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视新闻报道

电视新闻报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视新闻报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视新闻报道范文第1篇

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电视这一大众传媒将受到更加强烈的冲击。国内与国外传媒间争观众强信息的必然趋势也迫使新闻节目进行改革。要想使电视新闻节目有较高的收视率,就不能不挖掘电视新闻报道的潜力以增强电视节目的可视性。

一、报道内容

1.最求立体化,增强新闻的渗透力。任何事物都是复杂多面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更是错综复杂。立体化的报道要求对一个事物作全面的、全方位的考察,既分析它自身的方方面面,又剖析它与周围事物的关联。如电视新闻《河水污染导致大片农田绝收》中,记者先是介绍水污染的情况,进而采访吴连成等四位农民和受污染最严重的村长,把污染的真实情况展现在屏幕上。接下来采访市环保局的负责人,请专家分析污染的根源。然后又将镜头对准污染水源的农药厂,用现场纪实的手段再现责任者的推卸辩解。报道是立体化的,多侧面的,既真实客观又全面。

2.添加背景报道,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在当今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电视观众不仅需要对新的事物的了解,并需要对新事物产生的原因的分析。新闻节目中的背景报道恰好能够起到补充说明、释疑解惑。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背景材料用得充分得当,有助于深化主题。在报道1999年12月30日祖国这一重大新闻事件时,中央电视台较好的运用了背景材料,在直播过程中播报了《的由来》、为什么实施一国来两制等背景报道,丰富拓展了主题,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3.加大现场报道篇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现场报道是近几年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一种最具感染力的报道形式。这一报道形式要求电视记者在电视现场对新闻事件作直接描述和评论,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媒体声画同步、即时传播的优势。现场报道不仅能增加亲切感、临场感、参与感,而且提高了新闻的实效。

4.添加深度报道,增强新闻的冲击力。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是凭借声画形象对重大的新闻事件,对有影响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作有背景介绍、有分析解释、归纳预测等深层次的报道;要追寻事物的本源,开凿事物的内涵,揭示事物的本质,与消息新闻相比,深度报道由于篇幅增加,有较充分时间,可以也必须对新闻事件作横向或纵向的开拓。在我国,电视深度报道出现在报纸之后。随着影响较大的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的播出,特别是《观察与思考》《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固定栏目的开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社会效果有目共睹。

二、报道角度

新闻报道视角要体现平民化。所谓“平民化”就是要以平民的视角选取题材,以平民的审美趣味观察生活、取舍镜头,并用平民化的表现方式进行报道。只有以平民视角才可能捕捉到那些观众感兴趣的问题,才能告之观众最需要及最详尽的生活信息,从而达到使观众收视兴趣与节目内容的契合。制作节目“平民化”的关键就是要改变过去单方面向观众进行灌输的传播方式,电视节目在制作之前、制作过程中的播放效果这三个方面,都要以电视受众是否能够接受和喜爱为基本出发点。

三、报道方式

要拉紧电视新闻与受众的距离,新闻的播报形式也很重要。不少电视台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尝试。

1.播报改播讲拉近与受众交流的距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广大受众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已在探索现代人追求的语言节奏,将严肃的新闻播报形式改成亲切的新闻播讲形式,“说新闻”这种形式已被广泛运用在早间、晚间新闻节目中。

电视新闻报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电视;新闻报道;策略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360(2016)03-0051-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快速、便捷的传播方式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可。新媒体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但也给传统媒体的运营带来了威胁。传统的电视媒体只有找准定位,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现状

传统媒体产生时间较长,已经拥有特定的用户,很多用户已经习惯了几十年来准时收看电视节目。电视新闻媒体工作者接受过专业的培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传统的电视媒体报道形式单一,传播速度慢,民众无法参与互动及时反馈,也势必会流失一些用户。新媒体覆盖的资讯内容广泛,传播速度快,民众可以及时评价反馈,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但是,新媒体报道涉及的内容众多,管理复杂,也会使得一些资讯并不确切,大众信服度低[1]。可见,新媒体和传统电视媒体各有千秋,只有取长补短,才能适应时展,满足用户需求。

2电视新闻报道的困境

2.1收看电视需要特定的接收环境

电视观众接收信息,需要特定的环境,除了要拥有一台电视机外,还需要固定的接收场所、机顶盒,人工开通安装设备。只有在特定的接收环境下,才可收看电视[2]。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更倾向于手机上网,利用网络信号,随时随地查阅感兴趣的热点新闻资讯,这些优势是电视媒体新闻报道无法比拟的。

2.2无法与民众及时交流,用户互动性差

电视媒体虽然拥有庞大的用户体系,却无法与用户及时交流,互动性差。传统的电视媒体是单向性的传播,媒体工作者负责把新闻资讯传达给观众,却不能听到观众的声音,不能及时接收民众对事态的反馈信息。这一点新媒体拥有绝对的优势,可以随时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听取民众意见,不断改革传播方式,满足用户需求。

2.3新闻资讯更新速度慢

新闻资讯传播最大的特点是快和新,民众需要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态的发展。而事实上,传统的电视媒体新闻的需要一系列的过程,很多事件发生很久才可以在电视媒体上看到,这就满足不了大众追求新、快的需求。新媒体总能在第一时间给予热点事件的报道,普通大众只要打开网络,就可以收看到最新最快的新闻资讯。由此可见,电视新闻报道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传播速度慢、互动性差、接收方式也受到制约,这就使得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电视新闻报道的工作陷入了困境。

3电视新闻报道的改革策略

3.1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双赢

新媒体和电视媒体之间各有优势,可以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电视报道传播速度较慢,网络媒体传播时间快,电视可以与之进行合作,增强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电视媒体起步早,但却一直未能与普通大众互动,听取大众的意见。在这种形势下,电视媒体可以利用网络的平台,接受民众的监督,及时听取信息反馈。此外,网络媒体也可利用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各种准确信息,增强民众的信服度,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双赢。

3.2提升新闻的传播速度,提高传播的时效性

网络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快和新,这点值得传统电视媒体学习。电视新闻的报道需要特定的采集、编辑、机制和相当大的制作费用,这必然会耽误新闻传播的速度。很多时候人们更愿意去网络获取第一手信息,而不愿等慢半拍的电视新闻。电视媒体工作者要不断改革传统的新闻传播机制,节省资源,有效整合新闻资讯的利用率,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3]。

3.3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增强新闻的可看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普通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增多,使得传统媒体失去了一定的用户群。传统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多是照本宣科,朗读背诵准备好的稿件,长此以往,人民大众开始不再倾向于电视媒体单一、说教性的方式,而是更趋向于选择新媒体获取资讯。面对这种情况,电视媒体要不断创新,改革过去单一的方式,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广泛吸收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新闻资讯,对其加以筛选整合,摆脱过去说教的形式,以全新的面貌面对人民大众。此外,要增加电视媒体新闻报道的版块,对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多多研究整合。同时,电视媒体工作者要认识到新媒体的优势,认真参考网络微博、论坛的评论,收集民众的意见,寻找大众感兴趣的事件,在整合之后把大量综合的资讯呈现给电视用户[4]。由此可见,电视媒体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提升新闻传播的速度,改变单一的传播方式,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提高新闻报道的趣味性,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4结束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电视新闻报道带来了一定挑战,电视媒体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解决发展受限的难题。新媒体语境下对电视新闻报道工作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传统电视媒体工作者要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反思自己的不足,学习新媒体报道的优势,才能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晓凤.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策略的变化[J].新闻研究导刊,2015(6).

[2]赵京梅.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8):164-165.

[3]高志成.电视新闻报道在新媒体语境下的策略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5(10):7-8.

[4]刘博微.电视新闻报道在新媒体语境下的策略探讨[J].电子商务,2015(2):31.

[5]周勇.路径与抉择:主流电视媒体网络视听信息发展策略[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6]黎斌.电视融合变革: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的转型之路[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

[7]李勇.新媒体语境下我国电视媒体生产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2.

电视新闻报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视媒介 新闻深度报道 纵横联合 自媒体

一、以“意”突破篇幅限制

作为一种媒介形式,电视有不同于报刊、网络等其他媒介形式的地方。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优势在于其版面的无限延伸性,可以把新闻事件的每个细节详细报道出来,而电视的“版面”是时间,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不能占有太多“版面”。

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要以“意”取胜。无论哪种媒介上的深度新闻,目的都不是简单向受众传递新闻事件的大况,而是一种对事件的思考,揭示事件背后的东西,单纯描述性的新闻不是深度新闻。这种思考就是“意”,电视媒介以声像结合的方式报道新闻,具有形象性的优势,往往一个镜头就能传达众多信息,相关镜头的组合再加上主持人适当地解说把这些环节连接起来,非常容易引起联想,让观众看到事件背后的东西。电视新闻报道如何以最小的篇幅、最简洁的语言传达对事件的深度思考就成为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关键。从“意”来看就是要选取能够展示事件背后东西的画面、把相关画面进行有效的组合,主持人的解说词也必须能够对引导观众自己去思考,而不能简单地直接站在媒体或自己的立场上进行评论。

二、纵横联合加强深度

纵向的延伸可以把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交待清楚,形成完整的报道,是一种加深新闻报道深度的有效方法。由于纵向延伸是较为普遍的做法,在此不再赘述,本节将重点论述如何横向加强新闻报道的深度。

作为第四媒体,网络在上个世纪已经走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新闻一线工作者发现,传统的寻找新闻的方式已经远远的落后于目前的网络新闻超链接。原因很简单:网络联系了个人,使一个个原来超广大的受众变成了新闻的信源。这样一个丰富的新闻资源是传统媒体无论从人力还是物力上都难以与之抗衡的。如果还是仅仅依靠有限的传统新闻资源力量,就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这就需要电视媒体人放下身架与新兴的媒介联合。以往我们常见的联合形式就是网络上出现一个热议话题,传统媒体再慢慢介入进而形成强大社会议题。而从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仅靠这种被动的方式来吸引受众眼球已经使电视媒介有些力不从心。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出击,通过传统的电视传媒与新兴小众媒介结合的方式形成更加强大和直接的新闻影响力。

06年徐静蕾曾凭借过五千万的点击率使人们大胆猜测未来的博客新闻,博客广告甚至盈利分成问题。虽然时至今日博客依然没有像当初人们设想的那样成为盈利单位,但是随着他的技术载体的升级,博客已经为更多的人接受和熟悉。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博客的变种形式——手机微博和微信。尽管更多的人愿意将手机微信归结为一种更加便利和便宜的通信方式,但是我认为其实手机微信已经成了一种变形的微博:将博客和通信相结合的一种信息传递形式。

作为传统的电视媒体,想要将自己的新闻做出深度,不能仅仅蜻蜓点水的去博客和微信群体中寻找新闻,将自己与博客和微信融合才是更好的选择。但是目前电视媒体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们都知道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而目前,想要成为更有影响力的媒介,仅靠大众传媒的“设置”已经很难形成强大的社会“议程”:建立更加直接的电视媒介的微信平台,直接通过微信形成与其他微信受众的互动,用个体互动的形式探寻受众更加关注的新闻内容,使得有公信力的媒介资源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才是目前电视媒介与其他媒介横向联合的最佳方法。

三、顺应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发展的新趋势

首先,要扭转采访报道的思维定势。在深度报道中,分析评论的严重缺乏在思维方式上具体表现为:记者在提炼主题,把事实上升到理性层面,揭示事实的普遍意义时显示出的报道弱势。所谓报道弱势不仅仅表现为记者放弃理性思维,使报道思想贫乏,更重要的是,它导致整个节目游离主题,结构混乱,思路不清,甚至得出与事实不符的结论。

扭转采访报道时的思维定势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提高采编人员的理性思辩力,要求采编人员在报道过程中不仅仅满足与新闻五要素的展现,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多层次、立体化的透视,通过对事件横向和纵向的开拓、比较,展现记者对事实的深层次思考,并引导观众去思考。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不能过多迷恋形式和手段而忽视了由于节目形式变化带来的整个采访报道方式方法、思维方式的改变,也就是整个方法论的改变。

其次,以核心论点为中心。“论点”就是报道的核心,所谓“新闻背后的新闻”实际上就是核心论点的具体表现。以核心论点为中心要求记者在一切的采访拍摄和制作活动中,都要从纷繁芜杂的材料中理清思路,牢记报道的中心目的,不至于偏离主题,在各种情况下迷失报道的方向。

再次,要有个性化的主持人和记者。一方面,媒介自身要更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和造就独具风格的、有鲜明个性的主持人,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个人特色和个人魅力的舞台;另一方面,社会对主持人和记者的个性化参与也应给予宽松的环境和氛围,鼓励他们以自己的见解和语言来发表意见,允许他们有展示自己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乎自己个性的语言的机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人们说到某个新闻节目,往往滔滔不绝的不是这个栏目的设置,而是某某主持人的铿锵致辞。比如说到“东方时空”我们会想到沉稳干练又饱含深情的敬一丹,会想到年轻精干又表情凝重的白岩松;说到“锵锵三人行”我们会想到温文尔雅,知识渊博的窦文涛;说到湖南台的娱乐节目,我们会想到幽默风趣又带些成熟味道的汪涵……,这些节目由于主持人的风格特色给观众形成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成就了这个节目的收视。

最后,要追求主客观结合的表现过程。之前我们常常提到新闻的客观性,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也一直提倡客观报道,不太加入个人的主观感受,但是随着受众主体地位的增强,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发生变化。受众在阅读收看新闻时,越来越需要参考性评论,需要适应多元化文化价值取向的个性化评论,需要有多种不同意见的人际化评论。受众需求的变化预示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发展的趋势,在报道新闻事件同时,辅以分析和评论,形成一种有利于受众作为自己个人判断的信息体系。这是值得每一位电视新闻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探讨的。[2]

参考文献:

电视新闻报道范文第4篇

其行文特点是:从一个引人入胜、趣味盎然的人物小故事(或人物、场景、细节)开头写起,经过过渡段落,进入新闻主体部分,叙写完毕以后又回到开头的故事(或人物、场景、细节),有时也用总结、悬念等方式结尾。它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这种注重结构,突出细节,节制表达的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开拓,借鉴文学写作中的故事描绘手法,常常能使枯燥、干瘪、索然无味的硬新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易读性和趣味性,引导读者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新闻事实,既见事又见人,用故事制造悬念,用悬念串起情节,用情节反映命运,用命运深化主题,从而使新闻报道变得生动活泼,悬念迭生,有力吸引读者眼球、充分唤起读者的兴趣,所以颇受读者欢迎。

“华体”引入我国后,曾在报纸媒体上风靡一时,国内的知名媒体《南方周末》上的很多深度报道,都有着典型的“华体”的风格和特点。其实,概括一下,“华尔街日报体”就是以人物命运为骨,以调查评述为肉,以细节语言为神,即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精髓就在于“以人为本”,这种理念不仅表现在报道内容上的人性化、个性化,而且新闻主题也体现着深刻的人文关怀意识,同时也顺应受众的接受心理。掌握了这种报道理念和方法的精髓,“华体”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样大有用武之地。

2007年1月16日,央视一套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类的栏目《新闻调查》播出的《反“流氓软件”之路》,就有着极其鲜明的“华体”风格。节目一开始,记者用两句通俗易懂的话解释了什么是“流氓软件”之后,就直接进入了新闻调查内容,“今年47岁的老颜是个老网民,上网已经成为他最平常的事情。可是2006年,他的生活却被网络彻底打乱了”。记者就从老颜的这个既普通又典型的网民的个人经历和切身感受出发,讲述故事,娓娓道来,从而抓住观众收视心理,吸引观众注意力。接着又采访了其他网民,述说了一个共同遭遇,引出了新闻调查的主题:“流氓软件”。然后,采访逐步展开。采访对象涉及面广,从普通网民、“流氓软件”开发者、杀毒软件公司负责人、反“流氓软件”联盟发起人、软件行业管理者、到法律界权威以及互联网管理部门负责人,记者层层剥笋,步步深入,剖析“流氓软件”背后的利益链条,揭示“流氓软件”的生存的土壤和深层背景,叩问与“流氓软件”有关的各个方面,让他们各抒己见、针锋相对,拨开层层迷雾,厘清利益纠葛,从而制造悬念,层次分明,最终触及了反“流氓软件”的解决之道――立法,使新闻主题得到有效深化和提高。可以说,“流氓软件”损害的是广大网民的切身利益,互联网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那么声讨“流氓软件”的意义也就越来越重大,与大家的利益亦息息相关,反“流氓软件”之路也就是维护广大网民利益之路。节目最后,又回归到人物身上,“颜先生:这个网络不属于我也不属于你,属于全国人民,给我们一个文明安全的空间”。一个带有悬念的结尾,发人深思。整个采访一气呵成,跌宕起伏,节奏明快,扣人心弦。

电视新闻报道范文第5篇

电视新闻报道,就是通过电视这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将新闻信息传播出去,甚至包括一些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分析以及评论的新闻节目在内。电视新闻报道包括三个部分,即文字语言、电视画面和现场效果,其中占主体地位的是文字语言。文字语言能够把一个个没有次序的画面排列成一个有序且完整的情节,将真实的场景再次展现。【1】电视新闻报道是一种视听相互结合的“阅读”形式,精美的文字语言可以使电视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得到增强。它对电视画面起到了补充的作用,渲染了新闻报道现场的气氛,同时画面的内涵被进一步挖掘。

二、基于电视新闻报道特点的新闻写作基本规则

1.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中,最基本的规则是用事实说话。要体现新闻报道的公正性以及客观性,就必须用事实来说话。电视新闻的报道最忌讳的就是说大话、说空话甚至说假话、假的新闻报道对社会将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用事实说话的新闻写作规则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第一,在新闻写作的时候,记者必须将新闻发生的具体地点、时间、原因以及概况等等准确地交代清楚,才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报道的事实不得虚构、缩小或夸大,必须是真实的人和事;第二,记者在对新闻报道中的事实进行解释、说明的时候,不得扭曲或是掩盖客观事实的本质,必须与客观事实的真实面目相符合。对客观事实进行透彻的认识和判断,是反映事实本质的关键。

2.通俗易懂新闻报道所服务的对象是普通百姓,所以用他们熟悉的语言来讲述最新鲜的新闻事实将变得尤为重要。电视新闻报道的写作中,应该避开那些深奥难懂的语言,选择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来描述新闻事实,让观众听得更加清晰明了。还应该注意在新闻报道中不要大量地堆砌数字,不光说明不了问题,甚至说了等于没有说,因为观众是记不下报道的数据的。

3.朴实自然电视新闻报道,应该强调朴实自然,让观众听得入耳顺耳。如果新闻事实报道得拐弯抹角,观众理解新闻事实会变得困难,常常听完这句就会忘记上句。所以,在对新闻报道中的事实进行描述时,要用朴实的语言,尽量避免书本中的长篇大论,做到长话短说,复句简化。一句话最好只表达一层含义,方便观众理解和记忆。如果有较长的复句,也应尽量减少关联词的使用,最终的目的都是方便观众接受和理解。此外,每句话尽可能地使用陈述的语气,满足人生理的特殊需求。

4.语言口语化电视新闻报道有一个特点就是为听而写。所以要求新闻写作的语言必须口语化。所谓的口语化,并不等于完全照搬日常的用语,它仍然非常讲究语言表达的技巧及艺术。第一,为了便于观众接受,且带有亲切感,应该将书面语言的形式转化为口语的形式。例如,书面语“意即”,这个词就不适于出现在新闻报道的写作中,应该将其改为口语“意思是”才比较合适;第二,把新闻报道中可能出现的文言文文字转换为现在使用的白话文,例如“之”、“也”、“者”等这样的词尽量少出现在新闻写作中;第三,写作中多使用动词、实词,尽量少使用形容词以及虚词,可以选用一些双音节词,保证新闻报道的音韵效果。因为双音节词的音波比较长,听得更准确和清晰。例如,可以将“已”换成“已经”、“并”换成“并且”等。

三、基于电视新闻报道特点的谋篇布局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谋篇布局非常重要。精炼的谋篇布局能够使新闻事实在最短的时间里,传播出最准确、最丰富的甚至最有效的信息,实现点石成金的效应。在谋篇布局中,最核心的要素是悬念、深度和结构。【2】第一,悬念是新闻报道进行叙事的一个技巧,在进行情节处理和事件展现的时候,抓住观众对新闻事实发展以及结果的期待,将揭晓的时机进行巧妙地处理,达到吸引观众继续收视的效果的一种手段。对于悬念的设置,不得忽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故弄玄虚,必须是适时适度和实事求是地进行。第二,深度决定着新闻报道的力度。新闻报道,不仅需要用事实来说话,而且要深入新闻事实的背后分析事实的主题和思想,篇幅要足够,报道一定要深刻。还要适当地抓取新闻事实的细节,给观众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第三,谋篇布局的关键是结构。在新闻事实写作时,叙事结构的选择需要依据新闻事实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可以采用的结构主要有三种,平叙式、中心线索贯穿式和层层递进式。平叙式主要是将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的情节清晰地表现出来,完成一个注意中心向另一注意中心的转换。中心线索贯穿式是把一个事实作为中心,其他资料贯穿起来。层层递进式,就是按照新闻事实的脉络,逐渐深入。

电视新闻报道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创新能力;工作效率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9-0007-02

电视新闻采访注重采访准备、现场采访以及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协调,以求以最高的工作效率不断的提升采访工作的质量,进而促进新闻报道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展,信息透明度不断的提升,电视新闻采访工作遇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多,社会对于新闻素材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综合新闻报道的整体环境变化,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人员应当积极的对新闻采访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探究,进而以各个角度的创新来不断的变革传统工作,以迎合时代的要求,搜集最具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在现有环境下不断的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

1现阶段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不足

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就现阶段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不足进行初步的探究,以从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本身探究培养电视新闻采访工作创新能力的必要性,进而提升文章整体分析的有效性。

1.1采访筹备工作过度重视套路,后期支持力度不强

电视新闻报道工作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在行业内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尤其是电视采访的筹备工作方面,各个电视新闻报道单位都有一套固定的模式与规定,以保障新闻采访工作筹备的完善。这些套路或者规则的存在可以切实的保障新闻采访工作有条理的进行,但是由于新闻单位员工对于筹备的套路过度重视,往往忽略了对于特别新闻的重点筹备工作,很多具有突发性的新闻采访筹备工作很难得到保障,例如特定的器材、特定的录音手段以及人员配备工作等的缺失使得后期高质量新闻的采访工作无法得到保障,因此电视新闻报导的高质量新闻被滞后,新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也受到了阻碍。

1.2现场采访方式单一,新闻素材切入角度过于陈旧

在丰富的行业规则影响下,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流程也逐渐的单一化,记者到达现场后往往进行现场状况的录制、民众的采访以及专家的访谈等工作,这些工作可以保障一些新闻素材的有效积累,也能保障基本工作的稳定开展。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交流平台的丰富化,各个新闻平台的报道方式也逐渐的多样化,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越来越不能抓住民众的眼球,电视新闻的收视率也很难得到保障。所以现阶段电视采访工作的方式应该积极的进行创新,新闻素材的切入角度应该多样化,以不断的提升电视新闻的吸引力。

1.3信息处理模式化,电视新闻报道缺乏新意

后期信息的处理以及新闻素材的剪辑是新闻报道有效开展的直接影响因素,随着新闻报道的模式化,信息处理工作也逐渐的形成了固有的模式,电视新闻报导往往以常规的场景录制和人员采访来合成,素材的处理也只是按照套路快速的形成。这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电视新闻报导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信息处理的模式化,电视新闻报导的创新点也很难被体现出来,新闻报导逐渐缺乏新意,同时新闻处理工作对于器材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电视新闻报道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2以有效的措施培养电视新闻采访的创新能力

根据文章的分析,现阶段电视新闻采访工作存在着筹备工作套路化、采访方式单一化、素材处理模式化等问题,电视新闻报道工作的创新以及质量的提升很难获得保障。因此文章在本节结合新闻报道的实际情况,对培养电视新闻采访的创新能力进行探究。

2.1定期开展新闻筹备工作沙龙,创新电视采访筹备工作,提升工作应变能力

沙龙活动是员工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为一线员工交流工作经验以及对于工作创新想法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机会。由于新闻筹备工作套路化的问题,现阶段新闻筹备工作对于随机性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支持并没有达到理想化。因此在开展电视采访工作之余,部门的主管应当定期的开展新闻筹备工作沙龙,让一线的记者交流近期遇到的突发电视采访情况,并总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实际需求,进而整理出现阶段新环境下新闻采访工作的新需求与新特点,并以此为参考,探究新闻采访筹备工作的创新点,在保障基本筹备规则有效运行的前提下,制定出多个突击状况筹备方案,使得现有的电视采访筹备方案不断的得到补充,员工实际的创新能力与工作能力不断的得到提升,保障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有效开展。

2.2开展现场模拟训练,以员工实际应变方式创新电视新闻现场采访工作

现场工作是提升员工电视采访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培养员工电视采访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但是由于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性,每一次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不能成为员工演习的机会。所以为了突破电视新闻采访工作单一化的模式,电视新闻单位可以尝试开展现场模拟训练,将部门的员工分成两个小组,由一个小组根据平时的采访经验来刻画模拟场景,并由另一个小组的记者进行突击情况应变处理,尝试现场采访的训练,并不断地进行采访方式与采访角度的创新,进而通过日常的模拟训练不断地培养电视记者现场采访的创新能力,从而保障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有效进行,保障电视新闻切入角度的创新性。

2.3有效应用信息化平台,创新新闻素材整合方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流平台、信息处理视频优化工具不断的丰富,现场记者在采访的同时就可以动态的进行素材的整合处理并通过无线终端传输回电视台进行新闻报道。而由于电视新闻传统模式的影响,现阶段电视新闻素材的处理方式往往非常的单一,电视新闻的播报素材几乎按照相同的方式来进行播放。因此电视新闻记者要借助现有的智能化工具,随时对素材的处理进行创新,例如添加动态字幕表达新闻素材中的喜悦之情;尝试引入网络中与新闻素材相关的材料,为新闻素材的播报的提供支持,为民众对于电视新闻的理解提供更好的解释材料。进而通过现场信息的创新处理与电视台信息剪辑的结合,电视新闻播报也能实现创新,新闻视角也能够更加的丰富,电视采访记者的创新性被体现出来。

3结论

现阶段,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仍然存在着采访筹备工作过度重视套路,后期支持力度不强;现场采访方式单一,新闻素材切入角度过于陈旧;信息处理模式化,电视新闻报道缺乏新意等问题,电视采访的创新,员工的创新力提升有着显著的必要性。因此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电视新闻部门应当积极的通过各个环节来促进员工创新,以员工沙龙、现场模拟训练、信息化平台的应用等方式不断的培养员工的创新性,进而为电视新闻采访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充足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慧华.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J].新闻传播,2013,12:17-18.

电视新闻报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应用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代表,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和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更让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广播电视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硬件的发展,各类新闻网站、社交平台和自媒体不断涌现,逐渐挤占了广播电视的市场。如今广播电视新闻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新闻收视率和广播电视台影响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和收视率成为了广播电视新闻工作重点,其中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对广播电视新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要强化新闻编辑技巧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增强广播电视台的收视率和竞争力。

新闻是对社会发生的事情,通过报纸、电台、广播和电视台等渠道进行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新闻涉及了新闻事件、热门话题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主要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方面构成,新闻具有真实、简明和及时的特点,这就要求在新闻编辑的过程中确保新闻的客观性,不要任意对新闻事件的夸大或者缩小。[1]通常情况下,由于时间的限制,记者现场所获得信息不够全面,在新闻报道之前,需要新闻编辑进行加工和处理,确保新闻信息的全面和真实,所以说新闻编辑是广播电视新闻的核心,直接关系着新闻后期的加工和处理,更关系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影响着广播电视新闻的收视率。

虽然除了新闻频道外,很多广播电视新闻播报所占的时间较少,但是并不代表着新闻编辑工作简单和轻松。新闻编辑是整个广播电视新闻的总设计和总指挥,需要在整合信息资源的前提下,把好新闻编辑的关,真正做到专业、准确、及时和全面。一般情况下新闻编辑工作流程包括新闻报道方案的制定、节目时间安排、新闻内容的加工处理、审阅新闻内容、实时监控新闻播报以及播报后的信息反馈等六个方面。[2]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也在发生变化,增加了对网络信息阅读和网评编辑的内容,这给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确保新闻质量,提高新闻播报效果

新闻信息对报道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具有严格的要求。广播新闻主要是利用声音向观众传递最新的新闻信息、新闻现场情况等,电视新闻则是在进行编辑的基础上,通过图像、视频、声音和播音员等多个要素同时向观众展示新闻,然而无论是广播新闻还是电视新闻工作都具有复杂性,对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对新闻内容、报道方式进行策划,更要对新闻的语言、图像视频的运用进行细致的编辑,在充分保障新闻真实性和及时性的基础上,顺利的把新闻通过广播电视的形式传达给广大的受众,确保新闻的质量和效果。

(二)增强观众吸引力,提升广播电视新闻收视率

广播电视新闻的收听率和收视率是考察广播电视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新闻编辑水平直接关系着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和效果,影响着广播电视的收听率和收视率,因此要不断加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应用,丰富新闻播报的形式和手段,实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不断增强观众的吸引力,最终实现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目的。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硬件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形式不断出现,开始挤占广播电视新闻的市场,人们的注意力也逐渐从广播电视新闻转向互联网新闻,为了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需要新闻编辑从实际出发运用技巧重新赢得市场,比如对于年轻人需要引入部分关注度高的娱乐新闻;对于老年人,多选择和健康、养生等方面的新闻,提升广播电视新闻收视率。

[3](三)规范编辑行为,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健康发展

为了确保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不同的行业形成了不同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也形成了相应的行为规范与规章制度。首先,新闻编辑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相关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确保编辑工作的标准化和流程化,防止出现编辑错误影响广播电视新闻的形象与公信力。其次,新闻编辑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素质,针对不同的新闻事件熟练的运用不同的新闻编辑技巧,逐渐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推动广播电视行业健康发展。

(一)广播电视中新闻标题编辑技巧应用

在进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时,新闻标题作为新闻报道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着广大观众的第一印象,关系着新闻的质量和效果,所以新闻编辑工作人员要拥有灵敏的敏感度和强大的新闻素材搜集能力,能够快速有效的抓住新闻的吸引点,编辑出吸引力强的新闻标题。第一,新闻标题要搭配与组合合理科学,标题与新闻内容相一致;第二,新闻编辑要对新闻事件的起因结果等整个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从广大受众的角度编辑报道新闻,进而提高新闻的吸引力;第三,与传统的报纸标题相比,广播电视新闻标题编辑要求更为严格,通常情况下采用主副标题结合的形式,利用主标题的神秘感和副标题的清新感,充分展现出新闻的核心内容,比如《检察官的“麻烦”举报还是“泄密”》,主标题点明白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而副标题更为深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二)广播电视中新闻导语编辑技巧应用

新闻导语作为整个新闻播报的开端,也是广大受众了解新闻主要内容的重要渠道,新闻导语是否具有吸引力对广大受众连续收听和收看新闻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新闻编辑工作中要高度重视新闻导语的编辑技巧,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新闻的亮点和吸引点,新闻导语是对新闻主要内容的体现,具体新闻细节主要体现在新闻主体播报中,新闻标题要充分展现出节目的特点和特色,往往具有概括性强的特点,利用简单的鲜明的语言风格去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和兴趣,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收听率或收视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广播电视新闻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广大受众的需要,要在新闻编辑工作中融入趣味性和针对性,不断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比如在对大型活动或事件进行报道时,一般情况下要加入视频连线或电话连线的形式连接相关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事件的分析和观点的表达,进一步提高广大受众对新闻的理解。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传输速度快,涉及面广,新闻报道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新闻报道,同时要密切与网民的关系,利用网络的力量搜集新闻信息和素材,为新闻节目方案或策划的制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4]

(四)广播电视中新闻素材搜集技巧应用

新闻素材是新闻编辑工作的基础,更是对广播电视新闻真实、准确和全面性的保障。传统的新闻素材搜集多是依靠记者的相机拍摄或摄像师的影像资料,但是由于新闻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新闻编辑和报道对时间要求高,给新闻编辑工作素材的使用带来的不便。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普通的摄像器材越来越多的被普通人使用,把个人或家庭的生活和工作进行记录,然而正是普通群众的一些无意识的拍摄的影像资料往往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所以新闻编辑工作人员要注重从广大人民群众手中去搜集第一手资料,通过后期的加工与处理,把新闻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广大的受众,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和效果。

在广播电视直播的过程中,导播是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主要指挥者,此过程中要求播音人员、技术人员和编辑等多个方面相互协调和配合,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关注度,用最饱满的精神完成新闻报道工作。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涉及内容多,工作复杂,新闻编辑作为导播的得力助手,要对新闻素材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和组合,把握新闻播报时间与形式,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水平。同时,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在规定的时间内有很多新闻素材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和编辑,特别是突发性新闻的插播,这就要求新闻编辑把控好插播的时间节点、插播内容的前后连贯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还要从广大的听众或观众的习惯出发,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播放不同的新闻内容,尽最大努力的提高广播电视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新闻编辑的目的就是全面、真实、准确和及时的把新闻信息传递给广大的人民群众,然而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时,为了保密或保护受采访者,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这就要去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理清思路,在确保新闻报道真实性和及时性的前提下,采用模糊化处理的编辑技巧去加工和处理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出现的需要保密的文件,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一些军事类的报道,涉及到了军事秘密,则需要模糊处理;对于未成年人新闻的报道中,为了保护未成年人,需要对个人相关的信息进行模糊化处理;对于公安机关重大案件的负责人或民警,为了保护其人身安全需要对进行模糊化处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对于涉及个人的信息和安全的新闻报道,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5]

新闻报道涉及内容多,范围广,这就需要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技巧,充分保证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正常进行。首先,新闻报道要严格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为了广播电视的收听或收视率无视法律法规的要求,例如在公民肖像权、舆论权方面,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民族关系和宗教问题类的新闻报道,更要坚定政治立场,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进行报道;其次,在进行新闻编辑时,要充分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明确时间、地点等多方面的问题,不可断章取义,任意捏造新闻事实;最后,新闻编辑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要注重新闻编排组合以及新闻剪辑的技巧使用,吸引广大观众的注意力和关注度。

(八)广播电视中新闻剪切编辑处理应用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大多数都是实时发生的,现场直播和插播情况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在新闻报道之前,搜集丰富的新闻材料,并根据新闻报道的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剪切与处理,在此过程中,新闻编辑工作人员要与主持人、播音员、导播等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确定需要保留的内容。在对新闻材料剪切时,要重点保留画面清晰、新闻价值高的材料,或者对新闻事件记录较为完整的材料进行保留,剪切结束后,要根据新闻的内容,以时间为节点,对剪切的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保证连接的紧密性,防止出现断片或白屏的现象。另外,要利用好新闻编辑的舆论监督技巧,新闻报道承担着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社会责任,在新闻编辑过程中,要积极批评社会不良行为,对留存于群众中的不良思想进行纠正和引导,大力宣传国家政策和方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新闻的作用,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的建设。

四、结语

电视新闻报道范文第8篇

众所周知,完好的摄、录、编、播设备是保证电视台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保证发挥新闻报导整体效应的首要条件,是提高节目水平,多出精品的基础。因此,高校网络电视台也应同地方电视台一样,切实搞好基础建设。在此基础上,着力抓好队伍建设,强化从业人员的新闻整体效应意识。高校网络电视台一般建台时间短,广播电视专业毕业的人员少,有不少高校网络电视台的队伍是电教机构人员兼职,而且采编播人员大多较为年轻,思想比较开放,专业素质和规范程度相对较差,水平又参差不齐,常常有各自为政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电视台就要采取多种途径,抓好人员的培养,努力提高采编播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职业修养、技术水准,形成一支水平较高的队伍;使他们认识统一、目标一致、形成共同追求新闻报道整体效应的凝聚力。

建立高校网络电视台,并不需要招兵买马,而可以通过整合高校内的新闻工作队伍、依托新闻专业教师与学生组建起一支电视工作者队伍。因为高校网络电视台节目的制作目的和制作方式,与社会电视全不同。首先,高校的电视新闻编播,主要集中在校内的教育事件和科研事件;其次,高校的教育活动、学术活动,已经有相关部门组织,只需进行拍摄并进行相应的编辑加工即可作为节目资源;第三,高校有大批热爱DV的学生,他们可以承担各种专题等制作,只需派出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即可,事实上,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高校网络电视台还将对人才培养起到直接的参与与推动作用。二、充分认识网络电视新闻的特点

网络被称为第四媒体,它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呈现极强的时效性、广泛的传播面、突破线性限制的超链接方式、不断增强的互动性以及灵活多变的传播方式等诸多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新闻节目制作中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特点,发挥网络电视的优势,增强网络电视新闻的整体效应。

三、抓好新闻报道的高校校园特色,突出高校电视台的个性

作为高校网络电视台与地方电视台相比,新闻报道的舆论作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师生一方面想了解本校发生的新闻事件,想看本校电视新闻报道,另一方面往往又将本校网络电视台的节目与中央、地方电视台相比,就会感到本校网络电视台不够味。在这种情况下,要吸引观众,就必须抓好新闻报道的校园特色,突出高校网络电视台与中央、地方电视台不同的个性。如果没有校园特色,缺少个性节目,那新闻报道就会缺少观众,不能产生什么效应,更谈不上新闻报道整体效应的发挥了。高校网络电视台根据前面所述的自身实际和学校要求以及师生(传播受众)的要求,应主攻新闻、精办专题,使新闻节目富有浓厚的校园特色和本台个性。那么,怎样的新闻报道才能谈得上有特色呢?首先,高校网络电视台应对所在的院校党委、行政的中心工作作出反应或为重大决策的出台作舆论准备,造舆论声势,使之成为本院校的主要舆论部门之一。其次要与师生接近,要多报道师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最直接最迅速反应他们的心声。再有一点就是高校电视台覆盖区域小而且比较集中,容易形成比较浓烈的新闻轰动效应。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新闻节目校园特色的上述表现,高校网络电视台的采编人员应该分析主要的传播受众对象,作为高校网络电视台,主要受众对象是本校师生,为本校师生服务。在工作中就应抓住本校的特征,采制本校师生喜闻乐见的节目,开办合适的新闻栏目。要将本院校流传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渗透到节目中去,要多反映本院校的校风校貌和丰富的校园文化,要突出成就的宣传,也要触及师生所普遍关注的“热点”。这样,师生就会喜爱本校电视节目,实现整体效应的发挥。

四、努力抓好节目和栏目的编排

电视台的节目和栏目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合理安排设置节目和栏目,对发挥新闻报道整体效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闻性节目是多种报道形式和多种节目形态的组合。在节目的编排过程中,要树立整体节目观念,把节目作为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熟悉新闻节目的方针、意图、报道宗旨;要以节目方针选择编排素材;要重视节目播出效果及观众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编排思想。在组织报道环节中,要抓好选题,制定出正确的报道计划,明确报道思想,然后在节目思想、表现形式上要进行总体构思,明确要突出表现的思想观点和客观事实以及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在此还要强调的是要讲求编排技巧。在编排技巧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重点要突出。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所在院校的中心工作和一段时间内的报道思想,在一档新闻节目中就要突出重点,以重点新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突出重点最关键的是选择好头条新闻,头条新闻代表一档节目的质量,代表当天的宣传方向,对于师生来说,直接影响他们的收视兴趣。突出重点还体现在一次新闻中还要有若干条重点新闻,在这些重点新闻中围绕一个中心思想,选择不同的角度,共同造成一定声势,形成舆论,达到一定的效应;(2)要优化组合。首先是编排节目是要通过巧妙的搭配排列,实现节目的整体优化,从整体效应上超过单条新闻效果之和。比如:每学期开学伊始关于新学期一些新面貌新情况的报道,就可以把本院校各部门出现的新面貌新气象的新闻编排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组,在一档新闻节目中形成重点,这样就可以反映院校党委行政在新学期工作的成效和实际行动。其次,优化组合还要使新闻节目之间组合恰到好处,也就是说要合理恰当的搞好新闻节目的编排。高校网络电视台新闻一般时间在十五分钟之内,往往较难展开做深度报道或配合院校中心工作作有力度的报道,也很难有声势和深度。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形成整体效应,这就要求在合理巧妙的设置新闻性栏目上下功夫,除了一档动态新闻消息外,还可以增加几档新闻专题节目,使师生既了解全面,又知道重点,既有看头,又有深度,也就能形成一定的舆论引导力。(3)层次要分明。在一档新闻节目中题材是多样的,内容涉及面可能比较广泛,而且各类题材风格可能也不一致,因此编排时要考虑到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楚。(4)要灵活多样。应根据新闻价值和师生兴趣适当调整好结构,以灵活多样的编排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增强其报道效应。做好了上述编排技巧,也就为编排好节目和栏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充分运用各类电视新闻体裁,形成合力

网络电视新闻是运用网络媒介展现的各类电视新闻体裁、各种新闻性电视节目的总称。各种体裁的新闻性节目各有各的使命,各有各的优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唇齿相依、优势互补的关系,只有优势互补才能形成合力,形成一个拳头,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电视新闻总体效应。

目前,常见的电视新闻体裁的口播新闻、简明新闻、字幕速报新闻、现场报道、专题报道(含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以及电视评论等。“汇天下之精华”,使电视新闻能够适应传播各种重要信息的必不可少的手段。电视简明新闻是在电视中大量地经常使用的一种体裁,担负着与其他新闻媒介竞争时效的重要使命。专题报道是电视新闻中的重型武器,它强调新闻事实的典型意义、指导意义,且对技术性、艺术性的要求较高,它适合于对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

高校网络电视新闻与师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师生不仅对动态报道感兴趣,而且对于一些重大事件,对于师生普遍关心的焦点和亟需知道或解决的问题需求尤为迫切。因此,网络电视新闻报道不能停留在浅层次上,即仅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而不涉及“为什么”,不揭示事件的本质并预测事件发展的趋向。网络电视新闻在加大信息量的同时,加强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力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电视专题报道,一般是对比较大型、重要的新闻事实作比较深入、具体、详尽的报道,对发展中的重要新闻事实也可作比较全面的展示;电视系列报道,主要是从新闻事件的横向开拓,这一类报道是电视新闻开展深度报道的有效手段;电视连续报道,它是同一主题、同一新闻事件的分段持续报道,也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有力手段。电视评论,是电视新闻实现深度报道的又一形式。

综合以上五个方面,高校网络电视台要重视新闻报道整体效应的发挥,这不但是自身实际的要求,而且也是客观外部环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