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

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校;会计专业;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8-0038-02[ZW(N]

[作者信息]黄郁|(1967―),女,广西桂林市人,本科,桂林高级技工学校教师,讲师。

一、技校生的特点与德育现状

尽管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技校的发展,甚至非常重视职业技校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但技校的生源无选择性,大部分都是年龄偏小且有“问题”的初中生,“问题”体现如下:思维不成熟,思想偏激,行为悖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意志和信心,爱攀比,虚荣心强;受媒体多元化的影响,是非鉴别能力不强,对学校的教育有抵触情绪,产生缺勤、上课玩手机、生活在虚拟世界里等现象;做事我行我素,时间观念差,不受约束等。

总之,出现上述“问题”严重的学生在技校就读学生当中所占比例是大多数。他们无明确的人生目标,在校懵懵懂懂、浑浑噩噩,给德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会计专业学科德育渗透的前提和必要性

德育渗透是指德育工作不能流于空泛的说教,而要借助科学的方法把德育内容和具体的学科知识糅合在一起,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通过创设和利用学科知识所具有的德育情境,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由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专业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要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对初入校报读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开课前的专业介绍,让学生对所报读的专业有初步的认识,对自己的选择作出判断和肯定,才能配合教师的教学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素养。第二,在专业教学开课前,强调平时学习考核的标准分:态度(学习、行为等)、考勤、作业(可以相互交流,但不能抄袭,书写规范、及时上交等)。第三,任课教师要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了解学校的班级管理要求,知道学生当前的动态,了解学生心理,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要关爱学生成长。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逐利原则的驱动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落现象日益严重。会计人员做假账,出具虚假报告,甚至参与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表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国家的财务制度、财政法规是否能够贯彻执行,更关系到国家资金财产物资能否安全完整和正确使用,体现了在会计专业学科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技校培养的技术人才是为了社会的用人需求。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就业人员的要求是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有工作责任心等。经验、知识、能力等可以在岗位上、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培养,但一个人诚信、耐苦的品质和工作责任心是逐步形成的。因此,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期间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是必要和迫切的。

三、会计专业学科德育渗透的案例分析

在技校生在校期间,需要按照会计专业职业操守训练他们的职业素质,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职业道德素养作为德育的一部分,不是单一的教育方式,它与教书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教师应努力实现技能传授与德育并进的效果。

例如在点钞课堂,手工点钞有其基本要求。在点钞课时,首先就跟学生强调点钞的基本要求:姿势要端正、点钞用具定位、钞票分格摆放、点数要准确、动作要连贯、开扇要均匀、钞票要H齐、钞票要捆紧、盖章要清晰。并强调按照拆把―持票―清点―H齐―扎把―盖章环节反复演示和操练。还要求学生在点钞课前将相关的点钞用具按要求摆放好,借此机会强调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待工作要严谨,要时刻保持桌面整洁,要把这一行为作为工作习惯养成。同时,作为教师,每节课要坚持点钞要求,按照点钞环节加强训练。通过坚持不懈的引导,学生慢慢进入状态,基本上形成了一种习惯,一上点钞课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明显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意识也不断提高,大多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也有所改进,对待学习的浮躁情绪逐渐减弱。在训练期间,可以通过经常开展技能比拼的考核方式加强点钞训练,并且要求学生轮流当裁判员。教师应强调裁判员的职责:裁判员站在指定的比赛人员或被考核人员旁边,按照要求检查比赛人员或被考核人员是否按照指定方法进行清点、拆把是否准确、持票或放票是否标准、清点完后是否H齐捆扎紧、是否盖章,裁判员将清点数记录在捆扎条上,并将这些情况记录下来;在清点过程中,裁判员要保持站姿,不能交头接耳,不能传话给比赛人员或被考核人员,要保持客观公正……通过担当裁判,学生的是非鉴别能力不断增强,也明白了裁判员要注意形象,要展示职业素质,坚持原则,客观公正;而若想成为裁判员,学生就需要想方设法弄懂自己不会的点钞方法,这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推进会计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专业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业务素质和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教师的教学业务熟练,就很容易在进行业务教学时,带动学生进入角色,以高度的责任心完成会计经济业务事项的处理,保证信息的真实、完整。第二,专业教师是专业教学的组织者,能有计划地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成效。第三,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应变能力,能在教学过程以个人的魅力化解突如其来的学生的情绪变化,以体现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1] 曹慧萍,杨玉佩.交互式电子白板助力学科德育渗透的策略及效果分析[J].教育导刊,2013(12).

[2] 黄占平.任课教师在德育中的职责[J].教学与管理,2009(2).

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范文第2篇

德育为先修订后的新课标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如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数学建议将《九章算术》列为教材内容,历史增加了传统戏剧等内容。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陛和时代性。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能力为重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能力培养。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如数学课程把传统的“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新要求。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如针对教师反映的“探究学习”指导有困难的问题,提炼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以加强对能力培养的指导。三是理科课程强化了实验要求,如物理明确列出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化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8个实验。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按照能力水平设为9级。

创新方法课程内容及时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如历史增加了“十六大以来的新成就”,充分反映了科技进步新成果。如物理增加了“宇宙探索”、“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新能源”等有关知识。一些学科结合学科特点,把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判断。如把“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等有关知识列入了化学课程内容。新课标还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

学科难度降低课程标准修订后,在课程容量控制上,大部分学科进一步精选了内容,减少了学科内容条目。在课程难度控制上,有些学科直接删去了过难的内容;有些学科降低了一些知识点的学习要求,从“认识”和“理解”调整为“了解”;有的学科对难度较大又不宜删除的内容,以“选学”方式处理,既增加了课程弹性,也控制了难度;还有些学科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调整了不同学段的课程难度,使梯度要求更加清晰,更好地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新课标降低了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三四年级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会写1600个左右。而旧课标则要求学生会写2000个左右。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生会写字的要求也从原来的800字到1000字统一成底-800字。

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范文第3篇

今天,用回顾的方式和教育同行们一起切磋教育教学经验,或许文中能有一点点值得年轻朋友们借鉴的东西,或许能为未来的创新者探索学校管理方法给予启迪。

一、兴北中学德育量化管理方法的产生

概括的讲,教育量化管理方法的诞生,是兴北中学的生存需要与特殊中考招生政策相结合的产物。

1982年刚刚诞生的兴北中学面临许多办学方面的难题:学校处于孙吴县城北郊,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办学设施非常简陋,生源数量和质量都不稳定,导致本校的优秀生相继转出,“学困生”和部分失学青少年陆续流入。一段时期以来,兴北中学曾一度被称为全县最大的“少年收容所”。

然而,正是严峻的办学形势激发了学校领导者改革创新的意识,成为新型德育管理模式产生的首要条件。1983年秋,他们大胆提出以班级为单位,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为基础,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特点,制定德育评分细则。同时以德育评分细则的条件为准绳,按一定比例将学生的德育评定结果,记入学生升级或升学(预选)的综合成绩。这便出现了德育量化管理的雏形。后来历经多次的实践检验及完善,兴北中学学校德育管理模式便孕育而生。

二、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的必要性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党和国家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然而由于学校教育内容的多样性与教育评价手段单一性之间的矛盾尚未得到解决,一直影响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因而,提倡探索研究德育量化管理方法,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客观需要。

二是实现学校有效管理的需要。学校实现有效管理的标志,应该是看学校是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序而又和谐的环境。当时影响学校有效管理的基本矛盾,是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与学生活跃的思想基础以及多方位的表现欲望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为了维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确保学生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严格禁止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作为一个活动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违反学校纪律的现象又是经常发生的。那么,如何处理好学生的违纪行为,是当时摆在教师和学校面前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而德育量化管理则是以启动学生的内在因素为主,把学生的行为表现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联系,巧妙地实现了外部条件与内部因素的有机统一。

三是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首先,有利于提高养成教育的效果。把学校的德育寓于学校管理之中,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既有鲜明的导向性,又有内在的吸引力。学生在常态化的管理氛围中学习和成长,久而久之便有利于优良品质的培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其次,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是德育评分细则的常设内容,一方面为教师正常授课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可能。再次,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德育量化管理为了确保学生个性专长的充分发展,把创新发明的条款作为一项硬性规定,这样学生在完成指标的同时既展示了才华,又张扬了个性。第四,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是专门教育的主战场,同时也是社会的基本缩影。在实行德育量化管理的条件下,学生接受德育的过程又是直接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例如德育评分细则的制定、实施、监督及评定,都是在学生直接参与下进行的,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既体现了主人翁地位,又学到了正确行使民利的本领;在与师生的交往过程中,真切感受到良好的人际关系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了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量化管理的基本方法

1.德育量化管理的基本条件。实施量化管理的基本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有相适应的政策环境,即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把德育成绩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二是学校教师要经过相应的培训,提高个人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范文第4篇

《专业标准》的第一部分“基本理念”共有五条,分别是“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 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从排序看,《专业标准》将“以德为先”摆在了“基本理念”的首位,强调校长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也是校长的道德使命。

“育人为本”是校长的办学宗旨,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强调校长要“把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扶持困难群体,推动平等接受教育”,体现促进教育公平的要求;特别强调校长要“始终把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放在重要位置,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体现提高质量的要求。

“引领发展”是校长的角色定位,也是校长的责任担当。强调校长要“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体现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的要求;这当中还特别强调校长要“将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体现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能力为重”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强调校长要“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强化专业能力提升”,意味着校长的专业能力与时代同步发展,不能故步自封。唯有立足实践,坚持反思与改进,才有望让自己的专业能力持续提升。

除了实践反思这一途径外,更关键的是要学习,因此,“理念五”承接能力发展的需求,直指“终身学习”,强调校长要终生发展就要“将学习作为改进工作的不竭动力”。

五条“基本理念”打造了合格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形象——自觉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把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将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专业标准》的第二部分是“基本内容”,与“基本理念”一脉相承。分别从“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6项专业职责出发,由“专业理解与认识”“专业知识与方法”“专业能力与行为”统领,细化为60条专业要求。

“专业理解与认识”是“专业知识与方法”和“专业能力与行为”的前提与基础,一位校长只有加深专业理解与认识,才会积极主动地获取专业知识与方法,才会把知识与方法内化为专业能力,才有可能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知识不等同于能力,但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因此,“基本内容”将“专业知识与方法”摆在了第二维度。一位合格的校长不仅要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而且要把握国内外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掌握科学人文知识,还要有扎实的教育管理知识、课程教学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等。这些知识主要依靠学习和管理实践获得。

知识只有经过内化和实践,才有望转化为能力。因此,“基本内容”将“专业能力与行为”定位于第三维度。专业知识进入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不可能实现百分百的能力转换,这还要依靠实践体验、用心领悟与锻炼提高。校长当得好不好,受不受教师的拥戴,获不获学生的好评和能不能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关键在于校长的专业能力强不强、好不好,专业能力是动态发展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由此可见,《专业标准》在“基本内容”的呈现上体现了精细化与全面性的特点。在60条专业要求中,笔者认为有这么几个新内容要引起校长的高度关注: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履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工作使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着力保障农民工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师从事有偿补课;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得随意提高课程难度,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及少先队活动等课程的课时,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支持学校工作的积极作用,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接受改进学校工作的合理建议。

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程;有效作业;效果;效率;效益

在轰轰烈烈的新课程背景下,许多教师将目光聚焦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上,而作业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才能够提高中职德育课程作业的有效性,使学生通过作业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对何为“中职德育课程有效作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对“作业”的澄清

《辞海》中作业有三层含义:“①作活,工作;②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③‘工序’的别称。”《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指出“作业限指课外作业,也称家庭作业,是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在上课以外的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教育大辞典》中对“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作出了解释。其中,“课堂作业”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操练的各种类型练习。“课外作业”,又称“家庭作业”,是指“根据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

从以上解释我们可以看出: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实质是一种练习活动。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可以将作业定义为:作业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活动的总和,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对“有效作业”的澄清

有效作业是从有效教学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概念。学术界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在一定时间段的共同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具体分析,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三重含义:有效果,即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有效率,即从经济学角度描述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之比例关系;有效益,即从质与量的角度分析教学目标与特定时期下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吻合度。

依据有效教学的理念,我们可以对有效作业进行如下定义: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发展,师生共同选择并完成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活动。如果学生对作业不感兴趣或者学生作业很辛苦,作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却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得到应有的发展就可以理解为无效作业或者低效作业了。

三、对“中职德育课程有效作业”的澄清

通过对“作业”和“有效作业”的澄清,结合职校及中职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德育课程教学与教育相统一的特点,我们可以把中职德育课程有效作业定义为:为了完成中职德育课程学习任务,

促进学生文化和道德修养的提升,师生共同选择并完成的有效果、

有效率、有效益的活动。具体标准如下:

1.效果标准

中职德育课程有效作业的效果体现在认知、情感态度观念和运用三个维度上。

从认知的维度上看,中职德育课程有效作业能够将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通过作业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及职业道德和法律的基本规范,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有关知识,掌握基本观点及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密切联系的基础知识。

从情感态度观念的维度上看,中职德育课程有效作业能够将育智和育德结合起来,通过作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及成才观,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为人生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从运用的维度上看,中职德育课程有效作业能够将书本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作业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学生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效率标准

学生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德育课程作业的效果也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中职德育课程作业不能一味地追求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投入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但如果没有效率意识的制约,又必然导致学生作业时间的膨胀,从而剥夺学生休息娱乐的时间,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因此,尽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使学生有所发展是中职德育课程有效作业效率的体现。这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作业的要求和方法要明确,尽量减少学生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浪

费。二是作业要有意义且充满趣味,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对作业乐此不疲。

3.效益标准

中职德育课程有效作业的效益体现在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个人效益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上,还体现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就感和进一步发展的欲望上。社会效益是学生通过作业直接产生的或因师生成长间接带来的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范文第6篇

朱富丽 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

摘要:德育教育作为使人成为人的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重视的问题。可以说德育教育应该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终

身教育,每一学科教学过程中都涉及到德育教育。对于药理学教学来讲,德育教育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受到某种教育功利思想的影

响,我们的专业教学往往忽略德育教育,只是片面的强调单一学科的知识教育,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很不利的。文章从德育教育

的重要性入手,来探究如何在药理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德育教育;教学研究

随着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不断加强,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德

育教育愈发重视,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德育教育作为人

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是我国教育教学的核心。当前,

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我们教育功利化思想开始抬头。有些

专业课教师认为德育教育对于专业来讲不重要,有些认为德育教

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事,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培养出的

人才大都缺少人文内涵。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德育教育

是每一位教育工作需要认真开展的工作,任何学科中都包含着德

育教育素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擅于挖掘学科中的德育素

材,有的放矢的在学好专业课之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也是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药理学作为医学类相关专业的基

础类学科,除了承担着为相关专业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支撑

之外,药理学本身也包含着很多德育教育素材。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德育教育的开展是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教育作为使人成为人的教

育,承担着净化人的灵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我国既是

一个法治社会,同时也是一个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的国家。因此,

认真有效的开展德育教育是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

以德治国方针的基本体现。

(二)德育教育的开展可以提升职业道德建设水平。

道德教育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对于提升职业道德建设

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职

业道德水平来维系,如果职业道德水平缺失,服务水平及服务质

量必然下降。

(三)德育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更加注重人才的思想品德,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

低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人除了需要

具有精通的专业知识,同样还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水平,这才是

一个完整的人。

二、药理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药理学教育教学工作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

开展德育教育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药理学教育教学工作者

还没有真正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德育教育要想真正渗

透到药理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药理学教育教学工作者鼻血要统一

思想,提高认识,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认真开展德育教育,培养

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二)充分挖掘药理学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开展德育教育。

药理学虽然是关于医药理论的学科,但是药理学教材中也蕴

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药理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授课过程

中,除了将教材中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受教者之外,千万不要忘记

挖掘药理学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认真开展德育教育。

药理学教材中涉及的德育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如关于历史上

我国医药发展取得的成就,现代我国在医学领域所取得的相关成

就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教育资源。药理学教育教学工

作者一定要有效利用这些德育教育资源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

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坚定为国学习的信念。

(三)通过开展药理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药理学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理学教育

教学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过程对受教者开展德育教

育。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大家共同完成许多实验项目,这个

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另外,药理学实验的过

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如实验数据的错误导致实验的失败,经过

反复的实验最后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这一过程中药理学教育教

学工作者可以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索和求真的精神。总之,药理学

教育教学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药理学实验教学来开展德育教育。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医者仁心”说的就是一名好的医生需要具备很高的职业道

德水平。药理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将药

理学专业教学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提升受教者的职业道德水

平。如在讲授“影响药物作用的心理因素”时,特别强调医护人

员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暗示作用对药物效应的影响:如治疗

头痛、心绞痛、高血压等疾病,心理疗效可达 30-65%,可见良

好的医患、护患沟通对消除初入院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争取配合

诊疗的重要性;心药相加效方佳。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与患者建

立起良好的医患(或护患)关系,积极主动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工作,改善服务态度,关心和鼓励病人战胜疾病,使之获得更好

的疗效。又如在讲授“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强调青霉素所至

的过敏性休克来势凶猛,病情凶险,如果抢救不及时病人会在瞬

间死亡。通过启发,促使学生树立起急病人之所急以及争分夺秒

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加深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

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

(五)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

吗啡是镇痛药的代表药,有着强大的镇痛作用,可是反复应

用会产生躯体依赖性,故属于麻醉药品的管理范畴。在授课过程

中,教师可从它的来源开始讲解,在讲完它的作用和用途之后,

重点说明它的副作用-躯体依赖性与吸毒者戒断症状的联系:如

从它的副作用联系到对人体的危害。又如从它的副作用联系

到 1840 年的,正是鸦片使我们国家落后的一百多

年,激起学生对的憎恶感,从思想上自觉地远离,并主

动向他人宣教。这样学生在掌握药理学知识的同时,还受到了一

次生动有效的禁毒教育,加深了学生对禁毒斗争的认识和其深远

意义的理解,诱导学生学会珍惜生命,拒绝。

总之,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多方面、多层次的渗透德育教

育,需要药理学教育教学工作者认真的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封永昌.生理学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提取和渗透体会[J].卫生

职业教育,2007,25(15)79-80.

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范文第7篇

学生的日常行为是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直接显现。当前小学德育常常以知识化的形态存在,向学生传输的是道德知识,被人称为“应试德育”。这些道德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解决,与儿童实际道德行为的养成,往往难以等同。而礼仪教育主要发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侧重于人们的外在行为规范,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大多浅显易懂,更具有很强的可练习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持续践行礼的规范,有助于德育从“知识”灌输转向“行为”养成,必然能够大幅提升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尚礼崇智”,育人要从讲文明、懂礼貌开始。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学校礼仪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以开发《少儿礼仪读本》教材为主,努力建设少儿礼仪校本课程。

一、课程意义

小学教育有明确的“礼”的基本要求。2004年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和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此后,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修订)》共10条,其中有3条涉及到礼的要求。《小学生行为规范》作为具体指导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纲领性文件,共有20条,准确切合了《若干意见》的要求,其中有12条属于礼的规范。一言以蔽之,《小学生行为规范》提出的绝大多数具体行为要求实际上就是对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礼的规范和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具体行为规范,是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要求。课程的总体目标:使学生认识礼仪的重要性,学会一些礼仪知识,懂得一些礼仪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知礼、懂礼、守礼。

二、课程内容

课程紧密契合《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少年儿童应知应行的礼仪常规进行系统安排,内容分为校园生活礼仪、家庭生活礼仪、公共生活礼仪、中国传统节日礼仪等4大类,并针对不同年级设计课程内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教学目标。校本教材以故事、名人名言、儿童画、三字歌为主要呈现形式,引导少年儿童在活动中学习礼、体验礼,寓教于乐。

三、课程实施

1.教材保障

由学校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少儿礼仪读本》已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以此教材为礼仪课的专用教材。

2.课程设置

我们把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3.学科渗透

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4.课堂延伸

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店与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

竞赛展览:举行礼仪知识竞赛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

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工作生活,如“校园小导游”“今天我当家”“小小市容队”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5.实施原则

礼仪校本课程的实施紧紧把握这样几个原则:有序(充分考虑儿童年龄特征、年级特点)、有别(学校、家庭、社会各有侧重)、有利(贴近生活、尚礼者得礼)、有评(评比常规化)、有奖(争当礼仪之星,是当选“三好学生”的必备条件)。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活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四、课程管理与保障措施

1.师资管理

(1)教师配备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德育课堂”的内容之一。任教礼仪学科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形象、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学校组织具备相关条件的教师担任各年级礼仪教学工作,开展礼仪活动,保证礼仪课程的教学质量。

(2)加强培训

加强礼仪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管理的关键。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理念,学习校内外成功教学经验,如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居美馨文化教育中心组织的礼仪培训,派礼仪教师前往北京、上海等地参加礼仪教育研讨会等,以此提升礼仪教师自身文明素养,提高业务能力。培训方式包括:理论学习交流、专题讲座、教学研讨、课堂教学观摩、课例分析等。

(3)加强教科研

在礼育课题的引领下,教研组每位教师根据各自教学特点必须认领相关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并要求积极投身于教科研活动当中。教研组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带着问题参加专题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2.教学管理

任课教师要有完整的备课记录和学生学习礼仪的成绩记录,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教务处定期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活动进行考核检查,并作出分析。由德育处负责课程相关延伸、实践活动的组织,保证时间、保证质量。

3.课程管理

(1)课堂教学

一至六年级全面开设礼仪课程,各年级均每周安排一课时,并排入学校课表。教师依据规定的课时进行教学活动。

(2)拓展教学

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范文第8篇

关键词:德育;落实;培养;班级

班级是学校教育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单位。学校教育结构对班级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既要把班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系统之中,以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是又要把班级作为一个实体,以使班级能从整体系统中把握自身工作的主动权,充分地发挥其应有作用。这种要求决定了班级在开展工作时,必须进行综合布署,统筹安排,既要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又要突出德育工作的地位,把德育工作放在班级各项工作的首位。这不仅是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及当前反和平演变战略的需要。

下面结合我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在班级中得以落实的情况,谈一下我们的体会。

一、明确德育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内容

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明确德育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内容,是发挥班级在德育工作中实体作用的根本。现阶段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应是:认真贯彻新课改理念,以人为本,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充分挖掘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德、公民素质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力转变工作作风,推进学校在新形势下的跨越发展。

所以我认为,社会的需要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内容,即: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为根本目的去培养学生,使其拥有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正确的理想、信念。学校在制订德育工作任务时就应以此为指导,并根据学校、德育处工作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组织班委乃至全体同学进行学习、讨论,使学生既要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又对着自身找出差距,确定德育工作的目的、重点,每一阶段及全期的工作任务,以确保有步骤、有计划、有目的地实现德育工作目标。

二、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根据指导方针和具体任务,制订本班的具体措施,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是发挥班级实体作用的集中体现。由于德育工作是班主任施加影响和学生接受影响的过程,这就要求德育工作必须以班主任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教育内容为主线,并使三者有机结合,这是实现德育工作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班级在制订德育工作措施时,必须使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与班级实际相结合,以求措施切实可行,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所以,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制订了多种措施,通过这些探索使我们认识到:开展以班级为实体的德育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但同时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采用什么方法应从实际出发。因此,探索好的方法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以下是我校在德育工作上所作出的尝试:

1. 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工作。开展德育工作要有具体、典型的实例,给学生以真实、生动和形象的教育,而这些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素材。如:清明节我校组织学生去英雄纪念碑扫墓,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月5日开展学雷锋活动,义务劳动形式将学雷锋落到实处;利用板报和手抄报等号召每一个学生都将自己对于国家、社会、家庭和父母的爱写在板报和手抄报上,学生在此活动中通过去收集和组织材料,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2. 充分发挥班主任主导作用,是发挥班级实体作用的关键。由于班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因而开展德育工作必须发挥班级的实体功能,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班级的教育教学及各项作用中, 这不仅能使德育工作目标化、具体化、制度化,而且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全面的德育工作格局。通过班主任与科任相互协调的学科渗透和齐抓共管的方式,将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融入班级实体之中,保证了德育工作的广泛性、经常性和连续性。这要求作为班级实体管理者的班主任,必须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其主场作用,要注意协调:班级与学校、开放系统管理与德育工作、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等关系;认真贯彻学校、德育处的工作指导方针,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积极取得科任的配合和支持,形成以德育处为主干,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3.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主题班会的功效,是发挥班级实体作用的典型反映。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单位,班会则是教育学生的基本形式;班会功效如何,直接反映了德育工作的结果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情况。因此,班主任首要注意调动班委会及全体同学的积极性,使主题班会制度化、效率化。在组织班会时,应注意它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使班会的内容与德育目标保持一致,兼顾学科教学内容,形成上做到灵活多样。

主题班会作为一种极为普通的教育方式,要达到其目的,必须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狠下功夫;如果其内容单一、形式僵化,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而开好主题班会不仅要了解当代学生的特点,熟知本班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当代学生的思想,还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力争教育与教学相互补充,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巩固学生的学科。在掌握学生各方面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德育工作的造血和要求确定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可做到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目的。

三、开展班级间德育竞赛

开展班级间德育竞赛,是发挥班实体作用的外在动力。每个班级都是学校教育结构的子系统,同时作为一个实体,各班级间又是独立系统。因而班级间建立一种怎样的关系,不仅影响到本班德育及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我校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在发挥班级内的实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班级实体的外在作用,展开班级间的德育竞赛。以“雄鹰杯”竞赛为立足点,比学风、比班风、比年风、比班容班貌,这不仅激发了班主任及全班同学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更通过竞赛理解了团结友爱。在这场竞赛中班主任带动全班同学、树立正确的态度、互相比、学、赶、帮、超,一种人人为班级、为学校争荣誉,作贡献的良好风尚逐渐形成,有效地促进了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长期有效的德育工作,我校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进,科学的人生观、良好的道德风尚、正确的政治态度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