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优化投资结构的方法

优化投资结构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优化投资结构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优化投资结构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投资;消费;出口;经济增长;GDP;投资结构;投资总量;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3)02-0070-04

一、我国投资需求的现状

(一)投资需求与我国GDP之间的关系分析

投资需求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为了准确分析投资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笔者通过统计数据对近年来我国投资需求总量与我国经济增长的数量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通过表1的统计数字来分析投资需求对我国GDP的拉动效应。建立以GDP指标为被解释变量、资本形成总额为解释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a+bI+ε,其中Y为历年GDP总量,I为历年投资总量,ε为误差常量,a,b为相关系数。假定ε为常量0,通过一元线性回归计算,得出历年GDP总量与历年投资总量的相关系数R2为0.985 014,这说明它们的相关度非常高,方程拟合度好。经计算得出b为2.279;a为2.53,这说明投资每增加1个单位,GDP总量将增加2.28个单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此外,2002—2011年,投资总量占GDP比重呈逐年增加态势。此外,按照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多国模型,其把一国不同时期的人均收入水平与该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进行了合理划分。当一国人均GDP为200美元~400美元时,该国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投资总额占GDP比重为20%左右。当一国人均GDP为800美元~1 200美元时,该国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投资总额占GDP比例为35%左右。按照这一标准,我国2002年人均GDP已突破1 000美元,但我国投资总额占GDP比重比钱纳里标准明显偏高,这也说明我国需求结构仍不合理。

(二)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分析

在开放条件下,一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这三大需求的增长状况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数量。根据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GDP=C+I+G+(X-M),其中C为消费需求;I为投资需求;G为政府购买;X为出口;M为进口;X-M为净出口;根据这一公式进一步可推算出一国经济增长的公式:ΔGDP=ΔC+ΔI+ΔG+Δ(X-M),即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消费需求增加值+投资需求增加值+政府支出需求增加值+净出口需求增加值。为了准确计算各大需求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可依据以下公式:GDPt=Ct+It+Gt+(Xt-Mt)=(Ct+Gt)+It+(Xt-Mt),t表示基期。考虑到两个生产时期,t和t+1,则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可以表示如下:(GDPt+1-GDPt)/GDPt=GDPt+1/GDPt-1=[(Ct+1+Gt+1)+It+1+(Xt+1-Mt+1)]/[(Ct+Gt)+It+(Xt-Mt)]-1=[(Ct+1+Gt+1)/(Ct+Gt)-1]×a+(It+1/It-1×b+[(Xt+1-Mt+1)/(Xt-Mt)-1]×c;其中a=(Ct+Gt)/GDPt,表示t时期最终消费在GDP总的份额;b=It/GDPt,表示t时期投资在GDP中所占份额;c=(Xt-Mt)/GDPt,表示t时期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在GDP总所占份额。[1]根据这一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得出三大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表2的计算结果显示,2005—2011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8%左右,投资贡献率/名义GDP增长率平均在50%以上,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比较高。

(三)投资需求结构和投资资金来源分析

根据表3的统计数字,我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资本形成总额比例非常高,都占到90%以上,说明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

根据表4的统计结果显示,投资需求中,第一产业份额最低,第三产业最高,这也是我国在优化产业结构中投资结构升级的结果。

表5的统计数字显示,国家预算内资金呈现逐年增长态势,这也进一步印证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保障房)上投资数量不断增加。此外国内贷款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也呈现不断增加状态,国内的高储蓄支撑了国内的高贷款。在利用外资上表现为相对稳定态势,自筹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最高,投资主体的投资意愿和未来预期较高,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效应明显。

二、我国投资需求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总量偏高

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中,投资需求成为近几年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大需求,据统计,消费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01年的61.4%下降为2010年的47.4%,投资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则由2001年的36.5%上升为2010年的48.6%,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第一大需求源。不可否认,投资总量的增加,在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2008年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出口增速一度放缓,净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下降。与净出口下降不同,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上升,对稳定经济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中固定投资的饱和,投资利润将趋于下降,投资成本将不断攀升,过高的投资将会加剧投资回收的成本预期,高投资带来的商品的高供给,将进一步加剧市场上商品供需结构的失衡。除了政府公益性投资以外,民间投资的成本回收将面临较大困境,这将进一步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的总体质量。

(二)投资结构仍不合理

随着我国投资总量的增加,一方面,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符合国家调控方向的领域投资加快,如:在农业、经济适用房建设、环境保护等行业上的投资。另一方面,“两高”行业投资过快。据统计,2011年前三个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为13 105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建材行业投资同比增长50.9%,石油加工及炼焦增长40.7%,化工增长34.1%,有色金属增长29.8%,受投资及出口增长的影响,高耗能产品的增长幅度也较高,其中铝材增长47.1%,电解铝增长36.7%,铜材增长26.3%,化学纤维增长25.4%,粗钢增长17.6%,纯碱增长15.3%,乙烯增长14.8%,平板玻璃增长14.3%。“两高”行业投资过高,不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更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此外,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对房地产需求的增加,第二、三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较高,房地产又占据第三产业投资中的主要部分,这就形成了对其他产业及行业投资的挤占,提高了投资成本,抵消了由其他行业投资所产生的效率增长。此外,由于我国部分行业仍面临着行业垄断、行政垄断行为,资本难以自由向该行业流入,这就造成部分行业投资不足,虽然一些区域存在着自然资源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使得这些资源不能得以有效开发。这在我国投资结构中,表现为有些行业投资过度,有些行业由于存在着排斥竞争的垄断,呈现出投资不足。

(三)投资模式粗放

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投资是受到利率、预期、要素获得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投资行为是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的结果。而我国生产要素价格改革相对滞后,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水平总体偏低。据统计,我国工业电价水平为6.1美元/千瓦时,是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电价的62.5%,我国能源使用效率仅为30%左右,而发达国家能源使用效率则为50%。此外,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地方经济利益考虑,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竞相违规压低土地价格和征地补偿标准来吸引投资,生产要素价格的低估使国内企业至少不合理地节省了20%~40%的生产成本,这种靠压低资源价格来提升和吸引投资的模式不可持续。

(四)更新投资比例偏低

更新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反映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我国更新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更新改造投资是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传统产业不升级,经济效率就难以提高,经济也不可能得到发展。我国在强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特别强调利用技术创新手段,改造落后的企业,提升传统的企业,发展先进的企业,这都离不开更新投资。要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以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外延式扩张向以提高生产要素质量的内涵式增长转变,就必须提高更新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例,以增加更新改造投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五)投资资金来源过于单一

表5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上,自筹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而国内贷款和外商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则呈现下降趋势,自筹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上升,表示资金的流动性降低。造成投资渠道过于单一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市场中国有金融机构占据较高比例,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欠缺,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严峻形势。第二,吸引外资的政策执行不到位。外商来华投资主要是受投资成本—收益比的影响,一些地区在吸引外资中制定了明确的政策,但在执行中出现一些问题,造成了来华企业的不必要成本,影响到外商投资的数量。

三、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的对策

(一)合理控制投资总量

投资过度将造成投资质量的下降,影响到经济增长质量。控制投资总量,首先,政府要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政府可出台相应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某些产业发展,以政府投资增加来引导和带动民间投资;同时政府要出台相应法规,控制某些产业的投资规模,调节投资在各个领域间的流动。其次,要完善生产要素价格。针对投资总量向第二、三产业流动较高这一现状,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以反映生产要素稀缺程度和充分反映市场需求状况的合理要素价格机制,规范企业投资流程,合理界定企业的投资成本,避免产生因制度和市场机制缺失所导致的过度投资。最后,要完善政府管理职能。对企业投资行为进行登记、控制、把关,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引导企业投资方向,监督企业投资经营状况,通过管理把民间投资引导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投资质量的环节中去。

(二)优化投资结构

优化投资结构,一要控制向“两高”行业的投资;二要引导向国家急需行业内的投资;三要实现向一、二、三产业投资比例的协调。首先,控制向“两高”行业投资。需要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控制资金流向“两高”行业,政府应设立相应部门,严密监控“两高”行业的运行,在现有企业运行规模基础上,不断缩小其规模,运用科技检测手段,设定“两高”行业排放标准,严密监控该行业运行,并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逐渐用高技术含量、污染物排放达标的新兴企业取代“两高”企业。其次,引导向国家急需行业投资。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调结构、提质量、促增长尤为关键,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形成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式。环保、可再生能源开发及利用、废弃物回收等行业,是国家当前发展中的急需行业,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相应配套措施,合理引导民间投资行为,促进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最后,要实现向一、二、三产业投资中的协调。投资在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结构,应遵循第一产业要质量、第二产业要效益、第三产业要数量的原则。第一产业由于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应通过投资不断促进第一产业内部(农、林、牧、副、渔)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协调。第二产业当前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最大,第二产业的投资应遵循改造落后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先进产业的思路精心谋划,促进第二产业整体效益的提升。由于第三产业发展仍滞后,未来投资主要应流向第三产业,扩大第三产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实现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和提升第一、二产业的效益。

(三)加强税制改革,激发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目前国内企业处于经营成本上升和税负较重的历史阶段,国家应出台一系列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投资积极性。一方面,政府要加快税制改革,减少投资环节的重复征税,加大企业设备装备投资,提升企业装备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要承载起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鼓励和引导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以降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的经营成本,中西部地区也要从政策、财税、行政效能、人才等多方面优化投资环境,主动承接起沿海地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此外,政府还应征收环境保护税,矫正企业和个人经济行为,为环保事业筹集专项资金,减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建立和完善污染物排放额交易制度,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污染物排放权的优化配置。

(四)实施金融体制创新

实现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效应,降低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投资成本,就需要对现行金融体制实施改革。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好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在促进企业融资中的核心作用,规范融资流程,减少融资中不必要环节,提高融资效率。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引导中、小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在鼓励中、小民营机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政府在中、小民营金融机构监管中的作用,注重提升中、小民营金融机构的信誉,改善管理,提升服务水平,适时进行金融创新,真正发挥其以融资促企业发展的作用。

注释:

①史建明:《河北省经济增长需求要素贡献分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杨小凯.经济学原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罗云毅.投资需求向消费需求转化的数量关系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4,(1).

[3]李永友,周达军.投资需求、利率机制与我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5).

优化投资结构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招商引资 融资渠道 产业配置结构 企业转型

随着国内投资环境以及投资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遇到了反倾销、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等问题。研究国内投资环境对我国出口结构优化的影响,揭示出优化中国出口结构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制定和调整投资环境的政策,无疑对我国积极利用国内的投资进行优化出口结构,提升外贸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投资环境对于商品出口结构的影响

1.投资环境对于商品出口结构的宏观影响

前些时候,金融危机对外贸行业产生了整体性的影响,自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外贸行业出现了增长放缓的现象。商务部2009年7月15日召开的新闻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9461亿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5215.3亿美元、进口4246亿美元,分别下降21.8%和25.4%,下降幅度较大,进出口贸易行业出现严重衰退。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增幅同比回落5.7个百分点。

2.投资环境对于我国商品出口的微观影响

从金融危机对外贸企业长期成长性与短期投资收益两个角度来看,首先,从经济理论上来讲,高成长性的企业应当利用其自身的投资机会,展开业务经营的多元化,出口结构随之也表现为多元化。而低成长性的企业应当更加注重对单一方向的投资力度,以此为基础,提高企业的成长性。

其次,在对金融危机对外贸类上市企业的短期投资收益影响的研究上,在表示短期投资收益方面,二者的替代程度很高,投资环境中,外商投资比例较高的时候出口结构就有较好的状态,能够较好的反应企业的投资收益状况。因此,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行业整体上看金融危机带来的短期投资收益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

3.投资环境对于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我国出口结构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从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到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再到现阶段的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并重。出口结构的变化反映出比较优势的变化,资源密集型产品竞争力逐渐下降,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力先升后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变化也反映出我国在这些产品生产中比较优势的变化。如果国内投资环境得到了比较好的改善,那么商品出口结构相应的也会得到较好的改善。

二、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出口产业结构

1.建立区域差异性的投资环境

我国经济存在区域性发展,造成了不平衡,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快速发展,而在中西部地区相对缓慢。应该加大在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可以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这样可以尽快营造一个较好的投资硬环境。鉴于这些地区的地方财力有限,过去出现较多的偿债困难,建议鼓励外商BOT投资方式,或在国外发行债券的方式。

中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区域重点主要应该包括,沿江地区、沿欧亚陆桥地区、沿边经贸中心城市,以及可能成为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的地区。再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引进外资,应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递度分布,越靠近内陆中心地区,优惠程度越大。同时在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应该大力与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坚决走以现有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依托的道路。

庞大的存量资产是历史留给中西部地区的一笔宝贵财富,在吸引外资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所以,在利用外资时,一定要和中西部地区的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通过引资带动产品开发,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国有企业技术水平与经营机制的改造和提高,让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得到振兴。

2.改善投资软环境,促进商品出口结构改善

软环境对投资者规模和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经济发展处于不稳定状态,在未来必须加快市场化建设进程,着力推进结构调整转型,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科技投入,增加科技经费特别是R&D,鼓励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等科研机构的科技研究和创新,使科技发展和创新在全国逐渐具有优势进而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和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此外,国家已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但尚未全部落实,因此必须落实原有优惠政策,保障政策实施的有效性,继续加大政策对投资者支持。同时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完善投资者投诉和处理机制,建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法规、规定及政策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一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保证投资者合法权益为投资发展注入动力。

再者,政府部门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塑造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如能及时提供相关政策信息、行业商务信息以及企业经营运作需求信息等,形成立体的服务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利用投资环境的改善来进一步提升我国商品出口结构的改善。

3.改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优化出口结构

改善投资环境首先要完善要素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要进一步发展和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拓宽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渠道,如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和开放二板市场,从而降低技术引进成本。减少劳动力流动的限制,鼓励技术管理人员创业,从而疏通技术外溢渠道。其次,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法制环境,尤其要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法的法律体系,并严格执法。再次,实行政策优惠和倾斜,对能够提供核心技术的外资项目实行减税、利息补贴支持,通过提供土地、建筑、电力等基础设施,免征资本品、设备、原材料等进口税,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R&D机构,为开发新技术或提高质量提供培训服务。

另外,还要拓展外资统计工作的广度、深度,加强检测分析和信息服务。因为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往往项目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高,因此要从吸收中国港澳台资本向吸收北美、欧盟及日本等资本转变。因为这些地区的跨国公司处于世界最高档次,资金集约化程度,技术转让较为开放,也更重视长期发展。

4.优化政府的调控机制

首先要调控增量结构。投资的增量结构是指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配置结构,增量调控的实质就是新增投资在产业部门间的分配。对于增量结构调控实际上就是对投资结构的调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理确定总量结构,使吸收投资与间接投资保持适当的比例。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和要求,对利用投资的各种方式有选择的加以鼓励或限制,调控项目规模结构,增加大型项目比重,以有利于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技术水,也有利于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优化产业间的协调配置,提高产业关联度,发挥产业群集效应,采取必要措施,让质量好的进入。其次还要引导企业转型,在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上,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档次和质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再次,引导产业扩散转移,促进传统产业由大众城市向小城镇扩散、由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从而实现投资在区域结构调整过程中优化结构。

三、结论

投资环境对出口商品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利用投资环境有助于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但我国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并且不能忽视对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培育。不管是从投资领域、投资目的还是投资方式来看,投资环境都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使我国产业结构乃至出口结构的调整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步伐相联系,对我国形成与世界市场结构和需求结构变化进行互动的出口结构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文学 郝君富: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中我国国际投资战略分析[J]. 当代经济管理, 2009,(01)

[2]胡云峰:浅谈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投资规则的确立[J]. 商场现代化, 2010,(06)

[3]王斌:国际贸易与投资关系及一体化理论研究综述[J]. 当代经济, 2009,(12)

[4]吴小月 王坚强: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Fuzzy群体多准则决策方法[J]. 系统工程, 2008,(03)

[5]苏玉峰:郑州市创造良好投资环境问题的思考[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9,(07)

优化投资结构的方法范文第3篇

企业从事投资结构的优化管理,首先必须从自身的客观条件出发,综合评价企业内资产与股权结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选择投资的“退出”与“进入”,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选择经济合理的调整方向。一般而言,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过程所涉及的内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资产质量问题资产是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载体。因此,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无非是对其掌握的资产如何运用的过程。资产运用的好坏,要受资产质量和运用方法两个基本因素的制约。资产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资产总量或资产配置不合理,即无法最大限度地向社会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资产使用不当,具体表现为管理不当或者生产技术水平不高。这两个因素中,资产质量是基础,资产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最大能量限度。企业管理水平和操作技巧的提高,只能以资产质量为基准。因此,资产质量明显就是与这些资产能否或怎样为企业带来收益有关。因此,改善资产质量是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实现经营目标的基本前提。对于企业内设备陈旧、商誉较低、资产质量较差的参股、控股企业,要通过实施股权投资退出战略予以调整和优化,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的整体质量。

1.2资产规模问题资本扩张,并非追求资产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要努力实现适度规模经济,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对一个企业而言,如果参股、控股企业资产总量大、行业分布宽、企业分布散、管理幅度大,则应该采取剥离、重组、分化的方法,适度收缩战线;当企业在具有足够的管理能力、人才、资金实力时,进行适度资本扩张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因此,界定适度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是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1.3市场前景问题从企业投资结构调整的实例看,往往存在企业绩效变化的情况。有的企业经过资产重组,资产总额、净资产及实现利润都有明显改善,但有的企业则因此受到了影响。因此,投资集团从事股权投资结构的优化管理,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必须以市场为前提,准确把握参股、控股企业所处行业、企业产品的市场前景问题,特别是需要重点考察企业所处行业的景气指数。对缺乏市场前景的股权投资,坚决予以退出。

1.4资产匹配问题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提高经营效率。比如通过收购兼并活动,可以使得某些经营不善,甚至倒闭破产的企业的机器设备为具有管理优势的企业所利用,从而更好地达到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的组合效率;又比如,某些优势企业通过合并,也可以更好地优化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实物资产的组合比例,从而更好地产生规模效益;再比如,通过资产置换等手段,可以使得企业更好地整合业务结构,使企业内部分工更加明晰,职能更加专业,从而实现更好的经营效率。因此,对企业而言,通过投资结构的优化管理,不仅要实现下属企业内部资产的优化匹配,更要实现企业间的产业、产品匹配。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过程。通过投资结构的优化管理,能够解决参股或控股企业优不胜、劣不汰、优长不大、优不成势的问题,能够把集团内外单方面优势企业集中起来,形成真正的企业经济优势,实现优势集中化。

1.5经济效益问题优化投资结构,其效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改变参股或控股劣势企业存量资本的呆滞状态,变呆滞的无效益的资本为有效益的资本,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通过股权投资的资源整合,可以实现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经营,从而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第三,通过企业的参股、控股,改变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规范化运作,提高管理效益。

2影响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外因分析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它要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各种错综复杂的交流与沟通。企业必须对外部因素予以充分把握,这样才能确保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基本方向。一般而言,投资结构优化管理所涉及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在决定企业股权投资结构调整方向时,首先必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当今社会,知识、信息和各种高新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的生活水平将大幅提高,对生活质量、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将日益提高。与此相联系,IT产业、生物制药及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教育产业、绿色农业、环保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产业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一些高能耗、低效率、技术落后、缺乏竞争能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业,将被逐步淘汰。显然,这种发展趋势为企业决定投资结构调整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方向。

2.2社会发展目标与宏观政策取向在一定历史时期,政府会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定的目标,并且运用各种经济政策来保证目标的实现。当企业的投资经营与经济政策的要求一致时,通常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会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甚至得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优先贷款、政府贴息等政策优惠;而当企业的投资经营与政策的目标相背离时,则往往会面对不利的市场条件,或者受到各种制约和限制。例如: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我国政府主张大力加强农业,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如果企业投资于特色农业、环保产业、网络信息产业,必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反之若投资于传统的造纸、纺织,以及污染严重的小五金、小冶炼、小化肥等,则不仅难有大的发展,而且很可能受到禁止或种种限制。因此,企业在选择股权投资“进”与“退”的方向时,一定要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认真研究经济政策的要求,研究经济发展及相关政策变动的趋势;一定要自觉按照政府的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以及其它有关政策的要求来选择正确的调整方向。

优化投资结构的方法范文第4篇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集中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种种问题,包括融资困难、投资环境急待改善、财务控制体系不健全等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对策

一、中小企业在财务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困难,融资环境急待改善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从有效需求来看,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占有的贷款资源不超过20%,其它融资方式几乎与中小企业无缘。

(二)渴望好的投资环境

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有以下特点。第一,在中小企业面临投资选择时,直接投资和租赁是主要的选择方案。第二,在对投资项目评价分析时,选择需要分析的企业要远远大于不需要进行分析的企业。第三,在对投资决策方法的选择上,保持谨慎态度,但还有一部分企业没有具体的投资决策方法。

(三)财务控制体系不健全

完善的财务控制体系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控制制度是以授权管理制度为核心连同具体的财务控制制度组成的贯穿于各项经济活动的财务管理制度。

(四)企业管理制度滞后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

二、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1.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加大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力度,抓紧制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工作暂行办法,依法推进融资环境改善。

2.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未建立是造成融资难的原因之一。除企业自身努力外,相关部门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的社会化。

3.应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运用必要的政策扶持,创造条件重点扶持一批经营业绩突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担保机构,加快组建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抓紧提出担保机构风险控制和信用担保资金补偿、奖励机制政策,推动信用担保评估和行业自律制度,引导和规范信用担保行业发展。

4.政府应为中小企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加大支持力度。这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世界各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要尽快推动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1.制定中小企业投资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初始投资和扩大再生产应该给予政策的支持与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靠投资,因此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刺激中小企业投资。另外,在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扶植政策上存在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歧视。

2.通过立法手段对利用贷款资金进行投资的业主行为进行约束和限制,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促进中小企业投资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尽量限制债务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保证投资业务的健康发展。

3.建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体系,促进中小企业的投资。中小企业投资的特点是风险性大,尤其是投资于高新技术领域。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居民存款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加入WTO,为国外资金进入我国提供了条件。

4.企业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目前应特别注意人力资源的投资,从某种角度说,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拥有一定的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型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三)建立财务控制制度

1.财务信息系统是实施财务控制制度的最佳手段。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可以将各项财务控制制度固化在系统流程之中,从而保证各项财务控制制度能得以贯彻和执行。通过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和改进,还可推动财务管理的改善、提高,有助于各项制度的完善。

2.要建立财务控制反馈机制。财务控制反馈机制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做好财务控制工作,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财务控制反馈机制是为对财务控制效果进行调控的机制。

(四)优化财务结构,平衡高成长和稳健发展

1.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结构,使负债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负债经营的临界点是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利息。在达到临界点之前,提高负债将使股东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利益。

2.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由于预期现金流量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企业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确定负债到期结构应保持安全边际。

3.优化资产结构。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其核心指标是反映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差额的“净营运资本”。

4.优化投资结构。主要是从提高投资回报的角度看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市场经济复杂多变,报酬与风险共存,一般情况下,报酬越大,风险越大,报酬的增加是以风险的增加为代价的,高回报可以增强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而高风险则会削弱持续发展能力,甚至使这种能力丧失殆尽。

(五)提高员工及管理者的素质

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参考文献:

[1]石琴.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与模式构建.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2).

优化投资结构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价值工程;工程造价;决策;经济分析;目标优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nvestment scal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ig, especially some of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not only improved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 also improve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But because of some project decision not science, design is not reasonable, such as "SanChao", construction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problems out, resulting in man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not stable, and severe waste of investment.

Keywords: value engineering; The project cost; Decision; Economic analysis; Objective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 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工程项目投资周期比较长而且投资额度大,这就决定了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管理要有所改变。因此,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的科学的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体系,减少工程项目各阶段的损失和浪费,提高投资效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上的不足是导致工程管理问题层出不穷的根源。目前迫切需要建立起我国科学规范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价值工程的原理和意义

价值工程是一门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从而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来可靠地实现用户所要求功能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使投资项目尽早地发挥投资效益的学科。价值工程的应用侧重于产品的研制设计阶段,这是价值工程的一大特点。我国建筑业中价值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必须迎头赶上。

首先,在建筑业中推广应用价值工程有利于国家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价值工程研究的是施工质量和成本合理匹配的问题,应用在建筑业中,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工程也在按计划实施,在工程实施中如果能够应用好价值工程,必将能节约大量的投资,产生惊人的效益。所以,在建筑业应用价值工程必将为国家节约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以及提高投资效益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其次,在建筑业中推广应用价值工程有利于建筑业彻底改变工期长、浪费大、质量差、造价高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建筑业的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建筑业界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以往采用的一些技术方法,局限性较大。例如传统的成本管理只单纯强调降低成本,质量管理一味强调提高质量。价值工程可以弥补这些方法的不足,它从产品功能分析入手来研究产品的功能和成本的合理匹配,强调的是产品的功能提高与产品的成本降低的有机结合。因此,价值工程是解决建筑业长期存在的工期长、浪费大、质量差、造价高问题的较好办法。只要切实推广应用价值工程,建筑业的面貌一定会发生变化。

工程造价管理的原理和内容

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是指在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从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等各个环节,来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和动态管理,把项目投资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求在各个建设项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投资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准确地编制投资估算,保证估算起到控制总投资的作用,考虑总成本费用,把投资保持在建设单位同意的限额之内。

第二、把建设项目投资费用在各工程项目、各单位工程以至各部分项工程之间,在各投资费用项目之间进行均衡而合理的分配。

第三、使建设单位的投资获得尽可能高的效益,为此,投资管理不仅要考虑造价,还要考虑工程的功能要求和建设工期,以求三者能较好地结合。

价值工程在工程造价管理目标优化中的应用

价值工程重在提高价值,既不单纯提高功能水平,也不单纯降低成本,而在于两者比值的提高,与工程管理优化的目标是一致的。

第一、项目投资降低,经济效益提高

例如:某啤酒厂在13万吨扩建工程中,运用价值分析方法进行方案优选,结合场地现状进行三维空间规划与单体创作设计,向空中发展。在大型循环水池上部建起一座五层近1万平方米的综合车间,集地下水池包括材料库、灌装车间、成品库、检修车间、办公室于一体的综合建筑。在这一设计方案中,利用地下结构水群体形成一个承载力较大的基础,水池罩面可作汽车装车平台,该方案造价低,功能高,生产流程合理,又充分利用了土地,经济效益显著。

第二、工程主体功能不变,剔除不必要的辅助功能,使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

运用价值工程应当强调产品或系统功能水平必须满足其用户要求,才能获得最优的价值,但并非功能水平越高越好,应该具体考虑用户的需求。例如:宝钢中心实验室的4栋厂房,原设计为钢结构,经价值分析后,将部分实验室和机械加工室改为混凝土结构,这样虽然增加动力管网,但不影响厂房的主要功能却能大幅节约投资。

第三、项目投资略有上升,工程功能大幅提高

例如:电视塔的主要功能是发射电视和广播节目,如只考虑塔的单一功能,只有社会效益,而没有经济效益。如何利用塔高的优势发挥其他功能?价值工程人员经价值分析后提出,在塔顶部增加了旅游观光厅和歌舞厅,塔身设立霓虹灯广告,尽管经改造后工程造价增加了,但综合服务效益和广告效益可以增加将投入很快回收。在确保发射质量的前提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价值工程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已不再狭义地定义为项目竣工结算的工程造价控制,它与诸多因素相关,还包括经济分析、风险分析、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内容,同时它的设计过程要涉及多个专业,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因此设计单位首先按每个专业设计的目标造价将投资估算按专业进行分配,合理地确定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目标值以后,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造价进行控制。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方法有:利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进行限额设计,搞标准化设计。因此,生产一件建筑产品要动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及人员,其生产过程是通过不断变换的人流将物质有机的凝聚成产品,而最终产品是一个需要符合一系列功能的统一体,所以建筑产品的生产是一个“多维”系统工程。建筑产品更新换代的最终价值体现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

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有效途径,建筑设计的产品质量最终要表现在它产生的包括经济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上,一项设计自酝酿起就要考虑如何使投入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如何对一定的投资计划提出合理的准确设计方案,也是工程造价控制问题。方案设计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是首位的,也是决定性的,这一阶段的应用价值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在项目决策及方案设计阶段,设计方案的选取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主要受以下三方面的影响:

建筑方案

建筑方案应在功能满足使用要求、结构合理的基础上产生。运用价值工程分析方法,一方面要做出满足建筑方面技术的设计方案,另一方面,要对设计方案的建筑功能进行分析,尽可能剔除不必要的辅助功能,不是所有设计都能选择最优方案,但注重设计方案的经济效果、寻求优化设计是工程项目始终追求的目标。设计参数与工程造价的关系是设计方案优化因素中的两项,建筑形体越简单,维护结构越少,造价越低。工程造价随建筑层高增高而增加,工程造价也与建筑层数有密切关系。

第二、结构设计 根据建筑形体的构思选择匹配的结构类型。在同一个工程项目中,设计必须把技术与经济密切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建造成本与寿命周期内维修费用的合理分配,剔除不必要的辅助功能,从中选择一个成本最低的方案。例如:关于高层建筑中采用钢结构是否经济问题。传统的观点总是认为钢材比混凝土价格高,如仅考虑结构造价,纯钢结构的造价约为混凝土结构的2倍,与混凝土结构相比显得不经济。但是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一般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工程造价约占工程项目总投资8%左右,而采用钢结构,因为其在经济性能方面有自重轻、强度高、施工速度快节省模板工程造价等优点。可使建设周期缩短,并增加建筑有效使用面积。

第三、设备方案

现代建筑更多的依赖于设备。楼层越多设备系统越庞大,如:高层建筑物内空间的交通工具电梯:室内环境的调节设备空调、通风、采暖等系统,各个系统的分布占用空间都在考虑之列,既有面积、高度的限额,又有位置的优选和规范的要求,设备配置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建筑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的成本。所以设备的配置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对能源节约的有利条件,如果能从建筑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分析,能源节约是一笔不可忽略的费用。根据工程造价资料分析,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约占工程总投资的20%—50%,由此可见设备方案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结语

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和方法都进行了深度的改革,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合理使用投资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以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和建筑业企业的经营效益。通过系统研究功能与成本的关系,能有效的节约成本,提高效用,降低成本,值得各个行业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刘纳兵,陈晓霞.价值工程在工程造价管理目标优化中的应用[J].珠江现代建设.2008年2月第1期.

[2]袁红.浅谈价值工程与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关系.跨世纪.2009年第5期.

优化投资结构的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汽车零部件企业;财务管理;对策建议

一、汽车零部件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汽配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例逐年增加。预计到2020年,我国制造业占世界的份额将达到20%左右,将成为一座世界“制造工厂”。经济迅速发展对汽配企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绝大多数地区,汽车配件企业处于刚起步、规模小、实力弱的阶段,激烈竞争带来的成本压力和较快的标准提升带来的技术进步压力,加上盲目投资,追求短缺目标,管理上采购各自为战造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让汽车零部件业举步维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财务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进度,在控制、决策、组织、规划上对资产管理不善,造成资金短缺,难以生存。管理问题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财务人员素质较低,高级管理人才缺乏零配件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劳动强量却比较大,又忽视对财务人员的培养,造成聘用人才方面存在困难,同时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财务人员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考虑先进的管理方法,只能机械地处理日常事务,使财务管理工作力不从心。目前,很多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在零部件企业中并未得到有效的应用,造成决策失误,盲目投资,资金周转不灵,失去竞争力。

(2)管理模式落后,执行力度不够很多汽配企业的投资者也是经营者。管理者往往凭借经验和感觉进行管理,其决策没有经过科学而严密的论证,财务人员根本无法很好的重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导致建账违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

(3)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预算、控制监督、战略指导功能形同虚设。经营模式让财务工作者无主动权,经营规模资金限制,让财务工作根本无法和国外先进管理接轨,很多企业以全过程的先进水平和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进行科学预算的软件平台根本没有;熟练操作人员缺乏;控制监督,提出战略指导更是望闻问叹。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生存的关键。对配件企业而言,外部环境企业自身是无法控制的,企业管理只有从内部入手。纵观世界各国企业,对如何提高利润、降低成本的追求都在大力应用财务管理。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想生存发展,有所突破,首先要做好财务控制,加强财务管理职能。

二、对策和建议

1.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加强自身筹集资金的能力,缺少资金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引起了国家管理层的高度关注,并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已经从税收、财政支出、贷款援助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为汽配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政府支持增强企业外部融资能力,把建立信用担保制度和建立其他社会化服务体系结合起来,为汽配企业融资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

2.从战略高度,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控制和分配。企业开展各种财务活动,处理各种财务关系,像企业资金的投入、使用甚至回本获利都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最基本内容。这就决定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企业要积极转变观念,提高财务管理意识,树立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经营者重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得到加强,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建立起来,才能发挥财务管理的应有作用。其次重视人才。高素质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专业知识的作用极其重要,而专业知识的载体就是专业技术人员。聘用高素质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想使零配件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有所提高,就必须重视人才培养,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3.建立科学而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

科学而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对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良性运行,使企业内部管理有条不紊,高效顺畅,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重视对财务人员的聘用和培养,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处罚制度并严格的执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利用政府的服务指导,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减少投资市场的风险;在不同生命周期,采用不同融资方式。通过自身资金管理,提高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建立严密的资金使用计划和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加内部资金调度的能力;充分利用现金预算表及资金调度表加强信用管理,加强存货管理,减少资金占用,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举借短期资金供长期投资使用的问题,提高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利用股票上市、债券发行的方式或通过各种基金组织筹集资金来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 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困难。采用跟进战略,避免率先开拓市场的风险,把握时机,在自己所熟悉的范围内寻找市场机会;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可体现在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对人力资源的投资。通过优化资本结构、优化负债结构和优化投资结构达到优化资产结构的管理树立现代融资意识,

4.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和信息处理平台。

对零部件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成本控制已经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以价值表示的各种成本控制信息越来越多,人工已无法满足成本数据信息的传递与处理。以计算机及其软件构建的交互式信息处理平台,不仅能及时、准确、安全、有效地传递并处理成本控制信息,增了财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还大大提高了成本控制的工作效率,给现代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展开提供了保障。

5.促进财务功能在汽配业中的有效发挥

企业在求生存谋发展的过程中,要有效的降低其面临的各种风险,就必须要通过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队企业的核算、监督职能和预测决策分析控制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在财务管理中树立风险意识,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提前预测。制订有效的防范措施使企业的风险降低到可以承受的水平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优化投资结构的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200-02

1 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部、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包括筹资风险在内的所有由于不确定事项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损失及其损失程度,具体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产贬值风险、资金收回风险、等。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而引起的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这种筹资风险是由于资产收益率和借入资金利息率的不确定性引起的。

(2)投资风险。投资项目是决定企业报酬和风险的因素,追逐高额利润是企业经营的目标,而保持资产流动性又是企业必须注意的因素,因此,短期证券投资、期货投资成了现代企业获得避险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不科学,缺乏严格的市场研究,也必然会影响投资收益,影响企业偿债能力,以致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3)资产贬值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使企业投资者的资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程度。如由于替代品的出现、新技术的诞生、产品更新换代等导致企业持有资产发生贬值。

(4)资金收回风险主要是指在销售过程中产品和服务向资金转化过程中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赊销是促进销售、扩大销量的主要手段,但与此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和损失,即资金被他人占用的机会成本及到期不能收回货款的可能性。

2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正确预测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因此,对财务风险成因进行研究,以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缺乏有效的财务监控。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应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但从我国目前情况看,主要集中于事后控制,缺乏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而事后控制也未必有效,只是基于年终考核之需而能得到一定的重视,尚在年度利润规划的基础上辅之以相关会计资料而勉强为之。可以想象,没有实质性财务监控的财务活动面临的风险有多大,产生财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混乱、国有资产流失这样的弊病就不足为奇了。

(2)投资缺乏科学性。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资金结构严重不合理。资金结构主要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公司上市的要求比较高,致使许多企业不能依靠发行普通股这一风险相对较小的融资渠道筹资,而选择负债经营,有些企业扣除企业资产净损失和资产挂账,实际资产负债率竟高达80%,而西方国家的资产负债率一般在60%以下。一方面企业的经营状况欠佳,资产偿还贷款能力薄弱;另一方面过多的债务本息使企业不得不借新债还旧债,使企业的偿还能力雪上加霜。另外,大部分企业由于管理的原因,各种开支只增不减,而对应的应收账款却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及时收回,造成周转困难。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和使用、利润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以至于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市场预测等各环节之间缺乏统筹协调配合,造成应收款项、存货等资产损失严重;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相关部门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等等。

3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1)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

企业应发挥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来积极地防范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基于目前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的现实情况,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积极向风险管理较好的企业学习,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并能够贯彻于整个企业财务活动的始终。

(2)要注意捕捉财务危机的预警信号。

财务危机是由于企业财务状况的不断恶化生成。因此,要注意那些可能导致财务恶化的早期信号,及早解决那些可能会危及企业获利能力甚至生存的问题。一般来说财务危机出现前的预警信号主要有:销售业绩的下降,过度规模扩张,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公开,财务结构明显恶化,过度依赖贷款,过度依赖某家关联公司,企业信誉不断降低,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经济效益严重滑坡,关联企业趋于倒闭。当这些预警信号发生时,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能够及时准确地捕捉这些信号,及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防止财务危机的出现。

(3)优化财务结构。

企业财务结构管理的重点是企业资本、负债和投资的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首先,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结构比例,使负债水平不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而始终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其二,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管理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其三,优化资产结构。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经营,又能降低风险,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利润的资产水平。其四,优化投资结构。从提高投资回报和降低投资风险的角度,确定合理的投资比例和布局,如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

(4)实施财务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国内外企业普遍采用的现代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也是适应市场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必然选择。全面预算建立在对市场预测的基础之上,并可以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反馈、适应和调整,通常是以企业目标利润为预算目标,以销售前景为预算的编制基础,按照目标明确的原则,由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讨论通过的企业未来一定期间的经营思想、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财务数量说明和经济责任作为约束依据,适用于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领域。不难看出,全面预算机制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并落实到各部门,可以实现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经济利益相结合,更好的实施绩效考核,调动经营者、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加强财会人员素质培养。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培训教育工作,切实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开展业务培训,更新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培养既懂经营又懂财务管理的复合型财会人员。对财会人员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造就一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财务队伍,为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其次是用人唯贤,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企业应抛弃家庭式任人唯亲的陈旧管理观念,注意从财务部门内部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会计人员到干部管理岗位,适当改变一味从外部招聘的用人方法,避免挫伤内部骨干会计人员的上进心,委以重任,让其放开手脚大胆工作。用事业留住人才,让会计人员同企业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苹丽.浅谈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

优化投资结构的方法范文第8篇

固定资产投资是与5个方面重要问题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变量,而且投资增速也是近年来争议较大的问题。全省投资增速在2003年达到阶段性高点38.9%以后,呈逐年下滑态势,2004―2006年分别为21.4%、10.5%和13.8%。2007年预计为11%左右。对投资增速的争议,既有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特别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也有发达省市如山东、江苏以及广东仍然保持高位运行的压力。但更多地是反映出对我省发展阶段判断认识上的差异。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投资问题不是可以淡化,投资驱动不应简单地理解为是粗放增长的表现,而是应该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推动创新、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手段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其重要性,明确投资方向和重点领域,充分发挥投资在推动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转型升级需要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宏观环境中推进。而投资是目前发展阶段我省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经济的转型升级究竟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还是原因?这是学术界至今没有彻底解决的一个问题,有的认为,只有总量的高增长率才能导致经济结构的高变换率,因此,转型升级并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因,也有的认为,经济结构的优化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原因。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增长带动结构优化,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两者相互推动,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促进转型升级也需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宏观背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着双重效应。一方面,投资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另一方面,投资通过资本形成提高供给能力,通过投资提高企业、区域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以更多地利用外部的市场和资源来实现本地经济的持续增长。过去常规的分析往往过多着眼于投资的需求拉动,实际上对于省域经济特别是浙江这样一个“大进大出”的省份来说,投资需求大量外溢,其直接贡献是有限的,投资对浙江经济增长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供给能力。正如省咨询委研究报告指出的,浙江投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中心问题在于提高浙江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

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而投资是目前发展阶段我省促进创新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问题上,投资往往被放在创新的对立面,投资对创新的作用经常被忽略。目前,全省产业竞争力的一些关键指标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规模以上工业为例,2006年全国工业增加值率为28.77%,我省为20.57%。是全国各省区市中最低的:全国的工业劳动生产率为12.377万元,全省为8.244万元,仅为全国的2/3。而从产业装备水平看,全国工业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为14.4万元,全省则为10.8万元,仅为全国的3/4。也就是说,装备投资不足是造成浙江产业竞争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更深层次考察,这涉及到对全省发展阶段即是否已从投资阶段转换到创新阶段的重新认识问题。在以往我省关于发展阶段的讨论中,许多研究者喜欢运用美国学者波特的发展四阶段说作为理论基础,在目前我省强调创业创新的背景下尤其如此。波特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大致可划分为要素推动、投资推动、创新推动和财富推动等四个阶段。他认为,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尚处于要素推动阶段,只是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取得竞争优势。处于投资推动阶段的国家或地区主要通过企业改进生产要素的大量投资来赢得竞争优势,一些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已达到这一阶段。大多数工业化发达国家均已处于创新推动阶段。省内一些研究认为,全省也基本完成投资推动阶段,开始进入创新推动阶段。对这个问题的判断需要慎重。按照波特的理论,判断投资推动的标准不是看投资率,而是指在这个阶段,“企业投资行动频繁,它们会大量投资于兴建现代化、高效率与大量生产的机器设备厂房,并努力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最佳技术,也常以付专利费、合资或其他途径找寻更精密的外国产品和制造技术”。“投资阶段的企业不单单是应用外国的技术和方法而已,同时也致力于改善外来的技术。企业具有吸收和改良外国技术的能力,是它们突破要素推动的关键。”而创新推动阶段不同于投资推动阶段,具有主导地位的技术机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本土企业在产品、流程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已经接近精致化程度。从这个角度看,目前全省应该还没有真正完成投资推动阶段,前述我省规模以上工业的装备水平偏低就是一个明证。实际上,全省目前正处于“投资推动创新”的发展阶段,、加速全省企业装备水平的改善,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仍然是全省企业加强创新的基础性工作。

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全面改善民生,而投资是目前发展阶段解决民生问题的当务之急。民生问题涉及面广,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问题,包括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也包括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经济增长尤其是政府财力的不断积累来逐步解决的,而且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作为前提条件。可以说,促进民生的改善,为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指明了方向和领域。

综上所述,投资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要着眼推动转型升级,大力加强投资的基础保障工作,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保持投资活动适度合理增长。

首先,要努力做好投资适度增长的保障工作,最核心的是加强土地和资金保障。要抓住组织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试点工作的契机,进一步改善建设用地供给,包括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办法、积极探索建设用地存量流动途径和农村非农建设用地与城镇、工业建设用地置换的有效途径等。在从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直接融资在解决资金问题上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显现。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到2007年。全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52家,累计筹资1000.48亿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42家,数量居全国第一:2007年新增上市融资额413.26亿元,相当于前14年全省融资总和的2/3,提高了企业直接融

资的比重。随着创业板的推出。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浙江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机遇,目前仅各地市上报有意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数已达百家。有关部门要协助企业做好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积极引导上市公司扩大实业投资。

其次,要继续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全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要素保障工作,瓶颈制约得到缓解,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才、土地、水、能源等要素和基础设施可能成为新一轮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不仅仅是薄弱环节的补长和配套建设问题,而是要继续强化适度超前的理念,按照现代化、系统化的要求,高标准建设,构建比较健全的区域能源支撑、综合交通运输、水资源保障、信息传输和抗灾救灾网络,形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