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范文第1篇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中学德育途径中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德育途径进行阐述,探讨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以及实施德育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德育途径

道德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教育中重要的部分。教学过程中有多种途径进行德育教育,数学的历史悠久,我国人民在数学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智慧,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德育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实施,探究数学教学中渗入的德育教育途径。

一、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

1.依据数学历史的德育教育。

数学在中国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其发展经历了古代数学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繁荣期和中西数学的融合期。例如,在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中出现了数学的图案或圆点,西周出现了勾股定理,甲骨文中出现了数学记录等等。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中国数学教学史的介绍,并与西方数学发展历程相比较,可以让学生领会到我国数学发展灿烂文明的文化财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促进爱国情怀的培养。

2.根据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高中是学生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数学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去思考问题,培养创造能力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把数学教学的知识点与有关德育教学联系起来,引发对学生爱国思想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现出数学发展也是通过不断解决矛盾、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发展、创造能力和发现能力。

3.依据教材进行德育教育。

高中教材是针对学生知识传承和思维培养编写的,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思维和知识的教育。德育教学存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适当渗入德育教学思想,但是教学中要保证主要部分的实施,又要保证德育教学的渗透。因此,学生通过教材学习得到知识、培养思维,又能适当进行德育教学,才能达到德育渗透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1.课前合理引导。

数学教学在课前学生预习掌握住课程知识点。教师有意识引导数学知识的历史,学生了解数学课外的知识,意识到数学在中国的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德育教育。随着教育制度和教育目标的发展,数学教学模式和方式出现了快速的发展,以往的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能适应数学教学,也不能促进数学的德育实施。课前备课不仅要对知识进行合理预习和规划,还要注意德育教育在其中的渗透。

2.课堂中随机寓德育教育与知识教学中。

高中数学中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为主,培养学生的辩证的思维。辩证唯物主义在德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数学课堂教学包括知识教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并运用到德育观念。例如,通过两个圆之间位置的传授,能够让学生得到:物质时刻能够运动,不同的运动方式产生不同的结果。

3.课后小结的德育途径

课后对数学的总结和练习,总结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现实。例如对问题进行解决时,有时会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选择最方便合理的方法。这和高中生对人生的选择一样,人生之路多样,选择符合自身的发展的方向,并积极坚定地坚持下去,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三、教师示范作用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发挥着教授知识和引导学生人生观的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对数学教学知识和德育教育具有关键作用。例如,课堂教学中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讲知识要准确详细,用词要简洁准确,解答问题要态度认真。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方式促进学生对师德的理解,展现出职业道德情操。教师在教学生活中要以身作则,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地影响着学生。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力量,促进学生情感道德的培养,促进学生道德的积极发展。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和外在表现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既能促进学生刻苦学习,又能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德育途径中要注意的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多种德育教育的途径,但是数学的教学作用决定了德育只是其中的较少的部分。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中要注意下列问题:

1.注意数学教学和德育的主次之分。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课堂中重视知识教学和思维培养,德育只是在合理的时间和情况下渗透。毕竟数学教学是知识的课堂,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堂。

2.注重教学的实效性,避免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

新课程要求学科教学要渗透德育教育,但是德育教育只是学科教学的附加成分,不能成为主体部分。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保持合理性,不要牵强地加入德育教育,使数学教学出现形式超越内容、繁琐复杂的现象。

3.长期合理德育教学渗透,不能一蹴而就。

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范文第2篇

一、课程德育是实施全员德育的主要途径

中国德育不成功,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往往把德育放在课程之外,认为课外搞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才是德育,忽略了德育载体的研究和运用。实际上,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内容载体,学生每天在校生活主要是在课程教学中度过,通过课程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条主要途径。二期课改中,上海将生命教育、民族传统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并制定了《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民族精神培养指导纲要》,将两大类教育内容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将中小学课程设计分为三大板块:基础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生命教育和民族传统教育通过各类课程分级分类渗入学生心田,这是上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实施全员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为课程改革的追随者,除了在思想品德、社会、政治等课中渗透德育,其他所有的学科都应该重视德育渗透,应有相应的德育要求。同时还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比如,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天华寄宿制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根据寄宿制的特点,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一些基础课程的前提下,还设定了研究性课程:版画、剪纸、书法、大脚车、海模等,每天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针对不同的年级学生的特点,每类课程都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期末,结合“雏鹰争章”活动的开展,学校还会组织学生着重从情感态度、技能技巧等方面进行能力展示和考核,颁发奖章。另外,在此基础上,我校还开展了拓展性课程,如,低年级的“争当中外文化交流小使者”亲子户外体验课;中、高年级的“走进长沙”红色文化探寻活动课。这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能丰富知识、扩大视野,还能极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等各种能力,也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劳动意识等有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研究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的开设,就是德育与其他“各育”的有机整合,也是实施课程德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编订校本教材时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自己学校的师资情况怎么样?学生有哪些特点?要避免编订重复的低层次的教材,可以购买别人的教材,也可联合区内几所学校共同编订。

二、打造围绕班级组成的教育教学团队应成为全员德育的重要途径

培训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往,我们习惯组织班主任进行培训,组织语文、数学、英语等教师分学科进行培训,忽略了跨学科思考问题的作用。比如: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在组织教学方面,每个学科的教师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难以形成合力,促使学生快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凝聚合力,在班主任团队、教研团队的基础上,打破学科的界限,围绕一个班级或年级建立教育教学的研究团队,这个团队可以有学校领导、班主任、副班主任、任教此班或年级的科任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等。经常性地组织这样的团队,就一个班或年级的年龄、心理特点,或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教育中出现的困惑进行研究,更能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并根据规律科学地制定教育教学目标,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也可以组织这样的教育团队中3~4个教师同上一节课,解决同一个困惑,教育方法上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学生安全和校外教育基地的相对缺乏是很多德育工作者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感到苦恼的事情。在建立以班级或年级为中心的德育团队后,我们还可以尝试在团队中寻找家长资源,建立班级或年级校外活动基地,开展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小型校外实践探究活动。比如我校六(1)班有家长在报社,班主任通过家长进行联系,将报社作为年级的校外实践基地,年级便可轮流到报社去参观报纸的制作流程;又如五(2)班的班主任与在消防大队的家长进行联系,建立活动基地,不仅可到消防大队参观,还邀请家长和消防官兵到学校来进行消防演习。

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班级;实施;德育教育;途径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主要以班级的形式展开集体性教学,许多的教学活动都是以班级作为基本单位来展开,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让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德育教育的顺利实施。下面以自身的经验对初中班级有效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利用班会开展德育教育

在初中的教学中,班会的召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班会教师能够对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出,然后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能够及时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自信心。如果在班会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在其中进行德育教育,将会有助于学生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让更加体现出德育教育的效果。当然,楸Vぐ嗷峥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班主任应当对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更新,不要每次班会所讲述的都是一些现成的问题,使得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德育教育不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例如:在中学的德育教育中主要以国家发展历史为基础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二、教师要树立平等宽容的学生观

教师在实施班级的德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尽可能的做到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并对学生尽可能的宽容。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给予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相同的对待,以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同时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日常的交流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的予以指出,让他们能够顺利的改正。除此之外,当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出现错误之后,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宽容。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生对教师真正的认可之后,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和实施德育教育才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三、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在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本人认为需要多角度的升级优化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首先,教学方法的优化。使用更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例如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自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其次,实现课程教学的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列举生活中的案例,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的亲切度不断提升,这样他们更加喜欢上思想品德课程。这也需要教师进一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手段不断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案例。最后,信息技术的融入教学。现代社会是网络的时代,需要不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因为这些多媒体课件、互动式白板教学、网络微课程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氛围营造。

四、拓展德育教育的课程领域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一周几节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最终完成的教育,需要进一步拓展德育教育的课程领域。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文章都是一些德育教育的有效模板。现在国内所有的初中语文教材的版本选择的文章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德育教育的价值,因此在进行相关生词认识,阅读、写作能力训练之余,进行有侧重的德育教育,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初中语文教学对于课文的理解是其阅读能力提升的主要方式,有着这一基础之后,教师结合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提出对于某一方面的德育教育。

例如,在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时,在进行相关的语文素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于文章关键语段进行重点理解,这一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有效融入生死人生观教育,怎样才能死后重于泰山,对于这种生死观的德育教育可以融入文章中心思想及重点段落理解的小组讨论之中。这种小组讨论可以实现学生参与班级德育教育的主动性提升,更好的提升学生德育教育质量。

五、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融合教育

如果单单从课程教学的角度进行初中班级的德育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德育教育。学校的教学上述两点论述很多,这里就不再累述了。家庭也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有效平台,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家长需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多引导正能量,少释放负能量。社会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不断拓展德育教育进社区,让学生到社会活动室,帮助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实践他们的德育理论知识,树立正面的人生价值取向。

六、结束语

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是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的必要教学方式,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学习兴趣等有明显的提高,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应该积极的加以配合,希望我国的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范文第4篇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工作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90-01

对于班主任来说,其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老师,班主任的所作所为能够对学生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基于这样的情况,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就必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认真分析当前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积极寻求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开展德育工作时出现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的开展途径和手段单一、片面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课堂和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思想的唯一途径和方法。这样的传统思想使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不能够很好的使用隐性课程,使教育的途径和手段变得单一,影响了教育的效果。所谓的隐性课程是一种与显性教育相反的教学途径,一般来说,隐性课程就是指“课外内隐、间接的、通过被教育者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发生额教育影响因素”。隐性课程是对显性课程的一种补完。当前,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往往不能够正确的认识隐性课程的重要性,忽略了与各个任课教师的沟通,对班级建设和校园文化等因素对德育工作的推动作用认识不足,使得德育工作的开展途径和手段变得单一、片面,影响了德育工作的质量。

(二)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能力欠佳

开展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就目前的德育工作现状来看,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仍旧有认识不足、能力欠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缺乏对德育工作正确的认识,不能将德育工作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来开展;不能正确地认识德育工作的价值,认为其与教学任务无关;缺乏丰富的学生工作的知识,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工作之中出现的问题;工作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却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保证德育工作的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班主任必须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能力的高低将会对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必须要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首先,班主任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德育工作,要明确其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要将德育工作划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其次,要强化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最后,班主任必须积极寻求科学、合理的德育工作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努力使投入和收获成正比。

(二)要加强与任课教师的配合

在校期间,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课堂学习,因而大部分的问题也是诞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之中。基于这样的情况,班主任要想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就必须要加强与各个任课教师的配合。首先,班主任必须要积极和各个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等,并要将自己的工作计划告知任课教师,与其一道针对工作计划进行商讨,改进其中的不足。其次,要和任课教师一道实施统一的管理,全面协调学生的各个当面,全面开展德育教育。第三,班主任必要及时并且如实的向各个任课教师反映学生对其的看法,帮助任课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其能够在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时渗透德育教育;同时班主任还必要向学生介绍任课教师的优点和长处,帮助任课教师树立形象。对于班主任来讲,其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但不是唯一的实施者,要想提高德育工作的工作质量,班主任就必须加强与各个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通过与各个任课教师的合租,实现全面的德育教育。

(三)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在很多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按照朋友的建议处理某些事情,而不会听取家长或教师的建议,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一现象提高德育工作的工作质量。在这方面,班主任必须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朋友型的师生关系。首先,必须要关注学生所关注的事物,增加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学生之中。其次,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要忙于批评和惩罚,要先和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错误性和危害性,继而进行改正。例如,很多班主任在工作的过程中,都会面对学生抽烟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多数班主任都会采取:没收香烟、批评学生、让学生检查甚至是“叫家长”的幼稚行为。这些处理措施,都是幼稚且容易造成适得其反的处理行为,是一种能力低下的表现。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任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吸烟对自己的健康和他人的危害,继而通过班级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吸烟的危害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推动德育教育的实施。最后,在和学生进行沟通时,做好保密工作,不能够将学生的秘密透露给其他人,避免学生丧失对班主任的信任。

结束语:

班主任是学生时期接触的最多的教师,其在德育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任必须树立正确的认识,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强化与任课教师的合作,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德育工作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利琼. 论初中班主任工作策略[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S2)

[2] 敬金蓉. 小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19)

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范文第5篇

1.项目实施的时代背景

①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育部、等六部委于2009年6月31日,在天津召开全国首届中职德育工作会议,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在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随着广西三年职教攻坚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各地职业学校扩招,生源增多,学校规范扩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带来冲击。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普遍是义务教育后的学生,他们面临的不仅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教育,还要面临走向工作岗位、走入社会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和准备。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任务就更加迫切、繁重和艰苦。

③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在规模扩大、生源扩涨的情况下,切实担负起培养我国未来产业大举的重任,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举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何落实《意见》和《大纲》,并以《意见》和《大纲》为指导,加强德育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当前面临的十分迫切和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④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当前各中职学校都在抓学生的德育工作,学生的德育工作历来都是学校工作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实施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为了更好地实施学校的德育工作,很有必要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升到规范化体系的建设的高度来落实。

⑤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德育工作规范化体系建设中已初步探索出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且有进一步推广的可行性。

2.项目实施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等六部委的《意见》和教育部的《大纲》为指导,以创建一套完善的系统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为目标,搭建各种德育平台,设定相关载体,在平台上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和激发,自觉参与行为实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实践和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而探索出一条符合时展要求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德育工作规范化体系。

二、项目实施的过程

(一)项目实施的目标和内容

目标:通过研究中职学校德育规范化体系的建设和实践问题,使学校能在德育工作中,以实践养成培养学生德育能力为核心,创建适合学生实践参与的德育平台,设立学生乐于接受的德育载体,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德育途径,构建一个富有实效性的科学的规范的德育工作体系。

具体内容:充分了解和分析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状况及实践养成的德育工作规范化体系研究理论,跟踪分析典型案例,创建各种适合学生主体意识激发的平台和实践载体,完成构建体系和建章立制工作。

(二)项目实施的方式

通过实践创新的方法,构建一支多层次的德育工作队伍,创建各种德育平台,设立相适应的载体,建章立制,规范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采取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分层教育与综合教育相结合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和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三)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

本项目的实施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历时超过一年,主要是以学年度为项目实施、实践的时间;主要参与对象为08级(二年级)、09级(一年级)的学生;项目实施中没有中断,一个学年学生德育工作就是围绕项目的主线来实施的,项目实施的过程主要不是体现在时间上的进程,而主要是体现在空间上对体系的构建。项目用“三个要素”和“三条主线”来构成和惯通,从而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

1、三个要素:即队伍要素、平台要素、内容要素。

(1)队伍要素是建设学校分层次的德育工作队伍。分为校级领导层次、中层干部层次、教师和班班主任层次、学生干部队伍层次。不同的层次赋予不同的职责和任务。

(2)平台要素是构建多种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的平台。有新生入学教育(含军训、专业介绍及专业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国家助学政策宣讲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劳动卫生及安全教育等形式)、每周升国旗仪式、每年校运会、春秋游活动、重大节庆日文艺汇演、重大事件教育、课堂教学、日常行为规范十项达标等。

(3)内容要素是在不同平台载入爱国主义、体育主义、日常行为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爱心和感恩等相应的内容。

2、三条主线:

(1)学校——科室——班主任和教师

(2)学生科——班主任——学生干部

(3)学生干部——班级——学生个体

三、改革成效

(一)项目的效果评价

在实践中构建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完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一个校全面的、规范的模式,这一模式运行的最直接的效果,是使学生能在学校的引导下在不同的平台上实践和亲身体验德育的过程,在亲身的实践和体验中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让德育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一种习惯。

(二)改革成果描述

1、初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系统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在体系中的不同环节构建相应的平台,设定相应的载体,建设相应的队伍,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和激发,自觉参与实践,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的熏陶,激发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在实践和体验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2、确定了一条“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平台、以德育能力提高为核心、以实践体验为形式、以养成教育为目的”的德育途径。

3、经过实践创建并检验了构建德育工作规范化体系的各要素。构建了学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教师、学生干部呈阶梯层次的德育工作队伍;形成学校——科室——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学生科——班主任——学生干部;学生干部——班级——学生个体三条德育工作主线,初步形成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网络。创设各种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中实践和体验德育的过程。

4、德育工作体系结构图:

5、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得到提高。

(1)打造了一支坚强而高效的德育工作队伍。队伍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从队伍建设入手,打造不同层次的德育队伍,形成人人参与德育、人人关心德育、人人都有责任的队伍网络。

(2)形成了校园德育工作常态化机制。从每学年的新入学教育到学年末的二年级学生顶岗实习动员、三年级毕业生的毕业典礼的学生重大的人生转折和选择期,到学校各种大型活动的组织和参与,再到日常课堂教学和日常行为规范十项达标等常规活动,一个个的活动平台、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德育的熏陶。

(3)校园呈现良好的德育氛围、师生身心健康、精神向上。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创建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体系,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得到完善的结合,神形并进,以德育为核心营造一个崭新的校园文化风采,陶冶了师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从而也促进了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促进了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一年来,学校获自治区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获桂林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两个专业获自治区示范专业,课题主要参与人获桂林市优秀德育工作者,两名班主任获桂林市优秀班主任,一名班主任获自治区优秀班主任,一个班级获自治区优秀班级,多名学生和学生干部获自治区及桂林市“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校园平安稳定,学生无重大违法违纪行为,德育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

四、成果形式:

五、思考与反思

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途径;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一)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任务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一堂优秀的小学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还要有针对性,灵活的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坚持启发式教学,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其他各科教学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并不是只单单上思想品德课,因此如果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小学各科教材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因此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

(三)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校会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德育活动应当成为班会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发挥少先队的德育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组织的实际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二、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一)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学生的身心得以宽慰,此时的教师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教育。讲解是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行为的标准和方法,以指导行动。教师可以引用本地、本校的真人真事,使学生借助具体材料,来领会道德要求的基本要点。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谈话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学生的问题。它不会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等等的限制。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对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的教育相对来说更随意。讨论这个方式主要是用于小学的高年级。因为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思想,有自己的辨别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讨论来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它的特点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觉性,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辨别力。特别是在学生中对某些问题认识上有分歧意见无法统一时,运用这种方式更有效果。

(二)情感陶冶

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相对于说服教育,它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是三个方面: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三)榜样示范

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范文第7篇

一、学科德育在实施中的误区分析

在课程改革推进的实践中,一方面,广大中小学教师对学科德育的理解变得更理性、科学,但另一方面,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一)只有研究课和参赛课才关注学科德育

在课程改革中,虽然一线教师能够理解学科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因为时间、教学内容和考试评价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在常态课教学中仍以讲清知识和考点为主要目标,将德育视为可有可无的附属物;在研究课中,尤其在以学科德育为研究主题的活动中,教师才关注德育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二)课堂教学的结尾是落实学科德育的主要阶段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多采用自己熟悉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资源,对于如何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开展学科德育的方式和策略则相对少一些,从而导致在实践中形成了单一、固化的操作模式,即“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讲新课+结尾提升德育点”的“拼盘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让人明显感到学科德育在“贴标签”,从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

(三)学科德育只与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相关

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将“教学具有教育性”等同于“教学内容具有教育性”,从而忽略了教师的言谈举止、学识和情感投入等对学生的潜在影响。因此,部分教师对学科德育的践行产生了误区,认为只有本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了育德点,这节课才是体现学科德育的课。这种做法,一方面使很多没有明显育德内容的学科课堂教学游离于德育之外,影响了德育的长效性;另一方面即使在学科德育研究课上,教师也是过多关注表面的素材和资源,而忽略了自身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的情感体验。

部分教师对学科德育的误解,亟须我们从理论上进一步明确学科德育的内涵,从实践上落实学科德育的操作策略,明确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落实和提升学科德育的实效性。

二、形成对学科德育的正确认识是有效实施的前提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这次修订全面吸收了10年课程改革的基本经验,并提出了四方面的主要变化,其中第一个变化就是“落实德育为先,突出了德育的时代特征”。因此,德育越来越成为每个学科、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作为课程德育主要部分的学科德育,既是实现全员育人的必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科德育,指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将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通过各种手段、方法,自然而然地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实现学科德育的过程化。

(一)学科德育与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相辅相成

一方面,学科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学科德育的主要内容。我国21世纪课程改革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强调了实现道德及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并且尽可能全面、深入地挖掘、展示出不同学科在实现道德教育上的不同价值。

另一方面,除了明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突显学科德育外,大量的德育因素是在教学组织和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教和学的过程是一个价值过程,教学在本质上就具有道德性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频率最高的时空段,教师本人是否遵从并践行平等、尊重、公正等价值观,教师本人对做人、做事推崇什么样的价值观等都显性或隐性地传递着德育的信息,并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二)学科德育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方式

其一,显性结合。表现为学科德育内容通过学科内容的知识点直接反映出来。中小学德育课程是学科德育内容中最系统、最具条理性的部分,其他如历史、地理、语文、音乐等都具有学科德育的显性内容。如果将这些内容视为纯粹的知识传授,那就削弱了育人的功能。

其二,隐性挖掘。表现为学科德育内容蕴含于学科教材内容、科学观念中,它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手段揭示出来。如生物学中的遗传与变异、同化与异化,数学中的直线与曲线的关系,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等都蕴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领会。此外,对学生科学精神、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都可与具体的教学活动相结合。

其三,融入拓展。表现为教师有意识地把德育观点融入到从表面上看不具备德育要求的教学内容中。如对于化学学科中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可将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与环境保护、低碳教育相联系。能否有效地进行拓展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德育观念、德育理论的底蕴,取决于教师的敏锐度和主观努力。

三、学科德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一)学科德育内容的选取途径

第一,与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育德内容。这些内容应该与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相联系。

案例1:物理学科“人造卫星宇宙速度”一课,可以通过科学方法的渗透,使学生领悟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同时使学生体会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

案例2:中学英语学科“When was it invented?”一课,在学习过去时态的被动语态时,教师列举了历史上众多的发明,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发明的纸币、古代火箭等,通过学习使学生产生了对祖国的热爱,产生了民族自豪感;通过对“where was it invented?”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与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相关的育德内容。目前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提倡的探究、体验、合作等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本身就蕴涵着一定的德育因素,如合作学习强调互帮互助,突出对合作精神的培养;小组间的交流与竞争突出对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案例3:小学英语学科“我的生日”一课,教师设计了“朋友生日的调查”和“制作家庭生日书”的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小组合作和大量语言输出的机会,力求在认识、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在活动体验中教育他们关心他人,关心长辈,真正让语言走近生活,用语言改变生活。

第三,教育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育德内容。这里涉及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教学设计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规划,这是预设的。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等都是未知的。因此,在师生和生生的交流过程中可能蕴含着一定的德育因素。

案例4:中学音乐学科“同一首歌”一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展示了一段母亲和班主任的录像,既表达了母亲、老师对孩子的爱,又表现了孩子对母亲、老师的爱,从而实现了情感体验与共鸣的效果。

(二)学科德育实施的方法

第一,资料拓展的方法。认真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从教学资源的角度选取学科德育的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课例1:物理的“人造卫星宇宙速度”一课中,可以利用我国自行研制原子弹时老一辈科学家们艰苦奋斗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艰苦奋斗、顽强攻关的航天精神教育。

第二,情景模拟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在真实的情境中,或在对真实情景的模拟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课例2:思想品德学科,老师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在模拟中运用和巩固相关的法律知识,体会法律的威严。

第三,激疑设问的方法。结合教学情境,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在对问题的分析中适时进行教育。

课例3:在生物学科中讲授遗传信息时,学生表演了《多莉找妈妈》的小品,老师在总结活动成果时分析了本课的重点知识,即只有细胞核才是遗传的信息库。接着老师设问:“多莉虽然没有妈妈,可是我们都很爱它;但如果是克隆人,结果会怎样呢?”从而使爱护动物、关爱生命、克隆人的出现将带来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等在设问中得到了有效的渗透。

第四,榜样激励的方法。学科德育最外显的形式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榜样。一方面,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对学生来说应是优秀道德品质的典范,自己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的历史和文学人物,以及学生身边的优秀同伴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此外,许多道德思想都包含在一些故事中,优秀的文学作品既可使人快乐又可给人以教育。这些思想无论是教师有意加入的还是蕴含在课程中的,榜样对学生的教育都起着重要作用。

四、规划与实施学科德育的工作策略

(一)总体布局 分段实施

为避免德育在学科教学中出现随意性和片面性的现象,学科教研组必须根据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状况,对本学科有效落实学科德育进行总体规划,并分年段、有步骤、分层次实施。一方面根据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年段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明确学科德育内容的方向和范围;另一方面要兼顾学科教学中将要开展的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实践、专题讲座、科学实验等,分析蕴涵于各类活动中的德育因素,有效设计,合理安排。

(二)精研教材 拓宽渠道

为避免在落实学科德育的过程中出现穿靴戴帽的现象,关键要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挖掘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做到准确、适时和贴切。同时要注意采取多种方式,精心组织各种活动,实现师生的双向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三)尝试评价 提供导向

目前,部分教师习惯于评价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学科德育效果的评价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策略。因此,各学科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构建本学科的德育系统,从德育目标、育德过程和教育效果三个层面进行评价,逐步建立起常态、科学的学科德育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科德育的健康发展。

(四)确立课题 专项研究

随着对学科德育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我们对有效实施学科德育的内容、途径、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实施思路,但同时也生成了新的研究问题。

1.各学科德育研究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由于各学科知识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载体也就不同,从而导致学科德育容易强调学科自身特点,各行其是,难以形成合力。例如,中学同一年级约有十门学科,如果不横向研究各学科之间德育的有机联系,就很容易出现重复,从而难以综合实现各学科的德育功能。因此,不仅要加强每个学科内的纵向研究,更要加强各学科之间德育内容的横向沟通,就相同或相似的德育因素开展不同学科合作的教学研究。

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范文第8篇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班级德育工作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基本内容有: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中国*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三、实施途径:

班级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主要途径如下:各科教育;校级、班级教育和各种教育活动;共青团教育活动;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活动。

四、教育原则: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加强针对性;坚持正面教育;提高道德认识和行为训练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五、具体措施:

1、进行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的规范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落实学生个人量化积分为主线,以德育系列化活动和“班级十最”等评比表彰机制为动力,扎扎实实地搞好德育工作。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开展读书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知识比赛等,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广大学生奋发向上。

六、学生品德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