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学校学生管理的建议

对学校学生管理的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学校学生管理的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学校学生管理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应用型;学生管理;建议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092

一、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理念

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思想,长久以来得到了教育部门的重视,所谓的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理念主要指的是在日常的高校教学和对学生管理过程中,以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强、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为目标,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彻底转变传统的“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向全方位发展的素质型人才进行转变,本文通过对一系列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调查分析,将其具体内容总结为以下几点。

1.明确管理定位。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应用型管理时,应该首先对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类型进行明确的目标定位,彻底转变在以往学生管理单纯服务于教师和学校的旧模式,更多的将管理服务于学生自身。除此之外,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多关注学生在毕业时各项考试成绩是否合格,现代化的应用型人才的管理模式需要更多地考虑学生在毕业时是否真的具有适应社会发展和其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其管理的首要目标。

2.搭建学生服务平台。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往往是为了方便学校对于学生生活、学习和班级事务等方面去进行管理,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到其中的积极性,现代化的高校应用型学生管理理念要求学校从为学生搭建更多的社会实践平台和学生事务资讯中心入手,切实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们也能自动自发地参与整个的管理系统中,形成管理的良性循环模式。

二、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城市几所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现状进行走访调查,结合大量数据资料,将传统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落后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社会需求。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机构,其在教学内容和管理方式上必须与时俱进的进行改革,加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校管理的实际情况调查发现,大多数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旧模式,对于学生的课外实习能力培养明显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2.缺乏专业的学生管理队伍。本文通过一系列的走访调查发现,现阶段在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中,管理人员一般都是院系党支部书记、班主任和辅导员等,这些人员一般都是兼职做学生管理工作,并不是专业的从业人员,对于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出现问题的情况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解决,缺乏对于专业管理知识的认知,很难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优质的专业化服务。除此之外,大多数学校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没有重视起来,缺乏对于学生管理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3.管理针对性较差。纵观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大多数院校的管理对象都是学生整体,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划分,最终导致整个管理活动缺乏针对性,学生得不到有效管理,个性化无法得到有效发展,总体管理效果相对较差。

三、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转变探讨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就考察分析,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总结为以下几点: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对于高校建设和发展来说,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远远比对于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重要得多,因此,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社会需求入手,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的培养,在校园内部建设“人人育人”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2.设立专门的学生管理机构。为了更好地为学生进行服务,高校内部应该设立专业的学生管理机构作为学生的服务中心,并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例如,学校可以设立“大学生事务中心”由院校内部的学生会组织成员进行轮流值班,及时为学生解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学生管理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3.转变服务体系模式。在进行服务体系的模式转变过程中,高校应该充分与瞬息万变的时展趋势和社会大环境相结合,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进行体系的创新,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服务,为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更多的就业指导服务等,全面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现阶段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理念进行分析,并对新型的管理模式转变进行探讨,提出若干改进建议,希望能对未来高校学生管理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运东,刘桂宇.社会管理理念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3

[2]温斌.生本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黄燕.文化视野下的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对学校学生管理的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信息化 体现 建议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不仅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自身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目前许多高校已充分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所带来的各种便利,利用信息化的快速、高效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已逐渐成为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突破口。

一、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体现

高校管理信息化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基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的再开发,以信息传输为平台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它具有收集、整合、处理、存储、传输、应用的功能。我院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学生处招生管理系统,完成新生报到工作。

学生处招生管理系统,能充分掌握学生入学时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生源地、籍贯、身份证、准考证等个人基本信息,并能快速分班。根据这些信息制定新生报到信息表,让新生班主任掌握学生的信息,便于班级管理。

(二)利用学籍管理系统,完成每年一次的注册学籍工作,并能掌握学籍异动情况。

学籍管理工作关系到每位学生完成学业的情况。利用学籍管理系统,能够统计各个系或各个班情况特殊的学生,如:未缴学费或休学、退学等情况,从而快速完成学籍注册工作,并准确地掌握学籍异动情况。

(三)校园一卡通推进校园信息化的进程。

大部分高校都能实现校园一卡通。学生人手一份的一卡通便于学生生活(如打水、打饭)、学习(选课、查分、上机、图书馆阅读)及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方便了学生,提高了管理效率。

(四)利用网络QQ、飞信、邮箱、论坛、微博等平台开展各系部的学生管理工作。

各系部利用飞信群、QQ群、邮箱、论坛、微博等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利用其及时性、实效性的特点实现与学生在线交流,完成班级管理、毕业生跟踪服务、第二课堂开展等工作,促进院系沟通,培养师生感情。

(五)以学生处及各系部、教务处、组宣部、团委等校内网站覆盖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点。

利用学生处及各系部网站将学生奖惩工作、心理健康工作、奖助补贷工作、保险理赔等工作的宣传、组织、开展等情况及时上传网站;教务处利用教务系统完成学生选课、查分、成绩登统、评教等工作;组宣部根据国家及省市的文件精神,开展有利于学生党员及广大同学的思想教育,开辟“红色阵地”,加强党员教育宣传;团委利用网站开展学生第二课堂、大型校园文化等活动。

(六)学院办公平台对各个部门的资源和工作流程进行整合,建立一站式的学生管理与服务平台。

学院网站尤其是办公平台软件将学院各个部门及各个工作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教职员工的工作提供了便利,让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学院的大事小情,实现了办公无纸化、办公自动化的目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以上所述,各大高校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之以往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体现得最为充分。为了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建议

(一)丰富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内涵。

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是推进高校数字化的重要体现。在信息化管理及建设中更多的要植入本学校的校园文化内涵,包括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知识架构体系等,而单纯地将利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实现工作信息化难以提高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

(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模式。

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有力实施的体现。在这一工作过程中,坚持创新,把学生管理工作系统完善到最优化,就要在技术上和观念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信息化管理模式。比如在信息化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服务学生的质量,仅仅通过简单的数据传输是难以达到的。这就需要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者创新信息化管理的模式。

(三)增强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安全性。

信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同时,也会遇到实施传统管理模式未曾遇到的问题。大量的信息资料和管理数据会暴露在网络上,因而,要组建优化网络管理队伍,提高软件及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同时,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注意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占领网络阵地,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对学生网上言论及时做出反馈,旗帜鲜明地跟帖评论,积极地进行引导,对错误思潮要敢于批评。

(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针对性。

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适用于学生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依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个人发展的特点和目标,在利用信息科技中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变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中只体现学生共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郭宝增.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

对学校学生管理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生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8-7031-02

How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Student Management

LIU Jian-feng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Nanjing 210009,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ir management level, and improve the teacher's work.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use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digital campus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This article offer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more scientific, humane.

Key words: stud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gital campus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很快,绝大多数高校招生人数都在持续增加,这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考虑到很多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人数增长缓慢,这更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而随着高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已经日益依赖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例如学生的招生、录取,就业都高度依赖于校园的招生系统和就业系统,学生利用教务系统学习课件、交作业,使用校园卡进行各种消费等等。所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更好的利用学校的信息平台,使学生管理手段更加丰富,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科技化、规范化。

1 利用信息化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应用

根据中国药科大学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思路供大家参考。

1.1 建设和应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建设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现代高校学生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和运行模式,实现网络资源与服务全面共享的学生管理支持应用模式。学生信息管理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个平台,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可以快捷、准确、全面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在校期间的动态行为。如:基本信息、学习成绩、奖惩信息、财务信息、图书借阅、校园卡消费、上网时间等,极大方便了老师,提高了工作效率。建设这一系统,需要学校负责信息化的部门和学生工作相关的职能部门充分沟通,结合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特点,才能提高该系统的针对性、实用性。下面介绍这类系统从哪些方面改进学生管理工作。

1.1.1 权威数据作为相关决策依据

数据录入可以通过学生、班级干部、辅导员、系统管理员对数据的在各自权限内进行管理。它的数据必须准确、权威,它和教务系统以及各院部系统的数据应该保持一致。准确的数据可以为学生管理有关的各方面工作提供依据,如根据在校人数安排、组织各类教学、娱乐活动。学校领导更需要有精确的数据,才能为学校的重大事项或规划做出最科学严谨的决策。

1.1.2 有助学生管理工作的程序更加规范

很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欠缺,随意性很大。建设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后,各项工作都会明显的规范化。我们利用这个平台的信息系统,明确了发放奖学金、研究生保送、优秀学生干部选拔、勤工助学、申请困难补助等工作流程,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透明,受到广大同学的监督。中国药科大学目前就根据学生校园卡的消费情况,为辅导员判断学生的经济状况提供依据,从而更加公平的发放补助金。我们对辅导员、教师期末进行考评时,允许学生利用这个平台在网上为老师打分,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提升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服务水平。

1.1.3 学生异常行为预警

对学生的异常行为进行预警,避免学生管理工作的疏漏。辅导员时间和精力有限,可是他们负责的学生和班级却不断增加,这就很难兼顾的所有的学生。学生信息查询平台可以提供学生在校的异常行为预警功能,将发生异常的行为的学生,主动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通知该学生的辅导员。比如根据学生校园卡消费以及学生校内上网,作为监控信息点。如某学生连续几天没有校园卡消费行为和校内上网纪录,即可初步认定该学生不在校,系统将主动将这名学生名单通知辅导员,使辅导员及时对这一情况进行关注。

1.1.4 学生数字信息保存

对学生信息完整的留存,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存储系统对学生的档案系统进行安全、妥善的保管,利用学生管理平台进行查询、分析。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 。用数字信息代替纸制文档的好处是,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查寻起来非常方便,学生信息也可以在网上填写、提交,而且没有纸张限制,可以填写得更加丰富、全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缺点是数字化档案人为删改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很可能做的不留痕迹。比如某学生的记过信息,信息管理员可能有办法帮其处理掉。这一点需要严密的规章制度,包括各级管理员的操作权限、审核制度、加密制度,从技术上防止文件被人为地修改。同时要做好机房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防护、电磁波与磁场防护等。笔者建议对数据存储做好异地容灾备份。

1.2 利用学校短信平台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现在一名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最多的甚至多达几百人。这样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十分繁重。比如临时有重要通知,挨个打电话、发短信并不现实。这就需要利用短信平台。手机短信系统提供一对一、一对多甚至是批量短信。短信平台的设计方案可以把教职工工号和学生的学号与他们的手机做映射,使用教师工号或学生学号即可给对方手机发送短信。这个平台使学生管理工作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如利用短信平台通知开会、发送学生成绩单等。再比如前文提到的学生信息查询系统的自动预警功能,就是通过短信平台,将学生名单第一时间发到辅导员的手机上。

1.3 建立学生社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以BBS、学生博客、学生个人网站、在线视频、学生影院、班级同学录、校友录等为基本元素建立学生课余休闲生活的学生社区。例如可以利用BBS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开展正面教育。笔者建议学校的BBS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平台,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学校工作的要求,使学生多一个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及时解除谣言,加强对学生思想进行监控。与此同时,BBS必须加强审阅和管理功能,必要时可以限制校外访问。学生博客也能起到让老师更加容易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博客是展现学生个性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对自然科学知识、社会观点、情感问题以及各类信息及时展现出来。”[1]利用班级同学录、校友录等交流平台,可以促进同学们感情,强化学生的归属感,增加班级、学校的凝聚力。而在线视频可以使学生交流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影院、个人网站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1.4 建设网络心理咨询平台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压力,因为青年学生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心理出现问题的情况非常普遍。虽然很多高校都已建立了心理辅导中心,但很多学生发生心理问题时,有心理负担,不愿到心理辅导咨询中心咨询,怕同学知道后嘲笑。考虑到学生这一青年群体更易于接受网络上的新鲜事物,网络已成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有很多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进行留言咨询。所以利用心理咨询平台,可能更容易做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而且这种心理辅导平台可以定期出一些匿名问答题 ,来统计、分析大学生心理状况健康情况。同时利用健康教育网站向大学生普及健康方面的知识,利用网站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宣传教育,也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5 提高高校辅导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当然为了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我们学校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特别是一线的辅导员,必须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现代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重用人才,尤其要建设好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懂得现代管理与网络技术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2]只有高校辅导员具备了一定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把信息系统作为工具,有效的融合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因此,高校应有计划、有目标地对高校辅导员进行有关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并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德育信息加工制作的技能,以适应网络时代对高校辅导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2]

2 结论

随着社会的转型,高校的扩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繁琐和复杂的程度大为增加。而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确保学生管理工作高效运行,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减轻辅导员和学生的压力,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参考文献:

对学校学生管理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C36

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孩子成为了家庭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今,孩子地位的提高,使得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如履薄冰,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学生在学校中出现了问题,那么学校和教师很容易受到学生家长的责难,被要求承担问题的主要责任。学校和教师在处理问题时稍有不慎,会激怒家长,同时给自身造成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不利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只有学生管理工作做好了,才能够促进学校的健康、稳定发展,才能够为学校开展其他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学习的压力要小于初、高中生,学校的学习氛围也比初、高中学校差,学生管理自然成为了学校的主要工作。作为职业院校的班主任,要想抓好班级里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深刻分析当代学生的现状。总体来说,一方面,现在的学生思路开阔,兴趣广泛,个性张扬,乐于表现,自我意识强烈。另一方面,现在的中国家庭规模小型化,独生子女增多,学生成为了家庭的主角,家庭教育失位,孩子缺乏家庭责任感。此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使得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团体意识,社会责任感缺失,逆反心理严重。既然如此,学生管理应对症下药,才能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为了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应在学生入校时,第一时间了解班里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特点等。掌握了学生的大致信息后,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班主任可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方式和方法,来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便是其中之一。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一、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学生在初中或高中阶段一直接受被动式的教育,以升学作为主要任务,学习氛围浓厚,纪律观念强,个人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学生管理工作比较顺利。来到职业院校以后,他们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的主要目的由升学转向就业。大部分学生除了专业学习之外,还需要参加各种活动。因此,职业学校应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管理思维,在抓好专业教学的同时,着力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加强自我管理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热爱所学专业,拥护班级荣誉,增强集体责任感,进而提高社会责任感。《礼记·学记》有曰:教学相长,长善救失。职业教育不是灌输式的教育,而是互动式的教育。要突出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平等地位。

职业院校学生刚入校时,班主任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优势和地位、专业设置等情况,尽快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自豪与热爱之情。其次,积极开展新生校园文化教育和校纪校规教育,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快速实现角色定位。然后,向学生阐明职业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不同,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最后,让每个学生写一份包含自我介绍、专业认识、学习目标及自我管理等内容的材料,并由班主任收集、存档。当然,班主任也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全体学生畅谈班级管理,鼓励他们提出好的方法和建议,并以书面的形式公布在班级活动栏里,成为每个学生日常行为的准则。

二、 建立学生管理团队

在传统观念里,班主任是班级的日常事务管理者,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由班主任把关,这样班级才能健康、稳定发展。但是,这样做已经不符合当代职业院校对班主任的要求了。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就要走向社会,而学校就是他们锻炼的舞台,此时不锻炼等待何时?因此,班主任应该为学生锻炼创造各种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应该着眼大局,不必事必躬亲。因此,学生应当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级应该建立有效的学生管理团队,来负责日常管理活动。为此,我建议采取以下两种学生自我管理措施:

第一,成立管理小组。结合当代职校生的特点,单独由某个班委负责班级某一方面的工作,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班委成员经过班内民主选举后,应该改变以往的以职务为核心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管理模式。我们不妨成立不同的管理小组,将原先由某一班委单独负责的工作交由管理小组来完成,增强班级管理的执行力。例如,对于卫生工作,班内成立卫生管理小组,由卫生委员作为主要负责人,同时配以纪律委员和组织委员来配合他开展工作。一般情况下,三个人共同参与卫生管理。这样的话,若卫生委员管理方法不当或工作不到位,纪律委员或组织委员可以继续实施监督。另外,由卫生管理小组来负责班级卫生工作,使得管理措施较以往更加合理,更能得到学生的拥护,从而避免因卫生委员单独管理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二,建立“临时班主任”制度。真正有效的管理,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管理的过程中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果一如既往地让学生成为被管理者,那么会使学生养成疲于应付的毛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建立“临时班主任”制度。具体做法是,以全班人数确定的天数为一个循环周期,在每个循环周期里排好值班日期,由值班学生担任一天的临时班主任。临时班主任主要是在班主任不在场的情况下,负责班里的各项事务。当然,因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在具体执行时可由班委协助其开展工作。通过这项制度,可以让每个学生感到自身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班级的认同感,引导他们热爱自己的班级。

三、 建立学生考核和评价体系

对学校学生管理的建议范文第5篇

我国宪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可以明确的是我国是积极鼓励社区居民进行自治的,在高校管理中,我们也可以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积极地鼓励学生自治,并加以适当的引导。所以,在高校学生的管理模式改革中,我们可以大胆借鉴社区的管理模式,建立高校学生生活管理委员会,尤其要强调的是这一组织可由学工部门和后勤部门的相关人员并吸收一些学生会干部来组成,由管理部门负责起草学校学生管理的相关章程和各种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和管理条例,并且履行主要的监督职责。

(二)组建由学生代表构成的学生自治委员会

根据30多年来的社区治理经验来看,业主委员会的积极参与是实现我国社区治理有效完成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的治理工作,为本社区的治理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不仅可以针对本社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与该社区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问题,也可以根据不同社区居民的具体情况,将不同社区居民的合理诉求予以满足。所以,在高校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可以选出优秀学生代表,组成学生自治委员会,由学生代表来听取同学们的有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反馈给学生生活管理委员会,生活委员会将学生的合理诉求建立相应的档案并下达给执行部门并监督落实。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有生活管理委员会负责遴选,在真实反馈大多数同学的合理诉求的情况下,剔除某些同学的不合理要求,并且生活管理委员会有责任监督学生自治委员会的运营情况和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

(三)积极引入第三方组织机构参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

对学校学生管理的建议范文第6篇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democratic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he college management system is faced with severe challenges. The trends of college management system are from centralization to decentralization, from centralization to democracy and from control to service. Now in the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dominant position is not manifest and they are just treated as the receivers of management. The power of college administration is still controlled by administrative staff and teachers while students' rights to participate in college administration are obscured. This article doe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pinions and willing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college administration, and some meaningful conclusions are achieved.

关键词: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权力;现状;分析

Key words: students' rights of participation in college administration;present situation;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287-02

0 引言

高职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和服务的对象,拥有参与学校管理权力。现阶段,高职学生群体参与学校管理的愿望如何?对当前高校管理现状及本身所接受的管理与服务看法如何?希望以何种形式参与学校管理?为全面了解学生关于通过管理权力参与校务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促进高职院校实现民主管理,笔者对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高职院校300名在校生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随机采访了部分师生和管理人员。

1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权的现状

本次调查选择的对象为高职学校全日制在校生。笔者拟用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调研。调查问卷设30个选择题,发放问卷300份,全部有效回收。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对现阶段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持否定意见。首先从参与管理的范围、人数、程度的调查来看,65.2%的学生认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范围一般或很少,另外有72%的学生认为能够参与学校管理的人数不多或极少,认为参与程度为一般或无的有82%。这些数据表明学生运用管理权力参与学生管理的范围比较小;参与管理的学生人数比较少;参与学校管理程度比较低。同时,笔者通过针对部分师生和管理人员的访谈了解到,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都通过微博、论坛、校长信箱、座谈会等途径参与校务管理,高校在做出重大管理决策前都进行校务公开,通过学生代表征询学生的意见或建议,并且在出台重大决策前都会提前召开学生座谈会、听证会等意见征询会。

通过这个调查可以看出,高职学生都愿意参与学校管理,但现在能够参与学校管理的只有各大学生管理组织中的学生干部,那么这些组织和学生代表,普通学生认可吗?他们能起到的作用有多大?学生干部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代言人吗?在300名调查对象中,有半数的学生对学生代表制提出质疑,33.5%的学生认为无用,65.3%的学生认为作用甚微。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普遍不认同现阶段已有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组织,并且质疑学生干部的作用。

近年来,不少高职学校都在尝试开展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活动,但从实际情况看,高职学生并未充分参与到校务管理,参与的有效度低。这是因为现阶段的高校还未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所从事的工作多为联络性的日常事务,而且是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涉及重大决策时参与管理的深度和广度都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得不到独立锻炼的机会。

2 对自身参与管理的看法

学生参与管理权力的程度和认同度低下,是否因为被调查者并不赞成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呢?从调查看,结果是否定的。结果有85%的学生非常赞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为何学生会赞成参与学校的管理呢?根据调查,有81.2%的学生认为参与校务管理对于学生本身来说是一种历练,而且也能提升高校的管理效益。学生赞同参与管理是基于他们从中可以得到锻炼,可以提高个人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认同运用学生管理权力参与学校的管理对学校和个人的重要意义。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权力既是学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高管理实践的实效性、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民主办学的体现。高校的管理活动最终要服务于广大师生,学生有权知晓并参与校务管理,如果基本权利得不到满足,必然会让学生站在学校整体利益的对立面,对缺乏学生参与而出台的不尽合理的管理规定可能会消极执行,还可能引发强烈抗议,从而造成。

3 对自身参与管理的意愿和能力的认识

绝大多数的人都认同学生运用管理权力参与管理的积极意义,那么是不是赞同就意味着愿意投身其中呢?通过调查发现,有72.5%学生有兴趣参与学校的管理。这说明学生对于参与学校事务管理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可通过调查还发现,有55%的学生对自身的能力抱有怀疑的态度,这也是成为他们能参与学校管理的一种障碍。其实,在工作中,学生除了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问题外,在参与学校管理中,还会遇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不配合,同时还得不到学生的理解的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是阻碍学生运用管理权力真正参与学校管理的原因。在访谈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指出高校虽然积极宣传培养技能型人才,但在实际行动上却排斥学生参与管理实践,致使学生无法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锻炼的机会,使得学生对于自己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4 对自身参与管理程度不高的分析

既然多数学生表示有兴趣参与校务管理,那么是何原因导致其参与程度不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教师和管理人员缺乏对学生的信任、学校没有建立有效的参与途径和制度等问题造成了参与人数太少。另外,现在学生会等学生管理组织未能发挥其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不重视和缺乏载体。从调查看,学生普遍认为高校不重视学生参与校务管理的事情,而且大部分高校中普遍存在两种不利观点,一种认为“让大量的学生参与管理,只会造成规章制度很难出台”,一种认为学生就是学生,不能全面客观的分析学校的情况,因此无力承担参与决策的重任。此外,高校通常在做出重大决策的初始阶段允许学生广泛参与,但随着重大决策的纵深发展,学生参与管理实践的深度和广度频频受限,作为目前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评教活动也因为评价结果的隐性使用而遭到学生的质疑,由此导致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潦草应付。

5 学生行使管理权力参与管理的途径与内容

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从学校定期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充分发挥学生会以及其他学生组织的作用、吸收学生参与制定教学和学生管理的有关制度、在学校的各类委员会中设置学生席位、参与教学督察组和后勤服务监督组织等工作这5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2.2%学生认为参与制定政策和进入决策层是参与学校最有效的途径。但在现实中,学生认为可以参与学校事务管理最有效的两个途径,恰恰是我们目前工作的空白点。但同时学生对于能够参与到政策制订和决策机构中后,他们能否得到尊重,他们的意愿能否获得重视,他们还抱有疑虑,同时现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大部分集中在一些非学术事务管理上,即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就业创业等方面,而在学校发展规划、改革发展的决策等方面,特别是比如教师职称评定等学术事务管理的参与上,学校对学生开放的力度不够,更缺乏学生的参与。

6 调查结论

6.1 高职学生行使参与学校管理权力的有限性。高职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有其特殊的有限性:其一,参与学校的管理本身并非是学生入学的主要目的。学生入学主要是接受技能培训,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动手能力。学生在校仅为3-5年,如果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追求对高校事务的参与,则会过多占用学习时间,从而背离入学的初衷,也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宗旨。其二,高职很多事务具有复杂的专业性,学生经验与学识均不足,难以胜任。所以在校学生行使参与管理管理权力的在范围上是有限的。

6.2 参与范围狭窄,内容、途径单一,方式简单。现在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权力范围虽然已涉及到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三个领域,但参与的活动内容却是比较表面性的工作,如在教学、后勤的一些领域参与而已。从学校领导决策层面来看,目前高职学校有部分尝试将学生管理权力的范围扩展到学校重大决策领域,但都存在参与的方式走过场,过于形式化的问题。在教学管理上,有不少学校建立了学生参与教学质量评估的体系,对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学生的意见和评估结果并没有作为对教师评价、奖惩、晋升的重要依据。如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和后勤工作管理上,目前大部分的高职学校利用学生资源参与图书馆业务和学校后勤管理方面,其参与程度相比较教学、科研管理而言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但是参与人数和普及面仍然有限。

参考文献:

[1]方若石.论高校处分权与学生权益救济的路径选择[J].学术交流,2008,11.

[2]吴静,斯荣喜.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

[3]吴慧平.高校管理过程中学生参与角色的变迁[J].大学教育科学,2003,2.

[4]郑文.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管理权力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4,9.

[5]李宁.西方大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6]周湘林.试论中外高校学生自治权的来源与依据[J].复旦教育论坛,2008,6(6).

[7]郑文.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管理权力的演变[J].复旦教育论坛,2006,4(4).

对学校学生管理的建议范文第7篇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育的活动中,学校要时刻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正确地对待学生的各种诉求,培养新时代要求的学生新面貌。

1.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生自身的各方面发展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去引导,帮助学生实现由自发发展向自主发展的转变,让学生又自主意识,发挥主观的能动性。时代要求学生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确立学生自身的理想和信念,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最后形成自主的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全方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相当于片面发展而言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要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遵行一些科学的思想观念。如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这些都使学生根据现有的科学思想观,去实施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了开放的环境和现实影响的实际,用科学的思想观政治观作为指导,联系学校学生的实际,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就能按照学生的全面需要进行。

3.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内容。时代性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指导学生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的一切思想政治观都是同社会的、科学的思想政治观相吻合的,它要求学校在对学生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必须发挥它的最大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上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管理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发展的导向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管理的作用是值得实践的事情。

二、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管理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管理的质量,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如何发挥其在学生管理中的凝聚作用,以下对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管理质量给出了几点方法和建议:

1.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导向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导向性作用影响深渊,在学校内部,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各项活动的导航标,为学生建立明确的思想道德观,使学生自觉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自主的约束自身的各种行为和思想,为管理者减少不必要出现的管理问题和麻烦,从而提升学生管理的质量。

2.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蓝本,健全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学生管理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来支撑的。制度建设使得学生的规范性增强,日常的管理目的更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蓝本作用也能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了。学生管理的工作机制的制定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蓝本的,它为管理的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如按照“八荣八耻”内容建立的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3.完善学生实际需求的保障体系,提升管理质量学生的实际需求是教育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关心的重点问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各项工作,为学生建立起基本的需求保障体系,这样管理工作更容易实施,管理的质量相应也得到提升。

4.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各项有特色的互动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单板的教授,利用新媒体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德育工作,为更好的管理学生创造一个最优环境。

5.加强学风建设,增强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学校的学风建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建立优良校风的关键,同时更是管理学生的中心内容。提升学生的学风建设工作水平,健全和完善学风建设的管理机制,增强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加强学生日常教育工作的各项管理工作,为提升学生管理质量做出努力。

6.管理人员利用科学的思想政治观管理学生科学的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才能正确的管理学生,才能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学校的管理人员就是教师,教师在管理学生的时候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看待学生的问题,并解决各类问题,这样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如教师利用“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教育理念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自立自理”的学生管理工作观。

三、总结

对学校学生管理的建议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制订;影响力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教育院校在教学规模以及教学工作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对于学生科学有效的管理也成为了教学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院校在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多是采用约束的方式,制度在制订的时候没有过多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没有对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甚至一项制度已经运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已经不适应实际情况仍然没有相应的改观。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管理的效果,甚至偏离了制度订立的初衷。

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制订主体参与情况

1.1 学校行政部门的参与情况

学校作为教育的实施机构,同时也是制度订立的主要参与者,在制度制订过程中,其地位具有不可代替性。作为教育机构,在办学理念上依然遵循的是以人为本,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理念的落实却比较困难,没有具体的制度作为支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目标,但实际情况上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1.2 学生及家长的参与情况

从理论层面而言,学生作为被管理的一方,学生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制度制订的民主,科学,公平性。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参与到管理制度的制订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校方没有为此提供有效的途径,家长在意识层面也没意识到自己作为监护人参与被监护人管理制度制订的合理性。在学生没有违反学校相关制度的前提下,家长都不会了解学校相应的管理制度。学生作为被管理者,没有参与到管理制度的制订中去,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学生作为个体存在而具有的差异性,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

1.3 教师参与情况

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前线,对学生的情况较为了解,在制度制订过程中可以为其提供判断,发挥引导作用。但实际情况中教师会将大部分时间放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上,不会留意学生管理方面的事情。在潜意识中认为管理是管理部门的工作,自己主要的职责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通常是在有需要的时候才会去了解相应的制度。学校在制度制订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会征求教师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而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同时决策者在制度订立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没有特别重视。

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制订主体参与的影响力分析

从理论场面上来看,参与教学的各主体都能有效的参与到制度的制订工作中来,制度在可行性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学校管理部门在制度制订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对制度的科学合理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当管理部门在制度制订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时候,制度从某些层面上反映出来的就是学校的想法,甚至是管理者自己的想法。多方参与的目的就在于保证制度在制订过程中不会由于受到制订者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而偏离了最初目的。学校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会从教学整体的角度出发,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没有经验,在制度订立的时候,相关方面因素不会被考虑进去。管理制度过分强调了对于学生的约束,而没有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进行考虑。制度执行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达成结果时,通常是采用强制执行的方式。

家长及学生参与对制度订立的影响。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有权力也有责任了解学校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且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制度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二者在看待问题时出发点以及落脚点不同,得到问题的答案也不一样,差异的存在通常就是需要考虑并进行变革的地方。同时,家长的参与是对学校管理工作的监督,也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

作为制度适用的对象,学生参与是重要的环节。制度从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但是更多的是保障与服务。学生参与能够将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从生活中带到制度制订及改善的环节中来,让制度真正的体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增强制度的实用性与适用性,而不是现实中通过单方面约束来达到管理的目的。历史上,大治水先是采用了“堵”的方法,后来发现“疏通”更加有效,那么在管理工作中也要考虑到这一方面,不能单纯的讲求约束性质的管理,更多的是要考虑到疏导性质的引导。

教师是学校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对学生的情况较为了解,参与制度的确立,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三观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为制度的制订提供相应的判断,保证制度在内容方面的合理性。

3 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制度的确立要得到各方面的认同,否则在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矛盾与对立。作为学生工作的管理部门,应该对自身的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在思想意识方面要从传统的管理向服务和保障方面转变,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

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到制度制订的过程中来,为制度的制订提供相应的建议。就参与的方式而言可以是参加学生管理工作,或者是提供建议发挥监督的作用。

学校要提供家长参与制度制订的途径,建立科学有效的程序,家长发挥自身建议与监督的作用。

学生在制度制订方面相对而言是弱势的一方,意见往往得不到决策者的重视。学生可以通过组织的方式向管理工作者表达群体诉求。让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形式。同时以学生作为媒介,减小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减少矛盾与对立,也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

学生参与的方式有多种,如学生会,学生评教,学生事务公开,听证制度,学生申诉制度,学代会制度等等。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到W生对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参与热情,以某校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通过在线问卷对学生参与管理工作态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于现有学生参与管理工作的方式是否了解,个人对于学生参与工作的态度,是否认为自己有能力参与到管理工作中,管理工作中问题的反映渠道等方面。调查的结果显示,有72.5%的同学表示有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对于参与管理工作的方式是否了解有55.7%有学生表示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有61.6%的学生表示相信可以做好管理工作。

4 结束语

高校一般都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制度的某些方面也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面,如制度确立的过程参与主体的全面性与有效性。不同的主体代表的是不同利益,只有有效的结合各方面的诉求,才能保证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斌.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实施中的主体参与问题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