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智能医疗市场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摩尔定律的角度重新审视摆在我们眼前的“半智能手表”、“谷歌眼镜工程机”和“第一代智能手环”,我们有理由对可穿戴设备的未来抱以更大的信心。如果将2013年作为穿戴式设备的元年,我们预计2015-2016年有望迎来第一个出货高峰。众多知名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亦验证了我们的逻辑,据IMS Research估计,2016年全球可穿戴市场的出货量有望飙升至1.7亿台;而ABI Research则预计到2018年其出货量将进一步增加到4.8亿台以上。国内市场也将伴随全球市场的爆发而同步崛起,到2015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10亿元人民币。
从用户需求看可穿戴设备的必要性
我们对穿戴式设备的定义有二:首先它是一种拥有计算、储存或传输功能的硬件终端;它创新性的将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嵌入人们的衣着当中或使其更便于携带,并创造出颠覆式的应用和交互体验。当前市场中主流的产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腕带和智能眼镜等。
就产品趋势和设计理念分类,我们认为可穿戴设备的创新将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1)作为智能手机的附属品(将移动端入口前置),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与手机相连,使用户的移动应用体验更加便捷畅快。2)面向特定应用需求,如娱乐、儿童安全等。3)垂直领域与健康管理相关的穿戴设备。总体而言,移动硬件性价比的提升和无线网络环境的完善为穿戴式设备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整个生态链的成熟仍要依仗应用侧的推陈出新,通过软件实现硬件的价值、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仍是产品立足之本。市场调查显示,国内消费者在运动健身、社交娱乐、智能控制和医疗健康方面的应用需求仍然旺盛,这将成为助推产业发展的必然动力。
从厂商参与积极性看未来市场格局
当前,有三股力量正在积极布局可穿戴设备领域,敢为人先的硅谷创业型公司正凭借极强的创新力重新定义着穿戴式设备。未来颠覆式的产品应用和商业模式也必将在其中产生。而以苹果和三星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领军企业一方面潜心研发可与智能手机良性协动的补充型产品智能手表,一方面利用资金优势积极并购拥有可穿戴设备核心技术的元器件供应商。凭借超强的硬件和技术储备,它们仍有望在高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最后,除了谷歌之外,多数互联网和传统软件巨头选择了观望,因为充足的现金储备和产品的快速复制能力将保证它们后发先至,而硬件技术的比拼并非其所擅长。我们预计,互联网巨头将主要针对中低端市场,通过快速复制成熟产品并以低价抢夺硬件入口份额。
从供应链看产业链受益环节
从元器件的角度看,可穿戴设备小巧、轻薄的特点必然会对电池的续航能力和CPU、无线传输芯片的功耗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此外由于携带方式的变革,人机交互方式较传统的“触屏”操作有了较大的颠覆,以微投射和体感控制为代表的创新型交互技术有望引领下一个十年。在软件应用环节,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的成熟将进一步支撑人机交互方式的变革,同样的,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将有利于使复杂的终端计算和存储向云端迁移,从而大幅降低产品功耗;最后,大量的健康管理和健身类应用也催生了对海量用户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求,因而大数据技术将登上舞台。A股产业链相关公司包括:水晶光电、北京君正、环旭电子、德赛电池、欣旺达、歌尔声学、信维通信、欧菲光、科大讯飞、数码视讯、九安医疗和宝莱特。
TMT行业股票池调整
这些计算体验的实现,归功于被称作“智能系统”的嵌入式系统。之前孤立且用途单一的电子设备,如今已经被安全管理的智能系统所取代,它们可以自主地连接互联网、执行本地或基于云的应用以及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市场调查公司IDC的调查结果显示,智能系统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当中。目前全球有超过18亿个智能系统,而在未来十年将增加到200亿。虽然智能系统只占2011年主要电子系统设备出货量的19%,但是在2015年将超过所有售出系统的三分之一。
英特尔正在通过各种创新的计算解决方案引领智能系统的革命,从零售、汽车系统到医疗、通信解决方案。基于英特尔的智能系统,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能够帮助购物者挑选产品的零售亭,到能够加快新服务部署并且无缝安全地与现有企业和通信基础架构集成的智能网络等。
助力智能系统
智能系统拥有高性能计算能力,能够管理和分析收集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宝贵的业务智能。从低功耗的英特尔凌动处理器到高性能的英特尔至强处理器,英特尔处理器为处理成千上万的智能系统所产生的海量数据提供了高能效表现。
英特尔凌动处理器系列为智能设备提供卓越的能效。这些功能在空间和能源受限的应用别重要,例如零售、医疗和工业解决方案中的各种小巧、轻薄的无风扇设备。例如,JAOTech的互动式智能枕边终端,可以让医生实时查看患者的病历。这个终端还能提供更加详尽地咨询,并为患者提供所期待的联网服务,包括根据个人需求选择看电视、玩游戏、上网、收发电子邮件以及拨打或接听电话,并且能够与朋友和家人进行视频会议。
第二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系列提供高能效的多核处理能力,可以处理多个通信和应用的工作负载,带来视觉上引人入胜且有趣的用户体验,非常适用于工业、医疗和零售市场的数字标牌以及数字安全监控系统。例如,Macy’s的BeautySpot是一个视觉效果极佳的互动式化妆品概念,使消费者可以在定制的触摸屏上搜索并选择多个品牌的产品。
增加业务智能并加强消费者体验在数字标牌解决方案中采用英特尔Intel Audience Impression Metric Suite(英特尔AIM套件)的零售商,可以针对消费者的人口统计信息快速地改变内容,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购物体验。英特尔AIM套件还匿名地收集宝贵的消费者信息,让零售商更加精确地评估活动成功与否。其中一个例子是卡夫食品DIJI-TASTE样品体验,这个互动式样品展示亭采用了英特尔AIM套件来匿名检测用户的年龄范围,向附近的成年人提供免费的“果冻诱惑”(TEMPTATIONS by JELL-O)甜点。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系列提供了最高的多核处理性能以及内存可靠性、可用性和服务能力(RAS),非常适合于企业和通信基础架构中的计算密集型应用。目前,中国移动正在与英特尔共同开发云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架构,满足对互联网连接越来越高的需求,同时利用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开发更加环保、能效更高的网络。
除了处理器技术,英特尔还为智能系统提供必不可少的配套解决方案,包括安全、可管理性和网络连接。
可连接性
随着联网智能系统的普及,预计未来十年的数据流量会增长200倍,并且将有越来越多的富数据进入网络3。网络运营商和企业用户需要处理不断攀升的流量,同时降低单位比特的数据成本并提供客户期待的高价值服务。
英特尔提供了更高的能效,以确保英特尔处理器简化智能系统的连接,让企业和网络运营商把智能扩展到网络边缘(Network Edge)。英特尔为异构网络提供了连接性解决方案,包括广域网、WiFi和移动通信网络等。
安全性与可管理性
无论是处理个人还是企业数据,智能系统的安全性都是头等大事。随着数百万设备实现联网并且通常是远程联网,智能系统必须具备可靠性、高可用性且易于升级,从而实现投资回报的最大化并保持较低的总体拥有成本。
英特尔提供了广泛的硬件和软件管理解决方案,确保智能系统、应用和数据受到保护。
由于第二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和英特尔至强处理器中采用了英特尔vPro技术,英特尔为嵌入式客户提供了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以加强安全性、可靠性和远程管理能力。面向嵌入式应用的英特尔vPro技术包括三项技术:英特尔主动管理技术7.0(英特尔AMT)、英特尔虚拟化技术(英特尔VT)和英特尔?可信执行技术(英特尔TXT)。
一个例子是将英特尔AMT与英特尔酷睿vPro处理器集成,让零售商可以在营业时间结束后安全地远程关闭系统并在IT部门需要访问时重新启动。
Wind River提供嵌入式操作系统和中间件,包括面向智能系统的安全和管理解决方案。迈克菲为认证、加密和设备完整性提供操作系统之下的安全解决方案。
英特尔智能系统继续推动体验的革命
【关键词】住宅小区;人性化;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1、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
高水平规划设计,是提高小区品位和受消费者欢迎的前提。很多在市场畅销的优秀小区,都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项目调研,准确定位,然后特色高水平的规划师进行招标式规划设计,从多个方案中择优,从几个方案中优选其中的精华,集众优于一身,再反复研讨修改,最后才拍板定案。
在规划指导思想上,不能一切从畅销、从高利润出发,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小区规划达到企业目标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建造出最适合人居住的达到以下目标的住区:
(1)生态环境优秀的住区;
(2)山水景观优美的住区;
(3)功能质量优良的住区;
(4)人居文化上乘的住区;
(5)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
为建设这类高品位住宅区,在规划上要做到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居住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居住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除解困型、安置型居住和廉租居住的套型面积较小、房室较少之外,舒适型居住应是面积较大,房室较多,部分还可设书房、健身室等,使居住及住区能满足人的不同需求。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
三是居住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居住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有的住区设计了三面连体居住楼,在围合空间的第二层设露天绿化、活动平台(首层架空),也颇受居民欢迎。
2、居住小区的建筑设计
2.1 居住功能多元化
当前,住宅从过去主要强调生存功能向同时重视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渡。住宅不但是一个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空间、享受空间。居住除了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条件之外,还要设计供住户及其子女读书学习、艺术培养、作画写书、健身锻炼、文化娱乐……等空间以及能使住户得到舒适享受、视觉享受、感觉享受的条件和设施。
2.2 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
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2.3 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
普通住宅应参照国家小康型示范小区设计导则进行设计,并在套型、功能、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适当超前,预留可以调整、改造的余地,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四五十年可改造。住宅由于居住者年龄、家庭成员的变化,或由于变换居住者,应在必要时可对室内布局、分隔灵活调整;也可以两套合一套,三套变两套。
2.4 住宅空间设计多样化
从平面空间设计向三维空间设计发展,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设计复式、跃式、错层以至跃复式合体、三层错层式等住宅模式,使居住空间更活,适合不同消费对象的爱好。
2.5 住宅设计的科技应用集成化
新科技的发展、推广应用已由单一性逐步向集成化发展,住宅设计也应适应这趋势。
2.6 住宅设计走向信息化
应适应知识经济浪潮的发展,多掌握技术信息,包括设计理论、市场信息、设计科技、政策导向,不断更新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住宅。
3、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
3.1 创造个性化的居住空间,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小区氛围,从而为人们提供创造丰富精神生活的优越生活空间,为人实现自身发展及人和自然的亲和提供良好的前景。
3.2 切实注重环境设计,提供自然化的宜人的环境空间。仅仅种点树,铺上草的传统绿化理念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居住方式的更高要求,“环境有价”;认真规划设计小区景观环境,追求环境空间的人文品味,使小区环境景观与小区空间、小区建筑有机结合,使居住生存、发展、享受和陶冶的四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3 认真研究市场定位,搞好小区住宅建筑房型设计,努力创造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使用舒适的室内空间,小区住宅设计的好坏,其单体平面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决定了小区楼盘未来的市场前景。在相对有限的面积中应力求做到使用功能最合理化,为人们提供既经济合用,又灵活丰富的户型空间。
3.4 不断优化设计,力求在满足经济实用而又美观新颖的原则下,尽可能节省投资,降低成本,形成发展商与购房者双赢的局面,使小区住宅既物有所值,更能物超所值。目前,建设部对今后住宅设计提出了“精密设计”的要求,这比精品设计又要更进了一步,也更切合住宅设计的特点和需求,因为居住本身是与人的生活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应充分规划设计好每一平方米,从建筑布局到设备管线,从结构布置到家具摆设,一点一滴都要精心考虑,认真研究,使住宅设计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出更高的舒适度。
3.5 加强小区物业管理,为小区形象和小区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物业管理是一项全面复杂的工作,应尽早介入、参与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这既有助于小区整体形象的确定和延续,也有助于小区综合质量的提高。“回家的感觉真好”,物业管理的全程服务才使小区泛发出其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才使建筑空间环境展示出其独特的生命力。万科物业管理提出物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无人管理”, “无人管理”的含义是住户处处都感受到物业管理提供的服务,都又看不见物业管理在提供服务,这种境界将使整个居住小区沐浴在人性化的和谐安宁的氛围中,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人居环境也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升。
4、展望
从事住宅建设的人员应精心耕耘,积极创建未来世纪的美好家园,为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4.1 未来住宅建设应以人为本。住宅使用主体是人,住宅建设应创造方便、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并能培育个性,展示才华,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
4.2 未来住宅建设应能可持续发展。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要着重强调经济与资源节能型消费。住宅建设要提倡节能、节地、节材,并建立起使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再利用的住宅体系。
4.3 未来住宅建设应充分注意环境保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良好的室内外居住环境是我们未来的唯一选择。
4.4 未来住宅建设应充分反映科技进步。21世纪将是高科技的社会,智能化系统的设施将成为未来住宅不可缺少的装备;智能化住宅通讯与管理系统以及智能化住宅综合管理系统等等,使新世纪住宅与高科技和信息化社会相协调和适应。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产品逐渐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腕表,没有一款产品不在追逐着年轻一族的时尚潮流。
不过,在这股热浪背后,青牛科技——一个技术型团队却把目光投向了老年群体。
在中国,老年人的数量可谓庞大,而空巢老人也已经突破一亿,与子女相隔两地,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但再多的电话和短信都不如一睹亲人熟悉的面孔来的实在。
“看见,胜过千言万语”,“视频云电话”就这样应运而生。
全新定位
“你听得出老爸的谎言吗?”一个关于空巢老人的故事以这样的问句结尾。
据相关统计,按照中国人口预测的老年人增长速度,我国老年人口在2015年将超过2亿人,“银发产业”的市场规模也将随之达到约2万亿元。
青牛科技即将的这款基于云平台技术和独立操作系统的“视频云电话”整合了固定电话网络、移动通讯网络与互联网三大网络资源,老年人只需要在显示屏终端根据文字或者图片选择联系人,即可实现无障碍的一键高清视频通话。
这个电话的机身与普通固定电话无异,只是加了一个触摸显示屏,屏幕上很清晰地分隔出视频电话、电子相册、天气预报、生活通、视频留言等功能区,让人一目了然。而屏幕也是Android平板电脑的配置,高清7寸屏。
在青牛科技副总裁陈飚看来,中国的空巢老人是个庞大的群体,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导致了一种人口大迁徙的现象。“这是一个让我们想一想就会心痛的事实。为这种状况做一些改善,是我们希望做的事情。”陈飚说。
在真实传输速率达到100K的网络传输环境下,这款叫做青牛家视通的产品,能够轻松完成每秒15帧的高清视频传输,和看电影并无明显差别,完全达到了国际电信联盟(ITU)最新通过的H.264通信标准,一般的宽带入户家庭均可享受。同时也有手机和PC的用户端,方便年轻人使用,减低使用成本。
“我们为这个产品取名家视通,就是一个家庭视频通讯服务。我们的视频服务是专门来做的有品质保障的服务。”陈飚介绍,目前还没有人这样去做。而青牛科技的团队希望做到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实现最好的通话。“当你和朋友都有了视频电话,你们一定更愿意用它来沟通,因为它比起普通电话带来的亲切感和距离感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随着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将“常回家看看”的精神赡养写入条文,意味着在日益进入“老龄化”的中国,“孝道入心”已经是一个重要课题。在淘宝上,代看望老人系列服务项目比比皆是,收费标准从10元到3000元不等。卖家可以为老人过生日、陪老人散步聊天等。然而这种服务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青牛软件在此刻推出“视频云电话”,迎合了市场的需要。据介绍,这款针对家庭视频电话市场的首款产品即将在10月份上市,终端加一到两年的免费服务,售价大概在2000元左右。
优势凸显
视频电话从概念提出、技术发展到市场启动,经历了种种坎坷和曲折。尤其在中国,视频电话市场长期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地,市场迟迟未能启动。
早在2004年5月,在经历一年半的试用后,联通将普通用户“宝视通”可视电话业务的国内资费降至每分钟2毛钱,可视电话机价格降为3000元左右。遗憾的是,“可视电话”并没有因为资费的下降走入千家万户。迄今11年过去了,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可视电话业务都已不见踪影。
而青牛科技对这一领域发起挑战,也并不是偶然的。
青牛科技是除中兴、华为之外中国电信及中国网通在IPTV核心网络业务的三家服务商之一,其在网络视频通话方面的技术优势也为这款家庭视频电话的研发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青牛科技是技术型公司,视频云电话是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不是为了做产品而准备技术。”陈飚说,青牛科技从2000年创立之初,就希望能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去改善通讯网络服务的质量,“这是我们一直希望做的事情,是我们的一个梦想。”
2006年,青牛科技打造了中国最早的企业云服务平台(SaaS平台),到现在为止,青牛科技在中国最大的呼叫中心里占有率名列前茅。
关于视频电话为何没能在中国得到普遍应用的原因,陈飚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跨网络的问题,一般运营商只能做自己省份地区。而另一个原因就是终端问题,不太容易实现互通。“智能终端的普及,智能终端的轻量化,性能高速的提高,包括触摸屏的大量使用,我觉得现在的技术已经跟10年前大不相同了。”陈飚说。
因为使用固定宽带网络通话,用户拨打可视电话并不需要额外支持通信费用,这成为这款视频云电话的一大优势。目前,随着国家宽带战略和村通工程的实施,只要有宽带的家庭,都能非常方便地进行高清视频通话。另外,这个电话还可以实现一端是固话、另一端连接手机和电脑,这样就兼顾了老人和儿女的不同使用习惯,用户只要下载相应的客户端即可实现视频通话。
在服务方面,陈飚表示,他们并不希望把这款设备搞得和手机一样,研发上百个应用,对于用户来讲,核心的视频服务,家人照片以及医疗等方面才是最为主要的。“人们先通过视频通话作为一种习惯或者一种行为,在这种行为成立的基础上,我们再看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应用可以在视频上面去做。”
国际市场上,已有不少做视频电话的先例。Skype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成功案例。Skype是一款网络即时语音沟通工具,自2003年推出后,即时免费的语音及视频通话、话费低廉的SkypeOut电话服务等,在市场上深受好评,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2.8亿个活跃用户。
关于未来如何面对同质产品的竞争,陈飚显得很自信,“我们特别不排斥有人来竞争,甚至不排斥有人比我们做的好。但有一点我觉得很自信,那就是在视频和多媒体通讯领域里,我们拥有很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其他人要想做出同样质量的、高可靠的一个服务,我想还是需要花点时间。”
在今年2月以190亿美元收购移动消息应用WhatsApp所引发的业界争论还未平息,3月25日,Facebook再次祭出大手笔,斥资20亿美元将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公司Oculus收入旗下。据外媒报道,该协议包含了4亿美元现金和价值16亿美元的Facebook普通股。此外,如果Oculus团队能够完成既定目标,还将获得Facebook额外提供的3亿美元“Earn-out”奖励。
在这笔交易确定之后,Facebook公司CEO马克·扎克伯格在其Facebook个人页面发表声明称:“我们的使命是让世界更开放与连接……Oculus公司的使命是让您体验不可能。他们的技术开辟了各种体验的全新可能性。”
作为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领域最领先的公司之一,成立仅两年的Oculus因为开发出全新的虚拟现实头盔Oculus Rift而迅速成为业界新宠。据称,这种虚拟现实头盔能够带来宏大的虚拟视觉效果,让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游戏方式,因而深受游戏玩家们的追捧。还难能可贵的是,尽管这种虚拟产品还未正式推出,却已获得7.5万套约2600万美元的预定。
让一些业内人士感到惊叹的是,Oculus的产品仅仅是为了游戏而设计,而拉契创办这家公司的初衷也是为游戏玩家服务,其专注的领域与Facebook的核心社交业务几乎没什么交集。虽然Facebook为收购WhatsApp付出的190亿美元令人咋舌,但毕竟后者是一款社交产品,并能帮助Facebook弥补在移动端的短板。
不过,扎克伯格认为Oculus的虚拟现实技术并不只局限于游戏,而将给整个互联网世界带来全新的体验。国内创客团队Robopeak创始人陈士凯在测评过Oculus Rift之后也表示,这款产品“将大有用武之地……是个非常不错的应用”。而扎克伯格也相信,鉴于这些广泛的潜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有机会成为下一代社交和通信平台。
其实,可穿戴智能设备在去年就已成为IT巨头们关注的重点。不久前,谷歌推出可穿戴设备的操作系统平台Android Wear,并获得了三星、LG、华硕、高通等众多硬件与芯片厂商的支持,而谷歌眼镜也于4月15日在美国公开限时销售——为了让这款产品更加时尚,谷歌和知名太阳镜品牌雷朋的母公司Luxottica Group达成了合作。索尼同样在开发自己的虚拟现实设备Project Morpheus,并在旧金山GDC大会上正式公布了这一产品,传统芯片巨头英特尔也于近日收购了可穿戴健康跟踪设备制造商Basis Science。市场调查公司IDC则认为,虽然仍处于早期适应阶段,但可穿戴设备将很可能迅速成为主流。
多元化的Facebook
尽管已经建立了一个拥有10亿用户的庞大社交帝国,Facebook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这也让人们愈发认识到,Facebook早已褪去初创公司的幼稚,成为有心与谷歌一较高下的对手。已过而立之年的马克·扎克伯格,则正在对公司的未来进行更长远的规划。
短短一个月内先后斥巨资收购WhatsApp和Oculus,Facebook赚尽了眼球。如果说收购WhatsApp还存在进一步拓展移动社交领域,消除潜在威胁的客观考虑,那么,对Oculus的收购则纯粹是一个大胆尝试。在2012年4月,Facebook还曾以10亿美元收购了成立仅两年的照片分享服务公司Instagram。
种种迹象都表明,Facebook正日益变得多元化,但社交网络仍然是它的核心,除此之外,它也在努力将自己的影响力延伸到更多的领域。在这方面,谷歌是个很好的例子,这家以搜索引擎起家的互联网巨头,如今不但依旧保持着搜索领域的绝对优势,还同时成为了移动操作系统市场的老大,在可穿戴智能设备、移动应用上也处于领先地位。截至去年10月,谷歌的社交应用Google+的全球用户数达5.4亿,超过了Twitter,甚至威胁到Facebook的核心业务。而谷歌所以强大,就在于它能用一个账号打通各种服务,并通过不断增加新的服务来培养用户黏性。
随着青少年用户开始转向类似阅后即焚Snapchat和轻博客Tumblr等热门应用,Facebook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在鲜有创新的情形下,永远在社交领域保持强势增长,只有像谷歌那样变得多元化,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保住自己的地位。
而当可穿戴设备逐渐成为时代新宠,在进行多元化探索的Facebook不愿错过这个机遇。虽然,目前Oculus未给Facebook带来任何收益,甚至双方的合作前景都难以预计,但在扎克伯格看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潜力还是值得投资的,而这位年轻的CEO也于近期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要将Facebook打造为连接全世界互联网的入口,在这样一个长远的计划下,任何有助于实现理想的新技术都可能被其收入囊中。
可穿戴设备潮
收购Oculus使Facebook首次涉足硬件领域,但这家社交网络巨头并没有任何硬件基因,有分析人士认为,Facebook之所以如此,除了其追求多元化的内在需求外,可穿戴设备热潮的到来也是一个不容忽略的外部因素。
根据IDC近期的调查报告,到今年底,全世界范围内将运送超过1900万个可穿戴设备,这个数字是去年的3倍;而从现在开始,全球可穿戴设备的装运量将出现78.4%的复合年增长率,到2018年,这一数字将达1.119亿。这也意味着,可穿戴设备将成为PC和移动智能设备之后又一个流行的科技产品。
诱人的前景令科技公司对可穿戴产品趋之若鹜。三星首先在去年了首款智能手表Galaxy Gear,希望以此吸引消费者,以抵消未来智能手机增长放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三星Gear的外观不够讨巧,且只能作为智能手机的配件使用,因而未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索尼和高通的智能手表同样由于功能简单而缺乏兴奋点。相比之下,人们对谷歌眼镜和苹果智能手表iWatch的期待更高,但前者即将开售产品的价格高达1500美元,让人望而却步。而后一款产品至今犹抱琵琶半遮面,上市之期未见定论。
但不论如何,度过了2013年的起步阶段,可穿戴设备在产品的终端形态、穿戴方式以及应用效能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2014年将很有可能迎来爆发。在今年的CES上,三星、索尼、LG、英特尔等众多厂商都将可穿戴产品视为全年布局的重中之重。而谷歌针对可穿戴设备的Android Wear系统的推出,进一步吸引Android阵营的合作伙伴投身于这一领域。
美国《财富》杂志分析认为,相比于现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覆盖的范围更广,厂商可以更细化地对自己的产品定位:可以生产眼镜、手表、项链等不同形态的设备,也可以选择医疗、运动、通讯等不同的服务侧重点,不会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那样面临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同时,企业还可以将自身的优势资源以合适的方式移植到可穿戴设备上,对互联网公司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
也许你难以置信,但假如你拥有一台云电视,早上,悦耳的音乐会叫你起床;出门时,你只要对着它挥一下手,云电视就开始语音播报当天的天气资讯,提醒你是否需要携带雨具;晚上下班回家,将手机中拍到的好玩视频,以无线的方式传到家中的云电视上,让妻子和孩子共同分享白天遇到的趣事;进入书房还可以通过云电视将白天没有完成的工作带回家里来完成,甚至还可以通过家中的云电视与国外的朋友、公司的同事召开视频会议……这种方便快捷的交互体验,富有魔幻吸引力的云电视会全部带给你。云电视,彻底颠覆了传统电视的功能,也颠覆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行业衰退的救命稻草
随着从CRT到平板电视产业升级而带来的行业红利的逐步消失,中国电视行业的亏损也不言而喻。虽情况不同,但平板电视业务全球性的增速放缓还是主要原因。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也因此一直在下调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的预测。仅2011年,从年初的2.25亿台下调到2.1亿台,主要原因是欧美日主流市场的调整,2011年北美市场增长只能达到2%,欧洲和日本都将出现负增长。即便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平板市场的增速也大幅回落,其增速已经从去年的20%下降到个位数,特别是城市市场今年上半年已经出现了负增长。
彩电业何去何从一直是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为了在产业增速放缓的不利局面中找到突破点,2011年以来彩电巨头纷纷推出LED、3D、智能等平板电视新技术。如今,云电视的出现,似乎成了整个行业的救命稻草,各大彩电厂商狂下血本,把宝都压在了“云端”之上。
云电视是以“共享、交互”为革新,拥有强大的“云后台”进行集中式数据处理和数据储存,通过强大的处理器和芯片实现云计算和搜索,能够实现互联网电视和智能电视的所有功能应用,并获得厂商提供的各种云服务。
它不仅具备了目前智能电视的所有功能,还独有一系列领先功能:软件可更新,硬件可换代(模卡);实时升级,实现内容的无限扩充和升级;双向互动,用户可自由点播自己喜欢的节目;安全防卫终端,有效防护个人信息及网络安全。同时,云电视还可以实现家庭“三防”功能;N屏互动,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云端实现终端设备(TV、PC、PAD、PNONE)视频、音频、资讯等多种内容的共享;物联生活,除可以连接普通智能电视可连接的公共社会云,还可以连接“家庭云、社交云、娱乐云、教育云”等所有云端,如通过连接“家庭云”,可进行家电的物联,自由控制家庭中的洗衣机、冰箱等各种设备。
与传统智能电视的比较,云电视确实有着智能电视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云电视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它必将全面替代智能电视,成为继智能电视之后,又一全新产品。
云计算的应用范畴
基于云计算的IT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为产业带来了节省成本、拓展应用、更加充分利用资源的全新思路,推动IT产业向绿色环保和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这符合产业发展中控制成本、节省资源、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等多方面的需求趋势。云计算也为IT服务、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产业开拓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建设思路,成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1.政府及公共事业方向。政府行业云计算应用投资将逐步转化为实际应用,一类是面向政府工作人员,成为政府办公、计算平台的政务云,一类是面向普通公众,成为公共服务云。此外,由于政府云计算中心可提供对海量数据存储、分享、挖掘、搜索、分析和服务的能力,使得数据能够作为无形资产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通过对数据集成和融合技术,打破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堡垒,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政务云和公共服务云将极大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和办公效率,并大幅节约政府IT建设开支,实现绿色办公。
2.行业应用方向。面向制造业的专业服务运营商将提供基于PaaS、SaaS模式的软件的开发和服务,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包括产品、技术、平台和运维管理在内的全面支持,使制造业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制造的业务层面上,而非IT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维护。在PaaS模式下,用户采用云计算运营商支持的编程语言和工具编写相应的应用程序,然后放到云计算平台上运行;在SaaS模式下,用户既可以获得低廉的ERP、CRM等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服务,又可以进行快速有效的仿真模拟。通过这种购买服务的方式,企业可以降低设计与制造成本,大幅缩短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周期、提高产品性能、提升企业信息化能力、大幅提升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效率,并推动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提升。此外,电信,金融与能源,医药医疗,农业信息化建设,借势发力,对内对外双重整合。
3.企业应用方向。云计算在大型企业中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2010年中国云计算应用市场中,面向大型企业的销售额达到了81.65亿元,所占份额达到48.8%。鉴于大型企业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云计算在大型企业中的将以私有云应用为突破点,加速企业内部“研发──采购──生产──库存──销售”信息一体化进程,进而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实力。大型企业在部署云计算过程中关键要做好已有数据和信息向云计算环境的迁移工作,选择企业最适合的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加快云计算环境下的商业智能、数据挖掘等软件应用,与此同时,大型企业还应与专业云应用软件开发商互动,开发和使用专业化、个性化的SaaS软件。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及网络传输日益增速的情况下,云计算将成为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困扰的变革方向,并为企业带来诸多价值,如缩短信息化建设周期,更快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价值;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享受更优质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等。中小企业应结合企业核心业务,选择高质量的行业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确保云平台能稳定提供弹性可扩展的IT资源,满足自身业务需要。
颠覆产业链的云时代
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的一项数据显示,那些预计亚洲云计算产业会出现井喷式增长的电信运营商们纷纷加快在该地区的部署:在亚洲建立数据中心、引进新产品和新技术,希望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印证了英国咨询机构BMI的核心观点:企业会在云计算这个新兴行业加大投资力度,云计算的互连性和共享资源模式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扩大宽带服务普及率的目标。
2010年,时代华纳联合Verizon和Comcast等合作伙伴自己开展“电视无处不在(TVEverywhere)”的网络视频服务,这项服务可向笔记本和智能手机等产品提供有线电视内容,并与有线电视收视费捆绑打包。目前,共有约2000万个美国家庭正在使用这项服务,预计到2011年底将有7000万个家庭使用。
这一行动被称为传统电视业对以谷歌为首的智能电视做出的一次回应,针对网络视频、互联网电视,美国的电视业已经开始行动。这意味着,随着电视技术的变革,这个产业也处在深度调整的前夜。互联网将为电视屏幕提供丰富的内容,第三方应用的加入将使电视变得更像电脑,而芯片商与电视终端厂商的加入甚至是云计算的运用,将使这些互联网内容能够接入更多的设备中。
智能电视颠覆了传统的收看模式,不再是广电的节目说了算,应用、平台、系统这些元素开始主导市场,而这些恰恰都是苹果的强项。就在苹果还未决定是否要进入智能电视领域的时候,就有人恶搞乔布斯,预言了未来苹果电视的样子,并为这款电视取名iBoard。其实,当苹果iPhone4出现的时候,就已令诺基亚市场份额迅速被侵蚀。世界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和IDC发表报告说,正是苹果和三星的“崛起”终结了诺基亚公司连续15年智能手机销量第一的王者地位,诺基亚的排名降到了第三。而当苹果将触角伸向智能电视,又会发生什么呢?
一位分析师预言,苹果电视的出现对彩电市场格局会有很大的改变,但主要竞争对象应该是外资品牌。苹果的受众还是高端客户、年轻人群。苹果将延续“炫”体验,这会分流掉一些年轻消费人群。对于国产品牌而言,苹果其实并不会分流其潜在的客户群,这和iPhone4的热卖丝毫不影响天语、中兴等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一样。实际上,“苹果云”的到来是个好事。苹果强大的娱乐功能和到位的用户体验能让消费者迅速感受到智能电视产品的普及性,对行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此,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云”不断地升起,如创维的“酷开云”、康佳的“微博云”、长虹的“智能3D云”、TCL的“超智能云”。
云时代带给彩电业的最大变化不是单纯电视屏幕大小的变化,而是基于不同云之上的电视整机运算处理能力的提升与云内容的极大丰富。此时的电视已不再是单一接收节目的硬件终端,而演化为相对智能的信息处理终端,于是软件、操作系统等应用工具迅速集成到电视终端中。总体来讲,它给彩电业带来了两大变化:
1.产业价值链被重塑。与此前整个产业链条中几乎是清一色的硬件制造企业不同,云电视时代的产业参与者就囊括了操作系统供应商、软件研发者以及内容运营商等,整个产业的价值分配体系也随之改变。
2.产业链条迅速扁平化。此前只有具备相当产能的硬件制造企业才能参与到彩电产业分工中,在节目内容上则是一对多的相对垄断的内容供应形态,而云电视时代内容运营商以及软件应用提供商地位被迅速放大,内容供应也演化成多对一的民主选择时代。
彩电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视的革新也许会让你感到意外,技术和应用总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技术进步源自于运用方面的需求,而技术同时也会创造新的需求。在传统的收视习惯中,观众面对电视时是被动的,他无法决定电视上播放什么、何时播放,但现在这样的规则正在改变。
云计算的本质是将多种服务与内容数据化、字节化、网络化,原有的数据存在方式被彻底颠覆,以往堆积如山的数据都成为虚拟化的数字代码,并被集成为一个一个的云端,随后各种云端池通过互联最终形成完整式的云网络。
在云时代,全球产业界的行业界限被打破,整个产业自然地分成了基础硬件生产商、平台服务供应商和软件服务供应商三大主体,新的产业分工方式的出现也颠覆了原有的产业价值分配体系。可以预见的是,在新的产业价值体系下单一硬件制造商的产业地位将迅速衰落,其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也日渐式微。
事实上,从广义范围上说,当前我们身处的时代已经可以被称作“云时代”了。电视、手机、电脑等收视终端都成为不同传输网络下加载的通信终端,这已经是云计算时代的雏形了。未来随着各种云端内容的不断集成,云计算的范畴与定义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云计算时代计算能力,或者说是对云端数据的运营能力将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这是云计算时代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
对于彩电业来说,未来的发展方向是3D还是智能云,其实这两个并不相悖。毫不夸张地说,在当前彩电平板化趋势式微的背景下,智能化已经成为今后几年国内彩电业的大趋势。而对于智能产业的未来方向和核心技术的掌控,也成为中外彩电企业较量与博弈的关键点。谁掌握产业链的最核心资源、谁把握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谁就能实现企业市场利益的最大化。而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国内企业在这两大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中掌握到多少主动话语权,能否影响和左右这两大技术标准的未来走势和再度创新。
(编辑:周春燕zhoucy@vip.省略)
彩电业何去何从一直是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今,云电视的出现,似乎成了整个行业的救命稻草,各大彩电厂商狂下血本,把宝都压在了“云端”之上。
关键词:高校;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校促进“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良性发展策略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10月12日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自2008年IBM推出智慧地球概念后,我国已有无锡、宁波、广州、沈阳、南京、西安、重庆等20多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许多城市甚至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重点并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当前,我国各城市高度重视信息基础建设,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等信息化指标显著提升,政务、商业、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为“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向更高层次、更互联互通的智慧城市迈进奠定了基础。高校是聚集知识、信息和人才的宝库,是国家创新体系中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为一体的前沿。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广泛应用,高校信息化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具有了更好地为智慧城市发展服务的条件。
一、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理论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城市发展主要是由信息、技术等发展的革命新力量所决定。信息全球化加快了城市国际化的进程,使城市慢慢地融进了全球化体系中,城市区域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加速了信息经济含量的提升,再加上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整合,又推动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从而加强了现代城市的国际。只有拥有完善而发达的服务设施特别是信息服务设施的城市才有可能成为国际性的人流、货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聚中心,全球城市网络的重要节点。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信息化是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助互进的直接成果。而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对信息资源的有序管理,建立新模式下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信息资源的“按需服务”模式。在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中,知识及知识服务是其必不可缺的软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并非只意味着网络基础设施的硬件设施,没有基于知识的应用内容与之配套,所有的硬件设施均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拥有促进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知识资源和信息服务人才。高校的信息服务也正向学科化、个性化、知识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变。
二、高校信息网络服务中心的构建
“211工程”所设立的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要选设在高校比较集中、文献信息比较丰富、资源共享有一定基础、网络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的高校,根据地区优势配置一批具有地区特色的重点文献信息,实行专管共用,防止不必要的重复购置。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与本地区各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和重点院系图书馆或资料室的文献信息,汇总形成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构建模型可以有实体、网络和实体加网络等三种模型:
1、实体模型。该模型是指投资建成一个新的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形成实体。其优点是便于组织和管理,但不能有效利用各高校图书馆原有和将要配置的文献信息,不能调动各高校的积极性,且投资强度大。
2、网络模型。该模型是指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条件下将本地区各高校图书馆组成一个共享服务网络体系,各馆文献信息实行共享,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仅为虚设机构,主要负责协调。其优点在于可利用各高校图书馆现有文献信息,投资强度小,但管理协调难度较大。
3、实体加网络模型。该模型是指以本地区高校中实力强、服务功能齐全、管理水平高的某一高校图书馆为基础,充实、更新和改造相关的文献信息,建立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实体。该中心实体与本地区其他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和重点院系图书馆或资料室的文献信息联合开放,形成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网络体系。这种模式投资强度适中,既可调动各高校积极性,也便于协调和管理。根据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在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构建中可采取不同的模型,其中实体加网络的模型可适用于多数地区。在实体加网络模型中,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依托的高校应是该地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选择办法应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公平竞争、择优布点的原则。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文献资源建设应按其提供的服务内容而定,根据不同地区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特点,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在文献资源建设上应有所侧重。为了防止不必要的重复购置,提高使用率,应将那些投资大、共用性强、某个高校图书馆使用率不高的文献信息纳入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网络体系统筹考虑。文献信息的科学保护是提高文献信息使用效率和保障共享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应该设立文献信息保护部,为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文献信息的正常使用提供保证。同时,该部还应承担为本地区其他高校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保护服务和技术培训。
三、高校为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服务的策略
与社会上的信息机构相比,高校的信息服务应形成自己的特点,着重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服务:
1、信息调研服务。伴随知识经济的兴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们为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发展,需要掌握高质量的情报信息。高校信息服务人员应抓住机遇,根据所在地区或单位的某些重大科研课题、工程项目或产品,在充分了解信息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深入有关单位进行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市场调查、用户调查,开展专题文献收集和分析研究,将分散的信息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认真分析鉴别,并进行归纳整理,最终以综述、述评和专题信息、调研报告等形式,提供给有关科研机构、工程技术部门和生产厂家。
2、信息服务。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缺乏信息和较高素质的信息人员,迫切需要各信息机构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高校信息、服务人员应主动深入基层,调查中小型企业信息需求,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成为该企业的信息人;为企业科研项目开发提供国内外产品样本、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科研立项、产品调研、课题论证、专利申请、科技定题和外文资料翻译等信息服务。
3、信息检索服务。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很多企业经常要进行技术改造或开发新产品,而新产品的开发一般都是涉及面广,相关因素多,且带有一定的风险性。这时,企业迫切需要大量有关新产品的技术和营销信息。高校信息服务部门完全可以利用本校丰富的馆藏和人才优势、技术优势,通过各类工具书、文献、数据库、光盘或联机检索、网络检索等途径,为用户准确、全面、快速地提供文献检索、技术查新和事实数据咨询等信息检索服务。
4、信息共享服务。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情报信息部门拓宽服务范围创造了有利条件。比如,信息服务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邮件服务、网络信息资源报道服务、网上馆际互借服务、网上文献订阅服务、网上广告服务、网上文件传输服务等。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重照,刘淑华.智慧城市:中国城市治理的新趋向[J].电子政务,2011.6.
[2]张陶新,杨英,喻理.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石晓峰,刘伟良.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J].中国东盟博览,2013.2.
关键词:住宅智能化网络信息
在“信息技术、信息化、信息时代”,甚至土洋结合的“IT技术”这些时尚词语充斥于各种媒体上的今天,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试图把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和“信息”这两个字联系到一起,这应该说也是时代和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而对于现在的房地产行业来说,信息、宽带、智能化也正是最为火热的卖点,是房地产商们热衷于炒作和经营的重点,甚至有的房地产商宣称说住宅的智能化就和家中的水龙头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那么,住宅智能化果真与信息化一样,是房地产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吗?
住宅智能化的含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住宅智能化”。在这个概念里,“智能化”应该是定位在广泛意义上的,它包含了信息的方便、快捷、自由获取,信息自动分类与存储,全新的多媒体传递方式,家居的自动化控制以及住宅的安全防范功能等多个层面上。比如:在住宅厨房中安装煤气泄露探测器检测室内的煤气泄露状况;在窗口安装感应窗帘根据时间和阳光的强弱自动开闭;在住宅门口安装影象或声音识别装置自动识别主人,完成开门等等。而不是象现在众多的产品生产商、系统集成商、房地产开发商们不遗余力、大张旗鼓宣传的安防系统、宽带入户、背景音乐等等那些简单意义上的所谓“智能化”。简而言之,住宅智能化就是为信息时代的家居生活提供便利而快捷的各种开放信息,在家务劳动中节约人力劳动和能源,拓展家庭娱乐内容和空间,使得生活更方便、更安全,其最终的目的是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安全、舒适、方便,更加富于人性化特点。
住宅智能化当前问题
由于住宅智能化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应用的各种新技术也非常多。目前虽然大家都在提住宅智能化,但还是仅仅局限于住宅控制自动化、住宅安全防范、信息家电、宽带入户等几个层面上,人们还无法在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智能化所带来的好处。其实,从未来的发展和实际的使用考虑,住宅智能化是不能脱离了建筑环境、家庭装修、居住环境以及居住使用人这些因素单独存在的,它必须以人为核心,结合现有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家电技术,为信息时代的家居生活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服务。
市场调查显示:当前人们在购房时最关注的5个问题是:房价、位置、物业管理、户型和环境,在行业内被大张旗鼓炒作的智能化概念根本不是关注的重点。之所以如此,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目前行业内的物业管理水平大多数还处在比较低层次的阶段,智能化物业管理的概念和作用还没有被充分理解、认识、消化以至付诸具体实践。而住宅智能化功能的完美实现是绝对不能脱离物业管理独立存在的,由此导致的最直观结果就是住宅智能化无法切切实实地为购房者带来各种看得见的利益。
当然形成这种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普遍的生活水平还没有达到比较高的层次,仍然停留在解决大多数人居住空间的阶段,还没有把如何提高居住的环境和住宅的品质当作重点解决的问题。其次国内住宅智能化的技术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各个厂家、各种技术、各种标准各自为政,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技术解决标准,更谈不上从集成的角度来整体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了。同时目前住宅智能化的功能也比较单一,除了接收信息、简单的家电控制和安全防范,就没有什么真正成熟、实用的功能了。很多家电本身的智能功能根本没有融入到住宅智能化中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住宅智能化是一个跨行业,多专业协调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行业的厂家、公司和有关服务、管理等职能部门协作完成,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各厂家、公司各自为战,互不相关,有关管理、服务措施严重滞后,难以规范,从而造成住宅智能化目前这种遍地开花,不见结果的尴尬局面。
住宅智能化发展趋势
虽然住宅智能化建设目前存在着上述种种问题和矛盾,但有一点是无庸置疑,不可否认的: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会越来越重视自己居住环境的舒适、安全、便利,获取内外部信息的方便、灵活、快速,这些需求正为住宅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性的发展机会。因此可以预见:未来的住宅智能化建设是大有可为的。根据目前的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住宅智能化技术将有如下发展趋势:
1、Internet网络的家庭化。这种趋势正在被许多事实验证:2001年被发展商、ISP们炒得沸沸扬扬、如火如荼的小区宽带网建设实质上就是把以前的办公局域网、校园网技术引入到小区内,进而引入住户家庭。另外,互联网站和网页的内容也将逐渐趋向于个性化和专业化,出现专门针对家庭生活,以及家庭中个性对象(如主妇、老人、孩子等)的专业网站和网页内容,如:专业的物业管理、商务服务、生活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娱乐服务等等。
2、信息家电的普及。随着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会越来越趋向于信息化、集成化。家用电器厂商们通过将功能不断强大的微电脑芯片植入产品来提高家用电器的自动化水平,完善功能。而且随着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平台标准化,信息家电的产品种类会越来越多,功能会越来越强大,集成度会越来越高。将来的家用电脑将不在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处理和存储设备,它可能会集数字电视、音响、可视电话等功能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家庭信息终端设备,互动电视、VOD点播、上网冲浪等都将成为基本功能。目前很多公司已经把信息家电列为下一步的重点发展计划,比如微软(Microsoft)的“.net”计划,联想(Legend)的“.home”计划,目的就是要将传统的信息技术产业向信息家电行业转变,因为这里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和广阔的市场。
3、家庭网络和住宅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应用。家庭综合网络的出现是住宅智能和信息产品不断完善和投入实际应用的必然结果。因为所有智能产品功能的实现都有赖于信息的传递,传输介质必不可少,而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各种技术和协议互不兼容,致使住宅内的布线网络纷繁杂乱,不仅增加了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增加了管理和维修的难度。统一协议、统一介质的家庭综合网络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是可以预见的发展趋势。统一的网络必然要求统一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实现功能完善、可操作性好、利用价值高的住宅智能化控制,相信随着信息家电的普及和家庭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住宅自动化控制系统将越来越成熟。
4、智能化、网络化的物业管理。未来的智能小区和住宅,借助众多智能化系统功能的充分应用,将使物业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同时大大降低管理和运行成本,让物业公司和住户都从中受益。比如:通过智能系统的应用,小区和住宅的安全保卫能力得到提高,小区设备设施的管理更加有效,小区住户综合与信息服务更加方便、快捷等等。同时,住宅和小区的智能化应用以及物业公司众多业务的智能化管理使许多管理数据和服务内容实现了信息化,为物业的网络化管理创造了方便条件,使物业的远程、异地、集中管理成为可能,从而使高素质、高水平的物业公司能够扩大服务规模,增加服务手段,使之有条件为住户提供更高质量、更多内容的服务和管理。
参考文献: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实施》程大章同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