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艺术的重要性

学艺术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艺术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艺术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艺术 必要性 重要性 提高途径

初中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融科学与艺术于一体,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又要运用艺术性的表达方式、富有创造性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所以要运用一些艺术的教学方法。当前,提高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体育教师与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初中体育教学讲究艺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出发,探讨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艺术的一些方法。

一、初中体育教学讲究艺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目前,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都有所改变,青少年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在增加,视力不良者越来越多,导致青少年的整体身体机能素质在慢慢下降。这些现象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坚持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原则,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对陶冶情操,强身健体,培养合作团结精神的重要作用。初中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整体机能素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容易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掌握正确的身体锻炼方法。体育教学不仅是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让学生掌握技术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达到目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体育教学艺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练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体育教学艺术直接影响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教师教学越富有艺术性,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越高,体育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等,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讲究教学艺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艺术的途径

1.体育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起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使用语言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语言艺术主要表现在口令和讲解两个方面:(1)体育教师要讲究口令艺术。体育教学中的专业性教学语言就是口令,也是体育教学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运用口令,必会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跳跃运动时,口令可以轻快一些,而在进行大幅度的动作时,口令可以缓慢一些,等等。(2)使用语言的准确性。体育教师语言的准确性主要表现在内容的简洁明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合实际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切合实际选择语言,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学比较特殊,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直讲解,而要让学生根据讲解做示范动作。因此,教师语言要力求简练,条理清晰,突出重点,简单易懂,让学生容易接受,启发学生思考。(3)语言要富有趣味性。生动有趣的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印象。所以要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教师语言一定要富有趣味性,体现生动活泼的特点,增强吸引力。

2.体育教师要注重应用肢体艺术

体育教学要通过身体活动来进行教学,其中包含着身教的内容,教师要善用运用肢体语言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肢体语言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提高美学修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注重肢体语言的应用。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手势与躯体动作具有示范作用,手势是语言的辅助,在讲解一些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时,单凭语言很难突出重点,也不容易理解,可以借助手势来讲解技术中的难点与重点。在表示跳高时脚着地动作,可以借助两手掌的张合来表示从脚跟到全脚掌到前脚掌的起跳过程,借用手势来表达,可以使示范更为形象、生动、直观。在体育教学中的躯体艺术,对学生了解动作的要领与方法等起着重要作用,能提高教学效果。正确的躯体示范动作可以让学生了解动作要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体育教学中的肢体示范是最为直观的,最为常见的,也是任何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比如在进行三步上篮教学时,身体和腿部、上肢配合,可以使弹跳高,使奔跑有力,整个过程会身轻如燕,体现出动作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育教学中的组织艺术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生理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内完成学习目标。有效地组织教学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比如队列队形变化的艺术,在体育教学中队形变化富有艺术效果,达到整齐统一、有条不紊。在体育教学中的环境艺术,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自然,在空气新鲜的环境中运动,可以让学生摄入更多的氧气,提高运动力。教师要精心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环境艺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知识教育。总之,在体育教学中的组织艺术要做到严密,有条不紊,富有逻辑性,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体育教学的奖惩激励艺术

奖惩激励艺术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艺术手段之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生动、形象。奖惩激励艺术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的荣誉感与自尊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对于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教师要适当给予指导与激励,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刻苦学习的精神,并给学生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引导学生前进。对于学生的过失行为,要激励学生改正。总之,在使用奖惩激励艺术手段时,要注意创造适宜的氛围,发挥奖惩的激励作用,把握激励的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艺术手段,提高体育教学艺术水平,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体育课堂更加靓丽。

参考文献:

学艺术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2010年5月27日至30日,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美国德州大学和东南大学学报编辑部、艺术百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后技术时代的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美国、芬兰、印度等国家的78位学者相聚南京,共同探讨后技术时代艺术变迁的话题。会议围绕后技术、艺术的相关概念、相互关系等展开了讨论,取得了瞩目的成果。

一、技术与艺术关系的总体思考

学者们从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后技术时代艺术的特征问题展开思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原召集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张道一教授认为,艺术与科学技术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有共同的基因,是非常亲密的关系。艺术和科学在思维和创造上互相启发,互相影响。不论科学和艺术都需要综合分析、推理判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仲呈祥教授指出技术与艺术不可分割,科技对艺术是把双刃剑,人类应该站在审美的高度上引导艺术而不是盲从技术。美国德州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丹尼斯教授指出,艺术和人文学科对每个人、社区和民族的幸福至关重要。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必将使社会受益。理工科是本世纪发展的引擎,而艺术人文学科是该引擎的燃料。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廷信教授认为:“后技术”是对“后现代”一词的借用。后技术时代的艺术的显著特征表现为:艺术作品永恒性的消逝、大众对于艺术的非线性参与意识和非线性接受方式、艺术的泛娱乐化的倾向和个人情调式的呈现,艺术对于时尚的强力渗透、艺术对于几个经济的选择以及对于思考的放弃、艺术对于技术的依赖、艺术的虚拟化和幻象风格。浙江传媒学院李琳副教授指出后技术时代,大众成为艺术创作的主体,大众对艺术的参与度空前提高,一个全民艺术的时代来临了。中国人民大学许鹏教授论述了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历史演进,并分析了新媒体艺术的技术误读。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尹文教授指出后技术时代是数字技术和视觉艺术共同繁荣与发展的时代,只要人不退化成为机器的附庸,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就永无止境。

技术变革产生了艺术的变迁。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林少雄教授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将人类文明分为前技术时代、技术时代与后技术时代,并对这三个时代技术发展带来的艺术存在、接受方式及功能的变化进行了梳理和辨析。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博士、东南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佟迅副教授认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艺术带来巨大影响,改变了艺术的创作方式、表现形态、传播手段。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博士鞠虹以艺术传播过程的四个核心要素为出发点,详细探讨了信息技术对艺术传播的影响。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博士、聊城大学单永军讲师论述了媒介变革对艺术形式产生的深刻影响。

许多学者对技术变革引发的艺术变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金丹元教授指出,人们对科学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盲目崇拜带来了游戏主义泛化的消极影响,他认为艺术和技术的相糅合当在提升人的精神向度层面上作出更大贡献。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姜耕玉教授比较了有韵味的艺术和机械复制的艺术,认为技术艺术给人们提供的只能是一种文化快餐,工具理性代替不了经验悟性,韵味的艺术是不会贬值的艺术。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张泽鸿博士以道家技术批判主义为视域,初步探讨道家的技术观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精神的影响维度。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孙发成博士指出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赋予艺术以极大的自由度,却也让艺术产生了深深的技术依赖。

二、技术变革与门类艺术的嬗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凌继尧教授认为企业的美学管理中有大量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内容。企业的美学管理的范围涉及到从生产到营销的各个环节。在生产方面,包括企业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在营销方面,包括企业形象基本标识系统、产品品牌系统、广告和宣传系统。美国德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张康教授关注计算机美学,它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视觉艺术形式的生成;探究了在计算机化的抽象画里所存在的几种层次的复杂性。

在戏曲艺术领域,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朱恒夫教授认为当代科技给戏曲的振兴插上了翅膀。他从四个方面拓展了戏曲对现有的科学技术的运用空间。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赵晓红副教授、陈莉博士指出了后技术时代电视对戏曲的影响,并比较了戏曲与戏曲电视剧的不同。

在电影艺术领域,大连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倍雷教授在技术时代与后技术时代的比照中关注影视艺术中的技术风格。他提出了技术风格和泛技术风格的说法。技术风格是虚拟的史境还原,泛技术风格则是朴素的记录。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聂伟教授指出,P2P技术的出现及其完善深刻影响了“后经典”时代电影的受众分层及其观看方式。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岳晓英博士认为随着中国电影制作技术水准的突飞猛进,中国电影创作从崇尚技术的大片逐渐向以平民的姿态、讲述平民的故事、彰显平民魅力的转变,在审美形式上,近期中国电影热衷于通过打破界限消除深度、带来了审美的惊异和以打造银幕内外集体狂欢的景观。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孙惠柱教授指出社会表演学越来越多地和影视的制作和拍摄结合了起来,电影电视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传统节目以外的“社会影视”作品。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杨旦修博士以媒介融合的概念界说为出发点,分析了媒介融合语境下的电视剧传播特征和受众特征以及受众的心理需求。

设计艺术中也存在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周武忠教授将园林艺术定性为“3A”的艺术,园林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农学(Agriculture)、建筑学(Architecture)和艺术学(Art)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唯有从农学、建筑学和艺术学中去广泛地吸收营养,中国园林艺术才有可能重新创造昔日的辉煌。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张健健博士提出将生态美学观引人景观设计之中,在景观设计中寻求一条使自然与文化和谐共生的途径,从而重新构建起“自然――人――文化”之间的和谐关系。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邰杰博士从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翻译出发,界定了景观营造学的研究范畴以及它在三个不同尺度上的美学表达,并试图说明景观现实乃艺术与技术相交融的艺术作品。东南大学李轶南副教授认为客观、理性地审视数字化时代的设计创新思维,从文化维度、修辞维度和游戏维度进行探索,有助于为方兴未艾的当代设计创新提供一个参照。

数字艺术引发了与会者的关注。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周安华教授指出,当代数字影像的浅表化警示我们深入思考和探寻新数字艺术的生命本质。在技术创造的感性光彩中,在动态且愉快的视听效能中。数字短片应以启悟的哲学为魂,坚守反叛与挑战者生命歌吟的文化维度。上海大学影

视艺术艺术技术学院徐红博士、陈犀禾教授重新思考了数字影像与巴赞现实主义美学的关系,认为数字美学与巴赞美学已形成巨大的张力,我们应当立足于当下数字技术主义运动的前沿来完成电影理论的重新建构。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余武教授指出了当前培养数字媒体人才的重要性,对数字媒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艺术治疗学的探讨让人耳目一新。东南大学医学人文系何伦教授指出艺术治疗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新颖的心理治疗模式,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咨询与治疗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使用价值与意义。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沈亚丹副教授从艺术治疗角度分析了“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一传统命题,既讨论了诗歌的不同功能,同时也契合了艺术治疗中的各环节。东南大学心理健康中心邓旭阳副教授提出了运用创造性的绘画艺术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可能,并在技术层面上整合应用。

三、具体个案中的技术与艺术

来自美国德州大学的艺术家德伟恩・卡特尔展现了他的四个艺术项目,将高低不同的文化图解结合到个人叙事中。美国威斯康辛大学Amber Parsons通过分析两位中国影像艺术家及其创作,揭示艺术家所持的立场,从而进一步揭示全球化文化大潮是如何影响他们,他们如何解决身份识别问题的。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副院长张敏教授以世博会展示空间为文本,对其风格演变过程作出了历史描述;对其快乐体验、亲近自然和民族特色等价值追求,及其走向亲和、质朴、全方位沟通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具体探讨,初步明确了后现代展示空间的风格走向。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于向东副教授从无锡灵山景区的“九泉灌浴”艺术设计的个案分析出发,认为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延续两千余年的佛教艺术创作手法,而且改变了接受者对于佛教艺术的审美体验方式。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孙玉明博士以红蓝椅的设计为例,指出现代家具初期的设计观念是技术与艺术的调和。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黄文英博士从技术进步的视角考察了古希腊神话中蛇发女妖美杜莎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形象变迁。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孙绍谊教授以三部影片的讨论为基础,分析了具有人机身体、虚/实拟主体特质的电子人时代的艺术观念的变化与转型。他认为,电子人在电影、游戏乃至真实世界的出现,在诸多层面挑战乃至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认知。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甘锋副教授以《阿凡达》为例,认为3D技术所具有的遮蔽与敞开功能导致了观影体验的巨大反差,肯定了3D技术对于电影艺术思想意蕴和人文精神的“敞开”功能。

学艺术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因材施教 教学艺术 必要性 步骤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08

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我国的教育发展史上由来已久,现存史料中记载最早提出这一构想的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一生亲身教导过的弟子超过三千人,其中成功成才、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不少于七十人。孔子之所以能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取得如此辉煌的教学成绩、创造一代教学奇迹,其关键原因就是孔子始终践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的重点也因学生个性的差异而各有不同。后期明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朱熹曾经精辟总结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是:“夫子教人各尽其材。”新的时期,因材施教作为素质教育理念中的核心教学价值观之一,也再次成为教师重点学习和研究的理念。本篇文章即针对本人学习和研究因材施教教学艺术的有关思考阐发自己的见解。

一、提升因材施教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正如学生真正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才会认真学习一样,一名教师只有深刻领悟了提升因材施教教学能力的必要性,才会真正深入学习和研究该教学艺术。

(一)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因材施教教学艺术的本质内涵。因材施教教学艺术所强调的就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有待发展的潜力,设计和安排不用的发展策略。在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公平公正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则,而因材施教正是实现这一原则的主要途径。常常有人说一个学校不应该划分什么重点班、普通班,学生应该接受一视同仁的待遇。这个说法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挺有道理,但是其实将不同程度和能力的学生强制安排在一个学习环境中,其实才是对学生最大的不公平。因为教师只有一个,而教师面对不同需要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上基本上也只能选择一中教学模式,这样就很难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的出现。因此,地理教师实践因材施教的理念、使用分层教学的模式才是真正有益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的合理策略。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需要注意因材施教的技巧性,要首先保证学生的内心不会因为分层教学而产生骄傲或者是自卑的心理。

(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题中之义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不注意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很容易无意中造成忽略一部分学生学习感受的现象。比如说,在备课的时候主观判断出某一部分的地理知识难度较高,因此在课堂上就会额外多分配一些时间用于这一部分知识的讲解。

然而,有的学生很可能因为基础较好、或者是理解能力较强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一部分的知识。这个时候,教师为了照顾那些基础暂时相对薄弱的学生的感受而再次讲解就相当于说是忽略了程度较好的学生的感受。那些学生已然掌握了知识,显然就很难投入百分百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课堂上了。有的教师为了重点培养几个班级里面的尖子生,在课堂上就总是选择这几个固定的学生进行互动。这样子也是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表现之一。针对争取顾及所有学生学习感受的论述,有的教师可能会反驳道:“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当然承认教师的教学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一名教师也的确很难总是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感受,但是教师有必要在没有实现教学理想的时候坚持和努力,努力趋近梦想。总之,因材施教的教学艺术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题中之义。

二、实践因材施教教学艺术的步骤

(一)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实践分层教学做好准备

在因材施教的教学艺术中,“因材”是前提、是基础,教师只有切实了解了自己带的学生的不同特点,并且紧密结合自己了解到的情况组织教学,才能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跳过这一环节,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因材施教,只能停留于“纸上谈兵”的理论阶段。因此,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地理知识基础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个性特点,然后再进行备课,为实践分层教学的策略做好最充足的准备。

(二)分层备课,在课堂上给所有学生以发展的机会

通过细致地了解,掌握了学生的真是情况之后就要进行针对性地备课工作了。在备课的时候,要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效果有科学地预测,然后再根据这个预测的结果准备分层式的教学计划。其中包括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练习不同难度的题目,提供不同的机会给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个性和优势等等。比如说,有的学生是急性子,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多锻炼这些学生的耐心,帮助学生逐步向细致认真的方向转变和改善。地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提前做好分层的准备,无疑会节省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提升教学的效率。

(三)小组模式,实现分层辅导

因材施教最重要的环节还是课堂教学,之前的了解、备课等阶段都是为这一阶段的顺利开展做准备。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想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进行分层教学和小组模式。针对不同需要的学生,准备了相对应的分层教学计划,这个阶段除了教师要努力之外,也要恰当运用学生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具体的分组标准紧密结合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等标准。在学生于小组内部交流之后,教师就要进行分层的辅导。

(四)分层布置作业,符合不同学生的提升要求

学艺术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70-02

语文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语言文字中感受文学的情感熏陶,热爱自己的民族语言。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课堂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俗话说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强调了语文的生活化和积累的重要性,而课外的“大语文”则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迁移,只有通过有序的,科学的语文课堂学习,学生才能把生活当做语文,处处有语文,有章可循,有法可学,有知可用。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有利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理念

一直以来,我们一直在高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是不知所措。面对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问题的课堂,为了掌握和调控课堂,语文教师往往不敢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怕出现自己无法调控甚至无法收拾的局面。于是便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自己预设的套子中钻来钻去,而少了一份课堂思想碰撞的精彩。课堂艺术的研究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课

学生有时并不是不喜欢语文,语文课被我们的语文教师给上的索然无味了。课堂的艺术从各个环节艺术性地激发学生兴趣,处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和入手,巧妙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激活动思维,在真善美的陶治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三、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质量,传统教学的模式是固定化的,单一而单调的

课堂教学艺术则要打造精品课堂,要求教者潜心研究教材,先学后教,先体验再传授,这样便于教者能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和接受的程度,并且推敲各个教学环节进而选择和优化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精彩异呈。

四、有利于教师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

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语言,灵活自己的思维,以充满激情而又流畅的语言去震撼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博学多知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灵活机智去调控课堂,所以唯有教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断发展。

语文教学艺术是指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是情感性、创造性。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内容包括:

1、课堂艺术其实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艺术。学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创设和谐课堂,放松而轻松地去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2、课堂导入的艺术。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奥地利乐团指挥韦勒说,语文课上攫人心魄、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3、所谓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说,也是提问的艺术,提高方式的巧妙与笨拙,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成败。

4、课堂对话的艺术。教师需要作为平等的一员去参与,民主地让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交流,让学生摆脱被“牵“的处境,拓宽思维空间,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鼓励,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

5、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语言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课堂语言也应该是简练的,一针见血,恰到好处。

6、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组合,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融合下面几种教学方法:(1)传授知识和训练思维相结合。(2)传统教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3)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7、课堂激励的艺术。课堂激励的艺术就是给学生自信的艺术,也是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而和谐的课堂的艺术。

8、板书的艺术。板书作为一门艺术,它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好的板书,能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给人以艺术美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智力,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感觉语文知识繁杂、零散无序,如果不对它们作科学的整合,学生将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严重影响能力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心理学研究指出,唯有结构才具有最强的迁移性,学生在知识网络中学习课文,思维宽阔,不仅利于“接纳”新知识,所学的知识也容易转化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始终以个体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当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趋于一致时,学生就会把外来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而获得新知;当外界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学生就会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或者产生抗拒,或者一边摒弃旧知识,一边吸收新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根据这一理论,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同化新知识,迅速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获取知识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在运用中尝到“甜头”,才能更好地维持强化学习兴趣。例如把握词义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最基本要求,学生如能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通过分析结构推断词义,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学生学得积极,学得充实。

通过教学反思,发现很多时候教学过程中严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遭到极大的扼制。由于缺少思维快乐,本应充满勃勃生机的学习变得了无趣味。创造精神源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需要载体的。所以,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力,就必须纠正“天马行空”式的分析,引导学生养成“披文入情”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

学艺术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上好一节课,首先是课堂导语要有艺术性,在课堂导语的设计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问题:忌重知轻能、忌冗长拖沓、忌平淡刻板、忌牵强附会、忌言独角戏。课堂导语的设计也要多种多样,一节好的课堂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就是课堂讲授了。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用心察颜观色、转变教师的角色、重组课堂信息。

一节好的课堂上完了,在结束课堂的时候,怎么做一个好的结尾呢。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结语呢?下面几个方面说说:

1、下回分解法。在课的结束,能够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出几道由易到难的题目,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申铺垫法。结尾的内容不局限于下节课,而是有意识的为今后的知识作下伏笔,潜移默化。

3、承上启下法。在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过度到下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后主动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呼应开头法。

5、发散结尾法。

学艺术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它注重于对艺术创造性这一本质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艺术,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这样他才能创设艺术的教学环境、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

一、导入的艺术

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课堂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课堂导入可以是一段笑话,一个游戏或相关资料片、图片等。总之,你的导入要注重审美性、形象性、娱乐性等,让学生在获得艺术的愉悦体验的同时,自然合理地引出你要讲的课题。

通常英语语法课总是让人觉得乏味,因为一般的语法教学,都是老师讲,同学们听,这种“听讲”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但这种参与仅仅是比较被动的参与,不能成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

另外,反复地说教,一味的灌输只能让学生觉得疲倦,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因此,课堂上我们可以借助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去输出教学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了。如果我们能把教学活动转变成一个游戏过程,它承担了包括使学生获得艺术体验在内的一定的教学任务,或者说是一个教学任务已经渗透于其中的游戏过程,那么这样的教学可以称得上是非常有艺术的教学,即教学本身就是艺术。

二、课堂设计的艺术性

教学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参与性和愉悦性,教师即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中,既获得了参与的乐趣,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为你的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但要想让你的英语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研究你的学生的需求,英语基础,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来设计课堂,让学生在感受到美,体会到满足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

英语教学要注重艺术性,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这对其它一些学科也许难以做到,因而可以有个别情况不这样,但对语言学科来说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要求每个英语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让你的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让教学艺术服务于你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艺术修养的高低。当然,这并不意味艺术修养高的教师其教学水平就一定比别人高,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就同一个人而言或者是同等条件下,艺术修养高的教师显然比艺术修养低的教师更有利于教学艺术的实施。更有利于提高其英语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最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应处于一种愉快的状态。如果师生有一方没能进入状态,如兴致勃勃的教师因教学不得法而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或对英语具有浓厚兴趣而情绪高昂的学生面对的是一位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老师,教学过程也就不可能具有愉悦性特征,同时也不能刺激同学积极参与。因此,师生情感的共鸣即是创造教学过程愉悦性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学过程具有愉悦性的标志之一。也只有在这样的师生情感融合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真正的拥有和保持教学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

三、板书设计的艺术

现代化英语教学中,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了。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内涵更加丰富。特别是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她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过在这些先进的教学仪器未普及之前,我们只能大作黑板这篇文章,但在实际教学中黑板的重要性却常常被忽视,板书设计单调乏味,导致学生厌学情绪滋生,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有效地在有限时间里让学生传授新知识呢?说起来这就是一个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在我们的印象中,板书除非就是“黑板白字”,形式单一,枯燥乏味。而提倡设计板书就是要一改这一传统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图片资料,使之图文并茂,丰富板书的内容;形式上适当使用彩色粉笔,充实板书的色彩。备课时,在认真钻研课文资料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板书,对每一个单词、每一张图片、每一幅挂图,甚至于相应的每句话都要事先安排心中有数。在具体的设计中,特别要注意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

四、教师语言的艺术

英语语言自身所蕴涵的韵律、节奏、交际功能、文化底蕴就是艺术的具体体现。语教学中,始终贯穿艺术性教学,利用教材中语言的内在美营造课堂教学艺术化的氛围,促进形成语言技能的心智和躯体的感官活动,如快乐、喜好、迷恋、满足等审美情感活动融为一体,促使听说读写做教学活动上升为美的欣赏和创造,化苦为乐,变紧张为轻松,改被动为主动,换枯燥乏味为充实有趣,使教育、教养和谐发展,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学艺术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一、与其他理论进行的比较分析

在从微观上利用比乐中学艺术节案例对教育管理理论进行分析之前,首先应该从宏观的基础上将主观论与之前的科学论以及之后的价值论、批判论和整合论进行理论上的比较分析,以求获得对教育管理主观论的一种全面的认识。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以及笔者对文献的理解,可以得出,最早的教育管理科学论认为在研究的过程中是价值无涉和客观的,并且提出一个假设并对这个假设进行演绎的方式才是理论研究的一个最好的范式。同时只关注事实,将事实与价值相分离,并且所形成的理论主张是具有普适性的;而主观论则认为仅仅依靠提出假设,进行演绎的理论研究范式是不足以得到更为全面的理论的,同时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客观描述与主观解释,主观论更倾向于主观解释,而并非是以叙述为主,同时认为理论的研究并不是为了让一种理论满足所有的人,而是体现个体行动的主观规则,具有个适性;而价值论则认为在价值与事实究竟谁重要的管理世界中,价值是最重要的,而事实和逻辑则就相对比较次要一些;前面三种教育管理理论比较激进,都是对前一种理论进行批判从而得出后一种理论的观点。到了批判论和整合论的观点,就相对复杂一些。批判论认为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道德的发展,并且要摈弃单一的教育管理模式,而从经验、诠释和批判三个维度进行了解,同时要注重学校组织管理活动的重建;而整合论则更试图建立一种新型的管理科学,它从之前的一种逻辑中跳出来,另辟蹊径,通过宣称系统整合,从而使教育管理学成为一门整体合法的科学。

张新平教授在其《新世纪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一文中则论述了这五种教育管理理论的基本趋势,即,教育管理学理论将从单一简单化体系走向多元综合模式,将从以“管”为中心的研究走向以“理”为中心的阐释,将从物化、被动、惟利是图的人的假设走向现实的互主体的人的假设,将从描述解释取向走向批判反思,将从效率理性追求走向价值伦理表达②。

二、比乐中学案例中主观论的体现与分析

在小组成型的比乐中学艺术节的案例中,从学校制度,学校文化以及师生之间的主体展现来对学校组织生态的特点。因此在对比乐中学的案例分析的过程中,笔者从组织管理的重要因素,个适性,以及文学艺术的认识方式三个方面来进行主观论的分析。

(一)组织管理的重要因素

在对格林非德的理论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认为人的意图、价值、习惯和信念是构成组织管理的重要因素。在对组织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不能将组织完全作为一个物体来研究,而应该认为他们是由人创造的,与人息息相关的社会现实的产物。在比乐中学的组织中,学生与教师在艺术节中想要表现的意图,学生与教师在组织中价值的体现、促使他们在组织中进行自我反省和进步的习惯与信念才是构成比乐中学学校组织的重要因素。学生与教师希望通过在参加艺术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和身度发掘学生潜力的平台,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更大的更自由的舞台,希望艺术节每一次的活动都能够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同时在比乐中学的艺术节发展历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价值是逐渐被体现的,学生在组织中的主体作用是能够让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比乐中学的校领导,在“比优乐学、自主发展”的理念之下,从2008年新任领导班子上任开始,每一年都是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反思来不断地进行改进,每年提出更新颖更适合的活动来充实艺术节的活动。

(二)个适性:差异

教育管理主观论认为理论研究的任务不在于形成几个中看不中用的简单原则,而在于发现更适合个体的主观规则。在比乐中学的艺术节活动中,更加注重的是发挥每一个学生主体的特点。比乐中学的艺术节从节目选拔,特色汇报表演,以及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都体现了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节目选拔的评价表,以及评价的主体并不是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而是对学生的要求进行了一定的采纳。同时,在学生的参加艺术节汇报表演的过程中,基本上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无论是进行汇报的学生,还是在幕后参与组织规划的学生和老师。只有适合每一个主体的活动才是最适合的活动,比乐中学的艺术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就力图表现每一个学生与教师的个性,展现他们与别人不同的一面,同时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不同的,在一个的环境下,不需要完全按照一个标准的方向来进行学习和生活,只有差异才是最真实的。

(三)文学艺术的认识方式

在教育管理主观论的观点里,认为文学艺术的认识方式较之科学的认识方式更为恰当和有效。用文学艺术的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实际上并不用遵循太多的客观性原则,更多的是发现每件事物的风格、气质之间的不同。同时并不用去淡化对自我的认识,而是将自我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比乐中学的艺术节中,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主观论的这一特点。比乐中学的艺术节不单单是一场艺术节,而是将艺术与生活进行结合的一个形式,将艺术与主体进行结合,体现学生的自我特点。

三、教育管理主观论的可取之处与不足

在学校的改革过程中,对于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从对学生与教师主体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一所学校对于人文特点的重视。

通过对比乐中学艺术节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教育管理主观论在学校组织变革的过程中有以下可取之处:第一,格林菲德对于社会学与文化科学的观点的吸收,提高了对科学研究的认识,是研究者意识到对于科学研究的角度并非完全是客观不变的。第二,个适性观点的提出,让研究者与改革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体的角色重要性,而不仅仅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第三,文学艺术的认识方式,能帮助研究者将理论与生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能够从与人有关的角度来认识整个组织变革的发展。

但是教育管理主观论在发展的过程中毕竟是有着自身的局限性的,因此也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足。在笔者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以及案例的分析之后得出,教育管理主观论在对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第一,主观论将价值与事实进行直截了当的分离,容易造成对事实的重视以及对价值的忽视。第二,太过注重个体的发展,在差异化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系统的标准进行引导,很容易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各种问题,从而不利于组织的系统形成。

学艺术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语文和数学相比,也许语文更具表演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刻体会到,把知识与审美融合起来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把教学方法升华为教学艺术,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呢?我觉得语文教学艺术必然要表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一)语文教学艺术必须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

教师若把理论知识单一地传授给学生,那无疑是枯燥的,而对学生来说并不一定能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这可以借助图画、幻灯、多媒体等手段直接再现形象,如《火烧云》一文讲“这的火烧云变化极多”,这句主要是说明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可找有关录像放映,真切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夺目。也可通过教师的形象性语言的描述,使学生感受到火烧云的美丽。如《长城》一文,为了让学生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课始教师对学生讲解,长城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它甚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外国人一提起中国首先想到的通常就是长城。由于古代的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外敌的入侵,使得长城被赋予了一种自强不息、抵御外辱的精神,有了护国安邦的使命。它被印上了人民币,被写进了国歌,为无数文人墨客所歌颂。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起来,自然而然地已投入到课文内容中去了。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艺术的形象性是学生理解、接受知识的首要条件。

(二)语文教学艺术必须用情感性去感染学生

一个演员如果表演没有感情,这个演员必定是不合格的,也必当受到观众的唾弃。那么,如果一个教师上的课没有感情,神情淡漠、语言乏味,也必然影响学生的情绪,从而达不到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抓好了课堂教学,教育就算成功了一半。因此,课堂上,教师应情绪饱满,激情洋溢,语调抑扬顿挫,学生的情绪情感才会被感染和激发,师生才会弹奏教育教学的美妙乐章。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要师生之间引起了情感共鸣,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就会变得轻松而愉快。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愈讲愈起劲,就能充分调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及组织指挥能力,学生愈发愈有趣,就更能刺激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及调动原有知识的能力。师生间能如此默契的配合,何愁育不出良才呢?相反,如果师生间缺乏交流,缺乏搞好教学工作的共识,学生从内心里不喜欢你、不信任你、不尊重你,那么你的话学生就不会用心去听;你提的问,学生就不会用心去想;甚至连你所教的学科,学生都不会喜欢。如果造成这种局面,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又如何谈起呢?

记得我在刚接一班的时候,心中失望了好一阵子,简直没有信心能否把这个班带出来。但后来的实践证明,教师的情感与关爱能创造神话、能变荒凉为绿洲,更能将“死马”医成“活马”,这个班46人,语文基础差,口语表达能力不强。针对这些情况,我利用在晚自习,节假日找学生谈话,进行家访。掌握全班情况后,我首先在班上培养正确的舆论向导——拼搏进取,遇难而上。把学生的劲先鼓起来,情绪先调动起来。然后利用空闲的时间给学生补课。学生看到我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而不计报酬,一心放在班级工作及语文教学上,自然人人非常感激,学习也就更加积极主动了。有些生活上有问题、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也尽力帮助他们,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就算是一块顽石,只要你诚心对待,以情换情,他也会被感化,心甘情愿的按照你确定的目标去奋斗。

(三)语文教学艺术必须具备创造性

当今的孩子们最缺乏的是什么?是生动的实践、丰富的体验、大胆的怀疑、无拘无束的展示,缺少解放和创造。教育,首先是人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中心地位,才能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学生才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去体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曾在一次教学活动的闭幕式上说:“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从总体上说,在观念、模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仍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仍然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我们的教学艺术尽管也呈现出千姿百态,但仍缺少学生的自学、自悟、自得。因此,我们必须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自己在教学艺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如教学《巨人的花园》、《狼和小羊》这些文章时,很多老师都让学生写了续编故事,很好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想象的情境,给学生以想象的余地,记得我还让学生写了《小猫钓鱼》新编,结果新奇有趣,有的写小猫改正了三心二意的坏毛病后,钓鱼技术日渐精湛,去参加钓鱼比赛得了第一名;有的讲小猫和老猫回家进行了丰富的鱼大餐等等,想象力之丰富,让我出乎意料。可见,教师在教学艺术方面,稍稍注入一些新变动,所取得的效果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