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古典艺术特点

新古典艺术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古典艺术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古典艺术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靳尚谊;新古典主义;民族化

靳尚谊先生(1934-至今)是我国杰出的艺术巨匠,同时也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20世纪80年代中国艺术艺术处于多面发展的时期,先生认为我国当代艺术不仅缺现代艺术,而且也缺古典艺术;相较之,在绘画的风格上,国人更容易接受古典艺术。这是因为,第一,学习古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取向。第二,与中国人的习惯结合的比较紧密。先生将古典写实油画融入中国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并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质,融合东方绘画的语言因素,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民族气息,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一、靳尚谊绘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因素

20世纪世界艺术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出现了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画派、至上派、未来派、表现派、野兽派、立体派以及后印象派。他们都从不同程度上对世界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中国在20世纪初“西学东渐”大潮的带动下,西画在中国传播,开始将西方具有人文精神和文化内质的油画真正传入中国。在1949年以后,中国油画家面临全新的历史时期,巨大的社会变革使油画创作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了深刻的变化,油画面临新的课题,即艺术与政治的关系、艺术应为工农兵服务、艺术应该深入群众生活等。新老油画家都有一个调整或改变原有的艺术风貌,以适应新时代的任务,扎实的写实手法以带有理性主义的新生活题材成为油画创作的共同题材;如董希文的《开过大典》;罗工柳的《地道战》等。靳尚谊先生也创作了一系列“现实主义”革命历史画,从而崭露头角。先生深受苏联影响的“社会现实主义”油画为手段,规范了中国颂扬式人物的造型,不同产生于西欧19世纪下半叶的“现实主义”油画,因为长于精确再现而经常被利用于政治目的,曾经与法国革命和俄国布尔什维克政治相结合,也在引进中国后进入了与政治相结合的时期,长期浓缩在伟人造像中,其实是被革命精神升华了的真实。由于当时要求画主席像必须“红彤彤”的,在完成大量画像后,先生竟在1974年左右失去了辨别红色的能力,于是先生为了回避“社会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远离政治对艺术的干涉,在70年代末先生将视觉转向了普遍人和“活生生的现实”,开创了靳尚谊先生绘画的新时代。

二、靳尚谊绘画的技法特点

靳尚谊先生绘画的技法特点总的来说,是中西结合,将中西绘画技法融于一炉。将西方油画的形式、语言精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真正融合起来,开始了他油画的中国化,从而显示了先生极高的艺术修养和绘画技巧,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在20世纪70年代,先生意识到,中国的写实具象油画要获得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就必须从深厚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中吸收营养。先生曾在山西永乐宫和敦煌做过古代艺术遗址的考察,对传统壁画的以线为特色的造型艺术和它的写意性有所领悟,并产生了把中国壁画的平面装饰效果和线条处理技法带入油画创作的想法。《探索》《思》《画家黄永玉》《夏季牧场》等一批具有中国传统壁画样式的作品便是先生进行油画装饰风格的探索尝试。

1983年先生《塔吉克新娘》的推出,标志着靳尚谊先生的绘画进入了新的艺术境界,在这幅画中先生运用了古典主义绘画的技法,采用了强明暗的处理手法,同时加入了中国壁画的线条又吸收了古典主义的典雅、静穆、柔和,这恰好与中国的传统审美取向相结合。对作品的轮廓线的整体加强,在色彩和形体上尽可能的简单化,去掉那些繁琐的细节并将其概况统一,从而把塔吉克新娘优美动人的形象,略带羞涩拘谨的表情,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与向往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后先生相继推出了《三个塔吉克姑娘》《高原情》《果实》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同一时期先生还创作了不少精美的人体作品,如《双人体》《侧光人体》《自然之歌》等,先生除了运用肖像创作中的色彩及笔墨技法外还着力通过边线整体的洒脱处理和环境的有机结合,把复杂的造型简约和单纯化,追求洗练、流畅。纯净的境界,微妙的色彩变化,把复杂的色彩变化统一在安静的基调中,形成了一种纯洁、高赏之美。

20世纪80年代下半叶开始,先生把目光转向了人文水墨画,为水墨画的特殊表现语言所深深迷醉并结合油画,画了一批作品,如《黄宾虹肖像》《晚年黄宾虹》《画僧髡残》,在整个画面塑造中采用了传统写意水墨的手法,加强线的表现力,发挥笔触的效果,注重空间语言的象征性和抽象性,赋予严谨写实的油画某种轻松感和潇洒感;人物头部刻画坚实,跟衣饰尤其是跟那搏动的国画山水式背景以及黄宾虹式笔触形成强烈的对比。精心塑造的头部,仿佛将我们拉近所画人物,而松散跃动的背景将我们引向远方。这种境界所传达的恰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相吻合。可以说《黄宾虹》肖像系列是先生在尝试油画与中国水墨画相结合,体现抽象的笔墨情趣,而《画僧髡残》则是在松散跃动的笔触间传达变幻游移的中国意境。

三、靳尚谊先生绘画的艺术思想和时代价值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思想境界和艺术情趣的真情流露,从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先生把自己的艺术理想凝聚在肖像创作之中,刻画了一系列中国现实生活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人物,成为一个时代人们追求美好生活、追求丰富的精神世界、追求善良与智慧的象征,从而流露出先生追求“人性回归”与呼唤美好的社会理想,而更难得是先生不仅在炽热的追求之中,而且时时刻刻在冷静的探索之中。通过先生笔下创造的这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平凡劳动者的动人形象,我们不难看出先生的思想境界与心灵深处的追求,也不难看出先生一直在艺术上踊跃登攀,用更完备的更独特的表现手法,把强烈的感情凝聚在画面上,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挖掘生活中的美、心灵中的美、用以感召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生活中的真谛,来反对生活中丑恶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他将油画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将西方的古典主义的坚实,浪漫主义的想象,写实主义的朴实,印象主义的瑰丽贯彻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启了中国“新古典主义”的大门,从而影响了一大批学者走上“新古典主义”写实体系的道路,促进油画的民族化,并以自己所处的核心地位及影响推动中国油画的发展。从另一方面说,先生对油画这一外来艺术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在这方面进行有启示的探索,注重研究中国文化的抽象性与艺术的关系,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以他的声望和社会地位促进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淳.中国著名油画100讲.[M]百花文艺出版社.

[2]张修竹、李咏玫.中国油画家全集――靳尚谊.[M]四川美术出版社.

[3]邵大箴.第三年中国油画家研究.[M]广西美术出版社.

[4]靳尚谊.我的油画之路――靳尚谊回忆录.[M]吉林美术出版社.

[5]靳尚谊.中国现代油画名家技法精解靳尚谊古典主义油画艺术.

新古典艺术特点范文第2篇

家具广义上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就是“家用的器具”。狭义家具主要是指具有坐卧凭依或贮存支撑等使用功能的器具。自人类社会出现家具以来,其发展便再也没有停止过,家具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作为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的载体,中西方家具发展都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各种各样装饰风格的形成,造型、结构、用材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十九世纪是处于古与今的交替时期,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家具发展出现了顶峰后的衰落期;而西方世界正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家具发展缔造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中西方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一时期下所发展的家具装饰风格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与一致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它们对今天的家具设计发展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对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十九世纪中国家具装饰风格的演变

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古人习惯席地而坐,席可能就是最早的家具,而床为主要的家具。后来出现了屏、几、案等家具,床既被用于坐具也用作卧具,榻则在床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到了南北朝,人们从屈膝而坐逐渐变为垂足而坐,高型坐具开始流行于当时的社会。

在家具设计风格上,中国家具自古秉承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装饰风格上把三家思想交融互补、兼收并蓄。如秦代家具制造汇聚六国工匠的技艺精髓,汉代家具融南北方风韵于一体,唐时期家具风格借鉴了西域文化和佛教文化,别具外来风韵。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具设计令人称道,其精湛的工艺和设计的别致性成为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宝贵的一笔财富。尤其明清家具设计艺术以其简约的线条、古朴的质感、简洁而精美的木雕装饰让人流连忘返。在中国家具发展历史中,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一定会被相提并论,在这里先探讨一下明式家具。

1.以典雅脱俗为装饰风格的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一般是指在宋元家具风格的基础上,继承优点并逐步演变而成的,被称为“细木家具”,是以上乘硬木为主要材料的日常家具。明代家具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其形式多样、构造巧妙,实用性和审美趣味相统一而闻名于世。

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生产明式硬木家具,而只有苏州地区出产的明式家具,其风格特点和工艺技术最具底蕴。这种家具风格鲜明,经过年代的推移依然深得人们的喜爱,最地道的明式家具也称为“苏式家具”,或“苏做”。名贵的黄花梨、红木、楠木、紫檀等硬性木材常被用于制作明式家具,而大理石、玉石、贝壳等多种装饰材质也会被嵌入其中。明式家具精湛的艺术手段和装饰美学的极致追求高度融合,在世界设计史上是罕见的,是功能与美学高度统一的完美例子。

中国古代家具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到明中期达到顶峰,一般来说,“明式家具”和中国传统家具几乎可以划上等号。当然,乾隆之后的清式家具,也是中国传统家具,但是,由于太堆砌,最终僵化,因此还是以明式家具来代表中国传统家具。

2.以繁复华丽为装饰风格的清式家具

如果明式家具是以简洁而优雅为见长,那么清式家具则更注重细节局部处的装饰、雕刻,尤其是皇室宫廷的家具。清式家具从历史角度可分三个阶段:清初家具在造型结构上保留了明式家具的特点,仍可称为明式家具;从康熙末至雍正、乾隆,乃至嘉庆这一百年,是清式家具发展的鼎盛期,家具华丽的装饰和雕刻也大量增加;道光时期,也就是十九世纪,家具过多的奢华达到极致后,是中国家具的衰落期。

清代初期,家具制作从造型、工艺、装饰、材料等各方面都趋于成熟,特别在家具的种类上,也比以往朝代丰富,形成了“清式家具”。

清代中期,是家具制作的黄金时代。家具设计风格多样,主要特征是造型庄重、雕刻样式繁杂、体积大、气度恢宏。这期间最出色的是宫廷家具,色彩绚丽、纹饰华丽,形成独具韵味的装饰风格。

清代晚清,正是十九世纪初期。自乾隆年间家具发展的顶峰后,清式家具出现了追求华丽和精细的装饰雕琢的风格,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注重装饰带来的整体效果。但除了细密的装饰外,晚清标新立异的家具作品已经少之又少。道光年间,随着的结束,家具业出现了长时间的停滞,工作量日益减少,家具生产日益衰落,清式家具也失去了原本的辉煌。

十九世纪西方家具装饰风格的演变

十九世纪的西方世界正在频繁地进行着工业革命、政治革命和科学革命,在这些带有创新思维的革命推动下,进入了全新的资本主义社会。西方各国由于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社会条件及其后的不同,所用材料各异,呈现出不同的装饰风格,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家具文化。

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末就爆发了几个影响深远的艺术运动,分别是新古典主义运动、工艺美术运动以及新艺术运动。在这三个艺术运动中,家具设计风格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1.以高雅精致为装饰风格的新古典主义家具

新古典主义运动是十八世纪五十年代至十九世纪初风靡欧洲各国的艺术运动,它的出现代表着借古复今的潮流,并标志着一种新的美学观念。这一时期的家具装饰艺术是家具史上最成功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复古运动。在艺术风格来看,新古典主义家具以其庄重、典雅的古典主义格调代替了华丽且脂粉味浓的洛可可风格。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家具可以说是欧洲家具中最杰出的家具艺术。首先,新古典主义家具中对直线的运用,为家具的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奠定基础;其次,它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合理性、舒适性,还有优雅而不做作的特点,是古为今用的典范。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家具装饰风格,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审美观,给奢华的洛可可风格所笼罩的西方国家注入了一股清新的装饰风,对古典艺术进行了新的挖掘和揭示。

2.以质朴纯真为装饰风格的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家具

工艺美术运动是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形成的英国设计革命,也是一场著名的设计改良运动。这时期的装饰风格特征具体表现在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代替人手生产;提倡设计应以诚信为本,反对哗众取宠和浮夸,注重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功能。

这时期的思想也体现在家具设计上,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主张艺术家在家具设计中,追求多采用自然纹样作装饰,这场运动打破了矫饰主义盛行的沉闷之风,使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重新唤醒,让家具设计在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受到关注。家具设计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多用几何体作为造型手法,排斥多余的装饰,用作装饰的部位都要带有功能性,形成了家具使用功能与装饰风格的统一。

3.以美轮美奂为装饰风格的新艺术运动时期家具

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启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及美国出现了名为“新艺术派”的实用美术方面的新潮流,是一次影响极大的“装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本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的延续,同样是对工业化的一知半解,同样是崇拜自然、推崇曲线及自然草木中的纹样,但表现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之一是深受东方艺术的日本所影响。日本家具对新艺术运动的不对称形式的影响深远,很多新艺术家具中的花卉图样就是采用了日本“浮世绘”的特色,东方艺术的淡彩、细长的线条和空间的运用都在新艺术家具中有所体现。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家具装饰也是独一无二的。早期的家具风格仅停留在表面的装饰,但随着艺术家的创新,在家具设计中融入雕刻、镶嵌等艺术手段,不仅使艺术形式更加生动,拓展了家具设计的表现手段,也使新的艺术语言在家具设计中得到恰到好处的应用。

中西方家具装饰风格的对比

1.十九世纪中西方社会背景的差异

十九世纪的中西方世界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晚清年间,清朝君主和他的臣民仍然陶醉于闭门造车的封建农业社会里面,对西方世界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毫无兴趣,固步自封。直至两次以及1894年的,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署了一连串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才被迫打开了国门,而这时候西方世界快速社会和技术变革都发生在此期间。欧洲各国的工业革命都先后完成,资产阶级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社会大部分财富的主人,他们追求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于是渴望变革。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是家具产品得到批量生产,但其外观与设计都是比较粗糙的,急需改善,因此而产生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把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运动。这个时期中国的少数有识之士意识到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救中国,从而开始把西方的机械技术带到了中国。

2.十九世纪中西方家具装饰风格的差异

十九世纪初,中式家具的装饰风格沿袭了乾隆时期的风格,而西方世界则刚兴起新古典主义风格。造型上中式家具强调体积较大,沉稳、厚重,注重富丽堂皇的装饰与雕镂;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家具倾向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模仿,造型多参照古典建筑的形体。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式家具业日渐衰落,过度的装饰造成了必然的衰败,家具的造型粗糙简陋,行业早已出现长时间的停滞不前。此时以英国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正遍及欧洲,家具设计的造型简单而自然,带有明显的哥特式与中世纪风格。

同治、光绪时期,中国的家具业已经日趋没落,家具设计变得越来越程式化,连苏式家具都陷入了形体笨重、装饰繁缛累赘的境地。这时期整个欧洲与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正不断迈向成熟,把家具设计引向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3.十九世纪中西方家具装饰风格的相同之处

十九世纪中西方家具都体现一种浓厚的装饰味风格。对比明式家具,清式家具偏向华丽与高贵,无论在纹饰或手工艺上,清代晚期的家具都显然受到了西方以及中亚风格的影响,出现了所谓的“西式纹饰”,如卷草纹等。西方的三次艺术运动都强调装饰,纹饰的设计与运用都达到了较高的成就,精湛的制造工艺使家具设计更趋精美优雅。这一时期的西方家具设计受到中国的影响,西方家具的美感与工艺的创新同样给予中国启迪。

结 论

通过对十九世纪中西方家具装饰风格发展的研究,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家具发展在经过长时期繁荣与昌盛的顶峰时期后渐渐停滞了,家具业的褪色就正如清朝统治的没落。而同时期的西方家具发展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各种艺术运动的发起,艺术家们的不断创新,朝着把家具艺术与人类生活紧密结合这一目标前进,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最终成为了现代设计的开端。

新古典艺术特点范文第3篇

德国新古典派雕塑家希尔德布兰德(Adolf von Hildebrand)在19世纪末出版的一本小书里讨论过艺术再现中的“心像”(mental image)问题。他发现,构成心像的感觉材料既源于视觉,也源于触摸和运动的记忆;而艺术家的任务就是用明晰的形象,把视觉感受和触摸记忆一并传达出来,让我们能够在心中重构三维的形式,以弥补运动的缺失。贝伦森(Bernard Berenson)把这个观念概括成一个美学信条:“画家只有把触觉价值赋予视网膜印象才能完成任务。”1

丁方回顾自己早年的圆珠笔素描时也谈到“心像”:“在铜版纸上用圆珠笔作画对我素描的成长起了很大作用,它是对物写生和记忆追溯两者的有机结合,使我渐渐放弃了以往速写、素描的画法,而建立了自己的风格。”2在此前后,丁方画过许多以黄土高原为题材的铅笔素描,大部分是用磨秃的笔芯在较粗糙的纸上画的。就技术而言,两类素描风格的差异缘于笔和纸面之间不一样的触感。从视觉心理学角度看,“触摸”(touch)是不同于“看”(seeing)和“知”(knowing)的另一种感受方式,因此专注于触感正好是偏离看而转向内省的标记。这是解析“风格之谜”的关键。无论一个艺术家或一件作品,其风格生成并非出自视觉经验的记录,而在乎对不可见之物的领会与呈现,即便印象派画家也不例外。在此意义上,素描可以说是艺术家造型理念最直观的显现。

从2007年开始,丁方画了一批大尺幅的素描,用的材料是毛笔、水墨和质地粗糙的手工纸。这种纸产于苏北古城盱眙,其建制可上溯至秦一统天下之初,据说南北朝时北方士族迁徙途经此地,尔后魏太武帝拓跋焘南征未能破之,当地民风淳朴强悍……此类掌故,丁方知之甚详,于是借题发挥,欲在纸上施展笔墨,追寻汉简之率性、中土佛教壁画“放笔直取”乃至文人书画“尚古意”、“贵金石”的流风遗韵。它蕴含着丁方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书写精神的独特理解。

这批毛笔人物涉及面甚广,其中大量以线描、皴擦技法追摹文艺复兴早期大师的手笔,是丁方文艺复兴研究计划的一部分。而此次展出的是“写生”的一类。这类作品,虽然也是先照着对象画,讲求眼与手的配合,但是通常画得很慢。有的是在纸上直接落笔,回头细细收拾;有的则是画在速写本上,然后重新起稿。印度系列画的稍早,笔意粗犷。丁方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画过一组毛笔水墨素描,以渴笔、焦墨为主。两组画在语言上有连续性,不过晚近的一组更注重对象质感的描绘,多了皴擦、晕染,线条讲究节奏、韵律与虚实变化,也更有韧性。在造型上,多数人物肖像带着先知的特点,既反映出作者关于现时代精神的预言式思考,也是对他心仪的现代主义大师奥罗斯科、西盖罗斯、里维拉……遥远的回应。相比之下,尼泊尔系列和藏区系列部分作品,无论语言或造型,都趋于理性与节制,透出古典艺术的气质。这几组作品风格上有明显差别,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就是借助高度形式化的语言使图像与写生对象分离,追求理想化的形态。

在画毛笔人物时,丁方特别强调摩擦感。他用柔性笔在粗糙的纸面上找“画进去”的感觉,与之前用圆珠笔在铜版纸上画的感觉正好相反,有点石涛所谓“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苦瓜和尚画语录·尊受》)的意味,动作上更接近油画肌理塑造与刮沥的情形。其实,对于油画家和雕塑家,肌理不只具有视觉表现的意义,同时还指向人与物(对象)之间的实在关系,而沟通二者的是“触摸”的观念。在关于“图像再现”(pictorial representation)的心理学讨论中,经常提到的是看与知的关系,而触摸及其感性形式很少被顾及。这牵涉到身体经验与审美表现的问题。从这一点上说,丁方新近的毛笔素描既是对自己造型理念的反思,也是从书写性角度会通中西绘画精神的一次富有意义的实践。

新古典艺术特点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印象派 印象派画家 艺术特色

印象派绘画,是指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以法国为中心风靡欧洲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印象主义绘画现象。印象派绘画以莫奈的《日出的印象》最初被人讥笑而得名,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在1874年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由世俗等级制度和固步自封的艺术团体强加于其上的传统桎梏的束缚,同美术史上的任何一场运动相比,印象主义及其关联的画家具有更为神秘的特性,他们起初为公众所不理解,被评论家责难,大多数作品被社会拒绝。可是,他们不气馁,并矢志不渝地朝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行。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为马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莫奈、西斯莱及后印象派画家凡·高、高更、塞尚和修拉等人,他们吸取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经验,在19世纪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通过画家直接观察所带来的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它不仅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而且影响了整个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一、印象派的构图

印象派画家几乎都强调那种偶然一瞥,力求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对象,例如从晚会包厢里俯视舞台,从某一个角落侧视大厅,从头顶上仰视一群舞女,都是以前古典绘画里没有的。古典艺术主要关注神话、战争和历史题材,讲究构图的舞台戏剧化效果,场面宏大富有文学性。而印象派的构图突破旧的固有模式,多作架上小品,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要求对画面构图进行随意剪裁。这种似乎漫不经心的构图与传统的舞台样式的构图相比,要自然生动多了。

二、印象派的造型

由于印象派画家重写生,重实践,他们大多在户外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笔触奔放而果断。他们的画,不论是即兴写生还是记忆创作,都有一种一气呵成、不求甚了和随意的特点,有一种未完成的完整性。为此,在造型特征上有这样一些特点:

1.古典绘画强调造型的厚重、圆浑,而印象派注重平面化的造型。这一点在马奈的作品里是非常突出的,他精简了黑与白之间的过渡层次,在每一个形体内部,又简化了光影,与古典绘画中朦胧的多层次光影效果不同。

2.古典绘画强调轮廓线分明,印象派在处理边线轮廓时非常含蓄,甚至形体与形体之间浑然相连。这在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的大量作品中就能够明显地看到,特别像德加的舞女和洗澡的裸女更是如此。

3.古典绘画里素描造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印象派更看重色彩,强调发挥色彩独立的表现功能。用色彩造型,这是印象派画家的共同特点。

三、印象派的色彩

从世界美术史的角度来看,整个美术史的绘画作品全部打开,你就会发现在印象派绘画这个部分,尤其色彩鲜艳和斑斓,而之前的绘画几乎是清一色的棕色调子,尽管有些许跳动的色彩,但都没有印象派绘画那么强烈。

在印象派之前的色彩与线条之争,也就是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之争,就已经说明色彩在向古典艺术进行了挑战。印象派的色彩实际主要是研究条件色,谈条件色必然要涉及固有色,固有色简单说就是“物体本来的颜色”,是达·芬奇在他的画论里的“真颜色”概念。其实,条件色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被达·芬奇观察到了,他举了一个例子:“你如果将一球状物体安放在一群物体之间,使一面受阳光照射,另一面是绿色或其他颜色的墙,也受阳光照射。承托它的地面红色,两侧面黑色。这样,就可见物体的本色之上已渲染各物的颜色。发光物的颜色最强,被光墙照射的颜色次之,阴影居第三……”[1]据记载,中世纪的科学家维泰罗就已经观察到光在折射下的色散现象,就是说他让白光通过六角形晶体产生了有色光。[2]这比文艺复兴要早二三百年。我们从达·芬奇的作品中难以见到条件色,是他与印象派所见的物象色彩不一样还是作为观察者的眼睛有某种“基因变化”?看来画画虽然是用眼睛观察,但观念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种观念的牵引下,眼睛是有选择地分辨颜色,而不是简单到看见颜色。马奈则说:“早在100年前,委拉斯贵支就进行着印象主义画家们所进行的探索——向色彩的奥秘进军。”[3]在印象派绘画作品中,光和色是基本的绘画语言要素。印象派画家们打破一成不变的“固有色”观念,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的那种瞬息即逝的色彩,那种受一定的环境条件、空间距离和周围其他物体的影响的颜色。

经常被援引的一个有关印象派画家与光的故事是:1867年,莫奈画《草地上的午餐》,肯定是在室外阳光下来画,用写生的方式直接完成创作。全新的方法引来了已经成名的库尔贝,库尔贝看到莫奈为了在户外完成这幅巨作,不得不在花园里挖了一个大坑,以便画上半部的时候把画放进坑底。库尔贝奇怪的是莫奈为什么没有动笔却停笔呆着,莫奈说:“我在等太阳。”在库尔贝看来,他完全可以先画别的地方,莫奈不同意,他说:“那样的话,色彩关系不对。”[4]莫奈曾反复画不同时间的鲁昂大教堂和草垛,正是为了捕捉瞬间阳光下物象色彩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关系。

印象派画家一反古典画风棕色的“酱油调子”,画出了物体的环境色彩和色彩的相互渗透,他们精确地记录下了大自然里朝晖夕阳的万千气象。犹如现代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印象主义派要求画家们所做的一切,就是真实地记录下那些于特定时刻和特定地点知觉到的最小色彩单位。”[5]

转贴于

四、印象派的“写”意

印象派的表现技法强调“写”,有一些类似中国写意笔墨那样的方法。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就是“书写性”,它的基本要求是“书写”有别于“描摹”,在书写中,对线的轻重把握和疾涩枯润是通过笔的运转所用的体力、臂力和腕力,通过提、压和拖,诉诸于画面各种痕迹。而印象派画家运用小笔触的排列,时而摆、时而刀刮、时而重叠、时而揉擦、时而横涂纵抹、时而积点成面等多种手法,有些颜色不再在调色板上调配,而是直接放到画面上去感觉和组合,并进行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蓝色和橙色的互补对比,使绘画性的形式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对于这种“写”的作品,在当时的巴黎,许多反对印象派的人这样描述印象派画家,大意是说印象派画家拿起画布、画笔和颜料,漫不经心地涂上几笔,然后就签上自己的名字,正如智力不健全的人在路边捡起一些石子就自以为得到了宝石。这些人还认为印象派的作品不过是在3/4的画布上涂抹黑色和白色,其他空余处点上一些红色、黄色和蓝色,就算成功了一幅春天的印象。在我国也有“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入生”。吴冠中回忆他少年时期听到人们对欧洲现代绘画的评价是“远看西洋画,近看鬼打架”;他去参观刘海粟画展,展览会上有文字提醒观者“须离画十一步半”观赏。曾经有学生就说印象派的画怎么像没有画完一样,这说明学生没有理解印象派在笔法上的个性解放,没有熟知“写”的意匠和神采。

在第一次印象派展览后,当时的评论家勒鲁瓦在《喧噪》杂志上发表的攻击文章中,借学院派信徒文桑先生等人之口,把莫奈、毕沙罗等印象派画家挨个攻击一番之后,接着写到:“现在来看看摩里索小姐!这位年轻小姐对于再现微小细节是毫无兴趣的,她要画一只手时,有几个手指她就画几笔,这样就算完事了。对一只手的素描要刻意求工的人们,是一点也无法了解印象主义的……。”[6]

五、印象派的主观精神表现

在印象派绘画出现之前,法国巴黎乃至整个欧洲画坛,都是以安格尔为代表的所谓新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占据统治地位。印象派从精神上是对立于古典传统绘画的,强调创新。创新在什么地方呢?风景、人物、这些题材早已被前人画过几百年了,这些题材是不会触怒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的。他们不屑于像宗教和文学那样主题性地再现现实,提出应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注重画家对于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擅长于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将绘画从客观的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的精神表现,以迎合新兴市民阶层审美的需求,努力反映印象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因此,他们的创新主要在于画法以及对于题材的态度,其实,印象派画家并不是反对以自然为师,他们离开画室,采用小尺寸的画框和便于携带的油画布及其他材料,就是到大自然中去研究转瞬即逝的色彩变化规律,去寻找宣泄自己情感的方式,去发现和创造自己的思想。

凡·高认为:“为了绘画,如果必须的话,我愿意永远忍受贫困。归根到底,人生在世不是为了个人自己的安逸……走出画室到现场作画……直接根据生活创作绘画,意味着日复一日地生活在那些农舍里,像农民那样在田地里劳动;夏天要忍受太阳的酷热,冬天要不畏霜雪,而且要呆在户外而不是室内,不仅仅是出去散散步而是像农民那样天天如此。“[7]塞尚还提醒画家应防止倾向于文学,在绘画中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他喜欢把很厚的油彩一笔笔涂在画布上,造成厚涂的结实效果。因此被称为是‘用手枪描绘的画’。”[8]高更关注思想,他说:“如果一个艺术家为画的和谐需要,他就有权随意使用色彩。”还说:“用来自人的生活与自然的某些题材作为依托,我通过线条与色彩的安排而获得的交响与和谐,并不表现普通字面上所说的‘真实’;它们不是直接表现思想,但是它们应该使人去思索。”[9]看来,印象派同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很多相近之处,特别是关于“观察自然,感受自然,自由抒发”,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面对大自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注重表现个人新鲜感受和最有生命力的直观感觉。

正如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社会从中世纪摆脱出来一样,“印象派”的出现,则标志着艺术家从室内走向了室外,从画面的一种近似于“酱油色彩”的调子走向了色彩斑斓的画面,从古典画法的看不见笔触到现在的自由奔放的笔触,从关注宗教题材到表现乡村题材和平凡生活的变化,从客观再现到主观的精神表现等。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参考文献:

[1]《达·芬奇论绘画》,第12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

[2]《古今数学思想》第一集, 第245页

[3]《美术》2005年第6期,第109页

[4]《画布上的创造》戴士和著,第55页

[5]《艺术与视知觉》阿恩海姆著,第165页

[6]《摩里索、卡沙特》第48—49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7]《凡·高书信选》,第286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出版

新古典艺术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安格尔 《泉》 表现技法 古典艺术美 女性美

在19世纪的欧洲,法国作为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摇篮,影响着整个世界的进程,尤其在思想意识形态以及艺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所带来的艺术思潮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中首当其冲的法国,其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各种艺术流派风起云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政治、文化艺术交杂在一起共同影响着资本主义社会和全世界,当时的艺术思潮更是在世界各地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创作理念。作为法国古典写实主义的大师达维特和安格尔,一起将这个艺术思潮推向了最高峰。

安格尔于1780年出生在法国的蒙托榜,其父就是名噪一时的画家和雕刻家,这对他后来的艺术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从小痴迷于绘画,大师拉斐尔的作品深深感染了他,他决定从此师从拉斐尔,将他的艺术表现形式手法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1797年他进入了他的启蒙老师达维特的画室学习,成绩优异。后来他在罗马学习和创作油画,将自己完全置身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家之作当中,汲取营养和各种表现技巧,同时也修炼自己的素描表现造诣。这些都对他后来的创作以及作品《泉》的问世打下了牢牢的基础。

他是欧洲新古典主义的大师,也是表现唯美主义风格的巨擎。但从他的艺术创作以及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学习前代大师但又不拘泥于任何一代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而善于总结其中的共同之处,消化为己用。他将古典主义的造型美与纯真的自然美在艺术创作中加入融合并以此为风格,使自己的作品纯真朴实、简练直接而毫无矫揉造作,以“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在绘画技巧上,他务求线条的恬静淡然和造型的平整完善,在他的每一幅作品中都可以看得出他所孜孜追求的构图优美、造型完整、色彩单纯和形象优雅这些表现特点,欣赏他的画作会促使人心情愉悦以及体会到他心灵上的纯真和宁静,《泉》《大宫女》《瓦平松的浴女》等作品都是他艺术追求的完美写照。安格尔和他的老师不同,他没有对政治和统治表现出兴趣,一心修炼艺术,甚至有些固执的意见,因此他也常常会受到一些外来的攻击,他对此置若罔闻,以“为艺术而艺术的”姿态和信仰保持并且坚守着学院派古典主义的阵地。他绘画所选择的题材表现的内容并不多,这与他的艺术追求有很大关系。他反复操练一个形式甚至一个造型,直到1856年他的巅峰之作《泉》的诞生,才是他在艺术最高峰的标志。

他的艺术造诣在《泉》这幅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一反前代艺术家浪漫主义的表现方式,将他心中长期积累沉淀的艺术理念以及对古典美的理解和欧洲现实主义女性的美结合在了一起。画面中的女子悠然而立,遵循着古希腊画家普拉特西克列斯所发现的S形的曲线,人体以左边高举的手臂的转折点为顶点,整个身体被一条蜿蜒内在的线条所贯穿,身体轮廓微微倾斜,从上至下犹如一条蜿蜒曲折的溪流,幽静自然。画面的右部,与左边的恬静淡然不同,这边要复杂得多,水罐与抬起的手臂恰巧形成了一种三角形与圆形的构造图形,从胸部到腹部极富女性美感的起伏曲线仿佛也在诉说着画面人物的唯美与作者表现的主题,这些都与左边的恬静构成对比,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女性的柔美与富有韵律的形式美感。作者对人体的表现牢牢地抓住了人体内部微妙的力量关系,向左微微旋转的肩部与向右微微倾斜的胯部,向上用力擎起的水罐和向下倾倒而出的水流,绷紧的右腿和前屈的左膝……这一处处的对比和构成不仅从人体力学上表现得十分完美,对画面主体人物的节奏和韵律的把握也表现得十分到位,使女性的自然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唯美得令人窒息,整个身体的曲线与水罐倾泻而出的水也构成了一组对比,使得少女的身姿更加富有张力和青春的活力。安格尔同时遵循着严格的人体比例原则,用温暖祥和的色调平衡画面,用线条和身姿动态构成上的对比以及细腻的艺术情感的造型手段表现着他心目中的古典自然美,画面震撼完美。再看画面少女本身,纯洁的双眸和精致的发式,虽然身体却没有一点中世纪欧洲人物的萎靡之感,反而体现出一种不可侵犯的纯洁,丰腴的身躯下透露出青春的气息,灵巧动人。画面的一切内涵仿佛都是画家在向观者诉说着自己唯美的艺术表现和恬静虔诚的艺术追求。

《泉》是安格尔一生追求的真实写照,是他心目中的女神,更是他一贯倡导的“要拜倒在美前去研究美”理论实践的典范之作。在《泉》这幅画上,安格尔充分展示了女性人性上的美感,震撼人心,给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恬静、柔美、纯洁和唯美的情感,是安格尔毕生追求“清高绝俗和庄严肃穆的美”的最杰出、最典型的作品。画面中的女子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这正是体现出画家理想中的女性的主题形象,是自己艺术理念的一次完美释放。《泉》,有庄严肃穆之美,又饱含恬静淡然之气,不愧为安格尔女子画中的极品,震撼和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观者以及追随者,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枝奇葩。

参考文献:

[1]何奎.油画形式语言探索[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2]帕特丽夏·塞里格曼.油画技法入门[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3]姚尔畅.油画材料与技法[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

[4]区础坚.油画风格[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

新古典艺术特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诗歌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及渊源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普遍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社会背景]

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康德、费希特等古典主义哲学家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因而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倾向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预测,也对浪漫主义文学有不小的影响。[思想基础]

在文学传统上,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与浪漫主义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浪漫主义一词即来源于传奇一词。而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卢梭对感情抒发的崇尚,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繁荣铺平了道路。[文学传统]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1、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浪漫主义对法国大革命后的现实极为不满,往往把非资本主义的生活加以理想化;浪漫主义作家深感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枷锁,于是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他们特别重视爱情题材,对人的梦境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2、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由于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的恐惧和憎恶便成为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特点,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在他们的笔下,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鄙俗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些非凡的人物往往出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和具有异国情调的环境里。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浪漫主义作家不仅歌吟本国自然之美,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如美洲的丛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哥特式的建筑,古代的废墟等等。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许多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他们的描写不重在反映历史真实,而在表现自我的想象,往往只是撷取历史的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在史书上语焉不详,可以任凭作者自由驰骋。有的浪漫主义者美化了中世纪封建宗法制度,把中世纪当作“黄金时代”以与资本主义来对立。

4、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都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为此还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这是因为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其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自由,语言通俗。

三、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又称现代派文学或先锋派文学,是20世纪前期欧美各种反传统的资产阶级文学流派的总称。现代主义文学的美学原则可以说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美学原则在新时代的继续和发展。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由多种流派组成的文学思潮,其观念演变和价值取向是多元、复杂的,不同的流派与团体往往各有各的主张,但它作为20世纪极富创新和反传统精神的文学思潮,在总体上又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现代主义文学突出地表现异化主题。文化是人的外化与象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现代主义倾向于文化批判,本质上基于对人的生存状况、人的本质问题的探索。

第二,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在一些现代主义作家看来,传统文学那种看似逼真的人物和物象描写其实是一种假象。因此,必须摈弃对人物性格和一切相关的附属品的描绘,使读者进入人物的心理现实,这就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领域,改变了传统的艺术思维模式。

第三,现代主义文学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方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神话式象征的意义在于对未知领域的诗性揣摩,是将最内在的、最深刻的心灵体悟转化为认识的对象,因而,它的价值不在于对象本身,而在于它所包含的内在体悟,这种体悟往往是多义性的。

第四,现代主义文学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现代主义作家处在20世纪那个失落、传统价值观念失落的社会,他们往往从更深层次上思考着人的命运、人的本质和人类前途问题。他们觉得人类自身具有恶的根源,人的本质力量有美的一面,又有丑的一面。因而希望通过艺术来表示与人性之恶的抗争,表示对丑恶的反抗。但是他们反传统的个性又使他们不愿像古典艺术家那样一味地高唱人性美的赞歌,而是着意于描写丑,暴露丑。现代主义作家对死亡、黑夜、堕落、犯罪、畸形、变态、疯狂、瘟疫、尸体等的描绘大大超过了传统文学,表现出“以丑为美”、“反向诗学”这一新的美学倾向。不过,现代主义作家的“以丑为美”不是把生活中的丑作为美来肯定,而是无情地解剖、否定现实与自我平庸,通过与丑的撕斗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因此,在这种美学追求的背后,蕴含着对人生的严肃而崇高的爱。

四、浪漫主义诗歌与现代派诗歌的联系和区别

从总的艺术方法来看,现代派采用表现法,而非白描法。这里所谓的表现法是指现代派作家用歪曲客观事实的方法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不像浪漫主义者那样描写客观事物或直抒自己的胸臆。不妨举两首诗来做对比:

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

by William Butler Yeats

I will arise and go now, and go to Innisfree / And a small cabin build there / of clay and wattles made / Nine bean-rows will I have there / a hive for the honey-bee / And live alone in the bee-loud glade / And I shall have some peace there / for peace comes dropping slow / Dropping from the veils of the morning to where the cricket sings/ There midnight’s all a glimmer / and noon a purple glow / And evening full of the linnet’s wings/I will arise and go now / for always night and day / I hear the lake water lapping with low sounds by the shore / While I stand on the roadway / or on the pavements gray / I hear it in the deep heart’s core.

这首叶芝早期的著名作品是典型的浪漫派后期唯美主义的诗篇。他直抒胸义的道出要离开这个充满的痛苦的世界去过隐居生活的愿望。他对因纳斯弗利岛景色的描写也是一种白描法,没有加以主观色彩的渲染。虽说因纳斯弗利岛只是爱尔兰的一个小岛叶芝是把他当成是隐居生活的象征,但这是摆在纸面上的,显而易见的。虽说他抒发了自己的一些感受,但只是一种白描的艺术方法。请读另一首诗:

豹――在巴黎植物园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 在心中化为乌有。

这是里克尔1903年的作品,与其说他在描写被困笼中的豹子形象,不如说诗人是在体会豹子的心情,甚至还可以说是他借豹子的心情来表现自己当时的心情。这里的拟人化自然是常见的艺术手段,但从常理看,即使把豹子当成人来看也不可能有这么复杂的感情。显然是里克尔发掘自我的结果。整天关在笼中的豹子无疑会讨厌身后的铁栏杆,但他不可能感受到这么深刻的程度,以至认为“千条栏杆后没有宇宙”他可能感到有力无处使的苦恼,但不会认识到力之舞的中心一个伟大的晕眩。这些诗说明里尔克是用自己的思想歪曲了豹的感受能力来表现他与现实世界的矛盾。这还是他以对客观的忠实描写著称的早期作品,如果拿他后来书写主观情思的杜伊诺哀歌来作比较,浪漫派与现代派在创作方法上的差别就更明显了。在写法上,里克尔不像早期的叶芝那样直抒胸臆,而有曲折隐含地把把抽象观念和具体形象相结合的特点。

总起来看,现代派文学的艺术特征与近代文学中出现过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是颇为不同的。现代主义吸收了其他文学的特征---------特别是浪漫主义---------的某些因素,但他与浪漫主义的区别大于其联系。虽然浪漫主义中有些作品已开风气之先,具有象征主义或表现主义色彩。

参考文献:

[1] 宋寒冰.元杂剧与佛教母题研究[D].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08)

[2] 柳东林.西方文学的非理性特点及禅意研究[D].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08)

新古典艺术特点范文第7篇

作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意大利经过二千五百年岁月的洗礼,及其特殊历史背景的熏陶,形成了今天这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古国。

随着“2006意大利文化年”的即将开展,本期为此特别启动了大型策划“意大利文化之旅”,带领大家一同走进意大利,领略它那独特的生活风情及其文化韵味。

“2006意大利文化年”的主题内容

“2006意大利文化年”的主题内容包括建造和设计、历史、科学技术、手工艺、舞蹈、歌剧、音乐、电影、摄影、时装、体育活动、研讨会、美食节和其他文化活动。而本次意大利文化年是推广“意大利制造”、吸引海外游客和投资的绝佳机会。

“2006意大利文化年”的开篇之作

在中国举办的“2006意大利文化年”的开篇项目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据悉,“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将于2006年1月20日至4月23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隆重举办。

此次“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将以人的形象为主题,通过80件绘画、雕塑和工艺品,全面展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有代表性的艺术大师的作品及其这个时期前后的辉煌艺术成就。

这个极具学术性和观赏性的大型欧洲古典艺术展,是迄今为止中国引进的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内容的最高水准的展览,也是意大利送往国外艺术展览中引人注目的重要展览之一。

编者语:借此“2006意大利文化年”在中国举办之际,也开始了我们本期的“意大利文化之旅”。请跟随我们的视野,一起畅游意大利享誉世界的音乐、电影、时装、美食及其体育运动等。当然,在全面了解这些世界一流的意大利文化之前,让我们首先对意大利的风俗礼节有个初步的认识。意大利的风俗礼节

意大利人性格特点

意大利人性格一般比较开朗、健谈、热情奔放。初次见面谈问题都比较直爽,单刀直人,不拐弯抹角。但南北方又各有不同,北方人比较内向、谨慎,比较注意行为举止,注意谈吐,注重个人享乐;而南方人较保守,性格开朗,人也非常热情、更注重传统的家庭生活。

意大利人与地中海沿岸一些国家的人都有这么一个特点:说话比较随便,时间观念不强,参加一些重大的活动和重要的会议、谈判或一般的约会,常常迟到。迟到者往往以交通拥挤等为理由,或只要说声“对不起”就够了。为此,与意大利人约会,一方面要有一定时间的提前量,另一方面,决不要把约会定在早晨或刚吃过午饭的时候。与他们打交道,开始你会觉得大多数意大利商人对外来人的态度严肃甚至冷淡,但经过几次接触,甚至一次晚餐以后,你就会立刻感觉不一样。意大利人是非常友好、好客和富有人情味的。

意大利的风俗礼节

意大利人的手势和表情比较丰富,常以手势助讲话。几种常见的手势是:用大拇指和食指围成圆圈,其余三指向上翘起,一般表示“好”、“行”、或“一切顺利”,在餐桌上表示“好吃极了”或做得“棒极了”。用食指顶住脸颊来回转动,意为“好吃”、“味道鲜美”。竖起食指来回摆动表示“不”、“不是”、“不行”,耸肩摊掌加上摇头,有时还加撇嘴,表示“不知道”。五指并拢、手心向下、对着胃部来回转动,表示“饥饿”。

意大利人讲究穿着打扮,在服饰上喜欢标新立异,出席正式场合都注意衣着整齐得体。比如到歌剧院看歌剧,尤其是男士,要穿晚礼服或至少穿西装打领带,在看歌剧时不发出任何怪声和大声评论,对演员的精湛演出应报以热烈的掌声。

意大利人忌讳“十三”和“星期五”,认为“十三”这一数字象征着“厄兆”,“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象征。意大利人忌讳,因为是放在墓前为悼念故人用的花,是扫墓时用的花。因此,人们把它视为“丧花”。如送鲜花,切忌不能送;送礼品,也不能送带有图案的礼品。意大利人还忌讳用手帕作为礼品送人,认为手帕是擦泪水用的,是一种令人悲伤的东西。所以,用手帕送礼也是不礼貌的。意大利还忌讳别人用目光盯视他们,认为这是对人的不尊敬,可能还有不良企图。在与不认识的人打交道时,忌讳用食指侧面碰击额头,因为这是骂人“笨蛋”、“傻瓜”。一般也忌讳用食指指着对方,讲对方听不懂的语言,这样做造成的后果将不可收拾。

和意大利有生意交往的人会抱怨意大利节日太多,动不动就是一个什么节,动不动就找不到人了――他们休假去了!意大利全年共有122天节假日,有的是宗教节日,有的是民间传统节日,有的是国家纪念日;节日多这一事实是意大利人崇尚自由、天性浪漫的体现,也是意大利人注重传统的见证,同时也保证了意大利人可以充分地享受生活。意大利音乐

意大利音乐在欧洲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在声乐(主要是歌剧)、器乐(主要是弦乐)方面都起了开拓者的作用,对西欧各国的音乐发展有重要影响。

19世纪末意大利器乐在德国的后期浪漫派和法国印象派的影响下开始复兴。意大利器乐复兴的最主要作曲家是O・雷斯皮吉。他在配器上受R・施特劳斯、Н.А.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影响,在和声上受法国印象派的影响,在结构上则受德国音乐的影响。意大利现代器乐作曲家还有G.F.马利皮耶罗,他立志发扬从格列高利圣咏以来的意大利音乐传统,他的交响乐与19世纪的一般交响乐不同,是意大利古典交响乐以现代形式的再现,在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到从印象主义到新古典主义的转变。

意大利歌剧诞生于佛罗伦萨,成长于威尼斯,成熟于那不勒斯。1600年左右,随着歌剧的诞生,马罗克风格在意大利出现。1637年,首次向公众开放的剧院在威尼斯建成,歌剧从此不再是贵族的专利。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等城市相继成为音乐中心,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传统、赞助人、艺术家和相应的剧目。

那不勒斯乐派时期,意大利歌剧形式结构已基本成熟。那不勒斯歌剧由于注重优美、华丽的美声技巧而忽略戏剧性。而阉人歌手和女歌手的精湛技巧成为吸引人的重要因素。

意大利电影

号称“永恒之城”的意大利首都罗马,是一个文化古迹星罗棋布的城市。在这里,古罗马时代雄伟壮观的建筑物,气势非凡的文化艺术瑰宝,与现代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相交相融,为世界呈现一幅具有独特魅力的风情画。古老与现代的紧密结合,产生了一个亦真亦幻的艺术奇观意大利电影。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意大利电影的光芒便开始传向世界。它以自身独特的视角立足世界影坛,为世界观众带来了无限的文化财富。特别是到了九十年代,意大利电影再一次以新的发展阶段令世人瞩目。

意大利电影经历了繁荣、衰退、复苏、危机、崛起的百年发展历程,在一个世纪的坎坷道路上,为世界电影带来了无数的珍奇瑰宝。为此,在向那些有着杰出成就的老艺术家们致敬的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意大利电影绽放出更多更美的花朵。

威尼斯电影节

谈到意大利电影,不能不提的是威尼斯电影节。作为世界上最早创办的电影节,经过70多年风风雨雨的洗礼,它已经如同满面皱纹的老人带着沧桑的气息。威尼斯电影节萌芽于1932年,它和当时的欧洲艺术双年展同时举办,共有来自7个国家的20多部影片参展。在这届电影节上共设了7个奖项,分别为最受喜爱女演员奖、最受喜爱男演员奖、最佳原创故事奖、最佳导演奖、最感人电影奖、最有趣电影奖和最佳技术奖。在这7个奖项中,除了最感人电影和最有趣电影奖后来消失不见外,其余5个奖项都成为此后各种电影节的基本奖项。所以说,威尼斯电影节称得上当之无愧的“国际电影节之祖”。

相对于戛纳和柏林,威尼斯电影节更注重参赛者对电影艺术的创新,对具有实验性的独立制作尤其偏好,而非过多强调意识形态和商业与艺术的兼容,这一特色充分体现在威尼斯的口号“电影为严肃艺术服务”之中。

如今的威尼斯电影节虽然在商业经营上落后于戛纳电影节,但其独特的风格仍然受到国际电影界的高度评价。

编者语: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意大利电影人便以他们新的电影题材及表现

手法再一次抓住了世界观众的心,并由此在世界级电影节上频频获奖。意大利电影人在电影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充分地体现了古罗马人的遗风。下面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意大利电影人的风采。

引领世界电影艺术潮流的大师

“第七艺术的魔术师”费德里克・费里尼 被世界影坛称为“第七艺术的魔术师”的费德里克・费里尼,以独特的导演方式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诠释被尊为世界电影艺术大师,他为意大利电影及世界影坛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是意大利电影的里程碑。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意大利的另一位电影大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他以分析个人心理世界的手法征服了世界影坛。

贝纳多・贝尔托鲁奇 在意大利众多的电影大师中,有一位中国观众熟悉的人物,他就是著名导演贝纳多・贝尔托鲁奇。这位导演以影片《末代皇帝》获得了1988年奥斯卡金像奖的多项大奖,并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最佳导演荣誉的意大利导演。

意大利时装

意大利时装名扬世界,拥有众多世界一流的时装设计大师,占世界总数的1/3。他们设计风格独特,各自成为体系。显示意大利时装领先世界新潮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布料质量与印染技术,这些技术世界一流、风格独特。意大利一些时装设计师采用自己设计的布料制作时装。从面料角度说,棉、麻等天然纤维面料特别受设计师的青睐。其中西装多选用毛、毛麻、棉麻等混纺材料。衬衫多运用纺织制造工艺达到丰富的纹理效果。

应该说,意大利时装风靡世界更得益于它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时装设计的产品植根于意大利悠久的文化和历史,设计者的艺术审美情趣也得益于这个国家处处皆是的文化古迹和艺术宝藏,时刻让人受到艺术熏陶。因此设计师既能得益于悠久、高雅的艺术传统,又能将艺术品味融入自己的设计之中,创造出含有艺术情趣的精品。

意大利美食

编者语:意大利的美食如同它的文化:高贵、典雅、味道独特。精美可口的面食、奶酪、火腿和葡萄酒等成为世界各国美食家向往的天堂。

意大利饮食特点:味浓香烂,以原汁原味闻名,烹调上以炒、煎、炸、红焖等方法著称。意大利吃饭的习惯一般在六、七成熟就吃,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口味爱好:喜吃烤羊腿、牛排等和口味醇浓的菜,各种面条、炒饭、馄饨、饺子、面疙瘩也爱吃。

意大利餐会:意大利餐会提供全套菜牌,包括开胃头盘、汤、面食、披萨、主菜以及甜品。先吃头盘,汤或面称为第一道菜,主菜等于第二道菜,然后是沙拉、甜品或乳酪,最后是咖啡或饭后酒。

面食:意大利人的主食是面。他们喜欢用各种酱拌着面条吃,上面还常常撒有肉沫或者香料。当然,说到意大利的面食,不能不说的是比萨饼。中国人知道比萨饼大多因为“必胜客”,而在美国,最早的比萨饼店是在移民美国的意大利人聚集区里出现的。在今天,“比萨”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美食。

酒水:看意大利人吃正餐,酒是肯定不会少的。在各种酒当中,以红酒的“出镜”率最高,因为意大利是红葡萄酒的重要产区。

甜点:正餐之外,意大利人还喜欢做各种点心。去探望朋友和亲人,他们不会带特别贵重的礼物,却喜欢以美食相赠,比如说一盒刚出炉的点心。

咖啡:意大利人的生活是离不开咖啡的。他们吃点心的时候,通常会佐以咖啡。其实,前几年起开始在中国走红的卡布奇诺咖啡,就来源于意大利。除了卡布奇诺,“特浓”咖啡也是意大利人的发明,这种咖啡的劲道很足,口感浓烈,往“特浓”咖啡里加上大量的牛奶和奶泡,就能得到奶香味特浓的“拿铁”咖啡。

意大利体育运动

意大利人是天生的体育爱好者。他们对体育的热衷反映出意大利人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生观。

足球:足球是意大利的国球,是最受人们欢迎的运动项目。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是世界上最好的足球联赛之一,各大城市以及大部分中等城市都拥有参加联赛的球队。有比赛的周末就是意大利人的节日,男女老少都会去球场为自己支持的球队加油助威,释放激情。

狩猎:这项运动能把狩猎者带入意大利最原始、最遥远、人迹罕至的地区。打野猪是狩猎中最惊险刺激的项目之一。除了阿尔卑斯山脉一带只准当地人狩猎,意大利境内的其他任何地区都可以狩猎。

帆船运动:这项运动在意大利湖区,利古里亚沿海岸,撒丁岛北部海岸,以及托斯卡纳区的拉齐奥地区沿海一带。

此外,意大利人还在骑马、滑雪、划独木舟、网球、高尔夫球、篮球等领域有广泛的爱好,意大利民族开朗、乐观、奔放的特质通过这些运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编者语:在“2006意大利文化年”来临之际,顺应中意经济贸易、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入发展的势头,两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2005年,两国政府正式启动旨在促进两国教育学术交流的“马可・波罗计划”,同年意大利留学大门首度对中国敞开,近500学子成功留学意大利;7月,中意两国签署互认学历学位协议,从此扫除留学意大利高等学历不能相认的障碍,将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两国学生进入对方国家高等院校学习和深造。2006年意大利政府将再为中国学生提供1500个留学名额,30多所知名高校参与此次招生。作为一个新兴的理想留学目的地,意大利教育的巨大潜力正在逐渐显现,预计在不长的时间里,去意大利留学将会成为中国学生的热门选择。

中国学生赴意大利留学

一、留学意大利的优势

意大利是古罗马文明和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欧洲一体化的积极倡导者。意大利以其宜人的气候、美丽的自然风光,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化背景和数量首屈一指的世界遗产,逐渐成为中国学生关注与向往的理想留学目的地。

意大利是欧洲最早开展高等教育的国家,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特色鲜明。严谨的学风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是意大利教育能够走向世界的根本原因。传统优势专业包括设计(如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装璜设计等)、建筑、雕塑、音乐、视觉艺术、绘画、考古、旅游管理、食品加工、葡萄酒酿造、文物保护等,另外法律、医药、机械、经济贸易、金融、工程水利等专业也居世界前茅。

到目前为止,意大利大学仍保留原有传统,不将教育作为可以盈利的产业看待,因此高等教育学费低廉,国际学生可享受与本国学生同等的待遇。留学生一年的学费(即注册费)约为500-1000欧元。在欧洲国家中,意大利生活费用低,因学校所在的城市有所不同,每月仅需400-800欧元。

二、意大利名校

米兰理工大学(MIP Politecnico diMilano)建于1836年,是意大利最大最有声望的理工科大学,是研究型大学中的典型代表。从纳米技术到太空技术,从生物科技到通讯技术,其研究领域十分广泛。

热那亚大学(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Genova)建于1471年,共有11个学院。开设本科和硕士课程142门,博士课程27门。同上百所国际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每年招收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