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连锁经营管理的概念

连锁经营管理的概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连锁经营管理的概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连锁经营管理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物流配送;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教育人才的方式已经从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向新教育模式转换,满足社会需求,加强技能教育。连锁经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实现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物流配送》课程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际操作很强的一门课程,对《物流配送》课程进行合理设计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物流配送》课程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连锁经营作为总部管理哲学的具体化管理方式,连锁总部必须应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对员工进行培训、工作安排、员工的职责、员工的服务标准、店面的列、广告宣传、市场营销、顾客关系,顾客抱怨处理程序、存货控制程序、会计程序、现金和信贷管理程序、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处理等所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连锁店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予以规范化。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有连锁企业商品采购管理、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商品学、物流配送等学科,其中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二、目前物流配送课程在教学设计上的存在着问题

1.教学内容没有统一规范化的标准作为依据

首先《物流配送》曾经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点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在专科到博士生的升学体系方面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办学等级方案,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单一的专科办学,无法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全面发展,只有极少数的本科院校设置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的教师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教育上,在该课程的内容选取上太过度依赖于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课程,而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是和《物流概念》、《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管理》、《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等重点课程自动形成管理体系,而连锁经营管理是《物流管理》、《物流配送》、《门店营运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为核心与培养该专业方面的人才方案所形成的体系,但绝大多数连锁经营专业的老师仍依照《配送管理》的课程教学来组织课程,甚至更有的院校老师将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与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的课程内容混为一谈,内容几乎是雷同的,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可以说是将两个不同专业的课程划等号。高职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倾向于宽泛的课程内容,内容的主次欠缺,降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产生了学到的知识没有什么用处的想法。

2.教学层次顺序不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过程

现在的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安排大致是:案例引入、课本理论知识讲解、实际操作、布置作业等这么个教学流程。这样的教学层次顺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高职教育与学术性教育大不同,物流配送是一个车辆运输货物的过程,学生没有实际的观看过物流配送的整个流程,只靠想象是很难了解其中的细节,跟不上老师授课的思维,而老师只是对课本上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整理,不让学生实训观察,即便学生非常努力,也无法了解物流配送的全部内容。因此这种教学层次顺序让学生们失去学习兴趣,在上课时选择逃课、玩手机等厌学行为。

3.老师的教学方法达不到统一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方法不符合课程教学的需要,就达不到想要的预期教学效果。现在的课堂教学还保留着一支粉笔、一个课本、一个老师和一群学生的理论教学授课方式,粗疏的教学状态,还有很多学校老师盲目跟从这种授课方式,后来发现很多环节都不能协调,导致最终别的教学方式被搁浅,比如学生在实训时,受到学校实训条件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的关系限制,只能接触到初步的知识层次,领悟不到其中的精髓,针对《物流配送》这门课程,高职老师就没有一个独立的系统化教学方式。

4.教学资源比较短缺

《物流配送》是实际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学校想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如果只是依赖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讲解和课后的简单操作训练是很难达到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的。但是现在的物流配送专业课除了相关的精品课程符合教学资源的要求外,别的课程除了老师的讲解,学生想要继续扩展学习是难的,与课程相符合的教学资源比较少,所以要达到想要的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不太可能的。

三、改变《物流配送》课程的教学思路

1.建立合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配送》的课程标准

建立合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配送》的课程标准,主要是将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和组织起来,让物流配送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规范的教学体系,符合专业的标准与培养目标,怎样防止同一节课老师们的上课内容不同,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同,让课程符合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满足社会需要的岗位条件,让学生毕业后能很快的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促进其在职场上的发展。改进《物流配送》课程的教学思路,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和课程技能要点,再根据院校、企业的需要,把课程内容分为选修和必修两部分,必修课是非常主要的,重点突出了企业的运行机制,所以,学生应该将与工作紧密联合的技能要点学习的扎实稳固,抓住主次。老师在教学资源准备上,应该准备足够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们得以学习。

2.教学层次顺序需要合理安排

老师在教学层次顺序的安排上,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将课本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符合实际,方便学生理解接受。

老师需要先将教学内容和课堂时间做一个合理的安排,尽可能的将一堂课设为一个独立完整的教学单元,让课堂保持独立连贯性,然后对教学层次顺序做一个合理安排。《物流配送》课程的实际操作性很强,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学习目标,再将课程进行梳理,然后在播放相关的物流配送视频,让学生们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与实训课相配合,让学生找到学习方式使学习渐入佳境,同时老师可根据视频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点或简单的说明,在做最后的知识总结,老师还要结合教材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告诉学生在工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有些学校的条件比较好的话,可以同企业合作拍摄教学视频,以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做成合辑,完美的将工作过程还原,结合专业特色贴合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学生在上课时就像看电影一样,在看视频时就吸收了里面的知识要点,无需老师在进行讲解。

上理论课,老师需将课堂上的内容做好总结,再将下次要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部署,找一些思考题给学生,学生也可根据老师的下次所授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上实训课,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做好实训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学习兴趣,提高老师的课堂质量。

3.教学方式的更新

《物流配送》课程的特征比较明显,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复原配送管理工作的情景,进行实训追踪、总结评价等一系列完整的教学系统,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项目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实施的具体方案是:明确教学任务、做好教学前的准备、进行教学实施的讨论、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教育成果的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4.a充教学资源

学生怎么才能通过课程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满足行业需求,仅靠课本上的知识是无法达成的,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设立以物流配送课程为主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以提高,满足行业需求。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物流配送》课程主要是为了体现教学的实践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物流配送》课程需与物流管理管业的课程区分开,改进教学思路,合理安排教学层次,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充实教学资源,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后便于熟悉自己的岗位,满足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刘丽娟.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中教学管理的探索[J].教育科学,2008.02.

[2]王庆喜.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配送》的课程教学设计探析[J].教育科学,2010.05.

连锁经营管理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连锁企业 经营管理 营销策略 价植 利润目标

1 我国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1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现状

中国连锁企业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三十多年的试点和探索,其经营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商品流通业和服务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中国连锁企业一直处于快速扩张的发展阶段,据全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09年,限额以上连锁门店达到17.6万个。2010年,全国100强连锁企业年销售额达1.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2%,百强企业可比店铺2010年销售额平均增长10%;店铺增幅达9.8%;销售规模达到21.2%,有18家企业的销售增幅超过30%。我国连锁企业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应该看到,连锁企业在我国还刚起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我国的连锁企业起步较晚,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不足,就多数连锁企业来说,空有成套的理论,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仍没有脱离单体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其连锁店各自为政,使连锁企业的规模优势、品牌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

1.2 目前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在近些年来快速出现和发展了大量的连锁企业,但同以往任何一次一哄而起的项目一样,连锁企业存在的不少问题己在迅猛发展的潮头过后逐渐暴露出来,大部分连锁企业在还没有明白连锁经营的实质的情况下,就采用了这种经营形式,只因为看到了成功的范例。因此,不少连锁企业仍摆脱不了单体经营的管理理念,没有体现出连锁企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无法发挥连锁企业的优势。以西安为例,地方性的晶众家乐、三棵树、海星便利店等连锁零售企业,与其它全国性连锁企业相比,其规范化程度低,管理水平跟不上,照搬单体店管理的办法,使连锁经营规模优势、价格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最终难免落于被其它大型连锁机构收购。现代连锁经营必需的交通运输、包装储备条件及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发展滞后,抑制了连锁企业经营优势的发挥。我国连锁企业的营销存在问题及分析如下:

1.2.1产品优势被忽视

连锁企业具有的产品层次提升、产品服务创新等优势,在连锁企业中表现不充分,其主要表现为两点:①产品服务提供上,没有进行全产品概念的策划,其提供的产品与一般传统单店无差别,没有将自身的产品层次提升到高于一般单店的层次。②产品组合策划中,没有充分利用产品创新这一优势,没有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来增强自身的产品吸引力。

1.2.2品牌苍白无力

品牌是连锁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是连锁企业的无形资产,不仅代表了企业整体形象,同时也是企业扩大规模的基础,没有卓越品牌的连锁企业将失去一半优势。

①品牌建设投入低。多数企业追求市场行为短期性,导致我国连锁企业经营上较少有高品牌权益的品牌出现。②品牌建设能力低。连锁企业管理层中具备高水准营销能力的少,经营管理中品牌建设能力低,往往认为品牌建设就是单纯提高知名度,建设的品牌是极其残缺的。③忽视企业有品牌的建设。以面向城中村,近郊乡镇为主要市场的“家家乐”连锁超市,由于其定位较低,因此并不注重在企业品牌的建设。在日常经营中,追逐短期效益,对于提高服务质量和产品品质无任何追求,因此无法建立长久的企业品牌。

1.2.3价格武器未有效运用

价格作为连锁经营企业的有效杀伤性武器,一旦正确使用会给同行业竞争者以致命打击,有效摧毁这些行业的单店经营,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将自身的组织规模扩大。但在连锁的大多行业,这一“价格杀手”武器却未得到充分运用,譬如在大多连锁超市中提供的商品价格与其他单店比较没有优势,甚至更高,从而使得许多单店经营的零售店有着赖以生存的广泛空间,使其有限的市场份额被大量占领,成为连锁企业的激烈竞争对手。

1.2.4渠道建设不完善

连锁企业的渠道建设往往随着连锁企业的发展逐步完善,我国连锁企业发展历史短,因而在渠道建设上还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完善的销售网络还未形成。成熟的连锁企业往往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有效覆盖和占领消费市场,目前我国连锁企业大多只在各大城市的商业中心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点,在城乡地区,即大型商业集团难以设立而连锁企业能显示自身优越性的地点却普遍没有建立销售网点。②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落后。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作为完善销售网络的保障措施,是连锁企业渠道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我国还很落后,表现为科技化、信息化程度低,物流统一配送率低,效率低下等方面。

1.2.5促销优势不被充分认识

连锁企业因本身组织特性,更易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尤为表现在公共关系促销和广告促销优势上,而我国连锁企业促销却还没有充分认识和利用这种优势:①未曾利用自身销售网络体系深入消费者社区的特点,建立一流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有效研究市场和吸引顾客。这些,除一些商业零售超市类连锁企业外,其它企业均对这一方式没有加以太多的利用。②同政府的关系中,总是被动适应政府政策,没有建立一种互动有益的政企关系。③没有充分利用自身各种促销优势,协调进行,开展更有影响力的促销活动。

2 连锁企业经营定价策略理论

连锁企业的价格策略是连锁经营成功与否的重点,是营销组合策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价格策略直接影响利润的增减、市场占有率的高低,从而决定着连锁企业的整体形象。但不应陷入价格战的困境。影响企业产品定价的要素很多,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着重论述。

2.1价值与成本价值是形成价格的基础,而成本又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价格的制定必须考虑这两个重要要素

2.1.1商品价值

商品价值的大小决定着商品价格高低。价值反映社会必要劳动消耗,而社会必要劳动消耗是由生产资料消耗价值、活劳动消耗的补偿价值、剩余产品价值所组成。因此,企业制定价格时必须首先考虑商品价值的三个组成因素。但是,在一定时期内,价格与价值并不总是相一致的,而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下降;当商品求过于供时,价格就会上升。因此,价值不是影响价格的唯一因素。

2.1.2商品成本

成本是商品价格构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商品价格最低经济界限。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成本高,其价格也高,反之亦然。商口的成本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 、储运成本和机会成本。在确定商品的价格时必须考虑成本因素。

2.2 市场

商品价格,除了成本和价值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商品市场供求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2.2.1商品市场供求状况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供求决定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又决定市场供求。回此,制定商品价格时必须考虑市场的供求状况。

2.2.2商品商场竞争状况

一般说来,竞争越激烈,对价格的影响也越大。按照竞争的程度,市场竞争可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不完全竞争三种状况。企业在制定价格时,应认真分析竞争者的有关情况,采取相应的价格策略。

2.3 产品品牌定位

产品品牌定位对定价有很大限制作用,企业在定价时必须考虑产品的品牌定位。即在现实地位和期望定位两个基础上,综合做出定价决策,一般来说,在面对强势品牌的情况下做以下几种选择:第一,推出同类产品,但是价格相对较低,低价幅度与品牌差距成正比,品牌头号越大,价格低得越多;第二,将产品线集中在中低档,规避高端正面冲突而面对品牌地位比自己弱的品牌,企业采购的方法则完全相反。不同档次品牌的产品定价必须反映品牌之间的差距,否则会模糊品牌定位,还会使品牌价值无谓流失,使企业不能得到应有的利益。

2.4 销量或利润目标

销售和利润是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当一个企业追求较高销量时,也就是追求较大的市场份额时,采用较低的价格(或降价)是其通常采取的手段之一。这时,企业利润率降低,销量猛烈扩大,最终得到更多的利润总量。

当一个企业以改善盈利能力、提高利润率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时,他就难免要损失部分市场份额。他必然要在下列措施中进行选择:

第一、增加高端产品在自己产品结构中的比例,这些产品有较高的价格、较高的利润率,但是市场份额会较小;

第二、减少低端产品在自己产品结构中的比例,这些产品虽然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价格较低,利润率也较低;

第三、在推出同等产品时,定价较高;

无论采取哪种措施,其利润率都会提高,但是市场份额有可能会减少。因此,企业的竞争战略决定了定价策略,并进而决定了价格和产品组合。

2.5 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

产品的生命周期对于战略性定价有显著影响,而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定价的影响又有很大不同。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之间都会出现一个拐点,拐点前后的定价战略会出现强烈差别,企业能否正确认识到这个拐点,以及能否及时调整定价战略,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竞争结果。

改变定价规则的风险在于对时机的把握,如果太早,拐点还没有来,大幅降价不会使市场份额的提升祢补降价的损失,企业会付出代价;如果一味等待,就会被别的企业捷足先登。

但在行业成长期,大众化的拐点不一定只有一次,有时候拐点会分别出现在行业中的几个细分行业市场。一个企业能够抓住一个拐点,但不一定能够抓住下一个。这就是定价战略的风险所在,也是正确的定价战略能够在竞争中制胜的原因所在。

2.6 消费者行为与心理因素

消费者行为,尤其是心理行为,是影响企业定价的一个重要要素。无论哪一种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种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并支配消费者的消费过程。因此,企业制定商品价格时,不仅应迎合消费者的心理,还应促使或改变消费者的行为,使其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同时,要主动积极地考虑消费者的长远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

2.7 国家政策因素

多数国家(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企业定价都有程度不同的约束。定价时,企业应主要考虑国家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等因素。

(1)国家指导定价。它是指国家物价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规定定价权与范围,指导价格制订和调整的企业定价方式。

(2)市场调节定价。它是指在遵守政策和法规的前提下,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市场竞争程度、消费者行为及企业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变化趋势,自行确定商品价格。这种定价要适用于生产分散、量大、品种规范繁多、供求情况复杂、难以计划管理的商品,且主要依靠价值规律自发的调节商品价格。

上述七项仅是影响企业定价行为的部分要素,企业定价和企业技术能力、销售渠道等息息相关。在连锁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在制订价格上应该实行统一定价,连锁企业各分店一般没有自行定价权,商品价格由总店统一制定,实行统一管理,树立连锁店的整体形象,给消费者留下货真价实的良好形象,从而增强连锁企业的整体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王吉方.连锁经营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2.1-3.

[2]严鸿和,江瀚.我国连锁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产业论坛,2007,4:178-180.

[3]韩肃等.连锁经营管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0-11

[4]肖怡.企业连锁经营与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12-13

[5]王利平.连锁商业经营与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5-16

[6]邹力宏.音乐产品定价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策略选择.《价格月刊》2006,10.

连锁经营管理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企业;连锁经营;财务管理;创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5. 007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5- 0009- 02

1 引 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泛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可以说,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竞争逐步白热化,连锁经营成为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突破发展瓶颈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连锁企业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连锁经营企业财务核算方式方法的选择将对财务管理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难以适应连锁企业的经营。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连锁体系主要由总部和各个连锁店构成,总部是整个商业链条的核心,主要负责整个体系的日常管理、配送、信息沟通等。连锁经营企业主要凭借统一购买、配货、核算等方式,形成规模优势,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实际运营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近年来,我国餐饮连锁企业不断发展,从1987年肯德基在北京开设第一家分店开始,现代快餐的概念就在我国广泛兴起。由于我国快餐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其财务管理理念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着较大差距。我国的连锁经营企业应该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重视经营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将财务管理的目标锁定为实现企业的生存、获利、发展,从而更好地为连锁企业进行各种资金运作。

2 企业连锁经营面临的主要财务管理难题

2.1 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相关监督体系缺位

目前,我国企业在连锁经营过程中,其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着机构设计不科学、人员配备不合理、相关监督体系缺位等不良现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发展的主流趋势。然而,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财务机构设置还较为落后,相关财务人员素质较低,这些现象都严重制约着企业朝着信息化、知识化的方向迈进。具体来说,首先,连锁经营企业的中间层次机构设置过于冗杂,效率低下,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其次,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还不够扎实,缺乏现代企业理财观念,现有的理财知识和理财方法都较为有限和落后,同时,由于企业缺乏对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培训,员工缺乏掌握新知识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最后,我国连锁经营企业还缺乏完善的监控体系,财务管理人员受雇于企业领导,难以做到独立行使自身的监督权限,监督控制难以顺利实施。当企业出现财务问题时,难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如果任由此种情况发展,则会形成财务管理工作的恶性循环。

2.2 金融危机后,连锁经营企业筹资压力陡然增大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实体经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对资金依赖程度极高的连锁经营企业也逐步感受到了来自筹资方面的压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通货膨胀,企业的原材料及人工成本都大幅度上升,这些因素造成企业的实际成本快速上涨,产品销量逐步下降。由于销量带来的压力,使得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大量活动资金被挤占。企业一旦出现资金短缺,流动性困难就会使得企业陷入窘境,不少连锁企业都面临着破产的巨大压力。由于受到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不少连锁企业在经营中开展缺乏对各种筹资渠道的关注,一旦出现银行借贷困难的情况,就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新的资金来源,危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2.3 投资领域收益大幅度减少,投资风险增大

由于竞争压力的逐步增大和对多元化经营的追求,不少连锁企业也或多或少介入一些投资领域。经济形势的变化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遭受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各个投资领域和项目的风险都逐步上升,连锁企业挑选合适投资项目的难度也随之上升。由于面临大量的不确定性,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也是举棋不定,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错过不少投资机会。另外,由于目前市场不景气,内部投资也受到很大冲击,这些因素都会对企业的整体投资规模产生很大的影响,投资风险让不少企业都望而却步。

3 改进企业连锁经营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途径

3.1 大力倡导全面预算管理,建立以财务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

针对信息社会的客观要求,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以财务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对于连锁经营企业来说已经迫在眉睫。企业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掌握的市场信息,提出具有一定超前意识的财务预算,并且有步骤、有计划地去实施相关财务决策。首先,企业应该明确提出自身的利润目标,用以指导整个财务预算的编制。企业的利润目标应该建立在对产、供、销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考虑采购、生产、销售、行政管理等多部门的实际情况,由各个部门分别按照各自负责的单项编制预算,最后探索出寻求现实目标利润的最佳预算方案。其次,要重视对既定预算的执行工作。企业的财务预算一经敲定,就应该得到严格的执行,不得随意进行更改。企业在进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时,都应该以财务预算为纲要,充分考虑到财务预算的规定,形成整体财务管理局面。

3.2 严格控制成本,树立成本意识

成本控制对于企业连锁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那么企业的实际成本将处于失控状态,分店和总店都无法准确对成本进行核算,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将难以进行。企业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人力成本、用品损耗成本等。尤其是对于餐饮连锁企业来说,对成本的控制直接反映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餐饮连锁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主要包括主料、配料、调料等成本,同时也需要考虑相关的合理损耗。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各类菜点的用料,也应该一并归入成本。对于由于采购原材料而发生的运输费用、仓储费用、保管费用等也应该列入成本。针对快餐连锁企业成本控制的特点,在考虑成本差异的基础上,企业应该采取更为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于相关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力争合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重视对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整体把控。原材料采购是企业经营运作的第一项环节,一个计划性强、组织合理的原材料采购过程能够更有力地保障原料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其次,要加强对储存环节的管理。原材料的储存环节是保证原材料质量、确保损耗合理的重要环节,如果保管不善,极易出现原材料变质、腐坏等状况,也会出现损耗增加,直接导致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受损。总的来说,快餐连锁企业只有将产品的成本控制在合理的区间,才有继续扩大再生产,实现大规模连锁经营的可能。

3.3 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资金是保障企业顺利运作的“血液”,尤其是对连锁经营的企业,如果资金链发生相关问题,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不断规范和完善相关资金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对保障企业连锁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首先,企业必须开展资金管理体制创新,从根本上实现企业收支两条线,对收入和支出独立核算,实行统收统支,将分散的资金全面集中起来,从而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应用,这样不仅能够杜绝企业资金开支的随意性,同时也能更大限度地实现对企业闲散资金的合理使用。其次,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经营的特点和性质,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为关键的环节,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通过转变经营观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以销定产,将资金投入到市场反应良好的产品上去,实现集中资金开发优势产品的资金使用模式。最后,企业还需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财务管理策略,尤其要重视对资金的回收,可以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鼓励销售部门积极收回各类现款。

4 结 语

连锁经营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在不少城市和地区还属于新生事物,目前有关企业连锁经营财务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都比较有限。鉴于此,加强对连锁经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提高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和作用,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当代我国连锁企业实现“外向型”、“经营型”财务管理模式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柳. 中国餐饮产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连锁经营管理的概念范文第4篇

一、连锁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概念

(一)连锁经营的概念

连锁,通俗的说就是一些商业集团的经营方式一致、统一标准、统一价格,以同样的名称命名某个品牌货商店,提供统一的服务或商品,这种同时经营的店铺就称为连锁店,这样的经营模式就叫做连锁经营。随着经济的发展,连锁经营的模式不断扩大,连锁在零售业中发展就更加快速,在世界上深受广大国家的喜欢。连锁经营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效率的管理、网络化的操作、规范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

(二)连锁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的概念

预警,就是预测和报警的意思,也就是在在事物未发生之前或即将发生的时候,通过对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行认识,具体分析现存的状态,判断该事物目前发展的状态和趋势,提前做好预防和准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连锁企业是企业的一种经营模式,企业经营管理预警,就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一些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并做出警示,积极地寻找解决的对策。建立企业预警管理机制目的在于创造一个良性的发展机制,通过对危机进行分析,把握即将产生危机的信息,找出存在风险的原因,进而做出反应,避免风险的发生,实现企业运行机制的良性发展。

二、 连锁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的基本功能

从连锁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其对于企业有序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一)连锁企业营销过程中信息的搜集和整理

连锁企业正常有序的发展依赖于有效把握企业营销的信息,获得第一手的有效信息才能够以此为依据进行分析,以准确把握连锁企业营销的趋势。因此,在连锁企业建立营销管理预警机制其首要的功能就是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准确、完整的信息能够为企业营销管理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连锁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于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是一个长期而有序的步骤。这也是连锁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的首要功能。

(二)对连锁企业营销趋势的分析

连锁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是企业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现状、了解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连锁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能够有效分析企业营销管理中的数据,分析现状,准确定位,并对营销管理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并进行评估。企业营销预警机制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运行的基本特征,从整体上客观地评价并判断企业营销管理的现状,及时分析企业营销存在的风险并找出其原因,对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进行总结,在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做出客观的价值判断。

(三)营销预警管理机制的预报作用

企业营销预警管理机制就是根据获得的现有信息和数据,在分析存在风险和原因的基础上对发展的趋势进行归纳,进而预测即将产生的结果。另外,针对企业营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信息或是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做出识别和判断,并做出警示,以此避免营销管理过程中出现秩序混乱、管理失常的状况。

(四)营销管理预警机制的修正功能

当检测出营销管理过程中存在不足时,及时做出警示,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风险影响到正常的运行秩序。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在营销管理过程中一方面对风险进行主动预防和控制,另一方面积极纠正错误,消除风险,保证企业营销管理状态的正常运转。在预测、警报、查找原因、解决的基础上,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还对这些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总结经验。

三、连锁企业营销预警机制的运行

连锁企业营销预警机制的有序运行有赖于对连锁企业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准确预测,及时做出反应。连锁企业是规模企业,在营销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营销管理预警机制的作用,保证营销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企业营销预警管理机制是企业危机管理机制中的一部分,是连锁企业进行危机处理的重要环节。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充分行使其系统功能,包括对信息收集功能的有效利用,对搜集信息的有效分析和评估,对潜在危机存在程度的把握、预测和警示的运用,对有效处理问题的方案的有效运营,把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

(一)信息搜集机制的有效操作

信息是进行预警管理的关键因素。在连锁企业运行管理过程中,充分运用预警管理配给制的关键即信息搜集,应该注意从连锁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调查搜集信息。信息搜集机制的有效利用就是要根据连锁企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尽可能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总结。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连锁企业已经由规模较小的连锁商店逐渐发展为较大规模的企业,在规模扩大的同时面临的挑战和危机也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在有效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准确把握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外部环境信息;同时也要准确把握和搜集内部环境信息,即生产、经营、销售、市场及财务方面的信息。因此,对信息搜集机制的有效操作应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考察,遵循信息搜集的有效步骤,及时准确把握有效的信息。

(二)有效运用信息分析、评估机制

连锁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对所搜集信息的有效分析和正确判断,做出科学有效的信息分析和评估报告,才能采取预测和警报的措施。在连锁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中,对于信息的分析和评估,主要是针对危机环境的分析。通过对连锁企业外部环境信息的分析,掌握危机发生、发展的动态趋势,总结客观环境变化发展的规律,预测信息走向。根据搜集到的内部环境信息,分析连锁企业内部结构,分析存在的不足,做出有效评估,在此过程中总结产生不足的因素。及时有效地捕捉到的信息是有效总结错误,分析规律的前提条件,根据提早捕捉到的信息,及时进行必要的防范,降低企业危机产生的几率,使连锁经营企业转危为安。

(三)预测、警示机制的有效运用

通过整理搜集到的信息,对此进行分析判断,根据所判断的结果做出预测,并决定是否发出警示,在此过程中不同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警示。在这一机制的操作过程中,首先就是准确确定危机发生的数据,计算危机的程度;其次,对所获得的数据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估;最后,将所评定的数据程度与连锁企业面临危机的下限值进行比较,并及时做出危机预警。

(四)有效处理危机

连锁经营管理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理课程;探索改革;探析

一、经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与不足

已开设很多年的连锁经营管理课程,作为营销的专业课一直运用传统教学进行平时的授课,其主要的授课方式为理论与案例教学为主,采取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形式,然而这种比较传统的教课方式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主要是因为连锁经营的管理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抽象性,而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采用的案例,是一些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根本接触不到的,无法做到理论和实践在真正意义上的结合,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学会思考,也无法调动起他们积极的动手能力,使他们缺少了实践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综上所述,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之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更加难以达到高职院校对培养学生实践与职业能力的目的,怎样能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带着思考去学习,并且能够用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这是一项应该重点关注的教学任务。

二、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1.案例的概念、作用案例教学是什么?它是一种集参与、启发、引导于一体特殊的教学方法,其旨在运用对案例的具体分析,采用理论方式去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同时透过对实际问题的加深理解,寻找理论原则的本质,与实践和理论两者之间的结合点。案例教学这种方法一直以来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在教学中对学生起到参与、启发、引导的关键作用,经过对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让学生对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以期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理想效果。连锁管理课程作为理论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例如对连锁的类型与行业行态的发展战略这样的章节,假使只是采取单纯的理论讲授,不仅使学生难以理解,更不要说会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当中的问题了。而且抽象的书本知识也是让学生无法依据理论知识做出创新思维的原因之一。所以,恰当地使用案例教学方法显得很重要,网络中包括很多关于连锁经营的书籍,但选择的时候上是该有所取舍的。2.案例的选择与创新在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该是那种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要想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些距离学生生活很遥远的案例是不适合的,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讨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感觉无所适从。相比之下选择与生活比较贴近的案例,能够令学生感觉到这是在他们生活当中能经常说到或者知道的,这样才会让学生产生共鸣。不仅提升了学生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能快速掌握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解业态战略的时候,就以华润万家这个超市作为例子,华润万家在全国范围的零售业中,它的规模也是巨大的,以战略性的并购形式,在很多省市都有分店,这个案例也为后面讲解连锁企业怎样在连锁经营的趋势中发展做出铺垫。从种类来看,华润万家的标准超市、综合超市和便利店等,多种商业形态的模式经营,在经营上的优势与劣势很明显。还有从学生自身考虑,在学习的同时可以在每个学期去华润进行两周的见习,这样可以了解一些华润的运营模式。针对于贴近自己生活、比较熟悉的案例,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他们更加勇于主动思考,细致地去探讨,这样这一节的教学就会很成功。现代管理学科的主要职能就是创新,创新也是连锁企业发展与生存的主要因素,如果没有创新,那么企业就很难瞬息万变、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长期地生存。鉴于此,在教学中也要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具有激发创新思维的例子。比如在讲解到零售行业的业态这一章节时,选了好邦便利店这个案例,这是一个由于创新而获得成功的案例;在对战略性促销的讲解与讨论时,把海底捞火锅作为教学案例,这家火锅店具有不同凡响的服务模式,因为这种服务模式而声名远播,这些案例的列举与讨论,学生思考总结的结果就是:在连锁经营行业领域当中,只有在不违背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众不同才能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永远领先、超越并处于不败之地。

三、通过课外的实践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能力

教育部在二零零九年十六号提出,高职人才的培养与课程的建立与改革,需要以学生能力的增强,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让学生把连锁经营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掌握,并且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来分析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仅通过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不够的。首要的是把学习实践的内容范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让学生更充分地利用好课外的时间,并能自觉地带着疑问去社会中探索关于连锁经营的相关知识,并试着去寻找连锁经营成功的秘决。理论联系并指导实践是让学生注重实践的主要目的,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与实践能力,在拟定实践项目的时候要有理论知识的引导,不能脱离理论知识,还要对应章节内容指引学生更全面地思考问题。比如在连锁经营3L理论当中的商圈和立地这两个问题,安排学生去实地调查,分成小组调查某个汽车专营店与一个大型的综合超市选址的不同方式,分析它们不同选址方式的原因,在填写调查报告之后再进行班级内的交流探讨,这种讨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选址问题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认识到不相同的行业在选址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要求。为避免恶性的竞争,销售同样产品的店铺一般都会距离较远,但某些商品的销售店铺也会与相同店铺挨在一起,达到聚集客人的效果。把大润发与华润万家的优点和缺点做比较,两者在商业形态的战略选择上很不相同,大润发是采取单业态的形式,华润万家是采取多业态的形式,这个实践的项目,采取实地调研与网络形式,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取得较全面的结论。比如华润万家设有很多便利店在小区的门口,这样能把大卖场地域上的限制进行有效的弥补,但是这样做成本比较高,连带着商品的价格也会较高;大润发在运营方式上,是运用全部资源运作大型的综合超市,降低成本,也形成了低价格的形式。通过此项实践活动,把原来在书本上学习的单一抽象内容,转为了十分丰富的调查报告,使实践与理论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达到提升学生兴趣的效果

一直以来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方式还是以试卷为标准,很多学生都会平时不努力学习、学透课程知识,只在考试之前突击学习,一般也能考出差不多的分数,因此便提不起平时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很差。这样的方式是无法真正检验出学生真正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使学生真正的水平无法体现,因此针对性地进行了相对应的改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需要根据试卷的检验,但实践活动却能使学生们,增强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成绩总分中计入实践活动的成绩,这是一种具有很多好处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后做出PPT或者填写调查报告,把它们集中在一起让他们进行相互的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的意义重大,它是检验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考评方法。另外,这样能让学生充分重视实践活动,想要更好地去进行实践活动,着要的任务就是对理论知识细细地研读,从而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改革考评方式以及对教学理念、形式的改变,增强了学生们学习本次课程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有效地强化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具备了学习兴趣,学生才有可能在课堂上主动思考、积极表现,会围绕着案例进行思考并相互交流讨论,对课外安排的实践活动也能正确对待。如此学生才能结合实践更全面地掌握与学习连锁经营的理论知识,并可以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践问题,并且小组分工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把任务完成,让学生在实践、合作、沟通等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萧毅鸿,周献中,凌海凤,唐建.案例教学:一种有效的教师教育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2]张琼,郑光财.对《连锁经营》课程建设的探配[J].职教论坛,2010.

连锁经营管理的概念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餐西化 特许连锁经营 品牌化 标准化

纵观我国理论界与企业界,在现代餐饮业定性研究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在定量方面如标准化、工业化、连锁与规模化等的定量分析上还有待深入,而且国内研究很多都只立足于如何借鉴和仿效西式快餐模式,却不能完整清晰地提出一个结合中国自己传统餐饮特点,并借鉴和吸收西方快餐特点走出一条中餐西化的创新的经营模式。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借鉴西方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使我国餐饮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餐饮服务的基本概念

餐饮业不同于商业,又不同于工业,也不同于纯服务业,在现代社会里它属于第三产业,具有生产加工、饮食品零售和劳动服务的综合性。饭店是伴随着人类旅行活动的展开而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它最初的基本功能是为在旅途中的人们提供过夜住宿服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在现代社会中,饭店已成为具有向顾客提供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健身、商务等诸多功能的综合服务业,并形成拥有各种不同等级、类型、规模、经营方式的众多饭店组成的饭店业。饭店已成为一个城市、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市政建设、社会公共设施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当地对外交往、社会交际活动的中心。

二、餐饮业的发展现状

1.外国餐饮业发展的现状

首先,西方的餐饮业发展的时间比我国要长,经历的变革范围更广,结果也更趋于专业化,体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也更为成熟。其次,国外从事餐饮的经营者知识水平普遍较高,店主及高管中大学学历的比例达47.8%,研究生学历占20.8%。另外,由于国外大多数餐饮企业已经比较成熟,对于市场的开发和战略的制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国国内,大部分较大规模的餐饮企业已经开始或者已经拥有一定规模的海外市场。

2.我国餐饮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餐饮业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各种风味特色、各种经营形式、各种组织结构的餐饮企业星罗棋布,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社会分工细化、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观念转变,我国餐饮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但“竞争激烈,生意难作”也成了餐饮业的“流行病”。缺乏新经营方式,无力拓展大众市场,没有配套的餐饮业“软硬”件设施,匮乏畅通的餐饮信息渠道。总之,我国餐饮业的现状无法满足21世纪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1)现阶段我国餐饮进入壁垒非常低

餐饮业对于许多人来说,只要有少许资金就可以开一家店,只要开业就会有顾客光临,不同的档次适合不同的人群,所以只要有相应的资金,就可以开一家相应的酒店。风险小、收益高,使得多少想发财的人使劲往这个行业里钻。另外由于餐饮业属于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进入门坎低,中小资金可以自由进出,行业内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导致企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2)现阶段我国餐饮业不科学

我国现阶段正缺乏掌握高新技术人才和具备管理和营销理念的人才,这将阻碍21世纪我国餐饮企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餐饮业大多数没有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标准化生产、全天、科学性管理以及多元化销售,基本上也没有发展餐饮信息网来迎合“现代餐饮”。

(3)经营和管理的水平不高

现阶段我国餐饮业还没有树立生产销售流水线的品牌意识,没有意识到加强人才效率的竞争对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没有把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者管理水平当作搞活餐饮业的根本出路。

(4)现阶段我国餐饮业处于不断变化的格局中

目前,我国餐饮业正处于调整市场定位,转变大众化经营的过渡时期,经营方式的多样化蔚然起风,借鉴西方经验发展餐饮集团,以餐饮超市和连锁快餐的经营模式占据一定的市场。

(5)餐饮业的优劣势

餐饮业的优势:中国饮食文化和烹饪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市场的需求大;餐饮市场与需求之间不断的矛盾运动;餐饮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餐饮业的劣势:市场竞争无序,盲目跟风,缺少统一标准;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市场管理薄弱;经营薄弱,缺乏资源整合,难以长久;专业人才缺乏;缺少品牌意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待提高。

三、对中国餐饮业发展的建议――中餐西化

1.特色是发展中国餐饮品牌,走中餐西化道路的根本

特色是中国餐饮品牌发展的根本,加快中式餐饮的发展,从战略上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优秀成果,发挥中国传统饮食的特色和优势,同时还要吸取国外现代快餐业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餐饮业。把餐饮办出特色,才能在买方市场中有竞争力,才能生存和发展,这个特色既要包含饮食产品特色、服务的特色、产品和服务组合的特色,也包含就餐环境氛围的特色。形成自己的特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有专业化的工作人员;第二,提高信息化的程度:实行网上定餐,进行全方位服务,缩短上菜时间,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增强厨房的透明度。第三,随时为顾客提供方便:现代人工作繁忙,进餐时间不稳定,为适应这一需求,饭店应采取24小时营业的制度。第四,餐饮产品与文化的融合:要立足于中国人、中式风味、中国特色,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自己长盛不衰的品牌。

2.标准化是中餐西化的前提

与中餐相比,西餐有着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据介绍,中餐与西餐的最大区别就在标准化的控制上。中国的餐饮业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烹饪技艺可以在世界堪称一绝,但中式餐饮业的经营方式几千年来却一直延续着前店后场,师傅带徒弟,凭经验的手工操作方式,没有形成规模,无法集约化经营,更难以走向世界。走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的工厂化,才能形成生产的规模化、管理的科学化,这是中餐成大气的关键。标准化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烹饪产业化:指烹饪的社会化、工业化、集约化;第二,共同配送:共同配送中心――是连锁企业在自身还不够强大时,通过合作,分享“物流利润”的有效形式。所有的产品以共同的包装分别向各个连锁店配送,达到产品的标准化;第三,管理的规范化:总部负责连锁店的选址、开办前的培训,提供一揽子的服务方案,并始终不断地对各连锁店或连锁加盟店进行监督指导和交流、培训工作,从而保证了各连锁店或连锁加盟店在产品、服务、店名店貌等各方面的统一性,以满足消费者对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吸引顾客,扩大销售。因此,标准化的经营对树立店铺的形象尤为重要。

3.准确的市场定位是走“中餐西化”道路的关键

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要竭尽全力地去寻找那些能够接受它们的顾客群,寻找那些能使它们生存并发展下去的市场。如果找到了这个顾客群体,而且还用恰当的方式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就说明市场定位成功,反之则是失败。因此也就决定了经营中必须选择适当的消费群体,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制定餐饮产品的内容、档次、价格、服务。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公众,不能为所有的人服务。为此企业可以采取一下三种定位方法:

(1)均衡定位

均衡定位理论重视经营者关心的问题,也关注消费者认为重要的问题,并将二者联系起来考虑。企业经营的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产品的表现,三者如达到和谐均衡,就是市场经营定位的完美状态。

(2)价格定位

价格定位,既要看自己所处的餐饮市场的成长空间,又要看其价值空间的大小,还要对同等条件的餐饮企业分布及竞争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同时考虑本地整体市场消费状况和变化趋势等因素对餐饮产品价格的影响。相对餐饮业其他方面而言,经营者应更加科学、理性的对待价格定位,因为这是决定企业能否具有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的核心问题。

(3)消费者定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收入的增加,下馆子吃饭这应该是常事,但是目前毕竟中等收入的人比较多,豪华的星级酒店毕竟不能经常消费,中国餐饮业应该抓住这个消费主体,提供一种普通中等收入的家庭能经常消费饭店。并且针对许多工薪阶层工作繁忙的现象,这种饭店应该是像西餐那样方便、快捷,所不同的是采用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原材料,并在事先定量分装好,加工成半成品,同时采用一定的科学技术使其保质。这样扩大了市场需求,达到了企业盈利,又让顾客能够满意,赢得了这样一个平衡状态。

4.履危知惧、敢于冒险是中餐西化的精神

世间没有什么事是百分之百的安全和万无一失的。商业经营更是充满风险的领域。冒险可能不成功,但不冒险则永远也不会成功,真正失败的人是那些从不冒险的人。餐饮经营者不仅自己要有风险意识,敢于冒险,而且要创造一种鼓励、支持冒险的气氛,允许属下进行冒险,勇于探索创新,使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5.特许连锁经营是中餐西化发展的催化剂

连锁经营是世界范围内现代商业的发展趋势,通过连锁经营不但可以快速占有市场,也会因规模化运营而达到降低成本与强化竞争力的目的。中国特许经营发展潜力巨大,并将给传统的商业经营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特许经营实质上是特许体系通过对产品的复制、品牌的复制、经营模式的复制、文化的复制,实行低成本扩张的一种高效企业发展模式。

四、总结与展望

本文主要对餐饮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中国餐饮存在的优劣势。针对中国餐饮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对中国餐饮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从经营理念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两个层面上,将中国传统餐饮和西方快餐各自的优点揉合,走中餐西化的道路,打造全新的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中餐。时不我待,如果国内的饭店集团不能迅速发展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其结果必然是饭店市场份额的滑落和国际竞争中的劣势,因此我国的饭店集团将呈现着以下几种发展趋势:(1)市场化和企业化;(2)品牌化、规模化;(3)大众化、合作化;(4)信息化、科学化;(5)在餐饮管理上逐步与世界接轨。

总之,中国餐饮业每一步发展都是令人瞩目的。如何把西方先进的经营理念引入中国餐饮业,提升行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如何继承弘扬民族优秀饮食文化成果,繁荣和发展中华饮食?新一代接班人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用自己的才智、热情重新论释自己企业的精神、文化,努力实现集团化体制、连锁化经营、现代化管理的宏图伟业。

参考文献:

[1]黄金平.连锁经营管理 [J].东经济出版社,2003.

连锁经营管理的概念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连锁经营 连锁经营中介组织 组织协调 沟通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加强,连锁经营的发展也呈现多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趋势。连锁经营在当今国际经济中之所以发展迅速,既与其客观的经济动力的支撑、特殊的操作机制、商标品牌的作用、特别的技术手段及其强调市场定位分不开,也与连锁经营中介组织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分不开,这是连锁经营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竞争优势日益明显的重要因素。

1 连锁经营中介组织概述

国际连锁经营协会将连锁经营的概念定义为,连锁经营是特许人和受许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对受许人经营中的既定领域、经营诀窍和培训,特许人提供或有义务保持持续的兴趣;受许人的经营是在由特许人所有和控制下的一个共同标记、经营模式和(或)过程之下进行的,并且受许人从自己的资源中对其业务进行投资。连锁经营中介组织则是指根据特许人的指示,依据连锁经营运作和发展的需要,免费或有偿提供协调、信息、咨询、教育培训、促销和理财等方面服务的中介组织。

在连锁经营过程中,特许人不但要按连锁经营契约的规定给予受许人在特定期间内享有使用特许人(即连锁总部)商标、商号、产品或经营技术从事经营活动的权利,而且还要向受许人提供信息、知识、技术、培训和理财等方面的服务。对单个连锁商来说,要面面俱到地完成有关事项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需要有与连锁经营运作相配套的中介组织去协助连锁商发展其连锁经营业务,因而,连锁经营中介组织在连锁经营运作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人则将连锁经营中介组织称为连锁经营的驱动器。

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人们总是不会放过一切机会,只要有需求,同时就有供给。近年来,随着连锁经营的蓬勃发展,连锁经营业务中存在着不少潜在的商机,为连锁经营服务的各种中介组织也营运而生。连锁经营中介组织类型一般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划分:一是依据是否盈利为目的,分为盈利性的和非盈利性的;二是从发挥的职能方面划分,分为综合性的和专业性的。

1.1 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的连锁经营中介组织

(1)盈利性的连锁经营中介组织。盈利性的连锁经营中介组织是独立的法人经济实体,是专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这类企业不同于一般的连锁经营企业,它本身不对消费者提品或服务;而是为直接给消费者提品和服务的连锁经营系统提供服务,从而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这类组织主要有律师事务所、信息咨询公司、连锁经营财务顾问机构、连锁经营业务顾问机构、教育培训中心等。

(2)非盈利性的连锁经营中介组织。非盈利性的连锁经营中介组织主要是各国和不同地区的连锁经营协会。它们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连锁经营者自发结成的以维护自身利益为目的的组织,依靠会员费维持活动开销。这类组织功能较齐全,在连锁经营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较大,如国际连锁经营协会(IFA)、日本连锁经营协会(JFA)等。

1.2 综合性和专业性的连锁经营中介组织

(1)综合性的连锁经营中介组织。综合性的连锁经营中介组织一般属于非盈利性的,其发挥的功能涉及连锁经营的方方面面。既关系到连锁经营发展的前途与经营的方针政策,又包括经营中遇到的细节问题;既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又提供咨询等各种服务;既为连锁权经营提供沟通的渠道和场所,也通过制定各种规章,来规范连锁经营秩序,如香港连锁经营加盟协会等。

(2)专业性连锁经营中介组织。专业性的连锁经营中介组织数量种类较多,发展势头看好,但功能都较单一,一般只提供某一方面的服务,且属于盈利性组织。这些盈利性的专业性连锁经营中介组织机构主要有连锁经营信息网络系统、咨询公司、教育培训中心、促销服务公司、会计、催帐公司、报税公司、金融机构、连锁权律师事务所。

2 连锁经营中介组织的功能

连锁经营中介组织根据连锁经营业务发展的需要,开展各种业务活动,其既具有一般中介组织的功能,又具有其独特作用,其主要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组织协调功能

连锁经营发展到今天,其组织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这主要体现在连锁经营中介组织的发展与成熟上。很多行业内的重要事项,单个连锁商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依靠连锁经营协会等中介组织出面组织重大活动,干预协调解决矛盾,已成为行业健康顺利发展的可靠保障。

2.2 服务功能

连锁经营中介组织为已经进入连锁经营系统,以及有志于从事连锁经营的企业或个人,提供各种相关的服务,以促进连锁经营事业的发展。其主要的功能如下:

(1)信息服务。连锁经营中介组织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不断地收集有关的市场和政策信息,统计各种有关数据,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出版发行物,向服务对象邮寄信函、以及举办各种研讨会等形式传递信息。

(2)咨询。依靠已经掌握的大量信息和渠道,为连锁经营者或有兴趣加入者提供各种咨询,包括有关的市场情况与发展趋势、连锁经营的运作程序、连锁经营的利弊、连锁经营合同与有关法规、如何处理连锁人与受许人的关系、有关企业的状况、进入连锁经营系统的其他注意事项等。

(3)培训。连锁经营体系作为一种组织严密、运作规范的特殊经营管理系统,既有一整套进入、退出、经营与管理运作的程序,也有着与特殊行业发展规范及相应的法规,这正是连锁经营的生命力所在。因此,连锁人对每一个即将加入该系统的受许人除了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以外,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教育。这种培训教育过程对要进入连锁经营的受许人来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培训内容极其广泛,而且分不同层次进行。这种培训在连锁经营发展初期一般由连锁人自己承担,在连锁经营发展高涨的今天已逐步由中介组织承担起来,并成为方向性的潮流。

(4)促销服务。目前在连锁经营领域从事促销活动的中介服务日益活跃,大大地推动了连锁经营事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组织各种贸易团体,举办各种展览会、订货会,帮助连锁商开展商品促销。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做广告,以及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帮助连锁权所有人推销连锁权。

(5)财务服务。连锁经营业务发展壮大以后,财务活动规模也随之壮大,财务管理的一些环节由中介组织承担起来,如财务统计、企业筹资等。

2.3 沟通功能

连锁经营中介组织是联系连锁经营企业与政府及相关团体、不同连锁区域之间、连锁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连锁经营中,中介组织的沟通功能主要体现在:①充当企业与政府及相关经济组织的中介。主要是收集整理企业的意见,向政府反映企业的意见和要求,并把来自政府的信息及时传达给企业。代表企业的利益,与政府就有些法规性文件及重大连锁经营政策问题进行讨论,甚至向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有利连锁经营发展的游说;②以当地连锁经营业主或该行业代表的身份,与其他地方以及世界上的有关机构联系、发展相互关系;③以各种方式为连锁企业之间的沟通提供方便;④自律功能。连锁经营中介组织独立于政府和党派,一般属民间组织,对成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直接干预,但是,它可以通过制定行业规章和就行业内的纠纷进行仲裁,以及在其组织的公共活动或从事企业之间的约定行为时,间接地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通过连锁经营中介组织实施以上功能,为连锁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组织和专业特长,又可以保证连锁经营过程中各事项的落实,使特许人和受许人集中精力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问题。

3 我国连锁经营中介组织发展的现状

为推进我国连锁经营事业的快速发展,1999年底,我国成立了连锁经营顾问FDS(中国)公司,该公司与国际连锁经营机构接轨,并接受其业务指导。而其他连锁经营中介组织的专业性不明显,即我国连锁经营中介组织的发展现状与连锁经营的发展势头存在差距。

中国加入WTO以后,连锁经营凸现迅猛增长的势头。2001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额为1 62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48%,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的增长速度;营业面积为8.36万m2,比上一年增长62%,这表明连锁经营在我国的零售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更加明显。为了配合我国加入WTO时所作出的入世后3年内取消对国外连锁商在我国设立企业或机构限制的承诺,国家已经公布了新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并于2002年4月1日正式施行。根据该《规定》,国家将特别在服务贸易领域包括电信、建筑、分销、环保、金融等领域市场准入方面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这意味着外资连锁企业将在我国国内零售市场中占一定的市场分额。从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的全局看,为连锁经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连锁经营业务的中介组织,提高连锁经营集约化的程度,是促进我国连锁经营业务发展的重要举措。

4 发展对策

连锁经营管理的概念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连锁超市 业态 配送中心

一、连锁超市业态分析

在我国,将零售业商店分为八类:百货商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和购物中心。其中,超市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销售生鲜商品、食品等大众化实用品,以向顾客提供日常必需品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在百货商场扩张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连锁超市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连锁经营通过经营理念、CIS企业识别系统、商品组合服务、经营管理的一致性规范来管理连锁体系内的所有门店;采用统一采购、统一仓储、统一配送、分散销售的运作形式,从而大大降低了流通费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快速复制,从无到有、有点到线,并汇集成面,促使资本迅速集中,使得门店数量可以无限制的扩展。大型连锁超市以其强大的竞争力成为发展的热点。连锁超市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发展速度快,地区分布广。中国连锁超市已成为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大中型连锁超市销售规模逐年递增,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传统百货商店的增长。自1994年开始,中国连锁超市的平均增长速度在7%以上,其中2000年比1999年增长53%。上海连锁业“三巨头”――联华、华联和农工商超市分列全国零售业十强的第一、第五和第八。连锁超市将超过百货店成为零售业的第一主力。在地区分布上,规模较大的超市连锁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带和省会城市。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超市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店铺数量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2.竞争激烈,进入整合时期。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目前,连锁超市公司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对国有网点进行连锁化改造和通过租赁、购买、新建网点等方式扩张,这些都属于单一资本的扩张。要想扩大企业规模,打造内资连锁超市的“航空母舰”,只有进一步改变观念,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和加盟等多种方式,突破行业界线、地区界线,才能真正形成经营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大型连锁超市公司。

3.外资进入速度加快。国外著名的超市集团公司看好中国商业领域的发展潜力,纷纷抢滩中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如家乐福1999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为60亿元,2000年上升为81亿元;美国的沃尔玛在中国开办的8家连锁店年销售额预计可达30亿元~40亿元。

连锁经营本身是商业企业规模扩大的内在要求,规模化是商业企业实现效益的基本条件。前已述及,我国大多数连锁企业经营规模有限,店铺营业面积狭小。规模有限,其必然的结果是经营品种少,配套程度低,无法形成供应链优势,单位不变成本无法有效降低,成本优势无法体现,投入要素利用率低,规模不经济。规模有限,也直接导致了真正体现连锁经营实质的配送中心发展滞后,成为连锁超市迅速扩张过程中发展的瓶颈。

二、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功能

完善高效的配送中心是实现连锁经营统购分销这一竞争优势的中心环节,是连锁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条件。作为重要的物流设施,配送中心在现代物流运作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连锁超市系统,配送中心是一个关键的节点,系统的大多数物流活动都集中在这里进行。其根本作用在于通过高度集中的采购和配送行为,使流通规模扩大,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在通过配送作业的经济规模,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有效减少门店的库存,加快商品的周转,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型连锁超市的竞争优势。

配送中心通常有采购、加工、存储、配组,分装、调运、信息等功能,其中采购、存储和运输是其主要功能。

1.采购功能。连锁超市配送中心汇集各连锁门店提出的订货计划后,结合配送中心库存和市场供应情况,制订采购计划,统一向市场采购商品。

2.加工功能。鲜活商品和农副产品,供应商提供的往往是处于原始形态的实物,不能直接分送各门店销售,配送中心就应该具备对这类商品进行简单加工的功能。

3.存储功能。配送中心除了对一些品种多,一次采购批量小,各连锁门店需求不一样的商品集中存储外,对于常年销售,采购数量大的商品,配送中心应保持一定量的库存储备,随时满足连锁门店的需求。

4.配组功能。连锁门店在同一时间提出的订货在品种上不完全相同,订货数量也不等,同时供应商提供商品的时间也不会一致,这就要求配送中心将供应商提供的商品进行汇集后,根据各连锁门店的订货进行配组,然后进行分送。

5.分装功能。为了降低进货价格和费用,常常采用大批量进货的办法,供应商提供的大包装的商品,不方便零售,容易在单个连锁门店造成积压。所以必须对这些商品进行分装,缩小包装以满足各连锁门店的需要。

6.调运功能。连锁门店数量多,分布广,由于受到经济、交通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都配备足够的运输工具,这就要求配送中心具有调运功能。配送中心应根据信息网络所得到的各连锁门店的订货信息,合理安排运输力量,及时向各连锁门店运送商品,充分满足各连锁门店的销售要求。

7.信息功能。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如POS(销售时点系统)、MIS、EOS(电子订货系统)、DSS(决策支持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配送中心可以从门店获得需求信息,对其进行迅速的处理,针对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要求,为配送和储运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和指导,及时准确进行配送。

三、建设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连锁经营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企业商流、物流、信息流高效率运转产生的规模经济。随着高科技迅猛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式,成功的企业纷纷应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其经营战略并选择其经营业务,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配送的效率,增强其经营决策能力。

以沃尔玛卓越的信息系统为例,公司拥有世界第一流的卫星通讯系统,投资高达7亿美元,公司总部与全球各家分店和供货商通过共同的信息系统进行交流,他们拥有相同的补货系统、EDI条码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会员管理系统和收银系统,一般的分店发出订单一至两天内就可以收到配送中心送来的商品。正是在这些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做到了商店与配送中心,配送中心与供应商的同步。如此快捷的信息反馈使存货量大大降低,成本下降,同时给采购员、公司管理层和供货商带了极大的方便。

我国连锁业在配送效率上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正是信息技术的落后。搞好物流信息化的关键,主要是解决物流信息资源的管理问题。配送中心业务功能多,处理量大,信息覆盖面广泛、数据量大,管理复杂多变,许多信息需要动态适时地传输和处理。建设配送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无论是对于提高配送中心的日常运作效率,还是提升配送中心的服务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的层次分析

配送中心的信息管理涉及到三个不同的层次。

业务运作层信息管理的目标是进行日常作业组织,合理的规划利用配送中心的资源,向上层提供必要的管理数据。

业务管理层信息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日常运作信息的统计分析,进行绩效考核,以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或修订配送中心的作业计划。

战略决策层信息管理的目标是根据企业的日常运作情况和分析,结合与配送中心相关的外部信息分析,应用模型进行分析和模拟,进行配送中心业务的全面评价和制定配送中心的综合资源配置方案,同时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明确业务发展的目标和经营战略,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五、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配置与建设

1.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体系结构

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应该提供处理生成上述配送中心信息管理内容的功能,总体功能可以归纳为:提供日常运作的计划和监控,具备搬运、运输等资源的合理优化和货物跟踪;提供电子数据交换能力,满足与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互;提供信息增值服务能力;连接金融服务和政府部门,提供电子商务营运环境;提供管理决策辅助功能。

根据配送中心的信息管理特点及所需要提供的功能,可以将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分为5个平台和一个共享数据中心如图1所示。

电子数据交换(EDI)平台:单证的标准化输入和翻译,信息的标准化传输;

运行管理平台:物流中心的基本管理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平台:包括网上受理、业务状态查询和交易资金信息处理;

信息发表平台:配送中心业务功能、运输距离及费用查询及相关信息;

管理决策平台:提供高级决策支持的功能;

共享数据中心:提供各功能平台运行的基础数据及存取权限管理。

2.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配置

信息的获取对经营决策具有举足轻重作用,为提高信息的质量,扩大信息的覆盖率,配送中心还要加强信息平台的网络化建设。

可以利用成熟的、具有开放标准的Internet技术组建内部的信息管理网络Intranet模型。Intranet模型是基于Internet的Web模型,Web的基础模式是浏览器/服务器,因此可以将这一模型称为浏览器/服务器模型,是Web技术和“防火墙”、服务等概念的集成。可以独成体系,也可以方便地连接成为Internet的一部分,能获得更为灵活的外部应用。在内网采用TCP/IP作为通信协议,利用Internet的Web模型作为标准平台,当有安全性要求时,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用防火墙隔开,按照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划分,传输层以下的设备使用TCP/IP协议作为基本传输控制协议,而在此之上构造不同的应用平台。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在建设完善Intranet模型的同时,引进外联网。它是配送中心Intranet的延伸应用,用来构建企业间的系统。它使得配送中心与供应链上的伙伴相连完成其共同目标。配送中心一方面通过Internet连接供应链伙伴,另一方面提供安全机制隔离外部用户对中心内部资料的访问。

参考文献:

[1]夏春玉:零售业态变迁理论及其新发展.当代经济科学,2002.24(4):70-77

[2]阳曼红:中国零售业主要业态现状分析.商业研究,2003.3:128-130

[3]W.H.Inmon.数据仓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