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医疗市场需求

智能医疗市场需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智能医疗市场需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智能医疗市场需求范文第1篇

电源管理技术将继续提高工作能效、优化功率因数,并越来越注重提升轻载能效及降低空载能耗。安森美半导体应用产品部高级营销总监郑兆雄介绍,在电源管理领域,模拟控制与数字控制将趋向融合。电源管理技术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迈向功率模块,如电源集成模块(PIM)及智能功率模块(IPM)等。

ADI电源管理部门市场工程师 张洁萍则表示,对于电源产业链,标准化通用电源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但高效、节能、小型化,高功率密度仍是新一代产品的关注点。针对电源市场的细分,如医疗、工业、汽车、能源、消费等,电源厂商会结合系统的应用,开发系统针对性较强的电源,这也会是未来电源厂商的发展目标之一。

具体到半导体器件,MOSFET、IGBT及整流器等功率半导体器件未来将继续提升功率密度,并采用更加微型化的封装,更好地配合应用需求。例如,汽车中的半导体成分越来过高,电气负载的功率需求也持续提升,要求采用更多更小的功率开关元件,如MOSFET。在材料方面,郑兆雄介绍,安森美半导体加入了领先纳米电子研究中心imec的多合作伙伴业界研究及开发项目,共同开发下一代硅基氮化镓(GaN-on-Si)功率器件。氮化镓具有优异电子迁移率、更高击穿电压及良好导热性的特性,使其非常适合于要求高开关能效的功率器件及射频(RF)器件。

张洁萍详细介绍了SiC的应用,Sic技术制成的功率器件如IGBT,MOSFET具有更高的耐压性能;Sic二极管具有极低的反向恢复时间。Sic技术在大功率模块电源上备受关注,采用此技术可以提高模块电源更高的击穿电场强度和更好的热传导性,从而提高性能参数。其他的一些性能如高速开关、低开关损耗、低输入电容、低驱动要求、小型化以及最大程度降低寄生电感也得到改进。

智能医疗市场需求范文第2篇

自微软创辨人Bill Gates于1995年在“The RoadAhead”一书中提及物联网概念以来,全球各区域便不曾中断推动物联网应用的实现。其中,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及近两年开始投入发展之中国…等国最具代表性。而伴随各国物联网政策方向之不同,也造就不同之市场发展特性。

如表1所示,日本与韩国之发展较为雷同,均先以发展网络技术及基础设施为主,最终导向以成为信息输出大国为目的。因此,日韩民众使用网络经验较为成熟,对于物联网的应用也较能接受,故目前日韩是全球物联网个人应用最为普及之地区。欧美物联网政策则多集中于公共事业效率之提升,藉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例如将物联网应用导入水、电、煤气…等公共事业。

各国市场规模趋势

表2为全球物联网区域市场规模之发展趋势,2010年市场规模约为1,250亿美元,其中欧洲及美国合计约占55%,日韩合计约占30%,至于发展初期的中国大陆虽只占有7%之市场比率,但预估2010年~2016年之年复合增长率可高达近50%。预估中国大陆市场具有高度增长动能之原因,主要在于其以中央政策主导,地方政府为求市政绩效,纷纷建立物联网应用示范,衍生之市场需求便吸引许多国际厂商进驻,再藉由产业之形成扩散应用场域,逐步推升市场规模。

应用发展特性

本质上物联网为提升即有系统使用效率之改善方案,因此应用范围及种类相当广泛,主要包括智能电网、智能物流、边界监控、远距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居家及移动支付…等应用。若我们由技术创新性及服务前瞻性二项指标观察,则可区分成四大不同类型之应用(如图1所示)。

智能医疗市场需求范文第3篇

大佬云集 风投青睐

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板块的杭州健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三年,最近为几款新产品举办“西湖论健”峰会,邀请了美国工程院院士Jim K.Omura,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软银中国资本董事总经理冯正明等跨IT科技、医疗、资本市场的多位大佬出席。

美国工程院院士、贝尔奖获得者Jim K.Omura在会上表示,在美国,有75%的医疗支出用于慢性病,且随人口老龄化而增长,相信中国、日本等国家同样面临这个问题。美国政府为此推行改革,2013年,奥巴马政府推出医疗提价法案,从医疗服务系统的收费转为政府支付,从而提升经济;在经济衰退期,美国推出经济与临床健康推进法、无纸化办公,电子病历已经广泛使用。

“尽管美国的互联网技术全球领先,但美国仍然没有达到数据互动,尤其在不同的医疗机构间”,Jim K.Omura继续说道,因此美国现在正在自上而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标准用于共享,如扩展交互性信息库等,来提高医疗系统的效率,但是医疗与其他行业不同,数据共享非常难,数据的可操作性缺乏标准,尤其是一些细节标准,象电信那样具有统一的接入标准,不过现在是(建医疗信息化的各类标准)非常好的时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的创始人俞梦孙先生从中医角度阐述“怎样才能解决智慧城市中的民众健康与医疗问题”,他认为,物联网应用于医学是21世纪IT技术的出路。健康物联网涉及全社会的家家户户,因此,它是亿万级的新型产业,健康医学模式和健康物联网,既适合慢病人群,使其提升生活质量、促进康复,也适合亚健康人群,使其增强身心适应功能,还适用于具有特殊健康和能力要求的人群。

健培科技CEO程国华在媒体见面会上介绍说,在中国,“智慧医疗”表面上看,做得风风火火,实则进展缓慢,尤其是IT技术的发展,如传感器、芯片、医学影像算法等在医疗行业应用进展缓慢,“医学人工智能”在全世界实践了约60年,一直没有一个成功的临床案列。

由此可见,智慧医疗不仅在硬件设备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空间,软件以及后端的医疗服务产业也是一个大市场。

软银中国资本董事总经理冯正明系杭州人,他在峰会上表示,软银资本15年前投资了阿里巴巴,4年前投资了淘宝,2年前投资了迪安诊断等,在这之前软银资本以投向科技潜在性为主,关注前沿科技技术,“15年前很少有人会在家网购,但如今人们对医疗健康需求大,因此软银现在非常关注软件对医疗健康保障的应用,软银资本愿意为人类健康投一些小钱”。此话让主持人带着台下听众一起遐想,“这‘小钱’后面到底挂多少个零呢。”

当然,对于智慧医疗也有不同的看法者,善长技术开发的前因特尔首席工程师、ISCA2013主席Avi Mendelson则认为信息化、大数据的迅速发展,如何利用和管理是个新问题,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需要保护个人隐私;远程诊断、互联网医疗、智能设备加上少数专家,可以更大范围提供治疗,但缺点是,用远程机器和设备,虽然方便,但缺少人文关怀和情感安慰,有时候,人类的情感在医疗中也很重要。

智慧医疗 下一片蓝海

尽管智慧医疗在全球范围内存在滞后于信息发展的现象,各个数据库相对独立,形成信息孤岛,医疗体系信息化系统纷繁杂乱,但不能否认,这里潜在着未来的巨大市场。

卫生部原副部长张立平说:“现在中国有1000多家有IT技术的医疗企业”,分别提供不同的医疗信息化产品。现至少有100多种不同的信息化系统在全国各大医院运转,显而易见地是,各系统之间缺乏标准化接口等。

智慧医疗如同一块甜美的蛋糕,谁都想上去咬一口,杭州一家网络公司推出网络挂号服务系统,居然赚得盆满钵满,短短几年内,估值超百亿元,并数次被资本风投相中,数次获得融资,被业内人士称为“搭上互联网的黄牛”;而如何布局智慧医疗,占据未来市场,各大供应商那可是车有车道,马有马路。

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在峰会上表示,几年前,IBM已经向医疗健康行业转型,已不仅仅是一家IT公司了。

目前,IBM已经将医学影像分析技术与Watson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整合,Watson的认知计算能力在医学造影方面完全可以辨别患者应该接受X射线、CT还是核磁共振检查,加上医学影像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为医生提供大量辅助医疗数据,极大地帮助医生进行定位病症、分析病情和指导手术,沃森系统已经在著名的安德森肿瘤中心坐诊了,被业界称之为“沃森医生”。

此外,IBM还提供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包含《数字化医院总览》、《区域公共卫生整体规划解决方案》,以及基于沃森系统《IBM GMAS 非结构化信息归档解决方案》,从总体规划到区域布局,占据了智慧医疗的制高点。

中国的医疗企业大多实力较弱,往往选择从单点或局部突破,在原有体系中选择关键点突破,进行升级改造或创新,如在“西湖论健”峰会上,健培科技了四款新产品:激光数码医用胶片、全院自助(JP-Print)胶片打印系统、Healthview驻地云、中医影像智能诊断系统。

据程国华介绍,医院产生的医疗数据有80%-90%为医学影像数据,但是利用率极低。由于国内医疗数据尚未实现互连互通,非结构化的医学影像数据分析处理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健培的激光数码医用胶片做的是医学影像后处理市场,处理的是前期采集到的数据。现在,国外是数码化的影像输出,而国内还是要依靠胶片来输出,原因是国内大医院基本采用显示器诊断,但是中国的医院间没有联网,而病人需要通过胶片来转院、复诊、对比,所以胶片还有市场需求,国内一年约产生12亿张胶片。

如今,健培的数码胶片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已具备完全替代进口胶片的能力,相较而言,因采用数码科技,不仅便于医学影像数据挂网,数据信息间形成互联互通之外,还更环保,有效避免进口银盐胶片造成的医疗污染问题。程国华说,“之前中国95%的胶片市场被进口胶片垄断,每年约有300亿元的市场拱手相让,现在有300多家的医院在使用我们的产品,今年计划进入更多主流的三甲医院。”

而健培的中医影像智能诊断系统,是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健培医学影像数字化显示技术,将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变化数字化影像显示,为亚健康检测、疼痛和动静脉血管功能监测、急慢性炎症以及肿瘤的疗效等提供了量化评估依据。这突破了以往中医望闻问切无法跟现代医学结合的诊治方式,以数码影像解释传统中医原理,等待他们将是另一片全新的市场。

被称为“驻地云”的智能硬件,安置在医院的机房内,能将影像数据的运算速度提升几十倍,并节省三分之二的数据储存空间,在提升运算速度后,即提升智能识别能力,从而达到诊断的要求,这也是健培科技的下一步目标,要早日实现“电脑医生”在中国落地。

在峰会上,健培科技的《智慧医学影像科技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医疗影像设备市场在2013年达到302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490亿美元。中国作为世界第四大医疗设备市场,占整个市场的12%。

数码胶片、医学影像还只是智慧医疗体系的冰山一角,据业内人士预测,全球每年需投入智慧医疗的硬件约500亿美元,软件约25亿美元,并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

智能医疗市场需求范文第4篇

巨头云集 新品迭出

Google Glass采用了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实现日历、时间、温度、地理位置、搜索、Google+、音乐、拍照、摄像、短信、视屏聊天等功能。据了解,Google Glass主要包括微型投影仪、摄像头、传感器、存储设备、无线模组、控制器件等组件,右眼的棱镜上搭载了微型投影仪和摄像头,可通过语音、触控和自动三种模式进行智能操控,实现丰富的用户体验。

Google Glass是可穿戴设备的领军型产品,虽然备受瞩目却绝非一枝独秀。各大IT厂商怀着极大的热情和信心参与到可穿戴设备的产品研发中,接连推出新产品。据悉,2014年,索尼将推出头戴式显示设备,Lumus也将推出可实现现实与虚拟的重合显示的类Google Glass 产品,加上年内谷歌将推出眼镜的升级产品,苹果或也推出iWatch,除此以外,还有高通Toq、三星Gear等,可穿戴设备市场可谓巨头云集,新品迭出。

赛迪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陈荣佳对此持积极态度。她告诉记者:“目前智能终端市场中PC市场正逐步萎缩,智能手机市场也逐渐饱和,智能终端设备厂商利润日益下降。可穿戴设备作为下一代智能终端设备,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市场,其规模将快速扩大,这为智能终端厂商开启另一个市场空间,从而为智能终端厂商改变原有产品结构,扩展市场创造了机遇。”

陈荣佳认为,可穿戴设备作为颠覆式智能终端,功能涵盖医疗健康、社交、娱乐等方面,具有交叉性。可穿戴设备与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的交叉将催生新的业态。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消费观念的概念,可穿戴设备将迎来市场爆发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分析师介绍,现在穿戴式智能设备主要应用在体育和运动追踪领域,但这种局面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主流的应用方式。未来,各类传感器功能性的全融合将成为传感器的研发方向,而智能穿戴的应用领域也将从外置的手表、眼镜、鞋靴逐渐进入人体,如智能隐形眼镜、PH胶囊等,将为人体医疗保健作出贡献。而智能穿戴的对象也将由人及动物延伸到房屋、桥梁等无生命物体。

云计算架构的出现为这些科幻电影里才出现的场景变为现实提供了可能性,前端设备将越来越“轻”,后端信息处理中心将越来越“重”是以可穿戴设备为核心的新一轮创新周期的发展趋势。

挑战与机遇并存

据报道,马萨诸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像Google Glass之类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中的视频元件,能够帮助黑客从10英尺(约3米)之外轻易地看到输入进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设备上的四位数密码。不仅是Google Glass,三星Gear智能手表、罗技网络摄像头等也能做出这种事情。

技术和隐私之间的关系是Google Glass市场推广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也是可穿戴设备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陈荣佳认为,隐私确实是可穿戴设备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首先,可穿戴设备识别的信息,应该是被识别人愿意分享的个人信息, 且被识别的物体须被人编辑过相关属性信息;其次,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标准及法律法规来规范信息安全,确保一些隐私不被泄露。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信息安全,而与可穿戴设备本身没有太大关系。“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都会产生隐私泄露问题。当然,我们必须看到可穿戴设备作为移动互联网新的入口,将产生大量数据信息,应该做好这些信息的安全保护等工作。”她说。

除此之外,可穿戴设备还被认为可替代性不强、实用性较差,从而出现厂商很热情,而消费者很冷淡的局面。

“目前可穿戴设备大多以智能手表、智能腕带的形式出现,大多数作为智能手机的附庸,除了记步、来电提醒、信息显示等功能基本上没有太多其他功能。缺乏一些吸引用户的功能及有代表性的产品。此外可穿戴设备商业模式不清晰,兼容性较差等问题也制约了可穿戴设备的发展。”陈荣佳指出,“厂商很热情,消费者很冷淡”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根据资料显示,可穿戴设备市场一直保持增长状况。事实上,与技术上的挑战并存的,是整个行业的机遇。

“如果解决了隐私保护等问题,可穿戴设备的市场会更加强大,因为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可穿戴设备可以解放双手,在手机无线通讯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即只需佩戴在身上即可,随时随地解放双手,最终甚至可以长久佩戴不用取下, 免除了忘记携带的尴尬境地,进一步提高使用的范围和便携程度,拓展目前不便使用智能手机的场景和时间。此外,在输入方式上面,可穿戴设备表现得更加智能,摆脱了手机实体键盘或是大尺寸的触摸屏输入方式,采用语音控制和眼球识别技术输入。在应用方面,可穿戴设备可实现长期不间断摄像,以及长期监测人体体征信息等功能,弥补了手机的不足。手机在睡眠、剧烈运动或是长时间在固定地点的情况下用户通常将手机离身放置,这样会造成智能手机的检测功能无法实时检测人体或者环境的情况,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手机监测功能并不强,全面性和准确性也不如可穿戴设备;在社交应用方面,可穿戴设备可见即可得的优点也非常突出,如智能眼镜能够将从捕捉、识别到弹出个人信息的系列动作在瞬间完成,其魅力远非现在已有的产品能媲美。”陈荣佳说。

市场前景广阔

各大研究机构都对智能穿戴市场十分看好,业内一位研究员指出:“一般情况下,科技创新会经历创新、扩散、集成、衰亡四个阶段。一个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发生之后,会引起市场需求的数量级爆发,单一厂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技术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众多厂商,大家共享一段行业成长的美好时光,而可穿戴设备正将迎来这样一段好时光。”

艾媒咨询的《2013中国智能穿戴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智能穿戴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智能穿戴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达到114.9亿元。此外,据艾媒咨询数据,中国消费者对智能穿戴感兴趣的功能在于运动健身和休闲娱乐,分别占比59.5%、57.1%。接下来是智能开关(42.9%)、医疗健康(33.3%)、远程控制(31.0%)、个性推荐(27.2%)等。因此,用户的需求将成为助推产业发展的必然动力。

陈荣佳认为,未来可穿戴设备市场非常广阔,而各厂商还需从几个方面入手,促进可穿戴设备产品的发展。

“首先,要推动可穿戴设备上下游企业间合作,重点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研发可规模化、商用化的可穿戴设备。与此同时,要推动可穿戴设备产业生态系统构建。在可穿戴设备产业内部环境中,需要在软硬件技术创新的同时整合相关资源,推动软硬件及服务企业间合作,通过优秀的硬件设备采集并传输数据,结合强大的软件算法和多种多样的APP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简便的数据服务,通过加强产品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用户粘性,从而为可穿戴设备用户提供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设备。在可穿戴设备产业外部环境中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应用环境、网络基础设施环境,加强与医疗卫生、体育、娱乐等领域机构间合作,构建协同发展的内外部产业生态环境,为可穿戴设备普及提供坚实基础。”

智能医疗市场需求范文第5篇

根据SIA的数据,201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同比下滑了2.7%,市场虽然在2013年出现了复苏迹象,但是力度仍旧十分有限。

根据SIA的预测,201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销售收入将会比2012年仅微增2.1%,规模为2978亿美元,整体规模上仍然没有恢复到2011年2995亿美元的水平。

从近几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发展情况看,亦呈现增速放缓的迹象。

2011年和2012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增速分别为9.7%和6.1%,已大大低于2010年之前年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进入2013年,市场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复苏,以及国内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回升的带动下呈现一定程度的上扬,但上扬势头也不十分显著。

根据赛迪顾问的预测,2013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预期规模为917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7.2%,增速同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

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其在全球的所占份额已经超过了40%。在如此高的基数效应之下,中国集成电路市场放慢增长速度亦属正常。

与此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在整体增速放缓之时,市场中新的热点正在不断地涌现,市场格局与竞争态势也随之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中国集成电路市场正处在重新洗牌的关键节点之上。

回顾2013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正围绕以下的几大热点领域进行着剧烈变革: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随着智能终端、宽带网络以及应用服务的不断完善,移动互联网正日益普及,国内的产业化进程也随之不断加快。

12月4日,工业和信部正式发放4G牌照,标志着4G时代在中国真正到来,而在稍早之前,国家发改委了“组织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产业化专项的通知”,对产业链各环节的产业化做了整体部署。

纵观国内外,半导体市场中表现靓丽的企业,例如高通,博通、展讯、锐迪科等企业,大多投身于移动互联网领域,2014年移动互联网仍将是国内集成电路市场中表现最抢眼的领域。

智慧城市的建设

随着国家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战略的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正在成为国内各级政府关注与投资的热点。

2013年,国家住建部已经确定了两批共计173个地区入选“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名单”,随着各地在智能医疗、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安放、智能社区、智能市政……智慧城市各个应用领域重点工程建设的逐步展开,其对各类有关信息获取、控制与存储、通信与传输等方面的芯片需求将会迅速地增长。

智能智造的兴起

放眼全球,“新工业革命”正悄然兴起。而智能制造作为新工业革命的核心,目前正呈现爆发式发展的态势。

3D打印,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控制等诸多领域均成为了当前工业与信息产业界所关注的热点。

智能制造对芯片的需求也已远远超出了工控机的范畴,而向各类嵌入式系统延伸。代表两化深度融合方向的智能制造,无疑将是未来国内外集成电路市场需求中新的亮点。

信息安全的重视

2013年爆发的“棱镜门”事件,无疑将信息安全问题提升到了一个全所未有的高度,目前信息安全对软硬件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加密芯片与加密软件,而是向全面建设国家自主可控的信息化体系过渡。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内集成电路企业不仅能够在信息安全相关芯片市场获得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更能够在立足于国产的信息化软硬件应用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信息安全无疑将成为推动国内企业集成电路企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在以上几大热点领域的带动下,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预计仍将保持整体增长的势头。

与此同时,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也将更加显著,由技术驱动转向应用牵引、由聚集消费转向面向工业的市场特征将更加凸显。

在市场整体大势的变迁面前。市场参与者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巨变格局。

智能医疗市场需求范文第6篇

企业需求显著上升

“移动医疗作为通过通信技术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发展我国医疗事业特别是在人力资源比较紧缺的情况下,非常有益。移动医疗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在远程医疗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中日友好医院信息处处长田献氢在11月8 日举办的2013中国企业移动应用大会上做了主题为《医疗行业移动信息化实战之路》的演讲。他介绍说,通过移动设备,救护人员在病人身边跟医院相关专家进行联络,专家可直接看到病源的状况,并进行诊断,大大提高救援效率,而且能抓住抢救的“黄金半小时”。此外,社区医生使用医疗设备,可让专家通过远程进行会诊,让社区居民在社区医院就可享受高端的医疗服务。

不难发现,移动医疗仅是企业级移动应用的一个应用缩影。事实上,教育、政府、金融、电信和流通等领域对移动应用的需求更大。有关数据表明,这几个行业的市场需求总和占所有企业级移动应用需求的65.6%,其中教育行业占到16.2%,居第一位。

面对企业级应用市场的强烈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业务触角延伸向这一市场。企业管理软件厂商作为研究企业级产品的重要角色,在开发企业级移动应用产品上有具有技术、团队等优势。而移动版的产品作为原来PC端产品的补充,恰恰可以满足用户移动办公的这一强烈需求。然而,它也存在着产品灵活性较差等弊端,因为软件是基于相对固化的流程开发的。北京和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宇洲在大会上称,他们可提供基于云存储和大数据处理的移动管理产品和佳MERP及其相关服务,并已经实现了源代码与业务分离,在和佳的系统之上,用户可以自行通过后台对业务流程进行灵活调整,而无须经由和佳软件通过修改代码来调整流程,从而保证了产品的灵活性。

看好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的不仅仅有软件商,中国电信去年也涉足了这个领域。中国电信应用工厂是一个企业级移动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平台。该平台一方面汇集软件开发商与数字化服务提供商的各种企业级移动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整合了中国电信的传统长项——政企客户资源,让这些政企客户根据需求直接选择标准产品或者定制产品和服务。并且,平台上的软件开发商和数字化服务提供商还能通过服务跟进,对后期客户产生的新需求进行二次营销,让客户减少沟通成本。近日,为了能迅速反馈市场需求,中国电信应用工厂还在北京正式成立了华北分工厂。

移动互联网2.0

在大会上,赛迪智库信息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肖拥军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他认为,目前我们已经迈入移动互联网2.0时代。如果说移动互联网1.0的特点是移动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普及,那么移动互联网2.0的主要特点包括四点。

第一,从运营模式来看,开放平台产生了海量数据,不断激发产生新的商业模式。第二,从创新方式来看,企业从原来单兵作战的创新模式向大众参与的创新模式转变。第三,从扩张方式来看,线上到线下(O2O )的模式引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实现跨界融合。第四,从应用特征来看,“碎片化”引领移动互联网向短、快、新的方向发展。这里的碎片化有两层意思,一是用户时间的碎片化。二是用户抓取的信息是呈现碎片状的。

智能医疗市场需求范文第7篇

赢利成为热点说明人们对物联网的关注已经从理念的传播转向具体应用的实施,而从企业家峰会到智慧城市智能产业高端会议更名的背后,则直白地表露出企业家的关注焦点所在。

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既是物联网应用的突破口,也是未来应用的重中之重。因此,运营商和政府将在推动物联网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也必须重视核心技术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建设。从与会专家对物联网感知、网络和应用这三个层面的探讨,可以一窥我国物联网应用的现状。

金卡工程奠基物联网

“2009年,我国RFID应用市场规模达到了85.3亿元,仅次于美国和英国,位居全球第三。今年保守估计,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亿元。”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琪表示:“但传感器网络方面尚有不小差距,目前还没有进入前10名。”

射频识别特别是RFID是物联网最基础的核心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开展了射频识别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试点。国家金卡工程非接触式智能卡已广泛用于不停车收费、路桥管理、铁路机车识别管理以及电子证照身份识别等方面。2004年,RFID行业应用试点工作启动,涉及到畜牧业饲养与加工、煤矿安全、工业生产、药品与烟酒可追溯监管、物流监管、交通管理、军事应用等。

张琪表示,当前我国RFID市场有三大特点:一是国内应用范围逐渐从占据约60%市场份额的身份识别与电子票证,向资产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图书馆、仓储物流等物品识别领域拓展;二是工作频率逐步从低、高频的门禁、二代身份证应用逐步向超高频、微波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交通车辆管理等应用拓展;三是从闭环应用向开环应用拓展,如:国际海事管理等。

目前,我国RFID产业经历了技术推动期,正处于政府推动期的中后期,并向市场拉动期转变,行业市场需求开始蓬勃发展。张琪认为,政府在特定时期的扶植和引导这一对RFID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张琪认为,我国RFID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表现在低、高频RFID比较成熟,超高频RFID正在走向成熟,而微波RFID则有待成熟,国内企业已经在RFID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标准化、测试检测、开放实验室、示范基地、产业联盟等相关领域工作的深入,我国RFID基础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张琪预测,2015年,我国RFID产业将进入大规模、全方位推广的成熟期。

运营商重新定位角色

“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延伸到物与物之间的通信(M2M),这样大的变革力度,对电信运营商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中国电信副总裁靳东滨强调,“据IDATE统计,全球2009年M2M通信模块的市场总量为122亿欧元。预计到2013年,市场规模将增长到295亿欧元。”

对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来说,这种挑战来得更大。据TMNG 2009年对机器用户占到总用户比例的调查统计,瑞典为40%、芬兰为18%、美国为10%,而中国移动仅为0.6%。

靳东滨认为物联网给电信运营商在技术上带来的挑战主要是:来自RFID空中接口协议上的核心挑战,移动通信网为支持物联网而在网络架构等方面进行调整,为云计算、物联网及多媒体等应用提供高带宽、高质量的网络保证。

他表示,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网、固话网、有线电视网等通信基础设施在经历了从分立异构网络到异构网络互通的发展后,未来将向着包含4G在内的全IP泛在网发展,其特点是异构网络融合与协同工作,以支持物联网应用泛在化的特点。

尽管电信运营商在传输层面优势显著,但靳东滨表示,物联网丰富的内涵主要是在感知层和应用层,且行业应用千差万别。加之物联网网关之下的传感网部分的运营管理并未有一个统一的责任主体诉求。因此,电信运营商必须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调整经营策略,从而抓住物联网M2M连接与通信带来的新的市场机遇。

事实上,中国电信在智能交通、远程医疗、智能楼宇与家庭、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尝试,已经超出了原有电信运营商的定位。

政府主导统筹规划

智慧城市的建设涵盖了城市各种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是以运营形式提供服务的,因而具有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这种投资强度和跨领域协调能力远非企业单枪匹马所能胜任的。

“企业要生存就必须有赢利。初期为物联网买单的人最有可能的就是政府,政府可以为一些公共服务、民生工程买单。”北京讯鸟软件公司战略与投融资副总裁陈勇良表示。

即便是政府投入,也要充分考虑智慧城市、物联网等建设的复杂性。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陈亦泉表示,他们在与客户的沟通中发现,有的地方政府今天见到智能电网就建设智能电网,明天看到智能交通就建设智能交通,缺少统筹和协调。

陈亦泉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高瞻远瞩的整体战略规划,应该在一个统一的城市数据中心之上,对政府、金融、能源、交通、教育、医疗等垂直领域以及企业的应用进行统筹规划,从而确保各种应用能在统一的框架体系架构中,分步实施。这一框架结构要对数据格式进行规范,如果各家医院使用不同的数据标准而无法形成公共的卫生数据,那么,智慧医疗就是空谈。

“未来,市长办公桌上会放置一个智慧城市的仪表盘。”陈亦泉介绍说,电子政务、数字城管、智能交通、数字校园、智能医疗、智能楼宇等物联网垂直应用都将可视化地反映在这个仪表盘上。

固安欲占地利之便

纵观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无不与产业集群密切相关。作为尚在萌芽期的物联网行业,对生态环境与产业集群的需求更为迫切。当前,物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目标之一,全国多个城市竞相成立各种研究机构或是产业基地。

在由商务部、贸促会、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为期两天的“APEC智慧城市智能产业高端会议”上,固安工业区借“物联网产业发展与合作专题会议”亮出物联网产业园。

智能医疗市场需求范文第8篇

未来3年,随着国际信息安全局势的驮颖浠,政府依然高度重视信息化和网络安全投入,电信、金融、能源等行业不断加强其信息安全建设,关键行业和领域信息安全产品国产化替代不断推进,信息安全产品将更具自主创新性和多元化。2019年,中国信息安全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02.0亿元,未来三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1.2%。

2016年,随着政策的提出和市场的关注,信息安全资本市场依然活跃,信息安全的初创公司明显更受资本青睐,融资额从500万元到5亿元不等,涉及安全的各个领域,尤其是云安全与大数据安全领域。浪潮与思科合资公司成立、紫光与HPE成立新华三、南阳股份并购天融信、启明星辰收购赛博兴安等大型并购事件不断发生,一方面说明国外大型企业利用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说明为了处理新的安全威胁,安全企业正在吸纳那些提供单点解决方案的同行,整合成更安全的产品。2016年,海天炜业、信元网安、以太网科等安全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安全厂商在各自细分领域专注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云安全方面投入将数倍增加

2017年,我们将看到更多针对云管理平台、工作负载和企业SaaS应用的攻击,这也会变相导致企业会比使用传统的台式机和服务器,更多地对权限管理和预算进行投入。因此,各安全企业纷纷布局云安全防线,切实提供云服务安全应用,保护包含用户信息的应用和服务免受勒索软件及其它恶意软件的侵扰。随着我国行业云、政务云的逐步落地,云计算产业开始爆发式增长,对云安全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针对云环境的虚拟化安全产品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中国云安全整体的市场规模会随云计算市场增长而快速崛起。

物联网安全将成市场爆发点

物联网世界存在各种协议和标准的问题,过于复杂的架构,以及设备厂商对安全方面的忽视,令汽车、医疗设备、智能家居等物联网设备安全风险剧增。

2017年,利用物联网在通信和数据收集链中的缺陷,以及针对物联网设备的攻击将会更加复杂,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因此,那些能够确保产品安全的物联网厂商将在2017年借此赢得市场青睐,为物联网厂商提供身份认证、可信芯片、机密通信等安全技术将是安全领域的重要布局点。

自动攻击迫切需要智能防御

近年来,安全威胁变得更加智能,攻击执行趋于自动化。在如今高度动态、多平台的网络中,安全厂商必须重视防范,利用基于成功的学习机制提升攻击效率的自适应恶意软件,重新思考他们传统的孤立开发安全工具的方法,需要从深度学习开始,打造智能防御的安全体系。因此,在2017年,许多安全厂商和服务提供商将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高级算法和数据可视化等功能,帮助企业识别和响应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