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范文第1篇

一、当前中专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与培养目标不相符

结合我校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教学实践和教学内容的情况,从教学现状、教学目标、教学特点和教学任务等方面的分析发现,在中专学生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专声乐教师结合自身在高等院校声乐教学的经历,在教学中仍然保持高效声乐教学的传统思想与内容,对于中专学生的现状没有准确分析,使得声乐教学的教学过程与培养目标不相符。我们应该看到,中专声乐教学与高等音乐院校声乐教学是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目标的。高等院校声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成为专业水平极高的声乐表演和声乐教学专才,而中等专业学校是为了培养出能够一边弹、一边唱还能一边讲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

在对我校学生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中显示,在我校当前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并没有考虑学生与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区别,只是盲目地追求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演唱技巧能提高,学生能在各种比赛中获得奖项,使得他们选择的教学内容过于功利化,使得教学内容中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技能的部分很少,忽略了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目的。

由于教学内容过于功利化,使得当前的中专声乐教学内容不能更好的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喜好,选择的教学内容大多数是艺术歌曲,而且艺术歌曲中主要还是美声歌曲,对于民族歌曲和流行歌曲的内容偏少,对于中专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成长帮助很少。长此以往的发展,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面狭窄,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时间推移也逐渐衰退。

(三)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专业化和规范化。在中专声乐教学中,教学规模、教学的专业性和教学管理方面均有较大进步,基本形成规范化和科学化。但是,在目前的中专声乐教学中,还是有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音乐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音乐教学目标,运用一定手段和方法,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各种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完成和满足个体音乐能力发展需要的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教学向着正确方向发展,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学到知识,但是,目前的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由于受到外界和内在因素的共同影响,教学评价机制仍旧是单纯的考试的方式,仅仅用一个分数去衡量学生的能力,对学生做出评价,这并不能完全的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声乐水平和学到的声乐知识。可以这样讲,在中专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学评价机制的缺失,是导致中专声乐教学严重滞后的重要原因。

二、中专声乐教学发展趋势预测

针对当前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情况,许多中专学校的相关人员均已认识到上述问题,目前正在着手研究如何提高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为此,我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认为中专声乐教学必会采取如下相关措施,使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更新教学理念

从古至今,音乐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因此,做好中专声乐教学,使相关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自身的艺术品位与人生修养均能得到提高。要想能够使教学过程达到这一目的,更新教学理念是最重要的。新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变革性,要求教育所要传授和学习的知识,是如何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因此,相关教师必须要经常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要结合教学理念,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确定培养目标

任何一种教育,都应有其自己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对于中专声乐教学,同样需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使中专音乐教育取得好的效果。声乐教师在教学前,对于教学活动所需要取得的教育效果和培养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根据这个目的,制定长远的学习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更新相关理论,使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活动的实施和过程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这也是未来声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三)加强教学实践

在社会越来越青睐复合型人才、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趋势下,实践教学也越来越多的成为中专学校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教学改革措施。21世纪的中专生,对于新知识和新信息的接收能力十分强,特别是在如今网络发达的情况下,中专学生的思维变化十分复杂,有必要改革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实践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使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朝这更好的方向发展。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范文第2篇

一、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教师是关键

任何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这一中间环节,教学模式的选择应用、课程的实施、施教方法和手段、课程评价等都离不开教师。高师声乐教师只有准确掌握高师声乐教学目的、教学规律、现代教学理念和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与教学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完善声乐教学进程,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要提高高师声乐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

首先,更新教师观念,以学生为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愉悦的学习氛围。传统的师生关系以教导和服从为特征,教师往往认为自己是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教导者,因而会有意无意地维护自己在学生面前的权威感,这种做法压抑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因素及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师生是互动的,互相影响的,学生是教师密切的合作伙伴,尤其声乐教学效果的优劣更取决于师生双方共同的配合和努力。一种彼此没有心理压力,如朋友般良好的师生关系恰恰可以促使教学合作过程更加默契、协调。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心理效应的运用,通过温和的态度、丰富的教学语言和有效的评价,及时鼓励学生,尊重并保护其自尊心。如教师运用期待效应向学生表明,对他们抱有高度的期待。这种超常态的输入,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直言向学生表明自己的期望,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指导与帮助传达对学生的爱和期待。学生在教师的期待和鼓励中,提高了对自己的期望值,增强了自己对声乐学习的信心,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增强责任感,根据教学需要丰富施教方法及手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的进程。教师的施教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和学的有机结合,它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关系到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因此,声乐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还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更新教学方法,根据声乐教学的特性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方法,选择最恰当、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争取教学效果最优化。

声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除了运用讲授法、范唱法、谈话法等方法,深入浅出地将各种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精湛的演唱及娴熟教学技巧融入课堂,使抽象复杂的声乐学习具体化、直观化、简单化。进而唤起学生对声乐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还要善于推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声技术、视听等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如使用演示法,通过实际音响的聆听,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对好的、优秀的声乐作品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使之树立理想的声音形象和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让学生听自己演唱的录音,这样可以抛开内耳听觉,使学生对自己的演唱有一个更加客观、准确的认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分析自己歌唱的优缺点,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与此同时逐步培养起学生独立学习声乐这门抽象艺术的能力。

只有全面提高了教师业务及综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真正做到并时刻体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施教方法,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并调整改进教学,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以质量为依据,进一步宪善教学模式

保证质量是高师声乐教学的生命线,声乐教学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分工,并合理组合,形成多种教学模式,成为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如何选择、改造、应用教学模式是声乐教学工作及改革的集结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声乐教学模式由原来的个别课(小课)为主,变为小组课和集体课为主,打破了以往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节省了师资,提高了教学效率,起到了节约教育成本的作用。但是,有很多高师院校片面强调所谓“教学效率”,一味夸大集体课的作用,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违背了教学目的和办学宗旨。因此我们在选择、组合、应用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时,一定要从声乐艺术的自身规律来考虑,充分掌握各种课型的本质特征,并合理组合教学模式、内容,方能达到高师声乐教学以质量求生存的基本要求。

个别课充分体现了声乐教学的最大特点——因材施教。个别课可以让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悟性等实际情况,分层次选择现阶段最适合的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技巧的同时,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展,并通过音乐表现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小组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能动性,陪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如何进行声乐教学(教师针对同一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组织教学,通过各自的演唱使学生自己发现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共性问题和个体差异,寻找恰当的解决方法,融教学学习于技能学习之中,使学生会学的同时也会教)。集体课综合体现了声乐教学的诸多特点,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使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科最新动态与发展,开阔学生眼界并培养其艺术思维能力、提高声乐综合素质。

三、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完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高师声乐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求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要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设置一定要全面符合基础教育所需人才的培养目标,符合声乐专业教学的自身规律和特征。然而,由于长期受专业音乐学院的影响,很多高师院校声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学习过程中重技能轻理论、重训练轻实践,这也使得我们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有缺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有定的歌唱水平,但知识面及视野狭窄、音乐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及教学实践能力较差。因此,丰富声乐教学曲目、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是高师声乐改革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是提高高师声乐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和更新教学内容要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出发点,以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以重视教学质量为原则,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趋于科学、系统、全面、综合、实用。

首先,高师的声乐教学应以演唱技能为基础,加强声乐理论课程的学习。缺少理论指导的教学总是带有一定盲目性的,高师声乐学生在上技能课的同时就应该开设声乐演唱与教学课程,内容可包括歌唱基础理论(发声知识、歌唱心理)及嗓音保健、声乐表演及欣赏、中外声乐发展简史、声乐教学法、中学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与优秀课例评析等。教学法部分除了讲述声部界定、曲目的选择、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常规声乐施教方法外,还应按照不同的声部简明扼要地分别介绍施教特征;声乐演唱及欣赏课程可包括歌唱表演、表演心理、优秀声乐作品赏析及优秀歌唱家的生平及其演唱风格特点等内容。学生通过学习一些表演方式和技巧,使歌声插上翅膀从而更具感染力,同时结合声乐欣赏开阔眼界,吸取他人的长处,提高歌唱能力、声乐鉴赏水平及艺术修养。中学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与优秀课例评析应系统讲述青少年嗓音特征、保健及训练方法和常用有效的组织教学模式及方法。通过以上课程的开设,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增长了学生声乐理论知识,还配合并丰富了个别课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明确高师声乐教学的目的,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明确声乐学习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为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根据教师专长和实力,开设特色课程。如根据地域或民族特征开设戏曲、曲艺、器乐等地方特色音乐课程,如北京的京剧、浙江的越剧、西北的秦腔、广东的粤剧、蒙古族的牧歌、苗族的飞歌、回族的花儿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增进学生对当地民间音乐和地方音乐史的了解,进而更好地继承、发扬、创新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

最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不容忽视。歌唱和歌唱教学本身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当学生掌握了歌唱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理论知识,并有一定演唱和教学能力后,加强艺术实践活动有利于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对歌唱的感性认识。设立教学及艺术实践基地,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定时、定期地参加、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组织能力。实践活动可包括参与或组织演出、以及教学及演出观摩等。

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完善,课堂教学是实践的前提和有力保证。实践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演出和教学都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技巧作为基础,而实践恰恰是课堂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外化表现形式,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通过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与知识反馈信息又使课堂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加以补充,两者相辅相成,循环反复,既丰富了理论知识又熟练了技能技巧,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出较强的业务能力、组织能力、教学能力、编导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因此,艺术实践是高师声乐课程不可忽视的一个主要环节。

综上所述,高师声乐教学的质量观贯穿于声乐教学流程的整个过程。充分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组合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就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对声乐理论及其他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从而造就既具有较好的演唱水平、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教学能力的能够胜任中等学校音乐教学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立君著《声乐教学艺术论》,福建教育出版社

[2]黄友葵著《声乐教学艺术》,华乐出版社

[3]石惟正著《声乐教学法》,百花文艺出版社

[4]赵震民著《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声乐课 教学改革 教学研究 思考

声乐主要教授发声的基础知识、咬字吐字、通道建立、腔体共鸣、歌唱技能技巧等的方式方法,通过学习训练及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及舞台表演能力、强化声乐艺术节目组织编排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其就业的主要岗位是:针对文艺团体表演、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音乐教学以及企业、社区、农村文艺活动等职业岗位,以及琴行、文化馆站等岗位。同时音乐管理人员、创作人员、制作人员、唱片公司、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等大众媒体的音乐编辑和策划人员为本专业的发展岗位。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声乐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与演出情景高度一致的情景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具备岗位职业能力。我们总结经验总结如下:

一、明确了声乐课程教学目标

声乐课程组教师注重探讨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尤其针对高职学生特点,逐步确定了声乐课程的教学目标,解决了区别于本科教育的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

因此我们明确了声乐课程的培养目标,即面向社会文化生活的实际需求,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音乐教育与表演工作第一线需要,具有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以教授、辅导为主,表演为辅,同时具备编创、评论和鉴赏、组织和策划等一专多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摸索出声乐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声乐课程坚持基于工作过程,为了工作而学习, 通过工作而学习,将职业能力的培养整合到学习任务中,即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教、学、做一体,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掌握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经过多年的摸索,确定了声乐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1、工学交替促进学习的主动性

2、项目导向推进知识构建

3、课堂与实践地点一体化加强工作经验

4、个别授课与集体授课相结合提高创新精神

5、声乐教学连续几年采取师生互选的方式分配学生。

6、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三、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

(一)、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科学选取教学内容

贯彻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课程标准以工作岗位要求为依据的原则,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文艺团体表演、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音乐教学以及企业、社区、农村文艺活动等职业岗位的特点和要求,首先从优秀声乐教材中,选取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难易程度的中外典范性歌曲,作为声乐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其次,注重体现课程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和区域性的特征,将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民歌、戏曲唱段等列为声乐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第三,充分考虑学生今天的“学唱”与明天的“教唱”,今天的训练与明天的舞台表演的关系,从中小学音乐教材和群众喜欢的歌曲以及当地科尔沁民歌中选取部分曲目,作为声乐课程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补充。

(二)、坚持适用、实用原则,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坚持适用、实用的原则,针对课程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整体设计全程教学安排,科学编制各阶段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实际适时调整优化。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视声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运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突出声乐课程的实践性,通过稳定性和梯度性相结合的歌唱训练,突破声乐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尊重学生个体条件差异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按照人才培养规格的一般要求确定必修内容,依据学生个体优势和发展需要确定选修内容。

这样,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变化中获取新的职业能力。

四、开发了多套独具高职特色的教材

高职教材的编写应以应用为目的,在量上以必需、够用为度,在质上要做到科学。通过多年演出和教学工作的经验的积累,我们全体课程组的成员在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完成了《科尔沁民歌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利用》科研课题,撰写科研论文和教学论文18篇,著书3本。这一系列工作主要是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教、演、编、排能力、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体现了高职特色。

五、课程建设上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

在巩固和发展以往课程建设成绩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声乐课程体系成为我们的目标。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精选教学内容,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声乐演唱、教学实际应用能力,利用现代技术开发课程资源,注重职业素质教育,认识声乐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大力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声乐课程改革中主要突出了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大体由两个模块构成:声乐基础训练和声乐教学(歌曲、语言、表演等)

声乐课程教育以培养学生适应音乐教育与表演工作第一线需要,具有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以教授、辅导为主,表演为辅,同时具备编创、评论和鉴赏、组织和策划等一专多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重构课程体系,把实践教学始终贯穿教学的全部过程。

六、更新了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教学手段开始进入数字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时代,声乐教学在学校和学院支持下,不断更新硬件设施。

七、建构长期有效的教师培养机制

我们始终把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培养出一支充满活力的现代教师队伍。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教师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师资培养采取了如下措施:

1.提高职业教育理论水平,通过各种资源获得职教理论培训。我们通过学习对国外的教育理念具有深刻地认识和体验,对声乐教学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2、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提供教师出国进修或国内培训、学习交流机会。比如参加学校、国家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短期培训,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社科项目结题与成果发表专题研讨会,参加全国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

3、注重职业能力培养,鼓励参加职业认证考试,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引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做教师,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专业教师到工厂、企业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并尽量在此期间获得一门职业资格证书。

近年来,积极参加高职高专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提高显著。近年来多次获得院系举办的教学比赛一等奖。

4、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教学研讨活动。

总之,通过声乐课的设计和建设,我们更新了理念、锻炼了队伍、增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丰富了课程资源,对声乐课程有了整体的认识。今后还需加强高职教育理念的学习,不断丰富网络内容。使我们的声乐课程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更加适合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程;定位;目标

一、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声乐课程是音乐专业教学的重要课程,也是整体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目标:①掌握歌唱的基本发声原理、发声技巧和演唱技巧。②熟练掌握儿童的声音特点。③掌握正确的少儿声乐教学方法。

能力目标:①具有正确的分析和表达歌曲的能力。②具有较强的少儿声乐教学能力。③具有简单的少儿歌舞的创编能力

素质目标:①培养学生对幼儿教师工作的认同感。②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③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歌唱技能是必须掌握和今后从事幼儿音乐教学以及幼儿特长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且基本技能。

二、课程设计思路

声乐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持先进的育人理念,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以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与幼儿声乐教学能力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相关幼儿园、小学合作建立校外一体化的实训基地,构建“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精选课程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课程内容的实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三、学生基础和智能特点分析

首先,大多数学生参加过省级艺术联考的测试,一小部分学生虽没有经历过正规的专业训练,但在入学前也是经历过校考的专业水评测验的,因此可以说学生入学时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兴趣也比较一致。但音乐综合能力普遍较差,严重缺乏实践能力,文化知识结构单一,所以在处理作品的时候并不能准确的把握作品的特点。因此,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加强音乐综合能力的训练;第二,要增强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要提高文化素养,建立合理的文化知识结构。

四、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组织安排

(1)根据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资格标准选取学习内容。

(2)根据学生的个人基础、认知能力和职业成长规律选取教学内容。

(3)选取符合岗位需要的作品作为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我们根据“歌唱技巧训练,由易到难;声乐教学能力训练,由弱到强;学科素质教育,由浅入深”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

以声乐演唱和培养幼儿声乐教学能力为主线,通过校内外实践训练,多元化考核,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演唱与表演技巧,融教、学、演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材的选择上选用固定教材为主,参考书籍为辅的并用模式。目的是找到适合每一位学生演唱作品,做到因材施教。

五、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手段

1.本课程教学模式采用了:分层式、实践式、和观摩式为一体

(1)分层式:根据每个学生嗓音条件的不同和每个学生的声乐演唱基础不同,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除了注重歌唱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声乐作品表现力的提高。在教材的使用和作品的选择上采用“因材施教,按条件分层次培养”,循序渐进,分阶段教学。不仅强调专业的基础性,更要促进声乐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2)实践式:第一,每学年都举办一次声乐专业的技能大赛,不定期的推荐学生参加省,市级甚至国家级的各类声乐比赛。第二,推荐声乐专业优秀的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积攒舞台经验。第三,帮助优秀毕业生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和毕业班乐汇报音乐会。

(3)观摩式:一方面,音乐系声乐专业的老师经常举办“声乐教师专场音乐会”的教学观摩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演唱对声乐的表演教学有一定的直观学习,学习每一位教师的表演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国际知名歌唱家的独唱音乐会、经典歌剧视频和声乐大师的现场教学。

2.课程对校内、外实训条件要求

不光在各个环境中实行教学方法,也要求学校对校外实训也提供良好的实训基地,除了组织学生观摩和推荐优秀学生参加比赛和演出之外,学校还应和多个知名幼儿园合作,使学生不仅能够在校内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能够将这些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当中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课程对课程学习资源的要求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课教学法;职业院校声乐教学;优势;应用策略

一、职业院校声乐教学中微课应用的优势

(一)丰富教学内容

微课内容突破了传统声乐教学中以教材为主的模式,微课既可以是教师自己制作的视频、动画、图片等,也可以将MOOK内容进行重新编辑,引入国内外著名高校声乐教学的精华,提高微课质量。微课的运用,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开辟了新的交流途径,为学生掌握更多声乐知识提供了可能,让微课教学延伸得更广。

(二)提高教学效果

微课声乐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展声乐学习活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提前做好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学生既可以根据视频内容完成声乐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可以开展更广泛的课后练习。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能节省课堂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声乐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借助微课开展的声乐教学,可以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寻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中与教师展开讨论与交流,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声乐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专家变成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学活动成为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声乐技能的过程。

(四)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借助微课开展的声乐教学,可以更好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需求。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声部、声乐知识掌握程度、甚至是性格情感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促进学生声乐素养的提升。

二、论职业院校声乐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一)理论知识讲授中应用微课

无论是基本的歌唱状态、歌唱器官、发声原理还是声部的划分等理论知识都需要通过教师的讲授来完成。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直观生动的特点在声乐理论知识讲授教学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职业院校声乐课教学的实践中,微课教学可以在理论知识层面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歌唱器官》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播放制作好的微课,以动画或图片的形式将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展示给学生,形象直观;再如在《发声原理》的教学中,教师将气息通过关闭的声带并产生振动的动画展示给学生,不仅使歌唱发声的原理一目了然,还能在随后的启发和讨论中得出“歌唱的动力来自呼吸,声带处于被动状态”这样的结论,从而为今后的呼吸练习打下理论基础。

(二)声乐单项技能训练(发声练习)中应用微课

声乐课堂教学中,发声练习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演唱技能的有效方式。在发声练习训练之前,需要合理利用微课不断补充和辅助课堂教学。教师对常用的练声曲进行录制,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向学生展示准确的发声效果,增强课堂活动的趣味性以及直观性。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将传统声乐教学规律和微课内容有效结合,保证微课视频更好的应用。例如在《跳音训练》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熟练掌握腹肌的弹性训练和跳音技能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课前将腹肌弹动和横膈膜运动的动画、跳音训练的技术要点、跳音训练的谱例等微课给学生,让学生预先进行学习。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讨论等方式就知识点展开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反复进行发声训练和指导。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将更多的时间留给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指导和训练,还最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熟练掌握程度。课下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同本堂课内容相关的其他微课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和自主学习,巩固教学成果。

(三)声乐综合技能训练(作品讲解与作品演绎)中应用微课

1.作品讲解中应用微课

声乐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声情并茂的演绎声乐作品,对于作品的深度讲解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作品演绎的前提条件。声乐作品讲解包括作品的创作背景、表现内容、曲式结构等内容。例如在声乐作品《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的教学中,教师将作品的创作背景、表现内容、音乐风格特征、曲式结构及旋律发展手法等知识点制作成音频、视频或动画,课前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的时间则用于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针对一时无法掌握的困难内容,学生课下可以自主利用互联网平台下载并反复观看相关的微课视频,突破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作品讲解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微课,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声乐素养,完整演绎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2.作品演绎中应用微课

作品演绎是声乐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重点,其最终目的是完整的表现声乐作品,准确表达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不同的声乐作品技术难度不同,风格类型也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准确把握音乐作品,教师除了做好课堂讲解和示范,还需要不断对学生加强指导和练习。微课可以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的作用。教师在课前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明确作品演绎的要求,对其风格特点和技术要领进行录制,让学生自主下载和观看,了解音乐作品的演绎要求,为高效课堂构建奠定基础。同时,为了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效果,还可以指导学生观看相近风格及技术特点的作品,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演绎。以声乐作品《红梅赞》演唱教学为例:教师结合作品的演绎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八度跳音演唱技巧,还要帮助学生掌握作品《红梅赞》的表现内容、演唱技巧及音乐处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范唱或播放不同歌唱家演唱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找出歌曲的技术难点(八度跳音),进而同学生一起对作品的旋律发展手法、人物形象、情感特点等逐一展开讨论式的互动和训练,为学生完整的表现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可以比较完整的演绎作品后,教师还可以推送其他微课,引导学生练习并掌握运用不同声乐技巧塑造多种人物形象,开展多样化的声乐综合技能训练。

(四)声乐能力拓展训练中应用微课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辅助方式,应用非常的灵活,并且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力拓展训练是职业院校声乐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主要有独立研究和小组合作两个类型。在独立研究中主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创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相互交流和互动,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意愿组成相应的学习小组,选择喜欢的歌曲开展创编以及对唱或合唱等,还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比赛活动,将学生的比赛制作成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例如在男女声对唱作品《想亲亲》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向学生推送微课资源,通过微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男女声对唱的乐趣和魅力,并有意识的利用合作、比较的方式,富有感情的演唱作品。学生在对唱训练中不仅要掌握作品的演唱技巧,还要共同设计舞台动作,相互配合塑造人物形象,共同完成作品,达到拓展和提高学生的合作演唱能力及综合舞台表现力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开展声乐能力拓展学习活动,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互动,借助微信、QQ、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例如民族音乐表演传承与创新资源库)等平台,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与交流,为学生及时提供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群众声乐艺术;辅导教学;音乐文化;宣传普及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129-01

一、群众声乐艺术辅导教学的工作特点

在辅导教学中,正确的把握群众学员的声乐问题、促进群众对声乐艺术的学习热情、加强群众对于声乐的了解程度,不仅有利于音乐文化在民间的传播,而且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音乐文化素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氛围和和谐的文化生活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开展实际辅导教学的工作中,群众声乐教学因其自身的特点,更加需要声乐辅导员对此的准确而有力的把握。

(一)教学中的独特性

声乐艺术表演是中国古代歌唱家的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检阅古代的文献资料,许多著名的歌唱家都参加过很多的表演活动,在活动中,这能直接反映出歌唱家们的演唱水平和艺术修为。每个歌唱家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这需要表演者投入真正的感情,这样的表演才够完美。歌唱是语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必须在美妙的同时做到传情达意,让听众获得精神上的艺术享受。因此,作为歌唱艺术,它类似于其他艺术类的规律,要求内容与形式上的融合和统一,也就是“声情并茂”。

(二)教学中的地域性

在群众声乐艺术辅导教学中,教学的地域性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它主要体现在独具特色的民族唱法和民间音乐上,比如:戏曲、民歌、民间曲艺等。在北方的民歌中,例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曲调形式采用对应的上下句体,歌词苍劲而有力,曲调连续,旋律跳进,并且充满了人民的真挚的朴实之情;而南方的民歌则曲风温婉别致,细腻且华丽、例如《无锡景》,结构采用渐层下移形成四句体,充满了典型的水乡小调色彩。

二、在辅导教学中群众声乐应注意的问题

在学习基础声乐理论的过程中,教学者应该是学员了解发声器官的发声原理,在演唱过程中学会自然科学、有条不紊的调节呼吸,保护声带,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音色风格。

(一)注意呼吸

在演唱过程中,必须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在学会科学基础的声乐理论之后,学员应该学会正确而自然流畅的呼吸方式。呼吸的主要运动器官一般集中在腰腹部周围的“丹田处”与横膈膜,通过深呼吸将气流送入丹田,再运用腰腹肌肉与横膈膜的力量将气流吞入吐出,不断的训练,来增加呼吸肌群的运动力度,为歌唱中的气息稳定做好物理准备。

(二)注意发声

在平时基础的发生训练中,学员要学会放松面部、下巴、颈部的肌肉,并将喉头保持在位置较低的地方,由轻声的发音练习开始,逐步体会“共鸣”与“假声”的发音感觉。

三、群众声乐艺术辅导教学的工作教学方法

(一)多种音乐风格与形式相融汇

学员们的要求不同,以至于辅助工作的复杂性。教学内容需要涉及多种音乐风格及音乐形式,而辅导人员也应该在课余时间多汲取新的音乐元素,并在课堂上将此融入进去,丰富学员对音乐的了解,开拓音乐视野。并且建议教学者选择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歌曲用来作为教学内容,这样学员在演唱过程中更容易给自己定位,从而更好的理解并表现出独特的音乐作品。

(二)借助乐器辅助教学

乐器可以提高声乐艺术的感知力,培养学员的节奏感知。教学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多引导学员接触并了解各种乐器,如钢琴、电子琴、二胡、吉他等,带领学员在演唱过程中更好地与乐器伴奏相配合。这不仅可以增加学员对教学课程的兴趣,还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使学习课程进度顺利的进行。

(三)与其他课程之间相互衔接

纵眼观察整个音乐课程体系,在少数民族地区,声乐课程与其他课程相连接是体现少数民族地区声乐体系的特色的主要途径。声乐教学是不能封闭的,更不能只重视自身的体系性,应该更加注重从别的课程中吸取营养,增加互动,让学员在了解别的课程中也能联系到音乐,就像创作的灵感无处不在。

四、群众声乐艺术辅导教学对音乐文化的宣传及普及作用

群众声乐艺术辅导教学对于音乐文化的宣传普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新时期净身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群众互动,走进群众,用优美得音乐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熏陶及享受,不但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还可以使人们在美的艺术层次上提高一个档次,让人们认识并了解音乐文化。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范文第7篇

摘要: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工作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提出,高职声乐课程建设要通过对声乐课程的前期建设的分析,确定课程目标,设置以突出实践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内容,改革评价机制,突出课程的职业培养功能。

关键词 :课程建设 调研 创新实践 职业能力

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是专业的基础,只有做好每一门课程的开发建设,才能做好专业建设工作。高职声乐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声乐的基本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传授。声乐课以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质为基本出发点,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传授,把学生培养成适应音乐发展,能胜任社会音乐演出团体和教学岗位的人才。声乐课在整个音乐教育专业中,为相关音乐知识的学习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课程建设前期调研

1.声乐课程在音乐教育专业中的定位

音乐教育面向社会、艺术团体、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学校等相关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培养从事声乐教育、演唱、文化创新、演出经济等岗位的专业人才。声乐课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习者要有较好的声乐基础和表演能力。声乐课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根据内蒙古地区艺术氛围和文化需求,应加大蒙古长调、草原歌曲的教学和实训,面向当地需求,整合教学内容,调整培养方向,促进专业目标的实现。

2.学习情况的调查

随着上世纪末我国高校大扩招,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也逐年上涨。这不可避免地导致生源质量下降。以笔者学院艺术专业招生为例,音乐教育专业每年招收40~70人不等,录取的学生分数低,高中阶段接受正规艺术培养的人数少,基础知识差,技能不过关,质量处于中下等。这些学生入校后,跟不上专业老师讲授的课程,致使老师的教学计划难以完成。这些学生学习习惯又不好,缺乏努力训练、苦练基本功的意志品质,往往遇到困难就退缩,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二、做好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理解声乐专业知识的基本理论和演唱技巧,了解声乐知识随时间的发展而经历的不同阶段和历程,掌握不同流派唱法的特点,并掌握重点曲目的演唱方法。

2.能力目标

学会音乐语汇和声乐内涵,提高音乐表现力和音乐鉴赏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和初级演唱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声乐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提高艺术审美意识,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国内经典作品,进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培养其尊重各国音乐艺术、理解多元文化的精神,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针对本地区艺术市场需求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教学,首先我们要做好教学内容的整合工作。笔者学院处于内蒙古东部,是科尔沁文化发源地,有丰富的民族音乐遗产和浓郁的科尔沁风土民情。当地的艺术文化市场,对民族音乐的推广十分普及。根据上述情况,在声乐课堂上,我们有意识地加大民族声乐内容,选取一些经典的民族曲目,如《嘎达梅林》《诺思吉雅》等。另外,蒙古长调、数来宝等艺术形式也常常出现在课堂上,科尔沁民歌是我们大力推广的。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讲授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技能训练,多为学生争取上台演出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增加他们的表演能力。

四、改革评价机制

怎样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和教师工作的优劣,是一门课程建设的另一重要内容。首先要确定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评价,要采取对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实践能力相综合的办法,既注重理论成绩、卷面分数,也注意平时上课及参加实践活动的表现,要定好标准,不能搞一刀切。对教师的评价,传统内容同样重要,如能否完成教学目标、完成工作量、上课不迟到、课堂效果好等,也要加入教师对本门课堂的创造性改进等内容。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思想,结合教学目标,将这门课程重新赋予了生命和活力。对这一闪光点,要充分予以肯定,并加以重视和加大力度推广,这样我们的课堂改革才有持续不断的生命活力。

五、小结

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工作的基础环节和重点内容,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也关系到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通过不断努力、创新实践,将高职声乐课程建设成充满活力、不断创新、永保生命

参考文献:

[1]赵国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1).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范文第8篇

引言

声乐是一门以人声为载体的抽象性表演艺术,声乐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通过掌握科学歌唱发声方法运用人声进行艺术表现的学科,在高校音乐学专业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真正将声乐教学平台打造成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声乐师资基地是声乐教学面临的一项重任,要求声乐教师因材施教,遵循普遍性和一致性的客观规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理念,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新课题和新挑战。

1.声乐教学的基本要求

声乐基础课程作为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基础课,其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并熟练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努力完成技能技巧训练,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利用所掌握的声乐作品内容独立分析、处理歌曲,领会到歌剧作品戏剧表现力,且可运用多种语言演唱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中外声乐作品,并可以统筹歌唱语音、声乐名作及演唱赏析、表演常识以及朗诵、正音等选修课知识,将其充分运用于声乐作品中,进一步提高舞台表演能力;同时,还应足以胜任中等学校音乐课教学和课外声乐辅导工作,不断培养既拥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又具备丰富教育技能的应用型教育人才。

2.声乐教学现状

江西科技师范大本文由收集整理学音乐学院已经历了30年的办学历程,在不断完善发展过程中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改革。为进一步注重教学改革与探索,我校音乐学院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于人才培养模式、声乐教学设置及艺术实践上进行了综合性配套改革,突破了传统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单向性,并以适应社会应用人才培养需要为前提,在教学计划、课程结构设置及管理机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多年来,声乐教学都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及方法,且这种方法一直被采纳使用,学生所接受的知识由老师的老师一代一代的传递下来,知识面与变化较为单薄,这种单一、固定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着新时期声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执教过程中,不难发现,现行高校声乐教学框架已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教学理念、内容及教学方法等与基础主、声乐教学不相适应,这就要求大学讲师必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改进声乐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声乐教学水平,使高校声乐教学始终走在现代化教育前列,以适应现行阶段教学的多变性与可变性需求。

3.教学方法探讨

声乐是较为复杂的艺术,在教学中应推行“教学—研究—演唱—进修”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打破教学观念与教材选择的局限性,协调学生水平与教材内容,平衡教学时限与教材的使用,既尊重传统声乐教学,又注重开发音乐大视野,培养学生多元化歌唱思维,通过以往的“言传身教”,发挥学生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以音乐为中心展现音乐形象并调整发声技巧,拓宽学生对声乐艺术更为广阔的认知,避免声乐教学中“重技轻艺”的传统观念。要求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既要保证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进度、教案、授课内容的一致,又遵循教学规律、目的和方法,充分挖掘培养学生歌唱情感,提供富有创意的课堂设计和丰富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新时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

3.1 演示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由教师将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和技能通过音像制作后进行教学示范。例如,当演示“歌唱技能”训练时,可将与呼吸系统相关生理结构图及理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屏幕上显示,然后采用动画形式展示歌唱时的呼吸运动图,通过播放几例错误和正确的歌唱呼吸实例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最后再由教师针对演示过程中涉及到的呼吸原理和练习方法作总结分析,在学生中间开展呼吸训练。这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迅速正确理解歌唱呼吸原理和掌握呼吸系统生理结构,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科学练习法并加深记忆。

3.2 赏析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大量投入声乐鉴赏或优秀教学实例欣赏,旨

转贴于

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观念和科学评价方法,丰富学生音乐内涵及较高的音乐素养。并引导学生在赏析过程中进行少量针对性的发声联系。试图加强演唱歌曲的声乐技巧,全面协调学生生理机能。这种利用赏析、歌曲式的总体反应的万幸心理教学方法,可将歌曲中局部的动作技巧缩减至最小程度,同时开阔了学生视野,启发了学生音乐创新的潜在灵性,从多角度加大了学生阅历和专业修养。

3.3 学生自主学习法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只需帮助学生分析个人特点、能力及优劣势,为学生提供阅读书单、曲目库等,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每一位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及爱好积极主动学习,教师在此期间仅以导师身份对学生学习、科研及课外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全面指导。

3.4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动脑思考,利用丰富多彩的想象帮助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启发式教学法是在学生训练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问题、意境等,由学生自己展开联想去思考、研究、分析等,养成良好的独立思维习惯,在长期思考研究中不断总结适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自觉学习、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这种教学法是在高等师范声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需要重视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