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

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业;服务;国际旅游岛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6月7日

2010年1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步入正轨。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不仅是海南省自建省以来的一次重大发展机遇,也是中央进行旅游综合试验区规划的试点。国际旅游岛为海南省经济发展指明了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也走上了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金融业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基本原则

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至今已有五年,国际旅游岛的发展规划也极大地推动了海南省的经济增长。据海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第三产业GDP比重已经达到51.9%,全年旅游业增加值完成258.1亿元,同比增长9.1%。

金融行业应该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支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并且能够实现国际旅游岛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金融行业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应该遵从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海南省金融行业自身不断提升才能够为国际旅游岛提供更好的服务。海南省本地的金融行业起步较晚,发展基础薄弱,应该抓住大力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契机加快发展,跟上步伐才能够提供成熟、高效的服务;第二,金融业的发展要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不能为了金融而发展金融,金融行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产业类型本质上还是要为经济发展、实体经济运行服务。国际旅游岛是海南省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海南金融业规划和发展就应该围绕着国际旅游岛的规划展开;第三,海南金融业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应该立足海南自身特色。海南省金融行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同时国际旅游岛的金融行业发展应站在国际视野背景下加快发展。因此,只有转变思路,推进金融业务改革,才能够更好地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提供更为全面、高效的服务。

二、海南省金融业发展现状

海南省于1988年建省,并被定位海南经济特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南金融业的生态环境和服务质量都有了极大的发展。海南省目前大大小小的金融机构网点1,200余家,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期货等金融行业。

(一)银行业发展现状。海南省银行业是金融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主要股份制银行都在海南设立了经营网点,仍然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交行为主导。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也是银行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信社法人社就超过200家。国有商业银行与主要股份制银行大多设立在海南的县市,而农信社则遍布海南岛的各个乡镇。农信社的快速发展也为海南经济提供了强劲的增长动力,其存款余额占到海南省各类银行存款余额的40%以上。在海南农村地区,各类农信社成为农民获取贷款的最主要渠道,这也形成了海南银行类金融机构发展的特色。政策银行方面,海南省只有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两家,而且相关业务也没有深入到海南省的乡镇之中。

总体上看,海南省银行业存在商业银行规模偏小、过多依赖农信社、政策性银行作用受限等问题。

(二)保险机构发展现状。海南省目前有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15家,各类保险分支机构有28家。保险行业总体实力不强、规模偏小。主要特点是:(1)保费规模偏低,海南省在省级地区中保费规模仅仅略高于青海与宁夏,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而且保险的覆盖面狭窄无法满足不同层次需求;(2)保险机构业务发展不平衡,海南省保险机构业务的80%以上都集中于海口、三亚,其他县市的比重严重偏低。

(三)证券行业发展现状。海南省目前注册在本地的证券公司仅有两家:万和证券与金元证券。所有证券公司合计有26家营业部在海南省落地,同时还有20家上市企业、4家期货公司。证券公司数量和证券分支机构偏少、总体资产规模偏小,这是海南证券业发展的特征。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由于农产品丰富,风险管理需求旺盛,期货行业发展起步较早,但是由于行业规整导致期货发展受限。

三、金融业服务国际旅游岛发展创新思路

在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过程中,旅游业和金融业都在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的金融化程度日益提高,这对金融业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认为,要充分发挥金融业的服务优势,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金融创新:

(一)积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落地国际旅游岛。通过上文对海南金融业发展特征的分析,不难看出海南省金融业存在规模小、数量少等问题,而要快速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引进来”举措能够在短期内看到成效。首先就是要积极利用国际旅游岛的政策优势,开展金融业务的创新尝试,善于引进外部的先进经验或者直接引进国外金融机构。

在引进外资金融机构过程中可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期允许外资银行逐步参股、入股海南本地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比如具备一定规模的农信社。待经营管理机制逐步成熟后,再放开各类城市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进行合作与合资,最后再惠及所有的金融机构。

引进的外资银行参股、入股本地金融机构之后,应该形成城市商业银行的特色,就是充分服务国际旅游岛的建设需求,解决海南本地旅游产业在融资、投资方面的各类问题。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能够提供相应的绿色通道,比如在税收优惠、人才落地、企业注册、政府补助等方面向这类合资银行予以倾斜,鼓励城市商业银行与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在精简流程、提升行政效率的同时,也要制定配套的监管措施,防止企业钻政策漏洞反而给本地金融业发展带来风险。

(二)积极试点旅游投资银行。设立旅游投资银行的目的就是凸显银行服务的专业性和业务的特殊性。旅游投资银行应该定位为:专门为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服务的政策性专门银行。旅游投资银行的主要功能包括为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开发项目提供融资贷款业务、信用业务、增信评级业务、投资业务、发行业务等服务。旅游投资银行的发起人可以是海南省政府的财政部门、本地商业银行及其他有实力的国有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从发起模式看,旅游投资银行应该定性为政策性投资银行,其产权应该是国有,即海南省国有企业性质。因此,旅游投资银行与一般城市商业银行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后者以盈利为目的,而前者并不以盈利为目的,是为海南省国际旅游岛提供金融服务。如果政策允许,也可以考虑让海南本地规模较大的旅行社或者旅游开发公司参与入股,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旅游投资银行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发展旅游资源产权市场。旅游资源的产权或者所有权,就是指旅游资源持有人具有对旅游资源行使转让、支配、收益、占用、交易的权利。旅游资源产权市场,就是让原本固化的这种产品能够在有限的市场范围内流转起来,使得旅游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2013年,北京市旅游资源交易平台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正式启动,这就是旅游资源产权交易市场的一个成功试点。

旅游资源产权交易市场的目的就是为旅游公司、旅游开发项目提供投资、融资需求服务的市场。具体的交易形式包括:旅游公司与开发项目的融资、旅游公司股权交易、旅游景区的资产赎买、旅游产品知识产权的转让等。旅游资源产权交易市场,能够将国际旅游岛的旅游资源与本地资本实现有机结合,从而吸引各类资本积极参与到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本地旅游资源和品牌。

(四)鼓励发展非银金融机构。除了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和积极引进外资银行为国际旅游岛提供金融服务以外,还应该鼓励发展非银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包括保险机构、证券机构、风险投资基金等。保险机构能够为海南本地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抵御天灾等各类自然灾害提供良好的风险保障。证券机构可以为旅游企业提供各类直接融资服务。风险投资基金可以为创业过程中的旅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能力。风险投资基金能够扮演商业银行、证券机构无法完成的角色,尤其是那些处于初创阶段、市场竞争力不强但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企业的融资需求将得以满足。

四、小结

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至今,海南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过程中,金融业也承担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促进了国际旅游岛的发展。但是,海南省金融业发展存在基础薄弱、规模偏小的特征,同时面临着如何借国际旅游岛建设之机,不断壮大发展的问题。本文从引进外资机构、发展旅游投资银行、发展旅游资源产权市场和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等角度探索了金融业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特色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刚,李凌.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金融配套措施探讨.海南金融,2011.7.

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银行业;风险管理;资本充足率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银行业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当然,站在企业运营的角度,银行业在运转的过程中必须想办法屏蔽各种外来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业良性发展。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银行业一度陷入困境,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工作还有很多漏洞,需要更多的有力措施来指导此项工作。也就是说,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商业银行业的风险管理现状有一个非常客观的认识,并对其存在问题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最有用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保证银行业的整体发展。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综述

从目前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得到逐渐推广。近年来,通过我国银行业自身的发展及国际银行业的先进经验,为使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逐步深入,银行开始对其内部组织的框架结构,信息系统建设,业务流程等多种工作做出相应调整,以便为内部评价体系的推广做好铺垫工作。当然,随着我国银行内部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现在该工作范围已经扩展到授权管理、客户贷款管理、授信项目管理等多个部门工作的具体方面,很好的降低了银行业因为自身不良操作而造成的各种风险。不过此项工作要做到更为理想化的状态还需要日后的继续努力。

(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继续降低。根据银监会2013年的数据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占有123.6元的总资产,比同期增长12.8%;数据显示虽其具有116.3万亿元的负债总额,13.9%的同比增长率;但所有者权益仍有8.7万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9.6%。可见,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相应下降,风险控制能力比较好。不过站在政府投资能力的角度,2013年整年地方政府信贷融资支撑十分有限,证明其投资能力有降低的趋势,甚至很多即将上马的项目都有停工的危险,这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决定的,这无疑给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敲醒了警钟,所以如何防治政府投资这一关键因素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具体影响是目前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必须要考虑的实际问题。

二、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看,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风险管理技术有待提升。首先,关于信用风险,对于这类风险的控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运用贷款风险度量法来衡量贷款本息有可能发生的各项损失,总的来讲,就是用概率来衡量贷款风险程度,通过贷款对象,贷款数量,贷款期限等指标来分析评估信贷风险的标准。但是针对我国日息万变的经济环境,这些指标和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替代商业银行所要面临的信用风险,陈旧的信贷风险管理技术需要及时改善。

其次,基于市场的风险管理,与广大外资银行的风险管理相比,中国的商业银行还需要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水平。这点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比较:一方面,我国很多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的思想都照搬照抄国外,这就导致了在市场风险管理工作上的纸上谈兵现象严重;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业引进了国外很多的金融工作来进行市场风险的规避,但是推广力度太小,很多人不认同,导致银行市场风险依然存在。

(二)风险管理组织没有完全建立。从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现状看,商业银行并未建立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相关监督制度。依据巴塞尔委员会对风险管理组织的规定,审计部门应该就以下问题进行审计:银行是否有独立的风险控制部门负责设计风险管理系统,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是否积极参加了风险控制管理工作,风险管理相关的政策、控制和程序是否得到了有效实施,银行是否配备了合格的风险管理人员执行风险管理工作等。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董事会下设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风险管理职能得到了实施,但是审计委员会及其下设的内部审计部门的稽核审查职能却没得到有效执行。

三、解决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

为了解决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健全风险管理文化。无数的例子说明,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中健全的风险管理文化是很重要的。具体而言,完善风险管理文化,一方面,要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就应该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教育员工加强遵纪守法,增强其自我约束能力,教导其风险管理意识;另一方面,通过相关风险管理培训及激励制度,培养员工的风险管理敏感度和技术性,让每位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可以时刻洞悉危险,警惕风险,建立风险管,养成照章办事的良好习惯。

(二)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利用国内商业银行对上市的依赖性,根据股权结构的变化,建立自己的战略定位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形成由银行董事会及其高级经理直接领导的、以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与各个业务部门紧密联系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董事会作为全行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对风险管理的整体战略决策,对银行风险管理负有最终责任;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实行垂直领导,具体实施对本行风险的全面管理,推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四、总结

综合全文,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于国家银行业的整体运营工作影响深远。整体而言,从本文讨论来看,虽然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问题也很多,因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银行风险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其问题要及时解决,最终按照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实践中逐步调整,最终才能保证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倪海青.经济复苏期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2).

[2]王兴仁.浅议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2(1).

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投资银行 资本规模 业务创新

国际上,投资银行的界定存在地域差别,美国称之为投资银行,英国称为商人银行,在我国和日本称之为证券公司,其在各国的业务范围也不尽相同,投资银行作为市场的基本中介,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企业并购、促进企业集中形成规模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作用。我国投资银行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在业务范围、资产规模、风险防范能力等各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借鉴国外投资银行的先进经验对于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创新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一、国外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金融监管的放松,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动了西方投资银行在业务领域的不断创新,朝着全能化、国际化、网络化、智能化、专业化和集中化方向发展,这也是投资银行分散风险的必然要求。目前,西方国家投资银行从事的业务范围十分广阔,除包括证券发行承销、证券交易等传统业务外,在全球范围还开展企业并购、私募发行、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品、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租赁,证券抵押融资、咨询服务等创新型业务。

美国投资银行业在世界上最为发达,世界一流的投资银行大部分都集中在美国,以美林公司为例,其业务收入主要包括:(1)利息和股息收入,主要来自美林公司持有的股票分红和提供短期贷款获得的利息;(2)佣金收入,主要来自于上市证券交易、共同基金销售、货币市场交易、期货市场交易及场外交易等;(3)主要交易收入,主要是参与股票、债券、外汇及掉期、衍生投资工具而取得的收入;(4)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包括承销各类证券和债务重组,并购活动及其他咨询等服务收入;(5)资产及投资组合管理收入,包括管理资产、托管服务、咨询服务、中转服务、按揭服务、人寿和养老保险以及各种信托活动,而英国商人银行与美国投资银行不同,英国银行业是典型的混业经营模式。英国商人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白具特色的商人银行业务,包括:批发银行业务,主要是针对金融机构、公司等的大额中长期存贷业务;与公司有关的金融服务,如为股票上市、公司收购与兼并充当财务顾问;和投资管理业务包括养老基金管理和信托基金管理。除此之外还开发了其他业务,为客户及小型投资者提供单位信托,投资信托业务,开展分期赊购。租赁和财务,保险经纪业务和包括金银交易在内的金融交易等。其业务范围远远超出传统的证券商的业务范围。

各大投资银行在业务拓展多元化、国际化的同时也充分注重其自身的专业化,如在美国大投资银行中,美林证券主要从事证券的全球发行与承销以及组织项目融资、产权交易和为个人投资者提供经纪服务;所罗门兄弟公司主要从事商业票据发行和政府债券交易,其经纪业务主要是为机构投资者服务;摩根斯坦利主要倾向于传统的承销公司证券业务,高盛除组织辛迪加包销私募债券以及并购重组顾问外,还主要经营美国的商业票据发行;而规模较小的证券公司就突出优势专业化发展,如美国折扣经纪公司等。

二、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投资银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目前除100多家各种规模的证券公司外还有上百家从事证券业务为主的信托投资公司,就他们所开展的投资银行业务来看大都局限于一、二级市场的传统业务即各证券的发行,承销和经纪业务。这两年,少数全国性的证券公司开始涉足基金管理、项目融资、公司理财等业务,但就全国范围来看与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相比较我国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资产规模小,国际竞争力不足

我国证券经营机构由于发展历史短,受市场发育不成熟、融资渠道不畅等因素影响,资产规模普遍很小。截至2005年12月,我国前十大证券公司注册资本总计418.8亿元,全国证券公司注册资本金最高的也只有87亿元,最小的投资银行注册资本金不足3000万元。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的资本规模平均为几十亿美元,像美林集团、摩根斯坦利等超大型投资银行甚至达几百亿美元。资本资产规模小必然导致抗风险能力不足,开拓新业务能力弱,无力开拓国际市场同时也限制了其抵御国际竞争的能力,从而制约了我国投资银行业的持续发展。

(二)机构数量众多,缺乏行业集中度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随着战后经济和金融的复苏与成长,各大财团的竞争与合作使金融资本金越来越集中,投资银行也不例外。各大投资银行业纷纷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等手段扩大规模,如美林公司与怀特威尔德公司的合并、瑞士银行公司收购英国的华宝等,大规模的并购带来了投资银行的业务高度集中。1999年,美国25家较大的投资银行中,最大的3家、5家、10家公司分别占市场证券发行的百分比为41.82%、64.98%、87.96%,而我国的投资银行数量众多,到目前为止有120多家证券公司,此外还有上百家经营证券业务的投资公司。这些公司的竞争手段和服务模式基本相同,导致市场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行业集中度较低。

(三)业务品种单一、结构趋同化,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美国证券业收入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而我国证券公司具有业务单一,结构高度趋同的特点。我国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主要由证券承销、证券经纪和证券自营业务构成,经纪业务收入比重虽逐年下降,但其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承销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比重也较高。这三大传统业务在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最主要利润来源中占到80%以上,且创新型业务(企业并购重组等策略)和延伸型业务(资产管理、投资咨询、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与国外相较少或基本上没有,各证券公司情况大致相同。由于收入来源高度依托于传统型业务,使我国证券公司的利润水平极大受制于二级市场的繁荣,波动较大,其风险可想而知。

(四)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高层次人员匮乏

众所周知,投资银行业是典型的智慧密集型产业,在投资银行里最宝贵的资产是具有高层次专业素质,精通投资银行业务的人才。缺乏优秀的投资银行业人才是困扰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国际投资银行巨头拥有高素质的投资银行家,他们思维敏捷富有挑战精神,有深厚的管理金融和财务理论功底和丰富的行业经验。相比之下,我国投资银行从业人员不少,但专业人员和高素质管理人才却很少,使我国投资银行综合竞争能力不高,无力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

三、发展完善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资产规模的程度,中国投资银行业要想与国外投资银行相抗衡必须扩大其资本规模

1 开辟新的融资渠道。积极推动证券公司上市,增强资本实力,发行中长期债券,筹措中长期资本,通过同业拆借、国债回购等融资方式解决对短期资金需求等等;2 通过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参股、收购、兼并实现资本扩张;3 采用西方国家金融业发展的普遍趋势,促进投资银行业与产业之间的资本渗透与融合;4 通过投资银行间的兼并重组,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调整我国投资银行行业构架

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对我国证券公司重新整合,组建一些从事综合业务、全国性的大投资银行,而将其他的中小型投资银行改造成地区性专业性的投资银行,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整个证券市场的集中度,提高证券市场整体效率,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注重业务创新,实现业务多元化趋势,同时注重特色化经营

(四)在加强投资银行专业人才培养,建立高层次创新队伍的同时加强业务创新的风险控制管理,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以降低业务创新中的风险

四、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创新领域

鉴于我国目前的国内政策,以下业务应该作为发展重点:

(一)巩固发展传统业务,加快业务创新

首先在证券承销业务方面,注重发行方式的创新,对发行法案、路演、询价、承销和超额配售均须有创新;在服务内容上,要推广保荐人制度,延伸承销服务期限;在承销品种上,投资银行可以在发行具有期权期货概念的金融工具,如嵌入期权的债券、可赎回债券上进行创新。其次在经纪业务方面,注重交易方式的创新,如大宗交易的场外撮合形式;大力发展网上经纪业务,建立和推广证券经纪人制度即可有效抵制各种不规范行为和避免各种不正规投资给市场带来的问题,又可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提高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

(二)发展并购业务及相关的全方位企业财务顾问服务

并购重组已成为调整我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投资银行可以充当并购计划中企业需要的财务顾问或,因此作为服务的中介,投资银行迫切需要进行并购业务创新。除并购重组顾问业务外还包括投融资顾问业务、资产管理顾问业务、理财顾问业务、管理咨询顾问业务等开展全方面的顾问业务。

(三)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

资产管理是传统业务之外规模最大的金融服务,是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设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发展的方向。我国券商应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走大资产管理路线的同时要注重组织构架、产品设计、投资理念上的不断创新,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健全的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制度,便于从整体上控制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更好地取信于资产委托人,树立起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

(四)开展项目融资服务

项目融资一般要涉及到众多利益主体,投资银行在其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为资本的供需双方提供中介服务,并针对投融资双方的需要和特点设计㈩能够平衡双方利益的融资结构和证券产品,本身也可参与贷款。因此,投资银行开展项目融资业务将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国家经济建设。

(五)尝试风险投资业务

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存款保险

一、制度简介

传统的存款保险有两种,一种是显性存款保险,一种是隐性存款保险。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建立有明确的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其组织形式有政府出面建立、政府与银行共同建立和银行业自主联合建立三种形式。具体的保险的方式有强制保险、自愿保险以及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保险。

现代意义上的存款保险制度起始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为了挽救经济危机中的银行体系,美国过会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开始实施存款保险。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不断变化,金融风险不断上升,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到2011年底,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虽然我国长期以来对商业银行都采取了严格的监管措施,有较为完善的监管政策和监管标准,但是在保护储户利益,特别中小储户利益方面还与其他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从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首次提到要“建立存款保险基金”到现在,存款保险制度是否要建立、应当如何建立、在我国建立的时机是否成熟等问题便一直在被人们所关注和讨论。从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平稳,金融业改革讲进一步深化,银行业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在我国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无疑会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传统的隐性存款保险往往都是以政府为主导和支撑,以政府信誉为担保,因此就会在无形中大幅度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意识,从而有可能会促使银行在未充分考虑风险的前提下不当使用资金,从而加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银行只追求利益和不充分考虑风险负担的前提下,虽然有政府作为担保,但是一旦不当的投资使得资金链条出现问题,那么必然会使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上升。而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就是要打破银行不顾风险负担的局面,提升整个银行在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意识,从而促使银行合理使用资金,因而也就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金融体系的安全。同时,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也是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只有将银行的存款制度置于整个开放的市场下,才会引入市场之手,对其进行合理调控,引入竞争机制,从而推进整个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三、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从1993年首次提出“建立存款保证基金”开始,我国开始对存款保险制度进行初步探索,到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规范金融市场退出机制,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进入实质构建阶段,是对制度的具体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从2005年开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家都对该制度的构建有自己不同的学术看法,从而进入了加速推进制度建立的新阶段。2013年底有传闻要出台存款保险制度,但至今该制度仍旧没有实际出台,这为我们研究该制度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资料信息。

四、我国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之意义

在我国建立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具有深刻的的意义。首先,可以有效保障储户,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的小型储户的利益,设立保险补救制度会使得这些储户不至于在高风险的市场竞争中受到大面积的损失;其次,转变现有存款担保制度,有利于构建商业银行破产退出机制。传统的商业银行破产退出机制都是政府主导,并且很少有自行退出案例。而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会自然完善商业银行的破产退出机制,使得整个商业银行的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再次,可以约束商业银行的经济行为,避免货币的过度膨胀,规制银行业风险;同时,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加速推进我国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改变储户的意识,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从而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等。

五、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具体构建

(一)保险的组织形式

现有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政府主导、政府与商业银行共建以及由银行业联合建立。这三种各有各的优劣。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的政府主导有可能会使得政府管制过严,本来这个存款保险制度就是将银行从政府的手中解放,因此选择政府主导可能不利于盘活整个存款保险市场,而我国的银行业自律组织又不够成熟,行业协会发展的水平达不到完全自主建立及监督存款保险制度,因此选择政府和行业共建的模式是最好的选择。这种形式下,政府提供大方向上的引导和监督,而行业协会则负责具体制度的落实和完善,两者相辅相成,各自弥补对方的不足,使得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能够更好的在我国推进。

(二)保险方式

目前现有的保险方式有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以及强制与自愿相结合这三种形式。笔者认为存款保险也属于保险的一种,因此要满足保险的基本特征和要求,保险方式还是遵循传统的保险方式为宜,即自愿投保的方式。但是结合我国具体的现状,又不能完全适用自愿投保,这样会使得许多银行业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愿意变更 现有的制度,而不愿变更的银行,国家又不能弃之不顾,因此有可能会使得制度难以推行,因此,强制投保方式为最好的形式,以期将制度切实推广,避免各银行为了自身现有利益而不采纳新的制度。同时,保险范围应当涵盖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这代表了最大多数存款者的利益。

(三)保险费率及赔付标准

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外资银行,发展前景

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及其发展

(一)外资银行的进入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国际贸易总额不断扩大,中国成了外资银行业务拓展的重要目标。目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参股或控股中资金融机构,中资银行性质未变;二是在华建立代表处,待条件具备升格为分行,最后升级为独立法人银行;三是在中国建立合资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其他形式的金融机构,但性质上属外资银行。

(二)外资银行投资入股国内银行情况

2003年以前,监管当局并不鼓励中资机构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当时全国仅5家银行引进了海外战略投资者。2003年以后,监管当局鼓励中资机构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中资银行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逐步增加。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报》,截至2008年末,共31家中资银行引进了海外战略投资者,投资额共327.8亿美元。5家大型商业银行中,除农业银行外,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均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12家股份制银行中,除招商银行和浙商银行外,其余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先后引进了海外战略投资者。其中,广东发展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的外资方掌握了实际经营权。截止2008年末,136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有15家引进了海外战略投资者,这些行基本是我国城商行中的优秀银行,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等。截止2008年末,我国有22家农村商业银行和163家农村合作银行,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分别是上海农村商行和杭州联合银行。其中,上海农商行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农商行,杭州联合银行则是我国农村合作银行中资产规模、资质量较好的。

二、2011年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整体运行情况分析

(一)外资银行总体经营成果

根据27家外资银行已经公布的2011年度报告,实现净利润合计2583.4亿元,2010年190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0.1亿元,增幅为35.7%。 2011年净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信贷规模的增长、息差水平的回升引起的利息净收入大幅增长。资产总额17025.5亿元,2010年为13449.1亿元,2011年较上年同期增长3576.4亿元,增幅为26.6%。超过了GDP的增速。

(二)外资银行平均资产质量

27家银行中只有11家银行公布了不良贷款或不良贷款率,其中摩根大通、东方汇理银行和华侨银行无不良贷款。友利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3.71%,其余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在1%以下,11家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额为9.86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57%,2010年的平均不良贷款额为10.95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48%。不良贷款较上年同期减少1.09亿元,降幅为9.95%,不良贷款率上升0.9个百分点。

三、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的影响

首先,外资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理念会逐步影响内资银行。外资银行开业后,银行业真正的“国际惯例”就在家门口,在选择银行服务时,老百姓多了一个参照的标准,多了一份选择。消费者的自由选择将使内资银行吸收、借鉴外资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理念,提升服务品质。

其次,外资银行的业务创新能力将提升我国金融理财产品创新水平。在外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产品类型丰富多样,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发展。如荷兰银行是这方面的典范,提供了多种目标指数挂钩的产品,具有多种投资主题。

最后,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会迫使内资银行加大改革和创新的力度。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最终将导致金融产品的加快创新,金融服务效率的加快改善,市民理财将拥有更多的品种选择。老百姓财务增值的途径也将从国内延伸到国外,充分享受到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成果。

四、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一)外资银行并购中资银行的案例将大幅度减少。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外资行在限售期后大幅减持中资行股权获取暴利,引起国内舆论争议;二是学术界对海外战略投资者提高中资行公司治理水平、科技水平存不同看法;其三,次贷危机后,外资行自顾不暇,光环破灭,中资行已不再盲目崇拜外资行的经验。

(二)一些外资行已完成中国境内机构布局并采取本土化策略。东亚、汇丰、恒生等外资行在中国境内分行数已达15个以上,多于所有城商行分行数,在东部沿海地区机构铺设已基本完毕,正在向中西部地区扩展。目前,港资、新资、美资等外资行大多采用了本土化的发展战略。预计今后有更多欧资和韩资银行采用本土化发展策略。

(三)外资行市场准入将越来越广泛。一些外资行已经具备发行借记卡的资格,下一步外资行拓展的重点应是信用卡业务。一部分外资独立法人银行提出A股上市及发行次级债的要求。例如,东亚(中国)已经公开表达了A股上市的希望。外资银行业务准入水平将与中资银行相同。

(四)理财业务、国际业务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在过去,外资行不能从事人民币业务,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关系。现在,外资行机构和业务准入越来越宽松,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之间的关系已是竞争关系。外资行的强项是贸易融资、理财业务,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行的进入,上述两项业务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五、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在华外资银行的经营状况良好,业务增长速度较快,但整体所占市场份额很小。营业性机构以分行形式为主,也有一些外资行已完成中国境内机构布局并采取本土化策略。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外资行市场准入将越来越广泛。对外资银行非审慎性监管措施的取消,外资银行将在更加平等的基础上与中资银行竞争,希望更加能够发挥促进竞争,提高银行业整体效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辉,苏立峰.入世后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状况及应对政策[J].财经科学, 2008,(05).

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低碳金融;低碳经济;碳交易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低碳金融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收录日期:2011年10月24日

一、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恶劣影响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普遍关注,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逐步在全球形成。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政府和工业部门,特别是以能源工业为主的基础工业部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然而,研究认为金融部门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集中表现在低碳金融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撑作用。所谓低碳金融,广义上是指为发展低碳经济所进行的所有金融活动的统称;狭义上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与发展低碳经济有关的投融资活动的总和。由于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血液,通过金融杠杆,金融企业在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上起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因此,全社会应以金融政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金融企业应该比一般企业更重视碳排放等环境问题,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目前,关于低碳金融发展问题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发达国家关于低碳金融的实践也风起云涌、推陈出新,通过低碳金融有力地促进了本国低碳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与生态的破坏有目共睹。2009年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为实现这一目标,对于尚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我国,既充满了挑战,也蕴含着机遇。

二、我国发展低碳金融现状分析

(一)我国低碳金融发展现状。我国的低碳金融体系以政府财政为引导,以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为主要融资方式,银行系统在低碳金融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相对欧美的低碳金融体系,我国低碳金融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

第一,政府对发展低碳金融的推动。早在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同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和IFC联合举办了“银行社会责任: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使各银行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对赤道原则有了初步的认识。2009年1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了《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指引》,要求中国的银行尽量遵循赤道原则要求。同年12月22日,以低碳经济为主题的“2009中国金融论坛”在京举行,会议认为银行业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型过程中需要扮演好两个角色: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和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2010年5月28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就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和督导检查力度,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从严把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信贷关,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提出要求。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试行排放权交易,发展多元化的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置专门岗位和安排专职人员,加强对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行业发展趋势和信贷项目管理的深层次研究。

第二,碳金融市场的起步。自2008年以来,国内已有多个省市设立了环境权益交易所。2008年8月,由北京产权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牵头,分别在北京、上海成立了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9月,天津成立了排放权交易所。在三家龙头产权交易机构的带动下,广州、武汉、杭州、大连、昆明、河北、新疆、安徽等地的环境权益交易所相继成立。此外,贵州、厦门、深圳等地的环境权益交易所也在筹备之中。另外,一些地区虽未设立专业的交易所,但也有环境权益交易平台。

第三,碳金融市场的交易品种以碳减排交易为主力。虽然环境权益交易所的交易品种较多,但碳减排交易是主要的交易品种。2009年8月5日,北京环境交易所达成国内自愿碳减排第一单交易。2010年8月5日,甘肃锦泰电力与来自海外的摩科瑞能源贸易公司在北京环交所达成了交易所场内首个单边CDM项目。除了热门的碳减排交易外,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COD)等主要污染物的减排交易在多个试点地区也得到了推进。2009年12月25日,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启动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当天举行的首场排放权交易竞价吸引了8家企业参与交易,成交总金额为805万元。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于2009年3月18日启动湖北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首日交易量近500吨,成交总金额约95.6万元。2010年8月25日,杭州产权交易所举办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12家企业参与了284吨二氧化硫和58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指标的报价,总成交额达864万元。

第四,商业银行对于绿色信贷日渐重视。国内商业银行已开始探索向低碳经济转型提供信贷支持。2008年兴业银行正式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截至2009年年末,累计发放节能减排项目贷款223笔,金额165.83亿元。工商银行2008年的低碳减排项目贷款达491.5亿元,环比增幅达69.17%;2009年以来的节能环保类项目贷款余额近4,000亿元。此外,工商银行也是第一个在信贷审批中设置环保“一票否决制”的国内商业银行。2010年北京、湘潭等地商业银行以低碳银行论坛的形式公告提振绿色信贷。同时,银监会督促银监局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节能环保授信工作的指导,搭建节能环保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做好节能环保信息服务工作。随着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的扩大,银行业对低碳产业日益重视,低碳项目和公司有望获得更多的银行信贷支持。

第五,国内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低碳金融创新。2007年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分别推出了“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理财产品。2008年浦发银行率先推出了针对绿色产业的《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包括:法国开发署(AFD)能效融资方案、国际金融公司(IFC)能效融资方案、CDM财务顾问方案、绿色股权融资方案和专业支持方案。2010年1月和3月,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先后推出低碳主题信用卡。2010年4月8日,光大银行与北京环交所签订《中国光大银行碳中和服务协议》。此外,国内信托公司、私募基金也开始了低碳领域的投资探索。比如,北京信托公司推出的“低碳财富・循环能源一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于2009年12月3日成立,共募集资金近2.1亿元。浙江首个以“低碳经济”为投资主题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浙商诺海低碳基金于2010年3月31日正式成立,首期实到资金2.2亿元。

(二)我国发展低碳金融中的问题。与西方相对完善的基于市场的低碳金融体系相比,我国的低碳金融发展在低碳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低碳金融工具的多样性、低碳金融衍生品的丰富程度上都存在明显不足。

1、低碳金融机构体系不成熟,专业人才缺乏。我国低碳金融才刚刚起步,国内大多数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对低碳金融业务发展、交易规则、风险管理等缺乏经验,熟悉低碳金融业务的专业机构和人才不足。

2、低碳投融资市场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以基于项目的CDM市场为主,CDM项目开发周期相对较长,交易成本较大,项目交易涉及不同国家,涉及风险因素较多,国内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来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规避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而对于国际上占比超过85%的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市场我国还没有涉足。另外,国内尚未建立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缺乏碳交易定价机制和碳排放交易标准。

3、缺乏发展低碳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在现有金融监管与运行体系下,金融机构无力分担企业应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出于对资金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的考虑,金融机构缺乏内在动力。受技术水平、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所限,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担保和税收减免等综合配套制度,低碳企业的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之间存在矛盾,直接导致融资机构信贷风险的上升。

4、低碳发展投融资的政策支持不足。目前我国低碳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关的政策、规则尚未形成,特别是相应的税收、信贷投融资导向的政策性配套服务支持不足,不能为低碳发展的投融资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我国发展低碳金融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强化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做出特殊规定。赤道原则虽然在我国有所宣传,但应者寥寥,大多数金融企业仍然认为赤道原则与其无关。因此,我国应当尽快健全和完善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建设,并形成一个体系。在当前的法制环境下,至少要在相关的法律中规定贷款人应有的注意义务,即贷款人向项目提供资金时要对与项目有关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进行审慎性审核调查。此外,在社会和环境评估报告的内容方面,也可以参照赤道原则的规定,对贷款协议示范文本还应进行相应的修改。

(二)建立专门的低碳政策性银行。低碳政策性银行是由国家财政提供资本金,以促进低碳经济迅速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政策性银行。低碳政策性银行成立后,可以为我国低碳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其主要作用是为那些信贷周期长、规模大、公共性高的低碳基础设施和低碳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通过发展低碳政策性银行,对于发展低碳金融可以起到积极的探索、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引导并加强商业银行为碳金融提供服务的能力。这要求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进行组织机构的健全,通过改制现有的机构或者成立新的机构,专门负责碳金融业务的开展,以坚决落实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政策;商业银行更应该通过新人员的招募以及现有人力资源的重组和培训,从而满足金融市场需要;同时,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低碳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市融资,为低碳企业上市建立“绿色通道”,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

(四)成立专门的低碳国家专项基金。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碳基金一般投资于气候变化相关的项目与活动,推动气候变化保护项目,促进环保技术的进步和扩展。随着节能减排的推进和低碳产业的发展,该类基金对于促进新的节能技术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应通过多种方式成立和完善“低碳专项基金”,并专门用于环境保护事业以及节能技术和低碳技术的创新。各级地方政府也应同样设立类似的低碳绿色专项基金以促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平台。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允许的碳排放量较大,使得我国的碳交易还处于起步阶段,碳交易市场的建设相对滞后,现有的几个地区性的交易所也处于试点阶段,交易清淡。我们要加快碳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一个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加强碳交易信息,培育中介机构,开展碳金融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詹剑,徐锋.低碳金融模式初探[J].现代金融,2010.8.

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第7篇

关键词:金融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对于金融人才的竞争,这种竞争的现状要求培养等多的金融管理人才,打造高素质的金融队伍,才能满足促进金融行业发展的需要。现在我国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该认真探索和造就一批现代化金融管理人才,才能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进而处于竞争中的不败之地。

一、培养现代金融管理人才的重要性

(一)人才是现代化银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随之增加,现有的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国外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的金融市场,国外的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和人员素质以及资本实力上远远强于我国,我国的商业银行想要获得竞争的优势,必须在完善内部管理的同时,培养一批现代金融管理人才。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愈来愈严重,历史和实践已经表明,新世纪的竞争主要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商业银行拥有了大批的金融管理人才,就能获得大量的竞争优势,实现现代银行业的发展,在与国内外的金融机构竞争的过程中,就可以处于不败之地。

(二)现代金融业需要现代化的金融人才

对于金融的理解,在传统上是被认为一种服务,主要是提供转化投资的中介服务,服务的效率评价指标是投资转化的速度还有效益。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现代金融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变化,更多的是一种实现投资者在市场上表达投资意愿作为其考核的主要指标。正是由于金融管理的理念和评价指标的变化,传统的银行体制不是站在市场和客户的角度思考提高金融服务的意识,所以难以实现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因此,按照现代银行业转变的内涵需要对于银行的治理结构进行转变,需要大批的大批的现代金融管理人才去推动银行业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商业银行长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新的条件实现竞争优势的增加。

二、我国金融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存在误差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长期的发展中,受到成长背景的影响,对于现代金融管理人才培养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差,还一度使用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培养,整个的培养过程还不能实现管理人才的发展,甚至是出现生存空间较小的问题。尤其是在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中,对于专业的管理人才的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对于其评价的机制还不完善,尤其是做出的创新管理政策不能得到银行高层管理的认可,影响了管理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二)管理制度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在我国金融行业人才严重缺乏的过程中,一方面是人才的培养时间较长,无法满足金融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金融行业人才流失的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由于现代商业银行管理制度的设置,不能有效的留住人才。尤其是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数量有限,国外的商业银行对于人力资本的投入很高,定期培训能够实现提高人员管理素质的同时,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忠诚度,但是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数量有限,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还不能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另外,我国的商业银行中“论资排辈”的现象较为严重,对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还存在着较大的影响。

(三)激励和约束机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商业银行的人才流失,不仅是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正常工作,还会给金融从业人员的管理意识产生损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有,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不完善。在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我国之后,我国现有的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仍是采用过去的方式,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尤其是“论资排辈”的后续作用,影响到了管理人员的晋升,不能实现员工的职业规划,导致一些具有高管理素质的人才流失。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这种人才的流失一种非常严重的问题。另外,在商业银行内部,对于员工的约束机制还会限制一部分员工的发展,尤其是会产生一定的不公平心理,这种心理影响着员工的积极性和进取心,甚至可能会造成人员的流失,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三、培养现代金融管理人才的措施

(一)创造人才成长的环境

现代金融管理人才不是一夕之间就可以培养成功的,需要在长期的过程中实现培养过程。应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创造有利于金融管理人才成长的环境,首先,这个环境并不是单纯的理论学习,而是让这些人才去感受金融行业竞争的风雨,还要给与一定的实战的训练。其次,还要建立起一整套的人才管理机制,能够让表现优异的人才脱颖而出,还要适当的融入激励和竞争机制,保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现优胜劣汰。最后,还需要明确人才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培养的机制,培养人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并形成一定的文化环境,实现在文化的熏陶中将正确的观念融入到人才的培养中。

(二)树立全新的用人观念

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市场变化速度较快,对于金融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大。因此,各个商业银行应该转变用人的观念,充分发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无论是对于人才的培养还是在实际的金融工作中,大胆启用具有独特技能的人员,实现在合适的岗位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而不是不敢启用,而将员工分配在不合适的位置,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在金融机构中还长期存在着一种论资排辈的传统,在培养现代金融人才中应该有效的摆脱这种传统的影响,大胆启用优秀的青年干部,在金融机构内,不仅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能充分的发挥人才的作用,给与人才施展的舞台,对于员工个人和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三)重视金融机构内的人才培训

对于人才的培养,不仅是要创造合适的环境培养新人才,还可以对商业银行内的员工进行在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安排企业的内部人才之间的交流,分享彼此的优秀经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尤其是可以使用岗位轮换的形式,锻炼人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发现新的管理技能,提高管理能力用的水平。同时,还可以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金融业设置的学习内容应该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这样可以保证管理人员获得最新的知识,还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用这些新的知识,提高员工自我发展的能力。

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第8篇

一、网络银行的定义

网络银行又称互联网银行(Internet Banking)、网上银行(Online Banking)、银行(E-Banking)或在线银行,是以互联网为渠道,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银行。美联储对网络银行的定义是:利用互联网作为其产品、服务和信息的业务渠道,向其零售和公司客户提供服务的银行(黄孝武,2001)。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包括:存贷、帐户管理、金融顾问、电子帐务支付、以及其他一些诸如网络货币等电子支付的产品和服务。从上说,网络银行将提供全功能的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超越时空的“AAA”式服务,即在任何时候(Anytime)——为客户提供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任何地方(Anywhere)——家里、办公室、旅途中……;以任何方式(Anyhow)——电话、互联网、手机、传真、电子邮件、短消息……,提供全天候金融服务。就成本而言,因特网上的每笔交易的费用为1美分;与之对应的,通过分支机构、邮件、电话和ATM进行的每笔交易费用分别为1.07美分、73美分、54美分和27美分。可见网络银行较之传统银行的其它存在方式更能灵活适应金融全球化的内在要求。

二、网络银行的由来及形成

美国1995年10月1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 (又被称为虚拟网络银行或纯网络银行)。自此以后在全世界范围内,网络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截止2000年10月份,在美国的交易类网络银行已达到1275家,占所有银行和储蓄机构的12%,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站的银行数量已达3800多家,占所有联邦保险的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的37%;欧洲的大银行也相继提供基于Internet的全面服务。截止2000年2月,欧洲网上银行服务网站共有122个。根据所罗门兄弟公司的统计,1999年底,欧美15家网络银行的客户数已达2551万人,网络银行用户占这些银行总用户的比重从1999年上半年的平均11.93%增加到17.4%。到2002年底,全球已有3000多家银行在Internet上设立了站点。根据美国的机构调查预测,到2005年,将有28%的家庭使用网上银行服务,网络银行的利润将占全部银行利润的35%。这预示着21世纪的银行将是建立在机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网络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网络建设起步较早,但由于市场环境的不完善(包括市场信用体系和市场环境)、电子商务的和发展比较晚、计算机普及率低、网民及网上用户少等因素使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近年来,尽管国内许多商业银行纷纷开设网站,但实际上进行网上银行交易业务即通过网上银行进行开户、办理存取款及信用卡业务的还很少。我国银行开办网络银行业务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型,即由总行设立唯一的网址,所有交易由总行的服务器完成,分支机构只接受客户现场开户申请或发放有关软件、硬件工作;另一种是分散型,即总行和分支机构均设有网址,当地业务由分支机构的服务器完成,后经内部网络传输给总行服务器。1997年,招商银行推出自己的网上银行---- “一网通”,构建起由银行、个人银行、网上证券、网上商城、网上支付组成的功能较为完善的网络银行服务系统,办理信息查询、银企对账、工资、定向转账及网上购物等业务。其中,网上“企业银行”可提供同城转账、异地电汇、信托、母公司与子公司帐务稽核等业务;“个人银行’,能为客户提供网上查询账务、财务、转账等服务。现在,招商银行网络支付系统每天自动发生的交易有100笔左右,“一网通”日均处理400笔。截至2000年7月底,其网上“企业银行”用户已超过11500户,累计交易额逾2140亿元。之后,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银行也陆续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网络银行业务,部分在华外资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也开办了网上银行业务,其他一些金融机构也正在筹划逐步涉足这一领域。2003年初从我国东部沿海一带始发的“非典”,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诸多的改变,长时间留在家中的人们,将互联网及电话变成相互沟通、消解郁闷及处理各种事务的重要工具,企业也透过可视电话继续洽谈生意,握手变成了网上或手机短信问候,此时网上银行也变得火爆起来。可见,网络银行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适应入世后面临的激烈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国外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1995年10月18日,全球首家以网络银行冠名的金融组织—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打开了他的“虚拟之门”,它标志着一种新的银行模式诞生,同时对具有300年的传统金融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究竟什么是网络银行?是否一家拥有互联网网址和网页的银行就是网络银行?事实并不是这样。全美国最大的100家银行均拥有自己的网址和网页,但是其中只有24家被《在线银行报告》( Online Banking Report)列为“真正的网络银行”,因为只有在这24家银行的网站上客户才可以查询帐户余额、划拨款项和支付帐单;而更多的网站只是提供银行的历史资料、业务情况等信息,而没有提供网上银行业务。美国最著名的网络银行咨询公司高莫斯(Gomez)要求在线银行至少提供以下五种业务中的一种才具有进入网络银行评价体系的资格:网上支票帐户、网上支票异地结算、网上货币数据传输、网上互动服务和网上个人信贷。网络银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网络银行( Netbank of Internet Bank)又可称为纯网络银行(Internet一Only Bank)是指没有分支银行或自己的自动柜员机(AT Ms),仅以网络作为交易媒介,提供以上五种服务中至少一种的金融机构。广义网络银行则包括纯网络银行、电子分行(E一Branch)和远程银行(Remote一Bank) 。电子分行是指在同时拥有“实体”分支机构的银行中仅从事网络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远程银行是指同时拥有AT Ms、电话、专有的家用计算机软件和纯网络银行的金融机构。

自首家纯网络银行开业以来,其数目就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增长。在1997年末可进行交易的金融网站有103个,到1998年10月这个数字达到350个;到1998年末已经跃升至1300个。根据美国Gartner Group’s Dataquest公司的一份调查表明,到2000年49%的美国家庭拥有家用计算机,37%的家庭能够并且已经接入互联网;到2003年,这两个数字分别达到65%和58%。它们的研究还进一步指出,截止1998年末,约有700万个家庭是通过家用计算机获得银行金融服务的,这些家庭占到美国家庭总数的7%左右;在2001年底,约有1830万个家庭会这样做,而且几乎全将通过互联网实现;这意味着每年的增幅将达到41%。同时,美国银行家协会主席吉姆·库伯逊指出,1998年通过非网络银行分行进行交易的业务量下降了三分之一。无论如何,趋势是明显的,网络银行将凭借存款利息高和实时、方便、快捷、成本低、功能多的24小时服务获得越来越多客户的喜爱,其自身数目也在迅速增长,成为未来银行业非常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许网络银行的产生将彻底改变只有金融“恐龙”才能垄断银行业务的历史。据《在线银行报告》提到的133家“真正的网络银行”中,就资产而言,有109家未能跻身于美国最大的100家银行之列。

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局(FDIC)的统计显示,1996年至1998年,美国传统银行的资产年递增率为8%,而同期美国网络银行的资产年递增率达53%。这标志着网络银行作为银行业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正对传统的靠众多分支机构经营的“实体银行”形成巨大冲击。

美国是最早发展网络银行的国家之一,代表着当今世界上网络银行的发展趋势。从1995年开始,互联网的应用开始逐步与最古老的服务性行业—银行业相结合,创造了网络银行这一新事物,并取得快速发展。在过去7年中,美国网上银行业务量平均每年都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成为银行业竞争的一个新热点。

根据统计,截至1998年美国有约3一4%的家庭使用网上银行服务,约3%的往来账使用网上银行的服务,网上银行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约1%。到2002年使用网上银行服务的家庭数目增至20%,网上银行的账户比率发展到逐渐接近现时零售业在网上交易的30 - 35%。此外,网上银行贷款的市场比率提高到5一10%。 四、美国银行的业务功能

西方网络银行的功能可谓丰富多彩,表1列举了北美网络银行的20项创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国家网络银行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