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学习的重点

语文学习的重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语文学习的重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学习的重点范文第1篇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对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能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深入开展。

1.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下

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紧张,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不足,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信心,以及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没有能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这样的消极情绪表现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缺乏兴趣,动力不足。

2.课堂教学模式枯燥

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依然存在,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是按照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这样的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海阔天空,学生在座位上听得昏昏沉沉,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学生成为被动学习的旁观者,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未能有效体现,影响了教学成效。

3.打造生动课堂效果不佳

生动形象的语文课堂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各校在教学设备改进方面进展迅速,但是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对信息化手段不够重视,自身运用能力也较为低下,在教学活动中没能把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在打造生动课堂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4.学生记忆理解技巧不足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记忆理解的信息量较大,大多数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巩固,这样的教学方法看似在短期内具有一定效果,但是长期记忆效果并不佳。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记忆理解的方式方法,教给学生更为形象科学的记忆途径,让学生语文学习记忆理解更为高效。

二、快乐教学法的运用

1.强化励志教育,让语文学习“激情澎湃”

对于高中教师而言,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明白语文是语言与文字的结合,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和工具,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未来融入社会的交流工具。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对自己一生的发展都将具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教师要强化励志教育,尤其是针对语文学习后进的学生,更要对他们加以鼓励,让他们明白面对高考和升入更高学府的竞争压力,语文是必不可少的科目。即使语文学习存在薄弱环节,自身语文基础不佳,也要鼓足精神、充满信心,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越是薄弱的环节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让学生增强语文学习的紧迫感。

另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的进步、获得的成功,以及学习态度有了转变等等,都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高中生对教师的评价较为敏感,教师见缝插针选择恰当时机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能够让他们增强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激情澎湃,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2.强化课堂改革,让语文学习“全面参与”

快乐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参与。以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旁观者,导致学生无法体会到探索与成功的快乐,没有亲身参与到教学互动之中。现在,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核心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全面参与。

教师要对教学设计进行改革,调整教师直接给予的教学环节,将这些环节设计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合作等不同的形式来开展高中语文课堂学习活动。

教师还要在教学线索、教学载体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全面优化。在教学线索方面,教师要重点将教学目标融入到思考题之中,紧扣教学难点重点进行设计,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抓住本节课的要点。在学习载体设置上,可以借鉴多个学科成功的经验,将学生编为多个合作小组,以多名成员共同探究的方式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在整个互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发挥重难点点拨和点评总结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加有效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完善学习成果。

3.强化设备改进,让语文学习“生动形象”

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信息手段的运用能力,不仅要学会正常操作,还要学会自主设计,进一步发挥多媒体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首先,教师应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补充大量的教育信息服务于课堂教学,尤其是针对远离学生生活的景观、科技成果等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系统介绍教材内容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教材内容,避免因缺乏直观感知而导致理解深度不足的问题。

其次,教师在教学情境营造、教学兴趣激发等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这些手段的作用,如为了改变课堂导入的沉闷,可以尝试以视频或音乐的手段进行导入,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营造一种轻松激趣的气氛。教师也可以在需要渗透思想情感教育的环节借助于多媒体手段的播放,增强学生内心情感震撼效果,让整个语文教学变得更具渗透力。

4.强化技巧指点,让语文学习“事半功倍”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记忆与理解的内容非常之多,强化记忆理解技巧的指点具有“授人以渔”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科学地进行记忆,如运用联动记忆法,在记忆一个知识点的同时,将与其相关的知识点连成团状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达到记忆新知、复习旧知的联动效果,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一个个前后连贯、记忆深刻的知识团队。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框架记忆法,将相关知识点梳理成框架,在脑海中进行知识点定位,如同一张电子地图,鼠标点击到哪,相对应的知识点就会显示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强化对学生记忆规律运用的指导。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是心理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身语文学习的频率、内容等因素,科学地安排首次复习、二次复习、再次巩固等不同轮次的时间,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为牢固的记忆效果。

语文学习的重点范文第2篇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目前,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我认为要完成这个转化,在语文教学上,关键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看重教法的改革,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或者说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学生在语文复习中,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我们语文老师也常常强调语文就是要靠读背,只要你对每篇课文读透背熟,就自然会考得好。当然,这也是学习方法的一种,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这种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对现在的中学生而言是不足取的,或者说是远远不够的。钱梦龙先生总结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种“三合一”的构思,也就是要教师精心指导学生,把学生从“暗胡同”里摸索解放出来。因此我认为,以下几方面特别值得注意。

    首先,要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应在继承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面和借鉴国外各种先进的语文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总结当代一些卓有成效的学者或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然后加以归纳整理,以之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

    如:按课前预习,课堂授课、练习,课后作业、自读、阅读、写作等顺序,可归纳为:“课文预习法”、“课堂问题回答法”、“课堂笔记法”、“课文分析法”、“课文练习法”、“阅读法”、“略读法”、“精读法”、“作文材料积累法”、“作文题材提炼法”、“作文仿作法”、“作文修改法”、“作文应试法”等等。当然还有师生须共同掌握的“语文兴趣培养法”,课外的“读报法”、“演讲法”、“信息借鉴法”等等。

    方法不单由老师总结,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种的法则”(叶圣陶语)学生自己摸索的方法往往更亲切,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其次,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这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得到真正的统一。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传授语文知识上,这样,学生被动地听,不能参加各种智力活动,实践机会少,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受到排斥,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落空,这就是语文课上那么多课时,教师花那么大力气而往往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应十分重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努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语文,这才能很好地体现出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关系。学是在教之下学,教是为学而教。

    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不仅应该系统地总结语文学习方法,而且要认真地去研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艺术,也就是说既要设法寻找学习语文的“钥匙”,还要去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使用这把语文学习的“钥匙”。当然这里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怎样对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语文学习方法,怎样采取不同的授受途径,等等。此外,还要从“学”的方面,认真注意教法的改革,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一定的意义讲,教师的教法,往往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模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就接受了教师通过教学展示出来的学习方法。

    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要他们改变笨拙的不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转变学生养成的不良习惯是困难的,要改变它需要一定的毅力,摸索掌握新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有一个过程。因而,一开始由于学生的不适应,他们在语文的学习上会有一段暂时停顿时期。教师应向学生指出:不要被暂时的现象蒙住眼睛,要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方法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巨大作用。

    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在知识的真空里进行,而要与语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如赞科夫指出的,学习能力发展总是与情感、意志、注意、兴趣互相联系。所以,指导语文学习方法,不能孤立进行,要与语文知识的传授结合,又要与思想教育、感情培养结合。

语文学习的重点范文第3篇

一、自尊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自我的关注加强,自尊就成为影响其学习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自尊对个体的学习主观幸福感预测作用较强,高自尊的个体对自我持肯定的正向评价,普遍认为自己比较出色,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缺点,对自我较为满意,自我接纳与和谐程度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较多,消极情感较少,因此幸福感体验较高。低自尊的个体则与幸福感体验成反比。笔者在问卷中发现:有44%的学生认为,在语文课堂上偶尔或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数据表明,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处于低自尊状态,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幸福感体验。调查问卷也发现:有13.81%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语文学习不太有或一点也没有自信;初中生语文学习幸福感与学习个体的学习信心度不无关系,语文学习信心大的学生幸福感普遍比较强,而语文学习信心差的学生幸福感则普遍比较弱。

二、应对方式

问题解决、求助、合理化、发泄四类应对方式均与个体学习幸福感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使用问题解决、求助和合理化方式多的个体,学习幸福感水平较高;使用发泄、退避和不良情绪应对方式多的个体则学习幸福感水平较低。本次问卷调查中:您在语文课堂上常处于什么状态?如果将选项“发呆或开小差”归为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应对方式。将选项“以听老师讲为主”、“常处于思考感受中”、“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与老师同学产生碰撞”归为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合理化应对方式。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较多使用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使用较少;女生在解决问题和合理化应对方式的使用上要多于男生;重点中学比普通中学的学生多采用问题解决应对,而较少采用消极和忍耐应对。

三、目标确立

初中生语文学习幸福感是初中生从语文学习的理想到现实获得的最美情感体验。一般认为,正性情感与目标的出现和维持有关,也与趋近目标及实现目标相关;而缺少目标,目标之问的矛盾和冲突,指向目标的活动受干扰则会产生负性情感。学习目标是影响语文学习幸福感的主要中介变量,学生通过目标确立体验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成功的体验会使人们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强大的自我效能,从而提高幸福感。问卷中,在“您对学习幸福感的理解”问题调查中,有六成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有目标、有追求”。

目标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相应的幸福感就会产生。确立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不懈追求是幸福感的调控装置,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感取决于学生确立的目标及实现程度,学生将语文学习过程中个体潜能和价值的实现看成是最大的幸福。当然,这个影响因素有较强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性变化,如学困生在考试成绩及格时感到非常幸福,优秀生在考试成绩优秀时才感到非常幸福。

四、学业压力

学业压力是当代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它对初中牛的语文学习质量起着消极的影响作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幸福体验。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习压力大是导致初中生语文学习幸福感普遍偏低的主要因素,其中,学习成绩、回答不出问题、家长的埋怨是压在学生身上的二三座大山,尤其是学习成绩对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不仅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学习体验产生间接影响。学习成绩与语文学习幸福感成正比例关系:学习成绩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学生语文学习幸福感较高;学习成绩差,情况相反。

五、教学理念

教育以课堂教学活动将学生个体需要的满足与幸福感紧密相连。问卷调查中,对于“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最有可能增加您语文学习的幸福感?”这一问题,被调查的四所学校的318名学生有89.00%的学生选择了“老师幽默,知识丰富,语文课堂丰富多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方式您喜欢哪一种”这一问的题调查中,有39.05%的学生选择了“在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在“您喜欢哪一种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问题调查中,有将近八成的学生选择了“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参与和学生小组互助学习”。这表明:在当前,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恶习仍然被很多学校和教师奉为圣经,社会、学校、家长对教育急功近利地期待以及学校管理上以分数和升学率对教师进行评价的状况,必然导致教师严厉、专制,课堂教学死板、教条,组织活动单一,很难产生和蔼可亲的幸福情绪、感染学生的幸福情境;致使学生因为追求成绩,整日过着苦行僧式的学习生活,实在难以形成学习的幸福感。

语文学习的重点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学生语文学习传统评价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运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从侧重于学生对语文知识意义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旨在提升语文素质学习评价体系。不仅改变了单一的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评价方式,而且更注重学生语文素质全面发展过程的考察,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素质教育;语文学习;评价模式

一、引言

ρ生语文学习水平进行科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的重要环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观念逐渐深入人心,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受到教师的普遍关注。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语文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对语文知识体系意义的主动建构。对语文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应该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发展,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激励功能。

二、传统的语文学习评价体系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传统的语文学习评价采用常模参照评价的模式,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整个班级测试的平均成绩相比较,来确定该生在集体中的名次序列。这种评价模式以平均分为参照标准,仅仅能反映学生在班级中的相对名次。一般地,学生的成绩排列呈现正态分布态势,必定有部分学生的成绩处于低于班级平均成绩。这部分学生由于成绩处于下游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阴影,认为自己学习水平低下,加剧了学生内部之间的相互竞争,造成了部分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学习过分注重测试分数,这严重误导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热衷于对语文课程中一些概念、词汇、修辞的背诵与记忆,而忽视了语文知识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及价值的理解,更谈不到对学生人生态度的形成与世界观的确立。即使学生语文学习取得了较高的成绩,学习也仅仅是停留于形式的记忆而没有进入对知识实质的理解,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测试过程中,一味沉迷于对知识本身的测试,而忽视了对语文学习态度、兴趣、鉴赏、审美情趣的评价。事实上,这些情感特征却正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目标。要通过测试,评价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这才学习评价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语文学习评价过程中,测试主要是由老师做出,而学生只是处于被动地位,很少做出积极正向的反馈。这导致学生缺乏自我评价的意识和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难以形成学习的内在反馈。因此,由教师主导的评价缺乏激励性,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对改善语文学习行为起不到有力的强化作用。传统的语文学习评价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以建构主义为指导,建立新的语文学习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三、建构主义观下的语文学习评价体系建构

(一)建立明确的学习评价标准

建构主义认为,只有确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形成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语文学习学业成就评价标准,只有以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为准绳,才能确保学习水平度量的客观有效性。语文测试题本质是评估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状态的度量工具。要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选作测验的知识载体应尽可能地覆盖宽阔的知识范围,不只是语文概念、词汇的简单回忆与再认,更应是语文思维创造水平的分析与综合。因此,语文测试题应充分体现学习目标,对再现性语文知识和创造性语文思维能力的检测赋予合理的分值比例,以提高测试内容的效度和测试结果的信度,力争达到语文学习评价结果与学习成效的相一致,提高测试的科学性。

(二)测试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

建构主义指出,对知识的测试要求学生对测试题不仅要回答结果,还要反映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意识,这样就可以获得每个学生语文知识的图式结构情况并显示出图式变化,更侧重于对学生语文学习行为质的分析。语文学习的评价模式,应建立足够的灵活性以容纳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允许学生根据学习的达标程度反映自我在学习进展中的发展状态,按自己的认知能力决定由低向高发展和延伸的学习目标,以激发出更高的成就动机,争取可能获得的的最大进步。这样,通过关注语文学习规程中的情感体验,为每个学生提供最佳的教育选择,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

(三)激发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建构主义倡导,知识的建构应唤起学生的主体学习的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因此,语文学习应当预先清楚地向学生表述学习将要达到的认知目的以及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并能够自觉地将学习状况与学习目标相对照,对自己的认知能力构成进行审视、反思和判断,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自我评价。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而且自我评价对促进语文学习的高效展开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形成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建构主义强调,对有意义知识的测试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主观评价与客观量化的相统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性质、目标与内容,确定不同的评价重点,不可面面俱到,根据不同的知识体系,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师评和生评结合,自评基础上学生互评,以及质性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等,以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都能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B.S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87-89.

[2]边玉芳.学与教的新评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45-46.

[3]耿书丽.教学评价策略与技巧[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3-24.

[4]何更生.语文教学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67-68.

[5]蒋碧艳.学习评价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3-55.

语文学习的重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培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上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实施中学语文教学评价中,一定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同时又要重点突出。我们认为实施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确立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理念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改进教师的语文

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诊断中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历程,帮助中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语文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中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应建立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目标多元、评价多样的评价体系。对中学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中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二、建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诊断教学的不足,以便更有效地改进教学。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开展教学研究、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

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建议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意过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认知过程、教师的因材施教过程。这是评价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三个方面。

第一, 情意过程

教学氛围:是否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学生是否敢于质疑、大胆尝试、乐于交流与合作;学习兴趣:教师能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活动之中;学生是否对语文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自信心:教师能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情感态度:学生能否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在语文学习中,师生情感领域是否融通。

第二, 教学过程

有效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考虑所选择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评价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使学生有效地经历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听说读写的同时,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第三,因材施教

中学的语文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有着不同的发展。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当能够根据语文的特点,组织教学。有些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有些问题需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有些问题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三、健全中学生语文学业成绩评价体系

1、注重对中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更注重学生发展进程,重点放在纵向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2、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可以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一次考试决定学生终身的现象得到有效地控制。

3、评价结果的呈现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人人体会到只要你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另外,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积极探索构建有利于促进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机制

1、打破惟“学生语文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以及交流与反思等。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发展性中学语文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2、强调以“自评” 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语文学习的重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语文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对学生健康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本人与同行对《有效课堂教学方法与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且本人重点对情境教学法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进行了重点研究,并以论文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精彩的语文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借表演情境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表演情境的开展是为了给枯燥的讲授式课堂注入生机,使学生在参与表演中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在参与表演、体验情境中找到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在自主交流、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所以,教师要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表演情境,组织学生在表演中找到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也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在教学《赤壁之战》时,为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堂参与度,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曹操、诸葛亮、周瑜、孙权、刘备、黄盖等人物,引导学生先根据文本故事进行改编,用自己的话改编成一个剧本,之后,又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在体验情境、感受故事发展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体验故事发展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也有助于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

二、借论情境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所倡导的主要活动之一,也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有效活动之一。所以,在研究情境教学法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之间的关系时,我认为讨论情境的创设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讨论情境的作用,鼓励学生在问题交流中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并在质疑和解疑中重拾语文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为了改变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我组织学生对下面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

(1)晚上怎么工作呢?

(2)“我”所看到的的生活是怎样的?

(3)为什么文章中反复介绍办公室的陈设?有什么作用?

(4)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鼓励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也能轻松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以确保高效语文课堂顺利实现,进而使学生在探究问题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并为高效率课堂的实现做出相应的贡献。

三、借直观情境保持语文学习兴趣

直观情境的创设目的就是要冲击学生的视觉,使学生在视觉感受中自主地走进语文课堂,感受语文课程的价值。当然,直观情境的创设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中给课堂增加生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直观情境的作用,要通过有效情境的创设来培养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基础性工作。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桂林山与水的视频,之后,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笔调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强大功能,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魅力,而且能对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出相应的贡献。

又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相关的视频,目的就是让学生在鲜活的人物表演中,在文本还原的视频中感受文本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而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顺利实现高效语文课堂。

总之,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创设多种情境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使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进而也为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语文学习的重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中专学生 语文学习质量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研究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现行的评价体系几乎都是搬用中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很多缺陷,如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纸上”轻“行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轻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等。这种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人为地造成了少数成功者和多数失败者,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很难适应中专教育实际。

我们知道,与中学教育相比,中专教育注重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指导——即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而不是书本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研究出符合中专语文学习的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标准。

1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定位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是指对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式方法、学习过程及结果等学习行为的一种综合性的动态的诊断和评估。这种综合性诊断和评估,可以是针对中专学生整个中专阶段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等状况的发展层次进行总结性测查,但更多的是针对学生某一学期或学年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水平、语文素养及语文学习态度、方式、方法等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阶段性测查。

2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功能

(1)检测功能。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能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效果的好坏,也能查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强弱、素质的高低。

(2)反馈功能。一方面教师能从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结果分析中得到反馈信息,知道教学的成功经验和症结所在,帮助自己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工作,达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实际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3)导向功能。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教学理念,对教师在教学中把握教育发展方向,顺应职业教育改革趋势能起到较强的指示作用。

3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原则

语文学习质量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多种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应坚持以下原则:

(1)发展性原则。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只有两个字——发展,促进学生、教师、课程的发展。立足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立足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始终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全面训练,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立足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始终讲究民主、尊重学生,把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立足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始终注重发掘课程资源,促进教学大面积丰收。

(2)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原则。重笔试轻面试,这是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一贯做法。但是,笔试不能检验出学生的全部语文能力,特别是对应试能力较差的中专学生,他们的语文能力更多的是在试卷之外,所以我们必须笔试和面试并重,笔试侧重于读、写,面试侧重于听、说及其它语文交往能力的评价。

(3)分项测试与综合测试相结合的原则。综合性是语文固有的基本特性之一。 在测试语文基础知识的“语言积累”和测试语文基本能力的“语言运用”中,我们既要实施分项测试,又要实施综合检查,将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渗透于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测试中。

(4)课内考试与课外考查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中专语文教学来说,大部分考试应在课内进行,以保证评价不会因为学习地点的变化而出现偏差。但某些考查可在课外实施,通过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寓考查于活动之中,从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评价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5)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单凭教师个人评定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偏颇。因此,可以采用学生个人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学生自评的方式,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动学生的力量对学生进行评价。

4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方法

只有恰到好处的评价方法, 才能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单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发展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对中专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势在必行。在实践中,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应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围绕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两方面进行改革。取消期中考试、淡化期末考试。采取书本、课内、课外相结合,侧重能力与素质的考察,注重选择现实生活材料。考试方式采用动口、动手和动笔相结合,增加口语表达、书写能力、动手实践操作,开放式习作、阅读能力等方面内容,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减轻了学生过重负担,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我们拟构建的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主要由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及权重三部分组成,其中评价方式主要有考试、考查和考核三种方式。而评价内容是整个评价体系的重点,我们拟从一、二、三级指标角度加以综合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平时表现及期末测试成绩;其中,我们主要从学生作业完成的数和量、语文学习能力、语文学习态度和方式三方面来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平时表现。而期末测试则主要由语文基础知识、语言积累、语言运用三个部分组成。语文基础知识是从语文的知识内容层面上来考虑的,包括语音知识、语法知识、文学知识、文章知识等几方面的内容;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则是从对语言的掌握和使用的角度分来划分的,语言积累分为数量积累、质量提升、语感发展,侧重于字、词、句、篇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累积,主要测查识字、写字、背诵等方面的内容;语言运用包括运用方式、运用策略、运用技能几方面的内容,侧重于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主要测查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两方面的内容。最终,我们将按照“平时表现得分40%+期末测试成绩60%=学期总评”的公式计算出某学生本学期的语文成绩。具体情况见表1: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对评价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实验,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之为全面培养中专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中专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中专语文教学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语文学习的重点范文第8篇

当前,初中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厌学已构成影响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何以导致学生厌学,由此就构成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问题。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而持冷漠态度甚至厌恶、逃避的心理状态。随之。出现了“厌学语文”的情况,“厌学语文”即在语文教育上出现的学生“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的现象。严重的就形成了语文厌学症。厌学语文主要表现为在语文课堂学习上不能专心,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阅读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学习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厌学语文现象是学生的厌学行为和厌学心理在语文

学习中的具体表现.也是教育同仁们值得商榷和研究的具体问题。

一、产生厌学消极心态的根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对某些学科或某一学科的学习。不重视甚至放弃某些学科或某一学科学习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对感兴趣的课程,会认为这些课程很重要,并能认真地去学习,在学习上碰到的问题和困难,不但不会使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反而会更加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对于不喜欢的课程.则认为这些课程不值得自己去学习,或不情愿地学习,在语文方面也就表现为对语文课程连带对语文老师都持有排斥的态度,并且爱憎分明,没有妥协;混学类型的学生突出特点就是“混”。出于某种外在目的,能被动的呆在学校,并且把学校当成自己自由的场所。能消极、被动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只要教师不干涉他不学习的行为,与教师还是能友好相处的:能消极、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必须完成的各项任务,但是不愿意付出任何学习上让他痛苦的努力;辍学学生指除正常的毕业结业、升级、留级、转学、死亡和按规定办理了体学手续以外,其他所有中途不再上学而离开学校的学生。学生辍学主要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另一种是因为厌学而辍学。现在农村中学国家实行各种扶助政策。多数学生都减免书学费.很少有孩子因为费用问题而辍学,基本是因为自身的原因而放弃上学受教育的机会。

二、制定有效解决措施

首先精心设计语文教学方法。科学整合语文内容,发掘教材思想性素材,帮助学生将个人目标与学习目标结合起来,唤醒内部动因,强化内驱力。学生认为学习有必要时,总是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对待;以学生发展为本,了解其实际水平与需求,对知识情感、学法指导、思维训练、实践技能提出相应的层次目标。让不同学生在不同领域有所发展;呈现知识和经验结构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阶段的特点,突出重点,简约关系;根据实际把握教学标准,考虑升学需求和将来社会生活的需要,整合教学内容,对深难的部分,要降要求,低起点,进行小步子教学;以旧引新,变式递进,使学生知识有序积累,把握新内容和原有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确立合适的梯度;构建生活化、情境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厌学语文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很少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我们语文学习上的观点在班上很少得到同学的接纳和重视,也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重视,因而他们在语文学习上处于孤独的境地。长此以往必然让他们更不愿意参与语文学习,加深了他们语文厌学的症状。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厌学语文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因素如不善于表达、存在问题行为等有一定的关系,教师教学方式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如果教师教学继续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必然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而这种单一、枯燥的讲授式学习,跟学生丰富的、多媒体急速发展并以各种方式渗透着对学生影响的社会生活大相径庭,学生容易接受社会的影响而对课堂上枯燥的学习产生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