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健康产业分析

医疗健康产业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医疗健康产业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疗健康产业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医疗健康 投资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减少,老年人口数增加而使老龄人口占比不断增长的动态过程。显然,中国早在21世纪初就已进入老龄化时代,面对严峻的挑战,中国政府新修订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通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保险建立了覆盖广泛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在下一步医改推进过程当中,政府表明其将占主导,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鼓励多方投资,解决医疗及养老问题,这将是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卫生事业的机遇。

二、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未来趋势和医疗健康产业情况

(一)我国老龄化的原因及现状

中国在2010年到2015年前后出现了人口的拐点,具体表现为劳动力和结婚人口数量的下降及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的不断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生育率降低导致的90年代以来出生人口不断下降。致使2010年前后新增劳动力不断减少,2014年前后结婚人数和新生人的减少,同时50年代出生的人在这期间进入65岁导致老年人口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使总的劳动力人数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人,14岁以下人口基本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2.90亿人减少到2015年的2.27亿人,结合人类寿命增长等情况,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已呈老年型,且老龄人口整体的基数大、比值高、增长速度快。

(二)我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情况

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都因老龄人口地飞速增加受到巨大冲击,但同时这也是对医疗健康有关产业良好的投资时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14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上涨0.79个百分点,政府卫生支出上升1391%,卫生机构数增加65.7万个,医疗卫生床位数增加334万张。老龄化使我国居民对医药健康及医疗服务等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增加了对其服务和产品的需求量。自2000年以来的12年间医药行业平均每年销售收入增速达20.98%,利润年平均增加额达131亿元。近几年政府也为适应老龄化的各阶段情况不断出台改革政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药品安全保障得到明显加强;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200多所县级医院和3.3万多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完善等等,为发展健康产业做出了积极回应。

(三)未来20年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2015年到2035年期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据中文核心期刊预测,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将从10.5%增长到35%左右,数据说明见表1。面对庞大的老龄人口数,未来的医疗健康产业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如何扩大产业规模以及规模发展到何种程度可能成为该产业主要研究问题之一。

表1 未来20年老龄人口占比

数据来源:席玮.于学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预测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年03期。

三、人口老龄化对于医疗健康产业的影响

(一)数据来源及选取

根据国际划分标准,选取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作为其中一个变量并用x表示;老年人口的不断上升导致对医药需求的大幅度上升,同时对于其他老年产品的需求也会显著增长,因此用y表示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来代表我国居民对医药及相关产品的需求程度;鉴于医药行业在医疗健康产业中占较大比重且医药行业规模扩大与工业产值有关,是以用z表示医药行业年工业总产值,旨在研究我国的老龄化对医疗健康产业的影响。最后因医疗养老都是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取老年服务健康行业进行养老市场预测。所取数据见表2、表3:

表2 2000~2012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及医药行业年工业总产值

数据来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2012);国家统计局;中商情报网: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表3 2004~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前瞻网。

(二)需求上升的趋势

由表2中65岁以上老龄人口所占比重数据作解释变量,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数据作被解释变量构建线性回归模型:y=a+bx+u1

将以上两个变量数值带入模型进行测算,得到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5,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其进行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其结果为:调整后的=0.988,的Sig.为低于0.001,说明拟合程度好,回归效果极为显著;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Sig.=0.000,表明回归变量在该模型中的作用显著。由此最终得到老龄人口占比与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模型:y=-2954.539+477.855x

说明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增加1%,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平均增加478元。由数据预测数据知,2035年老年人口占比将增加到35%,每年人均支出则将增长到13770元。

(三)具体测算需求增长和医疗产业未来的规模

由表2中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数据作解释变量,医药行业年工业总产值数据作被解释变量构建线性回归模型:z=c+dy+u2

进行相关性和回归测验,得到以下结果:Pearson系数=0.982,两变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调整=0.962,回归效果显著,得到最终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与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模型:z=-5560.779+14.527y

说明人均消费支出每增加100元,医药工业总产值平均增加1452.7亿元。到2024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增加到97159亿元,2035年将到达20万亿元左右。

(四)具体测算养老产业未来的规模

运用时间序列外推法和表3数据进行预测,建立产业规模预测模型:Q=α+βt,其中t为修正数值后的时间变量,Q为产业规模。求得预测模型为Q=4959.46+1016.32t,根据推测2035年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1万亿,距2014年将增长1.69个百分点。

(五)对于养老支出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伴随着“未富先老”,人口红利消失以至养老金缴纳不足等问题,领取养老金的支出又是绝对需求,导致我国养老金供不应求,空账每年以1000亿的速度在增长。随着老年人口的持续上涨,这将成为财政支出的负担之一,对于我国老龄化的特殊情况,旧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挑战。

四、对策和有关政策建议

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长期维持增长趋势。高血压、关节病等老年多发病给医疗行业带来巨大消费市场,人们正将更多的关注投向养老产业,但医疗、养老保险方面可能会出现更大的缺口等待政府及社会及时补充。

(一)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产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据国家食药监局南方所测算,在我国,老年人人均用药水平是我国人均用药水平的3至4倍,且老年群体对于医疗保健产品的刚性需求相对更高。就预测的医疗保险支出和现阶段养老保险供给情况来看,如果不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商品供给量,营造医疗健康产业良性竞争环境,未来将面临医疗困局和保险供不应求局面。而且根据上述测算,如果未来20年老龄人口趋势基本符合预测,那么未来医疗医药规模还有十几倍的发展空间。这些情况看来,增加资本投入以扩大产业规模已成为发展医疗健康产业的首要目标。

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已经使更多人关注此领域。为进一步缓解医疗困难,政府应从源头入手,鼓励医疗医药科技项目的开发研发,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促进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和精准医疗等领域的突破发展。其次,虽政府投入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但这也给政府财政支出带来不小压力。因此政府应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一在采购过程中可以尽量使用公开招标方式,使医疗医药市场尽量向完全竞争市场靠拢;二是可以精简新药品、新器械上市过程中的必要程序和花费,增加企业创新研发信心;三是让医疗医药与“互联网+”相结合,让产业宣传成本降低;四是鼓励私立医疗机构的发展,推动市场竞争。通过改善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上各阶段的政策,最终在良性竞争中,使医疗医药价格不断降低,从而促进企业研发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新产品,促使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同时相应医疗服务中器械、药品等费用的降低也将缓解医保压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

(二)鼓励商业养老保险的大力发展

当前面临的养老困局:一方面老年人口大幅度增长,对于医疗方面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是缴费人数已经到顶即将下滑同时企业社保负担非常严重。除了社保控费以外,大力鼓励商业保险是解决路径。努力做到社保保障基本需求,商保保障高端养老需求。达到降低企业负担和提高保障水平和壮大养老产业的目的。

上文根据老龄人口变化对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作了预测,再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给出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医保基金收入的同比增长率从2011年的28.6%下降到2014年的17.4%,而支出仅从25.2%下降到19.6%,数据见表4。对比发现,资金缺口日益扩大,而且随着老龄人口快速增长将更难以挽回。因此对于日益扩大的资金缺口给出建议,一是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填补社保无法保障的空缺,同时也建议划转国有股份充实社保。

表4 城镇医保基金收支情况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五、结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重,居民的健康意识正在增强,对于医疗健康产业需求不断加大。但就分析结果来看,目前的产业发展水平还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有较大差距。所以,建议政府搭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平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增强产业发展力,大力发展商业保险,补充社保资金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曹冬梅,辜胜阻,方浪.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金缺口的对策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10):63-65.

[2]王丽华.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2):223-223.

[3]席玮,于学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预测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年03期.

[4]胡晓华,易守宽,杨雪梅.浅析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J].法制与社会,2013(4):243-245.

[5]丁丹,贺平鸽,胡博新.医药行业:宏观数据库[R].国信证券,2013.

医疗健康产业分析范文第2篇

人工智能对医疗领域的影响是开创性的、变革性的、颠覆性的。智慧医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数字化人体和数字化医疗等高度智慧化,部分代替了以往由人力完成的医疗工作,构建了从底层基因、中层病症数据,到上层诊断和手术的上下一体,人与机器互联、协作、共进的新医疗体系。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医疗主要有四个发展方向。

第一个发展方向是基因测序。比如某公司打造了遗传病智能化解读系统,首先提取和处理DNA数据,然后进行测序分析,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完成对疾病的关联分析。

第二个发展方向是辅助诊断。通过让机器学习海量医疗数据、专业文献、医学教材,模拟医生问诊流程,采集、汇总和整理病人症状描述,与用户进行反复交流和多重验证,最终给出治疗建议。

第三个发展方向是医学影像。机器可根据病人拍摄的医学影像资料,对病人病情进行确认诊断。

第四个发展方向是药物研发。某公司依托智能分析技术,可以在分子结构数据库中评估出820万种候选化合物,减少了研发成本,并缩短了研发周期。

智慧医疗产业链主要由智能硬件、诊断工具、医联平台、自诊平台、健康管理、医药电商等环节构成。

在智能硬件方面,医疗智能硬件主要有手环、手表、智能鞋等运动健康类监控设备,以及血压、血糖、脑电等病患监测设备。

在诊断工具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前面文章所提到的IBM公司开发的沃森(Waston)医疗平台。

在健康管理方面,WellTok公司与IBM公司联合打造智慧医疗平台,以数据分析服务加强个人健康管理和改善生活习惯,还融合了医疗硬件、医疗保险、健康内容、健康应用等,丰富了平台生态。AiCure公司利用手机终端为患者提供按时用药的健康提醒服务。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与智慧医疗产业的融合力度将不断加大,同时将进一步促进智慧医疗产业的整合提升,催生出一批提供集智能硬件、诊断工具、医联平台等于一体的智能云平台企业。

英国BabylonHealth平台计划整合Deepmind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患者在同医生进行文字、电话或视频交谈前,就提前预知自身健康状况。目前,BabylonHealth平台上约有100名医生,25万用户可通过月付或医疗保健的方式获取服务。

医疗健康产业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辽宁省;健康产业;机遇;挑战;应对

中图分类号:F426.8

健康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健康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世界各国纷纷将其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加以重点扶持。近年来,辽宁省健康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可以说,辽宁省发展健康产业,既存在发展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机遇

目前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已迎来了良好的机遇,具体因素包括如下几点。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被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为此要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8%左右。

生物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早在2009年,国务院便出台《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将生物医药列为医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又明确地把生物医药列为七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2013年3月,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共有32个:包括新型疫苗、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现代中药与民族药、生物分离介质与药用辅料等制药子行业的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共18个;医学影像设备、先进治疗设备、医用检查检验仪器、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等医疗器械子行业的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共14个。

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十二五”时期,国家计划投入400亿元,在此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将再投入750亿元资金进行扶持。据此计算,“十二五”开始的未来十年间,我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扶持资金总额将近1200亿元[1]。国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这既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战略性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辽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加快及其相关政策的实施,为辽宁省健康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新医改推行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相关改革政策连续出台,尤其公立医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以及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广泛覆盖,不仅使医疗卫生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辽宁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新医改以来,辽宁省共支持了94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辽宁城镇医保参保人数达到2120万人,参保率94%,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3%。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5%、70%和70%;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2]。

新医改及其相关政策的实行与取得的显著成效,为辽宁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注入了原动力。一方面,政府通过大幅增加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会直接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从长远看,医改政策的实施,也有助于改善国民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预期,从而拉动健康市场的消费需求。

(三)经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人口老龄化加剧,为辽宁省健康产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经济条件的改善与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关注健康问题。健康需求是一个相对刚性的市场需求,当慢病增加、亚健康蔓延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其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并非仅仅是保健意识、“治未病”观念与养生理念的变化,而且也是医疗需求与保健需求的变化。即一方面,会因经济条件的改善而产生大量的个性化非基本医疗服务,使医药健康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进一步扩大,推动非基本药物器械的加工生产;同时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拓宽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空间,给营养保健品业、商业医疗保险业等健康服务产业带来无限商机。

目前,辽宁省65岁及以上人口457.3万人,占总人口的10.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预测,到2039年,辽宁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30%以上[3]。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老年人群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总量日益增大,使健康养生、健康体检、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等相关产业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面对辽宁省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医疗保健服务业,以适应市场需求,满足老年人对医疗、预防、保健、护理、康复等方面的需要,不仅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也会在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加大与自身产业基础优势,使辽宁省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

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落后于国内其他省份,但作为工业大省,依托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雄厚底蕴,在健康产业发展上,却有着基础较好与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尤其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辽宁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大力建设健康产业园区,不断搭建健康产业发展平台,从而为辽宁健康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9-2011年的3年间,辽宁医改总投入达到334亿元[2]。巨大的财政投入主要用于推进全民医保、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方面。除此之外,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十一五”期间,辽宁省还每年拿出2000余万元投资于重大科技攻关专项[4];而在健康产业园区建设上,2008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做出举全省之力加快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的推动下,各市地都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相继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园,通过加大生物医药的资金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给予重点支持。这样,就使辽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工业基础与中医药和海洋生物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辽宁健康产业在有利的发展平台上能更健康地发展。

二、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辽宁省健康产业虽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来自国际健康产业市场竞争的外部挑战

健康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普遍超过15%[5]。国外健康产业发展迅猛,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强,产品研发的技术垄断优势已经严重威胁中国的健康产业安全。目前,“国外健康产品在中国市场以7%的品种占有40%以上的市场份额”[5]。从辽宁健康产业市场看,最严峻的挑战主要来自于生物制药业与医疗器械业两大产业领域。

在生物制药产业领域,辽宁医药市场面临跨国药企的激烈竞争。近年来,辽宁医药新产品的开发越来越难,而老产品市场则受到进口产品的严重冲击。辽宁省生物医药市场已出现逐渐萎缩的态势。一方面是医药创新成果适应不了生产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企业买不起国外药物研发技术,买了转化成产品也难。现在,省内各开发区都在紧锣密鼓地建厂房,搞GMP改造,但却面临着可投产的品种太少和企业开工不足的危险[6]。

在医疗器械产业领域,由于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基本被GE、西门子、飞利浦等几家跨国企业垄断,因而,虽然辽宁有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的科技研发优势,但目前辽宁医疗器械仍然主要以进口为主,进口医疗设备主要来自日本和美国,基本为高端医疗设备。而出口企业多是为国外医疗器械生产厂商提供配套零部件和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端设备,自主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的能力相对较弱,企业国际竞争力普遍不强[7]。2012年,辽宁医疗器械出口持续负增长,全年完成出货值21.8亿元,同比下降0.5%[8]。

(二)来自国内健康产业市场的省际竞争挑战

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后,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区)把医药产业作为重点或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引导,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省际间的竞争压力。

虽然,辽宁省中药及生物制药产业在全国优势明显,医药产业总量也占有一定比例,但发展的相对速度却逐年下降,落后于山东、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省际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发展形势十分紧迫。

2011年,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广东、河北等省份,医药产业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1600亿元以上。山东省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761家,17家进入全国医药百强企业,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1691亿元,2015年目标为3800亿元。上海、浙江、江苏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内外资企业联手打造中国最大、世界著名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飞速发展。而辽宁省医药产业在2011年,销售收入仅为680亿元,占全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4.5%。近年来,辽宁省医药工业在全国排名第10位,与辽宁省在全国的地位极不相称[6]。

(三)来自辽宁省健康产业竞争劣势的内部挑战

辽宁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还有诸多不利的自身因素。主要表现在,健康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医药产品竞争力较弱;高端科技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

目前,在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仍然缺乏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就全行业来讲,进入全国百强企业只有3家,而且比较靠后;号称百亿集团企业仅有1家,而且经济形势还不太景气;超10亿元内资企业只有9家,其中包括较大型的外商投资企业5家[6]。企业竞争力不强,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也导致辽宁医药市场缺乏优秀名牌产品,极大地影响了市场占有份额。例如,辽宁省乳癖消、沈阳红药、木鸡冲剂等大宗中药产品,在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上,还不完全符合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尚未合法进入国际医药市场。辽宁医药市场的一批老品种,不仅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而且甚至面临被迫退出市场的危险。

如何科学地发展辽宁健康产业,做大做强医药企业,尽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打造辽宁医药品牌,不仅是辽宁健康产业发展中将要面临的来自于自身的挑战,而且也已成为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所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发展辽宁省健康产业的主要对策

综合以上分析,发展辽宁省健康产业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转变发展理念

目前,辽宁省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仍在延续,第二产业仍为带动辽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实转变,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首先转变发展理念,正确认识发展健康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意义。只有顺应时势更新发展理念,才能制定出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科学的应对举措。

(二)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

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需要辽宁省偏重投资的需求结构必须优化调整,但改变偏重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即摆脱所谓投资“依赖症”,则不能失去第二产业的发展优势。即在保持辽宁经济发展特色前提下,仿效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通过依靠第三产业,来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由于健康产业兼跨第二、第三产业,并且辽宁健康产业发展方面,还有其自身产业基础与发展优势,未来的健康市场需求前景也极为可观。因此,发展辽宁健康产业,必须依托发挥辽宁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以走特色发展道路为引领,不断出台相应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

(三)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健康需求是国内消费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一个相对刚性的消费市场。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广大群众的消费需求。近年来,辽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持续增长,而经济条件改善下所产生的健康保健需求,已经形成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并且,辽宁省自1995 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后,老龄化比例已高于全国平均线。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经济社会变化,必然带来预防保健、健康体检、家庭健康护理等新的市场需求。所以,发展健康产业对拉动辽宁健康市场消费需求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问题关键是如何释放健康消费需求。释放健康需求以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以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为基本前提。只有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释放拉动相对刚性的健康市场消费需求。

(四)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

健康产业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万亿市场,只有加强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才能在严格规范与科学引导下,不断永续健康发展。从辽宁保健品产业发展现状看,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行业标准缺失、监管缺位错位等方面。例如在沈阳,经营保健品店只要在食药监局备案登记、到所在地工商所申请办理即可,而不再需要卫生局负责审批的养生保健行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经营保健酒类产品,则更是处于监管盲区。可以说,辽宁保健品行业乱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的落后。同时也表明,加强科学引导、进行立法规范、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已成为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刘国锋.十二五400亿十三五750亿 国家投重金扶持重大新药创制[N].中国证券报,2012-06-29.

[2]一轩.辽宁医改:三年投入334亿 公共卫生服务“不差钱”[EB/OL]. (2012-03-22).http://.

[3]史楠,刘柏霞.健康老龄化与辽宁医疗保健服务业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09 (12).

[4] 科技部网站.辽宁省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EB/OL]. (2007-07-24).http://.

[5] 中国食品科技网.中国健康产业现状分析[EB/OL]. (2013-01-15).http://.

[6]陈明山.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EB/OL].(2013-01-15).http://.

医疗健康产业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业;健康管理服务;钻石模型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3

健康服务产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非常短暂,其市场发展也不成熟。但健康服务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优势。2013年12月国家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代表着对健康服务产业国家层面的宏观布局。另外,时代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变迁也使其向更深层次发展,其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一轮的机遇。

一、相关概念阐述

1.健康服务产业

近年来,健康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作为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躯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完好状态。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深入,现代意义上的健康还包括道德健康、生殖健康、环境健康等,即“大健康”。

根据对健康的新定义,健康服务产业早已超出了医疗、药品领域,成为了一个更加丰富,包含更多领域的产业体系。本文认为健康服务产业是一切与人类健康相关,致力于人类健康的产业及其相关的支持性产业。从总体上来讲,健康服务产业主要包括健康服务提供业,健康产品生产制造业以及相关的支持性产业这三个部分。从内容上来讲,它主要包括产品、服务和技术这三个部分。健康服务提供业在医疗方面主要表现为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在非医疗方面主要表现为具有预防性的健康管理服务业,如养老服务、健康咨询和保险、健康旅游、养生保健等。生产制造业主要包括对医疗器械或家用的身体测量仪器、药品、其他医用耗材、保健品、健身产品等的生产和经营。健康服务产业中的相关支持性产业主要是为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金、土地、信息、技术等资源的相关产业。如市场上的为从事健康服务业人员提供培训的培训机构,为发展健康服务产业融资的投资机构,传播健康信息、文化的新闻媒体机构以及为健康服务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的企业等。

2.波特的“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弗商学院教授波特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所提出来的。波特的“钻石”模型是用来解释一个国家能在国际上保持持久竞争力或某一产业能在整个市场里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原因的分析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需求状况、企业主体战略、相关和支持性产业、政府行为以及机遇等几个方面。其中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该国原本所拥有的资源,如自然资源以及人为创造出来的资源。相比较而言,自然资源能够帮助一个国家在竞争中取得先天的优势地位。然而,人为创造出的资源具有较大的变动性,经常能够帮助一个国家在行业竞争中取得后发的优势地位。需求状况主要包括需求规模,需求结构以及高级购买者压力等方面。企业主体战略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管理,经营方式和发展战略。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主要包括该行业的上下游产业。政府和机遇主要包括政府在相关行业上的主要政策,法规以及该行业发展所处的背景。

二、运用钻石模型分析我国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

1.生产要素

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涉及到人力、资金、土地、信息、技术等多项生产要素。健康服务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美容、护理、按摩等,都需要庞大的人力资源。我国人口基数大,拥有丰富的劳动力,为我国发展健康服务产业提供了巨大的人力储备。近年来,市场上也加大了对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育婴师等健康相关人才的培训。而且,从事健康管理服务业人才的来源越发多元化,参加这些职业培训与考核的人员除了一些从事本行业的在岗人员,还包括学生以及社会上的其他人群,这充分利用了我国劳动力丰富的优势。而技术、信息、土地、资金这些方面的生产要素的支撑主要表现为互联网、房地产、投融资等行业对大健康产业的进军。近些年来,我国的健康、医疗行业与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进行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合作,这无疑会大力促进我国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

另外,我国还拥有着丰富的能够为发展健康服务产业提供基础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如中医药、民族医药、传统的养生文化、部分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风景等。这些优越的先天资源为发展养生康复、健康旅游、健康休闲等健康服务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特别是我国传统的中医学、中医药资源以及传统的中医养生文化更是我国所独有的,它为我国健康服务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独具特色的发展空间。

2.主体战略、结构

(1)政府的战略

自从2013年12月国家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后,一些地方政府陆续颁布了发展当地健康服务产业的相关政策。根据这些政策内容,政府主要的战略特点是依据各自的地方独特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来规划当地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如珠海作为世界健康服务产业原材料城,专门为国内外健康服务产业原材料生产企业、经销商和商提供国际性平台,提供一个原材料品种齐全、治疗保证的一站式采购中心;海南利用其丰富的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良好的气候条件以及国际旅游岛的优势,结合体育健身打造中医药保健产业,大力发展集休闲、养生、养老康复为一体的养老产业等等。

(2)市场上企业主体的战略、结构

从市场上的企业主体来看,其战略结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许多知名企业进军大健康服务产业,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医药企业,还包括地产行业、金融行业、互联网行等。原本主要以医药品为主的传统制药行业,如云南白药、贵州百灵、华东医药等知名的药企也正扩大其业务领域,向健康服务产业拓展。在其他行业方面,一些地产行业也在加快对健康服务产业的投资,如复兴集团与云南中医学院合作共同建立附属医院,加大对云南养老产业的投资。另外,“互联网+”模式也引进了健康医疗领域,我国的健康服务产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除此之外,国外的一些企业也瞄准了中国的健康服务市场。近几年,陆续有一些国际知名的企业进军中国市场。

另一方面,我国的健康服务市场还存在着规模小,效益低,分布零散的状况。国内一些知名医药、保健品等企业也在加紧强强联合,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来达到优势互补,如贵州百灵与云南白药的合作。同时,也有的大型企业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来收购、并购竞争力相对较弱的企业,从而扩大自己的规模。除此之外,一些企业则通过与政府签订协议等方式来加强合作从而达到双赢,如康美与青海省、普宁市等多地政府进行了签约合作。

3.对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

(1)人民健康意识、观念的增强

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得到增强,同时对健康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再也不仅仅是满足于身体的无疾病,而是追求身心的全面健康,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改变促进他们对健康的消费,这是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我国对健康产品的人均年消费额仅为31元,占花费总支出的0.07%,约为美国的6%。

(2)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增加最主要的物质基础。就全国平均收入水平而言,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比2012年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城镇居民2013年人均可支配收人26955元,比2012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使其更加关注于对健康的需求。除了居民可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高资产人群的增多成为拉动健康消费的重要力量。根据美林全球财富管理估算,中国每天有55位百万富翁诞生,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正在走向成熟,更加看重健康、休闲,对高质量的健康消费也越来越青睐。

(3)慢性疾病的增加以及疾病负担的加重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的恶化等因素使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疾病”已经成为导致居民死亡的最主要的病种,影响着更多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在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这种疾病谱的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与人们不良生活方式、饮食、心理压力、环境污染等因素息息相关。慢性病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它是导致我国医疗卫生费用上涨的主要原因。慢性病的增加以及医疗费用的上涨促使人们加重对疾病预防的重视,更加注重对自己健康的管理,进而以健康需求带动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在我国2030年主要死亡原因的预测分析中,癌症占死亡人数的24%,心血管疾病与其他慢性病分别占到总死亡人数的31%。

(4)老龄化的严峻形势

我国自2000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老年人口数量上,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2273万人。与此同时,老年人口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体现在高龄老人、失能老年人、慢性病老年人以及空巢老年人的规模的增加。这一事实使我国的老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然而,严峻的老龄化形势既使我国面临养老的挑战,也给我国的健康服务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在2013年12月发表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了养老服务业是健康服务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以及我国传统家庭养老所面临的困境带来了养老社会需求的增加。我国的养老产品、养老服务将有着巨大的市场容量,从而推动着老龄经济的发展,进而发展壮大我国的健康服务产业。

4.政府的鼓励和推动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首先,在总体政策上,2013年我国了《关于促进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我国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资金方面,2015年1月,中国保监会颁布了《关于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阳光融汇医疗健康服务产业成长基金的批复》,批复中同意了该公司在健康服务产业中的投融资的管理,为更好地发展健康服务产业提供了契机,有助于解决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在人力资源方面,我国于2005年把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列为正式职业,卫生职业技能鉴定部门也开展了对健康管理师的职业技能鉴定。而心理咨询师的全国统一培训鉴定工作则更是早2002年就启动了。而且,我国还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公共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培训的试点,例如北京、上海以及武汉市黄陂区等。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也相应出台了发展健康服务产业的政策。2010年以来,江西省鹰潭市、天津市、吉林省、四川省、成都市等省市都颁布了关于当地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规划。除此之外,我国的上海、重庆、西安、贵州等省市也了关于健身教练培训的通知,鼓励对健身教练的培养。不仅如此,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也大力扶持当地的民营企业,通过与它们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来促进健康相关企业的发展。

5.机遇

(1)科学技术的进步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发展与运用,使得我国传统医药行业、保健品等健康服务产业出现了新的发展形式,如移动医疗、智慧医疗、掌上APP、智慧药房、健康云等。在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资本倾向于投入互联网医疗领域。在这种互联网与健康医疗相互融合的大趋势下,更多的企业开始在这个领域进行布局,拓展了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领域。另一方面,生物科学技术以及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以技术为支撑的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在物质生活条件得到充分满足的条件下,人们越来越追求寿命的延长,躯体的无病无痛。当前,关于衰老与长寿的生物医学技术呈现出几何级猛增的特点。在市场上,一些大型企业利用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来积极研发使人类更加健康、更加长寿的产品和服务。我国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大力扶持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

(2)医疗旅游的巨大发展

近年来,医疗旅游成为一大热点,它促进了全球医疗资源的一体化。许多人通过旅游来享受比他们本国更为先进、更为有效的健康服务。全球医疗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年收入正在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各国所提供的健康服务的对象再也不仅仅局限于本国公民,还包括来本国享受健康服务的其他国家的人民,如泰国的特色按摩、芬兰的温泉就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居民,进而促进了医疗旅游业的发展,大大拓宽了健康服务对象和市场,给各国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带来了机遇。

(3)国外相关国家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与成熟

虽然我国的健康服务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但目前,我国的健康服务产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发展还不成熟。美国在健康管理服务行业发展方面有着几十年的历史,有着较成熟的发展体系和模式。而日本也提出了这就需要我国在结合本国市场的实际需求状况下,借鉴国外相关国家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模式,从而促使我国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壮大、趋于成熟。

6.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支撑

健康服务业所依赖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主要是为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提供人力、技术、信息、资金支持的相关产业。在人力支持上,近年来,我国有关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育婴师、心理咨询师等人才的培训越发火热起来,相关的培训机构也逐渐发展壮大。同时互联网行业作为健康服务产业的支持性产业使健康服务业所涉及的范围、领域大大增加。信息技术与软件的开发促进了互联网与健康、医疗的结合。另外,房地产行业也有了进军健康服务产业的趋势,一些房地产公司把医疗健康服务产业作为重点的投资方向,为民营医院提供业务、不动产服务,或者进军养老产业等。这些都为我国健康服务产业提供土地、建筑等资源的保障,进而促进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

三、总结

我国健康服务产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非医疗性质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国外相关国家相比,我国存在着发展健康服务产业的一些独特优势,如中医药养生文化和资源,这是我国更好地发展健康服务产业的特有的突破口。然而,我国目前的健康服务产业体系并不完善,市场还不成熟,潜在的巨大的市场需求还没有被完全激发。此外,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市场还缺乏规范性,处于较为无序的状态,这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健康管理服务产业的发展。通过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我们可以分析出我国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发展所存在的优势和机遇,为促进其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结合其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从宏观至微观层面来促进我国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

医疗健康产业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慧医疗;物联网;物联健康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health applications is still predominately in the government domain and is limited by skills shortage and a lack of standards. As smart health applications become more commonplace, demand for terminals will increase and comprehensive interconnection will be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we suggest that the goal of such applications is to allow every user to benefit from collaborative, coordinated, and intelligent health services. A smart health industry will include governments, medical service providers,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Key words:smart health; Internet of things; interactive health

智慧医疗作为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交叉学科,为用户提供了医疗健康互动服务保障,逐渐成为未来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近年的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中突显出政府主导性、规模有限性、标准性缺乏等特点,同时也展现出巨大市场潜力和未来应用推广的发展趋势。

1 智慧医疗概念及业务形式

智慧医疗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智慧医疗的关键技术是现代医学和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医疗通过打造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全面信息化。

目前,类似概念很多,诸如无线医疗、移动医疗、物联健康等说法,然而从以上概念的核心特征看均属于智慧医疗范畴。根据信息互动主体不同,智慧医疗的业务范围大体分为智慧医院服务、区域医疗交互服务、社区/家庭自助健康监护服务、智能远程急救服务。

1.1 智慧医院服务

智慧医院服务主要指在医院范围内部展开的智能化业务,一方面有方便患者的智能化服务,如患者无线定位、患者智能输液、智能导医等(如图1所示为患者智能输液的业务流程,在药品配发、输液耗材配发、人药匹配上均自动化实现);另一方面有方便医护人员的智能化服务,如防盗、视频监控、一卡通、无线巡更、手术示教、护理呼叫等。此外,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也是智慧医疗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智慧医院内部信息化平台方面,各医院正在加速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整体建设。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以优化流程为导向,以电子病历为信息单元的医疗临床信息标准化、电子化、语义化处理平台,在实现临床信息采集与存储的基础上,实现临床信息的深入利用。同时,在有资源有实力的医院逐步整合HIS,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R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会诊系统,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以及医疗信息集成和共享交换,实现医疗临床信息的深层次利用。

在智慧医院医生所持终端方面,逐渐向智能化、便捷化发展。据Manhattan研究所预言,到2012年,81%的医生将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然而在Manhattan研究所2011年5月的报告中展现,这一数字已经在2011年得以实现。随着终端产品的小型化及屏幕分辨率提高,移动护士站、医用Pad终端已开始在部分医院中应用[1]。

1.2 区域医疗服务

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化是以用户为中心,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疾病控制甚至包括社区自助健康服务的内容相互联系起来。该信息化服务以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存储为基础,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清单,为区域内各类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供支撑。该服务作为“十二五”卫生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将在“十二五”医疗卫生规范中成为医疗信息化建设重点内容之一。

区域医疗服务平台是连接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图2展示的是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本架构。通过该平台,将实现以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中心的妇幼保健、疾控、医疗服务等各系统的信息进行协同和共享。从业务角度看,平台可支撑多种业务,而非仅服务于特定应用层面。

1.3 家庭自助健康监护服务

健康监护业务主要直接针对个人类或家庭类客户,主要实现方式为通过手机、家庭网关或专用的通信设备,将用户使用各种健康监护仪器采集到的体征信息实时(或准实时)传输至中心监护平台,同时可与专业医师团队进行互动、交流,获取专业健康指导。实现形式多种多样,也可结合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开展全民建档及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更新;也可与应急指挥联动平台结合,结合定制化手机或定位网关提供一键呼、预报警等功能。

健康监护业务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可分为家庭健康监护业务、个人健康监护业务和车载急救监护业务几类,各场景对平台、网络及终端的关键技术、实现形式均有不同需求。

图3展现了健康监护业务架构,其中涵盖健康监护终端、数据传送网关、信息展现平台等终端实现环节。

2 智慧医疗应用技术特点

智慧医疗需要新一代的生命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实现全面、透彻、精准、便捷的服务。智慧医疗体系架构图如图4所示。智慧医疗在整个泛在网、物联网体系中所涉及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的各种关键技术。

(1)技术范围广

在智慧医疗相关技术领域涉及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的关键技术,针对以上介绍的几类业务场景所相关的技术包括:

・智能感知类技术,如射频标识(RFID)技术、定位技术、体征感知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等。智慧医疗中的相关数据主要从医院和用户家中各系统传出信息的传感器获取的,实现被检测对象准确的数据采集、检测、识别、控制和定位。

・信息互通类技术,如上下文感知中间件技术、电磁干扰技术、高能效传输技术等。实现用户与医疗机构、服务机构之间健康信息网络协作的数字沟通渠道,为整个医疗系统海量信息的分析挖掘提供通道基础。

・信息处理技术,如分布式计算技术、网络计算技术等,完成对各类传感器原始测报或经过预处理的数据进行综合和分析,更高层次的信息融合实现对原始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再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2)技术需求个性化强

针对几类医疗健康场景采用的关键技术也各有不同特点,具有一定复杂性。

・针对智慧医院场景下环境复杂、多种终端共存、医用设备防干扰要求高等特点,医疗健康环境电磁干扰技术要求成为智慧医院场景下一个重点要求。包括临床场景下多径环境下多个移动用户及射频干扰源时对医疗设备的电磁干扰影响,目前中国联通研究院与北京邮电大学开展合作“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拟与加拿大合作针对室内电磁辐射级别的室内现场预测模型进行建模,用于蒙特利尔医院无线局域网(WLAN)环境下的电磁干扰及覆盖研究。

・无线定位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重要技术之一,根据医院、家庭、野战环境下实时监护需求,提出三维空间的精确定位的要求,目前业内已提出了许多室内定位技术解决方案,如ZigBee定位技术、超声波定位技术、蓝牙技术、红外线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超宽带技术、光跟踪定位技术,以及图像分析、信标定位、计算机视觉定位技术等,以实现医护人员、病人、医疗设备等目标移动条件下的精确定位。

・高效传输技术是指充分利用不同信道的传输能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传输系统,使信息得以可靠传输的技术。针对医疗健康信息传输的需要,针对医学信号处理技术,研究能够有效压缩医疗传感器数据流、医疗影像数据的新的压缩算法;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能效传输技术研究,涵盖传感器网络分布式协作分集传输算法,从而提高传感器节点及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效。

(3)技术门槛高

智慧医疗属新兴行业,但其涉及技术和研发成本偏高,在为传统医疗信息系统和设备厂商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将一些研发实力薄弱、投入资金有限的企业逐渐排挤出智慧医疗主流产品供应商。

基于以上技术分析,面向智慧医疗的一些关键技术仍不成熟,还待继续完善、研发、产品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布局仍需投入较大研发成本,因此对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技术基础和产品沉淀有较高的要求。

3 智慧医疗应用发展现状

智慧医疗领域在电信运营商眼中的位置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无论是中国运营商还是国际运营商,都在积极向这一领域扩张。运营商不仅将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举措,而且也将其视为新的盈利增长点。在组织结构上,全球重要电信运营商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以负责医疗信息化的运营,并且还大量聘请来自医疗机构负责信息技术的高管组成咨询委员会。这对于运营商了解医疗行业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运营商还非常重视与产业链重点环节建立伙伴关系。在服务方面,运营商非常重视网络及安全设施的部署,这是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的基础[2]。

2010年,运营商西班牙电信强势进军医疗信息领域,专门成立了智慧医疗业务部门。西班牙电信采取了进军电子医疗业务领域的做法。提供开发并销售基于ICT的医疗业务,包括通过移动方式提醒患者就医、适用于慢性病患者的远程监控、远程修改病历以及基于视频会议的病患咨询等。

AT&T公司最近在管理层架构中新设了一个全新的高层职位――首席医疗信息官。该举措标志着该公司已经将智慧医疗行业作为一大潜力领域进行系统开发。AT&T公司针对行业中医院、医生、公共卫生人员、纳税人等不同的主体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AT&T提供了包括医疗信息交换、远程医疗、安全服务、灾后恢复、统一通信、远程医疗等解决方案。

Vodafone在智慧医疗服务领域重点关注三类主体,制药公司、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提供者。Vodafone研发团队提供应用服务系统作为重点产业。医疗机构员工可通过移动终端以远程方式方便接入其应用系统,使其能够实时接入最新医疗健康数据并使用其他资源,以方便服务客户、判断产品效能、指导安全用药、提高产品和服务效率。

此外,国际几家主要的平台研发企业和服务提供商也高调介入智慧医疗行业领域。

高通公司宣布组建全资子公司――高通生命公司,将运营此前的高通无线医疗部门业务。同时还将设立规模为1亿美元的高通生命基金,由高通公司的投资集团――高通风险投资管理。高通生命公司的首项产品――无线医疗终端的2net™平台,目前已上市。旨在通过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将无线医疗终端互连,以方便终端用户、他们的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和护理者访问生物计量信息。谷歌和IBM公司在2009年即宣布,患者可以使用IBM的软件从他们的医疗设备,如血压和血糖监测的接口来传输各自的数据,并通过谷歌在线录入个人健康记录库中。

英特尔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也早在2009年建立合作关系,在智慧医疗业务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他们发起成立了康体佳健康联盟,旨在实现医疗设备和系统之间交换信息标准化。

然而,在过去的3~5年内,中国运营商的智慧医疗业务与国际方向不同,大多数地方运营商目前主要提供的是一些保健、健康提醒类信息服务,多是为用户提供疾病预防和饮食调养之类的信息推送服务或预约类服务。该类普适性的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免费获得,缺乏针对性,并且在服务链中多以“哑管道”提供者角色出现,介入服务深入有限,对用户的吸引力有限,仍未在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本身中产生价值。令人鼓舞的是,近来中国智慧医疗应用发展,其多数发展模式是在延承国际健康服务先进理念的同时兼顾具体国情,其经验具有借鉴价值。如何突破价格竞争“瓶颈”,积累充足且合格的专业人才,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智慧医疗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决定智慧医疗产业未来命运的主要因素。

综上,目前全球智慧医疗业务发展均突显出以下共同特点:

・传统通信行业多以ICT基础业务作为智慧医疗业务切入点和业务开展基础。

・智慧医疗作为行业信息化的一种典型应用,具有行业特点强、个性化要求高特点。

・智慧医疗作为新兴行业,目前仍未形成成熟产业链,各合作伙伴正在探索未来发展模式。

4 智慧医疗应用发展趋势

通过对全球智慧医疗技术特点分析及业务现状梳理,可见智慧医疗将成为健康管理最有效的适宜技术。智慧医疗将覆盖影响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因素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实现有效地利用以用户为中心的健康信息及各类医疗资源来达到最大健康效果。中国的智慧医疗产业是在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下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目前仍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可供比较和参考,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政府参与度加强、应用范围广、物联健康终端需求猛增、互联互通更加全面等特点。

(1)政府参与加强

智慧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没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目前中国还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法律、政策及规范,现行政策按医院审批和监管模式进行,为医疗服务机构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对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法律保护缺失。随着中国医疗卫生“十二五”规划出台,明确医疗信息化建设作为“四梁八柱”之一,要求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卫生服务,并进一步明确“3521”工程建设要求,即建设国家、省和市州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可以预见在未来3年内,医疗主管机关将逐渐针对人群、服务范围、标准,出台相关政府监管、法律、规范,解决健康体检与健康诊疗、健康保险的结合问题[3]。

据谷歌宣布将从2012年1月1日起永久关闭个人医疗信息聚合服务Google Health,该服务的关闭反映出公共云服务的现状,也表明公众对于将个人信息存放于免费服务的意愿仍不够强烈,用户更期望政府监管下的健康信息服务。

(2)应用范围更广

随着应用系统和终端产品的逐渐成熟完善,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也将逐渐拓广,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逐渐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从新生儿出生、新生儿家庭访视、儿童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健康体检、高血压患者随访、糖尿病患者随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在国际上,IDC研究公司2011年数据显示,大约14%的美国成年人使用智慧医疗的移动医疗程序管理保健、健康和慢性病问题。中国卫生部“3521”工程明确提出重点业务系统中包括药物管理、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新农合监管、城镇医疗保障、药品器械信息化监管、远程医疗服务、共享协作服务等,智慧医疗也将覆盖以上范围。

(3)物联健康终端需求猛增

据ABI研究公司2011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2016年可佩带设备的市场需求将超过1亿台,未来将有8 000万该类设备成为健身感测器。ABI预测,在未来5年中,消费者在体育、健身以及临床上使用的心率监测器和可佩带血压计等设备将促进无线感测器的应用。蓝牙4.0等新型低功率无线技术也将与社交网络和智能手机相结合促进无线感测器的应用[4]。根据InMedica公司2010年报道,在世界范围内,远程医疗使用的家庭血糖仪、血压计、体重秤、脉动血氧计和峰值流量计等联合装置的发运量将增长到160多万台。

可见物联健康终端产品,将在未来3~5年里成为广大市民主要健康业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对于管理慢性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高血压和糖尿病[5-6]。

以便捷化、低成本化、移动化为特征的物联网健康终端也将随着智慧医疗应用范围拓广急剧增加。

(4)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将普遍

随着中国区域医疗服务平台分阶段开始部署、搭建,未来的智慧医疗将真正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而且,预计智慧医疗将成为一个多级、多层面的数据处理平台,完成多个信息源的数据进行关联、估计和组合,实现各系统及物联网多元数据相关信息的全面加工和协同利用,最终实现医疗信息的融合。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智慧医疗将成为未来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其核心目标是使得每一个用户享受到协同的、协调的、智能化的医疗系统所提供的服务。从产业角度看,未来将创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价值为基础的医疗产业链,包括政府角色,医疗服务提供机构角色,社区、药品和设备制造商角色。智慧医疗产业链如图5所示。

目前产业链各角色面向智慧医疗均有所动作,或研发平台产品,或研发芯片、或提供系统集成,或提供网络,然而远未实现针对智慧医疗信息为中心的有机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只有实现各角色协同合作,才能真正打通面向智慧医疗的智能管道,提供协同化健康服务,用户才能享受到最便捷、最放心的智慧医疗业务。

6 参考文献

[1] “感知健康 智慧医疗”战略规划报告 [R]. 2010.

[2] 郭庆婧. 运营商剑指医疗信息化 [N]. 人民邮电报, 2011-10-12.

[3]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S]. 北京: 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2009.

[4] 李建功, 赵文东,王宁, 等. 移动医疗终端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J]. 通信世界, 2011(30).

[5] 贾雪琴, 包建军, 李建功. 物联网在智能心电监护上的应用 [J]. 信息通信技术, 2010(4):24-28.

[6] 李建功. 物联网环境下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思考 [J]. 信息通信技术, 2011(5): 75-78.

收稿日期:2012-01-12

作者简介

医疗健康产业分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医疗卫生;结构调整;问题;期望

一、我国医疗卫生产业结构现状

我国的医疗卫生产业是个规模比较庞大的一个行业,其主要包括6个部分。第一,是医院或者是诊所等护理机构;第二。是以医疗保险为主的,其中主要是以政府的医疗保险为主,以商业医疗保险为辅的医疗行业;第三,是以医疗管理组织为主的医疗服务中间组织等,例如:PPO;第四,是以医疗设备为主的供应商,其中主要包括医用耗材和设备等供应商;第五,是以医疗生物为主的部分,主要是以药物和生物产品为主的行业;第六,是以医学教育机构或者是医药咨询机构为主的行业。一直以来,我国的医疗产业结构发展模式还不是很完善,其开放程度和融资格局都存在一定的封闭性,这几年,这种现象逐渐凸显,市场格局也逐渐被创新,现在主要是逐渐注重对医疗服务产业的格局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方向。现阶段,自从医疗改革之后,其新型医疗保健方案逐渐实施,其中,对于PE投资者来说,是充满商机的。例如,对于我国第一家并且规模很完善很大的医疗产业基金———建设银行,其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在国际进行建银医疗产业基金的建立。现阶段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还是相对缓慢的,但是存在很多的变化,其中,存在医疗设备行业对外依存度偏高的现象。因此,现阶段,很有必要加强医疗服务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不断健全我国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规范医疗产业模式,不断推动我国的医疗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对于现阶段的医疗体制而言,比较重要的内容是进行医疗服务产业化的发展,不断刺激我国社会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实现医疗供求平衡的目标。

二、近期医疗产业发展关键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

(一)政府主管部门推动产业标准的建立

医疗产业涉及多行业多领域,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和融合产业,涉及的各类标准复杂凌乱,后期应该在政府主导下,组织成立专业人员和机构,加快制定出相应的规范标准。

(二)加快专用传感器的研发及产业化

在我国医疗产业结构之中,医疗专用传感器或者是健康管理的传感器等都是属于医疗的核心技术。对于传感器而言,存在三个问题。首先,市场的无线网络环境比较复杂,其中主要是WIFI为主,2/3/4G移动通信网络为辅的的无线网络环境,因此,需要对具体环境的传感器网络通信的接口进行一定的开发,保证传输数据的及时性和正确性,保证信息处理的质量。其次,现阶段的传感器主要是利用私有协议与封闭专用平台之间的对接进行传输的,但是存在开放性差的问题,不具备行业认可的公用协议。现阶段,在车联网领域,对于公用协议的相关情况已经得到处理,我国移动互联网已经在几年前进行物联网终端的规范,同时,对M2M平台间数据通信进行一定的规范管理,对于终端进行WMMP协议的管理约束,同时,大力的对其进行推广,这点很有必要引进在医疗产业发展领域的专用传感器方面中;最后,专用传感器涉及的隐私信息比较多,我国的法律方面应该加大力度对其进行信息安全保护,对其进行保护体系的建立。以上的问题都可以在实施标杆项目过程中进行处理,因此,只有产业化是推动专用传感器发展的高效渠道。

(三)创新运营模式

我国当前的医疗就医模式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已经借助信息化方法进行就医,同时极大的利用互联网+应用进行医疗卫生体系的相关联系,特别实在进行稀缺的资源的利用环节进行生产力的解放,平衡了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资源的使用问题,不断创新医疗资源的分配模式,优化运营状态。因为互联网的平台时逼格思维开放的信息共享的平台,因此,应该对医疗卫生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造和创新,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优点,从而实现医疗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政府应该在公共医疗服务行业进行医疗需求的引导和指引,从而促进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

(四)加快建设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

现阶段,在信息充斥的现代化产业,医疗卫生系统应该引进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层进行医疗救治和服务,对医疗机构内部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和医疗卫生行业与社会公众互联网+平台、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平台进行一定的结合,便于医疗系统体系的完善,从而建立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医疗数据逻辑视图。其中,政府进行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的管理工作是其比较重要的工作环节,该环节使将数据进行分散,利用核心模型进行数据的集合目的,特别是在各省市存在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就是一个很实际的应用例子,本文就以如江苏省人民医院为主进行阐述,该医院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的体系主要存在这个数据库,第一,相关人员的基本资料库;第二,重要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文献和服务记录等数据库;第三,动态远程检测数据。该体系的建立为医护人员的信息查询工作提供方便,节约时间和保证信息的正确性,能够与被监护者或其家人通过互联网进行随时的跟进,保证信息的及时性。

三、我国医疗卫生产业结构调整期望

在当前的医疗产业结构发展中,主要存在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和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的两种医联体模式。现阶段,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的医联体模式主要的调整方向是进行核心医疗机构的集团化方向,而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的发展趋势主要是进行互联网的应用,其中,网上挂号就是最广泛的应用措施之一。江苏省人民医院现阶段,已经建立了医院集团,同时注重对社区医院的渗透。这两者发展模式都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医疗本身具备的复杂性为两者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发展限制,当然,这也是新医改的重点发展方面。因此,医疗产业模式应该对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和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的两种医联体模式进行一定的融合,以医疗系统框图为基础进行核心医疗结构的调整,同时要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作用保证信息准确性和对系统进行适当的重组。所以,政府应该保证顶层设计的质量,不断推广政策引导扶持力度,促进医疗核心机构的发展,调动医疗行业的积极性,使其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总之,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应高度重视医疗产业模式的构建与完善。依据我国现有情况和资源布局,整合资源,大力促进医疗产业发展,均衡发展,完善社会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艾伟强.初文章.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统计的局限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4,06:1080-1081+1083.

医疗健康产业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疗产业链;盈利模式;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改造,医疗产业也不例外。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正在高速渗透传统医疗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诊断到治疗、从手术到给药、从监护到复诊都将进入_个互联网化、智能化的流程,全新的患者、医院、药企、保险等多方共赢的商业盈利模式也将在探索中出现。

1 医疗产业链

要想在医疗领域有所探索,首先要熟悉当前的医疗体制以及整个医疗产业链的需求方与支付方,也就是说,我们所创新或所提供的服务对象是谁,谁愿意为这些服务支付费用。

1.1 患者

患者是构成整个产业链最为关键的要素。不论是医生、医药、器械或是其他衍生的服务,其核心需求者都是患者。所以一切的创新与便捷必须是满足用户强并硬的需求,比如帮助他们节省就诊时间,为其提供性价比高的治疗方案。

1.2 医院与医生

医院需要借助于互联网医疗提升内部的管理,并为患者与医护人员提供最优的服务或管理;医生需要借助互联网医疗合理配置其就诊时间与对象,并能有效地为患者提供诊断。

1.3 药企

中国的医药产业链一直受到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与管制。随着互联网的渗透以及政府自身的改革,这些监督与管制将会释放出更大的商业提升空间,给药企带来更多的活力与生机。

1.4 险企

患者不一定是直接支付方。随着商业保险的不断发展,保险将是整个医疗产业链的支付方,控制着当前医疗体系的现金流。由于云端数据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减少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互联网医疗给商业保险激活了新的创业空间。

2 美国“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

在美国,一些基于移动医疗及衍生出来的产品,服务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面向整个医疗产业链的不同参与者,比如医生、药企、保险公司等。

2.1 向医生和药企收费

Epocrates的盈利模式是向药企和医生收费。由于拥有美国排名第一的移动药物字典,其为医生提供详细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信息,包括功能主治、副作用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等,可以帮助医生高效进行处方决策,提升患者就诊体验。

2.2 向保险公司收费

美国个人健康管理移动公司WellDoc:其核心产品是手机+云端的糖尿病管理平台。患者可以用手机存储血糖数据,上传至云端。云端的算法能够为患者、医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使患者得到针对性的治疗。由于该系统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减少长期开支,所以形成“医生建议患者使用该系统,保险公司买单”的盈利模式。

3 国内“互联网+”医疗盈利模式的探索

互联网医疗对健康管理、就医方式、就医体验、支付方式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突破了传统的禁锢,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有效调节了医患关系。目前国内依托于“互联网+”医疗衍生出来以下几种商业模式,体现在4个环节上。

3.1 健康管理环节

在健康管理环节上,主要是通过销售硬件产品以获得利润,目前主要集中在可穿戴设备上,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健康管理还体现在一些软服务层面,比如关注女性健康的大姨吗、美柚等,相对于可穿戴设备,这些健康管理APP具有“轻”的属性,导致其“硬”黏性不足,用户对其依赖性不足。

3.2 自诊环节

对一般“轻”病患者而言,其最缺乏的是专业、可靠的医学知识和专业的医疗咨询。在线轻问诊类平台可以帮助这类患者解决这一问题。专注于该环节的有好大夫在线、春雨掌上医生等。其中好大夫在线采取处处强调收费的商业化做法,获得“医界淘宝”的称号。

3.3 医生环节

医生可以借助互联网医疗增加合法收入、提升知名度、解决论文职称问题。一方面,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可以帮助医生联结更多的患者,提升个人品牌,另一方面,杏树林、丁香园可以帮助其提高行医水平,评上更高的职称。

3.4 医院就诊环节

在医院就诊,患者的痛点莫过于排队、取药时间长、就诊流程不清晰、盲目挂号权威医生等。“互联网+医院”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极大提高就诊效率以及用户体验,目前,支付宝未来医院、金蝶医疗已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4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潜在趋势

互联网本身是一种软价值产业,纵观多年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外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医药电商、商业保险、在线问诊、挂号服务、医生教育、护理机构等方向在互联网医疗前进的道路上极具潜力。

4.1 医药电商

处方药解禁、配送条件放宽,电子处方等的逐步实现为医药电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医药电商的发展提高了流通效率,极大地缩减了流通成本;基于数据的精准化营销和支持研发决策的大数据都为医药电商和药企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4.2 向险企收费

互联网医疗能够实现数据跟踪、收集以及对用户提供个性化建议,客观上能够降低保险公司保费支出,帮助商业保险公司精准定价,设计保险产品,有针对性地进行保险营销。目前国内,万达信息和上海市社保,卫宁科技与山西省医保中心达成合作,进行互联网医疗服务和费用监控体系的开发。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突破点,发展前景光明。

医疗健康产业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健康产业 发展意义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031-02

一、引言

(一)健康产业定义

健康产业是全社会为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而从事产品生产经营、服务提供和信息传播等活动的经济领域。广义的健康产业是一个与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主要包括:以预防疾病、维持健康为目标的保健品、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食品、安全饮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行业;以治疗疾病、恢复健康为目标的医疗服务业和药品药械行业;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健康促进为目标的体育健身、养生、美容业等;以促进健康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为目标的健康保险业;以促进健康产业发展为目标的健康信息业、健康文化业、健康理财业等。

(二)我国发展健康产业的重要意义

一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手段。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本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先决条件。健康投资不仅是一种改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消费性投入,更是一种全面保护和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的生产性投资,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性投资。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5%,而我国目前大体为35%,说明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我国今后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重点加强的领域。

二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有效需求,能够卓有成效地拉动社会总需求的扩容。目前,我国因为供给能力和需求能力不足被抑制的医疗服务需求和保健需求总规模达6400多亿元,其中医疗服务需求4400多亿元,保健需求2000多亿元。相关研究测算表明,每1元医疗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能够拉动8元以上的社会消费总额。

三是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健康产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就业是民生之本。目前,我国健康护理、基层卫生、公共卫生领域具有提供上千万就业岗位的潜在能力。同时健康产业具有稳定物价的重要作用。物价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如大力发展我国自主医药产业,最大限度地提高国产药品和器械的市场占有率和临床应用的比重,必将大幅度减轻群众医药负担。

二、我国健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规范化水平不高

一是质量良莠不齐。健康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急速扩张产业。在急速膨胀的过程中,健康产业的各个行业之间、行业内部许多环节发展较为粗放,养生保健、健康管理、高端体检等行业发展状态分化严重。现有产业生产或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保健食品药品、医疗服务,产品种类较少,品质不佳。此外,我国的健康产业市场主体以小企业为主。大多数小型企业生产工艺设计简单,服务流程和标准不尽完善,生产工艺设备、服务设施等相对简陋。加上员工受教育水平不高,质量观念较为落后,服务意识不强,一些企业以次充好、违规经营。有机食品、保健品、药品、健康器械、养老服务等产品服务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度锐减,消费者对保健品的功效、安全不持乐观。以保健食品药品为例,部分保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意识、履责能力薄弱,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在管理上存在侥幸心理,对食品安全的法定义务认识不足。一部分中小型健康食品生产企业、经营者对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认识不够,甚至有抵触情绪,导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把关不严,市场上产品优劣不一,消费者面临选择的困惑,对产品的信任度逐步下滑。

二是存在无序竞争。在健康产业急剧扩张、力求占据更大市场份额的心态驱使下,企业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壮大规模、利益最大化上,而不是技术创新、强化服务上,市场上的产品、服务供给同质,造成市场秩序的紊乱,甚至恶性竞争,如此竞争形成了小、散、乱的市场秩序。比如,一些企业在出售保健食品药品时,违法违规宣传、超范围宣传、未经审批声称具备特殊功效,游离于食品、药品的中间状态,误导消费者相信这些保健食品药品有治病、康复疗效。不仅如此,一些不良商家制假售假、以次充好,未严格按照处方、工艺流程进行生产,物料平衡存在问题;或以化工原料代替原料药,或以质量低劣药材代替合格药材等等。健康服务业方面也是乱象丛生。近几年,公立医院、私营医院大都在健康体检、健康管理投入了较大精力,但是在体检管理的事项安排、医疗器械的使用、医师技能的水平上参差不齐,由此产生的服务费用也有较大差距。不少消费者都有着共同的经验,在不同医院体检同一项目经常结果不同、说法不一。

(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一是公共政策支持不足。健康产业属于新型产业类型与国外相比较,我国健康产业公共政策支持不足,导致产业内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先天失利。这里重点在于健康产业属于新兴产业,还未充分进入政府、学界的视野,未引起足够重视。如前所述,健康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条长,当前对健康产业的定义、划分还没有统一。作为新兴产业,自然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还要和时代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契合。对于我国而言,健康产业的概念是新的,技术是新的,产品是新的,需求是新的,在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其观察、总结、判断,进而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进行扶持,并有可能上升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一些地方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涉及到健康产业的有生命健康、生物工程等领域,但受惠企业大多数为行业的国企或带有国企背景的企业。但是我国的健康产业集聚的大部分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平等享受政策优惠上常常处于劣势。政策优惠享受的不公也带来了竞争上的不公,影响了健康产业的整体发展。

二是对健康文化的宣传投入不足。中国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比较悠久,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引入的西方健康理念,目前亚健康管理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健康文化己经渗透到市民日常生活中来。以沿海开放地区为例,这里居民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转变,但作为人口流动程度大的城市,许多外来人口的思想观念仍然落后于时展的要求,文明素质没有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步提升,许多市民的健康意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健康观念中,自我保健意识差,缺乏健康、文明、环保生活方式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知识,认为保健养生、健康管理等消费都是奢侈,难以企及。这说明公共服务部门对健康的消费理念、环境意识、行为方式等宣传投入不足,教育引导不够,需要时热闹一阵子,许多基础设施成了摆设。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我们提到,健康产业涉及临床医学、生物科技、生产制造等多个领域,健康产业以后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高端科学等应用,健康产业通过对生产生活方式需求的不断引导,个体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将成为主流。由此可见,健康产业的有力发展,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投入、发展和进步。健康产业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发展水平。从整体看,我国健康产业领域普遍科研能力和活动强度不高,产学研用的一体化建设受制于健康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载体较少。因大部分从事健康产业的企业是中小型的私营企业,大部分企业没有设立科研部门或实验设施,企业对健康理论、健康检测、中医药材研制、现代生物技术等缺乏开发研发。(2)科研经费不足。(3)科研人员紧缺。我国健康产业研发人员比重偏低,大部分企业研发人员紧缺,同时我国健康教育产业发育不良,在科研人员的培养、供给上严重失衡。(4)成果转化率低。企业、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较低,直接导致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标准、技术水平较为低端,进而影响到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转化质量。一部分科研成果封存在实验室里无法及时转化生产,投入市场,导致投入无法及时获得回报,影响了后续的科研投入;一部分创新成果转化不成功,导致一些产品投放市场后反应不佳,难以满足市场日新月异的多元需求,使得产业链的中下游环节出现了明显断档。

三、加快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资源,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健康产业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相比其他产业,公益性比较强,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协调资源配置。一是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健康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制定严格的人才准入和考核制度,促进产业标准形成,积极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二是引导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合作,提高产业集群的研发能力,开展产业项目试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统一管理、市场运作的健康产业模式。三是要广泛调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源在医疗保健方而的投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相应的服务。

(二)抓住重点,分步分级发展

全球性医学目的和科技发展的调整,将引起健康产业产品需求的结构变化。我国应把握当今历史发展的机遇,结合医药发展和人们的不同需求,开发适合不同群体需要的健康产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化医疗保障体系。一是要加大新药、新型医疗器械的研发,提供更加安全、经济、有效的卫生保健相关技术和产品,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二是开发、推广和应用适宜技术,促进医疗卫生和保健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要通过基层创新和应用转化,在社区和农村推广适宜技术,解决大多数人的疾病预防、基本医疗等问题,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三)将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部署

健康产业的发展在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差异较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目前我国健康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这意味着我国发展健康产业,不仅能为促进全民健康和有效防控疾病提供保障,而且还能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因此,建议把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规划,通过政府的科学规划与引导,相互协调、合理配置资源,才能更好地实现整合,培育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鼓励创新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 宫洁丽,王志红,翟俊霞,席彪.国内外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河北医药,2011(14)221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