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二政治哲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习高中政治知识时,各位同学要学会对基本概念与原理的区分,所以我们在复习高中政治知识时可以将这一方法加以运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政治万能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政治万能答题技巧一、依据类
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二、为什么类
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意义(重要性),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四)意义类
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三、怎么办类
“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查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措施。
四、启示类
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五、认识类
认识类简答题,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这一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一般用“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
这种题型有两类:一类是对某种已定型的某种现象、制度、做法的认识。一类是对某些具有争议性的现象和观点的认识。
回答第一类,实际上是一种论证。要运用相关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几个角度去回答。第二类实际上具有辨析的性质,回答这类问题,要针对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方面,进行点评、分析。
高二政治大题答题注意事项1、按顺序做题,先易后难
总体来看,试卷题目的一般排列顺序是先易后难;有低分到高分。考生只需要按顺序对号做题。一旦碰到难题,稍加思索仍没有思路,千万不要紧张,暂时放下,直接进到下一道题,返回来再答,也许就会答了。因为后面的题目或许可以开阔你的思维,勾起你的回忆。
2、审题仔细,务求准确
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宁愿多花五分钟把题审好,也不要急急忙忙写答案。因为审题多花的五分钟不会影响大局,但仓促间写下的答案有可能差之毫厘、缪之千里。
3、准确掌握答题时间
文综考试180分钟的分配一般遵循60分钟,100分钟,20分钟的原则。就是60分钟选择题,100分钟分析题,最后20分钟是补充检查时间,当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再做调整,但是补充检查的20分钟是一定要有的。
高二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技巧1、读题
政治主观题是先给材料再设问,在解答时则反过来先抓住设问进行审题后再阅读材料,这样可以增强针对性节省时间。
2、读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作为答案要点,是政治主观题的特点之一。材料包括设问和背景材料。
3、组织答案
政治主观题根据答案涉及的知识范围可分为微观型(只考查某一条原理)和宏观型(涉及多条原理)两种。
如果是微观型,直接参考备注或仿照典型例题结构作答。
一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按“理—析”作答,《生活与哲学》按“理”(阐明原理内容)、“析”(结合材料分析)、“结”(得出结论,回答怎么样或怎么办)的结构作答。
宏观型问题的答案要点则一般来自三个方面:
来自材料。根据阅读设问和背景材料时找出的关键词句,联系教材的原理观点得出答案要点
来自教材。运用教材中的原理观点去体会材料得出答案要点,即遵循从原理到材料的思维。
有的同学感觉政治课比较枯燥,所以,对政治课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都存在着抽象、枯燥的问题。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怎样提高高二政治学习效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提高高二政治学习效率预习
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它能够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还能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可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搞好预习首先“要做好笔记”。预习时应该在书上做出眉批,在笔记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其次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来提示自己,以达到在学习和复习中提醒自己注意,便于向老师提问或者避免遗漏知识和犯同样的错误;再次,要“勤思善想”,也就是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能阐释哪些热点问题”等等,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最后,要“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恒心、自信心。要把“课前预习”这个起始阶段搞得深入、扎实,使之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当然,学习不是一蹙而就的,还需要坚持一定时期才能见到效果。
上课
上好课是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提高成绩和培养能力的瓶颈。上课的关键是“专心”。“心”专在哪里?一般来说专在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与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将你预习时确定的听课重点与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
“看、听、参与”等形式有所不同,但共同的东西就是都必须动脑,这是贯穿整个上课全过程中的一条主线,也是衡量专心不专心的唯一标志。主动思考要求①注意知识的积累②增加感性材料的储备③学会一些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具体化等)④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
复习
学习具有实践性、个体性、反复性的特点,反复性以及爱宾浩斯遗忘曲线要求学习过程应该及时复习。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特别是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复习包括:及时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
读:读书、读笔记并同回忆进行对照,这样就不仅加深了记忆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思:把新知识进行归纳形成一个小系统,让知识各就各位。然后纳入到所学知识的大系统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或知识坐标。复习的这几个环节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学习中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不可孤立的强调一个方面,否则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当然要想学好高中思想政治课,除了掌握上述一般方法以外,最重要的一点还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就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国哲学家艾蒙斯说:“习惯要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可见习惯有好有坏之分,好习惯会使人获得成功和幸福,坏习惯会导致人生的失败与不幸。因为好的习惯是成功的捷径,坏的习惯却将人带入迷途。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按照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般方法和培养成良好的学习政治课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从这种好习惯上获取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精神财富,在好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在学海中起航到达成功的彼岸!
高二学霸学习政治的建议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另外,在学习当中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自行作出调整。
养成习惯,掌握方法
“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因此,同学们课前一定要预习,将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标上记号。老师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并且要做好课堂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后还要将所学的内容及时整理消化。平时训练和检测时也要养成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条理清晰等好习惯。
定期总结,查漏补缺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一般地,每个星期应找个适当的时间进行一次周总结、每个月进行一次月总结、期中考试后进行期中总结、期末考试后进行学期总结。一方面对自己在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将相关或相近以及容易混淆的内容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高二政治如何提高成绩第一步,划分层次,明了题意。从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形式看,其多以背景材料形式出现,在解答此类试题时,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审读材料。在一般情况下,题目所给的材料较长,想一下切要害,把握主旨非常困难,如果我们采取划分层次、明了题意的方法,应不失为解决此问题的良策。
材料虽长,但有层次,审读材料要读出它的层次,化整为零,使问题简洁明了。背景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解题的向导和信息源,读懂材料,明了题意,应是我们解答主观性试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第二步,审清设问,明确任务。题目的设问是指示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对设问搞不清楚,模棱两可,就会使我们作答出现不到位或答非所问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题目的设问,在审设问的内容时,一要审清设问指示我们要解决问题是什么,二要审清投问我们用什么理论来解答问题。
第三步,分析判断,确定应用的理论。在明了题意与设问内容后,我们就要让背景材料与设问有机结合,并在材料与设问的启示下,科学判断,确实应用的理论。
一、上好哲学第一堂课,让学生感受哲学的“趣味美”
高二第一堂哲学课一定要上好,要精心备课,要形象生动,假如第一堂课没上好或讲得很抽象,那么,在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下,就会给学生一道有形屏障,使学生排斥哲学,从而影响接下来的教学。因此,笔者在上高二第一堂课时就没有教授新课,而是讲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是古希腊哲学家皮浪曾讲过的一个寓言故事。假如把一只小船放到大海中,上面有一个人和一头猪。大海上狂风恶浪,小船眼看就要被浪打翻。此时,船上的人惊慌失措,而猪呢,只要有猪食吃,安之若素。所以,皮浪认为:人不如猪!学生一听到这就笑了,于是笔者立即抛出问题:“为什么猪不惊慌?痛苦的人与快乐的猪,你愿做哪个?”学生在笑声中展开讨论,笔者不时地加以点拨,最终引导学生答出:“猪是没有意识的,它的快乐是短暂的,当掉到水里时,人还可以求救或自救(发挥主观能动性),但猪就只有等死了。”第二个是幽默故事。在古希腊有甲乙两个人,甲向乙借了钱,过了一段时间,乙问甲还钱,甲回答说:“借你钱的是过去的我,非现在的我,与现在的我何干?”乙很气愤,遂把甲揍了一顿。甲来到法官面前状告乙的行为,要求法官主持公道,这时乙回答道:“打你的是过去的我,非现在的我,你要抓就去抓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可没有打你。”最后这场官司只好不了了之(故事体现了物质世界
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事一讲完,学生欢快的笑声又回荡在教室里。故事说明的哲理或许学生还不是很懂,但是笔者相信,通过这些故事能很快拉近他们与哲学的距离,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哲学的趣味。
二、充分调用“几语”,让学生感受到哲学的“抽象美”
列宁指出:“常常有这样的成语,它能以出人意料的恰当,表现相当复杂的现象和本质。”中国哲学思想源远流长,有很多充满哲理的成语、俗语、谚语、诗词,教师若能注意搜集这“几语”并将其引入哲学课堂,就一定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来说明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道理;用“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来说明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用“入乡随俗”“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等来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用“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来说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原理……这样不但把抽象的原理通俗化,使学生印象深刻,而且能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在哲学教学中适当运用广告语,那将会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总结“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引用澳柯玛的广告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可能有最好,承认最好,实质是否认发展的静止观点。因此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不能浅尝辄止,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只有承认更好,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不断地实现突破。学生听完后更是有一种发现新大陆的兴奋感,原来广告语也有哲理啊!实践证明,充分运用好这“几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质,有利于体现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到哲学理论的“抽象美”。
三、联系实践,让学生感受哲学的“活力美”
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句醒目的格言:“I hear, I forget, I see, I remember, I do, I understand.”(“听到的,我忘记了;看到的,我记住了;做过的,我理解了。”)这句格言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而哲学的根本特征就是实践性,做到与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是哲学的活力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强对哲学课的可信度和认同感。比如在讲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时,笔者先让学生填空:红色+蓝色= 色, 黄色+蓝色= 色, 红色+黄色= 色, 红色+蓝色+黄色= 色。这些问题对于不是美术班的学生来说是很难准确答出的,于是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调色板和颜料让几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现场实验。学生看到有机会亲自参与实践,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最后通过学生的现场演示,色彩搭配的结果跃然纸上(分别是紫色、绿色、橙色、黑色)。教师此时无需多讲,课堂上的这一系列活动就是对教材内容的最好阐释,教学效果水到渠成。由此可见,把实践活动引入课堂,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哲学的活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产生自觉学习的强大动力。
四、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感受哲学的“实用美”
哲学作为智慧之学,并不是哲学家们自我欣赏的阳春白雪,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南。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哲学观点来分析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有用”“管用”,从而不断提高他们学习的内在需求,认识到哲学的智慧之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笔者在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就结合了数学学科的知识。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当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该动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矛盾的普遍性)。常数的值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就不同,当常数小于1时,轨迹是椭圆(矛盾的特殊性);当常数等于1时,轨迹是抛物线(矛盾的特殊性);当常数大于1时,轨迹是双曲线(矛盾的特殊性)。学生一看这些哲学知识能跟他们的数学学科相结合顿时兴趣大增,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教学内容。
【关键词】政治;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053-01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课程资源、情境、生活趣事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和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他们对政治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积极性
政治课讲的多是理论概念,有些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高中阶段的课程资源极为丰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也已达到了一定程度,这给我们充分利用各科课程资源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我们可以把语文、历史、地理等科相关知识与政治课联系起来,解决这些难题。例如:我讲高二哲学辩证法部分,如果就理论来教学,学生必然会感到抽象,缺乏兴趣,于是我就将语文课《红楼梦》中的内容引述到政治课中来。在讲矛盾的概念时,我向学生提出“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让学生思考“假、真、有、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学生经过酝酿,回答出“用联系的观点”;在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后,我不失时机地追问:既然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的哲理,那么,假与真,有与无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生回答,假与真,有与无既是相互对立的,又可以互相转化,是统一的。在此基础上,我适时归纳: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现象就是矛盾,从而引出了矛盾的概念。这种用语文科内容阐述哲学原理的做法,使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效果良好。又如,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教学中,对“什么是矛盾特殊性?”问题,如果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就太直接,难于理解,于是我就给学生介绍了《红楼梦》中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片断,然后提问,句中的“千红”与“万艳”分别指代什么,“窟”与“杯”分别指代什么,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这样设计问题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积极探寻的主动性,学生很快体会并“把握本质,探寻一悲,揭示规律”。
2 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
教育界有一句话:“我看见了,但我忘记了,我听见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现代教育已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出活动”。教师只有给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活动,通过活动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掌握知识。例如:教学《少年能自强》一课时,我通过播放邰丽华的千手观音舞蹈,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通过观察直观画面,进行积极思维,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真正理解“自强精神”在人生旅途上的意义。此外,良好的教学情境离不了教师这一角色的成功表现,中学生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对周围的事物有着特殊的敏感性,甚至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引起他们情绪的较大波动,因而教师应尽力感染学生,引出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例如:我讲高一政治《商品经济》一课时,在分析了价值规律的一些原理后,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些商品的价格远远背离价值(如一幅古画以1100万美元出售,一枚邮票以100万美元出售,一个我国明代瓷瓶售价26万英镑等),是否与价值规律相矛盾,为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矛盾。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由价值决定,不能偏离太远。有的说:不矛盾。古董年代久远,本身价值很高,古董的价格高是正常的。我在对学生理解给予肯定的同时,提示学生注意市场的供求关系等因素,经过讨论,归纳出准确答案:不矛盾。因为古董独一无二,不能匹量生产,加之市场需求大,故而价格很高。这种扩散性的提问,创设了情境,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达到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的效果。
3 巧用生活趣事,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讲坛;过程;意义
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支持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昌河中学首届“学生讲坛”活动最终顺利地结束了。在这个二十天的活动中,笔者再一次感受到学生展示自己的欲望和他们无限的潜力。
一、设想
昌河中学是景德镇市新教改示范校之一,学校非常鼓励年轻教师大胆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各种尝试。所以这一届学生刚开始进高一的时候,笔者就在他所教的两个班级开展了《新闻播报》活动,让学生利用每节课前五分钟对当时的时事新闻进行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笔者则把他们整个过程用相机录下来,整理之后发给他们,这个活动坚持了高一整个学年。这个活动对他们关注新闻、提高分析和表达能力非常有益,学生也很乐于参加。高二时上《哲学生活》(高中政治必修4),为提高学生兴趣,笔者策划了《哲学故事》栏目,也是利用课前5分钟,全程录像,学生的积极性也是非常高。这些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学生和笔者以及政治这门学科的距离,他们的知识面、表达能力以及出场表现力都得到较大提高。
这个学期学校把政治组的大课堂任务交给了笔者,以前的大课堂大部分是教师讲学生听,结果却是是教师累了一个月,学生也鲜有收获。想必大部分教师都看过《百家讲坛》,其实学生中很多学生也经常看这类节目,甚至非常感兴趣。为了给大课堂创新方式,让学生实实在在有所收获,笔者想到了在高一和高二开展《学生讲坛》这种活动,让学生对时事政治、历史事件、人物、小说、军事等某一方面进行深度评析,阐述自己的见解。于是笔者就把这个想法跟政史地组长周老师进行了沟通,他非常赞同,并马上请示刘校长,刘校长也批准了这种活动,于是《学生讲坛》就正式开始筹备了。
二、过程
《学生讲坛》的筹备过程事情很多,包括整个活动的要求,预、决赛时间安排,宣传、评委,以及活动后的资料整理等等,活动具体过程:
1.5月3日在班级和校园内张贴活动广告,并发动班主任在同学中广泛宣传,吸引同学积极报名参加“学生讲坛”活动。经过各位教师的努力,最后有43位学生报名参加了活动。
2. 5月10日前在班级初选,筛选那些准备相对充分、有思想深度、见解独到的课题作为讲坛内容。班级初选后有25人进入预赛。
3. 5月13日,进行预赛,政史地教师做评委,最后选出14名学生进入决赛,督促他们再进一步润色并制作课件。
4.5月18日正式进入讲坛决赛。
5月18日下午,在中学学术报告厅举行了“素质教育月”首届“学生讲坛”活动的决赛。决赛前,昌河中学校长刘光明向活动致辞,刘校长说,昌河中学首届“学生讲坛”是为了进一步落实省教育厅“素质教育月”活动的精神,是创新素质教育的一次尝试;参加“学生讲坛”初赛阶段的同学共有43位,共有14名高中学生参加了决赛,精彩的演讲不时赢得台下阵阵掌声。通过刘光明等学校领导和部分政史地教师组成的评委打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观摩当天“学生讲坛”的有市教育局领导和兄弟学校的领导观,还有300多名本校高一高二的师生。
5.后期做好获奖学生宣传海报,刻录光碟,整个活动圆满结束。
三、积极意义
1.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活动题材丰富,有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如《抢盐事件之我见》、《当慈善遭遇“网络推手”无良策划》、《从药家鑫案看当下社会价值观》等;有国际热点问题,如《利比亚战争的原因》、《本拉登之死带给我们的思考》等;有历史问题的思索,如《说曹操的用人之道》、《希特勒的一生及其影响》等;还有文学问题的研究,如《从王熙凤谈当代职场》。这种形式的活动,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与自己的同学分享读书心得、展现自我,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他们要讲好自己那一讲,必须阅读很多相关的知识,做大量的积累和准备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再来选择讲坛的角度,组织具体内容。因此,这也极大地丰富了选手的知识面。 转贴于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自己选题,自己撰写和制作幻灯片,题材广泛;通过这样的活动必将对学生的探究热情产生较大影响。同学们演讲时都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分析问题能多角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体现了同学们的智慧与敏锐。可以说,同学们为这一个讲座付出了很多时间和心血,但是他得到的却更多:综合阅读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在大舞台上面对众多听众侃侃而谈的体验;备增的自信心和洋溢的自豪感……虽然学生的讲座或许还稍显稚嫩,但这一次经历会深深珍藏在他们的记忆中。
3.有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场所,更应是学生精神乐园、文化沃土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课堂,为孩子提供展翅的天空应该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讲坛》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激发兴趣、开拓视野、思想碰撞、展示才华的平台,能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而这正体现了新教材改革所提出的“要求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倡导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知识传授为特征,以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关注学生学习的方式,从而使教、学、师生关系获得新的意义”,笔者想在高中学生中开展类似于学生讲坛这种形式的活动无疑也是新教材改革的一种新尝试。
四、经验和教训
1.人手不足。因为之前把活动估计得太简单,没有看到一次完整活动的复杂性,所以就一个人全权负责,有点筋疲力尽,所以以后可以让政史地组各出一个人,分工负责,这样活动会更圆满些。
2.学生讲演素材应多加筛选,要与时事政治、历史相符,而且应该有思想深度,更突出强调学生自己的见解。
3.初赛和决赛时间应该可以更长些,以便选手能有更长的时间准备。
4.如果可以的话,请评委进行现场点评。
以上就是这次《学生讲坛》活动的总结,相信在这次活动的基础上,下一届《学生讲坛》活动会更加有声有色。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生都有争取成功的愿望,都有取得成功的潜能,做教师的职责就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只有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来,全面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在实践体验中积累经验与教训,在经验积累中发展与提升,这也正是新教材改革的初衷。
参考文献:
一、教学内容要“精”
每一节课从内容上讲,根据大纲要求,把握好哪些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或原理。弄懂重点难点、易混点、弱点、知识增长点,学生看得懂能理解的不必讲,对那些重点、难点侧重精讲,切忌不分主次。高二课本“物质”这一概念是哲学大厦的基石,教材对这一概念也写得很清楚,为便于学生呢个较好地掌握理解抓住下列四个层次即可:“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从而与哲学史上的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界限;“不依赖与人的意识”说明物质是第一性的,是客观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然而“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不等于“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只是表明意识能反映物质,“客观实在”是对大千世界物质具体形态的概括和抽象。为了准确地理解“物质”这一概念还必须明确“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世界的本意是物质的。
二、列举实例要“精”
新教材阐述的内容尽管与实例适当结合,但有些内容不可能阐述得面面俱到,列举的事例也不能很多,加上课本上讲述的内容与事例受时空的限制难免有局限性,所举事例总会带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最新、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联系课本上的观点。这既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
三、归纳要“精”
归纳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把课本知识归纳成很少一部分内容,甚至归纳为几个关键词或字,这样有利于记忆。但这种归纳,必须是建立在很系统掌握书本知识、领会其精神实质、深知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归纳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否则只能是挂一漏万。归纳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可对一段或一节内容,用一两句话或一两个字概括。我们曾将必修2第一章第一课内容概括为“国家”两个字,由此引出国家性质――国体;国家职能――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国家结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国家制度――民主。
四、小结要“精”
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高要求。学生一节或一课要有一个基本结论,这一点对学生来说不是轻易能办到的。作为学生的主导――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层次向这方面发展,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选择。学生读完一段书、一节书或一课书后能写出读后感,甚至对课文进行评述,就提高了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练习要“精”
“练”是课堂教学必要环节,而精练不仅能减轻学生负担,尤其可以锻炼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联想能力、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精练不等于少练,只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把知识内容分成几块,围绕每一个或几个有联系的知识点,精心设计阶梯式练习,沿理解原理、掌握原理、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和化解疑点、辨析易混点的思路,设计出符合大纲要求、难易适中、梯度合理的课堂练习题组。题目既要覆盖本节所授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又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对学生进行训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评讲要“精”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2―0067―01
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笔者尝试运用了自学启发式教学法,收效较好。下面就谈谈一些具体做法。
一、设计自学思考题
自学思考题的设计应注意三点:
1. 自学思考题的设置应指导学生对新旧知识、前后知识内在联系进行思考,以便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的学科体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网络,理顺体系结构。
2. 自学思考题的设置应抓住难点,突出重点。新教材在理论知识的讲述上往往将知识点置于夹叙夹议之中,置于正文和辅助资料之中。自学思考题应在宏观上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分析,引导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强化,对难点问题进行突破。
3. 自学思考题的设置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说明问题和理论论证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高二年级的“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时,我预设了如下的自学思考题:①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③这种判断的意义是什么?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⑤对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辩证认识?⑥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是什么?⑦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⑧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政策和主张是什么?这些自学思考题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自学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学生自学
首先,通过自学思考题引导学生泛读。注意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它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其次,深入阅读。以自学思考题为指向,让学生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使学生既能把握教材的主干,又不忽略教材的枝叶。
再次,完成自学思考题。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力争独立解决。对较难的问题,可作为下个讨论交流环节的重点。
三、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有两种形式:一是阅读过程中的小范围交流。如学生对教材中的个别词句,涉及其他学科的概念等,这一般不需教师指导,学生小范围的讨论可以解决问题;二是对教材中的基本观点的不同理解引起的全班范围的讨论交流。这种大范围的交流,教师一定要针对所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辩论、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并及时记录研讨成果。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使讨论向正确的方向迈进;二是注意聆听,特别要对学生一些有问题的发言进行思考,及时引导辩论,如果还不能解决,应在启发指导环节做好启发,使问题得以解决。
四、启发指导
自学启发式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首要目标,但教师的启发指导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中,教师的启发指导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为学生解疑释惑。例如,在学习“人生价值”一节时,教材是这样解释价值的:价值是个含义广泛的范畴,它既是经济范畴,又是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的范畴。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对价值概念的理解当然会联系到经济学的价值概念。而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和经济学上的价值概念的关系,是近年来讨论的焦点之一。教学中我除了向学生介绍各种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外,还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较为合理的观点,做到既锻炼学生学习和甄别的能力,又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双重目的。
二是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以及教材实际,不失时机地进行启发,使每个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五、练结
练习题的设计应遵循以下三原则:
1. 巩固知识。知识的系统巩固,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新知识时,有目的地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二是新知识学习之后,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和运用,从而巩固新知识。
一、对待学生要真诚
1 要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上第一节课我就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学好选修理科的同时,应充实自己的思想。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是紧密相连的,哲学在古典时期和科学的关系很密切,物理学过去叫自然哲学。在20世纪,人们问最好的哲学家在哪里,回答是他们坐在物理学家的办公室里。当今时代的大科学家不仅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而且在人文学科也有所涉足,外国的有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国内的有钱学森、苏步青、竺可桢等。从最实际的发展需要来说,以后的公务员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也是必须用到政治的。”
2 要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的情况。沟通是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政治教师与必修班学生沟通的机会有限,应该充分利用课间时间与学生沟通。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批改作业的机会通过作业本或试卷与学生交流,如对学生的作业质量和考试成绩作出评价,对他们的生活与学习进行鼓励等。
二、教学要有针对性与趣味性
1 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不要把选修班的教案、教法照抄照搬到必修班的教学中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制订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重基础、低难度、求全面,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必须严格按照每个考点的难度要求进行编制。
2 教学内容要有趣味性。必修班学生对政治学科的重视程度本来就不高,如果教学内容再呆板、无聊、生硬,他们就更不会认真听了。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政治学科的内容与理科教学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其他学科的高考试题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学科的命题就结合了政治教材内容、时事政治等。比如能源短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寻找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已成为各国科学家致力研究的课题。其中绿色环保电池的研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例如乙醇汽油、氢氧燃料电池、高铁电池等。2008年上海、江苏等地的高考化学试卷就针对这个背景出了题目。据此,在上课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复习“互为替代商品”的问题以及绿色消费的问题。这样通过学科知识的渗透,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综合探究要认真开展
政治综合探究课的设置是新课标理念的突出体现,也为实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舞台。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教育学生注重各种知识的积累,促使其全方位掌握多种基本知识和技能,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出发,把握探究进程,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下面以《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的综合探究《做好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准备》为例进行说明。
1 应制订好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实施计划,做好准备。该单元主要讲投资与创业的知识,设计了《做好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准备》的综合探究课。教师可搜集相关材料,考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简要分析近两年严峻的就业形势,简要介绍本市的创业典型。
2 要根据本节内容及政治课的特色对学生进行分组。先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让各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收集岗位成才、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同时,要根据地方实际,写一份模拟创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