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河北省;农村电商;风险;防范

1.引言

现阶段,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呈现出了极大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总理在2015年两会期间提出的“互联网+”思维以及“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政策以后,从原来单纯的“单向供应”转变成了现在的“双向沟通”,农村电商在规模和增长率两个方面都呈现出了高速增长的局面,2016年全年农村电商规模突破4600亿元,并且农产品将会成为网络购物的风向标。河北省伴随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大力发展,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在广大的农村区域也将呈现井喷的局势。然而由于农村处在农产品供应链的最前端,物流设施设备落后、物流专业人员匮乏等原因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在农村区域的供应链风险也是最大的。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中可能产生的供应链风险进行识别、分析,构建出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中供应链风险的防范机制,以期对河北省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2.河北省农村电商中供应链风险的识别

鉴于农村电子商务中供应链风险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河北省独特的区域性特点,就使得河北省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1河北省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2.1.1河北省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

(1)河北省农村电商平台系统初步建成。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目前河北省建成了以河北农业信息网、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网等6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了河北省“农产品进城”的需求信息、产品类型介绍等功能,这些网站的投入使用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河北省特色农产品电商网站发展迅猛。河北省因其区域特色,形成了以沧州小枣、迁西栗子、安国药材等比较有名的农产品。围绕着这些农产品,河北省搭建了一批以农副产品采销为主的特色网站,使得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客户可以了解到这些农产品,这些特色网站的搭建有力地促进了河北农村电商的发展。

(3)河北省农村电商网络覆盖范围不断加快。目前农村在PC机、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使用不断加大,而且在移动终端的电商消费将会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渠道,鉴于此,河北省不断加大信息网络的建设力度,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1.2河北省农村电商存在的问题

(1)河北省农村电商应用型人才不能满足需求。河北省约有80%的农民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接受过电子商务专业培训的更是不足10%。这一现状直接导致在河北省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缺乏足够的自信,而且大学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不愿意回到农村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这一矛盾亟待解决。

(2)河北省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采销成本较高。河北省比较有特色的农产品在进行采销的过程中,由于区域限制和产品特点造成的采销成本较高,这也是导致河北省农村电商发展较为缓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农村电商网站中的内容缺乏吸引性和有效性。虽然河北省在电商平台上搭建的网络已初具规模,但是很多县级电商网站还处在起步阶段,网站信息已静态信息为主,缺乏交互功能,不能很好地吸引消费者,宣传的有效性也较差。

2.2河北省农村电商中的供应链风险识别

基于对河北省农村电商的现状分析和问题梳理,除了对电商平台的搭建,最为主要的还是农村电商在采销环节中的供应链风险问题,根据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河北省农村电子上午中存在的供应链风险主要表现在需求风险、环境风险、信息风险和结构风险四个方面。

(1)需求风险。农产品在电子商务中进行交易、预测、运输、储存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都构成了需求方面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交易的未知性、预测的不准确性、运输安排不合理性、农产品储存不当等问题都较为突出。

(2)环境风险。农产品进行供应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诸如自然灾害等原因,进而导农产品质量问题,同时由于供应商分散导致供应链运作难度加大等问题导致了环境风险。

(3)信息风险。消费者在对农产品进行采销过程中,与供应商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信息不对称性,并且信息在农村电商的供应链网络中进行传递时会出现扭曲和放大的效应,因此对于双方来说信息风险是很大的而且无可避免。

(4)结构风险。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阶段,供应链网络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节点设置、信任体系搭建、考核机制建立等都需要认真考虑吧,否则一旦出现结构风险,整个供应链网络可能就会崩溃。

3.河北省农村电商中供应链风险的评估

在河北省农村电商的供应链中为了有效地防范风险,就必须对上述识别出的所有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此次研究采用Hallikas的风险评估方法,从风险事件的概率和结果角度定量评估风险。其中的概率是风险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将风险分为五个等级,等级越高,说明这种风险发生的机率越大;结果则是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产生的的损失,根据风险事件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可以将风险结果分为五个等级,等级越高,说明风险事件的影响越大。

4.河北省农村电商中供应链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

4.1环境风险及结构风险建立

预警机制环境风险在所有供应链风险当中是最不可控的,不以供应链各成员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可以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通过对每次发生的环境风险因素进行数据收集,形成大数据分析的数据库资源,建立数学模型,评估环境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造成的损失,通过对环境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最小化环境风险的损失。结构风险是可以通过供应链各成员间的努力得以控制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建立供应链的初期可以在利润获取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主要可以通过优质供应商选取、与供应商之间关系改进以及加强供应链监控等手段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这些也可以通过完善信息系统、增加大数据分析在其中的作用来实现对供应商的鉴别、供应链运转状态的监控等各项功能。

4.2需求风险和信息风险设定

预防指标需求风险、信息风险和环境风险、结构风险不同,预警的方式对这两类风险不太适用,因为需求风险和信息风险主要是消费者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因此只靠数据资源作为参考是不能奏效的,主要还是需要建立一些指标体系来进行风险的防范。

4.2.1需求风险的预防

需求风险主要来源就是消费者的需求不确定性、运输过程的安排不当等原因造成的,针对这些风险产生的因素,普遍的做法就是在电商平台上设计一些指标,如订单完成率、订单履行率、订单时效性、运输准点率、运输车辆的满载率等指标,通过指标体系的建立,约束在电商中供应链各节点成员的权利及义务,规范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提升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协同有效性和竞争力。

4.2.2信息风险的预防

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削减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危害。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是解决牛鞭效应最有利的工具,供应链上的各成员通过共享需求信息、供应信息,共同预测市场上对农产品的需求,就可以有效缓解信息部队称造成的产品积压等问题,同时可以有效解决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信任问题,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实现供应链各成员之间协调主动。信息共享并不能完全确保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由于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各成员会在共享信息的进程中缺乏主动性,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促使供应链上各成员共享信息,达成供应链协调的目的。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设定管理指标来评价供应链信息的真实性、供应链成员的考核、替换、发展等因素,实现对农村电子商务中供应链的动态管理,加强各成员的自觉地、积极地、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共享和权利义务履行。

5.河北省发展农村电商的对策建议

5.1建立农村电商中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

通过对上述农村电商中存在的风险的识别、评估及风险防范的指标体系的建立来规避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中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进而提升整个省份的农村电商体系的水平。

5.2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性人才

首先,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推广电子商务的应用性指导,提高农民参与电商的热情;其次,通过政策渠道吸引大学生回农村开展创业,到农村进行“技术扶贫”,提升农村电商的素质能力;最后,需要确定培训重点,合理组织农村相关人员进行宣贯和指导工作。

5.3在电商平台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

在电商环境下,首先需要保证的就是农产品的质量,因为在采销双方不见面的方式下,交易是否会达成的关键就是产品的质量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监督,不断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才能改善农村电商的诚信状况,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俊淼.农产品供应链中农户风险及防机制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2]刘海斌.供应链风险防范对策研究[J].企业战略,2016(11)

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一、“互联网+”下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创新了农产品流通方式,重塑了农业产业形态,成为边远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2015年11月2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甘肃陇南在电商扶贫工作上起步早、发展快、效果明显,成功发展出了“成县模式”,为全国电商扶贫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截至2015年底,全市开办网店8674家,实现农产品销售额34.25亿元,带动5.4万人就业。农村电商的发展投资起点低、经济效益显著,辐射面广、带动作用强,能极大的弥补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化劣势为优势,正成为陇南广大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互联网+”下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处于发展初期的农村电商迫切需要金融方面的支持,但因其在发展初期实力弱小,组织程度低、合作基础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差等原因,往往在融资市场上处于明显劣势地位。与快速发展的农村互联网经济相比,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明显不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这种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金融机构在贷款时,重抵押,轻信用,而农村网商很难拿出足够的资产作抵押,这导致在传统经营思维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农村网商支持愿意低,农村网商获得信贷支持难。

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征信成本高。面对申请贷款的众多小微网商,农村网商以网络为主要经营渠道,银行难以方便且低廉地获得足以甄别其信用的信息。

三是金融机构对支持农村网商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

四是国家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没有用足用活,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农村网商都未充分享受政策优惠。新兴的农村电子商务中蕴藏着无限的潜力,金融机构、尤其是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应该敏锐地抓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历史机遇,调整业务结构和模式,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个重点业务板块发展。

三、对策建议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整体性框架设计,综合施策,因势利导。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地方政府和金融O管部门协调银行机构,在内部成立电商事业部,专事与电商有关的金融业务,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电商业务专业化和规范化。

在有条件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地设立支持电商的专业分支机构,在授信管理、政策激励、资金调配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力求为电商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金融服务。各涉农金融机构为农村电商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定制差异化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借助第三方平台、物流公司、电商园区管理平台等大数据优势,推出类似电商创业贷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门信贷产品,以个性化的产品契合各类农村电商“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

第二,借助电商平台、物流公司、电商园区等大数据优势,弥补征信系统和银行信贷系统的电商交易信息不足,为银行的产品设计、信贷决策提供基础支持。

第三,充分用好国家支持政策,调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积极性,真正惠及农村电商。

国家对金融支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包括:鼓励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助农取款服务点相互依托建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研发适合农村特点的网上支付、手机支付、供应链贷款等金融产品,加大对电子商务创业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授信和贷款支持。简化农村网商小额短期贷款手续。符合条件的农村网商,可按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等。对积极争取对开展电商信贷业务的银行给予再贷款支持和利率优惠,协调推广村级助农取款服务点和自助服务银行,在农村推广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业务,优化农村电商支付环境。降低创业担保贷款门槛,简化手续,使农村电商能便利地得到创业担保贷款的资金支持和财政贴息优惠。

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刚刚起步,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本文以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分析对象,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1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据阿里研究院的数字显示,自2012年以来,淘宝农村消费占比不断提升,预计2016年农村网购市场将突破4600亿元。同时,农村生产的产品也将通过淘宝和天猫等平台实现与更大市场的对接。

吉林省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率先探索实践,作为全国首批农业电子商务试点之一,吉林省在配送中心、乡镇配送站、配送点的县、乡、村三级配送网络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破解了困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流通业瓶颈问题。2015年,吉林省的通榆县、蛟河市、桦甸市、通化县、敦化市、临江市、伊通县、延吉市等8个县(市)被财政部、商务部确认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6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了《关于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6〕3号),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进农村、信息进村入户等政策效应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平台作用,大力推广 ‘互联网+流通+服务 ’的电子商务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吉林省已经逐步显现出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农村电子商务路径。不仅实现了农资下乡、日用品到户、农产品进城、大宗农产品贸易四项电子商务服务,还不断加强基础建设。至2015年12月,吉林省农村电商项目已经涉及39个县(市)、覆盖1300多个行政村,合作对象包括阿里、京东、苏宁、一亩田、邮政等电商企业。城乡居民和企业开设的网络店铺总数在40万~50万个。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直属单位主导的“开犁网”年销售额达1.5亿元。在智力支持方面,2015年吉林省农村电商联盟成立,汇集农村电子商务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校、金融机构、风投、创业者全力推动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

2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2014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较上一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该报告同时指出,商务类应用成为农村网民发展最快的应用。由此可见,农村信息化发展仍然较为缓慢,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不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但发展电子商务已经具有一定的农民基础。

二是农民对电子商务的了解不够。虽然电子商务已经进入了发展阶段,但仍然有大量的农民没接触过互联网,或不了解电子商务,尤其是对这种“不见面”的交易方式感到不可信。

三是物流业体系不健全。整体上看,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就是物流业体系不健全,很多物流公司在县级都有营业部,但一涉及进村入户则望而却步,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此外,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不完善、售后服务缺失、质量监督困难等因素也制约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3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策

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更离不开政策的扶持,政府应从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加大资金支持和金融支持力度、为企业与农民提供指导服务等方面,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健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以及仓储、物流体系的全面提升,才能破解网络、交通、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制约。

三是加强农业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农产品的标准与安全问题始终是消费者顾虑最多的问题,因此,应以农业信息化为基础,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种植业,提高产品质量。适应网络销售模式,对产品进行适当包装营销。建立农产品可追溯制度,使消费者放心购买农产品。

四是加强品牌建设。目前农村电子商务严重缺乏自有品牌。政府应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参与电商的农民,坚持特色产品、优质产品、品牌产品的发展思路,规范市场竞争,打造个体品牌和集体品牌,实施品牌战略。

五是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政府有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子商务培训进农村活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打造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群体。还可以通过建设学习和培训基础的方式,引进专业人才,促进农村电商发展。

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电商;上;建议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政府顺应时展趋势,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电商换市”决策部署,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根据阿里研究院的《2015年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中国淘宝村、淘宝镇的最新名单中,台州共有43个淘宝村上榜,淘宝村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五。温岭更是以21个淘宝村的数量成为全国十大淘宝村之一。然而,目前也有一部分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上乡为个案,通过调查问卷、农户访问、抽样调查等方式,对该乡的电子商务运行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发展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农村新型经营模式提供政策建议。

一、农村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农村电子商务是相对城市电子商务而言的,通过网络进行农业物资的采购并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实现农业各个环节中采购和销售的电子商务化。根据农业部出台的《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方案》,其重点是生鲜农产品电商、农资电商、休闲观光农业电商。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农村电子商务正发生着裂变式的成长,呈现出增长速度快、增长潜力大的特征。但与此同时,农村电子商务也呈现出发展水平不均衡、配套设施不健全的特征,存在东部农村电子商务发达、中西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滞缓,交通、信息、产地集配、冷链等相关设施不完善等现状。

二、上乡农村电子商务现状

上乡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西南山区,长潭水库南岸,距城区43公里。乡域面积67.58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242个自然村,全乡共6,418户,总人口17,561人,耕地面积7,552亩,山林面积78,407亩,果园13,314亩。拥有长潭水库五分之三的湖面,生态环境优越,在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但由于受长潭水库一级水源地水质保护的影响,上乡工业发展受到限制,大部分村民选择外出打工,留守人员以老人儿童居多。因此,小农户依然是上乡的主要生产主体,具有规模小、分布散的特点,加上农民合作社制度的不完善,小农户力量单薄,难以把握市场变化与市场信息,生产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销售渠道单一,经常出现农产品卖不动的情况。

(一)农村电子商务的初现。林昌友是上乡紫莳药种植大户,前几年由于产品品质好,价格公道,38亩紫莳药供不应求,为他带来了不少收益。但这两年紫莳药销售却遭遇了“滑铁卢”。为帮助农户走出销售困境,乡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想到了互联网营销方式,乡里通过农民信箱、官方微信等平台消息,扩大销售渠道。短短几日,几万斤紫莳药很快就销售一空。

紫莳药滞销事件是上乡种植大户现状的一个缩影。此前,上乡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中药材、鲜花蔬菜、精品水果三大区块,但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辖区内没有一家电商企业,农产品销售依靠传统模式。对于农业型乡镇来说,农产品销售难是共性问题,这次紫莳药的成功营销,让当地农民尝到了互联网销售的甜头,更让当地政府意识到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借力“互联网+”突破农产品销售瓶颈,整合提质碎片化、粗放型、分散化的农业基地,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让农民受益,上乡开始着手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2016年2月21日,上乡政府特邀台州市微商行业协会与上乡种植大户代表汇聚一堂,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山区农产品销售新模式,补齐山区农产品销售短板。通过实地考察蓝莓基地、鲜花蔬菜基地,微商协会就农产品帮扶销售项目,与上乡签订了长期合作意向性协议,帮助种植大户与配送公司、互联网平台对接,实现农产品“走出去”。6月,上乡“邮乐购”服务点开始运营,2,000箱12,000斤杨梅,三天内预售完毕,是破解销售难题的积极尝试。“邮乐购”是中国邮政依托邮乐网平台为基础,搭载网络代购、平台批销、农产品返城等多项业务功能,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邮政专车,上绿色农副产品首次实现省内快速配送,打通了农副产品进城的配送瓶颈。电商平台、微商协会、微信公众号等资源也被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全方位的销售矩阵逐步构建完善。

(三)农村电子商务的初步成效。步入上乡上村蓝莓基地,基地负责人卢贤斌说,借助电商平台、微商协会、微信公众号等资源,蓝莓采摘游最火热的时候,他们一天要接待1,000多人次的游客,尤其是在周末,连包装都来不及。“回归”、“体验”,这些词汇频繁地出现在城市人口中,随着越来越多现代农民的加入,在这片土地上,农业绽放全新活力,由此带动的乡村旅游也人气爆棚。2016年6月中旬,随着区乡两级政府对农村电商的扶持和推动,农户信心大增,乡野间激荡着创业热潮。

如今的上乡将依托电商平台、微商协会、微信公众号等农村电商资源,在西洋村和前岸村打造生态农业、体育竞技、休闲旅游等相结合的美丽乡村特色产业带,里面包含五个农业基地、一个生态湿地公园和一条国际山地越野赛道,沿线过去,有观光,有体验,又有休闲几大特色农业区块已成气候:以浙贝、铁皮石斛为主体的中药材区块,以格桑花、非洲菊、香水百合为主体的精品鲜花区块,以蓝莓、覆盆子、红心猕猴桃为主体的精品水果区块。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验证目前相关文献中所提到的农村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上乡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农村电商人才缺乏。上乡的农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农户的网店经营技能都是凭借自学和朋友的教授,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受访农民大部分听说过电子商务,但很多农户电商观念还停留在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会上网就能开店的阶段。然而,网店经营效益的好坏与经营者的信息技术和经营技巧掌握程度密切相关。上乡的多数网店仍处于初创期的模仿、复制阶段,在管理上都很粗放,没有设计能力和生产能力,在农村电商人才上面临巨大的缺口,无论是在营销、运营还是在其他高中低各个层次,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才缺口。

(二)物流仓储基础设施不完善。上乡地处黄岩西南部山区,物流仓储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能送达的快递只有EMS,并且每周只送一次。这种现状无论是对工业用品下乡还是对农产品进城都造成很大的困扰,相较于其他物流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大力开拓上乡的农村电商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此,要想拓展上乡的电子商务市场,就必须解决物流问题。虽然上乡在2016年开展了邮乐购项目来方便农户,但农村地区邮政费用高、时间长,难以满足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需求。

(三)缺乏前瞻性、未形成产业化。由于缺乏前瞻性,上乡的农户多数为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化的集聚效应,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做大做强。笔者在调研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现代农业园区时发现,在实行产业化后,农产品效益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打响了产品的品牌效应,带动了观光旅游,也拓宽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四)缺乏资金。农村电商为了走上产业化、规模化道路,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政府扶持机制的不健全、不规范,且扶持标准、扶持程度、扶持水平持续性和稳定性较差,而农产品的加工厂房和设备价值不高,因此很难通过抵押的形式得到贷款。上的农村电商仍处在发展初期,电商数量少、资产规模偏小,商业银行信贷和政策性金融对农村电商信贷融资支持有限。

四、对策建议

要破解上述制约上乡电商发展的因素,光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当地政府应坚持不越位、不缺位的扶持理念,在统筹规划、精准扶贫、示范带动等方面有所突破,力求创造一个优良的农村电商发展环境和氛围。

(一)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上乡政府应该搭建一个平台,从入门开始,针对不同水平的农户进行一个差异化培训。可以聘请附近职业院校的电商专业讲师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也可以邀请成功的电商企业现身说法,传授丰富的经营经验,还可以与配送公司、互联网平台对接,线上线下同时发力,为农民电商提供相关帮助。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可以对接最近的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一方面依托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有针对性地将上乡的农户培训成实战型的电商人才;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教育实习基地,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在校生可以利用周末、寒暑假、顶岗实习等时间有针对性地提高电商实践能力。通过农民网商与当地高校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就地培养人才,弥补当地人才缺口。

(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新模式。由于上乡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离城市较远,台州市邮政局就针对上乡的特殊性于2016年8月26日在西洋村的邮乐购网店开始代办邮政小包业务。邮政小包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专门针对国内轻小件寄递市场推出的全新产品,重点关注电子商务行业的各类寄递需求,向协议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实行批量交寄、预约投递、上门签收,投递过程短信通知。邮政小包使得农产品进城和工业产品下乡更加省时省力,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农村电商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不同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生产规模、产品性质以及区域地理位置,选择适当的电商及其物流模式。例如,上乡这种离城市较远,物流极不发达的地区,不宜发展由农户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电商,需要通过中间平台进行物流组织以及规模化、联合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由上乡政府牵头发展F2M2B或F2M2C的电商模式。

(三)加强信贷扶持。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电商的信贷扶持,与金融部门积极联系,深入扶持开展电商贷、小额创业贷款等活动。随着金融机构下沉,乡镇、农村融资不再是问题,融资难、融资门槛高已成为历史,随着金融服务触角不断延伸到乡镇、农村等偏远地带,不但进一步增强对个体户、小微企业、农户的金融支持,而且更好地支持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为当地农村客户带来了融资福音。因此,政府应加强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合作,发展纯信用无抵押贷款,创新金融体系,加强对农村电商的资金扶持。

(四)加强对外交流和学习。为了更好地促进上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上乡政府应积极组织农户和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以及业务科室负责人外出参观交流。向先进企业、先进县市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和互动交流,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重点学习他们在电商创业服务、农产品电商服务、农村信息化服务和物流配送等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通过学习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寻找上乡发展农村电商的适用性和可复制性,为上乡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洪勇.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得制约因素与促进政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6.

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现状;问题;对策

 

2014年以来,江苏省级财政商务发展资金已投入1.2亿元,用于农村电商发展。江苏省为了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2017年8月14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省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年)》(苏政办发〔2017〕112号),进一步释放农村电商发展的活力,将江苏省农村电商发展推向新的,电子商务在农村开花结果,成果喜人。

 

一、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农村电子商务高速发展,收效显著,位于国内领先地位

 

近几年来,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形成了以地方特色农产品驱动和传统产业衍生驱动的农村电商模式,在经济产值、示范建设、拉动就业方面效果突出。截至2017年底,全省网上活跃店铺87万家,在“淘宝”(包括“天猫”)平台的县域活跃店铺23万家,其中农产品网店15万家,农村电商规模达到879.4亿元,其中农产品电商规模达到360亿元。江苏省拥有7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同时还创建了28个省级电商示范县、125个省级电商示范镇、310个省级电商示范村、50个乡镇电商特色产业园(街)区。电子商务激活农村资源,推动县域经济转型,演绎农民变网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乡村振兴景象。数据显示,2017年江苏省农产品网络销售直接带动农民就业超过260万人。阿里研究院统计显示,江苏省淘宝村数量已增加到262个,在全国位列第三,遥遥领先。

 

(二)农村电子商务百花齐放,呈现多元化发展形态自2013年后,以电商村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零散分布到集群化发展,江苏各地农村电子商务依托地区资源优势,呈现百花齐放、多元化发展形态。有依赖地方特色农业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商,如沭阳花木电商、阳澄湖大闸蟹电商等;也有依赖于当地手工、工业、贸易资源优势发展的工贸型电商,如南通家纺电商、扬州玩具电商、常熟服装电商、舟山核雕电商、东海水晶电商等。

 

随着农业多元化发展态势,以乡村旅游、农业生态观光、采摘体验的农业旅游观光电商发展迅猛,尤其是苏州借助当地旅游资源优势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民宿、生态观光、采摘等服务电商的发展,如苏州太湖东西山旅游、阳澄湖莲花岛、旺山生态旅游等。另外,以沭阳、睢宁电商村的发展,也拉动了当地农业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化

 

目前,随着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的不断深入化,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主体不断多元化。由原来以农村农民网商为主体的模式,逐步拓展到政府力量引导,“阿里”“京东”“苏宁”和供销社、邮政及地方平台服务商共同参与的生态化电子商务模式。

 

2013年前,基本上是以自发新农人围绕“淘宝”“京东”“天猫”平台开展的电子商务模式。

 

2014年开始,“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京东”的“千县燎原”计划相继推出;“阿里”“京东”“苏宁”建立地方服务站,推动农村电商发展。

 

2015年,江苏省供销总社和江苏邮政的供销e家、邮乐网加入农村电商阵营。

 

2016年,以地方电商平台中国蟹库网、生鲜食行及农产品平台相继成立或深度发展,围绕农产品上行、物流、人才、金融、新零售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持续推动地方农村电商发展。

 

2017年底,江苏邮政已建成县级电商运营中心57个(一县一中心)、乡镇(社区)电商服务站2099个、“邮乐购”加盟店26124个,农村电商运营团队人员达2381人。全省立足“邮乐网”开通地方馆26个,上线运营农产品项目2000余个,涉及624个行政村。

 

2018年4月27日,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苏果超市、先农电商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三者将共同打造服务城市社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全新电商模式,促进城市社区农产品消费升级与农村农业的供应链升级。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不仅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开拓了更多形式和渠道,同时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生态保障。

 

二、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与处于领先地位的浙江、广东尚有差距

 

尽管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收效显著,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农村电子商务方面与浙江省、广东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阿里研究院2017年度淘宝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份,浙江省淘宝村数量为779个、广东省淘宝村数量为411个,分别是江苏省淘宝村数量的2.97倍、1.57倍。其中,在电商创业最活跃的淘宝村前10名里,广东省占据5位,浙江省占据4位,江苏省仅有1位。在十大淘宝村集群中,浙江省占据6席,江苏、广东分别占据2席、1席。综合分析看,这一方面是由当地产业基础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地方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原因。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2017》显示,从规模、成长、渗透、支撑4个维度看,尽管江苏、浙江、广东都位于全国电商发展的先导区域,但是在综合排名上广东、浙江位列第一、第二,江苏综合电商发展水平却位列第五。无论从规模指标还是成长指标、支撑指标来看,江苏省电商发展水平与广东、浙江相比有明显的差距。

 

(二)区域内农村电商发展不均衡

 

单独看江苏省农村电商发展情况,可以发现该省农村电商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总体表现为苏南地区农村电商发展整体领先于苏北地区,而以徐州睢宁、宿迁沭阳、苏州常熟为代表的农村电商明显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苏南区域由于经济基础好,整体农村在第三方平台(“淘宝”“天猫”“京东”)电商已取得不错的收效,在农村配套电商物流、培训、产业园环境上优势明显,并且已出现了一些运营良好、收效显著的独立电商平台,如生鲜食行、中国蟹库网、飞果网等,而苏北地区绝大多数农村电商还处于在在第三方电商平台初期发展阶段。当然从发展典型的角度看,徐州睢宁、宿迁沭阳、苏州常熟农村电商发展处于江苏农村电商的绝对领先地位。尤其是睢宁和沭阳,从地方政策支持、配套电商环境、农村电商产值看,其在全国农村电商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2017年阿里研究院淘宝村发展报告显示,在绝对的淘宝村数量上看,宿迁、徐州、苏州占比达70%以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三)农村电商面临电商生态、原有产业体系升级

 

从电商发展的终极情况看,所有电商发展终要经历人才、物流、金融、产业链升级等共同问题。由于江苏省农村电商发展在国内相对领先,因此农村电商发展遭遇的问题也相对较深。

 

第一、在经历了初期国内电商红利期粗放式发展后,地方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的产品低端化、同质化,价格战恶性竞争等问题突出。与此同时,地方低端产业无序发展、重复建设、结构供给能力不足、产业链上下游研发和营销策划、品牌包装能力薄弱,造成行业增长乏力、经营下滑。

 

第二、在经历广泛的电商政策、产业政策推动后,普适化的电商扶植措施带来边际效应已接近尾声,以前宽松的产业园优惠政策、普及性的人才培训措施、物流、金融支持政策已不能满足新阶段农村电商发展的需要。

 

第三、移动、社交电商时代到来,固有的PC时代的电商流量思维、产品思维已不能满足当下移动互联网群体需要,农村电商经营需要新思维、新手段、新方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在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电商意识薄弱、网络运营能力薄弱等。但一旦发展到后期阶段,则会出现一些深度问题:受人才、物流、资金限制造成的电商生态未能平衡发展,成本提升效益下降;受产品开发、品牌包装、供应链深度运营限制造成的产业发展“瓶颈”,呈现低端恶性竞争;农村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地方自然和经济生态遭到破坏,缺乏可持续增长性。这些问题无论是在江苏省电商发展相对较慢的区域,还是在徐州睢宁、宿迁沭阳、苏州农村电商中都有突出的表现。

 

三、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南京大学罗震东教授在分析淘宝村消失现象时说:淘宝村有增长就有消失,消失的原因主要在于进一步发展受制于三个困境:一是过度竞争导致的产业内卷化;二是弱管制力下乡村空间建设失序;三是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带来的供需矛盾。

 

江苏省农村电商尽管发展快速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与浙江、广东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整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而更为深层次的是电商思维和手段更新、电商生态体系的协调发展、地方产业的升级换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有效解决对策。

 

(一)对内开展经验交流、互助帮扶,拉动江苏省整体区域电商快速发展

 

沭阳农村电商模式、沙集农村电商模式、苏州常熟电商模式在国内农村电商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它们不仅是农产品电商、工贸型的典型代表,同时也完整地经历了电商发展过程中的政策推动、人才培养、产业园、物流、配套服务环境的发展问题。尽管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尚有新问题不断出现,但是作为国内的“带头大哥”,在各方面的行为举措还是值得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借鉴和学习。

 

第一、建立以政府部门牵头集地方相关领导、社会组织、农商户三级联动的交流互助组织,定期开展交流、参观、学习、互助帮扶活动,通过交流学习、定点帮扶,将一些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行为举措真正落在实处。

 

第二、学习睢宁电商精准技能培训的经验,将电商培训真正贯彻下去,将贫困人员作为重点培训对象之一。通过培训帮助有电商创业就业意愿的贫困户掌握电商创业技能、提高操作能力,再引导其参与电商创业就业,根据创业人员的现实情况和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分类培训。

 

第三、借鉴沭阳电商用人的策略,一方面优化乡村领头人队伍结构、提升素质,实施“金种子”乡村人才集聚培育计划;另一方面,建设返乡创业青年人才数据库,为他们提供技术、资金、政策等系统服务,推动他们成长成才,为真正的解决人才问题探索可行之道。

 

(二)规范市场、引导产业升级换代,促进电商生态健康成长

 

第一、规范市场。强化地方电商监管体系,对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电商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对恶性价格竞争、侵犯品牌、知识产权的行为予以严厉惩处,营造地方产业、电商环境诚信合法经营的环境。

 

第二、引导产业升级换代。严格管控审批低效重复的产业投入、产业建设,有效利用电商由营销端向供应链、产业链的拉动效应原理。引进先进科研技术,领先设计、营销策划、品牌包装人才,在资金、审批、税收方面给予优惠,促进研发端及营销端升级,提升产业附加值。优化生产结构,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管理模式,采用全自动滴灌、机械化施肥、物联网检测等技术,提升生产能力、优化产品供给结构,提升产品供应端的保障能力。同时,积极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一主多辅”产业,以主产业为龙头,拉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加工乃至电商服务产业配套协调发展。

 

第三、加强地方公共设施建设,为引进人才、稳定企业正常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地方医疗、教育、社保、行政服务、社会治安、社会道德等。

 

(三)外引内培,倡导新型的移动、社交电商模式

 

当下,在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份额中移动电商的交易比例已达到70%以上。与此同时,随着移动电商崛起,移动端以微博、微信和“今日头条”“快手”“抖音”等移动端应用的社交模式用户基数庞大,“拼多多”“云集”等社交电商、微商模式异军突起,逐步成为未来电商发展的主要模式。而江苏省农村电商主流大多是建立在以“淘宝”“天猫”为主的第三方平台的传统电商。在新的电商形势下,江苏省农村电商要继续保持迅猛的增长态势,就要不断地迎接新事物。

 

第一、筛选出江苏省优秀的移动电商、社交电商应用商户予以评优评先,鼓励优秀的经营商户进行各地交流沟通,宣传推广,树立移动、社交电商发展的优秀典范,引导广大网商学习。

 

第二、引进国内优秀的移动、社交电商服务机构和人才,入驻当地电商园区。鼓励并培育当地优秀的移动、社交电商服务机构,提升当地电商服务能力,为商户顺利开展移动、社交电商创造环境。

 

第三、鼓励高校和当地培训机构,培养、培训能够满足移动、社交电商运营和新媒体运营推广对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当地移动社交电商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四)与知名互联网平台合作,引导农村电商发展尽管电商形势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总体看无论是以前的PC端电商时代,还是现在的移动电商、社交电商,乃至新零售的时代背景下,未来电商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无论是销售端数据、流通端数据、生产端的溯源数据,及时掌握大数据动向不仅有利于把握市场动向、建立市场诚信机制,同时对探索新型经营模式、电商转型新型零售模式都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一、政府机构和相关协会可建立专业的部门或委托相关高校和科研服务机构,及时关注、梳理农村电商相关数据,收集相关互联网数据、建立模型,即时跟踪并进行分析,用于指导日常工作。

 

第二、与当前主流的农业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京东”“生鲜食行”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享相关领域数据库,共同做好市场和市场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6篇

一、实施农村食品配送机制的必要性

宁德市蕉城区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14个乡镇,人口约43万,其中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农村食品消费占全区每年副食品成交量一半以上,平均每天需有20辆车参与配送,日配送量10万元左右。蕉城区农村食杂店的商品90%以上来自城区副食品批发市场。目前,蕉城区共有772家食杂店,大型批发企业达20多家,这些企业本身用1至2台送货车把货物送到农村,一些小型批发企业为争夺市场也用专车进行送货,具备进行食品配送客观条件,但目前食品配送环节的混乱迫切需要对配送企业进行规范。当前蕉城区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存在的问题使实施食品配送尤为必要。

一是农村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影响他们接收食品安全信息的能力和识假辨假的能力。二是农村农民消费群体消费观念和维权意识不强。三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相对薄弱。由于各方面的客观原因使相关职能部门无法经常深入农村实施有效的日常监管,存在监管盲区。因此,单纯依靠农民去抵制不合格食品和改变生活习惯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提高农民的消费维权意识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工商部门当前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现实困难局面不可能迅速得到改善。而《食品安全法》也对工商部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进行食品源头的监管是目前最切合实际的方法,要实现源头的监管,采用食品配送方式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管方法。

二、农村食品配送机制的特征与作用

所谓的农村食品配送机制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指导下,以市场为主导,由副食品行业商会牵头组织,依法制定食品配送企业的准入条件,食品批发企业达到该条件要求的,可向工商部门申请成为食品配送企业,获得向农村食品经销网点运送食品的资格,获得资格的配送企业的配送车标上统一的标志向农村配送货物。其特征主要有:

一是具有依法行政性。农村食品配送机制的运行、准入门槛以及擅自配送企业的查处完全是按照现有法律法规来设计的,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二是具有行政指导性。在工商部门的行政指导下,以市场为主导,由工商部门依法设立相应的条件和制度,指导批发企业完善自身的各项制度,进行柔性监管。三是具有行业自律性。农村食品配送机制是由副食品行业商会牵头组织的,食品配送企业向商会交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保证不进行违法经营活动,否则由商会没收保证金。四是具有创新发展性。农村食品配送机制是在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是创新结果。在实践中,需要根据不断更新的法律法规和现代科技和物流事业的发展,对农村食品配送机制及时做出的改正和完善。

农村食品配送机制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实现源头监管。加强食品源头性批发市场的监管,能够达到缩小监管面。提高监管执法效能。二是有利于形成多赢局面。这种以市场为主导的配送模式,既发挥了龙头企业“货正源清”的食品质量把控优势。保证了配送食品价格的实惠,也使农村食品市场食品配送规范有序,防止恶意竞争。同时,更有利于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降低行政成本,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三是有利于树立典型示范户。实行食品配送机制后,由食品配送企业首先按法律法规建立起了各项制度,给了其他食品经营户一个示范学习典型,一些企业如果要想进入食品配送的行列,就必须按规定完善制度,提高经营水平,这就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四是有利于改善农村饮食消费环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农村食品经营店得到保证货源,依托配送企业大规模采购等优势,挤压了非正规渠道食品的市场份额,迫使经营户自觉接受配送食品。同时有效地杜绝了假冒伪劣商品,改善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三、农村食品配送机制的构建

(一)配送主体

确立统一的准入条件:1,具备合法企业主体资格2,具备完整的食品合格证明资料,3,具备符合规定标准的电子台帐,4,具备食品批发企业的所需资金和规模,5,具备一定的经营经验和良好信誉度。由工商部门按照标准对企业进行审查。

(二)配送对象

农村的食杂店、集贸市场、超市为重点配送对象,2008年蕉城区工商局将配送对象扩展到了驻军、学校。

(三)配送渠道

在食品配送机制运行中,主要实行“倒查”方式规范配送渠道。一是规范在册的配送企业,通过实行“倒查”,督促安装专门的批发软件,提供电子打印供货单。标注统一配送标志,并落实各项制度:二是规范非配送企业,对这些企业所配送食品没有建立台帐的给予立案查处,要求其参照配送企业标准安装软件,健全制度,建立电子台帐,经资格审查符合配送资质,方能从事食品配送业务;三是取缔无照配送窝点,通过“倒查”方式,掌握无照配送的食品批发窝点的线索。从而顺藤摸瓜取缔该窝点。

(四)配送制度

1,进货制度,严把进货关。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等企业配送相关制度,做到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配送,统一做法,统一验收。先后引导企业建立:(1)进货商品索证管理制度,(2)进货验收备案制度,(3)进货食品质量承诺制度,(4]重要食品协议准入制度,(5)散(裸)装食品管理制度。

2,供货制度,严把食品质量关。按要求配送企业统一安装专门开发的批发软件,统一电脑打票,便于农村食杂店建立台帐,实现与省工商局商管系统对接:凡是未经电脑开据的供货单,食杂店应给予拒绝接受货物,基层工商所片段长在巡查时发现未经电脑开据供货单的食品,检查其是否建立台帐,来源是否清楚,否则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对于过期或变质商品和经有关职能部门鉴定为不合格的商品,应及时清理下柜。

3,退货制度。要求企业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的规定建立退货制度,对于经检测为不合格的商品、假冒伪劣商品要立即停止销售;已销售的,限期公告召回。建立临界商品销售区,明示保质期,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商品存在严重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隐患,应当实行紧急召回。对于不召回的食品配送企业依照《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规予以处理,并取消配送资格。

(五)配送企业的自律管理

《食品安全法》第7条规定:“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因此,应用行政指导来推动食品配送机制运行是个十分有效的办法。根据蕉城区工商局的经验,由蕉城区副食品商会牵头对

食品配送企业进行自律管理,定期与不定期召开协调会,了解配送企业的困难与存在问题,找出现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一是通过构建“企业之家”活动扶持食品配送企业发展壮大,扩大配送网络,使其成为农村食品销售的主渠道。二是增强对电子台帐软件的使用,组织配送企业软件操作人员的培训。三是实行保证金制度,每个被确定为配送企业的要按企业的规模缴纳一定质量保证金。如果配送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的,由商会对配送企业交纳的保证金进行相应处理,增强配送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四是向副食品商会提供食品安全的宣传材料,由工商部门配合副食品商会向广大企业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方面的宣传。

(六)工商部门外部和内部规范

1,对外部食品配送企业的规范。首先重点加强引导,全面建立食品电子台帐,实现“全覆盖、全运行”目标,使各方逐渐统一到政府主导、工商牵头、企业参与、经营者响应的层面上来,极大推动了食品配送工作的开展;其次结合片段长责任制,对配送企业实施定期检查。确定每月必须巡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对台帐建立不清,检测报告收集不齐的企业,及时进行督促指导:第三,引导配送企业杜绝恶意竞争和行业垄断行为。不可利用配送的优势地位,抬高商品价格,食杂店可自主选择配送企业和配送食品。

2,对内部工商工作机制的规范。一是将《食品安全法》、《特别规定》、《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适用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对一线执法干部进行培训,为执法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定期与不定期督查工商所食品监管工作情况,实行“所所联动”、“所队联动”,确保配送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三是将配送工作纳入基层工商所监管范畴,列入年终绩效考核,作为检验干部监管能力的重要依据。

四、农村食品配送机制的实施与完善

(一)农村食品配送机制的建立

城市批发市场经营户众多、配送方式杂乱。如果成立统一的农村食品物流配送中心,存在两个难题:一是将会打破原有的利益关系,会给原有的市场结构造成冲击,增加配送工作的阻力;二是容易产生垄断经营行为,从而造成商品价格抬高,损害农村消费者利益。对此,燕城区工商局加强行政指导,深入企业阐明加强农村食品监管的目的和食品配送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副食品批发市场经营户也因为农村食品配送成本大,利润空间小,但又为了占有市场,不能舍弃这块“鸡肋”,因此对农村食品配送工程积极响应,通过磨合引导,经营者的意愿逐渐统一到政府主导、企业配合、市场运作的层面上来,促进了农村食品配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农村食品配送机制的运行

在食品配送机制运行过程中,也曾一度出现反弹现象,一方面是经营者对建立电子台帐存在抵触心理,另一方面是片段长对食品经营户台帐监督检查有所削弱。为了解决出现食品配送机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蕉城区工商局及时召开“完善食品配送机制专题会议”,对一年来食品配送机制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和梳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对策。一是加大宣传《食品安全法》、《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使维护食品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成为经营户自觉的行动;二是加大基层所片段长巡查力度,实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食品台帐建立情况,使食杂店建立台帐和配送企业按制度配送成为日常行为而不放松;三是改进索证索票和建立台帐方法,对食品经营户因文化程度低或其他原因无法记台帐问题,要求改“记”为“贴”,将打印的供货清单直接贴到进货台帐上。四是发挥农村12315维权联络员“一岗双责”作用,对流动的无照配送经营户在第一时间与基层工商所联系,加大对违法配送窝点进行查处。五是发挥环三都澳联合执法机制作用,联合周边兄弟县(市)区工商部门对这些异地流动配送的企业进行备案监管。

(三)农村食品配送机制的完善

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7篇

【关键词】物流;农村流通;供应链

一、引言

由于受到传统“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深刻影响,现在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阻碍因素。城市的居民吃着“不放心”的蔬菜;农村的农民买着大量伪劣产品等问题在当今中国社会层出不穷。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普遍存在农产品价格成倍上涨,农民在网上购物却不能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农产品、农资流通缺乏严格的质量检验标准、农村流通渠道、流通信息不畅和农村流通基础设施落后造成的。所以,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流通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不仅改变了流通组织内部的运作方式,也对流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和手段,它的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对传统的商贸流通业提出了挑战,大大促进了商务理念和商务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为流通领域带来了积极深刻的影响,使流通真正实现社会化成为可能。它导致流通费用的减少,提高流通渠道效率,改变现有流通模式与流通格局。

二、关于农村流通供应链研究现状

关于农村流通供应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供应链方面的研究。夏英、宋伯生(2001)提出,我国农产品在种养殖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农药、化肥、工业“三废”的污染,加上激素的滥用等,给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隐患。为使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达到ISO9000以及HACCP 认证标准,如何落实和执行农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是关键,这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刘从九(2004)在《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组织重构》中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提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组织重构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刘美远(2006)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中提出对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的模型并提出了建议。倪燕逾、燕翔在《农产品流通中第四方物流组织结构及其运作》中将第四方物流引入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通过建立一个第四方物流的结构框架,对农产品了流通五个层次进行整体协同运作,以提供一个综合的农产品流通供应链解决方案。俞海宏在其博士论文《基于服务供应链契约协调机制的农村流通供应链运作优化研究》,他是基于服务型供应链的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理论来研究农村流通供应链的优化。鉴于此,本文从农村物流的角度对农村流通供应链进行优化研究。

三、我国农村流通供应链现状

我国现在的农村流通供应链模式如下图1所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村流通供应链存在如下问题:(1)技术设施薄弱,销售网点总量不足,布局不够合理。(2)中间环节多,组织化程度低,缺乏规模化的农村流通企业。(3)农产品流通与加工技术水平不高。(4)管理缺乏统筹协调的机制与体制。(5)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交易行为不规范,监管成本高。(6)农村流通企业融资难度大,保险难度也比较大。

四、农村物流改善

1.农村物流组织。农村物流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规模物流企业的参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居民分散是阻碍物流企业进驻农村的关键因素。我国现阶段物流企业实力普遍不强也是造成其进去农村市场的主要原因。中国邮政有着百年品牌历史,多年来在每一位百姓生活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深受农民信任;特别是设立在农村的代办员,对村里的情况比较了解,能够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同时在拓展市场以及大用户发展、新业务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邮政完善的网络体系,覆盖面广的实物投递网、信息通畅的信息网和方便快捷的金融网三网合一,使得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顺畅。所以,农村物流组织可以考虑利用“邮政+第三方物流”的模式。

2.农村配送中心建设。农村配送是一个区域配送的概念,是相对于城市配送而言的。同样按照配送的一般概念,可以认为农村配送是以农村经济生活消费为目的,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一种既包含集货、储存、拣货、配货、装货等一系列狭义的物流活动,也包括输送、送达、验货等以送货上门为目的的商业活动,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的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供应链环节。配送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现阶段的农村配送体系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然存在组织设置分散、实力较弱;配送渠道少、环节较多;配送技术水平低;配送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这方面主要研究在农村连锁经验配送模式下如何构建农村配送网络体系,主要包括配送网络的规划,配送中心选址和配送中心运营三个方面。在配送方式也可以考虑先到镇,再到村的配送二级模式。

3.农村信息技术建设。在技术方面,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有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农民、供应商以及批发商零售终端、客户联结起来,实现对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Internet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国外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使用已非常普遍,无论是生产企业,政府监控部门,或者第三方物流公司等,都可以通过Internet相关信息。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前提。我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对农村流通供应链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方面主要研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构建出一个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的农村信息系统。

五、农村物流改善后农村流通供应链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利用改善后的农村物流优化后的农村流通供应链模型如下图所示:

六、结论

本文提供了一种从物流的组织、配送中心建设和信息技术建设三个方面对农村物流进行改善的思路,并建立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改善后农村流通供应链的模型。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对农村物流改善和建设的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述,这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更进一步的分析。

参 考 文 献

[1]李建军,苏庆艳,曲慧梅.电子商务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2]夏春玉.流通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牛东来.流通业供应来年管理与电子商务模型及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杜文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J].商业现代化.2008(2)

[5]李海平.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模型创新[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1(2)

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泸县模式;供销社;物流体系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农村电商的泸县模式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6月4日

一、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成为了国家战略,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行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得到国家政策的高度青睐。农村电子商务全面引爆更是各地落实国家战略与政策部署的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县域陆续被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日程,并作为推动当地中心工作和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从战略规划、政策安排、资源配置等角度对电子商务工作之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高度。

农村电商得到了各种资源的井喷式涌入后,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初期发展阶段,正进入从弱到强、从单一到系统、从线性到网状、从简单到复杂的生态发展阶段,也涌现出众多的成功案例和模式,如遂昌模式、成县模式、通榆模式等等。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达到1,800亿元,2016年将突破4,600亿元,呈爆发性增长。未来农资市场容量有望超过1.5万亿元,农产品市场容量将超过4万亿元,农村电商也将达万亿元级别,发展空间巨大。

然而,农村电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如:(1)现阶段的农村电商需要政府来推动,但谁来“管”?农村电商涉及部门可能有商务、供销、农业、电信、工商、邮政等等,有的地区出现多部门参与,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甚至互相拆台,有的地区则出现互相推诿;(2)谁来“做”的问题,有的地区主要发展和依靠本地企业,但无基础、无经验、无实力,盈利困难,有的地区则引进电商大企业,但外地大企业无本地基础,只想占领本地农村消费市场,和政府的意图难以兼容,往往轰轰烈烈后举步维艰;(3)由于标准化、冷链物流基础等原因农产品电商难,无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电商扶贫无从谈起;(4)农村电商生态环境差、电商服务不足、农村产业规模小、农村电商人才严重不足、农村空巢现象严重等。

在众多相对成功的地区中,我们发现地处四川省最南端的泸县提出并践行的“政府推动、商务主管、供销主抓、部门配合、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模式较好解决了上述问题,2015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构建的县村直达两级物流体系已覆盖90%行政村,电商生态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供销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全国农村电子商务样板县”。

二、泸县模式定义

我们将农村电子商务的泸县模式定义为:在“政府推动、商务主管、供销主抓、部门配合、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下,商务部门和供销社密切配合,充分整合政府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培育和依靠本土企业,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县级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实施方案》的“五个一”(培育一个市场主体、搭建一个服务平台、组建一个电商协会、实施一项改造工程、营造一个生态环境)为重点任务,带动县域电子商务生态发展,促进农村和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化。是自上而下推动,低成本、重视本地化、可持续、全面普惠、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县域农村电商综合解决方案。

其中,“政府推动、商务主管、供销主抓、部门配合、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解决了现阶段农村电子商务“谁来做”的问题;县域电子商务生态发展、农村互联网化以及农产品电子商务化构成了农村电商“做什么”的主要内容;供销总社的“五个一”方案解决了农村电商“怎么做”的问题。

三、泸县模式的核心内容

商务主管和供销主抓是泸县模式的核心内容。有以下内涵:

1、行政和市场资源的整合。“商务主管、供销主抓、部门配合”理顺了县级各职能部门之间在抓农村电商项目上的关系,政府以及商务部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优势,整合各种行政资源。工商、经信、农林、电信、邮政等部门支持和配合,形成了合力,供销社让政府行政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并整合市场资源。农村电商工作自上而下推动,各部门目标行动一致。

2、供销社资源优势的体现。现阶段,农村电商还处于生态培育时期,政府是最大的买家,正确理解和执行政府的意图十分关键。相对企业而言供销社具备一定的行政资源和比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相对行政部门而言供销社具有市场资源和经营主体,有相对完整的市场网络体系。供销社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并积极整合各种市场资源,特别是对原有农村流通网络体系的低成本信息化改造是泸县农村电商高速发展的关键。在推进农村电商过程中,供销社还体现出品牌、产品、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明显优势。

3、“互联网+供销社”的同步推进。泸县供销社在推进农村电商的发展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也是供销社推进“互联网+”的过程,2015年电商新业务的贡献占到全系统利润的16%。自主研发的智慧物流中心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供销系统的互联网基因和文化正在形成,面向电子商务的农产品供应链打造、农产品网络品牌建设、农资供应电商化改造已经拉开序幕,在农产品标准化、农产品质量保障追溯体系建设方面也有了成功的探索。

4、供销系统支撑下的本土企业发展。泸县供销社控股的泸州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目前泸县农村电商的主要市场主体,其区域平台“川帮网”以及自建的农村物流体系是泸县农村电商的基础。目前,全县还有25家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电子商务信息化改造,已注册登记的电子商务企业有21家。本土化电商企业稳步成长是泸县电子商务的重要特点。与此同时,泸县充分对接全国供销社系统,实施以小接大、以点接面,借力使力,通过联合开发、多网共享、平台对接等方式,以最快捷安全的方式促进本土企业和本地农产品走向全国,全国各地的产品也有进入泸县的通道,确保了泸县农村与全国各地的有效对接。

5、县村直达的两级农村物流体系。自建的县村直达两级物流体系是泸县模式的重要内容,农村物流体系是电商落地的前提条件,泸州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财政资金支持下组建了物流车队,整合泸县原有物流渠道和资源,承接泸县邮政和部分快递公司城区到镇村的快递下行和包裹收揽业务,实现了从县城24小时内“配送到村、服务到户”,填补了泸县农村物流配送的空白,基本解决了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农村物流业务板块已经开始盈利,农村物流盈利模式的建立将是在政府“断奶”后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6、“两条腿走路”的农产品电商模式。根据长期的农产品销售经验和农产品电商的探索,泸县明确农产品电商“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对地域特色鲜明、产品质量稳定、品牌价值较高、生产规模较大、物流配送便捷的农特产品,充分利用第三方知名平台流量大、影响广的优势,把这些产品网销全国;对种养规模零散、物流配送不便的农副产品,公司通过自建的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川帮网》面向泸县县城及周边城镇居民网上销售,解决一般种养殖农户卖难和居民消费便捷问题。

7、电商生态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商虽然前景广阔,但毕竟还处于探索阶段,市场还处于培育阶段,农民的网上消费与经营习惯还需要培养。泸县已经基本建成的一中心五体系(电商运营孵化中心、创业支持体系、农村物流体系、农产品网销体系、消费品下乡体系、便民服务体系)构建了良好的电商生态。电商生态的发展又有效地促进了电商高速发展。

8、全面普惠的解决方案。泸县在推进农村电商过程中,几乎没有损伤到任何部门和个人的利益,体现了一种全面普惠的精神。党和政府的政策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落实,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得到很好的协调,供销社以及相关企业在服务过程中自身得到较快的发展,服务店(站)业主的收入得到了增加,当然更重要的是农民享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生活上和生产上的方便和实惠,电子商务带给农村带来了崭新的面貌。

四、泸县模式的意义

1、“商务+供销”的泸县模式在相当一部分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区域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和较高的可复制性。2015年内泸县先后接待了省内外46个县市区的政府部门现场学习参观。目前,该模式已在泸州全市全面推广,并上升为“泸州模式”,以泸县模式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有望迎来一个新的发展。

2、泸县模式为供销社特别是县级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案例。在“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商是供销社服务农民生产和生活最有力的方式,让供销社进一步回到了农民身边,和农民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证明了供销社的确是“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3、目前在电商大企业纷纷抢占农村电商市场之后却举步维艰之际,泸县模式表明本地企业可以担负发展农村电商的重任,并且在农村综合服务、助农增收以及参与精准扶贫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五、存在的问题

我们也发现泸县在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中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关注:(1)政府深度参与。目前泸县的农村电商主要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靠政府的资助和补贴,市场主体的造血功能还不足;(2)盈利模式还很脆弱。在消费品下乡方面,服务网点主要卖的淘宝、苏宁易购等大平台的商品,县级运营中心和网点业主的收入主要靠收发包裹收费、各种便民服务的“返点”佣金;(3)市场垄断的风险。物流和流通体系建立后,可能会形成对农村消费市场和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垄断,政府应提前考虑如何应对;(4)农产品电商。泸县在农特产品销售方面有一定的业绩,但由于消费习惯、冷链物流等方面原因,区域生鲜电商发展还远远不足。

主要参考文献:

[1]黄京文,王睛.遂昌模式研究[J].区域经济,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