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数学解答策略

高中数学解答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中数学解答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数学解答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归思想;高中数学教学;概述;重要性;应用策略

一、化归思想概述

化归思想是将一个问题由难化易,由繁化简,由复杂化简单的思想,其中“化归”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更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所谓的化归思想方法,实则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达到解决的一种方法。在数学中,化归思想一般会将复杂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总而言之,化归在数学解题中几乎无处不在,化归思想的基本功能是:将生疏化成熟悉,将复杂化成简单,将抽象化成直观,将含糊化成明朗。

二、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数与形转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与转化思想本身便是化归思想的一部分内容,故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数与形的结合便是化归思想的应用方法之一。通过数字与图形之间的结合与转化,学生能够快速通过数字与图形的数量关系来对图形的性质进行研究或利用图形与数字间的函数或方程变量关系对数字函数进行研究。总而言之,数与形的转化便是通过几何图形解决函数问题或者通过函数解决几何图形问题的方法。举例而言,求x2-23x+y2-23y+2=0的面积。通过对该方程进行整理,可得到(x-3)2+(y-3)2=4(在x≥0、y≥0的情况下),而经过原方程又可以看出x2+y2+2=23(|x|+|y|)的曲线关于坐标轴对称,由此可以画出图形如图1。最后根据图形便可以计算出该图形的面积为323π+83。这就是数形结合转化的典型案例,通过数形结合与转化这等化归思想,可以通过数字与图形的转化与结合令问题简单化2.变量与常量转化变量与常量转化的方法常常用于解答变元数学问题中,在该类问题中常常会有一个变元处于主要地位,这种处于主要地位的变元可以称为主元。受思维定式影响,在对该类变元数学问题的解答与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对主元做出变更,如此一来解答问题的难度可能会随之骤降。举例而言,对于满足0≤p≤4的一切实数,不等式x2+px>4x+p-3成立,试求该不等式中x的取值范围。这道题显然是一个不等式问题,但是通过变量向常量的转化也可以将其转变为一次函数单调性问题,其解答方式如下:设函数f(P)=(x-1)p+x2-4x+3,显然x≠1,通过原题目可以将其转化为ìíîf(0)=x2-4x+3>0,f(4)=4(x-1)+x2-4x+3>0,通过解答可以得到x∈(负无穷,-1)∪(3,正无穷)。3.一般与特殊转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许多一般难以解答的问题可以将其进行特殊转化,即将其转变为易于解决的问题再予以解答,譬如特殊的数值或者图形等。举例而言,一个四面体的六条棱长分别为1、1、1、1、2、a,并且长度为2、a的棱互相为异面,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在本题目中,由于棱长a并非确定值,因此如果使用寻常的几何处理方法将难以解答,故此可以采用一般向特殊转化的图形重合法,其解答过程如下所示:先行画出四面体的图形,如图2所示。画出图形后,通过图2中的(1)可以得到,AB=AC=DB=DC=1,BC=2,AD=a,当A点与D点重合之时,根据图2中的(2)可以得到a=0,而当A、B、C、D四个点共面时,可以通过图2中的(3)得到a=2,因此可以得到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0,2)。4.方程与函数转化除了以上化归方法外,方程与函数转化亦是化归思想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函数与方程之间本身便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具体而言,函数具有方程的所有内涵,而方程则是函数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此将方程与函数进行转化同样也是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实用方法,同样该方法也是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最有效的化归思想方法之一。例如:已知(x-2014)3+2013(x-2014)=-2013,(y-2014)3+2013(y-2014)=2013,求实数y+x的值。在该题目中,若直接对方程组进行直观运算的话,其运算量巨大,在不能使用计算器的情况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完成运算,而通过方程与函数转化的思想方法便可以通过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轻松解决问题。具体解答过程如下:令f(x)=x3+2013x2,则f(x-2014)=-2013,f(y-2014)=2013,由f(x)=x3+2013x为奇函数,且在R上单调递增,由此可以得到f(2014-x)=f(y-2014),再经过进一步推导,2014-x=x-2014,因此可以得到x的取值为2014。5.静态与动态转化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学量静态关系向动态关系的转变来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举例而言,当学生面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大小比较问题时,要对log123、log1215两个对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在此过程中便可以应用到静态与动态转化的化归思想,可以构造另一个以1/2为底x的对数的函数,将以1/2为底3的对数和以1/2为底1/5的对数看做同一自变量的不同取值,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可以很容易得到这个构造出的函数在(0,+∞)的区间上为减函数,因此可以很容易就得出答案,这便是静态与动态转化思想的典型案例之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化归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切实而深远的积极意义,其应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数学思维,更能够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在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化归思想方法主要有数形转化、陌生与熟悉转化、变量与常量转化、一般与特殊转化、方程与函数转化、静态与动态转化等,将这些方法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值得我们在教育领域内进行广泛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卢春华.“化”解题思路“归”答题策略——谈在高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方法的有效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0(8):27-28.

[2]田永胜,黎安.文化自信视域中的大学生儒家思想认同研究——基于广东省10所高校大学生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37-44.

高中数学解答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原因;策略

与语文学科重形象思维、感性思维不同,数学注重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高中数学对知识的联想、抽象思维等逻辑推理的要求相对较高,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抓住机遇,运用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当然,在论述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之前,还应简要阐释为什么要培养,这是论证不可少的过程,也是缜密逻辑思维的必然要求。

一、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原因

(一)逻辑思维能力本身具有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对比、剖析、深思、拓展等复杂过程进行正确深入的思考,最终获得理性答案的能力;是我们正确观察认知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所必备的;同时,也是在纷繁复杂的诸多事物中,透过现象找出本质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认知就会停留在感性浅薄的层面,难以用正确的思维去指导促成实践,这对于个人的发展,对一个公司、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作为正值各种能力培养关键期的高中生,关注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应有之义。

(二)高中数学学科特点决定

正如前述,高中数学是一门注重抽象思维、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学科,它与语文、英语等侧重感性思维不同。高中数学学科固然有感性思维的因素,比如对某一个命题的猜想(不计较正确与否),但逻辑思维应该是数学学科更核心和本质的思维模式。正是因为数学具备这样的特点,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就要抓住“逻辑思维”这一主要矛盾,对症下药,有意识地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为学好高中数学奠定优良的基础。

二、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探讨逻辑能力的文章,都从逻辑思维的方式、推理基本方法等方面展开,我们探讨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妨从整个教学过程着手,分阶段与任务去考察探究。通常情况,我们将教学过程粗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几大阶段。

(一)课前预习:学会思考,理清基础脉络

如果说兴趣是学习之父,那么,思考就是学习之母。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督促学生认真、积极完成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的基本任务是理清基本的概念,对课本涉及的数学问题有一个基本了解,但是,要培养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不能就此而止步。顾名思义,逻辑思维能力本身蕴含的一个关键词是“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审视书本,思考相关命题,才有可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摆脱走马观花式阅读的干扰,进而在层层推理中感受到数学思维的魅力,提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督促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相关问题思索,实际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推理能力的重要一步。比如,学习《函数》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先布置几个思考的问题:什么是函数,函数的定义包含哪几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判断是否为函数的标准,也是函数的基本特点),函数有哪些种类等。让学生带着这些基本的问题去阅读书本,寻求答案,将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以便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讲。课前预习看似与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没有直接的关联,事实并非如此,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也是课堂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可以为学生掌握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打好基础。

(二)课堂教学:疏通知识逻辑,深化理解知识链

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疏通知识,理清主要的知识脉络,但这只是高中数学教学最为基础的要求,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考,深入理解知识点的核心、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知识网路。比如,在讲解《数列》这一章时,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得出就是解决数列问题的两种基本的思路,教师在讲解时要着重让学生掌握求证的过程,总结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在哪些情况下适用。高中数学的研习,千万要摆脱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式,有人会质疑说,要解答高中数学问题,记住一些概念、公式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怀疑记忆的方式有助于我们迅速解答相关数学问题,但这不能成为学生解答问题的依赖。正如学生在遇到等差数列求和忘记了求和公式,如果我们早就用逻辑思维掌握了求和公式导出的来龙去脉,重新推导,求和公式也就出来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擅长逻辑思维的学生平时并没有花大量时间去背公式、记概念,也能考取相对高分的原因。此外,教师还应从不同角度,引领学生以不同的方法解答问题,深化理解。

(三)课后复习:查缺补漏,开阔逻辑视野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查缺补漏以及开阔逻辑视野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布置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可以通过考试的形式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这些形式看似仅巩固了知识点,实际是逻辑思维又一次训练的机会。此外,我们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的启示之一,是高中数学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是密切相关的。事实如此,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许多现实问题也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得以准确的解答。因此,高中数学老师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尝试着将所学与所用结合起来,这既是学以致用的要求,也是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与实践非常关键的一环。逻辑思维能力的学习,要经历由学习到生活,再从生活反思学习的过程。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意义深远,教师要利用好教学每一个过程,切实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提倡学以致用,将知识回归到生活应用本身,这是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升的又一次飞跃。

参考文献

[1] 林鹏.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4(01)

[2] 张一.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高中数学解答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证明题;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证明题对每一个高中学生来说,都具有抽象性、逻辑思维要求高、对问题解决严密的特点.致使好多人对证明题失去学习的热情,很容易在解答证明题过程中感到不自信;尤其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而言,更加困难.数学证明题,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题型,正是由于数学证明题本身的重要地位,如何提高数学证明题解题能力也越来越受到了每一个与之有关的人的关注.因此,为了提高我们的数学成绩,就需要不断地总结高中数学证明题经验,不断地发散高中数学证明题思维,使我们能够将数学证明题进行技巧性的解析.作为高中生,必须掌握数学证明题的解题方法,其中解决高中数学证明题尤为重要.

一、目前高中数学证明题解题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中数学教育不断地发展,有关高中数学证明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已经成为一门单独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并将高中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在各个班级及学校广泛应用.尽管就目前而言高中数学教师总结了一些数学证明题的解题方法与思路,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的高中数学证明题解题思路与方法仍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证明题解题逻辑性

众所周知,数学证明题是比较抽象性的,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正是由于这样,解数学证明题时,首先,需要基本的逻辑性.但是,现在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现象,就是我们学生没有明确的解题步骤,不能理解证明题真正的目的,很难解析题目.这样便导致学生缺乏逻辑性思维现象的出现.

(二)证明题分析及解题过程中缺乏针对性

一部分高中生在对证明题进行分析与解答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从而导致证明题思维发散困难,也无法从中获得证明题解题策略.

(三)学生具有畏惧心理、概念模糊和计算能力差的问题

证明题是高中数学题目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学生在解证明题时,经常出现看到这类题出现了畏惧心理,在潜意识中就觉得题目难,不容易解答.另外,很多学生经常对证明题中涉及的概念以及定义认识不全,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了原则性问题.其次,在日常的学习中缺乏对这类题目的训练,运算能力也比较差,使得解证明题的过程很容易出现差错.

二、如何提高学生对数学证明题解题能力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知道了影响高中学生数学证明题解题能力因素:知识因素、思维能力因素以及教师因素等.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采取多方面的证明题解题策略.

(一)加强证明题读题审题能力

加强我们对证明题读题审题的能力,以提高证明题解题思路,进而提高证明题解题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数学知识结构,提高思维方法,确保我们在解题的过程中更加灵活地利用数学基本定义和概念.所以,要做到审题时做好标记,加强对证明题读题能力的培养;得到已知条件和简单的结论,找到最简单、最快捷的证明题解题思路;反复思考,总结证明题解题的思路、技巧和经验.

(二)使用技巧性方法

解决证明题时,选择向量或者辅助线的方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防止使用普通解题方法导致解题过程繁杂,进而出现错误.加强证明题的灵活性,重点关注题目的变形以及与其他题型的综合,研究典型的证明题题型,多思考.

(三)培养发散思维,逻辑训练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摘选某些典型的数学证明题题型,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解题,并总结解题技巧.最后,学生间互相讨论自己的证明题解题方法和技巧,主要目的在于对解题方法进行更深入、更多样化的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证明题解题技巧.

(四)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提高高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是提高数学证明题解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充分调动解证明题积极性,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培养其解决数学证明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我们知道高中数学证明题的种类较多,也具有很多不同的解题方法.高中数学证明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与一般题型有很大差别,其解题的思路是对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总体把握,而不是某个知识点的掌握,也可以说这是证明题解题策略方面的特点.目前高中生在证明题方面的学习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缺乏证明题解题的逻辑性、证明题分析及解题过程中缺乏针对性以及具有畏惧心理、概念模糊和计算能力差的问题.因此,只有把高中数学证明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相结合,才可以把握证明题解题技巧,进而更好更准确地解决数学证明题.

【参考文献】

[1]张恒茂.浅谈高中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学习[J].新课程・中旬,2013(8):205.

[2]陈彩堂,陈雪蛟.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解答题解题规范问题与对策[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09(5):33-35.

高中数学解答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高中学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限于接受、记忆和模仿,更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交流合作.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深入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方法不合理,忽视学生思维引导的重要性等方面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方法不合理

当前很多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为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学生进行学习和倾听.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差,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忽视学生思维引导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指导,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未来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发展.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创建弹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借助问题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等方式来开展.

(一)创建弹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弹性的教学情境创建,主要是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使学生能够在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当中,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问题的解答策略.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第六节《指数函数》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故事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在古老的传说中,一个叫西塔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非常高兴,决定要重赏西塔.西塔说:‘陛下,我不要您的重赏,您只需在我的棋盘上赏赐一些麦子就可以.’在我的棋盘上,第一格放一个,第二格放两个…可是最后国王就算拿出国家所有的粮食也无法实现对西塔的诺言”等故事,组织学生猜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同翻开课本,研究其中所蕴含的奥妙.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y=-4x是指数函数吗?”等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最后可以再次提出课堂议事所讲述的故事,询问学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使学生能够通过所学习的知识,科学解答产生问题的原因.

(二)灵活借助问题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思起于疑.当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或者内容产生一定的疑问,就会主动、积极的进入到学习活动当中,使课堂教学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模式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问题引导,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形成一定的数学问题分析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1章1.2《子集、全集、补集》这项内容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什么叫集合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对上一节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回忆,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展开新一堂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能否把子集说成是由原来集合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等问题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随着课堂教学进度,不断加深问题的难度.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抢答.比如教师可以提出“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等说法,最快抢答并回答正确的学生为优胜者,最先集满5分的学生为赢家.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当中,更加深入的掌握数学知识.当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或者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就会主动、积极的进入到学习活动当中,使课堂教学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结束语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方法不合理,忽视学生思维引导的重要性等方面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明确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创建弹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借助问题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等方式来开展,使学生能够在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当中,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问题的解答策略.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解答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中教学 数学课堂 探索性问题 探究问题 开放性问题

一、对探索性问题的认识

探索性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范围内,所指的是根据题目所给定的条件,来探究其应该所得的结论并加以证明;或者是在题目给出结论的前提下,反向的探究它应该相应具备的一些条件。

这一类型的问题由于在题目条件上的限定,使得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同时,由于对于同一结论所必须的条件并不是统一不变的,所以对于问题的解答还具备这着一定的开放性特点。关于探索性问题具体可分成如下几类:

(一)存在判断型:这一类型是指解答者需要在某些已经确定下来的条件下判断某一个数学对象是不是存在的或者相关的某一个结论是不是满足成立的条件。

(二)条件追溯型:这个类型的问题一般的存在形式都是针对于某一个结论的。一般情况下,是在条件未完整或者需要解答者对于某些条件的增加和删除进行判断。

(三)结论探索型:这种问题的一般存在的基本特点是条件明确,但是需要解答者来探究结论,或者题目中给出结论,需要解答者对其正确性进行判断或证明。

对于上述几种情况的解答,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对应的解决方式。

通常情况下,对于第一类问题的解决采用假设需要判定的条件成立,然后根据现有的条件进行分析和推理,如果最后所得出的结论与题目中已给出的结论相符,那么证明这一假设的条件成立。如若相互矛盾,则证明条件不成立。

而对于第二种情况的解答,一般都是采取反证法的策略。先通过已知结论得出该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反证,从而一步步确立其他所需要的充分条件,最后得出结论。

至于最后一种情况,则相对比较复杂。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对题干已知的条件进行常规的推导,进而得出最后的结论的直接法;也可以通过对题干中已知的命题进行观察总结和归纳从而总结出规律,在根据这一规律进行证明的观察法;也可以采用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而为题干赋予特殊的值,从而根据这些已有的充分条件得出最后所需的结论,并加以相应的证明的赋值法;还可以应用根据相关的条件而假设某一结论成立,从而进行逆向的推导证明来的出已知条件的逆推法。

通过这些方法,都可以对数学领域内的探索性问题,进行很好的解答。从而对学习数学的的学生在成绩上起到很大的帮助。

二、对探索性问题的应用

在探索性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只要应用得当,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同时还能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热情,是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变得更加的自信。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每个课时所需的不同的教学目标,来对整个课堂上所要应用的探索性问题进行一个设计个规划。要在不脱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融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来组织合理有效的探索性问题为主体的教学方案。其次,还要注意的是在探索性问题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让每个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探索性问题教学中的主体。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学习,才能更好的发挥探索性学习的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要起到一个指明方向的作用就可以了。主体的学习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探索进行,只有当有些同学出现了严重的方向性错误时,再给予他正确的指导就好。要通过前文中提到的探索性问题的解决方法,来引导学生渐渐掌握这一类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在对于数学考试及实际应用上的问题的解答方面的良好感觉。

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帮助的能力得到提高,让他们充分了解所要解答的题目的没一个环节,也让他们在相关问题的解答可以做到更全面的思考。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应用探索性问题及相关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是对有效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很有帮助的。不仅如此,它还可以有效的解决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面临的仅仅只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点、无法与实际相结合、学习的内容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问题。由此也可见,探索性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于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更加的精准细致。

总之,将探索性问题及相关的学习方法应用与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去,是未来教育的要求,是时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毛伟阳.高中数学探索性学习的教学问题研究[J].高中数理化,2008,(01).

[2]张利华.高中数学中探索性问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2).

[3]王跃进.例谈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问题提出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10).

高中数学解答策略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探究式;数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94-01

高中数学在难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且学习量出现了明显的增长。维族学生在进入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后,无法快速的适应环境,因此在学习效率和成绩上,都没有取得太好的成绩。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维族学生的后续学习没有较大的提升,学生之间的差距开始不断的扩大,导致最终的教学成果并不显著。针对高中数学的特点及目标,有效实践探究式教学,可帮助维族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加强师生沟通。

一、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分析

目前,我国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关注度有所提升,在教学资源的投入上增大,但取得的效果仍然不明显。分析原因为,硬件设备提升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并未做出彻底的改变,维族学生群体的学习模式仍然保持原样,因此在教学效果上并不突出。分析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能够为日后的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1、教学准备。

对于高中数学而言,教师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很多教师在知识的教育过程中,仍然按照传统的模式来备课,第二天正式上课时,以“填鸭式”的方法,促使维族学生被动的接受,应用也不灵活。这种模式对维族学生造成的恶劣影响非常严重。从探究式教学的角度来分析,被动的接受不如主动的出击。高中维族学生已经拥有自己的学习模式、思考模式、记忆模式等,教师强行干预后,与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冲突。建议日后实践“探究式”教学时,必须在教学准备上做出足够的努力。首先,教师需要团结维族学生,教师需要利用3--5节课程,为维族学生设定好学习小组及探究小组等,促使维族同学与汉族同学更好的合作,从而在知识学习上取得更大进步。其次,教师必须了解班级同学的能力、成绩、思想等等,要在主观上促使维族学生具有共同的学习目标,这样在探究知识点与解答问题时,才能实现更好的效果。

2、创设教学情境。

与其他科目不同的是,高中数学的研究非常深奥,数字的计算和理论的分析,再加上生活上的联系等等,每一道数学题的解答方法都有所不同,仅仅在头口讲解上努力,难以让所有的维族学生都信服。高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创设出完美的教学情境,提高维族学生的积极性,减少负面情绪的作用。例如,高中学生的民族构成不同,信仰和日常学习方法也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或者是拓展训练中,应充分的尊重维族学生,不要“以己度人”。学生在提出不同的看法、见解时,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解答与分析,而不是以所谓的“强硬道理”来干预学生的看法,这对整个班级的教学都是非常不利的,且造成的后果比较恶劣。我国的维族学生众多,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必须要顾及到维族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否则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冲突,甚至是演变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二、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分析

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在于,数学知识的类型较多,学习任务繁重,即便应用了新的教学方法,维族学生依然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此,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要选择良好的策略来完成,在客观上和主观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充分发挥维族学生的才能和创造力,由此来实现学习成绩、能力的提升。

1、开放性练习。

从教学方法上来分析,探究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强调的是维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会以此方法来充分开发维族学生的思想和特长,减少教师的各种束缚,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建议在日后的探究式教学当中,要以“开放性练习”的策略,让维族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点和联系线条,通过整理及重建,完成知识架构的设定,加强教学水平。本文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教育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外,同时可以构思开放性学习,启迪维族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一道题可以多变,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一题多变的教学活动构思形式,可以使得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第二,一道题可有多种解法,善于利用这些解法,可引导维族学生去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在数学里有很多的知识都具有灵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不断尝试多种方法进行解答,以此培养维族学生的思维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

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从调查后得知,有相当数量的维族学生并不是不想学习,而是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很多教师都是一味的追赶教学进度,“按部就班”的实施教学,至于维族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并不是关心的要点。同时,部分教师仅仅针对学优生进行关注,中等生、学差生的地位非常低,倘若其中有少数民族的学生,教师也不是特别的关心。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再精湛的理论,如果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符,那么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不理想的。建议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实践当中,先要让维族学生掌握好基础的知识,然后才能进行深入的探究。例如,维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到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观察其属于哪一个学习群体,制定合理的探究方案后,才可积极的落实,并以此来实现教学水平的阶段性提升。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需经过大量的讨论、分析后完成方案的制定,落实教学方法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沟通。

总结:本文对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展开讨论,从已经得到的结果来看,很多维族学生都对此种方法比较认可,只不过在适应的时间上比较长。日后,教师对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应更加的深入,一方面与教材相互匹配,另一方面在成绩和能力上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解答策略范文第7篇

一、对教学反思重要性的分析

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面对着较为巨大的压力,庞大的习题数量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教师面对这一问题,应当学会尊重学生,在讲解这些数学题目的过程中,要从学生可以理解的层面着手,促使学生高效地理解这些题目内容。此时,教师还要将自身的引导性优势体现出来,转变教学方式;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并与实际的教学理念相融合,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习题教学水平。

好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影响较大,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地总结和归纳科学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促使教学方式更为科学,明确学生的疑问在哪里,并针对这些难点入手,促进学生更好地对习题内容和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最终极大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也会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对教学的理论方案的分析

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其重点和难点也是急需教师予以把控的内容,应当通过习题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此时,也可以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运用大屏幕将各类的习题进行立体展现,促使习题教学更为灵活和生动,也会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极大地、整体性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在面对着不同类型的习题时,教师在对习题的解答方式阐述完毕之后,还要和学生及时沟通和交流,并对学生所认识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还要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高效地将这些问题予以解决,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奠定基础,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认知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在学生的头脑之中,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解题思维,在解题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逐渐提升,促使教学方式更为高效,同时学习质量也会有效提升,教师也会切实结合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之前,就做好切实的准备工作,使备课内容更为高效,更能符合学生实际的成长需求,并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确保高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解题积极性和解题效率,逐渐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最终将会极大地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以及提高解题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对高中数学教学任务的分析

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会存在着难以理解问题的现象,同时也不具备较强的解题思维,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同时还要强化师生关系,并对习题内容予以切实的总结和归纳,而后还要督促学生进行不断地反思。此外,教师还要将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素养体现出来,强化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同时还要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拓展,对其中的手段予以丰富。

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会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进行教学,那么,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则可以通过习题训练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实际理解力,也要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的能力,对学生所具备的学习潜力予以激发。习题教学中,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可以充分地体现自身的引导性作用,提问哪一位学生可以对这些问题予以解答完整,或是教师解答完毕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提问他们是否具有其他较佳的解题方式。同时还要不断地转变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对习题内容进行切实的分析和归纳,而后再将教师的专业优势体现出来,将多种解答方式与现阶段的习题教学相结合,良好地利用习题教学的作用,强化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认知和掌握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际的习题解答中,掌握科学的、高效的教学方式,并将习题解答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更为高效地利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进而从整体层面上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不断地达到循序渐进,极大地提高班级内整体性的高中数学效率。

四、结语

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切实认知到自身的教学责任,并在实际的习题教学中,总结和归纳学生难以理解的习题类型,着重对这些问题予以讲解和阐述,还要结合新课改对于高中教学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其体现在实践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许雪红.浅谈数学习题设计与思维能力培养[J].新课程:教师(下旬),2012,12(3):125-126.

2.马玉武.浅析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研版,2015,23(23):188-189.

3.孙国.探析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五项原则[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9(16):199,201.

高中数学解答策略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解题 思维策略

所谓的数学解题思维策略,就是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一些数学答题技巧,并且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答题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众说纷纭,但是无外乎以下几点。

一、审题时要细心

审题是我们做题之前必做的事情,可是很多高中生却在这一环节出现失误,不进行仔细审题,却盲目做题,这是不值得我们提倡的答题习惯。审题首先是要弄清楚题意,但是很多高中生在理解题意时出现偏颇,甚至会漏掉题目的一些信息,导致出现错误。高中生在没有完全理解题意、一知半解的情况之下就提笔做题,这种答题思维是错误的,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结果事倍功半,实在是不值当。学生应该仔细揣摩分析题意,抓住题目透漏出的信息,再根据题目所给的全部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整理答题思路,为答题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多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很多数学题目给出的信息很冗杂,很多学生就产生了畏难心理。实际上,只要我们深入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有用的信息是极少的,但是很关键。因此,学生要有抽丝剥茧的能力,在解题的时候必须透过冗长的题目,提取有用的信息,抓住问题的本质,而不是被题目的表象所迷惑。比如:很多题目的提问方式多样,但是归根结底它的本质是一样的,解题思路也是殊途同归,但是学生常常会弄混淆,所以学生一定要有一双“火眼金睛”。

三、答题时思维要严谨

找到了解题方法可谓离成功不远了,但是很多高中生却在答题时出现纰漏,出现了答题不完整或者思路不严谨的问题。其实教材的设计都是围绕着我们的教学目标的,那么每一项板块的设计也都有它设计的目的。教材中往往会有例题,这些例题也具有代表性,在解题过程中会渗透出解题的常规思路和格式的规范性。学生应该通过答题过程的运算、推导、论证、作图等感受例题解答时每一步骤都会有它充分的依据和合理性,以及它的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4]。学生就该为答题参照,使自己答题思路清晰,答题规范严谨。

四、答题后要及时反思

在解答完题目之后并不是就大功告成了,还要学生进行及时的检查验证,这也是我们答题的最后一个步骤了,很多学生解题最终出错的原因就是没有进行反思。比如:做到“概率基础知识”的题目时,常常会凭借自己的猜测来判断是“必然事件”“偶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而忽略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理解区分,从而出现错误。在做相关的“三角形判定定理时”而忘记进行验算,等等。学生在做完题目之后,一定要有及时进行反思的观念,这样这些错误就不会再出现了。

综上所述,培养高中生解答数学题目的高效率的思维策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而且需要一定的答题技巧,答题技巧的完善则需要学生有好的解题习惯与思维习惯。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引导,锻炼学生的思维习惯与解题能力。高中生自身必须有意识地完善自己的解题思维,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有好的思维方法。首先,在提笔之前,要认真审题,提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其次,在抓住信息后,仔细思考答题思路,根据题目选择最恰当的答题方法;然后,答题时保持思路完整性、严密性;最后,要注意反思验证。基于这几点,将“知识”与“技巧”紧密结合,实现完美的答题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影.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策略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22(8):16-17.

[2]吴生才.高中数学教学中习题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9):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