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绩效考核与绩效考评

绩效考核与绩效考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绩效考核与绩效考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绩效考核与绩效考评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评;发展现状;对策分析

一、国有企业绩效考评的研究背景

绩效考核又称绩效考评、绩效评估,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和过程,在各大中型国有企业里面越来越重视。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包括绩效目标的确定、绩效的产生、绩效的考核、绩效的提升等四部分构成。其中个人及组织绩效的提升是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即通过了解和检查员工的绩效以及组织的绩效,并通过结果的反馈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和企业管理的改善。

二、国有企业绩效考评的现状分析

1.绩效考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正确。很多企业把绩效考评与员工薪酬联系作为唯一目的,其实“把薪酬与绩效结合”应该是绩效考评的副产品,它是保证绩效考评能起到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不应该是绩效考评的主要目的。当前约有75.90%的被调查企业把“把薪酬与绩效结合起来”当作是绩效考评的主要目的之一,这样就会导致企业最终为了“薪酬”而不是“绩效”进行绩效考评,从而使绩效考评误入歧途,这一点值得中国企业高度关注。绩效考评最终主要目的是用来帮助员工提升绩效,进而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目的。2.考评内容不全面,标准不明确。国有企业人事考评的内容不够全面,存在着明显的以偏概全倾向,仅仅以履行任期和岗位工作目标的情况为考评的主要内容,以岗位责任制和任期责任制为基本依据,注重实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考评。并且考评缺乏客观的衡量尺度,定量判断少,定性判断多,往往受考评者价值观的影响,随意性大,尤其易受领导者意志的左右,很难保证考评的公正性。3.缺乏绩效反馈制度。企业中被考评者无从申辩说明或进行补充,也无从了解自身表现与组织期望之间的吻合程度。结果,员工并不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是企业所期望的,哪些行为是不符合组织目标的,更不用说如何改变自己的工作。这样,在企业人事考评工作就失去了改善员工工作绩效这个最重要的作用。绩效考评总是力不从心,员工存在较多的抵触情绪,不少人认为搞绩效考评就是要砸他们的饭碗,就是搞下岗政策。4.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形式单一。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可以分为外在奖励和内在奖励。前者包括工资增长、绩效奖金和其他具有酬劳性质的奖励,后者包括员工对自己的奖励(如成就感)、福利、授予荣誉称号、赋予挑战性的职责、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在设定目标和制定决策时的影响力等。但目前国企绩效结果的运用多数只是与工资和奖金相挂钩,形式过于单一。

三、国有企业绩效考评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不重视。部分主管甚至高层领导不重视绩效考核,不把绩效考核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完成,只是简单应付了事。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绩效考核的重要作用,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简单的工作评价,不会为企业带来效益和利润,而且又浪费时间。一部分领导为了稳定上下级关系,照顾私人感情,或者出于其他的原因,不愿意执行绩效考核政策;其次是他们对绩效考核的作用理解不深,相当部分的企业将绩效考核工作单位在调整待遇以及决定奖金发放等事务性工作上,而不是着眼于未来,使企业通过绩效考核,全面地提高员工素质,使企业生生不息。2.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的不了解。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总是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员工存在较多的抵触情绪,因为他们对绩效考核工作的不了解,不少人总在担心绩效考核结果会对自己不利,他们不断猜测考核结果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是被降职、减薪还是解雇?这样就会给员工的心理造成严重的负担,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这种情绪蔓延开来会严重影响员工的士气。3.不重视分析工作。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工作分析未受到普遍的重视,岗位职责模糊。工作分析本应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第一个主要环节,但很多国有企业远远没有做到如此,在没有明确的工作分析的情况下,很难科学设计绩效考核标准,考核结果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4.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对于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存在三种做法:一是绩效考核指标过粗,过于泛化,与被考核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之间的关联性不大;二是绩效考核指标过细、过全,看起来很科学、很合理,但执行起来很困难,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可操作性差;三是盲目追求量化,只考核能量化的指标,不能量化的指标则被当作不重要的指标被取消掉。

四、完善国有企业绩效考评的对策分析

1.建立科学的工作分析。由于企业中存在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工作分析结果。为了使考核更客观,需要将岗位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而不是全公司上下只用一张考核表。岗位不同,需要考核的要素就有所不同,采用一张考核表,显然是不合适的。比较合适的做法是把公司所有岗位划分几大类型,比如,管理类、科研类、后勤服务类等。这样得到的考核分数既有绝对值,又有在本类岗位的相对位置,便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总之,工作分析是绩效考核的前提也可以说是绩效考核体系的一部分。2.合理地选择考核者和考核信息。在选定考核人员时,我们需要遵守一些原则:首先,考核者要有代表性。根据360度考核法,对员工考评需要有各方面的代表参加。其次,选定的考评人员必须具有好的品德修养、丰富的工作阅历和广博的理论知识,能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对待考评工作,避免掺杂个人好恶、以偏概全,并要在考评工作方面经过一定的专门训练,以保证考评工作的规范化,避免因考评人员的工作作风,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考评效果。最后,考核人员各方所占的权重要恰当。3.对考核者进行培训。首先应该是进行一般心理知识的培训,使得考核者尽量避免产生众多人都出现的错误。然后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在培训中,主讲人先为被考核者放一部关于员工实际工作情况的录像带,然后要求他们进行绩效考核。接着主讲人把不同考核者的考核结果放到粘贴板,并把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逐一讲解。最后主讲人给出正确的考核结果并对考核者们存在的错误一一加以分析。4.进行绩效沟通和绩效反馈。考核者在制定绩效计划时开始就应该与员工进行充分的协商,在整个考核流程中始终与被考核者保持联系,考核的结果要及时反馈,并指出不足以及改进意见,被考核者可以陈述意见,提出自己的困难以及需要上司解决的问题。绩效沟通的方法可分为正式与非正式两类。正式是事先计划和安排的,如定期的书面报告、面谈、有经理参加的定期的小组或团队会等。非正式沟通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闲聊、走动式交谈等。在实际应用时最好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沟通方式。

参考文献:

[1]兰诚,李谨.绩效考评应把握五个原则.论文摘编.2006年(6)

[2]季宏,叶春明.绩效考评中的不公平现象剖析与对策.管理纵横.2006年(6)

绩效考核与绩效考评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薪酬 绩效评价 标准 评价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国营企业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增强企业员工的积极性。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内容,注重员工的潜质的培养和开发。

1 国营企业的绩效考评存在的弊病

①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不健全。②绩效考核的局限性。国营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③绩效考评方法单一。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不能进行全体,全方位的考评。④制约员工职业发展。受绩效考核失真的影响,没有员工的成绩,导致员工对工作失去信心,产生抵触情绪。

2 实施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案

做好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明确考核的目的 以此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依据。

2.2 设计、规范绩效管理流程 第一考核指标和标准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第二确保考核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第三提高考评的准确性,保证公正性。第四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检测、评估、诊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2.3 员工绩效考核的指标设计标准确定 通过采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对绩效进行考核。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第一分析工作岗位。对被考核者所在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等进行研究分析,确定被考核者的绩效考核指标。

第二分析指标: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完善指标体系。并确定重要岗位考核指标。(如下表)

第三依据岗位指标体系运用一定的标准,确定员工绩效考核标准。

2.4 设计员工绩效考核程序 第一考核系统的流程:首先确立绩效考核目标,个人目标源于公司年度目标和部门目标,主管和属下必须充分沟通,建立绩效合作伙伴关系。

第二制定绩效考核表:将考核内容和具体项目表格化,明确不同考核内容和相应的考核方法。进行绩效考核表格设计时,对于能量化的应量化,不能量化的一定要做到客观、公正。并进行充分的沟通达成共识。附下表:

确地描述被考核人员的现状。

2.5 员工绩效考评方法的选择 在绩效考评对象确定的情况下,充分考虑:管理成本、实用性、适用性问题。考评时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客观性:绩效考核标准存在工作态度、事业心等不能量化的因素。

第二晕轮问题:考核者把一个因素看成重要因素,做出的评定,产生了晕轮错误。

第三严格/宽松错误:为了避免引起评价争议,给予了被考评者不应有的过低评价称为严格,给予了被评者不应有的过高评价称为宽松。

第四个人偏见:考核时对员工的种族、宗教等存在偏见,影响考核的客观公正性。

2.6 员工职业生涯设计 企业应从多条渠道对员工业绩进行评价,以帮助员工确立志向设定职业目标。和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对贡献型的员工要重点进行培养,对堕落型的要逐步淘汰,对安分型和冲锋型的员工进行针对性引导。进而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的成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中斌,杨成国,陈银法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通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3).

[2]陈源.浅谈中小型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1(06).

绩效考核与绩效考评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绩效考评;企业核心竞争力;人才资源

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高质量的人才之间竞争,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除了经营战略的正确决策,人力资源管理是重要的因素,而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完善的绩效考评以及职业生涯管理是吸引有效人才,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力的重要基础,企业只有在人才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才能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在现实中,对于企业绩效考评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论,本文基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在剖析了绩效考评的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对企业绩效考评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梳理,为企业正确认识绩效考评、建立科学的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绩效考评机制奠定基础,并对绩效考评的结果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绩效考评的环境因素

任何一种管理机制都要基于一定的环境,绩效考评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经营计划和人力资源其他因素等息息相关。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积累的,为企业成员共享的,代表企业信仰,期望、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集合体,它比任何人和指令的影响力都要强大。企业文化是约束绩效考评的道德准则,同时绩效考核也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也会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起到对现有文化的修正作用,因此,企业在设计绩效考评时要充分考虑组织文化,分析企业文化鼓励和限制什么,然后根据这些因素选择关键考评内容,力求保持一致。

2.战略目标与经营计划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机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管理机制的作用在于保证企业资源在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并监督各部门的业务执行过程和效果的评价,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绩效考核的目标要以战略目标与经营计划为基础,针对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行业设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和内容,但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同时,企业经营计划乃至战略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绩效计划与管理一系列活动的有效实施,首先企业要对经营计划分解为各个小目标落实到各部门和个人身上,然后,通过绩效考核得到的信息确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同时,绩效考评的结果可以使管理层更为直接,快捷的掌握战略实施情况和内外环境的变化,并据此对相关的战略和决策进行调整。

3.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要素

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之一,内置于人力资源管理之中,与其它人力资源管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具体包括人力资源规划,薪酬激励,岗位调配,培训开发和职业生涯计划。绩效考评与这些要素的关系如下:

绩效考评与人力资源规划:一方面,人力资源规划为绩效考评设定框架和标准,另一方面,绩效考评的结果为人员供给计划提供详细的信息。

绩效考评与薪酬激励:薪酬激励是根据员工绩效的大小来决定薪酬的高低,而科学、公正的绩效考评结果为其提供了客观的依据。根据绩效考评的输出结果进行薪酬分配,多劳多得,使员工感到公平公正,能够充分的调动其公正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绩效考评与岗位调配:全面,科学的绩效考评结果,客观上反映了员工的工作成就,为企业岗位调配和员工的职位轮换提供了最为科学的依据。一个员工绩效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从员工的角度,与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有关;从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是否对员工用其所长,扬长避短。通过绩效考评,对这两方进行评估,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既挖掘员工个人的潜力,又能争强企业的竞争力。

绩效考评与培训开发:从企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提高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效益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而对员工的培训开发是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方式。持续的绩效考评为培训开发提供需要的具体信息,促进培训开发工作的深入发展。通过绩效考评可以反映出相关员工的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不足,进而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使其更加胜任现有的工作,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绩效考评与职业生涯计划:绩效考评对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对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信息,良好的员工职业规划同样可以为绩效考评提供激励机制。

二、绩效考评的几个关键问题

1.绩效考评的出发点——“以人为本”

任何企业都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而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中,人是最有创造力和最具激发潜力的,因此,绩效考核的出发点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一种可开发和利用的资源,而不仅仅是一种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人,而不是一种工具,要将企业利益与个人自身的利益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2.绩效考评的本质——沟通

一直以来人们把奖惩作为绩效考评的最终目的和本质,本文认为,在考评主体多元化,倡导人本管理理念的时代,沟通才是绩效考核的本质,奖惩只是工作绩效考评的一个过程而非最终目标。绩效考评是通过考评建立起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沟通渠道,提供员工一个主动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最终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整体业绩。考评结果是对前期工作的得失好坏的一个平等的沟通,通过沟通让员工感觉到管理当局的合作态度,认识到考核的角度不是要站在与员工对立的立场上约束员工的行为,而是要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一起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3.绩效考评的目的——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兼顾

绩效考评要建立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个人的持续发展基础上,即兼顾两者的利益。人力已是现代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企业的业绩由人去创造,而业绩的好坏高低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盈利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效的绩效考评形式不仅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还要通过绩效考评结果让员工知道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然后制定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即将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结合起来,把考核设立为一种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同时受益的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4.绩效考评的主体——多方参与

由于现代企业具有岗位的复杂性,仅凭借一方的观点和评价很难对员工做出全面的评估,因此本文认为,要建立以“主管考评为中心,多方参与”的考评机制,被考评者要接受来自全方位的考核,包括上司,同事,自己,下属,客户等,也就是360度绩效考评。这样可以避免一方评估的主管武断,增强绩效考评的可信度和效度。上司评价是业绩考核中最重要的评估者,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的了解下属的工作表现,但是由于上司具有奖惩权,会给员工带来心理压力,造成单向沟通,员工不会主动向上司提供其自身的具体行为和能力。而同事评价对其是一个有益的补充,他们能了解被评估人的工作能力,行为和态度,但是也有可能会由于感情的存在而造成评价结果不客观;通过员工的自我评价,可以了解员工的个人意见,鼓励员工反映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有利于进行员工能力的开发;客户评价则是更为客观的评估,反映了客户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能力。各方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制衡。

5.绩效考评的内容——结果与过程并重

绩效考评是“绩”与“效”的合成,即业绩和效率,“绩”是指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主要强调任务的完成情况,侧重于反映项目的结果;“效”指完成任务的效率,侧重反映项目的过程。因此,绩效考评要将结果和过程考评结合在一起,结果考评虽然说服力强,更加直接,但是仅仅评价工作的结果可能会造成过分强调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导致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了组织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从而使企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组织过程的考评即对员工工作的行为,能力,态度的考评,适应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培养与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追求长期稳定发展的企业而言,应将结果和过程评价结合起来。

基于结果和过程的综合考评,本文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设定考核指标作为考核的内容,即“业绩,行为,能力”。业绩主要考核当前部门或个人的工作业绩和目标的完成情况,即采用目标管理法,对于不同的部门考核重点不同,确定差异性评价指标。行为主要指工作作风,应该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作风民主,为人正直,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责任感,积极努力。能力主要包括综合素养和专业才能两个方面。主要考核指标包括领导能力,全局观,协调能力,培育下属的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专业才能。

三、绩效考评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的手段之一,绩效考评工作是否成功的标志就是其结果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应用。即充分利用绩效考评的结果,将其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反馈控制,以实现绩效管理的目的。

1.利用绩效考评的结果找到现有绩效和理想绩效的差距,通过绩效分析找到存在的原因,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绩效计划,使企业的绩效始终处于一种改进上升的状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市场的佼佼者。

2.绩效考评是一种充分挖掘企业内部人力潜能的手段。利用绩效考评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的开发人的潜能。措施包括培训,晋级,加薪等。

3.将绩效考评与绩效工资和个人的职业发展挂钩,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和人事调整的依据。

4.利用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培训,不断的提升员工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深度挖掘员工的潜能,使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赵 路 聂常虹:西方典型国家政府绩效考评的理论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09(03).

[2]古银华:360度绩效考评方法研究评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8(01).

[3]唐翰岫 罗 炜 唐元虎:企业整体绩效考评体系之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0(03).

绩效考核与绩效考评范文第4篇

关键词:KPI绩效核算考评;建设银行;基层银行部门

在企业绩效考核中推行关键绩效指标考评(KPI),能促进组织结构集成化,提高绩效考核效率。将此种模式应用到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作中,能够不断提高优化商业银行管理系统职能。建设银行作为我国首家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KPI绩效管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是,对于基层银行部门来说,KPI考核模式仍有一定欠缺,因此应借鉴成功经验,对基层银行部门绩效考核问题加以解决。

一、基层银行部门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基层银行部门属于一级支行,近年来发展状况良好,但是在内部绩效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脱节,且未对两者进行综合考量。以现阶段所实施的绩效考核制度来说,其存在一定弊端。通过与不同岗位员工的交流发现,基层银行部门绩效考核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1.绩效指标与实际工作不相匹配

对于基层银行部门来说,其内部各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主要依据岗位来设置。虽然如此,但是由于一些指标指向性不够明确,价值针对性不强,导致绩效指标设计不够科学,不仅影响到最终考评的质量,也会使绩效考核流于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员工绩效评估很大发挥药效作用,严重制约员工工作主动性。很多员工虽然付出巨大努力,但是实际收获比较少,久而久之形成消极、倦怠思想。

2.绩效考核过程无法体现整体绩效

从基层银行部门绩效考核现状来看,其考核过程、流程相对简单。一般情况下,由部门经理填写员工绩效考评表,分管行领导签字后,作为季度绩效的主要发放依据。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绩效管理存在类似“大锅饭”通病,若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则会导致绩效考核趋近于平均分配。此种考核方法比较机械,未能将员工的劳动成果充分兼顾,失去激励作用,从而无法在内部形成较强的凝聚力。

3.绩效考核权重设置不科学

对绩效考核密度、权重进行科学设置,能够促M员工主动性及积极性,但是若考评相关设计不够科学,则会导致考核指标缺乏目标导向性。一般情况下,根据省行及市行的要求,对支行进行统一考核,且需按照上级银行部门所制定经营范围执行相关工作。这样一来,基层银行部门无法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特色性较强的经营业务。考核指标不具创新性,且将是否完成统一目标来作为考核标准,无法对基层银行部门的经营状况进行准确衡量,从而直接影响到员工收入,对整体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二、KPI绩效核算考评在建设银行基层银行部门的应用设计

1.完善组织架构,形成全面绩效管理体系

对于建设银行基层银行部门绩效管理工作而言,其在构建绩效考核机制及体系过程中,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整合。也就是说,绩效考核方法很多,但是每种方法各成体系,之间联系性较差,缺乏整体协调及调控,因此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管理整体。总体来说,基层银行部门绩效考核主要以经济附加值作为考核的核心指标,并将各部门或个人的业务完成程度作为辅助评价指标。一级分行在开展KPI绩效管理模式时,要发挥协调及领导作用,支行充分运用上述评价指标,并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

2.做好工作分析,重新梳理基层岗位职责

对工作进行分析,是执行KPI绩效考评的前提,传统方法未兼顾到前期工作,导致大量问题。因此,在基层银行部门设计KPI绩效核算考评时,要对基层员工开展全面的职位分析,并对其岗位权限及责任进行明确。例如,邀请省行制综合管理部门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权威人员,对绩效考核及职位分析进行详细讲解,保证顺利完成相关准备工作。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保证职位分析内容的全面性,突出其客观性及公正性,并保持职位分析过程的严谨性。做好总结,了解基层银行部门情况,结合业务特征,详细做好记录。

3.关键绩效指标(KPI)提取

以柜员(包括现金柜员和非现金柜员)为例,对其关键绩效指标的提取方法及权责设计进行分析,见表1。

4.关键绩效指标(KPI)权重设

所谓“权重”,是评价指标自身作用的主要反馈,对绩效考核指标权重进行科学设计,能够突出考评重点,同时能够发挥导向作用,可反映出绩效管理及考核的客观结果。对于柜员来说,无论是现金柜员岗位,还是非现金柜员岗位,在对其进行权重设计时,可遵循相同考核指标。是否能够为客户提供连续性优质服务,且在实际工作中做好银行产品宣传及有效营销,是柜员的主要岗位职责。柜员岗位是基层银行部门开展日常业务的核心力量,对其绩效考核指标进行明确,并合理设计权重,能够有效机房柜员工作积极性。柜员岗位权重设计见表2。

5.KPI绩效考评结果应用分析

开展KPI绩效考评,目的在于将结果运用与管理工作中,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检验其合理性,并对基层银行部门管理工作提供动力,从而不断提高管理能力。采用KPI绩效考评模式,并将结果进行充分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KPI绩效考评结果应用在薪酬分配上,根据考核结果,为季度、年度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物质及精神方面激励,充分体现出考核的导向性作用,改善“大锅饭”状况。其二考评结果为员工晋升提供支持,在岗位设置上设置一定梯度,从而满足广大员工晋升及成长需求。其三,考评结果应用在员工培训工作上,使组织及个人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结束语

长期以来,基层银行部门为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对自身绩效考核进行不断改进,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较多极富特色及效率的考评体系。但是,从实践效果来看,其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具有很多障碍。KPI绩效管理过程比较复杂,如何保证的灵活运用,并发挥出更大应用价值,是现阶段基层银行部门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立足于问题本身,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对KPI绩效核算考评模式进行不断优化,从而促进绩效管理工作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伟.工商银行石臼支行基层员工KPI绩效考评方案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于相泳.中国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绩效考核与绩效考评范文第5篇

企业对财会人员的绩效考评现状

(1)企业对财会人员绩效考评存在“凹地”。我国公司在财会人员考核方面还存在很多“凹地”,这种“凹地”主要存在于绩效考评的力度和重视程度,公司对全体人员的绩效考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在对财会方面的考评就更显薄弱。公司的规模、性质、发展阶段、规模等因素都对人员绩效考评有重要的影响。相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大型企业在企业管理,特别是绩效考核管理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因为较大的规模和充足的资金对企业管理形成有力的保障。这说明,对员工的绩效考核需要企业具备较完善的运行机制、企业制度以及资金保障等条件。但是,就目前我国企业发展规模和发展状况而言,中小企业数量要更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的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并没有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在生产和管理上更加注重企业的短期利益,也不具备资金和管理实力,发展状况对企业的管理,特别是绩效考评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企业应该在各个发展阶段克服资金制度上的困难,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人员绩效考评制度,并据此制定薪酬计划和进行激励设计,这样才能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保障。

(2)企业对财会人员的绩效考评缺乏客观性。客观性是企业对财会人员绩效考评的最重要标准。而指标设计和使用是制约绩效考评准确性和客观性的现实问题。现在很多企业对财会人员的绩效考核都以认证为标尺,能否获得高薪,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财会资格证书。但是在岗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这些直接影响着企业现状和发展的因素却未被考虑在内,因此企业在制定考评标准时应该考虑到全面性和客观性等因素。考评标准的制定实行领导、个人、专业人员三结合,指标先发动财会人员根据本单位的目标任务,自己在其中应承担的责任,自找压力并自提初步的指标定额,经反复讨论,综合每个员工提出的指标与整体指标衔接后,再由专业人员或上级主管进行评审,由主管领导批准。考评指标分值化实行先由经理提出方案,征求财会总监和财会员工意见后由主管领导审定。员工参与考评标准的制定,可以使自己进一步明确面临的形势、任务,明确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增强员工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和自主管理的意识。 但是,目前各企业财会绩效考核存在着财会总监和其他员工收入差异过大的问题,并且绩效考核缺少合理的标准,且针对不同的行业, 财会人员的薪酬增速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企业的考核标准要能够客观的评价员工的工作状态、 效率、业绩等方面。

(3)企业对财会人员的绩效考评缺少完整性。绩效考评体系应该具有全面性、完整性。企业员工的工作不仅是具有“绩”和“效”,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工作态度、与同事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工作中的责任感、使命感,都应该纳入企业对人员的绩效考核范畴。特别是财会人员,其敬业精神关乎一个企业发展命脉。这就要求对财会人员的绩效考评要全面,注重“德”与“行”等方面的考评。但是,在现阶段的企业对财会人员的绩效考评中,只是注重对“绩”和“效”的考评,很少及时对财会人员的“行”与“德”进行考评,因此,也就无法切实全面体现财会人员的绩效表现。企业对财会人员的绩效考评体系中的考核过程采用横向考评、上级考评、下级考评相结合的方式。第一,上级考评,由直接上级在考评期期末,对下属各绩效考评因素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考评主要要素是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第二,横向考评,根据岗位职责,选择相关部门或同事进行考评,考评重点是协调能力和服务质量。部门负责人的横向考核由其他部门负责人参与考评,员工的横向考核由其同部门的同事参与考评。第三,下级考评,由全部直接下级对上级进行考评, 考核要素是工作能力,重点是沟通能力、监督能力和帮助指导能力。

企业对财会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

(1)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和工作程序是必要的,任何管理者和员工都必须自觉地执行。一个好的管理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公司出现的问题,管理者通过管理体系随时了解下属的动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并能够帮助、指导员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才能做到公正、客观、及时、对事不对人。绩效考评体系亦是如此,好的考评体系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企业对财会人员的绩效考评体系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来构建:一是企业财会人员的管理采取“财务总监负责制”。“财务总监负责制”主要是指财务总监负责公司资产的管理,通过公司经理对财务总监采取考核的一级管理,财务总监对其他会计人员进行考核的二级管理,实现公司财务的总体管理。其中,财务总监主要负责对包括仓库主管、主办会计、开票员、电脑管理员以及出纳员等的监管。企业管理体系既可以将财务总监职位与其他财务岗位一起列入监管体系,也可以将财务总监的岗位独立列出,单独对其进行绩效考评。二是针对公司的具体情况通过相应的标准制定经理对财务总监、以及财务总监对其他企业人员的相应考核评分标准。经理对财务总监进行绩效考核,这样的考核是分步骤完成的。首先,经理对财务总监进行财务管理与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该部分分值占总考核的一半分值。第二,经理对财务总监进行电脑应用的考核,根据会计电算化应用和电脑监管情况,经理对财务总监的工作进行测评。第三,财务总监对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其中,后两部分的分值占到总分值的另一半。三是采用将考核扣分与财务总监的工资相挂钩的形式,有力的控制了财务总监,促使其能够严谨的按照公司的各项要求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这样的扣分体系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应该进行不同设定,财务总监的工资还应以公司规模和资产数值为基础来制定,不需要盲目的提高工资,使得岗位之间,尤其是同属于财务岗位之间的工资相差太大。这样会增加财务总监对其他财务员工的管理难度。四是考评制度提出后,应广泛征询各级主管和被考评人的意见,进行讨论和研究, 反复调试和修改,上报总经理批准。总经理批准后, 应规定一个试行过渡期, 如遇有重大问题, 需采取补救措施,以防止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在确定了工作要项和绩效标准进行考评后,一定要进行绩效面谈, 通过面谈使员工发扬成绩, 纠正错误,激发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热情。面谈之后还需引导员工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并对员工进行改进绩效的指导。

(2)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就是公司销售部门的负责人依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对财务人员的薪酬进行管理。公司对财会人员的绩效考评薪酬分为多个方面,分别是基本工资、晋升工资、工龄工资和绩效工资。总经理负责对财务总监进行考评和核发,财务主管组织其他财会人员通过上级对下级的评价、同级互评、下级对上级的评价等多种形式全方面评价,最终确定薪酬。其中,基本工资、晋级工资、工龄工资、绩效工资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第一,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以不同地区的分公司的销售门类、 消费水平、销售额大小等综合指标确定由总公司。基本工资从根本上打破“一刀切”的工资管理办法。 第二,工龄工资。工龄工资可以起到鼓励员工稳定长期从事本公司工作的作用,依据公司员工的工作年为制定标准的一种工资性补贴。如工龄工资按财务总监、仓库主管、主办会计等不同层次可以每年分别增加200元、100元、 50元。 第三, 晋级工资。晋级工资根据员工的基本工作技能和通过学习获得的资格证书来制定。这项工资能够促进员工不断学习和进取的积极性,帮助员工在行业上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根据财务人员每月实际考核情况以及全年累计平均得分确定,形成全新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第四,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可以起到鼓励先进,并树立公司榜样的重要作用。

绩效考核与绩效考评范文第6篇

2014 年2 月13 日,中国银监会2013 年度监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 年12 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151.4 万亿元,同比增长13.3%;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负债总额为141.2万亿元,同比增长13.0%。2013年全年,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42 万亿元,同比增长14.5%;拨备覆盖率为275%。2013 年我国银行业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这与2013 年起,各商业银行加强绩效考评体系建设,提升银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能力,增强竞争力功不可没。但是当前基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在积极助推其业务发展的同时,实践中过激的绩效考核又成为一些不规范、不谨慎的经营行为的根源。

一、存在问题

(一)银行帮助“倒贷”。《21世纪经济报道》:一些企业由于资金周转不灵等原因,暂时无法归还银行贷款或贷款本息,一种称为“倒贷”或“过桥”的资金提供短期借款,待银行发放新贷款时,再把本金、利息支付给“倒贷”方,“倒贷”资金成本可高达日息2‰,部分情况下,银行客户经理会主动帮助企业寻找“倒贷”帮忙,以避免成为不良资产,影响自己考核。对金融系统来说,银行贷款可能存在潜在的坏账,但“倒贷”暂时掩盖了这些“不良”。

(二)银行经营过程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内部绩效考核加压和贷款规模紧张的情况下,一些基层银行机构钻制度的空子,形成“上有对策、下有政策”的现象。一些银行机构在办理贷款业务时,通过与借款方共同签订《承诺业务协议》,以“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的条款约定,形式上取得了借款方对服务收费价格的认可,既符合“服务价目表”中“协议收取”的规定,也规避银监会禁止的“不规范经营”问题。对于部分民营企业在贷款准入条件、抵押担保等方面存在瑕疵,议价能力较差,为了获取银行贷款,宁愿承担较高的融资成本。

二、成因分析

(一)银行出现“倒贷”行为的成因。主要是因为绩效考评重效益、轻管理。在各行绩效考评方案中,个别机构过度强调利润指标,不能充分体现成本控制、风险调整后收益,且未能考虑资产期限及风险延期暴露等因素。

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中业务指标设置具体、精细,分值比重高;管理类指标设置相对简单,考核约束力不到位。合规经营及风险管理类指标权重低于其他类指标,在合规和风险类指标考核中多数银行以是否受到内部处分或外部行政处罚、是否发生案件、风险事件后扣分或是一票否决等事后结果作为考核依据,而对于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执行力等方面事前约束、规范的指标不具体,约束性不强。

(二)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经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考核指标存在重发展、轻责任。在考核体系中,部分机构的发展转型类指标异化成为“发展指标”,侧重考核利润、存贷款规模、新增有效客户数等,缺乏社会责任指标,不能体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及监管导向,如对社会民生、经济薄弱环节的“三农”、扶持小微企业(除农行对三农服务外)在考核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小,有的甚至没有。大部分机构设置了服务质量类的考评指标,但指标体系考核中对涉及银行业提供金融服务、在支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提高社会公众金融意识等方面的考评指标设置较少,部分银行特别对服务质量和公平对待消费者、绿色信贷、公众金融教育等社会责任指标的评价未能在考核体系中体现出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披露和履行社会责任报告、慈善情况等体现社会责任类指标在评价考核体系中存在较大空缺。

导致上述问题的共同原因,是绩效考评监督机制不健全,银行自我纠偏能力较弱。各家银行制定绩效考评中都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方案设计发到各考核单位,进行情况反馈,没有进行科学测评和审计部门的鉴定,基层绩效考核方案一般侧重经营岗位的指标考核,对营销人员的激励过度拉开高管与职工、前台与后台的奖励水平,影响单位内部沟通协调,尚未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合理运用其考核结果,只是将考核结果与被考核员工的工资奖金等报酬收入挂钩,形成考核激励手段变成了单纯的收入奖励,约束手段变成单纯激效和奖金的扣减,导致短期激励过度、长期激励不足,客户指标和员工发展指标在考核方案的设计上未有测重和具体的考核思路,不能够形成完整体现和引导未来绩效和引领银行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考评结果运用主要反馈给被考评单位和提交行领导及相关部门作为资源分配、经营奖励的参考依据,考评体系建设中在设计、执行和对结果运用的科学性、有效性没有相应的审计监督管理机制,一定程度上缺乏银行自我完善、进化和纠偏的能力。

三、对策建议

(一)树立稳健绩效观,确定稳健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促进银行业机构切实转变粗放经营的发展方式,进一步强化审慎经营理念,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有效防范绩效考核过于激进而导致的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隐患。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树立审慎、合规经营理念,坚持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并重,严防单纯追求市场份额,盲目扩张和追求规模而放松信贷标准或条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统筹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建立效益与风险、当期成果与可持续性发展兼顾的科学考评机制,引导各级经营机构转变“重规模、比速度、抢市场”的经营理念。

(二)健全完善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细化具体考评指标。一是在考核体系设计方面,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增强评价质效,处理好银行高管人员、技术人员与一般行员的关系;处理好银行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利益的关系,统筹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二是重视非财务的价值驱动因素,适当提高对非财务指标考核的权重,增强银行战略执行力,注重发展指标的长期效益和培育竞争力,如在资产负债表之外的履行社会责任、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等因素,要重视对战略性指标考核的资源配置。三是短期激励手段与长效激励措施有机结合,建立利润分享式的激励机制和以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绩效考评体系,采取多样化的分配制度,建立与考评办法相适应的奖金延后支付、股票期权、员工持股等多样的激励奖励管理。

(三)加强绩效考评自我纠偏能力建设,及时完善绩效考评。一是加强监管引领。从根本上强化各银行总行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考核制度的缺陷和弊端,表现在基层但根源在总行,各行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按照银监2012 年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考评监管指引》要求,梳理相关制度,加强内部的管理和审计监督职能。二是加强统筹管理。各银行要以绩效考评为载体,提升绩效考评与发展战略、经营管理的紧密度。同时加强考核执行建设,确保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能够从管理部门传导到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并充分考虑分支机构差异性。三是加强自我纠偏能力建设。

绩效考核与绩效考评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工资 绩效考评 联用

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是形成团队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其建立必须考虑目标,并结合具体的企业实力、市场状况、竞争企业工资水平等综合制定,有了薪酬体系,就要建立考核机制。企业的薪酬体系与考核结果挂勾也是增强团队凝聚力的一个重要保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国际化的步伐不断推进的今天,任何一个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必须充分地意识到,绩效管理不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例行工作,它更是组织战略实施的最为根本保证,人力资源部门更应以企业上层的战略伙伴角色,从战略的、科学的、务实的角度来思考和应对组织管理所面对的诸多问题。笔者将针对当前企业员工工资与绩效考评相结合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一、绩效管理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绩效考评是一把双刃剑”,这是管理咨询师面对咨询的一贯说辞,暨体现了咨询师的专业度,也展示了其狡黠的一面。如果仅仅从辩证法出发思辨地来理解这句话,那么可以说仅知皮毛,而且可以断定没有实践经验。绩效是薪酬的基础,因此要不要绩效考评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怎样做好绩效考核才是管理者应当关心的问题。

二、工资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1、岗位等级工资制

在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中基本上是沿袭传统的岗位等级工资制度,岗位薪酬的构成元素如岗位工资、效益工资、奖金等,实际上只和职务等级挂钩,与具体工作的职责、工作特点、岗位的价值等无多大关联,如部门经理与部门经理、普通员工之间,助理工程师与助理工程师之间等,只要行政级别或职称级别相同,岗位薪酬基本相似。

2、平均主义

由于实质上是传统的岗位等级工资制度,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违背薪酬分配的内在公平性原则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这是一种平均主义。因为即使同一个职级的岗位,工作难度、工作职责、风险也不一定相同,但是在职级上处于同一级别的人员所拿的岗位工资与奖金是完全相同的。这样的工资分配制度首先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同时不利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尤其是对于某些岗位的管理及技术人员来说,承担了巨大的责任与风险,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3、岗位价值的市场适应性不足

在薪酬分配中,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岗位确定不同的价值范围,再在这个范围之内根据不同的员工绩效表现和能力表现区分不同的个体价值。为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要求对企业每个岗位的价值进行科学、公正的薪酬价值评估。建立统一的薪酬分配体系,保障各岗位薪酬的可比性、合理性和公平性,使薪酬真正体现人才的价值,体现工作的绩效,起到激励作用。

三、绩效考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主观性强

在大多数企业中,每年都通过年度工作总结、工作鉴定而进行考评,并没有有效的考评组织,常常流于形式。在考评中,没有量化的指标,考评者主要靠自己的印象、随意的观察及简单的成绩对考评者工作进行评估,缺乏系统严谨的科学评定手段,从而造成评定上的失误。

2、没有将工作业绩考评与综合考评分开

一般说来,员工考评的目的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员工薪酬决策、员工选择、员工个人发展。结合不同的考评目的,考评应该分为不同类别。但是,大多数企业的考评体系显得过于单一,使用同一类考评很难实现多种目的,就可能造成考评结果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发挥不了考评应用的重要作用,达不到考评目的。所以,适当地对考评体系分类是很有必要的,、即将工作业绩考评和员工综合考评分开,分别达到薪酬决策和员工选择与发展的不同目的。

3、考评要素指标缺乏合理化

在一些企业中,考评体系的指标标准由企业统一制定,没有顾及不同类别人员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所以,在设计考评要素时,应当对企业人员进行分类,常见的可分为中层领导、事务管理、后勤保障类员工和技术/操作人员,对不同类别的员工,采用不同的考评要素和标准,使考评要素指标合理化。还有,考核指标因对象而调整时间跨度的和空间跨度。这里的时间跨度的因对象而调整是指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变化,指标必须相应变化。比如对象的工效显著提高了,就不能再以原来的工效指标来考核,而要适当调高。空间跨度的因对象而调整是指不同对象要适用不同的指标,作业员工、理解能力较低的员工要适用较简单的指标,管理员工、理解能力较高的员工可适用较综合的指标。

4、考评没有及时反映员工的绩效,考评周期过长

考核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激励才是目的。当我们事隔很久才兑现考核时,考核事由已时过境迁,对象或已淡忘,不论是纠正错误或是发扬长处都为之已晚。因此,需要尽可能缩短考核周期,以及时予对象以刺激。当前,很多企业绩效考评是半年考评一次或者年底算总账。实际上,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考评应该加大考评频度,可以考虑季度考评。企业人力资源部人手够的话,可以实行月度考评,以更好的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好坏。这样,可以使考评更加及时、准确,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水平的作用将更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5、绩效考核要公开公示

绩效考核的结果和依据的事实要及时公开公示,以达到互动的目的,并对其他对象形成影响。“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上策,奖一人而励十人、罚一事而警十事,是激励的上策。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及时公开考核过程、公示考核结果,公开和公示的方式也需适应对象的心理要求。

总之,员工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核心,也是进行组织绩效考核的基础,员工绩效考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状态、工作效果,决定了组织绩效考评能否健康发展。因此,对企业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 剑 叶向峰: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第三版

绩效考核与绩效考评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是企业以既定标准为依据,对其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绩效考核是企业内部管理活动。 绩效考核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在评价、激励员工,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绩效考核正被国内外各类企业越来越多地运用,成为企业进行有效员工管理的效途径。但由于考核机制、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考核时间僵化、各级人员参与度不够,考核结果落实不够等问题的出现,使绩效考核的效果大大折扣。本文就企业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的较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适合我国企业考核绩效考核的对策。

一、企业绩效考核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国的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已实施了几年时间,有些企业也制定出了实施办法和措施,但真正达到考核目的不多,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考核目的,直接影响了企业绩效考核的成效,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绩效考核的“企业整体”理念缺乏

由于职责特性决定,绩效考核工作一般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其他职能部门协助、配合人力资源部做好考核工作。正因如此,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成了人力资源部的“专利”,其他职能部门将其理解为被监管,是惩罚,是压力。在考核过程中,采取自我保护的做法。在部门自评时,给本部门打高分;在部门互评时,要么采取“一团和气”,要么进行“相互攻击”,直接影响了绩效考核的成效,使绩效考核成了企业职能部门的负担,导致绩效考核结果与初衷大相径庭。因此,提高绩效考核的“企业整体”理念,是企业绩效考核的当务之急。

2.全员参与程度不够

很多企业由于绩效考核的意识不到位,没有实现全员参与制,员工没有参与到企业考核管理中去,对企业绩效考核的目的,以及个人的考核目标不明确或不了解,考核制度的建立及考核指标的选择没有通过职工大会讨论,没有建立良好的绩效管理制度,而是采用较随便的办法;或者因为没有进行全员沟通,致使设计的考核方法和指标与企业的特性和需要脱节;或者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及时调整考核方案等,种种问题使绩效考核管理方法难以有效实行。

3.考核指标设计不科学

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应结合不同部门、不同工种的职能,找出其关键点,体现出不同特征。但在实践中,很多企业设计的考核指标、评价标准,没有考虑以上因素。如在员工绩效考核中使用定性指标多,权重大;主观指标多,客观指标少,加大了考核的随意性;又如在考核等级的设计上,虽然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等级,但由于各等级没有明确的指标说明,尤其是没有量化标准,难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界限,考核结果除了“优秀”就是“称职”,几乎没有其他等级,致使多数人员处于一个“称职”等次,难以反映职工的绩效差异,考核结果争议大,人们对绩效考核的宗旨和目的产生质疑,未能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和鞭策作用。

4.绩效考评信息沟通不畅

绩效考核的宗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绩效”。目前有些企业的绩效考核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沟通不够所致。由于缺乏与员工的有效沟通,致使全体员工的参与度不够,制定的考核指标缺乏可靠依据,脱离岗位职责,评价指标不明确,绩效评价不现实,考核结果难以信服等,可见有效沟通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关键作用。

二、完善企业绩效考核的对策

要使绩效考评切实发挥应有作用,企业应根据绩效考核有关精神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考核组织、考评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大量化指标,减少人为因素,增强绩效考评的信度和效度,使工作绩效的“考和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双刃剑”作用。

1.强化考核组织建设,保障绩效考核实施

科学的组织机构是管理措施得以实施的有力保障。要使绩效考评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首先要在组织建立上进行改革和改良。由于企业部门性质的复杂性,决定了考核组织、考核指标、考核方式都有所不同。理论学家研究出了不同绩效考核组织配置,树立了各自观点。笔者根据调查研究,认为在绩效考评中应采取三级组织考评机制,即:决策组织、执行组织和监督组织。决策层为绩效考评的最高组织机构,负责考评政策制定;执行层为具体考核方法的制定和执行机构,负责考评资料的收集、整理,考核指标的分析;检查层即考核监督部门,负责检查决策层和执行层工作的过程和质量。三层考核组织职责分明,决策层和执行层是垂直领导和反馈的关系,执行层既执行决策层的指令,同是将考核中的问题反馈给决策者,为决策层出谋划策,完善考核管理;检查层同以上二者的关系横向的平行监督关系,负责考评过程中问题的修正和考核结果的执行。三级考核组织相辅相成共同保证绩效考评的有效进行。

2.选择有效考核方法,确保绩效考核实效

从理论上讲,绩效考核的方法很多,有适宜部门组织的,也有适宜员工个人的;有适合操作人员的,也有适宜管理人员的。针对我国目前情况,KPI和360度评定法是比较适宜的考核方法。

(1)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即关键绩效指标,指对组织目标实现有明显增值作用的绩效指标,是用来衡量某一职位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具体量化指标,是对工作完成效果的最直接衡量方式。关键绩效指标来自于对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分解,反映最能有效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设立关键绩效指标的价值,是使经营管理者将精力集中在对绩效有最大驱动力的经营行动上,及时诊断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问题并采取提高绩效水平的改进措施。由于目前企业绩效考核中可量化指标缺乏现象严重,KPI方法不外是一个最佳选择。企业可以根据部门和职务特点,具体设计可操作的量化指标。

(2)360度评定法,它是国外多组织在绩效考核中经常的方法,此法在绩效考核时通过被评价者周围的各类人――诸如上级、下级、同事、内部或外部的客户等收集评价信息,最后这些“全方位”的信息经过计算机系统的整理给被评价者反馈报告,通常被评人是惟一一个得到综合报告的人,然后他们可以与上级或下级一起就其自我改进计划的制订进行讨论。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不是员工之间的比较,而是员工的自我评价、改进和发展。这种方法也正好解决当前我国企业存在的对绩效考核的“监管和压力”的误解。

另外,目标管理法、主管述职评价、分级法等等也都是绩效考核常用的方法。每一种绩效考核模式与方法都反映了一种具体的管理思想和原理,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不同的模式方法又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与适用条件。在具体应用中要针对不同的考核层面、企业规模和企业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KPI考核有一句管理名言:不能度量它,就不能管理它。所以,尽可能地使考核指标量化是提高绩效考评质量和效果的关键。

3.加强有效沟通,保证绩效考核实效

沟通在绩效考核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绩效考核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多由于沟通不畅造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绩效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沟通。因此在绩效考核的各阶段实行有效沟通十分必要。

在设计阶段的进行有效沟通,可以了解员工的要求和想法,减少考核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在考核实施过程中的进行有效沟通,既可以为做好考核工作打好基础,又可以在考核过程中通过与员工面谈,了解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工作困难,做到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考核结束后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可以使员工了解组织对自己的评价,以便发扬成绩,查找不足,改进工作,提高效益。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只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考核的目的不是止于考核结果,它是新的绩效管理的开始,绩效考核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4.缩短考核周期,增加考核成效

目前企业的绩效考核大多是在年终或者是半年进行的事后期末考核,这种方法不能及时将员工的成绩和不足展现出来,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因此要改变期末考核的做法,增加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日常考核,将各种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日常考核的重视,它主要评价员工履行日常工作职责和完成临时工作任务情况,以考勤、岗位职责、计划和临时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可以对员工绩效做出阶段性评价,随时发现问题,改善绩效;同时注重对员工实行个性化考核,把个人的考核目标进行量化和明确,使个人考核与岗位职责、工作目标紧密结合,公正客观地评价个人工作业绩。

5.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增强绩效考核的严肃性

绩效考核管理,就是一把“双刃剑”,其效果最终要体现在考评结果上,唯有此,才能真正实现绩效考核的目的。企业应当打破“平均主义”思想,通过考核,更加清楚地了解员工的优势与不足,奖优罚劣,体现出不同绩效的价值,同时进一步做出员工培训、晋升、调动等职业规划,力求在定岗、定员、定薪等方面严格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切实调动员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