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

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范文第1篇

二、组建以班主任、少先队、思品课教师为骨干力量的德育工作队伍,在校长负责的管理体制下开展工作。学校的全体教师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

三、德育处确定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并负责检查落实、督导和评估,组织好升国旗、时事教育等德育工作日常性工作,抓好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四、协助校长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建立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制度,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五、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好学生校内外德育活动,包括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军事培训、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科技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六、加强德育科学研究,经常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组织必要的参观学习,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申报德育科研课题,积极参与德育教研活动,以科研为先导,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主动性。

七、积极组织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环境育人和服务育人,建设动态(常换常新)的“德育园地”和有感召力的“提醒语”(名人名言等)。负责校报校刊工作,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八、指导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参与听课评课,督促学科教学德育目标的落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有计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校园气氛。

九、加强对学生的校外教育工作,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参与青少年的德育工作,特别要加强学生家长、居委会、派出所、媒体等方面的联系,形成学校为中心,周边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社区教育网络。

十、认真贯彻奖惩规定,负责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干部”、“文明班级”。

十一、班主任要认真贯彻《小学德育纲要》、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符合班级实际的规章制度。

十二、班主任要认真培养班干部,形成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

十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十四、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接待日。班主任老师要经常和家长联系,适时召开家长会,认真接待家长来访,加强育人的针对性。

十五、班主任要配合德育处开展工作,组织指导学生德育考核;组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积极争创文明班级。

十六、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要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根据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德育渗透教育。

十七、思想品德课教师,担任着教学德育工作主渠道的重任,要深入研究当前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研究性地教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信度和效度。

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程教学;德育;渗透;原则

在高职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教育具有社会性的本质反映,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1](P.22)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求高职学生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一、德育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教师是教学过程和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但担负着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受教育者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职责。教师兼有教学者和育人者的双重职能,两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该是统一的。但有不少人,甚至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德育与其他课程教育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他们认为,德育是德育教育工作者的事,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其实德育对学校其他课程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德育强调的是受教育者应具有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素质,促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其他学科的教育决定着受教育者具有什么样的知识水平和才能。可以想象,一个学术水平高而没有良好的道德、法纪观念的人,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危险品”。 只有将德育和其他课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可以说德育对其他学科的教育起着方向盘和引擎的作用。

高职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高校教师必须担负起教书育人职责,增强使命感、以身作则,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以自身的良好品行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施于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思想道德教育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相关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去。在专业知识教学环节中挖掘德育教育资源,并适时地渗透到课堂中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能自觉地加强道德素养,提高思想境界,以达到育人之目的。“教师应该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2] 高职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高职课程教学渗透德育是以德治教的要求

以德治教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培育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化建设者具有深刻影响。德育是素质教育中心环节,要培养有道德的学生,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及模范表率作用。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具备教书的本领,而且要有育人的良好品德。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针对“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3]等问题,表明以德治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德治教需要高校教师共同协作、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全体教师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自的课程教学全过程当中。这样,以德治教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而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的现实需要。

(二)高职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高职学生是未来现代化建设事业主力军,是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需要,确保他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能抵御各种诱惑和经受得起风浪考验,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情操、 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觉悟,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不断开拓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志在国庆40周年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的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学问”与“道德”是培养人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高职教师要把德育教育、传授知识、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以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教师应尽量挖掘各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素材,结合任教学科的知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运用变化、发展、联系的观点观察事物现象,抓住本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这样,学生就能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抓住矛盾的变化发展,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必然与偶然、现实与未来等对立统一关系。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扎实的思维基础。

二、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原则

德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受教育者接受外界信息,通过受教育者主体内部矛盾,将外界的教育影响转化为动机,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外在的言行过程。由于德育过程的复杂性,教师在渗透德育的活动中应该讲究方法,遵循一些行之有效的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学校德育工作以人格教育为核心,以***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加强小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题词为指导,将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基本内容,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取精神、自律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个领域开展“全面参与、全过程实施、全方位提高、注重实效”的德育工作。

二、工作目标:

大力营造浓厚的校园育人环境,在学校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强化两个意识,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生活意识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自我管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

三、工作思路:

1、以学生为本,道德为先,法律为准,发展为重,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2、将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基本内容,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注重班主任的队伍建设,树立“以德立教”,强化六种意识,发扬五种精神,突出四条途径。

四、工作要点

1、实施《纲要》,提高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实效。为进一步增强学生思品教育的实效性,坚持“细、实、新、活”的原则,积极探索“以生为本”的育人之路,强化建设“自主教育”,抓好家、校、社区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开展好少先队、班主任工作两大主要阵地活动;以文明班级和红旗班级建设评比、重大节日主题教育、班队会课等平时教育为三大载体;依据“小公民道德建设”的“五化”方略(细化教育内容、强化教育实践、亮化教育榜样、净化教育基地、优化教育合力)。不断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努力形成德育工作的新格局,取得德育工作的新成效。

2、继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切实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从造就新世纪“四有”合格人才的根本任务出发,在德育工作中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把爱国主义这个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民族情感的历史主题继续深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树立投身于社会主义祖国伟大建设的强烈义务感和责任感。

3、加大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力度,加强文明班级、红旗班级建设,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养成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入手点,着重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求内化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范文第4篇

一、构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适应这种竞争,是学校教育目前要认真考虑的首要新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个新问题,就必须在建立符合新教育理念课程改革目标体系的同时,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按照时代要求,分层构建起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目标体系。具体来讲,可将下列“七个学会”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摘要:

(1)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国爱民、遵章守纪、严于律己、关心他人、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人。

(2)学会求知。教育学生做胸怀目标、博学多思、珍惜时光、善学乐学、学有特长的人。

(3)学会健体。教育学生做体魄健康、竞技突出、具有坚定信念、良好心理素质和毅力、不怕困难的人。

(4)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做热爱生活、以情感人、乐观向上,具有高尚情趣和创美能力的人。

(5)学会劳动。教育学生做把握本领、大胆实践、讲求效率、勇于竞争、勤奋朴实、无私奉献的人。

(6)学会创造。教育学生做面向时代、敢于超前、善于开拓、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开创未来、追求真理的人。

(7)学会生存。教育学生做富有毅力、自强自立、自警自省、俭以养德、学会自立、学会发展的人。

二、加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工作的基础

加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队伍建设,是提高德育队伍素质、落实德育工作任务、实现德育工作目标的保证。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学校要做到摘要:一是必须加强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德育管理网络建设,成立校长领导下的由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大队辅导员、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代表、学生会主席、家长委员会代表和社区委员会代表等组成的校级教育指挥组织机构,确定学校的德育目标,制定全校的德育计划,负责学校的德育领导工作,对学校德育进行决策。成立由政教处负责,党、政、工、团、队等密切配合的学校中层德育执行组织机构,负责学校德育计划的执行和监督、日常德育事务的处理以及正常德育工作的调度和管理工作。成立由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的基层德育操作组织机构,执行学校的德育意图和要求,具体负责学校德育计划。在此基础上依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要求修订完善新的德育管理及其工作制度,保证德育工作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必须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少先队、团委、班干部等方面的主观能动功能,尊重学生在德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三是必须加强由社区延伸的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功能,沟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发动和协调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学校教育,改善德育条件,优化德育环境,排除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教育的干扰,促进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良性发展。四是必须加强以家庭教育为补充的家庭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家长的功能,密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三、调整和充实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内容,丰富德育工作的内涵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我们必须要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具体来讲,就是要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和国家平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实践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突出创新教育。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加强实践教育。依照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家务劳动、军训活动,通过参观访问、游览、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商人、企业家等社会成员的广泛接触中,了解国情,熟悉社会,使他们亲身体验,独立自主地学习探索,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喜好喜好,锻炼意志品质,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重视人文素养教育。要非凡重视加强我国历史和文化、文学和艺术以及传统美德教育,以期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意识,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尚情操和公正纯洁的灵魂。要通过教育和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热心参和、善于交往、善于应变的品质,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劳动打下基础。要发扬优良校风,加强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得在“教化、养成、示范”诸方面,以强大的人文精神去有力地规范和熏陶学生,使之能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关注环境意识教育。要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保扩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刻熟悉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和功能。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美化绿化活动,自觉承担植树义务,保护花草树木,保护绿化美化成果。

(5)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要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使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对生活布满信心,具备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具有独立果断、坚韧、勇敢的品质。要引导学生使学生的行为符合自己的身份,和环境协调一致,关心理解他人,和人相处关系和谐。

四、构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评价体系,保证学校德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德育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学校德育目标实现的必要办法。在推进课程改革中,加强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估,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有利于以课程改革促进德育评价改革,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学校的德育领域,优化学校的德育效果,有利于调动教师实施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迸发工作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发扬个性特征,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家庭调动社会参和德育评价的积极性,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参和德育评价的良好局面。

(1)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就评价的学段而言,要构建小学各年级、初中各年级、高中(中职)各年级的相互衔接的评价体系,保证德育评价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就评价范围而言,要构建对学校德育评价、班级德育评价、学生品德评价等方面相互联系的评价体系,保证德育评价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就评价内容而言,要构建评价德育条件、评价德育过程、评价德育效果等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保证德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就评价主体而言,要构建学生自评、学生群体互评、家长助评、教师导评、学校领导审核考评等评价体系,保证德育评价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范文第5篇

2、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上要顾全大局,服从分配认真完成学校规定的处度,学期工作任务和工作指标。

3、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大纲,明确所教年级、所教班级的教学要求及在大纲 中的地位,切实做到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力(智力、能力)、双育(德育,智育)等教学任务的落实。严肃学风,指导学法,力争创出本人的教学特色。

4、认真贯彻教学常规,以教学常规为依据,精心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在教学工作中贯彻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加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考试命题,阅卷,评分,试卷分析工作按时,按要求及时上交有关报表。

6、教师要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作学生表率,为人师表。

7、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按时有准备地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积极进引教学改革,大胆创新;注意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8、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科研、教研活动,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9、老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重视信息的获取,不断总结经验,主动关心,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10、青年教师要巩固专业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

11、中青年教师必须积极提高教学基本功。

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范文第6篇

一、本班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是:

本期结合学校校情,形成德育教育网络体系;依据德育大纲及班级总体工作目标,确立充实的德育教育内容,注重实效,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狠抓常规教育及班级工作管理,建立健全班级德育工作制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科学的德育教育序列,落实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全面加强班级德育工作

1、德育工作要突出“三义、“五心”“共同”“五爱”教育,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2、要做到“两个寓于”“三个坚持”及“四个”原则,“五个结合”,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学生做一个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合格学生。

3、要围绕“小学生规范养成教育”和“学困生转化策略”这两个主要德育研究课题,积极开展各类研究活动。

4、构建立体化德育教育网络。建立健全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社会、学校、家庭多元参与的德育网络体系,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和社会环境。继续抓好法制法规、安全常识、自保意识等讲座,定期开展家校联系活动。

三、拓宽多元化的德育教育途径。

1、以师表形象,身教示范。学校要积极倡导“立师德——加强师德修养,以教师的崇高形象影响学生;“铸师魂”——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以教师完美的人格塑造学生 ;“树师范”——树立教师典型,以教师的崇高敬业精神感染学生;“倡师风”——倡导教师为人师表,以教师的表率作用鼓励学生。开学初、中考后组织两次扎实有效的学风学纪教育,巩固和发展德育教育成果。

2、坚持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与价值观渗透教育。一是要发挥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育功能;二要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少先队活动及升旗仪式及一些重大节日活动,积极引导教育学生,本期要积极组织策划好、校园文化周。三、一年级要积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确立相应的德育目标和内容要求和教育活动、方式、方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增强德育教育的活力。

3、加强班主作工作,强化班级管理。班主任要认真制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扎实做好班级工作,要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对学生要充满爱心,要以活动为载体促进班风建设,抓好学风、学纪教育,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在家校联系活动中与学生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形成齐抓共管的全方位教育结构。

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范文第7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生活德育;文化建设

在深化德育改革多年后的今天,对传统德育实效性的反思使越来越多人逐渐认识到,只有在学生的现实遭遇中,在学生的生活体悟中,在其内心灵魂的价值冲突中,才蕴藏着弥足珍贵的教育契机,才能挖掘出学生道德人格生成与发展的魅力源头,德育回归生活成为人们的共识。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以活生生的文化方式存在的,生活德育的实施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内在统一性。

一、生活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1.生活德育的内涵

生活德育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源远流长。陶行知先生就曾说过:“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

所谓生活德育是指学校和教师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按照一定的品德规范来生活,从而养成一定品德的教育。它注重的是在生活中培养道德的主体性与自主性,用人文的精神,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道德,真正领略到道德的内涵、生活的本质、做人的意义和对他人关心爱护的重要性,达到知情意统一,表里如一,把道德要求内化为道德品质,达到高尚的道德人格境界。

2.生活德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理念

校园文化,归根结底是指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向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着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形成并与之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精神情感为表征的文化系统。它不仅体现在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上,更多地则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园群体观点、信念等无形环境中。而校园精神和校园价值观等德育观念形态的东西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可以这样说,贯彻着德育内涵的校园文化就像校园的神经中枢和潜意识,是其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

校园文化建设坚持育德方向不是让道德空泛化、德育说教化,而是让道德具体化、德育生活化。对学生而言,最基本、最普遍的生活就是校园文化所反映及承载的生活,以生活德育来指导校园文化建没,加强校园文化的育德、育人实效,是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3.校园文化建设是生活德育的载体

生活德育是全面渗透、全时空覆盖的德育,必然是囊括学生在校生活方方面面的载体;必然是“教、学、做合一”从而实现知、情、意统一的载体;必然是关注集体生活、社会交往的载体。校园文化作为生活德育的载体恰恰是最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化生活几乎涉及学生生活的每时每刻,并且由于其生活性、生动性、参与性、广泛性和同龄化,其影响方式具有强大的潜在性、渐进性、渗透性,能在熏染中完成同化。

校园文化的德育渠道不仅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课,也包括了其他所有课程;不仅包括了第一课堂教育,也包括了学术科技文化活动等第二课堂教育;不仅包括了教学育人,也包括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不仅包括了被动的接受承载,更包括了主动的探索实践。

二、以生活德育为指导发挥校园文化的育德功能

1.在生活德育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发挥校园文化塑造健全人格的功能

生活德育不是把人当作一种有生命的“材料”,可以任由他人雕琢和剪裁,而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独特发展的基础上,以塑造健全人格为目的。

在参加校园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活动中,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能。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对满足学生交际、结伴、归属的需要以及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阔知识领域,完善认知结构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自由、活泼、新颖为特征的文化娱乐活动,能起到调节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健全学生的心理平衡机制的作用。

2.在生活德育的主导性原则的指导下发挥校园文化导向性、规范性的功能

生活德育是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德育。在多种复杂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存的今天,没有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就可能失去方向。人的品德的社会化过程,实质上是人对各种社会品德规范不断选择的过程。解决好品德规范的选择问题,也就解决了品德教育中的关键性问题。

校园文化大都是教育者按照社会需要有意构建和创设的。当其一旦形成,就会建立起自身系统的价值体系和规范标准,对学校整体和师生个人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产生引领和规范的作用。当个体成员的价值取向、行为取向与校园文化主导价值观念对立时,个体在周围文化环境的强烈影响下就会与主导价值观念逐渐趋同。在潜移默化中选择并接受共同观念,使个体与周围的价值取向逐渐和谐一致。

3.在生活德育实践性原则的指导下发挥校园文化实践锻炼的功能

在实践中开展品德教育,是由学生的“反教育性”和“受暗示性”特点决定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伴随着自主意识的增强,会产生一种对外部教育的抵抗心理,这要求我们的教育要淡化人为设计的痕迹。同时,人具有可暗示性,即与他人交往时有一种下意识地模仿别人的语言或行为的倾向,使得群体背景下的行为带有明显的依从性。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体现在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更体现在师生参与和创造校园文化的交往活动中。校园为学生提供了各种表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亲身参与实践,通过效仿、体验、感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教育状态,使品德规范要求悄然进入学生的心灵。真正做到教育目标的内隐性和过程的无形性。

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范文第8篇

一、德育为首,狠抓精神文明建设。

“德育为首,教学为主”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办学思想,近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贯穿到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之中,其德育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围绕这个核心,学校多次开展诸如校园“献爱心”、“文明礼貌”月等活动,利用各种手段,教育学生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努力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二、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旨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在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全校上下团结一心,不断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学校认真研讨,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计划,建立了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并要求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创造条件,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近几年来,学校大力进行校园三化建设,并多方筹措资金来努力改善我校的办学条件,购置了教用办公电脑三台、复印机一台、打印机三台(其中一台彩色打印机);食堂里新添了锅炉、抽油烟机、风扇等。

四、“两基”达标不止步

我校分别于20*年和20*年顺利通过了省市“两基工作”验收,为了使“两基”巩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两基”巩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挂钩到村,主动参与,每学年初,要求挂钩教师深入各村进行调查宣传,宣传党的教育政策,动员辍学学生返校,保证了学校的“两基”工作在省市级验收的基础上的巩固。

五、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工作

为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对“两免一补”工作的领导,强化“两免一补”工作的责任。我校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和有关政策和具体办法进行评审,初步确定资助名单,确定资助对象。杜绝了按在校生平均分配“两免一补”资金,杜绝了人为地将资助对象集中到某一、两个年级,还坚决制止了轮流享受“两免一补”或者将“两免一补”拆开分摊到学生的做法,对确定的“两免一补”的学生进行张榜公布,召开“两免一补”发放教科书仪式,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

六、注重安全工作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我校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成绩显著。学校和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做到层层到位,责任到人。同时,我校特别注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想着学生安全,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学校领导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进行安全检查,对师生到校、在校、放学回家、生活、交通、用电等安全问题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每学期召开安全开专题会议,制定各类自然灾害的逃生演练方案、消防演练方案,进行演练。近三年来,学校从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七、艺体卫教学,注重培养特长生。