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在线教学

高校在线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校在线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在线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在线文库;高校;教学资源库

1 引言

资源的在线查看是高校教学资源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文档类的资源查看占了很大的比例,如:Word、PPT、PDF等。传统的查看模式在用户体验、资源保护、资源控制上效果较差,难以满足日益庞大的教学资源库需求。在线文库是文档类资源在线查看的一种解决方案,对资源的保护和控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本文对在线文库在高校教学资源库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与研究。

2 在线文库实现方案研究

在线文库的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实现文档的在线查看,浏览器对于大部份文档类资源无法支持在线查看或体验不好,但对Flash却有着良好的支持,因此,如何将文档类资源转换为Flash类型资源并最终实现资源的在线查看、保护、控制,是实现在线文库的一个重要思路。

2.1 利用FlashPaper实现在线文库

借助FlashPaper的虚拟打印机,我们可以把doc、xls、ppt、pdf等类型的文档资源转换成支持在线查看的Flash资源。FlashPaper支持本地转换,也可以在服务器端以编程方式实现在线转换,编程方式需要在服务器端安装FlashPaper,并使用程序中通过编码来调用FlashPaper进程,从而实现文件类型的转换工作。

FlashPaper的优点:把flash播放功能与所转换成的swf文件容为了一体,在展示文档的时候操作十分简便。自带播放功能可以很灵活的操作内容,适用于简单的文档在线阅读应用。

FlashPaper的缺点:由于把播放器与内容生成为了一个整体,并且一个文档资源只能生成一个对应的swf文件,当文件较大时容易导致客户端加载慢的问题,由于无法实现资源部分加载,也就无法对资源的开放程序进行控制,无法适应业务逻辑较复杂的应用。

2.2 利用FlexPaper实现在线文库

FlexPaper同样也是以Flash方式实现文档在线查看,同样也需要对用户所上传文档资源进行转换,与之配套的转换工具有pdf2swf,pdf2swf用来将pdf文件转换成swf文件,其它类型的文档资源,如:doc、xls、ppt等,需要借助其它的工具来完成到pdf的转换过程,可选择工具有:FlashPaper、PdfFactory等。

相比FlashPaper而言,使用FlexPaper实现在线文库具备如下优点:

(1)FlexPaper是开源代码,可以根据项目功能需求进行二次开发。

(2)支持界面定制,展示方面理为灵活。

(3)由于pdf2swf可以将一个文档资源转换为多个SWF文件,为实现在线文库的文档预加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由于可以实现文档资源的部份加载,便可以根据用户权限进行资源开放程度的控制。

3 在线文库应用于高校教学资源库

高校教学资源库面对教师、在校生、社会培训者、未注册用户进行不同程度的开放。根据用户的权限,可进行资源的查看、部分查看、下载等操作,其逻辑业务较复杂,使用FlashPaper方案虽然简单,但难以满足高校教学资源库的需求。

由于利用FlexPaper实现在线文库可支持二次开发、界面定制、预加载、开放控制,因此,利用FlexPaper实现在线文库并应用于高校教学资源库中的文档资源在线查看,是解决高校教学资源库中文档类资源开放的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

3.1 PDF文件转换至SWF文件

3.2 FlexPaper的具体应用

FlexPaper以角本的形式进行调用(具体代码在此不列出),在高校教学资源中,可以根据访问用户的权限,在服务器端生成不同的角本,比如:针对教师和在校生加载完整的文档,支持在线查看和下载,而普通用户则加载文档的部分页面并不可下载。再结合系统文件访问控件,拒绝文件直接访问,便可实现文档的在线查看与开放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4 结语

文档资源是高校教学资源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FlexPaper实现的在线文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高校教学资源库中文档资源的在线查看、开放控制,只要不断深入研究与二次开发,其在高校教学资源库中所起到的作用将会得到更大的强化。

[参考文献]

[1]梁斌,巫玉斌.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中知识管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中国远程教育,2007-2-6.

高校在线教学范文第2篇

慕课被切割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程,每次微课程之后设置一个相关的小问题,只有顺利完成或正确继续学习。此外,慕课还为学习者形成交互性社区,师生间、同学间可通过在线形式可进行答辩、作业、小测试、考试、论坛等进行互动式学习,实现了教与学、学与学之间即时和网状的互动,有利于大规模人群间的相互启发学习。在慕课下,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导的单向交互方式转变为以师生双主体交互模式为主的多种教学交互形式。自主性在线网络教学资源非常丰富,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信息资源,与传统的教材和参考书相比,学生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可以按个人兴趣来选择要学习的课程,按照个人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安排学习,学习的自主性提高,此外网络平台能够很好地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互动,学习者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想法,容易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二、慕课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

1.高等教育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传统和教育模式。在传统的“以教学者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下,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要求、人才培养都有标准统一的规制,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进度,教师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对固定的人群传授知识,形成了以书本为核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核心、教师控制教学的过程,学生主要进行“接受式学习”,以讲授知识为主要内容、形式上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但不利于激发学生潜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慕课拓展了教学的时空界限,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教材要求,学习不再受到时间、空间和课程人数的限制,在线课程学习者可以随时根据自身兴趣和需要,自主安排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平等地接受优秀教师的指导,形成了“以学生为本”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2.慕课对高等教育未来发展带来冲击在线开放课程主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这个平台试图将传统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转移到互联网平台,让更多的学习者在这个虚拟的教室里自由的学习。在线开放课程拓展了高等教育的空间,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打破了大学的围墙,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公平,也拉近了学习者与世界名校的距离。但与此同时,随着在线开放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世界名校和知名教授加入其中,加剧了高校之间的竞争,普通高校面临着生存危机。在“强校愈强,弱校愈弱”的马太效应作用下,世界高等教育会重新布局,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冲击。3.慕课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挑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学生的权威知识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单向的教与学关系,学生是知识接受者。在线开放课程中,以“教师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的知识传授者,代之而起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师。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者、合作者,又是助学者、学术守门人、导师、研究者。教师的职责更多地体现为个性化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和指导,师生拥有同样的教学资源,是平等的合作者。在线开放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挑选课程,这必然对教师的教学专业素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4.慕课对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带来冲击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大规模性,由于学生数量众多,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根本无能为力,必须利用大数据处理工具全面跟踪和掌握学生个性特点、学习行为、学习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准确地评价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同时,在线课程也对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会更加公开透明。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通过广泛搜集学习者对授课教师的综合意见,在课程中、课程结束时开展在线问卷调查,帮助教师发现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此外,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内容相同、上课时间灵活并且费用低廉的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成了学生选择的重要指标,对现实课堂上教师也产生无形压力,促使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地方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名校、名师、名课是慕课迅速流行的必要条件,地方高校受到各方面条件限制、无论从知名度、教学资源、师资水平等方面与国内重点高校都有很大差距,与世界名校相比差距更大,因此,在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和国内外名校在线课程的冲击面前,地方大学必须加快教育改革,不断提高课题教学质量才能在这世界性的教育竞争浪潮中得以发展。

(一)加强高校核心课程在线资源建设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当前三大慕课平台Coursera、Udacity和edX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全球众多高校通过合作提供免费课程,大学教育越来越突破围墙和国界的限制,这就使得当一所高校的课程没有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优势时,极容易被其他优秀院校的课程所替代。因此,高校只有通过精品特色课程建设和分享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在高校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为此,我国高校应该根据各高校的办学特色、学科专业优势以及广泛的受众需求,挑选一定数量的优势专业课程,培育优秀教学团队,精心打造一些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精品慕课课程,在学校范围内推广应用,然后通过中国大学MOOCs平台分享展示,继而通过国际慕课平台向全球社会学习者提供多元化、高水平网络互动课程。

(二)建立高校“非核心”教学资源共享化机制

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是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由于高校的学科特色不同,除了有大量的核心课程之外,高校还存在着是大量的非核心课程,非核心类课程受到经费和师资限制,非核心课程普遍存在着课程开课难、授课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与此同时,在专业类院校,非核心课程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局限,容易被边缘化。因此,我国各高校应着眼未来,积极与其他高校合作,实现高校内部及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对非核心课程通过网络同步选修其他学校开设的同类课程并实现学分互认,使学生能够聆听高水平的课程,通过增强高校之间的联盟协作和资源共享,既可以避免在线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又可以使得合作院校之间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三)课堂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法”

教学是高校的核心工作,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立足之本,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渠道。目前,借助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手段越来越丰富,获取知识和信息资源的途径更广泛,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课堂教学必然会走向开放和多样,毫无疑问,大规模在线课程是未来大学教育的发展。但是,当前在线课程还不完备,课程数量有限没有覆盖高校所有学科,而且,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活动,需要一定的教育环境,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的熏陶都是在线课程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因此,大规模在线课程不能解决课堂教学的根本问题,只有坚持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大规模网络在线课程的相互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法”才是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混合教学法(BlendingLearning)是将传统面对面教学的优势和在线教学的优势相互结合,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又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点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前整合相关资源,提出学习相关的资料与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课堂上课堂内注重深入的分享、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真正的“翻转课堂”,课前,教师整合各种线上、线下资源,并先深入学习理解,教师把整理出来的“慕课”视频材料当作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正式的课堂上,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组织学生研讨,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学生随时提供个性化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强课程团队建设

高校在线教学范文第3篇

1 我国民办高校慕课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慕课的现代教学方式为民办高校改革传统课程教学方式提供了契机。开放而??质的慕课教学资源弥补了民办高校既定和已有课程教学资源的短板,有利于节约办学成本,但是由于民办高校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也导致了慕课课程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急需关注的问题。

1.1 民办高校处于节约办学成本而盲目引进慕课课程

民办高校由于缺乏政府的财政拨款和经费投入,在办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学费作为主要经费来源,开展教学活动的运行经费占据了收入来源的重要部分。随着学校领导层对高等教育趋势和潮流认识的不断变化,在线教学活动将会是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方式,并且教学内容一旦在线,大规模开放共享的成本就会变低,这也是校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2]。慕课课程的出现和运用为民办高校节约办学资金提供了有利契机。但民办高校往往为了节约办学成本而盲目引进慕课课程,从而减少开设传统模式课程和聘任教师,继而减少经费支出。引进的慕课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为民办高校的学生提供了免费的优质学习资源,但是民办高校的学生在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方面相对薄弱一些,面对名校的课程教学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由于师资紧缺,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能给予及时解答和指导,因此如果一味为了节约成本而盲目引进慕课课程,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

1.2 一味扩大学习者人数规模

慕课的英文缩写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基于课程与教学论及网络和移动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在线课程形式[3]。其规模之大可能由几百人到几万人不等。师资紧缺是民办高校的突出问题,在慕课课程教学方式未得到广泛应用之前,民办高校的专业课程多以行政班或选修课程组成的教学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教室由教师进行集中的统一授课,授课班级的人数规模从10人至200人不等,有的民办高校由于部分专业招生人数较多,甚至合班上课。随着慕课课程的出现,部分民办高校从一些开放的网络平台上引进了学校层面的公共必修课程,一味地扩大学生人数规模。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加之缺乏教师指导,学习效率和质量较为低下,至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师的因材施教更是停留于理论层面,无法落到实处。

1.3 对自主建设的慕课课程缺乏技术支持与指导

在民办高校引进慕课课程的同时,部分学校也逐步尝试自主建设慕课课程,但是在慕课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却忽略了慕课课程制作的技术支持与指导。慕课课程不仅与任课教师相关,教师主要承担课程的教学设计、组织与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分解等。课程的呈现还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及其制作软件的支持,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但是对于慕课的制作和呈现,在专业技术和软件应用方面的能力显得非常欠缺。目前在我国已经正式上线的慕课平台,例如,清华大学推出的中国本土慕课平台“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好大学在线”中文慕课学习平台、吉林大学“慕课”平台―――“吉大在线学堂”等,都是以学校作为主体进行建设的。而这些学校大多都是国内的一流大学,经费充足,慕课制作团队庞大,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较为先进和成熟,所以在制作慕课时具有明显优势。相比较而言,民办高校往往因为经费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匮乏,而忽略了对教师的技术支持与指导,导致了教师对于慕课课程建设无从下手的局面。

1.4 对慕课课程教师教学工作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

民办高校师资紧缺,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学校积极倡导教师开设慕课课程,但是教师却不能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更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设计和制作教学软件。而且学校对于开发、建设和承担慕课课程教学的教师的工作考核评价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仍然按照传统的工作评价考核机制进行,这必然影响教师的积极性,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到慕课课程的教学质量。

2 民办高校慕课教学质量的保障措施

2.1 学校层面应当循序渐进地引进和自主建设慕课课程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在“基本原则”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当“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4]。MOOC在学校的教学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定位何在,按照什么样的策略向前推进,这些均是MOOC开设之前工作的关键点[5]。在慕课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民办高校是慕课课程引进和开设的主体。如图所示,慕课作为“互联网+教育”环境中的一种具体形式体现,这些慕课课程来源于公共网络平台(例如网易公开课、可汗学院等)以及一些知名高校借助优势师资和技术支持而建设的一些慕课课程(例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等)。在第三个层级中,笔者将范围限定到民办高校,民办高校成了慕课课程引进和开设的主体。只有以学校为主体,引进或自主建设的慕课才能够投放到学校网络平台上作为课程向全校学生开放。当前大部分公共网络平台上的慕课课程教学资源处于开放免费使用状态,但是民办高校在引进慕课课程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循序渐进,避免盲目大批量引进,同时应当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引进慕课。从高等教育的外部规律来看,民办高校多为地方性院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活动与地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因此,在民办高校引进慕课或者自主建设慕课课程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以此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民办高校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慕课课程的过程中,学校应该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图 民办高校慕课层级图

2.2 应当适度控制慕课课程的学习人数规模,应用多种形式开展慕课课程教学活动

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单门课程学生人数规模的过度庞大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民办高校开设慕课课程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为了师资紧缺而过度扩大学生数量,应当尽量提供丰富的慕课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以此避免由于课程门类稀少而导致选课人数集中的情况发生。同时还要应用多种形式开展慕课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性质和学习要求的不同,应当在传统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学习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翻转课堂、SPOC(小规模限制性选修课程)以及o + o混合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从而保证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质量,也更容易做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

2.3 对学校内部自主建设的慕课课程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只有在学习和借鉴引进慕课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自主建设慕课课程才可能更加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办学特色。在自主建设慕课课程的过程中,必然要购买硬件设备,但是更主要的是慕课制作软件和专业技术的指导,而后者正是当前民办高校的硬伤。正如图所示,在“民办高校慕课层级图”中,民办高校自身是慕课课程建设的主体,软件和硬件投入必须由学校层面牵头、教学管理部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多部门合作,为慕课课程的任课教师和技术团队提供制作技术的指导和培训,提升任课教师和制作团队的制作理念和技术水平。民办高校必须意识到,只有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自主研发和建设慕课课程,才能增强课程教学的适用性和实效性,对于自主建设的慕课课程应当给予积极地支持和指导,从而保证课程建设质量和后续的教学活动质量。

2.4 对慕课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应当进行科学评价

高校在线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慕课模式 计算机 基础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慕课模式特征简述

(1)开放性。慕课的内容来源是开放的,它是由全世界各地的人将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上,并且它还面向全球所有学习者开放。(2)在线性。慕课是通过互联网来构建学习平台并开展教学活动,方便学习者随时进行在线访问。(3)大规模性。慕课面向所有人开放,而且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访问,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容纳性,它可以同时容纳几万人,方便了学习者通过慕课来进行学习。(4)互动性。借助于交流工具和社会网站,慕课创建了一个比较安全的交往空间,它在保障学习者安全的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与其他学习者相互交流的机会。

2在慕课推广背景下改革高校计算机课程的对策

2.1合理规划和共享资源

高校之间应加强合作,建立统一机构来对慕课的运用做出合理的规划,在保证课程能够涵盖院校内所有学科科目的同时避免课程资源出现重复的现象。高校应建立健全的申报、审批以及评价制度,将与计算机课程有关的优质资源上传到慕课平台上,从整体上提高资源的质量。高校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分享优质教学资源,弥补部分高校内资源比较匮乏的现象,为所有高校的学生提供在线学习的机会。高校之间可以实行学分互认,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学习的质量,激发学生对于慕课的兴趣。随着在线学习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慕课平台上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高校内的教师的授课时间必然会减短,转而参与到课程的建设工作当中。与此同时,在线学习的学生人数增加必然会导致在线助教的需求量不断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院校内的部分教师就需要担负起在线助教的职责,而另一部分教师可以在线下负责在线学习不方便的实验类课程。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加强院校之间的合作,在将网络资源和教师资源相互分享的基础上加强计算机课程的改革。

2.2将线上与线下的学习与考核方式相结合

利用慕课在线学习的特点能够有效缓解高校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的效率,而线下教学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因此,高校在改革计算机课程时,可以将线上与线下这两种学习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制定在线学习的详细计划来保证在线学习的时间。当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共同的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线下的集中教学来帮助学生解决,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线下学习来为学生详细的讲解、分析问题。而且,运用线下教学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了面对面交流与沟通的机会,有助于师生和生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另外,通过集中教学可以更好地开展实操学习活动,在计算机课程中,实操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它需要借助于真实的实验室来开展,而集中教学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所需的条件与环境。利用集中教学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学习的动机、态度等等,确保课程评价的结果能够更真实可靠。高校还应该运用线下考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考查,尤其是一些在线上不方便考核的项目,通过线下考试可以清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3优化评价结构

课程评价有助于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合理调整自己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积极评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出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团结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计算机课程中运用慕课时可以将线上与线下的评价方式相结合,对于线下集中学习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在线学习的学生,可以运用慕课平台上的互评功能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教考分离”的评价方式,在结合学生的统考成绩、阶段测试和平时成绩三方面的基础上来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

2.4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为高校内的一名计算机教师,应积极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更新和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师不仅要将计算机知识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传递给学生,还需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如今全球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资讯,但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管理资讯的方法,因此,面对大量的信息,他们常常会手足无措,难以从中挑选出有用的、正确的信息,所以,在运用慕课时,计算机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梳理,理清思路,从而更好的学习计算机课程。

2.5全面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

在现代化的计算机课程当中,操作技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于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能更是重要。而我国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在教学中往往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而计算机在开发过程中,所运用的开发语言和软件大部分都是英文,这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在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之前,高校应增加英语课时,让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另外,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时还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3慕课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在当前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高校算机基础逐渐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并非局限在计算机技能训练上,更多的是注重学生计算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但是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多的是以公开课形式开展,教材内容和进度统一,教学方式十分单一。尽管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开展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开展,但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计算机知识教学采用强制性灌输的手段,学生学习兴趣被大大抑制,教学成效偏低。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开展应充分利用慕课的理念,设计备课、上课以及作业设计等活动,构建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3.1课前准备

教师是课堂教学组织者和主导者,同时也是知识传授者,学生并非是单纯的被动知识吸收对象,学生可以自由地调节学习步调,在学习中拥有更大的自,控制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学习量等。以C语言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同视频资料整合在一起,配以录音讲解,以慕课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慕课制作时候需要注意专业内容强度,选择更富有趣味性的语言,丰富教学内容。

3.2课中教学

课堂教学中应用慕课教学模式并非是逐一对知识点讲解,只需要针对其中重点部分进行讲解,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依靠自学能力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难点、重点以及易错点进行讲解,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实际案例开展教学,整合学生旧有所学知识,学习新知识。教师设计题目,引导学生以多样化手段开展学习活动,积极参与其中,充分沟通和交流;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设计不同的题目,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完成小组任务,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总之,慕课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模式,较之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尤其是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成效始终难以提升。因此,教师在推行慕课模式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并非只将所有教学内容搬到网络屏幕上即可。利用慕课的形式,教师能够在传递更多重点知识的同时,拥有更多时间同学生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线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分银行;职业认证;学分转换;慕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8-0241-02

在电脑逐渐普及的的不足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面,整个人类的知识传承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主题知识传授体系逐渐崩塌,知识开始不再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资源也不再局限于一个个图书馆的藏书当中,信息化的发展,导致资源的井喷式增长;数字资源的易获得性,使得教育不再是一件需要被局限于学校范围内的行为,而逐步地走向了随手可得,学生的自主性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最近的十年当中,各种大学公开课、慕课、微课乃至于教学资源库和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方兴未艾,在线培训和在线教育平台发展迅速,都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1 学生学习途径的多样化

当前教学早已经不再是学校的专利,各种企业主导的行业化培训、培训机构主导的技能证书培训、在线平台引起的在线教育、慕课/微课平台引发的知识技能体系重组,各种学习途径的扩展,使得学生的可选学习途径越来越多,教育的时间越来越灵活,场地越来越自由,学习内容越来越自主可定制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意的获取学习资源;传统学校所具备的魅力和吸引力逐渐丧失,单纯地从知识获取的层面上来说,传统教育并不占太大的优势,如果不能跟上这一潮流,僵化的在校教育机制将逐步的变成在线教育的补充,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2 传统教育形式的没落

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效果逐渐展现,自2012年开始,高等院校适龄教育人口的逐步缩小,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规模逐渐萎缩,高职院校首当其冲,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出现高招零投档,为了开发生源,各种非高招录取途径逐渐替代高招成为招生的主力,由此带来的就是生源质量和生源构成的不断变化,要求高校必须逐步地开展更灵活的教学体制来适应学生需求。

传统学校教育有着许多致命的缺陷,除了上述招生人数萎缩之外,普通高校还存在教学成本更高,教学模式较为呆板,教学内容较为固定,缺少足够的更新等缺陷。以基本的实验室为例,一个传统的高校实验室的投入至少在一百五十万至三百万之间,但是实验室的使用率和实验设备的使用率可能不足百分之五十,甚至部分设备的使用率不超过百分之三十,大量的实验室设备在非使用期间属于闲置状态,但是又不可能供给其他需要的用户使用,导致实验室设备的成本极高,而且很多实验室设备因为缺少专业维护,耗损率很高。传统高校的教学模式受制于培养计划和实训环境的影响,较为固定,缺少更多的创新,重视在课内的教学,而轻忽在课堂外的教育交流,考核方式也较为传统,缺少现代化信息化手段的参与。在教学内容上来说,缺少企业行业的参与是传统高校的致命伤,教学计划的设计和实施,大多数都是由校内的教师完成,校外教师的参与一般集中于兼职教师上课,整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的设计较少,行业参与度不高。

3 国际成型的慕课体系的冲击

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加入慕课平台,不论是国外优秀的大学,还是中国的一流大学,越来越将慕课作为课内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并将自身的优秀课程至慕课平台,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降低单位培养成本。常见的慕课平台包括清华大学慕课平台,慕课网,慕课中国,中国大学慕课,慕课世界等各种学习平台。平台集中了全国乃至于全世界最优秀的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在线的方式,以远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学习成本的方式获取学分。

随着受教育人口观念的逐步转变,学生越来越不需要去高校获取教学,慕课平台有着远高于传统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在这一形势的冲击下,传统的高校体系越来越显得僵硬,学分的积累途径也显得越来越不够灵活,必须逐步的适应这一体系的发展,以本校为例,学生每学期可通过慕课平台获得的学分数量不少于2学分,最多可获取10个学分。

4 职业认证培训体系的冲击

随着企业对技能需求越来越高,单纯的学位证书体系越来越显示出先天性不足,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导致了企业需要花费更高的成本进行员工的二次培训,高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首次超过了高学历人群。

企业招聘时,越来越多地加入了职业证书的要求,甚至所占比重不低于学历证书。而各大厂商也竞相提供自身的职业认证体系,如全球致命的思科认证体系,红帽认证体系,微软认证体系,华为认证体系等等,各种职业认证体系紧紧围绕自身的设备产品和技术,注重实践动手,注重操作,针对性很强,而且能力提升体系明确,有着比高校教育更专业的技能体系划分。

在方便快捷、针对性极强的职业认证培训体系的冲击下,高校教育变得越来越宽泛,缺少实践性和职业性,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通过企业培训,获得二次培训证书,以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竞争力。

5 教学体系解构的压力

传统的知识传承体系被结构,快餐式的文化带来了快餐式的学习体验,学生越来越不耐与传统的面面俱到的知识传授体系,个性化开始凸显。学生开始追求简单快捷的知识体系,追求所见即所得的技能体验,追求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逐步推崇做中学的学习体验,学习者自身的体验越来越重要,高校教师为中心的学习体验越来越被学生所抛弃。

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转变,微课的教学体系开始被逐步推广,各个知识技能体系被逐步解构成一个个独立的知识技能点,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其中的某些知识点进行选择性学习,而传统的高校教育依然有着严格的教学培养模式体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投入到整体素养的提高,而这一部分正是学生所厌恶反感的,导致学生在上课学习时的效果较差,大量的逃课、上课睡觉、玩游戏等课堂管理难题。

6 职业人口的快速迁移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社会架构稳定,人口迁移速度慢,所以各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与之相匹配,都不太适应于快速迁移。

在21世纪,人口快速迁移,一个大学的学生人口构成涵盖有全国各个省份,在毕业之后,就业方向也是天南地北变化极快。各个岗位的人口流动极快,办公地点快速迁移,办公方式多种多样,职业人口的快速流动带来了对教育体系的快速变更需求,学生需要一种快速的、可以在全国各地随处可得、可以互相认证转换的教育体系,而这一体系正是传统的高校教育所不具备的。

7 信息化带来的考核便利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整个教育体系带来了极大的更新,其中一个更新来自于考核方式的更新,早期的在线教育由于无法很好地完成在线的技能考核,一定程度制约了考核目标的实现,学生在完成了在线的学习之后,缺少一种足够有效的方式来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于学生的在线学习本身也变成了不可考核,导致早期的在线教育认可度不够高。

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配合下,学生的考核方式逐步完成了从线下向线上的迁移,在线考核方式的认证方式逐步完善,学生的在线学习体验变得可考核可认证,在线考试学分的获取更有认可度,提高了整个在线学习体系的接受度,虽然和目前线下考试的认可度还略有差异,但是随着视频传输技术、视频监控技术、考试认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线考核必将变成一种更能适应社会需要的考核方式。

8 信息化带来的知识爆炸

在信息化时代之前,高校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承点和教育枢纽,其中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高校掌握了知识的存储,大量的知识被存储于高校的图书馆,大量的技能被存储于高校教师,大量的实验设备被存储于高校实验室,高校的优点在于和学生资源获取的不对称性。而在信息化时代,也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数字化资源的已获得性和复制成本变得十分低廉,学生不再受制于知识的不对称,而是走向了另外的一个极端:知识大爆炸带来的选择困难症,学生开始可以在各种途径,包括自学的途径获取相应的知识技能需求,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在校学习资源,如果学生能具备足够的自学能力,传统高校的教育将变得可有可无,传统教育的末日为时不远。

在这样的一个情形下,为了能适应学生学习体系的变化需求,学分的获取途径必须相应的灵活多变,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之外,需要引入各种线上的教育资源作为学分的构成体系;同时,还需要引入各种职业培训、学生自主学习等非学历化的学习学分,否则,将必然被迅速变化的社会所淘汰。为了能沟通协调各种不同的学分传承和转化体系,学分银行是一个非常适合的手段。

在国家层面上建立统一的学分银行,学习者具备唯一的账号和密码,学习者所获取的各种学分,包括自学学分、实践学分、企业实习/见习学分、职业认证学分、国内/国外慕课平台学分、微课平台学分、不同高校学分等统一存入此平台,通过平台的审核和调度,以实现各种学分之间的转换,从而从真正的意义上发挥各种教学体系的特点,方便快捷的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高校在线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MOOC;地方高校;冲击;挑战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1-0024-04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节奏的不断加快,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学习风靡全球,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在线学习来获得学分与证书。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为我国地方高校带来了新的变革。

一、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困境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发展迅速,教学规模、教学结构等方面初具规模,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MOOC等新型教学方式的出现,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地方高校发展中的宏观问题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存在以下不足。

1.资金上,政府投资不足

目前,地方高校已成为扩招的主力军,办学规模、在校人数进一步扩大,但事实上,学校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基本设施、教学设备不能得到保障,严重影响了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2.教育体制不健全,管理滞后

教育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滞后影响了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办学自缺失、政府在教育活动中过度介入、教育法规体系缺失,未能建立起与人才市场运行机制相适应的法律保障。

(二)地方高校发展中的微观问题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我国地方高校发展存在以下不足。

1.教师层面上,质量、稳定性不强

高校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教师,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力军。但目前地方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与高校发展是不相适应的,主要表现在:教师数量不够;另外,教师个人素养比较低。对地方高校来说,年轻教师多,特别是有些本科毕业生直接从学生走上大学讲台,绝大部分地方高校具有硕士、博士学校的教师比例,具有主讲教师资格的教师比例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1]。

2.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

传统地方高校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的主要讲授者,教学中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解,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一味听课、记笔记,很少主动参与学习、思考问题,思想观念容易受到束缚。

3.建设中缺乏个性化

目前,地方高校趋同现象严重,缺乏个性化。在学科专业具体设置上雷同,学校不考虑自身特色专业,一味追求专业越多越好、越新越好,因此,造成特色学科专业缺乏,丧失个性化特征。

二、MOOC的概况

(一)MOOC兴起背景

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网络课程开放计划(Open Course Ware,OCW)兴起之后,便产生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2012年MOOCs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高度关注,使2012年由此被称为“MOOC元年”,其中不同类型的学者、研究者与管理者都对MOOCs在中国的发展进行思考。[2]

1.科学技术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普及,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基本上已实现每人一台移动设备,可以进行及时的交流、互动,因此,音视频的教育资源更容易被更多人方便获取、使用[3]。在此基础上发展在线教育课程的学习成为可能,降低了在线学习的门槛。

2.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合现代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教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习方式表现为“接受式学习”。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重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要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3.人们对优质资源的渴望

随着互联网水平的提高,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趋向多元化。人们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有助于学习者的进一步学习,促使个体信息素养的不断提高。

(二)MOOC的涵义

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文即“慕课”),注册门槛低、资源开放、异步呈现和无约束等特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4]。其中,“M”代表Massive(大规模),人数最多达16万人;“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为导向,不论身份、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以注册参与;“O”代表Online(在线),不受时空和地域限制地进行学习;“C”代表Course即课程[5]。

(三)MOOC的特点

1.大规模

第一,学习者人数没有限制;第二,平台参与过程中,高校参与多;第三,教师以团队协作形式参与教学;第四,课程选择多样化、范围广;第五,资金投入多。塞巴斯蒂安・史朗的《人工智能》课,有160,000多名学生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6]。

2.在线性

MOOC课程的学习流程通过网络完成,包括选课、注册、学习、作业提交、观点分享、在线考试、课后评价环节。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风格、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自由、个性化学习。

3.开放性

无论你身在何处,有网络便可进行学习。学习过程是免费、开放的,可以实现“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三、MOOC给地方高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给地方高校带来的机遇

1.对学习者带来的机遇

第一,提供自主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学习机会。MOOC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学习者可以随时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课程的学习。相反,现阶段地方高校仍然采用的是封闭、保守的教育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积极性。

第二,有助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MOOC课程主要有两种:xMOOC和cMOOC。xMOOC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练习、测试”,关注知识的重复;cMOOC是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学习看成是连续、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及反馈。

第三,有助于混合式学习的形成。MOOC拥有先进的学习平台、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先进的学习理念,将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使大学课堂更加侧重互动、交流和问题解决。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接受MOOC学分,其完成率将会大幅度提升,实现更加个性化的学习,[7]学生可以自定步调、自定进度同步式学习。

2.对地方高校带来的机遇

第一,在教学资源上,便于开放课程资源的形成。MOOC课程具有开放、在线等特性。因此,地方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现实需要,通过相关MOOC平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获取资源,并进行深度学习。

第二,在教学结构上,便于全民高等教育的形成。MOOC的出现,对学习者来说,只要有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为人们获得优质资源提供均等机会,体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传统高等教育会受到年龄、考试、收费的限制,而MOOC不收费或仅收取很低的费用。作为Coursera联合创始人达夫妮・科勒称之为“高等教育的真正民主”[8]。

第三,有助于学习方式的变革。MOOC在学习时间、选课人数等方面不受限制,只要学习者有一部联网的计算机即可学习,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自学爱好者。MOOC平台上可以建立虚拟学习社区,方便师生间、生生间进行交流与互动。因此,对地方高校来说,可以学习与借鉴MOOC平台中先进的学习理念,改变传统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二)对地方高校的冲击与挑战

1.对教学的影响

第一,颠覆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高校教学理念是“填鸭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MOOC是基于联通主义的“主导―主体”学习,运用有利的学习环境,将开放的资源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颠覆固有的教学观念。

第二,冲击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现阶段教学评价以总结性评价为主。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进行大量重复性训练,加重了学习者负担,使其产生厌学情绪。而MOOC注重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竞争意识,因此,为教学评价与学习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2.对教学者、学习者的影响

第一,对教学者是一种冲击。目前,尽管各高校都在试图进行教学方式、内容的改革与创新,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难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MOOC主讲教师是国内外的优秀教师,教学方式具有独特性、新颖性,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因此,MOOC的出现,使得教师产生了危机感,迫切想提高信息素养及专业发展能力。

第二,改变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地方高校教学是一种直线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是传授者、讲解者、灌输者,学习者难以发挥个性化的学习能力。MOOC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格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遇到不懂的题时,通过移动学习设备,可以获取更丰富的开放学习资源,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第三,要求大学生培养全才。21世纪,对学习者的教育目标提出更高要求,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地方高校仍旧固守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过分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加大学生的学习强度,弱化了学生的个性发展。MOOC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进行自主、个性化学习,发挥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

3.对高校的影响

首先,“打破了大学的围墙”。传统的高校教育,通常是通过高考进行人才选拔。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时按点上课、完成作业,学习者只有通过正规化、规范化的考试制度,方可踏进大学的大门。在不同的层次上又分为一本、二本、211院校、985院校等,从不同程度上评估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由于地域差异难以实现公平,这种“一刀切”的教育体制,使得优质的生源流失。

然而,MOOC的出现,不存在大学“围墙”的说法。学习者只需要通过网络注册,就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选择优秀教师提供的优质、免费资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化学习。

其次,对教学模式是一种冲击。究其原因,主要是开放性、透明性及优质教育资源的易获得性。MOOC中主要将学习内容划分成若干个5-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如果进行了相应的课程学习,方可继续听课,各个视频之间的关系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关联性[9]。因此,学习者可以自主学习。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未免不是一种挑战,要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发展“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将生源计划本土化、国际化、世界化。

最后,容易形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MOOC课程中,主要讲究技术的精湛性以及名师讲座,对于具有优秀资源、现金师资的机构容易进军,获得更好的发展。因为这些课程是由著名教授开设的MOOC,一定程度上会明显优于地方高校的教授开设的MOOC,因此容易形成名师效应。

四、地方高校的应对措施

现阶段,MOOC对地方高校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冲击与挑战。面对机遇,地方高校应该积极创新,不要盲目乐观、一哄而上。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坚忍不拔,以在线教育为契机,在教学理念、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学生培养方面进行革新,以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转变教学观念

对高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来说,应该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重新认识新事物。目前,我们正处于“互联网+”时代,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加快,必须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予以革新,借助信息手段,更好地认识新事物,从思想上重新审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重视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二)学校应生产出优质、高效的课程资源

对地方高校来说,特别是大学领导者需要掌握学校自身的命运,充分利用当前互联网技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学习者提供更广泛、更深入和更令人兴奋的课程[10]。借助MOOC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开发校本课程,建设高校具有人文特色的课程平台,让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学习。同时也可将翻转课堂的理念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来提高课程质量,鼓励师生积极地参与。

(三)教师提升自身信息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MOOC平台,提高个人的信息素养。在汲取大量优质的课程资源、借鉴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的同时,更应该对资源进行加工与创造,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在线学习,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听取优秀教师的讲解,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四)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化时代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能力。不应该总是在教师、家长的督促下学习,学生应该主动获取知识,大胆地质疑错误信息,张扬个性,培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时代,对地方高校来说,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借助MOOC平台,利用好优质的教学资源,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模式、方法、过程及评价等进行适时的革新,将技术最大化作用于教育中,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教育,促进地方高校快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杰.我国地方高等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高等

专科学校校报,2010,(03):56-58.

[2] 王迎,刘惊铎,韩艳辉.MOOCs在中国发展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

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52-60.

[3] 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校的影响[J].江苏高等,2013,

(02):53-56.

[4] 杨玉芹,焦建利.MOOC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生态设计框架[J].电

化教育研究,2014,(08):32-37.

[5] 顾小清.MOOCs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J].远程教育杂志,2013,

(05):3-6.

[6] 陈肖庚.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13,(11):5-7.

[7] 李昕桐.MOOC“中间人”:从课堂到网络[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02):12-13.

[8] 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联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

中国远程教育,2012,(03):30-31.

[9] 王永固,张庆.MOOC:特征与学习机制[J].教育研究,2014,(09):

高校在线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开放课程 发展路径 发展问题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048-02

一、开放课程发展概况

(一)从精品课程到精品开放课程

国外开放课程发端于麻省理工学院的OCW计划,我国开放课程始于2003年的精品课程建设计划。虽然我国精品课程数量巨大,但使用者寥寥,究其原因是精品课程开放程度不够。为了促使高校进一步开放课程资源,201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十二五期间建成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50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对原国家精品课程优选后的转型升级,并适当补充新课程,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1]精品开放课程实现了课程资源从共建共享到免费开放的转变。

(二)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迅速发展

近几年国外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迅速发展。在国外MOOC浪潮的影响下,国内著名高校率先加入国际MOOC阵营,2013年北大的民俗学、生物信息学等课程在edX和Coursera上线。同年 “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开始尝试联盟内高校学生在线跨校修读学分,近3800名上海高校的学生选修首期7门共享课程,平均每门课程的修读人数在540多人,有的课程选修人数达到1137人。[2]

二、开放课程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政府主导发展之路:政府出资建设,用户免费使用

精品开放课程是政府资助建设经费,用户免费使用。这种建设机制能够为课程建设提供充足的启动资金,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推动我国开放课程快速发展。但与国外开放课程相比,我国政府主导的开放课程虽然免费,但对学生吸引力不大。

(二)企业运营发展之路:企业出资建设,用户有偿使用

网民对网络视频课程的追捧激发了一些企业开发网络课程运营平台,探索开放课程建设这种商业模式的激情。超星公司是国内较早探索开放课程商业化发展路径的企业之一。目前,该公司网站拥有5850位名师的7839门课程,学术视频达98593集,其中的基础课、讲座免费向公众开放,而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则通过收费的方式供给特定用户。[3]

与政府主导的建设路径相比,企业运营的多数课程需要用户付费才能使用,课程开放性不足,学校购买课程的数量有限,学生免费使用面较小,但企业能为学校提供课程平台和相应培训服务,为学校组织和管理学生在线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和便利。

(三)学校自主发展之路:供课学校出资建设,共享学校补偿回报

为解决高校课程资源不足、高品质通识课程数量有限、学生选课机会不多的问题,部分高校自愿结成跨学校、跨区域的开放性课程联盟,让其学生有更多选择优质课程的机会。高校联盟中提供课程的学校可得到相应的补偿回报,使用课程的学校须按需付费。其试图用市场机制来保护供课方的知识产权,提高课程质量,形成长效的课程共建与共享机制。[4]为保障教学质量,高校联盟组成跨校的协同教学团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学习课程。[5]与企业运营课程相比较,高校课程联盟中课程供需双方不但对学生在线学习进行全流程管理,而且教师协同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但是课程的开放性也有限。

三、开放课程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建设的持续性

开放课程建设需要持续性投入资金来维护课程资源,支持在线教学,一旦建设资金用完,课程资源的维护和教学活动就会停止。政府采取一次性补助课程建设经费的做法,导致课程后期维护乏力,课程建设的持续性得不到保证。企业和学校自主建设的课程都实行有偿使用,这不但增加了学校的经济负担,而且一些课程开发力量薄弱的学校还担心自己变成其他高校的教学辅导室,学校出于保护自身利益而不愿使用这类开放课程,从而导致课程建设资金来源有限,课程建设的持续性也难以保证。

(二)学习者留存率

学习者的留存率是开放课程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外Coursera、Edx等课程运营企业通过为学习者提供课程荣誉证书来提高学生的留存率。[6]国内课程运营企业和高校联盟试图争取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通过在线教学辅导、在线考试、承认学分的方式来支持学生的学习,提高留存率。

(三)学习质量评价

目前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主要通过点击率和注册学习课程的人数来反映课程资源的质量,学习者像查资料一样浏览课程资源或像看《百家讲坛》一样看教学视频,没有组织机构对学习者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国内课程运营企业和高校课程联盟普遍推行开放课程与学分挂钩,通过在线测试来评定课程成绩,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由系统自动评分,成绩信度不高。加之当课程成绩与学分挂钩时,学生有可能通过作弊来回答在线问题。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就成为开放课程成绩评定中的大问题。

(四)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精品开放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校与主讲教师提交国家精品开放课程资源时,须与课程单位签署知识产权协议,在课程正式推出前,不得在公开网络传播使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禁止商业使用。这些规定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部分规定也可能限制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传播和使用。此外,国内大学教师对与网络相关的知识产权多数都比较陌生,由于担心知识产权纠纷或担心自己的知识产权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多数教师不愿公开自己的课程资源。

四、开放课程发展趋势

(一)强交互课程平台

开放课程平台需要支持大量的流媒体课程资源传输和数以万计的学习者同时在线交流学习,网络上传下载的流量非常巨大,只有高宽带、高可靠性的强交互课程平台才能满足教师创建课程资源和学习者在线学习需要。[7]首先,课程平台要满足教学管理的需要,便于学校课程公告,展示和推荐优质课程资源,以及全面、动态掌握开放课程的使用情况。其次,课程平台要满足教师课程建设和教学需要,方便教师及时更新课程资源、布置作业、在线测验、答疑讨论等。再次,平台能够支持移动学习工具,便于学生在线交互学习。

(二)微视频教学设计

近几年开放课程设计以掌握学习、交互学习理论为基础,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向有利于学习者高效掌握课程内容方面发展。课程设计的一个关键部分就是以知识点为单元,将一讲的教学视频分割成若干8-12分钟的微视频,期间还嵌入小测试,学习过程中视频常常会停止,学生需要回答出现的问题,以此来保持学生对课程的投入。唱词在视频和其旁边的纯文本窗口中同时出现,方便学习者回顾唱词内容。这些策略便于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学习课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三)全流程学习管理

MOOC增加了组织教学、作业的布置、检查与评定等教学环节,课程的教学环节日益完整。课程教学团队不仅每周定时课程资源,而且还要布置作业、组织网上讨论、答疑等。学习者可以在规定时段内,自主选择时间观看视频、完成作业、参加讨论等。在学习过程中,教学团队要对学习者的作业、讨论、回答问题等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课程学习结束时,学习者可以参加课程考试,获取课程成绩。

(四)试行课程学习认证

MOOC正在尝试课程学习认证服务,如果一个学习者想通过课程学习来申请工作或完成学业,他可以申请课程学习证书。课程学习证书分为免费的普通证书和付费的ID验证证书。普通证书表明注册学习者完成了课程的学习任务,但不能将学习任务与他的真实身份联系起来。ID验证证书通过学习者的照片、身份证和打字样本来验证学习者的身份,从而将课程学习与学习者的真实身份联系起来。课程结束时,学习者的作业和在线测试达到一定标准,他就可获得课程ID验证证书。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 / OL].http://.

[2] 上海30所高校学子共享优质课程.联盟学校学分互认[EB / OL].http://.

[3] 杨宁,姜泓冰.网络公开课,我们来了[N].人民日报,2011-04-27.

[4] 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在重庆大学正式成立[EB / OL].http://.

[5] 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第一期工作培训会在上海召开[EB / OL].http://.

高校在线教学范文第8篇

MOOC的模式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大规模的、网络开放性的在线课程模式,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MOOC的教育模式可以让更多的人接受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MOOC的出现将会改变以前高校的授课模式、教育管理方法等。MOOC模式的发展主要是将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网上实施共享,让更多的人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学习。我国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有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探究新的适合高校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来提高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

一、什么是MOOC的教育模式

在2008年,一名加拿大的学者提出了MOOC的全新教育模式。MOOC的模式强调的是一种知识的建构,是在网络一体化的时代中进行的在线学习。MOOC具有极其强大的教学实践优势,任何人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免费学习所需的课程。MOOC的课程种类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者对于教育学习的需求,随着MOOC的教育模式的快速发展,MOOC为了能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只有与各大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才能大大减少成本。

二、MOOC的教育模式对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

1.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时效性的影响。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下,高校的优质资源不再只是局限于校园内,大学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代表,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不能只是局限于大学的校园中,社会和其他的人也需要这种文化归属感的认同,所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需要积极地与现代社会网络化的新型教育模式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的作用。

随着MOOC模式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学习来接受国内外高校的MOOC课程。同时由于信息化的畅通无阻,我国在面对新的教育模式MOOC时,有必要在意识形态上抵制外来入侵。一些大学生容易在MOOC的西方课程中忘记自己的意识形态,接受不良的西方消极的思想政治理论,这就对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我们可以接受MOOC的模式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同时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理念。

2.冲击了我国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模式。在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MOOC的教育新模式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在我国需要建立独具中国特色的、网络型的MOOC课程,来吸引更多的人去学习思想政治等知识,更好的与国际社会接轨,走出国门。我国对于远程教育资源开展的经验还是不够,有时无法处理好传统思想政治与信息化的?P系,更不能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和MOOC的课程融合在一起。我国在建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应该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MOOC课程模式。

3.对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水平,首先教师要能熟练地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提高课堂效率。采用MOOC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仅仅像传统授课方式一样,进行简单备课和制作课件,他们还需要准备大量的音频等资源来辅助教学,因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采用MOOC的教学模式使得大规模的学生可以在线交流和积极反馈,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的难度和教学的方式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教育教学的目标,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授课模式,采用新的适合时展的MOOC教学新模式。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正确地走上MOOC的教学模式

1.国家政策的积极鼓励和支持。我国高校对MOOC模式的起步时间晚,发展还不够充分,这就需要国家对各大高校在开展MOOC的教学模式时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加大资金和各项政策的支持力度,制定一系列保护或者其他优惠政策。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各大高校要重视MOOC带来的巨大有利条件,充分了解MOOC在高校教学中的优点,积极探索如何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MOOC的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在课堂可以给学生传授MOOC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在MOOC模式下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国家和高校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转变传统的授课模式,采用MOOC模式进行相应的授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主要是在授课的平台和授课的方式方法上进行改变,将会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提高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以学习到更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知识。

3.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灌输式教学遏制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MOOC模式下的教学通过网络把教师和学生联系在一起,这时教师就需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学生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惑,在这种平等的交流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