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陶行知的劳动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在教育发展共同体各成员学校中营造浓郁的“师陶学陶”氛围
我们组建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宣讲团,在教育发展共同体各成员学校进行巡回授课,普及陶行知教育思想。我们将各共同体学校的教科室主任组织起来,全面、细致地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理论著作和教育故事,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长处选择一个主题认真备课,然后轮流到每个共同体学校进行宣讲和授课,让每一位教职工正确把握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以及对当代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
各共同体成员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陶行知先生的著作、言论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料。我们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阅读和摘记相结合、学习和反思相结合的方式,先后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走进陶行知(教师读本)》、《陶行知传》、《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思想研究》、《陶行知的故事》、《陶行知思想的现代价值》等书,并要求大家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体会。各共同体成员学校均设立了“行知大讲堂”,每周组织一次活动,让大家轮流上讲台谈“师陶学陶”体会,掀起了“师陶学陶”热潮。
二、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理论支撑,积极开展校园文化特色建设
在“师陶学陶”过程中,各教育发展共同体成员学校纷纷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本校实际相结合,来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品位,并形成了办学特色。如王官集中心小学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开发了《好孩子、好习惯、好生活》校本教材,教材中包括了生活好习惯、学习好习惯、文明礼仪好习惯等篇章,让好习惯伴随孩子们健康成长。黄墩中心小学大力开展了“劳动教育”,开辟了生态种植园和饲养角,每个班级都分到了一块“自助式”学农实验田,孩子们自己在农村搜集农作物种子,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种植和管理;在实验田的周边搭建了一些小动物“饲养舍”,让孩子们“和马牛羊鸡豕做朋友、对稻粱粟黍稷下工夫”,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亲近田园的情感。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积极开展了“创造教育”,确立了“培育具有民族品格和世界眼光的创业者”的办学理念,广泛开展了“红领巾学创业”活动,使“创业”的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中萌芽。由于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还在全市“创业文化节”上作为典型推广。我们蔡集中心小学在“生活教育”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诗教活动,形成了丰富的儿童诗课程文化,探索出了阅读赏析、生活感悟、采风创作等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在诵诗、赏诗、画诗、写诗的过程中,启迪思维,丰富情感,提高素养,接受美的熏陶,让师生们在校园里诗意地栖居。
三、以评选“行知式”学习型团队、“行知式”教师为抓手,弘扬陶行知教育精神
陶行知被称为“万世师表”,他“爱满天下”的情怀激励着一代代为师者。我们通过研究、讨论,制定了“行知式”学习型团队、“行知式”教师评选办法,引导广大教师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践行陶行知先生崇高师德风范。每学年通过层层推荐、民主评选,最后举行隆重的表彰会,褒奖一批“行知式”学习型团队和“行知式”教师,以此来不断促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成人教育;启示
收稿日期:2006―04―05
作者简介:张成涛(1979-),男,汉族,山东省青岛人,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探索中国教育出路的漫长过程中,综合了当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并结合实践,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为当时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入研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并挖掘其中的内涵,对当前成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生活教育思想的内涵
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 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是赋予生活以教育的含义,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作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基本内容,三者互相联系,统一于生活教育之中,揭示了生活教育的内涵。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内容包括:首先,以生活为教育的中心,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生活就是受好教育,过坏生活即是受坏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过糊里糊涂的生活便是受糊里糊涂的教育。其次,教育要以生活为基础,要想受什么教育,便须过什么生活。如陶行知所说:“过的是少爷生活,虽天天读劳动的书籍,不算是受着劳动教育;过的是迷信生活,虽天天听科学的演讲,不算是受着科学教育;过的是随地吐痰的生活,虽天天写卫生笔记,不算是受着卫生的教育;过的是开倒车的生活,虽天天谈革命的行动,不算是受着革命的教育”。 再次,1935年陶行知在谈到生活教育时又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即教育”也就是生活决定教育,现实生活是教育的基础和中心,教育是满足人生的需要,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生活教育是与人生相始终的终身教育。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以社会为学校,以人民大众广阔的生活世界为教育场所,把教育从封闭的围墙中解放出来,实现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结合。所有社会活动都是我们的生活内容,整个社会环境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生活,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增强信仰,改造生活,创造生活。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
“社会即学校”的着眼点在于扩大教育的领域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把社会生活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的真义就是应当根据社会的需要办学校,办学校必须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内容上说,人民需要什么教育就办什么教育;从教育形式上说,适合办什么形式的学校就办什么形式的学校。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教学论和方法论。“在生活里,对事来说是做,对已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是生活的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是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做”是这一理论的中心,因而陶行知特别强调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这里的做不是人们所理解的那种狭隘的“做”,而是指在劳心的基础上劳力。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教学做合一”,以生活为中心,教与学都是为了“做",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育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学做合一”既
强调了教与学都要服从于实际需要,在实践中统一起来,又强调了教育要手脑并用,学用结合。
二、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代成人教育的启示
1.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仍需进一步丰富
陶行知早就明确指出,学习的含义就是学习人生之道,懂得人生,学会做人,学会做真正的人。陶行知将学会做人的教育摆在了教育的核心地位,从而使教育的内涵得到深化,外延得到拓展。
目前成人教育还主要是以课本为载体,其教学内容的广度受到限制,同时也缺乏时代性和灵活性。虽然有些教学内容注重了实用性,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成人素质,但离人全面发展的目标相差甚远。这样的教学内容不能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作用,与社会所赋予成人教育的责任相背离,因此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走向多样化、全面化,将成人教育完全融入生活,将生活与成人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人教育应该着眼于生活的全部,应回归到培养人的生活经验和能力上来,回归到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上来。这对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成人教育的办学空间仍需进一步拓宽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提倡生活与教育的结合。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肯定是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教育;这就使教育突破了学校教育时空的限制,使教育与广阔的生活相衔接,将教育的范围扩展到社会。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也是教育的场所,整个社会活动都是教育的范围。
成人教育的对象来自社会不同的群体,接受成人教育的目的是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现阶段成人教育主要还是局限在学校里进行的,这样的教育显然没有有效的利用社会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潜力。因此,成人教育应该积极地走出学校单一的办学场所,走进社会、融入生活,把社区、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文化宫等作为开办成人教育的资源和进行教育的场所。社区成人教育是成人教育与社会生活结合方式的有益的探索。它将成人教育的场所融入人们生活的社区,使成人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生活的同时接受教育,在受教育的同时学会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应该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并且要不断探索成人教育与生活结合的新途径。
3.成人教育的教学方法仍需进一步更新
生活教育思想具有实践性。陶行知主张为行动而读书,做的最高境界是创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当前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方法,忽视实践的教学方法。造成了成人学员知识与实践的脱节,使成人教育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广泛借鉴各种教学方法,取其之长为我所用。如艺友制是古代中外通过长期实践的演变培养工匠艺人的通用方法。陶行知通过借鉴艺友制这种教学方法,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建立起共教共学共做的朋友式关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成人教育中应广泛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使人人都可成为我们的老师、人人都可成为我们的同学、人人都可成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一个共教共学共做的气氛,将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汇集到一起形成强大的学习资源,使师生都能平等地享有这种教育资源,以此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同时还要广泛地寻求更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积极的探索运用小组讨论法、案例法、现场调查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发挥成人教育最大的优势。
4.成人学员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需进一步转变
陶行知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莫过于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能学到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所以成人学员必须学会学习,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把学习作为日常的活动,将学习活动彻底的融入生活,还要将其贯穿终生,并且每个阶段都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辅之以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将终身学习落到实处。
成人学员要突破被动的学习方法,施行主动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的是亲自参与研究,培养探求的意识和掌握探求的方法,具有探求的精神,并形成探究的兴趣。创新是探究的目的所在,成人学员应将一切的探究都建立在做的基础上,不断地超越、不断创新。在探求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活,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华兴.民国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3〕叶忠海.成人教育学通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幼儿参加分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陶行知的“六大解放”与《纲要》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吻合的,为了培养幼儿学会做人,我们结合陶行知的教育纲要,让幼儿在做中学,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
一、解放孩子,让幼儿回归自然,奠定创造基础。
大自然,千娇百态,是孩子们学习的最好课堂,正如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有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要走进孩子的队伍里去,聆听童声,才有新的发现。每年的春秋时节,我们组织孩子们外出郊游,感受大自然、寻找奥妙,孩子们自订计划书,自由结伴,自选主题内容,充分接触自然界;充分满足孩子玩耍和进一步拓展教育内容的要求。
孩子们望着蓝天白云,充分展开想像。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尽情蹦跳,与小树对几句话,和小鸟唱支歌,与小鱼打招呼等,大家七嘴八舌,忙得不亦乐乎,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植物标本。
回到幼儿园,孩子们兴奋不已,主动用收集的植物办起了展览会,并将所见所闻以绘画和儿歌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些经验的积累比课堂学习更直观、更全面、更有趣、更生动,我们为幼儿的学习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在活动中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亲自参与实践与体验。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为孩子的创造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解放孩子,让幼儿小脚走天下,激发创造愿望。
学习多元文化,促进幼儿多元发展,是我们培养未来国际人的发展方向。常言道:见多识广。为了培养幼儿宽广的胸怀、高雅的气质及国际礼仪,促进幼儿与人合作及交往能力,我们组织即将毕业的幼儿飞越新加坡,亲临香港维多利亚港,让孩子从小立大志,小脚走天下。在新加坡短短5天里,孩子们不仅被美丽的异国城市所吸引,也受到了环保城市的熏陶,自觉自愿地回园后做起了环保小卫士的主题活动。
孩子们在异国他乡留学一日,与别园的小朋友同吃、同住、同学习,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主动交流意识及互相合作等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当天孩子们在异国他乡打亲情电话,告诉父母他们的真情实感,为幼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中新两国孩子联系密切,他们热情邀请新加坡孩子来中国四川青城山,来金苹果幼儿园做客,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友谊,激发了幼儿创造的愿望。
三、解放孩子。让幼儿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创造能力。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孩子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我园的孩子经常参与田园劳动,他们不仅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过程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还体验了劳动的艰辛,知道通过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每年组织幼儿来到农庄,参加田园劳动,体验丰收的快乐,孩子们将摘来的瓜果蔬菜分别送到市场进行叫卖,主动对客户介绍这些丰富的产品的好处,数着通过劳动卖出一筐筐、一篮篮、一桶桶的蔬菜水果的钱,协商钱的分配、钱的管理、钱的使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渗透了劳动教育、情意教育、挫折教育、理财教育等。幼儿收益非浅,创造性得到拓展。
四、解放孩子。让幼儿主动交往,丰富创造想象。
交往是人类信息(知识情意)的主要途径。它能让我们的视域更加开阔,胸怀更加博大,也能让幼儿的人格身心和谐发展,教师以宽容、接纳、尊重的态度和幼儿交往,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教师、课程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互动,教师以身作则做交往的模范,创造条件提供交往的机会。带动园内不同班级或不同年级的幼儿一起活动,让他们结识更多的人,增加孩子与他人的交往机会,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同“医生、教师、售货员、病人、学生、顾客”进行交往。在愉快的游戏中,幼儿的交往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来,通过角色扮演,不但强化了幼儿的交往意识,也会使其交往行为自然地迁移到实践生活中去。
五、解放孩子,让孩子愉快地做中学,积累创造经验。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的环境是:时时有契机,处处可发展,事事能锻炼。0-3岁幼儿的扮家家常常是对玩具的操作和摆弄,模仿一些成人生活、劳动片断,不断重复多变,从中积累已有经验。为了培养幼儿做中学的能力,我们为孩子们建立了“生活操作区”,那里摆放了很多幼儿要操作、模仿、体验学习的生活工具。幼儿可以做蛋炒饭、学拌菜、蒸馒头、包汤圆、做水果沙拉、榨果汁等。在操作间里经常发现,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像模像样地扮起了家家,在扮家家的活动中,处处体现了自主学习。
六、解放孩子,让幼儿自主地学习,促进创造性学习。
让孩子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是对幼儿意志品质的培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偏好,我们在游戏中发现,有的孩子经常选择一两组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其他组一次也不选。分析原因,有的是因为兴趣不广泛,有的是因为能力有限,对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区不愿去,有的因为个别内容简单,而没有兴趣等。
我们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大班幼儿力所能及地制定一日游戏计划,做好入学准备,设计课表,增强任务意识、规划意识、时间观念。这对幼儿是一种锻炼,让幼儿自己要求自我、管理自我及主动发展。
我校在江苏省农村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创建的过程中,曾提出了“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城市的教育”这一口号。在通过创建后,回头再审视,我们只能说,我们仅仅是努力地创造了优质的教育条件,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才是优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关键靠教师,教师是学校所有资源中的第一资源。教师的培养,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最为关键的一环。2006年以“农村初中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研究”为课题,上报徐州市陶研会并被立项,结题后先后被推荐为陶研会省级、国家级科研课题并结题。2011年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确定为立项课题。
从2006年至今,该课题己持续深入开展滚动研究7年,之所以能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确定为省级立项课题,得益于该课题研究的特殊地域、特殊学段、特殊专题。从地域上讲,农村是教育薄弱地区;从学段上讲,初中是科研脆弱的学段;从科研专题上讲,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最易忽视的环节。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将“初中专项”“青年专项”从“十一五规划专项”中保留下来,就是对脆弱学段、易被忽视的对象的关心和关爱。
该课题研究所需的理论不是太多,需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做。下面我把我校近两年来的具体做法进行总结。
一、强化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引导青年教师进行长远规划
在一些教师的心目中,职业就是一个“饭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了生存而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原因之一是功利主义价值观泛滥;原因之二是当前教育评价体制下,重知识、智力,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原因之三是工作任务繁重,没有闲暇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业余爱好贫乏,甚至有些教师的精神世界近乎苍白。
为解决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的问题,我校首先准备完善贯穿职业始终的教师师德教育体系,改变了过去的集中统一的学习、讲座等方式。这些培训形式虽有利于短时间内集中传递大量的信息,却忽视了处于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教师对于师德教育的不同需求,使得教师成为抽象的符号。
在师德标准上,我校将实行“不踩红线,追求高远”的要求。对于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着眼于职业伦理、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的教育和养成。通过开办师德论坛,举行师德师风大赛等活动。明确师德最低标准,即“红线”的规定,(“红线”指省市“五严”“十禁”的规定)形成自律意识。我校还以“教育行风评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宣传栏,向社会发出了《廉洁从教公告书》《致学生家长一封信》,明确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同时邀请人大代表及家长委员会代表到学校对学校及教师进行评议。
合格的师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教师追求高尚。为此,我校提出师德上追求“高远”的要求。我校是江苏省陶行知实验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陶行知的农村教育思想,重视劳动教育的观念很符合我校的实际,为我们做好当前的工作提供了较强的理论支持。同时,我校两任领导一直用陶行知思想来指导学校的工作,把学陶师陶活动纳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中,在活动的开展上,党支部、政教处、工会、教科室四部门通力配合,在学中研、在研中学,使学研两方面相得益彰。我校还加大投入,购置了陶行知选集,并为每位教师配发了《行知路上探索者》一书,用先进的榜样强化对教师的激励。
在学陶师陶工作中,我校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先后邀请了徐州地区陶研专家姚澄儒、董玉环以及全国模范教师尹建林、教科研专家宋启良、钦祥昆等来校作报告。同时,积极派员参与省市级专题陶研活动,大力弘扬陶行知思想,加强对广大教职工的精神引领,培养广大教职工扎根农村、奉献教育、关爱学生的情怀。
为了更为科学、更为全面地评议教师,我校通过学生评选出“我最喜爱的教师”“我最信赖的班主任”及“我最爱上的一节课”,使广大青年教师坚定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奉献教育的信念。
此外,校长、教干要实现角色转变,明确管理就是服务。在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时,要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主动地为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工作上,学校要依据青年教师个人的学科专业优势、兴趣爱好等特点,帮助青年教师做好长远规划,选准研究的专题,同时,鼓励教师专注于个人规划。
二、激活青年教师的发展意愿,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发展意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动机,目前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意愿普遍不足,教师习惯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上课、批作业,满足于完成任务,不出乱子。探究、反思、创新意识淡薄,内心不愿发展。
为了改变现状,我校将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与青年教师心与心地交流。让青年教师明确平平淡淡是一天,轰轰烈烈仍是一天。唤醒青年教师内心深处的发展意愿。
同时,通过主题讲座,阐明随着网络传媒的迅猛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逐渐多元化,教师将逐渐失去知识“上位”的角色,生存危机将大大增长。因而教师要不断学习,自主发展,否则未来将无法生存。从教师的切身利益出发,促进青年教师认同专业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
在教师的发展意愿被激活后,确立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强化可操作性,就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我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实行分级实施,确立了“合格+特长=卓越”的培养模式。通过新教师人职培训,选择骨干教师和新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结对子,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纬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条要求,重点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业管理等方面开展传帮带的培养工作,注重“培、用”兼顾,确保三年合格,完全胜任初中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
完全胜任初中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是合格教师的标准,学校的理想要求是教师个个卓越。对于青年教师,我校要求每位教师从教育、教学、教科研三个方面进行自我剖析,找出自己的三个特长和三个不足;学校组织同行教师进行“初诊”,初步定位自我诊断的三个特长和三个不足是否恰切;最后请教科研专家到校听课、座谈,“确诊”培养对象的三个特长和三个不足,制定发挥三个特长和弥补三个不足的方案。一个学期后进行“回头看”“再诊断”,进行培养方案再调整。使得青年教师在不断发展、改正、内省中获得进步,走向卓越。
三、搭建广阔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我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开展全校性听评课活动,提出“人人听我课,我听人人课;人人评我课,我评人人课”的口号,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上公开课、汇报课,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并且要求每位教师做好听课评析,保证评课时人人有发言,发言有条理。在评课中,促进全体教师思想和业务上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校本教研要结合省市“五严”“十禁”的规定,在不上早晚自习的背景下,探索课堂教学新的模式,总的设想是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课堂要求是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当堂完成。同时,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有话则长,无言则短,杜绝无病,敷衍了事。
为加强外出教师培训的管理,学校规定外出培训教师必须拿教务处安排外出培训的通知到校长室请假,培训后要形成总结材料,还要将培训的精神向本学科的教研组传达,形成教研组活动记录。签字报销时必须上交总结和教研组活动记录,否则不予签字报销。这种刚性的措施,不仅仅对参培者本人有效果,通过参培者本人的学习再总结,把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教研组活动传达给本学科的教师,信息得到了共享,培训效果倍增。
教师的外出培训还要着力解决三方面问题,在与专家的心灵对话中,专家的新的、前沿的观点是什么?列举的精彩案例有哪些?推荐了哪些书目?通过专业阅读,从精读和深思两方面下功夫,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1.完善传统的展示平台。我校将积极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进一步做好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通过组织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科研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2.探索新兴的网络平台。我校将着力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师发展平台,鼓励教师建设个人博客,促进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经验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度。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中坚作用,鼓励名师、学科带头人创设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为广大教师答疑、提供业务咨询和教学资源。
四、以名优学校的创建为契机,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名优学校的创建,就是对照评估指标,对应整理材料,充实一些硬件设施就能创建成功,而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名优学校创建的评估标准,是学校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结晶。认真解读标准,对照标准找差距,找出差距想方设法缩小差距、消灭差距,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实现学校管理的跨越式发展,这才是名优学校创建的真正目的。
多年来,我校承担了市政府、教育局的多次省市级的评估验收工作,先后创建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陶行知实验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先进学校、徐州市优秀家长学校等。
通过创建工作,教师的眼界开阔了,教师的自我要求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教育家有政客型教育家、书生型教育家、经验型教育家、创造型教育家、开辟型教育家。不论一流也好,二流、三流也罢,教育家都应该是有德行、有实践、有思想、有创新、有成果、有影响的教育工作者,这恐怕也是教育家的特质。
第一,有德行。教育家的德行表现为大爱,要爱国家、爱事业、爱学生,要满怀对祖国的大爱做教育。要有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卓越人才,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融入教育事业中。要忠实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坚定信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教育事业贡献终生。要热爱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要引导学生增强公民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个体社会化任务,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第二,有实践。教育家的成长需要伟大的教育实践。他需要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教育实践中。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改造自己、塑造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这是教育家成长的唯一途径。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宣讲自己的学说,创办私学传道授业,培养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名,成为一代宗师、万世师表。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就去世了,但他一边持之以恒地探索,一边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闻名全世界,他也成为众多教师喜爱的人民教育家。没有伟大的教育实践,便不会有这两位伟大教育家的诞生。
第三,有思想。教育家最突出的特点是有思想,有教育思想。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来自于教育实践,是教育教学规律的总结。例如,国外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夸美纽斯的普及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的劳动教育思想、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阶段教学论、第斯多惠的全人教育思想、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思想、爱因斯坦的和谐教育思想、罗素的自由教育思想、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再如,我国孔子的儒家学说、墨子的墨家学说、老子的道家学说、朱熹等人的理学、王守仁等人的心学、的“五育”学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等。几千年来,在教育的园地里,这些耳熟能详的中外教育家的思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教育,照耀着教师,照耀着学生,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第四,有创新。教育家的教育实践是具有创新性的。教育家与一般教师的最大区别是有无教育反思和教育改革创新。教育反思即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教育反思不仅指反思课堂教学行为,也指反思课前的教学计划与课后的教学评价;不仅指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也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不仅指反思总结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也指反思总结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教育反思之后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改革创新工作。所以,教育家应该成为改革创新的积极推动者。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生活;审美
最近,教育部宣布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是生活的重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其实就是在促进学生的生活体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提升审美素养是语文学科特点的要求和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的要求。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学校语文学科教学的需要。通过生活化阅读教学来提升高中生的审美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更准确地评价作品。高中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作用特别明显。下面我来谈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升审美素养的几点策略。
一、理论知识准备
了解一些生活化阅读及与美学相关的基本理论。
(一)生活化理论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理论”。这一理论对现代教学有着极为丰富的启示。它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并且热爱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陶行知全面学习了杜威老师的实用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亲身实践,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二)实践美学理论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强调实践论。他的实践美学理论把实践看作“人的感性活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马克思看来,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产劳动,劳动最终决定着包括艺术、审美活动在内的精神生产活动和人的一切其他实践活动。我国当代的实践美学主要是指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构建起来的美学学说。王国维先生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
二、选择生活化与审美元素兼具的阅读文本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推荐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同时又尊重学生个体生活的差异,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趣味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在阅读实践中获得真实的数据,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教师推荐与学生自选相结合,兼顾生活化与审美元素。教师推荐生活化阅读材料,可与课内教材文本内容同步。比如在教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时,推荐学生阅读曹雪芹的《红楼梦》,观赏经典影视剧《红楼梦》。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曹雪芹借林黛玉的眼睛来展现贾府的建筑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学生从《红楼梦》中寻找更多展现出来的贾府的建筑环境和社会环境,拓展补充,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物命运和环境间联系的思考。教师推荐生活化阅读材料,还可与课内文本体裁样式同步。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第一个板块“向青春举杯”中选择了一系列现当代诗歌,例如舒婷的《致橡树》、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戴望舒的《雨巷》等,教师在教这一板块时,推荐中国现当代诗歌主要流派的代表作,例如朦胧诗派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现代派戴望舒的《寻梦者》,新月派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让学生通过大量诵读现当代诗歌,感受诗歌的审美趣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教师推荐生活化阅读材料,不应局限于课堂,还可以联系时事、新闻、综艺影视等生活中的热点,进行课外的拓展。
关键词:创造力;家务劳动;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023-02
一、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创造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一个国家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想要在国际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就需要在教育中应用各种教育手段,从小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对个体而言,也只有不断开动脑筋,坚持创造性劳动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有人说:创造力是少数天才的私有物。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说:“迄今为止获得的最有意义的认识之一是创造力再也不仅限于少数天才,它潜在分布于整个人口中间,即每个人身上都蕴含创造力。”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凡是孩子原先不会的,现在会了,就是创造;凡是别人没有想到的而孩子想到了,就是创造;凡是在自己和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的,就是创造。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儿童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诱导,并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能力,使儿童最终成为出类拔萃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科学实验已经证明:任何一个儿童都有创造力,只是需要去发掘它并使它得到发展。小学生那稀奇古怪的念头中就有不少创造成分,教师、家长要培养得法,使小学生的创造力得以挖掘、表现、提高。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及以后进入社会发挥创造力有很重要的影响。
培养创造力的途径有很多,本文仅就家务劳动来谈谈创造力的培养。
二、家务劳动在培养创造力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家务劳动素来被认为是绝对的家庭琐事――婆婆妈妈、琐琐碎碎,在所有的劳动中,可以说是最不上“档次”的。同时,因为家务劳动的受益者是劳动者自己及家属,所以被认为与社会无关。当中国人谈到家庭妇女甚至家庭“妇男”时,多少带有一些不屑的神情。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家长们普遍把重点放在孩子的学习上,而其他方面的教育则成为微不足道的陪衬,家务劳动教育更是被许多家长所忽略,从而导致了孩子劳动意识淡薄、动手操作能力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其结果是,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其实让孩子从小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还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共同发展。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曾对波士顿地区的450名少年儿童进行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前者平均收入要比后者高出20%左右,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可见家务劳动对孩子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具体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增强孩子的智力方面,家务劳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增强孩子的智力
小学生的大脑正在发育中,家务劳动能调动孩子的多种器官,促进大脑产生丰富的神经联系,激活大脑的活动水平与能力。为了快速有效地完成家务劳动,孩子还需要动脑筋,所以,家务劳动还有助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由于家务劳动主要是一些体力活动和家庭琐事,孩子还可以在劳动中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环,促进生理的新陈代谢过程,调节大脑疲劳,从而有利于大脑的发育。
(二)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解放他们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并且给予充分的营养。儿童时期,人的右脑发展得比较快,这一时期让孩子及时参与家务劳动,活动他们的左右手,对右脑进行及时的开发,可以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因为脑科学家研究证明,右脑与创造功能密切相关。同时,孩子在家务劳动的实践操作中还会得到一些启发,发现问题并引起思考和探索,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思维能力。8岁的女孩吴超是我国年纪最小的专利申请人,她发明的“方便蚊香灰盘”与“共热分隔锅”就是在家务劳动中碰到问题后,为寻求适当的解决办法,而创造出来的。
(三)发展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想象
儿童时期,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也是想象力形成的时期。 “想象是创造力”,想象发展得越好,创造性思维也会发展得越好。在家务劳动中,小学生常常发挥想象,展开联想。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去编织这个世界,在假装游戏中想象或编造出他们听过、见过或做过的情节。于是收拾整理洋娃娃的时候,他们就会展开想象,让大的洋娃娃当妈妈,四周放着小的洋娃娃当孩子,甚至还有睡觉的床,吃饭的用具等等,都围绕着这个“娃娃之家”摆放。
(四)家务劳动对孩子的其他方面作用
小学生需要做的家务劳动,主要是收拾玩具、叠被子、洗自己的袜子、扫地、拖地、擦拭家具、饭前摆放碗筷、洗碗等等,都需要手、眼、脑、身体共同参与、协调一致,才能有效完成,所以家务劳动锻炼了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孩子在参与操作洗衣机、参与择菜、摆弄碗筷等家务劳动的过程中懂得一些日常生活知识以及相应的科学知识,开拓了孩子的知识面;家务劳动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洗碗时,边洗边玩边观察,发现筷子漂浮,勺子下沉,于是就发现了沉浮现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让孩子外出买东西,比如买点葱、蒜、盐、烟等等,买东西不仅使孩子能够更好地认识事物,还可以增长孩子的社会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提高运算能力。
综上所述,很显然,家务劳动对小学生来说,是增知识长见识、开发智力与创造力潜能的最简便易行的途径。
三、在家务劳动中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具有潜在的创造力,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发挥出其创造力。环境对创造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良好的教育有助于创造力的发展,学校、社会的力量不可忽视,家庭的作用也不能低估。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开始受到家庭这一环境的影响,家长的教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各方面的成长。对于家务劳动,家长一定要明白,不是家务劳动需要孩子,而是孩子个性发展需要家务劳动。
在家务劳动中,家长如何创设条件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小学生对劳务劳动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只有让孩子对家务劳动产生兴趣,他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才会在劳动中不断开动脑筋,最终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培养孩子对家务劳动的兴趣,需要家长做好以下几点:
1.为孩子创造动手的机会
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家务劳动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改变单纯追求学习成绩的错误观念,在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的情况下,让孩子参与、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务劳动,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只有让孩子参与劳动,才能在劳动中体会到快乐、满足,继而才能产生劳动的兴趣。对于孩子在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家长不要急于帮助解决,更不能代劳,剥夺其动手的机会,应当有意识地启发孩子多动脑子、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并探索出新的解决办法。
2.父母的榜样作用
常言说“言传不如身教”,家长的榜样作用在孩子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家长是小学生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要孩子对劳动感兴趣,首先家长自己要热爱劳动,在劳动中充满快乐,因为家长的喜怒哀乐对于孩子来说感染力极强。而且模仿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当孩子能模仿大人扫地抹桌时,他也同样会模仿大人其它的行为方式,如语言、生活习惯和待人接物处理问题的方法。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他们的模仿是没有选择性的,父母的一些坏习惯、不文明语言,甚至不良行为都可能被孩子效仿。如果家长一边干家务活一边发牢骚,孩子就无法体会到家务劳动的快乐,相反,还会让他们觉得,家务劳动是一种连父母都不愿承担的负担。即使父母有时讨厌做家务,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牢骚。做家务时可以放点音乐、哼哼歌。总之,父母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
3.及时鼓励、表扬
有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说:不会做时抢着做,能帮忙时不肯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家长引导不当,当孩子有效完成家务劳动时,没有及时予以肯定、鼓励,而家长对孩子完成工作的评价和反应,会直接影响孩子对待家务劳动的态度。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努力劳动的价值,希望他们能从中获得成就感。所以,只要他们付出努力,不管结果如何,家长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或一声“谢谢”,让孩子产生劳动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4.不要用劳动作为惩罚手段
在学校,学生犯了错误,老师们普遍喜欢将打扫教室作为惩罚的手段,并视错误程度,决定惩罚的期限,有的一天,有的一周,有的甚至一个月;在家里,孩子犯错误后,有的家长也喜欢用劳动来惩罚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强化下,孩子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对劳动充满了厌恶感。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做个宽容的家长。孩子的生活经验有限,动手能力也有限,所以,有时孩子的劳动会给父母带来一些麻烦,甚至“帮倒忙”,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不能把眼光放着劳动的效益上,而应该看到劳动对孩子个性全面发展的作用上。
其次,做个聪明的家长,给孩子提供有利于创造活动的家庭氛围。买玩具时,可以买成套的医生用具、厨房用具、娃娃家系列用具等等,最适合过家家,而且孩子在玩耍及收拾这些玩具时,有利于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孩子做家务的过程中,家长还应该做个聪明的合作者、指导者,给孩子讲讲有关这些家务活的常识,如择菜时介绍各种蔬菜的营养,收拾房间时讲讲分类的好处和方法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还可以减少劳动的乏味感。
最后,做并欣赏着。刚开始参与家务劳动时,孩子往往是把家务劳动与游戏混为一谈,他们感兴趣的是劳动过程而不是劳动结果。他们愿意洗手绢是因为可以玩水,愿意择菜是为了揪菜叶,他们满足于操作工具或摆弄物品。家长要接纳孩子对劳动的这种态度,并努力做一个欣赏着。比如孩子常常拿家庭用品做道具,常常在劳动的过程中“花样百出”,比如洗碗时,把大小不同,高矮不等的碗、盘子排队放好;饭前摆放碗筷盘子时,一时摆成圆形,一时摆成长条形,一时又摆成个三角形;洗袜子时,泡泡也在他们手中千变万化。小学生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做,他们在做家务时,往往不按大人的习惯,新招迭出。全家人要善于鼓励小学生表现出来的的新异性,并一起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使他产生自豪感。
总之,创造力的发展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应该重视小学这一时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家长应该注意发现孩子的创造力萌芽,保护孩子最原始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持续和发展。如果不善引导,甚至过多限制、束缚,让孩子失去创造的机会、条件和信心,那么,他们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萌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他们就只能在模仿顺从中长大,最终很可能成为一个平庸的、缺乏独立见解的人。
参考文献
[1]董翠艳.家务劳动教育切不可忽视[J].教育研究,2006,7.
[2]黄永兴.小学生家务劳动调查报告[J].教学与管理,2004,8.
[3]马文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J].家长,2006,2―3.
[4]于瑞.参加家务劳动有益孩子成长[J].新农村,2004,3.
[5]嘉心良.从家务劳动中培养孩子的幸福感[J].家教指南,2005,10.
关键词:培养; 学师; 做师; 成师
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做班主任的教师,总结积累了一套成型的管理班级的方法。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通过一些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法,力求探索出“基础加特长”、“全面加个性”的“学师、做师、成师”的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21世纪的接班人。
1 用师爱赢得教育专业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必须大力加强。”小学教育肩负着培养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而这一使命是要通过今天的教育专业学生--明天的小学教师的劳动和言行来实现的。陶行知说:“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这就是教育的基本职能和教师职业的根本特点。教育专业学生肩负这“学人做人,做好人”的任务,完成这个艰巨任务更重要的是靠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职业信念、道德信念、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在内的全部品格。这些就是导学导教的内容。
新入学的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思想不稳定,甚至没有建立。班主任老师用师爱去赢得爱“师”(爱教师、爱教师职业)可谓是“润物无声,水道渠成”。一个合格班主任要有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之心,要有热爱学生之心。班主任只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才能在工作中热爱学生,满腔热诚地为学生服务。
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师爱是一门艺术。班主任老师的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作风和优良的职业素质是实施师爱的前提。同时 还要“严”而不“厉”,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密切与学生交往,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思想上、政治上的成长,做他们的严父慈母、良师益友。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师爱。感受到师爱的教育专业学生,均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对教师的爱,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内心深处激发出对教师职业的爱。我从学生的情感反馈中得到无限的慰藉和有力的鼓舞。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能使教育专业学生内化自己的情感,产生“献身教育,从师无悔”的从师信念。
加里宁说;“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
2 面向全体全面培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放在首位
有了坚定的职业信念,内心就有了真正接受并自愿为之奋斗的信仰。教育专业学生有了这样的信仰,就能产生强烈的职业道德感。会油然而生“学一行爱一行”的内驱力,学习生活就会倍加珍惜,就会为将来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苦练从师基本功,自觉自愿地去丰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做合格小学教师做知识、能力的储备。
学生成人成才,要把成人放在第一位;而品德素质是做人的第一要素,具有良好品德的教育专业学生,才可能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品德素质对教育专业学生起导向、动力保障作用。所以“学会做人”应放在育人的首位。
对于同学中默默奉献的人,不计名利、识大体的人,不重金钱重友情的人,及时表扬肯定,使学生在身边就能找到学习的榜样,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在笔者所管理的班级,只要是同学的事,是班级的事,是学校的事,他们做起来从不讨价还价。同学们参加校园公益劳动总是受到有关领导的表扬。在笔者提议下,同学们组成了“青年志愿者”小组,制定了行动纲领、活动方案等,向全校教职工发出了“给您一片爱”的倡议书。搞过几次“劳累我一个,方便你和他”的献爱心活动,受到领导和师生的好评。品德素质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更强了。
3 组织活动,创造环境,生动活泼地培养学生的从师能力
无论是人的品德还是人的能力,都是通过一定的活动和交往形成的。在学生们的活动交往中,形成各种关系,出现众多矛盾,需要他们动脑筋分析解决,也只有在处理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品德、能力才能获得锻炼和发展。通过系列活动,培养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从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学生入学后,笔者有计划地组织丰富多采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认识、体验、,积累经验,增长见识,培养能力。同时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分配不同的任务,使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力求让每个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全面发展。
4 实行实习小班主任制是培养教育专业学生做师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习小班主任制是每周均由一名学生协助班主任老师管理班级的全面工作,体验、尝试做班主任工作。这是在班主任老师的具体指导下的学生为适应未来的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教育活动。让所有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树立事业心、责任感,甚至产生危机感。使学生从管理中学会管理,学会做人。实习小班主任制可以使学生自立、自强、自治,由“参与管理”到“实践尝试”,并“学会管理”,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工作,学会竞争,学会生存”。实现学习、发展、生存三位一体,优化教育专业学生的总体素质和能力。为学生架起“学师、做师、成师”的桥梁。
5 热爱劳动和艰苦奋斗教育不放松。
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由于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的备受呵护,使得他们没有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因此,要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但也是艰苦的。教育学生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不比吃穿,不乱花钱,不浪费粮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生活环境。劳动教育同时也是责任感的培养。
6 结语
“学师、做师、成师”的养成教育过程,意在探索科学育人的途径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激励我不断努力和探索育人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宏. 周宏教育新概念.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87-193.
[2] 张捍萍. 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与素养.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3):20.
[3] 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5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