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中医的途径

学中医的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中医的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中医的途径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医外治;风湿类疾病;疗效

中医和现代医学中[1],将风湿病的研究与概述,讲解的极为广泛。在《黄帝内经・素问》中,便有了“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理论,随后提出了五体痹(肌痹、骨痹、筋痹、脉痹、皮痹),五脏俾(脾痹、肾痹、肝痹、心痹、肺痹),五风痹(寒痹、风痹、燥痹、热痹、湿痹),历节风、痛风、鹤膝风等病名。在现代医学中,将风湿病命名为关节与骨、周围软组织(肌腱、肌肉、筋膜、滑膜)等病变,结缔组织病有风湿关节炎等,代谢性疾病有痛风和脊柱关节病。针对风湿病而开展的治疗极为丰富,本次研究主要对中医外治应用于风湿病中的临床疗效。

一、定义与分类

中医外治法较为受认可说法为手法、药物、器械作用于皮肤表面,或经体外进行治疗的方式。中医外治方法较多,经相关研究记载显示[2],可将其分为两类,非药物外治法与药物外治法。因治疗途径、方法上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皮肤官窍黏膜治疗、整体治疗、经络腧穴治疗。整体治疗:在人整体上作有效治疗,治疗方法有体育疗法和导引疗法;皮肤与官窍黏膜疗法:经官窍黏膜和皮肤吸收机体循环系统而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如熏洗和敷贴疗法。在现代医学中,所存在制剂学中药经皮给药,也属于此范畴;腧穴和经络治疗为经器械和手法、药物,对腧穴和经络起到显著的疗效,此治疗方法主要有脐疗与推拿、足心疗与艾灸。分类方法并非将治疗手段区分开来,在实际治疗中,往往相互交叉形成。

在目前的中医外治中,与现代物理学、生物学、磁学、光学等相结合,获得全新的延伸,使用光、声、磁等新技术与材料、方法,将中医治疗拓展出外治领域,这些医学内容可归纳为外治范畴,中医外治,在中医治疗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支。

二、中医外治

经研究显示,中医外治机理与以下内容相关:

以传统中医理论来看,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经络遍布于全身,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经络能抵御外邪、气血运行,起到保卫机体的效果,以“络”、“经”起到全身内外沟通的效果。经体表施药,也能够起到对内部病灶进行治疗的效果;经现代医学研究显示[3],采取中医外治法对内在疾病进行治疗,能有助于让药物成分发挥,其中挥发性成分,能够经过黏膜与皮肤,在经过呼吸道等器官,作用于病灶,调整机体,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起到疾病治疗效果。

三、中医外治作用特点

采取中医外治法对疾病进行治疗,其作用特点有:局部作用、整体作用与综合作用。能直达病灶,且药效显著,可经多途径给药,且方法多样;药物效果作用时间较快,且操作极为便捷,毒副作用较小,安全性高。

中医外治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且已经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广泛研究后[4],其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在中医治疗中,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中医外治法对常见风湿病的治疗

风湿病临床表现特征有肿胀、疼痛和活动僵硬,采取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著名医学家给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著名理论[5],在治疗过程中,病症与患者体制的不同,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方法的选择存在差异。因此,对于风湿病中医外治的方法进行疗效至关重要。

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两者的结合,是风湿病治疗中,极为重要。如风湿关节炎,风热与风寒型,两者具有显著差异,其治疗方法不一。在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和发作期中,其所综之法大有不同。其中,膝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而引发的膝关节疼痛,其用药和治疗上也需要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给药途径的合理选择,其选择治疗方法的基本为患者能接受,并能起到对疾病的最佳治疗效果。外治法的选择与剂型,在行中医外治中,其方法有薄贴法、掺法、贴敷法、药捻法、敷脐法、坐浴法、点眼法、灌肠法、中药离子导入法、热疗磁疗等。在行具体治疗时,应该针对患者体质选择,如患者皮肤易过敏者,在使用离子导入、中药外敷等方法治疗时,就必须要特别谨慎,对患者身体症状密切观察,避免出现过敏反应;治疗需因时制宜,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女性较为多见,但是在经期治疗时,则不宜使用中药熏洗治疗法。对于体制较弱,且合并心肺疾病患者,则不宜采取药浴,避免发生医源性损伤。

(一)中药蒸汽疗法

将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祛风散寒的中药放在熏蒸器中,并蒸汽熏蒸于病灶处,熏蒸时间不宜超过30min。对于所用熏蒸中药,也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与证型进行分辨,辨证施治。类风湿关节炎,在现代医学中表示为致残性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功能丧失与关节畸形,病理特点为血管炎与关节滑膜炎发生病变性改变。中医认为,其发病与正气亏损,风寒乘虚而入相关。中医将其分为风热型、风寒型、风热与风寒交替型、肝肾亏损型、痰瘀痹阻型。可适应黄麻、羌活、透骨草、桂枝与红花进行祛风散寒治疗,也可在其中加入活血养血之药;寒热交叉、风热型可加用薏仁、忍冬藤作消肿清热。

(二)中药离子导入治疗

中药和电疗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疗法,采取特有非对中频电流形成电场,药物离子起到推动效果,让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快速渗透皮肤,作用于病灶。能起到镇痛、消肿,改善血液循环效果。

结语:

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基础为遵循中医基本理论,与肺腑经络学相结合,中医外治应用与风湿病中,其治疗极为广泛,且患者易于接受,其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广泛,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印春.颈椎病中医外治方法应用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1):123-124.

[2] 黄庆亮,丁月珍.膏贴结合叩刺拔罐治疗疱疹后遗神经痛23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6):60.

[3] 黄倜,张华东,王振兴等.干燥综合征口干燥症的中医外治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4):69-71.

学中医的途径范文第2篇

【摘要】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核心内容,在细胞水平阐明阴阳五行的物质基础是中医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挑战。在总结现代细胞学研究的基础上,以细胞中的能量代谢和遗传信息代谢为核心,论述了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在细胞中的物质基础,将亚细胞结构按功能进行五行属性划分。并按照中医阴阳的概念和论述,将生命本质定义为遗传信息指导下的能量代谢过程。

【关键词】 中医学 阴阳 五行 遗传信息 能量代谢

Abstract:The theories of Yinyang and Wuxing are the core theorie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iscover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organelles and the implication of Yinyang and Wuxing.In this paper,after summarizing the researches in cell,we explain the implication of Yinyang and Wuxing in cell which are based on both metabolism and central dogma,then group the organelles into Wuxing.According to the implication of Yinyang and Wuxing in cell,the life is regarded as a kind of metabolism, which is guided by genes.

Key words:TCM;Yinyang;Wuxing;genetic information;energy metabolism

1675年发明显微镜以后,医学视野开始从器管走进细胞。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对生命现象进行研究和探讨。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现象都是建立在细胞基础上。在细胞水平阐述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中医基础理论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是中医理论与实践取得突破的着眼点。现在有学者意识到这个问题,尝试将阴阳五行理论引入细胞学中,如提出五脏中脾与线粒体的假说,气与线粒体假说等多种假说[12],并从基因和蛋白组学探讨中医基础理论[34]。这些尝试对中医理论的诠释都具有探索性意义,但都是局部的,不完整的,相互之间各自独立,没能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因而无法从细胞水平完整地阐明中医基础理论。

1 现代细胞学的物质基础

细胞是构成生命现象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组成生物体的细胞在外观千差万别,化学成分非常相似,都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类和各种微量的无机化合物。在种类繁多的细胞形态中,根据进化的程度与结构的复杂程度可划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核结构,体积小,结构简单,具有细胞膜、核物质和少数简单的细胞器。真核细胞要比原核细胞复杂得多。光学显微镜下大致可以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电镜下,真核细胞的内各种更细微的结构可分为膜相结构和非膜相结构。膜相结构包括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过氧化物体、叶绿体和核膜等。非膜相结构有核糖体、中心体、细胞质、核仁、染色质、核基质和微管、微丝等[5]。

上述亚细胞结构既是现代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也是融入中医阴阳五行的物质基础。能够将上述物质基础纳入中医理论体系中,中医也就取得突破和发展。

2 气机的运行和新陈代谢是探讨细胞中五行物质基础的核心

气是中医理论中核心概念之一,阐明气的本质是解决中医理论的重要途径。中医将气作为生命本质来看待;现代西医则认为新陈代谢是重要的生命特征。从中西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角度,气与新陈代谢有一定的等同性[67]。在中医学理论中,气不仅存在,而且还具有运行方式,即气机。升降出入就是对气机运行的最简略概括。新陈代谢是否存在类似于“升降出入”的代谢过程,这值得探讨。将气机运动引入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升降出入的含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泛化。

生命科学中,新陈代谢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包含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这两者相辅相成,含义基本相同。新陈代谢过程中,糖类、脂类和氨基酸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物质,这些物质代谢终产物为水、二氧化碳、氮并释放能量。糖类通过酵解而生成CoA;脂肪通过β氧化而生成CoA;氨基酸则是通过脱氨基作用后再进行代谢生成CoA。CoA进入线粒体进行三羧酸循环后氧化成为水、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这是物质能量代谢的最后通路。如果进入细胞三大能源物质远大于细胞的需求,它们就会被转化成为脂肪或者糖原存储于细胞中;如果低于细胞的需求,细胞就会动用细胞内的糖原或者脂肪进行供能。在三大能源物质氧化生成ATP的过程中,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体系中是进行能量代谢的第一步,相当于气机运行的入;其次在胞浆中转化成为CoA的过程,相当于气机运行的升;第三步是CoA进入线粒体氧化成为CO2、H2O,释放能量形成ATP的过程,相当于气机运行的降;最后是ATP利用和代谢终产物排泄的过程,相当于气机运行的出。

原核细胞结构相对简单,三大营养物质氧化生成ATP的过程是在细胞浆完成,而营养物质进入和代谢产物的排泄是由细胞膜完成。真核细胞结构相对复杂,细胞内有功能相对专一的细胞器。三大能源物质进入和代谢产物的排泄是由细胞膜完成;存储、转化形成CoA的过程也是在胞浆中完成;ATP的生成则是在线粒体中进行。至此就大致勾勒出气机在细胞内的运行过程,参与相应过程的亚细胞结构即为相应五行的物质基础,见表1。

3 遗传信息的输出是细胞五行相生的核心

在细胞内,与能量代谢相伴的就是遗传信息输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是生命世界中的核心,是生命现象重要物质基础,细胞中的结构和功能都是以蛋白质为基础。蛋白质的合成是由遗传信息进行指导的。细胞内的染色体通过四种碱基不同的排列顺序对遗传信息进行编码,通过RNA转录,核糖体的翻译等过程合成蛋白质。这是现代生物学中的中心法则。细胞内遗传信息来源于母代细胞,少数情况下来源于基因变异或细胞间遗传信息的传递,如细菌耐药基因的产生和传播。人体体细胞遗传信息同样来源于母代细胞,受精卵的遗传信息却来源于和卵细胞,即父母双方。就来源而讲,遗传信息和肾精有共同之处,可以将二者进行等同。

遗传信息存储于细胞核中,通过转录过程输出遗传信息,细胞核的五行属性就是水。遗传信息输出后在核糖体中翻译合成蛋白质,核糖体的五行属性就是木。

中心法则到蛋白质合成就结束,细胞中五行相生过程没有结束。真核生物蛋白在胞液核蛋白体合成后,有如下三种去向:保留在胞液中;进入细胞核、线粒体或者其他细胞器中;分泌到细胞外。蛋白质经过复杂的合成机制,定向输送到最终发挥生物功能的区域,这一过程成为蛋白质的靶向输送[8]。除了保留在胞液中的蛋白质,进入胞核、线粒体计其他细胞器和分泌到细胞外蛋白质都必须通过膜相结构,或者同膜相结构结合形成镶嵌蛋白才能发挥。蛋白质同膜相结构相互作用从而到达特定功能区域、发挥自身功能的过程即为五行中的土。

蛋白质到达特定的功能区域后将参与一定的代谢过程。蛋白质自身有新旧更替过程。蛋白质在参与代谢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地影响,分子构象出现改变而失去活性。蛋白质失去活性也就意味着一次遗传信息释放的完成,细胞将进行新一轮遗传信息的释放,合成新的蛋白质来弥补失活的蛋白质。失活的蛋白质被内噬体吞噬,分解为氨基酸而进入能量代谢过程。蛋白质行使代谢功能并在完成功能后被分解为氨基酸的过程就是五行中的金,参与该过程的亚细胞结构包括:溶酶体和过氧化物体等。

转贴于

上述可见,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输出、蛋白质的合成、发挥功能以及最终被分解代谢的过程也就是细胞中的五行相生过程,在相生过程中,有细胞结构和形态度形成,参与相应过程的细胞结构就是五行相生的物质基础,见表1。

4 信号传导系统是细胞内的调控系统

升降出入是气机运行的基本方式,但需要补充和完善,即将调控作为气机运行方式之一。中医学中意识到生理调控现象,《黄帝内经》就有“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和“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的论述。枢就说明了中医对调控机能的概括和认识,但是在气机运行中并没有提到调控的问题,这似乎是五行同气机运行之间的一种矛盾。升降出入虽然为气机的基本运行方式,但是,由升到降或者由入到出等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个转换和调控过程,这种调控可能为自发的,也可能是主动的,调控的结果就是促使气机运行能够同环境相一致,调控在五行中属于心火(见表1)。现代西医生理学将反馈作为生物的基本反应形式,其包含正反馈和负反馈两方面,二者均起调控作用,在新陈代谢中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通过前面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原核细胞的细胞结构相对简单,所具有的细胞结构基本能够完成简单的代谢过程。虽然也存在调控过程,形成的调控系统相对简单,如乳糖操纵子[8]等。多细胞生物等细胞结构就相对复杂。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和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以及对环境的综合反应依赖于细胞间彼此协调的相互作用,这就使得细胞调控和信号传导成为细胞代谢中必须存在一个过程。细胞分泌能够调节机体功能的一大类能够进行细胞间通讯的生物活性物质为第一信使;第一信使与相应受体结合、激活受体后在细胞内产生能够介导细胞传导通路的活性物质,这类物质被称为第二信使;负责细胞核内外信息传递到物质称为第三信使。三类信使连同与之相关的受体、酶、蛋白质等就构成真核细胞内的信号传导系统。目前所知对细胞内的信号传导系统主要有下列途径:①cAMP蛋白激酶途径;②钙离子依赖的蛋白激酶途径;③cGMP蛋白激酶途径;④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⑤核因子κB途径;⑥TGFβ途径。当然可能还有更多的信号传导途径有待发现研究。这些信号传导途径的最终生物效应将影响细胞的代谢、生长、增值、分裂甚至癌变[9]。信号传导系统就是细胞内调控系统,其五行属性即为心火。

至此,我们简单论述了五行在细胞内的物质基础,并以表格的形式列出(见表1)。在此需要指出:1.叶绿体是植物区别于动物的细胞器,将其列入五行中的肝木;2.高尔基体的功能是将细胞内代谢产物,主要是蛋白类产物排出细胞外,其功能与五行中肾水相同。

表1 细胞中五行物质基础列表(略)

5 遗传信息输出、能量代谢过程与阴阳关系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清晰的看到细胞内的两条核心的代谢过程,一条为遗传信息的输出,一条是能量代谢过程。遗传信息的输出过程中有能量代谢的参与;能量代谢过程也必然有遗传信息的参与,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所有的亚细胞结构代形成和功能发挥都是以能量代谢和遗传信息输出为核心的,只是侧重不同。在细胞水平,生命的本质就是遗传信息指导下的能量代谢过程。遗传信息输出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构建细胞形态结构,为阴,成型;能量代谢则化气,为阳。因此,细胞中仍然具有阴阳五行的物质基础,中医学中五行除了相生相克的关系以外,还有相乘相侮等关系,这将在今后进一步研究和论述。

【参考文献】

[1] 郑敏麟,阮诗伟.中医藏象实质生物学假说之一-“脾与线粒体”[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5):1012.

[2] 张茂林,张六通.论线粒体与中医“气”的关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4):6061.

[3] 倪红梅,徐燎宇.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链接-基因组学[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2):1618.

[4] 朱姝,高荣林,隋殿军.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与证候实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2):1920.

[5] 傅松滨.医学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

[6] 张永忠.论中医学人体之气的实质是新陈代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5):1920.

[7] 张叶,沈绍功.浅析“气化”与物质代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9):45.

学中医的途径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医养生;学生;学习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197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治未病”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当今社会任何年龄段的人们都开始关注养生问题,养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医养生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将自然科学和多个领域内容紧密结合,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结晶。我国著名国医大师邓铁涛曾说:“未来的医学必把养生放在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当前的高校医学教育中,中医养生通常被当做为一门选修课程而无法引起广大师生的广泛重视,很多学生没有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医养生的强烈兴趣。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一门学科没有足够的兴趣,则很难在这门学科中得到收获。相反,兴趣浓厚的学生则可以在一个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因此,在中医养生教学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将以以下三种方法为例,简要分析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养生兴趣的方法、途径。

1通过传统经典故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养生,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其中也不乏经典的历史故事。因此,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与经典历史故事巧妙结合起来,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用经典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通过细致观察学生的思维特征和求知欲望,以便找准合适的机会将故事充满感情、抑扬顿挫地表达出来,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授课过程中可引用《红楼梦》中的相关情景:林黛玉烧酒配螃蟹,她用热热的烧酒来解螃蟹的寒凉。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应该侧重于林黛玉嫌黄酒热力不够,坚持烧酒来解蟹寒的情景,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调节饮食结构的重要性。这样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大家所熟知的经典故事结合起来,会促进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音乐、诗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和诗歌是对人灵魂的诠释,是人生的剂,是任何一个年龄段都必不可少的心灵慰藉。学生多接触音乐和诗歌,可以帮助他们陶冶情操、释放压力、发散思维。而中医养生本是一个注重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人们境界的学科,但由于在专业知识教学中难免会因为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而引起学生在课上情绪低迷、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融入合适的音乐或诗歌,就会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激发,课堂的教学质量自然会得到提高。例如,在讲授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念时,教师可以引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饮酒》,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优美的词句,让学生们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理解生活环境对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在中医养生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名人效应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大学生正处于崇拜偶像的年龄,他们往往对名人轶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如果在中医养生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投其所好,将收到比较好的课堂效果。例如,讲授糖尿病的调养时,可以引用著名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也曾经患过妊娠糖尿病,著名游泳世界冠军加里・霍尔患有糖尿病以及他们是如何对抗和治疗的经典案例等。实践证明,这种采用名人效应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对中医养生学的兴趣非常重要,对提高授课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学习兴趣的激发离不开授课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坚实的教学功底。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主动思考、探索,让学生们能够真正地爱上中医养生,并在学习和工作中始终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

参考文献

学中医的途径范文第4篇

0引言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而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养生康复等内容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

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又具有社会科学特性,同时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多学科交叉互渗透的产物。因此,中医学教育又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因此,需要我们从最初的医学生涯开始中去培养,从中医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与方面,去寻求更好的教研途径与方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怎样构建现代中医学教育体系进行深入思考。

1中医学教学现状及实行研究性现代教学的必要性

现行中医教育思想中,仍然是承传知识、阐经释义、服从经典、适应“真理”观占主导地位,忽视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强调“规格规范规模”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模式单一,教材越编越厚、教学手段机械、简单的重复,中医学发展缓慢。迄今为止,全国大多数中医高等院校仍遵从从学习医古文、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内经选读等基础学习后,学习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中医临床学科;他们同时还得学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妇科、西医儿科等西医课程。与此同时,他们还得学习英语,花费大量时间忙于英语过级考试。在匆匆忙忙的一年不到的临床实习时间里,还得准备毕业论文、毕业考试、参加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形形的招聘会、毛遂自荐找工作。这样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中医学生跳过了传统的师带徒过程,中医学教育又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正因如此,国内许多中医学或者西医学、或者西学中、中学西的有识之士开始反思,我们中国的国粹、中医的教育到底该走什么样的路才能更好地传承。山东中医药大学刘桂荣指出:中医学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教育。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洪斌教授更是明确提出:应当将传统医学引入现代教育模式。这些呼声都体现了中医学教育未来之路:中医学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教育。

2现代中医学研究性教学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

2.1基础理论阶段的课程教学模式围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质开展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原本就是教育的任务。不论何种教学方法,其目的不在于传授课本知识本身,而是指引学生有高层次的思维方法。中医学教育也应当如此。因此,从最初的中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开始,应当始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在这些基础上才谈得上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2.2开展课堂中医学双语教学

要实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向世界文化的传播,必然需要以语言作为沟通交流的桥梁,需要能够与外进行沟通的国际化人才。因此,中医学双语教学对培养国家化中医药人才,使祖国医学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学院校应该多开展积极学习英语的环境,尽量创造用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2.3现代教学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在既往“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乏味单调,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融图片、声音、动画于一体,声情并茂,强烈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能把学生引入到较好的学习状态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借助网络及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能极大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4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相比较其他学科,包括西医学的临床实习,中医学更加强调临床中西医学知识的学习与传统师带徒的结合。师承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形式的有机结合,是普通高等中医药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实践证明:师承教育的提倡和实施,成为现行中医院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在中医学临床实践教学中,可开展多种模式,例如:临床带教教师制、教学查房、临床经验教学法、病房病案讨论、定期举办临床小讲座或专题讲座等,强化基础知识在临床的运用,从而使学生能从课本的文字转化到治病、治病人。

2.5医学文献检索的运用

怎样运用医学文献检索是多数中医院校学生的软肋,因此在教育培养中,应完善加强该方面的培养。

2.6中医学科研思路与方法的学习

较之西医院校的学生,科研能力也是中医院校学生的软肋。应加强中医学科研思路与方法的学习。

3小结

学中医的途径范文第5篇

中医学基础课程阐述了中医脏象、经络所体现的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病因、病机、诊断、辨证、防治等基本理论。由于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对于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较高,这让基础较差的中等卫校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较大困难。如何改变中职卫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提升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摆在中医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介绍自己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的一些探索。

一、了解学生特点和中医学习现状

近几年,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所招收的大多是初中分流的学生,其特点为: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中医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基础,而这正是这部分学生薄弱的环节。再加之笔者学校中医学基础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生没有任何有关医学的知识,这就使本来就晦涩难懂的中医学基础的学习更加困难。比如在讲五本文由收集整理脏的生理联属时,就要讲到大量的临床实例,学生听起来就感觉非常吃力。

二、明确中医学基础的教学特点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中医学基础是非常难教、难学的课程之一,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内容抽象、复杂,难以掌握。如对阴阳、五行、气、精、经络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中医基础理论,学生难以理解,但这些理论却贯穿于所有的中医课程中。二是思维差异。中医的思维方式与西医截然不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要同时接受两种医学模式,这对于基础较差的他们来说是难上加难;且学生从小接受的思维模式更倾向于西医,对中医容易有排斥心理。三是内容容易混淆。中医学习和西医学习同时进行,学生很容易将两者混淆。比如肝的生理功能为肝主疏泄和肝主藏血,这和西医的解释有很大差别,学生很容易用一种观点来解释另一种观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明确要求学生用中医的理论来解释中医的观点。

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1.提问式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和临床需要,在课程结束前对下节课的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在学习“气”时,笔者提出问题:“武打电影中常常出现元气大伤的情景,那么,什么是气?元气又是什么?气分为几类?其各自的功能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学生通过预习教材,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组提出问题,笔者对问题加以解释,最后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找出理解错误的原因。这样学生不仅能牢固地掌握课程内容,而且能通过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脏腑学说与西医参比教学法

教师在中医学基础藏象教学中,讲授生理功能时,与西医的观点对照讲授。如心的生理功能为心主血脉和心藏神。在讲述心主血脉时与解剖学联系,可用血液循环途径及心脏的腔室结构来理解心主血脉;讲授心藏神时用日常与心相关的成语来理解,如用心想事成、三心二意等来说明心与神志有关。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触类旁通法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其中一个观点是人与自然界是统一体。自然环境与人的健康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感知周围环境入手,触类旁通地理解深奥的中医理论。比如六包括风、寒、暑、湿、燥、火,这些作为自然现象每个人都有感知,讲解时教师就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区分自然现象与致病因素的不同,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教学法

学中医的途径范文第6篇

关键词:协同教学法;针灸学;教学;设想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166-02

《针灸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一门非针灸专业重要必修课程,同时也在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执业技能考试中占有比较大比例的一门学科,针灸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课程的目标是在大量掌握经络腧穴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练运用针灸的各种操作方法,对适应针灸治疗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辩证施治。但是非针灸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只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学习针灸学,且在实习阶段也只有一个月的临床实践时间,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师们在《针灸学》教学研究中重点关注的课题。

以往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多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如何改进教材、如何加强临床实践和如何改进教师的授课模式上,进而提出了诸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分小班实训教学、案例式、讨论式、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教学方法。当前研究多重点强调了“教”的一面,沿用的是传统的“输灌式”教育,却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的一面,也就是学生的参与、学生共同智慧的收集或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这或许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协同是一个过程,通过它,几个独立的方面可以一起工作所产生的结果就会比各方面单独工作取得的成果更大。人们作为一个集体一起工作,协作就成了他们的特点。协同教学是在“协同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因而将协同教学应用于《针灸学》课程的教学中,是否可以寓“教”与“学”一体。

故拟将单纯传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讨论、讲解、实践、案例分析等结合的协同教学法应用到《针灸学》教学,比较两类教学方法学生对针灸学的兴趣、经络腧穴的掌握度(定位、点示、归经)、刺灸法的熟练度及临床治疗选穴的熟练度和灵活应用度,从而为《针灸学》的教学提供新的视野、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中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合适的途径。

一、设想目标

通过观察协同教学法在《针灸学》教学应用,为《针灸学》的教学提供新的视野、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中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合适的途径。

二、设想观察内容

1.观察传统教学方法与协同教学法对学生学习《针灸学》兴趣的影响。

2.观察传统教学方法与协同教学法对学生学习《针灸学》经络腧穴掌握度(定位、点示、归经)的影响。

3.观察传统教学方法与协同教学法对学生学习《针灸学》刺灸法的熟练度的影响。

4.观察传统教学方法与协同教学法对学生学习《针灸学》临床治疗选穴的熟练度和灵活应用度的影响。

三、设想方案

1.分组。选取同批次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五年制本科班级6个班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个班级,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2.考查方法。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法,主要以授课老师讲授为主,刺灸法部分辅以实践操作;观察组进行协同教学法,根据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教学形式,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为主。①经络腧穴总论部分,授课老师只讲授原则性的东西,其他由学生分组讨论、查阅文献,扩展相关知识;②经络腧穴各论部分,授课老师示范经络腧穴各论讲授的通用方法,并以肺经为例重点讲授并加以点穴演示与指导,剩下的经络腧穴由学生分成小组轮流讲授,其他小组质疑与补充,授课老师给以指正和精确;③刺灸法部分,授课老师讲授临床常用刺灸法基本操作要领及重点注意事项,学生分成小组内部练习,组间纠错和竞赛;④临床治疗部分,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典型病例分析,老师只讲授总论部分一些基本的治则、治法和处方的配穴原则等原则性的东西,其他各论部分由学生分成小组轮流讲授,其他小组质疑与补充,授课老师最终以病案分析于以论证学习效果。

授课时间为一学期,每个章节结束以后,均要进行不同形式的考核:①经络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的问答及扩张性问答;②经络的循行及腧穴的定位、点示、归经随机抽查行问答;③针灸学基本操作的操作演示及竞赛;④病案分析中的辩证论治的精确度、选穴的熟练度和灵活应用度的考核;⑤总理论考试;并对两组的学生的成绩与兴趣(分为有兴趣、无兴趣、其他三等)进行比较,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石学敏.针灸学[M].I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2]徐恒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3]常小荣,赵钊,潘思安,等.论《针灸甲乙经》特定穴的学术价值[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7):1-4.

[4]李鑫辉,喻嵘,何宜荣,等.基于MOOC的《温病学》教学改革实践及其启示――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10):70-72.

[5]刘密,潘思安,张国山,等.《针灸学》四特性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4,(9):84-86.

[6]马睿杰,林咸明,方剑乔,等.PBL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6):816-818.

[7]郑胜英.协同教学在国际货运课程中的实践[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1(5):132-134.

Application of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of "Acupuncture"

TIAN Hao-mei,TAN Jie,WANG Chao,LIU Jin-zhi,SHEN Jing,LIU Mi,SHI Jia,CHEN Chu-tao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学中医的途径范文第7篇

1、培养中医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积极意义

首先,通过各项科研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医药学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扩宽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巨大帮助;其次,通过各项科研实践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临床能力、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就业具有一定帮助;最后,在新时期下,我国中医药行业更加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也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提升中医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相关教学途径分析

2.1创设良好科研气氛

中医院校的主要领导和相关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以高度重视,并且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科研气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科研活动中。由于医学专业课程较多,学生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受到顶岗实习、考研以及就业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对科研活动缺乏兴趣。针对这一情况,首先,医学院校要积极邀请中医行业的专家到学校中举办学术座谈会,扩大科研创新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其次,在具体教学中,院校要积极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科研实践,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举办各项科研创新活动

中医院校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积极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科研创新活动,通过以赛代练的形式,提升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首先,在课内教学中,教师要重点为学生介绍中医药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知识,以学术沙龙或者文献学习的方式,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开展科研活动,以学习小组对医学文献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查阅、理解、翻译和阅读,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在分享心得体会中感受科研活动带来的成就感;其次,教师要积极举办科研讲座,结合当前中医药学的发展趋势,多角度、多层次的为学生讲解我国中医药科研创新成果,并且鼓励学生自行设计科研活动,提升本科生的科研层次;最后,中医院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校内网中开设科研咨询、技术培训、学术讲座以及实验专区等功能模块,以微信公众账号的形式,最新中医药科研信息,帮助学生了解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微课为主体,整理以及编辑实验技术和大型仪器的操作过程、操作规程和技术原理,便于学生自主开展创新活动和科研活动。

2.3完善导师科研制度

中医院校需要结合国外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以自身实际情况为立足点,探索以及完善导师科研制度,提升本科生的创新科研能力。在开展科研活动中,通过导师的帮助和指导,学生能够接受较为系统的科研能力训练。以“导师+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方式,即一名导师和四名本科生共同组成科研小组,学生可以全程参与到计划实施、课题设计、文献整理以及科研操作等环节,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能够形成正确且全面的科研思维,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2.4全面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是中医院校教育硬件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院校要以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为导向,全面开放实验室,为本科生提供自主开展科学创新的实验场地和环境。首先,开放实验仪器,院校要进一步开放实验仪器,学生按照既定的预约程序就能够使用所需的实验仪器,实验室教师要全程陪同,给予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其次,开放实验技术,实验室要制定详尽的技术指导制度,由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科研帮助;最后,实验室要全天对学生开放,学生结合自身的时间安排,可以随时到实验室中开展科研活动。

学中医的途径范文第8篇

将医学人文教育渗入中医院校英语教学中,反映出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和文明程度。所谓的人文教育,包含了人文主义教育、人文学科教育等。所谓的人文主义教育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体现出以人为本,要求人人获得自由与平等以及个性上的解放,提倡的是一种培养身心健康、多才多艺为教育理想与教育实践。而人文学科教育就是将人文学科作为教学内容的基础。从分散式的剖析对人文教育进行理解,最终可以得到对人文教育的理解。所谓的人文教育就是通过对受教者进行的一种提高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的教育,其实际上是一种人性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受教者的人文精神。而医学人文教育,就是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符合当代医学模式的发展,是推动医学界人文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中医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模糊

中医学院对开展英语教学的目的还存在一定的界定不清。在实际的教学中,目前我国的中医院校在开展英语教学时教学理念还停留在帮助医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共核,简单进行基础英语语言的教授。另外还呈现出过分重视对基础英语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在中医院校中,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课时有限,导致两个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出现失衡的现象。

(二)教学体系脱节

教学体系脱节具体表现为学生在接受了基础英语的学习之后难以直接就进入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主要是因为医学专业英语中的词汇、句型等对比基础英语难度更大,从而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学体系脱节还体现在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与医学专业课程学习的脱节上。在实际的教学中,针对医学专业英语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没有一定的辅助或者是关联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英语教师主要针对的学生在掌握专业词汇方面的问题,难以进行更加深入的医学专业英语教学。

(三)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仍然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特别是在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中,教师更多讲授的是词汇及语法知识,学生再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教学模式的选择对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只是记住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与语法,在进行语言交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三个方面。但是在这三个方面,我国的中医院校英语教学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首先,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合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并未必真正符合学生的需求。另外从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的选用上,也出现了偏差。在进行选材时,都是选择医学原版文献,该类教材内容大多数遭到了删减,并且过于专业化,同时医学人文知识与理念的渗透较少,教学内容枯燥,既不符合学习英语知识的规律,同时也不能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三、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中医院校英语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确定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

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进中医院英语教学中,其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医学人文精神的学生。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建立完善的医学课程体系。首先需要确定医学人文教学课程体系的理念,具体表现为必须建立在的基础上,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目标,培养医学生具备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遵循医学人文不同课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内在联系,按照医学生的心理变化、发展特征和成长规律,构建一个完整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首先从构建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的原则上,需要遵从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连续性原则。从整体性原则来讲,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进行科学定位,在传授医学知识的基础上,传授医学人文知识,打开医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最终达到一个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兼备的人才。科学性,就是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围绕医学人文教学的设置进行。连续性,则要求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其渗透进英语教学当中,甚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中医院校基础英语教学

在确定了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之后,再将其融入进中医院校基础英语教学中,就显得更加具条理性、层次性。首先,在进行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去关注教材内容中的医学人文精神,并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例如,某教师在进行基础英语教学时,为了能够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通常都会在课程中预留5-10分钟的时间进行听力训练,在听力训练内容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比较基础的医学专业术语,同时还会将其中包含的人文内容阐述出来,这样既达到了训练学生听力的作用,也起到了一定的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又如,该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口语方面的交际能力,不定期的设置一些简单的与医学人文相关的内容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学生之间自觉地组织在一起收集相关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有增强了对人文素质培养的理解,通过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整个班级中形成了一股良好的学习风气,整个班级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将医学人文教学融入中医院校专业英语教学

在基础性的英语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加入医学人文教育,其一方面是从基础上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涵养,另一方面是为专业英语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而在这个基础之上,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空间。在理论方面的讲授中,英语教师可以先将教材内容中的医学人文因素挖掘出来,然后通过具体的讲解或者是让学生自由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该方面的了解,提高其认识。在后续的专业教学中,就可以直接进行医学人文的讲解,帮助学生直面医学人文教育的理论与基础。例如,某教师在进行中医基础CHAPTER1《TCMTERMFORMATIONANDTCMINGENERAL》即中医术语构成规律及中医总论,充分将其中教材中的医学人文因素挖掘出来,采用课堂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些因素,充分发现中医中存在的医学人文因素。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布置各种包含医学人文因素的题材让学生进行写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掌握能力,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在中医理论基础等方面的认识。另外,该教师还可以从课外书刊中选择比较典型的关于医学人文的素材在课堂中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当下最新的医学人文动态,并通过这种积极的方式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

(四)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医学人文素养

想要很好地将医学人文教育与英语教学相结合,首先教师就应该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中医学人文因素,并且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医学人文教育的认识。例如,某教师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医学人文意识,从自身做起,不管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与学生的互动中都十分注意提升与彰显自身的医学人文素养,一方面是为了监督自身形成一个良好的医学人文精神,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带动学生也逐渐培养出一个正确的医学人文精神。同时,该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在撰写学术论文上严禁剽窃他人的成果,而是在查阅大量的资料通过实际的调查发表了多篇关于中医院校英语教学中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其中的论文,同时该教师也严格要求学生禁止抄袭,鼓励学生用创造性思维去思考问题。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