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股权投资思路

股权投资思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股权投资思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股权投资思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 调整与抵销分录 编制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它涉及母公司及其控股的子公司的会计业务和财务报表,更重要的是要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内部交易。为确保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能顺利的进行,一般的做法是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前设置合并工作底稿,并在合并工作底稿上编制调整与抵销分录,以调整和抵销个别财务报表中有关项目的影响,准确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动。编制调整与抵销分录,进行调整抵销处理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关键和主要内容。

一、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抵销思路

在编制调整与抵销分录时,对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之间的抵销,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基于期末余额的抵销,也就是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期末余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期末余额相抵销。目前,包括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在内的许多统编教材,都是基于这种思路编制调整与抵销分录。另一种则是基于期初余额的抵销,也就是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期初余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期初余额相抵销。虽然采用这两种抵销思路处理的结果是相同的,但是我们认为前者显得比较繁琐复杂,不易理解;后者则显得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本文拟结合2012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例25-3、25-4、25-5,采用上述第二种抵销思路来编制调整与抵销分录,望能帮助大家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二、抵销分录的编制

(一)控制权取得日后第一年调整与抵销分录的编制

1.将A公司各资产项目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单位:万元,下同)。

借:营业成本 1 100

固定资产 3 000

贷:应收账款 100

资本公积 4 000

2.由于在控制权取得日后的第一年,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年初余额与成本法下的余额相同,因而可以不作调整。将甲公司对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年初余额与相应的A公司所有者权益相抵销。

借:股本 20 000

资本公积 12 000

盈余公积 1 200

年初未分配利润 2 800

商誉 4 3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9 500

少数股东权益 10 800

3.调整资产高估和低估数对20×1年度的影响。

借:管理费用 150

应收账款 100

贷:固定资产 150

资产减值损失 100

4.抵销A公司20×1年度提取的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 2 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2 000

5. 反映少数股东净利润及其对少数股东权益的影响。

借:少数股东损益

[(10 500+100-1 100-1 500)×30%] 2 805

贷:少数股东权益 2 805

6.将甲公司确认的对A公司的投资收益与A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的“向股东分配利润”项目相抵销。

借:投资收益 3 150

少数股东权益 1 350

贷:向股东分配利润 4 500

7.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的抵销。

借:应付股利 3 150

贷:应收股利 3 150

从上述处理可以看出,由于在控制权取得日后的第一年,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年初余额与成本法下的年初余额相同,因而可以不做调整。

(二)控制权取得日后第二年调整与抵销分录的编制

1.将长期股权投资的年初余额由成本法下的计算结果调整为权益法下计算的结果。

A公司20×1年调整后的净利润=10 500+[100(购买日应收账款公允价值减值的实现而调减资产减值损失)- 1 100(购买日存货公允价值增值的实现而调增营业成本)-150(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增值计算的折旧而调增管理费用)]=9 350(万元)

甲公司20×1年对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应调增的金额=9 350×70%-4 500(分派股利)×70%=3 395(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3 395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3 395

2.调整A公司各资产项目的年初余额。

借:固定资产 2 850

贷:资本公积 2 850

3.将甲公司对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年初余额与相应的A公司所有者权益相抵销。

借:股本 20 000

资本公积 10 850

盈余公积 3 200

年初未分配利润 6 800

商誉 4 3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2 895

少数股东权益 12 255

4.调整资产高估和低估数对20×2年度的影响。

借:管理费用 150

贷:固定资产 150

5.抵销A公司20×1年度提取的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 2 4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2 400

6.反映少数股东净利润及其对少数股东权益的影响。

借:少数股东损益 [(12 000-150)×30%]3 555

贷:少数股东权益 3 555

7.将甲公司确认的对A公司的投资收益与A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的“向股东分配利润”项目相抵销。

借:投资收益 4 200

少数股东权益 1 800

贷:向股东分配利润 6 000

8.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的抵销。

借:应付股利 4 200

股权投资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核算方法转换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新准则保留了权益结合法的会计处理方式,因此,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比较复杂,是会计实务中的一大难点,对于广大财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对于其核算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相关的会计处理在计量属性上有所不同。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方式,包括非企业合并取得和企业合并取得两大类,其中企业合并又进一步划分为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而取得的两类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付出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其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以及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新准则对不同取得方式的长期股权投资分别规定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充分体现出“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质量要求。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双方存在关联关系,交易价格很可能不公允,且最终控制方在合并前后对经济资源的实际控制并没有发生变化,从本质上来说,不能作为购买,会计处理上应当采用账面价值。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交易各方是自愿、公平地进行交易,存在公允的购买价格,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新准则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根据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和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

新准则规定,应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有:一是当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二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但是,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及个别财务报表采用成本法核算,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调整为权益法,并且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形:1.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资产负债表应采用权益结合法处理,即被合并方的有关资产、负债应以其账面价值计量。2.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资产负债表应采用购买法处理,即被合并方的有关资产、负债应以其公允价值列示,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在合并报表上确认为商誉(大于差额)或计入当期损益(控股合并下,因购买日不编制合并利润表,所以应在购买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不需要编制合并报表。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应对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进行调整。对于大于差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包含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小于差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其后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化对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新准则要求权益法中采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充分体现了“相关性”这一会计质量要求。

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的会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会计处理相对比较简单,以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将长期股权投资的“损益调整”及“其他权益变动”明细科目转入“成本”明细科目,不需进行追溯调整。本文侧重分析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一)追加投资引起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因追加投资导致长期股权投资由无重大影响下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时,应按照权益法的核算要求对原成本法下的核算结果进行追溯调整,即应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比较该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的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追加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按照上述权益法的核算要求进行会计处理,惟一的区别是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取得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原投资至新投资交易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当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对应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调整数=(追加投资日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初始投资日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原持股比例

并相对应地作出以下调整:初始投资至追加投资当期期初按照原持股比例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调整留存收益;追加投资当期期初至追加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调整当期收益;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股权投资思路范文第3篇

一、初始投资成本调整时的所得税处理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企业应当比较其初始投资成本与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说明被投资单位除了拥有可辨认净资产之外还拥有属于资产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一些资源以及商誉等。投资企业按照实际出资额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金额并与税法口径一致。当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说明被投资单位给予了投资企业一定的价值让与。投资企业比照接受捐赠增加当期利润,同时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由于税法计税基础维持原取得成本不变,因而,当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则会产生差异。

[例1]甲企业斥资6000万元投资乙企业,在初始投资时,如果乙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5700万元,会计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6000万元,税法此时认定的计税基础也是6000万元;如果乙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6300万元,会计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6300万元,税法此时认定的计税基础还是6000万元,即该项长期股权投资预期在将来会有6300万元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而税法允许扣除的金额为6000万元,这样就产生了300万元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并且,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还要看企业持有该项资产的意图,如果企业预期将出售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即该项300万元的暂时性差异在将来真正会让企业多缴税,应当在当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企业预期将长期持有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即该项3007Y元的暂时性差异不应当在当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上述解析思路如表1所示。

二、投资损益确认时的所得税处理

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持有投资期间在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损失时,投资企业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部分,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为各期损益。但根据税法的规定,如果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免税,即作为投资企业,其在未来期间自被投资单位分得有关现金股利或利润时,该部分现金股利或利润免税。在持续持有的情况下,该部分差额对未来期间不会产生纳税影响。如果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非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还要看两个企业适用的税率情况。在持续持有的情况下,投资企业在未来期间自被投资单位分得有关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当投资企业的税率大于被投资单位的税率时,该部分差额对未来期间会产生纳税影响;当投资企业的税率小于或等于被投资单位的税率时,该部分差额对未来期间不会产生纳税影响。当然,如果投资企业预期将要出售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因确认投资损益而调整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如有差额,该部分差额对未来期间会产生纳税影响。

[例2]甲企业持有的一项以1000万元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的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确认时初始投资成本及计税基础均为1000万元。期末,甲企业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利润份额为50万元,假设甲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如果甲企业在期末时预计将要出售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则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050万元,计税基础为1000万元,形成50万元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适用的税率为投资企业适用税率25%。如果甲企业在期末时预计将来不出售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并且实际分配时不需要补税,则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050万元,计税基础为1050万元,即没有形成暂时性差异。若甲企业持有的是一项投资于其他非居民企业的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它条件不变。如果甲企业在期末时预计将要出售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则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050万元,计税基础为1000万元,形成50万元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适用的税率为投资企业适用税率25%。如果甲企业在期末时预计将来不出售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并且实际分配时不需要补税,则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050万元,计税基础为1050万元,即没有形成暂时性差异。如果甲企业在期末时预计将来不出售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并且实际分配时需要补税,则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050万元,计税基础为1000万元,即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适用的税率为两者的税率差。上述解析思路如表2所示。

三、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变化所得税处理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外,对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其他权益变化,也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但其计税基础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都会影响投资企业的账面价值,当被投资单位由于经营以外原因致使其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化的,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调整其账面价值,但税法对此并不与认可。

[例3]甲企业持有的一项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或非居民企业)的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当初以1000万元购入,初始投资成本及计税基础均为1000万元。期末,甲企业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除净利润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增加份额为50万元,假设甲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如果甲企业在期末时预计将要出售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则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050万元,计税基础为1000万元,形成50万元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适用的税率为投资企业适用税率25%。如果甲企业在期末时预计将来不出售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则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050万元,计税基础为1000万元。虽然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万元,但是,由于企业将长期持有该项长期股权投资,50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无望转回,因此,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上述解析思路如表3所示。

四、合并财务报表的所得税处理

股权投资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 权益法 行动导向教学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一直是会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技工院校会计高级班里,大部分学生是中技毕业或者高中毕业就读本专业的,学完一些基础会计课程,接着学习初级会计实务课程。尽管有专业基础但较弱,而且教材内容专业、抽象,所以学生在学习长期股权投资时,由于不能从实质上理解知识点,容易混淆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下面笔者结合2014新修改的会计准则规定,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从三方面就如何上好“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这一课题,如何让学生轻松掌握“长投”两种核算方法,做一些教学探讨。

一、区分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会区分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概念和适用范围,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长期股权投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初级会计实务的考查层面,教师首先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利用网络资料查阅相关的投资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例子或者数学图表,去帮助学生理解。

201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中所称的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以及对其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单看准则所指的概念和教材所给的解释,是高度概括的,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图表对比分析法,并结合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关系,从数字层面上来分析,学生易于把握,见表1。

学生弄明白长期股权投资概念之后,接下来就要区分后续计量的两种核算方法――成本法和权益法,即什么是成本法、什么是权益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成本法核算,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权益法核算。这是学生在学习具体账务处理之前必须搞清楚的知识点。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成本法是指某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其持有期间内,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始终保持按其初始投资成本计量的方法。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对于成本法与权益法的理解,教师可以举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如图1所示。

假如持有期间,A公司对B公司实现盈利或出现亏损均视而不见,只有当B公司向A公司分红时,A公司才认为自己赚钱了,才确认投资收益,那么A采用的是成本法核算――见钱眼开;假如A公司认为B公司的盈利或亏损与自己息息相关(不管B公司有无分红),B盈利或亏损即A自己也盈利或亏损,都要进行账务处理,反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投资收益的变化,则A对B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是采用权益法――同甘共苦。以上是通过简单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成本法与权益法,但在实务操作中,什么时候该使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呢?2014年新会计准则第2号规定: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方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教师还可以结合数轴图示来表达,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把握两种核算方法的核算范围,如图2所示。

由图可知,当持有比例为大于20%小于50%时,则采用权益法核算;大于50%小于100%时,采用成本法核算。

二、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的比较分析

学生搞清楚“长投”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概念及核算范围之后,就要开始学习企业具体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了,这是学生最为头疼的地方。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从本质上理解概念,没有理清思路,经常混淆成本法与权益法,账务处理做得一塌糊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分四方面对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进行比较分析。

1.两种核算方法应设置的主要会计科目

会计核算正确与否,首先要会使用正确的会计科目,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要设置的科目可列表对比分析如下。

2.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的会计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的会计核算主要关注初始投资成本与入账价值,初始投资成本是投资时点确定的,入账价值是最终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成本。不同核算方法下,入账价值的确定不同,这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1)成本法下。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以支付现金、非现金资产等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未派发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作为应收项目处理。教材内容陈述得不够直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初始投资成本的计算公式,即“初始投资成本=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组织学生讨论案例1,并进一步总结出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 15 000

应收股利(价款中包含的部分) 1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6 000

根据会计分录,学生可讨论得出,成本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价值=(15900-1000)+100=15000(万元)。

【案例1】甲企业于2013年1月1日,购入乙公司的30%的股份进行长期投资,假如采用成本法(实际上应采用权益法的)进行核算,购入时支付价款15 900万元,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1 000万元,同时支付相关税费100万元,购入时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60 000万元。请问该项长期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是多少?入账价值是多少?会计分录如何编制?

(2)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计算与成本法相同,但权益法核算还涉及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问题。什么时候该调整初始投资成本?根据教材陈述,教师可以这样跟学生探析: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等同于购买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等同于接受捐赠,在这种情况下,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下面还是用案例1来分析权益法下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的会计核算:

①初始投资成本=(15900-1000)+100=15000(万元)

②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60 000×30%=18000(万元)

由于①

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15 000

应收股利 1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6 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3 000

贷:营业外收入 3 000

则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15000+3000=18000(万元)。

假设初始投资成本为20000万元,而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为18000万元时,则不需要调整初始投资成本。权益法下,经过调整后的初始投资成本不变,仅仅影响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账面价值)的改变。以上结论可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得出。

3.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的会计核算

在初级会计实务中,“长投”持有期间的会计事项主要包括三大项: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和其他综合收益(2014年新准则增加);被投资方宣告发放现金股利;被投资方存在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采用成本法时,重成本,轻权益,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受被投资单位盈亏和其他权益变动的影响。只有在被投资单位分配现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权益法下,重权益轻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受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是投资单位进行账务处理的信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对比分析法,利用同一个案例,分别假设在两种核算方法下的会计处理。见案例2。

【案例2】续案例1,乙公司2013年度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2014年5月1日宣告派发现金股利2000万元,甲公司按照持股比例可分派到600万元。2014年6月1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2014年乙公司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了4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请分别按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账务处理。

甲公司应针对上述经济事项进行如下账务处理。

(1)成本法下.。

被投资单位乙公司2013年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

甲公司不做账务处理。

②2014年5月1日乙公司宣告派发现金股利,甲公司按照持股比例可分派到600万元。

借:应收股利 600

贷:投资收益 600

③2014年6月1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600

贷:应收股利 600

④2014年乙公司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了400万元。

甲公司不做账务处理。

(2)权益法下。

被投资单位乙公司2013年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

甲公司应按持股比例确认从乙公司实现的投资收益3000×30%=900(万元),并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因为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增加了):(如果亏损,则做相反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900

贷:投资收益 900

②2014年5月1日乙公司宣告派发现金股利,甲公司按照持股比例可分派到600万元。

当乙公司宣告派发现金股利时,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减少,所以投资单位甲公司要相应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借:应收股利 6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600

③2014年6月1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600

贷:应收股利 600

④2014年乙公司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了400万元。

即被投资单位乙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所有者权益)增加了,所以投资单位甲公司应按持股比例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增加相应的其他综合收益。

400×30%=12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120

贷:其他综合收益 120

教师回顾案例分析过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下的区别,利用表格来对比分析更加直观。

4.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时的核算

“长投”处置的思路较简单,即按实际取得的价款和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并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在权益法下,还应结转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的金额至投资收益账户,这一点是学生在做题目时最容易遗忘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利润方面跟学生分析:当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账户而不是直接计入投资收益账户,主要是为了防止投资企业操纵利润;当投资企业在处置全部长期股权投资时,其所持有股权已经不存在了,那么对应的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也应转出,而这项收益又是因为投资产生的,所以应计入投资收益中。结合案例3进行分析。

【案例3】续案例1、2,2015年1月9日,甲公司出售持有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收到款项19000万元(假设不存在减值准备)。

(1)成本法下。

三、小结

以上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数轴图表演示法等方法,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如何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和运用成本法与权益法。教无定法,如何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才是关键。会计学习,关键在于掌握会计处理的思维,思路通了,则可举一反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联系日常生活和企业实际案例,尽量将会计专业术语讲解得通俗易懂,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那么看起来枯燥抽象的会计课也可以上得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初级会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

股权投资思路范文第5篇

私募股权投资是指主要投资于企业非公开发行和交易股权的投资。相对于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具有投资期限长、流动性较差,投后管理投入资源多,专业性较强,投资收益波动较大等特点。

二、私募股权投资企业预算考核存在的问题

目前,股权投资在国内尚处于发展期,预算和考核体系还不完善,实践中存在考核目的不明确,技术欠缺,指标设置不完善等问题。

(一)预算考核目的不明确

股权投资企业预算目标的合理确定极为重要。当前私募股权投资企业预算考核职能开展范围较窄,主要以项目内部收益率为目标,较少关注长期发展战略,无法实现预算考核对战略发展的保障作用。

(二)预算考核技术欠缺

私募股权投资活动面临较大的系统性风险,如宏观经济景气度、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环境保护风险等,股权投资企业普遍不具备强大的预算考核技术实力,标准化和系统化建设存在瓶颈。

(三)预算考核指标设置不健全

目前,股权投资企业预算考核指标通常采用单一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片面性,经常导致短期行为的产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平衡计分卡下股权投资企业预算考核体系构建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综合评价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指标评价系统,可以更好地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一套条理分明的业绩评价体系,能有效避免考核目标不明确、指标设置不健全等问题。股权投资企业使用平衡计分卡构建预算考核体系的思路为:应用平衡计分卡把股权投资企业发展战略转换为多维度的可衡量、可操作指标,将指标分解,明确不同层面内容。根据股权投资企业的业务经营特点,企业战略规划可分解为股东(出资人)层面、被投企业层面、内部运营层面、学习和成长层面。

(一)股东(出资人)层面

出资人通常关注股权投资企业财务业绩表现和资产质量。股权投资企业可通过设置现金收益比率,估值增长率,项目内部收益率(IRR)等不同指标对财务业绩进行考核。资产质量方面可参照投后目标、评审报告,对收益偏离度进行考核,并综合考虑行业景气度、企业经营情况,以及投资期内表现对所投项目进行资产质量分类和打分。

第一,现金收益比率=

第二,估值增长率=

第三,内部收益率是截至某一特定时点,资金流入现值加上资产净值(NAV)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即净现值(NPV)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NPV= C0 +++…++

其中,Cn为每年现金流,r为折现率。

第四,收益偏离度=

(二)被投企业层面

股权投资企业对于客户的价值体现于投后管理方面,包括帮助被投资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完善治理结构,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再融资服务,以及提供外部关系网络和资本运营服务等。对于难以量化考核的增值服务部分,可设计调查问卷的形式,由客户对增值服务进行综合评分。此外可对客户保有率、客户获得率和客户盈利性进行定量考核。

(三)内部运营层面

股权投资企业内部运营应做好风险防控,保持日常运营高效。风险防控包括项目评审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满足内外部合规和监管。日常运营包括各项运营制度建设,基金的募集、登记、估值核算、分配和清算等等。股权投资企业风险防控、日常运营高效通常由股权投资企业前、中、后台合作完成。平衡计分卡体系下,通常按着不同侧重点对需要关注的事项采用定性评价考核。

(四)学习和成长层面

股权投资业务的特殊性决定行业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学习和成长层面可以从员工满意度、激励和授权等方面构建平衡计分卡。员工满意度指标包括员工流失率、保有率、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培训等。激励和授权通常包括员工业绩与企业业绩绑定比例以及跟投机制的建立等。

股权投资思路范文第6篇

一、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现状及监管改革

美国、英国和法国私募股权基金的主要募集方式是私募发行,发行对象为合格的机构投资者。近年来,欧美的私募股权基金资金来源呈现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主要包括养老金、捐赠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高资本净值的个人或家族公司等。关键是要求投资者具有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力。私募股权基金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公司式私募、 契约式私募(信托式私募)、 有限合伙制私募。目前,有限合伙制是美国私募股权基金的主要组织形式。国际上对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管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对基金的监管,主要体现在对基金的发行、基金的投资者数量及资格的监管。二是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管,主要体现在监管部门要求管理人应具备一定的资格,并需报相关金融监管部门进行注册及定期年检。三是对基金所投资企业的监管。基金管理人必须定期向监管机构报告其主要投资市场和工具、业绩数据和风险集中度等信息。四是对投资者的监管,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对于保险公司及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监管层要求对投资进行严格比例限制以防范风险,并进行合理的资产负债管理。

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也让全球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步入到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时刻。全球私募股权投资交易量、投资收益及投资回报也出现了大幅下降。次贷危机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带来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交易出现失败,不得不撤销或重新进行判断。二是促使并购基金创造了其他新类型的投资以配置他们巨额的投资基金,这些投资包括对上市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PIPE),对杠杆收购交易中已经发行的债券的收购等。三是部分大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其管理公司开始出现亏损。自次贷危机发生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部分基金开始出现亏损。由于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是本轮危机的最主要的受害者,因此,包括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等大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在本轮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私募基金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缺乏监管隐含的巨大风险,欧美国家对私募基金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其管理人的监管呈现加强趋势。奥巴马政府于2010年6月批准了自大萧条以来最具颠覆性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法案规定资产管理规模1亿美元以上的投资顾问必须在SEC进行注册,并要求其向SEC提供交易和资产组合的有关信息,协助监管机构对系统风险进行必要评估。SEC将对这些投资顾问进行定期和专门检查。这项法案包括限制银行从事互换交易业务、限制银行投资私募股权公司和对冲基金等严厉措施。这一法案的通过影响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英国创业投资协会提出了针对英国私募股权基金整个行业的监管指引——《英国私募股权投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的指导方针》,对私募股权基金信息披露的指导原则,并对信息披露主体和披露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指引规定,私募股权基金应定期向英国创投协会(BVCA)指定的机构提供数据,以便于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活动的经济影响进行有证据的严格跟踪分析,及时监测金融风险。欧洲议会则于2010年11月正式通过欧盟对冲基金监管法案,这是欧盟第一套直接监管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法规,最突出的一项内容是引入了“欧盟护照”机制。不过,它可能对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及非欧盟国家的对冲基金造成冲击,再加上欧美的分歧,可能为未来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投下阴影。

不过,由于中国经济在本次金融危机中表现最为突出,再加上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产业,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始逐渐将业务的重点放在中国市场。众多的知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始在国内募集人民币基金就是最好的佐证。例如,自2010年以来,百仕通、第一东方、里昂证券、凯雷、TPG等外资PE机构纷纷在中国设立人民币基金,贝恩资本、瑞银、KKR等机构也在筹划在国内设立人民币基金事宜。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人民币升值预期、投资及退出渠道不断拓宽都给国际资本带来了可预期的高投资回报率。

二、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迅猛,2005年,证监会提出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案,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逐步完成,我国资本市场开始进入到“全流通”阶段,并由此拉开了新一轮牛市的序幕。在这一阶段,国家相关部门为了促进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这标志着我国创业风险投资进入了政府引导下的快速发展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开始进入到迅速发展阶段,本土基金管理公司规模迅速扩大。究其原因,主要有:(1)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输入以及中国经济自身内部的失衡使得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愈演愈烈。由于资本的逐利性,过剩的资金开始渗透到一切存在收益的领域。(2)中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各行各业充斥着众多的投资机会。(3)政府出台各种政策以支持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比如,对《公司法》、《证券法》、《信托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的修订和出台,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基础。09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下发的股权投资基金的指导意见,各地地方政府纷纷拿出财政资源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及制定优惠政策来促进当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带动了各方资金积极参与到这个行业。在募资方面,2010年政府也出台了向保险资金放开股权投资的一些政策,各地政府为了吸引股权投资机构落户,在注册、税收等方面给予很大的优惠政策。国务院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新36条,还有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积极推动了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4)创业板的推出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提供了良好的退出机制,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规范发展。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整体规模和发展速度都位居亚洲首位。从2003年至今,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一直保持着40%的复合增长率,已经远远超过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

2010年又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过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一年。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海啸冲击、2009年的募资、投资低迷期之后,2010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迎来了强劲反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募资、投资、退出案例数均创下历史新高。具体来看,募资方面,当年共有82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募集,募集金额276.21亿美元;投资方面,全年共发生投资案例363起,交易总额103.81亿美元;退出方面,全年共计发生退出案例167笔,其中IPO方式退出160笔,股权转让退出5笔,并购退出2笔,一举打破了2007年曾经创下的95笔的最高记录。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私募股权基金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政府管理部门。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法规,各监管部门也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政府管理部门。随着实践的发展,“私募”基础性规范缺失导致的不良影响或许将逐步显现。目前有关部门已经起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草案)》已上报国务院,正等待批复。管理办法明确了对PE 行业适度监管的政策指向和基本的监管框架。如果这一管理办法获得批准,则认可对PE行业进行适度监管的模式,即不主张严格的审批制。但是,会对合格的基金管理者、合格的机构投资者设定准入要求,包括对单个投资者的出资要求和募集资本总规模的规定,并对投资行为进行一些规范。相信这一方法的出台有助于搭建法律框架,对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有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二是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主要以政府推动为主,市场化程度有待加强。同时,很多企业与当地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更好的处理与当地地方政府的关系,成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所面临的又一挑战。

三是缺乏完善的基金管理机构。从历史业绩、内控、流程、人员素质、品牌等各方面来看,目前大部分基金管理机构缺乏足够的市场经验,这也是银行、保险、国企等机构投资者密切关注的问题。

四是缺乏相关的信用管理机制。良好的信用制度是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基础,在美国这种信用制度已经非常成熟,在我国市场上还没有形成“信用”“诚实”为基础的运行机制,国家也没有相关的信用管理制度及惩戒机制,尤其是很难规避基金管理人造成的“道德风险”,再加上国家还没有个人破产的相关制度,所以管理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还不能真正履行,这无疑加大了基金投资人的投资成本和风险,也是阻碍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已经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推动发展时期,除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因需要政府资金作风险补偿而应由政府设立准入机制进行监管外,其他类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以逐步实行行业自律模式为主的形式进行管理。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立法方面要以“开门立法”模式为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对私募资本的配置,同时为基金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留下空间。在以基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为主情况下,政府的行政监管要以监管的介入程度不应当干预或影响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正常的经营管理为原则。

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目标及思路

从发展目标上看,应坚持“政府引导、产业导向、市场运作、监管有效、管理规范”的原则,围绕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积极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及股权投资管理公司,构建多层次股权投资基金体系,不断优化企业投融资结构,加快经济结构包括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金融业整体实力并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从未来发展思路来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一是监管环境方面。需要尽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并建立监管框架,保证各基金具备股权融资的基本要求和投融资能力。目前由于各部门出台的政策缺乏统一协调制约了PE的发展,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法律《公司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法》、《信托法》以及涉及外商投资、境内并购、海外上市、海外投资的相关法规予以整合和修订。同时,应逐步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包括建立决策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制定应急预案,防范操作风险和管理风险,明确投资比例、退出机制、信息披露等事项,规定监管机构可以通过能力评估,加强投资运作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

二是发展环境方面。从金融监管环境、金融政策环境、金融信用环境、金融中介服务环境、金融开放环境、金融安全环境等各方面不断进行完善,为股权投资基金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是建立流动性的二级市场。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个季度,国内私募股权基金共募集资金达212亿美元,超过2009年全年的募资总额。一级市场的蓬勃发展,使得市场对于流动性的需求越发迫切。近日,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首次《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私募股权交易规则》,标志着国内首个私募股权基金二级市场交易平台试运行。新成立的私募股权交易平台,将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为创投企业、基金机构提供基金募集、项目融资、股权转让、基金份额转让、投资退出等全方位服务。私募股权基金二级市场在欧美国家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金融资产需要一级市场募集资本,二级市场来创造流动性。电子化的股权基金二级市场交易平台将是未来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

四是退出机制方面。政府需要支持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建设,提供多种退出渠道和机制,分散股权投资发展风险。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通道,通常有证券市场、股权交易市场和并购市场等,建立和完善合格投资人的场外市场,而交易平台如股权转让的大宗交易市场,包括北京产权交易所、天津产权交易所,新三板市场等。支持和鼓励各类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发展,逐步形成募集、投资和退出等功能完善的股权投资发展环境。

五是建立中介服务体系,支持创业投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未来需要一批为PE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资讯机构和中介,推动融资服务体系的建立。

股权投资思路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同一控制; 控股合并; 合并日

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合并方在合并日的会计处理涉及两方面:一是合并方因该合并事项对被合并方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二是合并日合并报表的编制。

以支付现金、非现金资产方式进行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较为简单,所以在此本文只讨论以发行股票方式实现控股合并的情况。

例1:H、N分别为A公司控制下的两家子公司,H公司于2012年3月1日以发行股票的方式自母公司A处取得100%的股权,合并后N公司仍维持其独立法人资格继续经营。合并日H公司和N公司的简略资产负债表如表1。

(1)假定H公司发行70万股股票(每股面值1元)作为合并对价取得了N公司100%的股权;

(2)假定H公司发行90万股股票(每股面值1元)作为合并对价取得了N公司100%的股权。

试确定H公司在2012年3月1日的会计处理。

分析:

(1)该项合并可以看作是H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发行70万股股票交换得到N公司所有的股票。由于N公司股票的账面价值为72万元(股本45万元+资本公积27万元),因此H公司发行股票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应该为2万元(72万元-70万元)。

由于H公司取得了N公司100%的控股权,因此,N公司的留存收益24万元也应并入H公司的报表中。

H公司合并日应做的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96万元

贷:股本 70万元

资本公积 2万元

留存收益 24万元

H公司对N公司实现控股合并后,H公司还应编制合并日的合并报表。由于合并报表要反映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H公司对N公司的投资属于内部事项,因此应将该投资事项予以抵销。

借:股本 45万元

资本公积 27万元

留存收益 24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 96万元

(2)沿用上述思路,该情况可视为H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了90万股股票交换得到N公司所有的股票。因此,H公司发行股票的面值90万元与N公司股票的账面价值72万元之间有了18万元的差额。

根据企业合并准则的规定,18万元的差额应先冲减资本公积,不够的再冲减留存收益。由于H公司账面上的资本公积只有15万元,因此,仍需继续冲减留存收益3万元。

由于H公司取得了N公司100%的控股权,因此,N公司的留存收益24万元也应并入H公司的报表中。

H公司合并日应做的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96万元

资本公积 15万元

留存收益 3万元

贷:股本 90万元

留存收益 24万元

经过整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96万元

资本公积 15万元

贷:股本 90万元

留存收益 21万元

同时,H公司应编制抵销分录:

借:股本 45万元

资本公积 27万元

留存收益 24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 96万元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合并日的会计处理程序:

1.在借方记录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为:被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母公司的控股比例;

2.比较合并对价(发行股票的面值)与被并方股票的账面价值×母公司的控股比例,其差额应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余额不足冲减的,相应调整留存收益;

3.记录被并方的留存收益,金额为:被并方留存收益×母公司的控股比例;

4.整理会计分录;

5.编制抵销分录。

按照上述思路,我们可以继续探讨非全资子公司下的会计处理。

例2:沿用例1的资料,但是H公司仅取得N公司70%的控制权。

(1)假定H公司发行50万股股票(每股面值1元)作为合并对价取得了N公司70%的股权;

(2)假定H公司发行70万股股票(每股面值1元)作为合并对价取得了N公司70%的股权。

分析:

(1)确认H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67.2万元(96万元×70%)。

H公司以50万的股票换得N公司70%股票的账面价值(72×70%=50.4万元),中间的差额0.4万元(50万元-50.4万元)应增加资本公积。

由于H公司取得了N公司70%的控股权,因此,N公司的留存收益16.8万元(24万元×70%)也应并入H公司的报表中。

H公司合并日应做的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67.2万元

贷:股本 50万元

资本公积 0.4万元

留存收益 16.8万元

H公司还应编制抵销分录:

借:股本 45万元

资本公积 27万元

留存收益 24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 67.2万元

少数股东权益 28.8万元

(2)确认H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67.2万元(96万元×70%)。

H公司以70万的股票换得N公司70%股票的账面价值(72×70%=50.4万元),中间的差额19.6万元(70万元-50.4万元)应先冲资本公积15万元,再冲留存收益4.6万元。

由于H公司取得了N公司70%的控股权,因此,N公司的留存收益16.8万元(24万元×70%)也应并入H公司的报表中。

H公司合并日应做的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67.2万元

资本公积 15万元

留存收益 4.6万元

贷:股本 70万元

留存收益 16.8万元

经过整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67.2万元

资本公积 15万元

贷:股本 70万元

留存收益 12.2万元

H公司还应编制抵销分录:

借:股本 45万元

资本公积 27万元

留存收益 24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 67.2万元

少数股东权益 28.8万元

显而易见,本文的会计处理方式比201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第448页的会计处理更为简单易懂。

【参考文献】

股权投资思路范文第8篇

一、《会计》教材主要变化

(一)结构变化2008年cpa《会计》科目做了微调,主要调整内容为:“金融工具列报”的内容不再单列,而是将相关内容分别归入“所有者权益”和“财务报表列报”两部分中;在总论中增加“会计科目及其设置”的相关内容,为各会计要素和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作铺垫,并提高可操作性;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部分的内容移后,由原来放在资产类中转入特殊业务类。

(二)内容变化第1章增加了“会计科目”一节,考生要特别关注,重点学习。第5章权益法核算中,增加了内部交易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包括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的抵销。第20章所得税计税基础这部分内容变化较大,比如研发支出原来属于暂时性差异,在新教材中变为不属于暂时性差异。这一章还增加了存货等资产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中的处理方法。新教材共有27章,与旧教材相比,在章数上减少了一章。旧教材中的最后一章内容,被拆散合并到新教材中的财务报告、负债等有关章节中了。除以上几点主要变化之外,新教材对旧版教材中错误的地方做了改正,增加或删减了一些字句,使得表述更为本文由收集整理准确、精练。这些内容虽然不是实质性变化,也需考生在复习时注意。

二、《会计》计算综合题预测

根据近几年的考试情况,考试题型不会有变化,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及账务处理题和综合题。客观题和主观题所占分值大约是4:6。根据近三年的考试特点及今年教材的变化内容,对2008年cpa考试《会计》的主观题的出题思路做出预测。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第3章《金融资产》是重点章节,为了全面考核本章重点,出题思路是:首先“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然后要求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最后做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应注意的问题: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暂时性”变动计人“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不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的金额和“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一致,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的差额挤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二)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重点关注成本法增加持股转权益法以及成本法减少持股转权益法。

(三)借款费用+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首先要求计算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资本化金额,然后达到可使用状态将“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然

后将其出租转入“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注意问题: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出售的时候,要将“资本公积”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其他业务收入”。

(四)单项资产减值+所得税比如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要求计算本年度的递延所得税的发生额。应注意的问题:税率的选取问题,计算递延所得税税率的选取应该按照未来预期的税率来进行计算。

(五)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本类型是历年综合题的重要考点。按照新准则的变化,除了传统的前期差错更正本文由收集整理,比如售后回购,特殊劳务收入的确认等。今年比较容易出现的差错类型: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固定资产;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误将“资本公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典型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要掌握,比如未决诉讼、销售退回等。

(六)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第5章“长期股权投资”、第25章“企业合并”和第26章“合并财务报表”结合在一起出综合题。调整分录主要复习思路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