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题申报研究方向

课题申报研究方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课题申报研究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题申报研究方向范文第1篇

新升本科院校的多数青年教师毕业于知名的科研机构或老牌的本科院校,习惯于工作在“不差钱”的实验室,习惯于有问题时可以得到导师、同门的帮助。来新升本科院校工作后,许多人心理会产生落差,对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缺乏经验和信心,往往找不到事情可做,显得无所适从。一些人会机械照搬导师实验室的做法和研究方向,但由于经费,仪器设备缺乏等原因,短时间内研究工作难以有突破。其实,没有必要的实验条件,还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还可以写综诉,综诉写烦了,还可以搞模拟研究,不想搞模拟研究了,还可以做数据挖掘。不要固步自封,谁也没告诉过我们科研一定要搞些瓶瓶罐罐的东西,一定要有先进的仪器。总之,青年教师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寻求一种短时间内使科研工作有所突破的可能性,不要固守研究生时代的东西,导师不会帮我们一辈子,要有“另立门户”的决心,培养“自我造血”能力,从小项目做起,迅速形成科研成果,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开局面。人生最难的事之一莫过于能随遇而安。更希望青年教师不要因为新升本科院校的条件差一点,就此沉沦,我们平庸一生,却总会骗自己说平淡是真。

2青年教师应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科研与教学是高校的“两架马车”,两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教学让我们立足,科研却关乎我们的发展。其实,教学工作也可以促进科研工作。调查显示:多数诺贝尔奖得主都有从事教学工作的经历。为学生上课可以梳理专业知识,加深理解,从而夯实科研基础。从某种意义讲,任何科研拼到最后都是在拼基础。希望青年教师能够认真的准备教学材料,因为许多教学材料,比如教案,可以轻松的变为教材、教辅材料等著作。既然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得写教案,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教案写成一本书?

3重视课题申报和申报书撰写

选什么课题,从原理上讲,选什么课题都可以,没有不值得做的课题。但特定时期,某一研究领域具有相对稳定的科研范式和比较集中的热点研究问题。青年教师要形成明确稳定的科研方向,对自己选定的研究方向要“长相守”,不轻易改变方向,不朝三暮四,尤其是不轻易大尺度的转换研究方向,在不同学科间跳来跳去。坚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应注意从生产实践中提炼第一流的科学问题。在学术空白点和观点矛盾处寻找切入点,小题大做,而不是大题小做,避免浅尝辄止,要区别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课题要因地制宜,与研究经费匹配。一些经费较少的课题,研究内容却显得过于广阔,估计只有砸锅卖铁,才能完成研究内容。避免老生常谈、精华摘抄、新瓶装旧酒和改头换面的申报书,避免追捧新技术的“技术潮人”申报书,别人的成功往往不可复制,避免盲目模仿、生搬硬套的申报书。科研就是要用最经济的手段证明一个第一流的科学问题。好的申报书要求逻辑的严密性,技术路线的可行性,问题的先进性,并要有一定研究基础。应学会如何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如何鉴别重要的问题,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研究策略。课题申报要坚持“有枣没枣先打一竿子”。

4要有紧迫感

罗伯特在其《如何撰写和发表科学论文》一书中指出:“对一个科学家的评价,从研究生阶段开始,主要不是看他在实验室操作的机敏,不是看他对或宽或窄的研究领域固有知识,更不是他的智能或魅力,而是看他的著述。他们因此而出名,或依然默默无闻”。从写申报书、研究之初就应该考虑要出什么样的论文,要证明什么样的科学问题。第一流的科研工作者主要做三件事:看文献、分析数据、写文章。判断好论文的标准是看文章能不能综合各种证据将结论办成“铁案”。不要纠缠在“写文章有没有用”这种无聊的问题中,不要轻易挑战这样的行业规范,做人不能太刚烈。一个课题如果没有发表任何论文,就宛如重来都没有发生过。

5学术团队建立的原则

新升本科院校教师往往毕业于不同的院校,即便是同一专业,学术“流派”也不尽不同,学术合作需要较长的磨合期。团队成员应该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学术团队的规模要大小适中,按需定制,避免人浮于事,搭便车。其实个人研究最有效率,团队研究最有能量。既不能搞得门可罗雀,断了香火;也不盲目铺摊子,搞得人很多的,我们是做科研又不是去打架、干体力活,人海战术不见得有效。以科研经费的多少,科研项目的规模决定团队成员数量、人员构成。科研经费越多越好,但科研工作不是只要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有些先进的科研仪器,价格昂贵,利用率却不高,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目前,研究者和实验有分离的倾向,实验外包是趋势。

6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自我提升办法

要未雨绸缪,为自己的未来研究留有出口,经常关注1~2个科研问题的动态,“养闲题”,为未来申报课题做准备。要知道科研不等于实验,不是教学实验课内容的简单扩展。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一个人要自我膨胀到何种程度,才会连别人正确的意见都听不进去。要乐于帮助别人,不要怕被别人利用,被别人利用至少说明我们还有用。帮助别人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这一点学术界和娱乐圈一样,大家都靠知名度生活。科研上要有核心竞争力,要占领某个领域的制高点。要主动融入主流学术圈子,中国很大,特定学术圈子却很小。其次,科研贵在创新,但创新却不是科研工作的常态,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是不可强求的事情。因为,我们不是处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我们平时的绝大多数科研工作,首要的是要求我们做成一件事情。我们要注意区分书籍和论文的不同用途,书是用来系统学习的,论文是用来查新的。经常看一些权威杂志;经常要关注科学类网站;学术讲座要有所选择得听;把看英文文献当做做功课,天天都要做这项功课。我们选择科研工作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小众生活”,科研工作出点成绩需要时间的付出。一项研究表明,要想在科研上出成绩,每天用在科研工作上的时间至少要十个小时。作息不规律是经常的事。有句话讲:“没有熬夜做过学问的人,不足以谈科研”,但我们要注意保持身心健康。

7青年教师要高效务实,有成果意识

课题申报研究方向范文第2篇

虽然政策上已经开始允许民办院校申办硕士点,但国家资源支持力度仍较小。使得民办高校设立硕士点存在许多顾虑与制约,这就需要国家政策持续推进民办教育公平发展,来改变社会舆论;另一方面需要举办研究生教育的民办高校应以教育质量和特色来做出回答。从我国民办高校的定位看,目前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学校,其研究生教育多采用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即培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而我国公办学校多培养学术型研究生,教学师资力量足,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较成熟。但随着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教育培养模式需要转向应用型;因此,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院校在申办专业型硕士点时起点相近。如果民办高校能在这方面做出探索,形成特色,不但能树立自己的品牌地位,也是对专业型硕士教育的贡献。因此,民办院校想继续求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其优势,集有效资源和资金为一体,重点发展优势专业,才可能在申报硕士点与培养硕士研究生上有更多突破。

2、民办院校优势专业申报硕士点的不足

交通工程专业是我院的优势特色专业,以“人”为主体的研究对象,区别于以传统的“车、路”为研究主体的交通工程专业。随着长三角地区交通事故防治人才需求量的扩大,我院已重点发展交通工程专业,希望抓住申办硕士点的契机,将其打造为综合性试点专业。目前该专业距申办硕士点有以下几点不足:(1)作为硕士点来发展,专业定位主要以“人”的安全为重点,研究范围较狭窄,应发展多个研究方向。(2狮资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青年教师人数比例较大,中年教师比例较小,符合硕士生导师人数不足。(3凌通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偏离申办硕士点建设,急需改革。(4)实验室资源不足,包括实验设备不足、实验人员素质不高等;在建设本科实验室的同时,应当增设满足深层次科研需求的实验室。(5)教师科研团队没有形成,科研资源不足,尤其是国家级或省级科研资源较少。由于教师代课任务较重,科研能力与精力不足,科研经费较少,导致科研动力不足。利于民办高校办学主体和灵活机制,适应于申办硕士点后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课题研究,交通工程专业将采用“校企合作联盟”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基于这一需求,我校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校企平台。教师科研力量不足,科研教师精力不够,导致交通工程专业国家级或省级课题太少或没有;因此,就需要加强硕士生导师的科研能力,完成硕士生科研能力培养。提高团队科研能力方法:首先建立适应科学研究的实验室,配以完善软硬件;其二,鼓励高职称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项目,同时学校配套资金要及时到位;其三,积极邀请外校教师参与我院的科研课题、同时我院教师也走出去参与外校教师科研课题,通过相互参与提高科研交流。最后完善教学、科研双轨双重激励改革,完成产学研一体化资源共享的管理制度。

3、基于申报专业型硕士点的交通工程专业综合建设

3.1师资力量建设

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师引进及培训计划,希望通过2一3年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团队拥有2一3名知名学科带头人,巧人以上组成多专业融合的交通工程师资队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人,高级工程师3人,讲师及博士生以上职称6人,60%以上教师符合硕士生导师要求,同时双师型教师占60%以上比例。具体措施见表1,引进知名专家1一2人,作为学科引导人;借助安徽三联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三联交通事故预防研究所的优势,将一定数量的科研工作人员作为交通工程专业教师的有益补充,进行柔性引进;针对中青年教师制定一系列培训计划,比如资助部分优秀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参加各类前沿课题、会议等,提高青年教师视野和教学质量,同时提高科研能力。

3.2课程体系建设

交通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目前以应用型为主导,满足理论够用即可。但在硕士点建设时,需要形成2一3个研究方向,为满足硕士生的科研能力,这就需要加强理论课程内容。因此,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坚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既满足本科生的就业需求,又满足硕士生科研能力培养;同时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时,可以加上大量选修课程,满足不同需求的本科生需求。

3.3实验室模式改革建设

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偏重实践教学,专业课中实践教学占50%以上。目前交通工程专业在原有的高危环境监控实验室、驾驶员安全素质检测实验室、安全素质训练实验室和智能交通实验室的基础上,又增设道路工程测量、交通控制、交通仿真、汽车碰撞模拟等一系列的适应交通工程专业发展的应用型实验室。在现有的实验资源基础上,我们要探索一条交通工程人才培养与实践能力提升相辅相成的教学思路,方法上逐步形成以“实物教学、案例教学、课题引人教学”的特色教学模式。实现本科生“以实践教学为引导,实现学生早进实验室、早人课题”的实验教学方式,为下一步硕士生教育模式奠定实验室基础。

3.4加强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建设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我院已经开展多个平台,其中包括“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等这样有利平台,这样的研究机构有利于民办高校办学主体和灵活机制,适应于申办硕士点后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课题研究,交通工程专业将采用“校企合作联盟”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基于这一需求,我校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校企平台。

3.5加强科研力量建设

课题申报研究方向范文第3篇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1.推进并完成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料准备与复评申报

全力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维护、重新认定资料准备和申报等工作。具体包括编写了5个高新技术产品(服务)、18份园林结题报告和23个研发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表以及科技转化证明材料;收集了近3年内知识产权资料并及时更新企业资质、证明材料;编写362位科研人员情况说明。查找和整理近年高新收入332个工程项目,并明确732个工程项目的高新收入比例。目前资料准备已通过中介和专家的内部检查,即将完成网上申报流程。

2.积极申请并获批政府研发资资助和课题立项

及时向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福田区科技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申报研发资助,并办理缴费拨付手续。2018年上半年实现到位经费409.77万元,其中企业研究开发资助125.1万、福田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84.07万和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0.6万。另外,2017年获批的市科委攻关课题经费300万已到位。

已向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提交了2018年深圳市技术征集项目1项。协助深圳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编写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8年第三批扶持计划,并申报了工程实验室,现已完成立项答辩,正在等待后续结果。

3.扎实推进新课题立项及原有课题的研发

1)新立项课题

公司自主立项方面,组织研发人员撰写申请报告,共有三个项目顺利通过高层立项专题会议,并分别启动了项目研发工作。年度KPI考核中内部立项课题数量目标基本完成。

2)原有课题

课题一、环境修复植物快繁项目

开展了环境修复植物植物资源引进与保存、快繁等技术研究和试验,搜集了海州香藿、蜈蚣草、美洲商陆等10种批常用的污染场地高富集植物,在大棚内建立了植物生长观测区,进行了播种育苗、移栽和养护等工作。

3)成果产出

已申报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35项,新获授权8项,发表或接受论文3篇。已完成部门KPI考核中成果产出目标的60%。

4.着力开展研发团队构建及方向领域的战略性布局

通过多渠道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打造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研发团队。人员由8人到31人(含2018年新动力9名)。研发领域和方向从传统的园林植物转向了更具有竞争力的生态园林。

5.创新性实施研究开发部内部质量管控体系编制

形成了研发课题立项申报、中期考核、结题的内容与要点,并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完善了知识产权管理手册、文件汇编和知识产权管理规定;编写了年度知识产权管理目标计划表、知识产权评估报告、涉密信息表、知识产权台账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1.部门领导与技术核心成员不足,研发工作较难在短时间内取得实质性突破

缺乏乡土植物和微生物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的技术带头人和管理人员,导致当前的工作推进较慢,特别是乡土植物板块。建议公司灵活引进具有丰富研发经验和更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

2.团队稍显年轻,整体研发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团队平均年龄低于30岁,主要以新动力或毕业1-2年的人员组成,年龄结构需要优化。团队整体研发能力不够强和研发水平不够高,特别是研发经验不足,需要通过不断的项目历练和培训学习,切实提升研发人员的能力与水平。

三、下阶段工作重点

1.攻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评。

2.跟踪政府研发资助及课题动态并及时申报。

3.完成专利、论文等成果产出。

课题申报研究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课题申报,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特别是民办普通高等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全国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有424所,在校生已经已超过400万,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科研是大学的使命之一。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将科研作为重要职能之一。科研工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目前,大部分民办本科院校已意识到这一点,都把科研兴教、科研强校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许多民办院校的科研工作仍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足,科研整体实力与一般本科院校还是有差距的。本文拟就课题申报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几点思考 ,以便进一步有效地推动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的开展。

一、民办本科院校课题申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研项目的申报是科研立项的前提,随着立项竞争原来越激烈,特别是民办高校想要更多的项目获得立项资助,就必须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笔者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总结了在申报中常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一)选题盲目,缺乏创新

从近几年民办本科院校科研课题申报的情况来看,在科研选题中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盲目。一项科研课题,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具有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这是确立选题立项的主要依据。许多研究者随意选题,很少考虑社会的经济文化建设的实用性;选题大而空,片面追求“新理论”、“新说法”和“大战略”等等。在以后的论证过程中才发现研究内容已经超过了既定选题范围或脱离实际研究方向,直接导致研究价值的降低。

2.选题重复,缺乏创新。一些研究人员,由于前期调研工作不到位,以及文献检索意识和收集资料能力不强,对所要研究的课题缺乏前期详细调研论证,致使所选课题重复,由于不了解已有研究的情况,使得申报材料毫无新意,大大影响课题中标率。另外也有一些部分教研人员闭门造车,从理论到理论,未能很好地关注当前实际生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注意本学科目前发展的趋势及前沿问题,所选课题缺乏创新性,也常常因此导致立项的失败。

(二)申报书填写不规范

科研课题申报必需填写“项目申报书”。项目申报书作为项目申报者与评审专家之间沟通的依据 ,要准确、全面地反映申报者的申报信息以及申报者对该项目基本内容和大体框架的理解。上级部门以此为依据,对所申报项目进行评审,从而决定是否立项。但有些申报者对申报书的意义和它在申报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只要自己的课题内容好,有研究价值,项目申报书填写的并不十分重要。因此,在项目申报书填写过程中,不注意相关指南和规范要求,凭一己之见任意填写,甚至不填,使得项目申报书的形式审查中就败下阵来。例如申报书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在规定位置签字盖章的,往往有人漏填,或叫人代填;在课题设计论证一栏表述不清,中心思路不明确,使申报项目缺少主题和必要的技术支撑;有些内容不管字数有没有要求的,都是长篇大论,没有抓住重点讲;在可行性报告中不能出现申报者信息的要求也忽略,最终由于申报书的填报不规范而被淘汰,实属可惜。

二、民办高校课题申报的对策

(一)科学选题

在申报科研项目过程中 ,申报成功与否 ,选题是很关键的一步 , 不仅直接关系到将产出什么样的成果,甚至关系到科研工作的成败。第一,选题要坚持需要性原则。该原则是指选择的创新课题一定要与社会实践的需要和推动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紧密联系。创新活动以人类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因此,科研项目应紧紧围绕学院的改革、创新、发展要求和目标,围绕专业建设、学生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教改,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选题立项。第二,选题要坚持创新性原则。选题的创造性原则, 是指所选研究课题必须具有新意, 有独创性和突破性。申报者要及时了解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最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企业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和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就是值得去研究解决的问题,是别人还没发现的问题,就是创新类的项目。这样,从行业中发现课题符合民办院校的研究特色,而且研究成果也能够很快在生产实际中推广运用。

(二)认真阅读申报要求,填写申报书

对于申报书规范、慎重填写,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因此,在填写申报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填报指南相关要求进行填写。申报者需要端正自身思想、认真阅读申报指南以及注意事项等,需要确保填报申报书符合要求。

第二、对申请书填写语言文字要求规范、逻辑清晰。一方面,对于申报者填写申报书,需要注意用字规范、词语准确性、思维逻辑严密、申请书内容完整、内容主题清晰等;另一方面,关于申请书中的研究方案和采取技术路线都需要阐述清晰明了,从而更好的体现出申报者对项目的思考及解决方案,同时应该要避免过泛、过大的进行夸张描述,让评审专家看到申报书一目了然。

第三、对于项目申请经费上面,需要预算合理和详细。我国一系列项目资助计划在进行申报过程中,对于项目申请经费中支出的各项条款都需要有明确用途说明,并在项目执行中严格按照申请书上经费支出比例进行花销。所以在项目申报时,需要注意项目主管部门给予的最大限度经费支持,对于申报项目的金额不能够过高。最好是能够在申请书上能够准确计算出各项费用,能够保证支出不超过预算15%为好。

参考文献:

课题申报研究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 质量管理 高等学校

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原是企业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已在企业中得到成功运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是通过人、财、物的调集与配置、学术资源的组织与交流的系列管理活动,也具有一般管理的共性。本文试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来探讨高校的科研项目管理。

1.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

60年代初,美国的费根堡姆(A.V. Feigenbaum)和朱兰(J.M. Juran)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概论和理论,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很快被普通接受和应用[1]。TQM的主要特征有三个方面:一是系统性。二是全面性。三是科学性。[2]

当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科学指导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项目管理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不仅基于该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行之有效性,重要的是,其基本理念符合高校科研管理要求。因此,科研项目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高校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高校科研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首先是全过程的管理。科研项目的管理包括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成果推广等一系列环节。根据TQM理念,科研的质量不只是来自一两个环节,而是要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控制。

(1)申报立项阶段:包括科研项目来源渠道信息获取与、组织申报、立项管理等环节。科研管理部门首先要建立起获取和信息的渠道,及时掌握科研动态,并向相关对象通报。然后要积极动员申报,精心组织协调联合攻关。同时具体指导申报者做好标书,以提高课题申报质量;对申报标书要严格把关,进行预审查。课题申报后,要及时注意动态变化;课题批准立项后,要及时反馈通知申报者实施。

(2)项目实施阶段:包括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环节。课题的开题论证是课题研究的开端,可确保课题研究工作在科学有序的轨道上进行。中期检查是了解课题研究进度,确保研究工作不至于半途而废。针对不同性质类别的课题,中期检查可采取不同的形式,既可由学校层面的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也可由学院组织。

(3)结题鉴定阶段:包括结题、鉴定、知识产权保护环节。通过结题鉴定,总结和挖掘科研课题成果,发现学术尖子和科研骨干,为成果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4)推广应用阶段:科研成果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是科研的最终目的。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部门要主动出击,为科研成果寻找市场,促使成果产业化,尽早转化为生产力。

3.高校科研项目的全员管理

高校科研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应是全员参与的管理。高校科研除了职能部门的管理,还应包括课题组成员、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等人员参与的管理。只有全体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的管理观念,才能真正确保科研顺利开展,提高科研成果质量。高校科研的全员管理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管理者层面: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者包括科研(技)处管理人员、院系科研管理人员以及科研设备与经费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思想和业务培训,使之不断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精通业务,力求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管理者。

二是研究者层面:主要是抓好课题主持人和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研究能力、研究水平的提高工作,这直接关系着科研的成败和质量。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也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创造条件,积极扶植培养有潜力的科技人才。

三是专家层面:包括参与立项评审、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的专家以及校学术委员会成员等。高校课题涉及多个学科,要选择相应的内行参与对口管理,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科研管理部门还要组织实行课题管理的专家研讨制、专家论证制和专家评审制,引领科研方向,保持学术公正,防止学术腐败。

4.高校科研项目的全因素管理

影响高校科研质量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根据TQM理念,科研项目管理要抓好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特别是可控因素的管理工作。人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因素,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必须高度重视人员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配置。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科学研究提供信息,为科技管理的调控和决策服务。科研条件因素是较客观存在的,而科研氛围和政策因素就有较大的可变性。科研规章制度的制定既是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全因素管理的重要内容。实行制度管理,既要充分体现研究工作的规范性,又要保证学术民主,保护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科研营造健康的学术氛围,建立科学的科研考核与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政策导向,能有效地促进科研朝良好的方向发展,产生更多更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管理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管理水平。把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引入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能促使高校更全面地考虑科研质量问题,把科研项目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更加关注科研的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更加强调参与管理的每一成员的质量意识,更加强调系统中各要素的整体优化。但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引入,并不能照搬照抄。因而在借鉴运用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时,不能生搬硬套,使科研管理工作走入误区。

注:本文是上海师范大学科研项目“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及绩效研究”(编号:SK201139)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龚益鸣.质量管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2]王惠琴.企业TQM对高校管理的启示.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2

课题申报研究方向范文第6篇

关键词:档案;科技;立项;问题

档案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立项是档案科研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档案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总有一些问题经常出现。笔者以河南省档案局2012年科技立项中落选的57个项目为例,对存在的问题作以简要解析。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完全照搬课题指南的原题。存在这类问题的项目有19个,占总数的33.3%。理论上讲,课题指南是各级档案科研管理部门为指导档案科学研究工作而编制的。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档案工作实际编制的,具有高度的代表性、概括性和指导性。同时,课题指南只是指明了一个选题的方向,具体如何选题、如何命名还需要研究者结合自身实际作进一步的细化。课题指南的每个题目包含的内容比较广,可以研究的内容也比较多,作为研究者可以选取其中的某一方面或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好不要照搬照抄指南的题目。比如河南省档案局2012年的课题指南“档案馆(室)功能建设研究”,它实际包含了档案馆(室)建设的发展方向、功能完善、现代档案管理设备的选择、档案馆公共服务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任何一个人、一个课题组都不可能把这些问题全部研究透,我们要根据自己或研究团队的研究基础、研究方向、研究能力、资源环境及工作实际,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选取其中一个方面、一个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

1.2 研究内容不明确,技术路线不具体。存在这种情况的项目有18个,占32.6%。研究内容是对研究对象及其技术指标言简意赅的描述,技术路线是对研究的步骤及每个步骤所采用研究方法的表述。他要求措辞准确,表达清楚具体。但有些项目由于选题太大,研究内容比较多,想说清楚却又无法说清楚,泛泛而谈,没有重点。这种课题,不要说来自基层的档案工作者,就是专家教授也没法做,至少没法在一年内完成。在表述的过程中存在一个通病就是先说大环境,再说中环境,到论述研究内容时就三言两语甚至没有,对研究工作的实际内容缺乏恰如其分的表述,不知道其真正要研究的内容到底是什么。究其原因就是对项目所要研究的内容没有吃透,不知道怎么去研究,所以先论述一番凑个数。此外,在研究技术路线表述上,要么没有,要么笼统地用“研究拟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或“拟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一笔带过,使得评审者无法了解研究者的思路、方法、步骤,无法判断项目研究的可行性。

1.3 研究人员自身条件和所报的课题题目所需条件差距过大。存在这种现象的项目有15个,占26.3%。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基层档案工作者,所选题目过大,超出了自身所具备的条件。比如基层的档案人员研究“档案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这样一个相对宏观的问题。作为基层档案工作者很难了解到“中原经济区建设”及中原经济区相关省份档案工作的整体情况,即便能够了解到整体情况,也很难从全局上来把握,有小马拉大车的感觉。还有一种情况是高校或其他行业的专家教授研究档案实践工作中的某些具体问题,却没有档案学背景或工作经历,课题组中也鲜有档案工作者。比如有一个项目“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策略研究”,从课题组的组成人员情况看,研究人员全部是图书馆的同志,虽然专业技术职称很高,但没有一个来自档案专业,也从没有做过档案工作。

1.4 所选课题重复率高。存在这种现象的项目有19个,占33.33%。这其中又有三种不同情况:一是题目相同。今年同样以“档案信息网站开发利用研究”为题的就有4项,以“云计算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为题的有3项。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对课题指南理解存在偏差有关。对待这类课题,评审时只能够让那些角度新、论述具体明确,有能力完成项目的申报者承担了。二是同一个单位的同一课题重复,其中有一个单位就有3个课题名称一模一样,研究内容也大体相同。三是申报题目与本单位以前研究或者已经被评过奖的项目重复,这种情况,有2个项目存在。

1.5 所选课题缺乏实践基础,或者应用范围过窄,或者不具代表性,研究价值不大。存在这类问题的项目有10个,占17.5%。例如“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档案管理系统”,所选的研究对象和其他行业的档案资料相比没有特殊性,实际上就是把英语教学资料管理起来,和正常的档案管理没有太大的区别,研究的必要性不大。再如“企业档案规章制度实用性研究”,作为企业的档案规章制度没有应用性毫无疑问就应该废除,没有研究的意义。

1.6 所选课题太老或者超前,存在这种情况的有10项,占17.5%。有些课题是五年前甚至十年前研究的热点课题,现在又拿来研究。例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文档一体化建设研究”等题目都是在几年前重复出现的课题。或者是有些课题就已经形成规范性文件或者在档案工作实践中就已经实施。而有的同志还在讨论其实施的必要性,而不是探讨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法。还有个别课题过于超前,这些问题只是存在于概念阶段,却拿出来去研究如何实现,有点为时过早。

1.7 论述过于简单,或有错误表述。存在这种现象的有14项,占24.5%。一种是论述过于简单,三言两语,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使人无法从中获得相关的研究信息,无法就研究的必要性作出判断。另一种是表述错误,比如“两个体系建设”的提法早已被“三个体系建设”所替代,然而有些同志还在提“两个体系建设”。这种情况的出现,会让人对申报者的研究能力产生疑问。

2 准备档案科技项目申报材料时需注意的问题

为了避免在申报过程中产生以上类似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2.1 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选题工作。选题从根本上决定着项目研究工作的总方向,制约着研究工作的全部过程,决定着研究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是项目研究的基础性工作。课题的来源渠道有很多,如从课题指南中选取,从文献中选题,从学习、工作经验中选题,从档案事业改革和发展趋势中选题,等等。在这里笔者主要说明两点:一是课题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当前的大局形势,要符合档案专业的发展方向。以河南省档案局承担的2012年度国家档案局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文化建设在文化强省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为例,该课题就是紧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形势,以及河南省文化强省战略深入发展的大环境结合我省档案文化建设的实际而选定的题目。二是要贴近档案工作实际。档案科研来源于档案工作实践,又服务于档案工作实践。这是档案科研工作的大方向。只有立足于档案工作实践的研究项目才能够展开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才会有现实的针对性,得出来的结论才有说服力,有研究的价值。

2.2 要详细了解课题研究的现状。在确定选题方向后,需要进行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学术发展状况,全面掌握该问题各方面的情况。比如,科研选题的社会价值如何,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已做了哪些工作,已经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什么问题,关键在哪里。然后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从中发现问题,并在新的起点上选择具体的研究内容。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中国知网等文献检索工具对所选定的题目按照关键词进行查询。中国知网包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等10个有重大影响的数据库,其所搜集的信息基本涵盖了当前全国范围内的绝大部分学术研究成果。对于已有的研究内容可以找出其研究的不足,进行深入的研究,或者找出新的研究角度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对于没有的研究内容也可以找出研究的理论根据。

当然基层的同志可能没有条件上中国知网,但可以利用谷歌、百度、搜狗、有道等搜索引擎针对自己所确定的选题内容进行大致的搜索。找出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或资料,进行大概的了解,结合自己当前的工作实际和理论阅历对所选定内容进行一个大致的判断。从而在描述项目必要性时,能够做到论述恰当。

2.3 要做好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课题研究计划主要包括要研究的内容及其范围,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抽样,时间进度,在研究工作中所采取的技术手段等。

对于研究内容的设计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理论基础的研究内容,任何一项研究都要有理论支撑,也就是要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依据,只有准确无误地将相关理论研究透彻,这项研究才能有更好的拓展空间。二是要周密计划好调查研究,就是要设计好调查研究的内容、范围等,以便对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摸清研究对象的现实情况、存在问题,以便能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在这个计划之下,对于某项或某一方面的工作还可制订更详细的具体工作计划。也许在研究工作开始后,你会发现原计划某些地方不符合实际而进行调整,但是你却不能否认在项目申报之初制订详细研究计划的必要性。在申报之前,对课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和详细的计划,在填写项目计划任务书时就会思路清晰,有助于项目申报的成功。

2.4 要注意项目组成人员知识结构的互补和人员分工的合理性。这一点在平时的项目申报中很少有人注意到,往往是很随意地填一下,没有从课题研究的需要出发进行人员搭配和分工。首先,要注意知识结构的合理搭配。注意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与从事档案业务工作人员的互补;同时要注意,外行业的人员尽量避免去做档案专业的具体问题,尽管说科研工作是相通的,但是并不是所有都是通用的。其次要根据课题组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进行合理的分工,力争做到人尽其才。

课题申报研究方向范文第7篇

第一,科技查新为科研立项提供客观依据,防止一题多报。多年以来,同一课题多次申报,低水平、简单重复的申报使我国的科研效率低下,远远低于国外同一行业的水平,使我们的科技发展陷入一个死循环的困境。因此,科研课题在正式申请、立项前,首要的工作是全面、准确、有效地掌握国内外的相关情报,防止重复申报而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据统计:我国科研项目重复率达40%,而另外60%中部分重复又在20%以上,同时与国外重复也约占30%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国外已公开的技术,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浪费。只有做到少重复率才能高立项率,其中有效途径就是利用科技查新。第二,科技查新为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提供客观依据。一份综合全面高质高水平的查新报告单与评审专家客观公正的鉴定结果,就能对科技成果提供客观的文献依据,保证科技成果的科学性、可靠性、权威性。第三,科技查新为评审专家提供客观依据,保证科技成果的公正、公平,给科技成果提供双重保险。科技查新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原则。查新机构、查新咨询专家从事的具体查新、查新咨询活动不受任何行政部门控制,也不受其他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个人、查新委托人等的非法干预;查新咨询专家提供查新咨询意见时不受查新机构的非法干预。查新以公开发表的文献为基础,查找时,以机检为主、手检为辅,查新报告中的任何分析、结论,都以客观存在的文献为依据,并附有科技查新报告,查新人员不作任何的主观评价,为评审专家提供客观依据,有力地抑制了学术不端现象。

二、2012年我校科研项目状况

2012年我校教师共申报各级各类科研纵向项目1072项,比2011年增加24项,增幅2.3%。其中申报国家级项目340项、省部级项目544项、厅局级项目52项。最终我校共获得校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288项,比2011年增加120项,增幅为71.4%;获得科研资助经费共计2883.89万元,比2011年增加270.79万元,增幅为10.36%。其中,国家级项目立项46项,获得科研资助经费1493万元;省级项目立项78项,获得科研资助经费671.2万元;厅级项目立项146项,获得科研资助经费764万元;横向项目立项18项,获得科研资助经费315.69万元。

三、科技查新与我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关系

科技项目管理是我校科研处重要工作之一,我校科研处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就是对全校教职工的科研立项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中期检查评估、收取成果鉴定、项目结题、成果申报、评奖、档案管理入卷的全程进行系统的管理。因此,我校科研项目管理的任务就是要按照要求,对全校教职工的科研进行管理,在科研管理的全过程,科技查新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四、我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业务的必要性

课题申报研究方向范文第8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YJA880006,项目主持人:曹晔)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020-04

教育部社科司立项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是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立项的课题,包括法学、港澳台问题研究、管理学、国际问题研究、交叉学科/综合研究、教育学、经济学、考古学、历史学、逻辑学、/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学与文化学、社会学、体育科学、统计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外国文学、心理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艺术学、语言学、哲学、政治学、中国文学、宗教学等学科,教育类课题从2007年开始涉及职业教育方面。职业教育立项课题反映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和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近几年的职业教育立项课题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我国职业教育在国家层面的研究现状。总体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研究起步晚,基础薄弱,立项项目少,承担单位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

本研究以教育部公布的2008―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的教育类立项一览表为原始数据,利用SPSS17.0建立2008―2013年职业教育立项课题统计数据库,对2008―2013年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数、立项率、承办单位及其所在地区分布状况、立项课题研究类型等进行了分析整理。

二、数据分析

(一)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数量与级别分析

1.立项课题数量分析。2008―2013年教育部社科司人文社会科学立项课题数量分别为:2008年1293项、2009年2949项、2010年4611项、2011年4255项、2012年3961项、2013年3240项,六年共计20304项。在这20304项中,教育类课题总数为1677项,其中2008年有106项、2009年245项、2010年380项、2011年353项、2012年344项、2013年249项(详见表1)。可以看出,2009年教育类立项课题数量随着立项课题总数的增加而增加,所占比例有所提高。

在这1677项立项课题中,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有144项,占教育类立项课题的8.59%,其中,2008年2项、2009年17项、2010年18项、2011年37项、2012年37项、2013年33项。职业教育立项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1年、2012年增长较快。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数目的成倍增长,表明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当然,职业教育立项课题在教育部社科司立项课题中立项率的提升,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立项课题级别分布统计分析。教育部社科司立项课题分为两个级别:一类是一般课题(规划基金和青年基金);另一类是重大招标课题,重大招标课题中职业教育每年1项。2008―2013年社科司立项的职业教育类一般课题有144项,其中规划基金项目92项,具体为2008年2项、2009年14项、2010年12项、2011年24项、2012年20项、2013年20项。青年基金项目有52项,具体为2008年0项、2009年3项、2010年6项、2011年13项、2012年17年、2013年13项。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规划基金类项目处于较稳定的状态,青年基金项目的增长趋势较明显,由2008年的零占有率增长到2012年的45.9%,可见,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对职业教育青年学者的培养。

教育部社科司每年根据教育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设立重点招标课题,职业教育类每年只有1项,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承担了“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的重大招标课题,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承担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的重大招标课题,2011年天津大学承担了“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重大招标课题,2012年上海师范大学承担了“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招标课题,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承担了“中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重大招标课题。六年来,承担职业教育重点招标课题的单位主要是部属重点大学,没有地方普通高校,反映出地方高校职业教育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职业教育课题区域分布统计分析

1.立项课题在三大区域的分布状况。2008―2013年,职业教育立项课题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都有分布,但分布数量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较多,西部地区较少,表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其中,2008年东部地区有2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没有;2009年东部地区有6项,中部地区有8项,西部地区有3项;2010年东部地区有15项,中部地区有2项,西部地区有1项;2011年东部地区有23项,中部地区有9项,西部地区有5项;2012年东部地区有23项,中部地区有12项,西部地区有2项;2013年东部地区有24项,中部地区有5项,西部地区有4项。从数据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六年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中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最多且不断增加,由2008年的2项增长到2013年的24项;中部地区立项课题处于不稳定状态,最多时仅12项,远不及东部区域;西部立项课题始终较低,最多2011年仅5项,中部和西部职业教育立项课题合计数也不及东部地区多。

2.立项课题在各省的分布状况。从22页表2可看出,2008―2013年教育部社科司职业教育立项课题分布于安徽省、福建省、广东省、贵州省、河北省、河南省、黑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吉林省、江苏省、江西省、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四川省、浙江省、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8个省4个直辖市2个自治区。其中,立项课题数排名前三的是浙江省、江苏省和广东省,具体数目是浙江省23项、江苏省20项、广东省10项。这三省的立项课题数远高于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占总立项课题数的36.8%。立项课题数较少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陕西省、贵州省、福建省,仅有1项;其次是黑龙江省、吉林省、山西省,仅有2项;其他未提及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立项课题数在4~9项,处于中间水平。可以看出,这些立项课题极少的省份多位于偏远地区,职业教育欠发达,说明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数与职业教育发达程度呈高度正相关,职业教育立项数量与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三)承担职业教育立项课题单位统计分析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立项课题的承办单位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总体上普通高校的承担数量最多,六年内承担课题80项,占55.6%;8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承担课题23项,占16%;高职院校承担课题41项,占28.5%。可见,8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立项频率最高,高职院校稍微落后于普通高校,教育科研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承担职业教育立项课题。2008―2013年共有116所院校承担了职业教育立项课题144项,其中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现更名为江苏理工学院)承担课题最多,共10项,占6.94%,其他115所院校承办课题数在1~3项(见表3)。高职院校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立项课题总数少于普通高校,但六年内承担课题数量最多的院校仍是职业院校,因此,职业院校应当在优势领域有所作为,与普通院校积极合作,共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职业教育立项课题研究领域统计分析

1.按职业教育类型划分的课题立项情况。为了更有效地了解职业教育立项课题的情况,我们按照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比较职业教育五种类型对2008―2013年教育部社科司职业教育立项课题进行了统计。从统计数据(见表4)可看出,关于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的研究数量最多,其次是高等职业教育,再次是农村职业教育,最后是中等职业教育和比较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许多体制机制因素的制约,故立项课题倾向于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引领力量,拥有较多的教学科研人员,所以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占了很大的比例。随着国家把“三农”问题看作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职业教育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再教育、新生代农民技能培训方面的立项课题较多。由于中等职业院校的研究力量相对薄弱,没有足够能力申报教育部课题,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数量较少,比例较低。比较职业教育的立项项目少,反映比较职业教育的研究人员不足,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亟待提高。

2.按职业教育要素划分的课题立项情况。从办学的角度,我们将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按照学校、教师、教学、课程、管理、培训、学生等要素对立项课题进行了统计。从统计结果来看,关于职业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课题最多,高达56项,远超其他教育要素。其次是教学方面的研究,共27项。教学作为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筹码,向来在教育界受到重视。再次是教师方面的研究,共20项。教师作为职业教育教学与研究的践行者,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要,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其他方面的研究尤其是课程和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学生是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教育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学生的成就与发展上。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职业教育需要认真研究课程体系,做好课程开发,这是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成效、提高质量的关键。

三、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立项课题管理的建议

(一)教育部社科司要增加职业教育课题立项数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六年来教育部社科司立项教育学类课题1677项,其中高等教育类580项、职业教育类144项、基础教育类136项、其他教育类817项。职业教育类的立项课题数量远低于高等教育类的立项课题数量,与基础教育类课题数量持平,这种不均衡现象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背景下,144项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明显不足。教育部社科司立项课题指导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数的多少也直接反映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国家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本科阶段的职业教育,必须加大对职业教育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同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力度,以便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二)职业教育相关单位要加大课题申报工作

从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承办单位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近几年承担职业教育立项课题的单位主要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这三类,研究单位过于狭窄。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要鼓励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单位联合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申报,以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普通本科高校、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单位要鼓励科研人员加大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工作,增加立项比例。同时,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课题申报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课题申报的质量和命中率。职业教育研究者应当主动申报课题,提高职业教育立项课题的立项率,在国家教育科研资金的支持下,结合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问题,研究出指导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各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在申报指标的分配上要向职业教育倾斜,尤其要鼓励地方本科高校积极开展本科阶段职业教育的研究。此外,加强课题申报的指导工作,鼓励不同类型的高校开展不同层面的研究,鼓励重点大学开展比较研究、普通本科院校开展理论性研究、高职院校开展应用性研究。

(三)课题立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均衡。近些年,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区域统筹战略的实施,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具有扶贫开发、促进劳动力转移、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教育部社科司立项课题应向中、西部院校倾斜,鼓励东部地区院校开展中、西部职业教育的研究,促进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满足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鼓励高等院校和行业企业、职业学校联合申报课题

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社会化程度高,需要多部门的参与。因此,课题承担单位不应仅限于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行业和企业也应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立项课题的研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已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研究迫切需要加强产教结合、课程、学生招生就业、院校管理、教师培养培训等微观层面的研究,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而这些问题的研究既需要开展试验性研究,也需要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五)做好立项课题管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