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内医药市场

国内医药市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国内医药市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内医药市场范文第1篇

关键词:洋中药;中医药营销;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33-01

中医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与“瑰宝”,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最为系统的传统医学体系。自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医药市场与国际医药市场的全面接轨,国际医药需求向天然药物回归的趋势日益强劲,天然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中药体系也成为全球各国开发新药的“金矿”,对于我国中成药企业来说,是一个拓展国际市大好历史机遇[1]。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大力开展中医药的国际化营销战略已是业内共识。目前,全世界使用中草药治病健身的人数达4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80%,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中医中药,12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中医药机构,亚洲、北美和欧洲已经成为我国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2]。然而,在我国积极开展中医药国际化营销战略的同时,国际甚至国内的中药市场均不同程度受到国外自研自产的“洋中药”的冲击。近几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日本、韩国、东南业、欧洲、北美等国的“洋中药”大举进军中药市场,“正宗”中药国度真正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性。日本厚生省批准的210个汉方制剂的处方主要来自我国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医要略》,其生产原料大部分从我国进口,甚至许多中医药品牌业成为口本人的专利产品[3]。即使欧美等曾经排斥中药的国家,如今却也全面参与其中,这充分说明,我国中医药国际化营销战略正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严重冲击,国内中药企业正面临着恶劣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因此,为应对“洋中药”带来的挑战,我国中医药国际化营销策略必须有所调整。

一、“洋中药”的市场优势与局限性。(一)“洋中药”的优势分析。1、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含量高。开发“洋中药”产品的国家(除中国外),一般多为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财政支持,其医疗体系和医药市场制度较为完善,其国内的国际著名医药跨国公司吸收高新技术、高素质人才以及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极强,国际市场化运作经验丰富,中药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科技含量高。2、用料考究。不少“洋中药”的用料和选材甚至要优于国产中成药,并不一味考虑原料成本,而是注重选择品质好的地道药材,大多进口于中国。3、临床应用指导性强。“洋中药”的品种多样,产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出产,附有详尽的服用说明(包括注意事项、禁忌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这是不少国产中成药产品所不具备的。4、市场营销方案完善。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洋中药”的市场营销经验极为丰富,均可针对不同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拥有雄厚经济实力支撑的可操作性强的营销网络体系和一系列广告宣传活动。5、外观精美,附加值高。“洋中药”产品很重视产品的外观设计,其包装都很精美,成为吸引购买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通过采用先进的制药工艺和名贵的药材,使之成为高附加值和高利润类产品。(二)“洋中药”产品的局限性。“洋中药”产品正是靠质量、资金、技术上的优势,形成开展国际化营销和进军我国中药市场的实力,但仔细分析后也能够发现“洋中药”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1、产品生产过程中缺乏对中医药理论的深层次理解。不少“洋中药”产品的研制者对中医药传统理论并非十分精通,尤其是年轻的研发人员,缺乏对中国中医药经典古书籍的深入钻研体悟,缺少中国本土“老中医”所拥有的中医药文化积淀,因此很难深层次领悟中药组方中的“玄机”。2、性价比和消费市场的局限。“洋中药”的价格一般会高出国产中药的数倍或十数倍,但其实际临床疗效是否优于中国国产中成药,还普遍缺乏令人信服的数据证明。加上进口关税等,使得产品零售价格昂贵。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缺乏针对大多数潜在低消费人群的消费能力刺激策略。3、中医药文化背景的先天缺陷。在相同产品、相同价格、相同疗效的前提下,左右消费者购买选择的不仅是营销策略,更包括消费者心理的好恶倾向,而“洋中药”生产国家多数不具备悠久的中医药历史,在文化积淀与传统知名度上,“洋中药”的产品背景缺乏可信度,这种中医药文化背景的先天缺陷很难通过短时间的营销策略来弥补。

二、应对“洋中药”挑战的国际化营销对策。“洋中药”严重影响我国中药企业占领国际市场,并对国内的中药市场冲击也很大,因此,为应对这一严峻的挑战并能占领国际先机,就要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医药国际化营销战略部署,积极地拓展市场,加强宣传和合作,促进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合法化和竞争力,加强国内中医药学科建设和基础研究,加快科技成果生产转化,建立和完善国际公认的中药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中药产品的国际营销策略和水平,强化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从战略高度切实落实中医药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就现阶段而言,国内中药企业应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调整我国中药产品国际化营销策略。(一)重视中药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研究。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中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医药专有人才队伍培养,并做好人才保护工作,杜绝关键人才的大规模外流;加强对国外医药产业法律、法规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二)加强在WTO框架内和绿色贸易壁垒环境下的应对策略研究。重点开展国产中成药产品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的应对策略,按照国际化产业运作模式进行接轨,制定和实施与国际性规则一致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广使用进出口产品绿色标志,国内中药企业要坚决执行国家药品质量管理的强制性标准,并按照国际化质量检测标准生产检验,提高产品质量;积极采用原产地域产品的保护策略,保证道地药材的国内使用。(三)开展改善国产中成药国际化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性研究。科学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策略;运用品牌营销提升中药知名度,重塑我国中药产品的国际形象;改进产品包装,提高出口产品规范化,实现包装的国际标准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包装的民族化;拓展销售渠道,紧扣消费者心理取向,借助中国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悠久历史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全球营销策略。

结束语:面对目前“洋中药”对于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市场冲击,我国实力雄厚的大型中成药企业在探索国际化经营方式、抢占国际市场、推动中药产业和文化站上国际化大舞台、使中医药造福于全人类等方面,责无旁贷。因此,只有将中医药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才能成功实施中医药国际化营销策略,增强国产中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冯夏红,康庭国,林秀玉.中药国际市场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药业,2002,(13).

国内医药市场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093-02

学生的实践技能是高职高专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也是用人单位招聘考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医药营销的实践技能更是成就其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所必须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一、目前《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集医药营销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偏重于实践的综合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医药相关产品(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原料药、医疗器械、食品等)营销策划、销售执行核心能力的支撑课程。该课程,不仅是我校经营管理系医药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而且是我校各系专业群的共享课程。目前,该课程在我校14个专业中以专业平台(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种形式进行开设,专业覆盖面达87.5%[1]。但由于受传统文科类课程对实践环节的轻视、课堂时间有限,以及缺乏多元、创新的实践教学形式,受制于营销实践技能训练的场地、学生安全、教师药学专业背景、实践经历缺乏等因素,该课程的教学目前还是停留在“以老师讲授,学生堂听为主”、“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虽然设有部分实践教学学时,也有部分实践教学项目,但却无基于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的、可操作性的具体实践教学项目执行方案(缺乏具体实践项目的教学目的、教学器具、教材场景、教学步骤、预期教学效果等),授课老师各自为政,以自己对营销的理解较随意地进行实践教学,造就了目前“有行无神,浮于表面”的实践教学现状。虽多次进行教学改革,但其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未能突破瓶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多元、生动的医药营销实践教学项目和手段,理论教学的枯燥让学生对营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仅仅停留在字面中,无法体会真正的营销内涵,从而无法激发学生对医药营销的学习兴趣,造成了部分学生上课睡觉、逃课、厌学等现象,让本应具备“活力、激情”的医药营销课程也变得“冗长、乏味”。

二、国内对于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概况

国内对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比较深入,如杨君茹在《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进行了目前市场营销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实践教学方法[2];安强身等在《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基于CDIO教育理念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实训中心与校外实习基训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入手构建全面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3];叶伟英在《体验式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中提出了体验式的营销实践教学模式[4]。国内学者的研究探索值得本课题借鉴,但在以下方面存在缺憾:未考虑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对《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该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基本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有力的实践案例和真实效果评价;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中并未基于提升学生营销实践应用能力而进行相对应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发,缺乏针对性。因此,该课题的研究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和价值。

三、我校基于提升学生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1.树立以“技能为重,知识够用”为原则,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和“以教师教学为引导”的教学理念。我学院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学分是5分,目前在我校的教学课时为85学时,其中实践学时为34学时,理论学时为51学时,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彻底转变课程教学理念,在进行基本医药营销理论的教学基础上,将34学时的实践课程进行了统筹安排和设计,贯彻以“技能为重,知识够用”为原则,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整合,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化网络资源和手段,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和“以教师教学为引导”的实践教学理念,实现“学”与“导”的有效互动,充分锻炼学生的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

2.对学生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并细化,提炼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学生的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术语,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医药营销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社会和企业以及自身的营销活动中帮助社会、企业、个人实现其营销目标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沟通能力(表达、倾听、谈判等)、营销环境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销售执行能力等。在我校对于该课程的改革中,我们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医药企业的营销人才需求标准进行调研和分析,进一步明确医药营销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以及相关的支持课程,建立医药营销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表。该专业的工作任务,主要分药品营销策划、药品销售及管理、药店经营与管理,其中的药品营销策划工作任务的主要支撑课程就是《医药市场营销》,该任务有医药市场调查、顾客行为分析、营销策三个典型工作任务,再延伸出各自的职业能力,如药品营销策划典型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职业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营销知识分析医药营销环境和机会;能够进行医药竞争者分析;能够进行医药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能够进行医药产品品牌管理;能够制定医药产品价格;能够进行医药分销渠道设计;能够进行医药促销方案设计;能够熟练运用医药市场策划的基本方法、原理、步骤与技术方法完成一份医药营销方案。《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中的34学时的实践课程紧紧围绕其上述的职业能力而设计,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营销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该专业学生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与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

3.着力改革现有的实践教学形式,开发基于提升学生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项目,创建多元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医药营销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对现在《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大纲进行修改,适当增加实践环节的课时,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设计与开发10~15个基于能力组成模型的医药营销实践教学项目(编写实践教学目的、实践教学情境、教学步骤等);建立医药企业营销案例库、视频库等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结合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虚拟实训法等实践教学形式在教学地点(不局限于教室)、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充分利用医药企业资源(学校实习基地、横向科研项目、学生自主项目)、采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营销实战演练,结合校内营销策划大赛、职业经理人大赛、校外案例分析大赛、营销技能大赛等形式开拓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如2014年我校举行经营管理学院“药商文化节”,其中的营销方案设计就是2012级医药营销专业全体同学分组参加该比赛,融合市场营销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根据大赛的要求,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极大地锻炼了同学们的营销策划实践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评价实践教学效果,总结并提炼实践教学模式,为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思路。经过《医药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发和实践,在实践教学改革理念、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提炼,采用了同学座谈会、教师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相对应的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获得同学与老师的认可,特别是同学们在进行《医药市场营销》实践环节教学时,同学们的参与性、互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明显减少,同学们的注意力和对营销课程的兴趣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目前,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为我校其他同类课程如《医药企业管理》、《医药商务谈判和推销技巧》、《药店经营与管理》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必须基于提升学生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专业老师需要重新树立教学理念,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并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同学们对营销的兴趣,将同学们培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施能进,罗文华,徐茂华.高职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3,(14):94-96.

[2]杨君茹在.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0(2):176-178.

国内医药市场范文第3篇

 

一、全球

近年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程度重视不断提升,平均预期寿命快速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显示,全球 65岁及以上的人口从 2014 年的 5.9 亿增长至 2018 年的 6.7 亿人,占全球人口的 8.7%,老龄化已成为世界级问题。

随着各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医药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 Frost&Sullivan 分析报告,2019 年全球医药市场总量已达 13,245 亿美元,预计到 2024 年将达到 16,395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4.4%。与化学药相比,生物药目前的规模较小,2019 年为 2,864 亿美元。然而,在需求增长和技术进步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尤其是单抗类产品市场增长的推动下,预计生物药市场的增长速度将超过整体医药市场,预计到 2024 年达到 4,567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9.8%。

在区域市场方面。根据 IQVIA的数据,2019-2023年美国市场仍然是全球药品支出增长的持续驱动力,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9%-7%,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的药品支出增速预计相对较低,甚至将出现负增长。在新兴市场国家,受益于不断增长的诊疗率、疾病负担从急性病逐步转为慢性病、政府不断扩大医疗服务及保障的覆盖范围等因素,其药品消费支出将保持快速增长,如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的药品消费支出增长率预计显著高于发达国家。

在治疗领域方面。根据IQVIA的数据,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是2018年全球医药支出最大的治疗领域,预计到2023年其仍将是全球医药支出最大的治疗领域,其中肿瘤和糖尿病领域的支出预计将分别达到1400-1500亿美元、1150-1250亿美元,而糖尿病也将是未来五年全球医药支出增长率最高的治疗领域之一。

在原研药与仿制药方面。原研药专利到期后,仿制药的陆续上市将使得药品价格逐步降低,仿制药以极小的开支解决了绝大多数的临床用药需求,因此,安全、有效、高质量的仿制药在世界各国医疗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美国市场为例,2018年1-11月非品牌仿制药的处方量在全部处方中的占比为85.5%,但销售额占比仅为118%,可见仿制药对于降低临床药品开支的重要性。由于部分药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在专利到期后一直难有仿制药获批,因此,为推动高难度药品的仿制,促进市场竟争,降低药品价格,世界各国药品监管部门纷纷制定了旨在加快仿制药研发上市的鼓励政策,比如美国FDA提高了仿制药审评流程的效率和可预见性,并先后了多个特定仿制药物的开发指南,专门建立了难仿药物的沟通机制,为仿制药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国内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卫生总费用从 2010年的 19,980.39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的 57,998.30 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4.25%。

随着经济及医疗需求增长,中国社会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随之而来的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已从 2014 年的 11,220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 15,334 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8.1%。2018 年至 2023 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预期将以 6.8%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于 2023 年增长至 21,326 亿元。中国医药市场规模预期将于 2030 年增长至 32,004 亿元(按中标价计)。中国医药市场由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组成。其中化学药市场规模占比较高,但近年来生物药市场发展迅速,从 2014 年的 1,167 亿元增长到 2018 年的 2,622 亿元,预计到2023 年增长至 6,357 亿元,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22.4%和 19.4%,远超化学药与中药市场增速。

未来,中国医药市场将继续高速发展,原因如下:

(1)人口老龄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 2014 年的 10.1%(1.38 亿人)提高到 2018 年的 11.9%(1.67 亿人)。通常,老年人的整体代谢 水平和免疫能力会逐渐下降,致使他们更容易患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 等,从而导致长期用药、疾病控制和科学管理的高昂支出。就此而言,中国人口 老龄化将显著推动中国医药市场的增长。

(2)可支配收入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 5 年,中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从 2015年的人民币 21,966 元增长到 2019 年的人民币 30,733 元,且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增加,而这将极大提高患者的支付意愿和能力。此外,国家医疗保险体系的不断改革使得公共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如 2017 版的医保目录丰富了医保报销药物的种类,同时引入价格谈判和动态调整机制,分别于 2017 年和 2018年将部分药物纳入医保目录。这些改善对中国居民的购买力和健康意识水平提高 有积极的影响。

国内医药市场范文第4篇

我国医药行业上半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也面临着众多的困境。企业如何走出困境,出路何在?答案其实很明显,那就是创新、品牌和国际化。

增强创新驱动力

实现创新需要在创新意识、创新环境、创新动力、创新保护和创新激励等方面加以建设。

也许印度的经验值得我们好好借鉴。为促进整个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印度政府采取了许多举措在研发资金、人才培养、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投入和激励,这些都为印度医药企业的技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作为创新主体的印度医药企业通过积极主动树立新药研发的战略目标、广泛开展合作研发并积极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引进海外有研发经验的科技人才、创建良好的组织环境、鼓励研发人员对外交流学习等措施使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印度医药产业能够生产400多种原料药,虽然不到我们的1/3,但是能生产6万多种制剂,是我们的七、八倍,其制剂生产技术和工艺远远领先于我。通过发展,印度民族医药企业占其国内医药市场的份额从不到25%扩大到超过75%,在占领国内医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后,其原料药的60%和成药的25%也都已出口到国际市场。已经涌现了像Ranbaxy、Dr. Reddy’s、SUN等走出国门的药企,如Ranbaxy海外销售收入占其整个销售收入的一半以上。而且有些药企已开始技术输出,如2003年Dr. Reddy’s就向跨国公司转让了3项专利技术;印度药企开发的环丙沙星缓释制剂技术转让给了德国拜尔。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要增强我国医药企业的创新动力至少要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国家要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这方面我国已出台了一些政策,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医药行业的创新指明了方向;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措施,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支持的发展领域,为企业提供了财政、税收、金融、人才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许多切实的支持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针对不同的医药产业项目,国家将在土地审批、贷款、工商登记等方面进行分类管理,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近期陆续出台的药品审批制度和定价办法等政策措施也将抑制仿制药的恶性竞争,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增加企业创新的压力和动力。国家应该提高制剂的出口退税率,为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创新提供宏观指引。(2)医药企业要发挥创新主体的积极作用。首先要主动树立新药研发的战略目标和意识,其次要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提高GCP、GLP水平,增强服务能力,积极承接医药研发外包和利用外部资源,逐步提高创新能力。从具体的创新主体来看,外资医药企业获取了西药制剂和医疗器械的大部分利润,但是却没有改变这两类产品历史上的逆差形势,可见提高中国医药行业的创新能力不能单纯地寄希望于外企,而纯国有医药企业由于其治理结构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难担大任。我们只有寄希望于通过股份制改造,增强内资医药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控制力,通过完善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革新产生企业的内部创新动力,只有这种内部的动力才是持久的创新动力。(3)正确处理创新的保护、激励和知识传播的关系。要加强对医药企业创新的保护和激励,增加医药企业创新的获利预期。要加强对中医药等祖国传统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切实执行外商投资指导目录的规定,防止祖国医药知识产权财富的流失。知识产权保护是把双刃剑,对于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我们需要处理好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传播的关系,防止跨国公司药品价格垄断对公众福利的损害,充分利用TRIPS协议中有关强制许可的规定促进知识传播和技术进步。

品牌行,行万里

品牌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基础之一,对于中国的医药企业来说尤其是如此。2005年辉瑞的药品销售收入是477亿美元,远远高于我国成药的不到250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其企业规模更是我药企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国内医药企业以品牌为支持,通过资本运作、协调整合,迅速做大做强,从而争取在医药生产和流通领域出现一些比较大的企业集团,正是我们之急需。随着国内股市全流通改革的完成,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企业融资渠道的逐渐丰富和便利,将为医药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目前,国家在支持品牌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力气,成立了由八部委组成的自主品牌战略协调机制,出台了《关于扶持出口名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工商总局开展了“中国驰名商标”认定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开展了“中国名牌产品”评选工作,商务部开展了“品牌万里行”、保护传统老字号、认定“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等工作。国家将继续在财政、税收、产业、贸易和金融等方面对企业发展品牌进行支持。

品牌优势是医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之一。在国内市场上,具有品牌优势的成药具有明显强于非品牌的竞争力,其在资本市场受到的高度关注便是有力证明。国内医药企业要充分利用相关有利政策扩大自身品牌影响、增强市场竞争力。2005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调整制药企业广告费税前扣除标准的通知》,提高制药企业广告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制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可在销售(营业)收入25%的比例内据实扣除广告费支出,超出比例部分的广告费支出可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此前,制药企业的广告费税前扣除标准为8%,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拿出更多比例的费用投放在药品的广告营销上以提升自身品牌价值。

品牌是企业产品和信誉的象征,企业要加强诚信建设,切实保护和树立品牌威信。在国内市场残酷竞争的情况下,企业更加要注重诚信,切不可疏于管理、以次充好,甚至是制假售假、自毁长城,如果出现类似“齐二药”的事件,不仅影响企业品牌,还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后果将是毁灭性的。同样的,在出口环节,企业要落实科技兴贸政策,加强行业自律,抵制低价恶性竞争,切不可再在国际市场出现假减肥药害人、假西药坑人的事件,要共同维护和树立行业、企业的良好国际形象和品牌形象。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没有良好的品牌形象,企业将缺乏竞争的基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只有品牌行,才能行万里。

多元化的国际化

经过较高发展速度之后,世界医药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时期,年均增长将保持在6~7%左右,而中国医药市场年均两位数的快速增长越来越为全球医药界所瞩目。根据IMS的统计,按照目前的规模和增速推算,到2009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七大制药市场(欧盟作为一个市场)。据安永会计事务所报告称,中国处方药市场保守估计也达到95亿美元,居世界第9位,2004年增长率达到28%,而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药品市场。据Nicholas预测,以中国OTC市场现在的增速与发展潜力来看,今后几年可以超过德法,在2015年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OTC市场。加入WTO以后,国内外市场逐步一体化,国内市场日益国际化,2007年我国药品的关税可望降到零。所以,对国内很多医药企业来说,国际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占领国内市场,收回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为走出国门积蓄力量。

国内医药市场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医药类院校;就业需求;市场营销;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114-02

“十七大”医改方案推出后,全面医保成为是国内卫生医疗系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目标。随着覆盖人群不断扩大,政府支出增加,药品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会进一步扩大。比起其他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率高是医药院校的普遍现象,但是毕业生从事的大多是低水平、低层次的一般销售,而且“就业易,发展难”。企业需要的能从事市场策划、市场管理以及具有市场洞察力和快速市场反应能力的中高端营销人才还是十分稀缺的[1]。高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剪刀差”,就业质量是目前医药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最主要的矛盾[2]。

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医药市场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与医药院校不断调整的培养目标是吻合的。医药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从事市场营销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专业涉及医学、药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要求学生熟悉医药卫生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营销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市场营销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医药市场的发展态势和市场营销专业内在的学科发展特性,要求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做进一步思考。

笔者分别对潍坊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泰山医学院三所医药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师生进行访谈,结果发现从就业需求角度来看,影响教学质量最突出的因素为师资、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

1 教师授课要实现与企业营销实践活动的有效对接

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指导者,医药类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不但需要完整前沿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清楚了解医药市场现状,对市场现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思考。

目前医药类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师资主要是来自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与企业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对教学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有市场实践经验的双素质人才在教学中一般以外聘的形式出现,但其本职工作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的精力和时间比较少,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只能是杯水车薪。究其原因,这类人才是社会的稀缺资源,市场工作所给予的高薪、职业生涯前景和工作环境是医药类本科院校难以比拟的;另有一小部分师资由市场营销人员转型而来,但往往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企业营销管理的现状及运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也不再精准。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学科交叉性强,应用性强,师资要求必然高。目前专业教师最欠缺的,是理论指导实践后,实践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丰富。专业教师如果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素质,座谈中所反映的课程设计滞后、课堂形式单一乏味、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都可以在教师备课过程中的课堂设计环节得到相应解决。

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有三项具体措施。1)学校用专业教师挂职锻炼、跟班式学习等方式联合企业,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实现校企合作是解决医药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复合型师资问题至关重要的途径。一方面,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直接深入市场,参与产品市场运作,了解消费者特征,掌握医药市场实际状况,专业理论得到实践的验证与丰富;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高校师资,进行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提升职工素质。医药企业和学校甚至可以在营销活动设计和科研创新中实现共赢。2)改革学校的人才评价体系、职称晋升制度、福利待遇等,吸引既有丰富实践背景又有深厚理论积淀的营销人才向高校流动。3)学校与培训公司联合,实现师资共享。另外,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各种教学媒介,如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某一专题的讲解视频、各种媒体教学包等。

2 营销实践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

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实践教学和训练。合格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必须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了解医药市场营销的实际操作流程,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3]。在访谈过程中发现,三所学校都在一定程度上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这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营销实践教育工作,可以从课堂实践设计、课余实践调查、模拟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4个方面入手。

2.1 课堂实践设计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应用性强,在课堂教学中建议尽量设计案例教学、专题研讨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市场实际,培养其创新思维。在案例教学中,要紧扣市场实际,对所用案例谨慎甄选。小案例可以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某一环节或某一层次的认识;大案例可以给学生以启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专题研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行业现状,科学遴选和设计选题,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掌握和获取知识,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2.2 课余实践调查

市场调查是整个市场营销活动的起点,是企业市场营销决策科学化的前提。调查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面。建议教师课余准备调查专题,带领学生深入市场开展调查并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做好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使学生专业知识和思想更加牢固。同时,调查得出的结论可以帮助医药企业了解消费者特性和偏好,指导市场营销活动。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也是提升学生实践调查能力,加深学生学科思考的有效方式。

2.3 模拟实验室

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的建立和使用有利于学生体会和理解营销活动的整个流程,把握和体会营销过程中的各环节。实验软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通用性,能较好地弥补案例教学中动态决策能力培养的不足。利用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物流等教学软件,模拟医药市场情境,提升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现实企业经营活动中各种复杂问题的素质,减少学生在工作中的适应期。建议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开展模拟实验室中角色模拟的实战演练。实验前阶段可以训练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实验过程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其专业素质。实验演练还可以作为教学效果的反馈,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设计。不单是市场部、企划部、综合办公室、接待室等各个部门的角色模拟,模拟药房、药品陈列室等形式的模拟教学也是实验室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

2.4 实习基地

就医药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实习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医药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普遍要求马上适应工作及有相关工作经验。医药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实践性很强,实习基地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支撑点,无论是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4]。实习进行的是真实市场环境中的综合性教育与训练,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的作用是教师教学和模拟实验室无法比拟的。在访谈中也发现,三所医药类院校都非常重视市场营销学生的实习,实习基地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性模式在各个高校也得到普遍接受。但实际运作中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由于商业秘密问题的存在,比较多的学生反映在医药企业对核心事务无法接触。在这个问题上,建议学校在实习期间选择固定的实习基地,与医药企业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或者联系有招聘意向的企业,在对学生加强教育的基础上,学校、学生与医药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双方义务、权益、责任,使学生真正深入市场营销工作中。依托学校专业,开办特色企业也是拓宽加深学生实习渠道的方式,如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厂。

3 有效科学的考核机制才能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考核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目前,面对医药市场发展和学生就业现状,三所医药类院校的大多数课程都设置了实践成绩的计分部分,但仍以期末闭卷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实践成绩所占比例不高,基本都在30%以下,以20%居多。这种成绩计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轻视,影响了教学效果。学校应改革创新本专业考核方式,在强调主干课程理论知识重要性的前提下,提高实践教学成绩比重。鼓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选择考核方式,如果学科特性允许,实践环节设计科学合理,甚至可以直接以本次实践活动的成绩作为某一课程的最终成绩。

参考文献

[1]文卫.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创新设计探索[J].教育科学,2010(11):129-131.

[2]杨培源.基于就业质量提升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经营管理,2011(9):47-49.

国内医药市场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医药产业;外资进入;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00302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之后,大量外资纷纷进入我国医药市场。全球最大的20家外资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医药市场,争先恐后地建立了合资以及独资企业,全球性的跨国药企对我国医药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更关键的问题是,它们也是推动医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基于此种背景以及我国各产业都面临外资进入的挑战,我们应该抓住历史机遇,利用好外资,发展壮大我国本土的医药产业。在进入本世纪以来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跨国医药企业也一直在积极推进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行业资产的重组和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业务的大量转移。在当前的历史形势下,抓住机遇,积极地利用外商投资推动我国的本土医药产业的发展,并且提高我国的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是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经济的重要途径。

从总体情况来看,外资最主要的作用首先是弥补了我国医药产业资本的不足,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医药引入外资,不仅扩大医药产业的资本总量,也提高了资本质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对本土的医药产业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裨益的。

2 外资对我国医药产业的积极影响

2.1 外资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技术更新

技术进步是一个国家高新科技产业最核心也是最直接的竞争力的体现。而新药创新是中国医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等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随资本流动跨国界流动。跨国医药公司生产研发新产品的研发投入远远超出我国医药产业的投入,是世界医药产业的新技术的研发创新者。它们不仅拥有巨大资本,也拥有中国企业缺乏的高新技术。

作为东道国,各行业积极引进外资,不仅仅是为了引进资金,更是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得到自己不具备的先进技术,趁机产业升级,并借此提高本国产业的创新研发能力,从而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大大提升国际竞争力。

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劳动要素资本要素等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国的产业经济的发展,更重要也更加根本的是技术要素。跨国医药集团公司作为医药高新技术的创造者和拥有者,对本土医药产业的技术进步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这些跨国医药公司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来影响我国的医药产业技术发展,进而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是通过技术转移的途径,直接影响技术进步;二是通过技术扩散和技术溢出效应,间接影响产业的技术进步。

直接的重复生产投资并不是我国医药产业长远发展的思路。创新研发这才是是药企发展最好的的源动力。然而,我国本土的医药产业由于历史原因,底子薄,基础弱。投入的R&D费用仅仅才占到销售收入的1%左右,这连跨国企业的十分之一都不及。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最大的跨国公司R&D的费用将近要占到全球R&D费用的70%甚至以上。平均每个企业的技术开发的费用几乎要占到产品销售额的十分之一。随着人们对新医药产品需求不断加大,新药开发的费用需要投入更多才能占领市场份额。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对比我国本土的药企来说,在资金规模和新药研发创新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因此,我国不仅要积极引进外资,利用外资,更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外资带来的技术效应,吸收先进技术,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2.2 外资促进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全球化和国际化

在全世界的医药产业的国际分工过程中,来自发达国家的药企一般以研发新药为主,依靠各方面的优势和政府的政策优势,长期占据国际分工的高端位置,获取了利润的大部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药企主要依靠生产仿制药,生产原料药和中间体等,这在医药产业链中明显处于较为低端的位置。而且跨国制药巨头们纷纷通过兼并重组并购等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对市场的垄断程度之后,将大量的资金投向了更新的生物工程以及天然药物等新方向,愈发的注重开发新药为主的高端制药业务发展。在此过程中,它们逐步把技术含量低的业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国际形势有助于我国医药产业更好地参与到全世界医药产业的国际分工中去。

在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纷纷调整产业结构的大背景下,许多跨国药企改变策略,将生产制造中心设立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去,尤其是某些成本较低而市场又较为广阔的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和印度等国家。

由于种种现实利益和法律政策的影响,制药巨头们将生产原料药中间体的低端生产基地设立在了发展中国家,但是它们却在国内主要进行新药研发的关键流程。跨国公司通过合资或者并购和合作的形式,在中国、印度等国家设立医药企业,生产它们所需的原料药,但是却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多年激烈竞争的结果是,世界医药市场形成了以美国欧洲、日本为首的三足鼎立,而多个新兴国家奋起直追的局面。大量外资流入其实是有助于我国医药产业逐步打破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的。

2.3 外资促进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对外贸易和交流

总体上看,我国医药产业大多数时候是出口大于进口,暂时处于竞争的优势状态。利用外资对我国医药产业的贸易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帮助我国医药企业开拓了国际市场,赚取了大量外汇,也帮助我国企业优化了结构,这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产生了较明显的正向作用。

市场占有率是表现一个国家医药产业的竞争力最直接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指标,某国家的产品如果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高,说明产业竞争力强。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衡量了产业的相对竞争力,该指标表明了某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的相对实力。而我国虽然占有市场比率不高,但是却在逐年进步和增长,外资间接地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有较强的正向作用。

3 利用外资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就我国医药市场的情况而言,极为巨大的国内市场这一天然优势是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不能与之相比的。现实情况是,巨大的国内市场不仅是培育我国本土的医药产业的沃土,也是我国吸引众多外资的因素之一。以市场换技术这种策略不失为提高我国医药产业创新技术水平的实际又简单可行的好方法。

当前我国还没有把市场出让与转让技术作为引进外资的对等条件加以规定。要想充分发挥外资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我们就要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加以注意:作为我国医药产业的主管部门,比如卫生部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等有关部门应尽快地转变职能,进行宏观调控,注重监管的同时要确保医药产业的发展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积极营造和谐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3.1 积极鼓励国内的医药企业联合重组并购整合资源,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医药市场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医药产业,是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特征的高薪行业。少数发达国家和跨国药企几乎垄断了世界医药市场。全世界前100家的大型医药企业供应了几乎接近80%的医药产品,而前25家医药企业则控制了几乎50%的医药市场。我国的医药产业存在规模小,产业集中度很低的现实情况,面对严峻竞争形势,我们必须要鼓励国内医药企业通过生产要素的变革,如重组并购等方式,全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支持大型医药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并且尽早地实现专业化的生产和规模经营方式,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国内医药企业的集约化水平。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全面提高国际化程度。

3.2 合理引入利用外资,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技术引进以及技术外溢提供政策支持和便利

在外资进入的背景下,开放的市场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为中国本土的医药企业去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提供了百年不遇的机会。可是跨国医药公司为了保持竞争的实力和它们对市场的垄断地位,也会采取措施避免技术外溢效应的发生。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充分贯彻用市场换技术的规则,还有培养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是促进新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提高医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引进技术的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后续工作,即引进技术后加强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利用。许多因素,包括企业研发能力以及R&D投入等诸多因素都容易影响医药产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对此,政府要采取财政补贴和税收杠杆以及贷款优惠等金融政策,积极鼓励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这样才能增强吸收能力。

就市场经验而言,技术引进不等同于技术进步。技术引进仅仅才提供了学习机会,只有对引进的新技术进行消化和吸收并能够转化成实际生产力和市场占有率,才能够达到利用外资来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的目的。我国的企业要在开放条件下,在积极利用外资的基础上,鼓励研发投入,坚持自主创新,从各方面充实提高,这才是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竞争力的正确选择。

4 我国医药企业应该积极融入全球市场,利用历史机遇发展壮大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扩大,有许多跨国医药公司在中国投资后,扩大了对华采购活动。这种情况为我国医药企业进入全球市场提供了良好契机。而跨国公司在华采购为我国医药企业提供了一个开拓国际市场、带动企业产品出口、建立稳定销售渠道的重大机遇。可以使我国有竞争力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实力。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引进外资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自己,超越对方。我国医药企业要想学习和超越对方,就必须加强市场意识,自主创新,在更高层次上开展国际合作,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医药产业。

参考文献

[1]徐涛.引进FDI与中国技术进步[J].世界经济,2003,(10).

[2]刘鹏飞.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分析[J].兰州学刊,2006,(9).

[3]陈飞翔,胡靖.利用外资与技术转移[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祝年贵.利用外资与中国的产业安全[J].财经科学,2003,(5).

[5]唐玲,邱家学.对跨国药企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思考[J].上海医药,2005,(06).

国内医药市场范文第7篇

如在基层农村市场,各项政策利好作用突出。2005年8月10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委员会议明确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在原有每人每年1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0元。基层医药市场将随着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深入实施而得到壮大。

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城市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与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约为4:1;城市人均药品消费与农村人均药品消费约为7:1,其中04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中,农村销售为2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

但是,进军农村医药市场,做好农村医药市场,企业必须谨慎。现阶段,制约医药企业在农村医药市场盈利的关键是农村假药泛滥和农村营销问题。

假劣药阻碍进军农村医药市场

近年来,由于农村药品供销渠道不畅,监管力量薄弱、农民自我防范意识差、农民收入水平低等实际情况,给了无证药贩营造了发展空间。有资料统计,全国70%以上的假劣药品都是在农村发现的,80%的假劣药品案件发生在农村。虽然国家已经严厉打击假劣质药品案件,可是最关键的因素农民收入水平低导致假劣药市场不可能彻底瓦解。我国现今农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部分区域的农村生活水平富裕,但是在中国现阶段,这种情况毕竟占少数,大多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并不高。

一位多年从事医药销售的业务经理告诉记者,在农村市场假药劣质药市场占据额非常人,假药的存在是企业碰到的最厉害的对手。由于劣质药、假药的价格非常低,农民往往只认价格低,而不认药品的质量。记者在河南、山东一些农村也看到,在城市里我们要用十几块钱才头到的进口感冒药,在农村花不到一块钱就能买到写着有同等功效的药。而实际上,这种药的疗效并不能得到保证。可是对于低收入的农民来说,在巨大的生活负担之下,哪能买得起贵得多的药?

农村医药市场中假药祸害的普遍存在,致使企业在进军农村医药市场时必须与假药展开顽固的持久的斗争。而在与假药进行斗争时,由于部分企业因为不是很清楚地了解农村市场,往往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反而致使企业在农村市场节节溃败,得不偿失。

这些都说明农村假药劣质药市场的猖撅丝毫小差于城市里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这对进军农村医药市场的企业的实力提出了高的要求。首先,面对假劣药企业要采取什么样的竞争手段,是靠打价格牌还是走广告营销路线,假劣药由于不存在审批、检验、广告等多个正式的渠道,因此在价格方面存在绝对优势,打价格牌这对进入农村医药市场的正规企业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走广告宣传路线,虽然广告可能使农民认可此药品品牌,但在假劣药便宜,农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靠广告的宣传是否有效?

在中国农村医疗市场假劣药猖撅,农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不管以何种方式要想在市场中获胜,都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来打造强有力的竞争手段。中小企业由于经济实力,以及在与假药做斗争经验上的欠缺往往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够。

新营销是企业进军农村医药市场的关键

在农村需要建立新营销体系。一方面,进入农村医药市场,营销渠道不畅也是制约企业的关键因素。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如交通条件差,运输成本大,不仅阻碍农村消费的发展,而且阻碍农村营销渠道的畅通。农村医疗市场比较分散,小卫生院与偏远乡村诊所、药店的药品供应渠道则更为复杂。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王恒认为农村的药品销售网点过于分散,管理起来非常困难。农村市场的药品经销商更喜欢返利、促销等优惠措施,一旦生产厂家达不到其要求,经销商便不愿意再卖这个厂的产品。而市场上可供经销商选择的同质化品种又有很多。这就要求企业在渠道设计、营销政策上多做文章。另一位长期经营药品的业务说:“诊所和小药点通常拿货比较零散,几十元、几百元、几千元,有时候送药的利润还不能抵一次来回的油费,遇到过路收费站那就更亏了。”营销渠道的不畅通,必然会导致企业在营销渠道上的花费增加,再加上企业在渠道建设和维护方面需要大量的投入,这些使得流通成本过高,考验着企业的实力。而很多企业针对营销渠道不畅通的情况,想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类似城市市场的营销队伍来解决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容易使企业陷进去的大坑。首先在农村,企业必须要有懂农村,懂农民的,扎根在县乡村的营销队伍。这对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营销人员提出挑战。另一方面,在农村形成的农村营销队伍,一般文化素质不高,要让这些“游击队”转正为“正规军”,对于企业也是个挑战,企业不仅需要在长期的营销中花费时间给予政策性的指导,更要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农村营销人员的培养,对中小企业来说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而且在假劣药猖獗的情况下,企业在农村建立营销渠道还要考虑到打假的问题,如何使自己的产品保证质量安全地到达到农民手中,该采取什么样的营销渠道?仅依靠批发商或零售商能够保证药的质量吗?这些都对企业的营销渠道提出了新的要求,仅靠类似城市的原营销渠道是不行的。

另―方面,基于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的特点,以往在城市里的广告攻势在农村市场很可能失灵。什么样的广告语容易让农村消费者记住?什么样的产品名称容易让农村消费者接受?什么样的广告投放方式、时间和力度是合适的?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农村的购买力呈现出层次性,区域文化的差异导致各地农村居民对不同形式的广告、促销活动的偏好也不同。在这些方面,广告在农村如何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也值得企业注意。

再一方面,农民普遍知识文化水平低,且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对牛活质量追求还不高,因此医药企业在进军农村市场时如果要推广稍高价位的药品,就必须对农村消费者进行前期教育。以供电企业为例,供电企业如果要开拓农村市场,就必须对农村进行持续性教育。如加强用电优越性的宣传,鼓励购买家用电器等用电设施,从而刺激农民对用电量的需求,带动供电量增加。虽然医药企业在进军农村市场时因为农村卫生知识的普及而相对省去了对农村市场的卫生宣传,但是在现阶段农村刚刚解决温饱的情况下,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不高,在昂贵的医药价格面前,很多农民存在害怕看病,害怕吃药的情况,如何说服农民在有病时看病,用好药,这对企业的农村营销的前期教育是相当有难度的。

因此在现阶段如何准确把握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采取什么样的农村营销方式、渠道等才能快速安全地使产品抵达目标终端,进而在农民消费者心中形成――定的知名度,这些都是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必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中小型的商业性医药企业。

普药为企业提供契机

鉴于假药和农村新营销方面的问题,普药为企业进入农村医药市场提供契机。由于普药的技术含量低,市场上生产企业较多,产品进入市场比较容易,所以普药的价格较低。农民对医药的价格非常敏感,农村医药市场其实是新兴的普药市场。在农村普药广受推崇,一些普通的发烧消炎等病,在城市医院里花几百块钱才能看好,可是在农村如果买普药也可以治好病。根据目前中国农民的消费水平,普药在农民心里才是价廉物美的好药。

国内医药市场范文第8篇

医药竞争环境进一步优化

2006年,国务院部署的为期一年半的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开始了一场重构医药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战役,整治力度和密集程度前所未有。用一组数据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医药市场发生的巨大变化:企业撤回药品注册申请7999个,157张药品生产企业GMP证书被依法收回,依法吊销经营许可证1210张,撤销药品广告批准文号170多个。

一些不规范的企业正在退出市场,市场资源正在向规模企业集中。仅从市场上常见的头孢曲松粉可窥见一斑。原来头孢曲松粉在市场上能够看到标价的就有62家企业的产品,整顿后只剩下了15家。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08年是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医药市场必将日益开放和公平,医药政策的变化,市场规则的重建,诚信体系的建设,将医药行业推入了新的调整期。

新医改触动药企品牌神经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 国务院总理指出,医改目标是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据悉,全民医保将于2010年初步完成。目前“新农合”全国覆盖率已达80%,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已达7.26亿人。今年政府提高对农村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财政补助标准,从现行的40元提高到80元后,会带来医疗和药品消费的扩容,给医药市场,尤其是具有强大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市场机遇。

“在药品市场整体扩容的情况下,一旦占据药品市场份额八成的医院药房实现剥离,必将给零售药店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将导致更多的人到零售药店买药。这就意味着知名度越高的药品,被消费者选中的几率越大。”黄海制药何经理告诉记者。

对市场先知先觉的部分医药企业已加快了品牌建设步伐,在第59届全国药交会上,同仁堂、黄海制药等一些知名企业已经把“招商会”变成了“品牌展览会”。这些企业在品牌宣传上下足了功夫,在药交会上的“精彩演出”也向业界发出了信号,品牌竞争的时代已拉开了序幕。

药企品牌建设夺势而出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Larry Light曾经指出:“未来的营销是品牌的战争,即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途径就是拥有强势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