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实训方案

企业实训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企业实训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实训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综合实训;内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DOI] 10.13939/ki.zgsc.2016.28.165

1 实训目的与任务

仓储与配送实务综合实训是以《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为基础,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仓储与配送管理技能和应用技能。在仓储方面,使学生了解实际操作中仓储中心是如何进行商品存储规划及商品出入库管理。在配送部分,使学生掌握配送中心系统设计与作业管理,以及配送运输路线的设计与选择等实操性问题。通过实训和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仓储与配送相关的操作,如入库操作、在库查询、出库操作、仓库理货技术、堆码苫垫技术及仓储管理系统软件的应用技术,使学生能达到物流企业相关岗位所具备的操作技能。同时,本次实训还能使学生养成创新思考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在人才培养方案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实训基本要求

(1)根据本次实训的任务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3人一个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训,组内分工合作,其中1人为主管,另2人为理货员,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

(2)仓储与配送实务综合实训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创造性劳动,要求学生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不拘一格、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参加实训。

3 实训的内容设计

本次实训分制订方案和执行方案两阶段进行,在制订方案阶段,提供给学生入库准备阶段可能需要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商品的物动量信息、入库任务单、客户档案记录、搬运工具的型号、作业场地的俯瞰图、配送运输车辆的型号、货位的详细信息、收到的客户订单、托盘的尺寸、月台的尺寸等。学生根据上述信息按照既定的格式要求制订作业方案。制订的作业方案至少包括以下几部分:封面、目录、分工安排、物动量分析、组托示意图的绘制、货位存储示意图的绘制、客户优先权的分析、库存分配计划表的制定、拣选单的设计、月台码放示意图的绘制、托盘和货位条码的编制、问题预案等。执行方案阶段是在学生制订好的可实施的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作业场地利用堆高车、手持终端、仓储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等软硬件设备完成的。该阶段主要包括入库作业、出库作业、配送车辆选型及路线优化等四部分内容。

4 实训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全面评价各个学生小组的储配作业实施情况,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九个方面全面检测学生的作业实施情况,每个方面的总分为100分。同时,根据各个方面对整个作业质量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学生小组各项的得分乘上该项的权重即为该项的实际得分。这九个方面的实际得分总和即为该小组储配作业实施的实际得分,满分仍为100分。详细情况见下表:

5 结 论

仓储与配送实务综合实训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背景,注重培养学生在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组织管理、安全及文明生产、工作效率、质量与成本控制、专业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职业素养。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介文凝.《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实训建设思考――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4(32).

企业实训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21302

1 基本情况

1.1 专业概况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也需要紧跟国际物流、跨进电商、国际货代行业发展步伐。该专业主要培养与我国经济建设相适应,掌握报关报检、国际物流以及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和实务操作知识,熟悉进出口业务操作、报关、报检、制单业务以及海运、空运、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相关业务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主要为:(1)各外贸公司及有进出口权企业中从事单证处理、报关报检等岗位的工作。(2)国际货运企业、专业报关行、国际船运公司从事国际货物海运、空运、商品进出口报关、报检、国际货运保险与理赔等多种岗位的工作。(3)国际物流企业中从事报关、单证处理和相关的运输、货运等工作。

1.2 产业背景

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运输的不断发展,国际货运业逐渐从这两个关系密切的行业里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业。它在发展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别的行业不可替代的,被誉为是连结货主与承运人的纽带。同为服务性新兴行业,报关行业则是为需要报关的企业提供一个报关的便捷通道,其服务范围总体来说是为企业办理进出口货物的通关及出入境手续,准确签单,避免信用证超期,造成经济损失。报关与货运属于国际贸易业务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货运业务从业人员作为贸易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经济活动主体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的职业群体,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珠三角地区报关与国际货代业随着国际物流业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起步,凭借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发展较为迅速。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加大交通运输业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快了港口、机场、铁路、航道、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为国际货代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物流支撑体系。广东省大部分交通运输企业聚集在珠三角地区,已建成广州、深圳、湛江、汕头等四个公路主枢纽。民航机场布局合理,形成以新白云机场为枢纽,多个地方机场为辅助的民航运输格局。港航建设步伐加快,港口码头向大型化、集装箱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其中的运输服务业占了八成多,国际货代业正成为物流重要增长亮点。

2 特色建设措施

2.1 扩大“行企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彰显规模效应,实现共赢

利用同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交流,探索实施“标准共建,过程共管,结果共鉴”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基于工作过程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建立“课程与工作任务相结合,课程与技能相结合,教学与学习情景相结合,实训与岗位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构建以“岗位主导、任务引领、能力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

(1)基于真实工作过程,行校企共同制订“工学交替/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方案。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定位和专业建设,结合地方报关行业、国际货运产业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情况,共同制订专业教学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校企间的良性互动,并进一步深化合作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技能证书等事务进行咨询和论证。

邀请行业协会专家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咨询,并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与成立了就业顾问委员会。通过多轮调研论证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行企校”共同明确专业定位与核心技能课程,适时修订教学设计,同时动员行业协会中的报关企业和货代企业,在学生实训、实习、就业、竞赛培训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课证结合、以赛促学、以证促学”。根据国家改革政策,与专家共同探讨自贸区新模式下的海关管理模式的变革和报关行业发展前景,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紧密与考证结合。

(2)基于项目化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专业核心技能课程通过与知名报关企业、国际货运企业的深度合作,在课程标准的开发、特色教材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实训基地及教学模式设计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在引进企业课程资源和课程标准的同时,也引入了行业和企业认证,加强“双证”融通教学,通过“课证融合、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促进技能课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的深化改革,从而提高学生获证率和就业竞争力。

(3)基于“2+1”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实现“过程共管、结果共鉴”。

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地区报关、货代人才需求特点和个性化要求,灵活进行“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陆续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人才订单培养”工作,制订完善的专业整体实训方案设计,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专业与企业共同制定订单培养的课程方案、授课内容、考核标准等。专业学生在第五个学期由企业进行面试选拔后,到企业中的客服、商贸业务操作部、海运部、单据等岗位完成互联网商贸、国际海运、单据处理等业务工作的操作,从而形成了教学与实践的无缝连接。每学年安排数十名学生参与企业的“订单式”培养并实现就业,通过订单培养毕业的学生能更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更快进入角色。

为企业“量身定做”开展人才订单培养的过程中,学校、企业全程接触,让学生深度接触企业文化、全面实施师徒短期带教,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严格执行过程管理机制,实行校企共同管理教学过程,共同鉴定与考核学生的职业表现和专业技能水平。

(4)基于“工学交替”思路,校企共同建设“五步进阶”成长性的教学平台。

按照“校企融合”的思路,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一体化”,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践教学“校内与校外一体化”,教学场地“教室和实训基地一体化”,重视学生的实训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五步进阶的教学平台:基本技能(课堂情境模拟)、专业技能(软件实训平台)、综合技能(校内工学交替或公司顶岗)、创新能力(大赛、思维风暴)、就业能力(校外实习和基地实训)。并将五步进阶设计方案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形成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多重层级”项目式课程体系。

第一阶段――基本技能: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来实施课程整体设计,企业参与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项目式教学方案设计等工作。

第二阶段――专业技能: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的优势,以企业提供的真实数据或案例为背景,结合校企共同开发的仿真软件实现业务模拟操作。

第三阶段――综合技能:聘请企业人员来校指导学生校内实训,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现场观摩,让学生熟悉职场文化并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形成系统化专业能力。

第四阶段――创新能力:聘请企业专家作为评委,组织学生的校内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加省级或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实时关注行业发展前景与动态。

第五阶段――就业能力:积极推行订单培养,组成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现“准就业”实习。

2.2 构建“虚实一体”的立体化创新人才实践新平台,实现学习和就业的无缝衔接

秉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在实训方案的设计建设过程中,以“龙头企业”为标杆,确保实训方案体现“行业高标准”。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制定实训方案,力求反映行业发展新方向,与时俱进更新教学体系和内容。在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优化课程设计,强化单项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综合能力培养,拔高学生的业务实操技能,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1)建立校内“高仿真”实训平台,形成“虚实结合”高度集成的实训体系。

采用校内“模拟实训”的方式,根据实际业务流程,在校内建立仿真的企业运作实训环境。先后建设一批功能齐全、水平先进的校内实训室和信息化虚拟实训系统,构建“虚实一体”的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动手能力,实现校内技能学习与实践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的接轨,解决商务管理类专业校外大规模集中生产性实训的实际难题。

构建核心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接入互联网并向学生开放。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中包含有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课件、教学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完成自主学习并完成在线练习、在线作业。借助于信息化的实训教学环境积极进行专业和课程的内涵建设,充分利用实训教学环境完成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2)与优质企业共建“三位一体”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学习和就业的无缝衔接。

充分利用国际货代产业大发展的契机,积极发挥行业引导作用、加强企业主体地位,有效实施学院内涵建设,建立基于共同利益的“行、企、校”、“三位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以保证专业生产性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满足学生专业实训和半年顶岗实习的需要,学生可以上岗即上手。

作者简介:

企业实训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培养;卓越环境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杨百忍(1980-),男,安徽宿州人,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丁成(1971-),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盐城 224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盐城工学院校级重点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课题编号:20113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30-02

环境工程人才的企业培养是通过整合国有、私营企业和社会的各种优质资源,开展校企合作,使产学研相结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的。培养能够解决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营等方面环境问题的本科工程型人才,从而满足中国新能源产业中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对高端工程型人才的需要。

一、环境工程人才企业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水、空气、重金属和化学品污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地区污染排放大大超过环境容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环境工程专业不仅研究水、气、噪声和固废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及措施,而且就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废物资源化技术、区域环境的科学规划及管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最优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目前中国已有多所大学成立了环境工程专业,并在学科建设、教学内容、实践实习及就业出路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何在新的形式下通过适当的教学改革,时刻把握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向,培养合乎环保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关注的问题。[1]盐城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企业培养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更加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为中国的环保事业输送掌握环境工程新理论、新工艺及新设备,能够从事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环保设备设计与生产、科研教学、检验分析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旨在培养环境工程领域创新能力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2]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计划包括本科一年多在企业学习,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现场的实践与学习,结合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项目,获得环保工程师、环评工程师、运营管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达到专业能力和资格认定要求,培养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的卓越环保工程技术人才。[3]

二、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根据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国家通用标准,环保工程师、环评工程师、运营管理工程师培养的行业专业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在企业学习阶段应重点培养以下素质和能力:[2,4]

1.职业素养

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明确工程师的角色和社会责任,树立职业工程师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熟悉行业政策法规,了解相关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

2.工程实践能力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掌握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环保工程设计,熟悉污染治理设施的施工、运营管理体系,拥有解决工程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和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掌握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能够开展项目环境保护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掌握环境监测技能,能顺利开展环境样品的分析检测;掌握环保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并能从事环保设备营销工作。

3.创新能力

在熟练掌握工程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上,结合专业前沿理论与技术,具备对现有工程进行改造、优化,选用先进的工艺组合、施工方法、新型设备等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进行污染治理方案选用、工程设计,能够解决污染治理工程运营过程的技术问题,具有工程项目的决策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4.沟通能力

具备融入社会和团体的能力,参与生产、项目及管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领导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三、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计划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通过四年不间断参与社会和企业的培养环节,使学生从认识社会和企业逐渐达到融入、参与到社会和企业。企业培养阶段时间一共为40周,在企业培养的主要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环境保护调研实习、环境工程工艺设计企业(水、气)、环境规划与影响评价企业实训、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企业实训、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实训、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企业实训和毕业设计。[5,6]企业实训开展的方式主要包括:观摩、讲解、现场踏勘、现场授课、工程实例方案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工程实例观摩、现场操作实践、项目或系统开发、运行、管理。企业实训考核的方式主要包括实习报告、调研报告、技术、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工艺图纸、规划文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场操作、技术方案、图纸、技能考核等,毕业设计考核要突出企业导师的作用,分企业指导教师评审(权重30%)、学校指导老师评审(权重30%)、答辩小组评审(40%),答辩小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比例不能低于40%。学生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企业工程实践,依托于与企业共建的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指导老师采用双导师制,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方委派工程师共同担任。

四、“企业培养方案”实施方案

通过在“卓越计划”合作企业(盐城市国家级环保产业园、江苏科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清大同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紫光吉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吉发电有限公司、盐城市城东污水处理厂、盐城环保新技术研究中心、盐城宇新固废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实践锻炼,使学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掌握废水、废气、废渣处理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环保设备设计与生产、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等方面专业技能,形成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识实习

进度安排在第二学期,为期1周,主要实习内容包括实习动员、安全教育、实习单位专家讲座、各处理单元参观、车间见习、总结、考查、座谈。

2.环保调研实习

进度安排在第三学期,为期1周。主要是了解社会及专业发展现状,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环境工程工艺设计企业实训(水控、气控)实施方案

进度安排在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为期6周。具体实习教学内容包括:实训动员、安全教育、企业文化学习;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程教学;收集处理工艺设计、方案设计、绘图等方面的资料;各项设计准备工作;了解设计步骤、行业规范、设计人员准则、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等;工艺的选定及处理方案的确定;根据选定方案对各处理构筑物或设备进行设计计算;论证处理方案的合理性、估算工程投资、运行成本;根据设计好的数据,进行计算机辅助绘图;企业导师考核;实结、座谈。

4.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进度安排在第六、七学期,为期5周。具体实习教学内容包括:实训动员、安全教育、企业文化学习;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部分内容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部分内容的理论教学;现场调查;相关企业收集资料、采样、整理数据;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大纲的确立、规划的编制(包括现状、规划近远期目标、规划的实现途径和具体方案)、规划图件制作、规划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分析、保障措施;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等章节的编写、工程分析章节、污染防治措施分析章节的编写、风险评价、经济损益分析等章节的编写、完成环评所需相关图件的制作;总结、座谈。

5.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项目课程时间安排在第5、7学期进行,为期2周。具体实训教学内容包括:介绍、学习固体废弃物收集、处置流程、主要处置工艺和设备;课程知识的课堂讲解与现场讲解相结合;了解固废收集流程;熟悉固废处理设施的运行;参与企业人员现场安装与设备调试。

6.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实训安排在第4学期(2周)和第7学期(3周)进行,共为期5周。以盐城市国级家环保产业园的几个大型环保设备制造企业为主要实训企业。主要实训教学内容包括:环保设备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现状、市场拓展;设备各部分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设备设计流程;设备制作过程;训练设备制作操作技能;典型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技术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典型环保设备自动化控制工程的设计与应用;环保设备营销实训。

7.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岗位实训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为期6周,具体安排如下: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具备培训资质的公司为主要培训单位,盐城环保产业园内多家企业、盐城市城东污水处理厂、盐城各化工产业园区和盐城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要实训地点。

主要实训教学内容分为污废水和废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两个部分,主要包括:污废水处理与维护管理、物理化学法、生化处理、污泥处理与处置、水处理机械设备、污废水监测及水处理实验、污水处理厂岗位实训;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燃煤及污染物、燃煤工业锅炉概述及工业锅炉烟气脱硫设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除尘器及除尘器岗位实训、脱硫技术及脱硫系统岗位实训。

8.“企业培养方案”毕业设计实施方案

毕业设计总学时为18周,安排在第8学期,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调研及资料收集、撰写可行性论证报告;企业设计项目研究、方案设计论证、方案的比较与优化;三废处理工艺设计、设备选型、运行管理;环保设备设计、制作;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撰写、印装设计说明书,图纸绘制;企业设计项目总结、解决企业问题;答辩、资料整理归档。

五、结论

盐城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从培养“卓越环保工程师”的角度出发,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在实践环节训练中的作用,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实践内容与方式等系列实践环节的改革,保证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能够达到“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 [7]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2]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3]陈素娟,王小治.环境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193-194.

[4]皮科武,万端极,高林霞,等.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现状比较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3):80-83.

[5]韩照祥.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08,(2):13-14.

企业实训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共享型实训室;校企共建;实践能力;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5-0064-03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低碳环保方向调整,企业对员工的综合素质、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这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社会技术进步、企业经济发展中这一具体问题,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突破实训室建设传统观念的束缚,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共享型实训室”,开展校企全方位合作,实现校企资源深度融合、实训项目共同开发、实训教学共同指导、建设成果共同分享。

一、建设基础

教育部教职成[2011]6号文件指出“要推进产教结合和校企一体办学,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是在2002年经辽宁省政府审批,实行辽宁省教育厅与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合作办学的体制,多年来形成了领导班子、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学生就业等多元融合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格局。基于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学校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校企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长效机制,如“校企共建董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企业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教师企业访问工作站”等,并吸纳了来自企业和社会的资金、资源,这为建设高标准、高技术含量、紧密对接岗位的实训基地提供了保障,为实训室实现共建、共享、共管创造了条件。

二、建设思路

实训室建设要做到校企双方共赢。首先,在技术上要达到企业要求,这就意味着“共享型实训室”要采用高新技术设备、先进控制方案,建立与工作岗位对接的具有真实环境、真实设备和真实工作过程的训练场所;其次,训练内容要满足校企双方目标需要,这就意味着“共享型实训室”建设需要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开发模块化、多梯度、可选择的训练项目,以满足校企双方的训练要求;再次,要考虑面向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此外,在方案制定中应预留技术发展的空间,并高度重视设备使用安全可靠的要求;最后,考虑实训室建设的经济性及其利用率,以评估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石化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它对安全运行要求极高。锦州石化公司供配电岗位对保障企业生产装置安全可靠运行意义重大,该岗位要求职工进行岗位培训、技能鉴定、设备检修训练等。学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其中“工厂供配电运行检修”课程对接锦州石化公司供配电岗位,正是基于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要求,以及企业自身需要,建设高低压供配电实训室。高低压供配电实训室的校企教学目标对比,具体见表1。通过对比可见,学校的训练更多关注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和职业行为能力的养成,企业的训练更多关注不断更新变化的新技术和新装置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员工工作能力的考核与评价。从表1中不难看出,企业的训练目标更明确、技术要求更高、围绕岗位工作更具体,由此可见,企业的培训目标要高于学校的教学目标。因此,只有将两者科学、合理地统一,才会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三、实施过程

(一)校企合作实现资源融合

“共享型实训室”建设需要打破校企资产不能共用的戒律,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和资源投入,才能很好构架起学校与企业的桥梁,这就需要校企双方建立双赢互助的运行机制。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班子由学校原领导和锦州石化公司培训处领导共同组建,由校企共同管理,打破了学校和企业资产不能共用的瓶颈,使教学资源实现“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高效节约化运行模式。高低压供配电实训室建设中,锦州石化公司提供了160m2的实训场地以及房屋土建和装修的基础建设,学校通过成功申报的2014年现代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项目,高低压供配电实训室获得省财政140万元的资金投入,用于购置高技术、高品质设备和仪器。这些支持保证了供配电装置能够采用先进的国际化标准开关设备,达到高质量、高标准和新技术,满足了实训室建设目标要求。

(二)校企合作实现技术融合

实训室建设方案的制定,需要校企双方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更需要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到建设团队中,作为团队的中坚力量,指导和参与整个实训室建设过程。学校实行校企合作多年,已经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为了能够将有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长期稳定的兼职教师,学校在兼职教师的聘任和课时津贴方面对企业人员给予倾斜,一批有教学能力的企业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长期聘任兼职教师被纳入兼职教师库。正是由于这些高水平兼职教师的参与,使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高低压供配电实训室建设中,建设团队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企业专家引领,专业带头人负总责,企业在技术上全力支持,锦州石化公司培训处、机动处和电器检修队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和指导,并从各自的工作角度对建设方案提出改进建议。高低压供配电实训室建设方案按照优先满足企业培训目标定位,经多次研讨、磋商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了“高起点、高标准、小梯度、大内涵”的建设方案,设计了运行操作和检查、设备安装和调试、开关拆装和检修、继电保护检测与整定等四个对接岗位,共21个具体实训项目,满足校企双方培训和教学需求。

(三)校企合作实现工作融合

实训室不仅是学生培养和职工训练的场所,也是校企互帮互助深入融合的平台。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校企之间已经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工作上不再是逐级请示,而是协同配合,互通有无。学校教师根据工作安排经常性的参与锦州石化公司的职工培训、技能考核和技能鉴定工作,石化公司相关部门也会积极参与实训基地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工作。在高低压供配电实训室的建设中,建设组企业成员全程参与施工过程,设计施工方案,指导并检查电源、接地和电缆沟架等基础建设的施工标准、施工质量,锦州石化公司电器检修队直接负责高低压供配电实训室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管理机制

“共享型实训室”的管理是学校实践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它关系到学生的培养、企业员工的培训和对外服务的影响力,更关系到校企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学校正是由于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入融合,在设备使用和管理上打破了学校和企业的界限,突破传统实训室管理模式,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采用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实训室实施6S规范化管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最安全可靠的实训环境和服务。

高电压供配电实训室在管理上结合专业特点和未来工作需要,融合、吸收、协调企业和学校各自的优势,形成有利于学生成才的实训室管理制度。在实训室使用上,本着实训室优先企业使用的原则,在实训功能上进行优化和整合,统筹安排实训教学计划,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在实训室维护保养上,建立质量监控制度,加强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和学生管理,并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的定期保养和维护,保障实训装置的完好率,实现“共享型实训室”的管理融合。

五、实践思考

校企共建“共享型实训室”的建设模式,不同于德国的“双元制”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企业完成;也有别于新加坡“教学工厂”将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学校教学融合,形成学校、实训和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共享型实训室”是校企合作办学深入融合的结晶,其建立在校企双方的信任与共存基础之上,体现为校企双方的互惠互利,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模式。

“共享型实训室”很好地实现了专业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对接,有效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建设项目简单、实训内容单一、指导教师和维护人员匮乏、管理不规范和设备利用率低等诸多缺点,探索出一条校企共建、共享和共管实训室的模式和指导规范。

参 考 文 献

[1]蒋青泉.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4(1):146-147.

[2]周晓刚.基于共建共享的机电类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探索――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3(15):56-58.

[3]邵会婷,闫志利. 京津冀职业培训合作模式与促进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15(15):52-59.

企业实训方案范文第5篇

精馏作为化工分离的一种重要而且成熟的单元操作,其能耗一直处于所有化工单元操作之首。并且,在当今能源紧缺、产品竞争激烈、原料和产品价格持续下滑的市场大环境下,对精馏过程的节能减排研究是企业降低成本的关键手段,许多企业也开展了循环冷却水系统的优化改造以降低成本。煤化工行业的生产用水中冷却水的用量占90%以上,所使用的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量占整个项目一次用水(新鲜水)量的60%~70%,循环冷却水系统节水降能的潜力很大。精馏实训装置的用水量比大型企业要小的多,比实验室中其他仪器设备要大,且精馏实训装置要求冷却水稳定在较低温度下,精馏实训装置的这些特点使现有的循环水装置不能很好的与此配套使用。

二、研究精馏实训装置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国煤炭资源富集区往往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大量煤化工项目,均面临水资源不足、环境容量有限等制约性因素。以杭州言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大赛精馏实训装置为例,装置中均采用了水冷却器,冷却器入水口接自来水,出水口接地沟或下水井直接排放。装置的冷却水用量为300~1000L/h,每套装置每年用水量约为300~1000m3,若拥有四套精馏实训装置则每年耗水量达4000m3。通过对此装置的实操锻炼和使用冷却水循环利用系统,为企业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适应企业环境的能力,使高校向企业接轨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精馏实训装置节能减排实践后,不仅可以降低装置运行成本,减少水的浪费;而且可应用推广于其他院校的精馏实训装置,为广大高校和企业的节能减排提供参考

三、精馏实训装置节能减排措施研究

(一)操作条件优化影响精馏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和塔板压降,进料位置、温度、理论板数、回流比以及回流温度、塔顶塔底采出量、关键组分的清晰分割程度以及塔顶塔底热负荷等,通过优化设计确定满足分离任务的最佳值,以获得最小的冷凝负荷和再沸器热负荷,从而使精馏塔能耗减少。

(二)加强管理1.首先采用“7S”精细化管理根据精细化管理要求,在实训装置教学中,引进企业“7S”管理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适应企业环境的能力。2.其次加强工艺操作控制管理采用关键控制点的管理办法,列出要控制的质量、安全和环保等的关键控制点,并对各个控制点进行分级管理,确定各控制点的主要责任人,制定管理、考核办法并实施监督考核,根据各级控制点的落实情况考核责任人。综合从产品质量、装置运行稳定性、操作水平、节能意识等方面强化管理,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四、精馏实训装置水循环利用系统建立

(一)水循环利用系统方案设计以杭州言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大赛精馏实训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考察周边化工企业或高校水循环系统,结合杭州言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大赛精馏实训装置循环冷却水的实际需求和现场条件,制定本精馏实训装置的水循环利用系统方案。主要研究内容有: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循环冷却水的降温方式的选取;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循环方式的选取;水循环利用系统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工艺参数的确定;水循环利用系统水质要求。

(二)对水循环利用系统方案进行工程核算及实施对选定的水循环系统方案进行相关核算,开展工程设计,提出水循环系统的现场实施方案(尽可能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以较低的投资完成项目实施);采购相关设备,材料,组织完成现场施工,同时建立水循环系统操作规程,为下一步学生的教学操作提供依据。

(三)水循环利用系统运行效果评价水循环利用系统实施完成后,通过在精馏实训装置教学过程中对水循环系统的应用,考察运行效果,对比分析采用水循环利用系统前后的节水效果和运行成本;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增加本研究成果对比分析数据,增强学生节水意识。

五、结果讨论

企业实训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生产性 实训基地 多专业综合实训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185-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目前经贸类专业校内实训主要采用模拟软件进行实训,仅仅注重让学生利用软件模拟操作,缺少真实的实训项目,不利于学生掌握不同岗位的专项技能和实际工作的要求。而建设全真化的实体公司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以感受到真实的企业文化、企业环境、企业业务和真正的企业管理,从而能够满足多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多种要求。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珍曲商贸有限公司业务介绍

珍曲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珍曲公司),是由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投资建立的一家商贸类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主营业务主要是国内特色食品饮料、进口食品饮料、桶装矿泉水等快速消费品。公司经营场所坐落在市中心闹市区,除办公地点外还有三间门面进行对外经营。在学院园区内有一间学生创业超市、一个水站、一个电子商务创业工作室、一个会计记账工作室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见图1 )。

学院以珍曲公司为核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实体公司化、实战式教学为途径,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广西各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大商业大流通的行业发展需要,面向各类连锁商业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服务专业、课程现状

该实训基地同时为市场营销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和财务管理等专业的近20门课程提供教学案例、真实项目、实训资料和实习就业岗位。

针对营销专业,珍曲公司目前所能服务的专业课程有商务策划、市场调查与分析、促销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网络营销、门店营运管理等。公司以快销品的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为主,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和营销部门经理由市场营销和连锁经营管理教学团队的老师兼任。营销专业的学生就是这些部门的员工。公司每一年的市场推广策划方案从出计划、做方案以及方案的实施均有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设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以实训作业的形式完成,再通过专业评议,和公司组织的跨专业评议选出给出修改建议,选出优秀作品,一旦被公司采用将由公司给予奖励。该方案的制作团队也将有资格负责该方案的实施。

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珍曲公司服务的专业课程有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快递业务等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在2011年投资300万元建成了一个物流实训室,在珍曲公司成立之前主要提供学生的模拟实训。现在作为珍曲公司的仓储中心,得到了真实项目。学生每天的进出库方案、单证流转、日常养护管理都有了真实项目载体。巨大的教学投入有了经济效益,将“消耗性”实训变成了“经营性”实训,减少了实训耗材的投入,实现了学生实训与企业营运的零距离接轨。

针对电算化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珍曲公司目前所服务的专业课程有出纳基本技能、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商业会计实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经营管理,是珍曲公司作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服务教学的一个特色。众所周知,由于行业特性,企业的会计账目有着严格的保密要求和排他性要求,因此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很困难,在学习期间能够做真账更是如此。而在珍曲公司成立之后,财会专业群的负责人出人公司财务主管,在专业社团里选拔最优秀的学生担任出纳。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公司的出入库、进销存无条件地提供给专业学生作为授课资料和实训素材,解决了会计专业实习实训的老大难问题。

另外,在淘宝网上开设了三家特色食品网店,面向全国销售,货品的拍照、定价、上传、推广,客户服务管理等工作全部由营销、连锁专业的学生负责。物流学生负责仓储管理,形成销售后,不管是远距离物流,还是近距离配送均由物流学生联系物流公司或自行配送完成。网店的账目、财务管理有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负责。指导教师即公司市场部经理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网店的营运进行指导和评估。

三、依托珍曲公司构建多专业综合实训立交桥满足多专业实训要求

(一)搭建经营业务与课程教学融通的立交桥。公司的管理理念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规范公司日常管理。公司业务就是教学项目,公司任务及时学生作业,公司部门岗位说明书就是职业要求规范。例如客户服务管理课上,教师会要求学生在没有客户管理系统的情况下,建立饮用水客户档案,要做到一个客户一份档案,制定客户等级评估标准,有效进行客户等级评估,客户与订购预警等。学生的作业会是如下形式:客户甲某之前购有100张饮用水水票,每星期用水两桶,按照设定两周的提前预警量。销售人员会在还剩4张水票的时候向顾客提示水票剩余量,公司现在的推广活动,寻求新的订单。然后学生就会真正的梳理客户管理系统,联系客户,取得订单。

(二)搭建教师,学生企业身份转换的立交桥。整个实习实训构架以兼职经理人(教师)团队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实训指导的核心团队,然后辐射到专业教学团队的其他成员。在教师团队的管理和指导下成立学生社团,分别隶属于各个不同的工作室。工作室中的优秀学生可以参与公司的常态化营运,再由社团辐射到不同的专业班级(见图2)。工作室团队的选拔以先自愿再择优为原则进行面试选拔,但这里的择优不是单指成绩优秀,学生的职业素养占了很大的比重。所有的专业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训基地的运作管理。教师既是教师又是企业管理者,学生既是学生也是企业员工。

(三)搭建各专业交流、融通的立交桥。为了不使教师学生参与经营管理只停留在口号上,公司会就当前公司经营中的某一事项召开跨专业联席会。例如,就营销专业学生提出的某一项营销策划案,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会从成本分析的角度提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物流专业的学生会从物流方案规划的角度给出合理采购、配送方案。给予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的管理机制,不会因为他们是学生就忽略他们的任何一项建议和意见。这样的运作方式,是学生真正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会把自己看做企业的一员,更加努力地学习理论知识,更加急切地想把自己的方案、建议应用于企业实践。同时在专业教学的角度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全局观的认识。

现在的职业教育大多数情况下还停留在会计的学生会核算成本,却不知道成本控制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物流专业的学生一味为了降低仓储成本却不知道最佳订购时间与客服满意度之间的逻辑关系,营销人员做出看似完美的策划案却忽略了可行性和成本收益分析。这样的实践培养模式可以教育学生的全局观,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职业技术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是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的,而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却是盈利,这是商业企业的本质。有人认为这是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珍曲公司的运作管理中却很好地兼顾了二者的利益诉求。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实训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看作是赚钱的机器,而是平等的员工;教学项目就是企业经营项目,让学生更早接触社会,了解和熟悉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在思想上与行动上有利于学生社会意识的养成,提高综合素质。将学生看做公司的主体,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零距离对接社会,实现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占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管理观察,2012(19)

[2]董宏伟.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9)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417)

企业实训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财会专业;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职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6号文件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体现的是“重技术、重技能、重岗位”的教育目标。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等方面。

1.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作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学生通过在学校内学习两年,在企业生产一线综合实践、顶岗实习一年,全面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专业与企业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组织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对接。

2.建立完善的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人才培养方案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下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过程中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在征求业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动态跟踪,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确定专业核心能力,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形成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

3.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充分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传授“职业技能”为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上以“够用”、满足“需要”为尺度,实践上以“会操作”、“会应用”为目标,把知识、技能、实践应用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依托由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课程体系构建,开发新的课程标准,进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建设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接轨,会计员的岗位技能要求纳入课程体系建设中,满足职业岗位资格必须的知识构成。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根据市场调研明确财会专业人员的具体工作岗位,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分析这些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并明确完成这些工作的核心能力和应具备的素质,在此基础上具体划分岗位工作领域,将岗位工作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出完成这些任务的学习情境和学习内容。

4.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进一步加大教师培养和引进力度,引进企业具有“双师” 素质的人才充实到教学一线,按计划对在职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有计划的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半年到一年的专业实践,提高在校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技术应用能力强、教学水平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5.开发校企合作教材,满足教学需要

教材的选用对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在教材的选用上,优先选择适合本专业的最新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确保选用教材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鼓励团队教师积极编写工学结合教材,满足教学实训的需求。

6.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我院在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建立了认识实习、校内实习实训和校外实训组成的“三位一体” 的实习实训内容和“双训”工作体系。“三位一体”即将实践教学环节与内容分为三个层次: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校外顶岗实习。“双训”即把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职业基本技能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两个工作平台,把整个实践教学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将课程实训安排在校内进行,聘请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将实训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第二阶段,在具备一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课程综合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亲身参加实际工作,得到业内行家里手的直接传授和指导,采用“顶岗实训”方式,完成“模拟实训”到“职业实训”的过渡和转变,使专业实践教学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职业,为学生接触社会、直接进行社会实践提供平台。

7.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顶岗、就业提供保障

建立、完善会计手工及电算化二合一仿真模拟实训室,增加配套财务会计软件和实训设备、手工操作设备、材料,使学生能够运用手工和软件熟练进行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培养出纳员、会计员职业能力。

在校企合作方面,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共建机制,引导企业积极吸收学生顶岗实习,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强化校企合作培养、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能得到良好的指导,实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零距离培养目标。

8.推进“双证书”教育

进一步推行“双证书”教育,将岗位标准直接引入课程标准,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结合行业资格准入政策,实施“双证书”教育,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加强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相互沟通与衔接,教学内容能够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通过会计员职业资格考试,实现“双证书”教育。

9.加强考核标准建设

企业实训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实训教学;项目比较法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近几年,不少高校在IT类专业中开设了嵌入式专业方向,并设置了与嵌入式系统相关的课程。在逐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过程中,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探讨一种项目比较法在嵌入式实训教学模式中的应用过程,以提高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 嵌入式系统课程特点

嵌入式系统教学实施方案会议成果之一,确定了嵌入式专业方向的教学应当涵盖的五门核心课程:嵌入式系统概论、嵌入式系统微控制器、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开发和嵌入式硬件开发。

由于嵌入式技术应用领域广泛,许多高校相关学科都设置了嵌入式系统课程,同时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不同,都突出了嵌入式系统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讲述学科专业知识,又要重点突出嵌入式相关技术,培养学生把学习到的嵌入式相关技术应用到本专业学科中,为嵌入式在各领域的应用打好基础。

2 嵌入式系统的实训教学模式

嵌入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其体系结构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学体系。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在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中采用实训教学模式,它主要分为基础实训、项目实训、创新实训和企业实训。通过以上实训模式的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对嵌入式技术整体综合应用的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但是实训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案例单一,项目实施过程不够完善,主要采取验证性实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训效果和教学质量。

3 项目比较法在实训教学模式下的应用

比较教学方法是不少老师在课堂中喜欢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内容是,即分析与已学课程相同之处,快速理解新内容,辨析相异之点,掌握不同特性。

项目比较法则是针对实训教学模式的各个阶段对阶段性内容进行案例整合,形成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在形成这种项目模块时,要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实现方案,其差别体现在嵌入式处理器的选择上,有无操作系统,以及单元电路的异同,由于处理器或相关硬件平台的选型不同,其功能的具体实现会有差异,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同一项目不同设计方案的比较,学习到嵌入式技术设计与开发的技巧和关键技术。

下面针对实训模式的四个阶段进行项目比较教学方法的实现过程。

3.1 基础实训阶段

在基础实训阶段,实训教学内容主要是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等。在具体实施中,选择ARM CortexM3 LPC1769嵌入式微处理器ARM7 S3C44B0X处理器作为两种设计方案的处理器选型。

在实训中,针对两种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对比,如在处理器资源、体系结构、指令集、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进行对比教学。

3.2 项目实训阶段

在项目实训阶段,设计了智能节电综合控制系统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在硬件平台构建之后,如基于LPC1769的软件设计可采用了两种具体实现方案,即有无加入嵌入式操作系统,而在加入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方案中选择uCOSII。没有加入操作系统的软件流程如图1所示,加入uCosII后的软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通过以上的项目比较学习,使学生掌握在没有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流程及在有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其基于uC/OS-II的任务框架、uC/OS-II的任务优先级分配、uC/OS-II的软件层次和uC/OS-II中断应用等知识。

3.3 创新实训阶段

在创新实训阶段,通过上述阶段的学习,学生在已掌握的项目开发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展,并进行分组讨论,进行功能扩展部分的比较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对知识的总结能力,锻炼学生团队协作水平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4企业实训阶段

进入企业实训阶段,学生逐渐提高在企业的实践经验,对在校期间所学知识进行结构调整并努力做到融会贯通。经过企业实训后,可以对在校期间实训进行知识整合,在毕业设计选题和毕业设计时选择最优方案进行设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水平。

4 结语

通过项目比较法在实训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其教学效果十分明显。一是加深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通过项目比较使学生掌握了项目的整体开发流程和项目之间的差异性,能够对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谢小云,刘会衡,邓小鸿.以工程项目为中心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探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04):62-65.

[2]葛芬.项目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1(3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