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策略投资方法论

策略投资方法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策略投资方法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策略投资方法论范文第1篇

访问之初,我就问曾军,你们的投资风格是什么样的,是激进的,还是稳健的?你们的投资方法是价值投资,还是趋势投资,或者别的什么?

曾军回答,我们既不激进,也不稳健,或者我们有时激进,有时稳健。我们既不是价值投资,也不是趋势投资,或者我们有时候是价值投资,有时候又是趋势投资。

具体采取那种风格和方法,都取决于市场,取决于在这个市场里面能不能获得投资回报。

“看看我们的名字,金中和三个字就体现了我们的投资哲学,金代表金融,中和代表我们的投资哲学是中庸之道。”曾军说。

《礼记・中庸》中记载,“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翻译这段话。“中和”实际是一种方法论,一种承认世界多元化、思想多元化,学会包容正反两面意见并加以融合、使人类始终和谐的一种方式、方法。

理解了“金中和”名字的来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公司2007年2月成立以来的投资行为。

首先,我们以金中和2007年7月发行的第一只产品“金中和西鼎”为例,来看看其五年来的投资业绩。

我们可以惊讶地发现两点:一是五年来不管指数如何涨跌,“金中和西鼎”每年都保持正收益,真正实现了绝对收益;二是当年指数下跌得越多,金中和在私募产品中的排名就越靠前,比如2008年和2011年。

这充分说明金中和对风险的控制非常完美,无怪乎业内人称“熊市之王”。

“控制住风险是一个成功投资人最需要具备的素质”。曾军说,“控制住风险不一定成功,但不控制住风险迟早肯定要失败。”

事实上,中国最早的一代股民现在还能够生存下来的已经很少,原因就是这些人也许有过很多投资成功的案例,但是一次大跌就可以让所有成功化为乌有,而在投资周期中,5-8年就会碰到这样一次大股灾。

那么,怎么去发现风险,并控制风险?

曾军说,在判断系统性风险方面,每个人对风险的判断都不同。金中和有自己的判断体系,有几十个判断因子,但是每次起决定作用的就是3-4个因子。

那么,为什么是这三四个因子,而不是别的?

曾军说这取决于投资团队对市场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而怎么理解市场是一个投资团队的素质、实力、性格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我们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只做大概率有把握的投资,放弃不确定和无把握的机会。”曾军称。

金中和对宏观的判断准确性在业界是出名的。但是只要判断就难免会出错,曾军也出过不少错,所以他开始探索量化对冲的产品,这更符合绝对收益的目标。

“金中和未来将发行多策略的基金,比如股票多空策略、量化策略、期货策略、中性策略等等”,曾军说,“我们从2008年就开始模拟测试量化对冲产品,这是能很好控制风险的产品。”

“宏观判断+多策略”,看起来金中和控制风险的手段确实很美。

这又回到了本文的主题――中庸之道。未来金中和的产品系列化,策略多样化,让不同的投资者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产品,正是中庸之道。

《礼记・中庸》中记载,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策略投资方法论范文第2篇

嘉实基金在2010年无疑是表现最突出的大型基金公司,不仅管理规模稳居行业第二,整体业绩更是表现靓丽。晨星数据显示,嘉实主动管理的偏股方向基金(股票型、激进配置型、标准混合型)全年整体平均业绩回报为11.20%,在规模前20家公司里居首。

即使放在全市场比较,嘉实业绩依然“骄人”,据天相数据统计,A股市场主动型开放式偏股型340只基金(有完整的12个月业绩且剔除指数基金)的规模加权平均业绩为0.72%,而嘉实主动型开放式偏股型基金规模加权平均业绩为12.35%,超越上证综指26.66%,超越市场平均回报11.63%。

嘉实2010年整体业绩出色,源于旗下多只基金表现抢眼。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数据显示,嘉实共有7只基金进入2010主要类型基金业绩榜前5名。其中,除嘉实增长、嘉实丰和封闭以24.87%与24.89%的年净值增长率分别在偏股型基金(股票上限80%)与封闭式股票基金中夺魁,成为“双冠王”以外,其他基金也是可圈可点。嘉实优质在166只标准股票型基金中名列第5;嘉实策略、嘉实主题占据偏股型基金(股票上限95%)前5名中的两席,分列第2、4名;嘉实泰和封闭进入封闭式股票型基金第5名;嘉实沪深300在标准指数基金中位居第4。

在基金业“业绩为王”的混战格局中,依靠整体业绩不俗赢得投资者持续青睐是大型公司保持规模的重要原因。相较于不少大公司2010年规模缩水,嘉实却是“稳中有进”,整体业绩齐头并进,催生基金规模良性增长。银河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前十家基金公司中,排在第二名的嘉实基金资产规模达1603亿元,与第一名华夏基金的差距已从2009年的千亿左右缩小至600亿左右;同样在前十家公司中,2010年除了嘉实与银华呈现规模增长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缩水。

嘉实去年规模增长主要来源于偏股型基金规模增长较快,除受益于净值上涨因素之外,公司旗下多只基金呈现净申购。据统计,嘉实增长全年净申购超过140%,嘉实服务全年净申购超过39%、嘉实主题全年净申购也在26%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只规模逆市上涨的基金不仅一年期业绩突出,而且均成立三年以上,中长期业绩稳定优秀,以嘉实增长为例,成立以来总回报超过623.81%,五年年化回报率达40.11%,排名居同类型基金第一。从中,不难看出国内投资者对绩优基金的选择更加关注基金中、长期表现。

策略投资方法论范文第3篇

帆船运动如此,投资,财富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持续地跑赢大市,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就必须有好的团队,灵活的投资策略,把握大趋势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纠错机制。

投资和帆船运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相似之处,就是风险管控能力。帆船跑得再快,如果一个转弯不慎,就会发生严重事故。对的策略,加上好的执行,才是制胜之道。

在全球性经济放缓,新兴经济体增速降低的情形下,个人财富的安全性是人们优先考虑的重要议题,资产保值是新经济形势下投资的首要任务。企业家花一二十年时间创造财富,只有稳妥地投资,合理的资产配置,把创富的心态转换成持续经营财富的理念,方能保持富有。所谓创业不易,守成更难。

在资产配置中,第一忌讳的是资产过度集中,把绝大多数资产都集中在某种金融资产,如房地产或是某个制造业公司的股权上,这是无法抵御结构性风险的。

第二种错误是毫无目的地持有一堆不同的投资产品(如信托、基金、理财产品等),以为这样就可以分散风险了,其实不然。好的投资组合,既不是多种投资,所谓越多越好;也不是投资所有的高收益投资标的,把当年收益最高的前20个基金经理都投一遍。

为什么这样讲呢?如果这些基金投资是高度相关联的,那么它们的收益就会是同向性的,一涨皆涨,一落皆落;如果是反向相关的,那么它们的收益就会互相抵消,这也不是降低风险的正确做法。

好的投资组合是把低风险的资产和高风险高回报的资产以一定的比例搭配,在彼此低相关性的情况下,产生投资效率边界,也就是说,在适当的风险波动下,获得与之相匹配的超额收益。

对冲基金母基金(FundofHedgeFunds,FoHF)是一组对冲基金的组合,它避免了传统基金的较高波动性问题,提供了避险的功能,又可以实现相对稳定的收益。因其稳定的表现,对冲基金母基金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资产配置平台,成为全球资产配置的利器。 重视全球资产配置

瑞士信贷银行的《2014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内地财富总额达到了21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四;大约118万人资产达到或超过100万美元,其中资产超过5000万美元的有7600人,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后,目前正在进入“新常态”,即经济增速逐步下降,未来中国的资本回报率也会下降。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因为有限的金融教育,对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了解不足,听说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各式各样的创富神话充斥报端媒体,导致了赌徒心态泛滥。

对待财富的态度,要么极端贪婪,要么有不切实际的安全要求,甚至要求保本保收益的同时还要高回报。这是违反经济规律的。赌徒心态是财富安全配置的大敌。投资风险教育优先于一切投资方法论。

日本的经济发展历史或多或少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经验教训。当一个社会的人口老龄化来临时,社会抚养成本急剧上升,加之经济转型期GDP的增长速度减缓,地产价格会长期处于低位或是向下的走势。作为资产配置中占据重要比例的地产投资,其总体收益率会下降,甚至出现长期亏损。

“投资的第一要义:别赔钱。”这是巴菲特告诫人们的关于风险和收益的关系。要投资必然会有风险,甚至于被视为“无风险”的国债投资也有利率变动风险。关键是要风险和收益匹配,争取获得风险调整后的高回报,这才是投资的真谛。

投资要产生超额回报率,其本质就是一个不断变换资产组合的过程,在一段时间内,从较低收益曲线向较高收益曲线进行变轨。投资的钟摆理论告诉我们,某一静态资产组合的价格不可能向一个方向持续发展下去。

现资管理学把投资分为规划、实施和优化管理三个阶段。投资组合收益率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产配置的方向性规划。单一资产投资方案难以满足投资需求,资产配置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投资者从单一资产类别扩展到多资产类型,从国内市场扩展到国际市场,这里面既包括了国内与国际资产之间的配置,也包括了对货币风险、区域性经济危机、黑天鹅事件等多方面的考虑。

对投资标的的把握,包括信息的及时有效性、盈利状况、规模、投资品种的特征以及机会的有效窗口时间等等,对投资收益有着直接影响。

在把握这些机会方面,非专业人士难以获得及时而全面的信息。但是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投资者可以做到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分散投资减低了投资者的非系统性风险,全球资产配置拓展了投资者的选择机会,增加了长期收益的可能性以及对抗区域性风险的能力。 对冲基金母基金

投资理论虽多,选择良好的投资平台不易,这是因为市场内在的不可预测性造成的,也是市场自然进化的必然。没有一种投资理论是长盛不衰的,也没有一个投资策略是稳赚不赔的。否则可以用这个理论把全世界的钱都赚光了。

好在市场不断进化,聪明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也可以灵活变化,所谓适者生存。这就是为什么在投资领域能活下来的都是聪明人、智者、风险控制大师。

对冲基金母基金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投资聪明的投资经理,而且是投资一堆聪明经理,还要以一种特别的资产表现非相关的特殊方式组合起来,这就是母基金。

它不投具体的公司股票或债券,而是投资一揽子好的对冲基金,管理好投资经理、方向策略和具体投资组合,让这些对冲基金的管理人和团队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

母基金的组合有多样化的策略以应对不同的客户需求,以及不同时期的不同市场风险状况。

这里以美国春山资本的对冲基金母基金――“蓝基金”为例来阐述它的基本构成原理。

首先,蓝基金在选取投资标的时,为了降低投资组合整体的风险,遵循低相关(或非相关)的原则,只有和组合里的其他基金相关性很低的时候才有可能被接纳。这点非常重要。

其次,母基金投资组合的构建与其对大势的判断相关,对一段时间内大势走向的判断决定了蓝基金在各个子基金以及各个投资策略的配置比例。这种判断能力是优秀母基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举例来说:在市场趋势不明朗,发生横盘时,多空策略的基金通常表现优异;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行为金融学的事件驱动型基金也会表现很好;最近美联储决定终止QE,市场对利率上升比较敏感,因此一些利率期货市场的对冲基金可以利用波动性来套利。

第三,具体配置的时候,春山资本从全球超过5000只对冲基金中筛选出20只-25只投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和不同金融产品的基金,建立一个符合投资者资产配置目标的多元化投资组合。

其中:基础的配置是6只-8只大盘基金。其特点是回报率虽然不高但非常稳定,占比大约是30%左右,起到基石投资作用;中间一层是15只-16只中小盘基金。它们的特点是规模不大,但很灵活,成长空间大,是明日之星的基金公司,占比40%左右;此外的配比是一些事件驱动型的特殊情况基金,以及在市场急剧下跌时能够起到保险作用的做空机制基金,投资占比大约30%。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一只良好的母基金,就如同以较低的波动性投资了一揽子优异的对冲基金。 避免陷阱

初涉境外的投资者需要注意,太多的纷扰、所谓的机会都是要慎重对待的,尤其是那些回报率高得离谱的投资项目,要远离它。

另外,凡是靠高杠杆取得高额回报的基金都要远离,因为它随时有可能以高台跳水的方式被清盘。结合低风险资产和高收益资产(当然,伴随着相对高风险)的投资组合,才可以取得合理风险下较高的投资组合收益。

投资者在进行全球资产配置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排除过往境内投资经验的干扰。

譬如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市场给投资者的教育是买房子稳赚不赔,房子涨价了,所谓躺着都能赚钱;买商铺,坐着收租就能实现投资回报。买股票,十年一场黄粱梦,A股指数原地踏步。这些理论都是建立在一个特异的历史时期和畸形发展的市场基础上的。生搬硬套到国际市场注定是不适用,要付出惨痛代价的。

举例来说,香港的楼市从1997年的高点跌到2003年4月时,香港地产指数跌掉了超过三分之二。此后又经过了十年的干柴烈火,到了2012年才回到了1997年的水平,经历了15年才回到原点。这还不是最惨的:日本的地产,从1991年到现在,经历了23年的漫长下跌,依然看不到尽头。

所以,境内投资者要忘记自己过往的国内投资经验。与其冒险,不如进行风险对冲,小心行得万年船。把资产配置的任务交给值得信赖且具有优秀过往历史记录的专业人士来执行。

第二,对境外的投资资产要遵循和境内资产非相关/低相关的原则。

投资者既然进行全球资产配置,其目的就是要对冲国内市场系统性和非系统性的风险,因而应当尽量避免投资与中国经济有重叠的区域经济体,如港股、美国上市的中概股等。因为这些股票和中国的经济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没有必要拿境外配置部分的资产去冒这份风险。

早期的QDII在香港的投资失败,就是很好的说明。2007年成立的四只QDII基金有超过80%的部分与中国经济相关联,既没有享受到境外投资的收益,也没有跟上国内的投资效益。当年的投资,到现在七年过去了,还亏损从15%到45%不等,这尚未计算机会成本。这就是境外投资没有充分隔离中国经济相关风险的教训。

同理,那些打算投资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的基金,如果把这部分投资当作国内的资产配置部分,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要当作境外配置,想要获得境外经济体带来的机会,同时避免国内市场风险的话,那就是缘木求鱼了。

第三,要避免同类型金融资产的过度集中配置,如大量持有房地产。

不管是中国的房屋、澳洲的商铺,还是美国的酒店,本质上它们都是同类型的金融资产:不动产。其流动性低,受全球资本流动性和利率的影响较大,在风险来临时变现能力差。适度配置是合适的,过度配置就会出问题。

第四,流动性的配置要得当,太多的私募股权投资(PE)等非流动性或低流动性资产的情况也要避免。

PE的回报或许比较高,但这是牺牲流动性换来的。在配置时要遵循适度原则。毕竟七八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投资是一种长周期的配置,要把握适度原则。

第五,在进行全球资产配置时,对收益率的追求要适度。

高回报伴随着高风险,要追求较低风险下的中度回报。当一个投资者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收益率时,我通常的答复是,你追求的资产配置目标是什么?是避险、资产安全性,还是价值、成长性、高收益?通常情况下,高收益和资产安全性是不能兼顾的。理性的投资回报预期,有助于在决策时避免明显的策略失误。

母基金在国内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还比较生疏。很多名义上的母基金都不具备管理能力。

有的母基金变成了PE融资的工具,有的通过优先劣后等多层级的收益设置,变身成了高杠杆工具。

再就是,由于可选择的合适的对冲基金池子太小,加之管理水平有限,磕磕绊绊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投资者来说,不是所有的苹果都是红的!要注意优中选优,不要被名词概念所惑,投资了高杠杆的“死亡加速器”。

策略投资方法论范文第4篇

这跟他的投资哲学有些像。他说,很多时候,大家看好的项目未必能够成功,反而是争议很大、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项目,后期表现让人惊艳。所以,周绍军的判断很独特,就算有些项目融了很久都融不到钱,但只要他认可就会投。

2001年开始做投资至今,周绍军的投资经历长达十几年。他的投资生涯可以分为PE和VC两个阶段:

PE阶段,投了兴业太阳能、迪威视讯、蓝色火焰、联络互动、昆仑万维等。

早期投资包括万泉河、美家帮、速腾聚创、快金数据、云汉芯城、小伴龙、LIVALL、爱牙、好色派沙拉等40多个项目,集中在天使和Pre-A阶段,70%以上都拿到了下一轮投资。其中,速腾聚创的估值增长了40倍。

战绩卓著固然有经验之故,但“老司机”都是从没经验的新手过来的。十几年后的今天,周绍军的投资方法论究竟是怎样的?

大学毕业后,周绍军先后在银行和地产公司工作,后去英国攻读金融和投资管理硕士。当时学校有一个科目叫做资产组合,就是讲怎样将不同的资产组合,产生最大收益。

这勾起了他对投资的兴趣。毕业后,周绍军在英国短暂工作了几个月,而后在《人民日报》的国际版看到了深圳创新投的招聘启事,就投了简历,从此进入投资领域。

虽然那时候投了很多技术型公司,但周绍军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科生。他说:“相对而言,理工科的投资人对技术更为敏感,如技术独创性、门槛等,而文科背景的投资人会更看重市场、收入,还有‘人’。”

周绍军考虑项目,对创始人的要求称得上“苛刻”。他的理由也很直接:创业成不成功,主要还是看人本身,投资人能给的帮助其实并不多,压力还需要他们自己扛,事情也需要他们自己做。

他分析了自己所投的项目,发现跑得比较快的项目,创始人都具备三个特点:

1.沟通能力。因为无论是和投资人沟通,和团队沟通,获取家庭支持,还是后续融资,沟通能力都很重要。

2.执行力。创业者有想法但不去落实肯定行不通。哪怕做出来再进行调整,也好过不去落实。

3.学习能力。对于早期项目而言,设想的方向和产品会不断地演变,所以,在过程中吸取大家的意见,根据环境变化对产品进行调整,都很重要。

和别人不同的是,周绍军并不拒绝投资“富二代”“创二代”创业者,反而觉得,如果他们所做的事情符合自身特点且心智成熟,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很多“二代”被教育得更好,心智成熟的人也不会抗拒利用父母的资源来使项目顺利运行。

除了看人,每个早期投资人都会赌方向。东方富海目前比较关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但周绍军的策略是投“部分”,也就是对方向作拆分,从中发现值得布局和投资的部分,比如人工智能中的大数据、交互识别和传感器,机器人中的控制系统、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以及制作机器人的材料等。

与这些相比,商业模式在周绍军看来并不十分重要。他说,虽然也会关心商业模式,但并不会完全去赌它,因为对于早期项目而言,随着环境变化,商业模式也会相应调整,“可能刚开始谈的时候是App,成功的时候就变成了其他形态”。

周绍军早期投资中最得意的项目之一,就是速腾聚创(一个做激光雷达的项目),不仅因为它的估值增长了40倍,还因为它的迭代速度惊人。

2014年底,周绍军投资的时候,速腾聚创的两个创始人一个博士在读,一个博士刚刚毕业。他们想从室内导航切入,但周绍军发现,虽然停车导航很难找到商业模式,但他们所研发的扫描设备可以用在装修领域、测绘领域,于是就建议两人将精力放在扫描设备的研发上。之后每隔几个月,速腾聚创就会出现让人惊喜的变化,包括设备功能、设备形态,以及应用场景的变化。一年以后,产品开始投放市场。与此同时,随着外界对无人驾驶的看好,速腾聚创迅速拿到了四轮融资。

但这仍不是转变最大的项目。周绍军所投的爱牙,一开始是一个想要帮齿科引流的App,但如今彻底变成了一家SaaS公司。周绍军说,爱牙在做App时发现对齿科没有绑定能力,所以在B端加入了SaaS功能,后来发现用户对SaaS的需求要强于App,索性就砍掉了App,再后来又顺着逻辑线帮助他们采购,顺利进入电商领域。

“这就是市场发生变化或者需求找得更精准之后所作的调整。这时候再坚持原有的模式就会很难发展。”周绍军说。

周绍军觉得自己更适合做早期,因为相比PE,它更“简单”,不会涉及到资源整合等。

事实上,“简单”也是周绍军信奉的另一条理念。他认为,无论是创始人还是项目,都要尽量简单,因为早期项目非常脆弱,风险很大,任何一种可能都会导致失败,所以无论是投资人和创始人的沟通,还是创业公司内部的沟通,简单一些,效率就能提高。

策略投资方法论范文第5篇

品牌是为企业创造持续、稳定、独有的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的竞争手段,是企业通过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建立的、需要企业主动追求和不断维护的关系,品牌存在于任何领域,不同层次的企业都可以采用品牌战略。所以品牌管理在中国乃至世界有其存在且持续发展的基石,品牌战略几乎在每个企业都得到空前的重视。

作为品牌的所有者应该为自己的品牌做些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去构建超级品牌,如何构建则是最难的问题。但有一点就是企业必须深入理解消费者,从消费者的立场看待问题,用他们的思考方式来思考世界、营销自己。当然,企业品牌的差异化与企业自己对品牌的主动支持、维护也是不可少的。任何致力于品牌发展的企业领导者若不认为在其工作中应将品牌的领导重任摆上日常议事日程,将会丧失品牌权。可喜的是许多企业已经这么去做了。但现在构建品牌时却进入一种误区:把广告传播当成了品牌建设的主流,似乎广告一上,市场就唾手可得。我们不否认广告传播的作用,并且广告传播是品牌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这种错误的倾向夸大了广告传播功能,而品牌的美誉度、持久力、规避风险能力则被忽视。这种只要树木不要森林的做法害处显而易见。对于战略的阶段性任务和职能理解差,局限于一个创意好不好、一次投放合不合理,在小圈子里打转转,虽然努力把事情作对却不知事情对不对,造成了品牌先天营养不良。建设品牌是一个系统、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但品牌并非空中楼阁或深不可测,品牌的建设需要多种策略与工具,要从一个字、一个数据、一种颜色、一张pop、一个促销活动做起。品牌构建应尽力整合市场行销解决方案,要正确地判断企业当前战略阶段下的市场需要和环境条件,提供以因应对策,借助这些专业对策,整合每个环节,通过价值来实现品牌与消费者的接触互动,从而建立强势品牌优势。

不同情形下的品牌建立与管理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品牌是通过组织来开展的,组织中的人才是建设和管理品牌的关键,组织机构是品牌建设与管理的中心。在执行中,应将品牌和产品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不是分散的个体实施团队管理,每个企业都需要去发掘适合自身独特形势和文化的方法。任一品牌在任一特定时期只有一种正确的品牌战略,品牌经营目标也只有一种最佳的解决方式,这并不是柏拉图式的理想品牌战略,而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系统与科学性才能保证最佳品牌战略的产生。

同时,因为世界的变化要求品牌所有者对品牌进行有效管理,社会分工的细化使得品牌管理不再是品牌所有者的特区,也不再是品牌管理研究专家的禁地,日益成熟的市场已经将品牌所有者与品牌管理专家密不可分地联系起来。

新的现实向品牌所有者发起挑战:它们需要品牌管理。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关注其公司及其品牌战略所创造的价值。在追逐价值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自己面临重大抉择,但是如何来评估现有及未来之品牌战略的正确与否,他们需要更为系统和可靠的体系,从而在动荡的变革局面中寻找机会,提升品牌价值成为其工作的核心内容。

客户经常会问,“在品牌管理及传播上,你们有什么新的东西?”。作业理念中,就方法论而言,其实是什么新的东西也没有,信奉“拿来主义”,取各家之长,进行价值的综合是我们的方法论。因此,在我们的作业理念中,你会发现麦肯锡公司的价值评估工具、哈佛迈克.波特的竞争战略与价值链理论、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管理、智威汤逊的“品牌全营销规划”以及奥美的品牌管家之道等均为我所借鉴。同时,将他们与中国市场的特点紧密结合,去深刻理解和实践品牌是企业、人、产品、符号的理论,从而将品牌所有者与品牌管理者乃至第一线的市场人员和消费者的价值驱动联系起来。品牌就是现在和未来。中国企业能作好的标志是具有国际化的思想与行动,而借助外脑恰是其表现之一。

本文以瓷砖行业为例,将着重于品牌管理的战略层面,战术层面只作简要补充,其中所描述的品牌战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适用于指导任何行业。市场环境与企业内部资源的差异不同,我们提供的方法与思想仅作参考。 行业与外部环境分析体系

一.从品牌战略的角度进行行业及竞争分析是评价审查企业的宏观环境或商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相关层面,确定相应的战略因素,进而确定企业所在的行业是否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方向。我们在这里应用一套原理和分析工具以准确确定行业的6个战略因素:

关键的行业特性

竞争的激烈程度

行业变革的驱动因素

竞争对手的市场地位和战略

取得竞争成功的关键因素

行业未来的利润前景

分析企业的外部形势环境不是一项机械的表格式工作,虽然不存在一个能够做出决断性分析判断的方法体系,但我们可以籍由所构建的方法体系,结合决策者的直感与判断,做出相对客观正确的决策。我们运用该方法体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最终判定企业所处行业的吸引力符合以下哪一种或两种之间,并且确定六个关键战略因素所构成的行业游戏规则。

(1)具有强吸引力:表明该行业具有极强的竞争性,同时市场风险较大,强大的公司所采取的品牌战略一般不以销售为目的,市场份额的攫取更为其所关注;实力小的公司利润率较高,易因快速膨胀而中途夭折。

(2)基本具有吸引力:表明目前的行业参与者所实施的品牌战略能够加强他们在行业中的长期竞争地位,需要做出努力扩大销售、增加投资。

(3)相对没有吸引力:表明目前成功的行业参与者在投资时可能相当谨慎,寻找各种途径来保护他们的长期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在时间和价格比较适当时会购并小的公司,长期看来强大的公司可能进行多元化经营,涉足于其他行业,小公司则寻求与大公司的合并以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二.为确定这六个关键因素,必须深入回答七个关键问题,答案可以准确构建企业对行业与外部环境的理解,以形成企业将发展的品牌战略同变化的行业与外部环境及竞争现状匹配起来的基础和根源。

企业必须深入回答的关键问题:

1.行业最主要的经济特性是什么?

2.行业中发挥作用的竞争力是哪些?它们有多强大?

3.行业中变革驱动因素有哪些?它们有何影响?

4.行业中竞争地位最强、最弱的公司有哪些?

5.行业中下一个竞争行动将是什么?哪家公司率先行动?

6.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7.从平均水平之上的盈利前景这个角度来看,行业的吸引力有多大?

第一个关键问题:行业最主要的经济特性是什么?

行业与产品类别定义有赖于行业经济特性,理解一个行业的经济特点有助于界定这样一个框架式窗口:企业所追求的品牌战略经营方式。

按照汤姆森·斯迪克兰德的观点,行业的经济特性所涉及的因素有:

1.市场规模

2.竞争角逐的范围:当地性、区域性、全国性、全球性

3.市场增长速度以及行业在成长周期中目前所处阶段:初期发展阶段、快速成长和起飞阶段、早期成熟阶段、饱和和停滞阶段、下降阶段

4.竞争厂商的数量及其相对规模――行业是被众多的小公司所细分还是被几家大公司所垄断

5.购买者的数量及其相对规模

6.前向整合与后向整合的普遍程度

7.到达购买者的分销渠道的种类

8.产品生产工艺的革新及推出新产品技术的变革速度

9.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是强差别化的、弱差别化的还是同一的、无差别化的

10.行业中的公司能否实现采购、制造、运输、营销或广告方面的规模经济

11.行业中的某些活动是不是有学习及经验效应方面的特色,从而单元成本会随累积产量的增长而降低

12.生产能力利用率高低是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司能否获得成本生产效益

13.必要的资源以及进入和退出的难度

14.行业的盈利水平是处于平均水平之上还是之下

第二个关键问题:行业中发挥作用的竞争力是哪些?它们有多强大? 深入分析行业的竞争过程,挖掘相应竞争压力及确定各个竞争力量的强大程度,从而确定品牌战略的竞争方向,是我们的品牌战略思想的重要体现。迈克·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是一种有用的策略分析工具,它有助于系统分析行业市场上存在着的主要竞争压力,并且可以判断行业中每一种竞争压力的强大程度和重要程度。

(1)竞争压力来自购买者的权利

分销商的权利

分销商的关注核心就是利润,只要有利润任何品牌的产品都可以,分销商在控制终端上具有绝对优势,在直接接触最终消费者的销售渠道上拥有绝对控制力,生产厂商对该渠道的控制程度是比较弱的。

团体消费者的权利

团体消费者比分销商更具有选择品牌的权利,一方面他可以与分销商进行讨价还价,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与厂家接触,它们的权利集中体现在侃价能力极强,而且转换品牌比较容易,转换成本低。

个体消费者的权利

市场体制越来越健全,个体消费者的权利越来越大,它们转向竞争品牌或替代品的成本极低,要足够重视。

(2)行业内竞争厂商的角逐

行业内竞争厂商的角逐一般是竞争力量最集中的地方,从品牌战略规划的角度来分析竞争厂商的竞争行为时,我们更侧重于从市场上分销商与消费者的角度来研究分析竞争核心的方方面面,这样更接近市场层面的竞争,从而可以确定行业游戏规则。竞争厂商之间的竞争强度是竞争厂商运用以下策略程度的函数:产品、价格、渠道、服务等。

(3)来自替代品的竞争压力

来自替代品的竞争压力其强度取决于三个因素:

是否可以获得价格上有吸引力的替代品?

在质量、性能和其他一些重要属性方面的满意程度如何?

购买者转向替代品的难度如何?

(4)来自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

(5)来自供应商的竞争压力

第三个关键问题:行业中的变革驱动因素有哪些?它们有何影响?

行业及竞争环境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驱动因素,驱动因素分析分两步:辨认出各种驱动因素,估量出驱动因素将会对行业产生的影响,基本上是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工具可选择兰德公司的德尔菲模型,该模型可以从战略的角度来思考未来变化趋势,以确定驱动因素。

驱动因素分析就是从多种影响行业变革的因素中将重要因素分离出来,最后确定符合驱动因素条件的不能太多,最好四到五条。分析的结论将会用于以后的SWOT分析体系的机会于威胁分析中,我们将制订的品牌战略也必须从这驱动因素中寻找相应的答案,将模糊的机会与威胁转换成清晰的战略解决答案。

第四个与第五个关键问题:行业中竞争地位最强、最弱的公司有哪些?行业中的下一个竞争行动是什么?由谁来先发动?

运用品牌战略群体图以评价竞争厂商的竞争地位,以便架起行业整体分析与行业个体分析的桥梁,分析行业中各个竞争厂商所占领的竞争地位,可以准确的确定公司最近的竞争对手是谁。

第六个关键问题: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一个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决定着公司的竞争是否成功。关键成功因素有技术方面的、制造方面的、渠道分销方面的、市场营销方面的、人员技能方面的等等。我们可以列出详细清单,界定出行业所应用的关键成功因素,从而确立在这些因素上所拥有的卓越能力,找出取得竞争优势所要采取的必须措施。在具体的竞争分析中,最好采用加权评估的方法以保证竞争优势评估的科学性。

第七个问题:从平均水平之上的盈利前景这个角度来看,行业的吸引力有多大?

我们用以价值转移为核心的战略思考方法来分析和判断行业所处的阶段与位置。对于公司而言,追求价值增长是主要目标,确定品牌战略的方法价值自然就是经营品牌最关键的重心,因此必须设计一套能够分析当前和未来顾客变化的战略思维框架,集中于为公司选择最佳经营方向的工具。

价值发生转移也就意味着市场上的游戏规则发生了变化,价值转移的频率与速度在当前已经使品牌的管理工作如下棋一般,品牌的管理者必须学习和熟悉新的规则,适应新的竞争。而新规则的制订者不是企业,是消费者的价值趋向。

价值转移有三个阶段:价值流入、价值稳定 、价值流出。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应具备相应的品牌经营策略,并且时刻注意价值的变化趋势,以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品牌更具有竞争力。三阶段法可以描述品牌策略在不同层次间的价值转移情况包括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在第一阶段,大量的潜在因素混在一起,组织、管理等因素表现出来的是运作异常顺利。第二阶段大量的假象充斥其间,产品数量多,销售良好、业务繁多,人员繁杂,而利润却没有同步增长,并且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同质业务在经营。企业一般注重对传统经营之道的推崇,注重发掘过去的成功经验,害怕创新。进入第三阶段,企业业绩明显下降,消费者抱怨增多,价值开始步入流出阶段。

策略投资方法论范文第6篇

2010年,苏维洲加入行健资本,全面负责公司在亚洲的投资业务。从建立北京办公室到组建亚洲团队,在他的带领下,行健资本正在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亚、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以及东南亚国家,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在此之前,苏维洲相继获得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他曾担任美国信息产业机构在中国的首席代表及总裁,负责推进全行业的中国投资及贸易,还曾是汉能投资集团电信与科技团队和集团收购兼并业务的负责人,成功完成很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易。

行健思维

“我们是以客户为导向,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服务,这也是我们成长非常快、名声还不错的主要原因。”苏维洲告诉记者。

相比其他母基金,行健资本最为行业熟知的投资策略就是单独账户管理,即根据每个LP不同的投资需求和偏好以及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等,单独为客户制定独特的投资策略,采用灵活的商业模式,做到资金专款专用。

“我们不是一个简单的母基金,单独账户管理是我们更核心的业务,资金来源于不同的大型机构投资人,尤其是养老金。我们从战略、地域、投资速度等不同角度,有针对性地单独为它们做账户管理。”

在海外成熟市场,高净值个人会将一定比例的资产通过母基金进行PE投资。母基金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行业,真正想把它做好还是要靠细节,包括从一开始了解LP的投资偏好,到制定针对性投资策略、资本分配比例,再到选择GP投资和投后的实时监测,整个过程非常复杂。

一些全球投资的大型母基金,如行健资本、Pantheon、Partners Group、Harbourvest等,背后一般都有几百只基金。对于这些母基金而言,需要实时了解投后的资金流向和回报情况,并将其加以汇总分析再向LP汇报,这一整套流程意味着大量的工作。

通常情况下,LP在选择GP时,业绩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行健资本也不例外。“GP在以前的投资过程中是如何赚钱的?这种赚钱的能力在未来是否可以复制?这是我们首先需要判断的。”在苏维洲看来,基金提供给企业的增值服务,对退出时机和方式的把握,也是判断GP投资标准和水平的好方式。

目前,行健资本在中国已经投资了十几只美元基金。“我们在亚洲每年投十家GP左右,有老基金也有新基金。跟老基金有合作历史,相对更了解一点,但每次也要做尽职调查。对于新基金,国内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比如证券部门出来几个人成立一个团队,或全球性投资公司的核心人物改换门庭,国内好几个投资机构都是这样起家的。”

苏维洲坦言,投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信息不对称问题,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地减少由此造成的失误,是每一位从业人员追求的目标。“新成立的母基金刚开始可能会犯很多错误,所以市场相信品牌,相信业绩。这是因为大品牌有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来做事,而不是靠拍脑袋决定,它能够通过流程和机构化操作来避免人为失误。”

苏维洲介绍,行健资本筛选GP比例的上限是5%,因为只有在一个大的范围内才能选出优秀的GP,而且不同的团队有不同的业务模式和投资策略,对不同行业细分领域也会有各自的侧重点。

在后续管理上,行健资本会对GP进行每月的实时跟踪,对投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此外,团队也会经常和基金所投企业保持沟通,最终向LP提供精准的投资动向报告。

除了直接投资GP外,母基金的另一项重要业务就是跟投,“跟投的核心是挑选更优质的项目并且避免双重收费,从理论上来讲回报会好,但这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格外小心。”其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如果母基金与GP关系一般,而且也不是主要的LP,就很难从GP手中获得好的共同投资机会;另一方面,母基金做跟投时,需要对本地市场有很深入的了解,要能及时做决策,否则就没有竞争优势。

“我们在每一个GP里面投资的比例还算大,跟单个GP都是长期关系。有些项目能够比别人先看到,也不会耽误GP的时间,如果我们做不了或不感兴趣,GP可以马上另找别人,我们不会让GP尴尬。”

目前,母基金采取的主要风控手段是从地域、阶段包括行业上进行综合布局,通过各种配置尽可能地提高收益,降低风险。“投资讲究分散风险,要投不同的地域、策略、团队。我们不会在一只基金里占太高的投资比例,对每个GP的投资一般不超过其基金规模的10%。”苏维洲说。

同其他机构LP类似,行健资本也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既投资泛行业基金也投资专业性基金,在阶段选择上以PE基金为主。“美国对VC一直有比较悲观的看法,除了少数几个基金,大多数都没有给投资人赚钱,所以大家对VC投得比较谨慎。在中国,PE和VC很难划清界限,我们也投了好几个VC,但从资本数量来说,还是PE基金投得最多。”

中国优势

2010年,行健资本在北京设立办公室,这意味着基金在中国正式落地,开始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市场,“之前我们在中国没有团队,也没有办公室,就是偶尔从美国飞过来,对市场的理解还是比较浅的。有一个办公室在这里,每天面对面跟GP打交道还是很不一样的。因为这样我们离GP最近,离市场最近,在了解和发掘本地GP方面,我们起了很大作用,甚至是主导作用。当然,最后的决策还要纳入全球性的统一决策流程。”

苏维洲毫不讳言这种模式有利有弊:优势在于,作为全球性基金,不同背景和眼光的合伙人都可以参与决策流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投资误判,风险更加可控;劣势在于,流程可能较为繁琐,很多地区性的特色内容翻译传送到总部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沟通成本很高。至于项目投资机会是否会因此减少,苏维洲表示:“这方面对我们的挑战不是很大。”因为母基金投资GP与GP投资项目有很大的不同,主要的有三点:第一,后者在大部分情况下有排他性,相互竞争较为激烈,因此能够做出本地决策的基金较有优势。第二,一般而言,基金很少会对LP数量进行限制,尤其是在现阶段募资难的情况下;第三,GP做决策有投资期,存在时间方面的限制。“但母基金不一样,有比较长的时间可以对一个GP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

在不少全球性战略投资人眼中,中国是带动亚洲经济和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引擎。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有来自三个层面的吸引力:一是在宏观经济方面,中国有长期增长潜力、零散行业的整合潜力、较高的创业文化发展潜力及强劲增长的消费潜力。二是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虽然依然存在低效且透明度低的问题,但市场对其的认可度已经越来越高。三是在投资方面,近几年中国民营企业快速增长,在全国范围开展扩张和整合;国有企业也正在面临转型和结构调整;跨境交易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退出市场的形势比较严峻,但随着政策的完善,这种情况也会逐渐改善,会变得越来越好。无论怎样,中国在未来一直会是亚洲最重要的私募股权市场,这是大环境决定的。”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还相对有限,但因此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也非常大。苏维洲表示,目前行健资本在亚洲投资的30%~40%都放在中国。相比欧美国家,中国市场的LP还不成熟,但GP非常出色,它们对于投资标准的把握和获得的回报水平将在很长时间里在亚洲保持一枝独秀。

在苏维洲看来,本土化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团队本土化,这样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二是发展一些当地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其他机构共同发展一些业务。

外资母基金的优势在于技术和市场:短期来讲,外资母基金会扮演一个经验分享的角色;长远来讲,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也需要多元产品对冲风险。在那个阶段,在帮助LP将国内资产转化为全球资产时,国外的网络和市场就变得非常重要。如果有国内LP对海外投资感兴趣,外资母基金就可以针对某些特定类别、特定区域提供很多帮助。全球性的母基金可以直接、间接持有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众多公司,如果投资人对某一个行业或者区域感兴趣,母基金可以给它们带来投资机会的分享。

“现在,一些中国LP开始通过我们投资到海外,这是我们关注的趋势,未来一定还会有大发展。”苏维洲说。

市场挑战

作为一种另类投资产品,母基金的发起主体可以是独立GP、财富管理公司、金融机构、大型国有企业的金融控股平台、商业银行的另类投资平台等,由于各自资源禀赋的不同,它们的投资策略也存在较大差异。真正意义上的母基金是完全市场化的,既能保持LP的多元化又不参与具体投资运作,以便让管理团队能够独立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投资判断,但目前国内还缺少这样的土壤。苏维洲认为,中国国内运营得比较不错母基金大概有五到十家。

在美国,各个州、市的政府养老基金、企业养老基金、大学基金、家族基金等大型的机构LP投资众多。而在中国,除了社保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保险资金之外,成熟的机构投资人屈指可数。“国内最主要问题是没有一个足够的LP群。要几百个、上千个LP才能形成一个市场,而且好的GP也都要浮在水面上,LP可以自己筛选基金。”

“母基金的融资比较具有挑战,无论在亚洲还是欧洲都是如此。作为一种商业模式,过去五六年母基金受到很大质疑,融资日益困难是一个大趋势。”但这也给行业战略整合提供了机会。过去两年,行健资本收购了两家欧洲母基金,充实了现有团队,并在地域和策略上发展了一些平台和产品,增进了与LP合作的基础,能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

“投资人的想法不是相对固定的,会有投资策略的变化,对行业看法的变化,这也是我们面对的挑战。我们在找LP的时候,会把自己的优势凸显出来:我们是全球性的基金,每年选择GP的数量、帮客户分配资本的数量都比较大,在几个主要新兴市场、美国市场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力。”

加入行健资本之前,苏维洲曾任汉能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负责帮助企业客户从大中华地区的各只私募股权基金中选出最优的合作伙伴。在那之前,苏维洲还曾在Level3通信公司、GRIC和恒通公司担任亚洲地区负责人。得益于多年来积累的深厚人脉和丰富管理经验,他不仅对机构的各个运营环节非常熟悉,在判断团队执行力以及战略眼光方面也更有优势。

在苏维洲看来,每个基金都有自己的策略和方法论,其经验和能力各有不同,母基金在就这些问题做出判断的时候需要比较谨慎。比如,一个基金在各个地方、各个行业都设立了子基金,这就对其管理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不同的团队,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利益分配关系,如何与大平台协调关系,如何开展风险控制,如何协调个人和基金间的利益分配。这些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基金就会陷入困境。PE行业非常注重品牌、诚信和信誉,一旦出了问题就很难再挽回,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针对一些基金的核心合伙人不在一线投项目的情况,苏维洲表达了担忧:“我们之所以投这个基金,就是因为看好你以往的眼光和投资判断。如果现在核心合伙人根本不在第一线介入投资活动,我们的投资收益就会很受影响。虽然人的精力有限,但也必须有相应的安排机制,让基金在管理层面能够平稳过渡。”

苏维洲认为,好的基金在时机、利益平衡、团队激励方面都掌握得非常好,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个长久的品牌。在市场洗牌时期,很多基金一夜之间,这对LP提出了巨大挑战,它们在签订投资条款时也因而变得更加谨慎。“条款不仅仅是一个约束,条款是为了执行,这也是双方要商讨很久的原因。这和投资公司一样,投资人、企业家彼此有一个承诺,双方都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违反约定就是对对方的不公平,下次就很难再合作了。”

策略投资方法论范文第7篇

关键词:风险资本;财务治理;交易成本;契约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8)06―0052―04

新制度经济学是当代非主流经济学的代表,是过去30多年非主流经济学中发展最为迅速、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它由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组成,其中交易成本理论和理论构成企业契约理论的两个主要分支。新制度经济学将注意力集中于制度和结构本身,分析制度结构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其中“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也就是说,制度(Institution)是一系列对人的行为施加约束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公司财务治理属于制度财务学研究范畴,它是从财务的社会属性(产权契约关系)出发,以财权流为主要逻辑线索,研究如何通过财权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形成一组联系各利益主体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以期达到维护投资者利益的根本目的。因此,从本质上说,财务治理是一个关于财权配置的合约安排。资本结构是财务治理的基础,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是财务治理结构的内核。在风险资本市场,由于人力资本在企业组织租金创造中的作用不断上升,使得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财务治理制度安排中处于一种十分重要的地位,进而使得风险资本市场财务治理机制与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相比有显著的区别。风险资本市场财务治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金融创新和技术创新过程中,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在企业内部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结果。本文主要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风险资本市场财务治理机制进行剖析,以期为风险投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论基础。

一、现代企业理论视角下的风险资本市场财务治理的本质考察

风险资本市场是包括风险投资者、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在内的各类要素所有者之间自由、自愿进行产权交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契约集。上述各个要素所有者进入契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报酬。一个最小化交易成本的风险投资契约必须能够为上述相关要素所有者带来具有吸引力的报酬,以吸引他们将要素中的某些产权让渡出来,并由一种特殊的契约链将这些要素凝结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参与市场竞争。为此,各要素所有者的产权如何界定、如何定价、如何保护等就成为风险资本市场企业制度选择的关键问题。

企业财务治理机制是一系列关于财权如何在要素所有者之间合理配置的制度安排,是企业制度选择的焦点。企业财权是一系列有关如何支配企业财务资源的权利束,最核心的包括剩余财务索取权和剩余财务控制权。风险资本市场财务治理机制实质上是如何在风险资本投资者、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这三类要素所有者之间配置剩余财务索取权和剩余财务控制权,是为了降低三者之间的产权交易成本而从财务角度设计的一种制度装置。与其他企业财务治理机制不同的是,在风险资本市场财务治理机制中,集中了风险资本投资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二重身份的风险投资家成为最重要的财务治理主体,无论是剩余财务索取权还是剩余财务控制权都极大地向其倾斜,这是风险资本市场财务治理机制最突出的特点。具体来说,在风险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的融资契约中,契约赋予作为人的风险投资家拥有比一般公司制企业中的人更大的剩余财务索取权和剩余财务控制权;在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的融资契约中,契约内涵了企业财务控制权相机转移功能,赋予作为委托人的风险投资家拥有比一般公司制企业中的委托人更大的财务控制权。

二、创业投资基金财务治理机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在风险资本市场上,除了少数投资者如天使投资者,采用直接向风险企业投资的方式外,大部分投资者采用间接的方式即通过成立风险投资基金的方式向风险企业进行投资,并且风险投资常常采用有限合伙制这一企业组织形式。在有限合伙制的财务治理架构下,作为普通合伙人的风险资本家通常只提供占总额1%的出资承担无限责任,获取大约20%的利润;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提供占出资总额99%的资金,获取80%的收益,承担有限责任,并由风险资本家行使主要的投资权利。与投资者直接从事风险投资相比,投资者通过风险投资基金进行投资增加了一个中间环节,形成了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的“委托一”关系,风险投资家获取远远超过其出资比例的利润分成和运作风险投资基金的权利,增加了成本。既然如此,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基金为什么会成为风险投资的主要组织形式呢?美国法学家波斯纳在他1973年出版的《法律的经济分析》一书中给出了协议中权利安排应遵循的一般性规范:“如果市场交易成本过高而抑制交易,那么权利应该赋予那些最珍视他们的人”。这一结论被称为“波斯纳定理”。科斯在《生产的制度结构》一文中曾表述过相同的思想,他指出契约安排的理想状态显然是权利应配置给那些能够最具生产性地使用权利并且有激励他们这样使用的动力的人。具体来说,在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基金财务治理框架下,剩余财务收益权和剩余财务索取权向风险投资家一方倾斜是以下条件为前提的:(1)风险约束。风险投资的经营风险是以非均衡方式配置在投资者之间:风险投资家作为普通合伙人虽然出资额只占1%,但要以其财产为限承担无限责任。因此,一旦风险投资运作失败,不仅风险投资家的出资不能收回,甚至会对风险投资家个人财产构成威胁,这种非均衡的风险配置方式有利于抑制风险投资家滥用财务控制权的行为。(2)声誉约束。风险投资家与风险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是一种重复博弈。声誉模型认为,当博弈重复次数足够多时,参与人就倾向选择合作行为。在风险投资的委托一活动中,风险投资者为了赢得风险资本投资者的信任,进而能够在以后的融资活动中从风险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风险投资家倾向于最大化投资者效用的行为。(3)最关键的一点是风险投资家的人力资本的特点决定了风险投资基金中剩余财务收益权和剩余财务控制权向风险投资家一方倾斜。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基金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无非是这种组织能够创造大于每个投资者单独进行投资时的收入。在风险投资

活动中,最关键的资产不是物质资产而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组织租金(organizational rent)或组织盈余创造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surplus)。与普通的风险投资者相比,风险投资家享有有关风险投资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优势,具体包括识别风险投资项目、评价风险企业家团队、向风险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等方面的特长,这是风险投资家获取超额剩余财务收益权和剩余财务控制权的基础。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家提供的劳动难以直接定价,使得企业剩余财务索取权和剩余财务控制权在风险投资家与风险投资者之间分配时更多地向前者倾斜,以降低二者之间的产权交易成本。

三、风险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企业契约理论分析

风险企业的财务治理机制主要涉及如何在以风险投资家为代表的出资者即委托人和以风险企业家为代表的人之间合理配置剩余财务索取权和剩余财务控制权。如前文所述,与其他企业相比,风险企业财务治理机制最突出的特点是风险企业的剩余财务索取权和剩余财务控制权向以风险投资家为代表的出资者倾斜。当风险资本进入风险企业时,风险企业不仅要出让一部分剩余财务索取权,同时要出让一部分相对于风险资本出资比例更高的剩余财务控制权,而作为人的风险企业家在风险企业拥有的剩余财务索取权和剩余财务控制权受严格限制,其所拥有的索取权与控制权则不及风险投资基金中的人――风险投资家。

风险企业的财务治理主要涉及两类治理主体,即作为委托人的风险资本家和作为人的风险企业家。由于新生的风险企业不确定性高,面对的管理问题、技术问题和市场问题更加复杂,风险资本家和企业家之间的委托关系中信息不对称性更强。因此,风险企业的财务治理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背景下,在风险资本家和企业家之间合理划分风险企业的财务控制权。从总体上讲,风险企业的财务控制权呈现出明显的状态依存性:在风险企业早期,利润很低甚至不盈利,风险资本家掌握风险企业的财务控制权:随着风险企业的发展,财务状况的改善,企业财务控制权逐渐向作为创业者的风险企业家一方转移。换言之,风险企业的财务控制权是一种典型的状态依存权。风险企业财务控制权具有相机转移的特征。风险资本家的相机治理是风险企业财务治理的核心。所谓相机治理指的是根据企业经营状况作出治理安排,平时风险资本家主要为企业提供管理、财务、市场营销方面的支持性顾问服务,并通过董事会等机制了解和跟踪企业经营状况,一旦企业陷入困境,风险资本家才会采取非常措施,调整企业发展策略,更换管理人员,甚至将企业清算和转让等。风险企业通常采用可转换优先股融资方式吸收风险资本。不同的金融工具代表不同的融资方式和不同的资本结构,从而也意味着不同的财务治理结构。由于风险资本家持有的优先股享有投票权,所以,风险资本家保持了对企业的控制权,这是风险企业财务治理特有的现象。分阶段融资即风险资本家采用分阶段投资的方式,其财务治理作用表现在它可以使风险资本家对风险企业的前景和企业家表现进行周期性、阶段性的重新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是否注入资金,从而减少错误决策,控制投资风险。

风险企业的财务控制权的配置决定了企业相关利益主体在财务治理中的地位,是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关键内容。风险企业财务控制权的配置主要是由风险资本家人力资本的特点、风险企业的特点以及风险企业家特点决定的。就风险投资家而言,其掌握的财务控制权主要属于财务决策控制权。风险资本家的财务控制权源于两方面:一方面,因为风险资本家是特殊的企业家,对风险企业而言,风险资本家不仅向风险企业提供风险资本,还提供自身的人力资本,后者表现为风险资本家向风险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包括推荐管理人员、引进外部资金、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将风险企业带入资本市场,如向风险企业提供IPO服务等。另一方面,作为投资者的风险资本家参与风险企业内部财务治理,分享剩余财务控制权是为了对以风险企业家为代表的内部人行为实施监督、约束和激励,以更好地控制和规避各种风险。风险投资家面临的风险包括:(1)道德风险。Aghion&Bolton(1992)认为,与单纯追求资本报酬最大化目标的投资者不同,缺乏初始财富的风险企业家不仅追求货币收入,而且还要追求不可让渡的私人收益,比如在职消费、闲暇时间等,结果风险企业家就有偷懒,或者采取一些不利于风险投资者利益的行动。(2)与风险企业早期创业活动相联系的一些特殊投资风险。主要包括:首先,风险企业家创意的真实性。风险投资家在向风险企业家投资的活动中,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那些在事前被认为很有价值的创意,在事后可能证明没有价值。在风险投资家看来,风险企业家吸引风险资本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后者发现并掌握了某种潜在的市场获利的信息或知识,如某种新的市场需求,某种有市场前景的关键性技术。然而,这种潜在的获利机会或创新所包含的经济价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风险资本家将资金投入风险企业后,往往形成专用性很强的物质资产,被锁定在风险企业,一旦项目被确认没有经济价值时,风险资本家的投资就会变成沉淀成本而蒙受相应的损失。其次,风险企业家组织能力的不足。在风险企业家实施创意之前,其所拥有的某种获利机会或创新所包含的经济价值还处于潜伏状态,只有当风险投资家将企业带入顺利地运作之后,上述获利机会或创新才会恰当地物化在企业当中。换言之,风险企业家或企业家团队所具有的领导才能或者企业家能力是决定潜在的获利机会或创新能否成功转化为现实企业的关键。而风险企业家能力往往是其私人信息,对于那些初次创业的风险企业家而言甚至连他本人难以对其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综上所述,在风险企业财务治理机制中,可转换优先股和分阶段融资既是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融资契约中的重要融资方式,又是风险企业重要的财务治理工具。虽然在创业过程中,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的权利多以股权形式存在,但是,作为外部投资者的风险资本家获得了某种优于风险企业家的控制权。显然,这种现象有悖于“一股一票”的投票规则。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风险投资者除了面临主流经济学所描述的“道德风险”以外,更重要的还面临一些特殊的风险,包括风险企业家创意的不真实,企业家能力的不足。在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的产权交易中,以可转换优先股和分阶段融资为主要内容的融资契约赋予了企业财务控制权相机转移功能,进而极大地降低了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产权交易成本,这是提高风险企业财务治理效率的关键。

四、我国风险企业财务治理机制创新的基本思路

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环境不同,我国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受产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风险企业的财务治理机制存在以下主要缺陷:(1)企业家和关键技术人员的地位没有在企业所有权中得到反映。(2)产权不清晰。由于历史和政策原因,许多高科技企业存在产权不清尤其是在民营科技型企业中更为突出。(3)内部人控制严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是在政策、法律不健全的条件下依靠自我创业发展起来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以创业者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层为此付出极大努力,成为创业企业最核心的要素所有者,由此形成了以创业者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层在企业内部的绝对权威和对企业控制权。加之,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权利的盲目崇拜,使得企业创业人员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赋予极高的私人价值,从根本上排斥外部人对企业控制权的渗透,这也就限制外部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如风险资本进入企业产权的通道。

策略投资方法论范文第8篇

答案就在“服务营销”。服务营销将成为经济危机之下,企业的不二之选;服务营销也将成为后奥运时代中国呼叫中心行业续写辉煌的手段。

当前的服务经济时代,服务的本质是销售。在营销背景下,服务已不再是一种被动应对,而是一种主动迎合,是一种战略性的销售工具和赢利模式。服务营销以服务导向取代传统的市场导向,‘专注于贯穿产品设计、生产、广告宣传、销售、售后等多个环节的服务,实现企业营销绩效的增长与改进。而呼叫中心贯穿了产品售前、售中、售后的全过程,自然成为服务营销的主力军。通过呼叫中心的电话方式,不仅让客户有被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感受,更使营销效果实现可统计、可分析与可预测,最终实现服务营销的终极目标。因此,服务营销不仅仅是呼叫中心行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更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服务营销也将成为企业与客户之间和谐共生的桥梁。

论坛特色

1.整合最强阵容,满足客户需求

国内最早从事商业流程外包服务的赛迪呼叫与国内知名的国际投资俱乐部华信尖峰强强联手,透视中国呼叫中心行业服务营销市场的发展。

2.传播先进思想,碰撞创新火花

现场演讲的专家均在呼叫中心领域有着数年的工作经验。他们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对服务有深刻的理解,他们的经验分享将带给企业全新的营销理念,有利于企业突破服务瓶颈,对企业及呼叫中心行业的服务营销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分享成功经验,传递无限价值

赛迪呼叫也将与嘉宾分享呼叫中心服务营销案例的成功实施经验;呼叫中心行业的资深专家将从客户关系管理与服务营销的关系方面,与大家分享成功经验;华信尖峰俱乐部的投资专家也将与大家分享企业如何从服务营销方面得到投资方的青睐。

4.汇聚业界精英,搭建交流平台

本次论坛精心设计圆桌论坛,不仅邀请行业专家同时邀请到投资机构专家共同探讨呼叫产业目前投资景象,每年1000亿美元的直复营销市场“呼叫时代”将引发另一场“新经济时代”的革命和经济。

2008年中国保险行业电子商务网站成熟度评价活动

纵观当今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国民保险意识显著提升、中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08年我国保费收入更是将历史性的突破万亿大关!在此推动力之下,中国保险电子商务市场呈现提速发展态势。根据赛迪顾问研究,2008年中国保险电子商务保费收入预计超过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将达到130%,各主力保险公司纷纷加入保险电子商务的市场争夺,预计到2012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347.6亿元。

目前,中国保险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不断丰富,网站与电话的渠道结合日益紧密,而网站在信息丰富性、产品适用性、服务可视性等方面对其它渠道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且符合保险客户个性化、便捷化购买保险的需求。因此网站成熟度成为保险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面对网站地位不断提升的发展前景,广大保险企业如何判断网站建设的成熟程度?如何发现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网站功能与周边系统功能协作能力?从而吸引、分流目标客户群,提升用户体验,提高用户黏性,树立强大的品牌形象,最终实现业务效益的突破,成为中国保险行业发展中的新兴研究课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国内著名咨询公司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将于2008年11月拉开“中国保险行业电子商务网站成熟度评估活动”的序幕,保险家传媒作为合作伙伴也将积极参与其中。

赛迪顾问基于已形成的保险电子商务网站成熟度评价体系,从网站业务、网站内容、网站业务功能、网站业务支撑功能四大方面对参评企业网站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活动进行中,赛迪顾问将广邀保险行业专家、合作媒体、保险客户、技术合作伙伴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各公司网站进行客观评估。并于2008年12月按财险、寿险公司公布评测结果。届时,赛迪顾问还将就网上投保普及率、网站客户需求、保险电子商务网站未来发展趋势及策略、保险电子商务周边市场、保险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等业内共同关注的问题相关评价结果,为中国保险行业电子商务发展出谋划策。

详情请洽:许宁13810367405

何潇010--88559086

奇异数码(天津)高科技有限公司

奇异数码公司建立于成功的新西兰DATACAP LTD基础上,该公司于近期被澳大利亚SPEEDSCAN LTD成功收购。新西兰DATACAP公司从事智能文本数码化事业,在本国同类高科技企业中排行第一。该公司创始人Mark Woottoon先生曾获多次高科技发明奖。现由天津市政府引进高科技外资企业政策吸引落户天津,植根中国沃土。在中国引进及发展智能文本数码化事业,将在众多行业中突破发展高科技信息服务化水平,尤其将使银行业、保险业等科技服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世界级管理团队的领导下,奇异数码多年深耕于金融领域,具备行业专长与中国本土多节点和全程的交付能力。目前奇异数码可为金融领域的客户提供保险业后台解决方案、银行机构后台解决方案、银行后台解决方案以及财务会计共享中心解决方案。奇异数码的解决方案在国内金融领域经由多家客户的成功检验。公司具有成熟的项目方法论和信息安全规范,同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奇异数码专注为中国和欧美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以及财务会计领域提供一站式的后台流程外包服务,客户包括30余家境内、外行业领先的银行、保险公司、支票清算公司等金融机构。凭借以天津滨海新区经济中心为核心、辐射全国的设施和服务网络,自主研发的核心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BPM流程管理平台,建立了基于扫描影像的处理系统,通过采用客户现场服务、远程操作和离岸交付等灵活交付模式,实现了把客户端零散的小规模业务处理“集约化”和“生产线化”,创造了BPO领域里独特的中国模式。

奇异数码优势在于建立拥有了高科技研发中心,研制发明高级彩色图像处理技术,填补了世界该领域的空白。此外通过高科技智能文本数码化技术,建立巨量信息存储处理及发射库,并通过高端网络技术,实现巨量信息高速安全传输并资源共享。特别是利用“黑匣子”技术实现巨量纸张文本永久安全数据化保存,避免地震等自然灾害或意外及不可抗力所造成的记录灭失。

详细敬请访问:省略

或致电86-22-58218619

浪潮ERP-GS5.0“五力”结合成就中国力量

近日,浪潮集团携手微软隆重新一代集团企业管理软件――浪潮ERP―GS5.0,并与今年5月新成立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

浪潮ERP-GS5.0是浪潮集团近两年来倾力打造的一款全新高端产品,也是浪潮与微软联合开发的最新成果,力求通过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帮助中国集团企业进一步提升管理创新水平。据统计,中国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对中国GDP贡献率近80%,做好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ERP推广20周年,也是中国央企攻坚战改革10周年。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集团企业取得了高速增长,我国前500家集团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