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业旅游市场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Key words: RMP analysis model;flower tourism product;Wuhan rural tourism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2-0050-04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不再仅仅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迫切需要一种放松身心的旅游方式来重返自然。在这种背景下赏花旅游应运而生。赏花旅游是指依托植物花卉资源,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新兴综合性旅游活动。因为花卉资源主要存在于乡村环境中,所以赏花旅游与乡村旅游密切相关。2013年,武汉市以赏花游为龙头带动的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达2039.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3亿元,全市乡村休闲游经营单位发展到1112家。毋庸置疑,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赏花旅游正呈现蓬勃兴起之势,已成为当前武汉发展乡村休闲游产业的重点工作。
1 RMP分析法
(RMP)分析理论,该理论是以旅游产品为中心,进行R性分析(资源分析Resources Analysis)和M性分析(市场分析Market Analysis),以此为基础进行P性分析(产品分析Product Analysis)。
将这一理论运用于武汉市乡村赏花旅游产品开发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该理论既考虑了旅游基础性分析,即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的分析,同时兼顾了对旅游产品创新的分析,另一方面产品开发需要旅游资源条件、客源市场条件,以及旅游产品的竞争条件作后盾,才能保证乡村赏花旅游可持续发展,三者缺一不可。
2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的RMP分析
2.1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资源分析(R性分析 Resource Analysis)
2.1.1 资源现状
武汉市两江交汇、八川聚集、湖泊密布、山岳纵横、平原广布,有7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湿地保护区、5个湿地公园和40个城中湖泊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武汉年日照时间长、气候好,花的周期长、品种丰富,四季分明,花开不断。同时,武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人文名胜古迹众多。本文研究的武汉市乡村赏花旅游的范围为武汉市的6个新城区即黄陂区、新洲区、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和汉南区。当前,各区有近20种花卉成规模地轮番开放,达到规模的赏花景点近60处,已形成月月有花、季季有游的赏花游格局。(武汉市乡村赏花游资源情况见表1)
2.1.2 资源评价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资源优势非常明显。黄陂区拥有7个4A级景区和3个3A级景区, 2013年黄陂区木兰天池杏花、清凉寨中华樱花、木兰云雾山杜鹃花和锦里沟樱花4家入围武汉市“新花城十景”。2014年黄陂区、新洲区、东西湖区荣获“武汉新花城赏花典范区”称号,其中木兰草原、木兰天池、东西湖区郁金香公园等荣获“武汉新花城赏花典范地”称号。
2.2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市场分析(M性分析: Market Analysis)
2.2.1 旅游市场分析
根据武汉市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接待游客19297.32.万人次,同比增长9.03%,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9126.75万人次,同比增长12. 36 %;海外游客170.57万人次,同比增长5.7%。全市实现旅游总收人1949.46亿元,同比增长15.35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892.06亿元,同比增长22. 4515.84 %;旅游外汇收入93402.53亿美元,同比增长2.16% 。武汉旅游发展蒸蒸日上,乡村旅游各景区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据统计,从2009至2011年的三年期间,到武汉赏花的游客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2011年超过了500万人次。2013年,全市以赏花游为龙头带动的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达2039.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3亿元,全市乡村休闲游经营单位发展到1112家。以黄陂区为例,2014年全区赏花游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旅游年综合收入近10亿元,占全区旅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2015年,市郊新一轮赏花热潮兴起,截至3月已接待游客202万人次。2015年武汉将新增农家乐经营户500家,预计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
2.2.2 赏花旅游市场分析
经济学理论认为,旅游产品需求具有需求弹性大、需求季节性明显等特征。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弹性较小的旅游产品以中短途的观光旅游产品和周末短途度假旅游产品为主。因此赏花旅游要与观光、体闲、度假等产品相结合,增加其体验性,目前来武汉乡村地带的旅游者以国内游客占绝对优势,受旅游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国内游客多集中分布在湖北省和相邻省区。
为了准确掌握武汉乡村赏花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高武汉乡村赏花旅游规划决策的针对性,在有效结合现有武汉市游客市场现状的情况下,分别按照不同的等级和区位选取东西湖石榴红村、新洲区花果山生态农业园、黄陂区云雾山、江夏法泗籽莲基地、蔡甸索河金龙水寨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乡村赏花旅游者的消费特征,此次调查在各景区分别发放问卷100份,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375份,有效问卷332份,有效率为66.4%。调查的男女比例为47.86%和52.14%,调查结构基本合理。从职业、年龄、收人、文化程度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可知,武汉乡村赏花游客群体文化层次较高(专科文化以上占到52.99%),收入在中等水平(月收入在2500以上的占到82.33%),属于中青年旅游消费者市场(18-50岁之间的占到72.82%),喜欢结群出游(有88.46%的游客选择与家人或者同学、朋友一起出游),以观光娱乐和体闲度假作为主要出游动机(占到63%),出游时间短(1天以下的占到70.66%),家常便饭成为旅游者最喜好的饮食方式(占75.30%)。在调查中还发现,近郊型景区则以本地客源市场为主,以景区知名度决定游客数量,双休日是主要的接待时间,旅游产品以休闲、娱乐为主;若为远郊型景区,则主要以旅游地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知名度来确定,旅游产品则以体验、休闲为主。
2.3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产品分析(P性分析: Product Analysis )
在武汉乡村赏花旅游RMP分析过程中,R(资源)-M(市场)-P(产品)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关系,其中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单向关系。他们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要素缺一不可,三者的有序结合促进了武汉乡村赏花旅游开发。
乡村赏花旅游开发过程中,花卉资源是开发的基础,其多元性、独特性是吸引游客的根本动因,这就成为武汉乡村赏花旅游产品开发的前提条件,武汉市广阔的旅游市场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平台,旅游者的空间流动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武汉乡村赏花旅游开发指引了方向。
武汉市乡村赏花旅游于2009年左右开始发展,虽然刚刚起步,但发展势头迅猛,赏花游产业已渐成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武汉乡村赏花旅游资源向产品转化能力较弱,景区内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但是赏花旅游产品比较单一,多数赏花景区目前还处于粗放经营阶段,以观光、体闲旅游为主,多为初级旅游产品,缺乏高水平的规划。二是,赏花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旅游要素功能缺乏,特色精品旅游产品稀少,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要。三是,从时间维度看,赏花旅游季节性强,淡旺季分明,对以观赏壮丽花海景观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而言,花期是决定赏花旅游市场状况的重要因素。武汉乡村赏花游时间大多在春季,范围以黄陂、新州、东西湖区为主,其他季节、区域有观赏价值的种类很少,特别是新城区的赏花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在赏花游日益蓬勃兴起以及游客需求的多样化形势下,旅游开发应在开发理念上有所创新,以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
3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产品开发设想
3.1 开发多种旅游产品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资源丰富,产品种类多样,可开展的旅游项目较多,因此,景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旅游者获得最大满足和景区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原则,采取适合景区发展的产品发展策略,并须经常分析自身产品组合的状态和结构,不断对产品进行调整,使景区旅游产品的组合达到最优化。
3.1.1 体验式花卉旅游产品开发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景区可以开发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强身健体、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在每项旅游产品中可设计丰富的项目(见表2)。如东西湖区柏泉农场就可开发赏花、采摘、垂钓、观光、休闲等多种产品组合,从横向可以体会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旅游产品,纵向则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旅游项目带来的新奇。花卉旅游活动的开发上则要注重体验,突出互动,除了介绍丰富多彩的花卉知识之外,还应增加为游人提供直接参与花卉栽培技术的活动空间和各类餐饮娱乐项目,将文化、休闲甚至艺术生活植根于花卉旅游全过程,让游客在赏花的同时,与大棚蔬果、莲蓬、柑橘等传统农事采摘体验串联起来。
3.1.2 专项花卉旅游产品开发
①花卉养生旅游产品。花卉养生类旅游产品的开发要结合丰富的森林、水系、日光等资源,开发生态保健、日光浴旅游项目。开发要以森林溪谷、负氧离子、绿色环境、湿润空气和舒适的温度为基础,开发森林浴、花浴等养生旅游产品。还可开发音乐养生、文化养生、养生生活体验等项目,放松身心,解除心理负担,通过精神修养来实现养生目的。
②花卉美容美食旅游产品。赏花本身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外,还能与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精细化工业等结合发展增强花卉资源的利用效能,推出一系列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花卉旅游产品,如鲜花、干花、花种、花束花篮、花卉首饰、花卉化妆品、花卉食品、花卉饮品、香包、香枕、香囊、蜂蜜、蜂王浆、花茶、植物精油、玫瑰醇露等天然产品。可以针对游客身体状况,采取医师、药师、厨师、美容师四者相结合的方式,为游客量身定制个性化花卉美容美食产品,使游客大饱口福的同时,满足求美心理。
3.2 完善公共配套设施
自驾游等旅游出行方式的转变升级对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赏花旅游的交通设施、住宿餐饮设施、旅行社和休闲娱乐设施、科普教育设施等旅游核心服务体系可以发挥花卉旅游对相关第三产业广辐射、强带动的作用。旅游配套工程可以把赏花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开发一个赏花景区,同时也会大大改善当地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景区景点配套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购物、住宿、娱乐场所,以便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或多站式的优质服务,使游客品尝到正宗的小吃美食,就近方便采购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馈赠亲朋好友,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旅店和相应的娱乐设施,使得游客尽兴而归。各个旅行社、景区、宾馆、饭店还应实现联网,并建立网络预订服务系统,为旅游者提供最及时的网络预订服务,满足游客多方需求。
3.3 强化宣传和品牌培育
一方面武汉乡村赏花游处于发育成长阶段,相关部门缺乏对景点景区进行系统包装策划,没有制定统一的宣传口号、标识,组团对外推介也不够,使一些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资源仍处于待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可以通过举办各类花卉展览、花卉文化节、花卉旅游等活动,创办高水平的花卉国际博览会形成旅游宣传的轰动效应和旅游节庆的综合效益。如每年举办一届中国武汉国际赏花节,全面推介武汉赏花游产业,各区、乡镇、景点结合实际举办樱花节、梅花节、杜鹃花节、牡丹花节、节、桃花节、油菜花节、荷花节等专业赏花节,做到一区一节、一乡一节、一景一节、一月一节,扩大赏花游知名度。发挥政府或协会在组织和协调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导国内外企业参与策划和承办博览会,深入宣传武汉乡村花卉产品,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运用现代科技,创新宣传方式。武汉乡村赏花游需要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大力宣传,并应大胆运用创新的方式进行旅游宣传。因此,应在利用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广告、电视等进行宣传的基础上,扩大现代化技术的使用,建设具有特色的旅游网页、网站;增强信息网络化宣传方式的建设,使游客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了解乡村花卉文化,自主选择满足自身需求的旅游产品;通过对话式的网络营销,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反馈游客要求,设计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花卉旅游品牌培育。品牌是反映产品质量与特性的一种标志。一个好的品牌是巨大的无形资产,是市场感召力的源泉和产品竞争力的保证。花卉旅游品牌应突出花卉产品的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使其它旅游产品难以模仿或取代,从而在旅游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立足这一基础,围绕花卉旅游产品设计、花卉旅游产品特征提炼、花卉旅游产品形象塑造三个方面进行。
3.4 挖掘花卉文化
随着人们素质的普遍提高,对旅游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观光,游客求知欲望越来越强,选择赏花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走马观花,而是要领略与花相关联的文化意境,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城市变迁等,以丰富生活的阅历,提升人生的境界。目前,武汉乡村赏花旅游景点不少为泊来品,没有与历史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机结合,缺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根基。景点开发仅仅停留在原始的观赏、游览层面上,在花卉所蕴涵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以及高层次精神体验的认识和开发方面稍显不足,不能把历史文化与花卉的美态以及韵味结合起来,与当地的民风民俗、日常生活文化等结合起来,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花卉文化品牌”,使本应丰富多彩的花卉旅游项目过于单调。
武汉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这都是开发旅游资源的优势,应该将这些资源与花卉资源相整合,最大限度放大武汉的“楚文化”效应,充分挖掘武汉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族宗教和民俗文化,将文化元素融入花卉旅游项目建设,贯穿花卉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多元展现花卉的文化内涵,拓展旅游空间,依靠文化吸引和留住游客。并且,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往往生长在偏远的革命老区,还可把红色旅游文化元素注入赏花游景区。比如,黄陂突出木兰文化、桃花文化、山寨文化、土家文化,蔡甸突出知音文化,新洲突出红色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通过对人物传记、传说、民间故事、民俗等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增强景区景点吸引力。
可以在举办花展的同时,举办诗歌比赛、花卉猜谜、花卉选美比赛等充分挖掘出花卉艺术价值。在景区的名字、景点进出的通道、餐饮食品、餐厅布景、餐具饰图、旅游商品等方面植入与花相关的元素。将赏花与婚庆、摄影、书画、科普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举办书画、摄影比赛、展览等活动,引导群众知花、赏花、买花、养花,提高欣赏水平和消费品位。
3.5 提升人才培养
乡村休闲游从业人员大多是当地农民,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均不高。提高赏花游从业人员素质。充分利用我市科教优势,整合相关教育资源,加大赏花游从业人员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赏花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重点提高赏花游从业人员的人文素养,使其对赏花游景区、景点的推介、解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导游人员进行关于花卉常识、花卉文化、历史文化、区域文化方面的专题培训,如观赏花卉时通过导游人员的讲解,游客不仅了解了必要的市美知识,而且对花卉的历史,花卉的药用价值进行了了解。加强花卉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居民和企业花卉养护水平。定期组织餐饮服务等免费培训课程,严格执行乡村游农家乐的管理标准,让村民提高了服务意识和技能。
关键词:科技发展 旅游业 关联性 作用 影响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51-01
当全世界受到科技浪潮的冲击时,我国各个领域也深受现代科学技术之影响而悄然发生着改变,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最先感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旅游业虽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其发展每一步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当计算机技术成功的将网上客房预订、旅游景点门票预订、火车票机票预订以及宾客帐目远程结算等功能一一实现时,更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我国旅游业如果想取得广度和深度上的长远发展,就要与科技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事实同样证明了科技为旅游市场繁荣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让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极大挑战,因此,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从科技发展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中探讨科技发展与旅游业发展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对促进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科技发展对旅游业市场的繁荣发挥着重要作用
1.1科技发展为旅游市场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科技发展使旅游市场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以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为主的传统式旅游,而是将更多“触角”伸向了科技、经济等领域,这使得自身不具备天然旅游优势的地方通过高新技术建立了很多科技含量较高的旅游项目,为旅游者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旅游内容,同样也扩大了旅游产品的外延空间,使旅游市场日趋繁华。新的旅游业凭借现代技术的强大功能,让人们极地游、探险游甚至是太空游成为了现实,当类似于一些漂流、攀岩、蹦极已经成为普遍的旅游项目时,很多地方借助农业产业之优势,着力打造的高科技农业生态园区,集种植、采摘、休闲、观光、旅游、餐饮、住宿为一体,更是为旅游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1.2科技发展有效提高了旅游产品安全性能
目前,旅游业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态势,并形成了旅游项目之间明显的差异化,但无论旅游者选择什么样的旅游项目和方式,安全需求始终是他们考虑的第一要素。如何满足旅游者的安全需求一直以来都是旅游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科技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当云霄飞车在空中翻腾旋转,蹦极者在高中急速坠落,正是专业的绳索、轨道等技术设备为游客们提供了安全保障。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安全保障系统软件也广泛应用于旅游业中,素有游乐场神话之称的迪士尼乐园之所以能够保持较低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就是凭借其强大的安全防护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1.3科技发展使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科技为旅游者带来的不仅仅是新颖、独特、个性的旅游内容,同时也为旅游者提供着优质的服务。科技发展使得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也逐渐走向智能化,这使游客出游更加舒适和便利。一方面是借助信息技术使网上售票、日程安排、房间预订等工作流程更加准确与规范,为旅客提供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在不断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各种个性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电器和服务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如宾馆酒店的音响、灯光、免费宽带、WIFI等设施,也让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感受到了出游的轻松、愉快与便捷,当更多游客享受到科技带给他们的乐趣时,旅游业的发展与壮大已经成为必然。
2 科技发展让旅游业面临着重大挑战
2.1科技发展为旅游管理决策增加了难度
旅游管理决策是旅游经营者通过游客市场的分析、预测,从而制订适合旅游者游玩以及购买习惯的服务和管理内容的过程,而科技发展让决策环境日趋复杂,旅游项目的多样化,休闲与旅游之间的界限淡化等等,这都给决策者进行市场分析增加了难度。科技由于其随机性特点,往往会给旅游业供求模式带来戏剧性影响,它会在不经意间就拓展出新旅游市场。因此,旅游经营者必须要了解科技特性,并学会如何处理这种特性,明确科技信息、情报与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做出正确决策。
2.2科技发展为旅游业经营带来了挑战
科技发展使全球迅速进入了一个网络时代,电子商务为旅游业开辟了一个崭新空间,也冲击着传统的旅游业经营方式。在传统的旅游经营模式中,旅行社会在航空、酒店等部门获取一定的利润,尤其是饭店销售,为了争取更多旅游客源,旅行社一直都是饭店销售政策中的重要客户。而这一切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发生了改变,当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了网上预订,大部分旅游服务部门转向了网络直销市场,这使旅游企业的经营受到了很大冲击。要想在网络时代求得生存与发展,旅游业经营者就要学会如何利用网络特性来拓宽自己的营销市场,旅行社不能再单一的满足于订票、组织出游等业务,而应该建立自己的在线销售系统、电子分销系统等等,创建和发展个性化旅游品牌,要学会如何主动将高新科技应用于旅游业发展中,实现旅行社网络化和规划化经营,完成新时期旅游业的过渡与转型。
从科技发展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的作用与影响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作为新时期的旅游业来说,要重视科技所带来的作用力,在旅游业的创新发展中既要学会如何善用科技手段,也要学会如何防范科技对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运用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思想,才能让科技引领着旅游业不断攀向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陈荣.浅谈现代科技的发展给旅游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 (6):36-38.
[2]马卫.科技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一、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上半年紧紧抓住旅游资源推介会、第七届国际旅游投资洽谈会暨××××年海峡()旅游产品交易会、杭州国内旅游交易会等契机,开展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宣传促销和招商引资活动。×月×日至日,由市人民政府和市农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旅游资源推介会,在农业展览馆隆重举行。我市旅游企业在农业展览馆共设展位个,原创:其中展位特装设计及各参展单位资源展示,获得了各位来宾和市民的好评。为期三天的旅游资源推介活动,家参展单位在个展位上共散发画册、折页、风光片、书签、旅游线路报价表等各类宣传品万份,与家市旅行社签定组接团合同份,组团数个,组团人数人次,组团金额万元;与家市旅行社达成意向组团数个,意向人数万人次,意向金额万元。接待来访和旅行商及市民万人次。部分参展单位还在展销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促销活动。如艺术团每天在展馆进行多场茶艺表演。、等部分景区(点)还采取景点门票奖券(门票免费一日游)抽奖和旅游知识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吸引观众,活跃展台气氛,刺激市民到旅游。
×月×日至日,由市人民政府和省旅游协会主办,市旅游局承办的旅游产品交易会,在酒店隆重举行。这次活动,共邀请海内外旅行商名,其中:境外旅行商名,主要来自台湾、金门、马祖、香港、澳门等地;境内旅行商名,主要来自上海、江苏、河南、浙江、安徽、山东、广东及本省。活动期间,在酒店共设立个展馆,参展单位主要来自新加坡、台湾、金门、广州、汕头及个县(市、区)旅游企业和旅游商品生产厂家。个展馆共展出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种,其中境外种。现场销售额万元。签订旅游组接团合同份,组接团人数达人次,组接团金额万元人民币,其中家国际社分别与台湾、金门、香港旅行商签订组接团合同份,组接团人数人次,组接团金额万美元;为期天的活动,在个展馆共接待海内外来宾及市民人次,散发画册、折页、风光片、旅游线路报价等各种宣传品万余份。这场活动受到了与会来宾和广大市民的好评。这次旅游产品交易会,是历届规模最大、活动内容最多、展示旅游风采最为强烈的一次。其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省旅游协会的大力支持下,邀请的境外旅行商人数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二是第一次在投洽会期间布置旅游产品展馆,且规模一次性就达到多个,并有海峡两岸多家参展单位,携带近种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工艺品参加展销;三是活动期间接待来宾及市民近千人次,散发各种宣传品是历届投洽会的总和;四是第一次举办了座谈会,为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繁荣的旅游事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五是首次由我局独自在旅游产品交易会开幕式和欢迎晚宴上承办了二场文艺演出。
×月×日至×月×日,由国家旅游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旅游局和杭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在杭州市和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根据国家、省旅游局统一布署,我市组成由市旅游局局长为团长的一行多人(含非正式代表,我市参团人数位居全省前列)的团,赴参加了这届规模浩大的旅游盛会。为期二天的旅交会,我市分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旅交会期间,参展的家旅行社、星级酒店、景区(点)、旅游商品厂家、旅游汽车公司、机场、火车站等旅游单位,在个展台(其中市个、区个、市个)上共散发旅游风光片、旅游画册、折页、导游图、书签、年历卡、景区简介、招商计划书、茶叶等各种宣传资料和旅游纪念品多份。签订旅游组接团意向协议团队多个(其中自驾车团多个,多驾次;会议团个,多人次;旅游专列个,多人次),人数万多人次,意向组接团金额多万元。接待旅游业内人士、旅行团、杭州市民万多人次。今年我市旅游展台除设计新颖、内容充实、突出生态旅游特色外,还注重在实物展示上下功夫。由叉车有限公司生产的环保电瓶车,一在展台上亮相,就吸引来了许多客户。展销期间共签订购买合同份,金额达多万元。旅交会期间,我们还积极与省内的兄弟地市和浙江、上海、江苏等周边省份的旅游局、旅行商、投资商进行沟通,向他们推介的特色旅游资源和重点旅游招商项目,广泛吸引海内外宾客、旅行商、投资商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组织部分县(市、区)旅游管理部门、景区(点)负责人考察了浙江省的一些、级旅游区,着重了解景区(点)建设情况和管理经验。市还充分借助旅交会这一活动平台,原创:在会展前后以大篷车的形式,赴千岛湖、湖州、嘉兴、温州等地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并与当地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开展交流座谈,学习他们在景区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按照特色旅游线路,组织拍摄富有风情的《中国》电视风光推介片。编制反映主要景区(点)的《旅游个性化邮册》等旅游宣传资料。
三、抓好旅游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强化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目前正在与北京连五洲集团洽谈景区整体经营权转让事宜。
四、认真抓好“春节”、“五一”二个旅游黄金周的统计、市场分析、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假日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
六、积极参与市委办组织的关于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参与市人大组织的关于延平区旅游工作情况的调研;参与局组织的关于入境旅游市场的调研。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组织有关专家,完成《》和《》的评审,并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认真做好该《纲要》的修改工作。
二、积极参加省旅游局组织的月份赴西北旅游促销活动。
关键词: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状况;发展趋势
江苏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遍布全省各地。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古都名城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名胜古迹众多,以及特别的江南风姿使江苏省成为全国七个重点旅游省市之一。目前全省共有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个省级名胜区和29个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南京、苏州、扬州、镇江、徐州、淮安、常熟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业获得长足发展。2006年全省旅游业增加值1 028亿元,比2004年增长547%,占GDP比重达到48%。旅游业总收入22843亿元,居全国首位。旅游业就业人数4056万人,占总就业人数9%[1]。随着江苏省国内旅游的发展,提升了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带动了入境旅游的发展。
一、入境旅游发展状况分析
(一)入境旅游市场规模
改革开放后江苏省入境旅游获得极大发展,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速度更快。1995年江苏省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767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60亿美元,2006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44519万人次,旅游创汇2787亿美元,十余年间,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增加将近五倍,旅游外汇收入增加八倍多。图1表现的是1995-2006年江苏省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随时间的演变规律[2]。
由图1可以得到:从1995年江苏省入境旅游者的数量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均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其中2003年因受“非典”影响,入境旅游者人数和外汇收入增长幅度都有所下降,但仍然有小幅度上升,入境旅游人数增长024%,外汇收入增长777%。2003年江苏省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首次超越了福建,打破了自1995年一直处于第五位的局面,自2003年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仅次于广州、北京、上海稳居于第四位[3]。
(二)入境旅游市场结构
江苏省入境旅游结构日趋成熟,其市场结构日趋多元化。本文把中国入境旅游者分为外国人、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三种类型。十几年来,这三类旅游者构成比例变化很明显,外国人的比例不断上升,台湾同胞的比例不断下降,港澳同胞的比例没有太大的变化。1990年江苏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7248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357万人次,占3252%,台湾同胞4066万人次,占5610%,港澳同胞825万人次,占1138%;2006年江苏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44519万人次,外国人31489万人次,占7037%,台湾同胞7859万人次,占1765%,港澳同胞5172万人次,占1162%。外国人占江苏省入境旅游接待总量的份额由1990年的3252%增长到了2006年的7037%,而台湾同胞所占份额由1990年的5610%下降到2006年的1765%,港澳同胞所占份额几乎持平,都保持在一个较低的份额。说明近十几年,江苏省入境旅游在国外市场开拓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同时,也说明港澳台市场开发不够好,市场份额没有同比增长。需深入分析港澳台同胞的旅游消费偏好,推出其所需的旅游产品和项目,采取针对性营销策略,扩大港澳台同胞市场[4]。
(三)入境旅游者地区流向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会影响到旅游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一般而言,入境旅游者所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多为区域内景区点密集,层次和知名度较高,吸引力大的目的地。此外,区域内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接待能力、服务质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游客对目的地的选择,从而使入境旅游者在省内空间分布上呈现差异[5]。对于江苏省而言,对境外旅游者吸引较大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南京、苏州、无锡三个城市。南京是省会城市,六朝古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经济条件,苏州、无锡紧邻上海,区位优势明显,同时“东方水城”苏州,三国影视基地无锡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因此成为全省入境旅游的主要贡献者[6]。2002年江苏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2263万人次,其中南京5613万人次,占2521%,苏州7377万人次,占3314%,无锡4228万人次,占1899%,三市共接待旅游者17219万人次,占全省入境旅游者的7734%;2006年江苏省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44519万人次,其中南京10092万人次,苏州13797万人次,无锡7131万人次,三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31019万人次,占全省入境旅游者的6968% 。
二、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一)入境旅游市场规模预测
对于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但有时变量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确定的函数关系,而是一种模糊的相关关系,这里用曲线拟合来描述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曲线拟合(curve fitting)是指选择适当的曲线类型来拟合观测数据,并用拟合的曲线方程分析两变量间的关系。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模型中的曲线拟合法对入境旅游者人数与时间的关系进行预测[7]。考虑到由于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2003年入境旅游人数的较大波动,本文舍去该点,依照样板资料,使用Excel软件,拟合曲线如图3,R2值为09993,说明达到极好的拟合效果,拟合方程为:
y=01901x3-07524x2+1367x+61471(1)
该曲线较好拟合出入境旅游人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根据入境旅游人数折线图弯曲程度以及在提高阶数时R2值是否有显著性的增加确定拟合曲线的阶数为3。根据该曲线对未来6年的旅游人数做出预测,从中可以得到江苏省入境旅游人数在未来的6年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到2010年将达到86623万人次,比2006年的44519 万人次几乎翻了一番。
(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预测
由于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旅游人数的增加,因而二者之间具有强正相关关系,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996,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适用于只有一个变量影响被预测对象,而且该变量与被预测对象呈线性关系,所以在进行江苏省入境旅游外汇收入预测,可以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y=0068x-3072(2)
根据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可以预测出江苏省未来六年的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到2010年江苏省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将达到5583亿美元,比2006年的2787亿美元翻了一番,与上文预测的入境旅游人数增长速度相当。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2007.
[2]吴泓,顾朝林,马荣华,徐晓勤.江苏省国内旅游结构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03,23(6):755-761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2007.
[4]张蓓.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分析与策略建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8(1):141-144.
[5]张京夺,周跃云,李建香.湖南入境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80-84,97.
关键词:遗产旅游; 瞿昙镇;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瞿昙寺位于青海省乐都县城南20公里的瞿昙镇新联村,寺院背山面水,坐西北面东南。瞿昙寺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明初特殊历史条件下由皇帝敕建的具有中原汉式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瞿昙寺是目前青海省境内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1982年8月,瞿昙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2月,撤销海东地区乐都县,设立海东市乐都区,市人民政府驻乐都区,此次改制为乐都的各项文化事业发展建设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瞿昙镇作为乐都南部的中心城镇,在《乐都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和《乐都县旅游总体规划(2009-2025年)》的编制中都将其定位为旅游型城镇。因此,瞿昙镇要以旅游兴镇,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城镇整体升级。未来瞿坛镇依托瞿坛寺,重点发展旅游服务业及旅游纪念品手工业,构建县域南部中心城镇。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数量还会有显著增长,旅游业也会有较大规模和较快速度的发展。正视旅游发展与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相互关系中的问题,准确判断这些问题的走势,确立处理这些问题的准则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既是世界遗产资源保护和永续开发利用的需要,也是瞿昙镇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遗产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旅游发展现状
2.1.1旅游资源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将瞿昙镇旅游资源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3 个层次,其中“主类”又涉及到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六个分项。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 数量
地文景观 综合自然旅游地 山丘型旅游地 马阴山、花抱山、南山积雪、罗汉山、凤凰山 5
谷底型旅游地 岗子沟 1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峡谷段落 盛家峡 1
水域风光 泉 冷泉 药草泉、瞿昙大泉 2
生物景观 树木 林地 药草台林场 1
遗址遗迹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 人类活动遗址 灰堆遗址、余家庄遗址、西坡遗址、梁梁遗址、岭街子遗址、马家庄遗址、阳坡遗址、麻岭转古墓地遗址 8
建筑与设施 综合人文旅游地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瞿昙寺、药草台寺 2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石窟 莲花洞、隆国洞、官隆洞 3
归葬地 墓(群) 麻岭转古墓地 1
旅游商品 地方旅游商品 菜品饮食 拉面、面片、面条、猫耳朵、扁食、散饭、拌汤、搅团、搓鱼、蒸馍、锅盔、油馍馍、油炸馍 13
人文活动 民间习俗 民间演艺 社火、花儿会、皮影戏 3
宗教活动 跳神会、“施食”会、观经会、莽茶 4
体育节 射箭、赛马、九曲黄河灯阵、火把节 4
表2.1 瞿昙镇旅游资源分类统计表
2.1.2收入现状
根据课题组对瞿昙镇的实地调研结果显示:今年来瞿昙寺的旅游发展已经稳中有升,游客除了游览瞿昙寺外,还会到瞿昙镇新联村、磨台村体验,品尝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目前新联村、磨台村已经各有一家农家乐。
据 2012 年资料统计,瞿昙镇旅游收入为 300万元,年游客量 5 万人。旅游旺季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仅门票年收入250万元。瞿昙寺的游客大多数为自驾游,因此在距离瞿昙镇10公里的药材台寺周边发展起来少部分的茶园满足旅客的吃饭、停车需求。但是,作为旅游服务基地的瞿昙镇镇区仅有少量的招待所和餐馆,在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上还完全不能满足旅游接待的需要,而且来往瞿昙寺的游客大部分都属于一日游,住宿、餐饮和交通等方面的收入十分有限,因此,瞿昙寺的旅游收入仍然不容乐观。2008年乐都县旅游平均消费是52元,旅游消费额度很少。
2.1.3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现状
瞿昙寺位于瞿昙镇,有乐化公路经过该景区,交通十分便捷。水电基础设施齐全。是乐都南山旅游的中心区,区位条件优越,人文及宗教氛围浓厚具有良好的资源开发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目前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服务项目及设施较为缺乏,游览内容单一。镇内有招待所,和少量农家乐接待,但并不能满足现状旅游的要求。尽管瞿昙寺旅游资源完整性较好,但旅游设施不完善,镇区招待所和餐馆的数量少、档次低,距离瞿昙镇 10 公里的药草台寺周边发展部分茶园农家乐,无法满足接待需求。镇区及镇域排水、电力、电信、采暖、垃圾处理等工程设施配套不全,影响旅游服务品质。
2.1.4旅游管理现状
现状旅游管理机构和人员都严重缺乏。日常瞿昙寺的正常维护主要由寺庙内的10个喇嘛进行,并由其进行管理。瞿昙寺西北角建有游客服务中心,但调研发现,游客服务中心一直属于紧闭状态,也没有旅游相关服务人员。
2.1.5客源市场现状
乐都县旅游资源较丰富,但旅游业基本上处在未开发的状态,旅游客源市场基本是本县和邻近的游客,处在自然发展状态。瞿昙寺的游客大多为省内游客。从游客观赏目的性来看,宗教观光大约占60%,信徒40&,2-3%外国人,主要日韩游客。
2.2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旅游资源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文化内涵挖掘较浅
遗产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活动, 城镇是区域文化的中心, 浓缩了地方文化的精华。青海省作为藏族与汉族共存的地方,文化类型也呈现出多种类型。因此在小城镇在开发过程中不能片面强调自然资源对于旅游小城镇的重要作用, 而忽视了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 未能开发出让旅游者真切感受特色文化的旅游产品。
瞿昙镇旅游资源尚处于原始状态,没有形成初具规模或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在区域旅游市场中具有优势竞争力的核心旅游资源相对较少,这为旅游区的开发定位和规划建设带来较高难度。
2.2.2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旅游发展
规划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下水方式仍为原始的明沟和暗沟直接排入河中,电力、电信管线未在地下敷设,严重影响城镇风貌。同时,缺乏旅游配套设施,以及针对游客的公共消费空间和公共游览空间,游览体系和旅游接待功能不完善。整体格局基本以对内为主,且镇区内可供扩张建设空间较紧张,严重制约旅游发展。
现状瞿昙寺的交通主要依托公路交通,外省游客来往瞿昙寺需要坐火车或汽车到乐都县,转乘碾伯镇到瞿昙镇的商务车或公交车,自驾游的旅客可以直接开车到瞿昙镇。交通的不便捷性直接影响了远距离游客来此游玩,对瞿昙寺的旅游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2.2.3旅游季节性明显
首先特定的地理环境特点,加之瞿昙寺的目标市场主要为利用双休日到周边的休闲旅游的城市居民,由于时间有限,因此出游时间不长,涉及空间范围不大;因此本市场季节性较强。总体上看,瞿昙镇旅游整体发展水平滞后于国内的旅游发展水平,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游客数量少,游览时间短,景区建设尚未形成规模,大部分游人基本处于自发而来的分散状态,每年只有6―8个月的旅游时期,客观上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
3遗产旅游发展对策
3.1以瞿昙寺为中心,发展遗产旅游
依托瞿昙寺旅游品牌,发展“小城镇、大旅游”,做大做强瞿昙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发展由依托人文景观资源向自然景观资源与文化资源并重转型,并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产业方向上由观光为主向休闲度假、小型商务会议、文化旅游、户外拓展等多元化转型,旅游产业布局上由瞿昙镇区向瞿昙镇域南部拓展、由现有景区向非景区拓展,从全镇角度去谋划和布局旅游产业,构建“山、水、寺、乡一体化”的旅游发展格局,将整个瞿昙作为一个大景区去建设。
围绕旅游产业发展,优化提升旅游配套服务产业。瞿昙旅游要实现从旅游“门票”经济向旅游“全产业链”经济转型,必须要做强旅游配套服务产业。从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出发,梳理瞿昙旅游“吃、住、行、购、娱”等环节的问题与差距,完善服务类型,提升服务质量,做大服务产业规模,促进瞿昙旅游良性发展。围绕瞿昙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休闲服务产业,促进瞿昙镇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持续发展,全面提升瞿昙文化的知名度,重塑瞿昙集青藏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现代乡土为一体的旅游名镇。
3.2丰富旅游产品,延伸产业链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联合发展:与农业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与工坊结合,开发地方特色工艺和旅游土特产品;与文化融合,催生新业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与地产结合,发展旅游地产,实现城市发展与旅游地产的良性互动。
3.3发展自驾车为主题的旅游方式
据青海自驾车旅游市场分析:近年来,青海省机动车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全省个人轿车拥有量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为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青海省发展自驾车旅游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和交通优势。自驾车旅游对青海省旅游业的旅游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其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青海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以汽车营地为基本功能,结合青海省地方特色,形成集停车、餐饮、购物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休闲地,着力打造可接待自驾游和团队游客为主体的复合型营地。
4结语
针对瞿昙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环境,分析现状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瞿昙镇结合遗产旅游的发展策略,以指导瞿昙镇未来的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翠丽. 青海自驾车旅游需求市场的调查分析及评价[J]. 学理论,2011,26:81-82.
[2]宋巍.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周边小城镇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
关键词:山西省和顺县;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和顺县位于山西省东部边陲,距今已2600余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明古县。它是春秋时期太行地区最早设邑的古邑之一,为晋国大夫梁余子养的采邑。先名盖与,后更名阏与,战国著名战例“阏与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北齐改梁余,后世称为梁余城,隋开皇十年定名和顺县。和顺县是晋中市版图最大的一个县份,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结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煤炭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辅。近些年煤炭资源日渐枯竭,加上煤炭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2007年山西省和顺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故事发源地,即“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并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拉开了和顺县旅游开发的序幕。
一.资源的类型与特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关于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和顺县旅游资源涵盖了8个主类17个亚类共30种基本类型。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宜人的避暑气候
“避暑”二字深刻地揭示出和顺县旅游资源的特质。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使这里终年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天之内温差悬殊,昼夜之间恍若两季。夏季和顺的气温一般在20度左右。清代一位和顺县令曾生动地描述了和顺的气候特点是:“春寒如冬,夏无盛暑,初秋陨霜,将冬霏雪。”尤其夏天不受蚊虫叮咬之苦,这是南方和北方许多 “避暑之都”所不能比的。
(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和顺县悠久的历史使其拥有丰富的遗址遗迹。有距今31800余年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背窑湾旧石器晚期洞穴,有牛郎织女爱情故事传说的发生地,有孔子游学地的夫子岭,有军事遗迹与古战场黄榆古戌、黄巢寨、走马槽,有伯夷、叔齐“不食周粟”故事的发源地首阳山(阳曲山),有体现石勒皇帝风采的“麻池胜迹”,有春秋名将乐毅活动过的乐毅村,有革命遗址石拐会议旧址、旧居等。和顺县还有多处表现当地人信仰的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如合山懿济圣母庙、海眼寺、龙泉寺、天池寺、姑崖庙、青岗寺等,这些场所已经成为和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体现着当地人的习俗。更有明清时期保存完好的古村如拐上村、许村等,古院落保存了完好的石雕、砖雕、木雕等,体现出太行山颠的民居特色。
(三)多样的民俗和手工艺品
和顺县依然保留了许多农业社会的风俗习惯。每年都有大型的固定的商贸集会和各种庙会,如县城举办的四月十八会、白露会、松烟镇举办的七月十九会、合山庙会等。届时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聚集到一起拜佛祭神以及进行商贸活动。这种时候唱戏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和顺县至今仍保留着一些稀有戏种,如弦腔、凤台小戏等。截止2012年和顺县政府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牛郎织女文化旅游节和消夏避暑节。
和顺县手工艺品非常丰富,是和顺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剪纸、刺绣和针织更是和顺县妇女一直保留的传统,她们绣制的鞋垫、布老虎等手工艺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现代社会也是不多见的。
(四)优质的农业旅游资源
和顺县是个农业大县,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谷子、马铃薯、黄豆、莜麦、荞麦等。杂粮是和顺县的特色作物,其营养、保健价值极高。和顺县历来以农为主,空气、水源均无污染,完全具备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优势。生态农业旅游是和顺农村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奇特的单体旅游资源
“奇”和“特”是旅游资源具有较高旅游价值的保证。和顺旅游有“三奇”,最大的“奇”就是合山的奇泉。合山泉奇在每当地下水位补充起来之时,反复流汲,间歇无序,迷人莫测。明御史王云凤有诗赞曰:“灵泉兀突经今古,旋渴旋流谁使为?”二奇当属姑崖天险,它不仅是和顺和河北的界线,也是山地气候和平原气候的分割线,走在姑崖庙的观光走廊上,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两种不同的自然气候。天池寺的“寒桃奇观”是和顺旅游之三奇,在天池寺西侧的悬崖石壁下历久生长着寒冬腊月花蕾盈枝的寒桃树。另外,和顺县的山脉旅游资源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和太行风光结合的特征,这样的生态观光在晋中市还是独此一处。
二.资源的价值和地域组合状况
从目前开发的情况来看,牛郎织女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但正在开发的牛郎织女旅游景区却并不为外界所知,这将对承载文化的载体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除合山景区于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龙山森林公园属省级森林公园外,其他都属于县级旅游资源,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高。但个别旅游资源确实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旅游资源若虽有一定的质量,但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只是个孤立的景点,而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则其旅游价值一定会降低。目前,和顺县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县城东部,包括松烟镇、平松乡和青城镇,其中又以松烟镇的旅游资源最为集中,景点之间的车程最多不超过40分钟,已经形成了点—线—面的基本格局,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西部地区虽然也拥有许多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如石勒故里、李阳故里、天池寺寒桃、北魏石雕、旧居等,但比较分散。
从和顺县所属的晋中市来看,晋中市是山西省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以晋商旅游资源为主。和顺旅游资源虽也以人文见长,但同晋商旅游资源存在较大的区别,而且其优势的自然景观可以弥补晋中地区自然旅游资源的缺乏。尤其是阳曲山,其“不食周粟”的典故同绵山介子推“割股啖君”的典故可一论高下,完全有可能成为绵山的有力竞争者,从而增强晋中地区的整体竞争实力。
三.资源的开发条件
(一)区位及交通条件
和顺县一头连着大太原经济圈、一头连着京津冀经济圈,周边市区达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太原、榆次、石家庄、阳泉、邢台、邯郸等。和顺同省会太原、石家庄有省级公路相连,207国道纵贯省内的晋城市、长治市、晋中市(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阳泉市。榆(次)邢(台)公路纵贯东西,省道董榆线横穿东西,阳(泉)涉(县)铁路贯通南北。和顺至阳泉的车程在一个半小时以内,至太原、石家庄、邢台的车程在3小时以内,具有发展周末游的条件。未来几年,随着汾邢高速以及阳和高速的开通,和顺将溶入高速路网。这将为和顺开发中、长线旅游市场提供条件。
(二)基础和配套设施
近几年和顺县新建了一批融餐饮、娱乐、会议、休闲于一体的星级酒店,能够满足旅游者的住宿需要。另外,县城内小型饭店不计其数,小吃一条街容纳了各地美食。在各乡镇地区则以农家旅馆、个体饭店和农家乐接待见长,基本可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2007年和顺县新增90辆计程车,2008年又新增60辆,另有各种私家车从事出租业务,基本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客运需求。但目前来看,城市整体形象建设较差,卫生和绿化等城市景观设施同旅游城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游、购、娱”方面的设施数量少,质量低,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三)客源市场条件
山西和河北的阳泉市、榆次市、太原市、邢台市、石家庄市、邯郸市等这些周边的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强,是短期之内重点开发的旅游市场。原因在于:距离优势能够强化这些地区居民对和顺的直观印象和好奇心理;气候优势使这些地方居民倾向于趋凉避热;最重要的是这些地区经济实力分别在山西省和河北省的排名都在前五位,具备了经济优势。现有的客源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省会城市太原市和石家庄市,其巨大的辐射和带动效应使其成为二级客源市场的有力启动器。其次,孙根年教授等[1]曾经运用马耀峰教授的旅游者亲景度理论对山西省国内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认为北京、天津、上海、河北、陕西等省是山西的强亲景客源地,即这些地区居民对山西旅游目的地的喜爱程度较高且在山西旅游客源市场中的占有率较高。这些地区作为山西省主要客源市场,理所当然成为和顺的二级客源市场。尤其是京津唐地区,它作为中国三大主要客源地之一,在石太高速铁路开通后,大大提高了和顺同这些城市之间的可达性,时间上便具备了两日游的条件。
四.和顺县旅游开发的思路
和顺县旅游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品种齐全、数量较多、总体分散又相对集中。但从旅游资源的价值来看,单体资源的价值和品味不高,但其独特性较强,开发潜力较大。未来的旅游开发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客源市场的定位应循序渐进,走先本地后外地,先周边再远程的路子;(2)抓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这张名片,做精做细相关产品,塑造县域旅游品牌;(3)由观光产品向度假产品转变,在“避暑”二字上做好文章;(4)抛却急功近利思想,应将旅游业定位为“文化产业”而不是“经济产业”,并将旅游业作为全县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5)大力发展休闲文化,为旅游业发展奠定大众文化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忠,孙根年.山西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2):19~22
关键词:旅游规划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142-02
0引言
“旅游规划学”是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核心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我国旅游学研究中的一个成长最快、最具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新兴研究方向。这门课程一方面向学生传授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规划及旅游开发等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对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提高就业率,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产业发展等意义重大。
伴随着旅游规划研究与实践的飞速发展,大量的专家学者纷纷置身于这一研究领域当中。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数字化期刊群检测搜索了多篇“旅游规划学”教改论文。其中,杨朗探讨了“旅游开发与规划”课程的全方位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李广宏强调了案例教学在“旅游规划”课程中的重要性;吴艳茹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模式的主要思路;赵媛分析了如何在该门课中展开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郑辽吉指出学生在旅游规划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郭海燕等强调应结合社会实践培养出规划人才。以上研究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对策借鉴。
1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学”教学现状分析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于2001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2005年开设本科专业,2012年初成立旅游管理系,设置旅游管理、艺术设计、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会展管理方向)4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生700余人,其中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了“旅游规划学”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在第7学期开设,32个学时。
近年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教师承担了多项与旅游规划和开发相关的省、市级课题,如2006年辽宁省林业厅的自然保护区规划项目“辽宁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2008年大连市发改委的区域规划项目“大连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0年大连市台盟市委的派专题立项课题“建设大连国家海洋公园研究”,2012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海洋公园型旅游目的地保护与开发研究”等,以及20余项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项目策划等工作。大量的旅游开发实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了“旅游规划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2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学”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喜人的成就。(1)确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德育教育为主线,以学生为根本的发展方向。(2)旅游管理系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大部分教师具有双师资格,发展潜力巨大。教师教科研成果丰富,获批省市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公开60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专著20余部。(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高优良的校内外实训条件。学院内建有调酒实验室、客房实验室、中餐实验室、西餐实验室、导游实验室、茶艺实验室以及会展实验室、装潢艺术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学院5800余平方米的酒店为学生实习提供了理想的实践环境。
以上发展成绩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旅游规划学”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该课程教学尚存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课程的特殊性给教学增加了难度
该门课涉及范围较广,包括:经济、地理、历史、文化、城市、建筑、交通、生态和艺术等众多学科领域。一个旅游规划项目包括:资源调查与评价、市场分析与预测、主题形象设计、功能分区、空间布局、产品设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规划、投入产出分析、市场营销、图件制作等多方面内容。因此,要想完全掌握旅游规划学知识体系,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实现各知识领域的融会贯通,这无疑是对该门课的任课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旅游管理系现有教师20人,学缘结构科学、学科互补。专业背景涉及旅游学、管理学、地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生态学、统计学、市场学、规划学、文化学、心理学、信息系统应用及数学模型构建等学科。毕业院校包括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师资可以胜任“旅游规划学”课程的理论教学。然而,教师们参与的规划实践项目较少,旅游规划实务经验匮乏,对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2实践教学不足,教学方法陈旧
“旅游规划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将教学重点着眼于实践教学。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实践教学往往仅停留在表面。
近年来,很多“985”、“211”高校配备了3D乃至4D的虚拟旅游规划设计实验室或旅游规划与景观实验室等。而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实验室建设目前尚属于空白,校内的实践教学工作尚未展开。同时,学院还缺少制图实验室,再加上旅游管理专业的生源多为文科生,要求能够熟练操作软件制图较为困难。毕业生大多仅了解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只能做一些撰写文本初稿的基础工作,不能画图甚至不识图。
由于承担的规划项目少,学生全程跟随教师参与规划的机会更少,即便能够参与,也只是做一些前期市场调研、资源调查或文本初稿撰写等基本工作。真正能够让学生提高能力的景区规划和产品设计,往往也只能以校园或附近公园作为实例进行项目设计和空间布局,可操作性差。目前,实践教学仅仅是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去市内,主要是学校周边的景区进行参观学习,由于经费限制,在景区参观学习的时间也仅有一天,学生走马观花,收获很小。
2.3规划专业软件及原理课程开设较少
旅游规划除了理论与方法的讲解外,图件制作也占有了较大的比重,尤其是在总规基础上进行的控详规及专项规划等均需要进行包括建筑风格、材质用料、色彩样式、高度、竖向、容积率、建筑密度、红紫线宽度等一系列规划,需要开设多门专业制图软件及相关课程。旅游管理系的艺术设计专业已开设AutoCAD、Coreldraw、Photoshop、环境艺术设计原理、公共空间设计等课程。旅游专业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编制时可以考虑为本专业的学生开设以上课程。
3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3.1强化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旅游规划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很多知识点仅凭借传统的教学方法还远远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必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周边的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调研,调研内容应涵盖: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旅游形象策划与设计、旅游景区分区与布局、旅游产品创意与规划、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及规划图制作等。经过实际考察验证教师所讲授的专业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同学们巩固所学内容。
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加强与大连市各知名旅游景区的合作,包括:老虎滩海洋公园、金石滩景区、圣亚海洋世界、森林动物园、东鸡冠山景区、世界和平公园、白玉山景区等等,力争将这些景区建设成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调研的实习基地。此外,还可以开展野外教学,将课堂搬到野外,在大自然中进行实践教学。通过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但增长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利于大家对旅游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进一步领悟,同时增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增长学生的成就感,实现课堂与社会的完美结合。
实际上,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规划项目当中去,这对其专业能力的增长是最为有效的。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作为近些年才逐步崭露头角的新兴院校,其旅游管理系的教师们能够主持或参与高档次、大手笔的规划项目的机会还比较少。鉴于此,教师们尚需在不断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积极争取各级规划项目,以期为学生提供珍贵的参与实践的机会。尽可能地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中直接参与一次旅游规划的实践。
3.2创建规划实验室,丰富教学手段
目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旅游规划实验室建设尚属空白。学院亟需建立旅游规划实验室,凭借4D技术完成旅游区的虚拟现实化。通过实验室教学,让学生学习到国内外各级别规划的经典案例;对虚拟的待开发旅游区进行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旅游形象策划,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辅助设施规划等规划实务训练;并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学习制作旅游规划的相关图件,以达到每位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规划图件绘制能力这一目标。
使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利用目前的多媒体教室及未来拟建的旅游规划实验室,通过多媒体、幻灯片、投影仪等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以视频、动画、图片等直观形式运用于教学之中,同时适当配以音乐,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旅游项目策划的过程中,可结合旅游项目策划的几种方法相应地引入国内外经典策划案例。此外,在师生互动教学中,可以鼓励同学们将自己创意的方案通过幻灯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展示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和探讨。
3.3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相对于其他课程,“旅游规划学”是有一定技术含量、体现学生综合竞争能力尤其是创意能力的核心课程,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不仅要能够进行旅游规划的创意、写文本,还能够制作PPT,能够设计基本的规划图件。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本科专业应适时适量开设与旅游规划相关的基础课程以及专业制图软件课程,包括:区域分析与规划、生态旅游学、地图学、遥感与测绘、景观设计、环境艺术、公共空间设计、AutoCAD、Freehand、Mapinfo、Photoshop等课程,将学生培养成为既能够出策划、写文本,又可以制作规划图件的专业人才。
为了解旅游规划界最新动态及兴起的规划手法,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助长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定期邀请业界知名专家学者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开展专题讲座,拓宽任课教师与学生们的专业视野。
4结束语
“旅游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任课专业教师需要通过参与旅游规划实践提高教学水平;还应建立旅游规划实验室,为实践教学提供硬件支撑;提高景区参观学习的有效性,增加学生参与规划实践的机会;完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唐建兵.“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分析—以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为例[J].教育与教学与研究,2010,24:85.
[2]杨朗.“旅游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甘肃农业.2006,(10):254.
[3]李广宏.“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案例教学法渗透[J].高教论坛,2007,(2):119.
[4]吴艳茹.“旅游规划”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106.
[5]赵媛.“旅游规划”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2):125.
[6]郑辽吉.“旅游规划学”教学中的工具使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6):104.
[7]郭海燕,冯晓华,天振江.对“旅游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7):142.
[8]娄思元.旅游规划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旅游教育管理,2011,(3):68-69.
1.1旅游概况
*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五凉古都”之称,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海内外。*地处河西走廊东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理景观的交汇过渡地带,东接古浪石峡,西临肃南草原,南靠祁连山脉,北抵腾格里沙漠,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由于其独特的干旱气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自然资源,有旅游景点160多处,馆藏文物4万多件,如:汉简、铜奔马、凉造新泉、西夏碑、古钟楼、海藏寺、白塔寺遗址、天梯山石窟等名胜已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的重要景点。*地形地貌独特,山川气候宜人。海拔界于1*0~4878米之间,由于高低差距较大,形成沙漠、绿洲、浅山、高峰四大自然景观区,为发展沙漠滑翔、探险、浅山狩猎、休闲、高山攀援、雪峰寻奇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地处*城西25公里处的*镇昌隆村南端,湖区总面积约280亩。湖区上端为湖泊湿地,中游建有小型水库,库区面积药180亩,下游为湖泽鱼池和果园林地。湖谷前临平川绿野,后拥山冈丘陵,湖区内景点丰富,周围有多处文化遗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20*年4月*镇党委、政府利用*特殊的区域优势,规划新建“*度假村”,新建渔塘面积16675平方米,栽植垂柳、果槐、白杨、沙枣、榆树等各类风景树21000多株,同时整修了道路,初步形成休闲、娱乐、餐饮、垂钓为一体的度假胜地。
1.2项目的必要性
1.2.1*开发建设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今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全镇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1221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30元。草食畜牧、商贸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迅猛发展,20*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1888.9万元。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产业被列入*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受到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镇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2是充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附川荒滩、山岗丘陵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少年来一直被弃置,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无草、无树、生态失衡,生态环境得不到保护和治理。该项目的建设,使昌隆村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开发了一个新的旅游景区。
1.2.3是*镇改革开放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镇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几年,镇党委、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建成以国道312线为依托,以*堡街为中心,南北辐射0.7公里,东西辐射3公里的新集镇开发区。到*镇投资建设的客商和建设项目逐年增加,开放的*镇急需一处可供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洽谈生意的旅游胜地。
1.2.4是*镇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高,综合带动性强,辐射牵引力大的产业。*的开发建设将带动昌隆村的交通、餐饮以及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建设是*镇及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致富的需要。
1.3项目的可行性
1.3.1开发建设*,得到了*镇党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
*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对该镇可开发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论证,认为该镇*景区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条件独特,开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拟开发新建“*镇*度假村”,并进行了短期规划,力争在三年内生态植被得以改善,五年内把荒山、荒滩建成湖光山色、休闲、垂钓、娱乐、避暑的渡假胜地。
1.3.2.*湖区上端为湖泊湿地,泉眼分布广,水量大,清澈透明,且水矿物质含量丰富,是饮用、洗浴的上乘产品,中游建有小型水库,是乘舟游览、潜水游泳的理想之地。下游的鱼池是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1.3.3兰新铁路、312国道横穿*所在的*镇,为到*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游客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交通服务。
1.3.4基础条件较好。现有的规模鱼池、*、果园、电力设施,为度假村的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均在*镇修建的信息传输塔,保障了*景区通讯畅通。
1.3.5该项目远离城镇、工厂,无任何污染,空气清新,气温适宜,是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
第二章客源市场分析
2.1*客源预测
“环城游憩带(即ReBAM)”理论是当前研究客源市场的重要方法,它指发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国内ReBAM研究表明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公里以内的范围;在旅游中心城市出发的非本居民的目的地选择范围,主要集中在距城市250公里半径圈内。*区周边城市众多,主要有民勤、古浪、天祝、白银、*、*、*、*等。这些城市总人口近400万,其中白银、*、*、*、*等地307.38万人,人均GDP高(约9000元/人·年),出游观光回归自然的动机强烈,其它社会条件也较优越,因此它们将是*区主要的潜在客源市场,这些城市人口可能到*旅游的规模,总出游率若按城市总人口10%计算,可为*提*等省区距*较远,但交通便捷,也可成为*的潜在客源市场。
由以上分析可知,*处于*、白银、*、*、*等地的ReBAM范围中,*旅游区处于周边城市区域“游憩地环带”的重叠区,可发展成为周边城市区域居民共同的游憩地,这使*发展周边城市旅游市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2.2客源市场分析
2.2.1近年来,*区旅游行业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稳步递增,旅游客源结构以国内旅客为主,旅游方式为散客与团队并重,逗留天数为0.5—1天,旅游动机以休闲娱乐、朝圣、度假、考察等为主,以20*年为例,20*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6万人次,如果其中有4%的旅游者前来*旅游,每年可接待约2.24万人次。
2.2.2从旅游时间和市场选择趋势而言,双休日为周边地区居民提供了一至二日游的机会。以20*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区接待旅游人次为例分析,接待旅游者5.01万人次,其中省内游客居多,由此可看出区域内、省内短途旅游已逐步成为游客重点选择的目标,受到社会的普遍肯定。说明随着“五一”、“十一”等中长假“黄金旅游周”的规范化和区域化发展,*的重点客源市场的发展也逐步扩大。若潜在客源市场的30万人次有7%选择*龙泉度假村,每年将有2.1万人次前来观光旅游。
2.2.3*度假区接待游客主要以*、*及周边地区为主,旺季4-10月接待游客近万人。该项目开发建设以后,将为周边地区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住宿场所,如按ReBAM潜在客源理论预测,*周边城市金川、*到*游玩的按城市总人口1%计算,可为*年提供2万人次的游人规模。
2.4以上分析表明,*龙泉度假村如此建成后,游客人数将会大幅度增加,年接待游客可达2万人次。
第三章建设内容与投资规模
3.1景区现状
*地形呈峡谷状,湖谷前临平川绿野后拥山岗丘陵,湖区面积280亩,湖区上端为湖泊湿地,泉眼分布很广,水量大,清澈透明、且水矿物质含量丰富。中游建有小型水库,库区面积约180亩,库容约8万亩。下游为湖泽鱼池和果园林地。现已建成占地面积为16675平方米的鱼塘5个,占地面积为280平方米的娱乐、餐饮、住宿服务设施。已栽植各类风景树2.1万珠。后面的山岗丘陵急需绿化,前面的平川荒滩急需开发。
3.2建设内容及规模
3.2.1修建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25×100米)的游泳池。
3.2.2修建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10×100)工棚式茶座。
3.2.3修建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露天网球场。
3.2.4修建占地面积340平方米康体中心。
3.2.5修建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二层砖混结构住宿用别墅。
3.2.6修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可同时停放30辆小车、10辆中巴车的停车场。
3.2.7修建旱码头2个,购置气艇3个。
3.2.8修建占地面积30平方米的厕所1个。
3.2.9绿化山岗丘陵,平川荒滩,栽种天然野生植物及各类风景树。购置山上喷灌处理设施。
3.2.10购置相关设施设备。
第四章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4.1投资估算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92.5万元,详细预算见附表。
4.2资金来源
申请国债资金80万元,银行贷款50万元,自筹资金62.5万元。
第五章项目实施步骤
该项目建设期为两年,20*年6月至20*年6月。
20*年6月底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项目立项、论证、施工图设计、资金筹措等工作。
20*年8月争取破土动工建设。
20*年3-4月绿化荒山荒滩、栽植各类风景树20余万株。
20*年6月工程全部完工,交付使用。
第六章项目效益评估
6.1经济效益
6.1.1旅游收入
项目建成后,预计20*年当年总收入95万元。
其中:
游泳池按6-9月实际使用天数120天计算,每天进入100人,游泳费2元/人,营业额为2.4万元;
网球场、乒乓球场、篮球场、台球场按5-10月实际使用天数180天计算,每天使用时间为8小时,每小时消费5元/人,按每天进入400人次·小时计算,年营业额为36万元;
餐厅、娱乐室、茶座按4-10月实际使用天数210天计算,每天有50人就餐和娱乐,每人消费20元,年营业额为21万元;
住宿按4-10月实际使用天数210天计算,每天有20人留宿,每人消费80元,年营业额为33.6万元;
其它营业性收入每年2万元。
6.1.2成本费用,共计62.*万元。
A、雇员工资,按每人每年0.3万元计,每年13×0.3=3.9万元。
B、管理费用,按收入5%计,每年4.75万元。
C、水费(包括饮用水、游泳池用水,游泳池排放水可用于绿化),每年10万元。
D、电费,每年5万元。
E、年折旧及维修费(按头重脚轻总额192.5万元计,折旧匀限25年),每年7.7万元。
F、维修费,每年5万元。
G、低值易耗品,每年10万元。
H、其它费用,如燃料费等每年10万元。
I、营业税参考饮食行业税率6%计征,每年5.7万元。
6.1.3营业利润年均为32.95万元。
6.1.4投资利润率为34.68%。
6.1.5投资利税率40.68%。
6.1.6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营业额-可变成本-税金)×100%
=32.45/(95-23.9-5.7)×100%=49.62%
通过盈亏平衡计算,当盈亏平衡点<49.62%时,该项目产生效益。
6.1.7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出现盈余年份—出现盈余当年资金偿还额/出现盈余当年收益总额=6-32.95/95=5.65(年)
6.2社会效益
6.2.1项目建成后,既可扩大社会就业机会,又带动了社会其它产业的发展,形成地方经济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6.2.2项目建成后,有利于*镇昌隆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们保护环境、保护资源。
第七章结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