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采购管理制度

乡镇采购管理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乡镇采购管理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乡镇采购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信息平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88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医疗设备逐渐开始在患者治疗中投入使用,对患者的疾病治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医院的特殊行业性,其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当前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本文对当前我国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 当前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医疗设备的更新滞后或重复购买

在当前的医疗设备管理中,大多数的医院都存在两种观念,一种观点是对设备进行重新购买,能提高自身的医疗设备水平;另一种观点则是对原有的医疗设备进行技术维修,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一些乡镇基层医院中,因为这些医疗机构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方面,由于设备本身存在问题,且大多数的医疗设备较为落后,导致患者在进行就医时无法接收到最佳的医疗服务,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而医疗设备更新则主要出现在一些大型的医院,这些医院在资金充足的基础上为了提高自身的医疗设备水平,往往会对医疗设备进行更新,导致大量的医疗设备堆积,浪费了医院的大量发展资金。

1.2 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当前的医疗设备管理中,大部分的医院都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问题持续发生,对医院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不健全的管理制度导致医疗设备事故频繁发生,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此外,医疗设备损坏后,相关负责人互相推诿责任,导致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行。例如:某个医院的氧气站突然发生爆炸,经查询是由于其中一台制氧机的减压阀出现了问题。通过这一案例可以说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相关负责人员对自身的工作不负责任,进而导致医院出现了严重的事故,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1.3 医疗设备的质量问题

案例:在某一所医院中,其急症室需要购进一台除颤仪,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和选择,最终在两家企业中进行抉择,其中一家公司的医疗设备具有非常好的口碑,且该院已购进了大量的该公司产品,运行过程中都没有出现过问题。但该公司的产品价格超出了医院的预算,而第二家公司的产品价格则低于预算。到底该选择哪一家公司的产品呢?笔者认为在进行设备的选择时,特别是对于除颤仪这种为病人提供急救的医疗设备,设备的质量和使用熟练度是非常重要的。在购进了没有应用过的医疗设备,且是对病人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大影响的设备时,若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将会对医院和病人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对于医院的预算,其仅仅是购进设备时的一个参考数据,具体的设备购进最需要考虑的应该是设备的质量。

2 医疗设备管理建议

2.1 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的质量与病人的生命健康具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在采购医疗设备时需要加强对采购过程的控制和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能使相关部门在采购设备时有一个明确的采购依据,通过规范性的采购管理防止采购过程中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此外,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需要让医院的设备使用部门和医疗管理委员会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等涉及的全部人员对设备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由采购部门对设备公司进行说明,并在合同中明确地指出,防止后期使用过程中设备出现问题无法解决。

2.2 建立信息平台

对于上述所说的医疗设备问题尽管是个别医院存在的,但这些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我国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漏洞,这些对医院的服务水平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医院可以通过建立一个信息平台来避免这些问题,在信息平台中将医疗设备的各项信息,加上购置时间和使用时间等进行全面详细地记录,并在日常的使用中对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记录。通过这种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对医疗设备进行全方面的信息管理,此外,还能实现对医疗设备的全程监控和管理。这种信息平台的管理模式还能为医疗设备的维修等提供准确的数据,防止设备出现事故。

2.3 加强维护

医疗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必然产生一些磨损,对设备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医院需要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全面维护和检查,出现问题后及时对其进行解决。此外,维修工程师还需要对设备的各项参数和性能等信息有一个全面了解,并对设备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全面调查,出现问题后能迅速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时排除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结 语

医疗设备的管理问题限制医院服务水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中,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流程制度,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戴.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案例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0(4).

乡镇采购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采购;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供应链的全球化发展以及材料和技术的快速革新,建筑材料采购既影响房产公司的建筑成本,新材料的使用也必然影响其在行业长期竞争的地位。对于大多数房产公司来说,建筑材料采购是推动企业发展运作的基本动力之一,多少房产公司的发展路径都基本相似,即从外部购买建筑材料、物品及服务来支持自己企业的运营,因此,建筑材料采购也就成为供应链上影响企业短期收益和长期生存的关键环节。如何进行有效的建筑材料采购与管理工作,是每个房产公司管理人员亟需探讨的问题。

1. 建筑材料采购原则

笔者基于长期建筑材料采购工作经历,摸索总结出在采购运营中为达到理想效果而需要遵循的原则:即“价”、“质”、“时”、“量”、“地”等五项基本要素。

(1)适价:采购工作中备受关注的焦点就是价格,获得一个合适的价格是建筑材料采购中的关键,但是不能简单的认为价格越低越好。

(2)适质:因质量不达标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建筑材料采购项目比比皆是,例如今年3.15曝光深圳大量使用海砂作为建筑用砂,给深圳的建筑行业蒙上了阴影。一个不重视品质的企业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根本无法立足,所以在日常采购作业中一定要严格把控建筑材料质量关。

(3)适时:适时原则是房产公司不好把握的一个管理环节,有些房产公司提前将原材料采购回来放在仓库里,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同时也会造成库存压力。另一方面,物料供给不及时又会导致企业已定好的楼盘计划出现延迟,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4)适量:供应商为了大批量材料交易,会出台一些相应的折扣和优惠政策。但是对于房产公司而言,一次性大批量的采购,必将给企业造成采购资金的压力。事实上,数量太少也存在“停工等料”的风险。所以,确定合理的采购数量尤为关键。需要提醒的是,在此阶段应注意两点:一是监督供应商准时交货;二是强调供应商按订单数量交货。

(5)适地:近距离不仅使得沟通更为方便,处理事务更快捷,亦可降低采购物流成本。简单来说就是,选择材料运输畅通方便的材料生产单位。生产建设企业尤其施工企业所需用材料,数量大、地区分散,必须使用足够的运输工具,才能按时运输到现场。如果运输力量不足,即使有了资源,也无法及时运出,为了将所需的材料及时、安全地运输到使用现场,必须选择运输力量充足、地理和运输条件良好的地区和单位的材料,以保证材料采购和供应任务完成。

总而言之,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实现最佳的材料采购。

2. 建筑材料采购质量管理

质量不良造成的损失是非常惊人的。一旦出现建筑质量问题,采购方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和成本去解决和补救。实践证明,如果在建筑材料采购活动的执行前就解决质量问题,即将采购质量管理工作做到位,房产公司在成本及承担风险上就会得到有效控制。控制和提高建筑材料采购质量问题的关键是做好预防工作。对一些潜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科学的防范,可有效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实践证明,从房产公司内部严抓质量管理,才能让企业在建筑材料采购质量的控制上更高一筹。一般而言,这种从企业内部严抓的管理主要体现在采购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上。只有严于律己才能在选择供应商方面做出更为科学的评估方案。

2.1 建立健全建筑材料采购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建筑材料采购质量管理制度(表1)可以使采购质量管理条理化、规范化。其最终目的是避免职责不清、互相推诿。

表1 建立健全建筑材料采购质量管理制度

加强建筑材料进货检验 检验建筑材料进货的质量。其主要工作包括:

(1)进货的验收、隔离、标识;

(2)确定进货检验或试验的方法以及判断依据;

(3)规定检验员、试验员的技能标准;

(4)明确进货检验所使用的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和设备维护及使用的要求。

做好材料采购质量记录 做好建筑材料采购质量有关记录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1)做好接收产品的相关记录:

验收记录;进货检验与试验报告;合格或者小合格反馈单;

(2)做好可追溯性的相关质量记录:

发货记录;检验报告;使用记录。

采购质量的检查 (1)检查是否与供应商建立采购质量控制的相关程序;

(2)审查供应商的资格和供货能力,并对其质量体系进行审核;

(3)评估供应商供货能力和持续供货能力,并建立完善的供应商档案管理体。

制作采购文件 (1)验证所要采购的建筑材料及其供应商,并保存相应记录凭证及验证合同;

(2)严格审核采购物料的适用性

达成采购协议 质量保证协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供应商的质量体系是否达标

(2)建筑材料的检验、试验数据以及过程控制记录是否符合规定

(3)供应商全检或批次抽样检验的记录是否符合标准

(4)企业有权对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进行评估

达成采购物料验证方法的协议 采购物料验证方法协议主要是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的验证方法作出明确规定,以防止由于验证方法的不一致所产生的对产品质量评价的争议。通常验证方法协议的内容有:

(1)检验或试验依据的规程(规范)协议

(2)双方使用的设备工具和T作条件、判断依据的协议

(3)双办交换检验数据和试验数据方面的协议

(4)双方互相检查、检验或试验方法、设备、条件和人员技能方面的要求等协议

2.2 建立健全建筑材料采购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采购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是专项质量管理体系之一。建立采购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是提高采购质量最科学有效的策略之一。把好材料采购质量关,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入生产环节、施工现场,要随时深入生产厂、市场,以督促生产厂提高产品质量和择优采购,采购人员必须熟悉所采购的材料质量标准,并做好验收鉴定工作,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物资绝不采购。

3. 建筑材料采购成本管理

据统计,建筑材料采购成本每降低1%,房产公司的利润将增加5%~10%。一旦采购环节出现懈怠,房产企业必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企业探索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的工作势在必行。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是房产公司经营中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恰当地掌控建筑材料采购成本的降低过程,以及科学而合理地应对采购成本降低进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这些都是房产公司在强调采购成本降低时需要关注的工作。

(1)化零为整

房产公司内部各部门应统一时间做好物料需求计划,将共同需要的物品采用集中采购方式,可以取得规模效益和大批采购的优惠,提高与供应商谈判时的分量。避免各自为政,独立采购。

(2)建立采购成本分析制度

通过分析采购物品的成本,可以了解物品的生产成本构成,有利于在供应商谈判中占据主动地位,有利于制定合理的采购价格。另外,通过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降低采购物品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3)建立多种采购形式降低采购成本

为了能够按合适的价格取得所需材料,房产公司要经过多渠道询价、比价、自行估价、议价等到步骤发现合适的价格。并通过招标采购、询价采购、比价采购、议价采购等等形式,最终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4)建立供应商选择制度

房产公司应先挑选若干产品价格低、质量较好、交货及时、信用程度较高的厂家。然后,根据各项指标选择一个最优的厂家作为本企业产品的供应商。房产公司一经确定供应商的选择办法,就以选择办法为蓝本,最终确定供应商的选择制度。从制度的高度,约束供应商的选择方案;以达到提高采购物品的质量、节约质量检验费用、减少废品损失、降低采购价格、节省大量的采购费用的目的。

采购是房产公司经营的源头,控制好采购成本才能够为企业取得成本优势打下基础。否则,随后的生产过程可能因为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遭受损失。

结束语

总之,对建筑材料采购有效管理的效果贯穿于房地产企业运行的全过程,其控制成效也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品质,关系到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相关管理人员要在不断借鉴国内建筑材料采购有效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材料采购管理现状,勇于探索、创新成功的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我国的房地产行业。

【参考文献】

[1]江雪梅. 建筑材料采购成本管理方法研究[J]. 中国市场,2008,(45):71-72.

[2]田青,郑雪. 建筑供应链下的施工材料采购管理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8,(07):114-116.

[3]刘建斌. 建筑材料集中采购管理模式研究与实现[J]. 施工技术,2005,(02):40-41.

[4]张惠新. 建筑工程建设主要材料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8):124-125.

乡镇采购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学生营养餐自查报告篇【一】

为确保我校的一颗鸡蛋和一两肉营养餐工程能够安全、平稳实施,我校根据潞教字【20XX】43号文件精神,对我校实施一颗鸡蛋和一两肉营养餐工程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认真制定了实施方案,完善了营养餐工程管理机制

1、20XX年月日,我校认真制定了一颗鸡蛋营养餐工程实施方案,年月日,我校制订了一两肉营养餐工程实施方案,学校成立了后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营养餐工程实施管理,负责每天的营养餐食品安全的监督与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落实了学生营养餐工程食品分发人员、库房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职责,把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责任分解落实到人。

2、建立了营养餐财务管理制度、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原料采购管理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制度、餐厅卫生管理制度、烹调加工管理制度、食品留样监测制度、食堂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厨房卫生管理制度、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制度、食堂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食堂粗加工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品供应制度、师生用餐制度、学校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学校防投毒措施、食堂就餐人员须知、食堂卫生基本要求和《工程责任追究制度》等管理制度,健全了营养餐采购、留样台账,规范了营养餐采购、操作、加工、分发食用流程。

3、每周对营养餐工程的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食品卫生监管情况和学生的领取使用情况开展自查,并对存在的问题做到了及时整改。

二、加强了营养餐工程的过程管理

1、自3月1日起,我校寄宿制学生的营养早餐实施学校食堂供餐,每天早上一个学生一颗鸡蛋,学生在领取时,在鸡蛋领取表上签字。自月日起,每个学生每天中午一两肉。

2、学校明确了专人保管和验收人员,对每天采购的食品进行验收登记后由保管人员保管,发现异常食品拒绝接收,落实了食品出入库记录和索证制度。

3、食品管理人员每天对食品留样保存48小时,留样食品至少为100克。

三、加强营养餐工程经费管理

学校严格执行营养餐工程经费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独立核算,上学期共有寄宿生64人,上级拨款3674元,支出2923.16元;本学期共有寄宿生61人,还未结算。

四、切实加强台帐管理

我校建立了营养餐管理档案,包括上级文件、营养餐工程实施方案、采购登记和凭证等资料。

五、存在问题:

1、食品留样还放在冰箱中,没有专门的留样柜。

2、鸡蛋储存没有专门的冰柜。只有在常温下保存。

学生营养餐自查报告篇【二】

自20**年4月5日开始,我校在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的意见》文件精神,根据刘延东国务委员讲话精神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实行营养改善计划,现将一年多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东秀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寄宿制中心学校,坐落于五寨县城西北东秀庄村旁,占地13200㎡,建筑面积2550㎡。七、八十年代办有小学、初中、高中,鼎盛时学生逾千人,从这里走出了郭丕斌、林步森、杨永斌、张生明、刘步荣、杨建平等许多优秀人才,可以说她是西梁文化中心。自本世纪以来由于国家城镇化建设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农村教学资源滞后,以致大量学生涌入市、县,学校人数急剧下降。近几年,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国家整合教育资源,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大力扶持农村办学,先后采取了办乡镇中心校、实施农远工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校安工程、扩大内需工程、校校通工程、设置教师特设岗位和营养改善计划等有力有效措施。乘此东风,东秀庄学校转换办学思想,积极改革,在历任校长的不懈努力下稳定成现有规模:小学教学班6个,学生67人,初中教学班4个,学生103人,共170人,其中寄宿生157人。学校有专任教师36人,有本科学历的11人,专科25人,学历达标率100%。有市教改能手2人,县模范教师15人。有特岗教师7人,20xx年新聘上岗教师9人,他们的加入让学校生机盎然,活力无限。

东秀庄学校在近四年的办学历程中取得了一点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受到过几次表彰,引起了社会关注,2010年被评为山区办学先进单位,2011年获综合评估山区类第二名,20xx年荣获初中办学水平提升先进单位,逐步呈现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一是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校园内文化氛围浓郁,教研氛围浓厚。二是管理上注重流程化系统化,教学上实行三查四考一表彰,德育上实行日查周评月总结,教研上严格规范三块五步教学流程操作的同时,积极学习五寨县第三小学引进的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二、多举措落实营养改善计划

1. 以制度为保障,落实上级文件精神

我校营养改善计划实行校长负责制,在实行计划之前即根据《五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东秀庄联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试行)》,同时制定了《东秀庄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并结合学校的食堂管理完善了卫生制度、食品留样制度、食品采购验收制度、食品采购索证制度和餐具消毒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为计划的实施做了充分的制度准备。20xx年4月5日实施计划之后,在县督导室和教育局营养办的监督、领导下,将制度上墙,并成立监督小组接受家长、教师、学生的监督。今年又成立了营养膳食委员会,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营养地调配学生饮食。

2. 严格管理,确保3元钱全部吃到学生嘴里

每学期一开学,后勤主任与会计即制定营养改善计划食谱(附件一),食谱以十天为一个周期详细明确地计划出住宿生和走读生每天3元钱的营养调配方案,此后一周严格按本方案采购食品,十天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调控资金的分配。每次采购,采购员必须向供货商索要票据,票据由校长审批后记入营养餐专帐;所采购食品由营养餐检验员检验,检验合格后两人在《入库单》上签字入库。食品原料出库时由事务点清数量,查验质量后交给食品加工员,监督员在旁监督认为无误无质量问题在《学生膳食逐日登记表》上签字。食品加工员还必须把好最后一关,加工过程中发现食品原料有问题(如鸡蛋开裂,牛奶破损等)及时反应及时处理。学生每天享受营养餐情况都记录在了《营养餐就餐签字表》上,班主任和学生代表监督3元钱最终是否吃到学生嘴里。以上形成的档案由检验员专门负责管理。

3. 严格把关,确保学生吃出健康

在教育局营养办的统一领导下,我校营养餐以水果、肉、蛋、奶为主,牛奶由蒙牛集团五寨县商尹巧花配送,鸡蛋由杨可庄养鸡厂配送,猪肉由五寨县远东公司配送,水果由五寨县鑫海源副食水果门市配送,其中蒙牛商和远东公司是营养餐中标单位,杨可庄鸡厂、水果门市是我校的食品指定采购点,这些单位厂商都有卫生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件齐全,资质完备,诚信度高。

每年年初,学校食堂首先检审《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到县医院体检,办《健康证》,一切齐备后开灶。食品原料储存在专库中专人负责,食品加工人员不得带病作业,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操作间,餐具每星期由专人消一次毒,并做好记录。总之,学校对食品的采购、储存、加工、食用都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学生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4. 不断改进,逐步改善学生营养

20xx年上学期我校营养餐肉食以鲜猪肉为主,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不太爱吃有点肥油的猪肉,于是我们以上瘦肉为主,如今又改为排骨,学生偏爱排骨,且排骨的营养价值又高于鲜肉。水果也以加苹果为主,同时尽量结合时令,采购梨、菠萝、香蕉、桔子等,尽学校所能合理调配,让学生吃出营养。

5. 积极宣传,让国家惠民政策家喻户晓

家长对营养改善计划非常期待,因为之前他们已通过电视对这一惠民政策有所了解,为了让家长更深刻地了解计划,在计划实施之初,我校分别召开了初中、小学家长会,专门向学生家长宣传国家政策,宣读我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使每一位家长都知道只要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均可享受营养补助资金,国家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按照全年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每生每年600元,且此资金必须全部吃到学生嘴里,不得挪作他用,也不能从中核减运费、加工费等。今年教育局营养办又给每位学生免费下发了制作精美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宣传资料,让每位学生、家长都深悉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三、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的良好社会反响

营养餐的实施改善了学校伙食,学生伙食标准由原来的生均每天小学8元提高到了11元,初中10元提高到了13元,学校伙食高于农村普通家庭日常生活水平,因而学生乐于住校、上灶,去年5月份张卓玉厅长来我校调研营养餐时问一位三年级小学生想不想家?学校吃得好还是家里好?小家伙很高兴地回答:不想,学校好。之后东秀庄本村的十几个走读生也申请住校,农村的人很直白也很朴实地说为学校吃得好了。去年冬天我校组织了九年级、初中和小学三次家长会,所提意见没有一条涉及学校伙食的。今年中考体育测试,32名考生,5名49分,44-48分26名,1名35分,充分证明我校学生体质的强健,虽然这不能全归功于营养餐,但与营养餐的实施肯定有极大的关系。

四、关于营养改善计划的一点建议

乡镇采购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政府采购 审计 监督

县级政府采购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它由政府采购办组织领导,由政府采购中心及政府招标中心具体实施。从审计情况看,它在规范单位部门采购行为,遏止损失浪费,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廉政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政府采购管理内控制度存在不足

1、采购管理配套制度存在不足。由于一些单位对政策采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不足,不能或者无法制定出具体的、符合当地实际的采购管理规定和岗位权责等配套制度,导致政府采购工作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2、采购管理机构存在不足。一些地方负责政府采购工作机构多为临时的,机构不稳定,因此不能对采购需求、计划、预算与实施等方面的关系进行很好地协调安排,难以发挥政府采购工作的作用。

3、没有政府采购效能评估制度。许多单位没有相应建立采购效能评估制度,也未开展采购效能评估,导致采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评价和完善。

4、没有制定有效地内审机制。采购管理机构没有制定或者没有制定有效的内审监督机制,实际工作中有的内审部门干脆不存在,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基本也都与了具体采购事务,身兼二职,根本起不到监督作用。

5、在采购具体实施中,首先各单位工作计划的预见性差,预算观念不强,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实际采购中随意性大,造成无预算或超预算采购现象比较多。其次采购程序和具体的方式执行不规范,从评标委员会组成,到评标询价方案的制定,评标过程的记录均不规范;甚至有的还存在超权签订采购合同,无采购验收手续等。

6、基础性管理工作存在不足。一是没有采购登记制度,很多单位对采购活动没有进行登记管理,多数采购项目没有采购记录,使采购工作无法有效查询。二是未建立档案管理制度,采购项目未登记,相关资料没有相关制度或者人员对相关资料进行保存,造成档案资料不全或者丢失。三是采购工作财务管理存在不足,如相关原始凭据资料不全,资产入账不准确等。

二、政府采购经济责任不清、采购操作不明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采购当事人在签订政府采购合同时,不以“采购文件”为依据,而是把政府采购合同当作一项“民事购销”合同,双方随意协商或增减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行为;特别是存在双方违反采购预算的规定,随意改变或调剂政府采购项目的行为;有些采购当事人不将供应商在中标前的各项承诺措施全面、具体地体现在采购合同中,从而导致部分承诺措施无法得到落实和兑现的被动局面等等。

三、政府采购的规模小,范围窄,品种少

我国县级政府制定的采购目录目前只包括有限的标的物,如办公电脑、公用车、办公用品等商品。对财政资金重点投入的市政工程建设等项目还没有全面开展政府采购,使政府采购工作的覆盖面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此外,在有些地方政府采购只限于市县以上的单位,而对于财政拨款的乡镇的政府采购却听之任之,放任不管,造成了政府采购的死角和空白。

四、政府采购队伍执业质量不高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集中采购机构的决策岗位与执行岗位、采购操作的经办人员与负责采购合同审核、验收的人员之间缺乏明显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手续,这样就难以有效防范暗箱操作行为;同时,还有一些集中采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认识模糊,责任意识淡薄,思想上不求进取、工作上不求质量。更有甚者职业素质低下,收受贿赂,严重地影响了采购工作质量,损害了政府形象等等。

五、把政府采购项目化整为零,分散采购,逃避政府采购程序

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采购人采购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可以自主实施分散采购,但必须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来组织实施。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采购工作被人为地“拆分”或“细化”,利用 “化整为零”的手段逃避政府采购,这就严重地影响了政府采购的效能。此外没有规范的分散采购活动内控制度,从而使“分散采购”变成了“自由”采购,这就使政府采购活动变成了或正在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六、对供应商资格审查不清、监管不力

《采购法》第二十二条明确对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供应商的资格条件进行了明确具体地规定,但规定中有些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操作难度,如:“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应由“谁”来认定?供应商“在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这个证明要由“谁”出具?因此,这条规定只能变相增加采购机关的自由裁量权。此外多数采购中心人员较少,无法对对采购全过程进行监督。除了协议,只能取决于供应商对采购协议的遵从度。当前采购中心建立了一些投诉举报制度,但基本上是被动监督,不能对采购过程执行全面审查,对违反协议的行为也不能及时发现处理。

针对上述问题,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审计监督。

一是加强采购办法及制度的审计。看采购办法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科学合理。看实行政府采购或分散采购行为,有无年度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情况。看采购制度是否存在监控缺位,是否存在补救措施等。

二是加强采购资金的组织管理使用审计。采购资金具有他的特殊性,采购资金收支及结余,要认真核对比较,注重发挥资金效果。对公开招标项目及采购物品要认真核对。有的单位自行采购,事后在采购办备案;有的采购项目应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标,而采取其他招标方式采购;有些采购项目名誉上采取邀请招标方式采购,实际则未向投标人发送邀请招标书,认真核对,看是否有虚假采购。

三是审计政府采购办与政府采购中心、招标中心的衔接。看分工是否明确,有无相互制约机制。执行与监督单位是否严格分开。有无执行和监督机构分设了,但人员工作在一起。看程序是否是否理顺,及时采购。对一些特殊采购是否请专家论证,或部分采购项目进行评委评定。采购机构的工作人员、监督机构的人员、采购单位的有关专家有无违规参加了评标。

四是看省直单位是否按属地管理,是否年初有计划,采购有批准,完成有备案。

五是看档案管理是否规范,档案管理内容及材料是否齐全,责任是否落实,是否按时归档。

要解决以上问题,保证政府采购的科学性、规范性,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资金效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

一是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程序和内容,强化预算编制和约束。根据工作规划,确定科学地采购预算,严格按预算进行采购管理。对列入政府采购预算的采购项目,按照计划和预算统筹组织实施政府采购活动。

二是各采购单位及机构以公开招标作为主要采购方式。严格按法律法规规定的适用情形和审批程序采用邀请招标或其他采购方式,严禁采购方式随意化。

三是加强政府采购基础性工作,建立和完善“三库”档案。建立专家储备库,可聘请外地专家;建立供应商信息库,掌握各地有资质的定点供应商及其经销商品,实行动态档案管理;建立采购项目价格信息库。

四是加强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增强采购人员力量。采购办人员工作职责应与经办机构人员分开,不得直接参与采购。制定政府采购监督办法,有效对各方人员实施监督管理。

五是完善政府采购相关制度、健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改进政府采购工作方式,规范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强对政府采购的日常监督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乡镇采购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总体要求:以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提高终端用能效率为重点,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强管理,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按照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并举的方针,近期与长期相结合,自觉节能与管理节能相结合,强化目标责任,增强节能意识,逐步改变用能方式,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目标:以年能源消耗为基数,到年,全市公共机构人均能耗下降15%(平均每年下降3%),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2%(平均每年下降2.4%)。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政府办。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要相应成立公共机构节能领导机构,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单位实际情况,完善节能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和联络员制度,全面形成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网络体系。

三、建立健全制度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单位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现状,尽快制定节能实施细则。

(二)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要按照节能考核办法,完善考核程序和内容,组织对本级公共机构和下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进行考核。

(三)完善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制定、完善公共机构能耗限额、用能管理、能源审计等标准,规范用能行为。

四、实行节能考核

(一)分解节能目标。根据国家、省和市节能目标责任的要求,逐级分解全市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目标。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要将节能目标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所属公共机构。

(二)考核节能目标责任。根据节能目标考核和奖惩办法,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作为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和公共机构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建立节能调控机制。加强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工作,实行定期分析制度,全面分析半年、全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及时制定调控方案并组织实施。

五、加强能耗统计

各公共机构要明确一名负责人分管能耗统计工作、一名工作人员为能源能耗统计联络员。要将及时、准确、规范能耗统计工作作为“十二五”公共机构能耗统计的工作重点,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强化统计分析,为节能主管部门指导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部门单位要抓好所属部门单位的能耗统计工作,并按时向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能耗统计数据。

六、开展能源审计

能源审计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要在继续开展市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的基础上,逐步向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推进。根据审计结果建立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情况信息库,公示能耗指标。将能源审计、节能技改和合同能源管理紧密结合,对用能系统进行全面诊断,落实节能措施,实施节能改造,挖掘节能潜力。

七、加强监督检查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要按照《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省公共机构节能办法》的要求,督促公共机构建立能源管理岗位和用能管理制度,定期组织监督检查。

八、实施节能工程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要引导、鼓励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积极组织公共机构开展节能示范单位建设。要重点组织实施以下工程:

(一)能耗监测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共机构建筑能耗监测项目建设,逐步建立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分表、分单位计量。到“十二五”中期,全面实现能耗监测分表、分单位计量。

(二)用能系统节能改造工程。通过开展能源审计,对用能系统进行诊断和节能综合效益分析,并组织实施节能改造。推行利用可再生能源、高效节能饮用水系统,推广使用节能型灶具,使用太阳能改造园区路灯、绿地灯。空调系统积极采用变风量、变流量变频控制系统、高效冷却塔和高效换热器等节能新技术、新设备,鼓励采用非电空调等高效节能技术,加强维护保养;供水系统进行恒压控制改造;电梯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改造;供配电系统进行综合电效改造,改善供电质量。

(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工程。对全市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进行调研,制定详细改造方案和措施,鼓励用能单位按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运用新型节能材料与技术,对外墙、屋面及外门窗进行改造,提高围护结构节能效果。

(四)绿色照明工程。加大高效节能灯推广力度,在各级政府机关全面推行使用高效节能灯的同时,重点加强教育、卫生系统及乡镇公共机构高效节能灯的推广使用,积极开展节能灯进校园、进医院活动。

(五)用水系统节水改造工程。将不符合节水标准的龙头、冲洗阀、水箱等用水器具全部改造更换为节水器具,加强维护,避免长流水,防止“跑冒滴漏”。开展中水回收利用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试点工作,推广节水灌溉绿地方式,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九、加强投资审查

各公共机构新建项目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或设计时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设备)和新型墙体材料,建设节能、节水、节材和利用新能源的绿色建筑。相关职能部门单位要加强节能评估和审查。

十、加强采购管理

各公共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优先采购的规定,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

十一、抓好公车节能

(一)加强公务车辆定编管理。实施公务用车改革,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逐步压缩公务车辆配置;购置公务车要优先选用小排量、低油耗和低排放节能环保车型。

(二)完善公务车辆用油管理。制定和完善公共机构公务车辆定点加油和维修管理办法,选择定点加油和维修企业,实行一车一卡定点加油制度,科学核定单车燃油消耗定额,控制费用支出。

(三)提倡低碳出行。公务用车要科学合理调度,减少车辆空驶里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使用效率。鼓励公共机构工作人员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乡镇采购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一、目前专项资金支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执行不到位。主要表现是有项目预算,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项目未实施,预算款无法拨付。

(二)专项资金在多个环节滞留。因专项资金拨付使用的链条较长,管理不规范,监督跟不上,导致专项资金(含上级专款)在市财政、主管部门和各乡镇滞留严重,随着滞留时间的延长,专款被挪用的可能性和风险就越大。

(三)截留挪用专项资金。截留挪用专项资金虽然数额不是很大,但性质比较恶劣。部分单位收到专款后没有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使用资金,而违规用于弥补经费不足或者发放职工工资、补贴。

(四)专项资金配套不到位。由国家财政出大头,地方财政出小头对重点资金、重点项目予以扶持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很多地方预算后已无财力进行再分配,对全力争取到的重点项目,不能及时足额按比例匹配资金的已不足为奇,且有扩大之势。

(五)专项资金结余沉淀。有的单位项目已完成或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项目中止、撤销后,没有及时将专项资金缴回财政,个别单位还将结余款长期存放在银行,赚取利息以弥补办公经费的不足。此外,现行的预算批复时间与预算执行年度不相匹配,为赶进度完成年度预算,年底集中下指标,仓促拨款、突击花钱,资金安全存在隐患,财政资源闲置浪费。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既涉及体制,也涉及管理。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财政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还未到位。从目前财政管理体制上看,还依然存在政府间财权与事权不够匹配;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财政部门与职能部门在资金分配和资金管理上责权不够统一等问题。从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方面看,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尚未真正改革到位。

(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财政资金运行体系,以及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三)财政支出管理的透明度不高、信息不对称。

(四)科学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有待加强。

(五)财政违规成本较低,责任追究缺乏力度。目前,《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对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够明确具体或缺乏规定,在经济责任追究上,也普遍存在处罚偏轻,或难以实施处罚的现象,特别是资金使用结果与资金分配相挂钩的奖惩机制尚未严格建立起来,难以达到惩戒效果。案件移送机制尚待加强,很多问题严重的责任人没有得到严肃追究,甚至“明处理暗保护”、“明降暗升”。

三、完善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管理,必须尽快建立起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财政资金运行体系。

(一)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财政资金运行体系。强化财政监督与预算编制、执行的衔接,建立起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互为印证的密切联系。

(二)积极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增强预算刚性。1、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按照“透明”财政和政务公开的要求,完善预算分配决策机制,坚持重大财政政策、重大支出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资金分配必须制定分配办法并事前公开,严格分配程序,规范分配行为,提高分配的透明度,增强利益主体的相互监督,防止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暗箱操作”问题的发生。2、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按照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的要求,加强项目库管理,细化项目预算,为增强预算约束力和加强监管奠定基础。3、要进一步做好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的规范管理,堵塞专项资金监管上的漏洞。建设类专项资金的拨付一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其他专项资金适合国库直付的就实行国库直付。专项资金支出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一律按政府采购管理程序办理;属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必须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并按基本建设程序严格项目审批、资金拨付等环节管理。4、积极创新项目支出和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方式。研究改进项目支出和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的时间流程,尽可能将编制时间提前,并由人大常委会采取适当方式授权,提前预拨资金。加快审核,加强执行管理,均衡资金拨付进度。

乡镇采购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关键词:物资管理;内控制度;作用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物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人力成本逐渐攀升的今天,如何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收益,是所有企业均在思考的问题。降低原材料成本最直接的途径,一是降低其采购成本,二是在施工生产过程中避免原材料浪费、提高材料使用率,而这些都涉及到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

物资管理是企业施工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物资采购成本占施工总成本约60%-70%,物资是企业生产经营重要的管理对象。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宏观发展环境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企业的物资流通渠道和购销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管理体制的完善,很多企业逐步地开始实施更为有效的物资管理办法,如采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软件等。但是,大多数企业在技术、资金投入等诸多方面仍然是属于比较落后和小规模的,因此不可能进行高效的信息化控制和管理,这些企业在外部条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物资管理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企业领导重视不够

一些企业领导对物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对物资管理工作不以为然,物资管理系统单一,没有规范物资管理各个环节,因此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2、物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基础还需完善

物资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应的管理体制应该在计划、采购、供应、管理、使用等环节上有严格的规定。近些年来,虽然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包括物资计划管理、采购管理、供应管理、仓储管理、供应商管理等在内的各项管理制度,但制度的适合性、全面性、实效性较差。同时,由于制度与制度之间联系松散、缺乏协同,造成整个管理制度不成体系,甚至相互矛盾,不能达到系统协同效果。

3、物资管理环节上的问题

(1)采购环节的问题。采购是物资管理的重要和核心内容,物资采购包括实物资源管理和客户资源管理。如果没有政策规范性指引,企业实物资源管理和客户资源管理形成的是很可能自己约定俗成的一套模式,这种模式往往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成长性。由于在物资采购环节没有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不能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另外,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供应商的运营绩效对其下游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为了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快速反应,就必须高度重视供应商的评价选择。但是,有些企业在采购环节上,由于对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和市场风险缺乏深化的认识,采购工作存在简单化、不规范化的倾向,许多的物资采购招标活动不够规范,尤其是有些企业往往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带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供应商准入制度,这些都人为地增大了企业的供应风险。

(2)库存管理环节上的问题。库存作为供需之间的缓冲,一方面,适量的库存可以应付规律与偶然性的需求变化,起到应急和备用的缓冲作用,另一方面,一定数量的库存又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延长了资金的周转,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库存控制策略,在保证生产连续性和保持一定程度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库存水平而不影响施工生产是库存管理的重要目标。

4、物资管理队伍素质还有待提高

从一些调查研究发现,物资管理领域的腐败现象相当严重,有的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各种名目的“提成”、“回扣”、“好处费”等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物资采购监督管理。同时,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和不断国际化、扩大化,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日益繁重,物资采购和供应当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对物资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物资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问需于基层、问计于一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才能应对日益繁重的物资管理任务。

5、物资管理绩效评价尚需完善

对企业项目物资管理进行绩效评价,可以判断项目的物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物资管理能力。按照建设“五型企业”的要求,很多企业在质量效益、资源节约等方面建立了包括资金占用率、库存增长率、废旧物资回收率等考核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但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物资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6、风险预控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

近几年来,有的企业已经开展了风险源管理活动,进行风险源辨识,建立风险库,对市场风险、运营风险、采购风险、成本风险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也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但要从根本上防范和应对风险,从本质上保证物资管理工作安全,还需建立长效的预控机制。

二、内控制度的内涵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或单位为了保证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资产的安全完整性,而在企业或单位内部实施的一系列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制度措施,以达到控制资产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及防止舞弊的目的,同时为实现良好的经营效果、法律法规的遵循以及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提供合理的保证。内控制度是由企业管理者、董事会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执行的。内控制度在管理中的目标包括: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安全,确保资产能够合理有效的使用;保证企业内部制定的管理政策、制度以及会计信息能够及时传达,并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做好科学预算,合理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支出,避免资产浪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预防产生各种错误,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一经发现和查明,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保证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为了有效保证内控制度的实施,企业应当制定明确的考核制度,明确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管理程序和职责分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合理运行的前提是合理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职责分工。每项经济业务运行的过程中,应当有两个或两个部门以上的工作人员参与到其中进行分工负责,以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防止虚假信息的产生,保护资产的安全。企业在贯彻落实内控制度时应当重视执管理人员的选用问题,只有选用较高能力的工作人员来执行内控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国家审计部门也应当起到监督作用,使内控制度更加完善,杜绝内控制度管理人员,避免因为管理效应弱化,管理力度递减,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等情况的出现。

我国一部分企事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内控制度,使企业的运行、业务管理在一定范围内有章法可循。但是,还有一部分企业的管理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再加上内控制度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一些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观念不合理,缺乏竞争意识;法人治理机构不够规范;外部监督力度不强,监督环境不到位等。我国企业应当在原有管理效果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内控制度的创新,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层人员、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的职责,使各个部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同时加强外部监督的力度,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企业的内控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有利条件。

三、内控制度在物资管理中的作用

1、梳理物资管理流程,完善管控措施

为了保障物资的安全,提高物资的使用效益,完善物资的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全面梳理物资管理流程。在梳理过程中应当先从大类进行区分,再进行细化和梳理。比如,存货的梳理,应当先从原材料、周转材料、半成品、成品等进行梳理;在梳理流程中应当注意各个环节的整合,比如,对存货的梳理可以从验收入库、仓库储存保管、领用出库、存货盘点以及存货处置等环节进行梳理。在物资梳理整合过程中,应当对照现有的企业管理制度,检查是否落实企业的相关制度措施。完善物资管理控制措施的关键步骤是物资的梳理。通过物资梳理可以发现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企业可以将这些问题加以分析,查找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健全物资管理的相关制度措施,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物资管控措施,保证企业物资的安全完整,提高物资的使用效能,防范企业资产风险,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能力。

2、落实内控制度,规范物资需求

企业在物资管理工作中的预算编制不科学,物资需求计划不够规范,对物资的消耗规律掌握不够明确,对生产物资需求量的预算不合理,可能导致企业的物资使用和管理没有达到精细化的要求。通过内控制度的要求使物资问题得到解决,首先是物资需求的预算问题,科学合理的预算应当由项目技术经营部门负责执行,提高物资需求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防止物资的积压和不必要的浪费。在完善物资预算制度的同时,也应当进一步完善物资消耗控制管理工作。在使用过程中由作业部门和使用单位执行物资的控制措施。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和物资消耗控制制度,明确物资使用去向,以保证物资使用和消耗在预算范围之内。严格遵守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完善物资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目标体系。企业应当按照内控制度的规范管理物资,明确物资管理分工,延长物资使用周期,避免出现物资积压、成本过高、物资使用效用较低等问题的出现,使物资管理和使用处于一种优化状态。

3、固定资产的维护和升级改造

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建筑物、房屋、机械、机器、运输工具,以及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需的物资条件。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能力和长期发展能力与固定资产是否安全完整息息相关。企业应当对固定资产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进而设计出合理的使用流程,健全管理控制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安全和高效运行。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序包括固定资产的取得、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造册和运行维护。固定资产的取得时的内控措施是:企业根据合同和货单进行严格的验收;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特点加强管理工作。企业在取得固定资产后要对其进行详细的登记,编制目录,建立卡片,便于统计和管理企业的固定资产。企业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升级改造,以便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保证施工生产的节能环保。

4、加强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延长物资使用周期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应当加强对就物资的回收利用力度。延长物资的使用周期,充分发挥旧物资的作用,利用内控制度对物资的管理进一步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和物资的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对物资使用和消耗动态的掌握,对企业各项目的物资回收情况进行梳理整合,对于有利用价值的物资加以维修,变废为宝。对于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物资进行清仓工作,通过信息化管理将企业隔部门的物资纵向连接起来,加大了物资管理力度,重视旧物资的再使用和管理,核实旧物资的价值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使企业的物资管理保持良性循环状态。

在当前形势下,延长物资服务年限,发挥废旧物资作用,不失为缓解采购资金紧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办法。作为企业物资管理部门,就应该做好此项工作。物资经过修复过程,确定报废,其用途方向又是一个节约成本的大课题。是直接进行废物处置,还是根据报废等级选择适当的工艺处理,投入新的使用流程。两种不同的处置方式,给企业效益带来的差距是巨大的。

对于常规维修材料的修复利用工作也不可忽视。其一通过对废品的回收能够反馈正确的物资消耗信息。其二是可以通过回收的物资加强修理工作,变废为宝。要保证这两个方面功能的实现,必须通过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进行控制。加强信息化管理,通过掌握物资的消耗动态,对基层单位的物资回收情况进行考核。对于有回收利用价值的物资核定回收率,通过物资消耗纳入网络化管理,实现日清日结。项目部将实际消耗进行网络记帐,通过网络把物资管理单位进行纵向连接起来,实行垂直信息传输,加大了管理力度,及时撑握废旧物资回收的动态。实现从ERP的发出到消耗系统的使用,再到废旧物资回收入库,形成了一个废旧物资管理的系统环,实现了有发出,有使用就有回收,回收物资有帐、有实物。

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因素日益增多。物资管理工作是否合理科学已成为影响企业是否能够长足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内控制度在物资管理工作中的执行力度,明确物资管理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陈梅.浅谈内控制度在物资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科技与企业,2011,04:47-48.

[2]王正方,徐英田,李瑞臻.企业物资管理监控机制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2005亚洲国际过程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展览会论文集[C].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2005:4.

[3]张伟.企业内控制度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8:192-193.

乡镇采购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这次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情况,安排部署2009年度合作医疗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08年合作医疗运行情况

(一)参合情况。2008年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181040人,实际参合162600人,参合率达到89.81%,比2007年上升2.1%,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比2007年增加4492人。2008年中央省县三级人均补助80元,个人缴纳10元,我县合作医疗人均筹资90元,全年合作医疗资金总额为1463.4万元。

(二)方案调整情况。由于财政补助标准增加,根据《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结合2007年度我县合作医疗运行实际情况,对2008年方案作了以下调整。

1、基金分配调整

⑴住院医疗基金:为体现合作医疗大病统筹为主的原则,将住院医疗基金由2007年的35元/人调整为72元/人,住院基金由2007年的70%上升为80%(其中1%为大病补助资金,用于当年住院累计补偿超过封顶线的大病患者再次补偿)。住院资金总额为1170.72万元。

⑵门诊医疗基金:由于我县实行的是门诊统筹模式,故将门诊医疗基金由2007年的14元/人调整为16.2元/人,占18%,比2007年下降10个百分点。门诊资金总额为263.412万元,比2007年增加42.06万元。同时将门诊慢性大病的补偿纳入到门诊统筹。

⑶风险基金:2008年提取2%作为风险基金,风险金总额为29.268万元。根据财政等部门的相关规定,累计达10%后不再提取。

2、住院补偿调整

⑴提高补偿比,取消分段报销办法。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按70%报销,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按55%报销,县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按40%报销,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按20%报销,各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销均不分段。

⑵提高封顶线:将住院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2万元调整到3万元。

⑶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定补标准:将住院分娩定补由原来的100元调整到200元,结合省政府300元的财政补助,达到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免费的目的。

⑷免除住院起付线。农村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特困优抚对象因病住院免除住院起付线。

3、门诊补偿调整

⑴提高补偿比:在20%的比例基础上提高10%的补偿比,门诊补偿比达到30%。

⑵提高封顶线:将门诊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5元调整到6元。

⑶提高门诊慢性大病补偿标准:一是将门诊慢性大病补偿标准由原来的40%提高到50%;二是将门诊慢性大病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800元调整到1000元。

(三)2008年运行情况。2008年1-8月,全县共有265883人次获得了合作医疗基金补偿(其中门诊就诊258931人次,住院6335人次,孕产妇住院分娩定补617人次),总共补偿合作医疗基金857.67万元。其中门诊总费用603.57万元,补偿208.85万元;参合病人住院总费用为1324.38万元,补偿639.71万元,住院病人人均获得补偿1009.80元(不含孕产妇住院分娩定补,其定补费用为9.12万元),住院费用实际补偿率达48.3%。今年,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为全县农村党员、未享受合作医疗补偿政策的参合农民共7461人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

(四)运行三年的同期数据对比分析

2006年~2008年合作医疗运行情况一览表

运行年限

参合人数

筹资总额

(万元)

门诊补偿情况

住院补偿情况

人次

总费用

(万元)

补偿费用(万元)

人次

总费用

(万元)

补偿费用(万元)

2006年

149829

674.23

38732

93.4

71.29

6537

898.02

347.38

2007年

158108

790.54

311487

673.5

167.60

8393

1649.82

604.97

2008年1~8月

162600

1463.4

258931

603.57

208.85

6952

1423.52

648.82

三年来,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认识明确,组织有力,工作扎实,有力推进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农民参合率逐年提升,由2006年的83.45%上升到2008年的89.81%,三年平均参合率达到了86.97%,共筹集资金2928.17万元,其中农民个人筹资470.54万元,政府财政补助2457.63万元(包括中央、省、县财政补助);截止2008年8月,共报销人数631288人次,报销金额2077万元的,个人报销金额最高达3.5万元,住院人均报销金额801.88元。

二、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合作医疗工作运行平稳,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初步形成,管理机制和工作体制逐渐完善。二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效益开始显现,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所缓解。三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三是群众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健康消费观念开始形成。经过三年的实践和摸索,我县合作医疗工作还为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农民医疗保障体系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推行门诊统筹,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2007年,县合管办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2006年上报的门诊基础数据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报经县合管委讨论通过,并报省合管办同意,对我县新农合门诊补偿模式进行了重大调整,将门诊帐户模式调整为门诊统筹模式。调整为门诊统筹模式后,参合农民门诊就诊按比例报销,年内不限次数,同时减免参合农村群众的挂号费、诊查费。制度调整后,新农合病人就诊呈现“两高两降”的良好态势。“两高”:一是报销费用大幅提高,2007年的门诊报销费用比实行家庭账户的2006年增长了1.4倍,由71.3万元增长到167.6万元;二是就诊率明显升高,全县2007年各医疗机构门诊就诊人次比2006年增长7倍,由38732人次增加到311487人次。2008年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两降”就是门诊人均费用降低,门诊资金沉淀下降。2007年门诊人均费用为23.4元,较2006年降低了6%。2008年门诊人均费用23.3元,继续保持低费用水平。实施门诊统筹模式后,门诊报销金额大幅度增加,门诊资金沉淀逐年下降。门诊统筹的实施,有效激发了参合农民健康意识,充分调动乡村医生参与新农合的积极性,推动和加快乡村医疗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基金运行风险。

(二)推行药品询价采购,让农民得到更多更大实惠。2005年12月,我们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契机,强力推行药品采购管理改革,实行乡村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集中询价采购。2006年,通过统一集中询价采购,使药品的采购价格与宜昌市的药品招标价相比下降了26.2%。2007年统一集中询价采购后,与湖北省药品挂网招标价相比下降了24.08%,按全县最低采购量测算,全年让利于民达360多万元。通过统一集中询价采购,药品采购渠道得到了统一和规范,过去药品采购渠道杂乱、药品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

(三)设立常年缴费窗口,探索建立长效筹资机制。近几年来,收缴农民的参合资金,大多采取集中收缴的办法,即在年末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财政所人员和村组干部进村入户收取农民参合资金。对于农村特困户、五保户等特殊群体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民政部门代其缴纳个人缴费部分。今年,我们与县财政局密切配合,积极探索设立常年缴费窗口,实行定点缴费的办法。即在各乡镇财政所设立常年缴费窗口,在每年1月1日至9月30日,收缴农民缴纳的次年的参合资金。为有效解决外出人员的参合,方便群众,提高参合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虽然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由于这一制度目前仍然处在探索阶段,无论是制度本身还是管理实践,都难免存在缺陷,还需要不断完善。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干部对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认识不足,对合作医疗的性质理解不透,存在畏难怨倦情绪,责任感不强,工作方法简单,筹资办法单一,宣传不够深入细致,对群众教育引导不够,导致工作不够平衡,有的地方参合率还不是很高。二是农村合作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工作规范化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方案还要进一步优化,报销的程序还比较落后繁杂,监管工作还存在不少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三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明显滞后,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有待于提高,与“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疑难重症不出县”的目标也还有一定的差距。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还不高,保障能力还很有限。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解决。

三、2009年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任务

(一)明确任务,完成收缴工作。筹资工作是新农合制度建立的基础和关键。在新农合筹资工作中要做到四个明确:一是要明确筹资目标任务:以上年度全县统计农业人口为基数,全县参合率以乡镇为单位不低于95%,全县总参合率必须达到93%以上;二是要明确筹资标准:按国家新农合政策规定,农民个人缴纳参合基金标准,从2009年度起,由以前的每人每年1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0元。中央省市三级补助每人每年80元;三是要明确参合条件:参合对象应该是县内常住农村人口,必须以户为单位整户参加;四是要明确筹资时间:10-11月为集中筹资时间,12月份进行参合信息核对和录入工作。次年元月1日正式享受参合政策。

根据省市要求,2009年农民自愿参合率要达到93%以上,由于统计口径和农村务工等原因,这就要求各乡镇实际参合率要达到95%以上。加之2009年提高了个人筹资标准,这就增加了筹资工作难度,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必须改进方法,与当前农村换届选举等中心工作搞好结合,加强财政、卫生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全面完成好这项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

(二)加强管理,确保基金安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医疗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合作医疗基金安全。一是要加大合作医疗监管力度。要切实加强县合管办能力建设,加大巡回检查的力度,实行医院查房、下乡随访、走访座谈等方式,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运行。二是要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严格执行《**土家族自治县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管理工作办法》,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提高服务能力,严格考核,促其因病施治、合理用药、规范报销。三是要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管。坚持合作医疗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完善合作医疗资金使用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