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布局,朝向,绿化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author's own design actual engineering, YaJu music in heyuan wan garden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are also discussed.

Keywords: layout, front, afforestatio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项目概况

河源雅居乐花园二期为商品住宅用地,位于河源市规划区的北部,东城区的西面,东至黄沙大道,南至永福路,西至人民公园、京九铁路,北至东源县蜀,总用地面积为891169.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不包括普通地下车库和人防地下车库面积)为1990348.72m2,其中低层住宅共145栋,共290户,建筑面积63535.64m2;高层104栋,共17382户,建筑面积1774608.08 m2;配套设施(包括幼儿园,中学,小学,消防站,商业,小区门诊,居委会,电房,公厕,垃圾站)约152205 m2。

基地紧邻东源县城和人民公园,西南面和西北面分别连接纬十四路和文昌路,总体地形比较平整,现结合地形,已作合理的土方平衡。

住宅区规划以南北向为主。结合原有地形条件,由南至北依次布置中高层住宅、低层住宅、幼儿园,小区中心为低层住宅区,用地周围布置商业街、酒店、综合楼等商业设施,充分发挥商业价值。中高层与高层采用前高后低布置,使用地沿街立面层次丰富,形成丰富通透的城市天际线。

二.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 小区本项目规划布局以南北向为主,保持用地良好的自然风貌,充分结合其原有的东城西片区的环境特色及用地旁边人民公园的自然环境,以水景为该区的设计特色,区内有明确的人车分流,竖向设计在结合原地形的情况下,结合各种高度的建筑组合,力求营造高低错落有致的气氛,在住宅区内布置怡人亲水环境,创造优质的居住条件。同时充分利用小区东面、南面的排洪渠,建设一条舒适且富趣味性的体育公园活动带。

2. 设计本着对社会、对业主负责的态度,在规划中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严格按照民用建筑的抗风、抗震、消防、交通、环保、安全等有关规范、规定进行设计。

三.总体布局

1.根据规划原则,确定居住区的总体布局。居住区内主干道由西南至东北横穿整个住宅区,设有三个主要出入口,两个贯穿小区的文昌路北段,一个位于小区西南路边,另设一个人行出入口于体育公园,有效地解决居住区与外部的交通联系,原规划用地中间路,根据小区整体规划设计,改为一个弧形小区主干道。力求使居民出入便捷,同时形成主要的交通轴线使小区与河源城区有机、有效地连成一体。

2.小区规划在尊重现有自然地貌的基础上,利用大面积水休的相结合的景观设计手法,使美丽的水景引入到住宅小区内。在力求取得南北朝向的同时采用了现代城市设计的手法,使空间结构和道路组织富有导向性和趣味性。

结合整个小区特点由西南至东北设置一条曲线优美的弧形的主干道;小区西南和文昌路北段住宅(带商铺)与中心低层住宅间形成一条环小区的商业配套带,两段商业带与雅居乐花园一期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配套街区,使居住、生活形成连续的片区,在城市道路各居住小区之间形成合理的过渡空间。主干道与文昌路、河源规划路C路紧密相连,沿主干道各次干道自然形成区内最主要的开放空间,包括人工湖、带状绿化公园和配套设施(包括:小学,幼儿园,文化活动中心,各类运动场地和商业等)。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用地设文昌路与C路交叉路口地块,正好处在雅居乐花园一、二期中心地块,能为小区提供方便的教学配套,小区在沿C路、黄沙大道路旁的排洪渠设计了体育运动公园,公园上建有单车径、篮球场、休闲广场等运动设施、场所。

3.根据内部交通管理模式,为了控制居民步行距离,方便居民出行,区内道路由19米、15米、8.5米等三级道路组成,道理系统由环状和树枝状布置。

4.本区交通组织依据人车分流的主导思想,在区内设置了地下车库,并在相关道路上合理设置车库出入口,不但使车行系统便捷通畅,还避免了人流与机动车流的交叉冲突,保证了小区安静的环境与居民安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区内道路在主要环境景观地段,除预留消防车道外,考虑以步行景观广场空间为主,同时考虑了景观变化的层次感和步行系纺的趣味性,强调居住外部环境与步行系统、绿化体系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停车体系根据建筑类型的不同,设置成地下车库、半地下车库、地面车库与室外停车四种不同的停车方式,以创造符合居住行为特征的动静态交通环境。

5.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分为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公共绿地主要设置有水体和广场空间,公共绿地与庭院绿地有机融合,曲折有致的溪流、人工湖、休憩绿地、广场及小块的庭院绿地与各建筑组群溶为一体,在不失其自然风貌的前提下,通过精心的绿化环境设计,形成了极具诗情画意的优美景观。规划力求户户可亲水,家家有湖景,充分体现了居住环境自然化,小区总体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

四.建筑设计

住宅布局以南北向为主。低层住宅区以半岛式的尽端组团设计将区内人车流作合理的分开,加强住宅的私密性。住宅采用坡屋顶结合浅米色外墙涂料,立面采用西班牙式设计风格,结合自由的组团布局,极力营造一个舒适、亲和的居住气氛;多层、中高层、高层采用自由的组团或半围合组团布局,与会所、环境小品等配合形式和谐的组团氛围,立面采用坡屋顶造型结合柔和亲切的外墙顔色,极力打造一个富亲和力的住宅小区。

设计功能合理,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卫生标准。

环境设计以水景为整个规划的主题,营造出一个亲水的住宅形象,通过错落有致的城市立面设计,浑然一体的围合中又处处渗透着外部景观,与外部环境紧密相连又内有乾坤。

变形缝设置

考虑施工及温度收缩所产生的影响,联排低层住宅每三~四栋设置变形缝,缝宽100mm;多层住宅每两栋间设置变形缝,缝宽100mm;中高层住宅每两栋间设置变形缝,缝宽200mm;高层住宅每两栋间设置变形缝,缝宽250mm,满足抗震要求。

消防设计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度假村 现状 规划 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度假村产业作为为人们在旅游景区和郊外提供康体、休闲、娱乐、保健以及住宿餐饮场所的一种产业,以其幽雅的景观、闲适的居住条件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回归自然的好去处,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旅游度假村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国各地方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和兴建地方级旅游度假村。一方面根据自身资源积极创办各类型度假村,另一方面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努力为度假村的建设创造更为宽松的正常环境。

1旅游度假村发展现状与问题。

度假村建设热潮的兴起不是偶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生态的眼光关注生活的环境、以及经济增长、人口膨胀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度假村的规划在原理上充分利用景观生态学、并与园林美学相结合,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家庭和年龄的人的需求和爱好,为许多消费者所喜爱。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村12个,省级旅游度假村一百多个,我国旅游度假村类型以滨海、山地、温泉、江河、深林、人文景观等为主,所以,它们不论是在规划原则还是建筑设计上,都有所不同。在度假村建设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按照酒店模式建设度假村,没有突出度假“村”的特点。首先,经营者没有认清酒店和度假村建设管理上的区别。度假村建筑风格与设施设备上仿照酒店,把度假村装修得富丽堂皇、棱角分明,在设施上不以休闲、娱乐等度假设施为主,致使度假村建筑风格难以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其商业性十足的设计会使客人产生压抑,无法达到享受放松休闲的乐趣,最终使游客望而却步。

(2)盲目建设,浪费资源。九十年代初,国家在旅游产品结构上的调整,度假村这一产业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使得度假村接待设施数量大增。另一方面,投资者认为度假村是一种高端、豪华大气的消费,因此许多地方纷纷按高档酒店的标准兴建度假村,建别墅、俱乐部等,而忽视了最大规模的大众化旅游度假,因此目前大量的高档度假村产品与市场需求相去甚远,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度假设施闲置而人们又抱怨没有足够的旅游设施的怪现象。

(3)没有个性的度假村缺乏市场竞争力。很多度假胜地主要单纯依靠自然景观或人文资源,在规划、景观设计上缺乏地方性特色以此形成的度假村是单调乏味的,在市场竞争中毫无优势。

2策略和思考

惠州市龙门县生活之原旅游度假村项目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永汉镇上埔村秧地头,项目总占地面积153257.7 m2,其中居住用地总面积66666.7 m2,商服用地总面积86591 m2。项目规划南临S355线省道,北向远处有南昆山山脉,东北方向有自然溪流,地块内具备温泉资源。作为为众多度假村项目中的一个案例,惠州市龙门县生活之原旅游度假村项目在规划设计中难免存在上述的问题,如规划布局死板。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存在着兵营化的设计。但上述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解决的途径包括对项目地形的利用等因素,但是,设计师在面临该项目设计任务时,融入了较多的思考,通过前期细致的调研,借助规划和设计等技术手段解决了度假村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总结了一下几个方面的设计优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

(1)注重民意的调查。惠州市龙门县生活之原旅游度假村项目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案例。作为南昆山生态游补充和灵魂的提升,惠州市龙门县生活之原旅游度假村通过不同档次的旅游度假产品的设计,满足不同人群对休闲旅游的定位要求。既有符合大型会议、员工培训要求的高档酒店、酒店公寓产品,又有符合普通市民追求康体、休闲、娱乐的低、中、高层住宅产品。

(2)规划设计。项目规划上重点突出南昆山一带优美的自然风光,将度假感融入到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在内部设计了大面积的水景,创造出山水田园,水天一色的美好场景。度假酒店及会所沿水布置,强化视觉纵深感,最大程度享受景观资源;酒店及酒店式公寓没有采用常规的板式高层,而是以横向、低伏的姿态静静地驻守在水边,减少对山体天际线的影响,融入整个南昆山蜿蜒起伏的绿色形态中。

地块内部共布置了包括酒店在内的13种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度假可能。包括低层住宅、双拼低层住宅等私密性较强的产品布置在地块腹地,靠近水边,向外依次为低层住宅、创新联排低层住宅、叠拼低层住宅、高层住宅等。面积段跨度加大,满足不同客群的度假需求。

考虑到地块的位置和度假定位,项目内部交通主要以车行为主,车辆到户,提高私密性和便捷性;低层住宅和高层居住密度较大的区域,则为人车分流,人们可以漫步在绿坡之上,远眺南昆山,享受一个闲适健康的假期。

(3)户型设计。户型设计上尊重并沿用当地居民建筑特点,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文化风俗、饮食习惯等,形成了一系列的户型设计基本原则,比如南北厅房、明卫、大厨房、独户等,并在设计中把这些设计原则落到实处。户型设计体现统一性及多变性,满足不同需求的游客对居住产品的要求。

(4)建筑风格。本项目采用的林道风格的度假住宅屋顶以坡屋顶为主,部分运用双重坡屋顶,不强调对称统一,材质主要以毛石、质感涂料、面砖为主,阳台大量采用铁艺栏杆,使建筑整体效果轻盈,具有南国风情。类挡土墙的边角处理具有山地感和度假野趣,体块穿插灵动,户与户之间有小尺寸前后,利于交接栏杆、入户门等细节元素都有不同,强调每户的独立感。

(5)景观设计。景观设计中最大限度尊重现状地坪,北部逐渐升高高度,与水面进行自然衔接;西侧高层区与低层住宅、叠拼低层住宅区域设地库,进行局部抬高。设计中尽量减少对现有水岸线的破坏,保留大片沿湖湿地,使游客充分感受回归自然的无穷乐趣。

3、结语

进入21世纪,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大幅提高,我国产生了大量旅游消费群体,而且该群体规模越来越大,发展不同档次的旅游度假村,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要求。更是社会和谐、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的直接体现。设计师对度假村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让我们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谱写新的秀美篇章。

参考文献

(1)单文惠.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模式——价值评判与实施策略[J].城市规划,2001(2)

(2)周向频.生态意识和规划的应对——基于生态原则的城市景观规划概念机方法[J].城市规划会刊,1995(6)

(3)陈建勤.21世纪初我国国内旅游消费走势分析[J].旅游管理.2002

(4)董方元.会员制旅游度假村考察散记.建筑学报,1994(9)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低层;居住建筑;太阳能;一体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K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相对较丰富,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中,应该充分太阳能资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这样才能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我国北京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并且太阳能和建筑相结合,能够使能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也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能源紧缺的问题。

1、低层建筑太阳能利用现状

1.1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并且利用起来比较方便,太阳能建筑是指通过太阳能技术为建筑提供能耗,并改善建筑室内环境的质量,用太阳能来替换常规能源,已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太阳能建筑能够利用太阳能资源来进行电光转换、热水供应、采光、供暖和制冷等。低层居住建筑的太阳能和建筑一体化,是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将太阳能融入到设计中,并将太阳能和建筑构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施工、验收等环节交给住户使用的过程。

1.2低层居住建筑主要指建筑的层数在1~3层的住宅,这种住宅的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一般供少数居民利用和居住。通过对北京部分低层住宅的调查可知,我国北京地区的房屋,冬季对能源的使用量较大,夏季对能源的使用量较小,所以在开展节能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节能的重点放在低层住宅冬季的取暖环节中。

2、被动式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

针对北京低层建筑设计中使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方式,在设计过程中将自然作为主要的利用对象,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来实现能源节约和利用的目的。这种建筑方式的利用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自然环境,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当地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特点、各类气候因素的强度、处理好各类技术之间的矛盾、避免不利因素对技术的影响。被动式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在设计方法上包括一下几个部分:使低层居住建筑获取最多的太阳能;使低层居住建筑损失最小的热量;使低层居住建筑能够最大程度的储存热量。

2.1太阳能与建筑空间的一体化设计应用研究

2.1.1.建筑群的外部空间

在对建筑的外部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山川、盆地等宏观因素,也应该考虑到建筑的微地形因素,微地形产生的微气候能够影响到建筑的太阳辐射和日照情况,从而使建筑的室内温度受到影响。在选择建筑的朝向时,要在解决用地的基础上,保证建筑的采光程度。针对北京冬季的供暖问题,在选择房屋的朝向时,应该尽量使建筑最多的获取太阳辐射,最好选择集散面朝南的方向。在确定楼间距时,一定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来确定楼间距。在确定楼间距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太阳能集散器的位置进行计算,这样才能保证计算的科学性。在调节微气候的要素中,树木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因素,树木不仅能够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还能够降低风速,是低层建筑中常用的设计手段。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中,树木方面的设计即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树木在夏季会阻挡到建筑对阳光的接收,冬季还会影响到太阳辐射的通过,所以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中,一定要做好对树木的设计。

2.1.2.建筑的空间形状和体形系数

建筑的体形系数主要是指建筑物的表面积和内在体积比,主要反映的是在建筑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室内外进行热量交换的面积,一般情况下,室内外的热交换量会和建筑的形体系数成正比。大部分建筑为了达到解决能耗的目的,都将外表面尽可能的缩小,以适应建筑内部的面积,建筑的体形系数越小,建筑的热量损失越小,从而减少了建筑对能量的消耗。体形系数虽然不能够作为建筑能耗判断的唯一标准,但其太被动式太阳能和建筑一体化设计中,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体形系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这样才能尽量减少建筑热量的损耗。当建筑的体形系数一定时,建筑的形状和热负荷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建筑外墙面积相同的建筑中,冬季受热面积较大的房屋比较小的房屋热负荷小。所以在低层居住建筑中,除了要控制好建筑体形,还需要做好建筑的形状分析,尽量使房屋的受热面积增加,这样才能够使房屋接受更多的阳光照射。

2.1.3.建筑内部空间构成和热性能

低层居住建筑的温度分区是根据住户对建筑的使用要求和活动状态进行分区。由于住宅使用者的活动范围大多数在卧室中,所以应该注意卧室的温度和舒适度,而厨房和卫生间的要求较低,所以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卧室的温度高于厨卫的温度,即采用“温度分区法”进行建筑设计,可以将卧室设置在接受太阳较多的南面或者东南面,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太阳能来保证室内的问题,并且减少朝北窗户的面积,尽量减少房间热量的散失。为了保证房屋的整体采暖,建筑房屋的设计中应该控制好房间进深的长度,最好使房间的进深小于层高的1.5倍,这样就能使房屋接受到足够的阳光,从而保证的房屋的温度。集热空间的位置应该设置在建筑的南部和中庭空间的北部,这样就能够使房屋在日照较强的时间内接收到大量的照射。太阳能热压通风是利用房屋的垂直空间来进行通风,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楼梯间的设计。楼梯间的高度应该高于屋面,夏季的温度缓冲层不能产生过多的热量。尽量增加出风口和入风口的高度差。楼梯间的顶部应该使用玻璃或者铝来增加太阳能的吸收,这样就能使楼梯间的温度提高,并且起到通风的作用。

2.2太阳能与建筑表皮一体化设计应用研究

在建筑表皮与热性能方面。建筑的表皮能够影响到建筑的保温和蓄热功能,表皮主要包括建筑的墙体、楼房屋顶和地面几个部分,建筑的表皮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整体性能。在设计屋顶时,屋顶的形状应该能够最大程度的接受太阳辐射,最佳角度应该是正南方加15°。在保证角度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增加屋顶的面积,这样能够获得更多的热量。墙体的热能主要取决于墙体的位置,根据北京建筑的地理位置,应该将朝南的墙体作为集热墙,东、西方向的作为保温墙,并根据墙体的位置和房屋的使用来确定蓄热墙体的位置。墙体颜色应该以深色为主,可以在墙体的外表面增加一层透光材料,这样不仅能够将大量的太阳辐射收集到墙体上,也能够减少墙体热量的损失。房屋的地面能够通过土壤来吸收地面的热量,房屋的地面具有隔热保温的性能,在冬季也能够接受一定的太阳辐射,所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对房屋地面蓄热能力的利用,可以在建筑的地面下部放置一定的蓄热材料,也可以利用混凝土或者沙土层进行热量的储存。

结束语

由于建筑行业占有我国能源使用的一大部分,所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将节能环保的理念融入到设计当中。在低层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中,应该将节能的理念融入到设计的各个环节当中,尽量利用自然资源来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本文通过对低层建筑太阳能利用现状的分析,分别了解到太阳能与建筑空间的一体化设计应用研究和太阳能与建筑表皮一体化设计应用研究这两个方面,从而对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有了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陈子乾,郑宏飞,黄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案例分析研究[J].工业建筑,2007(12).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4篇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编制,规范和有效指导城市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XJJ013—2004)》(试行)等法律、法规和有关城市规划标准、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生活性建筑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生活性建筑是指居民住宅及托儿所、幼儿园的教室、活动室、卧室和大、中、小学教学楼、医院病房、老年公寓、休(疗)养院住宿楼等公共建筑。

第四条新建生活性建筑间距除应当综合考虑环境、消防、防灾、视觉卫生、工程管线、文物建筑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等因素外,应同时符合本规定。

第五条根据城市建设形成的历史情况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将城市生活性建筑日照间距分为四个地区(见附图)。

第六条本规定所称住宅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第二章日照间距规定

第七条新建、扩建、改建的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与相邻住宅的间距(原位置、原面积、原层数、原高度翻建建筑物除外),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平行布置时的住宅正面最小间距按照下列建筑间距系数控制,且计算间距最小取值不得小于15米。

1、朝向为正南向的,建筑间距系数一类地区不得小于1.4;

二类地区不得小于1.5;三类地区不得小于1.6;四类地区不得小于1.9(其中头屯河区、东山区、机场地区建成区改造建筑物日照分区按三类地区执行);

2、朝向为南偏东或者南偏西的,建筑间距系数可根据不同方位折减系数换算。

(二)垂直布置时的最小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低层住宅之间、低层与多层住宅之间不得小于8.0米;

2、多层住宅之间不得小于10.0米;

3、低层、多层住宅与中高层、高层住宅之间,不得小于13.0米;

4、中高层住宅与中高层住宅之间不得小于15.0米。当中高层住宅遮挡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时,不得小于20.0米;

5、当建筑正面之间遮挡面宽超过16.0米时,视为平行布置,按本条第(一)项规定执行。

(三)不平行也不垂直布置时的最小间距,当相互夹角小于60时,按平行布置的间距规定执行;当相互夹角大于60时,按垂直布置的间距规定执行。朝向的确定,以被遮挡住宅为准,按窄端最小距离计算间距。

(四)并列布置时的山墙之间的最小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低层、多层住宅与低层、多层住宅之间不得小于6米,相邻两山墙均有居室窗户或开门的,不得小于10.0米;

2、中高层、高层住宅与低层、多层住宅之间不得小于9.0米,相邻两山墙均有居室窗户或开门的,不得小于13.0米;

3、中高层、高层住宅与中高层、高层住宅之间不得小于13.0米,相邻两山墙均有居室窗户或开门的,不得小于15.0米。

第八条高层住宅与相邻住宅的间距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满足对住宅日照计算要求,具体计算规定由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另行规定;

(二)高层住宅与各类住宅平行布置时,南北向建筑间距最小值为30米,东西向建筑间距最小值为27米;

(三)高层住宅与中高层、高层住宅垂直布置时的间距应大于或等于15.0米。如垂直山墙面宽(含阳台)大于16.0米,每增宽1.0米,相应间距递增1.0米,如超过20.0米以上(含20.0米),按前两款执行;

(四)既不平行也不垂直布置时的最小间距,按照第七条第(三)项规定执行;

(五)并列布置时的山墙最小距离,高层条式建筑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得小于消防间距要求;高层塔式建筑与高层塔式住宅之间南北间距不得小于24米,东西间距不得小于20米;

(六)新建高层建筑的裙房高度不超过24米的部分,按多层建筑规定计算间距。

第九条建筑间距符合本规定,但小于建筑防火间距时,须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新建不规则平面的住宅,根据建筑水平投影的宽度确定的长边、短边分别以最突出部分(含阳台)按面墙和山墙计算与相邻住宅的相对距离。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水平投影宽度超过16米的,视作平行布置;水平投影宽度小于16米的,视作垂直布置。高层住宅水平投影宽度超过20米的,视作平行布置;水平投影宽度小于20米的,视作垂直布置。

第十一条建筑与相邻托儿所或者幼儿园的教室、活动室及卧室、大、中、小学教学楼、医院病房、老年公寓、休(疗)养院的住宿楼等有日照要求的特殊建筑的间距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建筑与被遮挡特殊建筑的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1、满足对特殊建筑日照计算的规定要求;

2、当建筑与被遮挡特殊建筑平行布置或者夹角小于60非平行布置时,特殊建筑的正面间距可以比照第七条第(一)项的规定执行,但托儿所或者幼儿园的教室、活动室及卧室、医院的病房、疗养院的疗养用房、老年公寓的间距系数按增加0.3计算,大、中、小学教学楼的间距系数按增加0.15计算。

(二)建筑与相邻特殊建筑的间距应当符合最小间距规定。建筑与相邻特殊建筑的最小间距比照第七条第(二)、(三)、(四)项以及第八条第(二)、(三)、(四)、(五)项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其他建筑遮挡生活性建筑阳光时,按本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生活性建筑与其他建筑相邻或混合布置的建筑间距,按消防、环保、视觉卫生、抗震和日照等要求择宽确定。

第十四条沿街建筑间距控制按照已获批准的规划实施,并应符合城市街景规划的要求。

第十五条相邻建筑存在地势高差的,可根据相互关系进行适当折减。

第三章建筑退让边界原则

第十六条建筑间距由相邻建筑物产权者双方共同退让,原则上负责退让自身建筑高度规定计算的一半建筑间距。高层居住建筑与非高层居住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非高层建筑物只负责退让自身建筑高度的规定计算一半建筑间距,其余部分由高层建筑负责退让;多层居住建筑位于北侧的,其退让的建筑间距不得小于12米。

第十七条沿街建筑物邻街一侧建筑间距的计算,从规划道路中心线起算,并符合道路规划的有关规定。

第十八条用地边界外侧为城市道路、河道和绿地的,应当按照规划设计要点规定的退让城市道路、河道和绿地的要求进行退让。

其他建筑类型或者布置形式退让用地边界的最小距离,由规划管理部门在规划设计要点中确定。

第四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规定自2005年7月18日起施行。

本规定有关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2.建筑间距——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间距。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区;室外给水排水管线;设计。

小区室外给水排水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连接点。它连接着市政给水排水系统和建筑内部的给水排水系统。它将市政供水供向小区室内,再将小区内的污水废水排出小区,进入市政排水系统管道。小区室外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当然,不同建筑类型的小区室外的给水排水设计是不同的,对于坡地底层住宅小区、具有大面积地下车库的小区等要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设计。

1.小区室外给水排水的特点和常见问题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小区,其用水特点都是用水相对较为集中,在三餐的时间段内和晚上短期瞬时流量很大。在某些时候,由于小区楼层过高,小区楼房较多,会出现不能满足其瞬时的水量与水压的要求,所以往往会采用加压供水的方式。而排水没有特别的规律,一般不会出现短时间出现较大规模排水的现象。

而根据不同地形条件或者其他环境因素,小区可分为下面的几种类型:坡地上低层住宅小区、具有连片地下车库的高层住宅小区、具有连片地下车库的中低层住宅小区。三种类型的小区室外给排水有其各自的特点。坡地上低层住宅的特点是,地形复杂,管线设计受到地形的制约较大;具有连片地下车库的高层小区特点则是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水压的问题,尤其是给水,要保证顶楼能够正常用水。另外,需要在地下车库内设置集水坑,再用水泵将积水排到地面上;具有地下车库的中低层小区的特点为地下车库较为复杂,室外的给排水管道可以通过各种设计的缝隙中设置,摆脱地下车库顶板标高限制。

小区室外给排水设计时常出现下面的问题:资料准确性不够导致在设计时很容易造成不合理情况出现,在施工时和施工后这些问题才能显现出来;沟通不畅导致设计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争议。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把握资料的准确性并且与各方有效协调。

2.小区室外给水排水管线布置的方式和原则

由于居民小区是一个综合体,各种电力、燃气、电信等等管线错综复杂,再加上开发小区时地产商为了节省成本,往往要在优先的土地上充分利用,建立起各项基础设施,所以管道铺设总是略显拥挤。正因为如此,排水管线设计时,应当充分注意协调其他管线的情况进行铺设,不要与其他管线抢位,严格确定给水排水管线的物理位置。在具体的设计中,不能将管线设计到道路中去,一般要设置在绿化带或者非机动车道下面,因为机动车对道路的巨大压力很可能会使正常的给排水管道发生破损或者断裂。在设计时还应当遵循下面的原则:管道设计时尽量避免在同一平面下有交叉,在不同平面有交叉的话,给水管线应当置于排水管线之上;管道设计应当尽量与主干道平行;管道设计时应当综合考虑其他各个管线,避开电力和燃气管线,给水和排水管线也要分开;管道的埋设深度应当充分考虑到地面行人和车辆对管道的压力;应当充分节省管线资源,在允许的前提下,将某些线路比如给水管线和热力管线可以同沟铺设。

3.小区室外给水排水管线具体设计问题

3.1室外生活用水给水设计。在给水管道选用上,必须选用强度大的、人性好的、耐腐蚀能力较强的管材。塑料管材是较为理想的小口径的给水管材,其中像HDPE管材远比一般的塑料强度要大,适宜作为给水管材。但是在铺设HDPE管的时候需要专业的机械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实际操作难度较大,运用较少。我国相关规定中明确表示生活给水管道应当选用热镀工艺的镀锌钢管,钢管要注重耐腐蚀性,要充分考虑到土壤、土壤中的水分、其他物质对其的腐蚀,在其内外都要进行防腐措施。

在管径的选择上,一般来说,与小区用水流速、流量相关。给水管的设计流量应当依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和《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数字标准进行设计。根小区内用水人数是否超过三千人,可以选择设计时按照秒流量计算或者是最大小时流量计算。

3.2室外生活用水排水设计。排水管道在管材选用上一般使用较多的为塑料管,极少数排水量极大,压力极大的情况下才会选用金属管材。塑料管的特点是轻、耐腐蚀、水力性能较优,常用的小区排水管是硬聚氯乙烯管。另外排水管道还要考虑排出废水的温度,当废水温度达到40℃以上时,应当改用金属管或者专用的塑料管。

排水管道的内径应当结合小区内的排水量、当地的降雨量、市政排水系统管道设置综合考量。其中,设计流量应当按照最大小时排水量进行计算。与给水管不一样,排水管在设计时还应当考虑到坡度问题,排水的总设计流量应当为居民用水量的八成到十成与公共设施用水量的八成到十成相加得出具体数字。

3.3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设计。消防给水系统同样属于给水系统,雨水系统属于排水系统,这里单列出来,是因为这两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各自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室外消防给水设计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三种。依据压力的不同,分别为低压、高压和临时高压的消防给水系统。小区的室外消防给水系统一般属于低压积水系统。在小区内,室外消防给水短道宜与生活集水管道合并使用。这样做有以下优点:设计时无须再设计另外一条单独的管线,也不用另外设计一套压力设备,节省成本;维护费用较低,维护难度较小。在设计时,应当将室外的消防栓的设置也纳入到设计重点中,尽量将消防栓设置的靠近十字路口,能够多方向利用。

雨水管的设计同样要考虑到流量对管径的影响,其管线应当与道路的坡度一致,其设计流量应当综合考量径流系数、暴雨强度、汇水面积等因素。与居民排水管的设计流量按照居民用水量的八成至十成算不同,雨水管应当按十成满流计算。

4.结语

小区室外给水排水系统是城市的给水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枢连接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市政给水排水系统的管线排布、小区的地理环境和小区的类型、小区室内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等要素。在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保证设计的参考资料的准确,确保与各方面的沟通。在设计中,只要能够从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为小区居民着想,合理选用各种管道材料,就一定能将小区的室外给水排水管线铺设完善,给居民正常的生活用水排水带来保障。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建筑设计;小议

1住宅建筑类型的选择

住宅建筑造型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住宅建筑造型可以满足居民的多种需求,方便生活,美化城市景观,节省建设投资,节约城市用地,因而必须予以重视。合理地选择住宅的类型一般应考虑:

1.1满足户室比的要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应满足不同人口组成的家庭对住宅的需要,也就是要满足户室比的要求。户室比的确定,在新建住宅小区主要应参照当地的人口结构,在改建区要考虑改建区拆迁户人口的组成。总之,确定户室比前要做好市场需求方面的调查研究,以使小区住宅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满足不同人口组成的家庭的需要。

1.2住宅层数。住宅建筑层数的确定,要综合考虑用地的经济、建筑造价、施工条件、建筑材料的供应、市政工程设施、居民生活水平、居住方便的程度等因素。就住宅建筑本身而言,低层住宅一般比多层住宅造价经济,而多层住宅又比高层住宅经济,但低层住宅占地面积大,较适宜规模较小的城市或用于较高标准住宅小区建设。对于多层住宅,提高层数能降低住宅建筑的造价,但6层以上,这一效果将明显下降。从用地经济的角度,提高层数

能节约用地,从节约用地的观点来看,高层住宅是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途径之一。

1.3住宅标准。住宅的面积指标和设计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百姓住宅建设的新需求,住宅建筑宜采用多种户型和多种面积标准,以一般面积标准为主,并应利于住宅商品化。

1.4结合地形利于节约用地。一般说来,住宅进深加大,外墙相应缩短,对于采暖地区外墙需要加厚的情况下经济效果更好。住宅进深在11米以下时,每增加1米,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但在11米以上时,效果相应减少。住宅长度在30~60米时,每增加10米,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700~1000平方米左右,在60米以上时效果不显著。此外,住宅类型选择要善于结合地形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比如对坡地的处理可以结合地形对建筑进行错层、跌落、掉层、分层入口、错造等局部处理。

2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形式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有三种: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此外还有混合式。

2.1行列式。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方式。这种布置方式可使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便于布置道路、管网、方便工业化施工。但如果处理不好形成的空间往往会有单调、呆板的感觉,并且产生穿越交通的干扰。如果能在住宅排列组合中,注意避免“兵营式”的布置,多考虑住宅群体空间的变化,如采用山墙错落、单元错落拼接以及用矮墙分隔等手法仍可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2.2周边式。住宅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院空间,院内较安静、安全,利于布置室外活动场地、小块公共绿地和小型公建等居民交往场所。这种形式组成的院落较完整,一般较适用于寒冷多风沙地区,可阻挡风沙及减少院内积雪。周边布置的形式有利于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但这种布置方式部分住宅朝向较差,对于炎热地区较难适应。另外对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石方工程。

2.3点群式。点群式住宅布局包括低层独院式住宅,多层点式及高层塔式住宅布局,点式住宅自成组团或围绕住宅组团中心建筑、公共绿地、水面有规律地或自由布置,运用得当可丰富建筑群体空间。点式住宅布置灵活,便于利用地形,但在寒冷地区因外墙太多而对节能不利。

3住宅群体空间的组合方式

3.1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住宅群体的组合可由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住宅成组成团组合,作为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基本组合单元。这种基本组合单元可以由若干同一类型、同一层数或不同类型、不同层数的住宅组合而成。组团的规模主要受建筑层数、公共建筑配置方式、自然地形和现状及物业管理等条件的影响,一般组团规模为1000~2000人,较大的可达3000人左右。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功能分区明确,组团用地有明确范围,有些地区组团可进行封闭,便于物业管理。组团之间可用绿地、道路公共建筑或自然地形进行分隔。这种组合方式

也较利于分期建设,较容易使建筑组群在短期内建成而达到面貌较统一的效果。

3.2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成街的组合方式是住宅沿街组成带形的空间;成坊的组合方式是住宅以街坊作为一个整体的布置方式。成街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城市和居住区主要道路的沿线和带形地段的规划;成坊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规模不太大的街坊或保留房屋较多的旧居住宅地段的改建。成街组合是成坊组合中的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密切结合。

4住宅群体空间构成

4.1住宅群体空间的构成要素。空间的构成要素分硬质和软质两类,由建筑物的墙面、围墙、过街豁口、铺地等要素围蔽的空间为硬质空间,而由大树、行道树、树群、灌木丛、草地等围蔽的空间为软质空间。

4.2空间领域的划分。空间领城是指居民户外活动的空间范围,一般具有不同的领域使用性质,它是进行室外空间布局时的一个重要依据。空间领域的使用性质一般分为私有空间、半私有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四个层次。其中,私有空间指住宅私有庭院、阳台或露台,半私有空间指住宅单元入口周围的空间,半公共空间指住宅组团内的公共绿地和住宅之间的空间,公共空间指小区级集中公共绿地、公共建筑活动场地。

4.3空间围合的类型、尺度及比例。住宅空间的围合可分为广场型、带型及二者结合型。一般认为带型空间的高宽比以1:1~1:2.5为宜,而庭院和广场型空间的高宽比最大不宜超过1:4。

4.4空间构图的基本手法。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就是运用建筑空间构图的规律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建筑群体空间构图最基本的规律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应力求建筑的功能、工程技术、经济和美观等的统一。

5住宅建筑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合理的住宅建筑群体组合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住宅组群规划的节地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5.1空间的综合利用

5.1.1住宅底层布置公共建筑。住宅底层公共建筑可减少居住区公共建筑的用地,宜于布置在住宅底层的公共建筑主要是一些对住户干扰不大,且本身对用房和用地无特殊要求的公建项目,如小百货店、居委会等。在一些用地紧张的地段,有时也在住宅底层布置需室外用地或对居住有少量干扰的公建项目,如托幼所、菜场等。

5.1.2建立综合楼。规划中可以将性质相近互不干扰的公共服务设施组合在一起,综合布置在一幢或几幢综合楼内,从而节约用地。

5.1.3采用高架平台,过街楼或地下空间。利用高架平台可以有效地将人车分流,屋顶平台则可布置花园、儿童游戏场及其它小型活动场地,节约地面层空间。过街楼的利用可以在不增加用地的情况下增加住宅建筑面积,提高容积率。而利用住宅或公共建筑地下空间作为停车场用地或其它市政设施用地,则是目前国内外许多住宅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节约用地的方式。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规划;节能;环境;住宅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新形势下对住宅建筑设计实施节能措施的必要性

1.1始于国情

在我国,能源问题已经日益严重,已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充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成为现代的焦点话题。当前,建筑耗能位居首位,而和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住宅建筑.如果在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能降低能耗,促进能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就可以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据悉,国家已实行了一系列的国家和地方节能标准,并出了不少相应节能标准构造图集和技术措施以及建立了相应的监管机制。但是,节能并非侧重于施工和监管,节能理念应当贯穿于住宅建筑设计全过程当中。

1.2行业要求

节能住宅建筑设计是依据我国国情:人均能源不丰富;加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消耗引发的问题已经逐步凸现。据统计:如果综合考虑住宅使用中的耗能和建材耗能,住宅总能耗占全国能耗的37%,这一比例正在逐年加大。这使得行业不得不需要对行业的发展、标准作出规范和要求。

2.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如何运用节能措施

2.1我国住宅建设节能设计的现状

根据相关材料显示:我国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起步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能源浪费。其主要表现为:①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较强的节能意识,只顾外观美观以及奇异性,忽略住宅的合理性,从而提高耗能。②保温结构技术应用不广泛。

2.2在实际中如何运用住宅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

(1)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基础节能措施。住宅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旆一般分为建筑形体、建筑维护结构及屋顶的节能设计措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进行操作,其中不得偷工减料也不得以次充好,才能保质保量,初步实现住宅建筑的节能。

(2)节能住宅建筑中遮阳设计。建筑遮阳构件多种多样,如何保证其功能性的同时也节能?简单介绍一下实际中常用的节能遮阳的基本形式有:①水平式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从窗户上方照射下来的阳光,适用于南向窗口。②垂直式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小。从窗口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适用于东北向和西北向窗口。③综合式遮阳遮挡效果较好,能遮挡高口。

(3)节能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绿化系统植物。绿化植被,有遮挡阳光、净化空气、滞尘降噪等诸多功能,在住宅建筑本体上充分考虑统一设计能达到很好节能减排的效果,被被称为“绿色空调”。住宅建筑物绿化系统分为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空中花园几种方式:屋顶绿化推荐采用植被屋面,此方式具有荷:垂直绿化(指外墙绿化),此方式能起到隔热作用,达到改善室内空气。

(4)节能住宅设计中空间空气对流设计。在住宅的平面布置设计时需注:门窗的位置、大小、户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空气对流和穿堂风的组织,避免气流的转折,使气流通畅均匀。自然通风能够很好的改善人体热舒适、降低气温,为主动的调节措煎,有明显的节能效益和生态作用。

(5)景观设计在你住宅建筑中的节能应用。在多个住宅建筑体的场地中景观设计和建筑节能密切相关。景观设计是根据住宅建筑所处的纬度。气候特点、风向类型进行植物配置,在不同的季节为建筑提供良好的通环境;它还可以结合门窗位置设计场地和绿化,借助树木形成的空气流动来提高建筑室内通风效果。2.3另外,住宅建筑节能措施还要考虑到其他的因素

(1)住宅建筑节能须与居住舒适性相统一;住宅建筑节能应采用结构是多层砌体房屋和多层及高层剪力墙结构。由于抗震堵所承受的水平剪力是通过楼盖的传递来实现的,故对楼盖的刚度要有一定的要求。从整体上来说,作为楼盖支承点的抗震墙的间距必须有所限制,因抗震墙的间距直接影响楼盖的平画刚度。抗震墙闻距过大,楼盖可能变成弹性的,会使抗震墙受力不均,影响抗震墙内力的发挥。对于长方形平面且房屋较长的建筑,由于温度应力及楼面混凝土收缩应力对楼层的影响较敏感,此时希望抗震墙在纵长方向对楼盖的约束不要太强,否则容易在楼盖中部产生裂缝因此规范中规定“刚度较大的纵向抗震墙不宣设置在房屋的端开间”。

3.住宅建筑的整体布局和规划

3.1住宅建筑的布局以及体型规划一定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风俗文化以及建筑功能等多方面因素,从建筑的布局、朝向、各季节主导风向等多方面原因进行设计规划,因为对于住宅建筑所涉及的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住宅建筑的能耗,也对于采用节能措施也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实际运用中这些因素至关重要。比如说在住宅朝向的选择上要选择南北朝向,避免东西朝向,这样可以达到夏季自然通风、冬季阳光照射时间长。考虑到节能的需要,要尽量避免建筑的凹凸形体情况出现,采暖居住建筑体型系数要控制在0.3m以内,住宅的进深要进行扩大,一般在10~14m为最佳,住宅长度一般控制在55m左右较好,

3.2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发展空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技术产品的更新,人们对住宅的功能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建筑的设计当中,就要对今后改造的可能性进行兼顾,使房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弹性,这样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不断发展。如对楼体接层进行预留,对管道空间的预留都能够延长建筑

的使用时间。

3.3提高住宅层数与提高居住区的容积率,成正比关系。但是,节地的曲线,并非始终星直线上升。当住宅达到~定数量的层数,容积率增加就显得缓慢,因为住宅用地由住宅基底用地和住宅日照间距用地两部分组成,住宅层数增加只能重复利用住宅基底用地,随着层数的增加,日照间距仍要扩大。所以.一般由低层升至多层,节地效果最为明显,至中高层,效果尚可,至高层,节地效果并不明显,节地曲线呈平缓状。不同层数住宅,优缺点的比较。①低层:居住环境较好,建设用地耗量大。②多层:箝地效果较好,能营造较好的届住环境。③中高层:节地藏果最明显.当18层以下布置—个安全出口、使用一部电梯时,影响造价较小,登高远眺、视线扩大。④高层:能节省建设用地,做好居住区的环境,外部空间通透.视野开阔。但是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口常维护费用大。高层住宅巾的居民,有远离地面、束之病阁的心里感受。因此,在城市边缘地段、山坡地、风景区宜建低层住宅;中小城市宜建多层住宅少量中高层住宅;中大城市宜建巾高层住宅,少量多层住宅;特大城市宜建高层和中高层住宅。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住宅;地域化;智能化;人性化;生态化;经济型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051-01

一、现代住宅的类型

1、按楼体高度分类,主要分为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等。

2、按楼体结构形式分类,主要分为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混框架结构、钢混剪刀墙结构、钢混框架一剪刀墙结构、钢结构等。

3、按楼体建筑形式分类,主要分类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高层住宅、其他形式住宅等。

4、按房屋型分类,主要分为普通单元式住宅、公寓式住宅、复式住宅、跃层式住宅、花园洋房式住宅、小户型住宅(超小户型)等。

5、按房屋政策属性分类,主要分为廉租房、已购公房(房改房)、经济适用住房、住宅合作社集资建房等定居是存在的基本特征。

二、现代住宅的研究方向

当代住宅设计要考虑住宅的合理性、舒适性及文脉性。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住宅的风水学、住宅的社会学研究、住宅的行为学研究、住宅的心理学研究、建筑人类学研究、住宅经济学研究、建筑美学研究及建筑生态学研究等。

1、住宅的风水学研究。风水学最初是作为帝王的御用术,应用于指导城邑、宫殿、陵址等的修建活动之中,多有封建思想的束缚。而现代的风水学实质是在心理学、物理环境等科学研究基础上发展的传统文化的研究方向。现代风水学从房屋的结构、住宅所处的环境、住房的装修、家具的摆设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其本质是对人心理和生理行为的考虑的综合研究。

2、住宅的经济学研究。研究住宅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以住宅的建造、分配、交换、消费及消费使用过程中所追加的维修、管理的经济活动为研究领域。

3、住宅社会学研究。住宅社会学是研究住宅与社会中的人口、家庭、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等因素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住宅社会学主要研究:(1)住宅建设同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住宅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城市住宅的社会环境及住宅的规划和管理;(3)不同居住对象(青年和学生、老年、伤残者、复婚家庭等)对住宅的不同需求;(4)居民的人际交往和邻里关系,以及住宅造成的社会隔离问题;(5)住宅政策和居住法;(6)住宅建设的规模和发展趋势的预测。

三、现代住宅的设计发展趋势

1、文化——新的生活方式决定新的房屋设计形式。

2、经济——富裕和穷的人口增加要求与其身份等同的独特建筑。

3、新的建筑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允许我们设计、建造更大、更好、更独一无二的房屋。

4、技术革新——新技术(汽车,HVAC——采暖、通风和空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化,尤其数字化技术的出现。

5、人口变化——单身和老年人口的增多,要求越来越灵活的房屋建筑形式:无障碍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