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橡胶产业 社会变迁
一、曼嘎村寨的基本情况概述
曼嘎寨座落于勐罕镇,毗邻澜沧江,属热带气候。全村国土面积0.94亩,适宜种植橡胶、香蕉、水稻等农作物;拥有耕地面积675亩,其中水田面积402亩,旱地面积273亩,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1183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183亩,人均经济林果地4.5亩,主要种植橡胶等经济林果。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93户农户,总人口262人,其中男性153人,女性109人。2000年少量种植橡胶之前,全村经济总收入53.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32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大量种植橡胶地之后,村民收入迅速提高。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3.0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5.3万元,畜牧业收入7.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0元[2]。
二、当地居民收入提高后传统文化的流失
橡胶树的生长对气候和其他环境要求比较严格,橡胶树喜温怕寒,喜微风怕强风,喜充足阳光和湿润,能忍耐季节性干旱。目前我国主要橡胶产地在海南岛和云南西双版纳。橡胶树的生长需要吸收很多光和水分,曼嘎村寨周围水环境被成片的橡胶地破坏了。澜沧江近几年水量变化说明了这一切。据村里人介绍,在没有大量种植橡胶以前,澜沧江发大水能把村里的中心广场淹没。从中心广场到村寨公路边有几公里,而且公路的地势比中心广场的地势低的多,澜沧江水量在成片的橡胶树的影响下很快减少。曼嘎村民只看到种植橡胶的经济利益,拼命发展橡胶产业,他们没看到橡胶树对水环境的破坏,再过几年等到他们发觉自己饮水困难的时候也许就晚了。橡胶产业的发展带来当地居民收入迅速增加,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也破坏了当地的建筑文化。服饰文化也受到了这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傣族传统服装,短上衣和长筒裙非常适合傣族当地的气候特点,便于他们日常生活和劳动。但是现在村里除了一些年长的老人之外,其他的像年轻人、小孩很少或者几乎不穿傣族的民族服装,他们的穿着与汉族没什么差别的衣服。当地的小姑娘涂上口红,描上眉毛,穿着现代时髦的衣服,如果不仔细甑辨,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傣族的村民。以前,傣族家庭成员之间和邻里之间相处总是和睦,很少有吵架现象发生。橡胶地面积多的人和橡胶地面积少的人处于一种不和谐的状态,渐渐地,经济差距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他们的心理在暗暗的较劲。现在曼嘎村的邻里关系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和睦了。
以上是我归纳的曼嘎村民在经济收入提高后,村里环境、建筑服饰以及邻里、亲情友情等方面的变化。其实曼嘎村寨只是近几年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冲突的一个例子。云南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都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即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了,但是原有民族文化却被破坏了。那么少数民族在经济发展中,怎么才能尽可能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下面本文就这一方问题谈几点看法。
三、提出建议和治理对策
对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政府、村寨和村民之间应相互协调、同心协力共同处理经济发展与传统民族文化保护这个问题。
(一)注重对当地居民的教育宣传,让其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政府在宏观上组织村民进行经济建设,同时也必须让村民了解和明白建设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能因为发展经济而破坏传统文化。目前,许多村民办事只顾个人、眼前的利益,并没意识到传统文化破坏对本民族以后文化的传承及其自身长远发展的不利影响。因此,政府必须重视从思想上引导、教育村民,让其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保护是关系整个少数民族的整体发展及其切身利益的大事,从而正确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积极主动的保护好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文化。
(二)当地政府合理的做好村寨规划
在具体的规划中,当地政府应根据村寨所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从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护傣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根据傣族传统村寨物质形态和文化形态进行合理的规划。具体的措施主要有:(1)保持村寨风貌,维护民族传统建筑特色。傣族的干栏式竹楼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傣族村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中,我们在局部范围内保护传统傣楼民居的同时,建造采用现代结构技术及建筑材料并保持傣族民居传统风格的新民居,以满足傣族百姓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2)强化傣族村寨中的环境空间、精神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功能建设,引入新的文化活动内容。佛教和佛塔是佛教社会宗教活动和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在规划设计中,加强寨心和佛寺的职能,同时赋予其新的文化内容,即把一些现代文化娱乐活动放到寨心和佛寺中进行。这样的设计将公共活动中心与原来的宗教活动中心合为一体,形成新的村寨精神空间,有利于增强传统村寨的凝聚力和加强民族团结。
(三)加大对村寨、村民的管理
曼嘎村委会是村寨的日常管理的重要机构,其应该在村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村委会在处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时,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对村民在思想上进行保护传统文化的教育,另一方面对已经破坏传统文化的村民进行教育。对于少数已盖异化建筑的村民,可由政府、村委会出面与之协商,出少量资金买下这些“洋房”进行拆迁,以保持传统文化氛围的完整性,然后由村寨负责帮助村民建盖传统傣楼。
总之,民族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不能因为发展经济而丢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像曼嘎这样的村寨,在经济迅速发展,村民没有做好思想准备的时候,政府、村委会、傣族的老人一定要相互帮助,教育村民,保护傣族自身的传统文化。只要政府、村寨和村民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曼嘎村寨就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传统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曼嘎村委会2007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关键词】多耶;传承与保护;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64-01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在为当代文化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使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困境,如何保护好传统文化是一项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多耶”――它一直是侗族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并隐藏着侗族文化的基因。由此可见,保护好多耶舞文化就等同于对侗族文化的保护。笔者力图为侗族多耶舞的传承与保护提出可行性的方法和措施,促使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不断推进。
一、侗族多耶舞传承与保护的途径
(一)政府主导、政策保障,加大经费力度。政府在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是组织者和管理者,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传统文化保护的工作方针、原则和各项战略部署,使本地区保护工作得以扎实、有序地向前推进。相关部门要建立起完善的保障机制,颁布相关政策法规,并结合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在发展多耶舞传承的同时结合当地发展文化旅游、民俗节庆活动等开展生产性保护,政府要加大经济的投入,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二)建立侗族传统舞蹈生态文化艺术馆。在各民族,现代生活提高了当地人的经济收入和收入水平,拓展了他们对外界的视野,与传统生活渐行渐远,侗族传统歌舞文化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因此,当地相关部门应建立艺术文化馆,培养文化艺术人才,拓展艺术道路。
(三)培养多耶舞文化继承人并保护传承人,调动积极性。在传统文化中,是否得以传承,传承人是核心。保护好传承人是保护好传统文化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拿出一定数量的经费来补贴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人,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吸引传承人,并通过组织开展艺术活动,进一步提升民间艺术家的荣誉称号、社地位及认同感。
(四)在学校里开展侗族多耶舞文化课程。在传承形式中,教育传承是最有力度的。应将侗族多耶舞文化引入当地学校音乐教育的正式课程中,通过对课堂的教育,让更多侗民从小就接触本民族多耶舞的文化。学校教育作为传承多耶舞文化的艺术转化中介,让更多优秀作品和专业的传承人重新回归到民间,将侗族文化不断延伸。
二、侗族多耶舞传承与保护的意义
“多耶”是中国侗族的传统民间歌舞形式之一,盛行于侗族地区从祭祀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多耶舞是侗族人最喜欢的歌舞,透过它的歌舞形式我们可以看到深厚的侗族文化积淀。因此,保护好多耶舞文化传承,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加强了对多耶舞文化的重视,弘扬了侗族文化。通过对多耶舞文化的研究,了解到多耶舞对侗族文化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措施,挽救了多耶舞传统文化的流失,保护了侗族文化。在多耶舞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凝聚了侗民们重新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与喜爱,增强了民族文化自豪感,而且激励了当地人对本民族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弘扬了侗族文化。
(二)推动当代多耶舞文化发展的同时,有力地保留了多耶舞传统文化。在传承与保护的话题中,怎样在有力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有效地保护好传统文化,是每一位学者都关心的问题。现代文化的进入,既创造了条件,也使传统文化出现了困境。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好本土文化,倡导文化多样性,增强了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宿感,促进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互动,并通过各种渠道,推动原生态文化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原生态文化的价值。
(三)加大了对多耶舞民俗活动的文化价值宣传。近年来,各个民族都设立有代表当地民族风情的旅游点,侗族也不例外,多耶舞在民俗节庆和商业活动中是最常见的,通过对原生态舞蹈文化的展现,多耶舞吸引了各地、各国的旅游者,宣传了侗族文化价值,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结语
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本。尽管侗族多耶舞文化备受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多耶舞的传承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更加去重视。
参考文献:
[1]黄小明.侗族歌舞“多耶”的文化变迁[D].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
[2]徐建波.侗乡“多耶”的起源、传承、及现展[D].体育文化导刊,2005.
[3]袁善来.“多耶”与侗族文化[J].文艺评论,2015.
[4]师冠楠.从歌舞“多耶”看侗族民间文化及审美心理[J].大宗文艺,2013.
[5]格桑吾珠.浅谈侗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研究,2015.
[6]莫光辉.少数民族传统节庆开发与区域产业联动机制建构――以广西三江侗族多耶节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2.
布依族传统文化走向失传已经出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着装布依族服饰的人越来越少。
在羊场乡,布依族村寨除妇女们着布依族服装外,男子都基本已改装,不少外出务工回村后的青年人还穿上了西装。
2.布依族民间歌舞及乐器正在逐渐失传状况已显现出来。
例如羊场乡自古就有“布依盘歌”之称。婉转的“情歌”,以悠扬清脆的月琴和木叶曲,构成布依族民歌的主旋律,那庄重肃穆的“转场舞”,婀娜多姿的“绣荷包舞”。昔日那里的布依族男女老少人人能歌善舞,而现在能唱布依族歌、会吹木叶、弹月琴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不少的布依族村寨除了欢庆活动、迎接来宾外,平时根本听不到唱布依族民歌和木叶声了。
3.布依族姑娘能刺绣的已不多见。
七八岁的就开始投师学艺,向奶奶、外婆、妈妈或姐姐学绣花、挑花,女孩心灵手巧,长大后个个是绣花能手。可现在布依族村寨的少女能绣花的已不多见。
4.布依族民间体育也潜藏消亡的危机。
布依族民间体育是我县体育事业的一部分,这些独具风土人情的多姿多彩的民间体育娱乐活动丰富着布依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布依族生活在特殊的自然环境里,造就了多彩的传统体育,这些民间体育活动多与生产和生存相关,民间体育有一定的群众性、娱乐性、竞技性,具有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和就地取材的特点。布依族民间体育摔跤、踩高翘、扳手劲、打秋千、踢毽子、坐翘板、打格罗、爬绳、跳棒、跑步、玩弹弓、翻跟斗等。如今除只有少数布依族村寨开展这些项目活动较为广泛外,多数面临失传。
5.打工潮的兴起,制约了布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活动的开展。
每年全乡约有三四千名农民外出务工,他们虽然增加了经济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但对布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许多布依族村寨传统节日也逐渐冷清,有的本应由青壮年承担的活动项目不得已而只能靠五六十岁以上的人担当。有的地方虽然有传统文化活动,但青壮年已外出,他们失去了学习机会,有的地方甚至由于无人参与而无法举办各种民间民俗活动。
为保护和传承布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关于做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精神。为使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切实提高对保护和传承布依族传统文化及其进校园的重要性的认识。
布依族传统文化遗产在历史、艺术、社会、经济、人类学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布依族文化,是对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贡献;要充分认识到布依族文化目前所处的困境,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历史责任感,提高保护、传承、开展布依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尊重民族感情、维护民族团结基本国策提出的政治要求,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青少年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对他们加强民族文化教育,使民族文化后继有人,是我国各民族和睦友好,共同繁荣的根本要求。在中小学校开展布依族传统文化教育是做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2.要把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小学教育内容。
将这些喜闻乐见的布依族民间音乐、舞蹈、体育、传统手工艺等引进教学课堂活动中来,使中小学生的学生能够从小受到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热爱他们自己的民族。开展布依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要注重民族法律、法规教育,把布依族文化教育与民族法律法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民族平等观念,加强民族团结意识,把学生培养成为品质优良、胸襟宽阔、多才多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要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布依族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
在开设布依族文化课程时,要坚持传统文化教育形式灵活多样,使之生动有序。要结合课外活动,开展各种兴趣小组、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实践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布依族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施教,把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青少年学习和掌握本民族文化的本领,增强他们弘扬和传承布依族传统文化的自尊心。实践证明,开展布依族文化教育,创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应鼓励学生说布依语、唱布依民歌、吹木叶、弹月琴、开展民间体育活动、着布依装。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应考虑布依族文化的融入与参与,学校要组建民族文艺表演队。这样既丰富了布依族文化教育教学内容,又为开展布依族文化旅游增添了光彩,起到直接为旅游业服务的作用。这样做不但强化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对布依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实现对布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发扬,为民族旅游的发展提供可靠、丰富的资源保障。
关键词: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041-02
一、贺州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贺州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位于七百里贺江之要冲,扼楚粤之咽喉,秦代开辟的“潇贺古道”是古代沟通中原与岭南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对接点之一。千百年来,南来北往的官员、戍卒、商贾、流民带来各地不同的语言、文化和习俗,与岭南百越土著民族文化交汇融合。这里居住着汉、瑶、壮、苗、侗等十八个民族的二十多个族群,各民族、各族群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各族群、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融、取长补短,形成多民族多族群文化相互交融的和谐图景。
贺州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古代中原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在此融合、留下了诸多颇具特色的原生态历史文化资源:有潇贺古道、桂岭古道、谢沐关、鹰扬关等古道;有封阳古城、临贺古城、庆坪古城、东坪古城、独柱山古堡、富川古明城等古城;分布着数百座古老的村庄,二十多座古风雨桥,十八座古戏台和部分石龙桥;保存有众多的寺、庙、祠、楼、馆、观、坛、塔、阁、宫、社、亭等宗教文化建筑物。现存古民居、古建筑存量丰富,这些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设计独特,颇具匠心,别具风格。考古方面,有孝穆皇太后先茔、国宝青铜麒麟樽、沙田古墓群、贺街古墓群、铺门古墓群、富川城北西汉墓群。自然风光方面,有姑婆山和大桂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贺州玉石林、路花温泉、大汤温泉、钟山碧水岩、十里荷塘,还有昭平七村、南乡滑水冲等南方原始森林。
这里居住的十八个民族的二十多个族群,民俗文化多姿多采。各民族、族群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和信仰崇拜,构成不同的文化特征。各族群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有多达二十种的方言土语。民族风情古老而多姿,如瑶族的盘王节、情人节;壮族的三月三、庙会、炮期和歌节;讲古梧州话的山歌、傩面舞、小龙舞(蛇舞);瑶族的蝴蝶歌、长鼓舞;壮族的舞火猫、耍歌堂;土瑶的酒歌、情歌;苗族的芦笙、踏歌堂等等古朴奇异的多民族原生态文化。此外,还有各族群的节庆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丧葬文化、婚庆文化、宗教文化等。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1.为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人才。相应的文化主体是文化传承的根本力量,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措施就是要保护传承人和培养新的传承者。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以考虑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传承人保护制度,明确传承人的地位,除了在经济上给予必要的资助和扶持外,还可以赋予其一定的社会地位,给杰出的传承人创造适宜传承的社会条件;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合理可行的传承机制,帮助建立培训基地或师徒关系,通过授课、带徒授业等方式培养接班人,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和文化自觉,使其技艺能够得到完好地传承。
2.投入资金,加强对传统文化进行物化载体的保护。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要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物化载体实行保护,使其发挥传承文化的功能。保护的途径多样,如:依靠科技,借助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实现对现有原生态文化的存在形式进行保存和保护;建立图文声像等相应数据库,完成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的数字化保存与存档;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系统,实现对工艺流程的详细表达、工艺存在的文化状态、物品的选择展示、民间艺人档案、传播传承方式、民艺品原材料及当地各民族、族群生活方式等文化存在方式的再现交互功能;开发虚拟修复与演变模拟技术,数字化故事编排与讲述技术,数字化图案、工艺品辅助设计系统等,这些技术的运用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扬。
贺州相当一部分学者都认识到这点,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现代化工具,长期深入到各民族各族群来了解、记录、宣传相应专业领域中的文化,为当地原生态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尽自己绵帛之力。
3.转变观念,加强宣传和教育。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也只有真正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和参与才能取得成功。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与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中来,让人民群众认识到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宣传上,加大力度,明确舆论导向,对民间艺人要作好一对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上,其一,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引入少数民族学校教育,在大、中、小学设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课程,将民族文化等引入课堂,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聘请传承人深入学生传授民间文化等。通过学校教育,为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打下基础。其二,在全社会进行广泛的教育、特别是对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内居民的教育,利用各种文化场所、宣传栏、论坛、讲座开展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和鉴赏活动,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民族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通过这一途径使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知识得到有效的普及与推广。
(一)部分群众对非遗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为相关单位在一段时间,因为对在群众中进行这一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不重视,使得现在的部分群众对于相关保护工作的重要程度缺乏必要的认识。许多人认为这样的保护是一件没有意义的工作、或是认为意义不大,和自己的生活没有关系。这样的情况对于开展保护工作是没有好处的。即便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结合了非遗的保护工作,效果也不会十分的明显。
(二)群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不强
不同于其他的文化遗产类的保护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特有的文化属性,在群众中有时很难取得相应的认同感。如一些地方的小戏种、民间的小手工艺品等,在群众中被认为是普通的生活元素,有的甚至因为缺乏爱好的群体已经在生活中消失。但是这是这种群众对文化遗产重要性产生的不认同的感觉,造成了现在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断代消失。
(三)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非遗保护工作出现失真严重的现象
在群众的文化活动中,对相关的传统文化及其保护进行宣传的工作在许多的基层文化组中早已开始进行,但是在这种宣传工作中经常出现文化遗产失真的情况。这种失真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在活动中出现的商业元素造成的;二是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出现的断裂情况造成的;三是因为适应群众活动特点时场地等因素对宣传工作所造成的影响。这三种情况的出现都会对现有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产生影响。
二、针对结合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解决非遗保护与群众文化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在开展文化遗产宣传工作中,利用实际的工作方法,积极地应对产生的问题,采取了一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一)利用新的传播媒体形式,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做好非遗保护宣传工作
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利用新的传播媒体形式进行全面的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可以切实的提高群众对这一项重要工作的重视程度。这些新的传播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公交地铁的移动传媒、微信类的手机移动媒体等。如在实际工作中,文化保护部门可以制作非遗保护工作的宣传短片、动画片,在网络媒体上进行播放宣传,利用网络媒体受众面广的特点,扩大非遗保护工作宣传的受众面,吸引更多的群众深入的了解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的意识。这些新的传播媒体可以使更多的群众了解非遗保护的意义,并参与到非遗保护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来,为保护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做好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工作,提高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
在进行群众文化活动策划时,活动的策划者应首先对进行宣传的特色文化遗产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这些工作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艺术、文化等因素意义的挖掘,对文化遗产现状的了解及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在活动策划中,应注意抓住群众对艺术和文化的欣赏心理需求,在活动设计上充分使群众可以直接参与到传统文化中来,感受到传统艺术和文化的魅力,认识到自己身边曾经不被重视的民间艺术和工艺品实际上是具有历史、艺术、文化底蕴的不可复制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提高群众对身边存在的文化遗产的认同感。
(三)在实际工作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还原工作,防止失真的情况出现
为防止群众文化活动中,文化遗产出现失真的情况,因此,在文化遗产宣传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对文化遗产进行介绍和展示工作时,首先应尽量避免商业元素对文化遗产自身的影响,因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才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商业元素只是活动的附加元素。同时活动还应做好文化遗产历史研究和民间调研工作,尽量还原文化遗产的原始状态,利用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和民间调研的成果,尽可能的消除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的断裂现象,还原出其本来的最具欣赏性的原始美感。最后要注意在展示活动中尽量为文化遗产的展示充足的空间,对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展示。如果实在无法全面展示的,一定要做好介绍说明工作,使参加活动的群众对文化遗产有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做好以上的三点工作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在非遗保护宣传工作中出现失真的情况。
三、结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B-
0095-01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传统文化》课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传统文化》课上渗透德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文道合一,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德育并非班主任的专利,各科任教师都有义务依据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那么,如何在《传统文化》课上渗透德育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以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渗透德育
《传统文化》每一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如:“名人长廊”单元中的“杰出人物”篇,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杰出人物事迹的同时,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从而受到杰出人物事迹的感染和教育。再如“风土画卷”单元中的“传统节日”篇,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相关知识、习俗的同时,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并从中受到诚信教育、爱国教育等;“祖国大好河山”篇,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懂得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德育渗透,教师均可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进行。如通过“文艺园林”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园林艺术与中国文学、绘画密切相关,许多风景区都与丰富的人文资源交织在一起等,进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园林艺术中蕴涵的人文知识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用课件展示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德育
如果只在《传统文化》课堂上单调地讲授知识,很难让学生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学生在掌握传统文化的同时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我在上课前总要做充分的准备。譬如,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曾经这样上了一堂课。上课前先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视频,并让学生思考:视频中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点?你从中看到了哪些传统文化?有何感受?除了视频上看到的事物外,还为哪些中国传统文化感到自豪?学生通过观察、感悟、交流,形象地了解了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谈完感受后,我又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让学生欣赏,学生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唱了起来。这节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借助传统节庆活动,渗透德育
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这些节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大好时机。譬如:每年清明节的扫墓活动,我总是在节前利用《传统文化》课,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并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扫墓活动中,我还亲自陪同学生,一起感受这个特殊节日的特殊气氛,经历这个特殊节日独特的活动历程。活动结束后,我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外,还借助邮箱、博客等沟通平台和学生交流活动感受。扫墓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悼念先烈,更要让他们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学会感恩,懂得诚信的重要性。这样,学生通过类似严肃、互动的集体活动,不知不觉就受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四、适当拓展德育素材,渗透德育
中华民族有着无比灿烂的传统文化,体现传统文化的词语、句子、故事数不胜数。借这些包含着传统文化精华的词语、句子、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每接一届新学生,让他们搜集体现传统文化精华的词、句、故事,成了我组织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如:关于德治思想的“为政以德”“以德服人”;关于人格品质方面的“自强不息”;关于爱国方面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关于社会道德方面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学生搜集到的这些材料,体现出了先贤哲人的智慧和情操。学生通过诵读讲述这些词、句、故事,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不仅积累了传统文化知识、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而且还可以使传统文化精华得以传承光大。
随着世界的开放程度不断加强,中国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我国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南北差异较大,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四季如春的南国风景,旅游明文胜地更是不胜枚举。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中许多资源以历史久远、文化古老、底蕴深厚而著称。中国拥有数不尽的特有旅游资源。从地理人文角度上来看,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沉淀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如“孔孟之乡”山东曲阜,“诚义燕赵”河北等,这些文化资源都为我国旅游业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
2.1在旅游管理中加强运用儒家思想的管理方式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由孔子创立,以爱人、仁爱为主要的核心思想。在对旅游管理中同样可以应用儒家学术的理念,首先“仁爱”理念,仁爱的管理方式首先要做到的是对自然界存在一种博爱的胸襟和情怀,仁意味着达至对自我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照与觉知,由此而能“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这种“成于中,形于外”的“博爱”情怀恰如日光一般永久的普照大地、泽被万物。要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供求发展,在对旅游企业的发展中秉承着儒家思想的“以人为本”注重人对自然的共同生存。
2.2在旅游管理中加强运用道家思想的管理方式
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其思想核心为“自然无为”既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这种观点正适用于现代旅游管理之中,在管理中管理者首先要运用这一理念组织人员学习,小到不任意破坏旅游环境的风貌,大到对风俗习惯的敬畏和保护,老子核心思想中的“清静”就是体现这一说法,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正是表达这一特点。
3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相融合策略研究
3.1在旅游地区融入传统文化进行合理规划
在旅游地区进行合理规划,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第一步。我国国土广阔,无论是从文化还是环境方面,南北差异都较大,所以就要根据我国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在发展旅游中对传统文化思想进行传播,突出文化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当地政府应该加强管理,合理安排规划,为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主导的积极作用。
3.2在旅游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做好在旅游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工作,是旅游管理在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中更好的为旅游业服务的基本目的和产物,旅游管理中要对导游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以便在服务中做到文化和风景完美融合,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对游客价值理念的引导,当面的民情风俗是传统文化的具体展现,旅游管理中要重视对当地风俗的解读,这样也能使游客愿意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也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最大程度的促进了文化与自然完美融合。
3.3对旅游形式合理发展,利用文化资源丰富其内涵
在原有旅游形式的基础之上,加强融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开展多样性的旅游方案,例如游孔子故乡山东曲阜,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感受儒家文化,从中受到感染,使心灵得到净化。或者重走路,也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洗礼,这些都可以在旅游中渗透着文化,在旅游中丰富内涵。中国的文化思想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思想之一,要善于利用先进的文化对旅游业进行更深层次的发展、创新。利用不同的文化形式合理开展旅游文化活动,是当前旅游管理中新的发展模式和方向,也是全民参与互动的有效途径。
4.结束语
1、提取和衍生
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传统文化是深深的植入这个地区或国家的艺术渊源中的,因为历史的沿革传统文化有时候与现代文化相差很多,比如我国的传统图形文化注重的是地正方圆那样的完整形态,关注对称、呼应,也如故宫的廊角的穿插结合。广告设计的目的是向消费者传达商业信息、鼓动宣传的,不同于需要人们细细品味的高雅艺术,广告需要人们一目了然的知道所要传达的信息,为了满足宣传需要,广告设计往往删繁就简,甚至去掉可有可无的背景,把不同时空的活动组接在一起。广告往往用一定的意象启发人们的联想。广告的构思需要脱离现实,但又依附于现实,用简练的形象经过夸张艳丽的手法,凸显本身要宣传的事物。这与我国强调意象的传统文化观点相符合。我国传统美学讲究“意象”,注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形象简洁但意境悠远,现代很多的文化大师都强调这一观点,比如香港平面大师靳埭强准守立意、创新、活用的原则,着实际上是老庄哲学和中国山水画的结合的表达。现代广告中很多用到水墨画,水墨画结合电脑特技,就是提取传统文化衍生到现代文化的产物,不失传统又拥有现代科技感。
2、沿用和延伸
文化虽沿革千年,但我们任然能从现代文化中找到传统文化的影子,这是因为这些文化中带有从古至今一直被认可的意义内涵。之前被人们用来寄托美好的事物,现在被人们因为其象征意义而推崇。现代广告设计中用到的意象,之所以被人们认可,是因为意象的象征意义是植入在传统文化中的,而传统文化是被人普遍接受的。比如中国结,人们现在看到它想到的是情致与智慧,并且现代人把它运用在很多地方,将它的寓意延伸,直至成为炎黄子孙的象征。广告设计都隐含着一定的文化底蕴,不同的广告设计蕴含的文化底蕴是不同的,同时也是不同文化的传递载体。各个国家地区文化不同,因此设计出来的作品风格也是不同的。注重传统文化底蕴的广告设计往往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注重传统文化的设计师也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
二、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1、传统文化为现代广告设计提供媒介
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所以能被人们认可,很大原因是因为传统文化的承袭与发扬五千年来没有间断。当韩国将端午节申报为他国传统文化时,给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敲响了警钟。我国也至此更加的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现代广告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我国广告设计的视频趋于成熟。广告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传播媒介,它通过艺术性的加工将需要宣传的商品属性或者形象理念传达给大众。现代广告设计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承担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传统文化被反复的提及强调,可见,传统文化不仅在大众保护意识的觉醒下得到了传承,也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现在竞争激烈需要不断创新的广告行业更是如此。
2、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有利于现代广告
传统文化不仅是具有厚重的历史意义,更具有能够与新兴产业竞争的实力。在二十世纪初,我国传统文化遭到来势汹汹的西方文化巨大打击,成为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全盘西化、,这些也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的黑暗历史。因此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任然是一大重点,并且这一重点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善于审度实时的广告人来说,抓住这一趋势就等于抓住了未来。国家曾多次强调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这无疑为广告设计利用传统文化元素带来了东风。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具有时代特色的,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难得可贵的投资发展契机。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1、剪纸
剪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这种艺术形式简单但又蕴含丰富的艺术内涵。因为剪纸的可创造性极强,能够满足现代广告的设计需要。对于现代广告,特色是广告必须具备的要素,毕竟特色是广告引起消费者注意的重要因素,只有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才能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因此剪纸成为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广告设计中的重要手段,这样既可以为广告设计增添特色,也为剪纸艺术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形式。在色彩学中红色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红色正是剪纸的主要颜色。另外剪纸艺术在给人视觉上的享受的同事,也蕴含了我国传统哲学理念,代表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美好心愿。
2、书法
色彩、图案、文字是广告设计中最常用到的构成元素,其中文字在我国是具有很大的优势的,我国的书法文化具有悠久的沉淀历史。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现在的广告市场上,大多数广告的对于传统书法的运用很少,而更注重于美术字体的变幻。虽然美术字体因为规范严谨而能够带来不同的效果。但是却无法有很好的表达效果,情感因素太少。我国的书法艺术来源已久,行、楷、草多种字体竞相发展,不同的书法家的字体所蕴含的文化感觉也不同,这些文化运用到广告设计中能够为广告增添别样的风采。在广告设计发挥书法多样性和艺术性,使之与所要宣传的商品结合在一起,能够为广告带来艺术上的震撼吸引力。
3、国画、纹饰
国画艺术是做能体现中国人传统的美学观点的艺术形式。注重意象的国画通过不同流派的迥异风格,表达不同的哲学文化内涵。在现代的广告设计中可以通过选择性的使用国画元素来彰显商品的文化内在,加深广告设计的审美价值。传统纹饰通常出现在我国古代的器皿或建筑上,纹饰可能是人们心中一种神的摸样,或者是人中敬仰的动物,又或是这个民族的图腾。纹饰包含了人们对这美的认识或对未知世界的看法。比如麒麟,麒麟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传统神兽,性情温和,传说能活两千年。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有时用来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备的人。在现代广告中使用麒麟,可以把它作为标志或装饰,通过合理地提取衍生,可以借用麒麟给人们带来的太平、长寿,减灾寓意,向人们传达自己商品的属性。纹饰强烈的民族气息提升了广告的艺术价值,得到大众的认可,效果自然会好。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