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观

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观范文第1篇

学前教育是所有教育阶段的起点教育,具有较大意义的启蒙作用,是学前儿童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传统的学前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人文的发展,对新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从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完善学前教育的教学模式探讨,为学前教育模式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实践探讨

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是当前在国际范围内具有较为广泛影响的音乐教学模式之一,在我国的教育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空间,它主要是这对学习对象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表现,以此完成教学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突出了教学的综合性、基础性和创造性。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具有这一阶段学前儿童的特殊性,他们大多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模仿学习能力很强,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应用于学前教育中,能有效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

(一)奥尔夫简介

奥尔夫全名卡尔•奥尔夫(1895-1982年),德国人,是当代世界上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教。奥尔夫生长于具有丰富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在长辈们的艺术带领下,他对于音乐有着超非常人的领悟力与理解力,并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表现形式。1924年他创建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的初级形态,即是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相结合而成的教学模式,试图将音乐与舞蹈的动作综合体现出音乐中的节奏,并在之后的变革发展中将这种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可以说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音乐教育事业,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先驱。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内涵特点

实际上,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奥尔夫自身看来,并非是一种可以简单套用的教学方式,而是需要对本身语言、音乐等所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并进行本土化演变随之得出的合理化教学模式,可以说它是一种对教学模式研究的态度,它没有世俗观念的束缚与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灵活的将“歌舞”、“器乐”等与教学内容有机的进行结合,将它们当作教学交流的介质,通过不断的训练寻找之间的节奏感,协调身体各项的机能,混合不同的元素对学习者进行创造力、创新力和想象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学前教育也逐渐以开放性原则为趋同,它不仅表现时代文化的多元开发性,还表现为教育思想的开发性,这种开发性更加适用于学前教育中音乐教学中。换言之就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原本形态进行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音乐、歌舞、器乐等形式综合应用于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中。是儿童原本形态能尽情释放,最大限度的对学生真、善、美的特性进行开发,让儿童喜欢到学习的乐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时间中。由此可见,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内涵则包含了开放性、原本性、综合性、创造性等特点,不断将游戏、唱歌、舞蹈等表现形式进行综合运用,从教学思想到指导教材,从教学方法到教学实践形成一个合理的自成体系,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吸纳对自身体系进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环节中,通过实践感受教学的乐趣,学习知识的力量,从而丰富学前音乐教学中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启蒙基础不断得到提升。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加快学前音乐教育专业改革,促进学前音乐教育教师素质提高

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实践需要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水平,这就要从学前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入手。随着学前教育事业被不断关注与重视,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在学前教育的工作中,需要学前教师具备高素质和教学水平,不仅对基本弹唱表演具有要求,还需要教师具备相当程度的文学和艺术审美基础。学前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主要是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观和教学理念,在日后的工作中关注每一个学前儿童,通过实际观察对学前儿童的素质进行分层,并合理优化和完善学前音乐教学的课程安排结构,使学前儿童顺利融入教学活动和环节中。通过对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专业学生的人文、审美的知识的培养,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便在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中,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将正确的教学理念运用在学前教育的日常工作中,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对专业的音乐素养进行提高,专业的音乐素养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一实践过程分为自发主动提高和被动激励提高。自发主动提高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环节,对经验进行总结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自主自发的丰富和完善自身的音乐素养;被动激励提高主要是外部客观关键激励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被动的对音乐素养进行完善和丰富,例如引用竞争机制、采用正面或负面激励机制等。

(二)更新传统学前教育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学体系和途径

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理念的正确理解和解读,是将之运用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应该正确认识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的滞后性,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才能是学前教育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传统的教学观念过于内敛,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则多喜于张扬,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对音乐教学进行表达和抒发,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背道而驰,但又恰恰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对新的学前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是必要的,教师的重新定位与教学活动开放式的设定能正确引导学前儿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和思考,通过多元化的表达形式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实现教学传授的过程,灵活性、拓展性的对学前儿童的文化、审美和音乐素养进行潜移默化的奠定。强调学前儿童知识构架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并非是单纯的教学方法,而是一套教育理念和体系,需要对国内外成功的教学观进行综合借鉴与研究思考,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此形成适用于自身的教育教学体系。灵活运用、融汇贯通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的核心教育理念和内涵特点,将坚持开发、突出创新、注重实践、追求质朴、主张整体、注重实践、关注普遍性等进行多方面呈现。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务必要求自身对教学理念有着正确的认识、端正自身态度、一步一个脚印的追求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和开发性,组织进行教学实践观摩和经验交流,从优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教学中汲取经验,将精华融入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优化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发展。

(三)提高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质量,完善学前音乐教育活动设施保障

对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内在条件的提高,二是外部环境的完善。内在条件的提高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入手:一是相关单位的统筹协调,二是学前教育机构领导的重视,三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需要对学前教育机构领导层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理念的认同与重视程度进行关注,只有领导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环节实施的教学理念保持高度的一致,才能促进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同时,也是学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矛盾问题之一,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从相关行政单位到学前教育机构的统筹安排进行宏观性解决,通过相关行政单位的统筹协调规划,创建有效的教学实施内在环境,开设相关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培训机构和课程,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对师资力量进行有效提高。学前教育机构改善人才引进制度,重视学前教育理念的发展,和学前儿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学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线的、直面学前儿童的群体,对教学实践的实施直接影响到学前儿童个性的形成,所以对学前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外部环境的完善主要是指学前教育机构的相关设施设备的完善,能否支持有效的开展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活动环节。这些内在调节和外部客观环境都是制约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只有充分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才能实现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与学前教育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将西方教学理念与中方本地化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前音乐教育专业改革加速改革进程、将传统学前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和对内在与外部条件进行提高和完善的策略,不仅可以促进学前音乐教育教师素质提高,使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体系与途径得到正确认识,还能实现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稳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使学前教育拥有真正的创新发展的动力,确保学前儿童打下牢固的启蒙基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生信念。

参考文献

[1]张学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应用的探索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6(17):155-156.

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音乐教育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196-01

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前音乐教育指的是幼儿在6岁进入小学之前所要进行的音乐教育,对于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早在17世纪,教育家科门斯基(enius)就已经认识进行学前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1 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两个阶段

1.1 学习阶段

在国外,学前音乐教育早已形成音乐教学体系。例如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学等都是比较著名的音乐教学体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对幼儿相当适合,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将其用于学前音乐教育事业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流行的趋势。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能够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学能够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我国由于学前音乐教育经验不足,需要学习国外著名的音乐教学体系。例如,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教育;引进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帮助学前音乐教育增强合作精神;探究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学,调动幼儿身体的积极性,更好地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情绪、情感。

1.2 创造阶段

学前音乐教育的创造性表现在乐器的制作上。奥尔夫音乐器材的费用是昂贵的,各地方的老师和儿童可以自己制作乐器,把身边的资源充分运用起来,把一切可以发出声响的东西都当做奥尔夫的自制乐器。这样,在节约资金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奥尔夫教学。

从另一角度看,制作乐器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在不断地寻找与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器材相似的声音的过程中,很多特色的声音被发掘出来,并被制成乐器,其中有一部分自制乐器还被纳入国际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乐器当中。

2 当前学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前音乐教育是最基本也最关键的基础准备,它具有启蒙作用。许多音乐家之所以取得成就,也正是得益于这一基础时期的正确教育。许多音乐教育家都曾指出,音乐学习越早越好。当前社会中,注重对幼儿的学前音乐教育已成为普遍的共识。但由于认识和方法上的错误,致使我国当前学前音乐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2.1 教育投资过于盲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的早期教育成为一个家庭的重点。但由于一些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投资太过盲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些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时,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先天的条件,逼迫孩子选择音乐作为发展方向。如,孩子没有想弹钢琴,家长却投资买了,并逼迫孩子学习,使孩子产生反抗心理。第二,有些家长却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进行干预,逼迫孩子选择不感兴趣的音乐专业。如,孩子想学传统民间乐器,家长却为其投资学习钢琴、电子琴,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教育投资过于盲目很难取得预想的效果。家长要认识到,优越的条件与成材并非是成正比的。无论进行何种教育投资,都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原则。

2.2 盲目追求考试级别

考试级别是一种制度与标准,它是为了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而设立的,以保证音乐业余教学活动有一个更好、更科学的规范。但是,由于有些家长认识上的缺乏,或者虚荣心作祟,盲目攀比,导致不能正确对待考级制度,使得考级的目的走入了误区。有些教师与家长甚至还因为刻意地追求高级别,将正常的教学进度与计划统统打破,最终使学生的学习受到严重影响。这种违背考级制度初衷的做法,失去了考级的真正意义。

2.3 部分师资水平不达标

学前音乐教育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若想胜任这一职业,教师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音乐修养。学前音乐教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尤其看重。

一般来讲,大城市的教育较为先进,教师可以通过经常参加各地专家开办的教师培训班来提升自己。而一些教育欠发达的农村或偏远山区的师资水平普遍偏低,虽然教师也在不断地学习,但却很难与发达地区保持相当水平。

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幼儿学习的是一种音乐的乐感和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需要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使其学会与人交流合作,所以需要的是多才多艺的老师。而当前许多师范院校的学前音乐教育专业重视的是却是专业的技能培训,对学前音乐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培养出来的学前音乐教育者综合能力不高。

2.4 教学过程厚此薄彼

音乐教育的过程是一种技术传授的过程,更是一个开发智力、提高音乐素质的过程。对幼儿来说后者更为重要。而许多教师、家长单纯刻意地强调技术的提高,却对基本音乐素质的培养训练有所忽视。要知道我们所要培养的是一个具有高度音乐感受性和音乐素质的人才。所以,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当注重对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从学前教育就对幼儿进行全面的音乐素质的培养与训练是提高技能技巧的保证。

3 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音乐教育是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我国学前音乐教育尚且薄弱,还需要不断地提高、完善。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国外著名的音乐教学法,提高自身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提高社会各界的认识,走出误区给儿童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总之,要重视、把握好学前教育这一孩子发展的黄金阶段,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音乐修养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鹏.浅谈当前学前音乐教育的问题[J].黑龙江教育,1997(4).

[2] 林春菲.我国学前音乐教育发展探析[J].文史博览(理论),2011(8).

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观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前儿童 家庭 音乐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前儿童实施音乐教育包括家庭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三个途径。家庭音乐教育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紧密相连,共同发展,共同组成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具体而言,家庭音乐教育是指一个家庭对本家庭的成员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的音乐教育活动。

一、对学前儿童进行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是指0—6岁尚未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学龄前儿童,这一时期是孩子智力、性格、兴趣爱好等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前儿童适时进行家庭音乐教育,对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甚至孩子的一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音乐教育可以开发孩子大脑,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大脑机能的开发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孩子大脑左右半球互相沟通联系。家长通过让孩子经常接触各种风格的音乐,并指导孩子开展相应的音乐活动,可以使孩子的右脑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有效的开发孩子的右脑,促进左右脑的整体协调发展,增强大脑的活动机能,从而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家庭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非智力发展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还包括个人在性格、毅力、人际交往等非智力领域的发展。家庭是对儿童实施音乐启蒙教育的最早的环境。给孩子聆听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孩子听力的良好发展,引导孩子感受音乐的艺术美,激发孩子对美的追求,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孩子艺术修养。家庭音乐教育在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促进孩子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毅志力等方面发展,提高孩子综合素质方面非常重要。

(三)家庭音乐教育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础和补充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较早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将会为孩子今后在幼儿园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通过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家长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复习和巩固在幼儿园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强化学习效果,还能促进孩子的音乐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家长作为孩子的音乐启蒙教师,可以近距离的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更早发现和挖掘孩子的音乐天赋和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二、目前我国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家长对待家庭音乐教育存在两种极端态度

一种是家长对家庭音乐教育意识淡薄,教育功利化,认为没必要让孩子学习音乐;另一种家长在望子成龙心态的驱使下,对孩子的音乐教育不惜投入,不顾及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条件,对孩子进行不恰当的定向拔高培养和超负荷训练,其拔苗助长的结果是压抑了孩子的个性,扼杀了孩子其他方面的爱好和天赋,同时也使孩子对音乐教育本身产生反感甚至对立情绪。

(二)部分家长开展家庭音乐教育形式简单,方法不科学

有的家长狭窄的认为,学习音乐就是掌握乐器的演奏技能,所以一味为孩子购置昂贵的乐器,强迫孩子学习,全然不顾孩子的天赋和自身的兴趣爱好。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片面看重训练曲目的难度,希望按照自己意愿把孩子培养成音乐神童;有的家长则信奉“黄金棍下出良材”的传统教育观念,完全忽视孩子的年龄特征,使用各种体罚的手段强迫孩子进行学习。这些不科学的教育形式忽略了挖掘孩子的创造潜能,孩子不能把音乐当作自己人生的兴趣爱好,音乐学习成了他们成长中的负担,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三、如何正确开展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

(一)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观

学前儿童具有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以及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合群等特点,趣味性成了孩子参加一切活动的准则。对学前儿童实施家庭音乐教育,家长的动机会直接影响幼儿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家长应当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教育观,从素质教育角度看待家庭音乐教育,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家长必须正确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来开展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使家庭音乐教育成为孩子喜欢的快乐的活动,这样才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家长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和修养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音乐老师。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便利性、日常性和亲密性,是别的教育无法比拟的。由于学前儿童具有善于模仿的天性,父母的艺术素质和修养往往会成为孩子兴趣爱好发展的向导。因此,如果家长自身的音乐素质和修养比较高,客观上就会对孩子的音乐学习产生潜移墨化的影响。被誉化“音乐神童”的莫扎特,五岁就学会了作曲,在35年生命历程中创作了上千件作品,除了他自身音乐天赋突出外,这与担任宫廷乐队指挥的父亲平时对他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三)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环境

1.营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

作为家长,为孩子创设家庭音乐氛围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家长应努力让家庭生活的空间成为孩子接受音乐洗礼和感受音乐美的乐园。比如关注孩子房间的布置,将音乐挂历、音乐的旋律图谱等挂在墙上;在家里播放一些健康的、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音乐;带幼儿参加社会机构举行的娱乐活动等。父母还可以在家中定期举行家庭音乐会。音乐会是孩子放松和休闲的最好方式,也是展示自己、互相学习和交流的良好平台。音乐会上,家长邀请朋友满怀激情演奏喜爱的音乐作品并进行交流;孩子可以把平时从父母或幼儿园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展示。在轻松、温馨的氛围中,巩固了孩子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锻炼了孩子进行音乐表演的胆识,激发了孩子表演的积极性和对音乐的创造力。当孩子们的演出受到大家的鼓励与肯定时,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就不知不觉的产生了。

2.创造轻松、愉快、和睦的家庭气氛

学前儿童的依赖性强,对父母之间的关系比较敏感,父母关系的好坏对家庭气氛的好坏产生直接的影响。父母志趣相投、关系融洽,则家庭气氛愉快、和睦,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会感到安全、快乐,发自内心的想唱想跳,这将有利于发展孩子的音乐爱好和才能;如果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大吵大闹,甚至打架,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孩子担惊受怕,心情压抑,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因此,父母应该努力给孩子营造一种宽松、愉快、活跃的家庭气氛。通过一起游戏、集体外出郊游等丰富多彩的欢乐的家庭生活,让孩子体会大自然的美,形成情绪稳定、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丰富孩子的情感和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3.创设专门的音乐活动区

为了让孩子拥有专门的音乐活动场地,更好地亲近音乐,给孩子创设音乐活动区是很有必要的。音乐活动区最好是一个独立的房间,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做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音乐活动区里要配备相应的音响设备和橱柜,里面可以放置乐器、音乐教材和教具等。家长们要用心地装扮孩子的音乐活动区,可以在地上、墙上、家具上划上五线谱,或者挂上画有各种音符的卡片,尽可能多的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音乐信息,对帮助孩子认识音符和进行节奏训练都很有帮助。同时,父母在音乐区可以随时检查孩子学过的音乐知识,清楚地掌握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学习进度。

(四)实施家庭音乐教育的方法

家庭是开展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主要场所。家长在孩子最熟悉的环境里实施音乐教育时,要打破知识传递的僵化形式,采取与孩子密切交流的形式,在家庭这个宽松、自然、和谐的环境中,随机灵活的抓住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对孩子进行轻松、快乐的音乐教育;其次,家长要将音乐教育与家庭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关注孩子不同时期的不同兴趣和不同需要,安排不同的音乐学习内容、形式和方法。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启发、观察,帮助和指导孩子在已有的音乐水平上获得提高和发展。

1.培养孩子倾听声音的能力

倾听声音,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在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可以首先培养孩子倾听声音的能力,培养对声音的敏感性。引导孩子倾听生活环境和自然界的各种音响,比如拍手声、跺脚声、钟摆声、洗衣机、微波炉发出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动物的叫声、吹风、下雨、打雷的声音等。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感受节奏多样、音色各异的声音并学会区分和辨别,形成良好的听力,为欣赏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孩子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孩子边唱边舞,边唱边玩的情景。歌唱是幼儿表达感情的很好方式。唱唱歌,心中的不快就会释放,肺合量也会得到锻炼。幼儿天生好动,喜欢玩。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结合游戏或歌表演,在音乐的伴随下,通过陪伴孩子做游戏,渗透进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不知不觉的教会孩子音乐知识和技能;鼓励孩子在歌曲演唱中大胆配上简单形象的动作并辅以表情来表达歌词的内容,边唱边进行表演。让幼儿在唱唱、听听、玩玩、动动中,感受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同时让孩子用身体体验节奏,用歌声表达想法,在轻松愉快中训练孩子的协调能力、即兴表演与创造等多种能力,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3.利用语言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节奏感

人生来就具有节奏感。作为家长,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一起寻找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比如小鸡叫XX;汽车喇叭声XX·,引导孩子把感受到的节奏进行模仿,诱发出孩子潜在的节奏感。其次,家长可以收集一些规整的儿歌,用不同的节奏、强弱、快慢组合进行朗诵,让幼儿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此外,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声势动作去加强节奏,使幼儿在边朗诵边拍手、跺脚、拍腿等过程中,培养孩子对节奏的敏感性。比如朗诵“老虎,小白兔”就可以用XX|XXX或者X.X|X.XX等多种节奏。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从运动神经上感知节奏,增强动作的协调性。

4.引导孩子自制打击乐器进行演奏培养孩子创造力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利用家中的废旧材料探索自制打击乐器,操作简单,经济适用。比如矿泉水瓶子装上沙制作成沙球;用竹板制成响板;用不锈钢筷子敲击玻璃杯模仿三角铁等,并带领孩子用这些打击乐器采用多种演奏形式为幼儿歌曲作伴奏。家长是孩子忠实的听众,要积极的鼓励和评价孩子,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保持对音乐的热爱。这个过程既让孩子体会到音乐的其乐无穷,又培养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动手能力。

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家长是孩子音乐教育的启蒙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应高度重视家庭音乐教育,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家庭音乐教育方法,促进孩子提高音乐素养的同时,培养孩子完美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胡炬.关于家庭音乐教育——给父母的建议[J].大众文艺,2010,(06).

[2]沈周忆.关于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思考[J].音乐天地,2005,(05).

[3]翁鲜丽.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浅谈[J].学前教育研究,2006,(04).

[4]蔡岳建.重庆市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7,(04).

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观范文第4篇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薄弱。调动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这一专业术语指教会学生在多种音乐文化社会中懂得音乐。也指民族音乐和其它的文化内容。还可以指“仅仅针对少数几种音乐文化做深入研究”。也可包括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面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薄弱,调动开发该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尤为重要。 生源的选拔不利于音乐课程的实施。学前教育学院的学员一般年龄偏大,他们觉得时间宝贵。比较重视所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忽视音乐课程。在学前教育学院一年级的第一学期的音乐课。完全是做的调整工作。把他们用速成的方法赶上齐一的水准。智慧比较高的勉强赶上,来得慢的就落伍了,因为在高中有的根本不开设音乐课,也有课表上虽然排有音乐课,实际上学生在教室里温习其它的功课,还有的不能请主任教师只好请图画、体育教师兼代。乐理不会讲,五线谱不能认,唱歌是“左嗓子”,学生没兴趣。高中音乐课程目标应完成的一些音乐知识。诸如乐理中简单的识谱,音乐基本表现要素,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音乐历史及音乐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等等,没有在他们身上得到实现;在音乐技能方面,诸如视唱练耳等方面差,就更不会关心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对开发课程资源的理解仅局限于开发几门实用课程。像钢琴、声乐、和声、视唱练耳等,未能认识到音乐教师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在职教师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和技术从哪里来?我们不能期望或者说等待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中自然的产生,教师课程理论基础薄弱必然造成在开发课程资源过程中的无所适从。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指导是关键。音乐教师则是开发的主体。作为音乐教师教育主阵地的高等师范院校应率先设置和开发课程资源,从而形成未来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理论和技术。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形成了上级发号施令、下级照章办事的依赖心理。究其缘由。教师的这种“惰性”是由国家教育机制、教育政策造成的。要真正调动教师开发资源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潜力。惟有给教师赋权,使其从旧有教育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更加理性地结合教育学院的性质和生源现状从事教学活动。凡是对学生发展有价值、有影响的东西,均有可能开发成为课程。

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今天,建立适应教育要求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提上日程。在音乐教师职前教育中对师范生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教育和示范,就显得尤为迫切和有价值。

(二)音乐课程资源内容单一,建构音乐教育课程的多元文化视角

出于教育的不同目的,形成用于培养专门化人才(专业音乐教育)的课程和用于培养非专门化人才(普通音乐教育)的课程两种课程形式。这两类课程知识都是专业知识其性质是相同的,并非用于培养“专门化人才”的知识不同于用于培养“非专门化人才”的知识,它们只是两类学科课程,而不是两种学科知识,其中的差别仅在于课程知识的组织结构和课程知识的处理方式而也,差别的根源在于其教育学背景(即培养目标与教育设计等)。学前教育学院中的音乐教育体现了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师范性”,不能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方法。在内容上不能只强调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内容过于单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称“新课标”)的研制和出台,顺应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为普通音乐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思路和前景。“新课标”新增了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学习领域。这无疑是对学习的提升,学前教育学院的学生虽然音乐底子薄,但高考文化分数录取较高,一般在500分左右,而音乐专业学生文化较低,普遍在200多分左右,高考文化课分数的高低标志着是否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基础,这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学前教育学院的学生不要仅局限于音乐内部(音乐感受和音乐技能)的学习,在学习音乐上宜多一些音乐欣赏,少一些说教,帮助学生提高鉴赏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不必太注重较深的音乐专业知识和理论。学习音乐与相关文化: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发展把其他音乐文化纳入音乐课程的能力。

将多元文化方法纳入音乐教育课程可解除对学生学习的限制。音乐方面的课程包括作品曲目和音乐要素等,学校可以建立与作品曲目相关联的部分课程提纲,将使学生有机会从各种文化出发,通过个人、结构和社会文化角度去学习理解音乐,把音乐作为该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从多种过去和现在的社会和文化视角“研究音乐”。把音乐定位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地方或文化中来区分音乐的特性(诸如曲调或节奏特点),掌握特定文化或历史背景下所创作音乐的理解方法。在高等教育中加入外来音乐将提高听的能力,独特的音调和节奏结构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类型。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一个班级的学生可能来自几个不同的民族,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应付不同文化和音乐表现,不得不寻找处理这些情况的方法,虽然教师仍需根据提纲讲授。但感兴趣的教师也向学生学习,通过欣赏学生最擅长的音乐,让他们在课堂上演示不同文化的歌舞,收集研讨会资料,阅读论文并且走出各自的领地寻找那些对教学有帮助的文化持有者,这一系列的办法收集材料在课堂上使用。

(三)课程资源开发缺乏地方特色。建立以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为中心的音乐课程体系

从音乐与文化的关系来,音乐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是文化系统中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本质和文化特征的文化形象,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无论是其曲式、配器还是旋律、节奏等,总是呈现出母语文化的特征,无不反映母语文化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审美心理。母语是音乐的“国界”。我们常说中国音乐要以“中华文化为母语”,就是指中国音乐的创作、演奏、表演、教育等应体现出它固有的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取向。我国新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要“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新课标”在标准地列举了民间或民俗音乐的内容,如:3-6年级标准中有“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7-9年级标准中有“在出席音乐会及参与社区音乐活动过程中,能够观察和了解音乐家或民间艺人的活动,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应该说这是很好的想法,但如何真正地贯彻实施,并在这些学习内容中考虑音乐民族学家的观点,仍是当前的音乐教育需要作出回答的翻。

我国音乐教育尤其是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其课程设 置主要以欧洲音乐体系和音乐内容为主,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至今也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许多大学生对自己音乐的“母语”知之甚少,高校音乐教育一直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课题虽早在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上就已被提出,但至今仍是制约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深层次问题,“母语缺失”“文化缺失”亦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视并加强民族音乐教学,把文化之根深深地扎在音乐教育的土壤中,是我国普通教育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在选择。构建新的多元文化课程体系。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应彻底摒弃以欧洲为中心的“一元论”观念,努力实现从“欧洲中心论”到“音乐文化多元论”的转变,建立以我国民族传统音乐为中心点的多元文化观和音乐课程体系。在现在开设的“中国音乐史”的基础上,增加如中国乐理,音乐诗、词、曲课和创作课。中国器乐课,中国音乐美术课等课程或部分内容。增加姊妹艺术和艺术以外的其他科目知识;在中国音乐的内容上。既包括汉族的音乐文化,也要重视藏、蒙、壮、维吾尔族、彝族等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在中国的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之外。也要有现当代的音乐、尤其要注意引导流行音乐进课堂的问题。我们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作为音乐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民族音乐传统的理解和对艺术美、思想美的感受和挖掘,可以很好的促进对学生音乐教育的效果。

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观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法 情境体验 拓展 转换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很多高校和职业技术类学校都开始开设学前教育等专业,其学科设置中都包含着音乐的范畴。这些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除了应该学到基本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综合素养,懂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法。因为,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并能灵活的运用,对提高教育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对幼教音乐教师教学水平全面的、综合性的考察,需要我们培养出来的未来的幼教音乐教师对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掌握,并能根据人、地点、时间、条件等因素,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起码他们在最后一学年就应该做好充分的上岗准备,之后试用于见习期和实习期,这样才可以不断总结和提高。[1]

音乐教学方法有很多,并且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在对学前教育学生的教学法培养中,教师要为他们将来的从业打好基础,让他们有能力、有意识地结合具体情况,尽可能发挥每一种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创建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的。就如同一首歌曲,用美声、民族等多种唱法都可以唱,但要看唱给谁听,用什么乐器伴奏、怎样伴舞等。表现形式不同,其效果肯定会不同。那么对将来的学前教师,教学方法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一、培养音乐教学方法要根据师生特点灵活运用

首先要让那些准学前教育教师懂得: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灵活机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它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并且都要以学生适应为前提。由于学龄前儿童年龄较小,自律性较差,教师就起着主导作用,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此时,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能够应用系统的专业音乐技能和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还必需能够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在音乐实践中,不同的教师具有与众不同的性格、爱好和特长,这些特点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教学方式,也影响着各自教学方法的选择,产生出不同的教学效果。[2]

在未来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利用自身的特点和特长,运用于教学方法,教学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用丰富的音乐情境支持学生音乐体验的形成

未来的学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教育永远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最终寓教于乐(le),育德于乐(yue)。低龄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模仿,爱参与活动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教学方法的运用就要结合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才能灵活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法的设计应多采用让学生直觉地去感受和体验,后随感受学唱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使学生善于表现和创新的目的,才能给学生更深的印象和记忆。

三、音乐教学方法要根据时间、空间特点灵活运用

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法意识,使之运用于将来的教学活动当中,离不开实际的教学活动。而教学活动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这就要求未来的老师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且在这一活动中,教学方法贯穿始终,并对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样会受到时间和空间条件的影响。[3]

当前,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学工作在要求更高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要根据空间大小,确定参与人数,以便于每位参与同学的动作,都能做开、做到位,互不影响,才会有效果。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有时代观念

随着教育的改革,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彻底摆脱了被塑造、被灌输的客体角色,成为真正的行为主体。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预示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正随着教育形态而改变。因此,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变,需要教育教学形式的改变和教学法的不断更新。

我们培养的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应当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究者、教育发展的引领者,并与他们建立协和、民主的师生关系。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外,新时代的教学法应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龄前儿童直观地观看视频、聆听音乐和讨论,多注重的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态度和体验,少要求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总之,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学问。在考虑组织某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有利材料的同时,还要考虑与其它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各级院校要培养学前教育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灵活运用好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靠各级院校的教师和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和积累经验。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发挥出每一种有利因素的积极作用和教学方法的最大优势,来更好地为我们音乐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3]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观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幼儿音乐教师 专业化发展 策略

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对音乐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幼儿音乐教师而言,要求一种包容性更强,基础更广泛的音乐学习。中国传统的学校音乐教学几乎完全重在培养一套狭隘的表演、听力和记谱技能,养成主要靠死记硬背、练习、模仿、重复和按部就班的学习习惯。所以,很多的幼儿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懂得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成为幼儿理解的方式加以传授。幼儿园音乐教育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它的认知作用和方式是独特的。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它的功能是帮助人们分享来自表现形式的意义。高明的教师会帮助幼儿越来越靠近音乐的内涵,对音乐能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进行开放自由的探索,以广泛、深刻、音乐性的理解为主要目标,将技能培养作为实现远大目标的一种必要手段。由此可见,幼儿音乐教师作为幼儿园审美教育的工作者,只有以一种积极的、指导性的、参与性的态度,具备高度的音乐感受力和教育学素养,才能胜任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幼儿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很重要的,有效的发展策略是幼儿音乐教师获得教学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提高学历层次,加强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学习

我国《教师法》关于幼儿教师的资格要求偏低,具备幼儿师范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即可当教师,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学历不仅体现了教师接受教育的多少,还反映了教师专业化的程度。此外,对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不高,教师资格证相较容易获得,造成了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认可度不高。所以,要从幼儿音乐教师的专业教育教学学习入手,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提升其社会地位和声望,促进专业化。

1.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知识丰富、体格健康、心灵美好的全面发展的人。幼儿音乐教师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职业特点应成为幼儿的表率和楷模。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教学中,让幼儿学会在艺术中、在音乐中感受爱、体验爱、表达爱,无论是对提高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与效率,还是对教师自身情感生活与精神品质的提升都是十分重要和宝贵的。同时,幼儿音乐教师应善于吸取国内外优秀的先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旧有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科学、富于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开展教学,实施以幼儿为主体参与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中追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教师的情绪、人格,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的成长,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在对事业的追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对幼儿的热爱、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自我认识完善等方面的要求,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2.丰富音乐知识技能,提高幼儿音乐心理、教育理论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力、志向、才干的培养问题,没有教师的个性对学生个性的直接影响,是不可能实际解决的。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培养,才干也只能由才干来培养。”①国家教委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2001-2010年)》文件中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艺术课的教师要积极探索、勇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和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形式的现代化、多样化,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此外,还提出国家对各级学校艺术教师的学历要求。因此,我们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幼儿音乐教师的学习:(1)幼儿园音乐教师应具备全面的音乐基础理论修养和视唱练耳、键盘、声乐、合唱指挥、创编等技能技巧。幼儿音乐教师应掌握幼儿身心发展、幼儿个体差异、对幼儿学习进行评价等方面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2)幼儿音乐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经验的积累,具有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3)要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幼儿音乐教师,应具备全面掌握和运用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激发幼儿相应的音乐情感体验的能力,良好的音乐语言和表达能力,熟练组织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能力,了解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和学习情况并实施相应教学的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好课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教学研究的能力等。

3.创造音乐教学机会,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是当前学前教育必须努力的方向,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幼儿音乐教师需要一定的艺术素养和专业能力,是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区别与幼儿园其他领域教学的关键因素。在教学中,如何教?谁来教?在哪里教?用什么教?为什么教?都是幼儿音乐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应不断努力学习,增进专业素养,使自己成为教育过程中观念和行为合格的音乐教师。以现实的工作为基准,本着以“能力为基础的音乐教育”为目的,创造更多的音乐教学机会,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例如:谈话能力是音乐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简洁清晰、内容具体、生动有趣的谈话,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灵感,使音乐课堂更加愉快、活泼和具有魅力。精彩的谈话能带给幼儿激情和力量,使幼儿在愉悦的情景中接受美的熏陶。课程设计能力是幼儿音乐教师应具备的重要专业能力,在课程设计中,始终放眼整个音乐教育环境、音乐活动材料和音乐教育策略,使课程时时保持活力和新鲜感。在实践教学中,幼儿音乐教师应能够做到将音乐知识和技能及音乐教育的普遍规律有效地实施于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种种情况做出及时的判断,能够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复杂情况,利用音乐启发幼儿的形象思维,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重视职业素养和业务发展,建立职业幸福感

幼儿音乐教师职业的幸福,包括自身对职业的归属感,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成就感,教师对现实世界的包容度等,它是人生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幸福就意味着幼儿的幸福。建立职业幸福感,一方面能帮助幼儿音乐教师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另一方面可以为有关部门制定教师管理政策及开展教师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音乐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业务发展。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幼儿音乐教师为目标,以提升幼儿音乐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全面开展幼儿音乐教师学习工作,紧密围绕当前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任务,结合幼儿音乐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状况,联系各地学前教育实际开展学习。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以提高幼儿音乐教师综合素质为出发点,着重提高幼儿音乐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专业文化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与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促使幼儿音乐教师坚持科学育儿方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的源泉是一个无限地让自己发挥创造潜能的职业,在不断地创造与自我超越中体味着成长的快乐与职业的幸福。通过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一次次的反思中完成不断超越于创新的过程,形成自己的音乐教学特色,在专业成长道路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感受职业幸福感,逐渐喜欢和爱上幼儿教师职业,为自己是一名幼儿音乐教师而感到欣慰和幸福。幸福感源于对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幼儿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他们,使幼儿音乐教师在幼儿快乐的歌声和舞蹈中寻找到自己的快乐,幸福感不禁油然而生。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应以一种乐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教学,把幼儿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自己也会变成快乐的天使。随着幼儿音乐教师年龄和知识的不断增长,会深深地感觉到幼儿教师是个美丽的职业,从中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不断超越自己,体验成长快乐。

每一个幼儿音乐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敢于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乐于尝试别人不愿意尝试的实践,愿意下别人不愿意下的工夫,是幼儿音乐教师面对机会时的态度。要树立做好幼儿音乐教育事业的人生观念,丰富知识的储备与积累,要有遇到问题钻研到底的毅力,勇于探究改进新教学方法的势头。抓住有利的时机与机遇,靠自己努力提升专业能力、前沿教育理念,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发现问题,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应该是远离功利浮躁,努力追求一种自然、和谐,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个优秀的幼儿音乐教师要经常不断地反思,做到乐于思考,反思可以让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策略和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清楚地看出幼儿的真正需要,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呈螺旋式上升,促进幼儿音乐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目标迈进,让自己逐渐成长为大胆创新实践、懂得审视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看到幼儿的成长,教师和幼儿都得到提高,与幼儿一起分享、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不断总结经验与发掘自我的教育潜能,实现不断自我超越,在未来的教育教学道路上快乐成长。幼儿音乐教师应以坚强的毅力战胜自我、超越自我,面对专业化成长路上的逆境,以巨大的决心、勇气和艰苦的努力,用积极的态度迎接它们,以勤奋的学习把握它们,以大胆的实践攻克它们,进行不断的自我反思与自我超越。把握好每一个良好的机遇,不断追求,积极进取,与其他同行和谐互助,了解自己的不足,在突破中挑战自己的能力,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迎接新的学习、新的挑战。

3.感受名师风范,追求完美人生。

一个成功的幼儿园音乐教师,应该具备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好老师的、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炉火纯青的特质,就能立即化作感召力、亲和力和教育智慧,完美地表现出来。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应该向名师学习,感受名师们专业成长道路上的艰辛和快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朝着名师的方向努力。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做一名懂专业的好老师”应成为幼儿音乐教师追求完美职业生涯的动力。学习名师,时刻为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把新的机遇和新的成功作为自己的奖赏,不断地自我改进和自我超越。学习名师们苦学、善学、真学的治学态度,走专业发展之路,获得专业上的成功。利用一切条件与名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名师们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著精神,学习他们对名利的淡泊。在名师的点拨下,及时地把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整理、收藏下来,形成教学经验和规律,建立自己的音乐教育教学特色,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做有追求、有发展、有深度的幼儿音乐教师。在追求完美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深刻体会到只有做专业的幼儿音乐教师,才能给幼儿提供更好、更适宜的音乐教育。对于幼儿音乐教师而言,只有与名师面对面,在他们的引领下,才能真正理解名师的内涵。名师是对稚嫩幼儿和处于弱势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富有极大热情和高度责任心的人,自身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名师,能让教师群体成为出色的教师,获得人格与专业的双重提升。名师引领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能使幼儿音乐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提升教育智慧,收获丰盈。

三、制订有效的培训计划,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科学的培训模式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音乐教师是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启蒙教师之一,幼儿音乐教师的师资水平决定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明确提出“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提出要认真实施“园丁工程”,加大艺术教师的培训力度。培训应以全体艺术教师为目标,以骨干教师为重点,至2005年通过全国、省、地三级的培训工作,使艺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同时,加强艺术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在全国12所高等师范院校建立艺术教师培训基地,至2010年培养出一批大中小学艺术教育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艺术教师队伍。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幼儿园教师都参加过至少一种在职培训,但是每次都是不分层次、不分科目的培训,教师们往往在培训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很多时候,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幼儿园教师培训对象大多数都集中在幼儿园园长或骨干教师,较少针对职前、职中、职后不同层次开展的培训。因此,我们应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幼儿音乐教师为目标,以提升幼儿音乐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全面开展幼儿音乐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构建职前、职中、职后一体,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联通、人力资源与网络资源结合的教师培训新模式,研究和确立不同音乐专业发展层次教师培训的目标,为每个幼儿音乐教师量身打造各具特点的培训方案,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音乐教师队伍。

1.新手型幼儿音乐教师的培训模式。

每一个幼儿音乐教师在其成长的阶段都必然要经历从新手到不断成熟的阶段。职前教师,指的就是各个层次师范教育经过实习的在校学生和刚入职的新手型教师。对于他们而言,如何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确保具备入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成为新手型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我们应以教育人才市场对合格幼儿音乐教师的素质要求及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为依据,把职前培养目标定位成“具有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圆满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高起点决定了高水平的发展。在职前培训中,首先应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每一位职前幼儿音乐教师,站在专业发展的制高点,置身于音乐教学专业的前沿,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大学可以与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双方的教师专业成长。两者在培训上的深度合作,有助于新手教师发展教学实践技能,享有新的教育改革理念及实践指导。园本培训,是迅速提高新手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最有效的方式。可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利用视频案例教学,以幼儿园的教学作为观摩、教学实践的主阵地,让他们完成从求知到实践的专业成长过程。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外网络交流和参加各类型的音乐教学比赛,使每一位职前教师能通过教学实践,将所学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相融合,不断地在实践中成长。

2.熟手型幼儿音乐教师的培训模式。

一般而言,新手教师进入幼儿园工作后,经过5年左右的音乐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都可以顺利地转变为熟手型教师。这一阶段的教师,已经基本掌握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方法,逐渐熟悉常规的音乐教学程序,对于课堂及幼儿的调控能力更加自如,并形成一套自己特有的音乐教学模式。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出现了教学的倦怠感、瓶颈期等现象。教学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获得,是提高熟手教师教学热情、获得教学质量“质”的飞跃的关键。因此,我们可把这一阶段的培养目标定位成“保持对音乐教学工作的热情,完成从熟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飞跃”。将课题研究纳入培训的内容中,提高熟手教师的理论基础,为进入专家型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教学研究,能使他们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相关科研活动,提高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幼儿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音乐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素养和音乐教学技能技巧。在培训中,我们可将技能技巧的培训分为基础业务知识和技能技巧展示来开展。在每次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后,让音乐教师进行反思,能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认知技能。相对于新手音乐教师而言,熟手音乐教师已经基本具备了音乐教学的能力,教学常规工作程序日渐成熟。可以让新手音乐教师和熟手音乐教师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共同提升自己的教学热情,主动积累教育教学经验。

3.专家型幼儿音乐教师的培训模式。

成为专家型教师,意味着个人事业达到新的高度,这一阶段大致需要十年时间。在此阶段,教师经过大量的音乐课堂实践,以及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研究活动,大都具备了教学所需的各类知识,形成了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高超教学能力和深层次反思的观念。教学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是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根本。相对于熟手型教师,专家型音乐教师更具有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因此,我们可把这一阶段的培养目标定位成“培养高水思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专家型教师在幼儿园都是起骨干作用、带动作用的教师,他们思想素质好、专业能力强、有敬业精神。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让他们能够成为未来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示范者和指导者,深化教学改革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培训中,让专家型教师体验研训一体化,能有效实现幼儿音乐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使他们在研训中不断变换新视角,发现新层面,拓展新思路,创造新策略,体验到教学的可创造性。应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运用能力,特别是提高教师识别、捕捉、积累、利用和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能力。

四、完善法律规章制度,保障幼儿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化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制度。高质量的幼儿音乐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学前音乐教育的核心和保障。我国颁布实施的《教师法》和《教师资格证条例》,为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针对当前幼儿教师职业压力、收入不平衡、改行或流失严重的情况,需要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建立有效机制,制定相关法律,明确幼儿教师的法律地位和身份,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目前,很多省市的政府都制订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素质提升是其中的主要内容。此外,各级政府开始承担起提高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制定幼儿教师配备和编制标准、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培训的具体责任。以上所有的举措,都是保证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稳定和专业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

1.提高幼儿音乐教师入职的门槛。

“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一直是各级幼儿园的口号,体现了幼儿园对教师的要求。但是这种说法比较保守,标准较低。低标准要求往往会滋长一些教师的侥幸心理,使他们越来越懒惰,也会挫伤优秀教师的积极性。一些研究表明,期望值越大,教育教学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幼儿园对教师的要求不应该是合格的教师,而应该是优秀的教师。国家应建立权威性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在政策性标准的前提下,制定教师具体专业发展标准,如《幼儿园教师专业资格与发展标准》,明确专业发展要求。各地可根据自身情况限定幼儿教师队伍的最低起点,以此保护优质幼儿教师资源。把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专业培训确立为专业晋升和奖励的重要依据,并把此纳入到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中。通过建立严谨的评价制度,层层选拔优秀幼儿音乐教育人才;同时,发挥政府的作用,激发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督促幼儿音乐教师不断更新、拓宽教育教学能力,引导他们走专业化道路。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国际通行的教师任用制度。实践表明,促进师范教育和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是建设和发展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因此,从幼儿音乐教师入职之初就要通过严格、规范的国家统一资格考试,提高他们的入职门槛。在国家政策指导的前提下,把好教师入职关,不断规范和提高教师入职门槛标准,采取公正的遴选机制,进一步满足提高对教师综合素养等方面能力的要求,选拔更多优秀的幼儿音乐教师到教师队伍中。教师资格考试,可以适当增加幼儿音乐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考查,实行分层分类考试,除了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教学论等常规考试科目外,可重点考查幼儿音乐教师在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幼儿音乐教学技能测试,如歌唱、钢琴伴奏、合唱、组织小型音乐会、舞蹈创编等。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通过现场教学、谈话等形式评价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同时,各省的师范院校应创新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当地的幼儿教育紧密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2.深化幼儿音乐教师培养制度改革,为开展培训提供有力保障。

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强对幼儿师范教育改革的支持力度。国家应以省为主制订学前师范教育发展规划,落实幼儿师范教育经费,尤其对边远贫困地区的幼儿教师培训,应给予直接的经费支持。一方面,建立幼儿园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制度。各级教育部门在幼儿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中,应有一定比例用于民办幼儿教师培训。在民办幼儿园捐资办学经费中,应有一部分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另一方面,建立幼儿教师培训成本分担机制。各地要明确教育部门、幼儿园、幼儿教师本人应承担教育培训经费的比例,完善培训成本分担机制,改革师范教育,设置合理的音乐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当增加音乐基础课程、音乐教育等课程,从音乐表演课程、专业音乐理论课程、交叉学科理论课程入手,体现幼儿音乐特色,把幼儿的审美体验作为课程设置依据的核心。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教育区域失衡,城乡教育差距加大。为了确保教育公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政府可加大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在职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培训体系,试行定期分层培养制度,根据教师不同的发展阶段、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每个幼儿教师都有接受培训的机会。以必修课为重点,选修课为辅,提高继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明确提出“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根据这一精神,一方面,应完善幼儿教师培训制度。将幼儿园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归口教师培训部门进行管理,对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培训实行统一管理,并建立培训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培训管理档案,逐步实现幼儿教师培训管理信息化、制度化。另一方面,建立幼儿教师培训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培训与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定、资格再认证相挂钩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艺术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专职艺术教师在职称评聘、工资、住房、奖励等方面,应享有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同等待遇。二是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幼儿园年检制度和等级评估制度,作为幼儿园年检是否合格和申报省一级幼儿园的重要依据。三是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教育强镇、教育强县(区)和教育强市的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幼儿教师培训的督导评估。

3.建立保障机制,切实加强管理。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着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现实情况来看,幼儿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存在的问题较多,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强化政府责任,提供制度保障,促进幼儿音乐教师队伍专业化,已成为我国当前的紧迫任务。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发展及社会发展对教师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教师专业化的认识逐步深入,相关文件、法律法规对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从1979年教育部颁发的《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开始,到201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和实践在不断深化。不管是哪一类型的幼儿园,在完善工资制度的时候,都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薪的原则,向一线教师和骨干教师倾斜,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在调整绩效工资的构成比例时,可从教学工作量、超课时奖励、地区生活补贴、名优教师奖励、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等方面进行考虑,真正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增强教师的自信心、自豪感,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落实依法治教。根据我国目前幼儿园的情况,有必要将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由原来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向发展性教师评价和绩效管理教师评价制度过渡。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标准,针对教师的专业伦理、学科知识、文化素养、教学能力、指导能力、工作态度、参与意识、合作能力、终身学习等进行全面的评价。为了确保教师考核的公平性,应采用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方式,增加评价的透明度,并将评价结果与绩效工资、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等挂钩。

注释:

①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136.

参考文献:

[1]起学敏,李天志.开发本土音乐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J].中国音乐教育,2008(9).

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观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熟练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应用型、技能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而声乐课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学生应必备的基本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根据笔者的实地调查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新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口传身授”为主要传承方式,不能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忽略学生的学习具有差异性、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一、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

1、生源专业基础薄弱

由于新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全疆各地州初中毕业生,在招生中不需进行专业测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几乎没有音乐基础。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可以说从来没有听说过声乐,没有音乐节奏感,对声乐要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一无所知,再加上少数民族班级没有汉语基础,声乐教学可以说难上加难。因此,生源的现实情况是教育者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制定教学内容及进度计划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声乐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的设置超出了学生能力

新疆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全疆培养幼儿园教师为目的,因此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用及教学内容的安排一定要符合本专业、本地区以及多民族的特点。新疆中职学生由于自身音乐基础较差,地域教育水平的差异,语言沟通及接受能力的局限,加上学时量过少、学生人数较多,致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课堂上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练习、巩固和消化。以本校为例,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越来越高,近五年来近700多名学生中,有80%的学生为各地州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学生听不懂汉语,不认识汉字,基本语言交流都很困难,想要完成教学大纲内容几乎不可能。

3、学生学习声乐的动力不足、兴趣不高、练习不够

动力促使兴趣,兴趣带动学习。声乐课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声乐技能,光靠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下大量地进行练习。大多数学生由于从没有接触过声乐,甚至认为发声练习很可笑,没有学习动力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再加上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同学课下的练习时间不足,导致课上所教的内容没有消化,作业完成率低,教学任务难以顺利进行。

4、良好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实践顺利有效的保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切合实际、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能一直沿用着学院派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多多借鉴内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勤学善思,更新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1、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内容符合专业培养和民族性、区域性特点

(1)制定一份合适、合理的声乐基础课教学大纲。大纲中既要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特色,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教学,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同时,面对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双语教学,当然新疆各地区教学岗位要求的不同,开展符合实际需要的声乐教学。(2)教材的选用及内容的设置,要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及地域特点。首先,教会学生基本的声乐演唱技巧要和幼儿园教师岗位工作需要相结合,注重儿歌弹唱、表演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将儿歌伴奏、舞蹈编导融合训练,将一些脍炙人口的儿歌如《粉刷匠》、《哇哈哈》、《找朋友》等为基础来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要回到家乡进行幼儿教育工作,教材中要加入一部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作品,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技能性较高的声乐课教学,教学的质量提高不仅要求学生课下勤于练习,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由于新疆目前中职学生生源基础薄弱的客观实际,教师要面向全体、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把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作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前提。其次,教师要深究声乐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集体课、小组课、表演课以及分层次教学等相结合,在课堂上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增加学生表演唱、自弹自唱的机会。

3、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硬件和提高师资水平

首先,作为中职声乐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更新教学理念,研究教学方法,深入幼儿园,了解岗位所需技能和知识,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培养符合新疆特点的幼儿园教师作为终极目的。其次,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中职学校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满足声乐课教学配备条件,增加学生课下练习的琴房,巩固教学效果;学校要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就要提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机会和平台,如外出学习交流、技能竞赛等,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新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应切合实际,有的放矢。教师要准确把握培养目标,分析学生声乐基础,采用实用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声乐兴趣的激发,不断提高声乐课教学效果,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符合新疆学前教育特点的专业人才。

作者:李雪娜 单位:新疆工业经济学校

【参考文献】

[1]曹燕.转变旧观念,迎接新应战—对幼师音乐教育状况的思考.昭通师范初等教育专业学报,2005.6.

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观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音乐素质 音乐活动 幼儿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音乐教育以其符合幼儿好动等特点的活动性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着孩子们的热情参与,而幼儿教师在此方面的不断实践与总结,使得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多年来已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一些与幼儿音乐教育有关的思想、教育方式也在老师的头脑中形成了定式。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迫使我们重新认识幼儿,重新审视我们的音乐教育。

随着音乐教育的功利化和世俗化,单纯的音乐教育很难让孩子享受到它的快乐,何谈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因此如何改革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幼儿园幼儿音乐素养,达到较好的音乐教学效果,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 音乐教育活动存在的误区

1.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对教材的分析和幼儿音乐技巧的关注。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借音乐能动情的特点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喜闻且乐于接受。只是随着教学的开展,我们对幼儿音乐教育达标与否的评价标准是看结果,每评价一个活动就看是否达到了制定的目标,而对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置之不理。如幼儿对音乐作品情感的领会,往往是停留在歌词表面的了解;在发音咬字上,很多孩子是扯着嗓子在吼歌,不会正确的发声歌唱;在音乐欣赏中不能真正地去体会那种意境等,违背了新纲要的基本理念——重过程轻结果,忽视了在音乐活动中的音乐享受、审美感受和表现力。

2.活动结构模式单一,环节连接不紧密。我们所调查的音乐活动中,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传统三段式,开头有时复习上一节的内容,有时随便做一个律动或唱歌;中间教孩子新的内容;结尾回顾与复习或讲一讲下次活动的内容。很多教师导入部分甚至是和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不相关的,结尾也没有评价,所以整个活动看起来较分散,重点不突出。音乐活动的知识线索和人文线索没有连续,教师的随机性很强,活动环节只停留在感知体验上,没有进一步深入到创造环节和评价与反思环节。

3.幼儿的学习主体性不突出。音乐教育活动应该偏重于直觉、想象、灵感顿悟等感性思维的激发,让幼儿有机会感受、表现、创造,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指导。但是,我们所了解的现状是高标准化的模仿和高控制化的指导。如一个小班的音乐活动,在幼儿初步熟悉歌曲后,教师并没有给孩子消化与磨合的时间,而是要求幼儿马上再现歌曲,而且在音高上要准确、强弱等表情要做到、甚至动作也要到位。其实是要求幼儿完全地模仿教师。当幼儿做不到时,教师就立即手把手地指导。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孩子成了训练者与被训练者的关系;教师往往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强加到幼儿身上,“看哪个小朋友唱得最准确”成了评价标准。

对于表现音乐“准确”的追求,教师在指导幼儿时往往忽略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能力,同时还不得不采取高控制化的方法。教师的这种高控制化的指导与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之间形成了反比关系:教师干预得越多,控制程度越高,幼儿越被动,幼儿主体性发展就越受到抑制。教师为了追求高质量的效果去训练幼儿,也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紧张。我们了解到,教师让孩子表现音乐时,孩子的状态是紧张的,表情是严肃的,生怕出错误,一旦出了错误,教师就马上来纠正。这样,注意力全在具体的音准节奏上,而忽略了孩子对音乐的整体把握,忽略了孩子对音乐的感受,从而使幼儿对音乐的创造也受到限制。

4.歌舞表演活动成为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5个相对独立又相联系的领域: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打击乐器演奏和音乐欣赏。而调查中我们发现,歌舞表演活动成为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在角区的音乐活动通常是孩子随音乐表演舞蹈、唱歌;教师组织的音乐活动也都是以教一首歌、一个舞蹈或律动为主,至于打击乐活动、音乐游戏与音乐欣赏活动却很少见。只有两位老师分别组织了打击乐活动和音乐欣赏活动,而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音乐欣赏用在音乐活动的开头和结尾,其实只是起到辅助歌舞活动的作用,而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欣赏。

一些教师反应,歌舞表演活动好组织,又容易出成果,资料又多,所以歌舞活动多一些,而其他活动难易程度不好把握,组织起来较难,孩子容易兴奋而收不回来,资料又少,教师们都尽量不组织。幼儿园领导也有同感。目前并没有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做内容上的具体指导与规定,教师们可以自行安排,必然会出现教师擅长什么就上什么,怎样省力又有效就怎样做的现象。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没有具体规定,什么内容占多大比重,但是明确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这里强调的是多种的艺术形式,这里强调的是幼儿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那么音乐活动就不应该只是按部就班的歌舞表演,而是应该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提供给幼儿更多自由表现的机会。

二、让孩子享受快乐的音乐

走出误区是为了更好地改革我们现阶段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更多、更好地培养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人才。因此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科研工作。作为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施教者,老师们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在一定的学前音乐教育理论和教育原则的指导下,积极构建适合音乐教学活动设计要求的教学结构,将其与相关的教学策略等因素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形成相对稳定而又概括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课程模式。

作为上级主管部门,要积极参加进去,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改革和探索进行大力的支持、鼓励和调研,并展开相关音乐教学活动的评选活动,包括征集音乐教学活动改革的论文和教学案例等。从整体上形成重视幼儿园音乐教育科学探索的良好氛围,促进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课程模式的不断改进,引导幼儿园音乐教育科学探索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2.注重教师音乐素养、理论知识的不断更新。可以说教师对音乐的态度决定着幼儿音乐素养和能力的发展。因此,积极提高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理论知识,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幼儿园,要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进行深层次的进修和学习,多向幼儿音乐教育专家、幼儿园音乐名师学习,提高幼儿园教师整体的音乐素养。同时要组织教师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和音乐教学观摩,从理论上接受了先进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有的放矢地进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全园音乐教育观摩活动、评选优秀教师等方式,检验音乐教学活动的发展和改革成效。

3.掌握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是教师们创造性的劳动,对于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应该使其变成僵硬的教条。教学指导中的过于具体的指示、规定只会妨碍、限制教师们表现他们自己的才能,夹住了他们发挥创造力的翅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艺术教育的解释也是给教师留有很大空间的。但基本原则应该要有,如教学中教师和儿童是“互动”、互相促进的关系;音乐活动应该有艺术气氛,有游戏性。6岁以前的幼儿意志薄弱,他们既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也不能很好地主动设计、支配和调整自己的行动。如果活动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体验,是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的。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机智灵活地处理各种变化。教学的领导者不必强调教学采用什么固定的程序。教师可以在他们的知识范围、所了解的教学方法中选择要使用的方法,并且考虑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爱好和所接受过的音乐训练。“教师要了解教育的本质,这是最重要的。同样还要了解所选择方法的每个步骤和目的。这样教师才能依据他们自己和幼儿的特点、所使用的教学材料的特点,实施他的教学方法。”

4.给幼儿创造的空间。儿童的主体性发展和创造力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园音乐教育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不能过分干涉,应该允许儿童自由表达,敢于创造;通过教师与儿童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保证儿童在温暖亲切、轻松愉快的艺术气氛中学习和创造。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应该富有创造性,懂得使用创造性的理论和方法,引导儿童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要重视艺术活动的过程必须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强调学习过程和培养的能力,而不注重儿童最终学到了什么;应讲究教学方法,如情感渲染、多渠道感受理解、多形式尝试表现,环境熏陶等等。这些方法不能孤立地使用,而应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让幼儿在适度愉快、主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5.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反思性教学以及如何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近年来教师培养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经常被专家和园长们提到的问题。教师在学习了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之后,要会“扬弃”,要会进行积极的教学反思。反思,是让幼儿教师提高自己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必经之路。因此教师要学会在幼儿园先进音乐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对自己的音乐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