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当地的传统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建筑设计;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0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发生变化。建筑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建筑项目各种设施进行的设计、优化和开发活动。为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满足人们的各项需求,在建筑设计中,彰显当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有效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运用相应的原则、方法和理念,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是必要的。
1建筑设计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原则
建筑设计原则是对建筑设计各项工作起指导作用的各种规则总称。建筑设计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理念的影响,建筑设计追求的是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善于挖掘文化内涵,将古代优秀文化传统思想与当代设计理念有机,促进建筑设计水平提高。
1.1保持传统文化特色
不同地区的建筑,都有自身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建筑设计时要保持这些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对其进行继承,并进一步发扬光大。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对他们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和风土人情,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将这些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与当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1]。此外,建筑设计时,要适当运用现代设计技术和高科技手段,考虑当地居民心理接受和认同感,防止破坏当地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保持建筑景观特色,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景观。
1.2尊重历史文化传统
建筑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建筑景观设计时要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对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文化内容,设计时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保护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建筑设计当中,并进行独立规划和设计,有效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借鉴传统建筑构件———斗拱,对传统建筑元素优化,并与现代设计理念巧妙结合,取得良好的设计效果。
1.3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
建筑设计担负着传承当地文化的任务。不同时期形成的文化有不同的特征,代表着形态各异的当地文化。建筑景观在时间和地域上有着巨大差异,时间不同,建筑业的发展程度不一样,形成内容不同、风格各异的建筑景观[2]。地理位置的差异,也使得建筑景观有着巨大差异,例如,江南村庄和北方村镇,它们的景观是截然不同的,设计中应该注重传承当中文化,促进设计水平提高。
2建筑设计中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理念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运用相应的理念,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并在设计中贯彻落实,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2.1绿色环保。
进行建筑设计之前,要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传统文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文化内涵、文化的价值特征等。同时要对建筑设计进行分析与研究,熟练掌握自然环境情况和文化特征,并防止生态污染和环境破坏。在对建筑选址、建筑规模设计、建筑规划、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等进行最终确定时,要考虑其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坚持绿色环保理念,防止对生态环境破坏。如福建省方志馆在响应国家号召下,利用福州市旧档案馆进行改造。地方志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因此在考虑建筑外观时,采用以下三个元素:一是志书的肌理,书卷的立面;二是窗花文理来源于书架;三是错缝的石材,暗示方志的厚重,隐现历史车轮的痕迹。
2.2整体规划
建筑设计时要树立整体规划观念,保证规划体系的完整性,使居住区和无人居住区的建筑相互协调,保证建筑景观的整体性。同时,制定有关建筑景观保护的法律法规,引导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协调,落实传统文化理念[3],促进建筑设计水平提高。
2.3生态节能
生态节能也是建筑设计必须树立的理念,这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不仅在设计时需要树立生态节能理念,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建设时更需要采取措施,做好建筑工程建设、采光、供水、供电等问题,在保证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同时,做到生态节能,这也是符合传统文化理念的要求的。
3建筑设计中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方法
建筑设计方法多种多样,它们对设计效果产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设计方法。
3.1使用艺术化设计。
建筑设计是外在形象的一种表现,给人们的视觉以最直观的印象。所以,建筑设计需要运用艺术化方法,考虑居民审美感和审美意识,尊重他们的美学观念和艺术理念,遵循传统文化的要求,使建筑设计具有美感和艺术感。
3.2注重人性化设计
建筑设计中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运用人性化设计方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加强环境保护,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筑设计运用人性化的方法,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是一种新型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模式,有利于建筑工程生态化,也有利于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3.3协调各方面关系
主要是指在建筑设计时,要协调好土地利用和建筑布局之间的关系,根据协调原则,从整体入手,在建筑设计的同时,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建筑设计中将当地的文化内涵、景观美学艺术、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创造出适合人类居住的景观。同时建立评价体系,对建筑工程布局进行分析和评价,既保持当地景观特色,又增加多元化的景观因素,促进建筑设计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4建筑设计中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为应对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4.1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基础设施布局、建筑项目布局、传统文化因素等。对建筑设计进行科学合理布局,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因素,节约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4]。例如,上海金茂大厦是其中的代表,它在建筑设计时,将古代佛塔建筑符号与现代材料、现代技术巧妙结合。
4.2应用传统文化理念,改善周围环境
绿地对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能保护环境、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美化建筑景观。因此,建筑设计时要重视绿地的规划和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置绿地,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此外还要增加各种形式的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选择合适的绿化物种,提高绿化程度,改善生态环境。
4.3提倡节约型的设计理念,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建筑设计中要树立节约型设计理念,引导节约资源,并付诸于实践,反对资源浪费。一方面,制定与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对设计人员节能意识的引导,严格执行节能方案,推广节约型建筑设计理念,促进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4.4重视与当地实际结合,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建筑设计中不能照搬某种模式,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采取设计策略,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准确把握时间、地区、产业等方面的差异,制定设计方案,确定工作思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5]。例如,苏州博物馆就是其中的典型,它在设计中,将中国江南民居粉墙黛瓦的建筑意象与山水画意境完美结合,将传统文化和当地实际巧妙结合。
4.5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促进设计水平提高
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也非一朝一夕,因此,必须建立与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第一、资金保障。建筑设计离不开资金使用,必须在资金上给予保证。保证专项资金按时按量投入,资金使用全部落到实处,为建筑设计提供物质保障,促进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第二、协调各方行动。建立与健全协调机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密切各方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保障建筑设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5结束语
总之,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综合采取有效对策,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其彰显时代价值和艺术魅力。另外还要善于总结设计经验,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将其有效融入建筑设计当中,促进建筑设计水平提高,为人们营造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陈高明,董雅.从历史中建构未来———论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文化的传承与再生[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17-220.
[2]刘爽,于雪.我国传统工艺设计对民族文化的体现与传承[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56-158.
[3]杨谦益.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J].福建建材,2015(9),23-25.
[4]刘思源.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中华建设,2016(2),78-80.
【关键词】少数民族;白族;传统文化;商业化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014-01
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概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在长期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下逐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但由于人口少,生产方式落后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物质水平整体落后于发达地区。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开发商纷纷看中了特色鲜明但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族旅游对于旅游体验者来说是一种新奇的体验,对于当地人来说也是一种机遇。
但随着游客的陆续增加,民族文化被传扬,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之余,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为了追求利益,有些当地人为迎合旅游者的喜好,不断改变着传统文化的本来面貌,使民族文化原真性降低。除此之外,商业化问题严重,民俗表演成为变相收费的途径。在这些变化下,少数民族的民风质朴度也随之下降。
可见旅游的发展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既有利也有弊。而弊端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着实是件值得思考的事。
二、民族旅游商业化的表现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程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发展成熟,产业链完整的地区。另一类是处于摸索和起步的地区。但是不论哪一类,发展逐步趋于商业化的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
开发较成熟的区域有四个特点:
1.有固定的项目模式。如在不同地区的“进XX族家,感受原真民族生活”的体验性活动,或是“XX民族婚俗体验”等。
2.旅游产品存在雷同化。就像是在北京售卖的旅游产品,在山西平遥、拉萨也能买到。
3.民风淳朴性降低,居民“商业人”气息浓厚。当地人虚报价格,以次充好的例子屡见不鲜。
4.传统民居变“商吧”。为满足游客的需要,很多传统民居逐渐改成网吧、酒吧等从事商业活动的场所。
开发初期的区域有三个特点:
1.粗放式开发:由于开发较晚,为了能迎头赶超,很多地区会制造奇怪的“民族”噱头吸引游客。比如被列为“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蒙古长调,就被作为“劝酒歌”来使用。
2.盲目模仿:盲目模仿其他地方有的、能赚钱的活动,导致雷同化商业化现象严重。
3.管理松散:管理松散常表现在发生纠纷后没法得到有关部门及时有效的处理,被“一推再推”。
从以上这些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商业化问题之严重,就像癌细胞一样在当下民族游市场中蔓延,他所造成的影响是深远而无法改变的。
三、大理白族地区旅游开展
(一)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简介
白族以传统文化丰富独特著称。大理白族服饰多以白色为主。当地民居形式多样,最有名的是“三房一照壁”,配以“粉墙画壁”如青花瓷一般,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大理白族的节日众多如:三月街、绕三灵等都具有极悠久的历史。方面,本主崇拜在白族可谓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二)白族传统文化开发现状分析
大理古城属于开发较早的少数民族地区,古城保存完整,所住居民以白族为主。
旅游使当地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如道路交通、卫生环境等。同时使居民经济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当地人家把房屋改成了旅馆或餐馆,在旅游旺季时收入相当可观。为适应游客,他们也更关注教育,新一代人的汉语水平和英语水平都很好。
但是随着生活状态与大城市趋同,商业化问题在这里逐步蔓延。比如为迎合需求,很多节庆类活动每天都会上演;白族三道茶工艺已逐步演化为舞台表演;传统手工扎染工艺被机器所取代,实现了批量生产,却但丧失了传统文化的意蕴。
由此可见白族传统文化在开展旅游的过程中,商业化问题也影响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真实性和可延续性。
四、解决商业化影响原真性的建议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可以加大政策法规的制定来约束和引导民族旅游活动的开展;同时请专家来针对不同地区民族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化的规划与开发利用,注重原真性、保护性等方面的结合,同时引导当地人学习本民族原真的传统文化。除此之外,政府还应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保障性政策,让他们不仅仅是以旅游收入作为支撑性经济来源,而是可以作为副业来宣传本民族文化,起到一个文化传播使者的作用。
(二)展示集中化避免更大范围的影响
可以通过民族博物馆的方式做到“少而精”,在这里把最原真,最正确的民俗展现给大家打造权威性和品牌化,这样有助于保留传统文化的原真性,降低商业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做到以宣传文化为目的。
关键词:客家传统文化元素;景观设施设计; 物态文化元素;非物态文化元素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5-0080-04
The Application?of the Hakka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in Landscape Facilities Design
ZHAO Yong-jun(Guangdong Literature & Art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511400, China)
Abstract :The thesis i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akka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in landscape facilities design. Collect and sort out the traditional Hakka Cultural elements, then analyze their significance. Combine it with the function of landscape facilities so as to renew the traditional elements. Conclusion: redesign the traditional Hakka Cultural elements to blend it into the landscape facilities. It cannot only tur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a new format in this new period, but also help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the Hakka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landscape facilities; physical state of matter; non-physical state of matter
Internet :.cn
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美之为美”的普遍价值,只要善加借鉴,完全可以为现代创作提供灵感①。设计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历史的潮流,也是未来设计艺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②。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广东客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文化资源在景观设施设计的应用,使景观设计成为新时期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需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元素的成因,其背后的精神内涵,通过系统的设计程序来实现,从而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去。
一、客家传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本土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时下,设计师常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从而形成“新中式”的景观设计风格,该风格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作为中华文化的主体,汉族文化历史悠久,已有上下5000年连绵不绝的历史。这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历史优势。汉文化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来讲,都格外丰富而迷人,并且深刻的影响东亚乃至东南亚文化。汉文化在传播与发展的过程因地域的差异,形成多个分支,各文化分支之间既有其共性,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性。客家文化脱胎于中原传统文化,从某种有意义上说,客家文化是演变过得中原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分支,即保留有中华文化的共有特征(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等),又保留其自身文化特点(例如客家服饰,饮食,居住环境,谋生方式等)。这些共性与个性的文化特点都已各种丰富的文化符号展现,将客家传统文化符号元素用抽象、转换的手法进行再设计,并应用到景观设施设计中,营造具有客家韵味的“新客家”现代景观空间,是客家文化传承的一种新形态。
二、客家传统文化元素的分析
客家族群主要定居在闽、粤、赣、台等地区,其较为完整的保留了中原文化的精髓,因地域的差异,各地区的客家文化有自身特点,但最为相对统一的族群个文化,其又有共性特征,如重礼仪,倡文风,崇尚祖先,团结进取等人文精神及体现这些精神的物态载体。客家文化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设计资源。客家文化是由非物态文化和物态文化构成,所谓非物态文化是人们共同遵守与认同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行为准则等;如风俗习惯,祭祀活动等。其呈现的形式是非物态的。物态文化则是以具体的物体,多以二维或三维形态呈现,如建筑、服饰、装饰工艺品等。非物态文化是宏观的,是文化性格特征。物态文化是微观的,是非物态文化的物态表现。客家文化中的非物态与物态文化元素分别代表了其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二者构成了客家文化的主体。
(一)非物态文化元素分析
作为行为哲学和思维方式,非物态文化往往以动态形式呈现,如客家人对姓氏的崇拜多表现为祭祀祭祖活动及对宗族观念的认同,其观念深入到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姓氏的崇拜实际是对“祖先崇拜”“追根问祖”观念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祠堂建筑,族谱、祭祀用品等物态元素仅是其观念的物态表现。“儒家思想”“福禄寿喜”“多子多福”等其它非物态文化均具有成体系的文化内涵及体现其内涵的物态载体(物态文化元素)。(表1)
(二) 物态文化元素分析
物态文化元素有具体的形态,以二维、三维的固态形态呈现,其形态背后均蕴藏着非物态文化内涵,也是非物态文化的物态形式,如三维形态的抱石鼓,是儒家建筑等级符号的象征,是根植于人们生活深层次的居住文化体现③。石鼓上的纹样以二维形态体现,又都具有特定的内涵(非物态文化),如牡丹、荷花等是花开富贵的体现,狮子图案代表(四狮堂同)四世同堂,也是多子多福的思想体现。客家建筑不论是方楼、围楼、五凤楼,外观如何的的演变,但其内部的布局结构均严格遵循的儒家建筑礼制进行营造,儒家建筑礼制的思想是客家建筑的非物态文化元素,而建筑本身是这种礼制思想的物态化显现。客家凉帽、客家服饰等物态文化元素,除满足其实用功能外,都具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非物态文化),八卦图形、石旗杆等其它物态文化元素都具有相同的特征。(表2)
基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的特征,中国古代社会所产生的任何文化符号都具有内在含义,不会出现为形式而形式的符号。正是基于传统文化符号背后的丰富内涵,将客家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挖掘整理,通过再设计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丰富设计的形式,使设计更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三、客家文化元素的应用原则
进入现代社会,人们对认知和审美的提高及生活样式的改变,传统的文化元素需要以全新的形式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使传统文化被赋予新的使命。将客家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景观设施设计中,不仅要考虑设计中的人类行为学、人体工程学、材料学等相关学科的约束,还要考虑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的原始形态,文化内涵融入到设计中,使其不仅符合现代审美经验与行为习惯,同时又充分展现优秀的文化传统,成为现代视觉形式诠释传统文化的新载体。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清晰的运用原则。(表3)
(一)景观设施的功能:作为景观设施,一般有两种功能,一种为实用功能,如休闲座椅、路灯、垃圾桶等设施都具有实用目的的设施,其实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另一种为美学功能,使景观设施不仅用起来方便,还要看起来美观。景观设施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的合理需要,再考虑其审美形态。二者成逻辑关系相互制约又互为一体。
(二)客家元素的融入:既然设计目标具有明确的客家文化指向,客家文化元素的融入就成了设计的核心因素。如何将客家文化元素从形态到内涵与设施的功能需求相结合是项目设计的核心内容。
(三)乡土材料的运用:制作景观设施的现代材料品种繁多,且美观实用,但很难赋予这些材料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人们通过对材料的接触或对纹理的记忆,实现了对材料的认知④。在客家传统文化元素中构成其物态文化元素的所有材料都是在当地经过千百年的筛选而确定的,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些材料甚至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被熟知。这种认知已经深入到当地人的心灵深处,通过在设计中运用当地的乡土材料更容易唤起人们对本族文化的记忆,增强对设施设计的认同感。
遵循以上原则,通过对传统图案、纹样符号、色彩等基础元素进行设计分析与再创造,形成富有时代感的视觉审美形象⑤,已经成为现代设计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客家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路径
下面以河源佗城客家百姓广场及百姓文化街设计方案中景观设施设计为例,阐释客家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路径。
(一)项目背景:佗城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北部,有2000多年的历史⑥。该地区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单一客家人聚集区。虽然和中国其它地方一样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但当地人对客家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却相当高。该镇有179个姓氏,为全国之最。百姓广场与百姓文化街项目即是以此为主题。该项目的设计思路与设计元素均来自当地的客家传统文化。
(二)休闲椅设计:百姓文化广场中央景观区休闲椅的设计首先考虑的是其使用功能,也就是可以让人休息的设施,再从客家传统文化元素中梳理出可以满足其功能的元素,归纳其形态进行再设计。作为门户地位的象征之一,客家建筑前常见的抱石鼓是当地人非常熟悉的物件,将其形态演变成可坐的石凳,保留了石鼓上的图案与制作石鼓的花岗岩材料,保留了抱石鼓原有的形态与内涵,同时扩充了其使用功能。(图1)
“抱石鼓”属于物态文化元素,但其所代表的宅门"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具有非物态文化元素特征,利用其形态进行再设计,使之成为体现客家文化的实用载体。
(三)姓氏图腾雕塑设计:客家人对祖先崇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宗族姓氏的崇拜,这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姓氏文化作为项目的设计主题,姓氏崇拜元素必须贯穿于整个设计中。姓氏崇拜是根植于客家人内心的一种非物态文化,多存在于人们的行为与观念之中,所以需寻找内涵相近的物质形态进行深化设计,也就是“借物舒意”。印章作为姓氏的常用标志为人们熟知,以印章为原型,将179个姓氏以群组的形式展现,可以产生庄严肃穆的视觉效果。(图2)。姓氏图腾雕塑设计是典型的将非物态文化元素物态化设计案例。
(四)八卦图形的应用:八卦图形在客家人生活中运用非常广,在建筑、装饰、生活用品、祭祀用品上都可以看到该图形。人们用其作为养生,预测祸福,经商盈利的工具,也体现了道家与儒家文化对客家人的深刻影响。该图形本身具有完美的组织形式,其简单又富有内涵。将其作为景观雕塑的原始图形进行三维形态设计,能够产生很好的效果。图3运用八卦图形转换设计的具有休息椅功能和水池功能的街心景观设施及八卦图形在中心广场设计中的应用。八卦图形是介于物态与非物态文化元素之间的元素,其既有完整理论体系,又有可完整代表其理论体系的物态形式。其完美的形态不但是设计应用的绝佳素材,同时其所包含的无穷的哲理也可很好的启迪我们设计的逻辑思维。
(五)石旗杆与“福、禄、寿、喜”的设计应用:石旗杆作为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者的荣耀标识,在客家人中的识别度很高。其具有明显的纪念碑的形态特征,在设计中无需将其形态做过多改动。“福、禄、寿、喜”图形反映了民众热爱美好生活,追求造福子孙后代的丰富情感世界⑦。“福、禄、寿、喜”作为一种祈福的愿望,而石旗杆则作为功成名就的标志,二者的结合组成的景观大道充分体现了客家文化的特征,(图4)。在制作材料上,选择了当地最为常用的花岗岩,该材料本身就是石旗杆的原始材料,同时该材料在当地建筑、生活生产工具等运用相当广泛,也是人们最为熟知的乡土材料之一。石旗杆是较典型的物态文化元素,“福、禄、寿、喜”作为非物态文化元素的图形化元素,二者均有较完整的形态,是景观设计中很好的元素资源。
(六)其它设施设计
在垃圾桶的设计上,提取了客家建筑中山墙的造型,通过图形的演变,并结合垃圾桶的使用功能,形成具有实用功能,兼具地方文化特色设施设计。路灯的设计采用了当地盛产的竹制品为基本形,从材料到造型均为当地人所熟知,很好地体现了当地特色。同时给予外地游客深入了解客家文化提供了新的介质。
客家人在迁徙的过程中,不仅保留了中原传统文化精髓,还吸收当地土著文化,从而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凝聚千百年来客家人智慧的客家文化,其经久不衰,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客家文化中物态与非物态文化元素分别体现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落实到设计就是功能与审美。作为客家文化主题的景观设施设计,不仅要体现其设施的功能性,同时也要融入客家传统文化元素。将客家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再设计,挖掘其形态特点,使其符合现代视觉审美习惯,用全新的视角阐述客家传统文化,对景观设计乃至现代设计都有重要意义,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创新。
注释:
① 斌,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4,35(8):18-25.
② 王伟伟,胡宇坤,金心,杨晓燕.传统文化设计元素提取模型研究与应用[J].包装工程,2014,35(6):73-76,81.
③ 吴卫,传统宅门抱鼓石考略[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6(5):92,95.
④ 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⑤ 李辉.浅谈中国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大陆桥视野,2013(6):47.
本人担任镇少先队总辅导员,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活动中,本人结合全镇13所村完全小学所在辖区的民俗文化,利用校内教育阵地,依靠校内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依靠当地热心人士组成的志愿辅导员,利用当地资源指导各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少先队活动。
在进行少先队“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指导工作中,本人多次深入各村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发现仑圩村有举办《壮剧快板》传统文化演出,他们用通俗的当地壮语以快板的方式来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打听到《壮剧》的编剧者之一是我镇仑圩小学的罗忠尧老师,真是很高兴,仿佛看到了希望!快马加鞭赶到仑圩小学找到罗老师,把我的想法告诉他,编写一些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容题材剧本,让我们的少先队员们来当“小演员”。《壮剧快板》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少先队员们搭建了展示个人才艺与能力的平台,并树立了“团队”意识,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
我镇辖区南片的布兵村,“唢呐吹奏”在当地是家喻户晓。当地村民的儿子结婚时,都要聘请一支唢呐队吹奏去迎取新娘,场面很隆重,很喜庆!有的学生从小就听着唢呐长大,拿起唢呐也会吹奏。利用这个优势,笔者以成立一支《校园唢呐队》指导布兵小学开展少先队活动,并联合布兵小学的大队辅导员以家访的方式联系了一些会吹奏唢呐的热心家长,邀请他们在农闲季节到学校来指导。唢呐的形状和吹奏方法和少先队鼓号队小号相似,在开展筛选队员时就运用到少先队选拔鼓号队小号手的方法,选出体形胖、嘴唇薄、有底气的学生,选出的30名队员大多都是学校鼓号队的队员。这样开展训练工作比较顺利,一支简单的婚庆曲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就吹响在布兵小学。有了这个基础后,我们大胆创新,让队员们用唢呐来吹奏《迎宾曲》《多谢了》……我镇的祥周村一年一度都举办“祈福商旅文化节”,节日当天有舞龙舞狮巡演,参加活动的儿童演员都是祥周小学的学生。利用这个特长,指导祥周小学通过组建舞龙舞狮队来开展少先队活动。
在指导学校开展少先队工作时,笔者还利用各少先队辅导员的特长及年龄特点来实施少先队活动。如新洲小学的少先队辅导员是声乐系毕业的特岗教师,就引导他们学校创办一支《葫芦丝》吹奏乐队来开展少先队活动;百银小学的少先队辅导员年纪比较大,就联系其他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一起入校指导他们进行大课间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025―0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近万年来民族特质和风貌的结晶,其有力地见证了先贤前辈们对生活改善的步伐、对自然世界规律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精神。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姿多彩,是我国一笔宝贵而又丰富的资产。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更多地热衷于外来文化,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致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虽然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弘扬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及“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等战略性理念的提出,中华传统文化与体现现代精神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已经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是,我国中小学生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仍存在道德滑坡的现象。学校教育承载着塑造青少年人格品质的重要使命,在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中有着主导性的地位。因此,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加强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创设以传统文化为中心的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也要自觉服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并突出符合时代要求和校园精神。大力开展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庄浪县的本土文化,建设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力争使“一草一木都含情,一山一石能说话”,全面创设从物质到精神,从地面到墙壁,从静态到动态,从表面到内涵的立体式文化平台。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生活,培养一种文化自觉意识、培养中华民族健康的传统文化心态。积极主动地将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框架、价值体系和道德信念的一部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将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并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并以之指导实践。
二、 营造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的载体,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始终贯穿传统文化的味道。精巧别致的文化橱窗,富有创意的学生板报、各类励志、修身、求知等名言警句遍布学校每个角落,让学生们“处幽兰之室而染其香”。开放的图书室、阅览室,课间操和课前的经典诵读,并通过“阅读”、“网络”等非课堂渠道向学生传送民族传统文化,这些渠道在实践中学生较易接受,同时既能呼应课堂输送,又能对课堂教育形成有益补充,有力地拓宽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作用,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健康有序的文化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让传统文化真正与个体的日常生活打成一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实际中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在学校教育中,积极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各项活动。重视主题实践活动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系统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还要有身体力行的机会,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且从参与的各项服务活动中,体会个体在社会中地位的重要性,使他们在肯定自己的同时,也能积极关心别人、关心家庭、关心社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校德育效果的提高,才能通过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传统民族精神,学会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
四、利用当地有益的传统文化环境
良好的校园周边社会环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不仅为学校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大环境,还有真实、生动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中体验人生价值,升华道德情感。
关键词:传统文化;景观设计;诉求;运用
1 传统文化
文化有广义与侠义之风,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而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物质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及文化意识,是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属于狭义的文化范畴。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风俗、心志、文化、艺术、制度、技术等方面都别具一格,特别是它自然淳朴,宁静淡雅的审美观,自然顺畅,和谐共存的自然观,真善平和、自尊自爱的思想观,以及造型多样、充满活力的艺术形象,都值得我们进行了解及传承。
2 景观设计的传统文化诉求
景观设计是指对还包括庭院、街道、公园、广场、道路、桥梁、河边、绿地等所有生活区、工商业区、娱乐区等室外空间和一些独立性室外空间等所有建筑外部空间进行的环境设计以及园林设计,由景观文化的意义可以看出,景观是人与自然的调和者,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景观设计需考虑视觉形象、大众行为心理、生态绿化环境3方面的要求,其中大众行为心理的需求包含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文化需求是精神需求之一,是提升景观层次的重要方面。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将传统文化运用于景观设计中,再现历史的光辉,能够唤起人们美好回忆,能充分体现景观的独特性与唯一性,提升景观档次,使城市景观拥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3 如何在景观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
3.1 地域性文化传承
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景观设计应立足本民族文化,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进行创造性地设计,才能满足观赏者的愿望,实现景观的个性及特色。比方西安的大雁塔广场的景观设计,在由花草树木、林荫小道、亭台楼阁环绕中,点缀一系列戏曲脸谱、中国结、剪纸、及一些反映当地生活的雕塑,那种朴实和特色充分体现了陕西当地浓厚的风土民情。 又如,安徽滁州市文化广场上再现了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凤阳花鼓及范进中举的情景雕塑,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主要分布于滁州市辖县凤阳县一带。
3.2 传统图案、色彩元素的运用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象征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图案,例如:龙凤纹样、中国结、窗花、剪纸、生肖、祥云、日、月、山、火、云、水、太极、金乌等,将这些传统图案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不仅寓意深刻,体现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将本土文化进行自我延续,还能树立起独特的景观形象,推动我国与世界的进一步交流。例如,在道路,栏杆,墙壁等处采用石刻或手绘的手法用上龙凤纹样和祥云图案,能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祝福、祈盼,或者用植物拼出十二生肖的图案,使人们喜闻乐见,烙上深深的文化印迹,能很好地沿袭我国的传统文化。
景观的色彩是景观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最能代表华夏文明的色彩有: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等。将传统色彩运用到景观设计中,能有效地营造景观的表情。中国红和琉璃黄能突显崇高、喜庆、祥和的氛围。例如,在路灯设计中运用大红灯笼,在节日的氛围下可彰显中华民族的光辉。长城灰可运用于景观建筑、座椅等,能突显景观宁静、典雅的氛围。各种雕塑可用玉脂白色,营造纯洁、吉祥如意的景观氛围。
3.3 传统意境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天人合一的的和谐思想,以及有法无式的理念。在景观设计中,可使用风景开合、空间对比、引导与暗示、藏与露、渗透与层次、叠石观水等艺术手法,创造一步一景、一景一情的景观空间意韵。还可遵循“中和”的传统理念,从山水诗词、山水绘画及其理论中获取启迪,将其融入景观设计中,将空间创造同人与自然的关系巧妙地结合起来,实现写意与写实、自由与规整和谐统一的效果。例如,八卦图为中国典型的太极图形,将八卦图运用在景观设计中,将对称和动静完美结合起来,尽显八卦图的神韵。又如,安徽某市以传统的“金玉满堂”为主题种植相关的植物,金:桂花;玉:玉兰;满: 榆树,是个招财树,其别名是摇钱树。秋天,满树为状如铜钱的榆树果――榆钱。堂:海棠。寓意“金玉满堂”,给商家与住户带来财运。不仅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还能彰显我国传统文化博大与精深。
总之,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景观设计中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精髓,弘扬传统文化,做到古为今用,发扬光大,同时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努力推陈出新,是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所必备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概念来自于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传统元素是中华民族所共有的,其基线是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对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都进行了涵盖,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是被绝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可和接受的。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就是中国传统元素在装饰领域的体现,室内陈设例如屏风、挂屏、字画、对联等等,室外装饰例如屋脊、影壁、浮雕等等。其无不生动的体现了中华文化传统有的审美观、价值观。
二、当代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园林设计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环境设计的杰出成就。当代的环境设计在时代的发展中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当代环境设计不仅设计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更涉及到装饰、美术、雕塑、材料学甚至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三、当代环境设计在应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当代环境设计不仅是建筑和景观的罗列,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对居住着的心理情感需求进行满足,体现当地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的装饰元素给了当代环境设计很多灵感,然而在应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阻碍。
1.当地环境设计的空间被西方强势文化所挤占
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在当地环境设计中体现的非常明显,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西方强势文化挤占了大量的环境设计空间。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有很多学者和环境设计师都以西方环境设计的理念作为先进的、科学的环境设计理念,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设计理念不屑一顾,视为封建迷信。对于中国传统的装饰元素,往往将其视作老旧、落后、不实用的象征,盲目崇拜和追求西方的装饰元素,将其充斥于我国的环境设计中。这就导致了我国出现“千城一面”的可悲景象。
2.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脱节
中国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在某种层面上出现了断层。在我国,在当代环境设计中将中国传统装饰元素进行和谐的运用的例子并不多见。绝大部分的当代环境设计师接受的是西方文明的熏陶,缺乏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对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不熟悉更不了解,难以将其运用到当代的环境设计中来。即使应用,绝大部分也是属于低层次的模仿。
四、如何在当地环境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环境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不仅可以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可以给当地环境设计带来新的设计灵感和设计理念。
1.以传统装饰元素来提高环境的舒适感
与绘画、服饰等领域不同。环境设计追求的是建立一个舒适的环境,以满足居住着内心深处的心理需求,给居住者带来一种舒适感和满足感。透过传统装饰元素的表面,往往可以体现出复杂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能够带给居住着以心灵的安抚。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中庸之道”“无为而治”等文化思想和审美观念都能够在传统装饰元素中得到体现,带给居住着心灵的共鸣。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往往以极为简洁的形式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极强的象征性。例如以梅花象征孤傲、以松柏象征高洁、以蝙蝠象征福气、以芙蓉象征富贵等等。在运用的时候有两种基本的应用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对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直接应用,例如玉器、瓷器、书画等等,这些装饰元素本来就具有艺术性,可以直接用于当地环境设计中。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对传统装饰元素的打散重构和简单归化,使其既保留传统装饰元素中的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审美情趣,例如窗扇刺绣、门窗雕刻、长条案几等等。无论如何应用,传统装饰因素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都能够给与居住着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共鸣。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快速、高效的生活方式,在当地环境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要义就在于利用传统装饰元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让人们能够找到回归自然、回归文化的心灵释放。
2.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中融入时代感,体现人文关怀
当地环境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整合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有创意的、舒适的生存场所。这个生存场所必须具有较高的品质,能够满足自然发展的规律与人文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在当地环境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绝不能生搬硬套、因循守旧,而是要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中融入强烈的时代感,使其能够被当代人所接受。成功的将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应用于当地环境设计中的作品,应该既是中国的、地区的,更是当代的,将乡土气息与时展完美的融合起来。这就需要设计师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以创新的眼光对传统装饰元素进行改造,不断推陈出新。在应用的过程中,要赋予传统装饰元素以人文关怀。在当代环境设计中,审美的重心并不是“物”而是“人”,因此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当代环境设计观,不断提高审美意识。当代人们对环境设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生理舒适,更要再其中获得幸福感。这就需要设计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品味,对传统装饰元素进行重组和改造,赋予其现代人所需要的新的形式和意蕴。
五、结语
关键词:满族 传统体育文化 旅游资源 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55-01
1 满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优势
满族的传统文化是从它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特殊的生产方式中发展而来的,具有满族独特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形式,它涵盖了满族人民生产、狩猎、娱乐、服饰、餐饮的方方面面,贯穿着满族人民的日常生活。
1.1独特的名族特色
满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旅游是根据满族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展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它独特的民族特性是满足体育文化资源的主要吸引力之一。满族生存的区域环境和生活特点使该民族在自身文化背景下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满族人民的祖先在北方寒冷地区从事着狩猎和耕种等活动,在简陋的生存条件下,满族人民培养出了敢于挑战、乐观坚强的勇武精神,比如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类活动,都代表着满族人民的勇敢和顽强。北方寒冷多冰雪的气候特点为满族的滑冰车、轱辘冰、踢行头等冰嬉活动提供了独特的环境。这些满族体育活动和其他民族的体育活动有着明显的差别,根据满足活动的独特价值开发旅游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北方地区的传统体育发展,还能丰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形式。
1.2满族体育活动不受年龄层次的影响
满族的体育文化活动种类丰富,不仅有适合青壮年的赛马、摔跤、举石锁等刺激的活动,还有适合女性的秋千、雪地走以及其他有趣细腻的体育活动,此外,老人和小孩也可以进行射柳、抽冰猴之类的体育活动,将这类体育文化活动作为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可以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也有利于满族体育文化的传播。
1.3开展体验旅游,投资少
满族的体育文化活动有其丰富的活动形式和独特的文化特点,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不论是哪一种体育活动都有很强的吸引力,结合体验式旅游项目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是一种投资较少,经济客观的旅游投资模式。由于满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样式灵活多变,受场地、器械等条件的限制较小,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有适合进行的体育活动,再加上当地特色的生活方式以及其他民俗习惯的包装,能够给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2 满足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开发措施
2.1加大宣传力度
虽然满族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但是人们对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较少,因此客源地的范围较小。要吸引游客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传播媒介将旅游产品设计、民俗风情、体育文化活动进行宣传。打造丰富独特的满族体育文化特点。近年来文化部门逐渐重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利用现代化手段宣传满族传统文化能够扩大文化传播范围。
2.2开发系列产品,提高满族体育文化的品位
满族的体育文化活动虽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但是开发过程中比较片面,缺乏科学有序的指导和安排。目前我们应该着手对满族的体育文化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致力于开发完整、高品质的传统体育文化旅游项目。将传统体育旅游进行分区域、集中有序的管理,结合旅游区周边的民俗特色、生活环境,使传统体育和当地的文化特色相贯通。同时还应培养专业的旅游指导性人才,将民族传统文化放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任务中,培养具有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知识型人才。在游客观赏娱乐的同时能根据当地的活动来源和民族风俗进行讲解,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宣传满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文化样式,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游客的游览兴趣。通过这些方面的建设形成综合性的旅游项目规划,提高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品质。
3 加强体育文化节建设、开发体育旅游纪念品
体育文化节是当地民族旅游风情和深厚的文化氛围的集中体现,通过文化节能够加大不同地区对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宣传当地的民族历史和民俗文化。在建设体育文化节的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体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专家学者,通过参观学习、互动演讲等形式打造高品质的“满族传统体育活动”这一旅游品牌,从而扩大传统体育的知名度。
满足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发展旅游活动的同时开发旅游商品,能够加大文化吸引力,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比如满族传统的服饰、饰品、以及当地的比赛用品(珍珠球、冰车、冰陀螺等),都可以设计成精致的旅游产品,不仅能增加满足传统体育文化旅游的附加值,也能将其作为满足传统体育的载体,起到宣传效果。
以冰嬉、珍珠球、赛马等传统体育文化形式为代表的满族体育活动具有独特的健身价值和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方面逐渐显出劣势,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要从培养文化继承者开始,完善文化继承人教育体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源泉。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经济等方面相融合,打造科学、创新的传统文化品牌,实现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满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浓郁的民族气息,大力宣传满族的传统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继承满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关双富,李爱华,王建,李旭强.黑龙江省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22).
[2]温和琼.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性研究――以古敢水族乡为个案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