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经济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新形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
一、前言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在这个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都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比如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要能够对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1]。本文主要探讨在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前景和发展方向。
二、土木工程专业的解析
土木工程虽然是很古老的一个专业,但是仍然适用于当今的社会。在我国古代,土木工程的建筑材料都是石头和木材,而现今的土木工程建筑材料更多的是钢筋和混凝土,土木工程的得名也就是从此出而来。我们的祖先们能够利用朴素的木头和石头等简单的材料,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不朽的建筑,比如我国的故宫建筑群、长城和古希腊的各种神庙教堂等。这些不朽的著作就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典范代表。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随着前辈经验的积累,土木工程专业的理念已经焕然一新,现今已经有很多举世瞩目的作品。比如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宏伟的钢结构和游泳场馆水立方的薄膜结构等,都代表土木工程这个古老专业的现代化方向。
三、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如果没有土木工程,我们日常生活就不能够正常进行,可想而知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我们居住的房子,乘坐的地铁,城市轨道的交通,南水北调等重要项目都是与土木工程专业挂钩的,这些建筑设施的实施,都需要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来完成。
根据以往的就业情况研究结果来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就业的时候,80%的学生都会选择本专业进行工作,就业方向很好[3]。并且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就更加宽广,属于乐观型的就业专业[2]。总体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工程技术方向,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其中所涉及的行业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说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和科研院所等。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中国的城镇化、城市化发展速度非常快,需要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也就越来越多,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学生在未来几年里的就业形式非常乐观,这是不容置疑的。
四、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探讨
(一)新形势下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就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和书本以外的内容,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宽阔。通过老师对土木工程知识的提炼和改进,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补充和拓展更多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和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这个与经济直接挂钩的行业确实给毕业生就业做了很高的保障。如果国家经济不景气,就会影响大量工程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就会直接使我国的经济出现下滑。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使得我国很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乐观。但是依据我国现今的发展情形来看,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还是很好的。在这么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 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
这种应用形式大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直接的替代了传统的粉笔和黑板的教学工具。以往的教学当中,老师都是利用仅有的课本和教案,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这种口头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和老套,教学条件也有一定的限制,这种枯燥的讲解教学方式,严重的挫败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3]。虽然专业课老师也在努力的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但是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技术有限,并没有产生一定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中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老师进行的,学生只是出于被动接受式学习的地位,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感受,学生对土木工程学习就更没有了兴趣和激情,甚至会对其产生厌恶感。但是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这些不良的现象和状况也就大大的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也明显的提高了,有利于学生日后就业。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这个网络和信息技术发达的大背景下,多媒体教学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浓烈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老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呈现出大量的信息,基本上就取代了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给老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消化和记忆。通过多媒体教学,老师从传统的学习主体转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做学习的主人。老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增加了师生的互动,帮助学习思考问题,与学生一起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大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对策
1.转变学生自身的想法,打造科学就业观 。毕业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毕业以后才能更好的选择工作,能够理智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能够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工作岗位当中。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就业方向上浪费的时间与精力,能够让毕业生对自己日后的工作,有一个大的方向上的把握,以及宏观上的掌控。还有利于给毕业生提供自己发挥能力的一个空间。
2.增强学校教育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复合型社会人才。根据我国目前的大多土木工程院校的教育情况来看,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够满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因此,学校应该改变教学模式,给学生打造一款全新的教学环境,让毕业生能够学有所用,让教育能够教有所用,真正发挥出教育的意义。土木工程专业,可以说其就业前景是非常广阔的,那么,就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学校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学生也不要仅仅局限在学校原有的教育体制当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给学校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意见,加强自身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3.摆正自己的心态,培养良好品质 。毕业生最大的就业市场就是施工单位,虽然施工单位的h境很艰苦,要求技能高,使得很多毕业生不敢进行尝试。但是,只要在施工单位坚持下来,可以看出毕业前景非常广阔。因为在施工单位实习过后,能够加深毕业生对土木工程的理解,能够让毕业生熟练掌握各个工程的环节,让毕业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能够让毕业生将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应用在施工当中。毕业生一定要有好的心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够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有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提高,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而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前景广阔,依据我国现今的发展情形来看,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还是很好的。在这么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新形势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占得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叶凌翰.浅谈我国土木工程就业现状和可持续发展[J].商,2014(52):28-29.
[2]李思扬.浅谈土木工程就业前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6):71-72.
财政学是一个较为综合的专业,尤其在本科阶段,其学习内容涉及面广,所谓广泛涉猎,视野开阔。
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知识是财政学专业的基础内容,也是后期学习、研究财政和税收政策的必备利器。在这方面,我们会深入学习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入门课程,公共经济学、公债经济学等与政府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学习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审计学和税法等会计学的中级课程。这些知识是我们通向财政学知识海洋的指路明灯,不但让我们学会站在经济学的视角和维度看待这个世界,还让我们拥有解决财政学问题的武器,让我们在财政学的科研道路上披荆斩棘,手到擒来。
具备基本技能之后,面临的便是永无止境的专业知识学习了。对于这些知识,我的信条是――The more,the better。首先是税收政策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会学习国际税收、税收政策前沿等;其次是财政政策问题,如政府预算、公共经济学案例等。
初入大学的我,同现在大多数的高中生一样,觉得科研是一件难到无法触及,同时又遥远得不敢仰望的事情,总以一种初中生看高考的态度幻想着科研的模样。3年的大学生活却让我明白,科研不仅无处不在,还为我们提供了体现自身价值的大舞台,让我们熠熠生辉。
财政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财政理论与政策、税收理论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公共预算与财税管理以及公共财政计量分析等。一般从社会现象与国际、国内矛盾和问题切入,从政策制定和政府资金运用的角度展开研究,最终探究可以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和资金运用方式。例如,如何从政府的角度解决“黄牛党”倒卖火车票的问题,如何合理运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资金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等。
当然,由于财政学专业的专业课设置十分具有综合性,该专业的学生具备良好的经济学和财务管理的基础,因此,科研的方向并不限于政策问题,上市公司、民间借贷、国际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也都是财政学专业的学生乐于和擅长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工商管理;课程定位;发展前景
工商管理专业是经济类学科中管理学的一条重要分支,旨在培养具备基本专业素质,适应知识经济要求,面向国际、国内市场人才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而高级的工商管理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实践能力,还必须是学习的主动者与思想的践行者,科学的课程定位和专业的就业指导不可缺少。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定位
1.课程定位的目的
目前,我国多所院校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该专业的人数增多便无形加大了学校保证毕业生质量的难度,企业挑三拣四的情况也使得毕业生就业变得困难。在众多的地方院校还出现了大同小异的问题,比如人才培养目标的雷同化,课程定位的不明确性,教学内容的重复,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最根本的实践能力等诸多问题。众所周知,地方性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旨在于为当地中小企业培养既精通管理知识又能统一大局、管理公司的综合性管理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一味地沿袭过去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而不知创新,那么地方院校将丧失自己人才培养策略的优势和特色。所以,在深入研究当地院校工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课程定位是保持自身优势的明智之举。
2.科学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结合自身教育特点,抓住重点,贯彻落实改革计划,明确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可分为“基础层”“业务层”“职能层”和“战略层”四大层次。在“基础层”“业务层”和“职能层”可分别设置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投资项目评估等助于学生形成基本管理理论和价值观念的基本主干课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最高端即“战略层”设置“企业战略管理”这门主干核心课程,提高学生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能力,对企业实行战略管理。“战略层”着重培养学生学习、领导和创新的三大能力以及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三大职能,有助于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
1.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形势与过去的对比
过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加快,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对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小、要求却越来越高,自然,当地院校毕业的大多数毕业生被排斥。而企业由于发展的需要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敞开大门,特别是民营企业成了吸纳毕业生的主力军。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市场越来越重视营销人才从而使管理类专业主体逐渐向销售集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营销这个岗位,少之又少的管理类岗位只留给了工作经验多或是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而地方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是不容乐观。如今,经济的发展,使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并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不可否认,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较好。
2.工商管理专业目前的就业方向
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好就业形势,很多就业准备生不禁要问,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生的“早餐”在哪里呢?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主要可包括三大方向:一是各级政府、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二是国内外的大小型企业;三是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这三大方向也可分别归类为常规型工作岗位、实际型工作岗位和研究型工作岗位。不同类型的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专业素质的要求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各有不同,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毕业生应考虑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自身能力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当然,除此之外,在国内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甚至出国深造也都是不错的毕业打算。
3.工商管理专业可拓宽的就业方向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分支之一,并开设了其他分支专业如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主要课程体系,所以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谓是全能型经济人才。自然,工商管理专业可拓宽的就业方向不胜枚举。目前,各企业人力资源部仍然对高学历青睐有加,不免挑肥拣瘦。所以地方商校的毕业生亦可根据自身情况以及社会环境选择非管理类岗位或者自主创业,拓宽自己的就业范围,如会计出纳人员、市场营销策划人员、金融分析专家等,甚至广告策划类领域也能有所涉及。正是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使得该专业发展前景甚好。
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语言,是所有科学和技术知识的核心。该专业属于基础型专业,就业面较宽。由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联系紧密,以它为依托的相近专业比较多,因而接受数学专业的严格训练的优点是:报考该专业较之其他专业回旋余地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任何能够想到的技术方面的职业,重新择业改行相比其他专业出身的毕业生容易得多,有利于将来更好地发展。
选择数学专业,最好能有同步自学的计划。先打好数学专业的基础,再从其他方向寻求发展,会更容易突破就业局限。毫无疑问,自学课程最好是经济、金融、管理、计算机软件等专业的主干课程。
面对就业问题,数学能力仍然停留在各类毕业生的软实力上。若想本科毕业或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工作,就有必要培养一定的非数学的专业技能。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前景
一般来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为:数学或相关科研院所;在科技、管理、经济、金融、证券、软件、通信、IT等行业以及国防科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投资决策、风险管理、软件开发、信息安全等研究及应用工作。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属于基础专业,无论是进行科研数据分析、软件开发、三维动画制作,还是从事金融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化工制药、通信工程、建筑设计等行业工作,都离不开数学专业知识。可见,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从事技术专业工作的基础。
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和普及,数学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数学专业知识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据有关专家分析论证,我国未来人才就业的特点如下:
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形成的就业专业化和职业化(一辈子从事一种固定职业);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激烈和社会需求变化带来的改行跳槽与职业再选择。而职业的变换只有以某种基础专业知识作为依托,才能有效地进行转换。有关专家对IT行业230名成功人士抽样调查表明,以数学专业或其相关专业为依托实现职业再选择的人数占87%。
随着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和教师聘任制的全面推行,普通中学师资的来源正在打破行业地域界线。拓宽师资渠道,面向社会招聘教师,已成为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这无疑为报考综合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教育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和现代化,对数学教师的要求不仅表现在数量上的增加,同时也表现在质量上的提升。
综合院校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资源优势。报考综合院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不仅有利于未来就业,也有利于个人将来的发展。
统计学专业前景分析
统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大致为:相关专业的相关科研院所;从事经济、金融、保险、生物技术、医药卫生、环境与工程、高校等单位的科研、管理、教学等工作。
考取相关的统计会计类证书也可以为统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助一臂之力。各类证书包括以下几种:
1. 国际注册统计师
国际注册统计师分为一般统计专业和经济统计专业两类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和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出现国际注册统计师的初衷。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应用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2. 国内的会计证书
目前国内的会计证书考试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第二级是会计职称证书考试;第三级是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考试。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根据国家规定,在我国所有欲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考试科目包括: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报考人员要符合《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自主报名参加考试的方式。依据财政部的规定,凡在2年内参加4门考试成绩合格者,考试结束3个月后可领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单科合格成绩可保留1年。必须提醒的是,考试人员必须到财政部指定的报名地点报名。
(2)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职称考试):考试分为初级资格考试(获取助理会计师证)和中级资格考试(获取中级会计师证)。
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从事会计职业2年的人,可申请初级资格考试。初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考生必须一次性通过2个科目,才可以取得助理会计师证书。
(3)注册会计师考试(CPA):但凡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已取得会计或者相关专业(指审计、统计、经济)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中国公民都有资格报考。考试科目包括审计、税法、会计、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共5科。依据相关规定,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包括学校及科研单位中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者),可以申请免试1门专长科目。考试实行滚动式,从第1门单科合格成绩取得之年限算起,5年内必须通过所有科目,才可获得申请注册会计师资格。考生一次可报考5科,也可报考部分科目。同时,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港澳台地区居民及外籍公民专门安排。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前景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课程设置的要求与专业性质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产业结构正从传统产业结构向以工业为主的现代产业结构转变。调查表明(表1):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快速下降,但就业比重仍远高于产值比重,说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任重道远,仍然需要从农业中转移出大量的从业人员。而二、三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就业机会多,非农专业比较受青睐[3]。事实也是如此,安徽农业大学2006—2010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中,有12.72%从事金融会计;14.51%选择考研或出国;13.39%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行列或事业单位;公司行政管理或销售是普遍选择,占总人数近40%,其余近20%学生自己创业或等待就业(表2)。为适应这种社会经济变化,各高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强化了这些热门专业的课程设置,经济、贸易、金融、市场营销、财会等课程约占授课课时的2/3以上,原有的农经课程中比较重要的畜牧、林业、渔业课程都取消。课程设置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农经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城市中二、三产业就业,但由于以就业为培养目标,各个非农课程之间缺乏明显的关系,而且非农课程开设过多,受学时限制,很难深入全面地讲授,学生专业目标不明确,课程学习缺乏兴趣。这些问题都困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继续发展。可见,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城市二、三产业发展,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加大,然而离农、非农课程增设又冲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农业性质,新的课程设置还没有建立起来,导致农经就业方向偏离农业领域。
(二)现代农业发展对课程设置要求与传统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不断完善,土地规模经营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土地规模经营推动我国农业经营方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即现代工业产品如机械、化肥、燃料、电力大量投入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利用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服务业理念进行经营管理,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几乎可以做到没有体力的投入,但智力的投入因素大大增加,农业生产者不仅仅要懂得生产、还要懂得生产各个环节与社会服务之间的有机结合,更要懂得融资与经营,甚至为了规避市场风险还需要懂得期货等现代经济理论。因此,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科内涵也在发生质的变化,非农、离农课程日益增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现象普遍,这既是知识更新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由于我国现代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我国现代农业模式在实践中没有明确定位,各高校农经学院对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非农理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也不清楚,导致农经课程体系改革中所设置的非农、离农专业与实际农业生产脱节,既不为学生理解也不受用人单位欢迎。
(三)综合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
按照当前各高校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界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是具有系统的经济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各类涉农(林)企业、各级政府部门、教育科研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金融、财会、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针对该目标,当前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两大问题:首先,在农经专业课程设置中,体现复合型特点的课程基本都有设置,但体现应用型特点的课程设置仅有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而且大多安排在第七和第八学期,由于三、四年级是学生考研、参加国考和省考的黄金时间,为节约时间备考,专业性、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不得不草草结束,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也无法保质保量完成,导致农林经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无法通过实践环节实现。其次,由于把农经人才的就业岗位定义在各类涉农(林)企业、各级政府部门、教育科研单位,导致开设过多的非农、离农课程。很明显,农经专业的毕业生未来并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这种界定虽然迎合了大多数毕业生“跳农门”的想法,但同时也导致大多数毕业生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甚至涉农行业的意识。
二、农林经济管理课程体系建设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知,要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以及现代农业的需求,增加非农课程设置必不可少,然而过分重视非农、离农课程开设,而不注重与农经发展实际需求的关系又会导致学生对专业倍感茫然,专业兴趣渐渐失去。要培养综合性人才,就要多开新课,这无形就分散了涉农课程的学习精力,而且减少了实用性人才培养时间。要化解以上矛盾必须从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入手,以培养实用性、综合性人才为目标对农林经济管理课程进行重大改革。
(一)增设农林牧渔课程,增强农经专业“农学”性质的认识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而设置过多的非农、离农课程反而模糊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本质特征。以至于作为一级学科的农林经济管理在我国是设置在管理学门类下的[4]。而在农业十分发达的美国,农业经济管理则是置于农学与农业经营学科群之下,并未脱离农业本身[5]。为此农林经济管理的课程设置,除通识教育外,首先要正本清源,恢复农经专业“农业”的本质,增设农林牧渔业课程,但教授重点不是种养殖具体方法,而是农林牧渔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于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需求是什么?现代农业不再是体力劳动,而是一种智力劳动,是充分应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服务理论,在农业生产的播肥、犁地、旋耕、播种、灌溉、除草、打药、收割等各个环节都能实现流水线作业的现代工厂式生产方式。可见,学生必须了解农林牧渔业基本特性,至少掌握1-3种自己感兴趣的农业生产特性,以此了解非农资源何时何地如何有效地和农业资源结合,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这就需要增设农林牧渔课程,加强学生对农学课程的认识。
(二)按照现代农业的逻辑关系设置非农课程,增强对现代农业的认识
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地方不仅仅是引入现代技术、管理和服务,提高生产效率,还在于现代农业还通过对农产品的仓储、加工、营销等手段提高农产品的效益。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首先要体现现代种养殖业对现代管理和服务理论的需求的课程[6],如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及时开设农业经济学、畜牧业经济学、渔业经济学、现代农业管理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业政策学等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其次按照农产品的种养殖业、农产品流通、加工、销售、营销、与对外贸易等顺序进行课程安排,让学生充分认识现代农业不是单纯的第一产业,而是横跨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学习。并通过重点掌握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的生物特性、生产技术,逐步延伸产业链学习,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链的认识。
(三)增加农经专业实习,加强学生对农经问题的认识
农经专业实习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调查和写报告,而要深入农村重点了解农村情况,了解农村所需,只有全面认识现代农业全过程、现代农村基本情况,才能够从中认识到农林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建立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兴趣,进而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做好思想准备。首先,通过增加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习学时增强学生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专业实习可以分3次进行,每学年安排一次。第一次实习为专业认知实习,依托专业基础课在第二学期结束时进行。第二次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现代农业是依赖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理念而建立的工厂式农业,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即是农活也未必干得好。第三次为各学年分别进行专业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通过这些专业实习,学生直观感受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究竟是做什么的,自己的未来能够干什么。其次,布置任务,带着问题去实习。在实习中遇到的难题会比较多,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会增加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促使学生在今后的课程学习中更加用心,正所谓带着问题学习,效率应该更高。当学生全面了解现代农业的所有环节后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选修课程分解为非农课程和涉农专业核心课程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学院专业设置也趋向稳定发展。但从近年来招生专业变化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从学院专业演变过程来看,在保持传统专业的基础上,一些新专业的开设市场需求调研不足,对专业市场需求反映迟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导致部分专业报到率和就业率低。第二,部分专业或专业方向变动频繁。从对近年专业增减情况的统计数据来看,学院的部分专业或专业方向开设缺乏连续性,尤其专业方向的设置随意性较大。例如,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在2011年招生,在2012年和2013年停招,但又在2014年招生;2013年专业设置22个,专业方向55个,但在2014年专业设置中取消了7个专业方向,造成学院教学资源浪费。
二、艺术设计类专业设置与优化的建议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设置与优化要以学生为本
首先,市场需求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前提和基础,家长和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学生个人需要得到满足,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办学宗旨才能得以落实。其次,高职教育作为终生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上应贯彻终生学习理论,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根据社会需要和学院特点,开设满足学生终生学习需求的专业和课程。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教育必须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学院性质和学生的智力特点及学习风格,决定了在专业设置时要考虑生源能力和个性等方面与一般高职院校学生的不同。
(二)对接区域产业发展,调整专业布局结构
近年来,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定位,急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为学院建设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学院在专业设置与优化上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类院校的整体优势和学院传统工艺美术特色优势,在继续保留传统优势专业之外,紧密跟踪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要关停、并转部分与产业需求脱节的专业,适时开设新专业,树立品牌专业,打造特色专业。
(三)建立专业调整优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修读第二专业 英语专业学生 就业情况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在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因为英语是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使用(周瑾,2010:125)。此外,英语的使用领域广泛,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是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
如今,许多高校都设置了英语课程或英语专业,因为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是适应社会主义事成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和前提,也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基础(戴炜栋,1999:18)。然而,英语课程在各个高校的普及却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造成了影响。据统计,2010年英语专业学生本科毕业当年就业率为89%,在全国本科高校就业率排名倒数第四(宋楠楠等,2010:88―89)。不少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拥有所学专业扎实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在英语的运用方面毫不逊色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学生选择了修读第二专业,以增强就业优势。修读第二专业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到底有没有作用呢?我就此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与分析。
二、调查过程
我将英语专业学生分成未修读、正在修读或打算修读及已经完成修读第二专业这三大类进行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
调查问卷以封闭式提问作引导,并针对三类学生分别设置开放式提问。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是否修读第二专业、所修读的第二专业是什么、修读该第二专业的原因、对第二专业修读利弊的看法等。共有来自浙江省不同高校的150位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其中男生占26%,女生占74%)参加此次问卷调查,收回有效卷115份。
三、调查数据分析
1.未修读第二专业学生的数据分析
调查显示,有45.2%的英语专业学生未修读或未打算修读第二专业。其中,大约有6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没有多余的精力完成第二专业的修读,如果选择修读将会得不偿失。
对于以上未打算修读或未修读第二专业的英语专业学生,我又就其对第二专业的看法作了调查。结果表明,他们绝大部分认为第二专业的学习能拓宽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面,能使英语更好地发挥工具作用,从而增强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虽然未打算修读或未修读,但对第二专业对就业的积极作用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2.修读第二专业学生的数据分析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打算修读或正在修读第二专业的英语专业学生占38.8%(其中6.5%打算修读第二专业,32.3%正在修读第二专业)。这些学生主要选择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会计等专业作为第二专业。原因何在?我分析后认为,目前各个高校的英语专业主要分为三个方向:师范类、翻译类、经贸类,根据不同学校的特色,会就其中两个方向将学生进行分流,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英语的方向。随着英语和国际贸易的关系日益紧密,该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英语专业学生选择专业方向起到了间接的影响作用。历年来,选择经贸英语方向的学生数量要远远超过其他两类,而这类学生往往又是修读第二专业队伍中的“主力军”。我结合访谈后的结果,将这一部分学生又细分成三类。第一类学生出于对知识的需求而选择第二专业。他们希望通过第二专业的修读,能够更透彻而全面地了解对外贸易等领域中的重点知识。对于第二类学生来说,兴趣是其选择第二专业的内在驱动力量。经过大学的专业英语训练后,他们深深地感到学习英语并非自己的兴趣所在,而客观原因又无法满足他们转专业的心愿,第二专业在此时就起到了很好的替代效应。第三类学生选择第二专业的原因就显得最为实际,他们的理由是现实的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我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类学生中经常会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原因主要在于内在动力不足。另外,在第二专业的修读队伍中,也存在一小部分选择翻译方向的英语专业学生。就其所学英语的特点来说,翻译更注重英语本身的功底,同时需要学生对于文化、政治、经济等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了解。对于他们来说,第二专业所起到的作用通常没有经贸英语类学生那么显著,但是对于拓宽他们今后的就业面也或多或少起到了作用。
另外,调查中还有16.1%的学生已经完成了第二专业的修读,进入了找工作或已经参加工作的阶段。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对他们作了详细调查,得知第二专业在毕业生择业就业时,更多的时候是起到了“通行证”的作用。我们知道,在目前的招聘过程中,许多单位、岗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是有所限定的。英语专业的学生若没有相关的学习和专业背景,往往很难通过第一轮的简历筛选。第二专业在此时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如同敲门砖一般,帮助英语专业学生争取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当然,在问卷调查中,我还发现有20%的学生认为第二专业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这主要在于一些主观原因,比如有的学生在择业时、就业时更加倾向于与英语紧密相关的工作,此时第二专业对他们的帮助就微乎其微了。
3.企业的反馈意见
不少学生、家长都曾质疑过第二专业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因此我对企业单位就这一方面也做了相关的调查。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毕业生人数也随之逐年攀升,大学生已经从以前的“整体稀缺”变为“结构性稀缺”(闫冬冬,2011:161―162)。因此,企业越来越青睐于复合型人才,英语则是其中重要的基本条件。日前,我在某高校招聘平台上看到这样一则招聘信息:浦发银行慈溪分行招聘银行业务员一名,金融、财会类双专业学生优先。这对于修读了第二专业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事实证明,修读第二专业不仅得到企业单位的认可,而且受到一定程度的欢迎。
四、调查结论
经过一系列调查分析,我认为,修读第二专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加以分析。对于以兴趣作为修读第二专业的内驱力的学生来说,在完成第二专业的修读之后,他们的专业知识很有可能能与第一专业的学生相媲美,此时加上英语能力的润色,他们在职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就往往会强于竞争对手。因此,我们应鼓励和支持这类学生选择修读第二专业。对于从现实意义考虑修读第二专业的学生,我认为很难权衡其利弊,关键在于学生能否一如既往地坚持完成修读。这类学生如果能克服惰性与外界环境的诱惑,完成要求学分的修读,那么第二专业在其就业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入场券”的作用,即帮助学生获得参加笔试或者面试的机会。
五、结语
我想提醒各位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面临是否修读第二专业时,应该从自身的需求来考虑,而不是盲目地从众或者只是考虑现实问题。现实的考虑只能作为一个结果因素来看,而不是原因因素,因为学习是一个持久而辛苦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内在力量驱使下的选择才能凸显第二专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关于深化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1999,(4):18.
[2]宋楠楠等.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意向与实际就业走向的社会调查[J].考试周刊,2010,(50):88-89.
[3]闫冬冬.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3):161-162.
关键词: 信系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交叉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56-01
0 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它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知识,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手段,深入研究并解决各类社会系统中的信息管理问题[1]。其重点是掌握分析设计方法及实现技术,利用计算机来搜集管理信息、挖掘分析信息,因此他与计算机专业有所不同。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既懂经济管理知识,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层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2,3]。
从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之后,其它各财经院校,理工院校相继创办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1998年教育部调整学科专业目录,把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图书情报检索、信息学及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管理门类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2]。虽然我国建立“信管专业”已经很长时间,但是还有部分老师和学生对这个专业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尤其是新申请到此专业的大学。咸阳师范学院于2007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置“信管专业”,隶属于信息工程学院,2007年秋季开始招生,2011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学生为43人。
1 信管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我院2011届信管专业已毕业学生43人,其中3人考取研究生(1名计算机方向,2名管理学方向),其余分别就业于软件外包、教育业、保险行业、电子行业、贸易行业等,还有8人没有签订就业协议。从就业的情况来看,信管专业学生就业面比较广,就业区域较广泛。但就业单位多是一些小型的信息科技公司,从事计算机方面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其他人士对信管专业的认识不够,工作岗位需要信息管理专业,但招聘却明确注明需要计算机专业,造成许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对信管专业的认识不够,学生不明确专业方向和目标,代课教师不能分清楚信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相同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从而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相脱节。
在对该校信管专业的大三本科生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不是很明确,对课程的设置不满意,对学习的重点也不明确,导致学生专业定位不明确,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2 信管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与思考
2.1 重视引导新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对于新入学的信管专业学生,要不断地引导他们明确专业方向,定期聘请企业人士为他们做报告,让学生知道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学生应该随时具有就业意识,及早制定方向,规划大学生活。
2.2 采用“本科导师制” 信息工程学院于2011年初步推出“本科导师制”,也称为“生活导师”,就是希望4-5名学生能够经常和教师就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交流,减少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陌生感和迷茫性。让每个学生在与导师的交流指导下,不走弯路,少走弯路。我院2011级信管专业学生共有45人,我所带学生有6人,在初次与学生见面交谈后,感觉学生对此专业了解不够,就业意识淡薄。
2.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无论教师教授什么课程,都必须让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学习。例如,在教授信管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管理运筹学》的过程中,起初学生只一味地纠缠于公式的推导和运算结果的演算上,而无暇顾及其中的方法和思想,更谈不上掌握和理解。因此学生把这门课程当做数学课程来学。随后,我改变教学方法,重新订购了教材,主要侧重与讲解运筹学中的方法和思想,至于求解结果只需要使用Excel工具中的规划求解即可,对于信管09级的学生来说,此门课程学习比较轻松,而且也认识到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领域,以及对就业的影响。
3 建设具有特色信管专业的措施
3.1 重实践,重应用 ①加大实践环节,减少理论授课;②实践教学独立设课;③建立实践模拟企业环境,建立实习基地;④加强课程设计,课程实验的比重;⑤毕业设计选题采用世纪工程背景的课题;⑥组织不同形式的校企学术交流活动;
3.2 培养一技之长,采用分支模式 ①一技之长纳入人才培养模式,可按不同标准培养不同的人才;②分支模式融入一技之长,在“专业”中划“专业”,学生自主选择主攻方向。
3.3 设置6+X专业课程方案 ①6为教育部明确规定必开课程,X为学院自开课程;②课程机动灵活,可随时加入专业特色的最新内容。
3.4 导师制的学习培养方式 ①学生入学起,教师指导并带领学生10-15名;②建立学生兴趣小组,可选择不同的方向;③师生形成团队与企事业单位合作。
3.5 工程教育,产学研结合 ①构建与工程教育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②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
3.6 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①针对不同人才需求,结合企业发展方向,确定人才培养模式;②ERP专业方向,电子商务专业方向和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多元化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教高[1998]8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