在对笔者所在的大连地区工程地质勘察中,多数建筑场地都涉及到地下水文地质问题。大连属临海城市,沿海岸线发育有大量的石灰岩,从金州、大连、旅顺转北向瓦房店的交流岛、长兴岛一带均为石灰岩地区,岩溶较发育,地下水丰富;另外,由于自然的地理环境造成大连地区的水系较为发育,大连市各市区内的第四系孔隙潜水也很丰富,它们大都赋存于地表砂土层中,使得勘察场地内大都见有地下水。这就使得水文地质调查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显得尤为重要。

2 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造成危害的主要因素

水文地质条件会给工程带来危害,究其原因,主要是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和地下水位升降变化两方面因素。自然或人为原因都会带来地下水位的变化,一旦地下水位变化突破临界值,就会给工程带来地质危害,研究表明,引起危害的地下水位变化主要有3种情况:

1)地下水位下降。当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为因素成为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例如过度利用地下水、矿床疏干、修建水库截流下游地下水水源、流域上游筑坝等,这些因素常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一旦地下水位的下降过大过快,常会诱发一些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裂等,也会造成一些环境问题,如水质恶化、地下水源枯竭等,在年降水量较小的地区会引起土地的沙漠化,在海边有可能会造成海水倒灌。这些地质灾害或环境问题会给工程和人类的居住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

2)潜水位上升。水利工程建设及区域水文条件的变化常会造成潜水位上升,如修建水库、地下水来源地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位的上升。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易受潜水位上升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软化地基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潜水位上升,促使粘性土压缩性增高、强度降低和含水率增高,诱发建筑物的沉降变形;二是潜水位上升会诱发地基隆起或侧移,前者会导致建筑物的基础上浮,后者导致建筑物倾斜或墙体破裂;三是潜水位上升会促使砂土或粉土达到饱和状态,通常会引发流砂、管涌现象,也会带来砂土液化等问题;四是造成潜水位以下的地下室浸水,使其丧失使用价值;五是改变土壤的化学性状,如沼泽化、盐渍化等,给建筑物带来腐蚀;

3)地下水位升降。通过对水文地质规律的研究发现,气候、气压、潮汐以及地球与月球引力变化,附近区域水体的水位变化等都会引起地下水位反复升降。地下水位的升降带来的影响主要有这几方面:导致建筑物基础土的压密;增加基础工程材料的腐蚀性破坏;水位变化导致的干湿交替容易腐烂;使建筑基础土层中一些盐类发生溶解作用导致建筑物位移;引起膨胀性岩土的均匀的胀缩变形,造成地裂并给建筑物造成结构破坏。

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作用较弱,难于给地面工程造成不利影响,但随着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较大区域范围内的水文地质状况,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工程水文地质危害。

3 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加强对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或规程学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前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已经拥有了完备的规范、规程体系,这些规范性文件对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评价都做了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规定,是工程地质技术人员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工程地质技术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规范、规程,了解和熟悉其要求,这样才能在开展工程地质勘察时做足工作量布置,设置足够的原状土样测试数据、及时划分抗震地段。通过研读规范、规程,工程地质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在吸收文件的相关规定后,能不断地充实和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2)重视地下水埋藏状况的调查。在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的重点,设置必要的调查指标体系,弄清地下水的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进行评价,涉及到基坑工程的还应做抽、压水试验,调查土层的渗透性质等。预估地下水可能带来的突涌、流沙或管涌等潜在的威胁,制定出有效和可行的防治措施建议。

4 结论

在建筑工程基础地质勘察中要高度重视水文地质调查,作为建筑工程地质环境的组成部分,较差的水文地质条件会给建筑工程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者、实施者在建筑工程实施前就应该调查清楚地基基础的水文地质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防治措施,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地完成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范文第5篇

“生活与地理”是春晖中学校本选修课程,已被评为“浙江省第二届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和“浙江省第四批网络推荐课程”,主要在高一年级开设。“雾霾天气”为高中“生活与地理”选修课程教学案例,教授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雾和霾的概念及其差别,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等;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成因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分析资料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实际,对当地雾霾天气进行分组调查;通过网络收集相关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课堂交流,表达探究体会、见解和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深刻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活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等。

难点:雾与霾的主要差别,雾霾天气的成因,对地理数据、实例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评价。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本选修课程前一课时结束前10分钟,发放“课前探究卡片”,布置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择探究主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准备探究成果展示。教师在了解分组和自主选题的情况后,适当引导和调整各小组的选题,保证每个主题都有2~3个小组进行探究学习。

教师收到各小组制作的“探究成果展示课件”后进行审阅,对每个主题各精选1~2组成果备讲,指导小组学生讲解。并对备讲的“探究成果展示课件”做好点评和延伸讲解的准备。

点评:授课教师对教材内容在自身解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感兴趣又“熟视无睹”的生活中地理现象(雾霾天气)来替换、改造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运用多种手段搜集、捕捉、整理主题学习所需信息,让学生在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升相应能力,在合作探究与研究过程中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观点,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埋好伏笔。教师设计三个探究主题供学生课前分组自主选择探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感兴趣的主题探究,从而使学生学习不再处于被动状态,更富有自主色彩。

新课导入:播放雾霾版“北京北京”视频。

师:大家都听过汪峰演唱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主题曲“北京北京”,下面一起来听听雾霾版的“北京北京”。

生:欣赏MTV音乐;视觉听觉冲击;关注歌词中的雾霾天气。

点评:通过音乐、歌词和自然风光影像创设情境,从听觉和视觉感受上引导学生认识雾霾。

图片展示:雾霾前后上虞百官城区的城市风光对比照片。

师:各地雾霾天气频发,网友调侃“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在我身边我却看不见”。大家生活的城市也有这样的现象,处于雾霾天气中有什么感受?

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点评:通过展示身边城市照片,引起学生注意,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对雾霾天气严重性的直观认识。

引入主题: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许多环境问题的影响范围扩大到全球,如今天一起探究的主题“雾霾天气”。上周末,大家分组对“雾霾天气”三个主题进行了合作探究学习,每个小组也制作了“学习成果展示课件”,下面请主题一探究小组的同学,用他们的学习成果来专业地讲解雾和霾、雾霾、雾霾天气、雾霾天气预警等级标准等知识。

生:(准备最充分的小组进行主题一学习成果展示讲解,该主题学习的其他小组代表进行补充)利用数据,用专业的语言定义雾和霾、雾霾天气区别雾霾;通过图片介绍雾霾天气预警等级标准,并讲解预警分级的重要指标之一“PM2.5”相关知识。

师:教师对学习小组的讲解进行点评,强化全体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点评:把“基础知识由教师课堂讲解”转变为“合作探究学习基础上的学生讲解、教师点评”, 不仅达成学生“学会”的目的,更培养学生“会学”、“会说”的能力。

过渡:雾霾天气自古有之,刀耕火种和火山喷发等人类活动或自然现象都可能导致雾霾天气。不过在人类进入化石燃料时代后,雾霾天气才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态环境破坏,都为雾霾天气的形成埋下伏笔。主题二探究小组的同学,运用他们已具备的地理知识与原理,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各地在入冬前后频繁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雾霾天气的原因,下面由小组代表展示探究学习成果。

生:(准备最充分的小组进行主题二学习成果展示讲解,该主题学习的其他小组代表进行补充)从气象条件(风速、相对湿度、气压、降水、逆温层等)、环境污染(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排放、冬季取暖等)等角度对影响雾霾天气的因素进行分析讲解。

师:教师对学习小组的讲解进行点评和归纳,补充讲解特殊地理位置因素(特殊地形、城市温室效应)对雾霾天气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构建“雾霾天气成因分析的思维模型”。

点评: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生活中,再用生活实践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即在生活中学习并建构认知,把课堂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在探究过程中增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过渡:春晖中学位于离城区大约10千米郊外的白马湖畔,四面环山。著名作家朱自清在“春晖的一月”中写道:“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他俩这样亲密,湖将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绿的,那软软的绿呀,绿的是一片,绿的却不安于一片;它无端地皱起来了。”作家笔下的春晖是好一幅“青山绿水白马湖”景色。可这些天老师来学校上班总看不见如此的校园美景。一起来看“汽车行车记录仪”摄录的老师到学校上班路上和校园的情景。

播放视频:“汽车行车记录仪”摄录的“老师上班路上”。(车出小区,城市雾气浓浓,能见度很低,前方车辆打着双跳灯。出了城区能见度好转,经过“路东工业园区”,汽车排成长队,灰蒙蒙的天,但能见度尚可。进入春晖大道,浓雾弥漫,能见度骤然下降,看不见前方车辆,只能看见雾气里闪烁的黄色车灯。一路缓行,进入模糊的校门,整个校园被浓雾笼罩,能见度比城区还低)

师:大家说说视频中老师一路走来遇到的雾霾天气在不同的路段有什么差异?

生:(七嘴八舌)数位学生发表观点。

师:正如刚才有同学说的,老师一路走来感到春晖的雾气最浓厚,能见度也最低,其实同学们日常在校园的生活中也感受到了。接下来请以前后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从春晖的特殊地理位置、气象因素、环境污染等角度展开讨论,分析春晖浓雾天气多发且严重的原因。

生:学生思考后开展小组讨论(5分钟左右),请数名小组代表发表观点。

师:点评每小组观点,并对阐述观点进行系统的归纳梳理。

点评:“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目的,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处理社会问题是地理课程的一大任务。学生用上一环节构建的“雾霾天气成因分析的思维模型”分析身边“熟视无睹”的地理现象,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激起学生探讨的冲动,凸显地理课程的应用价值。

过渡:常言道“秋冬毒雾杀人刀”,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看得见、抓不着的“雾霾”出现频率增加,危害加重。那么它到底有哪些危害?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防御?课前有三个小组对主题三展开了探究学习。下面先请**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生:(准备最充分的小组进行主题三学习成果展示讲解,该主题学习的其他小组代表进行补充)学生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传染病、心理健康、生殖能力等)、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等)、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角度讲解雾霾天气的危害,并针对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逃、躲、捂、洗、抗、养”六字防御对策。另一小组从环境保护角度补充讲解,提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雾霾治理对策。

师:对学生的成果展示讲解进行点评和补充。最后用充满期待的语气向全体学生发出呼吁:学完这一课后,咱们每个人都应成为一名环保主义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自己,同时也爱护我们的地球!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具备的知识与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发现规律,总结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并拓展应用、领悟思想。

课外拓展:每位学生设计一条环保广告语,向人们宣传雾霾天气的危害与治理对策,并以小组为单位在百官城区适当场地张贴宣传。

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 施工管理; 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土木工程的管理与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但也关系着工程项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加强思想重视,不断创新管理和控制技术显得至关重要。土木工程施工涉及范围广泛,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动用大量设备。施工管理的科学与否,决定施工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进行。因此,土木施工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着施工质量和效率。

一、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关键问题

1、施工造价管理问题

土木工程的施工造价对施工单位和投资者的利益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尤其要重视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可是,现在有很多的施工方为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经常会使用一些违法的行径来减少材料的成本,导致减慢了工程施工进度,还降低了工程的质量。有些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工程进度三者的关系并没有重视,三者出现了矛盾。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有很多工程项目直接越过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还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两面派”,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不按照质量要求进行项目工程,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变成形式化。

2、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施工人员是土木工程施工的直接参与者,其工作直接关系到土木工程的整体效果。在当前这个时期,我国建筑事业发展迅速,施工的人员不断扩大,但在施工队伍中,很难有高素质的人才。目前,其综合素质也比较低,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未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或者没有安全防护,从而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该出现的安全事故,不仅给其家人造成伤痛,而且给施工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致使施工现场出现混乱。同时一些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给企业节约成本,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设备及必要的施工器材,从而容易引发施工安全事故。

3、施工质量管理问题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是关键,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土木工程质量的高低,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重视起施工材料的采购。在采购过程中,绝对不能为了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而不负责任地选择劣质、不合格的材料,不然会影响到土木工程整体的质量,甚至会给施工企业和广大群众带来沉重的施工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施工人员缺乏质量意识,业务素质提高不上去,也是造成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施工企业必须紧迫地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抓好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提高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

4、施工进度管理问题

有些单位对工程进度过分关注和强调,因此总是在加速工程的施工建设,把很多细小的必要建设给直接忽略掉,催促施工人员加大劳动强度,工程进度是提高了,但工程质量反而下降了,给工程的施工建设带来很多安全隐患,造成建筑物的有效使用时间大大地缩短,非常不利于建筑物的使用安全,严重威胁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施工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相应的突破点进行。在施工现场管理问题中,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要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方案;在质量管理问题中,进行综合质量管理;在整体体制问题中,优化体制系统;在环境问题中,则全面解决环境问题。

1、(1) 原材料价格控制

构成工程造价的原材两因素主要有两个贡献变量---原材单价和原材料需求量。一般来讲工程建设对于原材的需求量基本可以确定,因此对于构成工程造价的原材料因素唯一的未知因素就剩下原材料的单价,这也正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重要领域,我们应想方设法实现各个环节费用成本最低化,以实现整体材料的经济化。立足原材料对工程施工阶段进行造价控制我们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依据企业的最小库存量和最下订货批量以及变动交易费用,确定企业的最佳订货批量,以此实现库存和订货的最佳配合,减少资金占有量和库存成本的增加。 搜索市场价格情报,寻找最佳的供应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价格最低化。 合理规划运用方式和路线,实现运输费用最小化,从运输环节降低材料成本。 合理布局施工现场,设计最佳原材料堆放和搬运路线,减少现场原材料搬运花费。 加强原材料定额管理,针对各个施工单位和班组制度材料用度定额,防止原材使用超支,对于超支的情况应查明原因,在追究责任的同时为以后提供借鉴和教训。 对每个工程项目进行功能分析,在胜任工程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用价格较低的材料。

(2) 费用控制

人工费用是组成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的关键成分,对人工费用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有效控制能够带给工程施工造价管理控制极大的裨益。人工费用控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提高员工专业技能,提高劳动的效率和有效性,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外部招聘招聘具有较高胜任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优秀员工。二是通过员工内部专业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减少员工的无效劳动。 采用费用定额承包制,在费用预算的前提下承包到组。 .可以借鉴企业商品加工外包的形式,把建设项目中技术含量低的项目承包出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做好质量的控制。

2、 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方案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首先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工作,因为他们是直接参与施工的指挥者、组织者和操作者。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思想工作,使其充分认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树立主人翁意识,以人为本,避免人为失误产生的工程事故。另外,根据工程的特点,从政治素养、思想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各方面综合考虑,进行人员的分配,量力任人,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降低管理难度。最后,严格把好材料关,按照进度计划进行施工组织,从而保证施工现场井然有序,使工程项目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总之,只有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方案,才能获得满足适用要求的项目工程,才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3、综合质量管理

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工程技术、外界环境、工程管理等,其中施工顺序的合理性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施工管理工程中,要分析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适当的施工程序。采取适当的措施对能够影响质量的因素加以规范,保证工作场地整齐有序、保持通道畅通、提倡文明施工。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制定相应的质量目标,在此基础上编写质量保证手册,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从而建立更全面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使工程质量管理更加系统化,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模式和质量保证体系。另一方面,提高施工人员和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一种途径,施工单位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具备项目施工所必需的技术,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以促进施工人员的自我提升。另外,还可以采用奖励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这些措施同时都能提高工程的质量。

4、优化体制系统

首先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避免专业素养缺乏的人鱼目混珠,比如针对监理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企业要及时听取监理部门的汇报报告,对不合理的项目加以纠正,同时要及时更新和维修施工设备。

要尽快落实项目法人制度,一个项目要有一个管理人员负责到底,而不应短期管理,影响项目的长期规划,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要进行综合整合,优化整体机制,加强相互的合作和明确各自的分工。

5、全面减少环境公害

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解决环境公害问题的有效措施,因此要进行落实。一方面,要采取宣传等措施加强施工人员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环节监管,将环境问题降低到最小程度。采用预制装配施工可以降低粉尘、噪声等对环境的危害,选择质量较好的工程材料可以防止有害气体的出现。

五、结语: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门学问,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讨,并会在探讨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施工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人为的或者外界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并加快工程进度,铸造精品工程是施工管理中最关键的问题,这样才可能在不断进步中实现卓越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尧.关于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1.

[2]朱思武.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J].科技信息,2010.

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绿色采购;经验;完善;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G352.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现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一)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原因。1.全球环境问题的凸显。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不再单纯的是某一地区或某一国所面临的问题,而早已上升为全球化的问题。中国作为WTO的重要成员以及联合国的主要国家,有责任重视环境问题。而政府采购在解决环境问题上有明显的引导作用。2.政府采购政策性目标的客观要求。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政府采购目标,它包括财政性的、政治性的、市场性的和政策性的目标。其中政策性目标主要包括促进就业、保护民族产业、保护环境等。

(二)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条件。1.理论支持――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制约现今我国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瓶颈就是环境资源问题,若是依然沿用我国传统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会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未来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国家就相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来指导经济发展的方向。2.国际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各国相继建立了政府绿色采购制度。1991年美国联邦层次正式开始政府绿色采购;日本1995年制定计划,并在1996年设立绿色采购网络促进政府绿色采购的有效进行;丹麦于1992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里有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依据,且各市、郡政府于2001年底之前全面实施绿色政府采购政策;等等。3.法律保障。我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明确规定了政府采购的环境保护目标。自我国《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相关的制度和实施细则正在不断完善中。我国政府可以抓住这次机会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早日为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可以直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4.环境标志产品的认证制度的实施。我国在1993年为配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全球“生态标志”运动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开始实施环境标志产品的认证制度。现今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主要包括保护人体健康类、改善区域环境类、改善居室环境质量类等六大类,政府采购的产品基本都包括在内。它不仅促进了绿色技术的发展,还建立了绿色消费市场,扩大了采购绿色产品的市场规模。5.全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随着全球环境恶化状况日益加剧,以及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和国际组织的重视和大力宣传,全民环保意识有了显著增强。

(三)具体推行过程。我国在2003年颁布的《政府采购法》中规定了政府采购要有利于环境保护。2006年环保总局和财政部联合《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及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使政府绿色采购有了具体的实施办法。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预算单位在2007年1月1日起实行。全面实施则推迟至2008年1月1日。

二、瓶颈和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人员水平低。由于采购人员本身的专业水平低,阻碍了采购任务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外加采购人员对环保知识不甚了解,以及长期的采购习惯,使得政府绿色采购的推行存在观念上的阻碍。

(二)缺少法律支持。加拿大的《环境责任采购法案》中对政府使用环境标志产品做出了要求;日本有《绿色采购法》;韩国有《鼓励采购环境友好产品法》由此可见,国际上通常采用鼓励政策或推行立法强制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对实施政府绿色采购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由于我国政府采购的法律条文中有关绿色采购的规定并不完善,而我国的《实施意见》及《采购清单》刚刚出台,故需要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政府绿色采购对象有限。首先,由于我国的环保产品行业为新兴行业,绿色环保产品极少。其次,由于绿色产品的成本一般偏高,导致其价格也要比普通产品高一些,若没有优惠措施,则其很容易处于劣势。最后,采购人员由于不能有效的获取环保产品的信息,间接的抬高了采购成本。

三、他国经验借鉴

(一)政府重视。历史经验表明,政府在领导全民的集体行动上有着先天的优越性。所以政府可以在绿色产品消费上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对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给予重视,制定引导性优惠政策。与此同时,提供配套设施和必要的资金。如美国的电子产品环境评估工具(EPEAT)等。

(二)强有力的法律做后盾。凡是存在绿色采购制度的国家或地区,都有着完善的法律基础。例如,德国则制定了《循环经济法》;日本制定了《绿色采购法》。

(三)有专门的组织。专门负责政府绿色采购的组织的设立,对于实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是必要的。例如,奥地利也专门设立了生态友好采购信息中心。

四、建议和意见

(一)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为政府绿色采购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政府支持绿色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为政府绿色采购奠定良好的“绿色”基础。

(三)建立政府绿色采购的绩效评价机制及监督机制,做好政府绿色采购的跟踪和反馈。

(四)完善绿色产品清单,扩大清单范围。

参考文献:

[1]万秋山.全球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发展现状和我国的对策[J].环境科学动态,2005.3

[2]马海涛、姜爱华.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研究[A]

[3]姜爱华.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马海涛.美国政府采购驱动绿色计算机市场――EPEAT及其启示[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管理、应对措施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field management will always due to a variety of subjective or objective factors appear all sorts of issues, most of the time limit for project, quality, and efficiency caused great damage. Now some relate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ory has gradually become mature, most field management through the strict training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This paper will our country building,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sit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discusses, aims to mutual exchange of learning.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ield management, the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往往会存在由于施工技术方面考虑不周的情况导致施工质量、计划工期和投资成本损失的问题,尤其是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导致出现的问题更为严重。由此可见,制定一个能够在技术方面可行、经济方面合理、工艺方面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案对于工程施工是极为有利的。而且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一项非常繁复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的材料品种繁多、施工工种班组多,特别要求管理人员做好相关的技术准备工作。

首先,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必需要熟悉施工图纸,根据施工合同内容的具体要求优化施工流程中的分项工程及每一道工序,并根据施工现场实况合理配置如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及设备投入等资源,同时分析拟建地区的自然气候特点合理地做好总施工组织计划,通常以横道图或网络图从大到小、由面及点形象地表现出来,保证每一个分项工程都在施工组织计划的受控范围之内。其次则根据工程特点在施工工艺上做好相关技术准备工作,特别是一些新兴的工艺技术更应加强控制与管理力度,在制定专项的技术方案后予以实施。施工技术管理涉及面非常广,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主要从混凝土的施工讨论。

(一)泵送混凝土的施工

目前,我国建筑项目混凝土工程主要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的施工办法。其优势在于施工简便且进程快,但明确的缺陷在于泵送商品混凝土要比常规混凝土施工出现裂缝的几率大,量值也相对较高,特别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通过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处理措施,以图在质量和成本上尽量取得保证。泵送商品混凝土因浇筑速度快、一次入模量大而效率明显,但是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水泥用量和加水量要求必须大的问题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几率增大。水泥用量大的情况很可能剧化混凝土的水化反应,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构件内外的温度差,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构件的极限抗拉强度则发生裂缝问题。另外,裂缝产生还有一种是收缩裂缝,主要是产生于混凝土构件在初凝和硬化阶段,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和胶凝体失水出现构件紧缩,体积变形而构件受到约束造成裂缝。

为防治泵送混凝土的这些裂缝问题,在技术管理方面我们应做到:夏季施工应控制好泵送混凝土的浇筑入模温度,可以从运输工具、原材料、钢筋骨架以及后期养护等方面做好降温、保温措施。另外,需要的话可在混凝土构件表面进行二次抹压,亦可获得不错的效果。为了避免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受温度影响出现的裂缝问题,在施工之前就应按照二维温度应力的计算公式进行相关计算,考虑外加剂的影响因素和构件在保温状态下的降温系数,然后再通过一维的温度应力公式予以验核,以此计算结果作为依据制定防治与管理措施。做好以上的工作准备后,只要混凝土的降温速率和内外温度差能够控制在规范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那么混凝土构件容易出现裂缝的问题应该可以避免。

(二)混凝土强度的离散性问题

混凝土强度的离散性往往是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所容易忽略的问题。通常,为了能够使强度一致但批次不同的混凝土试件所代表强度参数的保证率相同,强度分布比较分散的一批试件必须通过提高强度来实现不同批次混凝土试件强度一致的目的。但是,这样的做法就必须在水泥用量增加的前提下完成,经济不得以而损失,而通过加强技术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与解决混凝土强度离散性的问题。混凝土强度的离散性是表示混凝土强度的分散情况,其定义指标包括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两种表示方法,标准差大则说明混凝土强度的分散系数越大,从一定程度上讲,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就较为低下。

混凝土强度离散性的大小控制是通过从影响混凝土强度波动的原因着手的。首先考虑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问题,控制混凝土质量要特别注意水泥等胶凝材料的品种和标号、施工强对混凝土的强度复试、骨料的选择、集料级配系数以及外加剂的选择等。同时,控制试验精度也是施工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混凝土强度离散性试验是通过测定混凝土产生的强度波动而得到试验误差,如振捣不密实、试模尺寸偏差和养护不标准等情况都是引起试验误差的重要原因。由于试验过程也是人为操作居多,严格控制试验误差也是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严格控制拌制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室要依程序从试验配合比逐步换算到施工配合比,换算过程必需严谨认真。现场拌和站根据施工配合比下料,拌和机计量设备要提前校准,下料计量要准确,尤其是对用水量的控制,不可随意加水,拌料要均匀,运输过程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有必要的情况可进行二次拌和,泵送浇筑后振捣工作要全面振实,后期的养护工作要周到,记录拆模时间,拆模不可对混凝土成型构件造成损伤。

由于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情况比较复杂,诸多的不固定因素给混凝土强度离散性造成的影响不可忽略,可视具体的施工情况变化作为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的关键。对此,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应坚持以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为宗旨,通过相应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和措施予以解决,从而以提高工序质量、规范施工体现施工管理水平。

加强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应对措施

2.1 现场施工及技术人员

现场施工及技术人员是工程施工的主体,是决定工程质量的成败因素。只有具备一支在技术过硬和经验上丰富的施工队伍和技术管理人员才能够保证完成一个品质优良的项目工程。如何应对现场施工及技术人员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呢?管理层在管理措施上必需保证现场人工是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内参与施工活动,职责分明却不缺少应有的亲和力。针对对施工及技术人员应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在物质上鼓励积极进取的行为并培养凝聚力,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同时,明确各个施工队伍的岗责体制,权利分明,令出必行。

2.2 施工材料

现场材料管理主要从原材料的选购及进场主抓管理。试验不合格的施工材料不予许可进场,严把质量管理。施工过程需合理使用,搞好材料的试验及检验工作,明确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存放职责和发放流程,用于施工的主要材料必须出具产品的出厂合格证明。

2.3 环境问题

施工现场的环境问题很重要,由于受影响因素非常多,应具有相关环境质量的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落实制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2.4 安全与文明施工

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主要是针对现场防火、防电以及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的而言,施工单位需要组织专门的安全小组布置严抓工作,并通过培训教育班树立作业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防患于未然。

结束语

本文是笔者从自身经验来简述建筑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方面的一些认识,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也只有通过加强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力度才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任务目标。

参考文献

[1] 左世日,印明鸣;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常见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12):107 - 107

[2] 郑立,张晚生;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策略性思考;科技资讯;2007,(23):224 -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