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文化的研究成果

茶文化的研究成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茶文化的研究成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茶文化的研究成果范文第1篇

1从概念辨析茶学与茶文化的关系

茶学:园艺学的分支学科。研究茶树的栽培、繁育、制茶,茶叶质量及其审评、检验方法,茶销售、流通学等经济活动以及茶文化[1]。

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围绕着茶叶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茶文化的概念虽然笼统却一揽无遗。茶学概念在“园艺学的分支学科”的定性上,毫无疑问比茶文化概念要狭窄得多,如果从概念范畴的大小出发排序,茶文化理所应该凌驾在茶学之上。但是,茶学概念在定性之后,又用例举的办法将概念具体化,而例举出来的相关研究方向远远超出了园艺学范畴。如果将这些研究方向分别放入所属学科分类里,对于茶叶经济活动的研究恐怕要列入属于社会科学的经济学中,更何况最后还加上了茶文化,关于茶学与茶文化的关系问题再次埋下了伏笔。

文化概念有多重含义,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以及使用文化概念时很容易产生歧义。对于文化的理解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张文化包含人类所有文明成果,也就是上面茶文化概念所依据的大文化观。第二个层面将文化限定在精神成果上,而第三个层面则进一步缩小到文学、艺术、音乐等范围,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使用第三层面来理解文化。从茶学定义的行文上看,最后所提到的茶文化与自然科学、甚至与社会科学也是并列关系,可见是指茶的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最高雅的精神成果,是最狭义的理解方式。如果理解例举方法不可能周全的局限性,“茶学是关于茶叶的学问”,茶学与茶文化就成了完全同等的概念,只不过,前者以研究对象的茶统合所使用的理论与方法,后者以各种理论与方法研究同一个对象——茶。

茶学与茶文化的重叠冲突有一个过程,主要反映在茶学概念的出现及迅速扩张上。在使用茶学概念之前,主要使用茶业的说法,王泽农[2]阐述其定义:茶业是为获得饮料茶叶而进行栽茶、制茶、茶叶销售等经济活动的农业生产分支部门之一。为了发展茶叶生产,获得高产优质的原料和制品,需要研究培育茶树优良品种、茶树栽培和茶园管理措施,还要研究茶树生物学、茶叶生物化学、茶树病虫害防治和采茶、制茶技术及茶业机械,研究、制订茶叶审评和检验方法。对茶业政策和销售、消费等经济问题的探讨,兴办茶业教育培养茶业专业人员,都是发展茶业不可缺少的工作。

上述茶业的定义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相距十来年后的茶学定义最大的区别就是增加了茶文化的内容。这十来年,正是茶文化宣传活动最欣欣向荣的时期,结果之一就是引起了茶学的关注,呈现出统合茶文化的强烈意欲。可是新兴的茶学一方面明确学科性质为园艺学,另一方面却将学科范围扩大到整个围绕着茶叶而形成的人类文明成果,不仅超出农学的范畴,甚至连自然科学也无法涵盖。茶学概念的这种矛盾表面看来是茶学界尚不明确自己的研究范围,根本的原因是茶学是一个横向应用型学科,本来就具有在研究与教学中涉及大量的基础理论学科与其它应用学科的特点。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提出不同的课题,茶学的范围逐渐扩大,主导学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序位变化或更迭,已经被普遍承认是茶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茶业机械、茶业经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现在又想收编茶文化。

茶学对于茶文化的吸收非常积极,上述茶学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茶学研究者的实践活动,这个实践活动不仅表现在一些茶学学者研究茶文化课题上,而且更主要的方式是在农学或者说园艺学的学科平台上培养茶文化研究生。同时,茶文化研究者对于茶学却体现了比较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在茶文化提起之初,王玲[3]就在《中国茶文化》中明确指出: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种植、制作、化学成分、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现象,这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也不是简单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我们的任务,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就是说在拥有无所不包容的茶文化概念的同时,茶文化研究却是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范围内展开,这个矛盾或者说差异建立在文化概念的广义与狭义的区别之上,而这个广狭兼具的思考方式也指导着茶文化研究者心态平稳地选择自然科学以外的课题。下面看一下《辞海》中的文化定义[4]: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在有阶级的社会中,它具有阶级性。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历史连续性的基础。

狭义的茶文化除去了广义的前半部分,仅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围绕着茶叶所创造的精神财富。茶文化学者拥有这两个茶文化概念,分别应用于认识理念与研究实践两个不同的层面。茶学学者中同样也有两种主张与实践,或积极参与茶文化研究,或主张茶学不应该把茶文化纳入研究范围。在提出进一步的意见之前,先从文化的分类与结构理论出发探讨茶文化研究的基本属性。

2从文化的分类与结构理论看茶文化研究的属性

按照文化的分类与结构理论,文化由物质生产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心理文化等三个部分构成。落实到具体文化项目上面时,同样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这三类。拿茶文化来说,首先它是一种物质文化,种植加工技术是基础,同时,茶文化也拥有榷茶专卖、吃讲茶等制度行为文化和诗词歌赋、赵州吃茶等精神心理文化方面丰富的内容。广义的茶文化涵盖所有的人类围绕着茶而创造的所有文明成果,也就是以上所说三个部分的文化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指的是后两个方面。茶文化的物质文化基本属性决定了它与其它以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心理文化为特征的文化项目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性特征。这种文化结构与人类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分类有着相当程度的对应性。

传统茶学以茶树种植、茶叶加工、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以及基础理论研究为主,是中国现在唯一一个以单种作物命名的二级学科。广义茶文化中的物质生产文化的部分就是其研究范围,中国有着相对强大的科研、教学队伍。不过在一般所说的茶文化中不包括这一部分。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了各种风俗习惯,构成了人类的制度行为文化。茶叶的经济、经营、近期尤其成为热门话题的绿色壁垒等法律问题属于制度文化。而围绕着茶叶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应用方式则属于行为文化。中国在饮茶习俗形成之初,茶就是一种经济作物,并且迅速发展成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在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特色的中国,类似茶叶的商品并不多见。早在第一个高校的茶叶专业的复旦大学茶叶组,就把茶叶贸易列入主要课程。上世纪八十年代,各校茶叶系大多开有经济类甚至管理类课程,安徽农学院还设立了茶业经济贸易专修科,可见茶叶专业的学者拥有注重经济贸易的传统。但是学术背景是农学,相对缺乏经济学或管理学的系统修养,二十多年以来,对于中国茶业的发展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在这近二十年里,茶业的发展变化非常大,在餐饮、旅游等行业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既有的茶文化产品需要维护、提升,更需要开发量多质优的茶文化产品。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管理学等是相应基础学科,大多直接与茶文化产业相关。

制度文化有意识形态的基础,行为文化则有社会心理文化的根底,两者组成精神心理文化。哲学、文学、历史学、心理学等是相应基础学科。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长期孕育而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因素构成了精神心理文化。精神心理文化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隐藏在文化的最底层,由于远离经济基础,无形无色,往往被人们忽视。但是,就是因为精神心理文化所处的位置,使得它成为人类文化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文化产业的源泉就在这里。要想开发一个成功的茶文化产品,要想提升一个茶文化产品,不把精神心理文化作为其出发点,恐怕只能停留在空想的层面上,不可能成为有生命力的合格产品。在当今中国“科学主义”占绝对优势的时代,真正认识到精神心理文化重要性的学者屈指可数,最普遍的现象是抽象地肯定,具体地否定。毕竟是“文化人”,没有裸地否定文化的勇气。茶界更是以文化实用主义为理所当然的指针,把“文化为经济服务”奉为颠扑不破的真理,指导科研和教学。

从以上文化的分类与结构上可以看出,虽说是建立在狭义的文化概念之上,但是茶文化仍然包含了制度行为文化和社会心理文化两大部分,对于这些文化的研究涉及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各种基本理论与方法。从茶文化学科的性质上看,可以得出完全一致的结论。茶文化研究作为横向应用型研究,在理论上可能使用所有的基础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实践上则视课题性质和研究者所属学科而定。因此,无法用现在通行的一、二级学科的分类方法为茶文化定位。

3从严密分工回到学科协同

茶学是中国学科分类的产物,是中国教学、科研的传统。茶文化则从人类文明成果的角度审视茶叶,对于中国茶界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认识方法。茶学学者已经意识到文化在茶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尝试吸收这些内容。而茶文化研究也同样意识到茶学基础的不可或缺,于是在茶文化研究中也在理念上将茶的自然科学研究纳入自己的范畴。学科重组也好,学科内涵外延的扩展也罢,这些努力在理念上应该得到鼓励。然而,茶学与茶文化的学科基础完全不同,在学术分工日益细致化的今天,无论是研究机构还是研究者个人,想做这种跨学科的学术研究不说是不可能的,至少是很困难的。因此,茶学可以在理念上包含茶文化,就像广义的茶文化包含茶学一样,在学术上关照茶文化,却不宜以现有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直接从事茶文化研究。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茶学的学科属性,把研究范围限定在自然科学范畴是明智的选择。这样一来,茶学与茶文化也就成为互补的关系。

同时,必须明确的一点是茶学孕育了茶文化,因此第一批成绩卓著的茶文化研究者是茶学学者。“新学科在生长初期往往是寄生性的,其价值信念需要从其他较成熟学科领域里获取,并始终受着社会文化的影响,学术自主性和独立性始终是相对的。”[5]

茶学学者提出茶学不应该把茶文化作为研究方向,从正面看是对与茶文化研究的尊重与发展成果的肯定,觉得茶文化已经达到独立发展的程度,应该离开哺育他的茶学,因为他们的学科基础完全不同;从反面看是对与茶文化研究的批评与激励,茶文化研究的水平还没有达到与茶学平等对话的程度,通过分离手术培养自主能力,促使茶文化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茶叶研究中专业的精细分工是茶叶研究成熟的标志,茶叶研究属于横向应用型研究,如前所述涉及大量的基础学科,在精细分工之后,各学科的研究将会出现更加迅猛的发展,进而产生学科协同效应,可能获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这种效应具体表现为不同学科之间日益交叉、渗透、融合,即通过知识对流、模式组合、方法碰撞等,形成学科的协同共生效应。”[6]

茶学与茶文化的相互关照已经为产生协同效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原则上不存在观念上的隔阂,前提是茶文化研究需要进一步学术化,尽快建设到能够与茶学对话的程度。教育学学者罗云把学科协同效应分为三种类型,最后从这三种学科协同效应展望茶叶研究的未来,尽管展望得太远了一点,就看作一种激励吧,以结束本文。

第一,学科综合效应。茶叶研究使用了各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吸收各种学科的长处,从具体课题出发,积累大量不受学科拘束的研究成果,一旦这些成果自成体系,新的学科也就应运而生。茶文化作为学科尚未形成,学科综合效应的成果既可能是茶文化学科,也可以是综合了现在茶学与茶文化的新学科。

茶文化的研究成果范文第2篇

此次的茶业博览会备受瞩目,挤满了前来参观的游客,有的买茶叶,有的前来咨询加盟合作事宜,还有的专门过来品尝文新茶。其中不乏有外宾手端“文新茶”边喝边竖起大拇指不住地称赞。

面对如此场面,文新茶叶董事长刘文新无比激动也十分自豪,他说,信阳市是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的故乡,文新茶叶作为茶乡的一个本土企业,未来要以复兴名茶为己任。

科技兴茶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科技兴茶,加快转变茶产业的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生态茶叶”的规划。文新茶叶深知科技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以“科技兴茶”作为发展谋略,优化产业结构,在竞争激烈的茶叶领域,与时俱进,平稳中跨步发展。

2009年动工兴建的“文新茶叶科技园”,是文新茶叶在科技创新发展上的一大成果。即打造出茶叶及茶产品加工、产品检测、物流配送、销售、研发为一体的新型茶产业园区。如今,在文新茶叶的科技园内拥有500吨低温冷藏库、100吨茶叶保鲜库、1条国内最先进的年产10万公斤信阳毛尖茶机械化生产线、1条年产10万公斤信阳毛尖茶精制加工生产线,其规模和管理已作为代表中国茶叶现代化、标准化生产的样板形象。

为了增加新的消费亮点,使文新茶叶在立足信阳的基础上,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研发生产出独具特色、迎合市场的新产品成为摆在文新人面前的一道必做题。

为了找寻这一发展契机,刘文新带领公司骨干成员一方面开会认真研讨和论证,另一方面,专门成立了由中国知名茶叶专家牵头的科研小组,引进国外先进红茶生产设备,进行红茶生产科研攻关。并最终于2010年8月,成功研发生产“文新信阳红”红茶。“经过众多茶叶专家品鉴,这一茶叶‘新贵’不仅得到了专家和市场地广泛认可和接受,还在2011年10月杭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荣获‘中国最佳创新产品’奖,带领着‘信阳红’走上了国际舞台。”董事长刘文新对记者自豪的说。

如今在“科技兴茶”的推动下,文新茶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刘文新向记者介绍,目前公司拥有了专业的茶叶研究院——“文新茶叶研究院”和“红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一支由聘请国内著名茶学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富有经验的专家作为成员组建的团队。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研发生产出茶叶类的高端产品——“高香信阳红”。使原本饱受市场追捧的信阳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现代茶叶讲究的不仅是美妙的口感,还提出绿色、无公害、有机等多项要求。正是在这种严格的自我要求下,文新茶叶取得了众多殊荣。

2011年12月,文新信阳红健康功效研究成果报告会成功举办。国家教育部茶学委员实验室、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衰老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四大健康权威机构联合认证、文新信阳红健康功效。2012年6月,“信阳高香红茶加工工艺”荣获信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文化强企

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茶文化也因此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文新说,一个企业特别是文化底蕴尤为深厚的茶叶企业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必须要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并把它传承开来。

多年来,文新茶叶在董事长刘文新的带领下,把“有心茶”的理念作为公司的品牌核心价值。刘文新说,这里的“心”象征文新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责任·爱”,“有心茶”意味着文新公司以特有的核心价值观——“责任·爱”向客户提供茶产品及优质的服务。真正的做到做茶用心,服务有心。

“从茶园到茶杯,我们在做茶的每一个环节都用心,严格控制茶园种植环境、保证茶叶健康无污染,包括精细的采茶动作,传统秘方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制茶手段,先进的制茶生产线、科学管理每道加工工序、创造最佳的产品质量,精心包装、专用车辆运输、冷冻储藏,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保证茶以最佳的品质进入客户的茶杯。”

对于服务,刘文新说,文新茶叶的服务应该是处处有心,从细节入手,体贴入微,用心了解客户,根据客户的需求推荐产品真诚对待每一个客户,包括对“特别的”客户提供细致入微的个性化服务,让客户获得超值享受。

文化传播与销售渠道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为文新产业打开市场,近距离走进消费者的一条新的好路子。“采取茶叶专卖店和茶艺馆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就是为了将茶叶销售与茶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董事长刘文新说,98年信阳举办茶叶节以来,很多人来信阳参观,其中不乏国家高层领导和国内国际知名人士。当时我就在想信阳作为一个茶都,每年都举办茶叶节,有这么多的远道而来,难道就没有一个既让人们能喝到正宗的信阳茶,又了解信阳茶文化的地方吗?于是“一店一馆”的经营模式就产生了,而且这种模式很受欢迎,很多人来这里买茶、喝茶、聊天、捕捉信息、了解信阳茶文化。

当这种模式在信阳取得初步成果后,刘文新从中汲取经验,又把这种模式复制到郑州、北京、武汉。在全国大力开设直营店,大力发展加盟店,建构完善发达的销售网络和渠道,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

此外,文新茶叶还在积极致力于把传播茶文化作为公司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茶文化传播及茶旅游事业。拥有了一支专业的茶艺表演队,向人们展示信阳独特、优雅的茶艺。其中,创办《文新茶》报;开设“文新茶文化会所”,提供“茶园观光、炒茶体验、茶宴、休闲住宿”等旅游项目。大大推动了信阳茶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等等,是传播茶知识,弘扬茶文化最好的例证。

随着对茶文化的传播,不仅使消费者增加了对茶叶文化这一传统文化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文新在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文新公司也一跃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AAA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现有员工30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有1200多人,在全国有158家直营专卖店、318家经销商,有较高的品牌市场影响力。带动30万户茶农增收致富,在推动河南省茶产业发展的进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茶扶贫

“信阳市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的故乡。作为茶乡的一个本土企业,文新公司紧紧以茶叶资源、茶农利益、茶产业发展为立足点,大力发展茶事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与茶农共同富裕,实现信阳毛尖名茶复兴。”

为此,文新公司是全省率先实现茶叶加工绿色化、产业化、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的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拥有自建茶园2万亩,辐射带动周边茶园30万亩,带动信阳30万户茶农增收致富。

茶文化的研究成果范文第3篇

关键词:茶马古道; 研究成果; 一带一路; 意义深远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74-002

茶马古道是在中国西南地区形成的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是当今世界上地势最高的贸易通道;是民族融合与和谐之道,见证着中国乃至亚洲各民族间千百年来因茶而缔结的血肉情感;是民族迁徙的走廊,它为人类寻找永恒的家园提供了许多实证;是佛教东传之路,是世界文明的主要通道,在茶马古道上,多元文化开始融合。因此,对茶马古道进行研究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其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学科、研究方法作了分析。

一、各学者的成果

至今为止,对茶马古道研究的学者众多,成果也颇多。譬如

(一)阳耀芳在《“茶马古道”的历史研究与现实意义》[1]一文中指出:“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与边疆游牧地区之间进行茶叶运输、茶文化传播与交融的古代大通道。在认识茶马古道的历史线路上,探讨“茶马古道”上的民族文化交融、饮茶文化和茶业的发展,并讨论研究了开发“茶马古道”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随着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研究和旅游开发,它将对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不久的将来,人文荟萃、自然奇绝的“茶马古道”作为人类文化交流的活化石和物证,必将成为继“丝绸之路”之后的一个全新亮点,成为中国最富魅力的黄金旅游热线之一。”

(二)格勒在《“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初探》[2]中指出:“茶马古道”作为一条连接内地与的古代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其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不可低估。它在历史上不仅促进了“茶马古道”沿线高原城镇化的发展,巩固了西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今天,“茶马古道”无论在自然资源还是文化资源上都是一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古道,因此它的旅游品牌效应具有不可复制性,拥有巨大的国际旅游市场潜力。

(三)张永国在《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与价值》[3]文章中,先介绍了茶马古道的概念、路线,接着从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分别分析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概况。最后指出了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1.黄金旅游之路;2.文明传播古道;3.民族文化的迁徙走廊;4.宗教传播大道;5.民族精神之路;6.民族团结、融合之路;7.经济发展之路;8.安疆固边之路。

(四)王丽萍在《试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4]中,认为茶马古道是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意义的现行文化景观。作者以连接云南和藏区的滇藏茶马古道为重点,整理和细化了滇藏茶马古道的线路网络,确定主次线路网络,并介绍了美国遗产廊道保护跨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理念和方法,以该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滇藏茶马古道构建文化遗产廊道的适宜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构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6个关键环节。

(五)陈保亚在《论丝绸之路向茶马古道的转型》[5]一文中,首先介绍了丝绸之路的性质与分布,讲述了丝绸之路的兴衰,丝绸之路向茶马古道转型的原因,回鹘饮茶习俗的出现、西进,以及讨论了茶马古道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是:恃茶民族的出现、恃茶民族远离产茶区、险峻地势。最后作者又界定了一下茶马古道,把张骞提到的西域道称为丝绸之路,但从这条古道的性质看,唐宋以来丝绸之路已经向茶马古道转型,广义的茶马古道应该包括唐宋以来的丝绸之路。

(六)任新建在《茶马古道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功能》[6]这篇文章中,分成两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阐述了茶马古道路线在不同历史时代的变化,论证了川藏茶马古道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着重论述如何在当今条件下,发掘茶马古道的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和历史价值。作者认为在打造四川邛崃旅游吸引物上,茶马古道与“南丝路”可相辅相成,并可发展成为川、滇、藏旅游联动的最佳纽带。

(七)木永顺在《论“茶马古道”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7]一文中,详细的介绍了茶马古道的形成与发展,指出茶马古道的历史地位是商品交换的渠道、文明文化传播的古道、佛教东渐之路,促使城镇兴起。

(八)韩玺芝在《茶马古道的形成与发展》[8]中认为,茶马古道是将内地茶叶运往藏族等少数民族交换马匹的道路,即茶马贸易的古道。青藏路是唐宋时期茶马贸易的主要路线。川藏道是明清时期茶马贸易的主要路线。茶马互市的发展和茶马古道的繁荣,促进了川藏和滇藏沿线高原城镇化的发展。历代中央王朝通过“茶马古道”实现了“羁縻”政策,巩固了西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交往和融合,随着茶马互市的发展和茶马古道的开通,汉藏等各民族常年往来其间,尤其是元代以后,汉族居民源源不断涌进,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市场繁荣、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九)刘玲娣在《论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与民族精神》[9]中提到,自遥远的汉、唐始,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滇、川、藏之间,有一条震烁古今的茶马古道。它从中国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出发,以人背马驮的最原始运载方式,翻山越川,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南亚、东南亚、西亚,甚至与欧洲、非洲的古代文明通道相连接。汉藏同胞在茶马互易的同时,也融进了深厚的情谊,更把汉藏儿女坚毅执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镌刻于这条古道上。

(十)周麟欣、马英杰两位在《论滇藏茶马古道的多宗教并存与文化变迁》[10]一文中,认为茶马古道作为中国西南地区一条历史悠久、辐射广泛的通商古道,一直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西南地区其历史因素、地理因素、文化因素为多宗教并存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以文化变迁的视角,研究和探讨茶马古道沿线多宗教并存的现象和成因,为新时期“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促进不同国家、地区、民族间共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十一)周松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茶马古道对沿线民族地区发展作用研究》[11]中提到,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文化线路之一,同其他古道相比,茶马古道具有自己的特点,也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茶马古道不断发展。伴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的进步,茶马古道也有了新的现实意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重新挖掘茶马古道对沿线民族地区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

二、总结

近些年来,学者对茶马古道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就,资料运用的也很丰富。大部分研究的都是关于茶马古道的概念、形成、路线以及它的历史意义,如旅游开发、宗教传播、经济发展等,不是很全面。随着现代交通的兴起,这条自唐宋以来延续达一千多年,并在汉、藏之间发挥过重要联系作用的茶马古道虽已丧失了昔日的地位与功能,但它作为中华民族形成过程的一个历史见证,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凸显其意义和价值。在新时期“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茶马古道的研究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作用,对促进不同国家、地区、民族间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我们应该开阔自己的视野,站在更高的角度,结合历史学、美学、文学、人类学、考古学等跨学科研究,会取得更大的突破和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阳耀芳.“茶马古道”的历史研究与现实意义[J]茶叶通讯,第36卷第一期,2009(3):44

[2]格勒.“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初探[J]中国藏学,总第59期,2002(3):59

[3]张永国.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与价值[J]大学学报,第二十一卷第2期,2006(6):34

[4]王丽萍.试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J]贵州民族研究,2009(4):61

[5]陈保亚.论丝绸之路向茶马古道的转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8卷第5期,2011(9):60

[6]任新建.茶马古道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功能[J]中华文化论坛,2008(12):53

[7]木永顺.论“茶马古道”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第十九卷第四期,2004(8):50

[8]韩玺芝.茶马古道的形成与发展[J]地情研究,2014(11):341

[9]刘玲娣.论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与民族精神[J]保定学院学报,2014(1):83―87

茶文化的研究成果范文第4篇

关键词:茶产业 蒙顶山茶 现状 问题 建议

1 蒙顶山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自然条件

雅安市名山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终年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5.4℃,最高气温35.2℃;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土壤类型分5个土类、9个亚类、18个土属、47个土种、139个变种,酸性和微酸性土壤占耕地面积的64%,光热条件好,土壤肥力强,相对成片集中,有48.8万亩宜于种茶,特殊的气候和地理优势造就了蒙顶山茶在这里扎根。

1.2 发展茶产业的优势

1.2.1 生态环境优越。名山区全年降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酷暑,水、热、光、土壤条件好,水资源丰富且无污染,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酸性和微酸性土壤占耕地面积的64%,光热条件好,土壤肥力强,相对成片集中,适合优质茶生长。

1.2.2 种茶历史悠久。名山的茶文化历史悠久,高雅的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蒙山茶文化堪称世界茶文化的一块瑰宝。据史料记载,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50年),吴理真在蒙顶山上开始种茶,蒙顶山由此成为我国有文字记载的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蒙山茶作为一个响亮的品牌,成为“不得他用,定为永法”的易马专用茶。位于百丈湖之西3公里处、国道318线旁的“茶马司”,建于宋神宗熙宁七年,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专司茶马互市事宜的官办机构遗址。蒙顶山茶在中国茶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2.3 茶叶品质上乘。蒙顶山茶叶细而长,浅绿油润,泡出的茶汤黄而微碧、清澈明亮、香磬高爽、甘醇甘鲜。以其独特品质赢得了较高的美誉度、名牌效应和商品价值。

1.2.4 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生活――茶艺文化也逐渐发展起来,茶产业将成为最具有竞争优势的绿色产业之一,在中国甚至在全球市场上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发潜力巨大。

1.3 茶叶生产及销售

1.3.1 茶叶生产。名山现有上百家茶叶加工企业,且各企业都致力于制茶技术的不断创新,努力提升蒙顶山的知名度。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走访了蒙顶黄芽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占地面积100亩,拥有各类茶叶加工机械100多套,并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机械和技术,年加工能力上余吨,有自家的茶叶进行有机种植茶叶,并且已有茶叶基地通过有机认证,生产的“蒙顶甘露”、“蒙顶黄芽”等系列产品多次在省、市、县名优茶评比中获得金奖,企业现已成为名山茶产业的重点龙头企业。

1.3.2 茶叶销售。名山现有一个茶叶交易市场,专供“蒙顶甘露”、 “蒙顶黄芽”等本地特色茶叶的销售,在销售茶叶的过程中代销茶具和一些地方特产,地方特色浓厚,环境较好,购买人数相对多,销售状况可观。此外,也有一些小的茶叶销售点分布在县城的各大街,一些超市也代销茶叶,但都是面向普通百姓,销售数量也还乐观。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大多数销售货源由专门公司提供,只有小部分茶店的茶叶自产自销;他们销售的主要以本地特色茶为主,月售量及收入差异大,茶叶的购买对象面向大众,并且茶叶主要用作礼品赠送。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面对国内众多著名茶叶品牌(如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的竞争,蒙顶山茶在品牌知名度和销售业绩上均处于劣势,究其原因,在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经过走访调查,发现主要问题如下:

2.1 茶叶产量有限。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蒙顶山茶是以生长在高海拔的蒙顶山上而出名的,山上环境宜人,土壤丰富,适合优质茶叶的生长。而且蒙顶山茶这个品牌,目前只有不到三十家的企业被认证允许使用,所以蒙顶山茶应该是相当珍贵的。在蒙顶山实地考察的过程中,茶农介绍一年中只有将近7个月的采摘时间,而且由于长期的种植和采摘,造成了土壤环境的变化,目前蒙顶山的茶叶的产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2.2 茶叶加工、销售市场不够规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茶叶丰厚的经济效益时,投资于此行业,蒙顶山上就有大大小小几十家茶点销售,但是一些茶店的销售人员专业知识不过硬,并且虽然打着蒙顶山茶的招牌,但是也不乏有以劣充好的现象发生,因此导致了茶叶销售的整体水平较低,市场不规范。

3 对策建议

3.1 严格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做到“园、林、路、渠”综合治理,形成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如可建设一个蒙顶山茶茶园观光基地,加大力度宣传蒙顶山和蒙顶山茶,将茶叶和旅游业联系起来发展,不断改善基础设施,走规模化生产道路。

3.2 突出优势,进一步大力推广有机茶叶,可在蒙顶山上建立起一批高质量原料基地。

3.3 应抓好低产茶园改造和管理,加快老品种和老茶园改造步伐,对分布零散、树体严重老化、不便管理的茶园作退茶还林处理,确保产业的良性发展。

3.4 坚定不移地按照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茶叶综合标准的宣传、培训和达标工作力度。

3.5 应全力抓好技术推广工作,加大对茶农、茶叶加工企业的技术培训指导,全面提高茶园管理,制茶工艺水平和茶叶产品质量。

3.6 积极兴办一批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争取绿色、有机茶叶认证。

3.7 整合资源,实施名牌战略,大力集中发展蒙顶山茶这一品牌,积极组织茶叶加工企业参加国际、国内茶叶展评、展销、赛茶会等重大茶事活动,从而不断拓宽销售渠道。

参考文献:

[1]唐茜,黄文林,陈浩,吴祠平,舒国铭.四川名山县茶叶生产基地管理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中国茶叶,2006,6.

[2]漆雁斌.加强名山县茶产品营销的思考[J].乡镇经济,2005,3.

[3]刘晓琴.当前中国茶产业的发展瓶颈与品牌战略规划[J].商业研究,2007(03).

基金项目:

茶文化的研究成果范文第5篇

2029年金秋的一天,公司的董事长派我到我对故乡安溪出差。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我工作很忙,很久没有回家了。怪相念爸爸妈妈的。另外,更让我高兴的是,这次出差要我的人是我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小刘,这怎么能不让我兴奋不已呢?

一回到茶乡安溪,我马上开始了我的工作。小刘在“中国安溪茶都茶叶质量监控中心茶叶香型研究开发部”的贵宾室里亲热地接待了我。他给的第一个惊喜是按照家乡人待客的习惯。为我沏了一杯香气四溢的家乡茶。一喝下这杯茶,我就感到有一道无比新鲜无比芬芳的“琼浆玉液”流进了心田,顿时觉得精神百倍,浑身上下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怎么样?够哥们吧?”小刘笑嘻嘻地问“这可是我们部门全体工作人员的智慧的结晶──观音极品‘绿翡翠’。它在国际市场上可是抢手货呢。”说到这里,他又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他们目前又成功地开发了以乌龙茶为原料的“黑珍珠”系列品牌,也正在迅速地占领国际市场。

我俩正谈得起劲,从门外走进了一位十分漂亮的小姐。她大大方方地走到我的面前,微笑着说:“您好,非常欢迎您的到来。”说着,热情地伸出了右手。我想,她大概是小刘的女朋友吧?连忙客气地和她握起手来。我刚碰到她的手,吓了一大跳:因为她的手根本就不是人手。“哈哈,吓着了吧?”小刘带着得意的神气说:“她可是我的得力助手机器人兰兰“臭小子”,老跟我耍花招。”我故意生气地擂了小刘一拳,心里却非常高兴他总是能给我带来惊喜。

闹了一会儿,小刘和兰兰就带我来到他的办公室,我本来认为他的办公室一定非常气派,不料,我却奇怪地发现:这里除了几张办公室和几台电脑以外,唯一的设备兼装饰品就是装在电脑对面的一个大屏幕。这不是太简陋了吗?老同学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告诉我,可别小看了他的办公室,这里的电脑和国内外许多有名的茶文化科研机构都进行了“联网”并在网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合作。他们这个部门虽小。可是研究成果卓着,饮誉海内外呢。啊!这才是他给我的最大惊喜。

和老同学谈妥业务之后,我依依不舍地和他拥抱告别。在回家的路上,我高兴地想:家乡的现代化步伐迈得真快啊!

茶文化的研究成果范文第6篇

茶产业的发展状况

多年来,茶叶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我国茶叶资源丰富,茶叶产量大,产品种类多据统计,目前全国有19个省、市、自治区生产茶叶,有近千个茶叶品牌,2010年茶叶生产持续升温,种植面积和产量较2009年均略有增长,绿色、有机、低碳以及标准化茶园的建设日益得到重视茶类消费趋向多元化,消费量也稳中有升,各茶类价格均略有提高。同时据商务部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茶叶出口数量为302440t,同比下降0.17%;金额为78417万美元,同比增长们.24%二平均单价为2593美元八,同比增长11.43%。另外,作为茶叶第二产业的茶饮料、茶叶深加工行业总产值已达430亿元,作为第三产业的茶馆、茶餐饮、茶吧等服务行业,产值约120亿元,两者累加,远超茶叶第一产业330亿元的产值总额131在中国茶产业走势良好的宏观情势下,仍然存在着诸多困扰与制约茶产业发展的因素.如我国茶叶的世界认知度低,行业集中度低,同质化严重,迄今为止,没有一个风靡全球的茶业品牌等:茶叶对外贸易虽然保持着质升价提的态势,但茶叶原料供给仍呈现出供大于求,对茶产业的纵深化发展和横向拓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而散的传统茶叶经营组织格局已很不适应市场形势的要求

茶业会展经济与茶产业互促关系研究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国茶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信息交流与国际市场接轨,茶业展会的举办,为我国茶业经济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重发展战略提供了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各企业通过茶业展会,可重点推介茶叶特色产品,又可协助茶农和茶叶企业了解市场行情、把握市场动态,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便捷畅通、反馈及时等特点展会期间为茶业的合作伙伴、经销商、供销商、消费者提供交流的机会,通过展会让他们增进了解,更准确地捕捉到整个行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动态。活跃了茶叶市场,带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为茶产业的标准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茶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丰富了茶业展会的内容与主题,更好的推进着茶业会展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仁

1茶业展会对茶业经济的产业拉动效益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茶业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广大茶农和茶叶企业缺乏区域间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导致市场的稀缺性和产品的互补性不能得到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信息将有效地拉动茶产业的迅速发展,一个成功的茶业展会不仅可以为茶叶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可给与茶叶产业相关的行业产生间接拉动效益.笔者认为,会展经济对茶产业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茶叶展会举办的目的之一是将茶产业和茶叶产品的供求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参展的各方,以便促进产品的顺利销售、现在的展会一般都是“展中有会”或“会中有展”,同时包括着会议和展览两大方面如2009年第二届深圳茶博会,既组织了茶产业发展论坛,又举行了茶产品的展示和创新成果评选活动,推介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成交金额达5300万元、参加展览会的茶叶企业在开发和拓展营销渠道、构建完善的营销网络、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等方面获得了大量信息,为扩大企业产品销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此,茶业展会可提供众多与茶相关的发展商机,直接或间接地为茶农和茶叶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从而有效地推动茶产品销售和茶业经济的发展创新。创新是茶叶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但对于中国大多数的茶叶企业而言,其规模普遍较小r资金的有限性制约了其创新能力在传统的交易模式下,行业内交流相对较少,是一种较闭塞的状态,企业创新能力弱企业创新主要为两种途径:第一是自主创新,企业要承担创新成本和创新失败的风险成本。第二是向同行业其他企业取经,进行模仿创新虽然从创新成本的角度而言,模仿创新要比自主创新的成本低很多但模仿创新在传统交易模式下同样需要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其中包括信息获得费用、谈判费用等但在会展这样一种新的交易模式下,原本处于分散状态的各个企业通过展会这个平台聚集在一起,为各参展企业创造了一个展示、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可了解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这种机会在国际性或大型的茶业展会中显得更为重要,它为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降低了创新成本,从而有利于促进茶叶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是时展的需要,其中包括茶产业在内的农业也不例外各国或地区的农业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地域分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产品、信息和资源实现国内国际市场双向流动的目的而国际性的茶业展会,可以促进我国优秀茶叶产品和生产要素实现国际交换和交易,还可与世界其他产茶国或消费大国在管理、技木、营销和未来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国际交流与对话,促使各国和地区的茶产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全球茶产业经济关系国际性茶业展会更有利于产生国际化效应,是茶叶品牌宣传的重要途径,对我国茶业龙头企业品牌的对外宣传,向世界展示其产品、质量、文化、服务等尤为重要、如:2009年8月13一巧日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首届香港国际茶展上,有来自中国大陆地区、香港、台湾地区,及印度、日本、斯里兰卡、俄罗斯、东欧、东非、中东、东南亚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家企业参展‘,云南大益茶业集团公司‘’作为云南普洱的领头羊企业,在会上展示了“大益品牌,国际和国内茶商在该展位上客流不断,达到了会故知和结新朋的效果展示产品销售一空,销售额达40万元,进一步展示和推广了大益的茶产品与茶文化,为其品牌洲直的提升汪入了活力因此,大型的国际性茶业展会的举办有助于加快我国茶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增强企业和行业的自身竞争力水平,也有助于我国茶叶品牌的建设。

2茶产业的发展促进茶业会展经济的繁荣

会展业是一种产业依托性极强的服务经济行业.特别是像茶业展会这种专业性会展其存在和发展必须拥有相关产业群、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的支撑,茶产业的发展促进着茶业会展经济的发展。由于茶业展会的活动主体是茶业企业,因此茶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速度决定了会展市场的增长速度茶业展会是产品销售与推介、企业文化宣传、品牌推介等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茶叶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其重要性而选择参展参会茶叶企业、茶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茶业会展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和地区的茶业市场日益融合,茶叶企业不仅面临国内的竞争,而且还要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市场信息的获取和扩大茶叶企业营销通道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茶业会展市场的需求呈上升的趋势,这也促进了茶业会展经济的繁荣。由于各产茶国和茶叶消费国之间茶叶产品种类、花色的差异,茶叶特色产品贸易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L我国茶叶产品种类多,在国际茶叶市场中具有比较优势.。同时各茶叶企业也为适宜市场竞争的需要,根据社会大众的需求取向,不断对其特色产品、主导产品等进行着产品创新.因止匕大力发展我国茶叶的特殊品种和特色产品的比较优势效益,已经成为了我国各茶叶企业,甚至是整个茶产业经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然而,茶叶企业必须为这些特色产品和创新产品寻找一种方便快捷的促销方式,尽快实现新产品的上市和推广、特色产品的交易,或出口贸易。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茶业专业展会纷纷出现,且随着茶产业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其专业化、国际化、科技化程度还在提高。例如,近年来在黑茶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湖南益阳作为黑茶的故乡,世界第一支千两茶,中国第一片机制获砖茶、第一片花砖茶的诞生地,2009年10月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湖南(益阳)黑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博览会)此次展会以‘’绿色益阳、健康黑茶”为主题,开展了‘’益阳获砖茶“、‘安化千两茶’‘拍卖会,黑茶产品评比及颁奖,黑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主题活动。集中推介了黑茶产品、展示黑茶科技研究成功,是以“黑茶”为主题的专业化展会,展会成效显著,签订黑茶购销合同及投资合作合同22个,总金额9.63亿元人民币,此外,大会组委会还为本次展会建立了网上展厅,实时跟进展会动态,现场展会与网上展会相结合,扩大展会影响力,达到长效和短效相结合的目的。茶叶加工、深加工、制茶设备、茶园栽培与管理、茶具、茶叶研究组织等多方面的发展丰富了茶业展会的内容、。现在大多茶业展会的举办,其内容已不仅仅只是茶叶商品的展示和交换,还会有许多与其相关产业的参与。如:2加9年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09中国(青岛)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暨紫砂艺术展,,,展会虽然以茶叶交易、茶文化展示、紫砂茶具为主要展示内容.但参展企业中除了茶叶产销企业外(红茶、绿茶、黑茶、白茶、黄茶、花茶、普洱、铁观音、六堡茶、乌龙等多种优质茶叶品牌),还有来自茶类食品及饮品的企业(如茶点、茶饮料、茶糖果、茶保健食品、茶叶提取物等)、茶具类生产企业(如紫砂壶、煮茶器、冲茶具、陶瓷、金属、竹木等其它附属茶具)、茶叶包装企业(如茶叶罐、茶礼盒、茶纸盒、茶玻璃器皿等)、茶机械与检测企业(如采茶机茶园耕作机、茶叶罐装tJL茶叶保鲜机、抽湿机、称重器皿、茶叶金属检测机等)、茶流通企业(如茶叶经销加盟茶叶连锁经营企业、茶叶进出口公司等)、茶文化交流机构(如茶叶科技新技木、新成果及相关的古玩、古物、字画等)等,丰富了本次展会的内容。

茶文化的研究成果范文第7篇

绿茶具有强抗氧化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特别有好处,但是这种抗氧化成分会因保存时间延长而消失。

美国研究人员对长期保存的8种绿茶中儿茶素消失情况研究后发现,原包装的茶叶保存在20℃暗室中,6个月后8种绿茶中儿茶素浓度都明显减少,平均减少32%。因此,买回来的绿茶应在短期内用完,最好不要超过半年。

全松树叶也能代茶饮

最近在日本流行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全松食疗法。日本人认为这是最简单的养生之道,只需每天喝两杯热气腾腾的野生全松茶,就可以从头到脚远离疾病。

那么,野生全松到底是什么呢?这要从2002年说起。日本大学的建一平教授当时提出自然疗法的设想,要到大自然中寻找健康长寿的方法。建一平教授最早把注意力放在了参天大树上。在他看来,树是植物中寿命最长的种类。而那些身在深山真正的长寿树,从几百上千年前发芽的种子,到现在遮天蔽日,吸取了天地间最多的生机和活力。

随后五年,“吃树叶,啃树皮”成了建一平教授的工作。奇迹就此出现,建一平教授非但没有出现营养不良,反而身体越来越好。

野生全松是从红杉、柏树、银杏树、松树、冷杉五种树的树皮和树叶中提取而成的物质。日本的研究证实,野生全松能给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善。此外,野生全松对失眠、便秘、肥胖、耳鸣、弦晕、肺心病、前列腺疾病等也有帮助。对女性的更年期症状亦有改善作用。

存世最久远茶叶和明清紫砂壶在杭州展出

最近,由中国茶叶博物馆与福建漳浦县博物馆联合推出的《闽南功夫茶俗与紫砂壶展》在浙江杭州进行展出,包括了明清至民国出土及传世茶具一百一十二件,以及明万历年问和清乾隆年间的两大古茶样。该展出时间长达一个月,引起了专家学者、广大茶人的浓厚兴趣。

在这次杭州的展出中,最为珍贵的是国家一级文物明万历墓葬时大彬壶、清乾隆墓葬鸣远壶及其茶叶。一九八七年七月,漳浦县盘陀镇庙浦明代古墓中出土有“时大彬制”四字款识的紫砂壶是迄今发现的具有作者刻款和明确纪年的年代最早的“明代良陶”时大彬作品;让人惊奇的是,该壶出土时,壶内还满满地保存着明代茶叶。经中国茶叶博物馆专家鉴定:茶叶是目前为止已知确定年代最早的茶叶,茶树品种很可能是武夷岩茶变种。

百年红票宋聘普洱茶拍出50万重280克

中国嘉德第二十期四季拍卖会已于近日结束,本届拍卖会最大的看点之一是推出了一场陈年普洱茶的专场拍卖,88件收藏级的普洱现身拍场,但该专场的成交率仅为46%,总成交额733万元。

其中,一块历史长达百年重280克的红票宋聘圆茶以35万元起拍,拍到50.4万成交,创造该普洱茶专场最高。据了解,宋聘号茶庄成立于清代光绪初年,以生产大量普洱茶品闻名,为四大贡茶唯一保留字号。

瑞典国王曾“导演”茶叶咖啡之争

茶作为一种饮料,其益处已经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但是,这是有一个过程的。在早期,茶并不是为所有人接受的。当时茶要打进咖啡市场,在西方站住脚跟,其间经过了一段相当艰苦的过程。

据传,茶传入欧洲之时,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年代,社会上对茶的功用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茶是东方神液,富有益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茶与咖啡一样,久饮多饮会上瘾,对身体有害。国王为了验证茶与咖啡的功效就决定用人来作试验,“导演”了一场茶叶咖啡之争。正巧有一对孪生兄弟犯有死罪关在牢里,国王便命哥哥每天饮五杯茶,弟弟每天饮五杯咖啡,直到病死,从而免去立即杀头之刑。结果哥哥饮茶活到87岁,弟弟喝咖啡活到83岁。从此,饮茶之风在瑞典普及开来,推动了饮茶习俗在欧洲的风行。同时西方的咖啡也逐渐出现在东方人的餐桌上。

喝绿茶或可防治帕金森病

据《东方早报》报道,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生物精神病学》日前刊登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赵保路教授等组成的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绿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的性质和保护“宝贵”的多巴胺神经元的作用,而帕金森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多巴胺脑细胞的异常损失引起的。

有关专家表示,中国科学家在动物模型中证实茶多酚具有神经保护机制,是战胜帕金森症的良好开端。

喝红茶助防口腔癌

印度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红茶里含有的茶多酚能够阻止口腔细胞DNA的癌变过程,多喝红茶可有助预防口腔癌。

科学家们选取15位患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这些病人都患有口腔白斑症,这是一种常见的癌前病变,患者舌头和口腔黏膜会出现白色斑块。一般而言,50%的白斑会转变为口腔癌。但通过每天喝3次红茶,患者的白斑症明显得到缓解,有的白斑甚至消失了。此前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绿茶里的茶多酚也能减缓口腔细胞的癌变过程。

“印象大红袍”2010年元旦试演

茶,也可以拿来“演”?不错!自2010年开始,产于旅游胜地武夷山的茶王一大红袍,不仅能满足游客的味蕾,还能满足人们的视觉、听觉,用不同的感官去体验武夷茶文化。

由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共同执导的全国第五个、福建省首个山水实景演出项目“印象大红袍”定于2010年元旦在武夷山试演,1月18日正式首演。演出以茶为主线,融声、光、电、歌舞、山水美景于一体,让游客可触、可感地体验武夷的历史、民俗、山水以及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据悉,“印象大红袍”运用武夷山的山水实景演出,舞台选在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华武夷茶博园西南角崇阳溪畔,占地面积约11.2亩。现场设有360度旋转露天观众席、19幢仿古民居、9座灯光构建物、6个表演区域及音响、灯光和照明系统等,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可同时容纳2000多名观众。

内外包装一体化茶机问世

一款集称重、外包装、内包装于一体的茶叶真空包装机,日前在福建安溪诞生,标志着国内茶叶包装水平提升一大步,真正实现茶叶包装标准化。该茶机一经推出,立即成为市场新宠,引发全国各地茶企抢购热潮。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包括安溪铁观音在内的各类茶叶,逐渐从大包装时代,转向易于储藏、携带的小包装时代,并在小包装里增加塑料薄膜内袋,以期延长保质期,进一步实现清洁化。但这个包装工序颇为费时,而使用茶叶真空包装机进行茶叶内外袋一体化真空包装,包装6~10斤茶叶只需1小时,手工包装则需要6小时。

劳动时间缩短,留住了客户;同时,避免手工接触,茶叶产品不仅不易被弄碎,还做到更加清洁卫生;再加上每一小袋茶叶都有电脑板称重控制,真正让茶叶精装达到标准化生产目标。

想养生,不饮“空心茶”

茶文化的研究成果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城市记忆;记忆要素;延续;风景园林;设计方法

1 城市记忆相关理论基础

1.1 城市记忆的定义

综合各学科关于城市记忆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自身的认知和理解,笔者认为城市记忆是城市中生活的人对其所处的城市环境的记忆。分主体与客体2部分,主体即为创造城市和历史的人,客体即为给主体留下记忆的城市记忆载体,包括物质性载体和非物质性载体。

物质性载体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动植物资源、空间环境、遗址、建筑遗产和代表性现代建筑、历史园林、古城、传统街区、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标志构筑物等。

非物质性载体包括: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社会政治、政策法规、城市荣誉、经济体制、综合实力等。

所以,城市记忆也是城市人对城市记忆载体的历史认识,这个认识是城市人对城市的各种印象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筛选而形成,具有连续性、整体性,成为城市主体――城市人自身记忆的一部分。

1.2 城市记忆的构成要素

上述定义中笔者将城市记忆载体分为物质性载体和非物质性载体,所以相应的,城市记忆的构成要素也分为由物质性载体承载的记忆要素,即物质性记忆要素,以及由非物质性载体承载的记忆要素,即非物质性记忆要素。

1.2.1 物质性记忆要素。物质性记忆要素为城市记忆载体的显性表达,来源于城市i己忆载体的物质性载体,有形,人可以从外部触及。笔者根据物质性记忆要素的来源的性质(即物质性载体的性质)将物质性记忆要素分为自然类和人工类。

1.2.2 非物质性记忆要素。非物质性记忆要素为城市记忆载体的隐形表达,来源于城市记忆载体的非物质性载体,无形,人从外部无法触及。可以概括为文化类、政治类和经济类。

2 风景园林设计延续城市记忆的方法

2.1 物质性记忆要素的延续方法

(1)对于自然类物质性记忆要素,风景园林设计中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延续。①保存:不做任何改变,采取将原始生态面貌直接保留的方法。例如为保护长白山地区原始风貌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②模拟:模拟自然形态,在有限的场地采取将大尺度自然形态等比例或相似比例缩小,例如苏州古典园林的假山。③抽象隐喻:利用平面构图、地形、铺装、构筑物等抽象地域自然形态或自然特质,以此来暗示需要表达的记忆要素。

(2)对于人工类物质性记忆要素,风景园林设计中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延续。①完整保存:不做任何改变,将古建筑等直接保存下来,例如对历史遗址的保存。②选择性保留:选取特色片段保留,其余拆除。例如北京路步行街在建设的过程中,选择古遗址中典型的砖块瓦片保留并用玻璃保护起来。③修缮:对现状进行结构性修复,修补性修复。④新建:根据原有面貌进行新建。⑤有机更新:在保留的较完好的历史建筑、保护历史街区的格局和空间形式的前提下,修缮受损的部分,局部改造建筑立面,扩建部分历史建筑,重建危房或置换为绿地。⑥功能转化:保持记忆载体外观形式上的原有风貌,重新定位建筑功能并注入全新的功能。一种是外部保留,内部更新;另一种是内部更新结合外部改造。⑦提炼:提炼建筑语言,将建筑细部直接截取或抽象,例如,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元素提炼于苏州古典园林的青瓦、白墙及窗棱等的色彩、形态或结构。⑧抽象隐喻:利用平面构图、地形、铺装、构筑物等进行暗示和烘托,例如美国富兰克林纪念馆。

2.2 非物质性记忆要素的延续方法

对于非物质性记忆要素,风景园林设计中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延续。①提炼:提炼非物质性记忆要素的精髓,直接或间接表达。②抽象隐喻:利用平面构图、地形、铺装、构筑物等进行暗示,例如,中国古典园林中蝙蝠图样铺装隐喻福文化。③展示:用可视的物体展示历史文化等非物质性记忆要素,例如,杭州茶叶博物馆中利用古代茶具展示历史悠久的茶文化。④文字纪实:直接用文字记录历史文化等,如在石壁上刻录重要历史事件,例如,浙江绍兴兰亭公园中碑文刻录《兰亭序》。⑤情景再现:利用雕塑、小品、仿古建筑、传统道具等进行场景再现,也可利用演员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