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古建建筑施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仿古;建筑;施工;质量;钢筋;混凝土;模板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质量为核心的非价格竞争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工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严重影响着建设企业的发展。因此,在仿古建筑施工中,只有加强研究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要点,才能不断探索符合自身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模式,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水平,才能取得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工程概况
本设计采用传统工艺木结构框架,主材、屋面桁条、望板、斗拱、门窗等都采用上等自然林木。杉木耐潮性强、表面光洁、纹理清晰、不易变形、虫蛀等特点。建筑物仿古木结构建筑,用料档次、规格高、工艺要求精。
2.选料
木材品种、材质、规格、数量必须与施工图要求一致。板、木方材不允许有腐朽、虫蛀现象,在连接的受剪面上不允许有裂纹,木节不适过于集中,且不允许有活木节。原木或方木含水率不应大于25%,木材结构含水率不应大于18%。防腐、防虫、防火处理按设计要求施工。对供货单位的库存材料,进行筛选,选择材质质地坚韧、树杆挺直、园率比例匀称、正常、无障节、霉变、无裂缝、色泽一致、干燥的原木、锯材。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自然林老杉木,韧性好、不易开裂。
3.半成品加工
各种木构建按施工图要求下料加工,根据不同加工精度留足加工余量。加工后的木构件及时核对规格及数量,分来堆放整齐。对易变形的硬杂木,堆放时适当采取防变形措施。
3.1大木构架加工制作
木构件制作前,应反复核对图纸尺寸,排好杖杆。制作时应严格按照杖杆排好尺寸划线制作。柱子制作安装首先按柱高加后备长度截料,放八挂线,砍八方。放十六方线,砍圆刨光。柱子安装时四面对准中线,吊直,拨正。各架梁制作按杖杆点好梁总长截料。用锛斧、刨子将两肋砍平、刨光。弹出平水线,再弹抬头线,然后倒楞,做出熊背,按平水线做出檩碗,在中线两侧按垫板厚度做出口子。最后在梁底十字中线凿出海眼。各架梁制作尺寸要准确,檩碗不架码,海眼大小要合适,安装时梁与柱中要对准。各种檩制作按杖杆截料,迎头放十字线八挂线,砍圆刨光,弹出上下中线,做出上下金盘,两端一端做榫,一端做卯。檩制作时划线要准,榫卯松紧要适度。安装时位臵要准,不闯退中线。木结构所用各种规格木材要按设计断面尺寸及长度集中配料,尽量避免大材小用。大木立架时要用支戗架子戗好大木,屋面盖瓦及各种墙砌好后方可拆除。
对项目的屋面绕度、栋、桁绕度、老嫩戗角度等细部结构进行1:1大样论证,根据设计标高园弧变形划墨划出榫穴的规格位置,进行凿孔作业时,木工扁凿应顺着墨线,重叠墨线,沿榫穴规格墨线,凿出穴框,凿入深度宜控制在5mm左右,目的为切断木质纤维,避免榫穴外边框保留的边线受到损坏刨肉,特别是十字榫穴交叉部位,操作工要求避免猛敲猛凿,以免损坏有限的保留承重部分木柱连接体系,待木柱、梁枋联接榫穴制作完成后,木工放样,应根据每根柱子的上小下大的斜度略微不同,锯成半成品后,用粗、细刨光,用磨光锣机锣光,用红木家具专用刮刀、刮除毛糙纤维,“月梁”根据设计要求,先制作不同规格的“月梁”模式套板,以求同规格“月梁”形状、大小一致,先用斧头将原木劈成“月梁”形状的初胚,然后用刨、磨刮的工艺成形。待半成品进行刨光后,木工放样,应根据设计要求,正确的划出榫头规格位置,“月梁”须位置,形状的墨线,由操作木工按墨线、锯出头,成品榫头规格应略比榫穴规格大0.5mm左右,这样能确保梁、柱拼榫后的严密度,梁、枋中的榫穴的制作办法与柱中榫穴制作办法相同。
制作后的成品,应逐根编号,按安装的先后次序分别贮存,贮存仓库应通风,避免日晒雨淋,底层要架空,成品构件应包装,但要通风。
3.2门窗斗拱加工制作
根据锯好的半成品料按规格要求进行刨光处理,同时应进行再次选料,保证用料质量、木工放样应按设计要求,提高门窗的整体、观感效果。
在门窗制作前,先对已完成门洞位置加工的梁柱尺寸进行放样,确定门、窗扇规格,对门窗的拼格花样,用夹板制成1:1格式大样固定,在花格拼榫时以1:1格式大样为底板,逐根据样拼榫。斗拱制作先做样品,确定认可后,按样品制作,考虑到斗拱的承重功能,不仅要求制作、接榫严密,更应确保材料质量、屋面桁条制作,确保材质、接榫严密的同时,力求同一道桁条二端上表面水平一致。如表1为木门窗制作允许偏差。
在运输前,应将木柱进行加固,如木柱十字榫穴交叉处,应用木方料固定在木柱十字榫穴上,十字穴方料长度应在穴孔两端各一米以上,并用棕绳将方料与木柱捆紧,以免装车或运输中强烈振动而断裂,同时也保护榫穴变形,梁、枋、桁运输前应对原包装进行检查,着重对榫头的保护,装车时轻装卸,重叠装车应用栅木架,架空并固定,以免运输过程中滚动移位,损坏表面和榫头、门窗运输底面应垫草包运输,铺上搁栅条,栅条上覆软材料,再平放门窗扇,再覆软材料栅条,层层隔离。
4.成品安装
4.1大木构加安装
将昂、升、枋心板、斗拱枋逐层拉线固定就位,+4.6米处的斗拱(见图1)安装就位后,将+5.5M处的“月梁”将廊柱与殿内圆柱,再次联接,一班木工随即将正心桁,出檐杵安装就位,二班木工将上檐廊柱在殿内边跨间+5.5M竖向“月梁”中,拼榫就位,校正固定,二个木工安装班组按第一阶段顺序分别将标高6.2M处的梁枋拼装就位,完成后一班木工,安装标高为7.2M,8.3M处的梁枋,同时第二班木工开始安装下重檐屋面的木基层,分开二个工作面作业,第一安装班组,安装好上檐斗拱,紧接着将标高+9.4M的梁枋按顺序安装就位和上檐正心桁、出檐的就位,而后按+10.8、+11.9、+12.4的标高顺序,逐标高的将屋架、桁条安装,待童柱+13米处栋桁就位后,并可举行上梁大吉庆典,而二个木工安装班组集中力量,将上重檐屋面木基层突击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在挑角制作安装时,必须由木工放样亲自定位制作、安装,挑角的角度、绕度应严格按1:1大样效果,挑角二翼的三角木,摔网椽应按安装后的实际效果,征得设计、建设、监理单位认可实际处理,但同标高的四个挑角必须形状、大小、绕度一致,上下重檐挑角协调对称,挑角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水平检测,以及挑角间距离检测,确保水平一致,间距对称相等,上檐挑角安装时应严格按下檐挑角背部中心墨线为参照中心线,就位后,用线锤吊上下挑角中心线,并进行上檐挑角水平、间矩检测,正确后方固定,整个安装过程中,架子工与安装木工密切配合,安装到哪里,安全操作平台提供到哪里,确保安装工作安全有序顺利的完成。
木结构安装完成后,木工用专用刮刀对梁柱、结头、穴接头以及不足之处,进行修刮平整、光洁、损坏刨肉处,用同材质木屑掺胶水分次填补,强度达到后,再用刮刀刮平、磨光。
4.2木门窗安装
待上檐屋面板完成后,细木工班组,对7.885M标高处进行尺寸复核,安装窗樘子并将每樘窗扇进行临时就位,修正后,将窗扇固定在窗樘上,安装时,应注意窗里、外表面平整,无启翅,窗扇间隙缝大小匀称,相邻窗扇中的花格子对称、平直。安装木窗板前,要检查框、扇的质量及尺寸,如发现框子偏歪或扇扭曲,应及时纠正。安装木窗扇时,要量好框口净尺寸,考虑风缝的大小,再在扇上确定所需的宽度和高度,然后进行修刨,修刨时,先将梃的余头锯掉;对下冒头边略为修刨,再主要修刨上冒头;要对窗梃两边同时修刨,不要单刨一边的梃;双扇窗要对口后,再决定修刨两边的边梃。如发现窗扇高度上的短缺,则应先将上冒头修刨后,决定出补钉板条的厚度;把板条按需要刨光,钉于下冒头下面,这时窗梃下端的余头要留下,与板条面一齐修刨平,不要先锯尽余头在补钉板条。如发现窗扇宽度上短缺,则应先将门窗梃修刨后,在装铰链一边的梃边补钉板条。为了开关方便,平开扇下冒头底面可刨成斜面,倾角3.~5.如为中悬扇。则在上、下冒头底面均应刨成斜面,上悬扇的下冒头和下悬扇的上冒头底面也应刨成斜面,倾角以开启时能保持一定的风缝为准。
考虑到窗扇日久有下垂现象,初装时应使风缝宽窄不一致。对于扇的上冒头与框子间的风缝,从装铰链的一边向摇开边应逐渐的收小;对于窗梃与框子间的风缝,则应从上向下逐渐放大。使用日久风缝则可形成一致。
大门安装是最后一道工序,待地面装完成后,将门臼与门槛同时就位,上门臼孔与下门臼穴,应对称垂直,安装前对门扇与门洞进行校对、修正,安装时门扇门摇杆下部伸入,门槛的门穴中垂直竖起,吊正后,将上门昌头套入上门孔内,将木制上门固定在门框横杆上,按此法逐扇安装就位,要求大门扇里外平整扇间线条、格式对称、一致,门扇间隔大小一致匀称间隙。宜控制在10mm,为使门扇开户轻松方便,可在门扇下冒头上装相当规格的轴承。
4.3防蚁防腐、防火
大木作安装和古门窗安装完成后,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防火、防蚁、防腐处理,特别是榫头穴卯处的防蚁防腐处理。
4.4验收
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规范,结合古建传统工艺,按施工工序,自下而上施工,完成一道工序,会同业主、监理单位验收一道工序,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加强工种间的协调,同时认真做好防火工作,杜绝事故发生。
5.屋面工程施工方法
屋面工程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雨水浸入,隔热御寒,满足房屋使用要求。屋面渗漏是房屋建筑中主要的质量问题之一。为确保工程质量,遵照GB50207—9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和施工经验,是该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①做好戗角等砖雕,确保几何尺寸,空间位置正确,连接牢固。
②屋面曲线,坡度正确。
③在确保屋面防水质量的前提下,要求在盖瓦过程中重视瓦件筛选,基本保持瓦楞宽度与色样一致。屋面盖瓦完成必须及时清理,保证瓦屋面整洁、美观,确保瓦屋面色泽一致。
结语
仿古建筑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外部特征和内在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祖国传统建筑工艺和现代施工技术的结合。故此,抓好主体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科学管理,全面监控,才能真正做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参考文献
[1]李瑞森.混凝土材料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体会[J].古建园林技术.2003年01期.34-35
[2]吕俊杰..仿古建筑唐式瓦屋面施工技术[J].陕西建筑.2011年01期.67-68
[3]刘春花.张跃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要点[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07):90-91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现代园林
现代园林工程中包含很多方面,目前城市当中的园林工程包括假山、水景、园路、种植物等,也包括一些园林内的小物件[1]。园林工程建设从设计初期到竣工完成,每个环节之间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由于现代园林工程建设的内容繁杂,对古建筑木结构没有做好保护工作,因此需要社会各个相关部门共同协调、配合,将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工作做好,不仅能够控制成本,还能保证园林工程的质量。
1 古建筑木结构与现代园林艺术相结合的方法
1.1 园林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规范
建立园林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不仅能够使施工工艺规范化,并且还能够提升施工效率。确立方针政策、统一技术标准,是园林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方向。由于我国在某种程度上的建筑施工技术还远不如其他发达国家,相对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法律制度较落后,影响了园林建设工程的规范性[2]。
1.2 将现代园林建设与古建筑相结合
我国的人口数量庞大,城市住房紧张,因此我国通过古建筑来增加可用土地资源,在古建筑四周环境中进行砖雕、石雕、木雕等工艺设计,形成一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文化气息,古建筑中的历史、科学技术、文化等信息,对推动园林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项目案例――以杭州大某大型别墅区为主
2.1 项目介绍
杭州市某大型山水别墅区,建筑面积为14万m2,占地面积为90万m2,由400栋独立别墅组成,三面环山一面朝水,风景秀丽。开发商将建筑融入到风景中,尽量保存原生态建筑,建设多个生态岛、林间小道、风景长廊等,营造出一个自然、绿色的生态别墅区。
2.2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在现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对木质结构损坏程度进行判断,按照《木材天然耐久性野外实验方法》木材的腐坏级别标准如表1所示。
2.3 防腐技术
由于我国的木质资源缺乏,大量的古建筑木结构需要防腐处理。通常人们使用的防腐技术均为化学防腐来保护木结构,将其中的寄生虫或其他生物杀死并抑制其他生物的再生。防腐剂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种,现如今的木结构已经加入防腐剂,如不是古建筑需要修复,人们通常不需要人工对木结构进行防腐处理,可以直接购买已经加入防腐剂的木材。
2.4 防虫技术
木材的防虫技术在我国应用已久,孔子曾提出应该对树木进行适当砍伐,才能有效避免害虫的生长。现代园林建筑中将古建筑木结构进行结合后,将木结构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做好毒土处理,进而能够有效阻挡地下的白蚁害虫。
表1 木材腐坏级别标准
2.5 防火措施
园林建设中都包含室外临水建设,因此忽略了对木结构的防火保护,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可以将木结构的房屋建立在免暴晒、免高热的环境当中,也可以采用药剂对木结构进行处理,进而将易燃木质转变成为难燃体[4]。
2.6 防裂措施
木结构若含水量缺失,木质则会很容易产生开裂现象,一般在我国南方的气干材含水率为20%,北方的气干材含水率为15%。因此,为了做好木材防裂措施,厂家需要提供已经存放3年的木材,将表面含水率降到25%,使其达到建筑的标准要求。
3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园林建筑中较多融入古建筑木结构建设。但木材需要注重含水率、防腐、防虫等技术保护,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第14条规定,古建筑在修补、迁移的过程中,必须对其文物的原状进行保护,不得随意改变。因此,很多木结构的古建筑多数都在不断地维修和保养。本文通过对木质结构的保护技术的分析,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运用,进而保护木结构的古建筑园林建设。
参考文献
1 薛建阳,吴占景,张风亮,等. 碳纤维布加固古建筑木结构基于结构
潜能和能量耗散地震破坏评估[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6)
2 李旋.北京近现代建筑木屋架微生物劣化机理与修复技术评析[D].北
京工业大学,2013
3 罗才松,黄奕辉.古建筑木结构的加固维修方法述评[A].中国民族建
筑研究会.古建筑施工修缮与维护加固技术交流集锦[C].中国民族建
关键词:仿古建筑;瓦屋面施工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一.施工前准备
1 施工设计图纸审核
设计图纸是施工中的主要依据,是直接影响到施工效果与屋面观感效果的关键,因此必须要严格把关施工设计图纸的质量,对其进行合理详细的审核优化,确定最佳的施工图纸与技术方案。尤其是要对工程中的细部节点的设计进行仔细认真的检查,如屋面的檐口、凹处的排水设计等等。另外,还需要具体的施工人员全面掌握施工设计图纸与施工方案,做到对整个工程的施工心中有数,以全面把握施工进度与施工重点。做好施工放样工作和技术交底工作,打好施工技术准备的基础。
2 施工材料准备
瓦是仿古屋面工程施工的主要建筑材料,其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屋面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要对进场的所有瓦的外观质量、防水性能质量等内容进行检验,确保瓦能够符合屋面工程施工要求后才可允许投入使用。在仿古建筑琉璃瓦屋面施工中,瓦的准备工作要做细做好,由专人进行采选,采取宝顶、手敲、滴水瓦进行清点。
3 施工机具准备
主要机械设备是桅杆式吊车、单相、水准仪等。所具备的工具有棉纱、线绳、灰桶、电缆线、脚踏板、铝合金靠尺、囊势样板尺、墨斗、钢卷尺等,对这些施工器具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使用并配备相关备用器具,以防不测。
4作业条件准备
在基本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要对施工条件进行准备。首先要对屋面工程施工中需要用到的各种标高进行仔细测定,并确定最佳的梁标高度,保证屋面工程施工后其侧面的弧度要达到一定的技术参数,且弧形要流利顺畅。其次,在基层施工时要注意对现浇混凝土板进行质量控制,不可使混凝土出现上浮的现象,以免在琉璃瓦屋面施工时,梁面不够平整或其负弯矩筋不够稳固牢靠,对屋面基层的坡势走向造成影响。第三,瓦屋面的屋脊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才能体现出较好的外观效果,因此要确保屋脊的高度能够达到仿古建筑艺术设计要求,若屋脊不够高,可以用混凝土来补足这部分高度,并且在补足屋脊高度的施工中,要注意考虑到其对筒瓦、当勾瓦、底瓦以及屋面坡度等方面的高度问题,不可因对屋脊加高而使得其他部位的准备工作达不到设计要求。另外,在对挡泥板进行浇筑施工时,混凝土必须要以顺直的方式浇筑下来,并确保其高度值能够达到技术要求。同时要对屋面杂物进行彻底清理,修补平整,并打扫干净后。按常规操作要求及规范工序铺贴防水层,不得有气泡及破损点,它的做法与平屋面是完全不同的,要保证做到横向平整,囊势顺畅,并以此为原则。表面只须拉毛即可,不必压光,以便增强与粘瓦砂浆的结合力。
二. 屋面防水层及粘背层的施工要点
对屋面杂物进行彻底清理,修补平整,并打扫干净后。按常规操作要求及规范工序铺贴防水层,不得有气泡及破损点,它的做法与平屋面是完全不同的,要保证做到横向平整,囊势顺畅,并以此为原则。表面只须拉毛即可,不必压光,以便增强与粘瓦砂浆的结合力。
三. 瓦施工技术操作要点
1. 仿古建筑的屋面均为现浇砼,它与木结构古建屋面的瓦手法是不相同的,木结构瓦的手法采用压肩手法,仿古建筑瓦的手法是采用撞肩手法为主。瓦的灰浆是不一样的,古建筑历来采用黄泥白灰浆瓦。仿古建筑一般均使用混合砂浆了,它能粘得牢,干得快,日后不生杂草,确保使用质量。
2. 筒、板瓦长度加工,不能采用砍打的老方法,应采用手提切割机切割配瓦,尺寸容易切得准,损耗又小,撞肩又严实,不易发生渗漏,能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
3. 瓦的工期很紧迫,应做好准备,创造施工条件,配备足够劳力,并采用扩大工作面的措施方法,确保加快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施工工期,努力创造优良工程,确保安全施工。
4. 屋面上瓦,要做到有序有计划上瓦,前后坡必须对称上瓦,不允许单坡一次性上瓦,并应合理均匀分布,便于操作,给瓦创造条件,同时在操作中进行第二次选瓦,不准践次瓦上屋面使用,确保质量。
5. 瓦一定要按常规的操作方法进行,沿口要拴上下双线,即滴水瓦线和勾头瓦线,要严格控制顺直度及平整度,底瓦要拴钓鱼线,严格控制囊势的顺畅度,筒瓦的垄背要拴横向三线,即垄上的齐头线、中腰段的腰线,以上各线均是控制瓦垄的标准线,是避免出现“跑垄、跳垄、滚垄及过水不坐中、睁眼两侧高低不一致”等通病的有效技术措施。
6. 在屋面的陡坡上操作,不能穿硬底鞋,以防滑倒伤人及踏坏瓦面,操作时应配备钉有横档的踏脚板,沿口要铺设架板及防护栏、网等安全设施,确保安全作业。
7. 瓦操作、首先每垄底瓦先铺30毫米厚的砂浆,自下而上,一次性铺摆到脊根部,并要铺摊均匀,经初步调整后,即可摆底瓦,要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压六露四”(或压五露五等)操作,压茬要均匀准确,并结合实际情况的可调性,如“稀铺沿头,密铺脊”的口诀,是很有科学性的,一能解决瓦垄两端头的坍鼻梁,二能解决沿口倒泛水隐患,并能提高外观效果,也是预防渗漏的有效措施。
8. 摆铺底瓦时,操作位外侧的瓦翅比内侧的要略高一些,待扣筒瓦压实后,就会自然调整过来,底瓦过水自会坐中,不然会产生过水偏中的现象。对翼角段的底瓦,瓦口要适当加密,因底瓦随翼角起翘而起翘了,过水已不坐中,所以必须要注意调整瓦口为宜。底瓦的砂浆接触面要百分之百为优良,对蚰蜒当的扎灰要严实,才能粘得牢,就不松动,不下滑。扎灰时要用左手把底瓦压稳,不得使它上浮,以免瓦脸张咀,影响质量。
9. 裹垄砂浆应干硬一点为好才不会坍陷,确保砂浆饱满,俗称“捉节、夹垄”,一定要用色浆,捉节要挤出浆为原则,夹垄要先搂缝,清除浮灰后,洒水湿润,深度应控制在6~10毫米为宜,不少于2~3次批灰,不允许一次性填滿,以防干缩后产生空鼓脱落,并应做到多次压光批实,灰面应垂直于筒瓦翅,以防渗漏。
10.缺陷修补 睁眼缝裂缝脱落,分几次用砂浆加碳黑抹平,剔掉太厚灰层。跳垄滚荜跑垄,拆除后,施工中用线绳和2m 靠尺检查控制。脊不平不直,拆除后,施工中用线绳检查控制。过水不居中 ,铺底板瓦不平,施工中应内侧瓦沿略高于外侧瓦沿。
四.钉帽与避雷系统的施工要点
根据分中号垄的距间尺寸及勾头的出沿尺寸,在勾头背孔位插入φ6×250长的钢筋锁住勾头,并外露30毫米以备固定钉帽,避雷针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在勾头背孔中伸出,不允许另行开孔,其它部位的避雷系统应与安装单位协商确定为宜。
1.滴水的出沿长度,除设计有规定外,一般可按滴水瓦的全长出挑1/3或2/5为宜,不能出挑过多或太少,不然会污染连沿面的油漆和后尾压不稳。
2.屋面瓦完后,应立即堵燕窝,应先清扫浮灰,并洒水湿润,用1∶2水泥砂浆抹堵严实,并应与连沿面抹成平面,压实收光,待全部屋面的灰缝修补完后,经检查合格后,清扫干净,并用棉纱头擦抹干净,露出瓦件本色为原则。
五.调脊及安装各类特殊瓦件的方法
【关键词】土建施工;高层建筑;绿色施工;设计
1 前言
建筑物的发展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而进步,并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变化其形态。就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的中的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而言,土建施工技术在其中已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高层建筑发展的重要内容。
2 高层建筑行业发展新趋势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各个建筑行业对于高层建筑的重点开发,让我国建筑行业出现新的发展方向,其主要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断进步,城市化的速度与人口压力的增加及人们对生活要求的提高,给城市区域内的建筑使用空间造成很大的压力。为了获取更大的建筑利益与满足地少建筑量大的需求,高层建筑的开发和利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关注。
2.2 简单的建筑的建筑在当前这样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已经不适应时代环境的发展。人们对住宅和工作环境的改变,促使我国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
2.3 国家在政策方面对于解决人民租房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支持。相关的已出台的政策方针很大程度的扶持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就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建筑主体发展模式以高层建筑为主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趋势会继续前进且毋庸置疑。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建筑行业的新发展趋势,在实际施工设计期间与建设作业期间出现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的。比如:高层建筑在设计时期考虑的不单单是简单的单纯追求高度,更多的是在于让其整体形态美得到更高的追求。在达到形态美与立体感结合增强但是又对施工质量不造成影响已经成为建筑施工的难题。再如,随着施工高度的不断增加,就为在施工中人员安全、技术攻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3 土建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相关的行业技术人员正在不算的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将各种问题逐一破解,以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本文在高层建筑中的土建技术应用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论述。
3.1 地基建设的施工。高层建筑由于体积,其地基的承重性也很大,因此对其的地基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比一般的建筑土建技术施工多。在开槽施工作业中,首先要对其结构做出专业的分析,根据所在土地的属性选择相关地基建设方法,比如木桩或者是浇注桩。目的在于确保以后的施工建设中沉降或者倾斜现象的轻易出现。
3.2 浇注体施工作业。现代高层建筑物施工作业中采用的基本上都是整体浇筑施工方法,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相对降低施工成本,一方面也可以让高层建筑的整体性机能得到保证。在实施整体建筑浇筑施工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引导抗震措施,增加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3.3 设计与应用脚手架。施工范围小、距离地面主干道近是普遍存在于高层建筑施工工程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的给建筑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根据工程实践情况使用可靠并安全的脚手架和模板,让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立体作业与攀爬作业,进而减少因为够触不到而出现的问题。这样施工作业才能顺利的进行,同时也可以顾及到闹市区的安全。
3.4 加强隐蔽工程管理。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隐蔽工程,这些工程也是施工技术的一部分,并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从设计到施工必须严格进行把关,确保每一个工序都符合标准要求。比如说焊接钢管,钢筋替换、安装提升架等等。
3.5 由于多层建筑的建筑造型或功能的设计施工需要,通常在结构顶部设置钢结构塔桅。通常塔吊散装和整体提升的方式在实际的施工中采用较为普遍,但由于其依赖于顶部的施工作业面和结构形式,因此对于顶部施工作业要加大钢筋的支撑力度,采用稳固性较好的三角形作为其施工的主体设计面。
3.6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实行绿色施工模式。建筑施工尤其是多层建筑的施工通常是在主城区内进行的,因此或多或少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光、粉尘等的污染。因此,最大限度的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是施工的过程中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例如通过在临近居民区的地方设置施工隔音层或壁设置隔离棚,将噪音进行隔离;设立专门性的施工污水收集系统,将施工污水集中处理后在进行排放,以达到降低对城区水污染的效果;建立健全节能降耗机制,对于建筑垃圾进行回填或再次利用于路面等,减少建筑垃圾的污染等等。
3.7 高层建筑队与混凝土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体积大,量多,因此,在浇筑工程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泵送混凝土作业方法。因而,严格控制泵送混凝土搭配比例,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及连续浇筑性。土建混凝土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在高层建筑的建设中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其质量的优劣决定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一定要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
4 结语:
高层建筑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施工技术问题需要我们的技术人员进行逐一破解,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和质量得到提升和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前进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先进的施工技术将在施工第一线得到普遍应用,我国的土建施工技术也将在高层建筑施工工程中朝着更好的方向更好的发展前进。
参考文献:
[1]彭云瑞. 浅析加强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J]. 建筑, 2011,(16)
[2]殷传林. 探讨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J]. 施工技术, 2007,(S1)
[3]孙宏宇. 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J]. 职业圈, 2007,(07)
[4]陈增铎. 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之我见[J]. 建材与装饰(下旬刊), 2007,(10)
[5]洪炜 , 田建国. 对古建施工质量、成本与经济效益问题的思考[J]. 古建园林技术, 2003,(04)
关键词:古建筑;辘筒瓦屋面;开裂;发白;漏雨;防治
Abstract: the ancient building roof many forms, common have rest from mountain, hard mountain, roll the tent and other forms. However, various forms of roll TongWa roof are prone to crack, white, leak phenomenon, affect the buildings for daily use and roof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wooden frame. This paper summarized a set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TongWa roll surfac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ffectively prevent tile roof craze, white, leak phenomenon.
Keywords: ancient buildings; Roll TongWa roofing; Cracking; White; Leak ra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古建筑辘筒瓦面开裂、发白、漏雨的成因
古建筑瓦面开裂有多种原因,较多出现在辘筒位置,主要由瓦面下沉、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等引起。屋面发白主要是辘筒材料的选用,过多使用水泥,导致辘筒表面返碱发白。屋面漏雨的原因更多,主要原因为屋脊交接位置渗漏,瓦件开裂、辘筒开裂等等。
屋面辘筒开裂的防治
古建筑瓦屋面通常由木构架支撑,瓦屋面辘筒开裂,木构架的变形下沉是主要原因。木构架的木材种类繁多,不同的木种,其木材的变形情况均不同,硬木相对于软木,其稳定性相对较好,因此屋面木构架的制作首选硬木。其次,必须严格控制木材的含水率,新木材含水率较高,不论是硬木还是软木,含水率太高,过了一段时间后,木构件就会出现变形、爆裂等现象,随着屋面木构架的变形下沉,瓦屋面辘筒也会随之开裂。因此,预防屋面辘筒开裂,新制作的木构架含水率不宜过高,施工时可采取自然风干或干燥机风干的方法降低木材含水率。但木材也不能过于干燥,在潮湿地区,过于干燥的木材会吸湿膨胀,同样会产生变形。具体木材含水率控制应参考建筑物所在地的空气平均含水率。另外,木构架安装过程应该注意检查每块木构件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只有屋面木构架处于稳定状态,屋面辘筒才不容易出现开裂情况。
另一方面,辘筒施工用的草筋砂灰应该注意控制配合比。草筋砂灰制作时,先把干稻草截成4至5cm长,用水湿透,放入大容器(大缸、大桶等)内铺平,然后加上一层石灰膏,把下层的稻草全部覆盖,一层稻草,一层石灰膏,一层一层往上加,加至所需的用量,然后沿着大缸或大桶的内壁慢慢地灌入清水,高于稻草和石灰膏20~30cm左右,然后密封、泡浸、发酵,等到一个月以后才能启封,经过长时间的水浸和发酵,稻草已经霉烂,并与石灰一起沉淀,使用前加入红糖、中砂搅拌,草筋砂灰中稻草应尽量保持条状,不宜过分搅拌而全部断裂,并与砂灰均匀融合。这样制作而成的草筋砂灰韧性较好,能有效减少屋面辘筒开裂。草筋砂灰重量配合比为:砂:灰:稻草=32.4:8.4: 1。
瓦面辘筒发白的防治
古建筑辘筒瓦面一般在瓦筒表面抹一道黑色的乌烟膏,但现在的施工工人过于依赖使用水泥,在配制乌烟膏的过程加入大量水泥,许多辘筒瓦面在施工完成一个月后,普遍会出现辘筒发白的现象,原本漆黑的瓦面变得白茫茫一遍,严重影响建筑物外观。配制乌烟膏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水泥,但我们也需要保证在没有加入水泥的情况下,乌烟膏能具有一定的硬度和粘结力。因此,我们必须注重白灰的质量。为了增强白灰的强度和韧性,一般加入红糖、糯米一起搅拌,搅拌完成后,将白灰全部平铺晒干。白灰干结后再加入红糖重新搅拌然后又再晒干,这样重复3次搅拌后才能使用。配制乌烟膏的时候也应注意控制配合比,制作时先将乌烟粉用酒精溶解,然后倒入经特殊加工的白灰,充分搅拌即可。乌烟膏重量配合比为:白灰:乌烟:酒精=16.6:1.6:1。
古建筑瓦面漏雨的防治
古建筑瓦屋面漏雨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出现漏雨现象后进行查漏补漏也比较困难,对建筑物的日常使用造成不便。因此,在盖瓦施工中应该特别小心处理,尽可能避免出现瓦面漏雨现象。
古建筑屋面一般都设有屋脊,有陶瓷屋脊、灰塑屋脊、陶瓷灰塑相结合的屋脊等等,形式多种多样,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屋脊,瓦面盖瓦过程应该小心注意屋脊与瓦面接合位置的处理,日后出现屋面漏雨的地方往往就是在这些部位,特别是歇山屋面,如果处理不当,屋面漏雨的几率高达90%。为预防屋脊与瓦面接合位置漏雨,一般可以加设一道防水,防水材料的选用可根据古建筑的性质决定。如果是文物古建筑,可选用铅皮防水,如果是普通的非文物古建筑,可使用一些现代防水卷材(如三元乙丙防水卷材)。在制作或安装屋脊前,先在屋脊安装位置铺设防水卷材,卷材需有一定宽度,可向外延伸5~6片瓦的位置。这样,屋脊的雨水可以顺着卷材流回瓦面。另一方面,特别是歇山屋面,屋脊转角位置容易出现沉降、拉裂,加设防水卷材有效可以防止因屋脊沉降、拉裂引起的漏雨。
为防止屋面瓦件下滑,一般瓦面设置1~3排瓦钹,瓦钹位于檩条与桷板交接处,卡住底瓦和面瓦,直至瓦筒底部。如果瓦片与瓦钹的接合位置处理不够紧密,瓦面完成后该位置也容易出现漏雨现象。施工时,应根据瓦钹的实际规格及位置开设每一块瓦的卡位,卡位不能太大,比瓦钹稍宽1~2mm即可。另外瓦钹不能设得太高,太高的瓦钹会顶住瓦筒底部,瓦筒受到外力(如有人踩踏),瓦筒容易破裂,从而造成漏雨的可能。瓦钹的高度比最顶面一块瓦片稍高为最合适。
古建筑瓦面施工其它注意事项
古建筑屋面盖瓦施工既要保证瓦面的使用质量,也要保证瓦面的外观整体划一。完成一个高质量的瓦屋面,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5.1底瓦使用前底面先扫白,对缝铺设,搭接吻合紧密,行列齐直,无歪斜。
5.2底瓦铺设完成后,在底瓦面坐浆铺面瓦,严格控制面瓦排瓦规则(如 “搭七留三”、“搭六留四等等),行距整齐,拼紧每列面瓦间的缝隙,瓦片规格应尽量与瓦面桁宽相适合。
5.3面瓦铺设完成后,先用草筋灰封好每列面瓦之间的缝隙(俗称“封鼠路”),在缝隙两侧的面瓦面分别压抹草筋灰,形成“剑尖”的形状,然后在“剑尖”顶抹一团草筋灰,用瓦筒紧压,确保草筋灰裹满整个瓦筒内部,通线调整瓦筒的位置,保证整条瓦筒顺直。
5.4檐口用草筋灰安装滴水瓦、瓦当,瓦当须用铜线栓紧,扣住飞檐或瓦钹,防止下滑。辘筒前先用草筋灰辘成筒形,面层刮1~2cm厚黑色乌烟膏抹光。成型后的辘筒各条规格要基本一致,尽量减少误差。
结语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意义;开发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的古建筑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它的独特风格与传统,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不过由于在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摧残及人为与自然力的破坏,使得我国古代建筑遭受到损害、破坏甚至毁灭,在此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我国对于维护和改造古建筑已势在必行。
1、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古建筑反映了国家的辉煌历史,它记录历史,展示着历史文化,载托灵魂,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
1.1、古建筑指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代民用和公共建筑以及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它是一种历史文化精神的载体,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着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通过古建筑,我们可理解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时期的古建筑体现着中国古建筑与西方建筑迥然不同的建筑体系与艺术风格。依附于这些古代建筑和历史纪念性建筑中的石刻、雕塑、壁画、琉璃等与建筑相得益彰,使建筑迸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蕴含着更深的文化内涵,这是其他历史文献,考古资料,文字描写所不能代替的。
1.2、古建筑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它饱含着过去岁月流传下来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传统的活的见证,古代建筑和其他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社会不同发展阶段遗留下来的实物,我们可以从古建筑的研究中看出同一个时期其他科学的发展情况以及当时所达到的水平。比如,名闻中外的万里长城,还有建于隋代的安济桥等,它们都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对于建筑史的研究来说,古建筑更是直接的实物例证,因为任何一座古建筑都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所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及科学技术水平、工艺技巧、艺术风格、风俗习惯等等。因此古建筑是中国建筑史发展的最好例证,对其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及社会历史的变革。
1.3、古建筑是新建筑设计与新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中国的古建筑在艺术和技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极其丰富而辉煌的成就,中国古建筑是独立于西方建筑的一个单独的体系,无论从建筑的审美上、结构上、构造上等,都有着异于西方建筑的表现。中国古建筑主要以木材、砖瓦为建筑材料,在建筑布局、材料、施工、艺术装饰、传统风格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都是几千年来无数工匠们在长期建筑实践中多积累下来的经验。这些古代技术成就,对现代建筑施工、设计者,有着极大的启迪与示范。而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的构建原理和它独特的防震方法,对现代结构抗震技术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1.4、古建筑主要反映了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等方面。我国历代建筑艺术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的制约。同时古建筑也为我国的文化、历史、现代建筑、考古等多学科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因此,古建筑在我国旅游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2、古建筑的保护现状
2.1、由于我国古建筑基本上是木质结构,在环境的作用下极易损坏,因此,建筑要进行经常性维护,费用比较高,而目前我国在古建筑保护资金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再加上政府监督力度不够以及各种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转向保护资金被挪用现象比较严重,造成许多古建筑因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建筑损毁严重,无法进行修复,古建筑保护相对滞后,两者矛盾日益激化。
2.2、古建筑的保护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目前,我国虽然在古建筑传统技术的继承与传播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古建文物保护质量提高了,当前,在进行古建筑保护的工作人员当中素质不高、水平低的大有人在。再加上材料与技术方面的欠缺,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就难以开展。
3、保护古建筑的措施
3.1、在进行古建筑的保护工作时,除了增强工作人员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也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都参与进来,专门设立古建筑保护组织,对我国传统建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大力宣传,使得政府与人民群众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对古建筑历史文化意义的保护。
3.2、古建筑属于珍贵文物,因此,对其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是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我国古建筑的材料主要是木材,其主要损坏原因是木材的腐烂,定期对古建筑进行维修和修复十分重要。对古建筑的维护应该坚持原真性,即保持古建筑本身和它所代表的历史性和美学性,仿照古代建筑风格,利用现代科技将古建筑维护过程中的环境及人为损坏程度降到最低。对古建筑维护的方法主要有:1)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形态、组织结构及原有建筑材料,对历经多年自然侵蚀与人为损毁,已经有残缺,或者对外观已丧失原有风貌的建筑进行修复;2)由于种种原因需要重新建设或者搬迁的必须要经过相关特别批准,在进行施工前要到实地进行多方面考察,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确立古建筑维修的正确指导思想,寻求妥善的修复方法,。做出可行的方案,来保证古建筑重建或搬迁的施工质量。在古建筑的修复过程中,当传统的技术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任何现代科技。相对于传统技术,现代科技可更全面、深入、确切地认知古建筑,采取的保护措施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科学。
3.3、虽说我国在古建筑方面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表现在古建筑保护理论知识方面还比较薄弱,实践经验少,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不断地总结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指导我们的古建筑维修的实践,还有就是专业性人才缺乏。因此,需要加强专业人员培养,提高古建筑保护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向国外学习先进的古建筑保护理念和修复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来解决新时期我国古建筑保护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开创古建筑保护的新局面。
3.4、对古建筑进行合理开发,积极发挥古代建筑在观光旅游业中的作用,发展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让开发和利用相互促进发展。有很多古代建筑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实用价值。对这种建筑要赋予其新的实用功能,挖掘其再利用的因素,将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相互融合,使其具有新的实用功能。再者在历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古代建筑的价值已大大超过自身的物质功能价值。我们可以利用古建筑作为文化馆、博物馆利,供专业人士考察、借鉴等。
4、结语
终上所述,古建筑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辉煌历史,表现了过去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保护和维修好它是我们这一代不可推卸的使命,当前,国家对古建筑修复与保护日益重视、各方面下拨的款项也逐年增多,而在修理古建筑的科学技术也在日益进步。相信在未来对维修古建筑的事业将发展得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张帅华.对当前古建筑修复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04)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传承发展
一、前言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蓬勃,生命力旺盛,在中华文明上上数千年来一直保持活跃、进取、发展。不仅如此,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高度。文化的丰饶和技术的发达促使建筑文化从无到有发展成一个丰富而深邃的领域,浓郁的东方文化色彩,结合中国哲学大家的思想精华,铸就了一支在世界建筑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葩。长期以来中国古建筑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而文化发达带来的审美观提升,也提高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价值。巨大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使得中国自古以来一直保持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强大影响力。即使在现代,引入现代建筑科技,也依然可以从古建筑中汲取设计的灵感,传承和发扬古建筑文化中优秀的想法和设计,这不仅是提高当代建筑设计水平、满足用户审美需求的重要参考,而且也是一次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建筑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创新现代建筑艺术的机会。
二、研究和传承古代建筑文化的意义
受益与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安定繁荣,数千年间除了几次大的战争之外主旋律基本是团结发展、统一和平。因此也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建筑文化,比如自古以来多用土木作为建筑的材料,同时用木材搭建建筑的骨架,这样的思想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成熟,一直延续到现代。
中国古代建筑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建筑工艺的领域,与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密不可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建筑工艺的提高促进了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而文明的发展又对建筑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出现、形成和发展是与中国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我国人民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尝试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如木材、砖石,将它们互相结合,从建筑布局、材料、施工、装饰等多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在施工建造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中国古建筑。同时,还积极引进与吸收其它民族的建筑文化精髓,丰富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内涵和底蕴,逐步建设起有影响力的中国古建筑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其他民族建筑文化的发展,如东北亚的朝鲜和日本,东南亚的越南等,至今还保存着许多深受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影响的史迹。同时,中国古代建筑还具有历史意义,它的背后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影响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之久。
研究和传承中国古代建筑,能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将中华民族的优良遗产传承给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让古建筑的精髓用现代建筑语言表达出来,使建筑能够满足功能和美观上的要求。
三、古建筑的建筑种类
历经近五千年的发展,中国古建筑逐渐演变成一个庞大的体系,种类丰富,可按建筑类型来分为六大类。其中包括住宅、宫殿、宗教、坛庙、陵墓、园林。
(1)住宅类建筑不仅是我国最早的建筑类型,也是建造得最多、最广泛的建筑。早在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基于洞穴发展住宅,经过一定阶段的发展,开始逐步以木结构为主体,构建住宅。同时,随着社会阶层日益分化,住宅类建筑往不同的方向发展,典型的就有官员与普通百姓的区别。在称呼上也有区分,官员的住宅多称府邸、府第或宅第,而普通百姓的住宅则简单地称以民居。许多住宅因为自然老化、战火侵袭、人为拆迁等因素而消失了,现存的大多数集中在明、清两代。
(2)宫殿作为最隆重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亮点和最高点,代表了当时建筑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体现了那个时代的艺术发展水平。宫殿的发展从夏商时期开始,经历了茅茨土阶的最初萌芽阶段之后就发展到了春秋时期的高台富室。自秦朝开始直到魏晋南北朝前殿与宫苑结合。而隋代到明清的近代宫殿讲究纵向布列。这就是宫殿发展的大致四个阶段。
(3)宗教建筑。中国古代文化中,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是最为重要的三个教派。因此这三教的建筑占据了宗教建筑的大半江山。佛教有佛殿、石窟、楼阁式塔,道教有道观,伊斯兰教有清真寺,都设计得别具特色,是宗教建筑的代表类型。
(4)祭祀神灵、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作为实施祭祀行为的场所,神庙(坛庙)自然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也创建出了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5)陵墓建筑。中华文化中传承下来的转世与风水等思想使得陵墓一直以来都被重视,无论是天子皇帝,还是平民百姓,都十分重视陵墓的修建。这个风气自秦始皇开始越演越烈,自秦始皇开创了埋葬规制和陵园布局的先例之后,古代墓葬的建筑水平和规格越来越高,建筑的构形和日常应用中的建筑有很大差别,也多采用砖石的结构,与中国传统的木材架构不同。
(6)园林景观类。这一类建筑形式较为多样,受气候、水土等影响,全国各地情况不一,一般而言,都有楼、阁、殿、堂等建筑物,还有亭、廊、轩、斋、馆、舫等不同名称的建筑类型。
三、古建筑在当代的传承方式
已经传承了近五千年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与深刻的底蕴,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并没有因为现代建筑技术的引入和发展而日渐消亡,反而因为与现代设计的很多共同点而生存下来,而且得到很好的发展。无论从设计形态到设计理念上,中国古建筑与现代建筑都有着很多共通之处。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古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
首先从功能说起,中国古建筑的建造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大部分的建筑都是为了非常明确的功能而设计、建造,基于这种设计的理念,中国古建筑的设计创造始终和功能紧密结合在一起。而现代建筑所遵循的最重要的一项原则就是功能主义原则,被现代建筑设计师所倡导,因此已经成为评判一个建筑设计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这种追求建筑物功能与审美的完美结合的思想,反应了追求和倡导理性的一种逻辑辩证思维,与中国古建筑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其次,现代建筑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引入了框架设计的思维,使得空间的划分和使用摆脱了结构的束缚,在组织起建筑内容和用途的时候更加自由。反观中国传统建筑,就会发现这个理论与中国古建筑的空间构成不谋而合,中国古建筑的设计就是框架设计思维的雏形。
中国古建筑的传承不仅在于设计理念、思维,还在于率先使用工业化、批量化的生产模式。工业化、批量化生产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手段,标准构件会在工厂里就完成制造和加工,有利于在建筑工地快速推进施工速度,因此在建筑方法上,中国古建筑所采用的标准化施工方法已经悄然应用到现代建筑施工的各个领域。
可以看到,古建筑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其实已经渗透到当代建筑的方方面面,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新的时代继续传承下去。
四、结语
随着现代思想与传统思想的激烈交锋,现代人意识分歧较大,对待中国古建筑的想法也因人而异,有些人认为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认为我们应该延续这个文化。而有些人则认为中国古建筑是封建的糟粕,需要全盘抛弃。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洗礼,中国的建筑风格和建设技术依然保持着高度的稳定性,这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脉相传是密不可分的,直到现在,它仍然左右着中国现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审美取向以及发展方向。因此,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中国古建筑的精髓转化为具体的建筑设计语言,建构属于中国的现代建筑,把中国古建筑继续传承下去。
[1]陈丹青,心理景观、建筑景观与行政景观[J],退步集,2005.1
坚持江南园林风格的传承者
提到江南城市园林建筑的传承与发扬,不能不提到苏州市特殊的企业家史建华和他的苏州市新沧浪房地产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工民建筑专业出身的史建华,毕业后长期从事城市建设,更多的是古城保护。从90年代初期建造全国第一个旧城改造与古城保护试点小区――桐芳巷开始,史建华就带领他的团队潜心参与苏州的古建筑保护和利用。
2005年3月,“苏州古建筑葑湄草堂公开上市进行产权交易”,把史建华推上了风头浪尖,也因此使他成为中国古建行业“古宅拍卖”的“第一个吃螃蟹者”。葑湄草堂的成功修复使新沧浪房地产获得苏州市首笔社会力量保护古建筑政府奖励金18万元。这种以颁发政府奖励金的方式鼓励民资参与古建筑保护,在全国尚属首例。
2006年,史建华的发展思路是:“把公司打造成专业从事传统建筑开发的企业,把产品做成一种精品,做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新沧浪公司有留园路姑苏人家项目、木渎别墅项目、同里夜江南商业建筑综合体、震泽的“宝塔街”苏州老街坊改造等正在同时运作与开发。其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别墅项目代表的“姑苏人家”,2006年6月荣获第三届中国别墅节“中国最佳古典私家园林别墅大奖”。
史建华正在组建的“苏州古典建筑专业团队”,意在形成研究、开发、设计、施工、装修等一体化的古建产业链,与联手的5家古建建筑公司,古建材料公司,古建设计公司,共同全力打造“苏州园林住宅”的民族风景。
作为一名地产商,史建华的人生事业与梦想的追求代表了一代企业家的文化责任和社会使命;对于地产开发企业,新沧浪的成长历程和发展壮大是苏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实施见证,得到了市场和社会的高评与认知。
古代私家园林的修复精品――双塔影园、葑湄草堂
相对于北方的皇家园林,代表江南园林风格的苏州园林则属于私家园林。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在历史上仅状元就出过84名,这些名人建造了数量众多的私人宅院,特别在明清鼎盛时期在苏州建造的私家庭园就达千所,截止目前仅尚存200多处。名人故居显示着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其中著名的文物建筑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九处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建筑,都是古代的私家宅院。
“双塔影园”和“葑湄草堂”均是古民居,同属于苏州市政府划定的“控制保护建筑”。也就是说,这些古建筑虽然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有相当历史价值”,故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必须享受“准文物”的待遇。这是清代诗人袁学澜在战乱后迁入苏州,购得卢氏旧宅加以整修,因庭院里面不远处存有双塔,便题为“双塔影园”。史建华向记者介绍:“‘双塔影园’是在37号街坊改造中整体修复的古宅,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基本恢复出古宅旧主清末诗人袁学澜先生描述的‘堂构宏深,屋比百掾’的风貌。改造前的“双塔影园”有68户居民挤在一起,基础设施不全,脏乱差。我们首先把这些居民都搬迁出去,并与相关产权人及房管部门办理产权交换手续。接着根据文管会提供的资料,查阅古建筑相关主人的生平资料,制定对古建筑的修缮方案后报请文管会审批。方案审批通过后,再请香山古建的建筑施工队根据传统建筑的维修方法,对破旧不堪的古建筑进行修缮。从动迁到修复完整历时四年多,才使之成为最具苏州传统特色的建筑代表之一。”
葑湄草堂原为苏州旧城的一座私人住宅,座落在葑溪之上,临流筑室,占地0.2公顷,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左右通达,结构紧凑,左为住宅,右为花园,是典型的苏州私家宅邸。新沧浪在维修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文物保护法,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其历史信息,尽量保存和使用原构件,对其建筑造型、结构和工艺进行考证和研究,采用了现代工艺,按原建筑进行了落地修建,彻底解决了古建筑的防湿、防蛀、给排水等问题,历时两年半。“葑湄草堂”在修葺后,完整保持了原有“三路五进”的整体结构,这是传统苏州大型民宅的典型风格,呈现出临水而建、粉墙黛瓦、斗拱飞檐、庭院清幽的景致。在这些基础上,史建华还适度调整了天井、围墙、窗体的比例,增设了门卫、洗手间、厨房、车库等基础配套设施,使其更能满足现代的各种使用功能的需求。在2004年10月修缮后的“葑湄草堂”,一举荣获“中国建筑珍品大院”称号和“中国现代民族建筑综合金奖”两项国内地产业最高荣誉。
针对私家宅院传承历史文化,史建华用六个字来总结葑湄草堂这一典型的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内敛、内秀、内涵。
史建华介绍说:“对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复完的古建筑,不仅使它的观赏价值得以重现,如何再现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新的价值,才是对古建筑最好、也是最有效的保护。因此,在政策支持的前提下,我要通过多种渠道,找到更多具有相当经济实力、并对民族传统建筑有历史使命的古建筑发扬人,让他们在今后的历史开发长河中担负起保护的责任。和葑湄草堂一样,散落于苏州各处的200多所古建筑,也在同样期待着更多的民间投资商来让它们获得重生,使它们能够一直“传”下去……”
构建现代中式园林别墅――“姑苏人家”
史建华会品园、修园,也能造园。造园是对古典园林建筑更好地传承和光大。
史总说:苏州园林是集建筑、园艺、书画、雕刻、诗文、音乐、家具陈设、文物及古玩等艺术门类为载体的综合性艺术品,体现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出人与建筑、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符合“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的美学艺术。这和现代都市人追求住宅区亲近自然,生态健康的人居理念相符。若能把传统建筑中的精华进行发扬,并与现代居住功能相结合,那么这样的建筑必定会成为优秀的建筑而跻身于当前繁荣的房地产开潮中,而不是被目前的西式风潮所淹没。他强调:“这是我们住宅开发的一个课题,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我们企业的价值取向宗旨。”
构建现代中式园林别墅――“姑苏人家”项目是史建华把古代园林风格与现代都市别墅科技相融合而运筹的现代派苏式园林住宅,同时也是传承和发扬古代园林神韵和文脉精神的造园代表作。
史建华介绍:“‘姑苏人家’项目位
于苏州留园路69号,属于留园旁边的绝版地段,计划建造20多幢现代派顶级中式别墅,而且每幢各有特色。区别的特点是‘在传统特色基础上容入现代功能性的需求,强调把传统建筑和现代功能融合起来’,做到传统园林加现代住宅达到以人为本的极尽舒适效果。”
对于“姑苏人家”的建筑风格在继承和弘扬传统之上有六大特点:第一、在设计上保证每套别墅的独立私属空间,采用封闭式高围分隔每户间私密环境,成为真正私家园林住宅。第二、采用分散式建筑布局与园林环境景观的自然结合,重现苏州古代园林特色房在景中,景在房中的优势。如会客、居住、用餐各区的分隔在满足功能差别的同时合理利用园林景观空间。第三、延续传统建筑的走廊连接各栋通畅交通需求同时体现出建筑与园林的自然结合,让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表现为更适合江南多雨的季节特征。第四、园林庭院占地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有一定的比例是江南传统住宅的特征,更是该项目的重要设计特色。古典园林式的庭院再塑苏州园林精致细腻的文化内涵。第五,重点突出客厅在整栋传统建筑中的位置,作为独立的宽敞向阳建筑及享受中心花园外景。第六、彰显苏州派传统住宅的内敛、内秀、内涵综合理念。采用园林式景观的层次设计:山水树木、花草鱼虫的整体布置及以及砖石木雕、题匾楹联的苏派历史建筑文脉演绎在现代生活中。
史建华补充到:“该项目一期目前已进入精雕细琢、筑榭布局、种花莳草阶段,2007年5月对外公开。同时我更有信心让“姑苏人家”成为一个有档次、有品质和价格均为苏州最高的中式园林别墅项目,能代表苏州中式园林别墅项目的顶级水平,让它成为苏州日后中式古典建筑史上一个时代的见证物。”
精心铸造“吴都古建”品牌
“作为人间天堂的苏州,虽然有着丰厚的古典园林文脉资源,然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苏州每年的住宅开发量达3000万平方米,可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连1%都不到。”史建华对于近年涌现中西式风貌的现代建筑比比皆是,体现苏州本土传统特色的建筑却寥寥无几的现象深感遗憾。
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一直在快速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就会追求更更高层次的居住享受需求,这样就会需要有一种完全的私人情趣空间生活,因此这些人只有在中式园林别墅中才能最好地体现。让所有的地产项目都成为中式住宅也是不客观的,随着房地产业不断提高及繁荣,传统作为一种差异化发展的建筑形态存在是必然的。由此可见,中式园林别墅注重对苏州古典园林的扬弃,将不适合现代人生活的部分全部改造。在园林别墅中添加电梯、地热、地下室、停车库,并保证通风采光等技术同时还可继承江南园林特色的神韵。如果开发商自身对中式文脉风格的理解有限,只一味强调形式上的模仿甚至复古是很达到其神韵效果,这样只会是“画虎不成反成犬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