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

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从经济增长的含义与影响其增长的因素出发,进一步阐述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选择与措施。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转换

在过去的经济建设中,我国只重视经济的增长速度,采取三高一低的发展模式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忽视了经济增长的方式,虽然经济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反过来这些问题逐步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想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转换我国经济现有的增长方式。针对这一问题在2010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做出了明确的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并将此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含义

在20 世纪的八十年代,经济增长方式转换作为一个具体的课题被提出。但是没有具体的结论,通常有如下三种说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经济增长方式;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的经济增长方式。但是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是指第一种说法。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发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总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也相应的不断发展;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实现方式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三是每个时期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是为该时期经济发展服务为目的的。

二、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因素

1.先进的技术是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关键因素

无论是时代要求还是从创新角度来讲,先进的技术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动力,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发展,也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的作用在其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先进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经济中各要素彼此间的关系;二是先进的技术对各要素的经济效率有所提高,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经济方式向集约型经济的转换。近十年来,我国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经济发展过程中,例如机械化的推广、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等,使得我国的经济水平显著提高。

2.国家制度是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决定性因素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与该国家的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一个国家的制度对该国家经济增长起着促进或者制约的作用,甚至影响着该国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受该国家制度的约束,当该国家的制度允许该经济增长方式的存在时,说明该方式有利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进一步说,如果该国家的制度体系很完善,能够为该经济增长方式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护,那么该经济增长方式就能很快转换。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符合了我国经济方式的转换,借助市场的力量,调节经济活动,科学合理地优化资源的配置,以此来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有利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所以说,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换言之,科学合理的制度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制度对经济主体行为的约束,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与转换。

3.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重要因素

经济增长方式受到产业结构的制约,同时经济增长方式也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决定了社会资源的优劣配置,如果产业结构良好,那么社会资源就会得到很好的配置。否则,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就很难转换为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所以,产业结构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进而促进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一方面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改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这两方面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通过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来看,优化产业结构的确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们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指导思想,就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本质出发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为人们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同时经济发展的载体就是人,离开了人的力量与作用,经济增长就毫无现实意义。曾经我们急于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忽视了经济发展的方式,导致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违背了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使得社会的发展难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求,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服务,因此,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要进行转换,向集约型经济、以人为本的经济模式发展。

2.调整结构

从全局出发对整个结构进行调整,调整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对区域结构进行调整,不断缩小东西部发展的差距,将发展的重点向中西部地区以及落后地区慢慢迁移。其次做好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另外,调整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已经被逐步重视起来,我国要加大投资力度,缩短与发达国家对第三产业的差距,大力发展服务行业,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

3.重视技术创新

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我国曾经采用了三高一低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也因此引发环境问题、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作基础。并且在十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实施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因此,我们要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做好技术创新工作,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新型经济体系。

4.着力推动体制改革创新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技术的提高,现有体制和制度不够完善,导致资金投入高、重复建设等问题,若不及时改进,以后会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加上我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过多政策干预,使得市场经济难以发挥出其内在的价值优势。因此要着力推动我国的体制改革创新,具体来说就是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让市场经济发挥其自身的调节作用。

四、总结

本文阐述了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含义以及影响其转换的因素,并提出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几点措施,希望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有参考价值,真正实现集约型经济方式的转换。

参考文献:

[1]卫兴华,侯为民.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J].经济研究,2007,(7): 31-42.

[2]王小鲁,樊纲,刘鹏.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 1 ): 1-15.

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煤炭企业 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模式。就其物质内容而言,就是资源利用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即主要依靠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量的单纯扩大来获得总量的增长,资源耗费量大,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差;另一种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即在资源投入量适度增加的前提下,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消耗,以达到经济质和量的增加,科技含量高,投入少、产出多,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人新的历史阶段,要求全社会都要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煤炭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基础,但我们也应深刻的认识到其带来的安全、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在近几年来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煤炭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煤矿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变原本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产、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三丰收。本文立足我国煤炭经济现状,分析煤炭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解决问题之道。

一、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现状

(一)近年来煤炭企业取得的成就。

建国以来,通过八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煤炭工业已建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煤炭总产量已经赶上发达国家水平,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据有关机构统计,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结构中,煤炭约占69%左右。我国煤炭企业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煤炭企业的产量大幅增加;(2)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3)我国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4)煤炭企业的劳动报酬以及劳动效率得到了不断提高;(5)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形势有所好转;(6)我国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相关技术素质不断提高。

(二)煤炭企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煤炭行业虽然经过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转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深刻的认识到,煤炭经济发展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对煤炭资源的无序开采和扩张带来的安全、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使得国家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煤炭资源城市受到的影响程度更甚,也阻碍了煤炭企业自身的发展。

1、观念陈旧。目前,煤矿企业仍存在着一些陈旧观念:(1)企业领导对往往仅重视煤炭产量,单纯依靠多产多销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忽视煤炭品质;(2)煤炭企业等、靠、要思想严重,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科技创新、设备革新、安全投入;(3)多数煤炭企业依然奉行“自然资源―粗放型工业―产品―污染排放”的旧型线性经济,不仅影响企业效益,而且对污染周边环境。

2、科技水平低。我国煤炭企业科技水平较低,且缺乏科技创新的实力与动力,科技成果也很少转化为生产力,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脱节,煤炭企业的科技增长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率贡献较低。除此之外,煤炭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也较低,缺乏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带头人更欠缺。

3、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煤炭企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煤炭为主,缺乏多种经营的经验。大多只重视第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缺乏重视,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增长仍然依靠煤炭产量增长和价格提高,产业结构分配不合理,很多效益好的项目不能开展,浪费了大量可以提高效益的机会,妨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煤炭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

煤炭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煤炭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安全、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社会问题也显得愈加严重。过去那种以生产要素在数量上的扩大为主,通过大量资源的投入,获得经济高速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煤炭企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必须代之以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为主,通过提高要素质量和资源利用率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煤炭企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我国煤炭企业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许多煤炭企业往往只注重产量的增加而忽略质量的提高,重投入而轻产出,造成煤炭企业综合效益差,煤炭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低,这样的增长方式已与煤炭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不相适应,煤炭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势在必行。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煤炭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求。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一次性能源,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实(下转第596页)(上接第433页)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全国煤炭市场疲软,高投入、高污染、低能效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煤炭企业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低碳经济为发展背景,利用新技术,引进高素质人才,优化资源配置,以形成低能耗、高效益、低污染的企业经营机制,形成有利于实用新技术进步机制;形成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真正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煤炭企业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国家把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发展机遇期的战略举措。煤炭企业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资源浪费等诸多社会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煤矿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以煤为基础,充分利用矿区的各种生产要素,建立循环经济型工业,实现物质合理循环,价值逐级增值,形成生态链之间互为资源、共耗废料,把煤矿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较好地结合在一起。

三、煤炭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对策

如何实现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如何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和生产结构,如何转变煤炭企业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矿区,从而实现矿区的科学、安全、和谐发展。通过结合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论证,总结对策如下:

(一)转变经济发展观念。

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煤炭企业应做到:(1)转变以产量为中心的旧观念,牢固树立以效益为中心的新观念;(2)转变粗放型等、靠、要的旧经营理念,树立集约型务实、求实、增效的新经营理念;(3)转变 “自然资源―粗放型工业―产品―污染排放”的旧型线性经济,树立“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型工业―绿色产品―再生资源深加工业―绿色产品”的新型循环经济,积极更新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经济增长,促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依靠科技进步。

煤炭企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营效益,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进行产业升级,走集约型的发展道路,依靠科技创新和劳动者的素质提高来促进经济增长。不仅要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引进、研发、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成果,广泛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而且要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不断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通过奖惩措施引导企业员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造,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切实将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转化为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煤炭企业综合经济效益。

(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煤炭企业要改变以前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经营单一的状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利用煤矸石发电、综合开发利用矿井水、复垦采煤塌陷地的土地,利用生产废旧物品修复加工再使用等等,开展以煤为主,多元化经营,走上“以煤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综合发展道路,不仅使煤炭企业在产品上可以发展成为以煤为主,多业并兴的多角化经营的集团企业,而且可以提高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作者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部)

参考文献:

[1]谈军.浅议如何转变煤炭企业经济发展方式[J].时代金融,2013,(03).

[2]王晓辉.循环经济视域下的煤炭企业经济管理方式[J].煤炭技术,2013,(06).

[3]原俊恩.煤炭企业经济振兴途径的思考[J].山西煤炭,2013,(08).

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像靠物质要素的投入来增加产品数量,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十一五”期间,我们要致力于行业品牌培育力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出口。目前的财税体制促使各地热衷于粗放式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干部政绩不能只看GDP(和绿色GDP)增速,更要看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环保、生态保护、医疗卫生以及社会秩序、信用、法治环境的改善等。

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增长方式、管理方式、法制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在短短的20年的时间,我们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集中表现出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每增加单位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以此同时,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能源消耗量大。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紧急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经济增长的粗放方式,也导致建设规模过大、投资需求膨胀、煤电油运紧张、价格水平上涨、经济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带来了十分尖锐的资源环境矛盾。为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涵义

经济增长方式,指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种种生产要素组合和使用的方式,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物质要素的投入来增加产品数量,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它重在追求规模、数量、产值、速度、投入,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效率。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要素质量改进和优化配置来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它的特征是,通过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高,达到经济效益高、产品的竞争力强、环境污染程度小和通货膨胀率低的目标。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要由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就是要改变过去一味追求上新项目、铺大摊子,增加投入的做法,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上来。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目前,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因此,《十一五规划》强调,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确定“十一五”的经济增长目标时,特地提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

二、全面推进,努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经验表明,谁的自主创新能力强,谁拥有较多的知识产权,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一类企业卖标准,二类企业卖专利,三类企业卖服务,四类企业卖产品,五类企业卖苦力”,反映了当前市场竞争的新态势。在我国,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开发对经济集约化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区别、有重点地继续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

(二)注重盘活用好存量资产,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重组

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范文第4篇

Abstract: At new er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no limit consumption and wast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destruction, the urban-rural income disparity and imbala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 China's economy should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 transforming high input, high consumption of the exten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the inten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carry ou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creating resource-conserving society, and achieve economic and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Key words: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change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156-02

0 引言

科学发展观注重以人为本,对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来说,主要是坚持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和传统发展观进行对比,分析出了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要想取得经济的快速和健康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放弃传统的发展模式,采取科学发展观。

我们的经济发展观念要与时俱进,并在经济的发展中不断的强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与在可持续发展经济中的现实指导性,并对此一一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方案。

1 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联系

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相互统一、相互支持的关系,它们存在内在统一性,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我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和应用,它们都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因此是一致的。本文从三方面来阐述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联系。

首先,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统一的。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使生产力得到发展,且对生产关系的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还在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且将社会财富公正合理地分配。这些都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反映,也证实了二者之间的统一性。

其次。在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方面,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存在内在统一性。科学发展观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进步。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样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除了GDP的增长之外,还有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同样体现了二者全面发展的共同精神。

最后,科学的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统一性还表现在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上。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现代经济和建设在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两方面相统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求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与该思想相统一,把我国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提高经济效率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并与自然和环境和谐发展。二者的目标皆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2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的策略

2.1 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对经济增长速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便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利用先进技术来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通过科学进步,我们可以优化生产技术和设计,可以更新机器和设备,降低能耗,可以减少人力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科技进步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从而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或者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值,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要增加研发投入,完善创新载体,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对引进技术要加强吸收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移,真正将科学技术应用在经济发展上。

科学进步是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前提,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通过科技我们可以实现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将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科技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要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可通过自己投资进行研究和开发或者向其他国家学习和模仿两种方式实现。因此,我国一方面可通过加大对科学研发、教育等的投入,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采用模仿、购买等手段实现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进步和发展,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将不断提高,这些都大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2 建立和完善绿色GDP制度 目前通行的GDP指标忽略了对资源的损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导致不计成本的生产方式大肆盛行,迎合了粗放型的发展方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率。针对这种现状,我们需尽早建立绿色GDP制度。绿色GDP指在通常的GDP制度中减去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对自然的损耗计入经济消耗和收益中,同时,还要将挽回资源损失和修复生态平衡所需支付的经济投资也算入GDP制度中。

因此,绿色GDP制度秉承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反映了经济的发展速率,同时建立了一个综合反映经济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指标,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将会引导引导企业、社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自觉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消耗率,发展一条绿色经济的道路。

2.3 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想要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由于当前国内所兴起的西部大开发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使得我国的内在需求大大的上升,也正是因为国内需求正在不断的加大,使得对外的贸易要与内需相平衡,因此,我们需要对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使得经济效益变得最大化。

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仍然十分落后,需要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国内相关的知识产业以及资本密集产业也较为薄弱,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之下,我们要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并将我国产业的优势完全的发挥出来,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产业,这样才能够拉动我国的经济模式的我国的经济发展建立在发达的产业结构之上。

2.4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主力军是广大的人民群众,高素质的劳动者才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虽然有较多的劳动力人口数目,但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不高,我国对科技人才、教育及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依然偏低,急需加大教育投资,扩大教育面,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为经济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内在统一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我们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我国建设成为经济、资源、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1]黄文杰.试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工业企业管理创新[J]. 现代经济信息,2011(08).

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炭勘探行业 供求失衡 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273-02

一、引言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料之一,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煤炭资源型城市出现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其中采掘业和产品的初级加工业在市场中占有绝对份额,特殊时期在增强国力方面确实有突出贡献。但煤炭资源数量有限,随着开采程度的加深,因此也一度引发了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结构性污染等不良影响。那么,如何在资源开发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如山西大同、河北唐山等)数量较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能源材料的供应,还对国民经济做出巨大贡献,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创造了积极的条件。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度太高,资源开发粗放,生态问题突出等。为了使其更快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借力互联网,实现煤炭勘探行业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使“黑色资源”发挥“绿色革命”的题中之义。

二、新形势下煤炭勘探行业进行转型升级的原因

2013年主席首次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含义,即使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革命性转变。这为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两点要求,首先要实现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不要一味追求高速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问题;其次要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行业的升级转型。这将对煤炭勘探行业产生显著影响,下面,笔者就以下几点来分析新形势下煤炭勘探行业升级转型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煤炭勘探行业已进入到成熟期。自2002年起,煤炭勘探行业进入发展史上的黄金年代,其产业规模日益扩张,经济效益与日俱增,煤炭勘探行业已从发展期进入到了成熟期。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对能源需求的弹性下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煤炭勘探行业表现为“四期并存”,即需求量降低、库存增加、环境制约和结构调整。面对种种压力和挑战,煤炭行业要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2.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由于生产技术和条件的制约,过去的煤炭行业是粗放型发展模式,过分的注重经济效益,当面对经济结构调整需求放缓时,这种模式就成了煤炭勘探行业发展的瓶颈。这种简单粗放型的经济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它过分强调产量、速度和产值,然而在新形势下,导致了库存增加、市场需求量下降、产能无法释放等问题。以前“薄利多销”的销售技巧已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和效益,因此发展集约型经济模式势在必行,该模式更加注重创新、质量、技术、理念,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3.低碳经济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煤炭燃烧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2003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承诺2020年国内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同年的30%-35%,因此,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转变迫在眉睫。我国是煤炭大国,这种转变的过程也是放弃的过程,是一次艰难的选择,要通过科技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二)内部原因

供求失衡是目前推动煤炭勘探行业升级转型最关键的内在原因。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能源多样性的出现使煤炭市场正经历着“寒冬”,目前煤炭供应十分充足,产能建设严重超前,然而需求量却持续下降,这既有来自其他清洁能源开发的原因,也有国际煤炭需求疲软的原因。此外,中央在十四大上明确提出实施节能改造工程,这一工程将大幅度降低煤炭的排放和污染,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煤炭排放量指标要在2017年提前达标。虽然煤炭的需求降低,但产量却没有降低,仍然居高不下,据数据统计,到2015年年底,山西省煤炭库存已连续22个月超过1亿吨,煤炭价格大幅下滑,目前已经跌至2002年水平。其中,动力煤的价格下跌尤其严重,去年12月大同平仓价为每吨315元,比年初下降了125元。面对煤炭价格的断崖式下跌,煤炭企业亏损巨大,在价格与供求的重压之下,使得过去那种粗放的盈利模式必须做出调整,行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三、新形势下煤炭勘探行业进行转型升级的策略

能源革命的兴起大大推动了煤炭勘探行业的转型升级,若想适应经济的新常态,就必须抛弃原有的思维模式,在提高效益的过程中另辟蹊径,促进行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下面,笔者就以下两点对新形势下煤炭勘探行业转型升级的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一)大力推动能源革命,走循环经济之路

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集约型经济、经济发展 、生态建设

一、循环经济理论

(一)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循环经济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是在生态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提出启发了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经济研究,到了90年代初,循环经济与生态系统理论联系起来,发展并拓宽了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此后有关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便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与研究的热点问题。

所谓循环经济,也称为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它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逐步实现以最小的代价、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实现污染排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以及总体资源的永续利用[1]。

(二)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差异

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它通过将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导致资源的短缺、枯竭以及环境的不断恶化。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表1)

资料来源:孙国强.循环经济的新范式-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1)从经济发展战略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是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的赶超行为。既然是“超常规”,它就不是通过单纯地加快速度可以实现的。今天,当对国际发展趋势有了正确的分析,对过去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深刻的反思,以及对我国现实发展状况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我们所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战略与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时期的“赶超型”战略不同。它必然要突破传统工业化道路中单纯追求“速度型”增长,避免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以及“单项突进”的发展模式。而循环经济本身是一种集约型经济,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把环境作为经济增长内生变量,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是一种追求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兼顾,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

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范文第7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2012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将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研究和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思。

通过网络和新闻的学习,我明白了大会的宗旨,旨在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以及价值观的先进化和多元化,这也是来几年我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十二五”规划建议,展现出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我觉得,五中全会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具有决策性的意义。自从“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场拼体力、拼智力、拼耐力的接力赛,而此时的“十二五”更是关键的一程。只有把握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核心任务,要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关节点,拆除农民工市民化障碍的根本出路,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十二五体现了以人为本,深切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也将很好地解决两代农民工的生存生活问题。

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范围经济

早在1998年,就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是解决资源浪费问题,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惟一途径;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技术创新能够促进新产业的发展;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并因此得出结论,“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正是技术创新,促成了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可以说,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没有哪样事物能比创新显得更为重要,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高低,而且也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是因为创新,使众多的区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崛起,并走向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区域创新能力的不同,使我围经济的个性化和差异性在从大的流域经济、省级经济到县级经济乃至更次一级区域经济的范围内展开。区域创新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和“推进器”.区域创新能力也成为区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蘑要标志。

1区域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已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过渡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闪以知识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而显著地区别于以土地为最基本生产要素的农业经济和以资本为最基本生产要素的工业经济。

传统的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都是以稀缺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存在收益递减的基本经济规律和经济增长的极限,并且随着人类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如果没有新的资源替代,其发展动力就有枯竭的可能。但知识经济却不同,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和知}只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由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无穷性和可再生性等特点,使知识资源可以无限创造和开发,从而避免了传统经济的各种弊端。与传统经济依靠大量生产要素的投入推动经济增长不同,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其实质就是依靠不断的知识和技术创新。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在创新驱动下.知识产品的成本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而下降,知识越使用价值越大,从而冲破了传统经济收益递减的基本规律.形成了收箍递增的特征。时,南于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是无限的.创新主体的创新产品——新知识和新技术理论上讲也是无限的.这就使得以其为基硎:的知识经济的发展空间也具有无限性。在创新驰动下,经济发展永无止境,既不会枯竭,也不会中断,而是持续不断。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2区域创新提高了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

区域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效率的提高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即商品和劳务产出量的增加。根据这个概念可以推断,一般情况下.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要素投人的增长,二是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长来推动,则可称之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则可称之为集型约增长方式。在区域经济的增长过程中,速度和质量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之所以对立。是因为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质量常常不可兼得.提高了经济增长速度,却损失了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却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若要统一,就必须两者兼顾,而其关键就是看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区域经济发展往往注重的是速度。而忽视质量,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速度和质量都无法顾及;相反,在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下,区域经济发展却可以达到速度与质量的统一。集约型经济增长,关键在于提高单位要素投入的效率,而这种效率的改善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的。因为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改善上能够发挥三重作用:①技术创新能够以知识和信息等无形生产要素部分或者全部地代替自然资源等有形生产要素;②技术创新能够促进有形生产要素的反复和循环使用;③技术创新有助于开发新的生产要素或寻求替代生产要素。显然,技术创新有利于区域经济采用集约型的增长方式,以降低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物质消耗.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技术创新是提高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有效手段。

3区域创新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区域产业结构是特定区域内务产业部门之间、各产业部门内部符行业及企业问的构成及相互制约的联结关系。区域经济增长是以区域内各产业部门的增长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增长过程实质上是区域内各产业部门增长过程的综合结果,因此区域经济增长要求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例结构。合理和高级化的产业结构,能使区域经济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符产业协调发展,有利于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不合理、低级化的产业结构会降低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并最终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要受很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如国民经济增长水平、资源条件、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经济政策、投资结构、劳动力流向等。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就是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其中技术创新是关键的因素。根据熊彼特的观点,技术创新就是导人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从而可大大地提高潜在的产出水平.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就是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作为资源转换器的效能和效益的过程。因此,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性手段,或者说,产业结构升级就是技术创新的展开过程和逻辑终点???。产业结构升级,既包括传统产业的改造,也包括落后产业的淘汰,还包括新兴产业的创生。

4区域创新推动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其基本要求是人类能动地调控“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利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是扩大资源供给的有效途径

相对于人类对资源的无限需求而言,资源的供给是受到严重限制的。众多制约因素中,一个关键的囚素就是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进步水平。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对资源供给增加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技术创新可以使几年前人们还难以想象其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今天宝贵的资源,从而使资源供给的绝对数量增加: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资源供给的相对数量增加。

4.2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发展中国家的大量事实表明.技术水平落后和技术创新乏力是自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是环境经济决策失误的直接症结。此,保护生态,减少环境污染也必须依靠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环境污染:第二,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能够帮助人们治理环境污染:第三.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在树立持续发展的观念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3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是推动社会文明的变革力量

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作为推动社会文明的变革力量,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改变着人的价值观+直接和间接地决定着人类的理想和信仰:第二,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可以帮助实现正确的领导与管理,影响社会的政治生活;第三,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可以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人们社会关系的调整;第四,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可以使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和学习时间,使生活更加丰富。总之,社会文明程度与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水平成正比。

所以,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能带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

5区域创新有助于创新区域内的中小企业获得范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