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农业的发展

绿色农业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绿色农业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绿色农业的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绿色农业;优势条件;思路建议

绿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自国外于20世纪初期提出,经过了思想萌芽、研究试验、加快发展三个阶段,已有70多年的历史。各国发展绿色农业的实践证明,绿色生产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其生产出的绿色食品符合现代消费时尚和时代潮流,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我国正式提出绿色农业这一概念是在1990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加入WTO后绿色壁垒的形成,人们对绿色农业、绿色产品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绿色农业道路。承德市是农业大市,经济欠发达,农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较高,同时又是“大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从长远讲,顺应潮流,发挥优势,打绿色牌,走绿色路,对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农业的内涵

绿色农业在国外又称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态农业等,是以无害于环境的高级“绿色”技术为依托的农业生产过程。通俗讲就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洁净的土地上,采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洁净的农产品的过程。在我国,绿色食品是指由国家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商标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目前分AA级和A级。绿色食品不同于现在人们经常谈到的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主要是控制化学合成物质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使生产出的产品所含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无害。而绿色食品是比无公害农产品对品质要求更高、对生产要求更严的产品,更注重产品的安全、优质、营养。A级绿色食品对有害物质的最低含量要求比无公害农产品还要严格,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根本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基本上等同于有机食品,相当于纯天然食品。

发展绿色农业,既要注重对农业本身的发展,又要注重将农业这一大产业贯穿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从承德市农业发展的实际来看,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后的必然选择。

1.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承德市是农业大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民生产总值近三分之一来源于农业,绝大多数农户靠“种地”维持生计。而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全市共有耕地561万亩,农业人口287万,人均耕地占有量仅为1.95亩。而且随着“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退耕面积逐年增加,人均耕地数量将进一步减少。再加上“十年九旱”的市情,一遇旱、涝等自然灾害,农民收入将锐减。因此,延续传统的粗放生产经营道路显然步履维艰。只有抓住国家鼓励发展绿色食品的机遇,从抓产品数量向抓产品质量转变,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组织生产、加工、经营,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才能提升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层次和水平,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2.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过多地依赖于农药、化肥、杀虫剂等化学合成物质的投入,不仅严重影响农产品的品质,日积月累还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条件。同时,承德市是坝上高原和冀北山地向海河、滦河过度地带。大部分国土是京、津、唐等大中城市的主要水源供应地。随着城市的发展,对水源补给和供应数量及水质的要求将不断增加。因此我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京、津等大城市和海河、滦河、辽河流域广大平原农业高产地区的生存与发展。通过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发展绿色农业,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有害物质的投入,从而建立起人与环境的良性循环系统,实现物质产出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目的。因此,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既是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条件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北部,既有坝上高原,又有冀北山区,自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而且由于近几年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种植结构逐年优化,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人们的生产经营意识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绿色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1.气候条件

承德市气候类型为暖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无霜期62-182d,年降水量400-800mm,年平均气温-1.4-10℃,南北相差10℃,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小气候区,农产品资源丰富。

2.生态环境

承德山青水秀,林地、草场面积、水资源总量均占河北省首位,污染源少,病虫害少,境内有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四大水系,且为诸水系之上源。全市水资源总量为37.6亿立方米,平均亩耕地占有量728立方米。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条件得天独厚。

3.地理位置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南邻京津,北靠辽蒙。市中心距北京210km,距天津350km。可以使承德市的绿色食品当天运达京、津两大市场,特别是京承高速公路建成后,北京市民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吃上承德的绿色食品。

因此,发展绿色农业,承德市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自然条件,只要按照标准严格生产,积极搞好与京津等地的联系与合作,生产的绿色食品就不愁没有市场。

绿色农业的发展范文第2篇

1.1绿色农业发展将逐步得到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当前,我国逐步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政府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要求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切实向三农倾斜,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形成。湖南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重点扶持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注重农产品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培育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品牌”。在此背景下,绿色农业,尤其是作为龙头企业佼佼者的绿色食品企业,将在基地建设、资金融通、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

1.2城镇化建设将进一步扩大绿色农业的市场空间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策略是城镇化建设,其理想目标是将工商企业集中在城镇和园区发展,把农民集中到城镇生活,从而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使基本农田得到高水平保护,建设用地获得高效益产出,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2012年湖南省城镇化率已达到46.7%,长沙的城镇化率已超过70%,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提出加快新型城镇化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到“十二五”末,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城镇化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通过支持绿色产品龙头企业,构建绿色农业生产基地,不仅解决农民进入城镇后的就业问题,使农民在城市有长期稳定的生存手段,为农民进得来、留得住创造条件,而且统一有效的生产基地将代替一家一户的生产,绿色标准化生产将可得到进一步推广。这给湖南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1.3城乡一体化将提升居民收入并扩大绿色农业产品需求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湖南省的恩格尔系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幅度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1980年到2012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57.4%下降到37.3%,下降了2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66.3%下降到43.9%,下降了22.4个百分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恩格尔系数会进一步降低,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将由吃饱向吃好转化,绿色食品的需求会日益增加,从而给绿色农业产品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

2湖南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2.1湖南绿色农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

在绿色浪潮的推动下,湖南省的绿色农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作为绿色农业发展最直接体现的绿色食品产业也有了一定数量和规模:2003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45家,绿色食品产品数量109个,均居全国第17位,而到2012年湖南绿色食品企业有253家,居全国第11位,绿色食品产品787个,居全国第9位。各地区绿色食品企业数和绿色食品认证数对比见图1。总体而言,在湖南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绿色农业发展较好:长沙无论企业数还是产品数都位居全省第一;株洲在2006年时绿色农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但经过几年的重视和发展,其绿色企业数和绿色认证食品数都位列全省前列。而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绿色农业发展不太乐观:湘西和张家界虽然有大片的绿色区域可进行绿色农业生产,但因为龙头企业实力较弱,难以进行绿色食品生产销售的一条龙规范经营,再加上绿色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又集中在大中城市,运输困难,所以发展缓慢。

2.2政府对绿色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

就全国而言,不仅先天条件优越的东北三省和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在大力扶持本地区绿色农业的发展和绿色食品的生产,而且一些生态优势不明显、经济发展不靠前的地区也在想方设法推动其绿色食品的生产。黑龙江省早在上个世纪就制定了《黑龙江省2000年~2010年绿色食品发展规划》,2014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工作方案》正式出台,决定要在发展十大重点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绿色食品的发展,并且每年拿出8到10个亿的资金专门支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江苏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绿色食品认证认定步伐,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广东省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绿色食品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湖北省实施了九大政策扶持绿色产品的生产,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开发绿色产品,并且给予绿色食品企业高科技产业优惠政策的待遇。所以尽管湖北省与湖南省农业资源相近,其绿色食品企业数量却比湖南省多100多家。江西省确立“绿色江西,绿色食品”的发展战略,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成为该省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之下湖南的发展力度是不够的,湖南省虽然提出了发展绿色农业的目标任务,但尚未制订绿色食品发展的总体规划,政府对绿色食品的申报、生产和发展也缺少引导,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2.3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接受程度不高

绿色农业的直接产品绿色食品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首先,不少消费者不了解绿色食品,不认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其次,在市场调研中,虽然对于绿色产品许多消费者表现出了较大的偏好和购买意愿,但往往很少采取实际的购买行为,也就是产生了所谓的“绿色消费态度行为缺口”。再次,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造假事件降低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认同率。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后,人们对绿色食品标志的信任度有所下降,而有机食品标志可以通过买卖获取的报道见诸报端后也使一部分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证持怀疑态度。最后,价格因素仍是最大障碍。从中国目前的收入状况来看,绿色食品的价格偏高,且高于消费者的心理接受范围。商务部2008年的《绿色市场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分别约为普通农产品价格的4倍、2.4倍和1.6倍,昂贵的价格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2.4绿色农业产品生产上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科技投入不够,加工水平不高,利润率低。从世界平均水平而言,农业科研投资约为农业总产值的1%,一些发达国家已超过5%,而我国只占0.2%左右。发达国家的绿色食品工业加工程度也较高,其产值已经相当于其种植业产值的3至5倍,利润率可以达到30%至50%,甚至更高。而湖南省目前绿色食品生产的利润率仅维持在10%至20%之间,不少企业在绿色食品生产上还处于亏损状态。二是龙头企业势力较弱,产业链不完善。湖南绿色农业的发展相对湖南农业大省的地位而言仍较为落后。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湖南253家绿色食品企业中仅有7家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居全国第13位,42家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居全国第11位。大多数绿色食品企业规模小,产地分布广,生产经营者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的分散组织,产供销呈分割状态,外延的产业链还没形成,谈不上规模效益。绿色食品的物流渠道急需改进: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产地和消费地的距离相隔较远,对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的要求较高,但目前物流业尤其是冷链物流的发展还远远跟不上绿色食品的运输要求。三是农民素质需要提升。发展绿色农业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育具备优势的支柱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与质量,可以帮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从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但目前湖南的农民很多对绿色农业还不了解,与龙头企业合作的形式大多还处在一家一户签订合同阶段。不少农民没有意识到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联合起来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性,农业合作社等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产业化组织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农民的学习能力、合作意识等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湖南绿色农业发展的思路

3.1提振消费者信心

绿色食品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品,就国际市场而言,到本世纪30年代,绿色食品的销售额将占食品销售总额的80%。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和选择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为使消费者放心购买绿色食品,应当加强宣传,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同。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升绿色食品的认知度和公信度。首先就要消除消费者的购买顾虑。要消除购买顾虑,就应当加强认证,尤其要加强监管,严格保证绿色食品的真正“绿色”。其次,要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从这方面来说就是要帮助企业提高绿色食品的生产效益、适当降低绿色食品的价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绿色食品的消费信心将得到提振。也就是说A级的绿色食品应当批量化生产,提高技术,降低成本,让中高收入甚至更多的人可以消费。而AA级的有机食品可考虑走高端路线,满足高收入群体:目前,长沙的博野有机食品企业已在长沙开店5家,还有浏阳浩博有机公司也已在麦德龙超市,浏阳天野有机食品企业在大润发超市销售,这些有机食品的价格普遍比普通食品的价格高几倍,但市场前景看好。

3.2做好绿色农业发展整体规划

目前,湖南省对绿色食品的申报、生产和发展还缺少引导,应在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制订湖南省的绿色农业总体规划。可考虑根据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绿色农业产业带。湖南省可根据现实条件和现有的绿色食品企业情况,分片区进行布局和管理,充分发挥不同片区的特有优势。比如长株潭地区因经济较为发达,消费绿色食品的人较多,可考虑以生产绿色蔬菜为主,环洞庭湖地区可考虑多发展水产品。绿色农业的基础是农产品生产基地。所以要集中抓好绿色稻米、绿色水果、绿色蔬菜、绿色油茶、绿色水产和畜牧养殖等优势产业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绿色生产基地标准化水平;抓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等质量管理。实施品牌名牌战略,引导湖南绿色农业向一个行业一个龙头,一类产品一个品牌的方向发展,即学习黑龙江整合五常大米、北大荒绿色食品一样整合品牌。

3.3加大投入

自第一家生态银行于1988年在德国成立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投入,美国环保投资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德国、日本等为了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对绿色产业的投融资实施优惠信贷政策。云南、江苏等省对获得绿色证书的产品奖励5到10万元;黑龙江、山东等省每年投入上亿元的资金用于发展绿色食品。2005年,湖南省仅投入100多万元扶持基金到绿色食品产业,而相邻的江西省投入了500万元,云南省投入了1500万元,江苏省的投入则高达5000万元。绿色农产品检测体系、服务体系、营销体系的建立与健全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资金投入不足,绿色农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所以湖南省应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升绿色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研究开发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品种或引进特优品种,创出一批具有湖南特色、能够占领市场的名牌绿色农产品,增强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4扶持龙头企业

绿色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兴衰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扶持政策应倾向于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绿色食品企业,根据国际上发展绿色食品的经验,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从市场准入、财税、融资、检验等各个方面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好的外部条件。根据市场需求,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建立自身的专业化生产基地,并全程提供配套服务;农户应按照合同的要求进行生产、销售,企业则按合同进行采购、加工,然后将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利润应在各个环节合理分配,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带动绿色农业走好贸工农、产供销一条龙发展的道路。另外,应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建设绿色农产品的“三资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国际市场对接,进入蓬勃发展的发达国家绿色农产品市场。

3.5完善绿色食品产业链

在合理规划绿色食品产业带的同时,政府还需要根据产业带分布情况建设一批绿色食品加工区,引导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创业,引进相关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以促进绿色食品加工的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拉长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韩国的农村工业园计划成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农村工业的适当集聚,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及共享问题,并且发展中所需要的技术、信息服务和分工协作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提高了企业的规模效益。长沙的望城高科技食品工业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集约和带动效应。建议湖南省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建设15个左右的绿色食品加工区。加快发展绿色农产品的储藏、保鲜及运销业,把湖南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也就是说通过物流业的发展,真正建立起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的产业群。

3.6提升农民素质

绿色农业的发展范文第3篇

【摘要】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巨大发展优势,已经成为当代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但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特别是内蒙古的一些县市,由于地域特点,还需要深入调查研究,以更加切合当地的发展措施进一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就此,本文作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资借鉴的措施,现总结于此,与同仁商榷。

【关键词】绿色低碳 循环农业 经济发展 措施研究

一、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基本还停留在小农经济的个体单户动作状态中,特别是北方的内蒙古,土地贫瘠,水源缺泛,新世纪更具发展优势的创新技术运用极少,不能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优质的条件,农业经济发展亟待培育新型的增长方式。

1、农业生产经营相对分散经济效益低下。

自一九八七农村实行联产承包以来,内蒙古地区直到现在还处于分散的个体生产状态,尽管在土地流转以来,农户有的把土地承包出去,使得农业经济小部分地走上了集约式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是没有多大起色。农业生产基本处在粗放型阶段,抗风险能力差,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2、村镇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科技应用不广泛。

改革三十多年来,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但也很难弥补土地承包时对水利设施的严重破坏,因而很多地方农作物的收成还决定于天气的好坏,倘若遇到旱灾或洪灾,则农作物的收成会损失很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相当脆弱。再加农民文化成度不高,科学知识短缺、用科学种田的意识淡薄,因而在病虫害防治、新作物的引进、化肥的选择、农药的用量、使用的周期方面做的并不怎么到位,从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影着农业生产的收成,并在饮食的安全上会出现诸多问题。

3、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近些年来,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土地盐碱化、沙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加之大水满灌式灌溉方式,不仅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严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稳步向前发展。加之当地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工业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日益严重,大量的固体废弃堆积占用了大面积的农田,使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日益加重,极大地影响了内蒙古地区农业的发展。

二、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及特点

1、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内蒙古地区的县域农业经济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加快经济转变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经济之路。因为,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原则的,是传统农业经济走上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必由之路,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的最好方式,是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式。这种发展方式是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深入认识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价值。

我们知道,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主要方式,同样,也是内蒙古地区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内蒙古县域虽然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但是土地贫瘠,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却有限,已经开发的土地又面临着高消耗、高污染的问题,这种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因此,县域农业经济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内蒙古县域农业的发展还要注意土地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问题。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工业用水的乱排乱放,水土污染日益严重,而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更有利于提升农业产品的质量,切实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因而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

三、县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措施

1、加大低碳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近年来,我国一些农业发达地区的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发展县域农业低碳经济就应该大力推广现有的好经验、好技术。首先政府要通过财政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引导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低碳农业生产中来,为发展低碳农业提高充足的资金。其次要积极构建引进低碳技术推广的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学会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使技术真正运用到低碳农业生产中。第三要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开展免费农业教育课堂培训业务,宣传新型低碳农机的作用,使低碳农机在农村得到真正使用。

2、提升低碳农业经济从业人员的发展理念。

首先,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念的,加强从业人员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我们提出了从业人员的概念,就是针对当前的农业从业者的现状。自土地流转以来,有的农民把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转出去,城市一些人员获得了这些流转的土地,他们也就成了“二手农民”,他们往往是“短视”的,往往以掠夺式经营方式获取短期利益,因而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理念,走科学的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道路: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同时要对他们加强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资源保护法》等资源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还要适当利用优惠的经济政策引导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鼓励和扶持绿色低碳农业生产。

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目前,内蒙古地区县域正处在工业化发展时期,二氧化碳的排放给本地区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以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县域农业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升当地粮食安全水平,为当地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诗一.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1980―2008)[J].经济研究,2010(11):21-34+58.

绿色农业的发展范文第4篇

一、河南省概况分析

河南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2010年我国GDP总量中河南省排名第五位,是我国中部四大经济区之一。河南省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南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我国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中河南省人口为9402万,全国排名第三位。河南省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河南省中东部为华北平原南部地区,西南部为南阳盆地,河南省的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平原和盆地面积9.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7%,河南省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全境内由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河流有400多条,全省气温一般保持在12-16摄氏度之间,山地和平原地区的温度差异较明显。河南省内的复杂地理环境和温度生长条件为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河南省的农业主要以小麦、棉花、油料、烟草为主,粮食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9%,油料产量为全国总产量的15%,牛肉产量为全国总产量的15%,棉花占到全国总产量的30%。在我国的副食品加工行业河南省占比为35%,半成品与成品的销售占全国的50%。河南省的农业发展基础比较全面,但是缺乏相应的技术提高与人才的培养,在绿色农业的标准与产业化进程上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

二、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的特点与意义

(一)河南省绿色农业的特点

1、绿色农业的标准化。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对绿色农业进行标准化审查与监督的过程,绿色农业标准指的是对绿色化生产的系统性做出全面管理的一种低碳的绿色的标准尺度,利用这种标准尺度的制度、管理方式可以帮助绿色农业较全面和平稳的发展。绿色农业的标准化其中包含:农业基础标准、种子种苗标准、产品标准、绿色农业管理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卫生标准、农业工程和工程构建的标准。

2、环境保护。河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又是中部地区四大经济区之一,所以绿色农业的发展会推动我国低碳经济时期的转型。会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节奏,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可以帮助环境保护实现更多的绿色化转型。其中在农业的耕种、施肥、采摘、销售、食用、废弃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从绿色农业的发展带动环境保护发展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3、无毒、无公害、无污染。河南省要从“无毒、无公害、无污染”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如何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农业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实际行动。“三无”为主题的绿色农业发展特点提高了绿色农业的发展动力,为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确立了方向。

(二)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意义

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首先,现代化工业发展的污染排放造成了河南省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农业发展的落后技术和传统的耕种方式对河南省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对河南省的农业发展的稳定性造成了影响,河南省必须发展绿色农业才能更好的带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有效的保障农产品的产出数量、保障农产品的安全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生态环境的安全、实现低碳经济时期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其次,全国人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消费理念不断增强,随着低碳经济转型的信号加强,绿色化的消费理念根深蒂固,对农产品的消费更加注重健康和环保,而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必须通过创造绿色农业产业的转型生产出让全国人民放心的健康绿色产品,为绿色食品的发展创造出更好的生存空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所以河南省要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最后,我国近年来与国际产品竞争激烈,尤其是与美国、澳洲、法国的农产品竞争,国际势力利用技术优势建立绿色贸易壁垒,抬高国际市场的“绿色门槛”,对农产品的要求更加偏向于高品位、高质量、无毒、无公害、无污染,这就迫使我国农产品必须面临低碳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河南省做为农业大省必须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提高绿色农业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以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竞争优势,提高我省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阻碍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的难题

1、绿色农业品牌少,规模小,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目前,由于我国仍然处于低碳经济转型时期,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河南省内的绿色农业品牌较少,规模较小。河南省内的绿色农业品牌截止2010年有27家,占我国总体的1.5%,绿色农业试点单位在河南省内较少,而且由于分散较大,不能系统化运行发展。而且河南省本身政府投资与鼓励建设中对绿色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政府参与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没有相关的绿色农业战略规划,也没有相对应的资本投入,这导致河南省缺乏绿色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因为产业园区相对较少,河南省本身拥有的农机基础优势未能得到集群化的发展。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河南省城镇建设投入资金不足,加上市场化经济带来的恶性竞争,导致了就业压力过大,农村农用资金的使用在复杂环境影响下,大部分被挪用,农业发展的配套设施不足,农业发展的制度与管理措施不合理,绿色农业的发展动力不能得到基本保障。大部分农村的农业发展以家庭承包制为主,但是由于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过多,而留守人员大多以老弱群体为主,加上务农劳动力本身素质偏低,对农业发展的认识不足,务农劳动力的素质低下,农民发展绿色农业的比较效益就相对下降,产量增加质量和收入却为上涨,影响了农民与农业企业的积极性,也影响了社会资本对其的投资信心,降低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河南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曾帮助农业发展实现大的突破,在产量上实现了飞跃,农业基础设施发挥的作用很大,可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较短,现阶段许多农业基础设施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出现了问题,并影响着绿色农业的发展。河南省的农业基础设施不足的表现主要是:第一,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基础层面尚未得到正确的认识,农民认为发展农业的目标就是追求经济价值,环境保护在务农人员看来并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务农人员也愿意为了追求农业发展而牺牲环境保护。第二,河南省内部发展农业存在掠夺式的经营模式,导致了大多数的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加工较简单、企业效益低、农民收入低、生活负担大。第三,政府地方财政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过少、企业效益低,企业或个人难以获得除政府以外的投资金额,投资渠道的缺失导致了企业和农民个人都不愿意自己出资投入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失修和陈旧造成了农产品的质量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第四,河南省水利建设中政府出资额度与速度较缓慢,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省内部分排水河道淤积严重,造成了引水困难,内河河道常年没有捞浅,淤泥沉积,抬高了河床,减少了单位立方米的水流量,大部分农用水泵、水闸、水阀、水桥等设施不能配套建设,导致了灌溉动力不足,维修问题严重。#p#分页标题#e#

3、绿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是中部四大经济区之一,种植业面积可以达到726.3万平方公里,种植业面积过大造成了农业结构的不稳定,河南省主产粮、棉、油,产量均占到我国总产量的40%-50%,河南省大多数农民的产量虽然上涨,但是收入并没有上涨,而且大多数农民在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水产渔业、林业等获得的收入相对较少。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全,主要表现为:第一,种植的大面积粮、棉、油大宗产品在国内过剩,缺乏社会引导和有组织的农产品对接交易展览会,不能够得到准确的市场机会,在出口方面又面临难题,该难题主要是农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达不到国际化标准,出口贸易面临绿色贸易壁垒。第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规模都比较小,在地区性还是国家性所发挥的功能还比较弱小,农业发展为目的的组织能力较低,导致了农业主导产品与新阶段的市场要求不相适应。第三,农民的生产经营缺乏社会化经营的引导,在绿色农业发展的理念、方法、管理措施、人员素质、市场方向等方面欠缺引导,在绿色农业产前、产中、产后都迫切需要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引导,从而实现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四、解决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问题的创新对策

1、建立健全绿色农业发展产业园区,实现集群优势发展。河南省在发展与创新绿色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应该发挥河南省本身具有的农业基础优势,提出绿色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改变目前河南省内部绿色农业发展动力不足的现状。河南省应该注重对绿色农业产业园区和试验园区的建设,将省内的原本具有优势的农业基础力量集中在产业园区或试验园区内,形成集群效应,互相弥补之间的不足与缺陷,相互帮助实现资源的互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另外政府应该起到主导性的发展作用,政府应该扩大绿色农业的财政预算,积极主持与发展民间资本的投资与参与,提高市场中绿色农业的投融资灵活性,通过市场集结的资本大多数要应用于绿色农业的技术开发领域,要提高绿色农业产品的产品附加值,加强绿色农业产品的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利用绿色化技术的开发提升绿色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在建立好以上两种渠道发展绿色农业后,河南省政府还应该提出产业化发展绿色农业,形成从研发、种植、耕作、施肥、采摘、检验、包装、运输、销售为一体化的绿色农业系统工程,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扩大了绿色农业的生存空间,实现了绿色农业的经济效应。政府要突出龙头企业的作用,让龙头企业做好带头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主导举办更多的绿色农业产品展示展销、信息、项目推介活动。

绿色农业的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优势;推广政策

现在农业种植行业推广绿色种植的技术,使得我国农业种植领域的发展实现了创新,绿色的概念是未来我们发展的重要趋势,我们只有更好的把握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能够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实现技术上的创新和发展,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推广,发挥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推广相关的政策,落实到实际的生产和发展中去,从而促进农业行业实现长远的发展。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

1.1保障食品安全

我们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就是能够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我们的食品质量。农业种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必须要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食品,提高种植的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作物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样才能做到保障食品安全,如今我国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我们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是发展的必然,对农业种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发展绿色种植技术的重要内容。

1.2绿色农业食品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绿色农业食品的推广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建设都有重要的作用,在促进经济发展上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发展中,我们能够提高农业食品的质量,就能提高销售量,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购买,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的问题,我们只有推广绿色农业种植的理念,才能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关注,这样就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目标就是给人们生产放心的绿色产品,让人们能够放心的使用,这样就能提高农业种植行业的发展,从而有效的解决很多的问题,不断刺激农业产品的消耗,大大提高农业行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实际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所以我们必须要提高绿色农业种植的技术手段,为人们提供放心的绿色食品。

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对策

2.1深入基层进行推广

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农业种植行业也不例外,为了能够提高种植的效率,促进农业种植行业的经济收益,我们在进行农业行业的生产时,要加强绿色农业种植理念的推广,深入基层当中,从而加强现在农业种植的发展和进步。对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非常的重要,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对农业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它的技术手段比较的高,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也比较好,所以在实际的发展中,我们加快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建设,能够影响农业种植的效果,并且将这种新的技术推广到基层,覆盖整个农业种植行业的发展,这样我们的就能有效的解决传统种植的问题,从而加快农业种植的发展,提高农作物的质量,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种植的经济收益,促进基层的建设和发展,这样就能保障人们所吃的食品的质量。基层的发展水平相对来说比较的落后,我们必须要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基层建设,从而普及相关的先进的生产知识,这样就能切实的解决相关的问题,提高基层建设的水平,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到整个农业种植行业的发展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2.2典型示范带动发展

在绿色种植技术的发展中,一般在比较发达的地区先出现,在农村地区进行推广的时候,为了能够让种植人员更好的接受现代化的建设,我们可以进行典型示范,这样就能带动他们实现更好的发展,这样我们就能将先进的技术实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从而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能够进行扩大和发展,这样就能实现进一步的推广,从而提高建设的水平。典型示范带动发展是我们实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发展实例来做相关的讨论,这样就能容易让人们领会其中的道理,从而加快推广的速度。我们必须要重视相关的技术建设,重视绿色农业种植的发展,使得农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人们提供更好的食品和材料,这是农业种植行业发展的宗旨。先进的种植者一定要做好带头作用,将先进的技术实现更好的推广,把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让不同阶层的农业种植者都能够了解到,并且能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种植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从而促进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

2.3国家应大力扶持

我们在实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的时候,我们需要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支持,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我们在建设研究过程中需要的成本,还有专业人才的培养等等一些内容,都需要国家提供更多的帮助,来实现更好的发展,这样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才能更快的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种植行业的技术水平在不断地提升,而且相关的建设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很多农业种植者无法更好的学到先进的种植技术,大大降低了农业种植的效率,而且现在我们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我们只有将相关的概念进行推广,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得农业种植者都能更好的接触到现在农业种植发展的形势,并且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能够不断地进行推广,提高农业种植的质量,这样就能提高建设的水平。每一位农业种植者都要清楚的了解到现在农业行业发展的趋势,准确的把握相关的发展方向,这样就能切实的解决相关的问题,实现技术上和发展理念上的突破,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种植有很大的影响,而且食品的质量也在逐渐地得到提升,保障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吃的安全和放心。

绿色农业的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绿色农业 农业人文关怀

一、绿色农业与农业人文关怀的概念

绿色农业是广义的“大农业”,包括:绿色动植物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环保农业、信息农业等。在具体应用上一般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称为绿色农业。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农产品提出高品位、高质量、优品种和无毒无害无污染农产品的要求,在大环境的局势下中国必须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的农业理念,即天、人、地合一的思想,发展至现今,已把非良性模式转为良性模式。在依靠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人类开始关注于自身。如何让绿色农业成为农业的主流,发展良性的循环是当代农业发展方向。农业的人文是人类或者民族、群体之间共同具有的农业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具有维护农业发展潜力的正确主导方向。符合于道德约束力,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农业文明早期,人们敬畏自然的人文环境,低科技和低生产力水平良性的互动、和谐发展。不存在人与自然矛盾的问题,也不存在环境问题。 现今社会,人们抹灭了良知,屈服于经济贸易,出现大量的假冒伪劣或者具有添加剂的农产品供应于消费者。

二、绿色农业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中国工业大发展时期出现人与自然,人与农业,科技与人文的双重非良性矛盾互动。由此农业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农业的生态环境严重受到破坏,农产品的质量受到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突出及农产品的食用安全问题受到威胁。以中国为例,1949年到1999年,化肥增加了720倍,农药原来是没有的,现在是131万吨,地膜有1.5亿亩,机械动力增长了6125倍,灌溉面积增长了325倍。高投入,高产出,也出现了高成本,还有高资源环境的代价,农民的收入不高,而且是不可持续的。这些物质的投入,还造成了很大的污染,比如我国五大淡水湖已经有4个富营养化了,其中化肥的污染起了四到五成的作用。另外还有农药的污染,白色塑料污染等等。

发展绿色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前进的步伐中忽略的问题,现发展绿色农业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需要。现阶段的农业经营方式往往高度依赖大型农机具、化肥、农药,不但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也造成土壤流失、空气和水污染等恶果。发展绿色农业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绿色农业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

三、绿色农业与农业人文关怀的互动

近代农业工业的人文环境存着缺陷,在市场经济价值观和激烈竞争中,农业始终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这样的人文环境对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不利。所以在构建农业工业时需要注意人与自然、科技与人文的良性互动,然而生物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前速发展,使得农业的科技提高到一个飞跃发展的全新局面。全新的农业科技生产了大量的农业污染,导致土地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因此需要利用传统的农业理念思想,把非良性模式转为良性的模式。石元春院士觉得最难的就是人文环境的转变。解决的出路在于,在科技与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将人文的思想贯穿于其中。

四、绿色农业与农业人文关怀的建议

中国农业经过几千年积累,具有丰富的精耕细作技术和绿色农业的传统基础,在近代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使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此中国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切实与世界农业的发展接轨,用符合经济和环境发展的绿色农业提升中国农业的优势。中国的农业从整体形势上看,中西部地区绿色农业在迅速崛起,绿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环保生态产业正迅速发展。东部地区技术、人才、资金与西部绿色资源相结合,将迅速发展出口创汇绿色农业与农产品的农工商一体化基地。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新一轮开始,大力投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将为开发绿色农业创造有利条件,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及文化、教育的投入将改变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将有利于发展农业人文创造了条件。打造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物种的合理竞争,充分发展各区域内的生态优势,确实做到认真规划、实施绿色农业创造温床。在农业的种植过程中,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长特性,在产品的生产结构上,通过延长或完善食物再加工,以提高模式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的效率,牢固树立发展绿色农业的新观念。在技术方面发挥各种技术措施的科学组合,形成机械技术和食物技术相结合,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结合的农业系统,实现长远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依靠科学进步,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绿色农业的发展前景保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对人类自身也是一个良序的发展。积极倡导发展农业的人文关怀能更好保护人类自身生存环境,更好的约束人的伦理道德。

参考文献:

[1]赵弘志.《绿色经济发展和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版.

[2]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

[3]邹德秀.《绿色的哲学》[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0年.

绿色农业的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农村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理念和种植模式都是以人工为主,而且为了让农作物能够生长的更为快速以及让病虫害的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在生产过程中会过度的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会让土壤出现严重的板结,让土壤肥力没有办法达到应有的标准,同时也会对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未来农业产业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落实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让农户在农业生产的过程认识的绿色农业种植里面的重要性,并且积极调动他们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学习的积极性,让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得到有效的推广,使得农业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如此一来,也可以让农村在发展过程中有更好的方向。

1当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要对目前我国绿色种植技术在推广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进而才能够为相应工作的展开提供更加有基础的理论,依据农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推行绿色农业是必须的道路,所谓绿色农业就是指农业再生产过程中要发扬绿色种植的理念,让种植管理工作受到重视,同时要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让农作物的健康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在一些农村,尤其是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农村,其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扩大自身的农业生产规模,而且随着发展期产业结构也会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人们的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人员的健康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同时绿色生态理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有机融合等方面无疑不再强调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的必须性,但是由于一些传统种植理念和方法仍会在农户种植过程中得以应用,而且一些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无法马上转变绿色生产的观念,所以在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水平普遍不高,这是由于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候对农户相关技术培训工作没有落实到位,而且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还是相关人员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缺乏中是没有意识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主要道路,如果不积极的开展相应的推广工作。在生产过程中还采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模式,会让生产效率低的情况持续存在,而且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让土壤逐渐恶化,让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严重的阻碍。推广机制不够完善也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果没有更具有相应的推广工作,建立起完善统一的推广机制和相关的管理制度,会让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遇到更多的问题,而且没有办法统一解决,使得相应的推广目标也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实现和完成。示范基地建设不足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当中遇到的问题之一,建设示范性的基地是在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过程中需要重点实施的内容,示范基地可以给其他相应工作带好道路,做好榜样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集聚农户,激发他们对绿色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2.1加强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重视

首先要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等工作加强重视。要通过专门的推广团队来加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并且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相应的推广体系,如此一来,可以让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更好的融入各个农村发展过程当中,在推广农业种植技术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农作物开展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且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来让绿色农产品的种植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同时还可以建立起相应的推广网络,加强对绿色农产品种植技术的宣传,相关人员还要重视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工作,并且培养招聘更加专业的农产品技术推广人员,同时要根据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合理安排这些人员的工作,让工作人员都能够深入到基层,保证农户都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的绿色种植技术。例如,在开展相关宣传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电视、村集体宣传墙等载体来让农户了解绿色农业生产,给他们生活所带来的便利,并且借助互联网农户了解绿色种植技术的具体内容,使得其在日常生活过程中都能够了解掌握绿色种植技术,并且积极的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应用绿色种植技术。

2.2进一步完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机制

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机制进一步的完善,可以让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获得原动力,而且要对推广机制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要根据目前农村环境变化的实际情况和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方面的要求的来深入探究新型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模式的开展方式,并且加强相应的专业合作社建设,让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充分组织农民来学习相关的技术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同时还可以安排专业的推广人员去为农民讲解一些在种植过程当中会遇到的技术问题,如此一来才能够让传统的生产模式得到彻底的改变,让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学校的专业化培训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发展一些田间培训项目,让作物绿色生产技术研究成为发展中的重点。同时还可以让农作物的品种得到进一步的改良,使得农业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3加强绿色农业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

此外,要加强绿色农业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是有效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有效模式,还可以让农户对应用绿色种植技术、开展相关的农业种植工作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调动。同时可以增长他们应用农业种植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信心。在建设示范基地的时候,要根据本地的农作物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工作,使得在基地内完全种植绿色生态无公害的植物,同时要让日常中的管理工作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地落实,让种植模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如此一来才能够使得农作物生长的水平不断提高相关人员可以定期组织周围的农户来到示范基地参观相应的内容,同时向他们介绍绿色种植技术的优势价格,让绿色种植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绿色农业的发展范文第8篇

发展休闲农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增加城乡之间互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1]20世纪三四十年代,意大利、奥地利等地就开始出现休闲农业产业,我国则是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发展,但发展迅猛。淮安市地处江苏省北部,兼有南北气候特征,境内水网密布,农业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休闲农业资源。近年来,在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出台多项激励措施之后,淮安市休闲农业得到较快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已达595个,比2014年增加了145个,年增长速度8%。获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企业(园区)四星级1个、三星级4个,省级休闲农业精品线路8条,省级农业特色小镇8个,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5个,省级主题创意农园7个。2017年,全市休闲观光农业点接待游客551万人次,实现农业旅游收入12.44亿元,从业人员共计约1.56万人,其中农民约为1.38万人[2]。

2绿色发展视角下淮安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绿色发展源自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绿色发展应包括以下几层含义[3]:一是绿色是发展的前提与途径。绿色发展并不是说不要发展,而是要改变过去“黑色发展”方式,经济发展要以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二是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绿色发展的本质是通过减少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这就需要进行绿色创新。没有绿色创新,经济增长仍然是走老路,绿色发展就只能停留在概念上。只有大力进行绿色创新,绿色发展才能成为现实。绿色创新的程度和水平决定绿色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三是人民幸福是发展的目的。绿色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其认为发展的本质在于提升人类福祉。因此,提升人民幸福感是绿色发展的根本目标。休闲农业是典型的资源环境依赖型产业,应遵循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淮安市休闲农业虽取得较大成绩,但从绿色发展理念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

2.1乡村资源与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一是一些休闲农业项目在开发时占用大量耕地,导致大量耕地非农化;土地利用时比较粗放,集约度不高;经营不善后又导致大量耕地闲置。二是一些休闲农业项目在建设时期,一方面就地取材、乱采滥伐;另一方面产生的建筑垃圾随意丢弃在附近的土坡、水体,从而导致严重的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三是有些休闲农业项目大兴土木,大拆大建,破坏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及建筑风格,导致水土流失、村容村貌毁坏等一系列问题。四是有些休闲农业景点环保设施不完善,且管理不善,致使游客垃圾四处乱扔,对水体、土壤、植被等产生严重污染。

2.2创新不足,功能特色有待拓展

一是全市休闲农业项目总体上经营模式相似,基本功能雷同,同质性竞争严重。二是休闲农业项目大多以品尝农家饭、采摘蔬果、景点参观以及垂钓等为主,休闲农业的农事体验、科普教育、文化传承等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休闲农业项目大多忽视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忽视其产业带动作用,对农产品精加工业、手工艺品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带动作用较小。目前,淮安市大多数休闲农业项目缺乏地方化、特色化,从而导致重复消费率较低,经济价值较低,寿命较短。这与基层政府缺乏科学规划,休闲农业专业人才缺乏密不可分。

2.3农民无法分享休闲农业发展成果

提高农民福利是发展休闲农业的最终目的。农民参与、分享发展成果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但现实中,淮安市许多休闲农业项目只考虑投资者的收益,而忽视项目对当地农民就业与增收的作用,农民并没有从项目中获得多大收益。相反,有些项目由于游客进入、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反而间接使农民利益受损。甚至,有的项目在土地流转、征地拆迁时压低补偿费用,直接侵犯农民的利益。

3绿色发展理念下淮安市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3.1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苏北地区要深度挖掘和利用各自资源禀赋,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之后,省委、省政府又提出将以苏北五市为整体申报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并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苏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事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扶持,这些都将为淮安绿色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引擎。休闲农业属于典型的资源环境依赖型产业,没有丰富的资源、优美的环境,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休闲农业更应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为此,今后在发展休闲农业时,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方式,尊重自然规律,适度开发,合理开发,科学开发,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项目经营与自然生态的环境承载限度、村民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3.2加强政府管理,引导休闲农业绿色发展

在休闲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发挥引导性作用。为此,一是在对全市休闲农业的资源基础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全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统筹开发全市休闲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通过预评估休闲农业待开发区域的环境质量及生态承载力,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休闲农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性开发。二是抓紧制定休闲农业生态准入制度、休闲农业建设的生态标准、生态环境破坏处罚制度等规章制度,以加大对休闲农业的开发管理,防止破坏性的开发[4]。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休闲农业景点的可达性与便利性。

3.3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创新力度

只有拥有足够的专业人才,休闲农业才可能有所创新;而只有创新,休闲农业才可能大有作为。因此,一要围绕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要求,依托高等院校和行业协会,分类、分批开展休闲农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二要加大创新力度,坚持地方化、特色化,深度挖掘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的价值,利用“互联网+”“生态+”等模式,推进农村第一、第二与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休闲农业的农业生产、休闲、生态、科教、文化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