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教育的概念界定

劳动教育的概念界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劳动教育的概念界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劳动教育的概念界定范文第1篇

关键词:挖掘潜能;多媒体;相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37-0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某些才能素质。这些素质,如同火药,要有火花来点燃它们。”

一、案例背景

在学校教育中真的有学困生吗?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学困生这个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呢?学习不好是学困生吗?行为习惯不好是学困生吗?放眼看古今中外教育家谁也没有定义过什么是学困生,直到两年前我接触到了魏书生教育思想后有了一些模糊的定义。通过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有关书籍,我逐渐意识到想改变他人,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而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关键的第一步。幼儿师范的老师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培养并给社会输送合格的幼儿园老师。因此我们更应该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做到不急不躁、有爱心、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耐心的去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找出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找到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法,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也能够使“差生”转换成集体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二、事件描述

校园网络的普及,每个班级的电脑都能链接网络,这给任课老师上课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开了绿灯。有一次我班第一节课是空课,我正好在隔壁班上课。上完课后,我就走到我班的教室看看学生在干什么,发现电脑是开着的。由于第一节没有老师,那么就排除了老师打开电脑让学生玩的可能性,那么结果就只能是一个――学生破解了密码。后来,发现电脑密码是我们班张某破解的,抓个现行后,张某也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

张某是我们班非常特殊的学生,他的那股懒散劲儿是整个年级组闻名的。有时我感觉这学生不只是行为懒惰,连思想也懒惰。每次找他谈话,感觉他连话也不想说,各任课老师一提到张某都是一副痛苦的表情。从与他母亲的谈话中了解到,张某小时候患过一种疾病,医生建议让孩子少运动,再加上父母的过度溺爱,包揽他的一切事物,导致他变得很懒散,凡事都依赖别人。他的这种情形着实让人觉得束手无策,我也时常为这学生的不学习、懒散感到头疼。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样的张某电脑操作水平却有如此之高,破解密码对他来说信手拈来。事后张某保证从此不玩儿班级电脑并信誓旦旦的说:“老师,我以后决不擅自打开电脑玩游戏了,要不以后我来管理多媒体吧。”听了他的话,我感觉可行,于是就把多媒体管理的任务交给了张某。

自从张某担任多媒体管理员以后我们班的多媒体干净整洁,没有零食袋,没有饮料瓶,也没有人在电脑上充电了。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有了张某的管理,老师们能够充分利用它来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也利用它来把枯燥的课程内容图文并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有声有色。据我们班学生反映,张某管理多媒体以来时常帮助任课老师调试电脑,人也变得爱动手了,懒散劲儿也有明显的改善。

三、案例评析与反思

1、案例的点评。(1)张某如何变成这样一个懒散的孩子呢?很显然张某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劳动是很关键的因素。这一点从他母亲的谈话中能看出。劳动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劳动就没有充实的生活,劳动能带来快乐,劳动使人的精神得到充实,劳动中孩子的个性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很多父母恰好忽视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孩子干活做事是孩子在受苦、受罪、受磨难,有这样错误的观念,才造成了张某今天的懒散,不爱动手,甚至不爱说话的不良习惯。其次,不难看出这与父母的过度溺爱,包揽孩子的一切事物也不无关系。这样做的结果某种意义上说是剥夺了孩子参加劳动的权利,也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利。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家庭较多,孩子便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霸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甚至有些人这样比喻,父母把孩子当成“宠物”来养,而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发展的个体来培养。这就使孩子的心理方面变得不成熟,例如:自私、冷漠、心理脆弱、乃至懒散、不与人交往,自理能力差等。这也逐渐显现出,现如今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

(2)张某虽然生活习惯上,学业上懒惰,不求上进,但是他也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俗话说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爱好能引领人走向成功的彼岸。放眼看古今中外很多成功的伟人,大多数是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内做出成就,做出贡献。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张扬学生个性,而不是一味儿的统一要求,用同一个尺度衡量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个体,都有他潜在的才能,就看老师们能不能当好伯乐,去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的闪光点,以此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做好学生成才的道路上的垫脚石。

(3)张某的言行,如“老师,要不以后我来管理多媒体吧”,而且当多媒体管理员后尽心尽力维护电脑,从这一点看出张某除了对电脑有爱好以外,大脑意识里仅有的责任心开始苏醒,这对改善他的懒散的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2、案例的反思。魏老师眼中没有差生,只有潜能未得到开发的学生,没有一无是处的学生,只有需要伯乐的学生。学生是个发展的个体,是千变万化的个体。

劳动教育的概念界定范文第2篇

一、旅游及旅游定义的产生

(一)旅游发展简史

人类旅游活动的发展历程是从迁移、旅行、旅游的过程。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这是最古老的人口流动现象,这种迁移不免带有某种被迫性和求生性色彩。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产品增多,人们开始了有意识的外出旅行。“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应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李天元),主要形式有商务旅行、帝王巡游、士人漫游、宗教朝拜等,此时旅游人数少、范围小。大规模的旅游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尤其是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组织的团体旅游,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社会化大众旅游起源于二战后,由于旅游业的作用,使旅游业在众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逐渐实现了由“新兴产业”向“支柱产业”的跨越。

(二)旅游定义的产生

国内外对于旅游的认识滞后于旅游现象。我国“旅游”一词出现在南朝时期,梁朝诗人沈约在其作品《悲哉行》中写道:“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 这是迄今所知“旅游”一词在中国典籍中最早的一次出现,而且在当时就有外出游览之意。而在此之前,汉语中用于表达旅游活动和旅游现象的词主要是独立的“旅”和“游”。我国被公认最早给旅行、游览下定义是唐代孔颖达,他在作品《周易正义》中解释“旅”:“旅者,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之为旅”,“闲暇无事谓之游”,即认为旅游是在闲暇中进行,并离开常住地到异地的一项活动。

国外对于旅游定义,资料显示1811年英国《体育杂志》首次使用了“Tourism”这个词。虽然现在英文词典对Tourism的含义有不同理解,但在当时就包容汉语所说的“旅游”的意义。

随着旅游活动大众化、商业化,人们开始关注于旅游,并对旅游进行多方面研究。对于旅游定义的研究国外始于20年代,中国始于80年代。

二、旅游定义的界定

(一)旅游定义的相关研究观点

历史发展到今天,旅游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人的实践和认识是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这就决定了事物定义或定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发展变化的过程或是原有定义的内容逐步递加和累进,或是新旧定义的更替和变革。旅游定义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旅游认识的深入而不断的发展变化。下面是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一下国内和国外学者对旅游定义的研究,并对定义的侧重点给出了标示。让我们来纵观一下历史上出现的较有代表性的定义(选取了有影响力和最新的12个观点):

旅游定义的演变—国内:

1985年黄辉实旅游是一定社会条件下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它表现为人们为了实现新的感受为主要目的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活动。

1994年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 旅游是非定居者出于和平目的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地定居和就业。

2003年李天元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003年谢彦君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2008年张凌云旅游是人们一种短暂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是人们对于惯常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或熟悉的人地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异化体验。

旅游定义的演变—国外:

1927年德国莫根·罗特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个

人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

1942年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相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1970年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正式采用,所以又称为“艾斯特”定义(IAEST)。

1966年法国学者让·梅特森旅游是一种消闲的活动,它包括旅行或在离开定居地点较远的地方逗留;其消闲的活动,它包括旅行或在离开足店地点双边的地万迟苗;只目的在于消遣、休息或为了丰富他的经历和文化教养。

1995年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是人们离开惯常居住地,到一些地方的旅行和连续停留不超过一年的休闲、商务或其它目的的活动。

1997年英国地理学者斯蒂芬·威廉斯旅游是一个综合的定义,不仅是离开惯常居住地,在目的地做短暂停留的行为本身还包括这类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以及满足旅游需求的设施和服务。

1999年加拿大生态旅游学者芬内尔旅游是一个互相关联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旅游者和为旅游者提供的相关服务(设施、景点、交通和食宿)。

2005年美国旅游学者戈尔德耐和里奇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和访客过程中,由游客、旅游企业、当地政府、当地居民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

(二)旅游定义分析

1.国外的研究较早,我国的研究也已20多年,但到现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旅游研究者从地理学家到经济学家,从文化审美者到旅游学者;研究机构从非官方到官方;从对旅游的表面描述到旅游本质的发现;从某一方面的浅薄到全方面的深刻;从概念性定义到技术性定义。各有视角,各有侧重,从不同方面对旅游定义有不同的认识,作了不同的阐释。不难看出旅游定义涉及层面广,它的二级定义就有旅游者、旅游活动、旅游业等,而现有定义就有泛化倾向——旅游者的外延界定;旅游活动的外延界定;旅游实际持续时间的界定等。定义的界定影响一个学科的建设。旅游定义的界定,直接影响旅游的学科建设方向,使旅游学的学科体系尚未完善地建立起来。最终致使旅游研究方法不到位,旅游教育中各个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都各不相同,处于混乱中。

2.在众多旅游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人们出游可能源于商务、教育、交际、和平、休闲等一个或几个动机,但有一个共同点:“旅”是“游”的前提,“游”是“旅”的目的,即愉悦或说休憩。它是现在定义中趋同点。所以,笔者同意谢彦君先生的说法,即旅游本质或内核;其次,还有一个认同,即旅游是在非居住地,也就是非惯常环境下的,“尽管非惯常环境对于旅游者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但很少有游客愿意将其转化世惯常环境。”(张凌云),体现了旅游的两大特征:异地性和暂时性;再次,旅游是非功利性的一项活动,那么反映在定义的本质属性上,它所具有的属性就是消费、休闲、社会属性;最后,旅游这项活动既然是客源地到目的地的人员流动,必然涉及到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基础设施、人员、环境,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相互间的复杂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

三、旅游的鼎式定义

定义的基本特征就是概括性和抽象性,笔者认为旅游定义可能涉及到的诸如旅游产业、环境影响、社会文化现象等属于连带因素,也就是建立在旅游内核、特征、属性基础上,属于学习旅游内容范畴,不应列入旅游定义之中。

笔者认为谢彦君先生对旅游的定义性定义相对成熟,概括一下即为:

一个内核:愉悦目的;

两大特征:异地性和暂时性;

三个基本属性:社会、消费、休闲属性。

劳动教育的概念界定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校企合作;项目实战

一、背景

1.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

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先后出台一系列有利于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招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国家创建改革示范学校项目的实施,在政策资金方面有一次的支持,技能型需求越来越大,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2.生源质量差

根据问卷调查得知,当前,选择上职业学校并不是学生的首选,近八成学生愿意上普高,以藁城区为例,随着初中人数的减少,但是藁城区一中、九中仍保持24规制的招生规模,我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所有应历届毕业生均可无条件的来我校就读,计算机专业也没有门槛,生源质量差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

3.教学模式滞后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普遍是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且内容多,课时紧,但目前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很多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虽然在教学中投入了很大精力,也下了很大功夫,但是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方法不对路、教材内容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大,造成厌学情绪。课程单调,实践性内容少,课程内容比较陈旧,技术老化,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虽然职业教育比较推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这必将改变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目标及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些模式由于受到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企业人才培训的方式不同的制约,这种模式在中职教学中很难实施。

二、概念的界定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在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应更进一步总结提高,大力试用推广。

三、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推行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还是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课程、专业课程、各个课程有相对独立的标准,学习完这些课程,第三年顶岗实习,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综合能力的训练,无法依靠这样的模式来实现。例如学生在建网站时,相关课程《平面设计》和《网站建设》等,然而在实际生活学习完这些课程,还是不知道一个网站是如何做出来的来的,这种模式很难适应当今互联网+的时代,必须改变教学模式。

同时对企业人才需要求进行调研,企业目标性强,需要精诚协作的人才。

四、措施与方法

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

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外出考察、参加行业培训、到企业实践调研、邀请企业专家论证,定教学项目的内容,选择合适的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邀请企业的行家当学校的教学指导教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开发项目教学的校本教材和实训指导书

通过校企合作,与神州数码网络公司、河北网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一整套计算机应用专业基于项目教学的校本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并且有4本教材通过河北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目前与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化资源中心合作开发了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核心精品课程,建成网络教学资源库,实施了网络教学。同时合作开发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全部专业课的项目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形成了本专业项目教学的立体化教学、实训资源。

3.理论教学坚持以应用为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方面,坚持以”应用”为主旨,课程建设在教学中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实践中,增加新知识、新技能的训练,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重点的知识精讲、细讲,非重点知识一带而过。将理论贯穿到项目实训中去,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实践牵着理论的鼻子走”,使理论知识简单化,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中中理解、掌握、巩固所学知识。

4.量身定做实训项目,增加项目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根据本专业的实训设备情况和企事业岗位需求,设计一些符合实际岗位需求和有趣味的实训学习项目。在实训课中,教师可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设置一些合理的,有创造性的实训项目。学生明确了实训目的,在实训过程中,可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实训找到答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5.融人现代教学手段,增加项目的可操作性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项目实训教学新模式,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技术与研究科学理论的有效途径。利用现代化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使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更趋生动、形象,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强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感受,教师与学生处于互动的学习状态,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更为生动和深刻,并拓宽了学生的认知、想象和思维空间,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凝聚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6.融人科学的考核方法,帮助项目的掌握。

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理论的学习在于应用,所以每门专业课的教学中都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实用的专业技术,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考核采用理论考试与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用这种考评方式来检查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每完成一个项目内容,都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整门课程讲完后,则必须掌握全部操作技能,而且操作技能都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以适应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五、开展项目化演练

项目实战就是以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真实工作环境和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担任项目经理人的角色,学生在项目中担任工作角色。

“项目”是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核心内容,学生通过真实的项目实施,将专业知识转化成专业技能。教师在教学中对项目进行监督、控制和知道,学生按照项目工作流程开展工作,教师按照项目标准对项目实施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

项目实战最重要的是严格按照企业产品开发、生产实际需求和岗位职责规定,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素质和团队精神的综合训练。学生在“项目实战”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学习不再停留的书本表面上。而是学要全面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将知识转化为应用,全面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时也将全面了解、熟悉掌握企业对职业岗位的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和标准、员工行为规范、使其完全树立一个合格员工的立体形象。

六、项目教学法的结论

1.有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

企业企业亲自参加课程开发与建设、用实际项目参加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能力。本专业通过项目教学改革,学生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两年来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参加省市技能比赛取得团体奖4个、个人奖16个,毕业生全部通过职业资格中级工认证考试,由于项目与企业工作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更加接近,毕业生更好地适应了工作岗位的需求.

2.加强了师资力量的建设。

企业项目参与教学,使教师接触到先进的企业理念,完善的企业和社会经验,并将这些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达到更好指导学生的目的,同时激发了教师对先进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各种技能渴求,进而寻找各种途径提高自己能力。本专业通过项目教学改革,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而且促进了教师教学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双提高。两年来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两名学科带头人、五名骨干教师、八名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中28人次在市级以上教学活动中获奖,7个项目教学有关的专业课题被中国职教学会立项研究,两位教师被评为省市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一名老师取得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技师职业资格证书,8名教师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取得联想、神码、H3c、深信服等企业认证25人次。

3.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

以企业实际项目为教学平台,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定实用性强,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体现了企业参与教学的必要性。将社会的人力物力投放的教学中,达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方法符合企业和社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