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德育工作的认识

对德育工作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德育工作 青少年

随着互联网的大量普及,网络已作为一种必需品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崭新的网络热潮同时也涌入校园,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走进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 但引起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浓厚兴趣,而且还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的影响力远大于任何一种传统教育手段。

一、网络对青少年学生德育形成的正面影响

学校,作为青少年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首先,我们必须弄清网络对青少年学生品德形成究竟有那些方面的影响,通过调查,我们得知网络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而网络的积极面影响要多一些。

(一)新型的网络交往方式有助于青少年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敏感性。网络社交增加了青少年同伴之间、群体之间相识和了解的途径,使日常生活中部分人际交往的需要在网 络上得到了满足。青少年通过博 客和日志空间等记录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在网络空间产生共鸣,这有利于青少年提升青少年道德践行能力。

(二)宽松的网络环境有助于青少年自律精神的塑造

宽松的网络环境不同于学校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具有比较严格的监督性。学生在活动中带有较大的自主性,在具体的网络生活中,需要比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这种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有助于青少年自律精神的塑造。

(三)网络中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增强自我成就感

很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少有机会获得成功,而不论在网络游戏还是在网络学习探索中,学生们获得成功的机会更大。能充分体验这种成功的喜悦。即使是取得游戏的胜利,也能获得心理成就感。

二、网络对青少年学生德育形成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虚拟的网络环境,容易诱发青少年的人格障碍,不利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青少年正 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启蒙期,他们向往了解社会,同时对网络充满好奇,而虚幻的网络游戏、网络聊天让他们找到发泄的地方,因为有些电脑游戏具有强烈的诱惑力和一定消极的诱导性,作为未成年人难以抵抗诱惑。

(二)网络规范的不健全,一些错误的网络现象,会影响青少年的品德形成,降低他们的道德水准,不利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成长

笔者在任教班级中通过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三分之二的青少年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有什么大不了”,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在网上说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

(三)误导了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行为

许多网络失范行为的产生是由对网络行为的错误认识所致。当个体上网时,他(她)面对的是一台无生命的机器(电脑),通过敲击键盘或点击鼠标发出网上行为,缺 乏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互动。因此,个体可能把自己的行为看作是纯粹的网络行为而不是一种社会行为,缺少一种行为的责任感。

三、应对网络对青少年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对策

尽管网络可能给青少年学生带来诸多不良的影响,但若我们因噎废食,将学生与网络隔绝开来,则是完全不必要、不应该、也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加强网络管理,开 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活动,使其负面影响尽可能减低到最低程度。下面介绍应对网络对青少年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对策供大家参考:

(一)青少年自身必须不断加强其自律性

青少年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起决定作用。青少年要想真正有所作为,必须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自律性。从某 种程度上来说,青少年的自律性是比较差的,尤其是面对新事物的诱惑,他们往往无法抗拒,如果抵制不住网络中的种种诱惑,必然会被网络所俘虏,而成为网络的 “奴隶”。

(二)家庭必须做好青少年的督促工作

网络是神奇的,他能给人们的生活增添许多色彩,同时也能迅速地为人们提供更多更新的信息,来丰富人们的知识储备。而且现代家庭的家长们大多是有知识的一代 人,所以许多家庭都乐意为孩子购买电脑,让他们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但许多家长并未真正想到,青少年上网真正为了获取更多知识的还是少数,大多是热衷 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

(三)学校德育方式内容要应时而变,主动抢占教育阵地

要增加网络道德和法律知识的教育,尽快填补空白。纵观中学的德育主阵地――思想品德课中关于网络道德和法律的教育多数都停留在讨论阶段,网络道德法律内容多由思想品德课教师以拓展教学内容的形式完成,完全不能满足教育的要求。

结论: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每一个德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德育教育观念,跟上时展的潮流,迅速融入到网络德育教育的新阵地,推动德育工 作的现代化。面对网络信息技术时代,我们应把握机遇,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卜卫.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

[2]庞丽娟.韦彦.学前教育立法――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1.

[3]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德育工作 创新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和生长环境的影响,所接触到的外部世界是相对较少的,但受其天性的影响会有较重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其思想意识及其行为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便要注重思想教育的作用,为其思想意识的形成及其道德修养等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学生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德育工作开展的情况直接关系学生的个人发展,但是在实践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凭借其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没有丰富的理论作为其工作的支撑,使得德育教学未能充分发挥其主导的作用。在教学中,对于一些经常犯错的同学,教师通常只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片面的说教,没有将其上升到德育教育的角度,也没有应用德育理念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得学生无法更好的理解德育的含义。甚至一些教师会没有耐心引导学生认识其错误,并引导学生来改正错误行为。小学班主任对于德育知识及其小学德育教育的认识很多时候知识停留在对理论表象的认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也为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其教学内容或者方法进行有益的探索,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得德育教育实践与理论相脱离,降低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

其次,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方式是比较单一的。在实践中,小学班主任在其德育工作中往往采用比较单一的方式,使得小学生不能更好的理解其教育的意义,未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严重传统的说教的方式来开展德育教育,没有让学生理解其德育教育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加之教学方式的死板,使得学生产生一种厌烦或者抵触的心理。信息社会的发展使得小学生早熟现象较为普遍,教师更多的还是将学生作为小孩子来看待,忽略了其心理和性格发展的特点,在德育教学中再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便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小学班主任还兼任某门课的教学,更多的时间会放在基础教学上而相对忽略德育教育,使得学生不能及时的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使德育教育背离其理念。

最后,德育工作的开展引导性不强。在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主动帮助、引导和关怀学生的现象是比较少见的,更多的情况是教师根据学校的德育教学任务、班级考核标准等来完成该项工作的。教师德育工作的开展源于学生某些问题的提出,从问题出发来寻求解决方法。这种被动的德育教学,无法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德育工作的作用也无法实现。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方式

为了更好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对于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便要对其工作方式进行必要的创新。

第一,小学班主任应对其教学理念进行必要的创新。在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更好的将教育学与心理学、管理学生等知识有机结合应用于关机管理中。在对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等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将德育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当前一些学生多由爷爷奶奶照顾,使其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并且由于性格特点的影响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等,小学班主任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第二,要是德育工作的内容丰富多样。小学教育是一个多样化且充满活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好奇、求知的天性,以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满足其成长的需求。教师以多元化、多样性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进行及时的引导,以游戏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下更好的认识德育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条件,增加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学生德育教育的相关问题,保证其教育能够得到家长的认可,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中注重情感教育的投入。德育工作与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德育教育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予足够的关爱,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在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思考一些问题,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好的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在德育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爱心,营造一种温馨的班级环境,使学生更好的发挥和展现自己的能力,对其成长和学习都有积极的作用。

第四,注重对德育工作中正确引导的应用。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开展工作,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给学生充分的关系和爱护,耐心的倾听学生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性,改进其批评教育的方式,通过言传身受的形式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结语

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逐渐突显,而其工作的开展也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为了使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班主任便要对自己的工作有正确的认识,从自身建设出发,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创新的方法来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习惯,为其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远涛.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12)

[2]张庆红.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考试周刊,2012(85)

[3]曾海明.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4)

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116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教育机构和教师越发重视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它有助于中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然而,目前初中阶段的德育工作还有很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相关教师一定要对此引起重视,积极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现阶段德育工作问题汇总

(一)开展德育工作的观念有待转变

现阶段,很多初中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仅停留在口头说教的层面,学生在认识方面虽然得到了提高,却并不意味着会表现出相应的道德行为。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内容匮乏

很多初中班主任对传统教育非常重视,但在德育教育等适应时展的内容上,却缺少深刻认知以及足够的相关知识。德育应该因材施教,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现阶段,很多班主任过于关注学生成绩,不注重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思想层面的完善,这是他们急需改进的地方。

(三)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缺少针对性

班主任的教育观念以及德育理论水平体现在方方面面,如日常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之间矛盾的处理能力,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能力等等。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班主任德育理论水平的高低。纵观现阶段班主任德育工作状况,一个最显著的问题就是缺乏针对性。对此,班主任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的效果更显著。

(四)初中班主任对德育的认知有限

在很多班主任心里,只有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很多班主任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及习惯,往往视而不见,不注重学生良好思想品行的养成。这种做法未免有失偏颇,身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注重培养德才兼备、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然而,由于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知有限,致使德育工作往往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二、提高德育工作效果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加强沟通

想改变现阶段德育工作的教学成果,首要的一点,是要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思想影响行为,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引导人们做出科学合理的行为。针对现阶段我国德育工作整体水平不高以及目标具有盲目性的特点,一线教师一定要及时转变自身观念,将德育工作提上日程,并放在与学习成绩并重的位置。

为此,班主任首先要高瞻远瞩,对德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使自身树立新的德育观念的同时,也努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班主任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配合。这样不仅可以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品德方面的表现,班主任也可根据学校的德育工作为家长布置相应的任务,使教学成果更显著。

(二)调整目标

想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教师一定要及时调整德育目标,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更有计划性和针对性,且在内容和方法上,也更加清晰和明确。德育目标的调整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提升学生道德选择能力

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式,更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虽对学生的学习有益,却不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道德选择能力。因此,身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重提高学生道德选择能力。

2.提升学生社会公德意识

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让学生学会完善自己,形成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树立德育理念

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 德育工作 阻碍因素 扫除途径

一.高中德育工作中的阻碍因素

1.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渐增的竞争压力,部分中学将专业技能知识作为教学侧重点,却忽略了德育工作,出现部分中学生基本道德素质不健全的现象。其次,尽管高中德育工作引起了部分学校的重视,但却因多种缘由致使实际执行成效不佳。此外,还出现了某些学校在德育工作评选、检查时而走流程对付,忽视了高中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2.德育教师缺乏专业性

首先,高中德育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部分教师学历层次较低且知识面较窄,专业不对口且责任心不强。其次,学校没有对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能力培训,使教师极易产生懈怠心理,从而制约其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导致德育师资力量较弱,且思想不统一、队伍不稳定,进而降低了高中德育工作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妨碍了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德育方法缺乏创新性

首先,有些德育教师授课仍是灌输式教育方式,停留在知识层面的简单传授,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处于浅层程度,进而致使学生的道德内化成效甚微。其次,部分德育教师对成绩、考试的过分强调,使学生产生应付考试的学习心态,也歪曲了德育工作的开展的意义。再者,对于中学生的学习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学管理人员在执行过程中,管束有余引导不足,对德育工作的主体对象认识存在偏差忽视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二.高中德育工作中的扫除途径

1.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首先,学校在正确认识德育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德育工作的开展,建立合理的德育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其次,要明确落实德育工作规划,采取积极性的措施执行德育工作,合理范围内加大投入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再者,要明确部门分工,优化人力、物力资源利用,充分发挥每一因素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以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素养,为中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2.提高德育教师专业性

首先,德育教师既要重视同行间的学习交流,又要加强专业培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其次,德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德育职能观,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德育知识,帮助学生综合分析学习与生活中的新现象与新事物,以此激发其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习并运用德育知识解决生理与心理等多方面的难题,从而逐步培养判断、分析现象的能力,并提高鉴别、筛选事物的能力。最后,德育教师还应该根据职业与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具备和履行同职业相适应的道德标准与职业道德素质,重视个体差异与需求,综合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工作。

3.增强德育方法创新性

首先,德育教师要优化理论输入方法:教师可以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联系实际生活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深化其对德育理论与观念的认识。例如,当讲述基本原理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问题告诉学生如何实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德育教师要加强实践锻炼: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实战训练,将德育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开展具有针对性、计划性的多元化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德育知识辩论赛,通过小组成员对德育知识的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工作,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一直以来,德育工作都是高中学校的重难点,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加强和改进高中德育工作,增强其针对性与实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梁二霞.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3(09):47-48.

[2]张晖.高中德育教育困境与反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5):10+16.

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范文第5篇

[要害词]青少年德育工作培养

一、当前小学德育基本状况

1.学生思想状况喜忧参半。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左右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头脑中的地位越来越脆弱,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部分青少年动辄离家出走,动辄打架斗殴,动辄跳楼自杀,可见小学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2.教师思想认识不容乐观。教师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指导者和传授者,也是学生思想灵魂的铸造者和传播者,教师应模范地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从调查和平时的了解中,有相称一部分老师不能以身示范、严格要求,在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3.家庭教导工作亟待提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之师。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教导观念与小学保持一致,但仍有一部分家长德育观念亟待加强。

二、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索

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使德育工作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加强”,结合小学德育工作现状,我们感到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正确处理德育工作与教导教学工作的关系。德育是素质教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首要的地位。在素质教导的形势下,德育的外延扩大了,德育与其他各项教导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但假如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导单纯地理解为搞一些活动,进而用这种所谓的“素质教导”取代小学德育工作,那么,小学德育就有可能被淡化。

首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只有认识清晰,才能把做好德育工作作为自觉的要求和行动的指南。在加强德育,努力使“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中,教职工普遍存在两种想法:其一,德育是软任务,难见成效,往往说说重要,忙时不要。其二,认为现实社会的影响,德育的力度和效果以及德育水平不如过去,容易留恋以往的德育。因此,对教职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极为重要的。

其次,还必须在实施德育的内容上具有广度。一方面,在德育常规中我们加强领导,加强治理。在德育框架上,我们努力做到责任到岗、岗位到人。明确以遵纪守法、老实关心他人、热爱等为小学基础道德内容。一方面,我们注重抓住契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使德育教导寓于活动之中。更为重要的一方面,课堂教导是实施素质教导的主渠道、主阵地,也应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德育点、连接点、落实点的备课要求,切忌贴标签,使德育有意、有机地落实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导教学活动内容落实、要求明确,为人人都能成为教导工作者搭建舞台,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最后,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以促使和保证人人都能努力成为德育工作者。加强小学的德育,要害在于有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我们一方面努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造,开展学知识、学理论、学技能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规范的,教师首先要规范,以教师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大检查和考核的力度,开展文明组室、文明班级、文明教师、文明学生的评选,把德育效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学期考核两次,直接与结构工资挂钩,以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成为现实。

2.小学德育工作的体现途径

首先,搞好小学德育工作的前提和要害是教师自身道德的建造。首先我们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以加强师德建造为前提,师德建造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长抓不懈。因此,对我们每一个教导工作者来说,都有一个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的任务。

其次,重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发展的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产生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再次,与家庭教导、社会教导紧密结合,是小学德育工作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当小学应对目前学生家长多数在外的现状时,应摸索出与时代相适应的联系形式,如建立学生家长通讯簿、校长热线等方式,多与家庭沟通,摸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不良苗头,与家庭一起纠正其不良风气。与此同时,小学要善于利用社会上思想道德风范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也要善于运用社会上的反面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只有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动体系,小学德育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最后,转变观念,深化教导改革,实施素质教导也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沃土。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束缚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作为基础教导改革时期的教师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

3.提高认识,加大家庭、社会和学校德育形成作用的宣传力度

虽然小学生德育状况喜忧参半,但是他们毕竟处于道德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水平低,思维片面,加之阅历浅,容易产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模糊甚至错误观点。教导工作者必须义不容辞地以身示范、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但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家庭、社会更是重要的主导者。目前,教导常常陷入尴尬,究其原因,是学生在校学习5天接受的正确观念,结果在家和社会待2天的时间里,就被家长的错误观念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文化弱化、抵消,甚至使未成型的道德价值观念朝畸形方向发展了,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加强家长正确教导观念引导,消除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的同时,加大小学、家庭、社区、群团的协同性和互动性,提高全社会对教导的关注,对祖国下一代的关心。

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微信;高校德育;影响与对策

一、认识微信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其目前主要功能一是交流沟通,如聊天、对讲、摇一摇、朋友圈等;二是微信支付;三是娱乐休闲,如微博阅读、游戏中心;四是系统服务,如语音提醒、账号保护、微信公众平台等。自2011年初推出以来,其自身的发展非常迅速,功能越来越高级,版本越来越新,更新频率越来越快。其用户数量也呈现出呈井喷式增长。高校大学生也不例外成为微信的喜爱者和使用者。其全面的功能与强大的服务,为当代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为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新的课题,因此高校就应该利用好微信这一新的交流平台,更好的关注和利用其功能与服务,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做好高校德育工作。

二、微信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

高校德育工作是高校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青年学生施加影响,并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时代,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对于社会和时代也最为敏感,因此高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微信就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产物,其凭借自身的强大优势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及高校德育工作构成重大影响。主要有:

1.学生的思想动态难以正确把握和研判。

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就是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如此才能使工作更具针对性、科学性与时效性。然而,微信的普遍应用,使大学生思想表达渠道更为丰富。朋友圈是微信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大学生可以通过其转发热点,表达观点,具有隐秘性,并且信息传播更快更直观,更不可控。另外,部分大学生的表达思想与行为的方式过分的依赖微信,使德育工作者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动态的难度加大了,由此产生了信息鸿沟。所以,德育工作者若未有效介入大学生微信圈,,则很难把握舆情,做出研判。

2.学生使用微信过程中的道德及安全意识需要加强。

“微信犯罪”是微信普及以来产生的新名词,部分大学生自身缺乏网络道德意识,成为网络犯罪实施者,往往具备便利条件。一是微信的隐蔽性容易使其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放纵自身;二是微信的定位功能降低了陌生人之间交往的难度,尤其是在无聊空虚状态下,便容易产生一些非正常网恋等现象,进而导致的许多不良问题的产生,甚至走向犯罪。另外部分大学生的冲动与盲目加之缺乏网络安全意识,也可能成为“微信犯罪”的受害者。利用微信对大学生进行诈骗与侵害的案例层出不穷。这些都对大学生提高网络道德及安全意识提出了新的要求。

3.德育工作的传统模式及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提出挑战。“由于微信是校外通讯公司所建,高校管理者无权对微信用户进行管理,从而容易产生‘监控盲区”,[1]如此,微信中的多元信息与观念充斥大学生的头脑,弱化了传统德育工作的效果,也使德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对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也提出新的要求。其表现为一是对德育课专任教师提出挑战,当前部分德育课专任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且教学内容枯燥,缺乏通过网络开展德育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授课效果不佳。二是对学生辅导员提出挑战,当前辅导员的工作可以说是十分繁重,面对众多的工作对象与对应部门,能否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达到应有的德育效果十分关键。微信时代下,在保留传统德育工作中优良的方式方法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利用微信这一平台,更加有效地做好德育工作。

三、微信影响下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高校德育工作作为高校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其内容与形式需要不断创新,微信时代,其影响已无法避免,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微信,利用其优势,做好微信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其主要途径有:

1.微信信息监管与研判队伍,促使大学生文明使用微信。这队伍的构成须包括专业的技术人员、学生工作干部、学生志愿者。这样一是可以通过开设微信平台打造官方的宣传阵地,二是可以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对一些微信上的错误信息、不良舆论采取及时的必要的措施予以处理。同时要经常对这支队伍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政治素养与监管研判能力,从而促使大学生加强微信使用的自律与文明意识,切实保障高校微信环境下的健康舆论氛围。

2.引导大学生增强网络道德及安全意识,正确使用微信。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以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这样在微信的使用过程中,网络道德意识自然得到加强,一些不良信息和错误的观念就会被大学生自动去除,做到健康使用微信。同时还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网络甄别能力,能够学会保护自己,以避免成为微信犯罪的受害者,做到安全使用微信。

3.提升高校德育工作者使用微信开展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指出:“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高校德育工作的效果是由高校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所决定的。微信的广泛使用与迅速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与个人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德育手段与方法已无法满足网络时代的需要,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做到:一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修养及理论水平,如此才能对他人实施影响、感染与塑造,使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富感染性,更具针对性;二是要提升研究能力,要不断研究微信时代大学生使用微信过程中所产生问题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紧紧把握高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三是要提高使用微信的能力,多数德育工作者承担大量的教学科研与管理任务,即便开通了微信,但无论在了解与熟练程度上,还是使用频率上均不如广大青年学生,可见其运用微信这一平台开展工作的成效不会很明显。因此就要求德育工作者们要认真学习,虚心求教,不断提升自己的使用水平和应用能力,如此才能实现与大学生的近距离沟通与良性互动,保障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范文第7篇

在新的历史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特点和要求,特别是随着网络普及、西方文化传入等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情感品质呈现出新的特点,一味地照搬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实的需求。

1.1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思想更加多样

相对于高中繁重的学习压力,中职院校的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生有了更多的自己时间,而随着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造成学生思想模式更加多样,这就为教师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固定式的工作模式已经难以跟上时展的脚步。

1.2就业市场的压力,使学生对未来更加迷茫

中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不足,自信心和学习能力不高,而当前就业市场的压力十分巨大,虽然前期就业的难度相对不高,但在长远发展方面中职院校学生具有一定的劣势,这就造成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产生不确定感,现实的获得与预期的目标有着巨大的差距。

1.3观念更新的加快,转变工作方式更加迫切

伴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国际化交流的深入,西方文化与多元的社会思潮对学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学生自身由于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时期,思想观念的变化十分剧烈,传统的说教的模式难以适应新的形式需要,改革工作模式的需求更加迫切。

2.当前中职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对德育工作理解有偏差,重视度不够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对于德育工作的理解还有着不少偏差,影响了工作的质量。一是理解片面。德育工作相对于其他技能教育、管理工作而言,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一些班主任往往在工作中以管理代替教育,将德育工作片面的理解为安全工作、管理工作,对学生思想状态的关注不多。二是方向不对。不少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不够,不能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入手,突出对学生职业观念、职业品质的培养,而是沿袭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的方式,职业教育的特点不突出。

2.2对新形势特点理解不深,针对性不强

德育教育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一些院校中,班主任对学生思想观念的现实性特点认识不清,沿袭传统的工作方式,难以取得较好的工作效果。一方面,对学生的特点认识不清。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自卑、逃避等思想认识问题,教师虽然能够有着一定的认识,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针对性的工作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对学生现实的思想状态掌握不准确。另一方面,对社会的现实性特点认识不清。对社会中的出现的可能对学生思想产生影响的问题认识不到位,不能很好的预见学生思想的变化,导致针对性工作不到位,德育工作滞后。

2.3德育工作方法单一陈旧,主动性不强

从方式方法来讲,一是教师主动性不强。不少班主任陷入纷繁复杂的班级事务性工作中,对于德育工作的关注不够,常常是机械性的完成学校布置的教育任务,针对性不强。二是整体性不强。对学生的整体了解不够,不能有效的沟通学校、班级、家庭之间的关系,单打一的局面造成教育效果不佳。三是时代性不强。对新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掌握不熟练,随机性、实时性的教育工作开展不经常。

3.提高中职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质量的意见建议

针对当前中职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普通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工作质量就必须要从认清学生的特点入手,紧紧把握时代的热点和学生的需求,改进教育方式、拓展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时代性、整体性、针对性、长期性。

3.1创新手段,提高工作针对性

面对新时代和不同学生的思想特点,班主任必须要有着充分的认识,能够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益。一是紧跟学生焦点。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不全面,易受到其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通过班干部、家长、教师等来掌握学生的关注重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工作,指引正确的方向。二是丰富工作方式。针对学生手机普及率高、网络使用频繁的特点,积极开展微信教育、微博教育等模式,变死板生硬的课堂工作方式为灵活的教育形式,降低学生的抵触情绪。三是把握学生个性。针对学生自卑、厌学等心理特点,开展有效的针对性工作,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逐步培养其良好精神状态和职业道德。

3.2沟通联系,提高工作整体性

在工作中要注重发挥整体效益,注重发挥学生会、班干部、家长等多因素的作用,形成德育教育工作的整体性。一是发挥学生的作用。同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会、班干部的积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同学关注,将教师的说教变为同学的关爱,实现德育的人性化。二是发挥家庭的作用。要积极与学生家庭沟通,发挥家长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关爱学生的成长,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三是构建和谐的班级。班主任必须要将构建和谐的班级环境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来感染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3注重结合,提高工作连续性

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育并重教学模式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德育教育,让学生具备优良的品德。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此时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容易受外界干扰,因此,应将德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现阶段的部分班主任虽然已经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仍未能在德育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致使德育工作存在重管轻育的问题,整体质量不佳。

一、管育并重模式教育原理

管育并重作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产生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要求班主任以先进、积极的教育思想理念引导、规范学生行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德育工作来看,管育并重教学包含了“管”和“育”两个环节,其中“管”指的是管理,是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手段。在德育管理中,班主任应在考虑德育教育目标、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育”是对“管”这一教育手段的补充,初中生大多处于青春期,一些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叛逆心理。在班主任管教过程中,有的学生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此时发挥“育”的作用,深入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结合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能有效地提升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可见在管育并重模式下,“管”和“育”均是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彼此促进。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运用管育并重模式的价值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提供了指导。基于该教育理念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时,管育并重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突出作用。一方面,管育并重本身是一种全新化的教育模式,其将“培育引导”放在了与“管理教育”相同的地位,这不仅实现了教学方法创新,而且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更加灵活,有效地提升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质量。另一方面,在传统德育工作中,部分班主任对学生的行为动机考虑不周,易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这使得德育管理中经常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班主任仅是按照学校量化指标评价学生、管理学生,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管理行为的用意,容易产生抵触心理,降低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而在管育并重模式下,班主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层次地创新教学方式和德育教学方法,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实现了班主任与学生的深层次对话和心理交流,减少了学生的叛逆心理,提升了德育教育质量。此外,从长远来看,管育并重创建了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有效提升了初中生的综合素养,推动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问题

1.德育工作民主性不强。德育工作在初中班主任所有工作中占重要地位,不仅关系着班主任工作开展质量,而且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具有深刻影响。从开展过程来看,德育工作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但现阶段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明显存在学生参与度不够的问题。深层次分析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可知,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不够民主,权力下放不到位,这影响了最终的德育工作开展质量。具体表现为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德育理论教育、实践活动多是由班主任决定,学生服从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生参与班级德育建设的热情,致使德育工作质量不高。另外,受德育工作民主性不够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初中生会与班主任产生隔阂,这让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学校有必要创建平等、民主的德育工作环境,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2.德育工作中“一刀切”现象明显。初中生正处于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身心发展较快。学生受自我认知、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品德、素养的表现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这要求班主任系统考虑学生的差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德育工作。但现实情况是部分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开展中存在较为明显的“一刀切”现象。如在班级德育工作制度设计阶段,有的班主任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德育管理制度漏洞百出,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德育水平评价是检验德育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对于德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具有积极作用。但仍有较多老师按照学校制定的德育考核标准对学生行为进行量化评价,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评价方式未能凸显差异化的评价原则,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体评价得分还有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新时期,有必要积极创新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方法,消除德育工作中“一刀切”现象。3.“重管轻育”问题较为突出。管育并重是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方法指引,其要求在德育工作开展中,系统协调“管”和“育”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初中生充分理解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初衷,按照班主任的教育和引导锻炼自己,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现阶段,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重管轻育”问题。一方面,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结合自身的言行,有意识地熏陶、引导学生,提升德育教育质量。但在落实德育工作过程中,有的班主任未能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行为标准,难以对学生形成有效引导。另一方面,有的初中生犯错时,班主任一味地批评指责,忽略了学生犯错误的原因以及心理活动,致使学生逆反心理强烈,严重阻碍了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4.班主任未能实现德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对于班主任德育教育效果具有深刻影响。部分年纪较小的中学生纪律性较差,不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容易出现违规违纪问题。在初中生德育管理中,班主任会将学生行为与德育教育的成绩挂钩,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班主任会扣除学生的德育分数。从管理效果来看,这种管理模式在短期内虽然能整顿班级的纪律,但却容易造成学生情绪波动,甚至有的学生因此产生抵触心理,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同时,在德育教育模式下,一些初中班主任还将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理论教育层面,忽视了学生德育实践教育,学生不能以德育理念规范、纠正自身的言行,降低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此外,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还存在信息化水平低下的问题,如有的班主任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创新德育教育素质和教育方式,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初中生德育教育的效率性和广泛性。

四、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管育并重模式的应用要点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德育工作民主性。以往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班主任权力下放不到位、德育工作民主性不强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了德育工作的开展质量。管育并重教育模式下,班主任应认识到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主动下放权力,引导学生参与班级德育工作,以此凸显德育工作的民主性。首先,初中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系统协调学生管理与学生参与之间的关系,使二者达到平衡状态。其次,为引导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班主任应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阐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初中生端正思想,积极参与德育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德育工作开展环境。此外,当学生参与德育工作时,班主任还应发挥教育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德育工作目标的指引下,自主性地设计德育教育的活动主题和形式,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的热情,确保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最后,在整个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即便学生有违反纪律的现象,也应积极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引导,这样才能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真正地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2.坚持差异化的德育评估和教育原则。学生思想道德和综合素养评估是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能使班主任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还能为下一阶段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传统德育教育模式下,部分初中班主任忽视了对班级学生德育水平的准确评估,在德育教育和教学评估中存在“一刀切”的问题,降低了德育工作的开展质量。在管育并重教育模式下,要想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开展质量,班主任就必须注重学生德育水平的有效评估。在学生德育评估与教育中,应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层次地分析学生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等,以此为下一阶段的德育教育设计和方法实施提供参考,确保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基于差异化原则评估学生德育水平时,班主任不仅要准确评价学生道德程度和素养水平,而且还要与学生深入交流,分析学生道德现状,满足后期教育引导需要。在班级德育管理制度阶段,班主任还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学生行为准则和德育管理制度,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另外,不论是在学生德育水平摸底还是德育教育效果评价中,班主任应摒弃传统以固定标准量化评价得分的方式,结合学生个性特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在差异化评价中彰显学生的个性,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德育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德育评价中,班主任应明白学生个体差异是正常现象,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3.正确处理“管”与“育”关系。针对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初中班主任在协调智育与德育关系的基础上,还应注重“管”和“育”关系的协调。一是管理是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基本手段,在具体的管理措施下,大部分初中生能按照班主任的要求和德育制度,严格约束自身的言行,锻炼并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养。因此班主任应积极主动地开展管理,以此让学生主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在实际管理中,班主任要注意掌握好“管”的力度,即所有的管理措施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二是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如只是一味地管理学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此班主任还应注重“育”的应用。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先平等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地与学生交流,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深层次分析学生的行为动机和心理需要,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实施个性教育,这样才能达到以理育人、以情动人的目的。三是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针对“管”“育”两种手段的应用,应努力实现以“管”促“育”,以“育”代“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管育并重教学模式的作用,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四是班主任自身形象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具有积极作用。在规范使用管育并重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初中班主任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行为标准,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的熏陶和引导,达到优化管理,深化教育的目的。五是基于管育并重教育模式开展学生德育教育时,还应注重教育理念及教育内容的更新,如尽可能地将教材中的德育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努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推动学生健康成长。4.创新德育教育中管育并重模式应用方法。为进一步提升管育并重教学模式应用水平,保证德育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班主任还应注重管育并重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依托管育并重模式开展德育教学时,班主任应注重创建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如可组织学生积极阅读思政相关的课外读物,主动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在班级内营造讲责任、重荣誉、重品行的氛围。其次,班主任还应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创设德育教育的网络阵地,减少网络负面信息对学生影响,提升德育教育的效率与效果。最后,实践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校内班主任应在班级建立学生管理制度,由学生自己评选品德高尚的同学组成班委会,实施班级管理,以此增强学生的带动作用。在校外,班主任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五、结语管育并重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育方式,深化其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可有效提升德育工作的开展质量。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只有深刻认识到管育并重教育理念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理清“德”与“育”的关系,并在分析当前德育工作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德育教学方法,深化德育并重理念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才能有效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质量,培养和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光兴.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究[J].读与写,2021,18(15):250.

[2]沈登云.应用“管育并重”德育模式创新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24):165-166.

[3]杨文秀.浅析隐形德育思想在初中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J].学周刊,2022,5(5):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