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

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范文第1篇

课程代码:1196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行政首长领导、中央协调、地方负责”是______的危机管理体制。

A.俄罗斯模式 B.美国模式

C.日本模式 D.英国模式

2.美国的联邦调查局成立于

A.1908年 B.1918年

C.1898年 D.1909年

3.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发生于

A.2001年 B.2000年

C.2002年 D.1999年

4.基本不会对社会造成安全威胁的风险是

A.不可容忍风险 B.可容忍风险

C.不可接受风险 D.可接受风险

5.公共风险评估最基本的原则是

A.客观性原则 B.统一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

6.日本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它的危机管理主要以防灾救灾为核心。以下不属于日本常见灾害的是

A.地震 B.沙尘暴

C.火山喷发 D.海啸

7.特别严重级别的危机事件用______进行预警。

A.橙色 B.蓝色

C.黄色 D.红色

8.妥善安置受灾人员,解决灾民衣食住行等问题,称为

A.保障性措施 B.救措施

C.预防性措施 D.保护性措施

9.物质重建不包括

A.基础设施重建 B.公民财产补偿

C.心理干预救助 D.对公民生命安全的关注

10.基本秩序的恢复首先是

A.经营秩序的恢复 B.生活秩序的恢复

C.生产秩序的恢复 D.法律秩序的恢复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1.快速果断是公共危机决策的特点之一。

12.应急资金就是社会各界提供的捐款。

13.突发事件应对的核心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害。

14.社会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一致与冲突。

15.以人为本、以防为主是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16.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于1986年4月。

17.使灾后的社会生产生活运行恢复常态称为恢复。

18.应急物质最直接的来源是直接征用。

19.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我国危机管理机制建立的转折点。

20.根据沟通所使用的符号系统划分,沟通方式有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种。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1.恢复与重建的内容包括物质重建、______和______。

22.危机事件应急处置的基本策略分为危机______、危机隔离策略、危机消除策略和危机______。

23.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功能主要体现在______和______上。

24.公共危机沟通,是指公共部门以沟通为手段,以解决危机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______和______的活动过程。

25.广义的比例原则包括______、必要性原则和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公共危机管理的保障

27.应急储备

28.重建

29.公共风险控制

30.快速决策分析法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试举公共危机决策的基本原则。

32.简述如何改善我国公共危机决策。

33.试举应急预案包括的基本内容。

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范文第2篇

一、企划部门的矩阵式组织管理

企划部门人员从基本上讲,包含分管品牌(产品)管理、市场调研、媒介联络、市场推广的不同职能,对于占领局部市场的企业而言,其企划部门的组织结构为简单的直线管理方式,即由企划部门经理领导下的各个职能。而对于以全国或多个地区市场为目标的企业而言,随着市场管理的成熟其组织结构在不背离基本职能的情况下,相对较为复杂。原因是企业从总部到大区到分公司以至办事处都存在企划人员,其组织结构多为矩阵式(如下图)。图中办事处所需职能可由一名企划人员担任,分公司可设企划主管,负责分公司所辖市场的信息收集,营销方案制定等,并报由大区企划经理批准后执行。

矩阵式管理的体现:

1、矩阵式管理首先表现为层级管理。总部或大区的企划部门经理不仅负责总部或大区的企划职能的管理,同时也要负责分公司及办事处企划工作的执行,虽然在分公司或办事处企划人员的行政管理部分归属于分公司经理或办事处经理。企划经理需要负责分公司或办事处企划人员的任命及培训工作等,并对于这些单位的企划人员的业绩进行考评。同时大区企划经理需根据公司制度规定将营销计划报于本地主管及总部企划副总审批后执行。

2、矩阵式管理也表现为职能管理。品牌管理人员由于为品牌成长负责,因而需要协调同一层级的其他职能的工作,并且协调下游层级的各职能的工作,从而获得市场资讯,并确保所制定的营销方案的正确执行。

二、企划部门的作业管理

上图基本反映了企划部门的作业流程,即指令、任务目标、执行方案下行以及市场信息、营销计划、执行结果上行。营销计划的制定一是总部对整体市场的规划,二是大区制定地区的整体营销计划安排,下一级的营销方案及计划需报由上一级企划负责人审批。大区企划经理对整个大区的行销策略计划及执行结果负责。为了使策略及方案更加有效,企划经理首先要对相关的销售资料进行研究,并深入到市场中发现问题所在,以及策略执行中的操作难点,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市场策略方案。

三、大区企划部门的工作职责

从图2可以基本看出企业企划部门作业管理的整体框架,企划部门的各岗位担负市场调研、品牌管理、推广执行、媒介联络等相应的职责。作为大区企划经理其工作包含以下环节:

第一,日常管理。

首先理顺企划部门的组织结构及工作流程,建立企划部门运营机制,并通过人员激励等方式促使企划部门良好的内部管理以及作业品质。

其次通过专业训练及工作培训等手段提高企划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

第二,市场研究。

首先领悟企业的整体市场战略的核心理念,通过桌面研究及深入市场考察,发现大区市场成长的机会点及制约市场成长的问题点,指导并组织品牌管理人员研讨解决方案。

其次通过对于大区市场的总体及局部研究,明确各个市场的大环境以及产品竞争及产品成长趋势和问题点,组织分公司经理及企划人员、大区品牌管理人员研究局部市场,制定实际的实施方案。

第三,执行监控及策略创新。

企划部服务于销售部门,但同时由于销售部门是最终方案的主要执行者,执行是策略有效的第二关键环节,因此,企划部门除了服务于销售部门以提升销售之外,还要对于市场策略的执行环节进行监控。为了使策略能有效执行,企划部门要与销售部门建立方案沟通机制,一是确保方案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二是使方案及其执行步骤为销售部门领会。为了促进方案的有效实施,还应将方案实施标准进行沟通确认,以作为检核实施结果的依据。

在策略创新方面,通过市场策略及方案形式的创新,获得更大的市场效应;通过机制改革,从管理上获取效益。方案的创新以策略的正确为基础,策略是方向,方向错了,再好的执行方案也是南辕北辙。因此,制定有效的策略是企划部门工作的关键。

为使部门工作卓有成效,企划部经理必须担当策略研究者、培训师、救火者、组织者、领导者、市场督导者等多重角色,并应具有相当的策略思考力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四、如何展开大区的行销企划工作

从一般企业的行销企划部门工作来看,大致存在以下弊端:

其一,官僚机构,企业信息传递太慢。

其二,行销方案的制定缺乏有力的市场根据,方案既非已市场研究为依据,又不具备切实的可操作性。

其三,对于市场整体研究不足,以点概面,造成制约市场销售的根本问题及影响根本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未浮出水面。

其四,行销企划部门与销售部门脱节。

解决以上问题,应坚持系统的观点,根据木桶理论的原理,木桶可盛的最大水量是由其最短的木条所决定的。首先市场是个大系统,所以要系统论地细心研究各行销因素,意识到哪个环节是木桶中的短木条;其二企业是个大系统,无论哪个部门都是企业大系统中的一个环节,部门间衔接不畅犹如木桶中木条之间的缝隙,表面完整的木桶,其实是中看不中用的。企划部门应在以下环节加强自身工作:

第一,深入市场,调查研究。到市场中了解本产品和竞争产品,既能获得最新的市场信息,校正不正确信息,又能获得适合市场的解决方案。

第二,加强与销售部门的沟通,了解销售部门的作业过程及作业方式。从而切实实现销售服务的工作职能。

第三,保障营销方案的可操作性。了解销售部门作业环节中的可改善点和难点,确保营销方案的有效可行。

第四,系统的思考。善于从错综复杂的行销因素中发现其中的关联性,对于企业资源、市场现状和趋势、产品特征和优劣势有深入研究,并通过策略思考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范文第3篇

一、课堂管理的概念

有学者认为“课堂管理”这一教育术语难以在现有的文献中直接找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近年来中外学者也从不同侧面对课堂管理作出了界定,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课堂管理的本质与含义。

埃默(E.T.Emmer)认为:“课堂管理是指一套旨在促使学生合作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师行为与活动,其范围包括物理环境的创设、课堂秩序的建立和维持、学生间问题行为的处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学习的指导。”

古德(C.V.Good)等人认为:“课堂管理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处理或指导课堂活动所特别涉及的问题,如纪律、民主方式、教学资料、环境布置及学生社会关系。”

莱蒙齐(Lemlech)认为:“课堂管理是一种提供能够开拓学生潜在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良好的课堂生活,使其发挥最大效能的活动。”

约翰逊(L.V.Johnson)等人认为:“课堂管理是建立和维持课堂群体,以达成教育目标的历程。”

国内学者近年来主要从课堂目标和课堂行为两方面对课堂管理进行了概括性界说,即“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是鼓励课堂学习的教师行为和活动”。由以上定义可看出对于课堂管理,不同类型的认识体现了不同的取向或价值倾向。总体上表现为:功能性取向、行为改变取向和人际互动取向。随着教育的改革和管理理论的推进,人际互动取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尊重学生被视为课堂管理的基本准则,学生自我发展被视为课堂管理的主要目标。有教育界专家将其界定为:课堂管理是建立适宜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

二、课堂管理的内容

课堂管理范围广,内容也十分繁杂,即便是同一所学校,由于班级不同,课堂管理也会差异很大。但无论怎样变化都会包含一些基本的内容。如:

(一)课堂常规的管理

课堂不论是过去、现在乃至很长时间都将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教师、学生和环境是构成课堂的组成部分。因此课堂常规管理包括:(1)目标的设定。课堂目标具有方向性和激励性。明确的课堂目标可以获得学生的认同与支持,引导课堂成员努力的方向。(2)计划的实行。课堂管理计划不仅应具有完整性、可行性、适宜性,还要考虑学生的参与性。计划一般由教师根据各方面的因素预先拟定,不过通常要经过学生的讨论。(3)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影响课堂活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优秀的课堂管理者是当不在计划之内的事情发生时,能很好地组织与协调,灵活地处理与作出反应,采取妥当的措施。(4)行为的控制。一方面是指教师对这个教学过程的引领,指导学生如何达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指对在课堂活动中游离活动目标的个别学生行为的及时提醒。

(二)课堂环境的管理。

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建构,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管理各种资源。其中教师对时间的有效管理尤为重要,合理支配有限的时间并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可以增强管理的作用,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率。正如古德所说:“不同的教师在时间运用上的差异,造成了学生学习机会的不均等,时间是教师能自由处理的最宝贵的学习资源。”另外,在课堂管理中,空间环境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空间环境的布置和维护通常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内容。空间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教室的布置两方面。除此之外,课堂心理环境的建构和维持也属于课堂环境的范畴。心理环境是教师或学生彼此之间产生交互作用和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环境,它对提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课堂秩序的管理

课堂秩序的管理一直以来都为教师所重视,因为课堂秩序直接影响课堂活动的正常开展。没有良好的秩序,任何活动都无法开展,也就谈不上效率,任何完善的目标、优良的计划都无法得到落实。课堂秩序的管理主要侧重于课堂冲突、课堂行为问题、课堂规则等方面。教师对课堂冲突和行为的认识和管理对课堂的质量和效益有很大的影响。正确地认识和合理地处理课堂冲突和问题行为不仅可以缓解和消除,而且可以转化为积极因素,变阻力为动力;反之会变得更严重,成为影响课堂进展和质量的重大障碍。冲突或问题行为能得以解决或缓和,主要取决于师生间的交往和沟通,以及教师管理行为和方式运用的恰当程度。为了引导和规范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和活动,还需要课堂规则。一般情况下,开学初教师就会将大多规则向学生做介绍,有时教师也会让学生对期望行为和非期望行为进行讨论,共同拟订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这些规则包括上课、作业、秩序、讨论、习惯、礼貌交往等。但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还需学生自律,教师需指导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一旦学生养成自律的品性,课堂管理就会形成基于学生发展的自我管理。

(四)课堂活动的管理

课堂对学生是否有吸引力,教师教学是否成功,有赖于课堂教学管理是否得法。课堂活动管理包括课堂活动的设计、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方法的运用、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活动手段和资源的统一与活动成效的评价等。只有重视和有效管理课堂活动,才能使课堂活动生动活泼,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获得知识。

三、传统的课堂管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材的执行者,教师的任务是传递被列入教材中的知识,课堂成为教师演出“教案剧”的特殊场所。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的角色。学生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的内容不是随意自发产生的,而是经过选择和教育学加工的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最基本的文化知识。教师相应地形成了以权力为基础的管理概念。于是维持课堂纪律,控制课堂秩序成为管理的基本任务。这种管理观念缺乏对课堂生活完整的认识与理解,失去了对教师和学生人格精神的依托和生命意义的反思与关照。课堂变得单调,缺乏应有的活力。教师也因耗费过多的时间在学生的行为控制上而变得灰心,没有成就感。传统的课堂管理既非人本管理,又非多样化管理,更非民主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存在许多弊端,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新型人才的培养。

四、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管理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越来越从确定性走向不定确定性,从静态与执行走向动态与生成,教师从讲授者传递者发展为设计者与决策者。课堂不再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的场所,而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创。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教学中,课堂管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赋予新的内涵。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管理出现了不同方向的变革:

(一)课堂管理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在课堂管理理念上,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由注重教师中心向注重以生为本发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保持学生的良好状态成为课堂管理基础目标。很多专家认为,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反应和保持学习动机的最好策略,就是老师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充满信心,就会热情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活动中也常常表现积极,问题行为会减弱或消失。

(二)课堂管理重心的迁移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有效的课堂的综合管理应该包括预防性和应对性的管理。这时,课堂管理可以被定义为创造和维持“教”与“学”行为产生的环境所必要的规则和程序。创造和维持“教”与“学”行为产生的环境所必要的规则和程序,包括:建立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人际关系、任务型教学为中心、严格的组织形式、合理的表扬与批评、课堂教学活动产生的动力等”。有效的课堂管理开始于事先的计划,在计划时教师对课堂的目标及其对实现该目标会起支持作用的学习环境类型都要作通盘考虑。计划独立的活动和有组织性的教学,使学生总是在最近发展区内不断提升与进步,这样学生不得不把全部精力用于参与活动和完成任务上,可以防止问题行为的发生。

(三)课堂管理方式的变革

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有很多方式,言语交谈,眼神交流,课外活动的开展,都可以成为沟通的渠道。只有学生打开心房,教师走进学生心里,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促进学生课堂有效行为的发生,防止违规行为。沟通与交流是教师了解学生,学生支持教师,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途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品质,师生互动的品质又直接影响学生课堂行为的有效发生。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绝对权威的地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多渠道的沟通和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可以保障课堂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课堂管理内容的改变

课堂管理关键因素演变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相互促进的系统。传统的课堂管理常常被认为是在教学中发生,为教学服务,但与教学活动分开的另外一种活动。以预防性为主的课堂管理,要求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课堂管理的一个因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增加,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促进有效的课堂管理的实现。

(五)课堂管理策略的具体化

近年来国内外被普遍认同的课堂管理策略可归纳为六种:目标导向策略、果断纪律策略、行为矫正策略、团体动力策略、和谐沟通策略和需求满足策略。这些多样化的课堂管理策略推动了课堂管理向高效率方向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团体动力策略、和谐沟通策略和需求满足策略引入了课堂,课堂管理策略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课堂活动多样化和学生个性丰富化决定了课堂管理策略的非单一化,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应该是能灵活地交替使用,适时调整,发挥各种管理策略的优势,互相弥补,共同协作。

如何激励学生,并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创造有生气和充满智慧与活力的课堂,这是时代的迫切呼唤,也是新课程的必然要求。由于教师个性和类型不同,教师有效的课堂管理行为将不再遵从一种模式。教师可以建立个人课堂管理系统,实施具体的课堂管理策略,形成自己的特殊模式。这种个人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从了解新课程、反思自我,到总结案例、制定管理系统模式。基础策略指导下的教师个性化课堂管理策略也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管理的要求和变革。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吸收先进思想,重建课堂理念,启用新的课堂管理模式,让课堂更多地关注人的尊严、生命、智慧和爱的力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提高智力,健全身心,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CarterV.Good.Dictionary of Education.NewYork:McGramhillBook Company.

[2]Emmer E T.Classroom Management.In Dunkid M.The International Ency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Oxford:Pergamon Press,1987.

[3]Johson LV,Bany MA.Classroom Management.New York:Macmillan,1970.

[4]Oxford:Pergamon,1987:437,Lemlech K.Classroom Management,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New York,Longman,1988.3.

[5]陈琦,等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97.

[6]陈时见.课堂管理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绩效管理内涵问题对策

“绩效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和90年代早期,随着企业的大量实践,绩效管理已成为被广泛认同的科学方法。事实表明:绩效管理是市场竞争条件下催生的产物,是造就强大企业的必由之路。本文仅就绩效管理的内涵、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的策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企业绩效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1.内涵

绩效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实现过程中各要素的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基础之上的一种管理活动,它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并将绩效成果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及目标。可以说,绩效管理是一系列以员工为中心的干预活动,其目的在于用更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替代传统的单一的绩效考核,从制定绩效计划到对绩效进行考核和辅导,整个绩效管理系统更加强调基于绩效目标的员工行为管理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绩效管理是企业进行有效人力资源管理诸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有效激发员工的潜能和聪明才智,最终实现员工的未来发展与提升组织绩效的一致性。从总体上看,绩效管理系统由四个基本过程构成,即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

2.特征

绩效管理的基本个特征是:第一,基于战略的绩效管理强调绩效管理在宣扬企业战略方面的意义,注重部门与员工的绩效与企业战略的结合;第二,基于战略的绩效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兼顾结果目标和行为目标,注重企业与员工的持续沟通;第三,基于战略的绩效管理强调企业的未来,注重对“绩效链”的业务流程进行事中、事前控制;第四,基于战略的绩效管理强调协作配合,支持理解注重对部门、团队间横向合作的支持与鼓励。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管理是通过企业与员工建立共同的愿景,将企业战略分解到部门与员工,由企业与员工共同制定员工的绩效计划,并在执行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有效的沟通、评价与修订,最终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目的。

二、目前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脱离战略目标。

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我国企业的绩效管理往往是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制定指标,由人力资源部门及直接主管对员工进行打分、评价、排序,从而最终确定员工的绩效等级。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下,绩效管理的目的与企业长远的战略目标完全脱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考核而考核,忽略对员工工作能力的改进、工作潜能的开发,忽略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使绩效管理黯然失色,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团队与个人绩效管理脱节。

现代企业中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需要员工集思广益、各尽所能,因此,如何有效地考核团队以及个人绩效就成为困扰我国企业的一个难题。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还不能很好地处理团队绩效与员工个人绩效之间的关系,导致出现平均主义、分配不公等现象,引起员工的强烈不满,绩效管理无法达成预期目的。

3.忽视沟通。

由于企业内部对绩效管理工作认识的不足,各级员工的绩效计划往往由直接领导个人单独确定,并不与员工沟通,导致上级与下级对实现工作目标的要求在理解上产生偏差。另外,员工在实施绩效计划的过程中,直接领导对过程的监控较少,员工只凭自己的理解进行工作。绩效考核结束时,缺少绩效反馈的环节,员工不明白自身工作的意义及在企业中的价值,不知道今后的绩效如何改进,与下一个绩效周期的工作开展缺少连贯性,绩效信息无法得到及时反馈,员工工作积极性无法全面调动,员工与企业绩效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难以形成。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策略

1.建立以企业发展目标为导向的体系。

绩效管理是战略管理实施的有效工具,而战略管理是绩效管理的导向,因此,绩效管理必须建立在战略管理的平台上,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要分解企业战略,并最终锁定在每一岗位及任职者,做到岗位绩效目标明确,任职者具备胜任目标、任务的基本能力;二要提取、设置绩效管理的关键指标,绩效指标应细化,应分出评价层次,抓住关键绩效指标。绩效考核一定要从企业整个运营的角度去考虑评价一位员工或某个部门的作用。

2.充分利用双向沟通、激励的管理手段。

绩效管理的实质在于通过持续动态的沟通来达到真正提高绩效、实现企业目标、促进员工发展的目的。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充分的沟通与反馈是十分重要的。

在现代绩效管理中,沟通激励渗透在绩效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绩效计划阶段是绩效管理的开始,管理人员与员工的双向沟通可以使员工真正了解到管理者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达成对工作任务的一致认识。绩效实施阶段是绩效管理的主体阶段,这一阶段应注意两点:一是管理者与员工的持续性沟通不仅能够保证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而且使得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大大提高,关键岗位的人员流失率大幅度下降;二是为员工的工作提供及时的指导,使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得到资助和解决。

3.制定量化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

企业需要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建立有效地绩效考核体系,但最重要的是让被考核者觉得考核制度可以接受。企业应该根据工作的性质将成员分为不同的小组,由领导部门对不同的小组进行评估,以此为基础,由组长对小组成员评分,高层管理者对组长充分放权,让更了解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组长承担更多的绩效考核责任。

4.加强对绩效管理的系统性管理。

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有效的薪酬管理策略要求:务必保证领先型薪酬策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绩效一薪酬组合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牵引作用,必须保持薪酬制度稳定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薪酬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依法规范操作;提高薪酬满意度的重要环节是薪酬沟通。

发达国家的企业早已将薪酬管理看成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却一直将薪酬管理或者说企业内部收人分配问题当成一个独立的系统。这种根本上的差异,再加上我国市场化程度不够,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发育的不成熟,造成我国企业在薪酬管理上总是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经常是为了解决一个棘手的薪酬问题,却又在不知不觉中落人另外一个薪酬陷阱。

那么薪酬管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降低薪酬体系的运行成本并真正发挥其吸引、维系和激励人才的作用呢?

一、务必保证领先型薪酬策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

一方面,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应该有效支撑企业的发展战略。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管理策略应充分体现企业发展战略意图,保证发展战略有效落实。

20世纪初,我国通讯产品制造市场上同时并存四大巨头—巨龙、大唐、中兴、华为(号称“巨大中华”)。时至今日,唯华为、中兴如日中天,蒸蒸日上。个中原因固然很多,作为快速成长并取得巨大成功的高科技企业,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功不可没。华为在本世纪初连续几年推行“掠夺式”人力资源招募策略,通过高薪,几乎把国内开设相关专业的知名院校的毕业生“一网打尽”。其主要做法就是通过领先型的薪酬策略吸引、保留优秀人才。2007年,中兴推出了惠及300。余人的股票期权计划,一夜之间造就了大量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更关键的是,股票期权计划把员工与企业真正捆绑在一起,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充分发挥绩效一薪酬组合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牵引作用

企业经营管理从内容上说,包括生产、供应、销售、人力资源、财务、研发等诸多方面,归结为一点:绩效管理。正如Motorola公司所说:企业管理二绩效管理。企业经营绩效好坏,与广大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密切相关。在我国现阶段,对大多数人而言,相对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的需求更现实、更普遍,激励效果更明显、更直接。薪酬作为个体绩效的回报,应当是企业对个体表现出来的符合企业期望的业绩行为的肯定和酬劳。因此,在设计薪酬支付策略时,应充分调研,精心设计绩效考核指标,通过绩效考核和薪酬支付体系,对员工表明企业所期望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就是明确对员工个体绩效的目标,进而对组织和各生产经营单位的绩效进行有效激励,充分发挥薪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牵引作用。 三、必须保持薪酬制度稳定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薪酬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的薪酬策略、薪酬实践作出了制度性规定,关系到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影响各级组织和生产经营单元的经营管理行为。因此,薪酬制度不宜轻易变动,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连续性,以便于个体、组织形成清晰、可靠的薪酬理念、收人预期,进而保持比较稳定、可以信赖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

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重点的调整,尤其是外界环境发生的剧烈变化,薪酬制度不能固守旧式,一成不变。例如,近年来CPI指数逐年攀升,就要求在薪酬制度中予以及时、必要的修正;组织管控模式发生变化,各下属单位由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就要求在薪酬制度设计上必须作出重大调整。

四、薪酬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依法规范操作

现实中,同工不同酬、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工资支付体外循环、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任意克扣工资奖金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些做法,不仅直接损害了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而且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对构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和冲击。这就要求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强化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参谋,担当起广大员工利益的代言人、保护者,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认认真真、不折不扣地做好本职工作。

五、提高薪酬满意度的重要环节是薪酬沟通

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管理;一对一;营销策略

一、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正在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趋势,而要想更好地顺应新时代下市场的这种需求,需要对传统的营销策略进行改革和优化。传统的营销策略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客户的需要,优秀的产品设计、可靠的产品质量不再是销售好的保证,而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营销策略正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它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要来设计营销手段。

二、客户关系管理内涵及特征

1.客户关系管理内涵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全新的市场管理模式,它强调市场作用下的客户的重要性,在企业和市场相互合作营销中,在实现企业利益和激发社会市场活力的同时,也收获一批忠诚的顾客。因此客户关系管理指的是在市场营销过程中,重视顾客利益,重视与顾客的交流,了解顾客的特殊需求并竭尽所能为之满足,这样不仅有利于了解客户真正的产品需求,同时还可以使企业明确市场真正的导向,将传统的以商品为中心过渡到以顾客为中心,真正地做到客户关系管理,这种以企业顾客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将是今后营销策略大的转变,同时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指明了方向。

2.客户关系管理的特征

(1)一对一营销。作为一种新型市场关系管理,一对一营销就是客户关系管理中最根本的特征,它是企业根据市场和客舻奶厥庑枨螅通过积极地和客户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要,并将反馈信息及时的付诸于生产中,提高产品需求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为顾客提供专一的个性化服务。

(2)多元的交流方式。在企业获取顾客相关信息过程中,沟通方式交流方式是获取直接的信息的来源,而为了更好地照顾客户的利益,交流方式也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例如通过网络在线交流,或者通过手机客户端的直接联系,以及通过产品信息反馈等途径来获取相关信息,这种多元的沟通方式能够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舒适的服务。

(3)信息资源共享。企业通过与客户之间一对一的交流,得到的客户个性化需求信息,这些信息并不是企业单独部门里共享的,而是相关部门和人员都会对这些收集来的信息进行详细的汇总和分享,这样不仅有利于优化信息共享,而且还有利于提高部门与部门组织间的联系,使多个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为顾客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4)智能化数据分析。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得到的信息会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来提取重要数据,这些数据分析会更好地指导企业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且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顾客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这是以前所没有的,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后的结果会被储存在一个综合的数据库中来方便以后查阅。

三、客户关系管理的市场营销策略

1.满足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要想真正地将企业个性化服务搞好,就需要企业服务人员充分理解个性化服务与标准化服务间的差别,首先从服务要求上来讲,如果说标准化服务是针对大多数人共同的基本的需求的话,那么个性化服务便是针对独立个体进行的满足其差异性需求的服务,服务要求更加严格和特殊。其次,传统的标准化服务更加注重人们物质方面的需求,而且这些标准化的服务仅仅是基本,不够全面;而个性化服务除了对客人所需要的基本的物质方面的满足外,更加注重的是对客人精神方面的需求,且服务领域更加具体。最后,个性化服务更能使人们有满足感,更能从精神层次愉悦大众,给大众留下好印象甚至成为回头客。

以上这三条个性化服务与标准化服务间的差别应该被服务人员认真理解和把握,要在心中树立正确的个性化服务理念,根据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内涵对企业个性化服务进行设计和创新。真正树立以客户价值为中心和以个性化服务为导向的营销理念。

2.组建高效营销团队,建设以客户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构建客户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是取得营销成功的基础,企业需要树立这种以顾客为核心的价值观,同时围绕着核心价值观组件高效的营销团队。营销团队必然秉承着以客户为导向的专业态度和服务理念,创造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办公氛围,把握顾客的要求,重视顾客的利益,这样才能使得企业能够长期依附于顾客做好营销工作。

3.开展网络数据库营销

网络数据库营销就是网络营销和营销数据库的有效整合。而网络营销就是指借助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交互媒体技术来实现企业营销的目的。开展网络数据库营销不仅营销成本低,而且通过网络平台这个工具,可以更好地使顾客了解我们的产品,并可以通过即时的在线交流,了解顾客对于产品的认识和不解,了解顾客真实的需求,因此通过网络营销,其顾客的数量是庞大的,因此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针对他们个性化的需求分析,建立营销数据库的目的就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储存庞大的客户数据,并通过数据库的准确分析,及时更新顾客的需求,并针对这种需求趋势来优化产品,提高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来满足更多客户的需要。

结束语

面对目前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传统的营销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产品的销售和顾客的需求,必须转变过去以商品为主的价值观,真正树立起以客户价值为中心和以个性化服务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并结合当前最科学有效的需求分析来优化营销策略,真正地做到企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范文第7篇

㈠主干理论课

1、电子商务概论

本课程让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概念、相关技术、运行环境及应用。包括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和电子支付系统,基于EDI及Internet的电子商务应用,网络营销的概念和策略,电子商务涉及到的国际环境、法律环境、道德环境和税收环境。

2、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课程讲授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通信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要求学生掌握WindowsNT网络,掌握Intranet及Internet的使用方法。

3、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

本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各种数据库系统(如ACCESS、FOXPRO、SQLServer等),掌握主要数据库编程语言(如Delphi),并且掌握数据库与程序设计的结合应用。

4、市场营销学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熟悉市场营销系统和营销环境,初步掌握市场营销的各项具体策略及其综合运用的基本方法,树立消费者及其需要是市场研究的中心的观念,为毕业后从事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打下思想和理论基础。

5、企业财务会计

本课程主要讲授会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会计的意义和任务,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的进一步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6、网络营销管理与策划

从网络营销特征、网络营销环境、顾客网络购买分析、网络调研、网络目标市场选择、网站策略、顾客策略、成本策略、渠道策略、网络沟通等方面学习网络与营销的整合,掌握网络营销体系,掌握传统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及互联网企业如何利用市场营销方法规划并发展自己的业务。

7、现代物流管理

本课程重点讲授现代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含义、产生与电子商务资料库-29%-&0*"678296发展、物流各功能要素(运输、采购与库存控制、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物流信息等)的技术与管理,以及物流服务、国际物流、物流成本管理和物流的发展趋势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训,使学生对现代物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了解现代物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意义,初步掌握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的方法,为学生从事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相关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8、电子商务案例

本课程讲授行业电子商务案例,企业电子商务案例和电子政务理论与案例三个部分的内容,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国际国内相关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对行业内电子商务的典型案例有明确的认识,对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同形式有直观的理解,并对电子政务的相关理论与案例有系统的把握。

㈡主干实践课

1、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

通过针对性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和操作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能够顺利通过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计算机程序设计(VB)实训

通过针对性的编程和理论知识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能够顺利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

通过实际参与微机配置、组装及调试,要求学生熟悉市场上较为流行的微机各组成部件的型号、性能、价格,能够配置各种适合不同需求的、不同档次的微机,了解微机系统开发中的软件、硬件设计和系统程序调试等的全过程,并掌握微机常见故障的诊断及解决方法。

4、计算机网络配置与系统集成

要求学生学习NT局域网的组网技术,掌握NT的基本概念,学习系统集成基本知识,掌握系统集成的基本方法,通过设计熟悉配置一个局域网的步骤,掌握网络规划、设计、施工、集成、管理及应用开发等技术,掌握Internet网站建设、接入服务和WEB建设等技术。最后要求学生写出课程设计论文。

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范文第8篇

(一)沟通的技巧、策略

沟通的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沟通技巧和策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沟通指大学生与网络上的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时,沟通的技巧和策略更为重要。大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资源利用策略,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才能进行有效的交互进而有效地开展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才能对资源进行甄别,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保证学习效果。

(二)元沟通策略的应用

元沟通策略是指对沟通过程的认知和控制,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沟通效果的评价与反思。同时元沟通策略贯穿于沟通的全过程,在沟通初始阶段大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并选择合适的沟通对象;在沟通的沟通实施阶段大学生需有意识地自我监控,注意运用在网络环境下沟通的技巧和策略;在沟通的评价和反思阶段,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或外界评价来衡量沟通的效果,并通过反思及时调整沟通的策略。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沟通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框架的设计

在以上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沟通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框架,以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沟通的过程的四个阶段,即角色定位、沟通的实施、沟通效果的评价、反思与调整为切入点,通过元沟通策略在各个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将沟通的循环过程有机地串联起来。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沟通行为是框架中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交互循环的动态过程,即角色定位、沟通的实施、沟通效果的评价、反思与调整四个环节为主线,以大学生为主体,以网络环境下的沟通对象为依托,构成了观察和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沟通行为的框架。框架构建的初衷是明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沟通过程的要素,分析各要素的内在作用机制,使大学生有意识地影响某些要素达到提高沟通效果的目的。但框架是开放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在实践中吸收新的子要素、子过程;沟通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过程,沟通的过程可能是某个或某几个要素的反复。

三、网络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沟通能力的策略

以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沟通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框架为方向指导,我们给出以下策略来提升大学生的沟通能力:

(一)发挥主体性

在网络环境下沟通的过程中,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沟通态度。大学生如果能重视网络环境下的沟通,珍惜每一次沟通并将之作为锻炼自己沟通技能的机会,则可以让沟通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沟通的方式更加灵活和有趣,从而达到沟通目的并提升自己的沟通技能。反之如果持无所谓的态度,忽视甚至故意破坏良好沟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不仅达不到沟通的效果,还会养成一些坏的沟通习惯,间接影响现实中沟通行为。在现实中沟通的时候,沟通对象与我们面对面,我们基本清楚对方的身份、学识等背景,也能观察到沟通对象的表情和举止。而在网络环境下沟通具有跨越时空的特点,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甄别沟通对象,在沟通过程中不断对沟通的内容进行思考,加上自己理性的判断。这种策略在面对网络时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当大学生的沟通是与学习资源进行沟通时,沟通对象的选择也非常重要。由于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往往是交迭的,会耗费学习者大量的时间,因此学习者应科学地管理时间。另外,学习者要克服网络环境下的技术障碍和网络学习带来的枯燥感,进行有效的意志控制,排除学习干扰。最后,应将现实中和网络环境下的沟通有机结合,相互取长补短。现实的沟通和网络环境下的沟通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两种沟通的特点,强化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习惯,同时弥补自己沟通中的不足。

(二)沟通策略学习

大学生应不断总结沟通的技巧和策略,并有意识使用和验证这些技巧。掌握良好沟通技巧的途径之一是在沟通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学习,即养成勤动脑、多思考的习惯,比如在沟通的过程中思考对方为什么这样说;如果换做是我,我该怎么说。除此之外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网上的资料或书籍学习沟通技巧。最后,学校层面也要注重对大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为大学生创造锻炼沟通技巧的环境,规范大学生的沟通行为。

(三)反思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