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网点发展趋势

银行网点发展趋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银行网点发展趋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银行网点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慧银行;传统银行改革;智慧银行发展建议

随着新一代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世界正在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着更高层次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

一、智慧银行的概念

银行基于网点提供服务的模式已维持了上百年,物理网点对满足客户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需求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传统银行网点的服务模式与当今客户需求、技术发展等不相匹配,造成大部分客户被电子渠道分流。在新的竞争时代,金融业竞争的基础不再是占有金融资源的多少,信息资源将取代金融资源的根本地位。银行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在新形式的冲击面前,做出迅速的战略整改,开始全面实施网点智慧化建设。

所谓智慧银行,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成果和银行经营管理经验,高效配置资源,敏锐洞察客户需求,并做出灵活快速反应的一种高度智能化的金融商业形态。“智慧银行”的主要特征是开放、聚合、互联与智能,目标是推动商业银行信息技术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业务、产品、服务、流程与管理的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商业银行建设“智慧银行”,必须以智慧化的手段和全新的思维方式审视并顺应客户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塑新的服务、产品、运营和业务模式,在为广大客户提供高品质金融服务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提升服务效率,达到有效的客户管理和高效的营销绩效的目的。

二、银行物理网点存在有必要性

从全国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虽然对传统网点的经营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冲击,但实际情况是物理网点的数量并没有下降,反而略有增多。根据中国银行协会《2015年度中国银行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截至2015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总数达22.4万个,新增营业网点6900多个,同比增长3.18%。

1.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当前用户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一些用户需要的不仅是简单的存取款业务,而是综合的金融服务,这时物理网点的优势随之体现出来,由于人们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程度是渐进的、不均衡的、区域性的,对并不熟悉网络技术的客户来说,更倾向于人文服务的物理网点。尽管电子设备日益普及,但出于认知、安全、体验等方面的考虑,人们对直接接触型的社会交往方式仍存在较大需求,因此与移动终端相比,物理网点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满足用户直接接触型消费需求。

金融服务的基础是信任,消费者需面对面的沟通服务。虽然可通过人机互动的形式完成金融业务,但人与人之间交流却是沟通效率最高的。通过与银行工作人员的直接沟通,更容易地理解金融服务信息,也更容易产生信任感,更容易为用户所接受。

然而由于国内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上升,物理网点的缺陷正在逐渐显露。而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移动终端设备进一步普及,“互联网+”和智能网点的优势凸显。

三、智慧银行的主要优势

1.渠道建设智能化

随着客户消费习惯的改变、移动金融、在线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出现,客户对传统商业银行网点的依赖越来越少。丰富、方便、快捷,尤其是“互联网 + 电子金融”服务,受到广大客户欢迎。智慧银行的建设,可以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整合线上线下的服务渠道,在现有服务渠道基础上,整合物理网点、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以服务客户,建设家居银行等系统使客户享受到更智慧、更快捷、更高效的优质服务。

2.客户管理智慧化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大爆炸使得客户资料的优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智慧银行可以建立完备的客户数据库。利用大数据,获得广泛的客户信息及其消费习惯以及信用水平,并建立起自己的客户数据库。其次,利用数据库的资料分析,可以了解客户偏好,根据趋势制定出更加市场化的产品,在客户受益的同时,使银行赚取利润。再次,数据库的管理可以使银行了解客户间的差异化,从而提供更多的定制服务,使客户获得最舒适的用户体验。

3.数据处理精细化

通过建设智慧银行,使银行获取的数据不仅仅局限在结构性数据上面,已细化为更为人性、更为便捷的非结构化数据。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移动金融、网购平台等渠道获取关于客户职业偏好、购物倾向、兴趣爱好等非结构性数据,运用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数据的提取、筛选、分析,使银行能够随时随地跟踪客户喜好等的变化,并展开针对性的营销以及服务。

四、智慧银行建设成果

1.建设银行:打造金融服务新平台 加快智慧网点建设

2014年,建设银行了转型发展规划,明确将“智慧银行”作为未来转型的主要方向,即强调发挥移动互联、大数据应用、等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提升全行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打造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针对目前柜面凭证种类多、通用性不足、客户填写繁琐等现状,从源头优化流程,并逐步将原有客户手工填写流程优化为电子填单流程,减少客户重复填单。开发多渠道协同服务预约,支持客户通过网银、手机银行等多种渠道预约,减少数据输入,从而显著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减少客户到网点排队时间。

在建设银行深圳前海分行营业部,客户能够充分感受到智慧银行的魅力。智能机器人取代大堂经理,在门口迎接客户、解决问题;旁边的智能预处理终端集业务分流、客户识别、排队叫号为一体,通过身份证扫描,把个人信息传输到柜员的操作系统,还可以打印客户手机上的预填单据。而网点中存取款一体机、多媒体自助终端、自助发卡机、VTM等多种设备进一步提高了物理渠道的覆盖面。极大的满足客户交易需求。

2.农业银行:创新服务模式 推进网点智能化建设

高效服务。智慧网点将网点排队机与掌上银行、网上银行绑定,客户只需通过手机登陆掌上银行,输入身份证号和手机号,即可预约当天至一周之内的办理业务时间。当客户在按照“预约排队系统”约好的时间到达农业银行网点时,只要在排队机上输入身份证号或刷卡,就可以优先办理业务。

智能服务。农业银行智慧网点通过自助发卡机等设备实现了客户服务的自助化。自助发卡机能够自动读取客户二代身份证信息,发起联网核查,并受理普通借记卡开卡、IC借记卡开卡和电子渠道签约等业务,使银行卡的开卡业务一下子变得十分简单。减小柜面压力。

远程服务。智慧网点的VTM使客户可以通过视频与远程柜员进行无障碍交流,办理和咨询相关业务。使客户能够在智慧网点内享受更加贴心、更具人性化的服务。

五、智慧银行建设存在问题和误区

1.智慧银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银行软硬件不配套

商业银行普遍重视门面建设,改进网点环境,设立便民设施。硬件条件进步的同时,软件条件却没有做到同步,表现为网点服务粗放、流程设计繁琐、员工技能不到位。银行排队现象、手续不够简捷仍然是客户抱怨的中心问题。

(2)营销与售后服务不匹配

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卓有成效,营销方式不断改进,产品营销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与客户要求仍有差距。银行的售后服务数量与质量均与客户期待有差距,尤其表现为电子银行等产品的售后维护力度不够。

2.智慧银行建设的误区

第一,“智慧网点”并非硬件设备、多媒体内容与产品展示的简单组合。智慧网点作为渠道建设的一部分,其建设应基于目标客户群分析,通过合适的渠道,为目标客户群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如流程、体验、机制的优化,而单纯通过硬件设备的升级或网点重新装潢也难以速成的。

第二,智慧网点本身没有固定的模式,但现在某些网点过于强调“高大上”,或者太偏重于基础性网点、偏重于单一客户群。网点的模式应基于各银行的网点发展战略,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智慧网点。

第三,智慧网点从规划到试点,再到推广,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来实现整体渠道的有效性和业务效能的提升。但国内银行更多的是将其作为单一试点,没有考虑成功经验在其他网点进一步推广,也没有进一步进行整体的中后台整合。

六、智慧银行建设的创新策略

金融创新视域下的智慧,就是要能够及时甚至提前感知客户需求的变化,使得金融产品的供给与客户需求保持动态一致,通过及时便捷的渠道给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1.注重客户体验

客户体验的洞察是银行改进该方面服务的起点。客户体验一般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其中涉及到的客户体验类型包括:方便、信任、尊重、自主、时尚、身份等。对于不同层级的体验,客户的反馈是不同的。商业银行应当在保持基本和绩效体验的基础上,做强激励体验,重视交流、协助、顾问、荣耀、回报这些体验服务内容,让客户形成价值认同感。

2.强调产品创新

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时代,商业银行想与之竞争,其前进步伐必须跟上互联网企业的创新速度。银行应当建立互联网思维,建立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模式,准确把握各个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确定重点发展的客户群、创新发展的先后顺序。高效、敏锐地进行新产品开发,灵活、迅速地进行产品优化,持续、有序地进行售后追踪服务,产品要做到差异化、系列化、品牌化。

3.优化业务整合

智慧技术的应用,在很多方面实现了用最少的人工干预为客户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商业银行应当以业务流程为研究对象,以系统工程视角,分析现有流程的缺陷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改善客户体验。其落脚点仍然是海量数据的处理,要在短时间内整合分散信息,协调前台后台多个部门,优化银行系统功能,压缩内部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4.强化风险管理

金融始终离不开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信息化时代的网络安全本来就潜藏着较大的隐患,以此类技术为支撑的智慧银行金融服务体系,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大的风险。与产品、业务、流程的全行内部协同一致,智慧银行的风险管理也应当是在全行内部打破地域、部门限制,全面协同。应当是以风险管理部门为核心,信息技术部门为基础,各个业务部门为主体,对智慧银行基础架构、合规情况、交易安全、客户信息等严密监控,建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处理的整套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力.商业银行创建智慧银行的思路[J].国际金融,2012(11).

[2] 汪文洁.客户体验视角的智慧银行建设路径选择[J].经营管理,2014(7).

[3] 杜冰.“智慧”带给银行怎样的变革?[N].金融时报,2016-4-13(003).

银行网点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趋势

    银行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战略的集中体现,已成为商业银行提供差异化零距离服务的主要途径,成为打造知名品牌的主要工具,成为创造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是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及动力。国际经验充分表明,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重心向零售业务的转移,零售业务在银行的利润来源中已经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加速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界的现实课题。本文试从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其发展趋势。

    一、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

    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零售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上升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国外银行零售业务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无论大中小商业银行,无论全国性银行还是地区性银行,无论分业性银行还是混业性银行,没有一家商业银行不开展零售业务。比如美国的银行业,其零售业务的增长不仅表现在资产运用方面,在收益构成上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如美国花旗银行2004年的利润中就有72%来自于零售业务,汇丰银行2004年税前利润中个人业务利润占比为40%,美洲银行占比为41%①。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近年刚刚兴起,零售银行、个人业务、贵宾理财、私人银行、零售经纪人、流程再造等新概念、新词汇正不断被人们大量引用,信用卡、汽车贷款等发展多年的老产品也被赋予更多的新意,网点柜台、ATM、电话等服务渠道的作用也在发生重大变革。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利润仅占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25%左右。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以下特征:

    1.零售客户的数量众多,总体业务量巨大,但对客户缺乏分类。四大商业银行几乎每家在国内都有1亿以上的客户,每天都有超过千万笔的个人业务。同数百万的法人客户的业务量相比,它的业务量是非常巨大的。一般来说,每个客户享受的任何服务都是一样的。当然,从道德层面来看,对客户的服务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客户,他对服务的需求和产品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视同仁、一模一样为不同的客户服务,就无法让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真正满意。如果对客户进行分析,细分客户市场,通过一些渠道的改革,进行低成本、集约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差异的服务,才能保证零售业务完成巨额的业务量、满足庞大客户的需求。

    2.零售客户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仅有较小的单体贡献。相对公司和机构客户,个人客户的数量大、单体贡献小,所以它需要规模经济,达到了一定的量才有收益。零售业务不能向批发业务一样计算单笔业务收入,一笔笔地计算盈利水平,应该对利润贡献大的群体进行分析。根据客户的贡献进行市场细分,然后根据细分的市场来做经营发展的规划和重点,来提高整体的盈利水平。

    3.零售业务各自为战,忽视流程观念。国内商业银行不太重视流程。它的业务常常是按照部门来分割,所有的零售业务都被分离。例如,客户一般都有某一银行的几张卡(如:贷记卡、国际卡、准信用卡),这几张卡在不同时候刷卡之后,就会收到好几张对账单。这既浪费成本,又会给客户造成不好的印象。试想,当一个客户收到三四张对账单,他会觉得这个银行的服务很好吗?这样对客户就不大容易提供全面的、一站式的服务,客户的服务需求就得不到一个及时的、便捷的满足。但如果在整合方面做得好的话,就能提供不可估量的竞争优势。

    4.单渠道经营为主,尚未全面形成多渠道的经营模式。渠道是银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要素。简单地说,从单渠道到多渠道,就是从现金交易到转账交易,从柜台服务到离柜服务,从人人对话到人机对话。离柜业务,它跳开了渠道的前台的过程,没有纸质凭证,直接同网络或者主机联系进入到中后台,一下子就办完业务了。国外的商业银行对渠道的成本都做了非常多的研究。渠道中的物理网点的成本很高,它包括不同的区位、价格、规模,而且标准也不同。离柜渠道的特点就是成本非常低。从目前渠道反映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离柜交易量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逐年缓慢上升。而电子银行是未来竞争中的一个利器。国内较大的商业银行现在已经非常明显地在电子银行方面享有优势,占到百分之三十至七八十的市场份额。西方的商业银行到我国来,不可能在物理渠道方面投资这么多,因为这样的投资成本非常高昂,但是它会运用电子银行这样的方式。如果国内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的优势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就能把客户囊括到电子银行的服务中去,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5.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单一、服务单一。存款成为客户的一个主要选择,而国债、基金的占比却比较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异呢?主要是对客户的宣传、服务不够,包括柜台和其他渠道的,如电子银行渠道方面。此外,商业银行内部的引导方向也有问题。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都以存款为主导,尽管这个口号近年已逐渐改变,但是这在一代人的情结中非常难改变。商业银行一方面是垒存款,一方面是垒贷款,两头都在往上垒。如果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缩,资金的价格将不断趋低,存款的收益也将越来越低。

    二、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趋势

    国内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占领先机,一定要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客户需求的变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能,全面推进零售业务的升级。加快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统一思想认识,转变营销观念。零售业务具有客户数量多、风险低、业务分散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规避系统性风险。如果经营得当,零售业务将是一种常青树业务,可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持续增长。而且零售业务的盈利能力高、业务成本低、风险低,因而必将成为持续发展的主要盈利业务之一。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零售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时转换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真正把零售业务当作主要业务来抓,将信贷投放由支持生产为主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消费并重,把服务对象由企业为主转变为企业与个人消费者并重,树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服务意识,科学设计零售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使零售业务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

    2.做好市场细分和品牌的规划,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要重点关注潜力客户群。潜力客户主要是在校大学生、青年职业人员等一些有较强增长潜力的客户。这些年轻人都会用电脑,他们对应的品牌是电子产品,应该作为电子银行重点发展的一类客户群,对他们的品牌规划将来应该成为代表科技与时尚、充满进取精神的象征。而中高端客户对应的品牌是理财产品,要为他们提供各种优惠的待遇和综合的理财服务,成为代表成功与财富、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个人理财的品牌。对非常富有的客户和最高端的客户,要为他们提供高层次的尊贵理财服务,包括尝试着在国内率先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各种资产管理、财产信托、税务咨询等服务。总的来说,对不同的客户要有不同的经营策略。因为优质的客户,能提高银行服务的效率,也能给银行带来很高的收益,同时还能够降低银行成本。只有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并以此理念为核心提升客户服务,才能催动零售业务的发展壮大。

    3.加强零售业务产品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经验表明,凡是在单一银行使用的金融产品越多的客户,其对该银行的忠诚度就越高。商业银行要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完善零售产品研发体系,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机制,不断挖掘新的赢利机会和业务增长点,强化产品创新形成的持续市场竞争力。一是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以银行卡为载体,借助多功能银行卡对已有的零售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二是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在研究竞争对手及国际先进银行的零售业务产品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积极开发有市场潜力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此外,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打造品牌,努力推出能代表各行特色的“精品业务”,树立安全、稳健、优质的名牌形象,增强吸引力和亲和力,以获得真正忠实的客户群。

    4.整合业务流程,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提高多渠道服务能力。从国外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设施来看,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个人财务管理软件和可视电话大有取代传统银行分支机构之势,银行已经大大改变了以往以机构网点为中心的个人服务形态,不仅实现了不受时间、地理等限制的一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全天候服务,而且大大降低了原来固定场所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虽然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但是这种渠道结构和同业比较还有较大差距,大量的客户还没有实现渠道迁移,电子银行业务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如美州银行2004年全年电子银行(ATM、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交易笔数为21.6亿,而营业网点交易笔数为10亿,仅占全部交易笔数的31.6%,远低于国内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要与外资银行相抗衡,也应尽快推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设备的全面发展,加快促进银行卡和理财产品及电子银行业务的整合营销,着力发展个人网上银行,为优质客户提供更高更安全的网上银行服务,从而不断降低业务成本,分流柜台压力,将电子银行渠道发展成为与营业网点同等重要的服务渠道,真正为个人优质客户提供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

银行网点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产品 创新现状 对策

中国银行业近年业务规模也迅速扩大,在净利差收窄增速放缓情况下,银行正在处于转型发展的拐点期,一方面各行的非息收入占比在提高;另一方面非银金融机构的挑战加大,如余额宝2015年余额达6207亿元资金,超过四大行大多数省分行的存款。因此银行业必须充分运用现有资源,进行业务及产品设计的转型。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分析

(一)现有金融产品种类多,但对于对客户的需求差距仍然很大

目前四大行的金融产品种类均超过千种,单看数字已经相当庞大,但实际上产品与客户个性需求对接的程度低,各行某一时间段主推产品偏少,并受制于风险控制、监管要求等因素制约,大多数金融产品创新仅是围绕原有产品改进和完善,真正实现突破的金融产品种类少,而且由于产品效益创造能力和人员素质差异,各产品在银行内部地位仍有存较多不平衡。

(二)现有金融产品支撑下的业务发展模式,对资本形成的损耗和占有较大

目前,中国银行业金融资产量已超200万亿元大关,国有四大行均排进全球前10,并且近年各行更强调表外业务发展,发债、租赁融资、理财投资等产品规模不断扩大。如浦发行2016年上半年表外融资已占到传统贷款的33.68%,成为非息收入提高主渠道。但同时,中国银行业净利润增速不断下降,从2013年的12.8%下滑到1.9%,ROE从2013年3月的21%,下降到了2016年6月的15.16%,国内大行主要受益于国内经济发展和体量扩大,与国外的先进同业相比轻资本经营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三)商业银行对支持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上的产品创新仍需加强

虽然银监对银行业监管制定了“三个不低于”的主要考核指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较突出,而中小企业正是国家提出的创新型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在融资脱媒现象日趋广泛的情况下,大型企业融资需求正在开始远离银行,中小企业业务尚未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重点方面和内在发展动力。

(四)商业银行主流的理财产品与市场的发展变化有脱节

以产业基金的发展为例,我国越来越多的产业基金开始以市场化方式运作,为切实形成带动效应很多产业基金不再约定固定收益,但是银行用以对接的理财产品固定利率、刚性兑付的局面没有根本的改变;另外,大多数银行对产业基金投资的评审机制相对落后,评审仍以类信贷评审为标准,基本不参与劣后级投资;其次,队伍专业性要进一步提高,产业基金运作基本上跳出了传统银行范畴,对实操水平和风控能力要求更高,但目前各商业银行特别是在省分行层面及地市分行层面,该类人才缺乏。

(五)商业银行提供互联网融资的能力和业务规模还要进一步扩大

国内各行在互联融资实践中形成了两大模式一类是线下信贷线上化模式;另一类是P2P模式。第一类以建行的“善融商务”和中行的“网络通宝”为代表,通过核心企业打通上下游信息流、物流和现金流,以提供高效的授信支持;第二类以平安银行“陆金所”和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为代表,但主要是以第三方机构的名义进行管理和运营,以便进行风险隔离。国内商业银行鉴于信息处理、风险管控、客户维护能力所限,开展的互联网融资活动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互联网进行融资的产品一般集中在供应链产品上,规模小。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新常态下银行面临更复杂的金融产品创新路径选择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商业银行为加强风险控制不得不向传统业务回归;同时,又由于净利差持续收窄,赢利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传统扩张模式挑战加大。由于近年我国的银行业受益于新兴市场快速增长的驱动,银行实力大幅增强,但考虑全球跨国银行这几年的战略变动具有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国内银行如何在稳定性与灵活性、在专业性和多元化之间做好平衡是一个颇具挑战的工作。

(二)各银行之间的产品趋同、业务趋同,核心竞争力不突出

对“大而全”的追求仍是国内大行的主要方向,虽然银监不允许单独设立市场份额指标考核,但各大行对市场份额考核仍然较看重;另外,国内行吃“大鱼”、做大项目的热情仍然不减,重点业务高度相似;其次,近年各行在运营上求全,多数行已经持有证券、保险、基金、租赁等牌照。但也可看到,我国银行在多元化、国际化经营方面仍不突出,如五大行海外机构较大一部份净润贡献来自“外存内贷”的内部收入。

(三)I务全面但不够强大,导致投入产生效率不高

我国银行业净利润平均增速在2017年度预计会出现负增长,投入产出效率在降低,重要产品竞争力尚不突出,表外产品与全球先进同业差距明显,如证券承销、债券承销、并购财务顾问等业务未有行进入全球十强,而且从大型银行多数附属子公司的资产回报率低于集团平均水平,多元化经营竞争力不强,效益创造能力有限。

(四)大型银行网点资源丰富但高价值产品和复杂产品的网点覆盖率低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撤并潮后,各大银行网点数已趋于稳定,但网点经营效率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提升,工、农、中、建、交五行网均利润2015年末分别为1689万元、768万元、1705万元、1608万元、2112万元,远低于招行的3379万元。并且网点的服务职能单一,基层网点独立发起授信业务、理财资产端业务、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欠缺,而且人员出现老龄化趋势,网点人力投入对利润拉动作用不明显。

(五)监管环境趋严对商业银行产品设计和合规经营提出更严格要求

2015年全国共有26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遭到处罚,罚金超2.5亿元,被罚金额部分行超过1.6亿元,涉及的问题业务和产品种类多。监管处罚加重暴露出业务管理和产品设计流程上的一些共性问题。如在反洗钱工作中,由于系统缺陷商业银行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无法对洗钱情形进行有效的识别可能带来极高的监管处罚。

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对策

(一)在业务及产品创新设计上回归客户第一的理念

国有大银基本上以建设国际一流银行、最好的银行为最终目标,这就需要有为国际一流客户服务的能力。只有围绕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创新,伴客成长,才能走向卓越。国际一些先进行如富国银行长期奉行“满足客户的所有金融需求,并帮助他们取得财务上的成功”的思路;花旗银行把集团的基本战略定为“致力于提供简单、创新及负责任的金融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最佳效益”。

(二)认真选好零售对公业务的组合发展策略,降低资本消耗

合理选择好业务发展组合至关重要,以三菱日联银行为例,在零售业务上其通过收购和参股东南亚的泰国、越南、菲律宾等银行发展零售和中小企业业务带来了丰厚回报,近年其海外业务贡献达45%,海外非日客户超75%。同时,该行又大力发展“轻量化”公司业务,目前其国际融资业务,市场份额全球领先,在全美排名前5。我国大型银行特别具有国际化发展经验的大行,在国际上建立一定的市场地位以及品牌之后,更应该在构建好零售业务网络、大力发展轻资本公司业务方面下功夫。

(三)保持差异化的领先的产品战略

一是做好产品设计场景化方案。在设计出标准化的产品的同时又要保持产品变动的灵活性。比如,目前国内的以房贷产品较为标准化,对客户经济条件的差异化和资金流的动态变化跟踪不够,在场景细分方面还有大的改善空间;二是做好精细化产品定价。在利率完全市场化的背景下,建立精细化的价格体系,主动适应多变的市场经营环境,因时因事而变;三是做好产品营销组合化。以公司产品为突破高效整合零售产品,以个金和公司的综合贡献评价整体收益率;四是打造移动银行,实施科技“云战略”。重点发展“基础平台+多应用”模式拓展增值服务外延,对一些较复杂但有标准模式的传统授信类业务进行电子化;客户个性化的问题也可利用云平台进行沟通,形成专业服务便捷通道。

(四)紧跟国家战略方向,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

国家政策选择在目前情况下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更深远,国家通过强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投资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协调配合,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监管政策杠杆和工具的情况下,大型商业银行更有必要针对性的优化机构布局,积极开拓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综合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领域,落实“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四、结束语

由于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发展轨迹,企业文化、人才结构、经营管理理念不尽相同,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不论对单一机构还是国内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都不可或缺。因此,国内银行业的发展不应只注重大而全,而是要形成比较优势并持续巩固,这样才能在世界的竞争舞台上以专业而非规模取胜。

参考文献:

[1]陆晓明.危机后大型银行国际化发展趋势及对我行的启示[J].中银调研,2016年第十三期

银行网点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 服务 县域经济 机遇与挑战

国有商业银行(即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作为上市银行,要为股东创造价值,回报持股股民,否则股民会用脚投票。但是作为国有支柱性金融企业,其国有银行的身份要求它们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执行国家宏观政策、推动社会整体进步、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基于此,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业务时不能完全追求利润最大化,要充分考虑到国家经济需要,针对性的研究推出符合特定人群具有良好社会效应的金融产品,提供针对性更强更个性化的服务。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大批原居住在农村的农民(工)因为工作、子女求学需要,大量向城镇转移、定居,这一现象一般称之为城镇化,城镇化后的县域(含县级市)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县城面积大幅扩大,部分县城规模是原规模的一倍以上,居民人均收入及县域GDP大幅增长,且有加速的趋势,县域(含县级市)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柱。以中部湖北省为例,县域地区生产总值2012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6.7%,可以说,县域经济已经占据了该省经济版图的“半壁江山”。

县域地区居民有理财、购房、个人消费、创业办企业寻求金融服务现实需要,迫切要求金融机构能够提供他们急需的金融服务。能否做好这部分群体的服务工作,也关系到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和谐,国家多个部委、银监会、人行近年来连续出台多项政策,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加强县域经济服务工作。但是前几年,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改革的过程中,工中建三家基本从县域机构中撤出,现在县域地区经济发展非常好,国有商业银行当务之急是如何抓住机遇,对任何一家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县域抓不住,市州分行的竞争力就不强,全省的业务发展就不会有更好的市场表现,就会落后同业。以2013年湖北省建行与农行数据对比分析,今年一季度全省建行一般性存款时点余额占比(下同)28.22%,同业排名第二,农行占比30.03%,同业排名第一。其中,在武汉市场上,建行市场占比是31.52%,同业排名第一。而在县(市)支行,建行的市场占比只有22.83%,农行的市场占比则是43.52%。从中间业务收入来看,一季度全省建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是9.17亿,比排名第一的农行只少约2个亿,但在省区行,建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农行少了4个亿。从上述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影响建行业务在湖北地区发展的关键在于县(市)支行,民营经济发展更好的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县域经济更具活力,如何服务好县域客户是每个国有商业银行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国有股份制银行如何有效服务县域经济?要有效解决此问题,银行一方面要好做好机构内部建设,解决员工及资源问题;另一方面要做好外部营销工作,深入研究县域地区经济环境,区分出县域客户与城区客户的差异,推出符合县域客户需要的产品及服务。

一、内部机构建设方面

(一)做好机构人员配备工作

首先是内部挖潜。通过盘活存量、提高质量来提升县域机构员工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县域机构管理人员与城区行管理人员交流,采取下挂上派方式,增强县域机构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同时也使在城区工作员工了解县域经济及工作特点,增加基层工作经验。其次是招聘一批高素质、发展潜力大的新员工。由于自助设备、手机银行及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未来金融机构整体发展趋势是操作岗位将逐步减少,营销岗位、管理岗位占比将逐步增加。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有清醒认识,要坚持招聘名校毕业生,要招收生源地211重点院校大学毕业生,优先补充至县域网点,既达到补充新鲜血液,加强发展后劲,又防止新员工流失,保持一线员工队伍稳定,还能改善县域机构人员年龄结构,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二)加强资源配备

一是国有银行制定员工绩效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县域机构工作条件较城区工作条件差的现实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薪酬方案,设立特殊岗位补贴,鼓励员工到县域机构工作。二是在营销费用、固定资产购置方面有所倾斜,加强县域机构网点改造力度,新设网点要尽量选择繁华地段,网点外在形象要好,以利宣传吸引客户。三是加强高级管理人员职数配备。对于当地市场份额同业占比第一,存贷款指标达到一定级别的县级机构,如金融资产余额不低于15亿、对公存款余额不低于10亿元、个人存款余额不低于10亿元、县级机构全辖网点中间业务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可以配备高级职务管理人员(国有银行县域机构负责人一般为经理级(相当于科级),考虑设置1-2名副总经理级(相当于副处级)高职等管理或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同时可以考虑让县域机构单列,直属一级分行管理,以便制定差异化考核激励政策。四是给予县域机构员工更多外出学习机会,扩大员工业务知识面,加速员工培养,缩短培养周期。

通过以上举措,国有商业银行将可以培养出一批有战斗力的高素质县域机构员工,为营销客户、合规经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外部营销方面

国有银行在研究推出适合县域客户的金融产品时,要深刻认识到此类客户潜在的风险。服务县域客户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县域富裕人群有改善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和动力,是银行优质个人客户及信贷客户,县域地区存在大量的小微企业,有强烈的融资需求。服务好小微企业会为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但是如果没有充分地做好市场调研,仍按在大城市经营信贷客户思路经营县域客户则很可能会形成大量坏账。

县域客户特点:一是居民收入稳定性、持续性较差;二是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三是居民理财渠道及理财知识较欠缺、风险承受能力较差;四是有为数众多的小微企业,急需信贷资金支持;五是规模以上(注册资本500万及以上)支柱型企业较少。县域客户的特点决定了国有商业银行开办个人业务和公司业务的策略。

(一)个人业务客户服务方面(对私)

个人业务客户,主要是指存款业务、理财业务、发卡(借记卡、信用卡)业务、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电子银行业务。随着利率市场化,新的巴赛尔资本管理规定的执行,资本充足率、存贷比限制 、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时刻关注的指标,是非国有银行头上的利剑,使得存款业务的竞争在城区非常激烈,但是在县域地区情况要好很多,国有银行利用网点及客户数量优势可以低成本吸收大量存款,存款业务可以得到较好发展,而非国有银行则受制于网点等客观因素,暂时还难以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

理财业务方面,由于县域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较差,向客户营销基金等理财类产品时要充分说明产品风险,要进行完整的风险承受能力测试,以向客户推荐销售保本型、债券型、货币型基金为主,少推荐股票型、指数型高风险不保证本金安全类理财产品。

在卡业务方面,向客户营销借记卡是重点发展方向,针对高价值富裕客户,如果客户职业不稳定,要以发卡借记卡为主。在拓展信用卡客户时,同条件下,银行要将授信额度同比城区客户适当降低,以防范客户无法按时还款的风险。

信用卡业务方面除发行信用卡之外仍有二大业务须大力发展,一是商户收单业务要大力发展。由于POS机具有24小时持续交易的特点,不受地理位置及时间限制,既可为合作银行低成本持续创造中间业务收入,还能归集大量交易资金,是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的重要环节,是营销客户的抓手,收单行可以克服网点少,吸储不力局面,非国有银行非常重视此业务,基至补贴商户手续费,国有银行要高度重视收单业务。银监会、人行针、发改委制定价格时对县域地区的商户费率有特别优惠费率,较城区同类型商户手续费低40%至50%,商户承担的费率较低,随着持卡人群的增长,商户有刷卡结算的需求,非常愿意安装POS机,节省现金保管成本的同时,也方便了顾客,扩大了销售额。二是信用卡的分期付款业务要大力发展。由于分期付款业务平均利率较高(一年期利率达8%),是厚利产品,可以作为个人消费信贷的补充,但是手续更简便易操作。以建行为例,纯信用放款,无任何抵押财产手续,只要核实交易真实性及申请人意愿,即可将额度打到申请人信用卡账号,到合作商户刷卡消费即可,分期付款业务不良率远低于普通贷款,不到0.5%。信用卡商场分期、专项分期(汽车分期、家装分期)业务可解决县域地区客户提升生活质量,解决客户短期资金周转不灵、存在还款压力的问题,非常受欢迎。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是国有商业银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利器,是一项战略性业务,近年来在城区发展较快,竞争也异常激烈,但是在县域地区发展不是很充分,但各家银行已开始进行尝试进入,如果不及时抢占市场后期再进入成本将会非常高。

电子银行业务方面,因为电子银行业务是未来业务竞争重点,国有银行要培育本行客户,重视该业务的发展,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方式,增加客户感受,增加客户利用本行电子银行渠道办理业务信心,消费行为学分析表明,初次体验感觉良好后期更换的概率低于30%,国有银行要此起高度重视,因支付的便捷性,非国家银行非常重视电子支付渠道,也由于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日益强大,国有银行要高度重视电子银行客户拓展维护工作。

(二)信贷业务方面(对公)

国有银行服务县域企业,主要是服务小微企业。由于利率市场化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大企业议价能力强,融资渠道多、脱媒趋势明显,对银行的贷款需求减少、但对银行议价能力增强。小微企业资金来源单一,仍强烈依靠银行信贷支持发展,愿意承担较高的贷款利率,银行要将此部分客户作为战略转型的重点,服务好此部分客户可以改善竞争格局,成为银行利润增长的重要一极。以前,由于未实行利率市场化,国有商业银行较少进入小微企业服务领域,但是由于利率市场化后,息差缩小,国有银行需要寻找到突破口。服务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国有大行有网点优势及客户数量优势,但是国有银行一直是服务大中型国企(农行除外)为主,要改变思路,设立小客户服务中心,以地域、区域划分,设计出一套与服务大客户不同的流程,充分满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量小、短、频、快的特点,成功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应当看到,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进军县域经济时机已成熟,也是必然的选择,机遇大于挑战,金融机构在县域市场份额竞争中的胜者将赢得先机,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一定会参与其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尚福林.“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转型升级”,《中国金融》,2013(11)

[2]杨静.“信用卡业创新发展的思考及对策”,《中国信用卡》,2012(12)

[3]李海波.“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公司业务的影响”,《银行家》,2013(01)

[4]李卫平.“利率市场化环境下银行零售业务的经营与发展”,《中国信用卡》,2012(10)

银行网点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商业银行正经历着巨大的市场考验,也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改变。

在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之下,银行不良资产上升趋势明显;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主要依靠利差收入的模式亦受到挑战。与国有大行相比,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融资成本更高,利差收窄更明显。

站在新一轮的改革风口,为客户提供跨市场的综合融资服务被认为是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2015年,中信银行《中信银行2015-2017年战略规划》,提出“走出一条与中国经济新常态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的新型股份制银行发展道路”,要建设成为“最佳综合融资服务银行”的战略愿景。

三年规划行将过半之际,2016年6月底,原中信银行行长李庆萍接任执行董事长,原常务副行长孙德顺升任行长。孙德顺在中信银行半年报会上表示,“最佳综合融资服务银行”的战略定位不变。在实践过程中,几大业务板块要加强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形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差异化竞争。

时至2016年底,中信银行的战略执行情况如何?业务调整迈出了怎样的步伐?互联网金融及百信银行又有哪些新进展?为此《财经》记者专访了中信银行行长孙德顺。这位履新的行长将如何引领中信银行继续发力? 新格局初现

《财经》:“最佳综合融资服务银行”具体是怎样一个银行?

孙德顺:综合融资服务就是一家银行如何在客户业务发展、重组兼并和长期战略的实施过程嵌入银行的服务,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不仅考虑客户的信贷需求,还要满足客户的直接融资需求,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多市场的融资服务。

也就是采用“商行+投行”、“银+非银”、“表内+表外”、“境内+境外”的经营模式,构建综合化服务平台。银行对企业金融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宽。

《财经》: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

孙德顺:首先,在新战略引领下,在融资服务、平台化发展以及国际化层面形成了新的发展格局。

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表内外综合融资规模达7.2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0%,综合融资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形成综合化融资新格局。

收购BBVA持有的中信国金股权,实现全资控股;成立了中信金融租赁公司,启动信用卡公司化改制;增资信银投资,并打造成为境外全牌照投行平台。上述举措形成了平台化发展新格局。

伦敦分行正式挂牌成立,悉尼代表处也正式开业。国际化发展新格局初步建立。

其次,中信银行通过创新发展塑造了全新的市场形象。比如,正在筹建中的百信银行、牵头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联合成立的“商业银行网络金融联盟”等等。

第三,率先打造出诸多业内瞩目的“大单品”。出国金融、薪金煲、公积金网络贷款、跨境电子商务B2B支付产品等,此外,公募基金托管、银行间外汇市场即期做市、债券承销等业务也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第四,重点区域打造增长新引擎。在资产业务领域,中信联合集团下属公司投融资7000亿元支持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多个地方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跨境业务领域,跨境并购、股权投融资等重点业务快速发展,自贸区“1+3”平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渠道布局上,新建拉萨分行(一级),实现了对境内所有省、自治区、市的全覆盖。同时,推出全新手机银行3.0版、个人网银6.0版和微信银行2.0版,客户体验与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第五是协同发展。依托中信集团强大股东背景,中信银行加强了集团各子公司的协同与合作,成立了银证、银信、银保等六大协同工作小组,实现了“一带一路”、PPP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第六是提升信息科技水平,业务处理效率成倍提高。中信银行成功实现了新核心系统上线,全业务、全机构一次性切换投产成功,创下了同等规模银行的新纪录。 未来,中信银行的公司业务 零售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三大板块将更加均衡发展,格局特色和活力。

《财经》:三年规划的看点之一是加快经营转型和优化业务结构。具体如何推进?

孙德顺:面对经济新常态,中信银行实现了六个方面转变: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粗放扩张向效益导向的集约化发展方式转变;转变经营模式,从重资本、重资产向轻资本、轻资产经营模式转变;转变功能定位,从信用中介向包括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等在内的金融服务中介转变;转变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从存贷款管理向表内外资产负债管理模式转变;转变风险管控模式,从被动控制风险向主动经营风险转变;转变盈利模式,从利息收入为主向利息和中间业务收入并重的盈利模式转变。

在公司业务的布局方面,中信银行正落实公司金融深化转型方案,持续探索创新性、差异化、专业化的发展路径。

第一是坚持“三大一高”客户定位。围绕“大行业、大客户、大项目和高端客户”进一步强化服务能力;第二是加强区域差异发展。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在“重点地区,重点投入,重点回报,重点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第三是坚持以交易化、资管化、线上化的“三化”为创新方向,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第四是坚持物理网点、电子银行等渠道并重发展,形成相互支撑、有效互动、交叉销售和协同服务的多元化服务格局;第五是加强体制机制优化,强化资产运用能力的提升和轻资本、轻资产的发展导向。 化解信贷风险

《财经》:在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银行纷纷进行信贷结构调整,中信银行做了哪些方面调整?

孙德顺:中信银行正加大调整授信结构力度,支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新经济等领域,努力提高此类行业授信占比;严格控制煤炭、钢铁、有色、纺织等产能过剩行业新增授信,并制定差异化的信贷政策,重点支持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产能先进的优质企业,压缩退出落后产能占比高、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密切关注国家化解钢铁、煤炭、有色等行业过剩产能及僵尸企业“市场出清”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隐患,加强对存量业务的授信后管理。

《财经》:你认为银行业不良贷款拐点是否到来?中信银行的不良是否已充分暴露?

孙德顺: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增加与否,都是顺应整个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实体经济好,银行资产质量也会好。如果僵尸企业都出清了,可能银行不良贷款就到底了。现在还不到得出拐点结论的时候。很多行业经营出现的风险事件告诉我们,不良资产控制压力和银行资产损失的现象,可能还需经过一段时期。

《财经》:为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中信银行如何处置不良资产?

孙德顺:中信银行对存量潜在风险较大的授信客户采用了主动退出策略,通过主动退出实现授信资产结构优化调整。

具体措施包括:首先,开展行业性退出,规避系统性风险,对行中风险较高、总体资产质量较差的批发行业,产能过剩、面临较大调整压力的钢铁、煤炭、造船、纺织、水泥等行业,市场分化较严重的房地产行业,在支持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对于经营状况不佳、市场竞争力不强、产能落后的授信客户,实施主动退出。其次,加大潜在风险较高的集团客户、担保圈客户、民营中小企业、隐性房地产客户的退出力度,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优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客户结构。三是为保障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对贸易金融业务特别是供应链金融、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融资,以及保理业务中无真实贸易背景、不合规和风险隐患较大业务,要坚决实施压退。

《财经》:近些年,中信银行发力零售业务,未来在具体业务结构上,怎样布局?

孙德顺:零售业务的快速发展基于我们对资产的管理和资本的管理,零售业务占有资本相对少一些。同时,也是顺应中国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总量增速较快的趋势。通过这几年中信银行财报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零售业务的营收占比已经超过25%。未来,中信银行的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三大板块将更加均衡发展,各具特色和活力。 银行+互联网

《财经》:2015年底,中信银行和百度宣布合作设立的百信银行备受业界关注,请介绍一下百信银行的模式。

孙德顺:百信银行是一个依托中信银行和百度的直销银行,是业内首家采用独立法人运作模式的直销银行,开创了“金融+互联网”的全新模式,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获取客户开户等方面,百信将采用互联网银行的方式。原来银行存贷汇都是在柜台解决,但可能将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就可以在不同的地点,无需到柜台就可以实现。与传统银行风控不同,它更多采用大数据来分析个人的消费行为和社会的信用状况。人员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科技人员占比要比金融专业人员占比高得多。

百信银行的目标客户是普通大众、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搭建开放的网络金融平台,构建开放、共享、共赢的金融生态;通过规模化运营促进普惠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财经》:目前百信银行进展如何?

孙德顺:目前百信银行相关申请报告已经递交银监会,等待银监会批准。

《财经》:作为国内首家独立法人模式的直销银行,百信银行的特色是什么?中信与百度各自在银行中提供怎样的资源互补?

孙德顺:与其他互联网银行区别在于,首先百信银行是一个子公司,一定会按照市场化原则来运作,两个母公司不会干预他们的日常经营。

第二,百信银行定位在为百姓理财,所以会充分体现普惠、便捷以及百度大数据的优势。

第三,百信银行以金融为主导,充分发挥两家母公司的专业优势。中信银行将来主要的工作重点在产品的设立与创新、风险管理、内控合规管理,以及客户的激励和服务方面;百度则在大数据的处理,以及场景化的设计方面发挥他们的优势。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新的直销银行将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形成“金融+互联网”的强大合力,满足广大用户和小微企业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要,为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财经》:中信银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整体战略布局是怎样的?

银行网点发展趋势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城市商业 ;城市商业规划;商业网点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y business planning of urban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should be with the convenience of residents buy, that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the business c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reveal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south China business planning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of urban commercial concrete Suggestions.

[key words] city business; City business planning; Commercial network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科学规划城市商业的意义

现代城市是由工业、商业、居住、科教文化、娱乐、金融、行政等功能区和市政公用设施网络结构组成的统一协调的整体。城市商业承担着商品从流通领域向消费领域最终转换的职能。这种转换职能则是由城市内部的有结构的商业网点体系来实现的。商业是城市发展的标志,因此,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地规划城市商业,积极推进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郊区城镇和商业专业特色街的商业布局结构体系建设和调整,使现代城市商业布局更趋合理,商业功能更加完善,商业环境更为优美,从而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体现和促进都市繁荣和繁华,加大中心商业区结构调整和功能改造。合理规划城市商业网点,以提升城市形象,、发展综合消费为目标,大力推广应用现代流通方式和技术,加强重要商品物资的现代化仓储设施网点的建设,建立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推行商业连锁经营,引进新型业态和技术;规划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步行街;大力发展便民、利民的社区商业等新型商业组织形式。开发与调整城市商业服务功能,从而促进大都市的繁荣与繁华。

1.2 体现商业便民、利民的功能。“以人为本,便民利民”是商业发展的宗旨,在城市商业规划中,合理布局商业网点与商业结构,使商业结构在空间上能方便顾客购买,在层次上能满足顾客消费水平的差异化需要,在业态上能符合顾客购买多样化的需要,在环境上体现以人为本等等。

1.3体现现代城市商业建设新亮点。现代城市基础建设、市政建设规模日益扩大,给商业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和亮点。这些在商业网点规划中都能充分体现出来。在把握城市发展趋势中,不少城市的商业网点规划中都增添了新的内涵。如中心商业区规划和设计中,使都市交通流、人流和商流有机结合;在老城区商业街规划建设中,重视与人文环境、都市景观、地方特色相协调;在规划城镇商业发展时,重视新型郊区城镇商业服务网络的构筑等等。

二、我国城市商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商业规划主要是这对城市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的业态、网点布局、空间结构等方面进行总体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商业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2.1商业布局缺乏总体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城市改造和建设的速度大大加快,旧城区的外迁人口增多,城郊结合部新建小区逐渐增多,但对城市商业布局缺乏宏观的、科学的规划,没有相应的、统一的政策加以指导,导致流通领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表现在商业网点布局上则是集中多、分散少,市中心多、市郊区少等地区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给城市周边居民购物带来极大不便。

2.2商业布局与城市规划不协调

城市是由许多机构与设施组成的,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并承载着许多观点、价值标准及规则,其中包括商业规则。因此,应从多方面,并以多方面、标准进行城市规划,才能使城市得到完整而健康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往往与实际需要相脱节,导致许多城市的经济、社会及空间布局处于混乱状态。从理论上讲,商业布局与规划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同时城市规划应考虑商业布局,二者相辅成。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城市的规划不完善,则商业的布局就受到影响,而商业布局不科学反过来影响城市规划,最终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3商业业态分布不合理

商业业态的生存与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每一业态的发展都应与人口、购买力之间保持着合理的比例,各业态之间也要保持合理的比例结构。业态结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一部分,是适应消费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规划的目的就是要使各种业态形成一种合理的结构,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承担不同的功能,产生良性循环的效果。而我国目前却没有形成这样一种良性循环。具体表现为城市大型商场超常规发展,传统商业中心重复建设,造成商业业态结构失调、业态布局紊乱、功能雷同、脱离消费要求现实等一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商业区域功能的发挥。

2.4物流规划不统一

商品流通是商流与物流的统一,现代城市商业功能的发挥,必须有高效的物流运作做支撑,需要有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全国性的设施网络,统一地对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节点进行规划,才能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周围时间与运作成本。而目前我国城市物流的规划普遍存在着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意识淡薄、标准化程度低,难以形成网络或有网不通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商业现代化进程,也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

三、科学规划城市商业的几点建议

3.1 强化政府城市商业规划中的作用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府综合协调力度十分必要。2005年初,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条例》以及听证制度草案,明确规定城市商业网点的业态结构、布局结构应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引入听证制度,邀请专家、利益相关者参与听证,避免开发的盲目性。在城市商业网点建设中,商业、建设、城市规划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协调工商、交通、财政、土地、旅游、环保等部门,切实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功能,及时研究协调和解决城市商业网点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处理好商业网点规划建设中的各种关系,立足于本地经济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

3.2把握现代城市商业网点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我国城市建设处于高峰期,城市商业活动和网点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一是连锁经营迅速发展,连锁的区位、组织形式、配送方式已成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重要内容;二是城市商业出现离心化和郊区化趋向,形成了城市商业活动的多中心、组团式的新格局;三是物流业加速整合,商品配送迅速发展等等。各地在城市商业规划中,应按规律办事,政府只是给予政策指导、协调关系,而具体的商业网点规划,如店铺设址的布局、业态的选择、商店设施的建设等则主要是企业行为。

3.3科学规划、分层布局

一个城市的商业网点体系的核心是分布在城市各处的各类商业中心。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应讲究群体化、层次化,一般地可分为三级,即一级商业中心(商业群)、二级商业中心和三级商业中心。一级商业中心是全市的商业中心,一般建在市中心和副中心区,交通便利,大、中、小型商业网点配套布局;二级商业中心属区级商业网点,主要选择在居住区中心布置。三级商业中心多分布在小街道、交叉路口和居民住宅小区,主要为附近居民服务,特点是规模小、铺面小。各层次商业网点分工协作、综合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城市的商业服务网络。3.4适当控制大型购物中心的发展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大型购物中心自21世纪初引入我国后,在国内商业资本和城市化的推动下,迅速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各地盲目攀比,重复投资,恶性竞争。作为商业零售业发展中的最高形式,大型购物中心是建立在一个地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消费者强大的购买力之上的。大型购物中心的开发建设不同于住宅项目,除必须一次性建成到位外,不允许拆零销售。而在我国,开发商主要依靠项目后期的物业租赁来获利,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往往需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收回投资。目前各地盲目发展大型购物中心,造成投资过热、银行风险剧增的现象,因此,对大型购物中心的建设应科学论证,对项目后期经营的可行性应进行充分评估,以避免风险。

3.5进一步规划发展城市社区商业

由于城市新社区建设步伐加快,今后一段时期,社区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应成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重心。目前许多城市新建居住区商业设施滞后的矛盾比较突出,不仅数量少,而且布局分散且设备落后,现代化水平低,与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生活的要求相差很大。因此,城市商业规划建设中,把社区商业作为重点,更能体现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社会的宗旨。在业态结构上,要体现便利性、实用性;在功能上,要能满足老百姓不断发展变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功能。可以预计,今后一些适合社区商业发展的商业形态,如邻里中心、社区超市,以及现代生活广场等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城市商业地产中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银行网点发展趋势范文第7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化区位优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推进,各国银行业纷纷取消法律限制。银行业跨国并购,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加速了资本流动和金融创新浪潮的兴起,促进了国际金融一体化发展,展示出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的趋势。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我国银行业必须实施国际化战略。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

银行业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内在压力

根据WTO有关协议,我国银行业承诺将在2006年底全面对外开放,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并享有国民待遇。随着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华的限制,入世之后外资银行在华开设的分支机构越来越多,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截止2002年9月末,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机构为181家,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为45家,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为477.97亿元,其中贷款总额达385亿元。2002年1-7月,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实现盈利1.84亿元,当月净增长13.58%;外汇业务实现盈利11.19亿美元,当月净增21.43%。目前在华的外资银行办理的出口结算已占内地市场份额的40%。同时,外资银行在华的攻势也越来越犀利,有以汇丰为代表的全面进攻型和以拳头产品为主要盈利点两种类型。汇丰在中国11个主要城市开设网点后,2002年年底前又推出其网上银行业务,再加上它在试点地区的人民币业务,可以说在汇丰的中国业务表上,几乎包括了所有目前外资银行可以开展的业务。一些没有将落脚点放在全面客户市场争夺的外资银行,则更注重借助其在国际上的品牌优势。2002年11月,获得向中国内地企业提供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许可的摩根大通宣布,其将于2003年初在中国内地的4个城市推出包括资本市场融资、财务顾问、司库服务和现金管理服务等一系列的风险管理金融工具及服务,现在已基本得到了落实。而大华银行除了主要为三资企业服务外,还把帮助中国企业到新加坡上市等作为主要业务。

面对整体势力强、国际业务量大、拥有丰富经验和较高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外资银行如此犀利的攻势,我国银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外来竞争,尤其是在获利丰厚的银行外汇业务市场上,在财力雄厚的高端客户、优质客户的争夺上,以及在大公司、大中城市的金融服务市场份额的占有上形成了巨大压力。为了改变在自己的地盘上被动挨打的局面,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主动“走出去”与外资银行抗衡,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主体更应如此。

经济开放和国内企业跨国经营︰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外部要求

近20多年来,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步伐稳健地向前迈进。现实经济的开放要求金融业的开放与之配套和适应,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跨国经营也迫切需要国内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具体来说:

首先,就进出口贸易而言,我国的对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对我国银行跨国经营提出要求。据统计,1981-1999年间,我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4%,从1978年的9.8%提高到1999年的36.4%。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跨国银行进行贸易结算或贸易融资,或者需由银行提供金融方面的担保,因此,对我国银行业跨国经营提出了外部要求。其次,利用外资、外债等规模不断增大,也需要银行提供国际性货币兑换、担保等业务。再次,国内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国内银行提供国际金融服务。据统计,截止1998年我国共有5600多家境外投资企业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其中中方投资超过60亿美元,连续两年投资均超过6亿美元,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名牌产品走出国门。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跨国银行与跨国公司是“天然”的伙伴,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四,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也有了一个飞跃,对银行国际化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已跻身于世界十大工程承包国家之列,而在对外承包工程中,资信评估、担保等都要求有国际影响力的银行担任,因此,对我国银行走出国门,扩大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和提高知名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谋求生存和发展: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内在动力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下,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一个全球的银行业网络已经形成。据英国《银行家》上的资料显示,在1998-1999年度排名前10位的全球大银行中,其海外资产所占比重逐年递增。列居前3位的美国运通银行、英国渣打银行和瑞士银行,其海外资产所占比重分别高达85.5%、76.6%和75.5%。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谋求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银行业应顺应潮流,通过国际化来分散风险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首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的集约程度将更趋提高,银行业的裁员问题和机构撤并问题势在必行,而走向国际化则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充生存空间,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次,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只有积极参与全球银行服务市场的竞争,才能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素质,在全球金融市场“瓜分”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发展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银行业转轨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逐渐增强,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数目也得到较快增长。截止2000年底,中国银行包括行在内,一共拥有559家海外机构;中国工商银行拥有6家海外分行,1家子银行,3家代表处,另外还拥有工商亚洲等海外机构;中国建设银行拥有4家海外分行,4家代表处,此外在香港有2家合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则拥有2家海外分行,3个代表处,1家海外财务公司。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选择

从上述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状况来看,除中国银行外,其他三家银行不论是海外机构数量,还是规模、业务品种都还远远不够,都有待进一步扩展。而中国银行尽管海外机构数量较多,业务发展地域也比较辽阔,但亦需要实施更深层次的国际化战略。商业行“走出去”实施国际化战略,既顺应了经济金融一体化潮流,为跨国公司提供国际金融服务;又通过在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设立机构,可以接触和学习到许多新的银行业务、新的融资技术和融资工具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同时还可通过跨国经营,扩大自身的影响,提高自身的声誉。必要时通过海外上市,还为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找到了一条现实途径。

根据区位优势,合理选择海外机构设置的地区分布重点

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银行的国际化经营能否成功,取决于“三大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优势和区位优势。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选择跨国经营机构设置地域时,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优势,分析了解世界各地的区位优势,选择合理的区位发展战略。重点考虑国际金融中心。在伦敦、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等全球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可以更为广泛地同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进行业务交往;拓展业务范围,吸取更多的有用的国际金融业务知识和管理经验。同时,国际金融中心一般也是国际经济中心,需要银行提供国际化服务的业务肯定也多,有利于银行发展。侧重考虑重要的贸易国家和地区以及与我国业务往来最大的国家和地区。对于重要的国际性港口、城市及货物集散地、中转站,物流量大,转口贸易多,与之对应的需要提供的金融服务就多。而如果与我国业务往来多,也需要我国银行业在对方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更好地为两国经济交往提供国际融资、汇兑、结算等金融服务。总之在重要的或业务往来最大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银行国际业务量就大。侧重考虑华侨、华人聚居的地区。在中国华侨聚居的地区设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结构,更容易打开市场。

因此,根据区位优势发展要求和我国的具体实际商业的跨国经营有必要坚持多元化原则,既要利用发达国家政局稳定、市场体系和法律制度完备,经济发达、融资便利、技术先进等条件,继续加强对有条件的国家进行投资,也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的市场潜力和资源条件,增加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获得比较收益。因此,目前海外机构区域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巩固和加强东南亚市场,重点发展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欧元区、拉美国家的自由港以及或中东的巴林等市场,兼顾发展中国家市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近年来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不断增多以及目前欧元的升值和我国对欧元区国家的国际贸易量有可能提高等,在考虑海外机构设置时,都是不容忽视的趋势。

因地制宜,根据东道国法律环境和其他因素选择海外机构设立方式

一般地,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时,可以采取创建或并购的方式,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在选择时还应结合东道国的法律环境及其他有关因素综合考虑。在东道国创建海外机构,其主要优点是:可以实施自己的品牌战略和全球战略,充分发挥自身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优势,而不必考虑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能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主决策。但新建一个海外机构也有很多难处,如前期准备时间长、投入大,营销费用高等。而且,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对他国银行在东道国设立分行有很多限制,甚至不允许设立,如英国已不再批准国外银行在伦敦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分支机构的经营地域和业务范围还将受到有关法规的严格限制。

相反,通过海外并购来发展本国的海外业务则可以避开这些壁垒,其优点主要体现在:相对于新建企业来说,投入少,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可以继续利用被收购银行原有的健全的组织结构、专业技术人才、关系网络和业务渠道,可以迅速站稳脚跟,开展工作;可以避开有关限制,在保留其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性业务。其缺点是需要较长的磨合期,以及在对原有银行现成资源的整合利用过程中,也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按照并购后银行的经营战略和经营理念进行调整改造。

认识自我,选择适当的经营途径

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运作,是以它们在世界各地建立庞大的机构网络为现实载体的。这种海外机构一般有五种类型:代表处、分行、子公司或附属机构、合资企业、空壳分行。一般地,商业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以前三类为主,但相对而言,设立海外分行的数目比设立的代表处要少。原因有三:分行是根据东道国法律要求所设立的境外银行机构,从事东道国所允许的所有传统业务,享有很大的独立性,但同时,分行又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其资产、负债和信用政策与各国总行统一,这就要求各国总行的国际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具有全球经营的总体驾驭能力。代表处往往是分行的早期形式。由于代表处是一个只具有有限职能的机构,其基本职责是为母国机构提供开拓市场、寻求客户的服务,不得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因此,许多国际化的商业银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时往往是从代表处开始起步,以代表处的形式运用一般时间后,再相机成立分行。各国政府和监管当局对外国银行来本地设立分行或代表处采取完全不同的政策,审批一家代表处非常容易,而审批一家外资银行的分行则非常困难。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国际化战略时,既要认清区位优势,又要认清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优势,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经营途径。比如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由于实力雄厚,在海外分支机构多,国际化经验丰富,可以采用以独资代表处和分行为主的形式,而其它国有独资三大银行由于跨国经营起步相对较晚,则暂时主要采用代表处或附属机构为主、分行为辅的形式,待条件成熟后再大规模拓展其海外业务。

参考资料:

1.向冬梅,中资商业银行必须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现代商业银行》,2003.2

银行网点发展趋势范文第8篇

金融行业是最早将信息技术引入业务管理的行业之一。今天,一半以上的大型金融企业已在全球各地开展业务。金融全球化得以实现的前提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先进的商业银行就已经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票据集中录入,实现账务管理的批处理,成为金融信息化的开端。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它是为了适应商业银行管理需要而诞生的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现代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重要核心,现已得到广泛运用。

一、国外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1.20世纪80年代以前重点发展业务处理系统

20世纪60年代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生产发展迅速,商业银行竞争激烈,管理所需的信息剧增,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促使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银行开始引入全新的管理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银行业的内部数据大都是根据业务种类分别管理的。在数据量较少时,采用这种模式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具有简易方便、及时发挥作用的好处。与这种信息管理模式相适应,以大型计算机为主机的集中式信息处理系统是银行业当时信息技术运用的主流,信息技术在银行的应用是开发业务操作系统的重点,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数据的处理与保存,当时还很少考虑数据的管理、查询、分析功能。这一时期的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主要是产生月度会计报表等,但是还不能够提供有关当前组织活动的相关信息。

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陆续建立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银行业着力发展零售业务,导致积累的客户信息越来越多。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金融业活跃的金融创新逐步绕过了分业监管的障碍,商业银行业务出现了综合化发展趋势。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的各级管理者迫切需要面对不同业务层面的大量信息迅速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由于商业银行早期的业务处理系统是以支持业务处理的思路进行划分与设计的,一家银行往往有数千个业务应用系统,而这些业务系统往往是分散的封闭系统,互联性差,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为了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国外商业银行以关系型数据库为主要技术工具整合了银行的后台信息,建立了全行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业务交易信息和经营管理信息的集成和一体化管理。相对于数据仓库系统而言,这还是一种相对低层次上的信息整合。

3.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立了早期的决策

支持系统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量的增长和金融产品的丰富,商业银行的管理信息系统中需要管理与分析的数据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长。为了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决策信息,商业银行逐渐引进了包括统计分析、系统分析、人工智能等理论在内的数据分析方法,建立了早期的以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决策支持系统,推动着商业银行数据处理的重点逐渐从以往对业务处理系统的支持与模拟转向对海量数据的集中分析和处理,并将分析结果广泛深入地运用于客户服务、市场营销、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等方面。

4.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广泛应用数据仓库和网络技术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数据库技术为主要工具陆续建立的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在处理业务系统数据和进行数据分析时往往会遇到以下三个方面不可逾越的应用缺陷:数据库技术无法处理巨量数据;数据库技术难以处理跨部门、跨业务、跨时间、跨信息平台等复杂信息集成问题;数据库技术构造的管理信息系统检索及访问信息的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在线访问要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银行业为满足对商业银行信息分析与决策支持需要,积极将数据仓库技术引进银行业,作为集中管理海量数据的主要手段。随着数据仓库技术在银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化,20世纪90年代美国银行业出现了信息系统再造的潮流,到90年代中后期,许多著名国际大银行已经确立了一种现代新型银行信息系统结构,就功能构成上来看,它主要由前台业务处理系统、后台业务处理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决策支持系统(DSS)四部分组成(图略)这一时期互联网迅速发展,使管理者成为终端用户,管理者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地方直接进入大型计算机系统,银行各级管理者可以共享管理信息数据库,可以用最方便的方式和最快的速度来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已普遍实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全网络化,一般是由大型主机负责储存信息,并协调数以百计的微机或局域网间的信息通信。

5.21世纪以来商业智能开始在西方商业银行得到大规模应用

2000年以来,国外商业银行普遍采用包括人口地理统计理论、数据挖掘(DataMining)及商业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等技术来处理跨时间、跨空间、跨部门、跨产品的银行数据集成分析问题,以逐步实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交叉销售、提升销售,挽留优质客户。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商业智能的应用是决策支持技术在商业银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数据仓库是商业智能的核心。如今,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一种集成的、联机的、交互的工具,并已渗透到银行组织的日常运转和决策、控制中。现代商业银行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离开了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商业银行就无法正常运转,甚至无法生存。

二、国外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有益启示

1.选择适合本国经济和本行情况的发展道路

商业银行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技术,采取什么样的步骤,最终会影响到信息系统建设的结果。如日本就根据本国商业银行系统的情况,很早就开始建立全国统一的支付结算清算系统,大大提高了银行业务的效率,改善了银行的经营状况。还根据大、中、小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不同特点,建立了不同的行业中心,减少投资,统一流程,提高质量,在银行信息系统建设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随着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继续深化,信息科技治理架构在银行中的作用也从业务的服务工具发展成为变革机构组成、变革业务管理体制和促进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商业银行内部,应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成立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领导机构,组织科技部门、各业务部门和有关外包公司就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业务需求、业务流程、关键技术需求、系统的框架结构、应当遵循的各种标准、业务数据的采集体系(包括数据采集的内容、方式、方法和途径)、银行内部信息的管理以及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规章、制度、资金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

2.信息技术必须与金融业务相融合

国外商业银行通过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来实现信息技术与商业银行业务的有效融合,国外商业银行95%的金融创新都来自于信息技术。据美国银行再造专家Paul.H.Allen统计,1980~1996年,美国平均每年有13家银行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再造计划,银行再造之后的平均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分别从原来的1%和14%上升到1.5%和20%,而平均的成本/收益比从63%下降到了50%~55%。另外,国外商业银行非常重视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利用数据挖掘来实现客户关系管理(CRM)和风险管理。据统计,目前在美国100家主要银行中,有70多家已经或正在实施有关CRM的项目。

3.运用数据仓库技术以实现其智能化的决策

支持功能管理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核心数据库,以集成业务信息库、经营管理信息库、外部信息库中的各类信息和数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形成统一性、标准化、时间跨度较长、相对稳定的海量数据存储,为各级用户提供跨地区、跨网点、跨业务和跨信息平台的综合信息产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复合型人才是指兼修金融业务和信息技术的人才。他们既能深入理解金融的本质,熟悉业务流程和资金流的循环走向,把握客户的需要和市场的变化,洞察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又具备信息系统设计经验,能详细描述信息流、数据流的变化,并能站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在沟通方面,复合型人才既能够用业务语言与业务人员有效沟通,了解真正的业务需求、系统所应达到的目标和当前系统存在的问题,也能够使用技术的语言向系统设计者准确描述业务的本质和流程,在整体上按照业务的需求来确定信息系统的构架。

5.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应做好标准化工作

在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特别是数据大集中过程中,标准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美国等发达国家一开始就注重建设系统化、标准化的网络系统。建立统一的认证和数字识别中心,制定了网络连接的统一接口标注,制定了统一的信息标准,实现了商业银行之间的互联互通。而日本的银行业之所以比较容易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信息标准化工作。日本大部分金融信息化标准都是由日本银行业协会制定,银行业协会是民间组织,对银行没有法律约束效力,但严酷的竞争是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不得不服从银行业协会指定的标准。同时,银行业协会也能够及时从银行业务的发展角度出发,按照协会成员的要求,及时制定标准,这种组织形式为日本银行业的标准化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运转环境。

6.充分利用外包资源,明确外包范围

按照现代管理学的观点,企业中可以将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大部分外包。通过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商业银行可以从外部获取先进的信息技术,稳定、成本低廉的信息技术服务和范围更广泛、质量更高的实时信息,从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主营业务中。当然,构成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技术是不能进行外包的,否则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潜在的威胁。J.P.摩根公司通过对美国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发展的研究,提出了M1-M2-M3层信息技术构架理论。M1是指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系统软件、工具软件、网络设施、和其它银行使用的专用机具;M2层主要由应用软件和人机接口组成;M3层的内容包括业务流程重组、策略规划、应用系统集成及管理和维护。在M2层的信息化建设上,美国商业银行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开始采取完全自主开发的方式,在支付巨额开发成本的同时,还要承担开发失败的风险,开发完成后发现各家银行基本雷同,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商业银行不仅共同投资建设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而且逐渐与IT公司合作开发软件或直接使用商品化的软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银行已基本放弃自己开发应用软件,而是把信息技术部分或者全部外包给银行之外的集成服务公司。据《外包时报》(OutsourcingTimes)报道,银行外包业务逐年增加,全球15大金融机构都在把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业务外包给服务商,如摩根银行同CSC公司、美国大通银行同FirstData公司、德意志银行与埃森哲等都开展了外包合作。2004年,美国68%的信用卡业务处理、10%的ATM处理均由外部服务公司承担。还有越来越广泛的离岸(Off-Shore)外包业务,例如英国、澳大利亚的银行与印度软件公司的长期外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