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机化学的性质

有机化学的性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有机化学的性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机化学的性质范文第1篇

大学有机化学的结果学说把很多种类的有机化学物质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例如苯的环状结构学说很顺利地解决了芳香族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重建的问题。在大学有机化学知识体系不断构建的过程中,许多科学观念都在起着比较关键的作用。随着有机化学科学事实的不断积累,李比希等人发现有机物化学中的基团是比较复杂的,他们通过对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研究,从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入手,建立了比较经典的化合物和单质经典价键理论。

2科学观念为基础的大学有机化学教学策略分析

2.1教师应该掌握有机化学知识结构,完善学生认识

大学有机化学教师要首先掌握好知识结构,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具有有机化学科学观念的基础。在实际有机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坚持科学的观念,并加上学以致用的理念,才能够真正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大学有机化学的知识结构主要是以官能团为主线进行展开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一方面领会和掌握这一知识脉络,同时还要让学生强化“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创建具体的有机化学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实现同化学习,更新现代有机化学知识结构。

2.2重视教学和知识发生过程的科学性,结合有机化学历史进行教学

有机化学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的冲破化学研究的进去,建立了相对完善和立体的化学理论以及原子架构理论。大学教师在有机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现行的有机化学知识与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相互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的方法与模式,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有机化学学科的科学本质,形成比较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大学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近代有机化学,所以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以历史上的化学科学家的判断取舍过程为示范,不断引导和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3教师深刻挖掘有机化学中的科学观念知识体系

在现行的大学有机化学教材中,很多科学观念是相对比较隐性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挖掘,将其中所隐含的意义充分表达给学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首先应该从比较枯燥的化学概念中提出简单的化学观念,并作为教学的主导思想教授给学生;其次教师还要充分落实好教学观念,克服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和观念。

2.4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不断增加教学体验

只有学生不断地加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够实现有所发现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的探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的形成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体验到有机化学反应的复杂和多边性,在学生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实验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对有机化学反应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化学反应生成物的分析,才能够使得学生摆脱相对狭隘的物质转化观点。

2.5不断拓展学习渠道,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

随着现代互联网媒体的不断发展,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网络资源中将有机化学知识转换为具体的生产生活情景之中。网路资源的存在可以为有机化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条件,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形象的实验,打破教学课堂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其次有机化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具体的知识与实际社会生活情境很好地结合起来。

3小结

有机化学的性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教学实践; 有机化学; 教学效果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全面发展的医学复合型人才,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医用有机化学教学是医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医用有机化学所涉及的内容广泛,概念比较抽象,分子结构复杂,化学反应多,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不能深人展开讲解,学生普遍感到难于理解,难于掌握。因此,作为授课教师,如何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师经常思索的问题。笔者近年来在承担该门课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认为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握医用有机课程的特点,处理好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精心设计绪论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等医学院校,一般将《医用有机化学》放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与《医用有机化学》同时开设的还有《解剖学》专业基础课程。许多学生只重视专业课,对学习化学兴趣不大。针对这种现状,必须重视绪论课的教学,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用心安排好绪论课的内容,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医学离不开化学,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为此,我认为在绪论课上除了介绍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外,还要讲授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有机化学新的成就和贡献以及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局限于教材,备课时应该查阅文献,了解有机化学的前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列举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诺贝尔化学奖的主要工作来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因为通常诺贝尔化学奖所表彰的工作是10年前甚至20年前完成的.但是这一评选则是以现代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进行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化学发展趋势和方向的看法[1]。值得注意的是直接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化学诺贝尔奖至少有10项之多。这些实例能够激发学生科学地认识到化学在生理过程、疾病的防治、诊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人类全面揭开遗传、变异繁殖、疾病、死亡等生命的奥秘必须依靠化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家们共同努力..。二是有机化学学科的特点、自己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以及授课计划等。使学生对教材知识结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且让学生明白应如何学习该课程。有机化学教材一般是按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体系划分章节,在每一章节,先学习命名,然后对其中一种或几种典型物质进行结构、性质、应用等内容的学习,并掌握它们同系物的相似性和规律性,有很强的系统性。医学专业学生要通过学习简单有机分子的反应,掌握有机化学的普遍原理,并初步具备联等系体内复杂反应的能力。例如,醛与醇的亲核加成反应是糖的环状结构形成以及成苷反应的基础,含氮化台物的性质是蛋白质和核酸中涉及的一些反应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授予学生有机反应历程的理论知识,而不是孤立地陈述一个个具体的反应。因此绪论课上有必要介绍有机化学反应几大类型,使学生初步接触自由基、亲核试剂、亲电试剂等概念,对有机化学反应过程形成初步认识。

2 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课堂讲授、板书和实物、模型的展示等。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多媒体在教学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机化学结构、反应机制、电子效应等教学,因学生缺乏空间结构意识和空间想象力,故而在板书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实践中,在一些内容的讲解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如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按SNl历程进行时,碳原子由SP3杂化的四面体构型到SP2杂化的平面构型,亲核试剂有机会从这个平面两边与碳结合,理想状况下得到一个外消旋产物。若按SN2历程进行,则化合物经历一次瓦尔登转化,发生构型翻转。我们用多媒体的三维动画功能直观地表现了这两种不同的历程,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反应的详细过程和立体化学变化,学生对内容掌握较好。但是,同其他新技术的应用都具有两面性一样,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有其局限性,如果过多地使用,学生会感觉速度过快,来不及深入思考和做笔记等。所以,我们在讲解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时,仍主要采用板书形式,使师生间保持良好的互动。这样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 以“性质一结构”作为教学主线,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历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觉得有机化学内容太多,头绪太乱,难记难学。其实有机化学课程的中心内容就是有机化台物的结构和性质,因此学习有机化学的重点应放在认识化学结构上。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结构性质”就是掌握有机化学的“金钥匙”。 在各章的教学中,讲解化学性质之前,以“结构决定性质”为出发点,对各类官能团的结构特征,反应特性作全面的剖析,使学生在接触具体性质之前,对结构这一内因对化学性质的决定性影响先有一个轮廓认识。有了这种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学生就会摆脱“不知其所以然”、“规律难寻”的状况。

4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

有机化学课程属于实验性较强的基础课。特别是在目前理论课学时减少的情况下,实验与理论课内容充分结合具有深刻的意义,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可验证和巩固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化学性质,而理论又可作为实验的依据。如果某些理论内容也安排了相应的实验,则在理论教学中着重强调基本理论、反应机理,具体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等可以在实验课上结合相应的实验进行详细的讲解。实验课上教师通过提问或与学生讨论将所学的基本理论与相应的实验结合起来,督促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用所学的理论解释实验中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及出现的问题和实验现象,通过实验达到对理论内容的强化理解,加深印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热情,避免只单纯地做实验、敷衍了事、简单应付的现象。另一方面,有机化学实验与其他学科实验一样,对培养学生缜密思考、仔细观察、主动探索问题、操作技能、严谨的科学作风、搞科研的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5 建立多种考核方法

即使课堂讲授,大部分学生可以理解,基本内容都能掌握,但往往是期末考试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有机化学的内容多,前后各章联系密切,学习后面忘记前面,难以做到融会贯通,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为改变一考定乾坤的局面,可以设想采用多种考核的方法,综合、公正、客观地给出成绩:①加强平时成绩的管理。书后习题作业、自学报告等都要进行量化考核,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到总成绩中。②分散考核。把整个有机化学分成几个模块,如烷烃、烯烃、炔烃、共轭二烯烃、环烷烃作为一个模块学习后,进行一次小范围的考核,期末考试时,有关内容可以少考或不考,以减轻学生期末复习的负担。这样的模块可以分成几个,如含有苯环的、具有相似性质的化合物等,最后将期末考试与几种考核方法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得出学生的最后成绩。这样能使学生抓紧平时学习的时间,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避免考试前突击学习,考试后印象不深的局面,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做出有益的尝试。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艰苦、难度大的系列工程。在此只进行了初步探讨,但还不够深入和完善,我们会将此项工程伴随整个化学实验体系教学改革继续开展下去。医学有机化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跟踪科技发展、与时俱进,才能满足高等医学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钟益宁.21世纪医学有机化学教学与科研的改革设想.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2):137~139.

有机化学的性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 概念 有机化学 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1-0173-02

一 前言

何为有机化学的比较法教学?简言之,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找出其分子结构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鉴别,使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比较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常见且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其目的就是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将所接触到的看似孤立的知识协调起来,并进一步加工处理,从而构建逻辑化、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有机化学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及相互联系的变化规律等。而有机物的种类多,性质复杂,结构上的微小差别,在性质上的表现会大相径庭,有机化学最重要的规律是“结构决定性质”。

对于药学系列专业的学生来说,有机化学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对于专业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其是专业课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商品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专业的综合知识与素质又要求学生具备根据药物的分子式分析处方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用药配伍。所以,对于“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有机化学核心思想必须内化在他们的知识系统中。

二 在基本概念上的教学

所谓概念,就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同类事物的本质共性集中起来,加以概括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比较思维法,诱导学生辨析貌似不同实有联系的问题,可促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本质,且印象深刻,事半功倍,不容易遗忘。

三 对官能团结构进行分析

所谓官能团是指能决定一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有机化学理论认为,有什么样的官能团就有什么样的性质。那么,在学习药物化学的过程中,我们只要分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就可以知道它们的性质,以及避开那些不合理的药物配伍了。也就是说,如果能够理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有机化学的核心思想,那么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知识的迁移会变得较为容易。

我们仍以碳碳单键、双键、三键为例,通过它们在结构上的比较来分析理解官能团的结构如何影响化合物的性质。

六 利用比较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比较教学法的目的在于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入手,着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也主要是培养人的思维与逻辑能力,两者有着共性;对于药学系列专业,后续课程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有机化学的延伸。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与课后习题,对不同类别的药物,在有机化学的教学平台上进行研究,既可加深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也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

七 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特点,灵活运用对比教学法,循序渐进,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以下是进行比较教学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第一,比较的目的要非常明确,每组比较的对象及内容不宜太多,否则学生很容易对所讲述的各对象和内容产生混淆,从而造成识记障碍。

第二,要考虑教学内容之间有无可比性,勿生搬硬套。一般而言,在同类物之间进行比较,简单明了,也容易达到预期效果,但是进行迁移比较时,因为是进行不同类之间的比较,抽象性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将它们之间的某一相同的属性或特征清楚地提取出来,并加以强调,则会让学生感到不知所云,甚至会造成思维混乱。

第三,在详细分析比较之后,应引导学生进行必要且有效的归纳总结,使其概括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否则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四,运用比较教学法要讲究科学性,不应追求形式。在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时,应认真且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会真正有助于学生认知、识记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机化学的性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有机化学 求知欲 学习方法

浙江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已经五年多,经过五年多的实践与探索,课程改革的制度已经逐步完善。作为一名多年教高三的化学教师,我经历了新课程改革的全部过程,对比旧版的高三化学,改革后的高三化学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一、内容、知识点变化不大,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旧版重视理论,新版更注重生活生产实际。二、旧版注重知识点的教学,新版更注重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三、老师的角色由传统的传授者、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因为重视角度不一样,所以在高考时的方式、重点便有所区别,我就新课改下的高三有机化学教学略表自己一孔之见。

一、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以及有关理论的科学。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工农业生产及能源、材料和科学技术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有机物不断地充实着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机化学是高考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能力,一直以来是我们每个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不断为之思考、探索、实践的课题。学好有机化学对于每一位要参加化学高考的同学来说都非常重要。

二、新课改下有机化学高考的特点

在内容选择上,积极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选材新颖而又贴近学生实际。依托教材,注重基础,考题新而不偏,活而不难,突出化学意识的考查,能力与素质的检验。如近年高考中出现的工业染料“苏丹红1号”、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莽草酸等,要求考生关注社会热点,注意用所学知识解释与生活、生产科技等相关的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今有机化合物制品已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食品、化妆品、洗涤剂、衣料、医药、农药等,无不和有机化学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如:人们用甘油保持皮肤水分,肥皂的制取与使用原理等。神秘的化学原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到化学是当今世界无可非议的核心科学,而有机化学则是这一核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发现学生对学习有机化学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还从中学习到化学家们锲而不舍、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研、学习精神。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产生兴趣的催化剂,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在上银镜反应分组实验时,我鼓励学生做出最光亮的试管作为纪念品,学生实验时兴致极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我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单纯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四、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束了繁杂的无机化学的学习,学生对有机化学兴趣很浓。同时,所有的学生几乎又回到了同一起点,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机会,更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最佳时期。

1.顺藤摸瓜学习法

针对有机化学的“面”,我让大家顺藤摸瓜: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糖类(单糖、二糖、多糖)油脂(硬脂酸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蛋白质。针对有机化学的“点”,我总结了一般方法:一个分子式(同分异构)结构(官能团)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我称之为顺藤摸瓜法。

2.模型教学法

在“乙炔”这一节的教学中,我先给同学们展示炔分子的比例模型,让同学们结合烯烃的知识分析炔的组成,然后由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再展示炔分子的球棍模型得出乙炔的不饱和程度,得出乙炔是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烃。再由此结构推测其物理、化学性质。在苯等教学中,我也使用了模型教学法,同时结合常规教学法,效果较好。

3.组建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知识点多,有机物性质各异,学生学习时感到难以掌握和记忆,但各类有机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寻找前后知识的联系,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如以结构—性质—制法的逻辑关系为桥梁,以官能团为主线,建立烃的知识网络图。在学完烃的衍生物以后,我让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列表总结。要求以典型代表物的化学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为基本框架,寻找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习效率。

五、提高学生学习、分析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1.自学能力

根据有机化学的特点,在传授知识和指导教学方法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苯”这一节的教学,通过约15分钟的阅读,同学们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苯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等进行了讨论。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强化了阅读搜索信息的能力,更提高了自学能力。

2.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具有的,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积累和训练才能逐步提高。我们在高三有机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以达到提高其分析能力的目的。首先学生应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要对具体的知识点非常熟悉。只有这样,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才会清楚地知道要考查的知识点,以及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敏感地捕捉到从什么地方入手。对高三学生进行分析能力训练是必要的,在设计题目时应逐步进行,先就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能力训练,再逐渐综合,提高难度,达到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结合高考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学好有机化学就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1]高鸿宾主编.有机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周科衍,高占先主编.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有机化学(选修).江苏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的性质范文第5篇

1.中职有机化学教学方法

对中职生来说,有机化学的学习并不陌生,初中阶段无机化学的学习为中职阶段有机化学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中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化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将教法与学法完美融合,让学生在生机活跃的化学课堂氛围中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师教学设计要基于中职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不断优化创新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是当下中职化学有效教学的新出路。

1.1实现教学手段与学习方法有效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授之以鱼”更要注重“授之以渔”,在丰富教法的同时要促使学生掌握科学、高效又适合自己的有机化学学习方法,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以期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常见的有机化学学习的基本规律是: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代表物等。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激励学生灵活运用学习规律,必要时还可以打破课本顺序,按照自己经过实践证明可行、有效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例如,在“乙烯”实践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不顾课本顺序,从其“分子结构”开始学习,继而延伸到对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研究与分析,继而了解它的用途。学生跟从教师步伐很快便掌握这一知识,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也可以效仿这种学习方法。

1.2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普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特别是在教育界,多媒体教学俨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中职有机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信心。首先,教师应具备基本的课件制作技术,将有机化学复杂的化学变化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并推动学生学以致用。例如,仍然以“乙烯”这一单元的学习为例,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有机溶剂、塑料纤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推测这些实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思考后便回答“乙烯”,教师可以在鼓励中借助课件一一为学生讲解这些实物的用途,继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3注重生活化教学指引学生学以致用

有机化学是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基于此,教师在讲解有机化学枯燥的理论知识时一定要借助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实例活化课堂内容,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指引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生活饮食方面,教师可以渗透这样的生活常识:菠菜含有大量的草酸,不能与钙含量多的豆腐一起食用,二者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草酸钙,吃多了会有得胆结石的健康隐患。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突发重金属中毒的状况,例如,如果病人得的是汞盐中毒,可以将乳品与鸡蛋清混在一起让病人服下,蛋白质和汞盐在病人消化道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溶解物,有毒物质便再难侵入人体。这些生活常识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将有机化学知识学以致用。

2.中职有机化学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有机化学学习的动机和信心,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学方法与能力的培养之间有着必然联系。笔者认为中职有机化学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化学教学与无机化学教学相比,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更高,故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探究的能力,学生在掌握了一般的学习方法之后,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我学习,通过阅读课本、分析案例、自主思考与训练等提高学习效果,并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2.2是记忆力与观察力。在教师营造的活跃化学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仅顺利记住了有机化学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通过系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提升了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例如,在《醇、酚、醚的性质》的实验中,要想达到实验目的,学生必须认真观察试剂反应前、反应中与反应后的颜色、气味、状态等的变化,这一过程学生的观察力得到提升。

2.3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机化学实验中很多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认真操作才能完成的,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开动脑筋,积极思索,创造性思维并激发,学生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

2.4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中职有机化学教学,能活化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例如,在《乙醇的性质和制备》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提问艺术,激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3.小结

有机化学的性质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常见考点 学习理念

随着知识的积累,学生学科素养及学科能力的日益提高,时光把我们送到了有机化学的大门口。面对截然不同于无机化学的新知识,很多同学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其实大可不必害怕,我们应该想到的是:现在是同一起跑线,只要我努力,就会成功。当然真正地面对有机化学,是高二的选修,经过接触高一必修2上简单的有机知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相对来说,接受起来比较轻松。为了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有机化学,我们要合理设计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一、把握命题方向,紧抓高考命脉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不仅最后的选做题中有一道有机推断题,在选择题中也会有一道有机题。从命题涉及的知识来看,烃类物质的命题热点主要表现于:①新情景题中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应用;②几种烃类代表物的结构和性质;③有机物分子的空间结构分析;④利用燃烧规律对有机物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式进行推断;⑤烃的命名原则、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和规律;⑥基本实验的拓展创新。烃的衍生物主要侧重于:①各类含氧官能团的名称和性质;②各种反应类型,如:取代、加成、消去和氧化反应;③卤代烃的性质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④典型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有机物结构的推断;⑤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紧抓这种命题的走向,有的放矢,让自己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在有机化学学习中建立和整合知识体系。

二、认清学习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学习有机化学,只有知道学习的重点是什么,才可能做到心中有数,将自己学习的重心放在需要突破的地方。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我们要把握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真理,认真领会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把握各类烃的代表物(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结构和制备方法;掌握各类物质官能团(双键、三键、苯环、醛基、羧基等)的性质;通过一种典型代表物的性质,掌握一类物质的性质,真正掌握各种官能团的性质。对于几种典型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要掌握牢固,如银镜反应、酯化反应、醇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等,这些都是在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我们必须理解其实质,并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高聚物的生成途径和单体的推断,从反应实质上真正理解有机化学物的结构和性质。

三、加强知识对比,归纳总结规律

对知识进行对比学习,既能巩固理解,又能加强记忆,如学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时,可将五同(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进行对比学习;还可以对比各类烃代表物CH4、C2H4、C2H2的结构、性质、制法。又如在学习反应类型时,可将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对比,对醇的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和水解反应、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和醇的消去反应进行对比等。这样的对比学习,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便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学习有机化学不仅要学会对比,还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规律,如有机物燃烧时的耗氧规律和体积变化规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确定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的规律……总结各种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以后的解题大有帮助,既可节省解题时间,又可增强解题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加强习题训练,形成运用技巧

学习有机化学,必须正确对待常见概念:明确基和根的区别;掌握官能团的概念;理解几种反应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例如取代反应可用“上一下一”四个字概括,说明上去一个原子或原子团,同时下来一个原子或者原子团;加成反应可以用“断一加二”形容,指断开一个键,则加两个原子或者原子团。全面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并将其运用到解题中,可以节约解题时间,形成运用技巧,逐步形成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因其知识点多、碎,而被人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因此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但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理科,必须重视实验技能的提高,掌握各类实验习题的解析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题巩固基础知识。当然,做题不是说跳进题海,而是要有针对性地选题,按照高考命题重点、自己的薄弱知识进行有意识的对应练习,在习题解析中回忆知识,巩固记忆,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归纳,对各类习题的解析方法形成系统性的认知。

学习的关键是兴趣的培养,我们在有机化学中会碰到很多有趣的事情:如:按无机化学规则叫化合反应的东西在这里改名为“加成反应”;从化学式来看,本来都是CmHn一种物质,偏偏说它是双胞胎或者多胞胎,还美其名曰“同分异构体”,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们以前所不曾认识的新奇的知识。感兴趣了吗?想探求有机化学的神秘吗?那让我们一起走进有机的殿堂,共同认识有机化学、学习有机化学、掌握有机化学吧。

参考文献:

[1]张秀锋.有机化学高考命题走向分析.天利38套红皮书,2011.04.21.

有机化学的性质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 有机化学 新课改 问题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137-01

作为高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有机化学让不少学生感到头疼,因此,如何教好这门课是不少化学教师面对的难题。因此,有必要针对目前高中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予以解决。

一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深度及广度处理不到位

新课改下的高中有机化学是按照螺旋的方式逐步深入的,目前,不少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按照高考的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握,并非真正做到与新课标的教学相融合,将教材深度及广度扩大,因此,给学生带来了压力。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常出现越位现象,虽然新课标下的教材从内容上看同传统教材相差无几,但其实在知识深度及难度方面均有一定的降低,知识广度却有了一定的拓展,并突出了不少核心知识。然而,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方式教学,不断加深知识的难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此种教学方式不仅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更不能与学生接受能力相符合,最终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较少

在高中有机化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为了尽可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及做题水平,在课时安排中尽可能多地安排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则少之又少,因此,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实验。很多教师采用视频教学使学生以观看的方式来学习实验,孰不知此种方式与动手做实验仍存在着很大差别。由于化学实验过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每个人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而要求其自己思考来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亲力亲为的过程,而非简单地看视频就可以培养的,这样做只会固化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根本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策略分析

1.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由于新教材中知识编排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顺序进行的,因此,对于典型的有机物而言,先对其结构进行重点研究,而后对其物理性质进行简单描述,接着着重对其化学性质进行介绍,这样的编排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在夯实有机物的结构、组成、分类、性质及相互间转化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及其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基础上,得出其可能具有的性质,或从性质方面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使其掌握有机化学的一般规律,然后再推广到一类物质上。除了结构外,官能团对于有机物的性质也具有决定作用,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向学生展示模型来使官能团的结构更直观,应使学生了解,有机物具有哪个官能团,通常就具有此官能团所具有的相应的性质。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认识,并逐步掌握有机化学的一般规律及学习方法。

2.增加实验课比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验不仅具有获取知识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还是人们认识物质和研究现象最基本的方法。因此,高中有机化学应当增加实验课的比重,并以实验课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际教学时可按照如下步骤来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培养:(1)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依据进行观察或实验活动的安排;(2)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3)启发学生得出合理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4)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对问题进行论证和说明,从不同角度使其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实现求异的目的。此外,若在课堂进行实验过程的演示,应注重过程的直观性、规范性,此外,还应注意此过程仅为示范性过程,示范时可与学生进行互动,并注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

3.联系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渗透理解及应用

由于有机化学的原理与我们的生产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的各个角落均渗透着化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教材的内容为依据,适当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及记忆,也大幅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实践、思考、积累、总结和完善有机化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的性质范文第8篇

一、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做好化学学习的开始工作,对学生学好化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向学生学习理论化学知识之前,要恰当的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怎样学习化学,如何正确理解有机化学,有效激发学生们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传统教学方法中,由于教学内容的繁多,教学课时又不够,很多教师为了赶上教学进度,常常忽略绪论的作用,有时候只是一带而过,很少为学生们仔细分析。

二、适当改革化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要目的,所以要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做到“专、调、分、减、增”,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紧凑、丰富。“专”:在课程教学中,针对一些教师不方便处理,学生又难以掌握的问题,可以通过开设专题报告来向学生进行知识的补充。比如,可以举办“表面活性剂”、“电环化反应”、“有机合成”、“促进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取代基效应”等专题性报告。“调”:针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更加方便学生掌握各有机物之间的联系以及有机物本身的性质。比如,在烯烃学习过程中适当的讲解诱导效应有助于学生对马氏规则的讲解;把“次序规则”与烷烃命名放到一起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分”:有些物质的化学性质相近,针对这类知识可以把一些涉及到这类性质的知识分到相对应的章节中去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芳香烃、卤代烃、烷烃时可以把元素有机化合物分散到其中进行学习;将含氮化合物分散到烯烃中去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方便学生们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还能够避免知识的重复。“减”:为学生们减少那些简单、重复的知识点,让学生们作为了解性知识进行自学。比如,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时,由于这部分知识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一些具体化学性质,可以适当的让学生联系前面学习过的有机物化学性质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自学。“增”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可以增加有机化学在科技、医药、交通、国防、农业、工业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比如,在学习核酸、蛋白质、氨基酸这类知识时,可以把蛋白质的相关结构以及蛋白质与一些疾病的重要联系加入其中:人体内如果缺乏酪氨酸酶就会导致白化病。还可以将一些化学家的事迹将给学生们听,比如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而不屈不挠。

三、改善方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改善方法,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教师们学会在探讨中进步,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讲为主的讲课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在上课中采用研究型、讨论型、启发型等各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们学会自学。如果能将实际生活与有机化学联系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自学。并通过习题练习、问题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有机化学学习中的不足,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们自学过程中所学知识要先简后难,先少后多。

2.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效率。要想提高效率,学习方法很重要。为了引导学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知识,把自己看不懂的知识点用笔圈出来,在上课听讲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听讲,着重听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一些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有规律的,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总结,抓住知识的主干。

3.开展研究型、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模式。有机化学具有逻辑性、复杂性等特点,所以要恰当的运用研究型、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在运用研究型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自己查阅资料研究合成“布洛芬”、“脑白金”等;在运用讨论式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讨论为什么酮类物质和醛类物质能发生亲核反应?为什么羧酸能发生消去-加成反应?教师要鼓励学生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言论,学会灵活思考问题。

四、改善考试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