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效率 审计成果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经济责任审计与年度财务收支审计虽然审计计划、审计目的、审计重点和评价方法不尽相同,但其审计程序、审计方法有其相同点,从根本上说,财务收支审计也是一种经济责任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即是对单位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也是对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二者都具有维护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审计监督职能。如果能够做好二者的结合,可以避免重复审计,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加强审计成果落实和应用。结合近几年开展的此类审计工作的经验和体会,笔者认为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不但可行,而且提高效率。

一、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和重点内容

财务收支审计是对会计核算的合规性、合法性、相关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正确性进行监督和评价活动。主要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审计重点主要对被审计单位总体财务状况进行审计与分析。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则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单位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的业绩和存在的问题应负的责任,为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有效结合的必要性

维护年度审计计划纲性的需要。审计部在制度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时都会将所属单位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纳入审计范围,按照审计工作计划有序开展审计工作。而经济责任审计则不同,由于单位负责人的离任或更换是受主管单位任命,由于多方面原因审计部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不可能将该年度的经济责任审计全部纳入年度审计计划,这就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的不确定性,不利于统筹安排全年审计项目,整合审计资源。如果在年度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中,逐步形成与经济责任审计的结合,充分考虑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和内容,即可以避免重复审计,又节约了审计资源,一旦主管部门委托审计部开展某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充分利用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中的审计底稿和审计结论,提高审计效率,强化年度审计计划。

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时效的需要。经济责任审计一般为离任审计,由于审计部难以确定该年度中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且主管部门对干部任免大都属于集中任免,往往一下委托审计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不是一二个项目,而经济责任审计又要求审计报告的出具不能距离原单位负责人离任时间太长,否则失去审计意义。而一些负责人任期时间多则二三年,长则五六年,在短时间内要完成几年的经济事项审计工作,还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又要保证审计质量,这就往往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临时放下一切审计项目,集中审计资源去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如果能够在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中做好这方面的审计证据收集和审计底稿编制工作,就可以充分加以利用,提高审计效率。如某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由于该单位负责人任期长达六年之久,如果按照常规审计,三四个审计人员至少需半月时间才能完成审计工作,改变审计策略后,审计人员首先调取了该单位六年的财务收支审计报告和审计底稿,经过讨论分析,筛选出对经济责任审计有用的审计底稿,再对多年的经营指标、资产状况等进行对比分析,对重大事项和决策进行梳理,从而在审计人员未进驻该单位开展现场审计前已经做好了审前准备工作,并充分了解了该单位经营特点,确定了审计重点和具体工作范围。从而在审前调查阶段大大节约了时间,减少了被审计单位需要提供审计资料的范围和数量。进驻该单位后根据审计方案有序开展现场审计工作,避免了重复调取审计资料、重复取得审计证据,减少了现场审计时间,提高了审计效率。下面是某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单独开展和与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二者结合的审计效率对比表。

提高审计成果应用的需要。原单位负责人在离任的同时也到了新的单位上任,只要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不存在重大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不存在重大决策失误行为,不存在损失浪费或负主要责任的问题发生现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对原负责人在主管部门中考核依据的重要性已大打折扣,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程序烦琐,即要与离任负责人本人交换意见又要与原单位交换意见,原负责人认为自己已经离任,对经济责任审计不重视,推脱、延时现象时有发生,而新任负责人对原任负责人任期间存在的问题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以对原来问题不清楚等为由配合力度不够,对审计意见整改力度缺少积极性。如果在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中按照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开展工作,对于发现的重大经济事项等问题,由于负责人尚在任中,对审计意见能够及时有效落实,审计成果能够得到较好应用,达到审计效果。

三、近几年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体会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范文第2篇

(一)精心安排,合理组织,全面完成全省国土资源局局长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省厅任务下达后,市局领导对省厅安排的全市、县(区)国土资源局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非常重视,确定了此次审计不仅要对市级国土局局长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而且要对县级国土局局长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为此,我们拟定了《全市5个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局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以市经济责任审计领导组办公室晋市责审办3号文件下发;其次,分别召集县级国土局局长和各县审计局长对此项工作作了专门部署,强调本次审计的重要意义,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最后,在审计实施中我们又及时到各县审计点上进行研究商讨有关具体事项。为保证县级国土部门经济责任审计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安排好县级国土部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又对市国土局局长的经济责任进行了认真的审计。进点前,我们系统地地学习了土地相关政策法规,编制了针对性较强的审计方案,确定了审计重点,做到了有的放矢。审计中,我们采取审计与调查相结合,查帐与询问、座谈相结合,资料审查与深入现场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参阅年度预算审计资料相结合,有效地实施了审计。通过审计,查出违规行为金额535万元,对应收未收矿产资源补偿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未及时下拨、隐瞒截留收入等十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披露,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条合理化建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按照部署完成了两个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我们按照局里的整体部署,对市公安局、市水利局2个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在审计过程中,我们严格程序,严把审计质量关。如对市公安局审计时,严格审查其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资金的支出,查出该单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32万元,违规使用票据39万元的问题;又如对市水利局审计时,着重对其专项资金的拨付情况等进行审查,查出该单位滞留专项资金598万元的问题。针对查出的问题,我们提出了适当的处理意见,落实了审计决定。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范文第3篇

一是实行审计计划管理,突出任中审计。遵循“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要实行动态管理,分级负责,由以离任审计为主转为以任中审计即任期内的例行审计为主,原则上做到“三年审一遍,一次审三年”。同时搞好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的结合。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由党委组织部门统一下达,组织部门应根据领导干部任职情况、领导班子调整情况以及纪检监察机关的提议,在每年年底前提出下年度审计计划,报同级党委审批同意后,向审计机关出具委托审计通知书。

二是突出审计重点,完善审计方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确定审计重点,规范审计内容,完善审计方法。要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一致性、重要性和全面性的原则,依法做出审计评价,分清领导干部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意见》并分别对县(市)区、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乡(镇)长,市和县(市)区直党委、政府部门以及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进行了界定和规范,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即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预决算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和其他专项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查处大案要案相结合。注意运用已有的审计资料,力争一次审计出多项成果,提高审计工作整体效率。

三是规范审计程序,提高审计监督工作的质量。建立审计公示和审计工作监督制度。审计机关要规范审计程序,科学制定审计方案,完善审计内容,客观公正地做出审计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时,要实行审务公开。严格实行审计工作责任制和审计过失追究制。要主动移送违纪违法案件线索和案件。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部门、单位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认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做出审计决定或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处罚的建议。对被审计单位拖延、推诿、阻碍审计实施或因审计手段限制难以查清的疑难问题,审计机关可视情况请纪检监察机关、司法部门介入。建立审计决定跟踪落实制度。审计机关要对各单位执行审计决定的情况定期进行跟踪督查。被审计单位未按规定期限和要求执行审计决定的,审计机关应当责令其执行,必要时可通报批评。对仍不执行的,审计机关可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同时报请纪检监察机关对有关责任人做出相应处理。

四是注重审计成果利用,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审计成果的利用采取以下方式: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机关对重点单位、重点资金和重大项目投资的审计结果,经当地党委、政府批准,可采取适当形式在一定范围进行公告或通报,接受社会监督,督促主要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建立审计结果报告制度。审计结束后,实施审计的机关要及时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各级党委特别是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注意听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汇报,了解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并将审计结果作为评价干部、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审计问责制度。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应根据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存在的问题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提出处理处分建议,情节较轻的,组织部门会同审计机关与被审计人进行戒勉谈话;情节较重的,被审计对象本人在当年度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其所在单位不得评为好单位。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视其财政违法行为给予党政纪处分。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程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的方式;审计监督

一、实施全程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1)从目前领导干部担负的经济责任的重要性和自身出现问题的复杂性上看,有必要实施全程经济责任审计。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日益贯彻纵深,经济工作已经成为政府各部门的第一要旨,领导干部担负着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经济责任越来越重,怎样评价其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何判断国有资产增值或损益情况,必须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来量化和确定。(2)从目前干部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局限性上看,有必要通过全程经济责任审计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仅依靠干部考核和其它监督的形式很难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和深层次的经济问题进行区分和定性。因此,将全程审计融入干部管理中去,就可弥补干部考核中的不足,达到“水没来,先筑坝”的效果。

二、实施全程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方法

(1)确定审计对象是开展好全程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一个地区各个部门的工作有侧重,部门内领导干部的分工也各不相同,所以在确定审计对象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轻重主次,各有侧重,从以往工作的实践上看,审计对象应确定任前负责经济工作或从事经济活动的干部,任期的正职领导干部及经济部门或主管财经工作的领导干部,离任的正职领导干部及经济部门或主管财经工作的领导干部。(2)明确审计内容是开展好全程经济责任审计的基地。对领导干部任前、任期、离任审计的内容既有统一又各有侧重,任前重点审计干部过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中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看有无违纪的失职行为;任期重点审计干部分管的重大经济活动中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看有无隐瞒、漏交、截留、挪用问题,审计所在部门或分管工作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有无虚报、浮夸等在群众中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离任重点审计本人在任期间使用公款公物情况,看是否全部偿还归还清楚,是否登记或办理移交手续。(3)规范审计方法和程序是开展好全程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对领导干部实行全程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单一部门的事情,相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按程序办事。

三、实行全程经济责任审计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注意依法办事,坚持客观公正。审计部门作为审计监督的执行者,其审计评价结论,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个人的荣辱得失,更重要的是为组织部门全面、正确评价使用干部提供依据。所以,审计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审计法》及其它法规为准绳,既不能随意发挥,又不可含糊其辞,对于一时证据不足、性质不明或政策法规未明确的事项,应只摆事实不做评价,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审计评价的客观公正性,最终的审计评价应力求科学严谨。(2)要注意掌握政策界限,正常处理好几种关系。组织部门作为审计的组织者和干部的管理者,在对审计中发生的有关问题进行处理时,要注意把握三个政策界限,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划清前任领导与现任被审计对象的责任界限。二是要正确分析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的界限。三是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个人责任与领导责任的界限。同时还要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解放思想、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之间的关系;工作失察失误与违法乱纪、的关系;因坚持原则得罪人而受到诬陷与设置障碍、干预审计工作等。审计过程中要做好调查研究,去伪存真,分清是非,还其本来面目,还要注意把审、帮、促、有机结合起来。(3)要注意执行干部管理制度与依法独立审计相结合。实施对领导干部的全程审计,应遵循党管干部的原则和组织程序,而审计的具体实施,则由审计机构依法独立地进行,不受个人和其它行政机关的干涉,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同时要注意协调好全程审计中各阶段审计与其它类型审计的关系,以避免重复审计,加重各部门的负担。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范文第5篇

(一)审计目的落脚点不同财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财务审计对象与财务相关的工作进行真实性与合理性分析,确定其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奠定基础,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保障国民生活水平。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针对领导个人,通过该审计工作客观真实的评价领导干部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经济责任履行状况,从狭义上来说可以看做是对领导干部的绩效考评。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真实反映领导干部在审计期间是否出现不真实或违背相关规章制度的行为,并需要对其所作所为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其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能够克制领导干部以公谋私行为,为其日后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若在审计中发现情节比较严重的经济违法行为将依法对其进行制裁。

(二)审计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根基相关部门的规定,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经济责任主要指相关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在其领导部门所进行的各项经济活动(主要包括该部门的财政支出以及财政收入、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经济损益等)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判断,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判断该领导干部的行为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实际经济效益,且该干部在任职期间是否存在的现象,最后综合评价该领导干部对企业的实际影响。财务审计则是将审计侧重点放在各单位的财务支出以及财务收入上,在内容上更加广泛,且责任的承担由整个审计对象部门来承担,即使明确到部门人员也有主次之分,从这方面来看与经济责任审计区别较大。

(三)审计方法不同财务审计过程中的审计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各种书面材料的审查,主要包括审计对象部门过去一段时间的各种会计财务凭证以及工作过程中的各项报告记录。书面资料的审计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核对法、审阅法、分析法、比较法、抽查法等,验证书面资料的真实性,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审计了解相关部门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另一种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审计对象的实际工作进行审计。实际审计过程中通常将两种审计方法相结合,从而真实有效的反映审计对象的工作状况。经济责任审计则是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对相关责任人的重大决策及主要的经济指标进行审计与核实,体现廉政、有效、可靠的工作方式。

二、审计项目互动,资源共享

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在存在一定的异同,实际审计过程中都具自己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将二者结合,在审计过程中实现互动,共享审计资源。在审计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审计资料,并结合经济审计重点内容以及相关领域,在财务审计过程中可以对项目中的重要责任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实现资源有效共享,通过对财务的一次审计能够得到多项成果。另外还可通过将任期绩效评价工作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结合起来,起到良有效的监督作用,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三、结束语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范文第6篇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的主要环节,是审计申报的主要构成局部,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发扬效果的要害地点。多年来,若何客观公平地对指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断是各级审计机关探究的重点,笔者依据近年来的审计理论,谈点浅显的看法,与同仁共勉。

一是必需遵照慎重性准则。审计评价应紧紧环绕被审计指导干部的相关经济责任进行,与被审计的指导干部不相关的经济责任不评价;审计评价应在审计事项局限内进行,与审计事项不相关的事项不评价;审计评价应根据审计查明的现实进行,证据不充沛的事项不评价;审计评价既要反映被审计的指导干部的问题,又要反映其相关业绩,审计评价应防止互相矛盾。比方,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申报和审计后果申报中反映指导干部任职时期获得的经济任务的首要成果,这表现了审计机关用科学的开展观和准确的政绩观评价指导干部实行经济职责状况的理念。然则,在详细操作时,有的审计人员直接把被审计单元的任务总结或被审计的指导供应的实行经济责任状况的书面资料作为审计证据,照搬照抄个中的内容,然则有些数据和内容基本没有经由审计核实或无法进行查证核实,并且有些内容与审计事项不相关,审计人员变相的成了被审计者的“吹鼓手”,使审计评价存在较大的风险。作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从被审计单元的任务总结和被审计的指导供应的实行经济责任状况的书面资料动手,调查指导干部实行“四权一规则”状况,应该说是一种很好的办法,然则必需对有关的事项、数据进行审计核实,验证其真实性和牢靠性。比方,中卫市审计局本年上半年在对某行政单元的指导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审核了该单元2007年的任务总结,个中的一段话“一年来收缴行政事业性收费251.60万元(个中顶帐100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任务获得了明显效果。”惹起了审计人员的留意:顶帐100万元,顶的都是些什么器械?为何财政账面没有任何记载和反映?审计人员以此为线索,睁开了审计查询,最终查出3个缴费单元辨别用商品房抵顶缴费近100万元手续不标准的违规问题。这个现实阐明,被审计单元任务总结中的某些成果纷歧建都是值得赞扬的,经由审计核实,有些还有能够成为审计人员发现问题的线索。

二是必需分清责任。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针对发现的问题要留意区分指导干部的直接责任与直接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上一任责任与下一任责任、集体责任与小我责任、成心责任与过掉责任,这是包管审计评价客观公平的前提。在施行审计时,假如审计人员依据被审计单元账面反映的专项资金流向对被审计单元以外的其他资金运用单元进行延长审计,发现截留、挤占调用专项资金等违纪违规问题,被审计的指导能否负有责任?应该负什么责任?有的审计人员以为被审计的指导应该负指导责任,有的以为应该负治理责任。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指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关事项评价方法》(宁审责发〔2003〕64号)第五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关问题的评价,该当遵照直接性准则,评价事项该当是被审计对象职责局限内主管的经济营业,是地点地域、部分、单元财务财政进出事项,是被审计的指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运动。”规则,由于这类问题不是被审计的指导职责局限内主管的经济营业,也不是其地点地域、部分、单元财务财政进出事项,被审计的指导对此不该该负有责任。

三是必需注重效益性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元财务财政进出及有关经济运动的真实性、正当性、效益性,内节制度的健全有用性,指导干部主要经济决议计划及其自己恪守财经律例和廉政相关规则状况作出的评价。当前,存在的遍及问题是对被审计单元财务财政进出及有关经济运动的真实性、正当性、内节制度的树立及执行状况和指导干部小我恪守廉政规则状况的评价由于比拟轻易操作,评价内容比拟完好。但对效益性和主要经济决议计划的评价比拟浅薄,有的甚至没有用益性内容的评价,这种状况与当前倡导的绩效审计的理念是不相吻合的。关于经济责任审计,效益性的评价应该与主要经济决议计划的评价相连系,重点存眷与指导干部实行经济责任有关的治理、决议计划、投资等运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情况效益,纷歧定八面玲珑,比方,可以拔取被审计的指导干部任期内施行的1-2项严重投资项目,把决议计划顺序、立项方案、批复与投资、投标、工程预算、决算等进行查对,并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情况效益进行实地查询,调查能否获得了预期结果,有无决议计划掉误形成损掉糜费问题。如,2008年中卫市审计局对某镇党委书记兼镇出息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人员调查到该指导在该镇任期2年多共投入专项资金1009万元开展设备蔬菜财产,该镇共新增设备蔬菜大棚2000多座。审计组决议将这一严重投资事项作为经济效益评价的重点。审计人员实地抽查了该镇某个村400个设备蔬菜大棚,未发现闲置不种的空棚,入棚率达100%;又实地深化到10户设备蔬菜大棚栽种户的家里或蔬菜大棚内,对经济效益进行查询调查,农户遍及反映:一个大棚农人小我一次性投资2万元左右,年均匀纯收入0.5—1.3万元,与栽种粮食比拟,经济效益相对较好。审计查询后果标明,设备蔬菜已成为该镇农人增收致富的支柱财产,该指导任期内投资开展设备蔬菜财产,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范文第7篇

(一)国有企业财务收支状况

对国有企业财务收支状况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依据我国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准则以及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在必要的审计程序监视下,对国有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的企业财务收支管理进行严格的审计: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帐表与实际之间的相符程度;企业会计核算的合理性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程度等。

(二)任期期间资产质量的审计

对于国有企业新的负责人而言,前一任负责人遗留下来的经济问题就会被搁置。这就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对前后任期期间资产质量的情况进行清楚的划分。通过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有效地查实,来真是的反应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实际质量情况。对于任职期间资产质量的审计重点是对负责人任职期间资产质量变动情况进行审计。

(三)任职期间经营成果的审计

在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中,经营成果不是的现象十分的普遍。因此,为杜绝上述情况更深程度的恶化,就应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要内容——经营成果进行有效地审计。对于国有企业任期内的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在财务收支审计与资产质量审计的基础上,基于对企业负责人任期期间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财务定量评价指标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审计。

(四)任职期间国有企业经营合法性审计

新时期,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强调的重点之一就是对任职期间国有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以及经营决策进行审计,主要是对其的合法性、合规性,如有无公款私存,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资金账外循环;是否存在违规越权炒作股票、期货等高风险金融品种等进行审计,注重的是对企业实施的绩效审计。

二、新时期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于开展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其一是干部管理的权属复杂,对于审计的对象确定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在改制、兼并以及重组资本时,就会产生十分复杂的权属成分。其二是被审人任期的职责难以确定。由于没有一个完整的、详尽的履职规范文件进行约束,在界定被审人的经济责任方面就会产生较大的难度。

(二)经济责任审计贯彻受限,增加了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在贯彻中受到限制,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复杂性。由于缺乏具体可行的操作标准,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复杂性,就造成在规避审计风险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困难。二是审计手段存在局限性。对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对外部资料的取得是非常困难的,这就给企业的资产质量以及完整性的确认等,造成了一系列的不确定的因素。三是“先审后离”的原则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很难贯彻执行。现实的情况是基本上是人已经提拔、调任,内审部才接受组织部门的委托进行积极责任审计,这样就会造成经济责任审计比较的被动,查处的难度比较大,给国有经济的审计就会产生较大的压力与风险。

(三)经济责任审计类别单一,审计成果难以有效的转化

当前,由于国有企业集团的干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考核措施不够完善,就会造成内部审计对用度干部的人用几乎没有发言权。尽管有关企业的治理以及干部的任用与管理依旧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进程之中,但是却没有一种制度和机制,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直接用于干部的任用与监督进行明确的规定。这样,就造成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无法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中发挥真正的实际效果。由于审计结果疏于落实,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处理与解决的就相对比较少,被审单位整改的也不彻底到应有的作用。

三、新时期构筑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措施

(一)完善国有资产外部监管机制,加强重要岗位人事监管

做好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最关键的就是获得完善的国有资产外部监管机制的支持。这样,对于国有企业就能够开展更为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一是要构建完善三的企业外部监督机制。审计部门应会同财政、税务部门对国有企业进行共同的监督,这样在形成监督合力的情况下,对社会审计组织以及内部审计机构存在的有效工作成果,形成实现国有企业经济责任监管的防线;二是加强国有企业重要岗位上的人事监管,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以及监管的水平;三是建立健全有效地权力运行机制,提高权利运行的透明度,完善对国有企业的权力制约以及监督机制。

(二)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管的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审计的内部监管效能

对于日益现代化的国有企业而言,更应在日常的经济管理中强化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尤其是要在健全审计监督制度下,不断地提高经营与管理的效率,从企业的内部着手杜绝各种不法行为的产生。首先,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即国有企业在全过程的管理中注重各部门职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与相互制衡;其次,基于现有的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成立一个独立与审计对象的审计委员会,对会计部门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以便于在管理的过程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及会计管理风险进行化解。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16-02

开展基础教育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加强对中小学校校长的管理和监督,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小学校长的有关经济责任,它能促进中小学校科学有效管理,并作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考察和使用干部的依据,促进基层领导干部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小学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关键所在。

一、基础教育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按照《中小学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教审[1997]2号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教财[2011]2号规定,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资金使用权、廉洁自律的监督,促进中小学校校长在经济决策、经济管理、廉政建设等方面能力的提高。

二、构建基础教育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原则

基础教育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度量中小学校校长的工作业绩和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工具。要使这种测度工具科学有效而可信,测评结果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地反应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和经济责任完成情况,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需遵循以下原则:

1.观公正性原则。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一种主观行为,但是为了保证审计评价尽量符合实际,在设计审计评价指标时,各指标所使用的资料应尽量全面、真实、准确,可以定量,尽可能减少情感因素左右审计评价结果。

2.可量化原则。财务指标是能够用数值表示的指标,可以定量分析;非财务指标如单位遵纪守法情况,重大经济决策制度、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等,是不能够直接用数值表示的指标。在对中小学校长审计评价时对不易量化的经济责任赋予一定权重,使其定量化。

3.可操作性原则。在设置指标时,保证能够获得相关数据和证据可以鉴定的资料,使指标值能够计算出结果。如果不能得到数据,则使指标失去了使用意义。

三、基础教育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1.经济决策权。主要审计检查中小学校校长任职期间所制定的大经济决策制度,对违反决策程序做出决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等严重后果的行为追究责任。审计检查内控制度,重点审查和评价中小学校内部各种内部机制是否科学合理,符合本学校实际情况。

2.经济管理权。主要审计中小校长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行政管理权运行是否得当,着重审查资产存量的真实性,资产增减变动的规范性,内部管理有无漏洞,有无监督,监督是否有力。

3.资金使用权。主要是评价单位执行国家财经政策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情况,一查预算内资金使用是否严格执行上级规定,超支部分是怎样列支的;二查预算外资金,有无将预算内转为预算外、隐瞒收入和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4.个人廉政情况。主要审计单位和个人执行廉政纪律情况,领导干部有无违反规定取得收入,有无借各种名义占有国有资产等情况。

四、基础教育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1.经济决策权。(1)重大经济决策。该指标主要用于评价学校重大经济决策。主要有以下三个指标:①重大决策违规率。重大决策违规率=(任期内未按程序做出的重大决策额/任期内重大项目决策额)×100%。②重大决策损失率。重大决策损失率=(任期内所造成的决策损失金额/任期内重大决策总额)×100%。③集体决策比例。集体决策比例=(民主决策项目/重大经济事项)×100%。(2)内控制度评价指标。该指标主要用于评价学校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从内控制度健全性、有效性的角度,说明学校履行学校财务管理职责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个指标:①内控制度健全率。内控制度健全率=(已建立的内控制度项数/审计调查问卷设置的内控制度项数)×100%。②内控制度执行率。内控制度执行率=(实际执行的内控制度项数/已建立的内控制度项数)×100%。③内控制度有效率。内控制度有效率=(实际测试有效的内控制度数量/内控制度数量)×100%。

2.经济管理权。(1)资产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评价指标。该指标主要用于评价学校对资产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和资产完整情况。主要有以下四个指标:①资产完整率。资产完整率=(期末资产盘点数/期末资产账面数)×100%。②固定资产保值率。固定资产保值率=(无损的固定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总金额)×100%。③财产损失比率。财产损失比率=(任期内财产损失总额/任期内年均资产总额)×100%。(2)实现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该指标主要用于评价学校负责人任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情况,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投入、教育科研费用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等方面所做的成绩。①基础设施投入增长率。基础设施投入增长率=(任期内基础设施投入的增长额/任职期初基础设施账面余额)×100%。②教师培训费支出比率。教师培训费支出比率=(任期内教师培训费支出总额/任期内经费支出总额)×100%。③教育教学支出占学校经费比例。教育教学支出占学校经费比例=(教育教学支出/学校总支出)×100%。(3)遵守财经法规评价指标。该指标主要用于评价学校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指标:①审计调整比率。审计调整比率=(审计调整金额/审计资金总额)×100%。②违纪违规金额比率。该指标主要用于评价学校负责人任期内单位和个人违反财经法规的资金总额,包括违规变更预算、虚增财务收支、挪用专项资金、乱收费、挤占挪用学生伙食费等发生的金额。违纪违规金额比率=(任期内违纪违规总额/审计总金额)×100%。③损失浪费总额。该指标主要用于评价学校负责人任期内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投资、借款及担保等行为造成的损失浪费金额。(4)绩效目标完成评价指标。该指标主要用于评价中小学校校长任期内推动和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情况。资产增长率。①资产增长率=(任期内资产增长总额/任期初资产总额)×100%。②负债增长率。负债增长率=(任期内负债增长额/任期初负债总额)×100%。③净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任期内净资产增长额/任期初净资产总额)×100%。④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100%。(5)资金使用权评价指标。①预算内资金指标。经费管理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指标:预算支出完成率=实际支出总额/预算支出总额×100%;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总支出×100%;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总支出×100%;业务支出比率=业务支出/总支出×100%;招待费支出比率=招待费支出/公用支出×100%;生均事业支出,主要用于评价学校负责人任期内学校年培养成本的合理程度。生均事业支出=事业支出总额/折合后的在校学生平均人数。②专用基金增长率。专用基金增长率=(任职末专用基金余额-任职初专用基金余额)/任职初专用基金余额]×100%。③个人廉洁自律评价指标。该指标主要用于评价学校负责人任期内遵守财经法规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主要有以下两个指标:职务消费指标。该指标主要用于评价学校负责人任期内履行职务而发生的各项开支的年平均额,包括在学校行政账和伙食账中支出的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出差、会务、通讯、办公等费用。个人违纪违规支出率。个人违纪违规支出率=(任期个人违规支出金额/任期支出总金额)×100%。

参考文献:

[1]李凤鸣,时现.经济责任审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55-257.

[2]国家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切实作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Z].2000-09-26.

[3]陈宋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现状与分析[J].审计与理财,2009,(2):8-9.

[4]王倩.浅议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几个问题[J].财会月刊,2009,(1):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